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博物馆概念

生态博物馆概念

时间:2023-06-26 16:2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博物馆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博物馆概念

第1篇

关键词: 博物馆人类学;全球化背景;知识建构;文化政治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81?穴2012?雪01-0009-05

Brief Discussion on Museum Anthropology

GUI Rong

Abstract:Museums and anthropology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basic concepts of museum anthropology include two aspects: anthropology used in museums and anthropology concerning museums. The former refers to collections of museum articles(anthropological field work),the research into museum book reservations(interpretations of the meaning of ethnographic articles)and museum exhibitions and education(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and the latt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points: pondering of localizations in community museums, museum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information times, and cultural politics showed in museum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Key words: museum anthropology;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cultural politics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博物馆旧有典范遭受质疑与批判,各国都在探寻建构适合当代的本土博物馆学。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生态博物馆概念的引进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探索性实践,政府、学者、民间机构、文化持有者等各方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事业中,创造出一种民族经济文化协同发展的中国模式。在这种博物馆人类学本土化的实践模式中,以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村、文化传习馆等命名的各种根植于少数民族文化原生境的新型博物馆,与传统的城市博物馆一同,在“美美与共”的中国政治文化氛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话语中,使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虽然博物馆人类学的相关概念、理念在中国还未得到系统的建构与梳理,但博物馆人类学已经游走于中国人类学界和博物馆学界的广阔“田野”之中。本文从博物馆与人类学的渊源关系,及博物馆人类学所指涉的基本概念——“在博物馆中实践的人类学”和“有关博物馆的人类学”两方面,对博物馆人类学的基本要义做一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有更多学人关注中国博物馆人类学的学科建构及其应用实践。

博物馆人类学(Museum Anthropology)可以定义为在博物馆中实践的人类学,或者是关于博物馆的人类学。这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地方,前者包括了人类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为主;后者是博物馆学(Museology)或博物馆研究(Museum studies)的新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人类学家强调如何使用博物馆中的物品来展示文化和对物质文化的内容进行反思。《博物馆人类学通讯》是美国博物馆协会(AAM)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办的,它提供了学术对话的场所,并首倡了今天所谓的“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人类学通讯》、《博物馆人类学》杂志以及《美洲人类学家》的展览评论,对理解人类学在博物馆里的实践和关于博物馆让人类学出现至关重要。[1]博物馆人类学是在美国和欧洲发展起来的。博物馆人类学就是立足于“后殖民”、“后现代”的全球视野,对博物馆体系进行的理论反思。这种反思首先从对作为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人类学博物馆的整体批评开始。目前,博物馆作为社会机构已经被新兴民族国家所接受。博物馆研究出于对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的新需要,与族群认同、国家意识等大众话语紧密联系。不少族群正在借助自己创造和管理的博物馆表达自己的声音。[2]

一、博物馆与人类学

第2篇

1 当代民俗文化保存传播现状

1.1  当代民俗文化保存传承面临的形势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传承历久而弥坚。但是,近代进来,受到西方文明经济文化的冲击十分巨大。建国以后,在漫长的时间里,又面临严峻的国内及国际形势,文化传承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文化传统开始复苏,但是又面临高速的经济发展导致的拜金主义、唯利主义思潮的冲击,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与广大乡村地区的逐渐凋零,也使得民俗文化自然存在的土壤被破坏。

1.2 当代民俗文化保存传播的主要形式

当前,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形式:民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民俗文化旅游。民俗博物馆强调民俗风物的保存保护、利用展示与组织特色活动进行民俗文化的传播,常常利用传统文物古建等为依托,如福建闽西的土楼民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往往以至今还存在的社会群落为依托,他们还居住在古来的村落中,按照古老的习俗与生态在生存,这往往也是民俗旅游的一种主要形式。

民俗文化旅游则涵盖面极广,而且往往与地域的自然生态景观旅游相结合。以产业化的民俗旅游业来看,大多数都是以民俗文化村、民俗文化古建等为主要依托开展活动。

2 民俗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播与发展旅游的相互关系

当前的民俗博物馆,事实上有两大类,一类是依托文物的传统博物馆,一类是功利性极强的“人造民俗馆”。前者是当前的主体,但是其往往在旅游策划上下的功夫不足,缺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并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在运营上往往是低调地等待参观者上门。而在民俗风物展示中,往往也以单调的文物及风物展示为主,缺乏如同生态博物馆那样的“接地气”,使得民俗展示成为了一种抽象的概念,使得参观者无法深刻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人造民俗博物馆,在底蕴上有很大欠缺,开业时由于宣传与人们的好奇心理,往往能火爆一段时间,之后则客源不断流失,甚至难以生存。传统民俗博物馆,还要担负较重的文物保护工作,在旅游经营上,所下的精力往往不足,旅游活动组织时往往缺乏内涵,甚至只是以文物撑场面,但毕竟不是个个都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无法将内涵展示出来,终也只会流失客源,导致经费短缺。而依赖政府,毕竟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因此,发展旅游、自力更生、生存并求发展,要与落实保护、展示底蕴、提高内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处理文物保护与开拓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3篇

关键词:博物馆旅游商品;体验旅游设计;互动设计

1 博物馆旅游商品的认识和现状

1.1 旅游商品的概念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旅游商品技术就被引用到体验旅游设计中。但是,旅游商品设计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旅游商品设计:是以体验旅游设计知识体系为主体,以旅游商品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辅助工具,在体验旅游设计领域,从事各种体验旅游活动,实现体验旅游目的。旅游商品设计刚刚起步,它的理论探讨也刚刚开始,对于旅游商品设计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其说法不一,暂时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

1.2 博物馆旅游商品发展的状况

博物馆体验旅游设计的观念正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的体验旅游设计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商品设计方式与传统的体验旅游设计方式发生了碰撞,旅游商品设计有逐步取代传统体验旅游设计的趋势。计算机等智能技术方便、快速、精确的特点,可以把体验旅游设计的各个阶段在很短时间里完成,如展品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体验旅游空间的合理划分和组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功能,甚至能够完成传统展出手段无法完成的工作,如遗址空间的拟交互体验旅游,数字故宫利用旅游商品的纪念性文物的设计、文化的传播。不仅扩大了故宫的设计内容,使很多原来不适合展出的文物利用数字技术现在可以和观众见面了,而且也强化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博物馆旅游商品中互动创意设计的特点

2.1 互动创意设计设计的形式

在设计中形成了一系列与博物馆相协调的、完善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形式。并且这种互动的体验旅游形式在展厅的分布中,注重动态体验旅游和静态体验旅游的相互结合,在展厅中有张有弛的均衡分布,不至于给观众带来杂乱的互动体验。其具体的设计内容也是本章讲述的重点内容。

2.2 触摸式多媒体查询系统的广泛应用

在黛眉山地质博物馆中,很多地方都设计了触摸式的多媒体查询系统,作者在设计时,采用这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使人们在实物参观的同时,通过触摸式多媒体查询系统可以了解到体验旅游以外的更多信息,让观众全面地了解展品。

(1)例如在博物馆入口的综合厅中,作者设计了坐式的触摸多媒体查询系统。观众可以通^此系统查询到本博物馆的展厅分布情况和每个展厅的体验旅游内容。设计师设计坐立这样的形式,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不仅可以让观众坐下来边休息边查询,而且坐立这样的高度,适合社会中的任何人群,不管大人和小孩都便于使用。

(2)在峡谷厅中的青山藏幽峡、龙潭峡、嶂谷、翁谷、石龛等体验旅游风景区展板的旁边,设置了多个触摸屏查询系统,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查询到这些风景区内的全面的自然风景景观。

3 现代博物馆互动创意设计设计的优势

能够让观众参与其中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备,它必须具有能够吸引观众参与其中的、新颖独特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形式和人们容易接受的、通过互动获取的知识。在黛眉山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中,作者根据以上的设计原则,设计了吸引观众参与到体验旅游设备当中的互动性体验旅游形式。

3.1 情景空间的场景复原互动体验旅游

情景空间的体验旅游设计形式,一般是采用场景复原的手法,给观众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从而获得互动的效果。

在入流大厅正对面的整个墙面,可以设计出假山水的环境小品,来体验旅游了博物馆山水景观的一个侧面。观众一步入博物馆,就看到这么一面墙的体验旅游场景,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回归自然的感受,同时也是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在室内外环境景观设计一体化方面的体现。这种情景空间的复原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心理上互动效果。

3.2 光控和声控感应技术运用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

光控和声控感应体验旅游手段是计算机程控技术的有效运用,它可以按照体验旅游设计的要求,用电脑预先设定好各种控制程序,按照体验旅游的要求和参观的先后顺序,达到控制相应的灯光、声音及视频的播放,并营造声音的强弱变化、照明的渐变等效果。这种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体验旅游的艺术效果,并创造理想的体验旅游气氛,让观众很好地融入参观体验旅游当中,达到一定程度的互动。另外这种体验旅游形式不仅节约了能源,也有效地保护了展品。

3.3 “重庆地区博物馆”互动创意设计设计实况

以多媒体创新为主的互动设计应用,作为现代新型高科技代表的重庆市博物馆,其体验旅游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作为支撑。与一般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同,它不是独立地把多媒体当作一种设备来辅助体验旅游功能,而是将多媒体技术与体验旅游视觉形式融合,将多媒体技术与人的互动关系结合,形成一个完整一体的体验旅游空间。

重庆市博物馆中多媒体互动设计的一大特色,就是将多媒体设备与体验旅游元素相结合,并统一化、模块化。基本形式是将设备运用遮蔽技术隐藏在展项之中,在观众不能一眼看见的地方,使整个体验旅游效果更具完整性。展厅的每个小展区都不是单一地运用一种体验旅游元素,而是将内容形式、多媒体与人的互动结合起来一起设计。比如“恐龙展现”展区的互动设计应用,该展区是整个中心展厅的重点,并有大量化石在此展出,主要内容是讲述恐龙时代的恐龙整体的布局制度。前朝部分采用了场景模型设计手法,沙盘上配合多媒体投影的技术,借由投射光影动画与画外音来呈现恐龙复活的宏大气势。

