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教育成果

德育教育成果

时间:2023-06-26 16:2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教育成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教育成果

第1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方法;内容

传统的小学德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只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小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内化过程。让德育工作内容服务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知识转变成为行为,才标志着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真正的德育工作要尊重学生,而不是将正确的观点强加在学生生活。倡导生活化的德育教育理念,还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改革与创新。

一、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方式的生活化改革

要促进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改革,就要传统的德育教育形式,让小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成功的教育,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积极去想。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看他们想看的事物。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尽情去做、去体会。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自由,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与传统的讲解式德育教育活动相比,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更有教育意义与生活意义。从生活中的核心问题出发,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德育教育成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生活进行了解,发现小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总是与大人顶嘴,做不到尊敬长辈,家庭教育的收效甚微。这时,教师就可以从孝顺父母这一点出发,设计一个“不与父母拌嘴的一天”或者“孝顺父母的一天”。鼓励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多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和谐与父母共处,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落实在生活中,能够让小学生自己去体验德育内容的正确性,而不是在教师的灌输下死记硬背一些正确的道德标准。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形式,有利于德育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改革

将现实生活视为小学德育工作的资料库,从生活中提取有利于德育教育活动实施的资源,能够让德育教育满足小学生的生活所需与成长所需。首先,教师要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道德榜样。在过去的德育教育中,教师会从思想品德课本中寻找一些道德榜样,或者利用雷锋、这样经典人物。这样人物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太远,不利于榜样作用的发挥。从小学生的生活中发现榜样,并引入课堂,能够促进德育内容的生活化。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内抢着干脏活、累活的学生作为事例,树立劳动榜样,让德育内容更加活灵活现,使学生找到更加具体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德育教育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给学生一定的表演任务,促进生活小事件在生活中的再现。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上公交车不刷卡的情境,让一人表演司机,四人表演乘客,其中一人没有刷公交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表演中自由发挥,给大家演一出戏,让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评论。这样的情境能够将诚信问题突显出来,促进小学生快速理解,也让师生互动更加自然。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作用的生活化改革

生活,是小学生体验的重要来源,更是检验小学生学习成果的平台。在小学德育生活化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有意识地去体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在发现美好事物的同时,建立相对应的道德观念。利有生活体验落实德育教育,会让小学生在体验中逐渐构建起属于自己的道德体系,明确个人道德标准。比如在讲解爱护自然这个主题时,教师在课堂中反复强调,也不如在生活中让小学生体验一次。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内或者附近的公园去观察植物,让小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植物的哪些美。连着欣赏与赞美两到三个星期,促进小学生建立欣赏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再让学生了解一些破坏自然的事件。用情感上的反差,引导小学生选择爱护自然这一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小学德育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生活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观点,也是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来源。让德育教育成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的一种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生活的准则,才能促进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改革德育教育方法与内容,让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才能让小学德育更有价值。

作者:黄金双 单位:四平市北体育街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冬英.浅谈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实施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08:37-39+66

[2]夏永胜,袁新志.小学德育生活化途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8-39+41

第2篇

1.1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中专院校转变而来,在这个院校转型的过程中,并不是因为学校具备了成熟的条件,更多的是一种被动的转型。而且在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时,往往以就业水平为评价指标,大部分高职院校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加强学生就业上,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教育周期较长,成效较低,很容易被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忽视。一些高职院校为应付上级的检查,开设了德育教育课程,实际上只是空有其表,对德育教学的教学成果毫不关心,甚至有部分高职院校未开设德育教育课。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导致高职院校始终将就业放在第一位,从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2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较低教师教育水平和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导致了德育教育的成果也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德育教学是由中专老师担任的,在专业水平上就处于较低的层次,教育出的人才也不会具有太高的水平。这些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德育教育专业教师,其本身的德育素养未能达到教学的要求。教师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的德育水平较差,且经常出现失德的现象,就会降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只是流于形式,且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2高职院校德育课程管理对策

2.1从新定位高职德育培养目标

当前,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专院校转变而来,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应当明确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从“精英”到“公民”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应更多的注重公民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誉观和道德观。在21世纪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德育教育和道德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应重新定位其德育教育的目标。

2.2整合教学内容,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德育教育大多是以课本知识为主,其内容主要是理论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减少其中的理论性知识成为德育教育成功的关键。当前企业普遍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是衡量员工好坏的标准。而职业道德的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务必要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深入到工作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3以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实行多元化的德育教育

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需要通过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树立以职业道德建设为核心,实行多元化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德育教育是一门尊重人的学科,主张以人为本。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完全无视学生的独立性,将各种道德规范和思想强行的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对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最终也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彻底的改变德育教育课程的现状,首先应从教学手段入手,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道德知识,使德育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同时还需要经常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隐形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开发,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

第3篇

虚拟环境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玩”、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变接受他人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变事后纠偏为前期预防式教育。虚拟环境德育教育正是以技术学习和德育教育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进行的作品(如FLASH动画、游戏、漫画)的创作过程(并非严格学术上所指的虚拟环境概念),使学生作为主要创作者、参与者在创作过程中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感知的过程。它的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1德育为核心

