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3: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德育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代小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他们很多希望拥有一切,但却不懂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却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在想法上他们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如何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健全
学校德育机构应包括校领导、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班级等,既要有德育决策的指挥层,又要有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在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要统一目标、统一安排、分层管理、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的。别看是小学生,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的地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势必会放纵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着手。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要贯穿于德育活动始终,可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低年级的学生能成为少先队员应该是件骄傲的事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真正有意义又可实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把德育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校园,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校园环境,使原先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成美丽干净的校园。这样能使得教师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更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学校领导关心职工,廉洁勤政,开拓进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
五、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现在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要提高人才素质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德育工作者应把重心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从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着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德育教学活动没有趣味性与实效性。小组工作方法是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就是指在诸多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帮助下,有目的地进行小组编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去完成德育教育。让小学生在小组互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个人行为,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成效的提升。
1.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小组工作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落实,更有利于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检验。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应用,是对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弥补传统德育教育中的不足。与此同时,利用小组工作方法,结合德育教育目标开展的游戏与课堂活动,正好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会让德育教育工作寓教于乐,让小学生乐于接受德育活动,成为德育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将小组工作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够让教学模式更加完整,也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进步。
2.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德育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通过师生互动去传递德育知识,给小学生更多的德育信息。受到年龄的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传统的授课式方法也无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德育知识,需要获得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小学生通过活动参与到德育学习中。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小组德育学习成果的优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合作性,让德育学习的氛围更加良好。
3.小组工作方法的应用,有利于德育教育矫正作用的发挥
德育教育,是一种影响性的教育,并不是命令型的教育。在小组工作方法的支持下,小学生可以在小组德育学习过程中观察其他人的言语与行为,更可以在隐形的情况下习得一些为人处事的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的实施,能够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活动的干预性与疏导性,让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矫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组工作方法就是一种治疗模式,小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自主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个人素质直接关系着未来的社会生产力。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是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但是,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教育过于关注文化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落实时间的不充足及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广泛存在,更不用说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去了。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德育教育重视力度不足。在传统教育模式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然较为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我国教育改革实施的近些年来,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矛盾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绝大多数教师与家长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认为提高学习成绩就是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没有引起学科教师的重视,更受到了许多家长轻视,认为这是对孩子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重智轻德教育理念的存在,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第二,德育教育形式化问题严重。德育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多年,但德育教育成果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过程过于简单,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仍有存在。许多学校会利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德育教育,要求小学生按照行为规范做到某些事情。而对于小学生德育学习成果的评价,是通过书面考试来完成的。一张试卷能全面地反映小学生道德水平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很难在生活中体验正确的道德规范。流于形式的小学德育教育,让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缺少监督,“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更让小学生无法将正确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观点。第三,德育教育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工作是服务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愈发频繁,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社会矛盾增多,让当代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处理更多的问题,教师应当通过正确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与判断。然而,在当前小学德育教学活动中,教材内容往往比较空洞,与小学生生活相距较远,不能服务于小学生的生活。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策略
