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
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建设是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又有民办高校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在社会改革过程中还兼有社会、企业的文化影子。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应该以民办高校这个环境为基础,以本校的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为内涵,这主要包括学生宿舍管理的制定、文化、物质和精神在内的一种综合性安全管理。它直接关系到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和校园安全的构建成败。
1 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内涵
民办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于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目前为止,我国民办高等院校有698所[1],其中民办本科院校98所,独立院校287所,民办高职高专313所,从中可知,大部分的民办高等教育举办四年制本科教育,有一部分进行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教育;总而言之,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层次中还是比较低,社会的认可度也不是很高。学生宿舍的安全管理就是把宿舍打造成为学生的安全港湾,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以一定的部门、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学生管理员,在宿舍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活动进行的安全管理,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提供基本服务和保障。它在民办高校整个管理体制之下,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管理,管理的目的与本质必须与民办高校管理保持一致。
2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建设跟不上民办高校发展需求,在实际操控中不适宜学生思想特点,内容设计上没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现实社会有点脱节,经常出现问题,在制度检查和考核上有点死板,不能有效的结合当前现代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缺乏一定人性化,导致在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出现缺乏操作性。
2.2 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到到位
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重要前提,是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民办高校校园中,要树立安全是第一的理念,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不能忽视,在安全教育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寄望搞一次安全教育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安全常识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搞点宣传标语、活动宣传、发放一下安全教育传单,是完全不够的。在学生宿舍安全教育方面,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安全教育文化内涵,缺乏长效教育机制,没有形成一种安全教育体系,其教育效果好不好大家心知肚明。
2.3 学校周边环境缺乏有效治理
随着社会化商业活动餐饮、食品上门服务不断地深入学生宿舍,给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带来不少问题。一些关于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比如偷盗事件、打架事件、酗酒等等。另外就是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比如网吧、小旅社、夜宵摊,酒吧等娱乐服务场所,尤其是违规经营的网吧、酒吧,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就是校园周边的出租屋吸引了不少学生居住,这些地方管理薄弱,安全隐患更多,等等[2]。
3 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措施
3.1 完善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
把“以人为本”作为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的前提,围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机制,以开展读书育人为目标,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校和学生双赢。所以在制定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时,要结合民办高校学生思想特征和学校发展状况。在制定内容上要充分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人性化为前提,以原则为辅助管理手段。在制度落实上,必须严格地认真执行,从管理者开始,必须认真的了解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只有在自己熟悉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教育学生。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必须开展针对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将制度学习落实到每一个宿舍,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宿舍管理者,学生干部,每位执行者和监督者上。为了保障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一是针对学生的考核检查,这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觉遵守相关规定,明确相关安全检查条款。特别是班级辅导员下寝室时,要与学生认真沟通交流,用实际爱心,责任心感化学生接受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宿舍安全管理效果。
3.2 构建学生宿舍安全教育体系
民办高校的学生宿舍安全教育不是能通过一次会议、一次讲座、一次活动能解决的,也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校师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在学生宿舍安全教育上,要形成学生宿舍安全教育体系。只有安全意识教育及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落实到位,才能使安全教育普及到每个学生。所以,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和责任,只有在严格落实管理,责任明确到人,不留任何缝隙的情况下,提升学生宿舍安全教育效果。
另外,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活动、校园环境、校园文化等进行学生宿舍安全教育,通常可以开展“学生宿舍文化节”、“党员文明宿舍评选”、“学生寝室创意大赛”等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3]。
3.3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是为了降低损失,开展有序、迅速而有效地应急行动,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在风险分析与评估的基础上,预先设置的有关计划或方案[4]。学校是否能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跟前期预防是离不开的,做好前期预防必须完善事件的预知、防止、戒备和警报等相关的机构管理制度。要加强安全工作联络点建设,该联络点主要由学生宿舍各个安全管理部门(保卫处、宿管服务中心)组成,对安全联络点进行必要的制定化管理,实行实名制,分片区化管理,在联络点上必须公布联络点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和照片,将校园的安全防范、治安管理和安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着力完善安全联络点的建设。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方案的关键就是要做好对事件未来要发生的妥善安排,只有做好突发事件的早期预防,才能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另外,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要确保信息沟通畅通,加强信息管制,明确信息的责任制度,部门的第一负责人要履行其职责,及时向学生和社会公布准确的信息,避免在信息传递过程产生偏差,导致事件发展不利。
4 结束
在民办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稳定是第一,该工作做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也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稳定,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改革发展,所以,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信息网[DB/OL].http://.cn/benkeyuanxiao.aspx?ch=4. .2016-10-18.
[2]路润凯,段万春,田存刚.论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安全管理[J].网络财富,2010(11):64-67
摘要: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给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特别是安全治理能力带来新的挑战。当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模式已显陈旧。随着网络作为
>>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的管理 基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防火安全管理的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创新与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创新研究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模式探析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与培养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方式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管理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问题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创新 浅议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寝室建设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特点新变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孙晓说.我们已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N].惠州日报,2009-12-29(1).
[3]阮蓓茜.网络谣言祸害无穷――警惕!信口雌黄的毒舌[N].浙江日报,2011-11-3(19).
[4]陈亦冰.教育时评:防灾演练应成学校“必修课”[N].中国教育报,2010-4-22(2).
[5]叶小文.每于微博听民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8-19(1).
作者简介:张晓泉(1974-),男,法学硕士,讲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保卫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管理,浙江杭州 310018
【关键词】高校;安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实行了多校区合并办学,扩招等方式来实现高校的转变,这不仅为高校的发展带来生机,同时也为高校的安全管理产生挑战。随着各地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有所呈现,由此,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势在必行,高校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高校发展尤为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校园治安问题
在当前的高校校园,特别是新建的校区,大部分位于城乡结合部。校区附近周边住着许多集散的住户,其人员的成分比较复杂,鱼龙混杂,存在着一些私营网吧、出租房等,社会治安情况不够稳定。这些地方也是高校学生安全事件常发生的地方。同样存在安全隐患的还存在于校园内,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自身引发和外部力量这两方面。从自身引发方面来说,高校学生来自天南海北,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生活习惯,形成不同的个性。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问题,稍有矛盾一旦不能及时很好的解决,就会导致冲突直至甚至延伸为暴力。某高校两个学院的学生40多人在学校食堂举行毕业聚餐,随着双方啤酒喝得较多,相互出言不逊,导致双方相互撕打,其中一学生头皮裂伤被送至医院进行缝合处理,后打架双方学生均受到学校的处分。校园环境安全还有来自于校外的外部力量的影响,如高校校外人员到校内入室盗窃、行凶抢劫等事例时有发生。
(二)校园公共安全问题
校园公共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学生的宿舍、会场等场所学生聚居的密度高,这些地方的消防安全尤为重要。如果学生的消防意识不强,学校的消防管理不到位,都有可能造成火灾,酿成灾祸。上海商学院一学生宿舍因使用“热得快”在电流过大的情况下将周围可燃物引燃,导致因火势过大,宿舍内女生无法逃生,直接跳下6楼阳台,全部遇难。这样的重大事故,更应该引起学生和学校的重视,做到高度防范。校园的交通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视,由于高校校区面积大,在校内有机动车道,不时有车通行,一旦管理不当就会发生交通事故。某高校两位男生在操场踢完足球之后,在回寝室的路上仍然相互传球,正恰逢一辆摩托车驶来,摩托车躲闪不及撞上了其中一位学生,导致那位男生右小腿骨折。在校内如果学生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学校对校园设施管理不善,就经常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措施
(一)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高校安全问题的发生,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大学生淡薄的法律意识,其自我的防范意识不高。由此,高校要经常对学生开展各项安全方面的教育,给学生普及相关的安全知识,提升学生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高校应该根据季节变换、校园环境的具体情况来定期举行消防、交通安全方面的讲座,还要将消防、交通安全方面的演习做到经常化,同时将教育形成制度化。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宣传等各种形式来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 安全教育时首先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以事例来警示学生不加强防范意识的严重性,由此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提升学生应急处理能力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其自身对于危险情况的处理经验较弱,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年龄身心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自我防护训练,提升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的训练可以以一些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火灾逃生等方面作为主要内容。可以通过设立讲座来传授一些具体的防护措施,让学生首先了解应急的处理方式。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参与校园治安巡逻、校园值守等,让学生能够走进社会,感受现实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高校还要积极开展一些应急的模拟训练,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危险场景的感知,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各种危险,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高校还应鼓励学生加强自身的体能锻炼,举行马拉松等体能竞赛,提高学生的防卫能力和技巧。
(三)增强校园安全管理机制
高校的校园安全管理机制的健全对于学生安全问题也有所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高校学生安全保护工作的计划和方案,将学生的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到位,实行岗位责任制,让各部门各院系明确其安全岗位的职责,确保其各项安全管理有效实施。由此来规范高校的安全管理,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管理,将学生的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点。同时,高校要联合周边政府各职能部门来进行高校安全环境的打造,携手为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来承担并且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还要提升高校保卫力量的素质,加大对其更多的投入,争取到地方政府的相关支持,共建平安校园。
三、结语
高校的安全问题关系着国家未来栋梁的生命安全,由此高校需要加强校园的安全管理,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提供更为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为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陶娟.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
[2] 伊远标.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之管见[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8).
