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德育管理机制

德育管理机制

时间:2023-06-26 16: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管理机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德育管理机制

第1篇

(一)

人的道德品质,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因素。这三种基本因素在道德品质这一统一体中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般而言,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而道德情感往往又反过来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倾向。道德行为则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与影响之下,通过一定的培养练习与锻炼形成的。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这些基本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过程。道德品质的三种基本构成因素决定了道德教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这就是:道德知识的讲授(或传授),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这三个环节在道德教育上同样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忽视或削弱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给道德教育带来严重影响、使道德教育的效果大大削弱。这样的论断,不仅被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所认同,同时也被我国道德教育的实践所证实。

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不仅仅在于要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诸方面知识和感情,同时更在于要使学生将这些道德知识和情感落实到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教育的针对性。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受社会的影响更甚于受家庭的影响。所以,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扎根于社会现实的—它需要借助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一种方式,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内容实现不断更新。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针对性道德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之中常常也就转化成了道德行为教育,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种道德行为反过来又巩固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感,从而形成三者的良性循环。我们认为:在思想道德教育中,道德知识教育是重要基础,道德情感培养是重要特色,道德行为养成是根本目的。

(二)

依上所述高校德育理应具有道德教育应当具有的三个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高校德育教研室的教育工作基本上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思想道德知识;而高尚情操的培养往往由“第二课堂”承担;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则一般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学工部、系总支、辅导员来负责。思想道德教育三个基本环节脱节。德育教研室的纯教学活动,对于思想道德知识的传授无疑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德育教研室的纯教学活动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这种课堂讲授和课堂考察,很难避免弱化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其次,由于德育教师的纯教学活动更多地重视的是思想道德伦理学说的系统性和学术性,由此从总体上削弱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今日中国高校存在的德育教育效果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遗憾的是,人们在着力检讨德育效果时,更多地是从资金到位的多少,课时安排的增侧,倾斜政策的是否到位来思考、分析间题,几乎没有看到人们从道德品质构成的基本因素,道德教育重要环节的有机衔接来分析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问题的。德育教育缺乏针对性,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过,但他们在分析间题时更多的是从存在问题的本身出发而不是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的,由此而提出的解决措施自然也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三)

无论从道德品质构成的三个因素来认识,还是从道德教育的三个环节来分析,以及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来要求,德育教研室都不应是一个纯教学单位,而应既是一个教学单位。又是一个教育单位。德育教研室理所当然地应承担起思想品德课的各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德育教研室还应当参与、了解学生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并协助教育管理者利用组织管理手段,将德育课堂教学中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良性循环。我们认为,将德育教研室既作为教学单位,又作为教育单位,促使德育教师参与到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去,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第一、有利于德育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全过程,从而为提高其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有利于解决德育教育几个环节中存在的衔接间题,从而使道德教育几个环节有机协调而产生良性互动。

第三、有利于德育教师对教育对象—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认识状况的了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加其针对性。

……赋予德育教研室一定的教育管理职责的好处或许还不止这些。今日中国之高校,德育教研室的行政归属总的来看无非有四种状况:一是归党委管辖,与马列部(社科部)并列;二是归宜传部管辖,仍属相对独立部门;三是归社科部管辖,成为其属下的一个教研组;四是归学工部管辖,成为其属下的一个教学部门。无论把德育教研室划归哪个部门管辖,绝大多数都把德育教研室当作纯教学机构来看待,并未赋予德育教研室相应的德育管理职责!于是德育教研室不参与组织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是无可厚非的,德育教师不深人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间题、道德认识状况也是顺理成章的—这难道不是导致一些高校德育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吗?由此看来高校德育教育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既不在于德育教研室,也不在德育教师,而在于高校管理机制本身!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为了提高21世纪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提出如下设想:

第一、德育教研室不仅应承担德育教学任务,同时也应承担德育教育任务。因此必须赋予德育教研室和德育教师道德教育的管理权或参与权,通过这种对德育教研室功能的增加和德育教师任务的增加来促使德育教研室和德育教师参加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第二、将德育教研室划归学生工作部管辖是较理想的,因为学生工作部直接主管理学生的工作,是将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的“中介”工作的组织者,德育教研室划归其管辖,正好分担其工作任务,并与其中诸部门(学生科、生活管理科)相互协调,取长补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机结合。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 高职院校 班主任 德育工作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管理机制不够合理

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对班主任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班主任不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并且设置的管理体系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并且其它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高职院校中想要是学生得到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就必须建立并完善出班主任选用与考核的机制。

2.教育理念存在落后的现象

学校方面并没有给予严格的管理,而是采用放松管理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管理。很多的学生即使来到了学校,但是却依然存在一种自暴自弃的错误思想,在一些五年制的高职院校中,学生展现出的这种思想更加明显。对此,教师不能依旧使用原有老旧的管理模式对这些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管理。学生很可能对教师在学习上以及生活上的管理与约束置之不理,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很多违规违纪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加了留级或者是勒令退学的学生人数,很多学生不满于学校、社会甚至家长的管理,呈现出道德水平大幅下降的趋势。

3.忽略了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新课改环境下,高职班主任想要令德育工作能够得到更好地开展,就不能仅仅对学校给予的指挥意见进行的单一的传达,更不能对出现错误的学生简单的进行处分。而是应当帮助学生进行根源上的分析,从心理需要与实际需要这两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措施