虚拟环境德育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德育。我们知道,用传统的方法对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往往会使学生与老师、与正确的道德观处于对立态势,因为我们的问题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烈的叛逆心理;相反,如果老师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寻找正确的方向,去辨别真、善、美,那么这种教育方法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而这正是虚拟环境德育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所以,这就要求在创设虚拟环境的过程中,必须精心选取创作题材,让学生能够被主题吸引、被感动、被同化,同时,最关键的是学生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亲自实践,而这种强烈的参与精神、DIY精神正是他们主动探索道德高点的力量源泉。

1.2技能为载体

虚拟环境的德育教育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虚拟环境,即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以德育为核心的作品的创作机会,让学生将自己虚化到作品中,同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融入到枯燥乏味的技术学习中,使得专业技术学习也生动有趣,并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被学生主动要求完成,从而达到技能学习的目标。下面,我就以《FLASH动画》课程为例,汇报一下我是如何进行虚拟环境德育教育的。

2实现FLASH动画与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创设虚拟环境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思想的进步,特别是针对问题学生品质的提升,这是创设虚拟环境的德育教育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FLASH影视动画的灵魂就是剧本,所以我们对剧本的选取、创作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故事情节要精彩感人,吸引学生;其次,故事内容要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为核心;最后,故事实现的难度要适中,易于实现。我校2005级计算机(3)班学生陈卫林,该同学入学成绩差,上课爱睡觉、讲话影响其他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校混日子。如何在较短的时间转变该生呢?根据该生喜欢动画的这一特点,我就应用虚拟环境德育的教学模式,从动画入手,指导他创作动画《爱•家园》。首先指导他创作剧本,使他的思想在讨论、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发生转变;接着用动画的人物引导他,使他在制作动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将自己“虚化”成动画作品的主人公,体验动画中的生活经历,让自己在动画这一虚拟的环境中成长,思想水平得到提升;最后,在其创作动画的过程中,对他的每一个小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对于每一个小成果都有一种成就感,让他有不断学习的动力,促进其技能的提升,乐于学。由于作品剧情设计较为简洁感人、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作品完成的难度不大,时间不长,从而使该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变了学习态度。该作品在“东莞市第三届读书节网上FLASH动画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后来该生也顺利的考上了高职院校。

3虚拟环境德育教育的优点

通过我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虚拟环境德育教育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

3.1学生乐于参与,影响作用大

人的亲身体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内心深处产生独特的感受,从而形成一种长久的记忆。我国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而虚拟环境的德育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创作作品这一“虚”的环境中将自已的情感、道德、认知等等“实”的东西融入到虚拟环境的角色中,进而把自己“虚化”到作品中去,使自己在这种虚拟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由此改变了老式的“苦口婆心”的说教。这种虚拟经历跟亲身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又更容易实现,效果更明显,是更高境界的思想与心灵的经历。

3.2时间周期短,成效显著

对于体验教育,我们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像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行走学校”就是这种教育方法的典范。在这种行走教育成功拯救无数个迷途少年的背后,我们对其充满了敬意,但我们也不能只看到它的光环而忽略了它的缺点,如教育成本高、教育周期长、易出现暴力教学等情况。而我们的虚拟环境德育教育却能在较好地解决行走教育存在缺陷的同时,起到跟行走学校一样的教育效果。相比之下,同样的一次体验,从时间周期角度来分析,虚拟环境教育就把有限的时空进行了压缩,就如同我们看电视剧一样用短时间过长生活,这样它就比“行走学校”所占用的时间周期更短,效率更高。

第4篇

摘要:中职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以说服教育为辅。在新形势下,这种教育方式已日渐显露不足。笔者关注中职生的人格、心理变化成长,从理论引领、实践检验、主体体验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系统的德育训练,巩固德育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心理,以好的德行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大

环境。

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唱不衰的话题。然而,反观近几年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如老人摔倒无人援助,车祸发生路人漠视,某人见义勇为却反被索高额赔偿等。这些现象拷问着人们的良心,同时也质疑着中国的德育教育。作为中职生,他们尚未成年,然而一毕业就要踏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他们道德品质的高低,人格和心理完善与否,决定着劳动力大军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改变德育教育的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中职德育教育的因素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道德教育都称之为德育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但是,现实的一些因素影响了德育教育,使教育收效甚微。

1.个体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影响大局

中职学校是培养蓝领人才的摇篮,这种培养方式并不是复印机的工作,而是根据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中职生生源大都来自学校所在地,但由于他们年龄多是十五六岁,其生理、心理、自控能力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都有差异。另外,中职生多为农村留守家庭的学生和城镇不思上学、行为习惯差的低分生及分流学生。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及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表现欠佳。例如,日常生活中对长辈、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法制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乱扔垃圾,讲脏话、骂老师,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都是常见现象;甚至有学生旷课、逃学,爬墙外出上网,破坏公物、打架斗殴、聚众设赌。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重视并加以有效地控制,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品质及社会风气,致使学生的性格变形或扭曲。