【关键词】民办高校 安全教育管理 意义 措施
安全是一所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是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学习进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基本条件,是有志学子立志成才、厚积薄发的前提。一所高校,特别是一所民办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本身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安定因素,在目前民办高校抗风险能力还十分脆弱的情况下,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状况,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和教育,倡导诚信办学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有其特殊性
民办高校与其他国办高校一样,是社会生活中思想最活跃最敏感的领域,既是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园地,也是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前沿阵地。同时,民办高校又有其特殊性。
首先,民办高校抗风险能力低。我国民办高校自改革开放后陆续创建,筚路蓝缕,成就斐然。但由于办学历史较短、规模发展迅速,加上家长(家族)式管理或个人权威魅力型管理占据主导地位,大学文化尚难以形成,而实际上造成了外强中虚的实情,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处于尴尬境地。因此,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民办高校要“稳定规模、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安全稳定将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不容忽视。目前来看,尽管各民办高校均有了长足发展,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家长和考生将民办高校(特别是民办高职专科院校)列为第二选择或无奈之举。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的学生整体文化成绩偏低、适应社会能力强、思想活跃、交际广泛。客观上也增加了安全隐患。
再次,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数民办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当地社情复杂、管理无序,往往是社会游民和闲散人员的聚居地,加上民办高校的学生多数家庭条件较好、性格外向,很容易成为他们的目标和对象。
因此,民办高校要把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校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和内容。深入研究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民办高校中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控制局势的能力,努力把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营造民办高校和谐团结、安全稳定的良好氛围才能够保证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安全意识的形成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由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民办高校为了能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更是将学校办成了多功能、立体化、开放型的“小社会”,甚至有专家提出“开一个专业办一份产业”的伟大构想。这些客观上给民办高校的安全造成了诸多的不利因素。只有保证了大学生的人身安全、保证了民办高校健康有序发展,才能使得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为国家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
大学生安全重在预防,重在自我防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呢?最重要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只有切实加强了安全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正因为有安全意识的存在,才能细心保管好自己的财务而不给贪心者以可乘之机;正因为有安全意识的存在,才能冷静处理发生的矛盾和冲突而不至于两败俱伤;正因为有安全意识的存在,才能慎重交友、谨言慎行而非鲁莽行事;正因为有安全意识的存在,才能有效地预防来自他人和社会的伤害、才能意识到尊重他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才能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不会去侵犯他人的利益。客观上将会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对民办高校而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是大学生专心学习、安心生活的重要保障,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切实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保技能、端正安保态度、树立安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民办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不容忽视
首先,独生子女的先天“优越性”弱化了安全防范。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特别是城市学生多数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社会经验不足,与人与事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书本和他人,结果就会导致自己的生活安排无序、隐藏危险,贵重物品随处乱扔,哥们义气,不计后果,甚至认为一些危险案例距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不能引起足够重视。据调查,校园内的治安案件多数是由于本人保管不慎而将贵重物品丢失或者意气用事发生冲突而引起的。
其次,民办高校学生社会接触面广,与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为安全管理带来困难。俗话说,上帝抑制了你的一面就会送给你另外的一面。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EQ(情商)较高,社会活动广、朋友多、成分杂。往往是校内问题和矛盾会在校外解决而出现失控的局面。
再次,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也应加强。高校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高峰期和变革期,离开了父母、师长避风港的庇护,开始独立面对人生,学业、生活、择业、交友、恋爱、婚姻……正是出于这样的人生转折点上。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云南大学马加爵残杀四名同学的事件再一次提醒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成才及高校稳定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民办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四项措施和内容
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扩大学生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毕业学生就业率等方面是无可厚非的。但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实安全教育内容,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是必须的,也是保障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
院校领导应经常研究,切实抓好安全工作,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涉及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实验室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学生管理、教学、后勤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应直接面对学生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管理死角,进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安保现象。
(一)教学质量是根本
据调查,除外部因素外,就学生本身而言,国家重点院校的学生安全隐患往往出现在自身的心理方面,事故率也多属个体行为。而普通院校及录取线偏低的院校学生安全隐患更多见于自控能力的不足,多表现为和关联事件。作为仅有十余年发展历史的民办普通高校多数属于后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千方百计将学生的重心拉到学习上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社会认可度,从而逐步改善生源结构,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二)立体教育是关键
治安保卫部门在高校中,其实只是常设的安全管理机构,它本身就存在不可逾越的局限性,让它来担任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无疑是难以胜任的。所以,从更大的层面上说,安全教育需要学生管理部门和所在的系、院、社会共同承担、常抓不懈,形成安全教育的日常化、专项化和网络化。构建一个上下齐抓共管、由点到线再到面、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只有这样安全教育才能全面到位。
要发挥课堂教学优势,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在高校的课堂里,既可以利用思想品德、法律基础、军事训练、形势政策、卫生与健康、实习与实验等课程对学生教授安全知识和技能,也可以由专任教师结合专业课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教育,是高校得天独厚的条件。
要加强网络建设,提高网络监管水平,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及时抢占网络阵地,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
(三)心理疏导是切入点
当前的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偏多,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一好遮百丑”的培养模式,年龄差距的加大(取消了高考年龄限制),彼此民族习惯的差异,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和良莠并存、社会不良风气的侵害,特别是高校扩招和办学模式多样所显现的问题,均不同程度的考验着学生的道德水平、安全意识和世界观。
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要帮助学生“减压”并消除心理挫折,真正达到心态的和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使校园形成一种荣辱与共、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与冲突。
(四)加大投入是保险箱
教育经费不足、设施投入不够是民办高校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保障高校安全,必须要有一定的投入。所谓花钱买平安,就是这个道理。在现阶段,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高校围墙、公寓低层的防护窗等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安全达标、消防设施的配套齐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日臻完善,要建立电视监控报警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防火自动报警系统、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高校安全管理现代化。
总之,抓好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财务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生活、教学、科研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面对高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新挑战,停留在过程化、表面化的管理教育方法不能适应今天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探索高校安全管理教育的本质规律,建立适应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的科学体系,才是确保高校安全和培养有较高安全素质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刘金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定位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
[2]夏保成.美国公共安全管理导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关键词:学生干部;高校学生公寓;学生公寓安全;安全网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5-0255-03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校园的安全稳定,学生公寓安全是所有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其余一切工作开展的根基,也是保障学生在校学习生活顺利开展的前提。构建学生公寓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公寓管理部门长期进行和不断完善改进的事项,同时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许多的难点。对这些难点的探究贯穿工作始终,而在整个学生公寓安全保障体系中,学生工作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保卫处等各职能部门携手向前、共同努力,同时在这其中,还有一支学生干部队伍为学生公寓的安全保障注入了强劲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从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学生干部如何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两个维度探讨。
一、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