4 作用以及未来趋势

4.1 注重时代特性的体现

在上文中也讲到过,互动性体验旅游形式的设计是建立在大量的社会调研的基础之上的,调研当别强调的是要了解现阶段人们的心理需求,因为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是会有变化的,所以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的形式要体现这个时代不同的观众需求,这样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的形式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时代的特征还体现在对当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材料的合理运用上,设计出推陈出新的作品来,力求做到新颖、独特,并能体现当代文化的脉搏和当代设计的内涵,同时这些设计出来的新型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形式可以满足当代社会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和新功能,体现了整个时代的特色。

4.2 注重地域文化的特色

博物馆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的未来应注重地域文化的特色,因为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多样性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特点,所以也必然会产生艺术观念上的差异。

因此,在对博物馆互动性的体验旅游进行设计的时候,应探索本土文化的特色内涵,体验旅游本土的艺术特色,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使用本地的出产的装饰材料、当地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等,从而创作出把现代设计的亮点与地方传统的元素相结合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形式,体现不同地域的审美特点和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有血有肉的设计形式来,这也是博物馆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的最终目的。

4.3 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将更加走向旅游商品、信息化和人性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在技术运用上不断地提升,未来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将会在现有的多媒体网络技术、数码视频技术、计算机程控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上不断地提升。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走向更加人性化设计也是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趋势,“以人为本”已经贯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动性的体验旅游设计也会更加从“人”这一角度出发,注重人的感受,注重人的安全性,注重人的生活需求等各个方面来考虑设计。

4.4 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性体验旅游设计模式

工业文明使人类付出了沉重的代r,人类必须由机械性技术生存转向生态性的技术生存,从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的工业文明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未来的博物馆互动性的体验旅游设计形式上,将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互动性的体验旅游设计中可持续的发展观主要体现在绿色、环保、生态的互动体验旅游设计上。

绿色、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的互动体验旅游设计,主要体现在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体健康的关注这两个方面。前者对自然的关注,表现的方面有:对互动体验旅游材料等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对自然地过度采集,提高对互动设计的科学保护性,并降低互动性体验旅游的整个体验旅游空间的能源消耗,例如灯光照明等的节约利用,尽量地使用自然天光作为采光光源。因为有关的科学研究表明,在建筑室内外的装修材料中,存在很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从保障观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互动性体验旅游材料的选择上,应使用环保型的装饰材料,从而提高体验旅游空间的室内空气质量。

5 结语

“交互设计”是博物馆与观众的平等对话,从观众的视角出发,并将观众的心理和生理特性纳入考虑。观众在体验旅游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得到心理满足,在两者获得共鸣的同时,展品与观众的“交互”意义得到延伸。博物馆体验旅游的交互设计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意识,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和信息,启发观众观察与思考,使观众在探索和惊喜中加深了记忆,获得了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士军,孟祥旭,向辉.基于XML的文物数字博物馆数据集成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2):1624-1627.

[2] 吴伟波,曹文君.对于旅游商品博物馆实现中的一些关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 陈百薰,洪政欣.数字博物馆虚拟体验旅游的模型、概念与系统[A].中国台湾新世纪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博物馆研讨会[C].

第4篇

基诺山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中东部,小山延绵,发育着无数交错纵横的溪流,群山河谷间散布着十几个基诺族寨子。小腊公路20世纪50年代中期修成,横穿基诺山区,将基诺族与外面的世界连接,当地变化的脚步由此加快。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基诺族还比较完整地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村寨以血缘氏族为内核,长老由各氏族的年长者担任,其中卓巴为长老之首,只能从村寨中历史最悠久或最有势力的氏族中产生,掌握着村寨祭祀和节庆使用的母鼓。

尹绍亭80年代初就在基诺族村寨中做田野调查,他的老师杜玉亭先生更是在这里做了数十年的研究,是基诺族的主要识别人。

因为采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基诺族村寨四周分布着轮休地,郁郁葱葱的护寨林把杆栏式的房屋包裹其中。村寨大家族设有共同生活的长房,由父系小家庭组成,房中央有几个火塘即表示有几个小家庭。亚诺寨是保留长房最久的村寨,1984年尹绍亭在亚诺寨见到的最后一座长房,有6个火塘、10 个房间,1985年再去时已被拆除。

村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

“基诺族长老‘沙车’,是当时还健在的几位长老之一,他懂得各种祭祀程序,会念祭祀神灵、祖先的祷文,这些正是基诺族的核心文化。他忧心忡忡地找到我们,问我们该怎么办,传统文化丢得太多了,年轻人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不穿民族衣服,仪式也没有了……”

是沙车长老最早提出要建一座仪式房,发挥传习馆的作用,将本民族独具的口头传承文化、节日文化、祭祀礼仪、伦理道德、热带山林生计文化教给年轻人。尹绍亭则想得更远。村寨保护不是复原、修复几座建筑的老调重弹,更应把保留整体地域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摆脱贫困等实际问题考虑进去,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了出来――不把村寨当作人工建设的文化展馆,而是作为活文化及其生态环境的结合体,特别强调村民主导:建立村民管理的文化中心,依靠村民发掘、整理其传统知识并建立传统知识资料馆,建立可持续的文化传承制度……这个概念被称为“文化生态村”。

1998年,生态村项目在巴卡小寨正式启动,尹绍亭组建了有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间艺术、博物馆、建筑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项目团队,常驻村寨的有十多人,和村民一起分析村寨资源、制定建设计划。“全村人一起修路,修整村舍,听说要建博物馆,这家出一点砖,那家出几根木头,几天就按传统建筑方式盖好一间房子。博物馆里没有展品,便每家拿出一点东西。”博物馆按照基诺族大长房的方式建成,从刀耕火种到采集狩猎,从祭祀到生活用品,每件物品都铺陈着生活的痕迹,都是小寨村民的生命体验。这间有温度的博物馆,成为中国第一座单一民族的乡村博物馆。

基诺族妇女擅纺织,村民提出举行一个纺织比赛。比赛的火热程度超过预期,基诺族大大小小15个村寨的选手都赶来了,进行基诺族纺织技艺的比赛――纺纱、纺线和刺绣。基诺族村民对纺织的过程有很诗意地描述,从种棉花开始算,“四五月份,等到一种叫‘唧唧索’的蝉叫了以后开始种棉花,用植物染料给棉线染色,比如黄色,用一种叫作‘humi’的植物的花,每年10月开花,把它采回来和棉线一起煮,再加上酸性物质和盐。最基础的布料是砍刀布,白色,因为我们的创世女神阿嫫腰北穿着白色的衣裙,戴着白色的三角帽……”90年代,基诺山寨的年轻人都已不穿本民族衣服,但纺织却从未被抛弃,基诺族妇女还设计出领带、百褶裙式样的服饰。

乡建团队就住在寨子里,乐趣很多。按基诺族的生活习惯,劳作回来会互相招呼着上山找食物,采集,打猎,如果打到大型猎物,过去的做法是在村口举行仪式,长老念诵类似赎罪的经文,大意为:对不起,我们不是有意打你的,请你原谅……随后按户分肉,也有在山上野餐的情况。基诺族山民上山只提一把砍刀,不带锅碗,以竹筒为炊具,蚂蚁、竹虫、苦笋、甜笋、山药、水芹菜……无一不在山林中采集。寨子里家家都有两个舂臼,一个竹臼,一个木臼,分别舂辣椒、舂菜。舂制是基诺族的特色,可做的食物相当多:舂甜笋、豆角、猪油瓜、青果、橄榄、多依、酸扁果……“没事的时候和村民一起上山砍竹子,回来做一组乐器,做好就吹奏起来。我住的那户人家,老奶奶会吹奏几百首基诺族民歌,老爷爷擅弹三弦,夜晚无事就坐在火塘边上,老奶奶唱着民歌,爷爷拉三弦,年轻人聊天,火塘噼里啪啦……”

2005年基诺族最后一次进行刀耕火种,基于这种生产方式发展而来的基诺族文化,不再以此为载体。生态村吸引来了游客和调研者,但巴卡小寨的旅游发展得并不顺利。不过基诺山文化生态村的建设让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得到了广为传播,之后南碱村在其经验上成立了自己的乡村博物馆,按照当地傣族的传统土掌房建成,有生产生活用具,以及服饰、刺绣、宗教祭祀用品等。这间乡村博物馆是目前发展得最好的。

第5篇

关键词: 智能照明 KNX/EIB控制系统 应用技术

Abstract: the national museum as a world-class museum, not only in terms of scale is one of the world first-class, it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the world's first-class, so can reflec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its international status. In this project at the same time equipped with Siemens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nd the emergency of cooper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the two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r individual control, or a combination of control, fully embodies the green lighting, beautiful intelligent lighting, security lighting, lighting the use of the concept. In this project, 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Keywords: KNX/EIB intelligent lighting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国家博物馆作为世界级博物馆,不仅在规模上是世界一流的,其内部的控制系统也是世界一流的,因此能体现出国家博物馆的国际地位。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公共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其复杂,每个区域对照明的要求各不相同,如何有效地满足各个区域的照明需求,根据精装修的外观要求及区域的使用要求,现场选用了高品质照明灯具的同时,还为其配备了完善的控制系统,从而保证了各个区域的灯光要求,细腻、安全、有效地渗入了建筑的每个角落。本工程中同时配备了西门子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及库柏的应急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两个系统根据条件或单独控制,或结合控制,充分体现了绿色照明、智能照明、安全照明、美观照明的使用理念。

在本工程中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使用做如下分析:

1.智能照明KNX/EIB控制系统应用技术

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项目分为老北馆、老南馆、新馆三个部分,该项目主要实现对灯光的智能控制,并且与安防系统、消防系统联动控制,在新馆楼控机房内实现对博物馆的整体照明控制。安防、消防联动采用硬件进行连接。本项目在设计之初即以节能、生态的目标作为标准,建成一座生态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实施时选择(KNX/EIB)产品,并将KNX/EIB产品的节能各要素充分发挥,为节能和生态树立了标杆。

