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时间:2023-06-26 16:2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

第1篇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可以开阔人的心境,重塑人的意境,而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提升想象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小学教育甚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巨大意义。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

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能够鼓励他们表达,把自己想象的、听到的、看到的内容,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训练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表演天赋,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二)音乐教育能够开阔小学生的心境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止要学习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小学生们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逐渐安静,用心去感受、去倾听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和快乐,陶冶他们的情操,放松他们的心灵,开阔他们的心境。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小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对世界的感知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让他们暂时收敛活泼的天性,转为静静地聆听和思考,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境,培养他们的心智。

(三)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

小学生们具有很多奇思妙想,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为他们描述音乐意境,从而诱导小学生们开展自己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且,要让小学生们用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融入到音乐中去,真实地感受音乐艺术家所创造的音乐意境。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为日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导向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音乐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老师直接把知识向学生传达,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因此应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注重音乐欣赏,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构造故事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乏味的内容往往难以有兴趣,而更喜欢听故事,所以音乐教学可以通过故事来吸引小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穿插音乐知识,这样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在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将所要教授的音乐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利用音乐作为背景,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意境,带领他们进入美妙而又神奇的音乐中去,让他们主动地、自发地去探寻艺术家在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也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根据音乐内容创造故事,锻炼想象力,深入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二)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在音乐教学的工程中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动静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同时,除了教授演唱和音乐基本知识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表演学习,让学生们被课程内容所吸引,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一定要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欣赏方面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去听,不够立体,教学效果也不好。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加入指挥法、拍手法、跺脚法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对音乐进行感受。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第2篇

1.学校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音乐教师队伍,镇江市级、扬中市级骨干教师各一人。各自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又具有一定的音乐教学经验,年纪轻,观念新,又各具特长,为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师资基础。2012年,在各级各类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竞赛中,徐月红老师获扬中市、镇江市一等奖,江苏省二等奖,陈道军、张相春老师获扬中市一等奖,徐平老师获二等奖,何英老师获三等奖。

2.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章、文件,学习《行动纲领》中的重要部分。常常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重点地学,有目的地学,感悟后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学习,教师们理念新了,思想通了,方向明了。

3.组织教师学习他人经验。订阅各种教育杂志,购买各种教育书籍;主动积极地外出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渠道,捕捉教学信息,开展交流学习。

4.紧抓业务学习。针对音乐学科特点,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积极参加业务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5.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网上浏览,网上学习,制作课件,互相学习与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二、立足课堂,创出特色

素质教育走进音乐课堂,这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音乐教育工作重要,人人皆知,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学生普遍有重语数英,轻其他学科的倾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并不气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改变激励评价机制,吸引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到上音乐课是轻松快乐的,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与向往。

1.扎扎实实上好随堂课。教师们充分运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平时的随堂课做到有计划,有步骤,专课专用,专室专用。对随堂课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讨论,及时解决。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发现,教师们的课结构新了,形式变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参与面广了。在教育局对我校进行的大规模随堂听课活动中,朱星梅、李静、马万红、祝玉桃、朱明亚等老师执教的随堂课获优秀课。

3.着力建设打造特色项目。越剧进课堂、器乐、舞蹈、合唱是学校的特色项目,全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作为课程进行开展。

5.学科整合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蓝本备课,教育现代信息化,全面提高音乐课程效益。

三、开展活动,活跃校园

第3篇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并没有一个准确和明确的定位,就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并没有对我国音乐教育自身的功能有效发掘出来,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以及特殊性,反而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和小学教育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简单结合,进而将小学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淡化,甚至抹杀,这并不能够符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自身的根本宗旨,更加偏离了小学教师实施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还有些小学校将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艺术性忽略,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将音乐教育教学作为一种手段,将音乐所具有的益智以及辅德的功能看成了实施音乐教学的目的。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材里面的技能和知识所具有的系统性以及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具有的内在联系不能准确理解,通常情况下,音乐教师都将音乐课堂开展成了小学生的娱乐课程,这样就忽视了对小学生自身全面音乐素养培养的目的,更加忽略了音乐性是音乐教育自身发挥其他作用以及其他功能的根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艺术教育价值以及艺术教育功能十分重要的体现就是创造,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同样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保证演唱激情洋溢,保证音乐雅俗共赏,舞蹈生动活泼,这些活动能够有效激活小学生自身的创作兴趣以及表现欲望。所以,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鼓励小学生不断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激励小学生积极开展自身的创作才能以及艺术个性。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学生创新思想来进行及时表扬,最终保证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在音乐教师教授新歌曲之前,必须要细致和耐心地分析和钻研音乐教材,找出重点以及难点,将那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将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这一个教授过程中,采取比赛以及游戏等等形式来将音乐趣味性增加。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想要鼓励小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生参与音乐教育教学情境和活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要对活动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小学生自身参与到历史教育教学的能力。在音乐欣赏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还要根据学生可接受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音乐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有趣以及生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通过使小学生进行创作、实施表演、组织伴奏、思考意境、谈感受和体会,以及实施课外研究性学习等等活动,来有效增加小学生参与到小学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开阔小学生四维空间以及学习思维,最终使得小学生能够发展以及彰显自身的个性。