(一)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的设计
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是以公寓管理干部、辅导员为主体,管理员、安保员和学生干部为辅的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公寓管理干部、辅导员、管理员、安保员和学生干部作用,形成管理合力,确保学生公寓安全稳定工作。首先,公寓管理干部和辅导员长期入住学生公寓,与学生同住,经常深入宿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是保证公寓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其次,管理员和服务员是学生公寓安全的一道保障,是发现的问题的前沿窗口,后勤部门加强对公寓管理员、门卫、安保员的指导和监督,强化责任,提高服务意识;最后,为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每一栋公寓设立楼栋和楼层负责的学生干部,完善纵向到底(学生公寓管理部门-公寓园区-楼栋-楼层-寝室),横向到边(各院系-院系公寓管理学生组织-楼层-寝室)立体式安全网络信息队伍建设。
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的总体建构思路是:根据园区和楼栋分布,将所有学校公寓划分成若干网格,每栋公寓为一个小网格,一个个小网格按照所在公寓园区划分组成上一层网格。公寓园区下以每一栋楼为单位,在每一栋公寓下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具体的网格单元划分。分割设置方法为:在每一栋公寓内,将所有寝室以院系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格,最小的单元格为一间学生寝室。为便于管理,按学院划分出责任区,各院系根据宿舍分布的实际数量,以10-20间的学生宿舍为网格小组,设置一名学生干部负责;每个小单元的寝室长担任最底层级的信息员。每个院系负责公寓管理的学生组织设立在每栋楼的联络员,负责与本楼栋的辅导员、公寓管理员联系,担当本院系学生和学校公寓管理委员会的沟通桥梁。另一条网络线是,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组织根据园区划分园区负责人,再下设楼栋负责人和楼层负责人。通过网格的划分,明确不同区域、不同网格的责任,将公寓管理的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二)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的运行机制
学生公寓安全稳定网络体系的运行机制可分为信息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分析处理三个步骤。第一,在信息搜集阶段,寝室长和小组长为公寓“基层管理人员”,负责随时关注公寓、寝室和个体学生诉求和紧急事件。因寝室长和小组长与学生们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是最近的,必要时寝室长和组长要充当矛盾调解员,为身边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二,在信息传递阶段,各院系楼栋联络人和校级学生公寓管理组织为“中层管理人员”,不负责具体的处理工作,主要扮演学生和“上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一旦小组长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反馈,应立即提醒、层层催促。第三,在信息分析处理阶段,对于上报的信息,经初步分析后,如果与本院系有关,学院有权处理则需要将问题反映到学院,由学院协调处理;棘手问题应第一时间上报给学校公寓管理部门以便解决。
二、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中学生干部重要作用的发挥
由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在整个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中,学生干部的组成有校级学生公寓管理组织(称作“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或“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或“学生自律管理委员会”等)、院系学生公寓管理组织(独立的院系“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或隶属于院系团委学生会的“生活部”等)、各班级党员干部、学生干部以及寝室长。
(一)发挥学生干部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生公寓安全重视程度
学生干部综合素质高、提升领悟快,通过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学生公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学校公寓安全管理思路,学会疏散、逃生和自救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干部储备了基本工作能力,提高了对学生公寓安全工作的认识,因为与同学的接触是随时随地发生的,只要有意识地发挥在同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活动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及时向身边同学传递安全知识,及早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和相关部门和老师联动。调动起学生干部们的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引领广大学生提高对公寓文明安全的认识,从而自觉遵守公寓相关管理制度和准则。
(二)发挥学生干部桥梁传递作用,形成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当前学生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各院系学生工作队伍、保卫部门等是负责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但随着安全工作形势的变化,学生公寓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图凸显,学生公寓网络管理职能、公共医疗卫生职能加入。因此,牵涉到的学校部门逐渐增多,明确各部门职责成为一项重要事务,定期会商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而相关部门除了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外,来自于学生中的第一手的意见和建议也应成为重要讨论议题。在安全网络体系中各层级的学生干部“信息员”身份是保障公寓安全网络体系运行的绝对中坚力量,信息传递和管理是其两大主要环节,具体可分为信息搜集、信息传递、信息分析处理三个步骤。利用好这些来自学生也最熟悉学生的信息员,公寓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便迅速又真实地呈现在管理部门面前,也能更加快捷地将学校回复反馈到学生中去。发挥学生干部联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三)发挥学生干部监督促进作用,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是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使得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有据可依。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公寓管理的规定。各高校结合自身学校实际,都有一整套学生公寓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关学生公寓住宿、水电、防火、防盗等方面工作的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不断调整、修订、补充。学生干部分散布局在各楼栋各楼层,他们第一现场直击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定期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起到对学生公寓服务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以促进这些制度(比如值班巡查制度、进出人员登记制度、贵重物品进出登记、安全工作信息收集和报送制度等)落实到位和及时修改。
(四)发挥学生干部自我管理作用,加强学生公寓安全防范
学生公寓管理组织的一大职能是公寓安全的巡查和检查,包括对违规电器、违规物品、私拉电线网线、卫生内务等方面的例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还包括重点、专项检查相结合。学生干部进入到每间寝室,经常性地开展工作,把每次检查和抽查结果对照,从中找出安全隐患,请示相关部门下发通知,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求相关院系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安全事故的不发生。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迅速处理是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的关键。
(五)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教育作用,完善学生公寓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学生干部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阶段性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以强化安全教育,构建全方位的学生公寓安全教育体系。一是在新生入校时针对新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及在重要时期(比如消防日、冬季学期来临时)开展覆盖面广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二是学生干部深入到学生中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及集体活动中进行温馨提醒和安全教育;三是学生组织发挥自我教育功能,通过楼栋宣传栏、园区宣传展板等方式在公寓内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四是学生干部通过新的网络媒体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宣传,供广大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干部因为贴近学生,利于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也善于利用发生在学生中的各种典型事件和案例加强安全教育,以生动形象的事实和惨痛教训警示同学,更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活动的效果。
(六)发挥学生干部网络分布作用,构建学生公寓应急体系
应对学生公寓中突发事件,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部门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建立科学的、长效的学生公寓应急体系和机制。因学生干部在构建的安全网络体系中层级关系,遍布各公寓,这一优势的发挥会大大提升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干部的作用在于:首先,各职能部门联合建立的应急工作小组直接对口联系校级和院系学生组织负责人,让负责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内突发事件预防和管理工作中去。其次,学生干部层层建立起信息收集机制,做好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信息收集、分析,为学校突发事件处置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利于管理工作小组老师把握舆论导向。再次,分散在各网格中的学生干部可确保快速反应,及时预警,使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高,利于学校把影响降低。第四,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安全管理小组制定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学生干部可组成应急小分队,平常加强培训和实战演练,一方面检验应急预案可行性从而改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干部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最后,各楼层学生干部应明确其中一项职责是,定期察看所在楼层消防栓、火灾报警设备、排烟送风系统等设施、设备、器材的维护保养情况,以保证消防设备的完好有效。
(七)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服务作用,推进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在学生公寓安全体系的构建中,门禁系统是学生公寓管理的前哨,是安全工作的重要防线,智能门禁系统启动后给许多人、尤其是校外人员没有可乘之机,给不法分子不留有作案的空隙。在这其中学生干部起到的作用是,在学生公寓住宿信息收集上的细致核实,对于庞大而准确数据库的建立贡献自身力量,服务大众同学。在学生公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奖惩制度将实现在管理系统中的体现,学生干部在检查后,需要运用高效的数据整合能力,将优秀、较差、违规寝室信息上传,以便严格检查的结果留有痕迹、警示广大学生,巩固安全检查的防范效果。
三、结束语
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公寓安全体系中的意义重大,建构学生公寓安全体系本身即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当前社会环境和背景所呈现出的快速变化特征,为学生公寓安全工作提出了各项新的挑战,这些都使得学生干部在公寓安全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发挥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本文选择从“学生公寓安全”为切入口,探讨“学生干部在其中重要作用的发挥”,力图为尚在摸索前进中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这些探讨有其局限,对于学生干部在学生公寓安全网络体系中的作用研究,还需更多实证研究,诸如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在当前高校学生干部整体素质下滑的趋势下,学生公寓安全体系中的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如何在学生公寓安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对学生干部考评管理与激励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岩.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2〕聂风华.学生公寓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佟丹丹.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日常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发挥[J].教育教学论坛,2012(3).
