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教学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前言
在各高校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日益关注下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运动教学方式,其中把音乐、美结合起来加入动态因素的舞蹈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高校舞蹈教学也逐渐占领着高校教育中的一席之地,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向和充实教学内容。舞蹈是一门结合技巧动作和学生内心世界的形体艺术形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产生不一样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舞蹈教学最好的模式是现代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关键途径。
二、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方法守旧
高校每学年的课程设置都是按照入学前对学生安排的人才培养计划来执行的。很多高校因为受到现代化教学设备不完善、研究实际能力不高以及师资教学力量不够这些方面的影响而无法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中设定的教学进度,在教务处也没有较好的处理方法下,教师就会减少授课的内容,通过这种单方面的追求效率来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很多高校只把舞蹈课设为选修课,其中很大一部分舞蹈选修课没有实际的发挥作用而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大学四年只有一个学期来教授这门课,每个星期总共才两个课时,这种情况压根不能为学生创造完善的舞蹈教学环境,只会让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对舞蹈的学习,只是应付了事。对学生教学的方法也不对,把基本动作教会给学生而忽略对音乐聆听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
(二)教学模式刻板、内容缺乏创新
在各大高校中,受到舞蹈教育开始比较晚和师资力量不够的影响,很多高校都没有设置好适合本院系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所以很多高校在舞蹈教学上都沿用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诸多高校设置的民族民间舞、芭蕾基训、素质技巧这些舞蹈教学课程都是以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考试视频为标准。很多学生都是为了避免高考文化分数低的带来缺陷而选择舞蹈,他们没有很强的舞蹈功底,导致很多高校招进的学生基本水平都不高。很多高校老师在对学生授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生源的实际情况,只是一味的沿袭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舞蹈学习的真实需求,这种情况只会造成学生动作不达标并且出现厌学的情绪、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讨厌推出新课程这三者不断地恶性循环下去。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创新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
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不仅影响着每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也涉及到高校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观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增强,所以更应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的重要性。只有确定了学生在教学地位中的重要性,才能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和把学生的需求融入到对教学内容的编辑中,把握好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动感和激情。舞蹈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传统地位的变化得益于教学主体的转换,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一大重点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持久发展下去。
(二)围绕学生开展情感教育,强化艺术感悟能力
舞蹈是一门结合肢体训练和培养学生情感的课程,只有把对音乐的理解与肢体训练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舞蹈极致的感染力,把个人情感恰如其分的添加进去。培养健康向上的情感对舞蹈教学和智力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激情、逻辑的清晰,从不同方面激发学生心理的潜能。学生对肢体语言和音乐节奏的感悟离不开丰富敏感的情感经历,通过增强学生内心世界对艺术的认识并通过感悟表达出来才是舞蹈教学最终的目的地。情感教育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往健康的情感观上延伸,把这种切身体会的感觉运用到学生身上,教会学生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朝健康积极地情绪上发展。
(三)陶冶性情、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
以前守旧的舞蹈教学只注重对舞蹈技巧和肢体语言的学习,没有重视对舞蹈中艺术元素的培养和学生性格的形成,这就使以前的舞蹈教学只在乎外在的东西,让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气。新时期的到来促使各大高校加大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锻炼和对自身情感世界的感知,对90后的关注随着他们迈入大学校门而日益增加,90后这一代的诸多行为也存在着很多的争议。高校教育的任务是让学生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学生好性情的培养可以通过舞蹈教学来实现,青少年内心的不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消除,把学生情绪上的浮躁压下去,减少大起大落的心情的出现频率,舞蹈教学在高校素质教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学生负面情绪带来的过多影响,保证学生的身心朝健康的方面发展。
四、结语
高校舞蹈教学的开展逐渐取得了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学生也开始接受并且推崇这种教学模式,随着各大高校中舞蹈协会这一组织的产生,为舞蹈教学的延伸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教学模式的变化不仅增强了舞蹈教学的影响程度,还把高校舞蹈教学从原来单一的课堂上带到了和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中,完成了从简单的肢体语言到内心感悟的提升,开启了一条新的教学改革之路,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料的阻碍,这个扫除障碍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坚韧毅力最好的课堂。对于任何舞蹈学习者,无论你有没有很好的功底,只要找到学习舞蹈的方法,并且不畏艰难的去实践和探索,总会功夫不负有心人。
参考文献:
[1]王锦峰.优化高校舞蹈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5).
关键词:教学模式;问题;对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11-02
在21世纪后,对教育的发展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要求,故而现今高校面临的问题是伴随教育改革的深化、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以及知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否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决定了其发展前景。因而,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是加速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因素,以此来迎新的挑战。
一、当前美术学体系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
因为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故而大多数高校扩大或成立美术系、院的办学力量就是为了顺应着教学体制和市场的要求,同时在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下不断寻找完善美术人才打造方案。可是,发展中相对突出的问题也是存在的:第一,有大多数学生表示为了“应考”才学习这个课程的。在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情况就是:有些学生原本就没有打算报美术教育专业的,他们是因为各种外在因素因而在报考中让他们勉强选了此专业,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中,在上像教师类的课程时,他们要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就是“心猿意马”,因此他们觉得“应考”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但是,这类生源中在我国高校美术的一些院系中甚至已过半数。美术的教育体系是有别与其他教育门类的,必须借助一些相对完善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教学的评估。可是在教学的时候有多数学生在老师在场时无法投入绘画中,并且只是按照教师的绘画思维和绘画模式走,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此绘画的教学便没了实际作用;第二,美术教学质量评估没有得到真正的考核,因为学生课程的考核只是简简单单的按其他学科的考核方法进行的,像美术理论课(解剖)的考核就是不合理的。大多数美术院系都是按一般理论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结果可想而知。开人体结构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人体的各个结构与组织,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学生们在绘画上的基本素养。
二、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方式
(一)要有正确的艺术观
教育是要把每个人的实际所需及学习特性联系起来,再由系统的学习去引导和培养的,最终可以实现与完善自身的价值。现今国内大多数高校都以客观利益为核心,把世俗的价值观作为导向的。多数美术学习中的目标已成为让精神产品快速商品化,固而出现了一些名为“艺术创新”而实际上是不重视艺术素质修养而重视经济利益的人,而他们的作品往往都是颓废的、空虚的,却又刻意追求的标新立异的。其次,提高艺术价值观的定位可以完善艺术教学体系,这样就需要出色的艺术教学体系来推动发展
(二)要有计划的进行技能的训练和指导
形式美是艺术美的要义(如线条、色彩、造型、构图等),同时它的实现又必须依赖于技能。作为美术老师,我们必须了解到: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程度,在此基础上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理解及表现能力?同时,技能的训练与指导应该是有计划的,有目的地进行,使学生最终可以塑造出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主要课程是社会实践
首先,在多数社会实践教学中都以校外写生为主,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有种接近自然的机会,而且对社会实际状态和日常生活有些了解,这才是成功的社会实践。但是对于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全面的筹划与投入太多的精力,大多时候不过是走个过场。美术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种有实质教学作用与深远意义的美术学的学科,主要体现在:其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能深刻了解到课堂上的实际美术运用与美术教学之间的区别与关联,这能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真正体现美术教学的客观作用;其二、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可以和其它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学习、观摩,接受新思路、新观点,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当前高校美术教学的创新方案
(一)核心是培养创造力。任一阶段的美术教学都要在一种愉悦、美感、充满轻松的气氛下进行,不论是欣赏、创作设计课程或写生都要如此,因为心理氛围条件可以影响学生审美创造力是否的充分发挥。
(二)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依赖于技能的训练与指导。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要熟练的使用前人发明的技能“敲门砖”,而且要善于、敢于创造(包括新技能的创造),才可以为未来要从事美术专业工作奠定基础。美术技能的提高就需要学生们深刻体会在美术欣赏和创作过程中自主创造中所得的收获和乐趣;
(三)美术的精神是实行发展性评价创新,艺术重在创新。学生认识和思维活动的最活跃时期是在求学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敢做敢为、热情大胆,而且更善长吸收新生事物,。创新意识一般处于潜在状态,这就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助他们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四、结论
根据每个人学习的实际所需和特性,在通过系统的不断的学习来引导和培养学生成才,这才是教育的实质。著名的教学学者马拉斯蒂芬的观点是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进行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教会做人的道理,更要找到教育与教学间融入点。正因这样,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要想打造出符合时代特性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人才,都必须把美术教育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高等美术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使用具像的教学手法,充分发挥学生独创想象力、尊重学生个性特征,更需创造和吸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谢朝玲.浅谈高校美术教育改革[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要想更好地满足时代需要,必须不断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水平,以提高学生应对英语环境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英语创新人才和实用人才。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当前影响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教学模式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