在小学德育教育活动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尝试创新的德育教育手段,这是优化小学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举措。具体方法如下:
1.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在实施德育教育之前,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首先,教师要摸清楚小学生当前的道德水平状况,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家庭环境以及成长经验、行为习惯等等。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档案,帮助学生解决道德问题,规范日常行为。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在日常的小组学习中,教师要聆听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在观察中发现小学生的道德问题,并结合之前经分析了解到的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这有利于德育教育中因材施教理念的具体落实。
2.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增加信任
小组工作方法的落实,对于小学生人际交流信任感的加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分析小组工作的目标,明确每一位成员的职责,让小学生全面认识小组工作的流程。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其分组,每一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尊重小学生行为守则。选择权威的组长,利用小组工作去建立坚固的友谊。比如在开展“他人眼中的我”活动的时候,让小学生在小组内对小组成员进行赞扬,使小学生认识到他人眼中那个优秀的自己,促进小组工作效率的提高。
3.利用小组工作方法,总结经验
总结,是小组工作模式的重要环节。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小组工作的经验总结部分。在德育学习之后,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有利于小学生深入理解德育学习的主题,将德育学习内容作为自己成长的标准。比如引导小学生在小组讨论了诚信问题之后,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堂结束阶段进行经验总结,并派代表汇报小组工作的成果。注重总结,会让课堂教学内容得以丰富,更能让教学过程得以升华,极大地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
四总结
【关键词】小学德育现状;实效性;对策
一、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低下的现状
1.德育环境
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虽然一直重视德育教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非他们的思想品德。因此,所谓的德育教育,往往流于口头形式,而缺少具体的实施和落实。所以这种以智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德育教育的地位十分尴尬。不仅如此,在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对自身的要求也不严格,往往忽视了对自己品德修养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让学生学好语、数、外等课程,那么就已经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并不关心。甚至有的教师缺少起码的责任心,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严格。因此,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要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然是困难重重。
2.德育方法
当前的小学的德育方法也十分单一,学校和教师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课堂的德育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德、应该知道什么样的道理。一遍一遍灌输式的说教使得德育教育显得十分脆弱。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一般形成的是,学生在学校很遵守纪律,但是出了校门却又问题多多。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大量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出门打工而缺少看管。在学生的成长时期,家长却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关怀,这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给予正面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真、善、美的事物,然而家庭生活和社会状况却是十分复杂多变的。当学生走出校园之后,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现状,便会手足无措。强大的社会现实会对他们的思想品德造成剧烈的冲击。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5+2=0”的情况了。
3.德育内容
就当前我国小学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来看,成人化是其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往往偏重于化的教育,而对儿童文化却有些漠视。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找到儿童文化和化的一个平衡点,使两者有效衔接。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制定适宜的德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德育教育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不致于对他们造成伤害。另外,在小学德育教育内容中还有一个明显缺点,那就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脱节了。对于脱离实际的德育教育内容,学生们往往并没有兴趣,这就使得相关的德育教育收效甚微,甚至是没有效果。除了上述德育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问题,比如缺少稳定性、内容不全面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小学德育的实效性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提高我国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1.提高教师素质
一般来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该教导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国,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思想素质、品德修养的高低,可以说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教师就必须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对于德育教学工作,光靠班主任或者是思想品德教师是不够的。它应该是学校每一个教师都应高承担的责任,全体教师应该相互合作,共同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效。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充分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那么不论是何种学科,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中发掘出德育因素,德育教育就会更加普遍,更加有效。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从自我做起,加强自我修养,为学生树立好榜样,那么德育工作的开展将会更加顺利。
2.改善德育环境
环境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是学校和家庭不能忽视的工作。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搭建一个健康的德育平台。在开展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社会的积极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德育网。学校可以开展家长会或者社会开展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等,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创造更好地环境。
3.优化德育内容
对于德育内容的设置,学校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生活实际,以小学生熟知的人物做为榜样,选取一些适宜的、典型的事件。所以,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相关教师专家等要对德育内容对学生的影响作详细的调查,以便及时地改进相关内容,使其更加适合用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4.改革德育方法
上文说过,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方法过于单一,教师更多的是采用口头灌输的传统模式,取得的德育效果也并不理想。因此,改革德育方法,最主要的就是要使得德育方法更加多元化。这样才能使得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更加的有效。学校或者班集体可以通过制作黑板报等相关形式来进行德育教育。以德育教育目的为前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比如情感陶冶法、理想激励法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育人事业,它是长期而艰巨的。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身心发育、思想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各个学校有必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地位,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袁彬.影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8(33).