高校安全管理的实现关系到广大师生利益、关系到教学秩序,因而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需要应对各项挑战,严控各项安全风险。将预防和减少学校安全事故作为总体目标,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教学环境。本文从实践案例出发,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路径,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
1.高校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落实学院安全工作责任,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积极推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践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校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明确目标。该校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定位于“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确保校园安全”;二是明确责任。该校强调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责任落实,通过责任分解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人员,有效地实现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明晰责任和落实责任;三是全面行动。该校认识到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单个部门的任务,而是应在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融入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行动。该校学院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书记和院长、部门负责人、教师等均在安全管理中承担相应的任务,以起到全面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良好作用;四是突出重点。该校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进行的同时,也强调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该校将事故防范、学生保护、食品安全等作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确保重点领域重点管理。
上述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确保了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取得预期目标,能够起到有效控制安全风险,消除安全隐患的良好效果。
2.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很多挑战,很多风险因素将制约高校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如果管理失当,极易出现事故,并对教学秩序产生冲击和影响。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和总体形势,我们认为当前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安全事故。安全事故是指由于安全风险所引发,并对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类事故。以消防安全事故为例,高校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场所必须严格遵循消防安全规范进行有效管理。一旦发生此类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结合学院安全工作实际,重点做好安全事故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将安全风险扼杀在苗头阶段。
二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故严格来说也是安全事故的一类,但是由于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有必要专门针对食品安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学校集中饮食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确保食品安全。高校后勤制度的改革、高校学生对饮食的多元化需求、当今社会客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等因素,表明高校食品安全风险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学校后勤部门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高校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是学生管理。高校安全管理还必须重点针对学生进行管理,防范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某些风险。如有媒体报道,一些大学生由于求职、情感等原因遭受挫折,一时想不开而采取跳楼自杀等行为,令人扼腕。又如,一些高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赚钱心切,而陷入传销窝点。有关大学生之间殴斗致伤、大学生遭遇车祸、大学生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也时常见诸报端。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心尚未成熟,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控制能力、风险预见能力等还比较低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从学生关爱和风险教育的角度入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四是其他方面。除了上述几点突出问题外,高校安全管理工作还会遭遇其他方面的挑战,如保卫安全风险、交通安全风险等,这些安全风险也会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形成挑战,高校管理者必须严阵以待。
3.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要求高校能够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夯实机制、加强管理、责任明晰、责任到人。结合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实践,我们认为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可以归纳为“四个强化”:
3.1强化安全风险意识
安全管理,观念先行。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上强化安全风险,充分贯彻到“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的根本理念。高校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管理者自身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必须知道哪里存在风险、安全管理机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从而在思想观念上不断强化安全风险意识。此外,高校管理者还要具备学习意识,善于借鉴、吸收国外高校的安全管理经验,以扩展视界。高校管理者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善于尝试先进的管理策略,使学校安全管理机制趋于进步。
3.2强化师生安全教育
高校安全工作的归宿是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定有序的教学环境,但师生不应被动接受安全管理工作,而是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成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之一。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应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引导师生认识到各类风险因素,并充分采取预防措施。师生安全教育环节尤其需要强化学生安全教育,且必须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一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风险隐患,并自觉防范各类风险。督促指导教师把学生安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要事,认真落实各有关法规和上级文件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安全规定,依法办事,依法执教。组织开展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逃生自救技能。学校还可以聘请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专家对师生开展的专题安全教育。此外,还要针对特定风险、热点风险开展专门的讲座和教育,填补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空白,如针对电信诈骗、网贷诈骗等开展专门讲座,提高学生风险防范技能;二是强化学生心理教育。应做好全院学生心理调查工作,由心理教师配合辅导员、家长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做好跟踪随访和相关记录,以此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抗压技能;三是强化学校民主管理,提升学生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鼓励学生就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各类建议。例如,在学生会和班委会设立安全委员,设“学生110”和班级安全员,充分做好学生安全工作。
3.3强化责任机制建设
高校安全管理的关键在于责任落实。以责任机制推动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建议高校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层层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措施和考核,推进“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全面实施,以此夯实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责任机制,推动安全管理责任的全面落实。高校安全管理中还需要充分落实安全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机制,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等必须全面参与到学校安全管理中来。部门负责人、教师应在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中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学校还应通过一定的奖惩考核机制实现责任落实和责任贯彻。
3.4强化校园安全评估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现状;强化措施
前言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于人才培养也越来越看重,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关键,校园安全也是备受关注的一项重点[1]。本文中为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对高校安全管理现状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一、高效安全管理现状
1.学生财务安全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学习中也渐渐需要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工具来进行,高校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电脑、手机等较为贵重的物品,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购置电脑之类的贵重物品在宿舍内[2]。然而由于现阶段各个高校的开放度越来越高,许多社会人员也可以任意进出学校,许多犯罪分子开始把作案目标定在比较缺乏防范意识的高校学生当中。学生在上课期间或休息期间,未能养成随手锁门的习惯,给予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致使犯罪分子趁机混入宿舍中,实施偷窃行为。在失窃案件中,学生往往会损失电脑、手机、钱包等贵重财物,还有可能丢失身份证、学生证等重要证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方面的损失,还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产生一定的困扰,同样也不利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需要重视对学生财物安全的保护。
2.学生人身安全
(1)自然灾害:由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普遍在校园内,在发生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的时候,学生通常处于教室或宿舍当中,需及时做出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案。多数学校虽然会分发相应的安全手册,提倡学生学习面临自然灾害的应急措施,但是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实际演练,没有定期安排学生进行避灾演练。学生虽然能从书本中学习到相关的逃生知识,但是在灾难真正发生的时候,学生们仍会处于慌乱、无秩序的状态,较容易出现踩踏事件,甚至在灾害中遇到生命危险,从而影响了紧急逃生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2)打架斗殴:高校学生在进入学校后,学习压力远没有高中时那么紧张、繁重,家长也没有在身边进行约束,所以学生们喜欢在外聚餐喝酒。而且由于同学们普遍处于青春期,思想方面还存在不成熟的现象,在酒精作用或他人恶意挑衅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导致头脑发热,从而与他人产生冲突,出现打架斗殴现象,对学生自身及学校形象都形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3)不良组织:高校的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多数没有理财意识,会出现生活费提前用光的现象又需要钱财的情况,或者有学生想通过校园兼职等途径,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能赚一些零花钱。如果没有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兼职,由于大学生对社会接触不多,思想和见识方面都远远不足,极有可能被传销团队蒙骗,进入传销窝点或一些恐怖组织。