1.建设并完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的个人特点为依据,建立并完善出基本的载体与制度,进而令校园文化能够更加具备现代化的特点以及具备更多的个性化元素。对社团文化工作进行加强宣传,使学生能够在各种社团活动以及文化节的开展中得到帮助与鼓励,进而得到科技文化水平以及协调能力的提升。对典型良好的创业资源继续拧挖掘,同时对一些专业的人员以及成功的校友进行邀请,在校园中组织开展一些讲座,此外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专业性质的技术比赛,为学生的就业创建良好的技术平台。

2.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

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应当以教育部下达的相关文件为依据,对班主任专职德育工作进行建设与完善。班主任应当对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任务进行严格的履行,建设的重点放在班主任知识竞标、业务知识培训等活动上,以新课改为依据对吧,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中管理服务水平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培养。此外,还需要对考评工作的成绩予以高度的重视,对班主任工作队伍进行相关保障制度的建立,令班主任能够得到个人发展空间的拓宽,使其得到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条件。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伴随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深,教育界对德育教育工作予以了很高的重视。对于新课改环境下高职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而言,当前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够合理、教育理念存在落后的现象以及忽略了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想要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改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应当建设并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并且从技能与素质的层面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以此使高职学生能够得到德育教育方面的正确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同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82-85.

[2]杨岭.多元化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51-53+64.

第3篇

在中国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强调了网络媒体平台的重要性,认为发挥网络社区优势可以增强学生道德教育的主动性[3],但是,对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的涉及并不多。本文将着重从德育教育的途径、方法、完善网络管理机制几方面进行研究。

2树立教育引导的德育观念

2.1树立开放式的德育观念

传统的高校德育是在相对保守、封闭的校园环境下进行的,教育环境的可控性较强。但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凸显出许多不足,比如说理比较生硬、方式比较呆板、信息传播单向等。在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已经无法挡住汹涌而来的信息洪流,封闭的道德环境已不复存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处于一个空前开放的世界,其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周围的人与事,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自由和开放。他们更加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其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因此,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超越一国、一校的视野,用全球意识更新自己的观念,培养思想开阔、知识丰富,并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全球的竞争和发展。

2.2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

“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新世纪教育的核心理念。在网络时代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念是由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是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性,塑造良好的品格,因此所谓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因此,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应放在教育引导上。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当在引进现代社会先进思想的同时,承认并警惕那些负面消极的价值观的存在,不仅仅是不良飞风气或是消极的舆论。在承认的同时,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用他们所认可的方式,用科学的观点,来客观地分析这些现象,巩固和完善他们的价值观,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和卓越的人生目标。

3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具有新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是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吸引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单向教育”的误区,缺乏师生的互动流,在提倡教师应具有主动性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网络时代,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即使被灌输进大学生的头脑,也会很快地被来自网络的负面信息所稀释或抵消。所以,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课程教学方法和其教育的特殊规律,注重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在一定意义上讲,知识“内化”就是知识“进头脑”。高校开设理论课,原本就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机制的研究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的制度和人性化的引导之上,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网络信息自身的发展和传播特点,才能做到阶段性地完善高校德育的工作机制。

4.1加强高校网络德育的监控管理机制

现今的科技进步、信息传播和商业运作都离不开网络资源的帮助,其地位急速上升的同时网络危害与网络犯罪也日益浮现在使用者面前。因此法制化的网络管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需求。正如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中所说“:天上的公路的确也需要一定的空中交通管制。”为了中国高校德育步入网络时代,完善的网络监控管理机制是不可或缺的,它一方面可以提前防范不良信息侵袭和渗透,另一方面是健全中国法制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健全的网络法律法规是应放在首位的。法律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手段。网络技术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中国政府对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非常重视,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网络安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日趋复杂,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要加强网络空间的技术监控。尽管网络是“虚拟”的,但只要充分发挥其本身的自控能力,采取技术性防范措施,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范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必要的信息审查制度。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各高校网络宣传部门还应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审查制度。

4.2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

网络环境下,我们应加强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牢牢把握网络德育工作的主动权。这要求高校要建设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与此同时,就保障机制而言:首先,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切实做好高校网络德育的组织保障工作。高校必须建立以党团、宣传、学工等部门为领导,以党团干部、学生辅导员、思政教师为主体的多层次网络管理体系,深入学生中间,利用QQ、校园BBS等网络交流平台进行有针对性地工作。其次,要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努力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环境保障工作。最后,高校还要争取社会力量对高校网络建设的支持,努力做好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资源保障工作。

5结论

第4篇

[关键词] 德育导师制;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夏 韧(1971—),女,九江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师,人力资源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周 祥(1966—),男,九江职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江西九江 332000)

一、高职院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同的角色定位

目前辅导员、班主任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上最前沿的基层指挥员,在角色定位上辅导员与班主任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职责上。高职院校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为:班风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学习指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成长成才规划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任务。

而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班主任侧重点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任务;团学活动与组织建设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学生事务管理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同时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就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