KNX/EIB智能控制系统在国家博物馆项目中主要用于以下设备的集成式控制。

设计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中央控制则可对整个国家博物馆大楼的灯光进行集中监视和控制,可通过中控电脑对每个区域的灯具实时显示,通过对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可有效降低照明在建筑能源的消耗。

光线感应控制、定时控制及人体感应控制可分别根据自然光线、上下班时间及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对灯光进行自动控制,既节省人工,方便控制,又可有效节能。

例如,在公共区域及上下班时间相对弹性的办公区域进行自动控制,可做到:人来,灯开,人离,灯关,避免人员外出或下班后出现长明灯现象;在上下班比较有规律的办公区,采用定时的方式对灯光自动控制,同样可以避免下班后忘记关灯的情况出现。以上方式都可达到节能的效果,但不同区域、不同控制方式所产生的节能效益是不同的,但实际节能方式和节能效果不仅限于此,例如通过光线感应控制灯光,当自然光照度足够时,光线感应可自动将靠窗边的灯光关闭,当自然光线变暗并且室内有人时,光线感应则可以自动将灯光开启。2.博物馆内智能照明系统设计

按照国家博物馆大楼建设理念,在弱电系统中的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具有世界水平的KNX/EIB的智能控制系统,统筹考虑生态建设、资源节约、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经济活动的和谐,提供一套完善的绿色智能控制的解决方案。

在该方案中选用KNX/EIB系列产品控制照明设备,把照明设备总体融入到EIB系统中,实现统一的智能控制。采用了系统中的照度控制、感应控制、定时控制、集中控制等四种控制方式进行节能减排和绿色控制,设计中充分挖掘KNX/EIB产品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功能和性能优势,充分满足控制需求且最大化节能减排的效果,力求尽善尽美。

(1)房间内照明控制

国家博物馆内的办公室、会议室灯具采用模拟调光方式。

设计在该区域引入了调光控制概念,调光控制是指人工照明和自然照明互补,使工作面保持在工作所需的照明程度上。调光控制概念的出现是由于室内空间的纵深不同,自然采光强度出现变化,近窗的区域采光条件好,于是不需要人工照明,而远窗的区域采光条件差,就需要一定的人工照明来补光。

KNX/EIB系统有专门针对调光控制概念设计的产品,在以往的应用当中收获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国家博物馆内的所有会议室照明,设计均配置了调光控制器,照明灯具根据环境照度和工作面照度调节灯具亮度,达到照度要求(可根据适用单位和人员的要求任意设定)。

(2)文物库房照明控制

在文物库放置两联智能面板,控制各灯光回路的开关。可以设置成总开总关、分路控制,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方便对文物库进行本地控制,采用门禁卡和智能开关双重控制,即进门刷卡开灯,出门刷卡关灯。

当出现安防、火灾报警时,根据需要系统会自动强制开启或关闭部分灯光回路,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3)楼梯、走廊等公共区域控制

国家博物馆大楼的大堂、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的照明由设备监控中心统一控制。控制方式包括:日常定时开关控制、特殊节假日时钟控制,分楼层控制、分区域控制、间隔开关控制、照度的控制等,以及各种组合方式,以达到业主的使用要求和先进智能控制系统高集成性和优化性。

照明监控软件采用进口的WINSWITCH控制平台,该软件由欧洲某公司专为EIB系统开发研制,具有友善的操作界面,支持全中文汉字输入显示的优势功能(见图13)。

3.系统联动控制

国家博物馆项目为应对该项目高要求的安全性能,智能照明系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的要求。安防系统在报警情况下要求迅速地进行画面切换和摄像机图像追踪,摄像机图像的清晰度直接受到现场照度的限制。智能照明系统与安防系统的联动轻松解决了这一难题。安防报警后智能照明系统会根据报警情况实时地点亮该区域的灯光,保证了安全性,同时又解决了正在状态下低照度可以节能的问题。消防报警状态下系统会自动点亮该区域的应急照明,保证应急状态的安全性,帮助人员撤离逃生。同时该照明可以接入正常照明状态,这样既保证了消防情况下的安全性要求,同时也满足了正常照明状态下的照明控制要求。

在国家博物馆的智能照明监控系统中,配置了OPC-server开放式协议,不需要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就能使整个KNX/EIB控制系统会通过OPC服务与BMS系统进行通讯,方便EIB系统集成到更高层的楼宇管理系统中去,使得EIB系统能够被更高层的控制平台集成监控。楼宇自控系统可直接监控EIB系统,也可通过以太网监控EIB系统。

KNX/EIB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了智能控制系统在控制和节能方面的优势,通过对照明设备的控制,融合亮度控制、定时控制、集中控制、环境控制等各种智能控制的优势功能,为节能应用提供了高端的控制方式和友谊的节能效果,符合了国家对新建建筑节能要求的政策,也为为绿色生态的建筑目的提供了保证。项目前期的投资在短期内会得到明显的回报,节能的效果有目共睹,而此产品在国家博物馆的应用也是KNX/EIB智能系统在控制和节能领域的典型应用,也节能项目提供了示范与标杆,在目前全球能源紧缺的环境中,节能环保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建议在节能方面选择KNX/EIB会收到非常有效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文欣.酒店中C-Bus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方案[J]. 职业时空. 2010(05)

[2] 朱则刚.智能照明“照亮”未来生活的每个角落[J]. 电子技术. 2007(06)

第6篇

项目地点:上海

设计时间:2006年11月

概念

上海自然博物馆该设计方案主题为“泛古陆”。

“泛古陆”是地质学上假想的存在于2.5亿年前的超级大陆板块。设计构想是象征性地表现这次板块漂移,它创造了自然史上动植物种的兴盛和多样性。希望用建筑的方方面面和展览厅的展品一起来共同展现一场自然历史宏大的叙述性史诗。

和城市的联系

该设计融合了公园和基地的边界,使博物馆在几何秩序上与雕塑公园成为一个整体。

在南面营造了一个大型的纪念性入口,用一个坡道引导参观者穿过水景直接到达地下入口大厅,直接进入地下一层。

建筑

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地标。因为在一群摩天大楼的围绕中它有着非常低平且适宜人的尺度,和雕塑公园结合在一起绝对会成为城市中的重要亮点。

将建筑体量加以划分之后,我们发展了另一个元素――“进化的阶梯”。建筑上的三个大阶梯是与屋顶的重要联系。最大的一处朝雕塑公园开放,可以作为一个俯瞰公园的公共“大看台”。阶梯象征了在自然历史中微小但具有影响力的人类文明。

该设计在屋顶将紧凑的体量整合为人造景观。景观的地形是一层层建构的,这些200mm厚的阶层就如同地质学上的层积岩或传统的梯田。

建筑上重要的骨架是光井切口。采光切口引入展览的过程,暗示了展示主题的变化。主要采光井的屋顶结构全部由玻璃构成。光井墙体由磨砂玻璃结构组成,它们可以为部分展厅带来梦幻般的间接光线。玻璃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在水底或者透过冰块看到的景象。玻璃墙体给室内带来柔和的光线,在夜晚又向外部散发神秘的光芒。

博物馆的表面采用了不同种类的砂岩和大理石,建筑的总体形象是非常明亮并且生动的。对于这些石材有个概念性的构想,它们应当取自于中国所有的省份。

能量和生态系统

第7篇

 主办单位:**市城乡规划局  **市文化局

                                                                  2001年5月

    

    

    目  录

    

    a:**市博物馆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总则

       1、项目概况及竞赛宗旨

       2、主管部门

       3、规划设计依据

       4、参赛单位

       5、提交设计成果要求

       6、评审办法

       7、时间安排及答疑

       8、奖励及有关费用

       9、其他

    b:**市博物馆设计要求

       1、工程概况

       2、规划设计要求

       3、总体规划要求

       4、道路、管线、绿化、竖向要求

       5、单体建筑设计要求

       6、环保设计要求

       7、其他要求

    c:博物馆设计参考资料

       1、**市概况

       2、**市总体规划概况

       3、地块环境条件

    d:附件

       1、博物馆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2、**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条件

       3、**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4、**市总体规划图

       5、其他

       

    a.**市博物馆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总则

    

    

        1、项目概况及竞赛宗旨

        本项目经**市政府批准为博物馆区。博物馆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基

    地位置于北峰----丰州组团,西湖公园北侧,清源山和后厝山的南侧,其正南处有开元寺双

    塔;建设用地面积346273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左右。博物馆位于北峰生态组

    团的东南侧,背山面水,用地坡度平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可结合西湖发展为博览、

    旅游、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区。

        总体规划要求:建筑格调高雅,布局明确合理,并结合传统文化,具有时代创新之特征,

    与环境融合一体,配备先进智能设施,体现新时代创意与超前意识的生态型博物馆区。为此,

    希望举办此项竞赛,可以吸纳各家之所长,使**的文化建设和城市环境进入新的层次。

        2、主管行政部门(主办)

           **市文化局、**市城乡规划局授权之负责部门:**市博物馆设计竞赛工作组

           联系人:翁哲雄、出宝阳

           地址:**市温陵北路中侨大厦四楼

           电话:059****7523

           传真:05****531

           e-mail:qzghj@public.qz.fj.cn

        3、规划设计依据

           3.1 **市博物馆设计竞赛文件

           3.2 《北峰组团分区规划》

           3.3 《西湖公园详细规划》

           3.4 《**市区图》

           3.5 **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3.6 《**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3.7 **市文化局文件《关于申报建设**博物馆的立项报告》及《**市博物馆新

               馆设计任务书》

        4、参赛单位

        本竞赛为限制性招标竞赛,主办单位竞赛公告公开招标。参赛单位自行报名,通过资

    格预审后,名额不超过8个,被邀请参赛单位预交履约保证金1000元。参赛单位提交设计成果

    一套,不提交设计成果或不符参赛要求者,主办单位不予接收,履约保证金不予退回。

        5、提交设计成果要求

           5.1 参赛单位提交的成果必须符合**市博物馆设计竞赛的有关规定。

           5.2 提交成果的深度必须符合国家规划设计规范的深度。

           5.3 提交成果的同时必须提供参赛单位的名称、设计人员名单、图纸等其他文件上不

               得作任何可以辩认参赛单位的标志。

           5.4 成果内容

               5.4.1 规划总平面以1:1000地形图设计,内容包括博物馆范围内的各类建筑、道

                 路、广场、绿地、水体等设施的总体布局,以及四周的环境关系,图纸要求:

                 总平面、总体沿街立面图,比例1:1000(或1:500),图纸规格0#或1#图。

               5.4.2 建筑方案设计图一套,图纸要求建筑群体鸟瞰图1张,代表性典型建筑彩色

                 透视效果图1--2张,建筑方案设计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设计概念分

                 析图等,限交图纸不超过15张(5.4.1、5.4.2为展示图)。

               5.4.3 提交上述各规划图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缩印本20套(规格为a3,297×420)

               5.4.4 提交馆区总体设计模型1个,比例为1:1000。

           5.5 规划设计文件

               包括规划设计的立意构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工程造价估算(按福建省造价标

               准估算,不作评标依据)等方案设计相关说明,文件20套,a3规格297×420。

           5.6 电脑文件

               全部设计成果均应制作成电子文件,文本文件采用microsoft word8.0的doc格式

               文件;设计图形文件采用auto cadr14的dwg格式文件,电脑渲染图等图片文件,

               应采用普及的通用软件制作。提交以上电子文件2套。

        6、评审办法

           6.1 评审基本原则

               参赛方案必须符合本次设计竞赛文件的要求、规定及依据。参赛方案具有独特的

               构思,不得与其他规划或建筑方案雷同。建筑环境、空间、造型和谐统一,反映

               时代特征和地方文化特色,做到功能和经济合理。

           6.2 评审机构

               评审机构组成:邀请国内专家11人组成"**市博物馆设计竞赛委员会"。设主任

               1人,主持整个评审工作,提出审查意见,副主任2人,提出相关的技术性咨询。

           6.3 评审程序

               由主办单位将全部参赛方案提交委员会初审,并将审查合格的参赛方案提交评审,

               由评审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确定评判规则,并评出入围方案3名。评审结果以书

               面报告形式公布,并在评审结束后3天内由主办单位以传真或信函形式向各参赛单

               位通报评审结果。

        7、时间安排及答疑

           2001年5月25日招标公告,6月1日报名截止,6月4日确定参赛单位,6月7日由授权

           部门工作组组织参赛单位对现场和周边环境进行踏勘考察,后至**市城乡规划局举

           行答疑。答疑一周以后,业主原则上不再解答,以保证竞赛的公平与公正。7月19日

           17时提交方案截止时间,7月22日开评审会,若有变动,再另行通知设计单位。

        8、奖励及有关费用

           8.1 设入围方案3名,获奖单位奖金各8万元(以人民币计)。

           8.2 凡提交设计成果,经评审委员会审查符合本次参赛要求但未获入围的参赛单位,

               可获补偿8000元。

           8.3 主办单位在设计方案评审结果公布后30天内付清参赛单位应得的费用。

        9、其他

           9.1 入围单位方案经公众咨询评选后,报**市人民政府审定,选出实施方案。

           9.2 参加本次设计竞赛作品的著名权归参赛者所,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主办单位有

               权在竞赛结束后公开展示竞赛成果。

           9.3 本次设计竞赛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进行,若有纠纷,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9.4 参赛所提交的设计成果,评审后不予退回。

           9.5 参赛方案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无效,且主办单位将不支付任何费用:提交的设计成

               果不符合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成果内容和格式的;逾期送达的;图纸和文字粗制滥

               造的;将设计任务转包或私拉其他单位主要设计人员完成参赛方案;提交成果未

               按要求密封的,未加盖单位公章和法定代表人委托人印章的;经评审委员会

               二分之一以上认为方案是雷同的;存在着严重的设计问题的。

           9.6 **市博物馆设计竞赛文件的解释权归**市城乡规划局和**市文化局所有。

           

    b.**市博物馆设计任务书

    

    

        1、工程概况

           1.1 地理位置

               **市博物馆位于**市北峰组团东南方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

               山,山麓下有漳泉肖铁路和泉山路,南侧有省道305线通过,毗邻西湖公园,距

               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2公里。用地北面有北渠呈东西走向。地理

               环境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具有建设博物馆的环境条件。

           1.2 工程规模

               **市博物馆总用地346273平方米。

        2、规划设计要求

           2.1 建筑密度:≤25%

           2.2 容积率:0.2-0.4左右

           2.3 建筑限高:15米(可有一突破体,40米限高)

           2.4 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左右

           2.5 绿地率:≥50%

           2.6 建筑红线退让道路及周边用地边线(见附件)

           2.7 停车场:按建筑总面积12%计

           2.8 内容要求

               2.8.1 主馆:建筑面积15000m2(一期),包含陈列、收藏、技术和办公、服务

                     等,建筑深度要求详细。

               2.8.2 专题馆区:建筑面积30000m2(二期,深度要求可低于主馆,专题馆若干

                     个,考虑扩展用地)

               2.8.3 文娱服务区:建筑面积5000m2

               2.8.4 辅助设施区:建筑面积10000m2

               2.8.5 城市广场区:体现创意

        3、总体规划要求

           规划方案应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与周围环境协调,充分考虑闽南文化建筑特色

           和首期建设的独立性和各项技术要求。符合**市总体规划,北峰分区规划的要求。

           体现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要求,并具有独特的设计品质和理念。方案涉及到安全消防

           、环保、园林绿化、环保、人防、抗震、防洪排涝、电力、交通、文物保护等问题,

           应符合各专项规划要求。

        4、道路、管线、绿化、竖向要求

           4.1 东北、南、西、北四个方位设出入口,南面为主出入口,考虑人行、公交、私车

               和停车场的合理布局关系,对解决305省道跨线问题提出专门措施。

           4.2 管线设计应体现方便、短捷、经济的原则,并考虑到分期建设的需要。

           4.3 管线布置衔接方式:给排水、供电、通讯、燃气、保安防范系统,采用集中空调

               系统,并预留考虑各设备用房。

           4.4 绿化设计应为博物馆及其周边环境创造一个环境优雅、品质高尚的生态型博览区

               域,通过多层次的立体和地面屋面绿化,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景观和视野。

           4.5 利用绿化减少干道对博物馆区的影响,做好防尘降噪,结合平面布局、建筑风格

               、水面等环境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4.6 竖向设计应满足各功能建筑的使用要求(博览活动、休息、交通等)。

           4.7 应利用水面及建筑物,创造出错落有致的体型和空间组合,体现经济、实用、美

               观的宗旨。

           4.8 区内建筑除有电梯或自动扶梯外,其馆区内外应实行无障碍设计。

        5、单体建筑设计要求

           5.1 博物馆建筑设计应体现**历史文化和超前的时代清新气息特征。

           5.2 应考虑清源山对其建筑群体的视觉关系,应有主控博物馆全局的整体风格特征。

           5.3 可结合地方传统材料和做法,结合现代材料创造丰富的外观效果,如石材、红砖

               、红瓦、玻璃、燕尾脊、铝板和典型节点等,选材上体现美观、大方、典雅和经

               济的原则。

           5.4 对首期主馆设计应考虑平面布局和空间景观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和二期专题馆建

               设取得良好的衔接关系。

        6、环保设计要求

           6.1 本区应体现生态和文化设计主题,要求进行全方位的环保设计。充分体现节能、

               低污染的宗旨。

           6.2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设备及材料的选用应适当超前,符合环保要求。

        7、其他要求

    博物馆区应考虑智能化设计要求。区内信息网络、保安、消防、管理等智能化系统。

    

    c.博物馆设计参考资料

    

    

        1、**市概况

           **市是福建省的三大中心城市,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侨

    乡和旅游城市,闽东南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

           **市位于闽东南沿海中部,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闽南厦漳泉三角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福建沿海经济繁荣带的居中位置,北面为省会福州,南面是厦门特区,东临台湾海峡,与

    台湾省隔海相望。**是座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市发展主要集中在唐末至元的400余

    年间,特别在两宋时期,由于海外贸易的日益兴盛,**成为中国和东方第一大港,是海上

    "丝绸之路"的起点,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如国家级的清

    源山风景区,驰名中外的佛教古刹开元寺,我国最早伊斯兰教遗迹----圣墓、清净寺,古代

    梁式建筑古桥----洛阳桥、崇武古城等。加上大量保留晋、唐传统文化,如梨园、高甲戏、

    提线木偶,以及古朴优雅的南音、纯朴的民俗(惠安女)、精湛的石雕、木雕、瓷器、竹编

    等民间传统工艺品。

           **市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全年平均气温

    19.5--21℃,平均降水量1011-1800毫米,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北。**四季常春,因历史环城

    遍植刺桐树而誉称刺桐城,并因形似鲤鱼而得名鲤城,且延用至今。

           **市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和金门县(待

    回归)。全市总人口为658万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现

    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约600万人之多。同时,**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祖籍地,泉籍台

    胞为900多万人。**目前经济迅猛发展,"三资"企业、乡镇企业、非公经济呈三足鼎立,成

    为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支柱。

           **具有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随着湄洲湾和秀涂港的发展和开发,**将拥有"四湾

    十二港区"的港口城市。漳泉肖铁路经**与闽西的联系更为密切,也使**成为东南沿海铁

    路枢纽城市之一。公路网络发达,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青阳机场为国内机场,规划中

    预留惠安机场,距**市区45公里。

        2、**市总体规划概况

           **市总体规划于1995年修订,总体规划确定**市区空间结构分为三个片区,即中

    心区、江南片区和秀涂片区,"三山两江"的大地形(三山即清源山、桃花山、紫帽山,两江即

    为晋江、洛阳江)影响城市布局结构,市区根据地形、绿带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再分成中心

    区,北峰、江南-浮桥、池店、东海、城东、洛阳、秀涂八个组团,因而,城市布局是单中心

    组团式。中心区与其他组团因山水分隔,构成"风车状"布局,呈"指状"发展,也是构成**山

    水城市特色的自然环境基础。

           **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市特有的人文环

    境基础。**人民在创造和保护历史文化及城市景观特点作出了大量的努力,**最主要的城

    市景观特色,应是形成的山、海、江、城为环境基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融合,交相辉