[2]邱训娟.师德与德育实效性[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48.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重要性
1.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处于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不断模仿外界的时期,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对错辨认能力,因此必须要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首先,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小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认知观念和人格素养,德指的是品德,更深入一点来说便是美好的心灵培养,安全意识则是每一个人都不可缺少的东西,很多大人还缺乏一些安全常识,更何况是年龄尚小且心理还未成熟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小学生们大部分时间还是和班主任接触,因此班主任在这样的阶段下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和安全教育工作,可以使他们在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常识,按到一些正确的行为并去模仿,便能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者,教育是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过程,班主任在对同学们进行德育和安全教育时也是和他们交朋友的过程,班主任和他们站在同等位置上,不但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还能让同学们学习、和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生们乐于玩耍,在此过程中还能愉悦他们的身心,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很多小学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教学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德育和安全教育只是其中的两项内容,当然其目的是加强小学生们的个人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但在此方面很多班主任侧重点抓的不太准确,一方面有些班主任只抓德育,忽视了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又则是过于注重安全教育,没抓好德育培养工作。再者,教育教学强调的是师生一起参与互动的过程,包括设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指导,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本质应当是从行为培养提升到思想认识的过程。总的来说,德育和安全体育教学整体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德育教育方面,很多小学的班主任设置的教学目标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的教学目标华而不实,老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导者,若不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学习新时代下的德育教育方法,就会降低教育成效,造成小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把握不了真正的学习含义,德育目标设定得太偏或者太高,不但影响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开展,更容易打击到小学生的自信心;第二,在安全教育方面,小学班主任没能结合现代的安全危险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安全内容几乎和以往的安全教育环节相差无几,很多小学班主任没有及时更新安全观念,在安全防范技巧的教学中也没有体现出实用性和方便性原则,在危险事故的处理上也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导致一些安全操作的实效性不大,小学生们也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一些危险源发生了改变,若班主任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安全教学改革方案,就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班主任的一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而且学校和小学生们的家庭若不能有效地沟通配合,也不能取得很好德育和安全的教育进展,此外,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到小学生们的思想观念。
3.促进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
3.1班主任要加强和小学生的交流,做好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课程建设。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还不是很强、在心理方面还是容易受到同学以及老师、家长影响的,所以,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及安全教育时,应当掌握好自己的语言和沟通技巧,既要能够有效地带动同学们的学习气氛,又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要能让小学生们具有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危险防范技巧的教学中,小学生们出现错误时,老师要及时以鼓励的语言加强学生的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幽默的方式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并加强相关训练,班主任要能在走到小学生们心中,让他们以老师为榜样,学习正确的行为理念。
3.2班主任应当改变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性的德育和安全教育。班主任应当借鉴现代成功的小学教学模式,利用设置教学情境、游戏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小学生的想象思维,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经常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安全竞技比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3开展德育和安全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很多小学生还没有足够的安全常识和德育理念,因此学校方面可以多举行一些关于德育和安全的活动,例如德育讲座、安全知识竞猜等等,让学生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班主任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合适的思想引导,让小学生建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念。
结语
总而言之,班主任要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工作水平,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来春旭.谈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
[2]周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6(01).
[3]海力切木•阿不都热木.班主任有效工作方法略谈[J].赤子(上中旬),2015(20).
小学生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国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当前,受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民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所以,为了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为了应对当前复杂多元的德育环境,我们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方法和思路,将德育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一、新的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思考
当前德育教育的环境已经与以往不同,所以,面向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也要以新的思路加以展开。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否则就会导致学校德育工作无效化的结果。所以,德育工作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形势发展的需要,创新是一种必然,不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是一种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学校德育工作也要根据新的变化,综合各方资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抓住重要的道德教育契机,真正有效落实学校道德教育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身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有着太多偏离主流道德价值观念的言行充斥在身边,由于小学生容易模仿,所以,这就容易使得小学生在道德修养的道路上走偏。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视,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纠正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偏差。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一定要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自主性,避免传统的简单灌输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们自主思考社会现象,懂得分辨哪些是好行为,哪些是坏行为,哪些值得学习,哪些要坚决远离。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道德观念的正确性,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如今互联网发展迅速,我们也可以从网络中进行德育工作,这实际上拓宽了进行德育工作的渠道,由于网络把更多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有很多创新的空间,大家可以从这个思路进行更多工作的创新。
二、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个人素质养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好的习惯实际上就包含着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教育,从行为入手,效果更好,这恰好符合小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一条经典而有效的途径。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就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从这些新的行为习惯开始,一点点的塑造自己的性格品质。小学生的礼貌用语和行为、学习中的品质养成、预习、听讲、做作业等事务中都体现着一个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将这些规则规范真正内化成小学生的一部分,让他们的超我形成,从而达到自律的程度。
三、积极整合多方面资源,共同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
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着道德教育的工作。而且如果这三方面不能达成一致,就会相互牵制,抵消教育的效果。因此,在学校的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学校方面要经常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与家长沟通,如果发现有的学生思想和行为中有着较多的不良表现,就要考虑是不是家庭道德环境本身出现了问题,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家访。但是由于家长已经是成人,各方面思想工作并不容易做通,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生的身上,帮助学生认清正确与错误,改变不良习惯。在学校周边环境中,有社区等可以利用的道德教育资源,学校方面可以联合这些政府、社会组织等联合组织一些道德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其中。互联网中也有很多充满正能量的资源,要给小学生介绍这些资源,让小学生多查阅这方面的信息,避免消极负面的信息刺激,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热爱祖国和社会的健康公民。
总之,在小学生德育工作中,我们要看清形势,在目前价值观多元的大环境下,努力创新,有条不紊的搞好小学生德育工作。在工作中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侧重行为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时识别小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言行方面的偏差,用有效的方法加以纠正,帮助小学生学会识别社会中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用正确的思维和观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成长为一名健康、活泼对社会有益的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1]李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2]王芹.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鲁东大学,2013.
