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时间:2023-06-25 16:3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教学策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教学策略分析

第1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B-0031-02

在教学中进行准确的学情分析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对推进教学非常关键。虽然目前很多教师都能意识到学情分析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初中数学学情分析现状

1.分析方法单一

通过样本调查,超过半数的教师通过谈话和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约有20%的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评估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约10%的教师通过现阶段的测验成绩和作业情况进行学情分析和评估,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谈话、前测、后测、练习等,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学习效果。

2.分析内容粗糙

从调查来看,初中数学教师进行学情分析主要围绕以下两点进行:一是分析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无困难和兴趣,这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分析;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班级的整体水平等,这是对学生学习准备的分析。如此的学情分析,没有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展开,内容粗糙,对教学并无实际指导意义。例如,一位初中教师这样进行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好,有较强的学习欲望。这是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和生理模糊特征的分析,并不是对本班学生具体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分析,这样的学情分析比较空洞抽象,对改进教学帮助不大。

3.分析没有得到合理应用

学情分析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都只是孤立地把学情分析当做备课的环节之一,没有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作业练习来设计适应相应学情的教学环节。例如,在分析“学习需要”时,很多教师在备课环节分析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却没有针对这些可能性设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又如,在分析“学习准备”时,虽然某些教师已经分析了学生的学习经验,评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但仍然没有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删减内容。

针对学情分析的现状,笔者认为,要能正确地进行学情分析,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分析什么,这就要弄懂几个概念——“已知”“未知”“能知”“怎么知”,“已知”指的是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能力水平;“未知”包含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经学习过了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能知”就是指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什么知识;“怎么知”是如何学习到知识,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二是学情分析应多种方法结合,除了根据经验判断外,还应该综合运用观察、访谈、抽样问卷调查等方法。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

1.基于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属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基础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的,科学的教学应通过分析学生的“已知”和“未知”来确定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这一章节时,先进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生活中数的应用理解不深。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教学目标不但重视问题解决的结果,而且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及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体验等。

2.基于学情分析,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时,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有趣的七巧板”是一节数学教学活动课,通过本节课可以进一步丰富七年级学生对平面图形中平行、垂直和角的有关内容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独创精神。就学情而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几何的初步知识——线段、平行、垂直、角的概念,能够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等画线段、平行线、垂线、角。本节课的重点并非简单地制作七巧板,而是让学生从七巧板中认识线段的特殊位置关系,从而利用七巧板设计和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好动、好强、好奇的七年级学生对七巧板的操作实验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为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3.基于学情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需要”和“学习准备”都是学情分析的重点内容,在上每一节新课之前,都要分析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特殊群体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譬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所涉及的定理、性质、公式较多,且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都不够活跃。教学时笔者鼓励较为积极的学生上台讲解,教师退居倾听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就促使上台讲解的同学必须先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台下听讲的同学对这一新颖的方式感到新奇,促使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的热情高涨。这一变化不仅激发了讲课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听课的学生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也大有裨益。

第2篇

关键词:学生兴趣 课堂效率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各学科教学不应局限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数学教学也是如此,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即是数学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更是学生之间相互交往、共同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在校期间对于科学文化知识学习与掌握的重要阵地,也是教师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1]

高中学习这一过程主要特点在于学生将要学习内容太过繁杂,而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便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完善教学知识,并对教学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自我修养协调能力,有效提高自身修养。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多观察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虚心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思考,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以下是对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具体剖析:

一、调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

1.具备优良的情绪状态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以乐观积极的状态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状态极易影响学生,当教师因外界或自身原因表现出不良情绪时,学生极有可能受教师影响而感到情绪压抑,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效果。而当教师以乐观积极教学状态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便会快乐学习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效率便会提高。所以说教师良好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起关键性作用。[2]

2.加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内容情感处理

2.1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进行处理。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的是言简意赅,表达准确、描述清晰。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了解到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当代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已不再局限于言简意赅,表达清晰、准确,现在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要富有一定幽默感,生动形象且富有感染力,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当然,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功底。

2.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生动表情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情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较多的为语言表情。这一表情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速、语调、节奏等语言变化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课堂教学过程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烘托教学气氛。教师可通过不同教学手段,设定不同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理解教学意义以及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