二、当前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尽如人意之处

就班主任队伍建设而言,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一)管理层面的乏力

(1)缺乏班主任工作的相关制度和条例。班主任的职业行为缺乏必要的规范、考核和评价。(2)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不足。这与班主任工作的工作量大、耗时、费心、要求技巧高不成正比。(3)对班主任的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班主任在老师学生心目中工作安排调整不够正规,随意性大,流动性大。(4)班主任的工作缺乏竞争激励机制。这就导致有些班主任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热情难持久,很多班主任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职业外的行为上。

(二)观念上的错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辛苦,又没有合理的回报,同时也有部分老师过分关心学生,变成学生的“保姆”,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在跟学生有关的事务性工作上,而忽视了在方法、方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班主任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认识上,受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一些班主任把个人的利益和实惠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认为当班主任白干活、瞎搭工,有时间不如做做第二职业,额外搞一搞科研。加上班主任责任又大,不少教师都找种种藉口推脱班主任工作。在能力上,部分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没有清晰的认识,对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中遇到挫折和棘手问题,就容易手忙脚乱和束手无策。

从职业化的视角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存在三个方面问题:

1.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辅导员的的工作任务繁重而琐碎,更多地扮]着“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的角色,在工作上虽然投入很多精力,但工作成效往往不明显,不仅感到精力分散,疲于奔命,难以继续提升自己,也无法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进行认真调研和系统分析,更难以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职业使命的认知出现偏差,职业角色人格不够完善,自我意识消极。

2.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即使有人愿意应聘辅导员岗位,终极动机也不是从事学生思想工作,是想以此为跳板进入高职院校后再改行。现有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科背景多样化,由于流动性的增强,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影响着辅导员职业通用能力的发展和进一步提升。

3.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在辅导员任用方式上,有的高职院校缺乏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忽视对辅导员能力、素养、业绩和性格等方面的要求。在对辅导员的激励制度上,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忽视了投入和收益之间的关系,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效能,抑制了他们对工作的创造热情。在辅导员使用与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并且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

三、完善健全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举措——推行德育导师制

(一)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及职责

德育导师制是将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分配到所有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既管教又管导,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的教师群体。

德育导师制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通过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任课教师为成员的导师组,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通过疏导、指导、辅导的平等交流方式形成师生互动,在师生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德育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充分突出了“二个需要”与“四个结合”。“二个需要”即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适应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四个结合”即把教育和时代要求结合起来;把教育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生活化、人文化;把教育和体验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亲人化、生动化;把教育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的创新化、特色化。

(二)实行德育导师制的现实意义

(1)德育导师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德育导师在思想上引领,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使学生学习、生活的方向更加明确,使学生做人做事、处理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得到了增强和锻炼。

(2)德育导师制拓宽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了高校专业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改变了长期存在的专业教师与班主任、辅导员各自为政的现象。

(3)德育导师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变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为双向交流,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了。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融入了亲情,进行换位思考,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

(4)德育导师制为实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德育导师不仅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而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是把学生塑造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四、形成高校德育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协作管理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学生管理的三大主体,德育导师制与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工作的三者协作管理机制,才能达到“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目的,才能达到提升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效果。

1.明确目标。德育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目标是一样的,只是途径不同而已。

2.各司其职。辅导员从年级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宏观的协调管理。班主任从班级入手,以学生为单位,与其深入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德育导师使每个学生能够感受全方位的关怀,使学生在各方面不断成长,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3.相互补充。班主任可以直接为学生进行专业性的辅导和指导;辅导员工作主要负责思想、政治、纪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德育导师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使学生学习、生活的能力得到增强。

4.定期交流。建立德育导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定期交流制度,充分发挥“点线”作用,共同努力,发挥合力。对于班级情况,就教学与思想加强交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便于针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之,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在社会快速发展、价值观念多元化、学生心理日益成熟的今天,德育导师、辅导员、班主任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在管理职责上进行科学的协作,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开创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友放.网络时代高职德育应突出“三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2]勾友.略谈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学与德育高效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08,(2).

第5篇

关键词:德育工作 管理 机制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21世纪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现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明显地暴露出来,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如何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德育管理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居民学生对职工下岗的困惑、农村学生对蚕茧价格的调控,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方法,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2)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多元的、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敢想敢说,求新求异、不崇拜权威,评人论事不拘一格,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

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上级行政部门,教委颁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一日常规,外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等,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法令、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前看是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进行德育的决策,后者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在实践方法上首先可积极采取行政方法和法律方法,它可以直接组织指挥调节德育管理对象,通过权威和服从关系。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然后可采取动机激励法,设置大、中、小、远目标,激发师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广泛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

三、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构建校内德育网络。当前各校据上级领导部门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结合点"找得好,学生爱听,育人也就落到实处;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所谓校内德育网络应包括校级、中层及基层的代表,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第6篇

“德为首,严为纲,情为本”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三大支柱,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基石。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以这一理念为核心,不断加以探索创新,使学校在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基础上向着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目标稳步迈进。

一、提高育人标准,强化德育机制

1.“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德育工作由校长主抓,干部教师全员参与。(1)学校和各班级每学期制订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德育目标、措施、实施途径;(2)抓好学生安全、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一日常规的检查和管理;(3)利用专题讲座、宣传媒体、德育基地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每月一个德育主题,每周一个德育重点;(4)加强对教师的整体美感教育,通过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人格魅力传递社会文化,引领价值取向。