[3]胡荞丽.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東北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小学德育;情感体验策略;实践
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受到生活中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将小学生容易接受的情感体验引入小学德育之中,帮助学生摆脱社会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提升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意义
小学德育教学是帮助学生构建道德思想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没有形成,心智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自身情感或者外来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借助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情感体验引入小学德育课堂之中,为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思想打下基础。
二、小学德育情感教育引入的策略
情感体验教学在德育教学中应用的难点在于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合的情感实例,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提升情感体验教学的实际效果。
1.尊重
现阶段小学教学中尊重的范围大部分是强调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但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却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在小学德育的情感体验教学之中,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教师也可以发现小学生内在的潜力,并且正确引导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这对于小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同情
小学生的情感世界较为丰富,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同情心更容易被外界激发。同情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饱含纯真的品质,如果加以正确地引导,这种同情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所以教师应当在小学德育课堂上开展类似的情感体验教学,将与同情相关的情感实例安排在教学课堂之中,让学生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3.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一些模拟社会场景的教学情境设计,更好地让小学生接触社会,让小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学生扶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等生活情境,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打下基础。
小学德育是德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入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是提升小学德育质量最好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
以德为首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为人处世,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等。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各个学科里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小学班主任要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一、提升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个人要想成才,首先要学会做人。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思想道德的起点,这个起点能不能做好直接决定着学生对周围事物认知的对与错。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小学生眼中班主任就是全能者,无所不能。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主任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德育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帮助小学生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班主任工作又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在新形势下,这个工程的主体结构必须是德育。只有把德育工作做好了,整个工程才能取得成功。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班主任要积极迎接各种挑战,在实践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开启德育教育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弊端
1、教育急功近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市场的竞争性。这些都在影响着教育的发展,无形中给教育开始带来功利色彩。通过升学深造掌握专门技能来实现人生价值的思想深入人心。与此相伴的是教育的功利化,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教育更重视升学功利价值,无暇顾及德育教育,忽视了合格人才的培养。在应试教育下,智育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德育则无人问津。重知识、轻能力现象非常严重,德育地位仍然被冷落。
2、德育教学手段单一。目前,班主任即使开展德育教育,教育的方法也是呆板、单一,小学生根本认识不到德育的重要性,甚至对德育教育产生抵触心理。譬如,德育工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了小学生各个年g阶段的心理特点,一概而论的德育教育效果甚微,也使小学生不买班主任的账。另外,班主任除了管理班级之外,还要担任教学工作,他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忽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无法及时给予小学生德育指导,这和德育教育理念是相背离的。
3、教育观念滞后。由于小学班主任更多的热衷于学科教学,在开展德育教学的时候只凭借个人经验,自身缺乏系统的德育理论支撑,导致德育教育没有实效性。比如,小学生犯错误后,班主任要不就严厉指责,要不就片面说教,不能耐心引导和帮助,没有把德育理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这不利于小学生主动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三、创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1、充满爱心,善待学生。平等、尊重、信任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放下姿态去关爱学生,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会换位思考,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和他们交流。学生犯错误之后,老师采用训斥、挖苦的方式只能引起矛盾,导致学生的畏惧心理,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多为学生着想,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耐心引导,善于启发,使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德育教育,手段多样。小学生性格好动、活泼、淘气等等,因此,德育教育的开展方式也应多元化,避免单一的形式,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游戏,读书读报会,利用多媒体播放德育视频,举办专题讨论会、演讲,也可以通过升旗、班队会等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德育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另外,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更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长者,是孩子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者。因此,做好德育教育,就应该联系家长,充分发挥家庭优势,让家庭与学校结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布置回家帮家长做一项家务活,或者帮父母洗一次脚,开展“我是好孩子”互动活动等。在家长的配合下,一起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参与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使学生受益终生。
3、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小学班主任要与时俱进,多了解德育教学知识,不断探究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深刻理解德育教育内涵,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班级中经常犯错的学生,大都和家庭教育有关,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太忙,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同时也缺乏对孩子的关心照顾,班主任应告诉父母关爱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来建立班群QQ的基础上,还建立家校通、班级与家长微信群等,加强了学校、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关键词】小学课程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71-01
引言
探究小学课程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思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特点,寻求开展德育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独立、健康的思想品格。