3.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过程更注重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优等生同劣等生的区分,这一区分原则实质上是以学生知识与技能优劣程度进行衡量的。然而传统意义优等生同劣等生均具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对不同学生予以不同关注才是新课改下的教学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数学教学是高中数学思维活动过程,而培养学生正确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实践息息相关。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上我们需注重以下几种思维品质养成。

1.课堂教学中思维深刻性

1.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应通过数学概念相关形成过程,对学生概括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在于理解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知识形成过程,不能局限于对数学概念、定义以及公式的死记硬背。[3]

1.2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不同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进而使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公式推导,掌握教学的真正涵义,并且有效把握知识的逻辑关系。

1.3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掌握问题本质和规律,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解题之后总结相关问题解决规律及其方法。

2.课堂教学中思维的灵活性

2.1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及时的转换而不是局限于固有模式,只有灵活的调整思路才能克服迎面而来的各种挑战。数学课堂中,解决问题时需运用辩证思想,并且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完善的解决。

2.2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应找到多种解决方法,善于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灵活思考、进退自如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4]

2.3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语言教学,调整表达方式,并加强不同语言转换训练。

3.课堂教学中思维的敏捷性

3.1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大致分为自然语言、图像语言以及符号语言三种,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将三种语言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更加牢固,并且熟练运用于实际应用当中。

3.2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使学生善于选择准确信息并将相关问题进行归类总结。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模式运用和思维模块累积,熟练运用思维块是学生到达思维敏捷的必胜关键和重要途径之一。

结束语

高中数学是集思维逻辑性、思维严密性、思维精确性以及思维创造性于一身影响深远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掌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设计便成为课堂教学关键。由于学校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的行为和情绪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此时要求教师要随着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对学生的优化教育。[5]

参考文献

[1] 于锡斌. 探索并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J]. 文教资料. 2005(27)

[2] 桑晔. 浅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行为的变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7)

[3] 胡龙胜.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09)

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数学、网络环境、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 (2010)02(c)-0000-00

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数学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及建构主义理论作理论指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设计过程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好的教学策略能够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强烈兴趣并激发他们自己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欲望,有助于促进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数学教学手段现代化和让学生掌握先进的数学工具,有助于让学生在“用数学”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借助于数学实验的动感显示和绘图功能,利用多媒体的综合直观性特点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数学课程在互动性双向整合过程中实现两者的整体化和一体化,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数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1)采用文献资料法;基于网络环境下,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策略,分析研究当前高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优点、弊端和前景。(2)采用理论分析法;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对本课题进行理论分析,以使课题的研究遵循规律,方向明确,思路清晰。(3)采用行动研究法;以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结合实际问题的实践研究,探寻基本途径、规律和方法。(4)采用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实践所提供的事实经验,进行综合、概括、提炼、升华为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系统理论。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不强、高等教学课时缩减、教学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等实际情况下,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思想、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效果,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应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构建网络平台,实施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推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一项任务。创建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新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鉴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造成了目前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我们应尝试借助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创建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课堂训练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突破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高等数学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一般均以常规教学媒体穴板书和教材等雪为主,并适当借助挂图、投影、幻灯等形式辅助教学。

教学策略理论已羽翼丰满,然而就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及理论而言还很欠缺,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更是空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数学学科开展教学改革的基本环境和现实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可以突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局限,推动高职数学教改思路和新教学理论的实践。基于网络的数学教学要进行观念的调适,并优化和改善教学策略,探索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使网络下的教学策略体系富于内涵并有其可借鉴性,网络环境下的高职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是时代的需求,学生发展的需求,更是高职数学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世平,杨世国,李伟,王家正,朱广化.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马健生,张艳敏. 论美国教育改革的市场机制及其公平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 2004,(05)

[3] 张天孝,唐彩斌. 美、日、德小学数学教材的共性特征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 2005,(01)

[4] 曾安雄. 立体几何与平面解析几何的交汇题[J]. 数学通讯, 2005, (Z1)

[5] 潘悦芳.美国教师教育“PDS模式”中的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01)

[6] 夏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7] 刘小歆. 计算机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8] 郝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现状分析[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2) .

[9] 徐超,梁亮.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高校理科研究,2006,2,71-72.

[10]王笃美.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稳定性分析[J].江苏高教,1996,2,23-26.

[11] 辜子寅.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6,153-154.

[12] 邹颖,郭世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高等数学教学质量评价[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27,16-20.