高等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
一、影响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因素分析
1、教师因素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开始创新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老师还不能够及时转变观念,很难适应创新模式的发展。其一,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还是以课堂讲解为主,没有和学生融为一体,不能够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其二,英语教师对创新教学模式的认识不足。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存在偏差,对创新教学方法认识不到位,在实质上还是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要手段;其三,英语教师缺乏走出去思想。英语老师应该积极走出去,走到外校,走到国外,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2、学生因素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该作为课堂的主体,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例如,在口语学习中,不能够单靠老师的讲解,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的读出来,说出来,努力把自己的语言表达起来。一方面,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源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很难调动起来,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不能够做到在实践中提升。很多学生在四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只是学习了课本的理论内容,而没有经过实践环节,不能够把学习的知识表达出来,影响了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推进。
3、教学因素
首先,英语教学氛围不浓厚。在英语学习中,学习氛围非常重要,自主学习环节和氛围的营造对于学生英语能力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在学校里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影响了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学方法落后。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再次,教学设计缺乏启发性和系统性。当前的英语创新教学仅停留在创新教学表面形式上,缺乏教学改革实践,导致教学理念依然深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影响了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二、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1、自主教学模式创新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彻底转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要想更好地满足时代需要,必须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模式。首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设置疑问,让学生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要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理念。英语是一种语言,自我学习的重要性非常大。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切忌跟在教师后边,应该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获得真知,进而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再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学习《Natu⁃ralDisasters》章节的时候,老师应该让学生自主对NaturalDisasters进行学习,学习有哪些天灾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并提出自己对应对天灾的看法,从而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英语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和水平。首先,强化语言实践训练。在学习《FeelCollegeLife》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分组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演讲,通过演变比赛、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对大学生生活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在激情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其次,强化实践教学。要想更好地巩固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引入实践教学方法很有必要。学校可以给学生学习安排一些实践岗位,例如:火车站、机场、外贸公司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检验自己英语的学习水平和应用水平,同时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实现更好去优化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和应用水平;再次,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把英语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适应新社会形势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3、英语教学方法创新
首先,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创新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有益于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有益于拓宽学生英语实践范围,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为了能够不断优化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入合作教学、任务教学等类型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学习当中;再次,创新英语教学评价方法。克服传统英语测试的评价方法,采用全方面、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如口语表达、口语演讲、听力、自我表达等形式进行考核,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李静 单位: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君.创新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樊华,肖文娟,周坤.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4)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引言
高校声乐教学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方面,高校声乐专业主要集中在声乐学院及师范院校。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而声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陶冶人们情操、培养美感的任务,是全面加强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的时代, 新世纪所要求的人才标准愈来愈高,而高等院校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在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低效教学,还存在着学生声乐水平停滞不前的无效教学,更有甚者,严重的教学失误,如导致学生声乐水平倒退和坏嗓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如何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声乐艺术创新的必要性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声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发展人的创造力。只有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新的富有创造力的社会“合格人才”。另一方面,声乐学科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决定了这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声乐教育服从于一般的教学规律,但若强求于对待每个学生都延循一种固定的按图索骥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则失去了教育的创造性和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实际意义,也不符合声乐学科的自身特点和要求。从学生方面讲,每个学生不仅个体之间的嗓音条件、结构特点、身体状况和演唱能力、文化艺术素养存在差异,而且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兴趣、爱好、动机、性格、气质、价值观等个性心理存在着不同差异。这些无论外显的还是内隐的因素都要通过教师具体的分析、判断和开发,声乐教学只能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明了教师的一切手段策略所应有创造性的特点。从教师方面讲,现行的声乐教学普遍基于“经验式”的个体传授,对手段与结果的关系缺乏理论的认识,对不同的唱法、提法、观点、学派等现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甄别,就此只有增强创造精神和科研意识,提高对声乐学科的理论认识,同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对学科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手段、策略、方法等形成一定的体系。
二、如何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
创新能力是现代人能力品质的最高体现,是21世纪“人才扩展能力”的核心。教育创新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最高体现,是集各种素质高度发展的综合。表现在善于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能力上。我们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求异”、 建立以人为本、互相关怀的教学环境、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创建和谐、保持稳定、勇于创新,大胆探路几个方面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
(一)提高教师素质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声乐教学院系应该按照“提高素质、稳定骨干、造就名师”的工作方针,培养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应该尽可能地提供条件为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行演出和比赛。
我们希望通过对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最终形成一支学术造诣深厚、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教师队伍。
同时,高校声乐教学要创新,更新观念是根本。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一句话,教师是高校声乐教学的绝对权威。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被异化了,个性被压抑,甚至被扭曲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被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被熄灭了;学生基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这样的高校声乐教学严重不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所指出的:“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信息知识的爆炸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教师对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进行了反思。这种陈腐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也遭到了学生的抵抗。教育部门明确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
伴随着时代的呼唤、人们的企盼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创新型高校声乐教学的交响曲已经奏响,在不断的完善中,表现出其青春的活力与生命力。创新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广大教师在科学地继承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科学合理的因素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现代教学理论,并创造性地应用到高校声乐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
