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心理学课件

护理心理学课件

时间:2023-06-26 16:24:10

护理心理学课件

第1篇

关键词:优质 课件 培养 人才

教师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心理,重视情感教育,并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同时精心设计学生喜欢又适用的优质课件,运用直观教学加深巩固内容,不但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适用型临床护理人才打下良好基础。现代护理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求“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贯穿于在校教育的全过程”。为了适应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对护理人才的需要,护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突出和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护理模拟实习即“情景虚拟式”学习,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护理理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它充分体现了卫生专业学校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综合型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护理人才为目标的特点。能使专业理论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通过虚拟教学环境,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好似进入了医院的病房,身临其境,好奇感和新鲜感油然而生,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护理人员,一名白衣天使,从而增强了职业自豪感和对护理实习课的浓厚兴趣,为上好实习课提供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课件教学优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几年前我校要求全体老师必须用课件上课,这种教学方法刚起步时老教师们感到特别困难,而且压力比较大(因对电脑不熟悉),通过几年的不断探索,现在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与以往的粉笔板书相比,无疑具有许多好处。

1.环保、节约。以前形容教师是“吃粉”的,这种说法不无一定道理,每次走上讲台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拿起粉笔,因已形成习惯了,老师上课板书用粉笔,讲话还得吃粉笔灰,一期下来不知要用多少粉笔才能结束课堂啊。改用课件教学模式后这个现象成为历史,对师生的身体健康无疑好处颇多。

2.加强教师的责任心。一堂制作好的优质课件,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好课件需要教师认真搜集各类资料、找图片、图象、设计、美感等等。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制作好课件必然会强化其责任心。并且在制作课件这个过程中,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解剖课件、妇产科课件、儿科课件甚至心理课件等等。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特别是看到图型后对增加学生的学习理解记忆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果只是讲课,学生会增加疲惫感,久而久之也会厌恶这门课程。

4.有利于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年老的向年轻的学习。通过教研教学活动的交流与传播,使用课件教学,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大家一起交流经验,传播新的观念及理念。年轻人新知识接受能力比老年人更快,在制作课件教学的过程中老年人还常常向年轻人学习请教,也增强了年轻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培养适用型护理人

由于我校是护士学校,专业全部是护理,所以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护理人才呢?谈谈我的体会。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由于医学人才的不断成长,加之学生对新知识的不断渴求,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根据这些情况,我注意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让课件内容增加可赏性的同时,又使内容衔接紧密、交叉渗透、优化整合;增加人文关爱、沟通技能等培养内容;增加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让实训实践得以施展,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整合系统课程。将医学基础课程及临床相关课程结合教学,医学知识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只有专门课堂进行讲解的,凡涉及相关内容可进行复习或提前告之。将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双向结合,基础教学中有临床教育,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系统课程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或“临床案例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过去偏重为老师讲解慢慢转化为学生自己愿意并且主动接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采用了课件教学法,以病案分析的形式进行讲解,使每一名学生以护士的身份进行病例分析、作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有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上。这样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疾病原理对临床的重要性与相关性,综合而完整地把握各个系统的科学性与临床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加思维空间。

3.创新综合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中,将临床实践作为教学突破口,将临床上所见所闻用于教学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学这个内容的意义。利用网络与图书馆资源自我更新医学知识,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除案例分析外、还有课外作业、学生角色扮演、以及病人角色扮演,同时安排一些临床实训实践。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社会,使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进行相关技能训练时能够了解其临床意义,并对正确的检查方法有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术等多种技能。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广泛了解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环境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关系。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掌握人际沟通与交际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够把握病人心理并进行有效的交谈与沟通,具备与他人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和建设性合作的能力。力求使学生在完成在校期间正规教育和培训三年后,走出校门也能够适应医学实践和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具备未来发展的潜能。

第2篇

    1明确护士核心能力的内涵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田。护士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性能力。

    2影响涉外大专护生核心能力发展的因素

    2.1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我国护理教育分为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大专层次的教育现在纳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中,高职教育介于中专和本科教育之间,其授课的内容“医”多于“护”,缺少护理学专业知识、卫生预防知识、康复保健等综合知识。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开设的护理专业课程由三个知识体系构成,即公共课程体系、医学基础课程体系、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理论不如本科生,实践不如中专生熟练,缺乏职业竞争力。教学方法的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践课老师示教,学生模仿,对于基础护理技术的教和考,近乎死板地重视操作步骤、程序的规范法,不强调临床决策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医院的实习环境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所有的核心能力都需要通过临床实习得以磨练、发展。目前我国护理工作有着很强的依附性,护士在临床护理决策权没有被受到重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很大程度上,护士的工作模式只是限于机械地执行医嘱。护生进人I临床,这种环境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改革培养方案