第4篇

【关键词】 职专;数学教学;实践化策略

数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性,不管在何时都是一个“老大难”,尤其是在职业中专的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职专生和普高生比较起来,实质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职专生数学基础薄弱,甚至一些学生连简单的正负数加减都不知如何算,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都相当差。可是,对于职专生而言,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才能为自己的将来构筑美好的明天。因此,职专生学好数学科目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职专生的独有特点结合乏味的数学教学,令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职专数学教学必须大力推行实践化的策略。

一、 职专数学教学实施实践化策略的必要性

(一) 数学课程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职专数学教学的实践化

从客观角度而言,数学课程的学习枯燥乏味,特别是当数学在知识点、例题、练习三者之间不断徘徊时。数学课程的这一特性直接导致了相当多的职专生非常讨厌数学,这对于职专数学教学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进程中产生了积极性,才能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笔者所倡导的数学教学实践化策略,就是让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借用实践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案例表达出来,从贴近学生的实践生活出发。这种结合实践的教学不但从实践生活角度对教师与学生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而且也为广大职专生提供了一个寻求自我发展的绝佳机会。结合实践的教学,让数学课程变得充满活力,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很多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能有效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独立自主地学习知识。可见,数学课程的发展规律决定了职专数学教学的实践化。

(二) 社会的持续发展决定了职专数学教学的实践化

从本质上而言,数学教学的实践化就是为了有效培养职专生能更好地学习数学,能在走向社会后有更好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而言,数学教学的实践化,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事的一种态度。实践化的数学教学不但能让学生彻底领悟到数学知识的真谛,更能在学生未来的生活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化的数学教学对教科书上的数学知识从创造性的角度进行了改编,它能从十分灵活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全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对于提升职专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的综合素质日益重要,可以说综合素质不强的人将会被社会彻底淘汰。所以,社会的持续发展决定了职专数学教学的实践化。

二、 职专数学教学的实践化策略

(一) 培养学生形成数学实践化的思想

若想将职专数学教学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考虑广大职专生在主体范畴的意愿。但凡在职专任教的教师皆会有较强的不良感受,尤其是文化课教师这种感受特别明显:职专生为何如此难以教化呢?实质上很多教师对职专生形成这种不良印象,并不能将其归纳为哪一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我认为在出现一种有效教学方法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勇于尝试,因为只有不断的尝试,才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丧失了应有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就算再新颖、再独特,学生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不学,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职专数学教师要想在日常教学中大力实施实践化策略,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实践化教学策略的实用价值,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接纳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只有让广大职专生充分意识到实践化教学策略的内在价值,他们才会在实践化教学进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有效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二) 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化的意识

在职专数学实践化的教学策略中,必须着重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化的意识。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因为数学的学习实质上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之上,如果没有严谨的态度,稍微出现一点点错误,就满盘皆输,这就犹如在构建诺米骨牌时,前面都十分谨慎,可是在最后环节不小心碰到一个牌,那么所有的付出都白干了。因此,在数学实践化的教学进程中,学生必须形成科学化的意识。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形成了科学化的意识,才能顺利实施实践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将实践化教学策略的功效发挥至最大。具体而言,教师应教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小问题,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在这一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和实践生活有机融合,进行创新式的改编,不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化的处世态度。科学化的态度和数学实践化的教学是完全融为一体的,如果学生没有形成科学化的态度,实践化的教学策略就难以实施,科学化的态度是实践化教学的核心,实践化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能以科学的态度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

三、 结束语

职专数学教学实践化,不但符合数学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更符合中职教育实践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在职专数学教学进程中,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专业实践、生活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去解决专业上的相关问题,则能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能。最新颁布的中职数学教学大纲规定:“中职数学教学务必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将数学知识与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以实践为中心的趣味化课堂。”可见,职专数学的实践化教学策略是完全符合最新教学大纲要求的,广大职专数学教师唯有在课堂上彻底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数学教学导入实践生活,方能令职专数学教学走出当前僵局!