    映的山水城市。**是台胞祖籍地,海外华侨的故乡,又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今后又将发

    展成为开放性的港口城市。城市总体景观应反映闽南的地方建筑文化。古城要切实保护历史名

    城风貌,新城要创造具有地方文化意境,同时体现时代特点的现代化城市风貌。----引自《泉

    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3、地块环境条件

           地块用地原为北峰组团东南面的预留空地(北峰组团为生态型组团),区内用地平缓,

    背山面水,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基地北临村庄,东有工业厂房,视觉尚受到一定影响,北部现

    有水渠(北渠),为饮用水渠。

           博物馆南面毗邻西湖公园,可借山势、承水景,望双塔。交通便捷,适宜建成为高品

    味的生态型博物馆区。

第8篇

怀着对外而世界的好奇和对中国落后现实的不满,更带着救亡与图强的抱负,自晚清开始就屡有中国人走出国门游历和学习,希望为国家和民族寻求到新的希望。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来描述这个潮流中的现象十分贴切,有过海外经历的知识分子们带回了各自认为有益于中国的东西。不过他们的想法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于国民素质低下的忧虑与悲哀;另外一个共同的体验,就是遭遇西方人鄙夷神色时内心泛起的酸楚。所以“开启民智”并且重建文化上的自信,被归结为培养大众民主精神征途之上的两项重要任务。

在东方封建文化思想浸染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接触并理解博物馆,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条件;而发自内心地接受它,并愿意为之建设一种制度,就更得经历曲折的过程。站在东方看西方,中国人完成这个从陌生好奇到喜爱向往的转变过程,必定要经历很多文化上的不适应甚至内心的震动,但是博物馆和它的制度终于在中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了。在内忧外患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建设博物馆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实业家当成一种社会理想,并亲力亲为地将其转化成了物质现实。

一、晚清知识分子对“博

物馆”概念的认识

自明末清初开始的封闭政策,使已经踏上现代化之路的西方人拿中国很没有办法,其文化交流、宗教宣传与殖民野心都受到了很大阻碍。但是,这三方面小规模的渗透始终存在,尤其是通过教会系统进行思想和文化熏陶的方式,在当时比较见效。西方人将人文和科学知识捆绑在宗教思想上,教学、翻译、出版、医疗等活动都包含了复杂的内容与目的。这些行为当中潜在的现代意识传达给中国知识分子之后,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精神交流,西学在华影响逐渐扩大。中国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接触到了“博物馆”等概念。

战争将中西关系改写之后,西学东渐的速度大大加快,手段也不再那么温和,方式和途径也都有所改变。第一次后中国签下了“》、《》和《》,这些不平等条约都使外国人攫取了在华大肆扩张影响范围的权力。在五个通商口岸,由西方人经营的教堂、学校、医院甚至出版、媒体等事业都获得了合法身份,并受到特殊的保护。几个地方的社会结构、文化生态被突然改变,数量可观的中国人开始进入洋人设立的机构谋职。香港、上海等大型对外口岸城市,为了方便工作而.聘任中国助手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因为外国人受到特殊待遇,与他们沾边的中国人也似乎进入了某种-.层社会,他们大多乐于替自己所在机构进行宣传。由于这些人往往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都好于普通市民,他们那种西化的生活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很强的示范作用。西方科技、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在中国传播的重重障碍,被坚船利炮加时髦享乐轻易地攻克了。

就像洋泾浜英语一样,起初大部分中国民众对西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往往带着错位、误解和本土化改造,都有着浓厚的时代特征。无论实际情况的细节如何,中国人突然发现厂西方人与西学和中国历史描述的所有外族蛮夷都大不相同,他们的一切竟然是那么新鲜、复杂、充满吸引力又包藏着各种危险。尽管众人的反应各不相同,但勇敢面对中国已经落后这个现实却是当时的潮流,一大批有识之士开始以中国古已有之的经世致用的态度虚心学习先进科技和思想,借助新的知识体系来理解、分析问题,为中国谋求长远的发展。如这批有识之士代表之一的林则徐,其著名译著《四洲志》中有一段介绍英国的文字,里面就用到了“博物馆”一词。

中国认识“博物馆”,当然不只是识读这个名词,还有人到西方的博物馆亲自参观过。有西方人“送”西学到中国,就有中国人走出国门去开眼界。中国人游历之后带回国的知识对于大众逐渐认识博物馆这样的新鲜事物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可以想象,中国人最早关于博物馆的文字只是记录了好奇的目光,展现了赏玩的态度。阅读近代早期中国人写下的关于“博物馆”的文字,能看到的却都是一些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令人目眩的场景和光怪陆离的展品在他们的视网膜之上和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象,却探不到他们思想的深度、思考的边界,也无法被博物馆激发出来的东方智慧的火光照亮。或许国门突然被推开,“风”从海外来,有人被吹动了心,睁开了眼,刚刚呼吸到不一样的空气,撞进了一个新世界,却根本来不及判断“西风”里裹挟了什么,奇景背后潜藏着什么。19世纪勇敢走出去的中国人告诉同胞,博物馆里展示了一个深深浅浅、琳琅满目的西方。这或许就是完成了那一代人的使命,是功德一桩。博物馆的文化、展览的制度等方面,还需要去慢慢理解、细细分析和深入研究。

二、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博物馆

欧美国家的博物馆里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玩,其中有些是跨越国际、跨越海洋、跨越语言和文化背景进行交流的成果,它们值得骄傲与铭记;另外还有很多对于殖民者来说同样值得“骄傲与铭记”,但其实却是沾染了野心、暴力、贪婪和罪恶的“赃物”。自15世纪末开始,西欧皇室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都疯狂地向往从世界其他地方获得财富。在这些人眼中,黄金和宝石具有天然的合法性,无论是通过探险、贸易还是血腥掠夺而来。中国是探险、贸易和掠夺的重点对象之一。

1517年,广州的土地上留下了第一批葡萄牙人的足迹,然后还有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等。探险家、商人、学者和传教士等最向往神秘中国的西方人,带来了封闭下的中国人难以获得的见闻和新鲜的科技知识,播下了构成复杂的宗教文化,还有殖民的梦想。他们带走了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种种商品,还有似懂非懂的汉字与汉学。无论中国的封建政府怎样施行海禁政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一直持续着。

可怕的是,在资本主义强大起来之后,西方看待中国的目光从向往与尊重,一点点变成了觊觎和藐视。直至19世纪末期,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不平等条约的保护,西方人充分享受自己的特权,“博物馆”是这种现实的产物之一。中国首批烙上特殊时代印记的近代意义的博物馆,或由外国机构及传教士创办,或由中外人士合办。这些博物院正式运营起来之后,确实也举行过演讲及展览活动,却并没有向中国民众真正开放。这些所谓公益机构明显地从中国攫取资源而服务于外国的利益,文化和政治目的都十分可疑。但是这些博物馆的创立,又在客观上为繁荣市民文化生活和开阔中国民众见闻起到了一定作用。从中国人的立场上来看,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博物馆功过兼而有之。

以殖民军事力量作后盾,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自19世纪中后期起,西方人在中国境内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了近代化的博物馆。但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其实是西方人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时的落脚之处,也是暂时储存四处搜集所得中国自然标本、矿藏信息和文物珍玩的仓库。这样的博物馆代表了当时的一种现象,曾经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在中国成为弱势一方的时候已经变为一种置换:西方主动地向中国输入各种现代化的文化概念,在中国人感到新奇与疑惑不解的时候,他们已经大方地自己动手拿走了高昂的“学费”。中国人逐渐学会了保护本国资源,也从各种自然博物馆中看到了近现代科技中包含的巨大力量,但这是在一次又一次地交上学费之后。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就在这种体会着切肤之痛的觉醒中开始发展起来。

三、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创

建与展览制度的雏形

中国人自己建立“国家博物院”的理想在晚清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中挣扎了半个多世纪,直到20世纪之初,才在云朵缝隙中透出的阳光下结出果实。这个理想是从西方传人的近现代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所形成的文化土壤中发芽的。由于东方社会具有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要改变人们的思想并不比动摇封建社会结构容易,而且中国人自己对于古物已经有相对完整的认识系统,所以首先获得接受并建立认同的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

中国人对博物馆的初步认识就是从欣赏标本、学习生物和矿物知识中获得的,可以说博物馆的科普功能是中国人对其社会功用的第一项认同。也正是基于这个起点,中国的知识分子判断,西方文明后来者居上地赶超了中国,与重视科技、重视教育有重大关联。所以兴建新式学校被认定为从小抓起振兴教育的根本.而图书馆和博物馆则是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的重要设施。甚至许多已经走上科举之路的学子也站出来呼吁教育改革,并大力倡议发展博物馆。

1888年,光绪朝的进士,江西萍乡文廷式等仁人志士不甘苟存于国运衰微的世道,发奋图强地组织了“强学会”;后来的名臣张之洞在上海成立了强学会分会,并专门拟定会章,其第四款就是“开博物院”。强学会的发起和主张,不久便在汉口、南京、天津、保定、济南等重要城市里激起了回应,而促使了劝工、商品、古物等保存或陈列机构的建设。建立博物馆的呼吁中也汇入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声音。众所周知,康有为写下了震动中国社会的《大同书》,在书中他描绘了一个乌托邦般美好的理想社会――太平世,而博物馆正是这个“太平世”中必不可少的文化单元。梁启超写过论学会的文章,他曾提出:“大陈各种仪器,开博物院,以助试验。”地方学会当中与这二人呼应者甚众,他们也把创建博物院作为重要议事之一。

从中央到地方都在高呼改良,所以晚清皇帝也发下图强的宏愿,发起了轰动一时的维新运动。但这种决心对于病人膏盲的中国封建王朝来说,已经晚了。维新运动非常短命,史称“”。就在这样短短的运动期间,建立博物馆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康有为因“劝厉工艺,奖募创新”而上呈了《请厉工艺奖创新折》,光绪帝批准了他的奏议。除了站在风口浪尖的维新人士以及热血青年学子,工部尚书孙家鼐、刑部侍郎李端钡瓤明的清政府官员也很赞同建立博物馆的理念。