    培养新型涉外护理人才的目标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健全为护理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入新的内涵,对护理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综合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索如何培养大专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时。结合我国国情,培养目标应是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高优质医疗服务质量。①实际操作能力目标:配合医生诊疗、急救,实施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实施整体护理,书写完整护理计划书,协助和指导各种人群进行自我保健。②沟通与合作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尊重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护、医患信任关系、合作关系,良好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是保证护理措施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③ 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可训练的。积极寻有效途径,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改革课程设置

    突出涉外护理特色《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应显着增加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知识和能力中应增加有关老年护理、社区预防保健护理和精神护理。有学者提出,课程类型分配比率力求达到:大学基础课程占40% ,护理课程占60% ,实验课程占护理课程的50%,形成与国际接轨有专业特色的课程设计、课时分配。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将理论与实践比例调整为1:1.5.突出涉外护理特色,开展双语教学,增加专科护理课程;增加医学英语、专业英语、英语口语;加强学生人文修养,开设医学伦理、医学心理、人文等社会课程,提高护生有效地人际沟通能力。

    4.1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法教学。如启发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法(PBL)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式、研究式方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角色扮演法、病例教学法、床旁教学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性能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知识、核心能力。

    4.2改革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课辛苦,表达困难,学生不易理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把静止图像动起来,画面简单,内容表达明了,能增加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开放性、更新快、信息量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网络教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CAI课件、课程内容、练习题、参考资料、论坛等,学生课后能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拓宽学科知识和视野。利用网络资源能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构建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例如讲授把肝脏的解剖、肝硬化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临床学科知识经过超级链接插入课件中。讲授肝硬化失代偿期时,先播放一段肝硬化患者诊疗经过的教学课件,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患者在门脉高压、循环受阻的临床表现,整个教学生动直观,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感受医院的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病因、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接受了多方位的强化刺激,做到了真正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拷贝多媒体课件,课后复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提高了学习效率。

    5建立健全的考试评价方法

第3篇

【关键词】提高; 外科护理;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477-01

我院外科系本着全面提高外科临床护理教学能力的宗旨,每年定期对外科临床护理教学能力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培训,通过定期的培训,显著地提高了我院外科临床护理的课堂及临床教学能力,提高了我院临床教学质量。

1 外科护理教学能力培训方法:

1.1系统培训外科的专业知识:外科专业知识是从事临床工作所必备的知识,也是日常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应用的知识,因此我院外科系每个月二次集中讲授外科专业知识,有科护士长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并由科护士长亲自授课,对于重点知识反复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进行随机现场考核,生动的讲解贯穿授课之中,使临床外科护理人员逐渐牢固掌握了外科专业知识,并且学到了怎样将其应用到临床及课堂教学中。

1. 2系统培训相关专业知识:外科相关专业知识是临床外科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只有掌握了外科相关知识,才能从容应对临床上病情复杂的病例,通过灵活运用所学到的外科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课堂及临床教学。对相关专业由浅入深进行细致的讲解,并且列举相关专业典型病例,并进行系统的剖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并将其运用到了日常工作及临床教学当中。

1.3系统培训外科操作技术:外科操作技术的强弱,与手术病人的预后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强化学习及由技术精湛的教授协助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我院外科临床护理外科技术的操作能力,同时提高了对于外科技术的临床教学能力。

1.4培训外科护士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是取得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保证,对于教学医院的护士,在日常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因此我院对于提高外科护士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非常重视,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及模拟医疗情境,练习课堂教学方法及临床带教方法,再通过心理学及基础专业的教授进行指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外科护理的临床教学能力。

1.5系统培训外科人员的医疗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日常及教学文件书写能力是外科护士日常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培养该该能力十分重要,正规书写文件及其它核心制度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因此外科系将典型病历及核心制度模板定期用来培训,将教学教案及教学笔记的标准书写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及日常带教水平。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3],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结果

通过对我院外科护理教学能力系统的培训,使外科护士牢固掌握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了精湛的外科操作技术,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及教学活动中具备较强的护理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3结论实践证明,通过外科系定期针对外科护理人员教学能力的综合培训,使外科临床护士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进顺,黄文驿.骨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学习[J].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12):116~118.年6月第17卷第3期:632-633.