(4)火灾隐患:近年来高校火灾事故频发,据研究可知,由于网络游戏的盛行,学生喜欢在宿舍内私拉电线,或是使用热得快烧开水,使用大功率电器或明火做饭[3],导致学生宿舍极易出现火灾。而火灾发生时多数学生缺乏相关的消防知识,未能正确作出相关应对方案,造成对财物的损害,甚至使火情加重,祸及临近宿舍,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火灾隐患也是目前高校安全所需重视安全管理事项。
二、高效安全管理强化措施
1.重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加强高校管理,学校高层领导应加强对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视,经常与保卫部门进行交流,了解学校开学、放假等各个时间段的安全情况,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全局统筹。学校保卫部门应该对校内学生需加强安全教育,防止社会人员进入校园实施行窃、滋事,并强化安保人员的治理工作,向学校申请款项为安保人员购置相应的装备,加强安保人员身体素质的锻炼,以便随时可以应对突发状况。可设立相关校园警务部门,加强与邻近派出所、公安局等部门的联系,对在校园内发生的恶意不法案件进行严肃惩处,以保证严格执行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制度,起到震慑不良社会分子的作用。且安保人员应增加在校园内巡逻的次数,密切关注校园内行踪诡异的人员,对校园进出车辆进行严格盘查,避免不良社会人员借机混入学校中实施不法举动。同时,学校还需完善自身的监控系统,缩小监控死角的范围,做到可通过摄像头密切监督校园内发生的一切情况。
2.定期安排消防演练
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火灾隐患上,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演练经验,因为学生生活在学校内的时间较多,所以多数面对的灾害都有可能出现在学生在校时。学校可设置一个实际演练日,每两个月则实施一次消防演练。各个学院可分别选择时间进行演练,演练时需由各班辅导员进行全程监督,并可安排相关人员扮演伤者,然后邀请学校校医针对不同的情况与学生们普及相关的急救知识,加强学生们应对灾害时的熟练度,以及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从而起到了使学生在面对灾害时能够做到井然有序,不慌不乱地进行逃生,同时也加强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完善度。
3.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原因等,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若不及时进行疏解,很有可能造成类似于马加爵杀害室友此类案件的发生。辅导员应该针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思想动态等,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引导和预测,例如与性格沉默、不善言语的学生多加交流,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对行事冲动、脾气暴躁的学生进行法制知识普及,遏制想闹事滋事的想法。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学校也应该重视其发展走向,及时地与发生冲突的学生进行沟通,力求能够通过调解解决冲突,团结学生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
4.定期安排安全讲座
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学生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把预防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校园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学校应该设计相关安全教育课程,对学生普及小心用电,如何防窃,如何识别并远离传销团队、恐怖组织,同学之间如何友好相处等方面的知。加强学生对自身安全的重视,并且掌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了学生对安全知识认识不到位,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出现慌张、无头绪等不良情绪,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结语
随着教育制度的推广实施,学校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高校安全管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4]。通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知识,强化学校保卫部门工作,减少学生之间冲突发生情况等措施,才能有效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使学生能够处在一个安全、舒心的环境内进行学习和生活。
【参考资料】
[1]张锁成,郭敬哲,张玉旗.高校后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6(02):69-72.
[2]张明辉.高校校园学生安全管理现状与改善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3):31-32.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原因;应急管理
学生公寓是高校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高校德育、智育的阵地。在整个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公寓管理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公寓管理的各项管理内容中,突发安全事件管理处理时间短、影响大,且对应变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是公寓管理的重中之重。我们比较熟悉的突发安全事件有“马加爵伤人事件”、“上海商学院火灾”、“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为了有效地应对、管理这些事件,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公寓突发事件内涵、诱发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急管理的对策,具体如下。
1 公寓突发安全事件的内涵
高校突发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或潜在危害的,需要紧急处理的安全事件。这种事件涉及到诸多类型,其中不但包括自然灾害、社会事件,还包括卫生安全事件、事故等。
总的来说,这类事件有诸多的特点,其中不但包括突发性、群众性、行为破坏性,还包括明确性、失衡性。一旦出现这类事件,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处置、控制,将造成严重的损失、伤亡,甚至威胁到校园安全、社会安全。
2 学生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
这类事件的发生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溺爱,独立能力不强。由于缺少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等方面的经验,学生的收挫能力、自控能力、抗压能力都不是很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脆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比较浅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容易惊慌失措。诸如方发生火灾的时候,不会使用消防器材,不懂得正确的逃生技巧等。
2.2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公寓的安全需要靠系统、完善制度运转来保证,而当前高校的公寓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很难发挥应用的作用。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公寓安全制度不健全,很多学校对公寓的管理不够严格,大多数都是由物业人员负责监管,进出公寓把关不严格,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其二,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公寓管理同样是一门专门的理论,研究也处于动态发展状态,若是不紧跟研究动态,及时调整、完善制度,很难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制度出现漏洞,在保障学生安全上自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三,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高校的公寓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素质不高,方法生硬,很难做到“以学生为本”。
2.3缺乏突发安全应急管理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很多高校难以及时、果断采取应急管理措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对公寓突发安全事件的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系统的研究。如果该改善这种这种状况,因为这类事件造成的损失、伤亡、危害将很难避免。
3 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对策
3.1加强应急预警教育
为了提高应急管理的效果,加强教育、宣传是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安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公寓,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道德意识。其二,关注学生动态。应急预警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为了确保教育、宣传效果,需要关注学生的心里动态、安全状况,对其予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安全隐患。其三,做好安全宣传工作。为了更好地防范突发安全事件,高校应该采取多元渠道,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对突发安全事件的预警、应变能力。此外,还可以在公寓设置宣传栏,加强学生对这类事件的全面了解,使其树立宏观的认识,对诱发原因、处理对策做到心中有数。
3.2健全公寓安全制度
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高校应该建立信息收集机制,让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提高警惕性,及时察觉安全事件苗头,避免事态恶化,及时上报,为高校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二,定期进行安全教育。为了确保公寓安全,防范突发安全事件,公寓管理人员、辅导员应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对突发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其三,选拔各层级管理者。除了公寓管理员、辅导员之外,高校还应该选择负责人、安全意识强的学生干部参与到公园全管理中,这样不但有利于辅导员、管理人员获悉安全事件诱发因素,还能够及时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提高公寓的安全管理水平。
3.3提高高校应急处置能力
具体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其一,建立专门的应急处理小组。为了高效地解决突发安全事件,提高应急管理效率,高效应该派遣骨干人员,建立应急处理小组。小组应积极拟定应急预案,做好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其二,明确分工。应急处理小组是专门处理的组织,主要负责应急时间的处理,但是考虑到公寓突发安全时间影响范围较大,应以其为核心,要求学生工作处、后勤部门积极配合,实行责任落实制,明确每个人员的分工,加强沟通、交流,提高事件处理效率、应急管理水平。
4 总结
本文阐述了公寓突发安全事件的内涵,分析了造成突发安全事件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公寓突发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公寓应急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维轩.高校学生公寓突发事件处置预警机制研究[J].亚太教育,2015(01)
[2]高建立,韩凤.浅析学生公寓突发事件的起因及应对策略[J].高校后勤研究,2012(06)
【关键词】高校宿舍 盗窃 原因 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高等学校的办学空间和办学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高校安全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但学校基本建设、基础生活配套设施,仍无法适应学校规模快速发展的现状,各类案件时有发生。以某省会城市为例,该市39所高校2009年至2011年三年中刑事立案总数为2178件,发生在校内的盗窃案件为1624件,占总立案数的75%,其中发生在高校学生宿舍的案件为929件,占校内盗窃案件立案数的58%。学生宿舍区的安全状态着实令人担忧。
一、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一)高校开放式管理与周边严峻的治安环境之间的矛盾