这些知识分子与官员都理解了西方先进科技改变世界的作用,也看到了博物馆在中国社会教育中应当起到的巨大功用。这样的觉醒,是腐朽的封建社会大厦上滋长出来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理想和努力看似随着维新运动告终而东流,但其社会影响之大是不可估量的,中国社会的进步之路就是向着他们的鲜血中流淌的方向延伸的。近代中国人建立自己国家的博物馆的理想因为这种进步而更加坚定,并从这样的事件当中争取了非常广泛的舆论支持,其支持者范围从知识分子、官员扩大到了从业于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商人当中,这些爱国商人后来凝聚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

20世纪伊始,中国的文化商人中有先见之明的一部分人对博物馆的认识已经很清晰,并掌握了很多西方博物馆的信息和资料。而且他们和纯粹的知识分子不一样,因为商人是有经济实力的。就是从这样的群体当中走出了第一个实现中国人自建博物馆理想的人物――张謇。

张謇决心兴建博物馆,与他1903年亲自赴日考察实业和教育时,参观到当地的博物馆和展览会之后的体会有一定关系。1905年从日本回国之后,张謇很快便向清政府呈上了《上学部请设博物馆议》和《上南皮相国清京师建设帝国博物馆议》两份奏折。即便张謇创办博物馆的主张这样诚恳、坚定而明确,昏庸的清政府仍对他的两份奏折置之不理。但张謇并不甘心放弃,他决定凭借自己的实力回到家乡南通建一座博物馆,亲自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他是一个办事利索的人,就在1905年,“南通博物苑”正式动工,而且规模甚大,分为中、南、北三馆,还附有园林。在饱受落后之苦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迸发出建立国家博物馆的理想是一种必然;而张謇对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执着是一个偶然,但那是一个揭开文化新页的偶然;举一人之力为天下之先建设起南通博物苑的事实,是一个书写了历史的偶然。

第9篇

本篇将针对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保时捷博物馆进行评论。之所以只挑选了这三个博物馆有两个原因。第一,它们都是于2006-2008年间陆续竣工,代表了最新一代汽车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而由德国海恩公司(Henn Architekten)设计的沃尔夫斯堡汽车城和英戈尔施塔特市奥迪博物馆则都是建于2000年。第二,这三个博物馆代表了德国本土最强势的三大汽车企业与品牌:戴姆勒最终将连年亏损的克莱斯勒变卖,回归了德国的纯正血统;宝马除了汽车,还生产享誉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保时捷在2009年伊始买下了大众过半的股份,从而拥有了大众和旗下的德国奥迪、英国宾利和意大利跑车兰博基尼和世界最昂贵跑车品牌布加迪。因此,可以说德国汽车业进入了三国时代: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宝马公司(BMW AG)、保时捷公司(Dr. Ing. h.c. F. Porsche AG)。而三大汽车博物馆实际上就是这三个德国汽车业巨人自身汽车品牌的博物馆。

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Mercedes-Benz Museum)

斯图加特虽然是巴登-符腾堡州的首府,但市区范围比较小,人口也只有约60万。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至今也就只有四个博物馆。巴登-符腾堡州历史博物馆和斯图加特艺术博物馆都位于市内唯一的历史遗迹――王宫广场和新宫的附近。于2006年10月对外开放的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位于城市东面的梅赛德斯-奔驰基地,而保时捷博物馆则位于城市西北的保时捷总部。前者距市中心只有2站轻轨的距离,而后者也只有4站的距离。

戴姆勒公司下属的品牌有梅塞德斯•奔驰、Smart、迈巴赫。虽然迈巴赫名列顶级豪华轿车之中,但戴姆勒公司成功的根本是梅塞德斯•奔驰这个品牌,因此戴姆勒公司的博物馆以它命名,并主要展示了这个品牌的历史变迁。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实际上是与梅塞德斯-奔驰的斯图加特销售中心连通的,并共同组成了一个建筑综合体。相对于宝马世界,许多德国人称这个综合体为梅塞德斯-奔驰世界。

由于用地南侧是一条高架高速路,因此梅塞德斯-奔驰世界被设计为一个高出地面一层的大平台。这样既可以削弱高速路对原来基地所造成的压抑感,也为参观者提供了欣赏周边景观的宽阔视野。大平台的东侧是博物馆,入口高出地面一层,并通过宽大的台阶广场与东侧的市政道路和人行道相连接。而销售中心则在平台的西侧,出入口直接与北侧的道路直接连通,以便提车者轻松驾驶新车驶出销售中心。参观者或购车者可以通过平台下的通廊在博物馆和销售中心之间自由转换,因此通廊的两侧布置了纪念品商店和餐饮区。除了用于散步、观景,大平台上还设计了与博物馆建筑风格一致的下沉式广场、绿化和下面通廊的采光天窗。另外,平台的西侧、南侧还可以用于停放相当数量的车辆。

2.5万平米的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造型宛如一个向内旋转、由玻璃和金属组成的气流,使它成为了这个区域和南侧高速路上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参观者通过台阶广场进入博物馆购票后,还必须排队乘坐观光电梯升至顶层才能开始参观的旅程。这个位于建筑中央与建筑通高的共享大厅和三个子弹头式的金属观光电梯使人犹如置身电影“第五元素”中梦幻般的未来世界,而头顶架在天井顶部的三叉桥却似乎在提醒参观者这里是奔驰的世界。

荷兰UN Studio事务所设计的这个博物馆从平面上看像一片三瓣叶,但实际上却是暗藏了两条围绕共享大厅、逻辑清楚、相对独立的螺旋形参观路线。第一条路线上从顶层开始,按年代顺序展示了梅塞德斯-奔驰品牌的七个“传奇”阶段,包括:先锋汽车发明,梅赛德斯品牌诞生,新征程柴油机和增压器,神奇年代造型和多样性,开创性理念安全和环境,全球交通运输全球和个人,银箭竞赛和记录。第二条参观路线由五个“收藏”区构成,主要展示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各种车型和名人用车,包括:旅行车陈列室,装载车陈列室,辅助车陈列室,名人用车陈列室,私人轿车陈列室。

七个“传奇”阶段展区是靠建筑外墙沿螺旋线由上而下通过平缓的坡道连接起来的。每段弧形坡道内侧围合出下一个“传奇”的展示区,而坡道外侧的墙面装饰着与这个“传奇”同期的历史重要事件的图片。虽然每个“传奇”展区的装饰材料不尽相同,但布置方式基本一样:在人造光线下犹如一个舞台布景,展示着这个阶段的经典车型。而五个“收藏”区之间是通过靠外墙的狭窄楼梯相连,但为了方便残疾人,每个“收藏区”又都与一个“传奇”展区直接相连。相对于“传奇”展区背景的封闭性,“收藏”区的外墙面都是玻璃幕,虽然缺少了布景、灯光带来的戏剧化效果,但充分的自然采光使人仿佛置身室外,并且可以欣赏周边景观。这也为在光线较暗的“传奇”路线上的参观者提供了一个避免视觉疲劳的可能性。

博物馆内部是一个由三个核心筒支撑的双螺旋结构。据说,从设计到竣工,所有建筑设计图都是基于三维数据模型完成的。而且这座建筑本身也实现了很多创新,比如:由1800块尺寸无一雷同的三角形玻璃构成的外墙;能够承载10辆载重车的33米宽的无柱空间结构等。另外,博物馆也非常注重建筑节能:外墙的铝板除了表现速度和品质,还暗藏着外墙自然通风系统。这种通风系统还能在博物馆意外失火的情况下,在内部形成迷你气流以控制火势,并防止被困者吸进有毒气体。而利用铝板后的混凝土墙面和室内的混凝土楼板所具有的蓄热性能,使得博物馆内部冬暖夏凉,从而节省采暖空调的能耗。

可以说,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是一个集时尚设计、展示功能、趣味空间体验、建筑科技和人性化的新一代博物馆。但我感觉它仍然存在两个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博物馆内部的厚重的混凝土结构(核心筒、楼板、坡道),与宝马、保时捷博物馆的内部相比显得有失细腻;另一个是两条参观路线在建筑上并非完全独立,又由于“收藏”路线并非按年代排列,缺乏前后连贯性,使人在参观中对两条路线的设计理念感受并不强烈,更像是不同“收藏”区依附在“传奇”的参观路线上。

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BMW Welt BMW Museum)

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开放后一年,宝马世界于2007年10月在慕尼黑对外开放。但这个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米的建筑不是博物馆,而是集销售和体验为一体的汽车展示中心。宝马总部“四缸大厦”旁边巨碗形建筑内部的原宝马博物馆,经过几年的内部结构改造和重新装修,最终于2008年6月以新宝马博物馆的面目也对外开放了。相对于免费的宝马世界,这个约1万2千平米的宝马博物馆却要收取12欧元的门票费。与戴姆勒公司一样,宝马公司也拥有三个汽车品牌,但在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却也没有迷你和劳斯莱斯的身影。

我在慕尼黑生活工作过几年,与斯图加特相比这里是休假、旅游的天堂,因为人口有130多万,古迹、景点和文化设施也很多。在众多博物馆中有著名的德国博物馆,艺术区的三大美术馆,宁芬堡宫,巴伐利亚国立博物馆,国王广场的希腊博物馆、文物博物馆和伦巴赫艺术馆,慕尼黑犹太博物馆,以及西门子博物馆等 。而宝马世界和宝马博物馆的出现不仅为慕尼黑增添了一个企业博物馆,也为奥林匹克公园与宝马总部地区增添了新地标。并且作为代表性的当代建筑之一,它与安联球场(Allianz Arena)也成为了慕尼黑新的城市标志。

与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不同的是,宝马世界与宝马博物馆之间有一街相隔,因此不是通过一个共享的平台和通廊,而是通过一个流线型的跨街天桥相连。另一方面,这里的规划理念不仅仅是将品牌博物馆和总部销售中心紧密相连,而是让宝马世界,宝马博物馆和总部北侧的生产车间形成的三角形布局,从规划上强调了品牌展示,体验销售和生产加工之间的密切联系。