(三)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一直都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载体,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小学学习环境进行改善,加强小学校软件建设以及硬件建设,具有十分现实以及重要的意义。比如说,对于教师自身的环境实施完善,保持小学音乐教室整洁以及清洁,进而为音乐教师以及学生带来一个好心情和好氛围。再比如,通过音乐作品中醒目标语口号以及生动形象的标语口号,来为小学生实施潜在审美教育以及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并不知环境的时候加入艺术家的名人名言以及作品展示,这样对于培养小学生自身艺术价值观念起到促进的作用。本文中,笔者首先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又从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音乐教学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小学音乐教学要改善学习环境这三个方面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进行了探讨。

作者:陈慧丽工作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心城新区新海小学

第4篇

关键词:小学 音乐教育 对策 教育改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是基础,从小抓起,基础教育十分重要,所以教育体制改革也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之重,担负着培养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满足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课标。然而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一些落后地区,严重的影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目标实现,亟需解决。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育是开展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分支,通过音乐课程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利用音乐来提高表达能力和情感转化。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通过聆听音乐来引起内心的思考,是一门抽象学科。教育者可以通过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使小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然后主动的接触、感受、理解音乐蕴含的思想。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就效果来讲,城市、乡镇和农村有很大的差异,而我国不同地区差异也很大。目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只有城市才勉强完成教育部下达的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其它的乡镇和农村甚至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都是其他老师一个人身兼数职,勉强维持,更严重的地区,最多有个老师陪着在课堂上唱两首歌算是完成了音乐教学任务,穷困的地方,那些课程设置了也被主干课给占用去了。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和器材,都没有得到完善的配备,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待于提高和改善,教育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由于现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音乐不是必考的科目,虽然教育部规定了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相比较而言,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存在很多问题。

(一)领导、学生与家长对于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领导只重视考试科目,而对音乐教育并不在意,因为音乐教学给学校带来的效益远远没有好的中考升学带来的实在。对于学生来说,从来都没有把音乐课程学习的好坏作为自己的目标,都是考试成绩突出才是自己自豪的地方。大部分家长也没有把音乐课程当成主要科目,学习与否基本上不关心。个别家长有想培养学生音乐特长的,都是在校外参加一些辅导班,直接参加强度训练,从来没有重视过音乐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师队伍薄弱,教学方法陈旧

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音乐课堂质量的高低。对比而言,小学校的音乐教师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稍微好的教师都去了初、高中教学,也不愿意留在小学任教。同时地区不均衡,城镇的小学音乐教师配备还算充裕,可是乡镇和农村就显得严重不足。很多乡镇的小学音乐教师都是其他任课教师兼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小学教学的教师很少有本科专业毕业生去小学任教,大部分都是专科学历或者是临时代课教师,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另外,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作为主体是普遍共识,大多数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缺乏教学新意,课堂学生参与不足,缺少感染力。这样的课堂氛围,严重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和探索精神。小学音乐学习旨在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目前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达到应达到的情感体验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对于小学教育设施和投入的资金量不足

教学环境和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分配资金,是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关键。目前很多小学教室环境简陋,别说音乐器材的配备,就连基础设施都不完善,音乐教室面积严重不足,获取音乐教育的信息材料不足,这种状况也是在农村和乡镇比较严重。更别说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引进,尤其音乐器材本身就金额昂贵,学校不舍得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一个非考试科目中。从音乐教室、五线谱黑板、电子琴、手风琴、钢琴、打击乐、管弦乐、音像资料、播放设备等的配备情况,这些硬件资金投入不够。另外,由于小学音乐教师待遇不够,很多优秀音乐教师都不会去小学任教,更不用说乡镇和农村。

(四)缺少小学音乐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部虽然提出了新课标,指出了小学音乐教育所肩负的目标和任务。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很多小学学校都是在上面检查的时候应付下,根本没有真正的评价机制来制约,所以教学不能按照既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进行。

三、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教育来说是必不可缺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在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尚未完全建立时候,有着别的教育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出现了以上种种问题,必须加以重视而逐渐改进。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花一样的年纪,正是音乐教育投入的时候。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目前小学教育必须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特别是学校领导,不能单纯的以眼前利益为主,更应该看到未来学生的思想素质养成,音乐课程是思想素质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更应该加大重视程度。而学生家长也不应该以单纯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发展,在注意学生身体健康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成长,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素质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德育教育应该和智育教育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是小学教育的宗旨,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把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引进优秀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位置尤为重要,小学要重视音乐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引进优秀教师的力度,或者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好的教师,才能实施正确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生唱歌的课程虽然是比较成功,但是长久以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教育,除了要教会学生歌曲,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让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健全学生的人格,在身心愉悦、积极健康的氛围下成长。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兴趣,大胆挖掘优秀人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加大对小学教育的资金投入

学校应该配备一定的教育器材,有指定的音乐教室,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才能根本上解决目前小学教育环境、设施和教师的激励制度。小学需要一些基础乐器,辅助学生对音乐理论的直观理解,现代多媒体的技术和有用的教学音响材料,和一些音乐图像材料,营造一个音乐教学氛围,才能更好的完成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四)采用多元的音乐教育评价机制