2.传统的德育教学滞后

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的理念、目标、方法、内容等都会影响到德育教育成果的优劣。首先,中职学校管理德育教育工作的部门,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大方向,是学校工作的风向标。目前,大多数主管德育工作的部门,其理念五年不变或十年不变,他们认为就目前学生的素质而言,学生只要不在学校惹事,少到社会惹事就“烧高香”了,其他的事情不必花太多心思。其次,学校所定的教材版本陈旧,德育课的安排只能作为副科,可上可不上,有时为了给专业实训课让路,干脆停掉德育课。另外,教师素质高低不齐,缺乏钻研精神和责任心,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陈旧的知识对学生没有说服力,在实践中也起不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社会大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使得一些人丢掉了优良的传统美德,一切以“利”当头。因此,社会上就出现了见利忘义、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现象,而助人为乐、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等却被无情抛弃。这给尚未完善人生观的中职生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先进的传媒网络技术,给学生带来了便捷,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黑色影响,如网络游戏、网络、不健康的视频及博客中不负责的言论和草根文化中哗众取宠的内容等,都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这些影响比任何时候来得都更直接、更全面、更猛烈。

由此可知,中职学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外,更不能忽视德育教育,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因势利导,用三年的时间,做系统引导,从而降低社会上的犯罪率,增强社会和谐之音,厚德于心,必善于行。

二、活跃思想,打破传统,以德育人

1.让理论引领中职德育教育向未来起航

德育教育离不开理论的引领。传统的德育教育囿于课堂,流于形式,困于教法。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僵化的教法,结不出丰硕的果实。因此,有必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采取丰富多彩的方法,让中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绽放异彩。

(1)加强德育课教学,改变方法。德育课重在理论,但一定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使学生在轻松、自由、愉悦中接受博大精深的美德精髓。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的社会热点话题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自由讨论,用热烈的讨论和精到的分析“拨开”学生思想的迷雾;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每天安排一名学生,要求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德育方面的信息讲给同学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心灵去倾听德育物语;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搬到校园中,以情景模拟的方式再现事件的经过;或模拟道德情感法庭、道德访谈节目来展开教学。总之,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事例中对情、理、德等有明晰的判断,并以大多数人的观点去规范、影响少数人心中偏激的看法,以改变其道德观。

(2)挖掘教学内容中隐藏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语文课中,可以通过古今中外的人物形象、励志故事、人文精神等,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潜移默化。针对旅游专业,可以让学生在对祖国山水田园风光、名胜古迹的领略中,在对民族风情的感受和风格迥异的古建筑欣赏中,增强自豪之感,将祖国的深厚底蕴融入民族深情;针对数控和模具专业,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制造业发展历程,以民族的成长史激励后来人;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另外,班会课也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每周的主题班会精选的主题,同样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无处不在的德育教育以直观的形式,以浓郁的氛围,打造良好的环境,这对学生的思想、人格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通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深化德育教育

德育实践活动是认识能力、思想思辨、品格形成的坚实盾牌。以实践和活力作为切入点,通过有效而具体的训练,使学生行为更加规范,进而铸就学生的优良品格,增强是非辨别能力,丰富奉献、助人为乐之心。

(1)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第二课堂。利用各种社团,组织各种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可以历练爱心和奉献精神。例如,组织义工队,利用闲暇时间,到敬老院、孤儿院进行爱心奉献;或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以传承中华民族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组织治安队,安排适当的时间,在闹市设爱心岗;组织篮球足球协会,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法,与各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联赛;成立摄影协会、舞蹈协会、文学社、音乐社、动漫社、茶艺社及各专业的兴趣班,配备老师专人负责、跟踪,并加以有效指导。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充分提高。

(2)利用各种传统的节日,深化和巩固德育教育。例如,3月植树节,可以到绿化地或在校园设立感恩园,以班级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让学生以此表示对学校、老师的感恩,并以感恩园激励、传承后来者;3月也是“雷锋月”,可以要求各班、各专业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树新风活动,设立帮助热线,使雷锋精神融入到一年365天;清明节可以到当地的革命烈士陵园,对烈士进行缅怀,以烈士精神对年青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把握好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如九一八、一二・九等,以播放历史纪实片或请专家开设讲座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荣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每逢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应在校园内张贴横幅,在文化长廊创建黑板报,营造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

(3)开展文体活动和各项专业比赛。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提高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例如,在校内组织演讲比赛、十大歌手比赛、摄影绘画比赛、歌舞比赛、体育竞赛及点钞、车工、焊接、插花等各项专业性比赛;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省市一级及全国性的比赛,如目前每年都举行的“文明风采”活动、“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比赛以及各项专业比赛,让学生在各种竞赛中,彰显活力、激励自我,升华德育情感,感化自己,感召别人。

三、构建体系,让德育接受生活检验

经过两年紧凑、有序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就会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这一年,既是专业技能熟练、巩固的一年,也是德育教育成果臻于成熟的一年。面对激荡变革的大时代,面对迎面而来的各种思潮,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原有的道德成果就会失去平衡点,甚至所有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因此,学校必须以德育处为主,组织好班主任、心理老师,尽早建立学生网络信息档案,对学生进行密切关注和跟踪,还要派老师深入实习基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疏导、妥善处理,把道德上的失衡点降到最低。毕业后,要进行三至五年的跟踪,由班主任和德育处整理好信息,及时反馈,按时解决,让学生在学校温情的关怀下,提高自主能力,用爱回报社会,使社会的发展一路有阳光相伴。

中职教育是一个长远、持久的教育过程,其研究的领域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在教育中,需要教师情感的投入,采取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现实的方法,感染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洗涤学生心灵的灰尘,以阳光的姿态走进社会。久而久之,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刘根华.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2]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2009(2).