设计宝马世界的是维也纳的建筑事务所蓝天组(Coop Himmelbau)。作为解构主义的鼻祖之一,在经历了多年的拼搏后他们的设计也偏向了有机和动感较强的风格。也正是因为获得了宝马世界的设计委托,才使得蓝天组第一次接手大型项目,并从此踏上了事业的巅峰期。 其实在当初的宝马世界设计竞赛中,德国的绍尔布鲁赫和哈滕事务所(Sauerbruch & Hutton Architekten)也获得了一等奖。但最终选择蓝天组是因为他们大胆地采用一个巨大的“龙卷风”建筑造型来诠释宝马品牌的飞机螺旋桨形象以及势不可挡的气势。如今这个由钢结构支撑的造型被赋予了钢板和玻璃的表皮,虽然没有像当时中标方案那样的轻盈剔透,却也是非常光彩夺目。

撇开功能就建筑而言,宝马世界的建筑外观和内部空间比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更加具有视觉的冲击力,更加动感、更加大气。建筑外部和内部空间没有雷同的构件,甚至玻璃幕墙,二层步行廊、步行天桥的栏杆都是倾斜、螺旋、扭曲的。由计算机辅助的建筑、结构设计在这里也创造着奇迹:钢结构的用钢量达4000吨,并采用了局部双螺旋钢结构体系;1万6千平米的屋顶基本覆盖满了太阳能光电板;外立面的玻璃面积达1万5千平米,不锈钢板面积1万平米。并且在我看来,宝马世界的施工质量比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要高:外立面的不锈钢板和中空镀膜玻璃都非常平整光滑,没有丝毫弯曲或波纹,板与板的对接也是严丝合缝。我想蓝天组应该感谢合作的德国设计、施工同行,同样的设计即使是在美国还不一定会是什么样子。因此,通过宝马世界这个建筑,我们也可以看到宝马品牌注重创新、设计品位、高科技和高质量的经营理念。

宝马世界的地上建筑面积有2万8千平米,巨大的展示空间中陈列着宝马品牌的所有车型(包括摩托),尤其是豪华车型和特别版。与展示功能配合的还有咨询服务,技术和驾驶体验区,纪念品专卖品商店,室内和露台餐饮区。而宝马世界另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销售,因此这里也还设有新车交货区和VIP接待等。宝马公司当然知道在体验了宝马品牌的魅力后,参观者会有多大的购买欲。同时对于专门来这里买车的人也会被宝马世界内人头攒动的景象所感染,并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开着新买的宝马驶出这栋建筑,从而留下难忘的回忆。另外,宝马世界内还有千人会议中心,承担着宝马股东、经销商、媒体等重要会议和宝马公司的重大活动。

负责设计改造宝马博物馆则是德国事务所Atelier Brückner。相对于宝马世界5亿欧元的造价,新宝马博物馆的造价只有8千万欧元。与宝马世界的气势与巨大的展示空间不同,宝马博物馆显得小巧、紧凑,但内部空间却富于变化,具有戏剧性。露出地面的一层是博物馆的门厅、售票,靠外侧平台有一个小的纪念品商店和一个小咖啡。而博物馆内部分为两个部分:地下固定展区和升入巨碗形建筑内部的临时展区。地下固定展区内涵盖了企业、造型、摩托车、科技、赛车、车型、品牌等7个主题,展示了宝马历史上所有的轿车、摩托车和概念车的车型,以及各型号的宝马发动机。变幻的多媒体背景墙,步行坡道、天桥营造了富于变换的内部公共空间,各主题馆内也是通过不同的多媒体手段配合展品给参观者以视听上的冲击。展览流线的最后,参观者通过盘旋的坡道进入博物馆另一侧的临时展区就犹如进入一个太空舱,这里展示着宝马最新的生态设计理念和几款即将量产的车型。

保时捷博物馆(Porsche Museum)

保时捷是德国人心目中唯一属于本国血统的跑车,但保时捷公司一直未被认为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公司。老的保时捷博物馆也更像是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个人博物馆,而非保时捷品牌博物馆。直至保时捷公司实现了对大众公司51%的控股,新的保时捷博物馆也终于在2009年1月底对外开放。对于一个只生产单一品牌跑车、而且从创立品牌至今一直沿用同一跑车造型的家族性企业来说,今天的成功简直就是个奇迹。保时捷的经营理念按中国话说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而新保时捷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也恰恰吻合了保时捷品牌的特点――动感、现代而纯粹。

保时捷博物馆的设计采用的是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德鲁干•麦瑟尔(Delugan Meissl)事务所提交的方案。这对建筑师夫妇所创建的事务所也来自维也纳,但与蓝天组相比却十分年轻。记得我在维也纳第一次拜访他们,正值他们在北京第一届建筑双年展过后被邀请设计了一个名为“表象与本质”的样板间。虽然已经在维也纳设计了几个住宅项目,但由于当时项目并不饱满,德鲁干•麦瑟尔还有时间和愿望在中国参与项目设计。但当我第二年再次拜访他们,得知他们已经在三个国际设计竞赛中同时中标:保时捷博物馆、阿姆斯特丹电影博物馆、阿迪达斯总部品牌中心。据说德鲁干曾经在扎哈•哈迪德事务所工作过,因此也可算是解构主义的新一代。但德鲁干•麦瑟尔的设计在注重动感的同时,似乎更注重体量,并且设计的形体总是棱角分明。

在稍稍倾斜的基地上,总面积2.1万平米的保时捷博物馆被设计成三个部分:拥有超过300个车位的2层地下车库,坡形的首层和空中展示层。首层主入口玻璃幕后是一个较小的接待大厅,围绕它是售票咨询处、存衣间、咖啡和纪念品商店。另外,博物馆车间和保时捷公司档案库也被设置在了首层。在这个基础体上面是被称为“飞行体”的博物馆主展示空间,它和下面的首层之间只通过三个支撑连接:其中一个内部有垂直交通,另外两个是Y字形钢混支柱。浮于空中的“飞行体”全部被白色装饰板所包裹,多面体的造型充满了张力,犹如一个现代的抽象雕塑,也像是一个在空气中游动的天外来物。只有对着北面街道交叉口的一面是玻璃幕,而另一个带形窗则位于东侧“飞行体”的“尾部”。

参观者购票后,必须通过一个超长的自动扶梯从接待大厅顶部出来,再缓缓进入“飞行体”下面的一个开口,就好像被吸入了一个不明飞行物。而“飞行体”的内部则是一个没有柱子的大跨度展示空间。因为几乎没有外窗,室内只能采用人工照明,但白色的墙面、地面、天花依旧让展示空间显得格外纯净。这种感觉使我想起“表象与本质”样板间内的纯白空间,只是这里是一个展示着80辆不同型号保时捷的巨大空间。白色的背景同时也凸显了展示空间内部地面、墙体的细微折线变化,从而显得室内空间也具有流动感。沿着封闭的外墙是一个逐渐上升的参观坡道,坡道一侧按照编年史的顺序展示保时捷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与之平行的是在每一个阶段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车型和技术。而一些小的主题展示,例如发动机、安全系统等则穿插于其中。开敞式的室内空间为参观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参观者既可以循着历史轨迹行进,也可以选取一些重要的节点跳跃式地了解整个保时捷品牌的发展。另外,北面玻璃幕的内侧还有一个餐厅,对面的保时捷总部、车间、销售中心在这里可以尽收眼底。展示空间内的第三层也还有一个可以通到屋面平台的会议中心。

与宝马世界、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相比,除了架空博物馆展示主体,保时捷博物馆没有采用过多高科技的建筑技术和生态节能技术。事实上,封闭的空间更适用于博物馆建筑,同时也能满足节能的需要。但保时捷博物馆的造价从最初估算的5千万欧元到竣工的1个亿,大部分也是因为这个架空结构。重达3.5万吨的“飞行体”最大边长150米,而三个支撑的最大间距是60米,最大的建筑外挑也达到了45米,因此只能采用桥梁结构设计。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为万科集团设计的十多万平米新总部也全部是架空结构,真不知道这个造价最终会到多少?

第10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如何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文化旅游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同样,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很发达,尤其是意大利的西西里傀儡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意大利政府积极抢救和保护这一古老剧场木偶艺术。木偶艺人们根据一些古代诗歌、浪漫传奇或流行的歌剧情节,用精雕细刻的木偶和道具进行即席创作,吸引众多国际游客。这里的商店和地摊到处都可以买到制作精美、造型各异的木偶——它已经成为西西里岛的著名纪念品。政府还计划为青年木偶艺人开办培训机构,举办西西里木偶节,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兴建木偶戏学校等。

2“文化遗产日”打造国家文化品牌

法国的国家集中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保证了国家管理的权威性。作为文化大国,法国是最早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国度。这项活动是由法国中央政府主导、各级地方政府执行、社会各方支持的整体工程。活动期间,所有公立博物馆免票,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并给予税收优惠,旨在引导和动员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文化遗产保护。20多年来,该活动调动了社会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热情,群众性的保护活动随之兴起。法国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着巴黎凯旋门、卢浮宫等112处“民族古迹”和4万余处“纪念建筑”,此外,未列入保护行列的全国各地40余万处“地方宝藏”均妥善得到相关部门和民间协会、民间人士的有效保护。一些民间组织积极讨论国家文化遗产政策,向议员提出建议。很多民间组织还颁发奖金鼓励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奖励在此领域作出贡献的人士。文化遗产学校、文化遗产基金会、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纷纷建立。

这种特定节日的设定以及所带动起来的社会各方的反应和行动,对法国的历史文化品牌无疑有着巨大的塑造和宣传效益,显示了法国民众的文化品位,对促进法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拥有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2006年接待了7800万名外国游客,当年的旅游收入达350亿欧元,继续蝉联“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称号。可以看出,文化遗产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文化生态博物馆