高校开放式管理和后勤社会化发展,校内经商网点不断增多,导致外来务工人员进出频繁,这给校园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学校周边普遍存在居民点多,小商店小旅馆多,流动摊贩多,网吧多,有的网吧无视有关规定,通宵营业,闲杂、无业人员混迹在里面,学生经常出入,很容易引发事端。社会治安秩序较乱,经常有打架斗殴、财物被窃、诈骗等事件发生,使得高校学生生活区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二)师生员工及部门之间群防群治意识淡薄
如今的大学校园不再是人们以前所向往的纯净无暇的“象牙塔”,随着高校开放式管理与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使高校更进一步的推向了社会,周边的治安环境和社会复杂的因素也在时刻渗透着校园,而以此相对应的是,部分师生员工和部门却仍然认为高校宿舍安全保卫工作仅仅是保卫部门的职责,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不可能发生盗窃等事件。疏于防范、掉以轻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给窃贼有可乘之机。
(三)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大学生一方面知识体系和文化水平较高,但另一方面思想相对较为单纯、警惕性不高、社会经验少,学生中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财物保管随意,夜间睡觉不锁门等不良习惯,甚至少数学生抵御不住外界贪图享乐、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自身干起违法犯罪的行为,往往被社会不法人员利用,陷进泥潭而不能自拔。
(四)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不完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一些高校学生宿舍转由社会上物业公司管理,对于宿舍内部的安全管理工作,学校保卫部门和物业公司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无法有效遏制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而宿舍管理人员大多年龄大,文化层次较低,素质参差不齐。且宿舍管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往往只做到门卫的工作,无法对整幢宿舍楼进行经常性的巡查,以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劝阻。
二、降低高校宿舍盗窃案件的对策
(一)联合地方公安部门及综合治理部门,加强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
降低高校宿舍盗窃案件必须依托高校周边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形成社会合力,否则,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高校保卫部门应联合地方公安机关及综合治理部门对当地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全面排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扰乱学校治安秩序的案件,组织精干力量协助侦破;对严重危害学校治安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对学校周边的网吧、台球房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整治,加强校园暂住人口、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治安管理;加强对在学生上、下课和晚自习等重点时段、路段和易发案的重点部位进行巡逻控制,加强校园门卫管理制度。校内的治安环境的好坏是跟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校保卫部门只有联合地方公安部门及综合治理部门,加强对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整治,使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得以消灭,才能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降低学生宿舍的盗窃发案率。
(二)建立有效的群防群治机制
高校安全无小事,安全保卫工作也并不只是保卫部门的责任,只有建立有效的群防群治机制,才能有效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局面。要组织好高校群防群治力量,加强和规范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的力量投入。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筹措资金、保障安全保卫力量落实。转变原有的工作思路,组建以下两大队伍:
[关键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校园安全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6-0105-02
学生宿舍是高校重要的教学设施之一,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综合场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宿舍呈现出人员聚集密度大、流动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宿舍成为学校内部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多发区。据统计,在高校发生的各类治安、刑事案件中,盗窃案件约占80%,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学生宿舍内。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发,不仅给大学生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且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因此,及时分析、研究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成因,并采取必要的对策,对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维护高校治安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生公寓盗窃案件频发的原因
(一) 学校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形势冲击下的高校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高校,管理难度也大大增加。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为适应发展需要,在校园内大兴土木不断扩建,大量施工队进入校园,因为施工人员流动性强且素质不高,在对这些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后,保卫部门仍不便管理,这些因素给学校治安环境带来了隐患。
高校教育大众化以来,许多高校的办学、管理模式未能及时调整管理思路,使实际需要与管理之间存在着不到位的空当,给学生的安全管理留下了隐患。从高校保卫人员配备情况来看,不能按照内保规定进行人员配备,保卫力量不足,学生宿舍往往成为各高校治安巡逻的盲区。
在大力开展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后续的配套管理未能同步跟进,导致诸多矛盾发生,也给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二)公寓管理方面的原因
目前高校的公寓管理部门一般由后勤部门承担,由于在公寓管理中经营成本越来越高,为了维持收支平衡,高校后勤部门不得不减少管理投入,从而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风险和发生盗窃案的可能性。
大学生思想活跃、热情活泼且富有同情心,但缺乏社会经验,不能正确判断是非,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在成长期内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公寓管理人员应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又可以警告某些心术不正之人,还可以防范各类案件的发生。到目前为止,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实际需要还存在着一定距离。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是第一次过集体宿舍生活,对公共空间安全性认识不足,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这是造成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多发的主要原因。
少数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为满足畸形心理,盗窃成癖。学生盗窃行为资料统计,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偷盗占有一定的比例。当前,心理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引发各类违法违纪事件的诱因。
(四)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目前,诸多高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边商店、饭馆、网吧、小旅店等商铺林立,马路上摆摊设点,从业人员复杂,周边环境相当混乱。混乱环境冲击了学校的学术氛围,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隐患,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把高校的学生公寓当成了作案“乐园”。
破案率比例偏低,使得不法分子逃之夭夭。《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颁布以后,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保卫部门只是校内安全防范、协助公安部门查处案件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内发生的各类案件只能上报公安部门,请他们来立案调查;因属地派出所管辖单位太多,打击和防范力度不够,破案率低,客观上导致了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频发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使得不法分子的偷盗行为更加肆无忌惮。
二、学生公寓盗窃案件的作案规律
高校宿舍盗窃案件的主要手段有:一是溜门入室盗窃。不法分子利用门未锁而溜入室内实施盗窃。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如果是陌生人,则会以找人或推销商品等为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如果是熟人,则会以找同学或串门为由,稍作攀谈后离开。二是顺手牵羊盗窃。不法分子利用物品在人不在或人睡觉时伺机实施盗窃。三是用钥匙开门入室盗窃。学生宿舍在被盗时间上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发案率最高的时间通常为以下几种情况:刚开学时,由于宿舍进出人员混乱,容易发生被盗案件;放假前,学生们陆续准备回家容易发生被盗案件;假期中,学生离校后易发生撬门、扭锁等盗窃案件;上课时间容易发生被盗案件;晚自习期间,宿舍无人,易发生被盗案件;夏季学生开门开窗睡觉,易发生趁虚而入盗窃案件;学校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外来人员剧增时,发生被盗的可能性也较大。作为高校安全保卫部门,应该在这些时间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大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预防对策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频繁发生,大多与同学们的思想麻痹、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公寓盗窃案件发生的情况,必须针对学生防范意识薄弱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栏》、《法律讲座》、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防范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做好防范工作。另外,各班班主任可以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
(二)加强硬件设施投入,增强学生公寓防盗性能
目前,国内高校大都实行开放式管理,人员进出频繁。仅靠人员的管理肯定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为此,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增加硬件设施投入。实践证明,建立以电视监控为代表的技防系统进行有效防范,能克服人防、物防之不足,减轻保卫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堵塞学生公寓中的防范漏洞,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客观的音像资料,以科技手段弥补人防的不足,从而遏制案件的多发,提高破案率。
(三) 建立、健全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值班人员及保卫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保卫力量薄弱的高校可建立学生校卫队,补充到学生宿舍的安全工作中,宿舍管理部门要根据公寓管理的要求,对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及时补充、修订;加强对学生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门卫对本楼学生的辨识率,提高门卫业务能力;对外来人员和留宿人员进行登记,明确身份;同时,楼长要经常对学生寝室进行安全检查,提醒和监督学生注意安全防范、明确安全防范工作的意义,共同维护学生宿舍治安安全。
总之,针对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一方面,要分析其实质和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方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惟其如此,才能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学习场所,为高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余德锋. 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特点及预防 [J]. 科技信息,2006,(5).