第5篇

一、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1.重智育,轻德育如今,在一些家庭中,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很多孩子还在幼儿园,家长已经开始教小学课程,虽然明文禁止幼儿园期间对孩子进行拼音、识字、珠心算等教育,但是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乐此不疲,除了小学课程的内容之外,家长们还给孩子安排了艺术课。家长将本该属于孩子游戏、交朋友的时间无情剥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分决定一切现实还没有真正改变,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2.德育内容太单调由于家长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所以对于家庭德育处在“想当然”“我认为”的认知层次上。大部分家长在有了德育意识后,对于孩子的德育并没有具体、实在的东西,只不过一味要求孩子“学好人,做好人”,偶尔用简单的名人小故事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在家庭教育中,公益心、孩子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社会公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等等,都是家庭德育的内容,但家长只强调德育的某一方面,不能使孩子发展成为一个德育健全的人。未成年人家庭德育问题探析高韵淇(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家庭德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直接、基础、深刻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家庭德育却存在重智育轻

3.德育方式不恰当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德育主要在于说教,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孩子与家长的对立情绪。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家庭溺爱的环境中,家庭德育已偏离正轨,剥夺了孩子独立发展的机会。家长对于传统教育故事,不能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选择;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就是板着脸进行的教育,让孩子们难以接受;更有些家长的道德规范缺失,言行不一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四)校园德育和家庭德育脱节德育仅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行的,还是要与学校德育教育配合,两者共同对孩子的思想言行进行引导和管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学校的教育是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学校里,孩子们能按照老师教授的德育知识去做,一旦走出学校大门,就全部抛到脑后,恢复到自我状态。

二、家庭德育的对策

1.重智育更要重德育父母素质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重视,各种早教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发孩子智力、为孩子的将来插上翅膀、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已经深入民心。然而,在重视对孩子进行智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基本上每个家庭的教育都是从德育入手的,从孩子牙牙学语时,家长们就会教给孩子“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家长要告诉孩子尊老爱幼,懂得感恩。家长还需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给他们独立展示的机会,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学会担当、懂得包容。因此,家长要与时俱进,切实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

2.德育教育内容要丰富多彩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接受能力强、可塑性强是未成年人的特点,家长要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丰富家庭德育的内容,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健全的人。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和爱心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有爱心的孩子;通过家庭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等,帮助孩子理解劳动蕴含的意义,知道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从而磨炼孩子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珍惜劳动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开辟途径让孩子形成正直、勇敢、诚实、上进、有毅力等优良品格,让孩子受益终生。

3.德育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进行家庭德育教育时,不要以说教、训斥为主,主张家长采用引导、开导孩子的教育方法;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人地位,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平等互动;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榜样,让孩子进行学习;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是非标准都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到言行一致,真正起到榜样作用。还可适时带领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孩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感化。

4.校园、家庭要密切配合德育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环节。根据职能的不同,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而家庭、社会是教育效果的检验者。只有教师和家长统一意见、统一原则,在教育过程中达成默契,才能指引孩子踏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社会也会健康发展。因此,家庭、学校必须找到德育教育的平衡点,实现统一、互动共育。五、结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德育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工作,教育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德育教育根植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良好的大环境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的一代英才。

作者:高韵淇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有效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小学德育教育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开展德育教育除了要依靠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更需要所有班主任、任课教师的配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英语学科是一门外语学科,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会获取许多外国的文化知识。在信息时代下,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积极发扬本土文化的意识十分关键。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十分必要。

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准备

1.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小学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自方方面面,包括社会、学校、家庭,而且各方面的德育教育相互依托,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使其它方面取得的德育教育成果功亏一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言论自由程度不断提高,言论传播渠道也不断拓展,社会言论环境变得愈加复杂。而在每个家庭中,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德育教育面临着较大的变数和各种不利因素。

在此情况下,学校的德育教育承担着更重大的责任,必须积极配合社会、家庭方面对学生德育教育有益的部分,并引导学生规避那些不良的习俗文化和社会风气。从德育教育的影响力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思想的形成无疑有最重要的影响,而学生涉足社会的机会较少,社会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则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大环境,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健康成长。