2.提高育人标准,重点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1)教育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2)教育学生学会对家庭和集体负责。(3)教育学生学会对国家负责,学会感时展之恩,感国家繁荣稳定之恩。常怀感恩之心,坚定报国之志。

二、严格学校管理。制度落实抓严抓细

学生常规管理落实“严、细、实、新、恒”五字方针,学校每项管理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错必纠。实施“无缝隙管理”,全天24小时均有人管理;每个教职员工都有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责任;学生“两睡”“两操”、仪容仪表、安全保卫、教学秩序等实行全方位管理,持之以恒,落到实处。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学生自治治理,引入班主任竞争机制,各项管理工作量化评分。

三、以情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

教职员工管理立足于满足他们渴望成就一番事业,获得尊重和认可的心理需求,以情为本,人性化管理。学校领导做到“四能”:能理解人,善于与教职工沟通思想,理解其所急、所想、所愿;能尊重人,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居高临下,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能关心人,经常换位思考,把决策的出发点放在有利于事业,也有利于广大教职工上,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能吸引人,学识渊博,人格高尚,讲民主、讲赏识,办事公正、公平、公开,以自身高素质吸引团结教职工,形成工作合力。

作者简介:郝庆福,山东省栖霞市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山东省优秀教师,烟台大学兼职副教授,从教30年,研究方向:普通高中学校管理、高中英语教学。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学校继续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和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为工作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科研求品牌”的办学方针,牢牢把握“教育观念要有新跨越,学校管理要有新举措,校园建设要有新变化,教育质量要上新台阶”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和扩大过去的建设成果,提升学校硬件资源的开发和配套专用室的利用效益;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优质化内涵;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又好又快地建设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继续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制度”,增强安全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强化保安管理机制。

2、制定每周学校要点及相关工作布置,如期召开每周教研活动。

3、优化办学条件,提升校园育人氛围。督促加快新教学楼的配套建设步伐,校园美化绿化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专用室仪器使用率。

4、加强教学管理。以校本教研为载体,进一步健全、优化校本教研制度,形成相对有效的校本教研常规并加以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以德育为核心,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师风师德建设,创设浓厚的德育氛围,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师生良好的养成教育、普法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6、大力提倡“阳光体育”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锻标合格和竞技水平。

三、活动计划

1、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管理体系、专人负责制

(1)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全工作文件、会议精神,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2)强化保安管理机制、学校保安每天协管学校安全并在放学后护送学生有序过公路。

(3)学期初排查排除学校安全隐患。

(4)开展每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每周一升旗后、周三早操后的安全教育时段、每周最后一节课的班队会举行安全教育活动及利用电话群发短信平台进行家校安全互动与信息交流。(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要求务真、务实,并做好记录)

2、积极完善校园配套建设,提升校园育人氛围

(1)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新教学楼配套建设及校园绿化美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专用室使用率。

(2)提升班级、学校文化建设氛围,完成新教学楼班级及专用配套室的文化与设施建设。进一步构建《中华十大义理》的学习与宣扬机制,提升服务育人氛围。

(3)重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加强教师宿舍、厨房、卫生间及学生公共厕所、校园卫生管理。

3、按相关要求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措施

切实保证入学率、巩生率、普及率达到相关标准。群策群力,巩固提高“普九”水平。学校各方面意识都还很薄弱,本学期将进一步宣传,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入学率、巩固率达标。做好学籍及普教资料的管理工作,把关转学、休学、借读的审批工作,“迎督创强”各种资料的整档工作,规范学校内部的自身管理。

4、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办学质量

(1)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管理规程》,加强教学管理力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

(2)继续校本教研工作,提升校本教研质量,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校本教促教学”的战略。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诚明小学博客网平台为载体,开展探究“餐桌式”教研模式的实效性及开展每周三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步伐。

(3)继续探索校本教研之路,催进建设学习型学校。我校属于基层小规模学校,各方面都很薄弱,但师生的成长需求相同。学校本学期将进一步创设条件,通过相关活动及培训工作,促进教师学习各种教育书籍、刊物,转变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4)加强师师互动管理,确保互帮互带互学工作顺利推行。坚持教师校本教研培训与学习工作,相对完善教研、学习、评价等管理制度,确实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

5、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强化师风师德建设。创设浓厚的德育氛围,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生良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普法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等,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6、倡导“阳光体育”。加强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提高学生锻标合格和竞技水平。

7、实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工作。

制定、实施、规范语言文字训练工作,坚持普通话教学与交流。

第8篇

一、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

1.学校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

人的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小学管理工作非常重要,但是,当前学校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学校管理当中很少出现教师的话语权,中层干部执行能力不足,上层领导与中层干部缺乏沟通,问题没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未能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2.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教师是学生和领导沟通的桥梁,学生对学校的建议,很大一部分要通过教师传递给学校领导,同时,要鼓励教师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上报给学校领导,定期举行座谈会,鼓励所有教职工发掘自身潜能,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此外,还要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让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发展方向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在学校得以发展的基础上,使教师更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学校的民主管理机制主要包含五个方面:政治导向机制,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出发,主抓行为导向和政策导向,促使学校达到发展目标;参与决策机制,决策前,领导决定好议题,鼓励教师和中层干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集思V益,制定出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计划方案,决策后,要做好宣传工作,将决策的目的和意义,传达给每位教职工,使教职工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消除教职工对学校决策误解;加强稳固机制,目前学校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如奖金分配不到位、人员安排不合理、对教师等级的评定不够公正等,这些与利益有关的问题经常会引发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是因为领导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领导应及时做好调解和疏导工作;保证监督机制,学校领导不但要对学校的整体工作进行监督,也要对人事、选干、福利、职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监管,同时也要接受监督,使管理人员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公正、廉洁;考核激励机制,学校可以定期对教职工进行考核,并成立考核小组,通过考核,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努力创造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大家共同为学校的德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努力。