[2]张幼香.高校学生宿舍盗窃现象与防范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3]徐祥君.浅谈高校学生宿舍盗窃案件频发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 科技信息,2009,(36).
[4]湖北省高教保卫学会.安全警示录――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3~44.
[5]郝眉劳. 高校公寓盗窃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J]. 太原大学学报,2007,(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引言
实验室是我国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实验教学、服务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场所,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室体系,是有效提升院校的综合实力,构建体系完备的研究型院校的主要内容。在高校办学要求与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传统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弊端日渐突出,进而使其成为实验室主要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漏洞。我国高校实验室普遍储存多种辐射、有毒、易爆、易燃等化学物品及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子仪器及设备设施,加之实验室的工作环境,通常处于超低温、高压、高温及微波、强磁、真空、高转速、强电、辐射等危险环境中,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存方不当等情况,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严重地威胁着学生与教师的财产与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管理体系,在实验室管理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地位,同时也是推动实验教学有序进行的基础支持。
1.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面临的新挑战
首先,责任压力增大。我国相关政府机关对实验室安全核查的力度与频率逐渐提升,国务院在《安全综合管理方案》中指出:增强实验室安全治理工作,能够有效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高校师生命财产的安全。2015年,教育部在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上,明确规定,高校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做好安全检查工作,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性,如果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学校将作为重点单位进行深入检查。2018年中旬,教育部先后落实“飞行检查”机制,每个高校平均检查一天,并在检查过程中对待检院校不作提前通知。由此可见,我国教育部及相关政府部门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大,学校所面临的压力和责任也得到明显提升。其次环保意识提升。安全事故是严重威胁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子,在追责体系日渐完善及安全检查力度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实验室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普遍的强化。2015年教育部的安全检查活动,也从侧面充分反映出高校在实验室管理层面上的变化,并促使高校逐渐构建出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问题得到有效的破解,现阶段我国有部分院校已经建设了技术安全课,构建了相应的专项基金,全面落实教育部对季度、月度安全检查的要求,提升了高校的安全环保理念。最后是健康要求的增强,西方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了健康组织部门,譬如牛津大学的安全与健康委员会,其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制定安全与健康管理的政策与方针,与此同时牛津大学还设立了健康咨询部门,由各专业的学生组成,以此为安全与健康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出策略。而香港大学也设有类似的管理部门,即环境、安全与健康事务处,并在实验室管理机制中拥有监督与咨询的功能。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民对幸福生活的需求日渐提升。对高校实验室管理来讲,构建温馨、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的需求,基于此,实验室不仅要满足环境舒适、湿度温度、分贝适宜的基本需求,还要构建出良好的健康保障机制,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健康环境的需求。此外,在新形势、新挑战的背景下,高校传统管理制度的弊端与不足日渐突出,严重影响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2.1管理制度不健全
责任主体模糊、多头管理现象严重,是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主要问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且主要由不同职能的学院或机关承担,责任不清、政出多门的现象较为显著。部分院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设备管理处、学校实验室及国资处进行负责,而部分院校的实验室管理责任主要由科研处和教务处按科研分类、教学实验等形式进行管理。表面上,实验室拥有较强的管理机制,然而由于多头管理的问题,导致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实处,无法满足新形式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缺乏专业人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并且在职人员普遍缺乏专业背景,在安全管理效率与质量层面上,差强人意,难以推动安全管理体系的顺利发展。其次,无法可依。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安全领导小组,相关管理手段及理念较为落后,致使不规范的处理办法与事故认定,不完备的应急预案与监督机制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与实行,进而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2.2管理经费不充足
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普遍面临着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过于注重科研领域的资源配置,从而忽视实验室资金的匹配,具体表现为,高校实验楼及实验设备设施相对老旧、建设资金及成本有限,并且大部分实验楼主要是通过其他房屋的改建与调整形成的,进而造成,烟感、监控、洗眼器等安全设施设备不到位,燃气管道、水电布局不合规,电线乱接私拉现象严重,此外办公区与实验区混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楼的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层面上,我国高校普遍缺乏相应的实际存储库房,导致大量危险试剂存放或储存在实验室内部,既不符合相关存储标准,又提升了实验室的危险系数,导致气瓶性质相冲、不固定的气体混放在一起,一旦出现任何电火花、电压紊乱等现象,将导致实验室火灾及爆炸等安全问题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而在相关安全设施的投入上,由于经费的不到位,使气体泄漏、燃气报警等报警设施没有充分地应用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环节中,特别在民办高校院校中,经费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
2.3监管机制不严谨
首先,在购买审批层面上,实验设备及药品的采购管理日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大部分销售市场不具备实验物品经销许可证,加之部分院校在选购化学品时,对采购物品的质量及价格存在较高的关注度,从而导致其对经销商的资历及许可证的重视程度不足,此外,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先上车后购票”的问题,致使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当被动,难以根据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安全管理。其次,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在记录物品台账的过程中,存在简单记录或不记录的问题,造成管理者难以准确把握实验物品的应用明晰,影响了物品年度使用登记及统计工作。此外,实验室物品的使用时间不明、库存规模不清、随意取用现象严重,为校园治安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最后是废弃物处置问题。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师生环保意识欠缺、废弃物处置不当、随意倾倒化学物品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大部分实验室的废弃物管理程式混乱,没有根据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好记录,标签、包装不合规,造成废弃物难以得到有效运输与转移。
2.4安全意识的缺乏
首先,培训不到位,虽然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安全教育工作的不深入与不细致,导致完整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计划与成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院校甚至出现教材与师资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教育体系下,高校学生将难以深入地掌握并理解安全教育知识,导致安全教育表面化、形式化、内容空泛,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其次,技能培育不到位,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由操作不当、物品存放不当等因素造成的。由于高校管理人员缺乏设备操作、设备使用、事故应急、三废处理等理论知识,导致事故发生后,实验室管理人员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导致实验设备、设施及物品受到严重的损害,极大地威胁了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所以构建安全培训机制,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增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健康发展。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实践策略
3.1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与体系
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需要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支持,制度建设贯穿了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构建的全过程,需要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全面梳理安全管理问题的前提下,结合对实验室制度的研究与分析,补充并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构建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机制。通常来讲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建设。首先,加强安全管理的理念设计与顶层设计,构建出相应的工作小组或职能部门,负责各项实验室管理的实施、组织及领导工作,解决多头管理的问题。其次,落实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等管理理念,即全面深化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再次,引入措施有力、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的评价体系,提升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落实隐患通报机制与隐患约谈体系。最后,加强实验室物品采购的处理、使用、存储、采购的监管制度,并要求高校在各项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形成中,应参考地方或国家相关的法规法律体系,全面规范实验室管理的制度体系,使其有法可依、有据可依,使各项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与操作性。
3.2加强实验室配套资金的供给力度