创新型高校声乐教学模式,要求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观念,树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崭新的高校声乐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他们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的创造性学习转变;让高校声乐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提高教学质量
办学质量是立院之本,是高校声乐教学院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了更快、更好的提高高校声乐教学院系的教学质量,我们应该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在“一专多能”的前提下,除了提高声乐主课的教学质量外,我们要继续发展合唱教育。今后我们将继续聘请高水平的指挥家为合唱团指导;制订合唱团规章制度;扩充合唱曲目;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演出、比赛活动。为此,我们将继续发扬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精神,以“团结、拼搏、胜利”为口号,在保持原有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努力培养成一个高水平的合唱团。
第二,我们应该科学制定本科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加专业选修课程,邀请知名学者来高校声乐教学院系教学、演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校内外演出、比赛的机会。我们期望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实行教学民主,鼓励学生“求异”
培养创新精神,健全创新人格,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能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一般人在5岁时可有90%的创造力,而7岁时只有10%创造力,8岁以后只剩了2%。究其原因,7岁以后,人逐渐学会了对环境的妥协和对权威的顺从,于是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能力。可见,只有坚持教学民主,才有可能保护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创造的精神。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在课堂上才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敢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才能充分发现自己的潜能,才能去思索、去探寻、去创造。为此,教师宜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行教学民主。
第一,调整心态,把自己从绝对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坚持教学相长,主动做学生的朋友,把自己定位在“平等中的首席”。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相应的科学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挑战权威,善于质疑,经常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解决问题,直到进行新的发现与创新。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为他们能“青出蓝而胜于蓝”从内心感到高兴
第二,为学生创设发表意见的环境。教师要给学生以发表意见的机会,对学生的意见,一般不做简单的结论,避免轻率的否定。不轻视、嘲讽学生。对学生的异想天开、别出心裁,做好积极的引导,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保护其创造的积极性。
(四)活跃课堂气氛,教法不断“求活”。创新型高校声乐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这一目标努力营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师生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而同步共振,产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法要不断求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具体的学情,或采用发现教学法,或采用问题教学法,或采用探究教学法,或采用研讨教学法,或采用综合教学法,千方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以科学的思维和态度进行学习。
教师要使自己的教法经常保持“活”,就必须始终如一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在复杂多变的高校声乐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还要善于捕捉高校声乐教学情境的细微变化,采取恰当的措施转化教学矛盾,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校声乐教学情境;善于对自己高校声乐教学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创造性地解决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自己高校声乐教学的总目标永远确定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上。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实现这个永远不变的目标。
(五)提高社会服务意识
声乐系在进行教学、科研之余,应该不忘提高学生们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生们通过在校所学的知识,坚持“人才效益、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以声乐专长为社会服务。在院、系领导的组织下,投入单位、社区、广场、声乐厅等地演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社会培养既具备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师资,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专门声乐人才。
(六)创建和谐、保持稳定
营造一个团结和谐、开拓进取的文化氛围有助于系内教学、管理的顺利推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系领导班子要团结协作、清正廉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党员的政治核心和先进性作用。创造各种社会活动,努力改进师生政治理论学习的方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优良班风学风的进一步形成,保持学院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七)勇于创新,大胆探路
创新是时代的特征,是发展的动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响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在实现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如何创新,特别是声乐教学如何创新,是广大声乐教师关注的问题。声乐教学中的创新包含了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审美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融入创新理念、激发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教育等内容。
四、结语
教育系统历来都是孕育新思想、新学术、新文化的摇篮,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高校声乐老师,我们应该把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思维方式、思考习惯来追求,努力使每个人思考问题、开展工作都能自觉做到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综上所述,对高校声乐教学进行创新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今后,我们要保持创新的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积极的姿态,努力开创声乐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史一丰.谈高校声乐集体课教学.歌海.2009(2).
[2]常诗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1).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摘 要: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行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创新,从而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祖国建设事业输送越来越多高素质优秀人才.本文就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进行探索,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剖析,进一步研究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新形势下提高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提供有价值参考,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顺利推进.
关键词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35-02
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其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体系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普遍扩招,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高校生源参差不齐、教育资源严重紧缺,因而针对新形势、新挑战来进行教学管理创新就成了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在管理机制、管理手段、考核模式、专业人员及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改善,要得到深度与广度兼得的创新型教学管理体制,须在认识到问题的基础上勇于开拓,从而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旧貌换新颜,成为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强大助力.
1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管理机制僵化
经验是经过岁月打磨与实践检验的对人、事、物及其发生规律的认识,不可否认,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对于多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完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珍贵价值.但一味相信固有经验,不肯开拓创新,势必会被时代所抛弃,被新规所厌弃.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管理机制陷入僵化,主要在于高校普遍扩招后,面临新的模式、新的问题,高等教育改革转型不及时,处在摸索阶段的惶恐不安使得教学管理工作过于依赖原有经验,还未敢直面成熟经验与现有形式的不相匹配,不能真正意识到只有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才能促进高校教学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高校教学管理机制欠缺灵活性根源在于管理理念滞后于时代与社会发展形势和要求,进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机构设置不甚合理、办公程序繁杂冗长、相关部门权责不明等问题.
1.2 管理手段滞后
管理理念的迂腐陈旧不但限制了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灵活与高效,而且使得管理的方法手段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正确轨道.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仍旧存在于高校教学任务分配、教学计划制定等具体管理工作环节中,整个教学管理过程依托于固有的条条框框,按部就班地进行,表面上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实际上指令形式的行政命令在管理手段中占据主导,而高校中的教师、非教师职工等在思维定势的桎梏下,习惯性听从指令,突破与创新的理念未及萌芽,已在僵化的机制中以及之后的手段下失去了展露生机的希望.
1.3 考核模式死板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考核制度在考核目标、考核方向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看似规矩中正的考核体系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评价标准模糊、考核方式死板等改革盲区.在教学工作考核方面,对于教师教学业绩的监督和评价过度倾向于科研成果、获奖情况等结果性评价,而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缺乏阶段性评价,对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也存在重数量而轻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学工作考核有失公允,导致应以教育教学为主要工作的教师将大部分精力转投科研,甚至钻营考核漏洞,以期获得职位、待遇等方面的提升;对于非教师职工,尤其是行政管理人员,其岗位业绩考核主观性较强,字面上的规章制度难以真正落地,奖惩制度标准不甚明确,挫伤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教学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推动与鼓舞作用受限;在学生考核方面,自大类招生后,学生专业选择的灵活性已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当前高校还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缺乏弹性、教学方法陈旧枯燥、评价体系唯分数是论等问题,学生在学习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尊重.