小学音乐教学成果目前没有个特定的评价标准,因此没有一个好的约束机制,教学流于形式和表面。多元的音乐教育评价机制,就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多角度对于音乐教育情况进行评判和考核,最终是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所以,评价机制要以简单、可行和易操作为原则。

总之,改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给予足够重视,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联觉”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能力培养[D].济南: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罗杰.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王永青.石家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第5篇

论文内容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教材已经在全国推广使用,作为承担着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院校,如何改革旧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音乐教育师资,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改革建议。

高师声乐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音乐师范专业必修的一门技能技巧课。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试用)教材已经在全国中小学推广使用,对照现行的、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高师声乐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培养目标的发展。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人才要求,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是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声乐教学大纲。

声乐教学大纲是指导声乐这门学科如何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它的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授课形式、考试形式、教材的使用等等。笔者总结自己多年的声乐教学,分析了当前高师声乐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师声乐教改的核心问题——制定与修改声乐教学大纲,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明确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

在上世纪高师音乐教育刚刚起步之时,由于师资和生源相对有限,所以高师声乐教育所培养的对象还仅能满足于高师、中师的师资或部分表演团体需求,鉴于这种需求方向,高师音乐教育逐渐形成了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其师范性的观念。[1]笔者曾在广东几所高校的音乐专业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上看,大部分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与音乐艺术院校没有什么区别,特别是声乐教学偏重追求艺术上的“高、精、尖”,致使整个教学盲目地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

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音乐师资阵容的不断扩大,使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趋于稳定与饱和,高师的音乐教育开始面向对基础音乐师资与普及音乐教育的培养。在21世纪,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目标要转变观念,坚持师范教育的信念与培养目标,从“精英教育”向“基础教育”“普及教育”转化,针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的适应型人才。

二、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授课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声乐教学中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单独的授课形式。[2]这种授课方式个性化较强,强调你教我学,我说你背,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的观摩和交流,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的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的问题就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随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扩大招生,声乐教学仍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其弊端在于,声乐基础或条件好的学生脱离师范性而趋于专业表演,差一些的同学则觉得声乐无望而形成逆反心理,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在高师声乐课中,应采取以个别课为主,理论课、小组课、集体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课型的分类是指教学大纲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划分,其课时可以在声乐总体课时中灵活分配[3]。理论课内容一般来讲包括基础理论与声乐教学法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集体授课方式进行教学。集体课是解决声乐基础理论或技能技巧课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在集体课中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这样集体课省去了原有“一对一”授课时教师对声乐理论的不断重复,同时也为小组课与个别课创造了有效的空间;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则体现在小组课与个别课中。教师在对学生基本状况初步了解后可按现有歌唱水平进行大致分组;声乐教师在实施分组和小课教学时,应注意体现其阶段性的灵活性,按学生的学习进度随时进行调整。

改革传统声乐教学“一对一”的授课方式,引进小组课、集体课、个别课多种课型并存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借鉴、互相启发影响,遇到问题一起分析、一起讨论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科研成果,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新课和解决共性问题的教学中。这样不仅为教师解决学生个性问题赢得更多的时间,而且为学生将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积累更多的经验。

三、打破学科界限,拓展教学内容,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传统的声乐教学内容局限于声乐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歌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往往忽略了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联系、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脱节。[4]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部分引入高师声乐教学中,如在声乐教学中引进自弹自唱、合唱、小组唱、重唱等歌唱训练,同时增加声乐作品鉴赏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并在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中采用类似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及早了解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的内容;同时,高师的声乐教师应该放下架子,去向有经验的中小学教师学习,亲身体验基础音乐教学的过程,积累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经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声乐教学要着眼于将来学生的实际工作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在培养“一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多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四、重视声乐教学法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高师声乐教学在全国各院普遍不被重视,专门开设本课程的高师院校不多,基本上都以讲座形式或在学生毕业实习一两个月前笼统进行讲授学习,加之很多教学法,老师并没经过专业学习,本身又没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已严重滞后于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原则;教学法考试只注意理论考查,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使教学法成为一门“死法”,使学生学之无用。

高师学校应紧紧围绕“师范”做文章,不能盲目与专业音乐院校攀比专业水平,而应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注意音乐教学法的教学,保证教学法的课时。在声乐教学中应当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让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明确师范性质;在第一学期,高师就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了解和参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在四年的时间里有步骤地从教学见习到帮助开展活动,从部分承担教学任务到独立备课、上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一毕业就能够胜任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工作。

五、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

高师声乐教材在近十多年来有较大的发展,除国家权威的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外,在一些高校也相继出版了不少高师声乐教材。尽管有不少教材,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至今还未有统一规范使用教材,以致在选择教材上,许多高师院校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材,让学生难于达到教材的要求;甚至有些教材实用性不大,发给学生成为书橱中一生“摆设品”,浪费学生的教材费。

高师声乐教材使用要切合实际,切忌盲目使用。选择教材要以师范性、实用性为原则,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较高,可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声乐作品为教材,以保证专业教育目的实现。

六、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它必须在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高师的学生每个学期最多在期中或期终进行考查或考试,考试形式基本都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声乐考试方式,每人演唱一至二首作品,在本科四年共考试次数不超过10次;而对于将来面临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高师的学生来说,艺术实践受到一定的限制与约束。笔者认为,高师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增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目前高师考试形式还可增加重唱、小组唱、合唱等考试形式。与此同时,文化部门或专业部门要创造机会,支持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如举行音乐会或声乐比赛,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更好地胜任中小学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声乐辅导工作。