提升执行力,提高行政效率。使领导班子团结在一起,用理论、人格、情感将领导班子凝聚在一起,提高领导的实践能力,增强领导的带动力。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成绩和效率的评估要非常严格,被评估者要充分了解评估的目标和意义,两者之间要互相沟通和交流。使评估更加透明化和人性化,要想提高绩效,就要明确责任,遇到问题时,避免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在人员调配方面,奖惩制度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用将制度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每个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避免责任不明、工作懈怠、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

二、德育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在小学教学中,不同年龄层学生的内心成长和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些学校方面没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导致很多小学生不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学校的德育评价过于表面化、印象化和形式化,没能把德育评价的导向作用发挥出来。

完善德育目标系统:对德育目标进行优化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日常行为、心理素质、实践能力、思维创新等方面。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不同的方案,使学生明确每个阶段应达到的目标。

创新德育方法系统:提升德育的时效性,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学校和教师的了解,使学生喜欢与教师沟通。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评价要与过程结合起来,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会有一些变化,不同类型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

三、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班的班主任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水平较低、指导引领能力差、专业技术培训意识不够,班级的管理和文化构建方面的技能不够,态度不积极、精神不集中、奖罚意识不强等。

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要给班主任足够的发展空间,使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教师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班主任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高,班风是否好转;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工作能力是否提高;学校的文化氛围和校风校纪是否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估。

关注班主任的情绪波动:在紧张的工作中,要让班主任放松心情,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户外活动,还可以聘请健康顾问和心理咨询专家帮助教师释放压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也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评价体系问题与对策

整个评价体系中也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如教师大多以学校的管理为主,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最后的成绩单为准,成绩好了还可以提高教师在学校中的等级划分,时间久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就会逐渐地偏离正常的轨道,学校如果没能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德育目标的实现非常不利。

对于教师的等级划分不能只看重成绩,要以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未来发展、开发教师的潜能为主,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和专业价值,学校要以师生为本,师在前而生在后,必须先找到教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有更好的学生,才能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在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表现出的优势,还要善于挖掘教师的潜能,发现教师的不足之处,督促教师及时改进。

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平台的力量,评价者不能自己做决定,要提倡民主,加强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共同协商和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双方共同携手才能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建设。

结果与奖惩脱钩:不再以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更不能以评价的结果对教师进行等级划分,要采用发展性的评价制度,要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为出发点,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不但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捉进了学校的未来发展。

第9篇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在校学生为1095人(其中女生是498人,住校生687人,外乡镇学生22人),19个教学班,教职工45人(其中班子成员5人,请产假3人),师生比例是26/1。

二、德育工作

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好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并按计划认真执行;做好德育工作记录。

1、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思想品德课,且把思想品德课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还利用其他课程进行德育渗透。

2、还利用各种活动进行“五爱”教育。由于德育工作落实到位,一年来学校未发生一件特大的违纪、违法事故;且校风校貌比以前有明显好转。

三、教学质量

1、本年度我校一如既往地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教学大纲规定组织好学科和活动的教学教研活动。在教学环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年度我校教学质量在以往的基础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三都南片区八校统一评比中,整体水平居八校前列;今年,在第三、四届三都县南片区八校运动会上,我校分别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今年九月,因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我校有三名教师、九名学生受到县教育局表彰。

2、在教学上,我校一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培养,以素质教育为教学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为此,本年度我校陆续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文体、教研活动,如诗文朗诵比赛、英语朗诵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演讲比赛等等,不仅活跃了校园气氛,丰富了学生生活,而且发掘出一大批特长生,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学生良好的个性。

四、安全工作

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位置,尽全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我校为搞好安全工作,健全了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适当地配备人员,组成强有力的安全领导小组,岗位明确,管理机制严密,安全工作呈良性运行。

2、因学校尚未形成封闭式管理,为确保我校全体师生安全,我校在安全小组的周密安排下,由学校教师轮流值班,实行安全责任到人,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维护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保障了我校师生的安全,一年来,校内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3、一年来,我校适时结合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了国防、禁毒、拒邪和防火、用电安全等教育,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防患于未然。

4、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我校加强了校舍房屋、用火、用电、食堂和小卖部卫生等的定期检查,保证我校师生用火、用电和食品卫生安全。

五、后勤工作

1、在收费方面学校严格按照国家的“一费制”标准收费,不超收、不多收。为了巩固“两基”成果和学校的“两率”,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贫困学生、独生子女、双女结扎户学生的收费进行减、缓、免、补、助等方式。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又保证了学校的升学率和巩固率。