1.4 专业人员缺乏
在现代教育理念与管理体系的影响下,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选拔标准逐步提高,但依据我国选拔人才的普遍标准来看,学历和人情仍是有能力、有眼识的专业人员进驻相应岗位、充分发挥才干的阻碍.部分高校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一般是刚从教学岗位走下来,仰仗其丰富的经验和已有的威信走上了行政管理的领域,或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博士生等,凭借高学历进入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前者对教学工作理解甚深,但术业有专攻,其缺乏现代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并多思想观念陈旧,囿于现有体制,不图改革创新;后者虽志存高远,但地位未稳,常缺乏标新立异的勇气,虽富创新意识但也易思虑不周,瞻前顾后,并常被多种事务缠身,长此以往,大胆创新的火花泯灭,积极性受挫,即使优秀也不免泯然众人.
1.5 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
教育本身是要使受教育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得到全面发展,获得能够迅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走向,因而要倍加重视.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成熟的导向、促进、诊断及反馈调控机制,教学评价工作过于重视结果,缺少对过程的关注,反映教师教学成果的标准以学生考试成绩、获奖数量等为准,而对于教师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缺乏公道的评判,这极不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发展.
2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
2.1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创新的想法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保证实现,同时准确高效的行动需要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引.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首要问题是要突破陈旧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变革教育思想.要做到以创新型、现代化高校教育管理理念为先导,一要认清高等教育的本质意义和根本要求,摒弃作风浮躁的功利思想,找到教书育人的质朴境界,进而根据时代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灵活的机制、先进的手段、公正的考核、专业的队伍和有效的监督来调动师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师生参与和互动,集思广益,共驻教学管理新貌;二是要在把握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建立符合我国实践国情与高校教学管理实际的教学管理体系,坚持创新、深化改革.
2.2 完善与健全高校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并完善健全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要以先进管理理念为先导,以规范制度为手段,根据管理科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为支持,以高校教学管理现状为基点,不断修缮现有管理制度,尽可能消除不合理的成分,使教学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得到充分体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制度与执行相促进,把近年来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成果进行回顾和整理,将成功经验转化为新的制度,以人性化的规章和严格化的执行来促使广大教师及非教师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配合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制度文化;加强制度宣传工作,注重总结、反思、反馈,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定期组织教职工学习,使教学管理制度深入人心,根据实践经验与制度执行反馈建议和意见的收集、整理,找出不足,加以修正,不断完善制度.
2.3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充分重视专业人才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注重能力,任人唯贤,建立一支理论扎实、注重实践、业务精干、认真负责的教学管理队伍,为此一要注重专业人才引进,逐步优化队伍结构,注重老、中、青在队伍中的比例,鼓励经验交流、业务传帮带,既要使实践经历丰富者的经验充分发挥其价值,又要鼓励其向富于创新精神的年轻一辈学习,积极创新改革,总结和利用经验,但不囿于现状,还要通过规范化的先进个人评比、先进集体评比等活动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与生活待遇,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既要能招揽人才,还要能留住人才;二要注重教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严格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将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与最新的时事政治及时传导到位,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使其自觉提升理论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内外合一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消除主观性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导致的偏颇,使教学质量监控起到规范师生行为、督促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内部明确教学质量核定标准,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在教学质量评定中的比重;领导干部进课堂,教学管理人员深入课堂,了解教学现状,听取师生意见,加强教学督导,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学质量提高;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要有序进行,学校检查、院系自查相补充,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建立信息化平台,利用校园网络及时更新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做好反馈信息汇总、整理工作.外部实施高校分类评估,根据高校办学要求、办学类型、目标定位等确立有针对性的评估内容和标准;高校教学质量定期向教育部门汇报,为其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社会机构及人员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中的参与度.
2.5 创新考核模式与机制
完善有效的教学管理考核制度应以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原则,以高校教学管理实际情况为基点,力求做到公开、公正、全面、灵活.使用多种考核方法,科学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质量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大对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奖励力度;师生互动参与考核,通过调查问卷、网络投票等形式收集师生意见和建议,调动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结语
教育兴邦,功在千秋,好的教育是艺术,是智慧,是守护人性的坚实堡垒.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向社会建设事业输送人才的最终环节,其水平和质量事关国力的强弱、民族的兴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持久的重要工作,其目标、形式与内容须紧随时代步伐,从内打破僵化陈旧的体制躯壳,不惧挑战与阻碍,敢于大刀阔斧地创新改革,善于冷静理智地摸索尝试,乐于审时度势地雕琢完善,使教学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充分发挥其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促使高校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合格建设者与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麟娜.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探索,2011(3):91-92.