一、探究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下,随着社会思想的不断进步,用人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对于人才的品德也越发的重视。能够良好的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不仅是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过关的个人素质。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形成自身思想品德的关键期。因此在小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直接决定了小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1]。应用合理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心爱护同学,尊师敬长,热爱国家,从而才能够真正成为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从而保证德育教育能够真正的取得教学成果。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低,自制力和思想集中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必须专注小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不照本宣科的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而是从小学生的思想角度出发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从而更加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生播放“大阅兵”之类的视频,激发小学生身为祖国工民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绪。同时,教师可以在小学课程中适当的融入我国的历史文化[2]。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教师对于我国的文化的讲述能够引起小学生的聆听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在感受国家的强大的同时产生身为祖国公民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强烈的爱国情绪。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开展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目的性的提升小学的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可以通过要求小学生在上课前做好课前的预习。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努力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并且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良好的规范学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律意识,从而逐渐提升自身的自我约束能力。
(四)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
教师在开展小学课程中的德育教学时,应当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小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榜样。教师是小学生的主要模仿对象之一,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在德育过程中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格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才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形成良好的品格。教师在德育过程中以身作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教学肢体动作以及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都符合一名合格的教师的标准[3]。才能够在开展小学课堂的德育工作渗透过程中,引导学生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人格。
结语
试论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明确探究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及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做到以身作则。通过思考小学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秀娟.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8:43-44.
[2]2015中国杰出教育工作者风采[A].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河南科技大学,2015:217.
[3]邵青松.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21:300.
关键词:德育教育;绘本;价值;运用
“绘本”是附有少量文字,以绘画为主的书籍。绘本以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建构,能够对学生多元智能进行培养。在发达国家,绘本被列为儿童的首选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运用绘本,能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有效运用绘本,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绘本在德育中的价值
在国外一些发达地区,教育界已经将绘本视为一种普遍的课程资料,绘本教学是教师教师以故事的方式,利用绘本教材完成教学目标。近年来,国内开始逐渐引入国外一些优秀的绘本教材,并将其运用到小学德育教育中。绘本作为一种儿童图示,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在绘本中,文字和图画,都具有同样的作用。有时候,展示图画比描述文字能发挥更强烈的作用。因为其色彩的鲜艳,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带来更真实的体验。小学阶段,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良好的人格塑造,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而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关键。绘本凭借其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特征,与小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在小学生德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选择具有德育价值的绘本素材
随着教育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图书市场上,拥有大量的低幼儿绘本,令人目不暇接。为了能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绘本的作用,教师在选择绘本上,应立足于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选择绘本的内容,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快乐,又能更好的接受绘本所传授的知识,同时还能对教学需求给予满足,以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标。2.1选择学生喜欢的绘本:小学生具有自身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而这些特点,对其阅读方式的选择,发挥了直接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调动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那些游戏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起来。在色彩上,选择画面鲜艳的绘本,在人物形象上,选择聪明、可爱等性格。2.2选择富有智慧的课本: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选择绘本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选择那些内涵丰富、富有主旨的、充满智慧的作品,以充分发挥绘本在德育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绘本故事中所传递的善良、勇敢、博爱等高贵品质,对小学生的品德内涵,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利用绘本打造魅力课堂
小学课堂,是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教师和学生在这里共同成长,身体和灵魂一次次的接受洗礼,也可以领略很多课堂里的风景。在德育课堂上开展绘本教学,能对德育教学中发挥强大的引领作用。细致入微的情感教育、教师各有千秋的文本解读和绘本课堂里孩子们有声有色的朗读,能使绘本德育课堂更加清晰和明朗。在每一节课中,亮点通常都是小组活动。如何对小组活动进行设计,能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体现。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实践作用,能更好的发挥绘本的德育作用。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作业纸填写再汇报、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绘本情景剧的表演在教学中,作为一个可操作的德育方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根据绘本的内容组织幼儿开展绘本故事表演活动。例如在学习《我是霸王龙》这个绘本之后,可组织同学开展情景剧表演活动。有的同学扮演霸王龙,有的扮演小翼龙和小翼龙的爸爸、妈妈。经过表演,会使小学生对绘本表达的主旨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很好的发挥绘本的德育作用。
4充分发挥绘本的德育作用