2、建设方面,置换和添加了二十七台学生电脑、五台办公用电脑,一台速印机,三十二套电脑桌凳,三台打印机,再加上国家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在我校的实施,大大的加快了我校现代化信息教育的步伐。另外,还添置了部分的消防器材,对重要部位安装了防盗门和防盗窗,争取得一万元的资金砌了义教挡头漏堡坎。

3、加强食堂管理。完善了食堂的各种管理制度,定期的对食堂的管理工作、环境卫生、食品卫生进行检查,敦促食堂及食堂工作人员办理好《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后勤服务到位,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4、劳动卫生方面,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选定专管人员,采取各种各样的奖惩和激励措施,每月进行一次不定期的寝室、教室、清洁区净化美化大检查。由于措施科学,落实到位,学校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的好转,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

六、在的问题

教师缺编严重,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不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室、寝室紧张,住宿拥挤,存在安全隐患。

资金短缺,许多应该添置的设备无法配备。

第10篇

[摘 要]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努力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评价和质量增长方式的创新,倾力打造教学质量品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全面推进新课改的需要,更是加快名校建设步伐的需要。

[关键词]管理;创新;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必须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不断探索和研究,在管理中实现管理理念创新、教师成长机制创新、管理文化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评价创新、质量增长方式创新等六大创新,实现学生素质不断增强,教师素养得以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攀升,学校特色逐步凸显的根本目标。

管理理念的创新。实践证明,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跨越发展的关键。所以,学校管理应该做到既要有“细听蝉翼寂,遥感雁来声”的敏感,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探索精神,在内化传统管理理念的同时,确立“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落实决定结果、方法决定效益的管理策略是学校快速发展的指南和保障。

管理机制的创新。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学校工作的无缝对接,是管理效能最大化的根本保证。学校要努力做到“三个走进”的教学研究机制的创新:走进课堂,进行现场观察和研究;走进教师中间,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走进学生心灵,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脉搏。为此,还应该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的师资建设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着力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适时开展“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等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深刻领会“师以德为本,无德无以为师”的深刻内涵。为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还应该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即名师工作室建设工程、青蓝工程、教师基本功建设工程。不断强化训练,使一部分教师得以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和建设的排头兵。学校还应该努力实现德育管理体制创新。要坚持“成人先成才育人先育德”的原则,全面实施“三全”德育教育工程(全员、全程、全方位)和做到“两个到位”(规范教育措施到位、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到位)。

管理制度的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呼唤教育制度的创新。学校更应在科学甄别、广泛论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各种管理制度,对教学行为的规范、教学管理的创新、教学成果的转化等作出科学全面的界定;要求广大教师通过撰写理论笔记和学习体会的方式,学习和应用制度,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为学校健康发展护航。

管理文化的创新。精神是动力,文化是品位。学校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应不断促进“包容、民主、合作、和谐”的管理文化的形成。包容,是尊重个体差异,是“海纳百川”;民主、平等,是人本化管理有效实施的双擎;合作,是团结协作,发挥集体作用的前提;和谐,则是人本化管理的丰硕成果。

管理评价的创新。科学的评价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引擎。学校在借鉴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应着重构建“学校评价、干部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分级评价体系。学校评价内容由“发展规划的落实、年度工作的考核、对外交流情况、社会满意度”等内容组成,由校委会和家长委员会予以评定;干部评价内容由“榜样示范、工作业绩、民主评议、创新工作”组成,由校委会和工会组成人员评定;教师评价内容由“师德修养、工作业绩、专业成长、民主评议”组成,由教导处、政教处和级部组成人员考核;学生评价由“品德修养、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测评、特长发展”组成,由教导处、政教处、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予以考核评定。学生的评价重发展性评价、成长性评价、综合性评价。

质量提高方式创新。高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学校要实现教育质量提高方式的创新,即由加班加点转为向科研要质量,由题海战术转为向课堂要质量,由传统管理转为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为此,要调动教学工作的各种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三个作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第11篇

一、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定自身办学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领导,其次才是行动上的领导。”为此,教育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何谓理念?理念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信仰、一种文化。那么,教育管理理念,则是教育的价值取向,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具体地说,教育理念,是紧紧围绕某一特定教育目标构建,并从总体上控制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教育基本观点。大凡教育名家都有各自的教育理念。比如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柏拉图的“生活即回忆”、布鲁纳的“学科基本原理和基本结构”等,这些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特定的历史背景里,都发挥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作用,推动了当时教育的发展。为此,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前提基础,特别是前瞻性的教育理念,给当前的教育变革,提供宝贵的时代启示。当代教育理念纷呈异彩,但万宗不离其宗,追本溯源,当前各种教育理念的核心都源于“以人为本”的实质,即人本主义。“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舒心民主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和合理需要。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依自己的意志行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各种先进的办学目标应时而生,特色鲜明。纵观全国各地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可分两类:综合目标和单项目标。综合目标,即学校办学的全面努力方向,具有面全意广的特点,如“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素质为重,教学为主”对育人宗旨,办学目标,教育内涵,管理途径作全面定向、综合指引。单项目标,即根据形势要求,结合校情需要,有重点地确定奋斗目标,具有重点突击,特色鲜明特点,如“新时代学生要培养成志向高远、精神丰富、道德纯洁、体魄健美、特长突出的新人”这是对育人目标,德育方向的单项目标。理念可以凝聚人心,目标可以鼓舞士气。先进的理念,为教育管理指明了办学方向;明确的目标,为教育管理指明了办学道路。正确的理念和目标,是教学管理者办好学校的思想基础。