第5篇

关键词:人本主义 学习心理 中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93-02

1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心理的中学数学教学的价值

1.1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教学实践的目标

中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客观认知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心理学理论的合理使用能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心理状况,从而辅助“因材施教”的数学教学理念的应用实施。另外,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进行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教师教学经验的提升以及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1.2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的纵向发展

在深化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学教师能够从更多方面、更高层次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研究,对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提供了更多思路,并为后人获取教研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但由于教学的局限性和某些主观因素的存在,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导致中学数学教学难以取得更深层前次的突破。如果教师在熟悉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对于总结真正有效的教学经验、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新课改理论都将起到推动作用。

1.3有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教师与学生共同构成“教与学”的整体,因而在中学数学实践过程中,研究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结合不同教师的心理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两者特点的、更易被接受实施的教学策略。合理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对于学生更好掌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更轻松达到教学效果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因而针对不同心里对象提出合理教学策略是实现中学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2 基于人本主义学习心理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

2.1从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出发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受其主观的认知能力、情感因素和学习意志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因素形成了他们学习心理规律,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中,要注意以学习心理为基准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初中学生处于心理意志和学习兴趣的发展阶段,性格特点存在明显的协调差异,不同学生的条理性、顺序性和结构性思维能力也不尽相同,这是由初中学生心理特质决定的,即在自身差异性和对学习的叛逆性的同时还具有强烈的获取认可心理及自我实现心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已达到形式运算的认知水平,具有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其逻辑往往缺乏条理性,过于相信直觉经验,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难以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他们克服思维方面的惰性心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掘数学魅力从而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由于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具有不同表现,探讨教学策略时要注意分析后进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如自卑、厌学、倦怠等学习心理。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规律的掌握决定着其在教学活动中能起的作用限度。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将学习看作实现个体潜能的过程,并在本质上契合《数学课程课标》,既有利于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又能实现学生潜能的开发。按照人本主义的学习心理,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潜能的激发有机结合,从而在学习目的、学习目标、策略改进和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实现新课标要求。

在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中学数学本身的规律认知。与小学数学的直观、分散不同,初中数学知识系统更具逻辑性,知识点之间具有较密切的衔接和联系,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才能为整体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掌握学习主动性,扫除学习心理障碍,产生学习的动力。

2.2整体化的数学教学理念增强课程改革成效

考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初中数学的学习规律和当前出现的主要教学问题,为了实现《数学课程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目标,就需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整体化的教学理念,从而增强课程改革效果。

首先,教学中要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价值进行尊重和肯定,关注每位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公平的机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可以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传授知识并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同样不容忽视。在数学课程中,数学思想是课程灵魂,在学生具有基本数学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中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差别,认识数学思想演绎性的特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全面缜密的思维习惯。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推理能力、类比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全体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准,遵循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尽量照顾到所有同学的能力水平,以学生为本,进行与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相适应的定位,争取激发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另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应由单向灌输向多向交流转变。教师和学生同样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对于学生探索数学的奥妙起到激励作用,让学生体会共同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评价过程要从单纯的量化转变为质与量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处于不同的水平线,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同步,潜能激发的水平也不同,因而考察的结果只能反映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分数等量化指标并不能作为评判学生潜能的唯一标准,应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学习态度评价其获得的成绩,注重数学学科的规律。

2.3调适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除了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还应当掌握能够调适的教学策略。按照人本主义学习心理调适教学策略具有科学合理性。

首先,可以根据心理驱动原理,进行多元化的心理激励。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倾向,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心理激励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特别要给对学习持有消极心理的学生创造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意志。

其次,创设自我实现的情境,鼓励开放性的探究方式。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争取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因而在学生具有不同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开放的问题探究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所在,使问题在学生能力水平范围内,为学生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再次,重视学生潜能的外显,采取应用性的实践策略。新课程标准对数学学习与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性的实践策略可从两种渠道开展,一种是利用可操作性的数学实践,即增加教学中的户外观察、测量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种是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实践,即将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思维方法,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

最后,要注意培养学习习惯,采用构建式的认知策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认知结构的不稳定,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人本主义的学习心理强调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在开发潜能的同时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培养良好心理状态并开发个人潜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结语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新时代学生具有更鲜明的个性特征,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因材施教”的目标,保证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需要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基于人本主义学习心理的中学数学策略作为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帮助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巫立清.浅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吴义祥.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J].池州师专学报,2013年03期.

[3]欧亚鸣.中学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吴义祥.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J].池州师专学报,2014年03期.