〔2〕刘备.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高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6):348.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的需求是亘古不变的话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人才的需求也从专业化趋向于全面化、综合化发展。作为人才培养与人才传输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需要结合新形势发展因素进行考量,并适时调整自身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1高校教学管理加强改革和创新必要性
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兴起,人才竞争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经济市场的需求,人才需要具备多层次素质、多元化思维,才能得到竞争的立足之地。因此,掌握当代经济发展趋势、人才的竞争需求,并针对教育发展来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是高校办学的宗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手段、方法都要契合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的目标而行,改革、创新是必然的教学管理举措。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是素质改革的需求。现今人才的素质多推崇全面综合发展,强调人才的个性特质,对人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具有高要求,崇尚激励引导的管理模式,并要求人才应当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精通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素质的改革必然促使高校教学管理采取改善、创新、调整等措施。
2高校教学管理加强改革和创新的策略
2.1教学改革方面
教学改革首先要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传统以知识讲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已不能满足当代经济需求,应当结合现代经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因此,教育观念、管理体系、管理手段都应当围绕新的教育目标进行战略性的变化。2.1.1教育观念随着经济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弊端日益凸显,传统教学多宣扬共性、强调约束力,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难免会造成人才的僵化教育现象。而在当代社会,所需求的人才提倡全面综合素质,提倡激励方式来管理人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鼓励人才的个性发展。也因此,教学管理观念的改变势在必行。
2.1.2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强、模块繁杂的系统性工作。因此,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立明确的管理制度是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前提。首先,制度的确立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能够契合相关教学目标与计划内容,符合当下教学工作的实际管理需求。制度的完善性意味着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大到教学、教务、师资管理,小到教材、学籍、设备管理等等内容都应该囊括在内,制度的完善性才能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标准,使得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引性、有序性,利于后期制度的遵守与落实。
2.1.3管理手段教学管理手段除了严格管理之外,还可以运用绩效激励机制来提升师生积极性、自觉性。高校师生大多具有很强的自律性,因此绩效激励机制可以引导师生提升思想觉悟与素养,使得教学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化。根据教学模块的多层次、多类型,针对性布置教学绩效考核指标.在此过程中要注重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可以做到信息顺畅沟通与工作的适时调整。结合上下意见所指定的教学目标要进行合理资源布置分配,使得每名教师、学生可以依据目标来实现对自我的管理。最后定期考察目标的完成程度,做出适当的奖惩激励评价。这种管理手段是将大目标进行分期量化,可以完整体现管理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2教学创新方面
随着现代经济的需求,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并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在教学管理中也可以运用网络优势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比如在选课模块,可进行弹性网络管理,学生可以运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选课及专业辅修、科研项目导师选择等等,改变被动学习的现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程教学模块,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等相关信息,并将学生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与表现等考核信息上传,方便其他教师参考教学模式,方便学生自主查询课程评价等等。利用网络化信息平台,实现目标模块的量化,并实现信息共享、交流的目标,利于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多样化需求。
3结语
通过改变教学管理观念、健全管理体系、更新管理手段来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进程。利用网络优势建立信息网络平台系统,调动“教-学-管”之间的积极联系,促使高校教育具有创新理念,更好地顺应时展需求。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需求,必将推动高校教学管理的大力改革,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与时俱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善跃,于小艳,张廷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1:196-197
[2]吴伟红.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2:102
[3]卯静.浅谈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J].网友世界,2014,02:139
摘要:高校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中一门尤为重要的分支学科,其对于当代声乐艺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就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的教学模式来看,许多高校高校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需求,也无法有效提高钢琴教学的教学效率,大大不利于声乐艺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问笔者就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创新钢琴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声乐艺术专业学生的只是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策略
0引言
高校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中一门尤为重要的分支学科,其对于当代声乐艺术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然而,当前在我国高校钢琴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影响到钢琴教学的整体水平,也影响到学生钢琴钢琴能力的提升,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前,我们必须找寻出一条符合当代学生需要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真正达到提高钢琴教学质量,使得学生钢琴技能和钢琴创作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
1 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高校教育而言,钢琴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专业学生的授课,许多非艺术专业也有了相关的课程。同时,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有机会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特别是近些年声乐专业越来越受欢迎,高校声乐类专业人多为患。当前,高校钢琴教学面对这许多问题,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会钢琴知识技能,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集体授课的方式效率不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高校扩招情况下,对于钢琴教学带来最晚直接的影响便是人数问题。扩招带来的大量生源,使得钢琴课程由过去的少众教学转变为集体课教学的形式。这样的集体教学方式,使得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技能发展,对于学生的情感投入、创造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往往少之又少。同时,本来招生面对着学生学生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使得水平差的学生难以跟上其他学生的脚步,钢琴技能无法得以同等水平的提高,更会影响到学生其他声乐艺术课程的综合发展。
1.2教师钢琴教学经验不足
随着扩招带来的第二个影响便是师资力量的问题,因此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艺术生,高校往往需要选用一些年轻的叫声。年轻的钢琴教师,许多是来自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对于钢琴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钢琴教学方面难免会缺乏经验。年轻教师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更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学生无法接触到课本上没有提到的钢琴曲目,学生的学习知识面也很难得到扩大,钢琴鉴赏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受到非常严重的限制。因此,由于教师钢琴教学经验的缺乏,对于钢琴这样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影响十分显著,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钢琴技能的提高更是影响深远。
1.3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单一
虽然外面的教学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就目前的钢琴授课课堂的实际情况而言,很多钢琴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仍然还在沿用一些比较过时的教学方式,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钢琴学习,学生课堂上没有激情,缺乏主动性。加上许多教师在教学内容选用上教学内容过于老旧单一,是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4钢琴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在教学规划方面,一些钢琴教师对于钢琴教学的目标没有充分了解,对于钢琴教学的规划不够合理,使得教师没能针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问题制定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只是把钢琴教学当作是声乐艺术专业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只需要掌握到一定程度便可,]能考虑到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
2 高校钢琴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由于当前教育资源的限制,许多学生虽然能进入到高校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一些高校有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比较落后,使得钢琴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对于学生真正学会钢琴知识非常不利。当前,高校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符合当代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钢琴音乐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3 钢琴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循序渐进的引导教学模式
钢琴是一门技术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钢琴表演必须要有一定的技巧才能展现出钢琴艺术的艺术性。因此,要想培养其学生钢琴表演的技能,就应该循序渐进培养起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于钢琴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的循序渐进的引导教学模式的构建上,首先,教师是传授学生钢琴知识,教师讲授钢琴音乐艺术风格内涵及表现方式,为学生创新存储音乐风格概念、音色、造型表象、多变的技术手段;然后是教师对学生启发,促使学生从接受教师传授,模仿教师或演奏家演奏范式的初级阶段,通过知识迁移学会应用,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变通。最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往着既定的钢琴教学目标进步,培育出钢琴技能和技巧过硬的现代化声乐专业学生。
3.2 构建以音乐设计为中心教学模式
钢琴演奏中的音乐设计是以学生广博的中外文化音乐知识为背景,遵循音乐表演的二度、三度创造特点,在个人理解、认知乐谱的基础上,把握音乐的风格,并通过联想或想象对音乐表演进行整体的艺术构思,形成钢琴表演逻辑结构的创新教学模式。音乐设计的教学模式则是打破了传统教学讲授为主的定势,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设计音乐作品表演的方式。学生讲述自己的作品风格、创作思想,自己设计演奏之后,师生讨论再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再创造,最后又学生演奏。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以往弹奏经验,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或参照各种书籍文献,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表演方式。
3.3 构建以钢琴活动的兴趣教学模式
构建以钢琴活动的兴趣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模式,从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不断激发学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方面有以下三种途径:第一种是教师组织策划钢琴创新艺术活动;第二种学生训练活动提高钢琴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第三种由学生独立策划创新活动,学生在活动得以钢琴技能的提高。在钢琴活动的兴趣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是创新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以小活形式让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得到钢琴表演技能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关的刚才艺术表演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创新钢琴表演从而达到提高钢琴创新能力和表演能力的目的。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自主组织一些创新活动,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钢琴创新技能提高当中,以这样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创作力和表演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钢琴教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必须寻找更强恰当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钢琴的教学质量,培育出钢琴基础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当前我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丰富和拓展基础钢琴教学模式的内涵,通过构建循序渐进的引导教学模式,建以音乐设计为中心教学模式,构建以钢琴活动的兴趣教学模式等创新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培育出钢琴创新能力和表演能力过硬的现代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璐. 浅谈高校基础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6(08).