第4篇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PowerPoint课件(简称PPT)。PPT编辑多媒体的功能强大、简单好学,易于上手,课程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静结合、视听并用的感官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多媒体教学优势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有效弥补该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该课程中,其优势体现在:(1)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2)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3)增强感观效应,提高教学效果;(4)课件便于保管,利于教师修善;(5)课件易于复制,利于复习效果。

二、《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教育理论强调“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即应充分发挥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和谐统一。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既然明确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有其必要性,专业教师就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利益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吃透教材精神,熟悉教材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准备适合学生的多媒体课件。

2.可操作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要做到便利、灵活、可靠,易于教师的课堂控制。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还要注意课件大小及过多链接给软件运行速度带来的影响。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老师要熟悉掌握多媒体教学每个环节,在备课时就要提前调试,模拟教学,及时发现课件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及时解决,保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正常播放。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课件更是如此,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科学严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数据、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插入的图片、视频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客观真实。文字说明、语言配音等也要准确、真实。关于环境保护及安全技术方面有比较多的工艺流程和数学演算,在课件演示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正确分析工艺原理和流程机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演示过程中允许必要的夸张,淡化一些细节。

4.简约性原则。《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件展示的画面要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要简约明了、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同一画面对象不宜多,制作也不能太花哨,丰富的背景和多彩的画面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造成信息干扰。课件要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可以通过图像、图表、图形等方式来展示,提高视觉直观,加深印象。

5.艺术性原则。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精品课件教学不仅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让人赏心悦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的心情。优质的教学课件应是内容与形式美的统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在内容上将专业知识传授与德育美育教育相融合,在形式上再予以美的视觉进行展示,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教学相长,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审美情趣,根据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课件合理的布局、色彩、图形等界面对课程内容以美的诠释,做到集课程教学与观赏审美融为一体。

6.适时适度运用原则。适时适度运用原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学习情境,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需要,适时适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需要全程采用、全程播放的。该课程有些章节,有些内容是不需要课件讲授的,甚至使用多媒体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7.适度信息量原则。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这也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大大弥补《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不足。但如果课堂教学信息量太大就会导致“电灌效应”,过大信息量就会超过学生实际的接收能力,这种囫囵吞枣灌输模式依旧是填鸭式教学。适度信息量原则就是指教师按照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扩大视野的同时,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第5篇

1.1预警和叠测工作离不开护理人羹

为了及时发现灾难事件发生的苗头,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应对,有效控制危机局势。必须建立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的专门机构。预警和监测系统建设是目前完善灾难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2】。护理人员作为临床一线工作人员,有机会在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人员,责无旁贷应做好灾难事件的早期报告和监测工作,在有关部门做出反应之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1.2护理人羹是开展灾难事件相关知识宣传赦1|的主力

灾难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容易引起社会的不安和人民群众一定程度的恐慌。护理人员作为医学救援临时机构管理的重要成员。应是卫生宣传教育的主要人力资源,开展从制定卫生宣传计划到实施宣传计划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掌握个人防护的基本技能,了解预防控制灾难事件造成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有关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应对灾难事件。

1.3护理人羹参与伤高曩的预枪分诊

灾难往往造成大批伤病员,无论是在灾难现场还是在医院,救治工作都非常紧迫,而救治力量又十分有限,因此,第一个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伤病员的预检分诊工作01。通过预检分诊区分出轻重缓急、救治的先后次序,从而使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当场得到紧急救治,较危重的伤病员得到优先救治,使一般伤病员得到妥善处理。预检分诊要求在几分钟内完成,因此。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护士承担此项工作,护士主要协助医生检伤,负责做好记录并指挥担架员运送伤病员进入临时指定的救治室或医院病区。

1.4实纯对伤病灵的护理救治

灾难事故的现场医学救援包括赴伤病员集中点、难民营的巡诊医疗,大量的伤病员病情一般明朗,急需进行各种创伤急救护理操作,包括软组织损伤、烧伤的清创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大量的急救护理操作。由于灾难现场环境复杂、污染机会多,护理人员在实施各项操作的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尽量不直接接触未经消毒的物品;行动时穿救援服及高筒靴,防止毒虫、动物咬伤。