2.提升德育教育者的自身道德修养

德育工作者不仅是德育教育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更是学生眼中道德的楷模。所谓最好的教育莫过于言传身教,德育工作者的优秀品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不断提高,但如果德育工作者自身的品行不够端正,也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诱使学生走向歧路。因此德育教育者首先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和各个学科的任课教师也扮演着德育工作者的角色,而且相比于专职的德育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接触更加密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小学学生就像一张白纸,全看家长、教师在上面留下怎样的画作,教师身上好的品行会在学生的这张白纸上开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教师身上不良的风气则会在学生的白纸上留下难以抹去的污迹。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一碗水端平,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要注重方式和方法。这些都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做到的前提准备。

二、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在教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学科的渗透必须充分与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尤其是利用教材内容,巧妙的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如果脱离了英语教学内容,进行长篇大论的德育教育,就丧失了将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意义,而成为另一个阵地上的德育教育。而且还会占用较多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进度,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十分有限,总体来说得不偿失。

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方便进行德育渗透的内容,比如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就是从礼貌用语开始的,“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在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自然就完成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小学学生普遍较为腼腆,不习惯主动与人说话、打招呼,但用英语就不一样,学生会把它当做一种玩笑和乐趣。所以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平时用英语与人打招呼,见面说一句“Hello!”,接受别人的帮助说一声“Thank you!”,慢慢的就会形成良好的风气,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2.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同时也是拓展教育的深度

英语作为一门文科,除了基础的语言知识,还包含许多文化知识,教师如果能抓住文化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也容易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

比如在讲跟颜色有关的知识时,有一个经典的问句:“What color is it?”,教师可以指着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回答。为了融入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五星红旗,然后让学生分别回答国旗的底色和五角星的颜色。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产生疑问,问什么我们国家国旗的底色是红色,五角星的颜色是金色,教师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延伸和扩展,介绍国旗的产生等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英语话剧表演、小组合作学习等。在这些活动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从而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比如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对话练习,场景是在学校中的第一次相遇,学生进行对话时肯定会问对方的名字,有些学生会用“What is your name?”,这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种问话方式虽然没有错误,但有些生硬,如果使用May I have your name?就显得温和而又礼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一定要注重“渗透”二字,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丙芬,温贵田. 浅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09.

[2]赵吉. 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浅述[J]. 现代交际,2015,(04):147.

[3]王小岚. 情・理・趣――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4,(S3):579+596.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创新

前言:

对大学生德育教育教育进行创新可以促使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可以促使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的迎接这崭新的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1.德育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国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教育上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教育学生就去盖楼房一般,如果地基打的不够牢固,装修的再豪华,也终究会经不起风雨,有轰然倒塌的那一天。由此可见,打好学生人生的地基有多么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打好学生的人生地基呢?我个人认为学生的人生应用道德做地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考高分层面,还要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要做到一手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手抓学生学生的道德教育,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的大量涌现,学生面对着巨大的诱惑和考验,如果没有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当前社会如此多的诱惑面前很有可能失去抵抗力,深深陷入泥淖中不能自拔,何谈为祖国建设出一份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由此可见,道德教育有多么重要。

目前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希望给孩子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更好的生活,平常很少有时间陪着孩子,就别提教育了,长此以往学生将很难懂得感恩,并不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还会造成学生精神空虚,进而酿出更多的祸患。

2.如何实现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

2.1创新德育教育理念

理念作为行动的行动的先导,对于行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搞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首先要对德育教育理念进行创新。为此,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多样的人才观以及开放型的德育理念。

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是说,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考量,不能单一的盯着学生的分数,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是否健康,行为是否符合学生行为规范,是否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德育为先落实下去是要先要教会学生做人,使学生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在有一定道德的基础上在教会学生做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等。

接下来,在说说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说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放手让学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么什么是多样的人才观呢?当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接收新生事物比较容易,对待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量身打造符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也就是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最后,再说说什么是开放型的德育理念。要让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接受道德培养,要培养学生具备从容面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挑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2.2创新德育教育内容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要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如果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随着时代的前进以恰当的形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习惯才能成为自然。美德的养成根本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符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求、个人成长和人才竞争所必备,尤其是要符合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

那么什么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十个公民道德规范,赋予了传统道德以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因而,在高校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突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教育,同时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关注可持续发展等等,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良心,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使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3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为此,要改变以往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除此之外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应充分吸收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采用信息论,对策论、协同论等科学方法论,形成现代化的德育教育体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应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教师应当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等等。

2.4创新德育教育体制

搞好学校德育教育并非某一位老师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体制,保证德育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起来。德育教育体制的建设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建设的德育教育体制要便于执行,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德育教育体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学校广大教职工和各部门的努力,因此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各个部门通力合作,相互协调、监督,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搞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耕耘、努力的结果。创新可以使得高校德育教育的开展焕发活力,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创新。祝愿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宁夏农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提升德育成效的实践总结[J].生物技术世界.2014(11)