[2]黄欣.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艺术品鉴,2017(02)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缺乏实用性、科学性,未能形成专业特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中需要各类人才。民办院校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有效汲取最优生源,然而众多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大同小异居多,在设置课程时贪多求全,包罗万象,缺乏专业针对性和市场适应性。部分民办院校由于师资问题,专业课老师极少,众多民办院校基础课程开设过多,而设计到学生技能的专业课就特别少,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足,专业技能缺乏;个别民办院校为了节省办学成本,还大量缩短专业课课时,专业教学理念得不到根本保障。因此,很难在专业课程中体现出科学性和系统性。大部分的民办院校专业设置雷同,培养模式相同,层次水平不够分明,未能形成有特色的专业。
(二)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教学管理队伍缺乏必备技能
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上没有形成健全的管理体系,重教育而轻管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在选用上要求设置不高且不注重培养,致使教学管理队伍来源混杂,素质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比如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没有系统接受教学管理知识和现代技术教育培训,缺乏必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包括文字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专业培养方案等的理解能力。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在管理上还处于一种浅层次、低效率的管理,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还有个别民办院校教学督导机构形式主义,没有有效监督教学管理。
(三)教科研没有一体化,欠缺氛围和经费支持
教师的科研活动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同时吸引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中来,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很多民办高校的老师不愿意搞科研,原因多方面:青年教师不敢科研,认为科研是专家的事情;民办院校对于科研的支持力度不大,过大的课时要求量,经费支持量少,严重影响教师的科研热情;民办院校本身的在申请科研项目上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众多的民办院校教科研没有一体化,教学是教学,科研是科研,到部分以教学为主,没有形成科研氛围。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尚未形成高效的教师团队
民办高校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部分民办高校兼职教师占60%以上,在一些大城市的民办高校,甚至达到90%以上。而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市场机制的完善,没有全职老师不能满足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目前民办教师兼任居多,年龄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出现中年人才断层的现象。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低下,教学适应能力欠缺,尚未形成高效的教师团队。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路径及其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和教学管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民办院校教学管理不得不“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一)提高教学创新管理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民族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取决于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教学管理者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他们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增强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下,全面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人本观”,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管理观念。要经历一个从强调“管”的权威性向“管”的制度化、公开化,进而重视对“理”的不懈追求上来。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发展育人的活动,寻求新思路,开辟新途径。
(二)制定教学管理创新方案
首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淡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界限,保证专业课课时和师资,让学生提早进入综合专业环境,提前接触专业实践。突出教学内容 的“应用性”。基本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的理论部分应削枝强干、删繁就简。教学过程应不重推导,而重结论和应用。教学重点不是概念“是什么”,而应当告诉学生“怎么用”。宽基础、重专业,解决理论课的学科本位体系,教学内容深而多的弊病;二是具有灵活性、弹性结构,有助于课程的整体优化,具有明确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中老年教师带动青年开展教师科研活动。培训青年教师,要求他们熟悉教材、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应尽量给他们创造“再学习”的机会,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学培训、上公开课、竞教、看课等,使他们逐步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领略先进的教学观念。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新型激励机制,需要建立教师完整的绩效档案。
再次,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民办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牢固树立了“以科研为先导、靠科研创一流大学”的思想观念,把教学科研工作放在主要工作,化科研队伍建设,增加教育科研经费投入,加大教育科研力度,使全校内形成了教学科研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效益和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教学教育质量。
(三)加强教学管理创新监控和效果评估
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否则难以提高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地抓教学质量,就要使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质量监控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学监控。比如各种教学检查、各种教学评估、各项教学环节、各种调研工作等等。
民办高校教务处管理者应经常性不定期到各个教学单位,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质量监控贯穿于课内、课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以监测教学过程为重点的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在学期中途,教务处可以检查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学生课堂笔记,教学札记,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论文总结,班主任日志,教学成果等。要求各个二级学院教研室每学期对教学档案资料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学校定期就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制定课程改革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对某门课程的师资水平、教学规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检查。建立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教研活动评估,包括检查二级学院教学研究课题,或教研随笔,或教改论坛等及其产生的教研效果 通过这种评估活动,形成多元互动交流的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教研质量。(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小娟.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困境及改革创新的路径[J].2013(04)
摘 要 高校体育教学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能满足社会注意发展新需求,为国家长期发展,输送一大批具有高身体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下面本文就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条改革创新措施。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改革创新
在高校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下,高校体育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对功能的认识也逐渐从之前的单纯的生物功能,转变到了现今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生物功能综合价值。作为高校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下面本文就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条改革创新措施。
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改变了人们对于体育教学观念的认识。
体育课程是一种具有多种教育手段、知识和体育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的过程,使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过程。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使人们主动的改变了旧有的观念,从而使人们更加的重视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而且还可能促进人们进一步的开发出更多的体育项目,能够不断的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1]。
(二)教学内容的改变
在过去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以及技术,忽略了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包括心理上的抗打击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等心理素质。通过把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理念贯穿到体育改革的全过程,确保在之中能够真正的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从而在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中产生促进作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改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通过体育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在学校期间的过程,而且应当是一辈子的事情,是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脑累了,可以通过一定的体育运动得到有效的放松,身体累了也可以看看书籍等充实大脑。通过这种意识的转换,能够使学生主动的改变体育的观念,通过了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素质,帮助学生养成了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措施
(一)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虽然在前面的体育改革中已经非常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改变,但是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还远远不够。在体育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不能够有效的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体育内容改革上,要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在科学性、全面性以及可行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服务。老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提供相应的体育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意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强大动力,通过学生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竞技水平,可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都体育运动中,并且保持高昂的热情。通过提高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热情,可以有效的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和提高教学的质量。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体育的兴趣,可以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达到引起学生好奇心,跃跃欲试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多对学生正面的肯定,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信心。
(三)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进行发挥