所谓生态博物馆就是把文化遗产原状保存和保护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中,它不是一座封闭的建筑场馆,而是动态、开放的展示社区,被称为“无墙的博物馆”。自然、人文、环境、传统、民俗等无形和有形的遗产在其原生地由发明和使用它们的居民自发保护,使人、物、环境处于固有生活关系中。游客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观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可移动实物、传统习俗和民间表演等系列的、完整的文化。这种营建“活的文化”的博物馆由于契合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理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目前世界上共有300余座生态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造乡运动”就类似于这种生态博物馆。当时,由于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和城市进程加快,城乡落差加大,人口疏密失衡,对日本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造成了极大冲击。有些学者提出:如何让乡村挖掘富有乡土特色的人文资源,营造一个优美、自然、富有人情味的故乡,以吸引都市人群,于是,“造乡运动”应运而生。“造乡运动”强调内发性,即一村一品,各不雷同,例如福岛县大沼郡的三岛町宣布,居住在城市的人们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全家都被视为特别町民。他们可以自由出入,让孩子们呼朋引伴在小溪中捕虾,到山上采蘑菇。村里还成立了生活工艺馆,馆内设木工、陶艺、编织、涂装等工房设备。观光客只要交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亲手体验器物的制作,并有专人指导,接受咨询。这是一个在城市里的人无法想象也不可能具备的空间。

1995年,中国与挪威两国的博物馆学界提出了在贵州六枝特区梭嘎乡苗族地区创族生态博物馆。这支久居深山只有4000余人的苗族,头饰独特,有繁多的婚丧、祭祀礼仪,有别致的音乐、舞蹈和精美刺绣,是一个活生生的文化遗存。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的民居、神龛、庙宇、戏台、作坊、油坊、剪纸、刺绣等文化遗产均保持完整,婚礼、葬礼和游戏的整套仪式规矩复杂,饮食品种繁多,在政府投入和保护下,已成为北方农耕桃花源和文化遗产抢救示范基地。这种乡土艺术、农业文化是一方水土的产物,生态博物馆就地取材,化陈旧为神奇,在生活中得以创造、使用和传承。可以看出,生态博物馆非常值得在我国进行探索和推广。

4文化遗产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模式,这是因为公园的历史文化主题内涵的不同,而国内外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多成功案例,深圳华侨城控股公司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主题公园比较典型。经营者就着眼于历史文化,从中寻找主题经营的灵感。可以说该产业的发展历程无一例外都建立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过程上。1989年开业的“锦绣中华”,以微缩景观为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历史和文明的80处名胜古迹,成为中国旅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1991年开业的“民俗文化村”,将24个村寨、56种风情集于一身,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1994年建立的“世界之窗”,荟萃世界文明精髓,一直是珠三角旅游的第一品牌。

主题公园是以游客体验为目的,游客体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既难以量化,又牵涉投入、产出、技术水平、行为习惯、时尚追求等众多因素,因而主题公园是最需要创意的产业形态。对主题公园而言,产业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

(1)娱乐体验结合历史景观。自主创新不仅仅体现在历史文化的选择上,更体现在素材的组织和运用上。“世界之窗”如果没有108个景点和气势恢弘的广场巨幕,就不会有“你给我一天,我给你世界”的展示方式。在对游园设施的组织、运用中渗透着创造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阐述和演绎,并且注入了一种时尚娱乐元素。脱胎于国外的欢乐谷公园,既有美国的小镇,又有加勒比的港湾,还有香格里拉的生灵,这些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都源于“智慧创造情景”的理念,并借助娱乐设施给予消费者不同文化的娱乐化体验。超级秘书网

(2)广场表演和节日狂欢。源远流长的中华民间文化中升华出“广场演绎”的形式。深圳“世界之窗”斥巨资建设了大型舞台,在“锦绣中华”建立了中华广场,创作“龙凤舞中华”等大型的广场演绎节目,在市场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此相配套的是剧场式的演出和大量的村寨表演。过节是我们民族格外重视的风俗,造节是经营文化的手段。为了塑造独特性,管理经营者提出了月月有节日的口号,使节庆活动成为亮丽的风景,国际啤酒节、狂欢节、泼水节都成为经典的文化品牌。从2002年开始又集中所有的文化品牌创办了唯一的旅游狂欢节,游行队伍与观众一道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象,使主题公园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从以上各国的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第一,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第二,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流变性,决定了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以静止、凝固的方式去保护,在不改变其按内在规律自然演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寻找生产性保护的方式及与旅游开发等的良性互动结合;第三,坚持“创意产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不仅体现在对历史文化的选择上,更体现在文化素材的整合运用上,并使之转化为有形的、具体的消费体验方式,与市场和受众接轨,最终实现产业链的完善和规模经济。

参考文献:

[1]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59-66.

[2]颜文洪.世界遗产与保护地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06(3):79-81.

第11篇

1、武汉,武汉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武昌、汉口、汉阳三镇。著名的黄鹤楼、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首义广场等历史文化景点坐落在武昌。汉阳则有着龟山、归元寺、古琴台 、晴川阁等宗教建筑景点。繁华的汉口江滩有着最美的民国建筑、江汉路步行街则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2、宜昌,宜昌的景点,主要是以“三峡”概念为主,以“水”为线,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杨家峡军事漂流等;此外这里还是屈原和美女昭君的故里,“名人故里”也是宜昌的亮点。有三峡人家风景区、西陵峡、清江画廊、三游洞等著名景点。

3、十堰,十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东有世界文化遗产、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南有“野人”谜踪的原始森林神农架、千里房县流放文化和饮浴两用的温泉;西有史学家称之为“内长城”的楚长城和奇美秀丽的十八里长峡及堵河漂流风景区。北有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蛋化石群和恐龙骨骼化石遗址。

4、襄阳,“三顾茅庐”中的山水名城,泛舟汉江,也许文人墨客也曾在此感叹。襄阳著名旅游景点推荐古隆中,香水河,襄阳城,五道峡,水镜庄等。

5、黄石,黄石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景点有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方山风景区、仙岛湖风景区、磁湖风景区。

6、荆州,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洈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关键词:空间;色彩;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066-01

一、色彩情感理论概述

(一)色彩的基本理论

人们通常把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一般分为两类: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色的概念实际上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人眼睛的视觉反应,色彩和形是一个整体概念,没有具体的物也就没有具体的色彩,产生色彩的感觉基于三种因素:(1)光;(2)物体对光的反射;(3)人的视觉器官――眼。光作用于物体,体现为部分吸收与部分反射,当反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内侧网膜就会受到刺激并通过视觉传达到支配大脑视觉中枢,而产生对色的感觉。

(二)设计用色与视觉作用

1.视觉中的色彩偏好。大多数人都会对色彩表现出偏爱。从而人们做了很多研究,以便确定影响色彩偏好的各种因素,来预测在特定情形下的偏好。

选择六种常用的颜色,不同研究的平均结果显示出,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的偏爱顺序是:蓝、红、绿、紫、橙以及黄。然而,每种颜色包含明度、纯度的差别,所以这样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2.常见色彩在设计中的作用。(1)红色。红色会使人感到兴奋、热情、活泼,同时其个性强又端庄,具有号召力,象征着革命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我国,红色会在喜庆的节日采用,作为欢乐、庆典、胜利时的装饰性。故宫的外城墙采用,给人一种稳定,庄严,警示的感觉;(2)橙色。橙色的波长在红与黄之间,具有红与黄之间的性质,因而橙色在性格方面有红色和黄色的共性。由于橙色与果实、糕点、蛋黄、油炸食品的色泽相近的,所以此色诗人感觉饱满、成熟、富有很强的食欲感。所以在食品厂、冷饮店等被广泛采用;(3)黄色。黄色的波长适中,是所有色彩中最亮丽、轻盈的色。给人以轻快、透明、辉煌、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4)绿色。绿色是大自然中植物生长、生机盎然、清新宁静的生命力量和自然力量的象征。绿色也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平静和松弛的感觉。因为人眼水晶体把绿色波长恰好集中到视网膜上,因此绿色能使眼睛得到休息。(5)蓝色。蓝色的外表是透明潮湿的,蓝色的性格是清高的。蓝色象征安静、清新、舒适等。在设计居室时,主卧一般被建议采用淡蓝色。因为蓝色有一种清爽、洗练的感觉,这样会助于睡眠。但是将整体设计为较深的蓝色,可能会产生忧郁的气氛,所以最好把它控制在局部点缀。

(三)色彩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

环境色彩配置必须符合空间构图的需要,充分发挥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但应该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当设计师进行色彩设计时,首先应定好主色调,主色调会主导整个空间的气氛。

确定好主色调后,为了取得统一而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采用较高明度和纯度。此外,环境色彩设计通过色彩的起伏变化来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空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

二、色彩在博物馆各环节的设计内容

(一)博物馆照明的色彩对情感的作用

采光照明,研究对象是各种发光体的展现,通过光与受光体的光色结合,达到影响观众心理情感效果。在博物馆设计中,光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适合的光源,不仅使展品清晰,而且能够塑造空间,塑造物体。这样使得展品和空间更动人、美丽,震撼,从而引起参观者情绪的波动,引发参观者的遐想。这是因为色彩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是相互交叉、相互依赖。

(二)博物馆空间的色彩情感设计

1.色彩与博物馆主展厅。主展厅的色彩作用,不只是衬托展示品,而且还要创造出博物馆的基本感情、色彩基调。主展厅的色彩应当是在统一中寻求变化,沉静而不单调。人工光与自然光并用的主展厅,顶棚天花以明度低的暗色为主,墙面多用淡青、青灰等暗色为主比较适合,这些色彩会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让观众可以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思考并探索知识。

2.色彩与博物馆展品色彩。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环境,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这样会造成展品的不同。即使是同一主题的博物馆,由于展品地域性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特色。

例如我们在设计以自然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色彩时。可以充分利用展品本身的色彩,也就是使用展品的固有色,因为对于自然博物馆来说,展品种类繁多,各种展品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色彩是自然的一种色调,所以利用展品的固有色组成的展示色彩,也是对自然博物馆展示色彩设计的一种生态性表达。

色彩是空间设计的灵魂,环境的色彩会对空间感、舒适度、氛围、心理、生理有很大的影响。色彩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色彩也应符合空间构图需要,各种色彩也有不同的象征,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色彩的内在规律,才能营造更合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