为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环保与安全意识,规避实验室违规操作、随意排放危险废弃物问题,高校应构建出基于废弃物处置的管理经费,并根据实验室发展情况及废弃物处置规模,对专项经费进行动态化调整,以此实现合理利用实验经费的目标。在经费来源层面,废弃物的处置经费可由院校部分承担转变为全额承担,满足教育部对废弃物排放的相应要求。除此之外,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应创立废弃物存放库房,并由二级学院的管理人员作为库房的管理者,使其在定期回收或整理散落在实验室中的危险物品及设备设施的过程中,规避高危废弃物对实验教师及学生的威胁。而在宏观层面上,高校应设置安全管理专项费用,其用途主要有,对实验室进行监控覆盖,改善气瓶房设备设施,购进并完善防爆设施,置办急救药品与洗眼器等设备等,以此在紧急情况出现后,最大限度地确保高校师生及实验人员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然而在专业人才匮缺的问题上,高校可将专项经费应用在专业人才引进、培训及奖励的层面上,提升高校安全管理团队的质量,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3.3构建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为有效提升实验物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高校需要构建出集实验物品使用、存储、采购、回收等功能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实验室物品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在实际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应通过招标的形式筛选出优质的经销上,并以此作为高校实验室实验物品的供应商。在实验教学阶段,高校教师和经过授权的学生群体,能够通过登录信息管理平台对所需要的实验物品进行检索与筛查,并在订单确认后,将数据信息共享给校级监管机构进行审核,随后由供应商安排送货,进而完成实验物品的筛选、采购及审核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实验物品的采购流程、应用流程,从而为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课题组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库存台账进行及时地更新,把握库房的存放量,提升库房的存储效率。与此同时,管理平台的数据统计模块,能够有效实现实验物品的回收统计、存量统计及订单统计的目标,使实验物品的“流向”更加清晰、更加具体,对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3.4深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培训体系
实验室的安全培训工作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升实验室的安全系数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及制约,导致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对此,高校应在提升实验室管理者安全教育意识的基础上,加大安全教育力度。首先,实验室教师应在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编写安全教育教材,制定安全手册,开设安全教育宣传栏或网站,利用安全讲座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能力,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具规范性、实效性与有效性。其次,高校应将实验室操作规范作为评价学生学科成绩的重要抓手,使学生在获取实验知识的同时,深化安全教育的内容,提升对实验室安全操作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明确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评价比例,如果比例较大,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课业学习质量,如果比例较小,将难以引起学生群体对“规范操作”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将操作规范与各项评价内容相结合,使其成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语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程序正当;安全教育;安全发展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状况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是指,高校学生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件。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是由多重因素、多种原因叠加交织的结果,总体来说,大概有以下六种原因:一是高校学生安全意识淡漠,安全法律知识匮乏;二是高校安全责任制度不落实,教育管理尚存短板;三是安全隐患检查排查工作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四是安全防范措施单一无力,方法欠缺创新;五是高校周边社会环境复杂,治安状况不佳;六是不可抗力事件多发,为学生伤害事故推波助澜。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
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为有效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消除隐患,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处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杜绝因安全意识不强引发各类安全事故。
(一)高校及相关部门的预防机制
高校举办者和高校应当提供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安全、卫生标准的校舍、场地以及其他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高校举办者和高校不得将场地用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及其他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将场地作为经营性的停车场。高校应当建立校内安全工作领导组织,设立保卫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明确其安全保卫职责,并保证必要的经费。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高校安全工作考核目标和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督促高校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指导高校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以及自救自护知识等教育,定期检查高校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二)学生的预防义务
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其他学生人身安全的活动。在社会实践及实习期间应当遵守高校和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不得携带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且可能危及自身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物品进入校园,不得从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活动。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按照学校要求向学校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变更时应当及时通知学校。
对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其他异常心理状况的学生,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学校,并向学校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与疾病有关的书面材料。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启示
(一)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安全发展
高校领导者是学校安全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在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关不关心安全发展,重不重视安全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安全稳定和学生生命健康的利益。只有高校领导者重视安全教育了,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安全保障体系、措施就会建立健全,处理伤害事故的应急预案就会有效实施,伤害事故善后处理就会及时、有效、稳妥、有序地进行。
(二)高校应制定完备的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首先要做的是救助伤员、安抚情绪、维持秩序、控制现场、保存证据,及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报告伤害事故的总体情况,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如果属于特别严重的特重大伤害事故,高校对外宣传部门还应积极主动回应社会新闻媒体对事态进展的关注,不可消极对待,否则即使是小的伤害事故也会被媒体炒作放大,大的事故就会引发更大的矛盾、误解和责难,使事故的处理陷入被动状态,扰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高校应主动协助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如果相关部门认定高校在伤害事故中承担法律责任,还应积极履行赔偿义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针对事故提出整改、落实、完善措施的意见和建议,高校应该认真研究采纳,结合学校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时将整改情况书面上报相关部门审查。
(三)高校应完善安全教育制度
高校应把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高校各部门应和有关政工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法制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和法律常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提高防范事故风险能力。高校应制定安全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相应课时,配备专任教师,确定考核程序及标准。在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时,高校还可以将历年历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学生伤害事故统计归类后汇编成册,作为安全教育的真实素材。实践证明,这个做法的教育效果十分显著,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侵犯其他方面的权利。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讲座向学生宣传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救互救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急救知识,必要时学生可以通过自救减轻事故的后果〔3〕。
高校应努力探索安全知识专题讲座、视频录像放映与演习演练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演习演练的操作规范,让大学生们亲身经历安全事故模拟现场,结合所学的自救、避险、逃生知识以强化安全意识、锻炼自护技能。这些实践活动将会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高校要严格贯彻落实《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的要求,层层建立安全管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分管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对其分管职责权限内的安全承担相应的责任。[4]
当下,在“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成为党和国家坚定意志的背景中,保证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动活泼地学习是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高校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但由于高等学校安全发展的问题较为复杂,往往各种安全问题和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安全发展的内涵更为发散,安全发展的任务更为艰巨。然而,未雨绸缪、积极防范、提高安全保障责任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警示自己、教育他人,是杜绝学生伤害事故发生,降低伤害事故损害后果的必要工作。唯有如此,这样的高校才会让学生放心、让家长满意,令社会称赞。
参考文献:
[1]李乃蓉,孙昭锋,孙贝贝.从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来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34-35.
[2]潘从武.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呼唤更高位阶立法[N].法制日报,2007-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