在体育教学改革,要注重教师的主体观念进行改变,要注重对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发挥,把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学习从传统的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对学生的自主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由过去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体育运动的主动参与者,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主动性方面,老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由于个人素质或者技能方面的弱点,容易遭受到挫折,进而产生挫败感,容易产生负面的情绪,如情绪低落,思想消极等,打击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个时候老师要进行正面的鼓励,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勇气[2]。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方面,老师还应当注意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工作,评价工作不仅包括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效果进行考核,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通过这种评价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动机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机会。通过这种评价活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其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仅仅围绕着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目的,对其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引导学生努力的克服体育活动中的难点,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不折不挠的心理品质,增强自己心理的弹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为参与社会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3]。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以能够使体育教学改革能够不断的深入到教学的实际中,不断的完善教学的方法,不断的丰富教学的内容,以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为第一目标。通过不断的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切实的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闫莉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误区与修正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8):78-79.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
前言:众所周知,思政课在大学课堂上的重要性,思政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能够更好培养的人才,在培养一些领导上具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政课可以更好的引领学生的一些观念,可以更加有效纠正学生们的三观,对于大学大学横来说,即将进入社会,三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思政课又是非常的乏味,会很容易使学生困乏,使他们失去兴趣。那么,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会弥补这个缺陷,可以吸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对于学习思政课的内容来说是非常有效的。同时,实践课可以更加有效的使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教学内。
1.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我们都知道,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健全的保障机制。很多高校对于实践教学主题、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要求等缺少必要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对实践教学过程没有规范地指导和有效地监督,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思政课实践教学看似简单,其实实践教学的组织远比课堂教学复杂,实践教学要深入开展,真正落到实处,不仅需要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策划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且需要涉及考虑诸多保障条件。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基本要求和运行机制,即从主题确立―计划制定―活动开展―实践总结―成果汇报,都由教师主持进行,没有体现学生是实践活动主体的角色定位;同时又存在着部分教师对待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了‘放羊’的做法,说到底是作为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所导致。
1.2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要有科学、完善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但是。很多实践活动实施完之后,在实效考核和成绩考核等方而缺乏规范和明确的导向,实践教学评价对象和指标往往模糊不清,既没有对活动过程的考核,也没有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并且,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 一些活动表而上开展得轰轰烈烈,也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对学生的实践成果也没有具体的评价。我们都知道,为了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除了需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之外,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用科学严密的方法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进行考核。如果考核评价缺失,或者考核不到位、不科学,那么实践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为了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迫切需要高校在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以利更好地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有的教育效果。但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许多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冷漠,也使很多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和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1.3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新意
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一般只包括观看影像材料和组织学生出外参观等内容,但是 当今大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思想越来越复杂,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接受的信息量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严峻的挑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肩负的使命更是任重而道远,更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那么这样就会由于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和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的高校很少单独进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即使开展的,也基本上是处于无序或随意的状态,多采用参观访问、观看录像、撰写心得等方式,形式单一,范围狭窄,对于今天思想异常活跃的大学生而言,显然有些滞后,致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没有特色与足够的吸引力,不能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兴趣。
2.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创新
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评估,是实践环教学的重要一环。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督促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为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实现实践教学考核的科学、规范和有据可依,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实践环节教学的效果评估,可以有效地检验实践环节教学专项实践方案的执行效果,可以获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生的反馈信息,为今后更好地组织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导。为此,需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考核目标、考核权重、考核内容、考核分值及评定、考核要求等,以此作为实践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学校思政课部主要使用学生实践手册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考核评价,手册中对每学期的实践内容和环节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通过对手册的有效使用,有助于构建稳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一方而通过要求学生完整记录实践过程,确保考核评价有据可循;另一方而注重完善实践监控手段,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践环节都要提供相应证明,确保实践教学真实有效。考核的内容及方式方法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运用得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之则会消弱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公正合理地给出学生实践教学的成绩。拥有规范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才会真正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通过综合考核,能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思想向行为的转化,有效地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结语:从本文可知,高校思政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此基础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会显得非常重要,并且这种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这种效果是常规的思政课教学不能比的。那么,这样,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会显得非常重要了。现在的很多的学校尽管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有的学校也会采用一些新的方法,有创新的意识,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的学校实施思政课教学非常的盲目,并没有一些确定的目标,这样就导致效果不太好。
在这情况下,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没有什么意义。从本文可知,现在我高校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的创新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参考文献:
作为一种以互动传播为特点,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型媒体,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于媒体的传统消费习惯逐渐被颠覆,而以媒体为依附体的广告以及广告设计教学在面临新媒体的挑战时,就必须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时期广告的特点,其次阐述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并对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学;改革;创新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媒体形式俨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受众的实际需求。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媒体必然能够让广大受众以更加主动的方式、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获取信息。那么,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高校就必须严格依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与最新的技术发展来对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改善,让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要加强学科关联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实现系统化的改革。
一、新媒体时期广告的特点
1.信息服务的链接性
就与广大受众接触的角度来分析,强迫性与偷袭性与传统广告所具备的特点,其能够以简短精美的形式来出其不意的偷袭受众的神经,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传统广告信息的简短、有限。而受众对于新媒体广告的获得一般都是在有意识、有目的检索下实现的,这也就充分体现了新媒体广告信息的服务性。而人们对于信息的搜索与获取,往往都是在通过某个端口在某个具体的契机下进行的,然后沿着该信息端口来依次对信息进行深度的探索,最终实现获取。也正因为此,新媒体广告由于具备数字传输链接的便捷性优势,从而呈现出了一种信息服务的链接性特征。
2.受众导向的互动性
广告,是营销沟通的一种延伸,其对于互动性的追求是一种本质。在具备了较强互动性的新媒体中,广告的互动性必将得到充分的体现。具体来说,新媒体将让理论上的受众导向转变为现实性的导向,让受众成为广告信息的需求者、品牌信息的搜素者以及需求信息的发出者。另外,“双向沟通”的品牌传播内涵是新媒体广告最注重的内容,无论是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还是满足受众实际信息需求的咨询答疑以及产品与品牌信息的等,都将成为所谓的新媒体广告,而这种新媒体广告必然具有互动沟通性特征[1]。
3.品牌信息的整合性