制定与修改相适应的高师声乐教学大纲是21世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新形式下的教改核心问题。高师声乐课程的改革切实要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展开,进行修改调整。文中几点浅陋之见,只求抛砖引玉,期望高师声乐教学能早日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接轨,努力培养出“站稳讲台、兼顾舞台、面向社会、多能一专”的适应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问题 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笔者在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回顾时,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尽管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从现实的音乐教育来看,部分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因此,音乐教育仍然摆脱不掉在学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愿变革,这些教育观念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教学方法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养成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则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音乐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二,音乐老师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3.满足不了学生兴趣需求问题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音乐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难满足这些90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了兴趣需求,自然学生在音乐课中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音乐的享受。这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对音乐进行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为契机,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科性质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式的音乐教育。

2.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变我们以前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鼓励音乐创新,教学中应努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求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师的辛苦教学说到底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把握好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的“度”。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避免滥用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发挥音乐优势向学生进行美育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向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想像,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由于当前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删、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将教材中学生不喜欢的一些作品删减,同时对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些网络上,以及明星新推出的一些流行歌曲,但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开发利用,搬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通过有效开发利用音乐资源,将教材与课外音乐资源整合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找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聂小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新[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B12).

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 乡镇中小学 音乐教育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大中城市尤为突出,教育部门对于音乐教育教学方面也很重视。甚至普通的老百姓对待艺术、音乐也是十分的崇尚。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广大乡镇及其偏远地区在音乐教育方面依然处于落后状态,乡镇音乐教育没能得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乡镇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其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审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之后,在2012年2月12日正式推出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方案,使得整个音乐教育领域深受影响。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教育理念带来了新教材和新的音乐教学策略,掀开了音乐课程教学发展崭新的一页。

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倾向于采用权利控制型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记忆教材内容。教师的嘴是知识的源泉,而学生的脑袋则就成了知识的水桶,生动的教育生活就被异化成了死气沉沉的知识传授流水线。注重老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厌倦了呆板的机械式教学,面对经典的音乐作品,一样处于被动地位,只有接受老师一味的讲解,没有感受与体验的机会。而新课改观点认为,学生应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启发学生,学生与老师共同学习。现在,我们仍有许多音乐课堂教育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影响着我们新课程音乐改革的前进步伐。

二、对当下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各级教育部门对乡镇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不明确,再加上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不重视音乐课,忽视音乐教育的发展。对于学生,音乐、体育课是放松学习压力的,可以缓解主科学习的紧张情绪。家长和老师则认为浪费了学习时间,觉得音乐课属于无关紧要的透明课程。直接影响音乐课的正常教学,也会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上的心态,不同程度的出现老师消极应付,学生不在乎的状况,致使音乐教学的原本目标难以实现。中学音乐课程不属于高考的科目,除了学校部分音乐特长生之外,音乐课对于高考的分数没有影响。虽然国家严格规定了中小学音乐课每学期的课程要求,但是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很多学校虽开设音乐课,却为了增加主科的复习时间,无情地侵占音乐课的正常授课时间,成为“主科”复习的牺牲品,中学音乐课在所谓的“主科”的阴影下,在夹缝中求生。

(二)音乐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从地域上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音乐课程变革和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而在相对落后的乡镇及偏远地区仍存在很多问题。

据调查了解,城市中小学的专业音乐教师远多于乡村,一般有2―3名专职音乐教师,广大农村中小学有的只有一位专业的音乐教师,甚至是由非音乐专业的教师担任,这一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农村学校无法聘用更多的专职音乐教师。另一方面,经济生活条件不高,文化发展落后都导致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导致音乐师资力量薄弱。如果全校只有一位专业音乐老师上课,课程安排过多会令其出现消极怠慢的现象,每节课只简单的教唱歌曲,不做过多的指导,导致学生也懒散不积极。中小学音乐教学设备不全,没有配合教学的多媒体以及一些乐器,有的地区没有钢琴只能使用电子琴。因为地处偏远,教学设施短缺,很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不愿意“上山下乡”,更愿意到大中城市发展。这样,偏远乡村学校就失去了这一重要资源。

(三)师生在音乐教育文化认知方面的差异

音乐教育既是一个音乐审美的感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音乐审美的探索过程。学校音乐教育更多的是接触一些民族音乐或古典音乐,教学方法的枯燥导致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的欣赏和热爱程度大大超过了学校音乐教育的范畴,更多的是关注“最美和声”、“中国好声音”等音乐选秀类节目。这些在老师眼里大多数成了缺乏“内涵”的庸俗音乐,也就不可能作为学校音乐教学的内容,出现在学生面前。老师认为有“内涵”的音乐在学生那里成了无趣、死板的内容,致使师生在音乐文化的认知中矛盾冲突不断,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学校音乐教学的进程。