伴随着绘本场景的转移和故事情节的转换,学生会在绘本中积极探索。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对孩子们喜欢的绘本读物,先让他们了解故事的整体梗概,在进行集体分享。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在给予鼓励的同时,还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通过集体学习环境的营造,利用游戏和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的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教师还可结合绘本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们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编画故事内容,同时还可适当的改动和删减故事内容,以对故事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达,既能使小学生对绘本的精神内涵潜移默化的理解,同时还能更好的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研究绘本,并在教学中,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即能向学生们传达绘本的德育教育信息,同时又能充分欣赏绘本所表达的美好思想,真正发挥绘本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将抽象的语言向具有吸引力的图画场景转变。而绘本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的弊端,还能发挥对学生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论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和教育的不断发展。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绘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德育课堂上巧妙运用绘本,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红丽.浅谈幼儿德育教育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
[2]朱锦春.幼儿教育要发挥绘本魅力[J].文学教育(中).2011(12)
[3]吴雅玲.试析绘本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1)
[4]刘大伟.“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协同下的幼儿德育课程构建[J].生活教育.2015(05)
小学生的心灵和道德天空是最好描画的世界。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而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主要依靠教学来完成。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类课程,对小学生的德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是小学阶段教育所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笔者结合教学的实际,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1.是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小学阶段德育目标,无论是“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习惯,还是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
2.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方面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德育的宏观规定,需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具体化、直观化。同时,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3.是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不够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一些小学也已有了认识,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德育,也就难以意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德育的重要意义;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上课方式、教学方法比较简单。这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契合性,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这就要求,首先,学校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利用语文教学强化对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并且通过会议等各种手段,使教师甚至其他教职工也认识到这一点,从而在思想上能够重视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奠定下挖掘语文教材德育内涵的思想基础。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小学语文教材,对教材能够有一个全面的、深层次的把握,做到不止看到小学语文教材表面与知识化的内容,还要能够根据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的涵,并在教学中能够体现出来。这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2.认真抓好语文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切实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在德育中的作用。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的效果如何,关键就体现在语文教师的备课与上课这两个环节上,并且也通过这两个环节来实现。因此,要想最终实现利用语文教学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小学就需要认真抓好教师的备课和上课环节。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详尽、细致地列清楚与小学德育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能够在正式上课时便于实施。在上课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特点和可接受程度,采取小学生所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法开展教学,最好是通过实践教学,设置一些德育场景,鼓励小学生参与,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道德水平,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德育功能的实现过程。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水平。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培训。如果语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不过关,就难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更谈不上利用语文课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因此,教师必须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为人楷模,对得起教师的光荣称号。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培训。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培训班等手段,鼓励语文教师之间加强交流、沟通,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第三,要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通过设置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自学,从整体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集传统授课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不同,主要将与学生成长和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各类主题内容作为其授课内容,通过课堂内外形式多样的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并得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切身体会和提高。将德育主题和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地融入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提高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感、道德品质。因此,探索综合实践课程中如何有效融入德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德育贯穿于学生受教育过程始终,特别是小学生处在关键的年龄阶段,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均处于形成和发育时期,德育尤其重要。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科,在课中有效地融入德育一方面是本身的核心要求,因为德育目标的达成也是该课程目标的重要体现,也能更好地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德育的可能性
(一)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性,可以将德育主题加入其中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传统课程,它是一门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其主题的确定可以根据学生以及德育主题教育的需要而进一步细化和选择。在具体综合实践课开展之前,可以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心理接受能力,确定适合这一群体相应年龄段的主题,将德育目标以及德育内容渗透到主题中,以增强课程的科学性,丰富内容。同时,将刻板枯燥的德育主题加以生动形象化,与德育的融合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综合实践课具有灵活性,多样的方法使德育内容更易被吸收
课程可以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师亲自示范各类礼貌用语的使用,尊老爱幼场景的呈现与模拟、主题小品表演等。同时,也可以将课堂搬到社区公益服务中心、敬老院等校外,让学生在社会现实场景中学习公益服务、爱老敬老等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个人素养,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将德育的内容和主题得以“灌输”给小学生,培养良好个人品质。
(三)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性,与德育相融合丰富其课程体系