二、以改革促进教育管理以创新构建管理机制

站在新时期制高点上,教育管理者必然会思考一个问题:新时期的教育如何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呢?教育实践的历程,作出正确的回答:改革与创新。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只有改革,教育管理才能凝聚人心,提升教育质量;只有创新,教育管理才有动力,激活教育活力。为此,教育管理者要以改革为主线,创新为目标,大胆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学校教育管理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施管理改革的系统工程呢?从挖掘管理改革内涵的精髓,博采各地的精华,我们总结出教育管理改革必须树立的四种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效果意识。科学意识即教育管理改革,必须具有前瞻性、客观性、可行性。前瞻性,就是管理者要目光远大,着眼未来,超前地规划管理改革的目标,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客观性,就是管理者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逐步深入地实施管理改革。可行性,就是管理者要根据管理改革目标,结合校情,因校制宜地制定出可操作的改革方案。只有遵循管理改革的“三性”,学校管理改革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创新意识。只有管理创新,学校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管理的创新,自然有其历史的阶段性。当前,教育管理创新,就是要铲除一切桎梏教育发展的陈规旧俗,而创建符合素质教育的崭新管理机制。这种素质管理机制的实质,就是从重考分转向重素质,从重形式转向重内容。比如以教育评价制度来说,在应试时期,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分数,即唯分是举,分数成为教育评价的唯一准绳。目前,素质教育时代,教育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创新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管理体系。它的核心是素质,是一种崭新的评价体系,这完全体现了教育管理的创新。责任意识。责任制度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教育管理要强化责任意识。学校责任机制如何正常运行呢?就是要实施岗位责任制。它的运行机制分三步操作:“定、签、查”。“定”,就是制定责任书,让教工明确自己的职责;“签”,就是教工跟学校或部门签定责任状,加强教工责任意识;“查”,就是学校领导分阶段,检查教工履行职责的情况。责任书的制定可以是综合性的,如班主任责任书,也可以是单项的,如安全责任书。教育形势的发展,已把岗位责任制摆到教育管理的重要地位,领导务必重视。效果意识。效果是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管理的归宿。效果是验证管理是否成功的试金石。它既可以检验出管理的成功,也可以检验出管理的失败。学校领导要从效果中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从效果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为此,学校领导要树立强烈的效果意识。那种只顾埋头苦干,不考虑效果的领导是不称职的,最终将被教育潮流所淘汰。教育管理改革的四种意识,指明了管理改革的方向,创新了管理改革模式。这种管理改革创新,必将落实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创新人文管理新模式激发学校生机与活力

现代教育管理是人的管理,心的管理,智慧的管理,人心的管理即人文管理。为此,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自然成为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保证。

1.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努力提高教师思想素质

人文管理,思想先行。这是因为经济商品化,人的思想意识发生巨变;社会信息化,人的思想空前活跃。面临新的形势,学校领导者要把握当前教师的思想态势,高屋建瓴,敏锐地感受着时代的脉搏,让思想政治工作踏着时代节拍前进。当前,各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犹如百花园,纷呈异彩。综合各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可归纳为“四点四化”教育法:抓时代特点,教育特色时代化;抓青年重点,教育重点年轻化;抓社会焦点,教育内容社会化;抓情感溶点,教育途径情感化。抓时代特点,教育特点时代化即新时期学校的思想工作要有强烈的时代感,也就是要抓时代特征,因势利导,开辟新的教育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活。如我校开展的“四信”教育: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即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在“四信”教育活动中,学校多采用现代的动态教育法,如校党支部联合工会、团支部举办各种类型的理想演讲会。同时,我校的“四信”教育还重视信息时代的网络教育作用,让网络教育走进思想教育领域,从而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了教育空间。抓青年重点,教育重点青年化因为青年在学校总人数占的比例多,因此把青年教师列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校领导一方面从剖析新时代青年喜欢创造、进取、奉献的特点出发,引导青年在政治上进取,在业务上创新,在生活上追求,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另一方面创造条件,知才善用,知人善任,尽力让青年施展才能,让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功的体现。抓社会焦点,教育内容社会化即以每时期社会出现的焦点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教育的实效性。如我校领导以“腐败”的社会焦点,引导教师“三看”:看清腐败的危害性,增强反腐意识;看反腐的力度,增强反腐的信心;看清反腐的社会责任,增强反腐的自我意识。这种以社会焦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教师学会辨证看问题,解决了思想实际,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政治觉悟。抓情感溶点,教育途径情感化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提倡心理相容。只有先动情,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感情铺垫,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学校领导要重视对教师的情感投资,积极为大家办实事:领导要常找教师促膝谈心,了解大家需要,建立密切的干群关系;领导主动上门祝贺或慰问教师家中的婚丧喜庆,给予组织温暖;领导多方努力,解决教师在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办了件件实事,就是学校在情感上同教师贴进了一步,思想上同教师沟通了一层,从而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教师心坎上。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具有亲和力,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新时期,学校采用的“四点四化”教育法,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入情、入理、入心、入脑,从而激发了教师的活力,让学校充满了生机。