(四)音乐课本身对学生逐渐失去吸引力

学校对教研活动没有严格的要求,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措施,因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局限,没有很好地应用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教学中还存在有不规范、随意教的现象,老师只是把音乐课演变成为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是要求学生学会唱一两首歌,不教学生如何识谱、唱谱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样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科技发展到今天,学生有太多选择接触音乐的途径,手机、MP3、MP4、网络等等。一方面,学生不用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就能享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没有意识到流行歌曲只是音乐的一种。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网络中庸俗低级的东西,很容易对他们的思想造成误导。因此,必须通过学校音乐教育改变学生的音乐学习观念,让他们能更多地接触并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

(五)家庭经济和学生自身的原因

许多农村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家长更多的认为艺术道路太艰辛,担心孩子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不想让孩子走艺术这条道路,只希望孩子可以把主考科目学好,这样一来,一些本来爱好音乐的学生便没有了学习音乐的机会。导致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的学生少之又少,进一步阻碍音乐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虽然都喜欢音乐,但大多是些流行歌曲,很少有学生能接触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还有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原因:来自社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教材、教法等等。

三、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投入,增添音乐教育设施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实质的教书育人的过程,音乐教学设备是实现音乐教育任务的保障,是保证音乐教学过程正常进行并获得良好成果的重要条件。学校应多渠道筹集教学资金,增添教学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修建音乐教室等。有关部门也应积极解决音乐教育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比如,一些城市学校为了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接受音乐的熏陶,出资购买钢琴以及一些乐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音乐,感受音乐。而作为农村的一些学校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有的全校就只有一架电子琴。所以,增加中小学音乐设备是必要的。 (二)加大课程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教学特色

各地区的现实情况不同,有关部门应重视对于乡镇学校音乐教学环境的改善,鼓励学校开发利用本土音乐教育资源,建立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音乐教学课程。此外,广大教师还可以积极整理和积累日常教研经验,从而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多姿多彩。比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和老师可以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在音乐课中向学生传授自己本民族特有的音乐艺术,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更好地吸收。

(三)加强家长和学生对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有了好的教学设备,另一方面就是家长与学生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了。现如今,家长对待孩子自身的艺术修养还是非常重视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很多家长宁愿花钱让学生在外面学习艺术,而对待学校音乐教育却是不冷不热的态度。问题就在于,校外有专门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关于音乐的全面的针对性的培训,而这些内容在学校的音乐课中是没有的,在外面花了钱,学生也会很好的学习,而课堂教育只是教会学生几首歌就解决了一堂课,没有更多的拓展性知识。所以,我们要扩大课堂的教学内容,改变呆板的教学内容,开发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不再感到音乐课枯燥,让他们有更多的兴趣了解音乐,了解艺术。

(四) 强化职业意识,加强教师培训

毫无疑问,提升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是提高城市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要更加重视音乐教师职业意识的提升,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使其更深、更精的理解和掌握教材。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乡镇音乐教师必须更加认真地研究教材和教学技巧,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单一的现象,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比如我国每年的国培计划,就是让那些乡镇的中小学教师进入高校进行再次培训,强化学科知识,更好的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以备更好的回到乡镇传授给那里的学生。再如,教师的再教育,也是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

四、结语

我国的音乐教育依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乡村音乐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作为社会的一员,应该关心和支持国家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音乐学习者,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用思想和行动影响周边的人更好的认识音乐,了解音乐。我相信,通过我们个人和社会的不懈努力,乡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一定会得到改善,与城市的学校音乐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只有真正实现我国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才不会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吴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2]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刘巧云.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J].今日科苑,2009,(02).

[5]王跃珍.关于“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几点认识[J].音乐探索,2007,(S1).

第8篇

关键词:艺术观念;更新;小学音乐;教育发展

1 小学音乐教育形式与内涵的分析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小学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大致为:①教育性。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素质教育。②审美性与创造性。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及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鉴赏和表现,发展他们审美创美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③实践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通过音乐操作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④愉悦性。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健康、高雅的艺术会使生理愉悦升华为审美愉悦,在精神上获得享受。

2 阻碍小学音乐教育的因素分析

2.1 教育理念因素

我们有很多教师在音乐课上,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

2.2 缺乏音乐教育的前瞻性与发展性

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

2.3 形式与内容的矛盾

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

2.4 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方式与方法滞后

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小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3 回溯音乐教育的本源,回归艺术观念本质

3.1 发展就是创新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重要的一向原则是即兴原则。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中小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奥尔夫教学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

3.2 要恢复音乐教育的本来面貌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深入的研究国外的操作模式,以便得到预想中的效果。有学者认为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而音乐则是出现最早的艺术。音乐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存、生产与情感交流的需要,人类借助情感的力量形成共同的意识和意志。

3.3 艺术教育是终身教育

从适应学生对音乐教育的需求来看,只有当人们对学习的对象产生兴趣,爱好,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4 总结

在音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小学的音乐教育更被给予更多的希望,它不仅是培养小学生音乐素质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整个综合素养的一个翘板。虽然在当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大前提下,小学音乐教育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回首历史和西方一些国家比较, 中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任重道远,因此,要不断改变固有的陈旧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活跃的思想,在保持中国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特点外,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把原来死板的学音乐变为会音乐。当然,中国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小学音乐教育单凭老师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音乐科研水平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多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和学习,建立一套完备的音乐教育体系,形成我们独有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以不断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鄢艳.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读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