第6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策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数学,是抽象性相对较高的一门学科,但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如果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枯燥死板,就无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1]。而采取游戏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老师可通过游戏的方法举行多种多样的与教学相关的活动,既可以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创建较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使学生通过玩游戏,使其爱玩耍的本性尽情挥洒,活跃其思维,最终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一、采取游戏教学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促使学习数学的乐趣。乐趣作为学习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与抽象相关的逻辑思维的发育程度不完善。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与兴趣着重培养,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数学课程。游戏教学策略具有互动性与趣味性,在低年级的学生中欢迎度较高。游戏教学的策略能够使原本较为抽象的与数学有关的知识转变为容易明白理解的与学习相关游戏,使的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理解、学习以及应用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寓学于乐与寓教于乐。学生能够经过参与游戏的过程,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产生较为积极向上的情绪,活跃思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索与解决数学相关知识的决心,保持较为优秀的学习习惯。

(二)使课堂氛围得以活跃。若课堂的氛围较为活跃,对学生而言,其学习兴趣也更迅速与容易的调动出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此种方法使高效率的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游戏教学策略是可以充分使课堂氛围活跃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具有较强的有效性与趣味性,最终能够使教师实现其教学的目标。

(三)可有效提高学生优秀性格的形成。游戏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发其智力,还可帮助学生发掘各个方面的潜能,对其非智力的素养进行培养。通过游戏的情境学生能够拓展想法与展开想像,使得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像力得以有效培养。此外,在教学的课堂中通过游戏互动能够使学生逐渐的学会换位思考与理解他人,提升社会交往与认知的能力。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方法

(一)将游戏导入,设计有关情景。好奇心强,认识速度快是儿童普遍的心理特性。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其能力水平设计不同情景的游戏,从而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2]。设计数学的游戏可多种多样,例如,教学“认识数字8的课程”时,教师可通过设计“找找看”的游戏,摆出几张耳朵、葫芦等的图片,让学生找出“长得像8”的图片,学生经过对形状的识别而区别出数字8。在相似的教学情境过程中将游戏导入,可贴近生活。不仅可以使学习动机得以激发,还可使观察力得以培养。但需注意的问题是,全部的教学均以学生现存的认知能力作为基础,来贴近学生平时的生活经历。通过此种方法,使得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其生活经历得以有效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在生活的情景中充分体会到数学魅力。

(二)组织多种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的实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何让数学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特点,展开有趣的游戏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活动作为游戏的有效形式之一,低年级的小学生对参与游戏相关的活动具有较大的兴趣。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模拟、绘制、创造与实验等。通过开展活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同事可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比如,教学“认识钟表”课程时,教师可以出示平时生活中较为普遍的钟表,使学生能够选出自己所熟知的钟表,同时将时间刻度配上。随后可由分配小组共同构成考答,活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了解与分析时分秒针之间相互运行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法,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动手能力。

(三)运用游戏教学实施练习训练。温故而知新,练习是每个学生获取知识后形成技能的必要环节,也是不断促进学生实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避免不了要面临大量的笔算和口算,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4]。假如将练习的相关内容与游戏有效结合,能够有效的唤起学生参加练习的积极与热情,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体验成功之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教学口算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进行接力比赛,比较组间算数的速度与准确度,若小组获胜便可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设计和创造较为有趣及新颖的课堂活动与游戏,保证大部分学生可以⒂耄若仅有少量的学生能够参与游戏,便不能完成教学的目标,游戏教学也就失去其原有的意义。

三、结语

游戏教学策略应用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既可使枯燥抽象的数学课程变得有趣与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兴趣,此外,还可使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本性,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所以,采取游戏教学策略的作用与就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将游戏导入,设计有关情景,并不断联系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小学低年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刘香兰.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设计的作用[J].亚太教育,2015(26):159.

[2]蔡长亚.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19):41.

第7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 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思维发展不完全,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因此,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能力水平的提升与发展. 任务型教学策略注重的是在一个数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实现信息的加工,并获取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施,强调任务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现实意义,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和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获得认知与情感参与. 此外,数学方法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让小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并学会运用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有利于促进其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而任务型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开放性,从而促使其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与途径,从而培养其一定的数学思维.

二、任务型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任务

每一名学生都各自持有不同的经验世界,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能力水平,合理提出“任务”,并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尝试练习,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分析任务,拓展其思维空间,最后探求新知,完成任务.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分球、猜球、摸球等游戏任务,并引导学生成立学习三人或五人的学习小组,保持同组内学生基本能力的均衡,同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清楚各自的学习任务,实现交流与合作;同时,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经历亲自摸球、分析与总结的过程,进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让每一名学生都明确自己在任务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任务驱动型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促使其真正领会教学意图,深入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能力与思维水平.