课程综合了各类通识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同时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将德育目标和内容渗透其中,可以有效将德育的核心内涵通过更加浅显易懂、贴近小学生实际的方式得以体现,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更好地接受德育,提升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素养。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主题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综合实践课并不像传统课程一样有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进行这门课程之前需要确定一个主题,而主题的来源就是生活实际。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德育的过程中,务必重视主题的选择,因为只有贴近生活的主题才能够对学生有价值和意义,也才能够起到进行德育的作用。例如,利用重大纪念日,组织主题视频或动画观看,让学生感受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确定课程主题的时候应该尽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要研究与小学生年龄层次相当的心理接受能力合适的主题,比如设计发明一个工艺品,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由此,选定切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是课程的第一步;融入德育,引导和教育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学习动机,也能够让学生从操作中认识自己、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二)教师亲自参与示范,真正实现做学结合
综合实践课的授课方式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有明显不同,其上课地点不固定,教师作用也有差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程主题的演示者、示范者,通过亲自模仿示范,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具体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如,“清洁家园,美化环境”为内容的实践课,老师需要示范并教会学生操作方式,并带头参与到清洁和美化环境劳动中,这样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行动自觉性。
教师需要在授课前将课程的主题与德育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深入对接和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在演示示范的时候,将综合实践课设计好的主题以及德育内容让参与课程的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在教授“清洁家园,美化环境”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时,融入德育,应告诉学生绿色环保对环境、对人类生存生活的意义。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对教师的要求,则须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德育内容和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去思考如何用好的方式方法展现给学生。
(三)深入挖掘内容内涵,有效发挥其德育效果
综合实践课的实施为德育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渠道,特别是丰富了德育的方式。以“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体验与表演游戏为例,通过给妈妈送礼物、和妈妈对话、告诉对妈妈的感情,让孩子学会理解、感恩。此外,老师也可通过挖掘其它主题,如让孩子自主回家做个节水小调查,并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带回课堂,老师组织并较好地将其融入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课程设置要切忌枯燥乏味,老师要学会把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多互动、多提问,引发孩子自主思考能力。因此,主题选择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特点,挖掘形象、鲜明、具有吸引力的主题。
(四)通过实践探求真知,贯穿个人日常生活学习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德育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育部门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德育本身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所在。因为对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意义
“德育”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等进行教育,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向导作用和促进作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然而,在新形势下,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是教育部门更加关心重视的内容之一,因为,德育关系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能否得到快速发展,所以,教育部门要求要从小就抓起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国家以后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政治经济的长治久安。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的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将被动教育变为主动
在新形势下,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为核心的灌输式德育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只能让学生过于被动地去学习,学生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意愿,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多多参加一些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到真正以学生自身为主,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学习,而且德育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并不是简单的书本上所学习的一些理论。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不但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渴望,更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教育,将一种被动的教育模式变为主动。
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德育“今日我做小主人”的教学中,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小主人意识,知道家务劳动自己也有份,应该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所以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让学生在家中成为家长的小帮手,给孩子一次当家的考验,让学生了解当家的不容易,进而促进学生快快成长起来。由于每个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都会有些宠溺与不放心,这就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当家,给孩子一次机会,这样将课堂上被动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进行,使教育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2.改变单一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过去单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因为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使课堂表现的过于沉闷,使课堂教学的效果不够明显,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安排,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合理安排一些课堂上能进行的活动。比如,跟课题有关的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和一些话剧表演等活动,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资料,在其中去找和课题有关的情感联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间互动的话题,学生也会对其产生热情,还可以通过辩论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与德育有关的“学生缺乏主动性,性格倔强,约束能力差”案例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案例的内容进行谈论,看看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改变原来的怪习惯,同时,也是学生自身的一次自我反省,让学生通过他人的认知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足,使学生不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更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进行课外活动实践,加强课外德育教学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其课外的一些教育活动对学生德育的进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课外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比在课堂上表现得更真实、自然,不会过于拘谨,学生内心真正的感受、真正的情感会流露出来,这样对教师为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会更加轻松,也会让学生更快地接受。
比如,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的一些比如植树节、劳动节、党的生日和建军节等有意义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一些节日的意义所在,让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德育观念有进一步提升,从而教师也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并不要求教育工作者急于求成,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教育工作者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过程中,要把学校、家庭和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建立相结合的德育体系,这样为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