第8篇

1.1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德育内容渗透到相应教材内容中,很多体育课程教材中都有田径项目,这是一项相对无聊、枯燥且又累又脏的训练项目,许多学生都不想练习这个项目。体育教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勇敢地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例如,可以在下雨安排学生进行运动训练,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多数学生肯定不能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运动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学习老师,被老师打动。许多球类运动以团结协作为基础,因此在教学球类运动时,可以把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学生中,升华团结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1.2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组织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德育内容与教学组织结合起来,利用有组织的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思想教育成果,组织得越严密,方法用得越得当,学生受到的思想教育就会越深刻。做好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检查器材和服装,做好热身运动,加强学生的安全思想教育,进行队列练习,培养学生组织的严密性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摆放健身器材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的好习惯;在体育锻炼之后,求学生整理收拾器材,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1.3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纪律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准则之一,是保证体育课程能正常进行的唯一途径,所以,在课堂中要多多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学生的衣着、考勤、病假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养成守纪律、不松散的好习惯。如在跑步教学中,有些学生会找借口逃避,一旦有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查明原因,防止学生偷懒,表扬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学生,对偷懒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发地加入跑步行列。

1.4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言行中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到教学的各个方面,还可以把其渗透到教师的言行中,教师本身最能直观地体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品德,这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很大。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同学中才能产生信服力,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那么自己要保证在上课前到达运动场;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穿着运动服上课,那么自己也要穿着运动服;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那么自己就要文明懂礼,不打骂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从老师身上感悟到道德理念。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当好学生的榜样,以言行身教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1.5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师评价中

初中体育课是不断变化的场景,学生一直处在变化中,体育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抓住时机,针对学生各自的表现,进行有效评价,用批评和表扬的方法渗透德育教育。如在学习体操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反应很快,动作学习得很快,他会帮助一些学得慢的同学学习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学生都学习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对于学得慢的同学,老师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勇气,提高学习信心。此外,表扬和批评都应慎重,做到公平,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榜样作用。

2.结语

第9篇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道德涵养与人格养成。但是该如何充分的挖掘课本中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呢?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比较重视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德育教学渗透这一问题。并在物理教学中缺乏贯彻德育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而,提高物理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学内容,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德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而如何把德育落实到实处,如何把德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日益受到方方面面的关注。为此,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按照这一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德育要求,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德育的要求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物理知识与解题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正因为如此,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立体的描述,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而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实质上就是德育的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可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以及崇高的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的德育内容既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是切实可行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它给我国各条战线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也给广大青少年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道德败坏等行为时有出现,这也无疑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充分利用物理学中的史料,例如科学家的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和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就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除了对学生进行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授外,必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进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无疑是为了下一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关于物质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知识,而且还会受到观察、实验、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这对学生继续学习科学技术和投身祖国建设事业将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力的保障。可见,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首先,必须提高物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有些教师对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领导、政教处、党团组织、班主任以及政治教师的事,与物理教师关系不大。有些人认为,讲物理知识容易,寓德育教育难,而且往往会显得牵强附会,节外生枝。事实上,物理知识及物理学的发展史,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例如,在讲到电磁感应时讲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给人类带来了一片光明,从而激发学生对待科学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并与工农业生产紧密联系,这里不仅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打动学生的心,也可使学生学到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包括许多爱国主义的光辉事例和物理学家的高贵品质。这些内在的德育素材,易与引起学生的兴趣,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因此我们认为只要站在这一高度看到问题,就能自觉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其次,必须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寓德育教育与物理教学之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在思想因素,发挥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将德育教学渗透与物理教学之中。

要增强德育教育的仪式,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仪式地进行德育渗透的教育,把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教育放在同一个教学目标上、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要有机地将物理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及德育教学结合起来。

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反复进行,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德育所要求的内容,以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再次,要充分发挥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无疑要注重研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功能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两年的时间与研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总体规划,合理安排,自始自终。教学过程的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是教育活动中的忌讳,因此根据物理教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特点,对德育教育过程中有一个统筹安排。如初中物理实用知识较多,可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实用技术,根据这些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可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科技产品方面的成就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提高。因此在备课时不但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要把德育目标一起备进去。例如,在讲到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时介绍堤坝为何下宽上窄,可以讲抗洪救灾抢修堤坝的艰难,以此培养学生不畏艰辛的品格和意志。

2.以身示范,教书育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教学中以自己模范行为去影响教育学生既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学科德育的基础。教师的一言一行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师德和精神面貌.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举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认真地准备好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哪怕再简单的演示也要一丝不苟,这样学生才会起到仿效的作用.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对事业的热爱,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课堂的讲解,清楚的板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都应该一丝不苟;语言的表达要有科学性、逻辑性,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教材、阐明教材、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揭示的科学结论,处处表现出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工作者应有的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也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使学生从心底里尊敬老师、引起共鸣,从而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深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本中编者作了精心的设计,教材中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以及科学的方法论往往包含于物理教材内容的深层,科学家为事业的献身精神和态度都是宝贵的德育素材,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愿意献身科学以及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积极探讨、勇于攀登、不屈不挠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思维方法等。同时物理学科的有利条件还存在于介绍科学家的伟大成就的同时,把他们的格言介绍给学生。例如,爱因斯坦说:“一个人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在科学工作中有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青年从事科学工作的第一关。”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去发挥、去揭示、去拓宽。例如在阅读材料和读图中使学生接受教育。物理课本中古代的“春”、“桔槔”,现代的“火箭发射成功”、“太阳能卫星”、“对发射卫星的测试”、“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插图,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祖国古代物理学史上的光辉成就、重大贡献,以及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例如,在讲物理学史中,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和发展的历史,是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辨证法的生动教材。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