2. 为学生布置手脑结合的数学任务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且感性认知远远大于理性认识. 针对这些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就应灵活应用教学策略,为学生布置手脑结合的操作性任务,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动手实践中,产生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更好地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圆,其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引导学生亲自量一量,一个圆的直径是6 cm,半径是3 cm,直径是半径的2倍;然后用折叠法对着圆的直径,学生会发现直径就是两条半径相加;最后,引导学生了解:同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实际上都是由从圆心发出的两条半径而组成,应用移动法将两条半径移到直径上也刚好重合. 这样,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与思考,会更加深入的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2倍的原因.

实践性任务的设定,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主动搜集信息、合作交流并自主思考,从而获得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最终不断提升其学习效率.

3. 把握任务实施的时机

任务型教学策略,不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式或点缀,而应实实在在为教学而服务. 因此,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施,应依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把握任务实施的最佳时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热情,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完成任务,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与能力.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教具,如一些彩色铅笔,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从1-6号才抽铅笔,每次拿走铅笔总数■、■、■、■、■、■,在铅笔没有损坏的情况下,看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好、更快;而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适度把握时机,在■和■这两个难点上,适当引导和点拨学生.

这样,教师把握住关键,引导学生完成组内互借铅笔的任务以完成分数的分配. 而学生在自我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也会互相启发,拓展思维空间,从而达到解决任务的能力,帮助其更快地掌握知识,深入领会数学知识的魅力.

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改基础 教学策略

一、教改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标志,改革教学策略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帮助小学生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更好驾驭概率、变化率、利率、空间与图形、不确定性、定量推理等数学问题。其次教改基础上的数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并提高其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有助于其建立全面的数学知识体系,促使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最后数学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并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不足。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的释放,同时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气氛不足,在教学课堂中不能引人游戏式的教学方式,从而造成学生出现了排斥性的学习心理,造成了学习效果低下。

此外小学教学中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的扩展,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不能充分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数学知识学习存在局限性。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于课本教材,把教材中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授课目标,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光靠教材就能解决数学教学的问题,不能在教学中开展自主性教学,这样的教学策略不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影响了其解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

3.数学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我国教学体系一直秉承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新型教学方式开展的时间不长,其教学经验累积不足,教师在实行教学时,没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参考,只能摸索着前进,所以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数学难题的解答,一切的教学内容都围绕着数学难题讲解进行,因此,教师很难把握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不能完成自主性学习的任务。

三、小学数学教改基础上的数学策略

1.侧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巩固,帮助学生数量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公理等,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串联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条件反射。同时要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来强化其数学基础知识,只有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才能加强小学生对于基础的理解和记忆,并帮助其灵活的应用基础知识。再者要加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要加强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侧重于数学问题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最后要突破学生的学习思维定势,尤其是要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提高其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方式。

2.引入数学游戏性教学。游戏性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教改基础上的数学策略要做到以下几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氛围中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升其听课注意力;侧重于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要给予学生更加灵活的空间,鼓励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塑造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进行知识扩展,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例如在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三维图形模拟展现的方式,让学生进入三维化的教学空间内,对于立体结构图形的面、长宽高、表面积、体积图形参数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3.开展自主性数学教学。自主性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策略开展要做到选题科学合理,数学老师必须先提供对探究式教学的定义、内涵和原则的认识,才能设计和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问题。再者要重视教学目标的作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展开探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同时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通常而言,学生是问题加工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但是教师对于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起到的促进和帮助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从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职责,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第9篇

【关键词】以生为本理念;初中数学;运用

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生为本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初中数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数学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将“以生为本理念”贯穿到数学学习的始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全面、科学发展.

一、在数学课前准备中紧扣学生主体

课前准备影响着数学教育效果,需要注重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在课程准备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程情况进行了解,充分利用“以生为本理念”思想,认识到知识不是以传递为主要目的,需要从学生群体的角度出发,从学生对知识内容需要、数学技能需要和学习方法需要方面来进行考虑,以便制订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为接下来的课程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为课堂中的分层次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在初中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的课前准备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结合教学大纲上的内容,明确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等问题,需要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论证进行有效的分析,给学生提供自由讨论的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1].