2.德育工作实施“五化”管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育人以“德”为先,素质教育德育先行。因此,德育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优先工作。综合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构建出德育管理的“五化”模式:内容系列化、途径社会化、活动多样化、德育科研化、环境人文化。内容系列化即思想教育内容形成系列,其中包括纵向层面系列和横向层面系列。纵向层面系列,就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与年级,各确定阶段教育内容的重点,但内容之间又形成内在系列,逐层深化。如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采取相应措施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即初一的“认识自我”教育,初二的“超越自我”教育,初三的“奉献自我”教育。横向层面系列就是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进行教育,如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学校可以从升国旗、读中华光荣史书、唱歌颂祖国歌曲、参观家乡变化、写歌颂祖国作文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系列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反复巩固,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途径社会化。在开放时代,社会是教育的很大教育资源,为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载体。因此学校领导要积极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寻找教育载体,组成一个开放型的德育工作网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途径社会化有两种形式:一是构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即学校家庭社区。其中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社区为辅助。三者在共同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完成各自任务,相互协调,形成教育合力。应该说福州四中在这方面进行了几十年的探索,有了一条很突出的“三结合”教育经验,可用来借鉴。二是创建社会实践载体,让学生投入社会,扩大眼界,提高思想道德觉悟。活动多样化。当代中学生认知水平不高,但思维活跃。这种特征,决定了思想教育要采用动态的教育形式。因此,学校领导要以渗透教育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多样化的活动中。积极创设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兴趣得到激发,情感受到熏陶,品格得到提升。德育工作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23-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新事物、新现象的不断涌现,对人们的思想道德造成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等职业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德育在这个社会大转型的新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如何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复合型人才,对当前的高职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领导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加快发展,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存在重智轻德的倾向。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认识水平有待提高,认为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技能高,就业率高就行,不太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尤其是政治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受经济全球化以及多元价值观念渗透影响,他们对本职工作态度有所动摇。特别是由于一些高职院学校领导存在重智轻德的思想,对思政课教师在评优、职称评定、课酬以及辅导员入编等方面重视不够,致使一部分德育工作者思想不稳定,职业的认同感不强,不安心工作,不钻研业务,甚至产生离开岗位的想法,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德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三)德育观念和方法相对滞后

在知识经经济时代,现代教育技术已取得了迅猛发展,然而当前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还是采取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来灌输知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味,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代教育教学手段也很少在德育课教学中发挥作用,部分高职领导和老师认为思政课只是“讲”,不需要使用多媒体上课。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学生接触社会少,参加劳动少,对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认识少。当然,近年来一些学校也增加了一些实践活动的内容,但针对性不强,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没有起到激发学生情绪情感体验的作用,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德育环境不理想

没有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德育氛围,是影响高职院校德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者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为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不仅受到课堂理论的熏陶,而且也受到外部客观条件影响,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和客观条件限制,高职院校德育走出课堂、体验社会、参与实践的机会很少,也就影响到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五)德育评价机制和评估办法有待改善

当前,不少高职院校德育评价机制和评估办法还不够完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德育目标的实现情况等,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由于德育质量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能真正与学生的就业、评奖、推优等切身利益挂钩,德育工作效果不能和教师的评优、职称评定挂钩,既抑制了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影响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也就降低了德育的权威性。

二、高职院校德育的新途径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德育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认真思考和积极应对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努力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德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高职特色,又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一)加强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德育与智育并重,建立党委组织领导、行政专门负责的管理机制。应形成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党、政、团、学为主体,以系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为骨干,管理干部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

(二)创建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

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这是加强和改进德育的根本途径。因为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教科书、道德箴言、奖惩手段等都不能替代的一种人格力量。教师的爱生、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教师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质、治学态度等,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因此,学校对德育课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和社会调研,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外聘教师应加强管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为共同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而努力。

(三)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从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德育的实施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德育的教育模式应由传统的老师的单向灌输转向师生互动的个性化教育。

从教育目的上看,要确立以生为本的发展现。把德育课的政治教育功能和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把注重人文培养和实践精神培养结合起来,使德育课的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从教育过程上看,确立“以师为主导和以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互动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是努力构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学风,支持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各尽其才、各显其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在这一关系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设置情景,刺激、启发和带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

在教育手段上,由传统教学工具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多媒体网上教学应该得到广泛应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首先,改革德育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坚持“精而管用”的原则,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适当精简和压缩那些超越高职院校学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论,增加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思想实际的内容,教师要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和思想上的困惑问题,对他们进行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指导。

其次,加强高职德育课的实践环节。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实践性,因此,让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社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是高职德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为此,高职院校应做到:

第一,应设置德育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科技服务等,让他们亲眼目睹和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增进他们对国情、乡情、民情的了解,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

第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向上的活动,寓教于乐,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爱好兴趣,增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加强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高职办学的最大特点,在工学结合期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德育,这样可以拓展学生道德行为实践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悟职业道德理念,继续深化对课堂教学中有关德育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为道德情感和意志,进而转化成更稳定的道德行为。所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学生和学校的需要,也是企业的需要。这是高职独有的办学特点和德育优势,能否利用好这一优势也是高职德育工作创新的关键。

第四,开展心理咨询教育,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激烈、压力巨大,一些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将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人际、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预防学生出现各类精神病患,减少心理危机,增强学生承受挫折和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