(三)课堂教学是物理课德育渗透的主要渠道。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主渠道的作用,我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德育目标及具体的实施方法,将德育内容与知识内容、能力培养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实施的方法主要有:

1.渗透法。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时,不是空洞的讲哲学原理,而是将哲学原理寓知识的讲授之中。如讲“力”的概念时不要求讲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对立统一,而是要讲清:⑴力是离不开物体的;⑵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的,同时小时的;⑶在研究对象变化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三点学生如果真正了解,就自然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恰当运用讲授法。对于科学方法要结合知识内容给予讲授,对于我国古代,现代物理与科技成就以及物理学家追求真理无私奉献的精神都要通过适当的讲授。

3.讨论法。在讲授诸如噪声的防止、能源开发和利用、光的本质等德育内容含量较高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讨论,使其在讨论中受到教育。

4.重视运用实验法。教师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时,是对学生进行真理的客观性教育的最有力手段,所以教师要认真规范地抓好实验教学。

通过知道学生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认真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做好小结,如实写好实验报告,这不仅可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热爱劳动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四)、在课外活动中提高。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接受教育。

如:组织科技讲座,介绍我国及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认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学生应该学好物理学科基础知识,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知道学生阅读科技读物、拓宽知识面,使学生感知和吸收大量的德育营养,使学生感受科技成果对身心的熏陶;知道学生进行科技小制作,培养学生诚恳求实的作风和劳动观点;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工农业生产中的现代化设备,使学生亲身体验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教学成果评价。

第10篇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育教育又是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的重要教学部分,要求教师把教学和育人有机的结合。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教育功能,而德育教育可以贯穿到各个学科,体育教育更不例外。小学生比较喜欢上体育课,这就给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天然条件。体育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结合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巧妙的在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全面促进学生体育和德育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小学体育;德育教育;教学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体魄,更被赋予了一个新的教育任务,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小学时期心理和生理都尚未发育完善,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利用一切体育活动,及时有目的的进行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自我约束,提高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体育教师要进行德育教学,其自身言行对学生起着至关的影响。小学生偏爱体育,对体育老师也会很强的期待。学生能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观察到教师的各个方面,教师是否热情,是否有责任心有爱心,来进一步判断教师是否值得信赖,从而进一步向您学习的决心。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健康朝气干净利索的感觉,平日要精神饱满,注重衣着整齐,文明用语,举止大方,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处理得当,取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平日体育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交流,关心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学习情况,对于偏内向的学生要给予鼓励,给他们多进行互动,让他们慢慢融入到集体当中;对于体育成绩偏弱的学生要多关心,给予耐心的沟通,了解欠缺哪方面的锻炼,找出问题,加强训练;对于协调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的讲解和示范,让其跟大家同步,增加他们的信心。体育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充满信心,释放天性,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阳光积极健康向上的榜样,也有助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二、课堂常规中开展德育教育

体育课有别于其他教学课程,脱离课本,主要在室外活动,徒手或者借助器材教学,这也体现了体育课的纪律性特点。体育课程常规是对师生的纪律性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从课堂认识和课堂纪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就要给学生强调体育课程的意义及课堂日常管理办法,讲解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严格律己,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如果违反,有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在课堂教学中,纪律是第一位,要让学生逐渐形成制度化管理模式。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内容广泛,思想性强,具有鲜明的教育性,这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内涵,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学习广播操,要求学生动作的准确性和到位率,难点就是集体的整齐性,培养学生整齐划一,团结合作的意识。在田径项目跑步教学中,通过分组跑,接力跑,比赛的练习方式锻炼学生竞争力,忍耐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在组织的篮球足球等球类比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时的渗透运动项目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体育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从而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也可以适当例举一些有成就的体育名人,比如邓亚萍,郭晶晶,刘翔等都是为国争光的一代健将,把他们的努力刻苦训练的经历讲解给学生听,找一些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的成果都是血和汗水换来的,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还可以组织体育游戏来既能对教学技能巩固又能进行德育教育,比如“8”字形接力跑,锻炼学生短跑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贴大饼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体育教师可以巧妙的组织一系列主题练习或者游戏,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扬,并鼓励帮助其他成绩和表现稍微弱点的同学,让学生养成有爱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都具备团队合作,集体荣誉感。

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育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德育教育应该无时的贯穿学生学习当中。体育教师除了课堂利用教学课程内容开展德育教育,还应该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从多种途径来实施。通过学校组织的重大节日主题活动,各项学科主题竞技比赛,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精神,爱班级爱集体爱校园的情怀,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学校每年两季的春秋运动会,锻炼学生的竞技意识,不怕吃苦,敢于拼搏的精神,增强了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与社区居委会一起举行体育推广活动,提倡全民健身,体现生命在于运动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怀。

总之,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管在课堂巧妙的开展教学,还是在课外组织主题活动,都可以抓住一切教育机会进行德育教学,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目标,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为学校德育教育做出贡献。

作者:王支援 单位:邳州市占城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郝小明.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6(26).