二、在教学环节设置上紧扣学生主体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会将问题讲解和解题训练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对数学知识点的讲解时间较少,使学生无法充分了解数学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加强对学生良好教学素养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难点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牢固数学基础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应该结合数学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遵循数学教学规律,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需要对数学教学的核心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融入数学教学环节中来,渗透到教学环节设置中去,确保数学教学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2].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课时,需要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班级总共有32个座位,自前向后分为7排,自左向右分为5列,每位学生分别对应一个位置,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来玩点将游戏.游戏要求教师报出学生姓名,要求学生起立说出自己的座位号,并同时要求教师说出座位号,对应的学生起立.

三、在讲解练习活动中紧扣学生主体

讲解数学练习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意识到该项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发挥问题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抓住学生的主体特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3].

例如,在函数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要理解函数图像y=kx+b(k、b为常数)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对不等式kx+b>0的解集进行求解.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对一次函数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知识点内容进行了解,深入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等量关系.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函数图像进行了解,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给学生营造合作探析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明确函数的增减性和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关系,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求出kx+b>0的解集.函数图像教学属于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个体研究、个体分析和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

四、在教学策略运用上紧扣学生主体

教学策略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了解,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主体,明确教学目标,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展现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学策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教学活动中来,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设置,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密切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确保教学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单一教学方法的产生,实现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灵活的教学模式下,得到锻炼和提升.

结论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该项教学理念,符合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需要将该教学理念融入数学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来,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习方法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发挥该项教学理念的重要作用,完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明荣.浅谈“以生为本”理念在初中数学问题性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2(01):46-47.

第10篇

摘 要: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要注重逻辑分析,优化学生课堂思维;强化课堂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灵活度。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9-0036-01

新课改强调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因此,课堂教学方式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数学教师应采用高效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灵活性。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学环节,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逻辑分析,优化学生课堂思维

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忙于听教师讲课、忙于记笔记、忙于做习题,缺少自我思考时间。这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极为不利,导致听课效果较差,教师精心准备的内容学生没有真正学会。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将自身思维与教师思维进行对比,强化逻辑分析过程,提高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把握不同学生的思维过程及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与思考,在分析与思考中获得对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再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图形的性质,然后每个人举出几个不同的例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学会分析、举例、归纳的方法,最终内化为自身知识。

二、强化课堂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在课后做作业时,面对灵活多变的习题,部分学生常常遇到很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将课后作业变为课堂作业,在概念及公式讲解完之后,将习题训练放到课堂上来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即学即用,最大化地巩固所学知识。一般来说,数学解题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题干问题、解答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应当注重这三个部分的分析,让学生深入体验其中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完例题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同类习题,然后小组之间相互交换进行解答,并在解答之后派出代表到讲台上讲解。讲解时要和原题进行对比,指出其不同点,详细说明此题的编写意图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之后,教师进行详细评价,指出修改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分别扮演了出题人、解题人、讲题人的角色,从三个角度对一种题型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理解,相比以前仅通过解题来学习知识效率更高。教师通过这种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展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数学知识,避免学生整节课面对单调的黑板。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存在轴对称特征的物体在多媒体上给予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图形,这有利于提高学生从复杂事物中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若有条件,教师还可将自己备课的过程制作成幻灯片让学生浏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学目标,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计划性、有效性。

四、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灵活度

教师主导课堂、学生参与度低,是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普遍现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注重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与学生多一些思想情感上的交流,这有利于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心理活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巧妙设置师生互动环节,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轴对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毕后,指定一些学生进行评价,补充知识点,概述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教师给予适当的回答,并对学生如何更好地听讲提出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将教师与学生的位置互换,让学生不只是听讲,还要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又可以促进学生回忆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五、结束语

总之,优化数学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之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还需要教师敢于创新、敢于践,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要注重逻辑分析,优化学生课堂思维;强化课堂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灵活度。

参考文献:

[1]顾广林.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08).