关键词:教育实践?摇见习?摇实习?摇音乐教师教育专业

本世纪伊始,我国开展了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亦是该指导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中,教育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和实习两种。它们是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形成教学实践能力的两种重要途径;同时也反馈出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效果,及在体验教学实践时遇到的问题。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换言之,教育实践是教师教育培养体系中的“透视机”。透过这种机制,学生体验实际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再次完善自我;学校从学生的实践反馈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改进课程建设及课程教学水平。由此可以看出,是否重视教育实践,将是直接影响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伴随着新一轮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步伐,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高师音乐教师教育的教育实践的不足。

笔者拟从对现状的分析与改进设想两方面来谈:

一、对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见习、实习现状的分析

1.整体布局的缺憾:教育实践缺乏系统的周期性整体规划

首先,缺少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为期四年的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应为四年内的见习和实习做出科学的合理的安排与布局,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并根据不同学年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进度,结合中小学的教材和教学进度,提出相应的见习或实习目标。据笔者所知,有这样教育实践规划的院校实属凤毛麟角。

其次,时间安排的现状:根据教育部于2004年12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育实践安排10-12周。其中见习1-2周,实习8-10周。根据某些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经验,在本科四年中,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定的教育见习活动。本科学习的第三、四年进行教育实习。就笔者而知,做到教育见习贯穿本科学习的四年,教育实习在第三、四学年进行的院校屈指可数。当然,一个教师真正的成长及其自身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需要倾其毕生去追求的。但无论从哪种角度讲,作为培养教师的高师教育,理应为培育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一切条件并使其尽快缩短“成长期”。大家都知道,教学是教育实践的积累。也只有积攒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水平才能逐渐提高。

2.音乐教育类课程薄弱

这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特色课程。因此在今天看来,由于过去对培养目标认识的模糊,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教育类课程设置显得薄弱。然而,国外的许多师资培养的专业机构都十分重视此类课程类别。实践也证明,忽视音乐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无疑会制约将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

3.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

在我们的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从事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者为数不多。而在教育实践中,各院校担任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往往一至两位,但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基于学生的人数,我们往往是分成若干组进行教育实践。这就需要增加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各院校通常的做法是非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参与教育实践的指导。这就需要对参与教育实践的非音乐教育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4.完善评价机制

在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等学校音乐师资为出发点的教育实践,应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涵盖学生、指导教师、教育实践成效(见习与实习)、本科课程学习的反馈。只有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规范性、科学性的综合评价机制把四年中的见习与实习进行全程化跟踪评价,高师教育实践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未来教师成长与不断提高高师教育水平的作用。

上述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践,在整体布局、师资储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方面亟待完善。在新的困惑与挑战昭示下,我们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勇于探索。

二、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设想

1.改进教育实践的整体布局

首先,建立科学、缜密的教育实践方案。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指导下,组织中小学音乐教育专家、教学能手。高师音乐教育专家、音乐教育类教师及在校学生进行座谈、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高师音乐教育实践方案。

其次,加大教育实习与见习的强度和时间的投入,以保证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充分实施。

见习:见习的频率应该是从第一学年到第三学年逐年递增,这种分布是有充分依据的,也是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因为每学期,都应制定出不同的见习目的与任务,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育见习体系。如第一学年的见习目的和任务,就可以是“以教师身份初步感知中小学校环境,教育教学常规和音乐课堂教学”。在相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在前两学年多安排见习活动,多观摩一些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更早更多地了解音乐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教师职业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教育实习打好基础。

实习: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是到第四学年才进行。作为培养教师这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特殊职业来说,自然就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笔者曾多次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实习的时间太迟了。实习点的指导教师也都指出,学生在实习中暴露出的人文素养的欠缺、专业课程综合应用能力与音乐教学技能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随着实习的结束就再也没有机会更正和完善,自然难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提高。因此,能否将教育实习增加为两次,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实习点选为中学、小学各一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习中,充分经受一个音乐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从而加快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2.增加音乐教育类课程的开设

最大限度地彰显音乐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据调查,我国目前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除几所国家重点高师院校。有能力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教育史》、《中外音乐教育比较》、《音乐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多数地方院校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只开设《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就算完成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任务。很显然,它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教师教育的需求。因此,应加大音乐教育类课程的比重,如《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师教育技能》、《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等课程,以构建完备的、科学的音乐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3.提高教育实践师资的指导水平与科研能力

前文已提到专业的教育实践师资的缺失。当然,非专业的教育实践的教师,由于在其专业教学领域都有丰富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所以,还是有能力指导教育实践的。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实践的水平,笔者建议,在不增加教育经费支出的前提下,利用校内的教育专业资源,有计划地对所有或部分认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培训,并经常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交流。从而,全面提高高师院校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仅仅提高了教育实践的水平,也相应地提高了教师其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能力。

4.完善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综合评价机制,从而有效保证教育实践提升未来教师的教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及促进高师教育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机制分为四层次:学生、指导教师、成效、反馈。

学生:按照教育实践方案,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帮助、评价。

教师:由任课教师、实习点教师指导构成。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担负组织、指导、评价三方面的职责。

校内任课教师的指导。在教育类课程授课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方面的培养与指导。尤其在教材处理与教学环节设计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其中包括教案写作指导和现代音