第11篇

德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渗透在智、体、美和劳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素质教育中,道德教育是于首位的,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方面。对学生健康成长及学校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及保证的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潜移默化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老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是老师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树立道德榜样

由于教师是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要经常与学生联系沟通。老师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及道德品质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和好奇,价值评价体系也不成熟,对事物的评判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影响者,要时刻认识到个人行为、举止得体的重要性,也就是,所谓的“言传重于身教”。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现在仍处于薄弱阶段,教师要通过定期研讨和培训,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和巩固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针。

二、德育和心理学相融合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是迈入人生的转折关键期。这时的青少年,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是,又不满足于简单说教及现成结论,因为还不太成熟,所以比较容易固执及偏激。因此,简单的道德说教,很显然是不可行,也是不科学的。中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他们情绪不稳,心理多变,思想上也活跃,既轻易能接受良好思想道德的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及丑恶现象的侵蚀及危害。因此,无论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针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的特点,采取各种各样的、易于被青少年接受及理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把传授专业知识与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相结合,把学生成才与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历史方面教育及当前政治形势教育想结合,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德育工作要有灵活性,掌握运用好“无声”和“有声”的方法。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并不要施以言教,无言的关爱,也许更会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另外,由于初中生身体的变化,会让很多学生产生羞涩感,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当成成年人了,同时,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周围的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对教师及家长产生抵制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叛逆期”。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者,对待这个时期的学生要投入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对于有心理挫伤的学生,老师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及时机,与学生诚恳的沟通谈心。教师要用自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化学生,让学生们树立起自信心。同时,老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年龄的优势,体现友情和亲情的关照。帮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成人尊重和体验到情感的归属。

三.教师家访及沟通

德育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的参与。但是,有很多学生极其厌烦老师作家访,怕老师“打小报告”,也有的怕老师,知道自己是单亲家庭及家庭贫困。由此,教师要变换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逐步地通过师长双方的沟通交流感化,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坦然面对现实,并在这个基础上,树立起良好的道德价值取向。

四、加强社会生活参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老师要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募捐、到附近敬老院等。最后在每周一次班会上,组织学生们发言讨论,给出科学的德育评估,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地安排下面的德育工作。每学期要组织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走进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走进附近农村,接受农村劳动教育;亲近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祭扫当地的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活动,大大拓展了德育教育的空间,扩大了德育教育的内涵,把学校和家庭及社会紧密地联系系起来了,发挥了德育网络的教育功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和家庭及学校“齐心协力、齐抓共管”,而不应该“单打独斗”,关键是在坚持、重点是在落实上,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而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抓起,从学生的社会道德观抓起,这样,才能达到卓有成效的教育成果。

作者:任梅香 单位:甘肃和政县第一中学

第12篇

关键词:德育集体活动;凝聚力;评价;手段;奖励机制

德育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质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标准。高中生的德育工作,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看世界,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分析周围的一切,这对于一个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高中教学要创新德育理念,关注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只有创新德育工作,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德育教育的重点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高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中教师德育工作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用更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指导德育工作,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班级就是一个整体,如果整个班级失去凝聚力的话,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气,缺乏活力的整体是不利于进步和发展的,所以说高中教师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要注重集体活动的开展,切实地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做到互帮互助,在展现自身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互相学习,感受到集体学习的乐趣。比如,高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班级辩论会,找出比较热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能够感受到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整体的凝聚力。班级凝聚力也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得班级管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

二、高中教学要完善德育评价手段,提升德育工作水平

相比较于高中的教学成绩和师德水平,高中学生的德育能力和育人水平更难评价,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和监管,高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德育教育积极性不高,多依靠个人内生的自觉性,导致当前学校德育育人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要想提高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教师德育评价制度,调动起高中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我们初步探索从学生评价、家长社会评价和学校评价几个方面去建立德育评价体系,评价每学期进行两次,每一方面评价要有具体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建立起量化表。例如,学校评价方面可以从班级班风、学风的改变,班级德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开展的效果,培养学生获得德育成果,等等。家长社会评价可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是否孝敬老人,和睦邻里等方面,社会方面可从是否学生是否遵守社会公德,乡规民约以及是否热心参加集体公益活动以及文明礼仪等方面。虽然评价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有了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相信学校的德育育人水平会有整体的提高。

三、高中教学要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形成制度保障

高中德育教学,既要面对现实,又要面向未来,不仅要着眼于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着眼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管理,设置领导机构,注入一定资金,建立德育检查表彰制度,不仅要制度化,要透明、适度。表彰奖励不仅要制度化,还要分层分级化(即校级、班级);表彰要到位,要像表彰智育素质优异的学生那样有声势,有分量。现代德育教育工作更要求全面的素质教育,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敢于创新,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被落下,并保持发展,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我们德育管理工作中做到方向正,目标明,方法新,措施多,持之以恒的开展,学校德育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四、高中德育教育要与家庭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