[2]吴泽玉.在“顿悟”中认知――初中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第11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前准备,确立数学教学策略,重视运用好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重视数学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衔接,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教学效率;措施;策略

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运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满意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数学课程的教学特征,运用好的适当的策略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课前充分准备,确立教学策略

教师能否充分做好准备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好的教学目标决定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在这些方面:

1.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科学确定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安排好一节课的含量。教师要对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区分对待,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准,重视提高教学进度。

2.教师要区别对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避免教学的时候抓好教学内容,在次要的时候多花时间是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重视运用好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策略

(一)全面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创造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重视把握好数学教学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教师创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教师把小学数学课上的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教师可以设计好的数学课件,呈现在屏幕上,给学生提一些配套的问题,迅速引入课堂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丰富教学内容,也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情趣,增长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要确立好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存在着情感交流的压力,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保持微笑,运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给学生亲切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真诚面对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保证学生运用好的心态感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育好成绩不好的学生,多给学生支持和鼓励,教育学生学好数学,多给学生表扬,发扬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增强学习的热情和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巧妙设计问题情境,科学指导学生

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游戏进入课堂,教育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一些应用题的故事情节,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重视了解学生的学习面貌,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将数学问题变成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能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将数学问题充分灵活化,直观地展示出来给学生解决,这样,教师就能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也能实现数学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因此,数学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以后,要能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空,鼓励学生大胆科学地解决数学问题,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育学生发挥好数学学习能力。教师也要注重设计好的问题,激发学习思维,针对教学的问题科学地指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动手实践,增强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重视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以,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方式,教育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教师重视强调学生会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重视教育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融会贯通,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实践,重视教育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数学可以教育学生自己带数学学习用品来配合课堂数学教学,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的生活化特点,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重视感知疏忽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促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三、重视数学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的紧密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学习中,教师要增强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实现数学知识前后学习的密切性,重视增加课后复习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会总结,学会探索,学会发展,教育学生巩固和发展知识,全面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智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因为受到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受到学生数学接受能力的限制,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内容让学生分成几节课来进行学习,注意学生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数学知识教学中的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运用能力的提高,收获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两步应用题,可以运用以下的例题:

有30米的布,其中12米剪下来用来做床单,剩下的布用来做衣服,每件衣服花去3米布,可以做几件衣服?这个问题可以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可以根据问题和已知条件来补充另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解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复习这一个步骤出发解答应用题,教育学生看到两步应用题和一步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教育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有什么联系和不同点,教育学生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和解答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对一步应用题的知识有更好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重视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加强课后复习能力的提高,教育学生重视把握好在课后复习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数学教师要运用多种策略,实施各种措施,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的探索.清文.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2期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义务教各科课程标准。数学是围绕着我们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工具科目,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以及完成推理和证明的过程,数学模型可以直观地描述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前提,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总之,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教好数学,使同学最大限度的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把数学思维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事至关重要的。

高中数学教学是在教师的主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主要途径。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这有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较快、较准确地形成数学概念,理解有关知识。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有较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与不足,为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实现有效教学,我们提出以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有效组织素材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材的选择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高中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在教学预设中,组织学习素材主要目标:首先,能引发探究的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冲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其次,能支持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由“教材”进入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就需要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

二、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最好的老师。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过程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一直参与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等都是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1.构建问题解决的合作关系。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对学生的有效的尝试指导,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起点技能、先决技能做认真的分析,对目标技能做恰当的设定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成立学生学习合作小组,在教学进程中,大胆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共同讨论,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2.启发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对话与指导要有一显一隐两条主线:外显的主线是学生的活动,内隐的主线则是学生的思维。问题解决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的外显的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分析并适时进行指导;在启发指导时使用的语言要具有发散性,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论学生得出的结论怎样,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教师指导学生的重点应是启发学生怎么去想,怎么做则是想好以后顺理成章的事。

3.调动问题解决需要的非智力系统。教师的对话和指导应突破认知领域而延伸到情感等其他领域。在课堂教学中,要动态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肯定;当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用一些充分肯定、具有明确指导意义的过渡语给予学生评价和引导,教师热情洋溢的赞美、肯定、鼓励和褒奖,是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生长剂,无疑会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才智。这种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不但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会使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努力学好数学的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心理影响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启发求异,丰富想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些数学问题,若运用常规方法,则解题过程繁冗,甚至难于下手,若能抓住题目特征,引导学生寻求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让学生置身干求新、求异、求巧的思维情境之中,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有帮助的。思维的广阔性是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创新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乐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剂。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求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和勇于标新立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从实际生活,特别是学生自身生活实际中创设情境

我国的数学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觉得数学没什么用,学习数学枯燥、乏味。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利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来创设情境。

2.用类比猜想创设学习情境

类比、猜想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旧知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联系产生类比联想,并提出质疑,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类比、猜想,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的思维火花,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