乐教育手段的灵活应用,为下一步“教学实战”扫清障碍。

实习点教师指导。应注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等教学能力的指导,其中包括检查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案编写、教具的准备和应用、教学中各环节之间的连接与过度,还包括试讲中教师的教态,教学中的语言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控制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处理意外状况的能力,为实习教师较为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

成效:包含指导教师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评价,与全体指导教师对于当次教育实践的评价。

反馈:由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在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现象与遇到的问题,回馈和反思当下高师教育的现状。

综合评价机制可采用评语、等级等形式全程考核,以此来促使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与高师办学水平的提高。

我们期待,通过高师音乐教育实践的改进,使得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获得一定的教学能力,初步熟悉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步骤、方法、特点,及不断创新的勇气。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2]查有梁.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3]《中学教学教材教法》十三院校协编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4]陈漠开.高等教育评价概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5]刘本固.中学教育评价.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6]瞿晓勇.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中的见习与实习.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7]郝亚莉.浅议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3).

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现状;发展措施

甘肃武威地处中国西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致使在一些农村偏远地区,音乐教育面临种种困难。而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小学生情操性格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从2000年开始至今已有10多个年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改革进度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家长对音乐教育的误解

农村是一个地理和文化的概念。综合素养的高低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可是农村家长对音乐教育并不是很重视。21世纪,知识决定命运的今天,农村学生家长素质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对音乐等艺术课程,孩子学与不学,教师教与不教,没有多大关系,以至于轻视甚至阻碍孩子学习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家长认为只有数学、语文的成绩才是最重要的,音乐课不作为统考,与升学关系不大,是无足轻重的学科,应该把音乐课时让给数学、语文等学科。这种模糊的认识将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绊脚石。

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师资缺乏

当前部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生,而是有其他学科教师兼职的。受过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其次是缺乏对现有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几乎没有涉及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这将会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学校教学水平更加滞后。

3.小学音乐教学设施落后及不足

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有一定的音乐设备。西部农村教育资源历来比较落后,音乐教育的设施可谓是更加不堪,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音乐教学书籍、挂图等教具,更谈不上专业化的琴房,音乐教材中提到西洋乐器更不知为何物。在农村小学生的概念里,只要能发音的器乐都是“琴”;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学设施的严重缺乏,导致有效的音乐教学不能开展,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4.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单一

虽然大多数学校都已能够正常开设小学音乐课程,但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几乎变成了“流行歌曲课”。这不仅仅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的缺乏,也是教学手段的缺乏,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缺乏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1.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与学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我们需要彻底抛弃旧的教育观念,要使广大农村小学教育以及家长充分认识到后乐教育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重要性。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彻底转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开展与新课程改革标准结合起来,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另外,需要农村小学的直接管理者――小学校长们摒弃“主课”与“副课”的旧思想,确立小学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同等重要性。

2.加大小学音乐师资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力度

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缺乏的情况,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稳定当前的音乐教师队伍,加大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当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培训,定期对这些非专业的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3.加大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加大中小学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相对薄弱,在今后的建设中适当加大小学音乐教育投入将会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添砖加瓦。

4.积极配合新课改,开展教学改革

有了新课改的助力,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我们对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进行积极的改革,首先,要注重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其次,积极改革当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本地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民间的音乐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小学音乐教育对小学生产生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使其对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因此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通过多方面努力,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将翻开新的篇章,为农村孩子插上美丽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马达.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现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第11篇

关键词:成人高师 声乐课 考核

Thinking about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of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YAN Bing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basic musics educ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es, like training mode,speciality course setting,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musics education speciality ofhigher normal colleges,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mode and method of vocality courses reformation ,aiming at seeking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education.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purely the author's own opinons, improper points for corretion.

Key words:higher normal colleges Vocality courses Check

成人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为中小学校培训在职教师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大部分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基本采取的是“小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方法。即:重视学生专业技巧、演唱能力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有针对性、适合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采用“一对一”的专业授课方式进行课堂训练。缺乏集体或小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式。作为专业音乐院校培养专门的音乐表演人才,使用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无可非议,但同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是否适合,就非常值得认真商榷了。

成人高师是否应该全盘照搬音乐院校的授课方式?应否建设适应我国中小学教育需求的专业教学方法?高师课程中专业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比例应当怎样安排配置?等等。只有将这些长期困扰高师教育教学矛盾彻底解决,才能办出具有成人教育特色,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需要的成人教育。

一、培训目标

首先应当明确,成人高师不是培养专业歌唱家,而是培训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这就要求学员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演唱技能外,还应当具备比较全面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1991年颁布的《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教学大纲》)中强调:“要通过声乐课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对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清楚的理解和认识,初步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如果参训学员在经过系统的声乐学习后,还不能够科学地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来指导学生实践,那么他也就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就不是合格的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

其次,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注重演唱技巧、表现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驾驭能力。国内外传统的声乐教学通常以直观的和“感觉式”的方法进行。前提是:音乐院校的学生都是经过几年的系统练习并具备了基本的理论技能和发展潜力后才进入大学的。而成年教师则因为学习经历、教学对象、培养方向诸方面的区别,与专业院校就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仅凭“直观感觉式”教学显然不够也是不科学的。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其培养对象是青少年,如果不了解青少年青春发育期的生理特点,没有对生理结构比较透彻的了解,没有对身体各部分机能参与歌唱工作的正确把握,是无法培养孩子们成才的。作为培训音乐教师的成人高师,完全依从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同样也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重视基础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注重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有关学与教的问题的能力”(着重号为作者所加)。这就从根本上区别出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与成人高师学员之间的教学目标。试想:一个连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歌唱生理常识都不具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又如何能在其所担负的基础教育音乐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的声乐教学中做好辅导工作?