信息服务的链接性是每一个新媒体广告本身所具有的特征,然而品牌信息的统一整合性,却是真正需要重点体现的。在现代社会以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由于每一位受众在年龄、性别、喜好、个性、职业、收入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就导致市场成为了无数的碎片。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个品牌商就会根据不同碎片群落来科学合理的细分市场与产品,并实现对媒体的细分性选择,最终最大程度的满足实际需求。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生产又具备了规模性、集约性,也就是说需要各个环节上(如生产、传播、营销等)具有一定的规模,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新媒体广告品牌信息的整合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从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到如今不过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大多数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审美品位与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但对于广告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而言,明显还把握不足。如果将这问题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上来看的话,也就是教师对广告设计作品在视觉美感上的偏执以及离开受众离开市场的创意,而对于广告理论、受众心理、投放媒体、广告效果反馈、消费调查等重要的内容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显然,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必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要求。其次,从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角度来看。目前很多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理论根基的学习方法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忽视了广告表面形式下的理论思考与学习。同时,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团队精神,而这也是大多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中所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就目前我国广告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广告设计的环节依旧比较薄弱。虽然大多数设计人员具有宽泛的知识储备,且能够迅速进入到一定的状态之中,但很多刚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由于在校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极大的差异,使得这些毕业生并不能迅速、高效的服务于社会。也正因为此,高校广告设计教育的状况并没有得到现代社会以及相关业内人士的认可,不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广告设计的实际需求。显然,在新媒体时代下,针对广告设计领域,社会与市场真正需求的是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就如今的情况来看,社会与市场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表现得极为冷漠,而具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则成为了市场当中的“香饽饽”。这也就说明我国高校教育如今的状况明显没有达到现代社会市场所需的标准。因此,深入了解与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的广告业设计现状成为我国高校广告设计教学发展的关键环节。
三、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实现高校广告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加大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鼓励学生多参加全校、全市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广告设计大赛。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目前很多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国家教育部门经常举办一些广告设计类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这些比赛都相应设置了一些与新媒体相关的比赛项目(如微电影、网络广告等),而这些作品的提交与宣传也都是同步在官网、社交媒体以及合作媒体上进行的[2]。显然,这样的大赛必然能够为大学生和业界人士之间搭建起一条重要的沟通桥梁,具备了较强的权威性、前沿性以及实战性。大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其真实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全面的检验。当然,在日常的广告设计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新媒介的运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需要不断加强学生新媒体广告设计能力的培养力度。另外,教师应该将面向学生的各种广告比赛视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与渠道。显然,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将更加主动的融入到社会中,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与创新思维。第二,导入具有真实性的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角度的为学生创造更多关于新媒体广告设计的社会实践条件与机会。比如说,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实习考察、市场调研、参观访问等)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新媒体广告公司的日常工作、活动之中,从而以不同的层面与角度来对新媒体广告设计的实际业务进行了解,最终认识到从事新媒体广告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素质。当然,高校也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或一些服务性的机构进行合作,在校园内适当建立一些新媒介业务,如校企网络广告设计网、校园微博网、精品课程网等,让这些新媒介业务的建立成为锻炼学生新媒介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
2.多方位建立实习模式
广告设计专业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广泛的与相关企业建立起长期性的良好合作关系,以此来实现“产学研”的充分结合,并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具有保障的实习基地。显然,学生通过在实习基地的实习过程,将体会到创业的艰辛与难度,同时也能够让自身在广告设计中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另外,也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具有校企特色的培训基地,并在高校与企业的共同磋商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以此来探索与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有利于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可以真正的实现高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三赢局面。
3.多关注与新媒体广告设计相关的热点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与新媒体广告设计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此来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微博平台以及移动互联网都发展迅速且日益成熟。在这其中,如移动APP、微信等一系列新型媒体形式的广告应用层出不穷,且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各大赞助商品牌在广告策略中基本都是利用了官方微博来将自身的品牌与奥运赛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制造热点,从而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又比如影片《致青春》,该片的推广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赞扬,其与热门手机游戏《找你妹》实现了跨界合作,将影片元素植入APP当中,这样的广告传播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3]。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必然随之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对新媒体广告热点案例的深入分析来扎实学生的基础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对新媒介的感知来为自身的创意设计提供更多、更大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
四、结语
如今的新媒体广告俨然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对于我国高校来说,在广告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理论与相关技术的充分结合,以此来进行新媒体广告的教学改革。只有这样,高校广告设计教学才能紧跟时展的步伐,最终培养出适合于现代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广告设计人才。
作者:彭冠淇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张林.高校广告设计教学存在问题及建议[J].文教资料,2014(13):180~181.
关键词:武术教学;训练;改革;创新
高校武术课的开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大学生学习的价值取向及目的性也逐渐明显,高校对武术课的开设是改革的必然。对高校武术课进行探讨,不但对高校武术教学的进一步改革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能起到推动作用,对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培养、强身健体都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改革
1.高校武术内容的设置
武术内容的设置,要以解决过去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为重点。要不断对未来社会所需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找到武术教学与社会的连接点。经分析得出,武术套路要少且精,武术运动的本质和固有的特点要保持和发扬,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将攻防格斗与健身视为武术课的重点。比如,对高校的女生开设女子防身术这样的武术课,对男生开设武术散打课,用以表现中国武术在攻防方面的内容,使高校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使其不受某一流派的束缚,让学生在课上掌握比较全面的运动规律,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校武术俱乐部的组建
在高校建立武术俱乐部,不断完善各层次的武术比赛的形式,使大学生能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表演与展示。在武术训练俱乐部的训练内容要由武术方面的专家进行确定,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商定。当确定了具体的内容以后,再分别通过不同的教练去轮换执行,当然,武术方面的专家也要参与具体的训练课。教练员对学生进行分组轮换实施教学,由此一来,学生在全面的主体思想方面有了保证,还可以集众家之长。在俱乐部进行训练的方式及内容安排都以比赛的目标为中心,训练环节的设计和比赛环节基本一致,训练情景好比是从比赛场景截取出来的,但是,他们分别具有各自的目的,将人特点与场上特定背景相结合,使学生练习与比赛相结合,把比赛时所表现出的进攻意识与战术相互糅合,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武术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使武术教师队伍得以加强,首先,就要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及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地引导他们大力弘扬“为国家争光、无私奉献、遵章守纪、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让他们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其次,努力地引导武术教师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地加强他们科学理论的学习,对他们进行定期集中培训、外出进修等继续教育活动;再次,运用多种形式,不断地提高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技能与水平。当前各所高校基本上只有l~2名武术教师,这种条件对普及武术运动是不够的。所以,高校要不断地充实与壮大武术专业教师队伍,保证每所学校最少要有3~4名武术教师,其中散打专业的教师要有1人。另外,还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其一是在高校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武术业务培训,提高体育师资的武术理论和技术水平;其二是体育院系要对武术的普修力度进行加强,对武术普修教材进行改革,在教材中强化武术技击的特点,适当地对普修的教学时数进行增加,使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使武术的理论知识教育得以加强,不断地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教师可以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要不断进行创新,使古今结合、中西结合,达到时代的需求。教师还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借助计算机开展辅助教学,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演示。教师不断学习和教师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可以使知识面不断拓宽。因为要使学生选修内容达到多样化,教师就要有较宽的专业面,每位教师最少要能带两种及以上的专业课,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影视媒体等方式进行学习,不断使自身的业务能力得以提高。
三、高校武术教学中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改革
高校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武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和优质的服务。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武术教学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提供了条件,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快速摄像、拍照、刻录、多媒体制作等技术手段,与武术教学全过程相结合,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进行练习的动作以影像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与规范动作进行比较时,让学生自己能够找到问题并发现问题,然后师生分析问题,再通过教师的指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并提高与吸引学生的习武兴趣,使武术教学手段实现多样化。教学的最高境界主要是以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学习与进步,所以,教师对要领进行详细讲解,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指导。通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语音语调、言谈举止、仪表风度、教学艺术及教学效果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语音、眼神、动作、服饰、表情的运用,通过自己的教学,把热情洋溢、锐意进取的精神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真正地做到“教书育入”,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武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7-175.
[2]吕韶钧.武术课教学应做好的四个环节[J].中国体育教育,2002(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