二、课改措施

鉴于上述原因以及成人高师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有必要在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尽快开设“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并设立相应的考察、考核办法,以彻底改善和提高成人高师音乐教育学员的学习质量和水平。具体办法是:

1.规范教材 我国成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材远不及其它学科统一规范。这就无法实现《教学大纲》所要求“开设声乐基础理论及声乐教学法专题讲座”的要求,给声乐基础理论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同时在教学中也形成“有多少个声乐教师就有多少种教学方法”的局面,造成教学体系的无序。因此,成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制定基础理论知识的科学、合乎逻辑、规范的统一标准和要求,编写和制定统一的声乐教材,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化。

目前,已部分试行了针对成人教育教学需要的教材。包括为音乐教育专业选用的内容,如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声乐教程》以及其他各类为数不少的声乐教材,等等。这些教材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成人高师的声乐教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曲目。但由于大部分教材选编内容是针对有一定演唱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而相对于演唱水平各异,年龄参差不齐的成人音乐学员来说,这些曲目内容就显得有些难易不均。

笔者个人认为,在全国尚无统一规范教材之前,由教育部或权威人士暂时指定部分适合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基础理论深入浅出、有适合成人学员演唱曲目的参考教材,作为声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试用教材也未尝不可。各地也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符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2.考试、考核 考试作为检验学员掌握知识的必要措施,应当在每学期进行。具体办法的确定,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结合成人教学的特点和目的。内容大致应包括:①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及以上器官在歌唱中的作用;②发声器官。了解和掌握几组最重要的软骨、韧带和肌肉的工作机理;③共鸣器官。共包括哪些部分及在歌唱中的作用;④吐字器管;⑤青春期的嗓音保护,等等。

细分起来,还可将歌唱基本状态、歌唱的声部分类及特征、吐字咬字等重要理论知识以问答、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等,以不同的方式设置考题,使学员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能够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得以正确发挥运用。

第12篇

1肢体语言助力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肢体语言来助力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而动作音乐教学其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各种声势来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而所谓的声势是指,将身体作为一种乐器来感知音乐节奏感。让身体来产生各种动作,让动作间相互配合,从而产生各种具有节奏感的声音。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活跃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及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样的,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声势的把控来控制整个节奏,以此来代替单调的数拍子之类的节奏方法,这样能够有效的将音乐的节奏通过各种具体的肢体动作来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的表情来展示音乐所蕴含的各种思想感情,避免节奏的单一化。

2形象化的音乐助力音乐节奏的培养

小学教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而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仅仅是副科,但是其对于学生而言却有着极其重要的重要,音乐教学其重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节奏感,而音乐节奏感是人类的一种极为高级的感知能力,这不仅是天生的,更是后天培养的。在小学音乐的节奏感的培训过程中,相对于更加形式化的音乐以及情感化的音乐而言,形象化的音乐显得更加的普遍,同样的,所谓的形象化是指能够借助相关的文学以及图画来表现整个音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的音乐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来讲抽象的音乐逐步的转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形成形象的即视感。例如:在我国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中,正是揭示了利用视觉的形象来展示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认识,再如: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可以结合油画来进行欣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民歌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一个更加形象化的展示,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本身是没有任何形象可言的,同时,他仅仅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一种声音的组合,每一种声音的发出都能够产生一种更加微妙的情感,这样更加难以向学生展示音乐或者是描述音乐,而此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形象来将音乐想要展示的各种情感形象化,使得音乐能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触摸的感觉,使得音乐逐步的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使得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充分的利用形象化的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以及认识,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3演奏技巧助力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发的重视音乐教学,同时也已经有部分的学生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诸如: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定期的参加钢琴、小提请以及古筝等音乐乐器的学习,同时,随着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这样使得通过对演奏技巧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成为了可能。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乐器设备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在进行演奏中所使用的演奏技巧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同样的,学生可以有效的结合各种演奏动作或者技巧来想象生活中的具体的景象,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有效的加强对动作的理解。因为在整个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这是一系列的动作的组合,如何学生能够用心的感受以及体会,必定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影子。再如:在钢琴演奏中的“小鸡吃米”的动作时,尽管这套动作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何教师能够将这动作同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进行联系,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仅如此,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控不到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往往会严重的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注重对学生掌握能力的把控,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不管的强化学生对动作的认识以及理解,从而更好的将演奏的节奏同音乐的节奏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在小学教学中,其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中的极为重要的阶段,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无法有效的对音乐节奏进行把控,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应当采用相关有效的措施,借助各种肢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或者是利用各种形象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而节奏感其本身对于学生的未来的音乐道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完善小学音乐教学,真正的为学生开启音乐世界的大门,加强音乐对学生的启蒙教育,完善我国音乐教学。

作者:赵燕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