1.5组担伤病灵的转运、灾民的撤离

伤病员经过现场以及灾区医疗站的急救、治疗之后,大部分需要转送到后续医疗机构,实施更完善的治疗。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承担转运途中伤员的病情观察、保障伤员的安全、测量伤员的生命体征,为重伤员、生命体征异常的伤员留置套管针,建立静脉通路等工作。护理人员还要负责组织灾民从受灾地区暂时转移到安全地区,并做好撤离途中的环境卫生工作,降低危险,确保人员的健康、安全。

1.6开展灾后的心理护理

灾难涉及很多人,包括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受害者不仅需要立即的手术及药物治疗,同时遭受了极大的心理创伤,随着人们对生理和心理康复需求的日益提高,灾难受害者的心理治疗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弱病残需要更多的关注。护士的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士应针对灾民出现的精神症状,除了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主要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受害者紧张和恐惧的程度,帮助他们精神康复,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

2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措施

2.1囊学形式

2.1.1对护生实施规范事件应对初期医护人员的应对不及、防治不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专业知识局限性的反映,也暴露了我国目前医学教育内容尚不够完善。提高我国灾难医学救援整体水平的最根本措施就是对医学生、护生实施规范化培训,在高等医学院校专业中设立与灾难医学有关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将预防医学、危重监护医学、社会医学等学科作为各个层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开设一定的选修课,使护生了解灾难医学的基本思想、主要内容以及灾难救援工作的任务和方式,为将来开展灾难医疗救援工作打下基础。

2.1.2对在岗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尚未开设灾难医学课程,因此,绝大多数在岗的医务人员没有接受过灾难医学的培训,特别是护理人员,缺乏现场救护的基本技能,有必要对在岗护士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对现场维持、恢复生命的基本抢救技能,即心肺复苏的训练。形式上可以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对教学效果要进行统一评估,组织接受培训者参加中国医师协会这一行业协会的专业委员会考试,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即具有开展救护的资格。

2.1.3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常规灾难事件卫生救援的模拟演练,根据紧急预案的内容组织实施,包括车辆调度、救护、心肺复苏表演、急救知识、自救互救技术等。在职护士每年参加23次模拟演练,通过演练,一方面提高了护士应对灾难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部门的协调能力,使医护人员熟悉各种工作程序,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提高护理部门的管理能力以及整个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

2.2主要囊学内容

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课程体系目前尚未建立,由于灾难医学在现场救护方面与军事医学有相似之处,课程的开设可以借鉴军事医学课程。目前军队开设的军事医学课程主要包括野战内科学、野战外科学、军队卫生学、防原医学、防化医学、军队流行病学、军事心理学、卫生勤务学等。因此,从灾难医学救援的特征来看,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灾难医学系统组织的基本原理;(2)各种灾难尤其是核、化、生灾难的处理原则;(3)各项急救的基本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抗休克、人工呼吸、心肺复苏、解毒等急救技术;(4)伤员检伤分类,包括现场分类、收容分类、后送转院分类和医疗分类等;(5)伤员后送与转院,包括后送的时机和条件、后送的要求、后送的组织、后送的体制、后送的方式和转院到达后的交接等;(6)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包括各种灾难传染病的种类、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和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方法等;(7)灾后的心理护理,包括灾难引起心理障碍的表现特点和护理的措施等;(8)灾难医学护理管理,包括医疗队的组织、灾区医疗站(临时医院)的编组与展开、救治机构的部署、药材物资的保障等。从教学内容来看,其课程至少涉及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危重监护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灾害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公共卫生等。

2.3灾难医学护理囊1r量待解决的问置

第6篇

教学对象为福建省某医科大学2007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甲乙两个大班,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乙班,共93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6名;对照组为甲班,共94名护生,其中男生7名,女生87名。两组护生年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采用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讨论式教学,两组课时相同。

(一)教学准备

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要求,《内科护理学》为本科护理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必修护理专业课程,分两个学期讲授,教学形式为理论课和讨论课相结合。本研究时间为第一学期,即2009年9月-2010年1月,课时总数为88学时,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为15学时,分别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综合病例5次讨论课,每一次讨论课为3学时。教材选用尤黎明主编的《内科护理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该教室有联网计算机100台及多媒体设备1套,保证教师和护生各有1台可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学校计算机中心的1名教学辅助人员负责硬件设备的维护。教学前进行教学过程中所使用辅助软件和技术的准备及教师的培训。教师在首次讨论式教学时需向护生示范如何查找网络资源,包括校园局域网和因特网的资源。校园局域网资源包括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库、精品课程网中的《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资源提供的教学课件、视频及动画等。

(二)教学实施

讨论课采用网络环境下以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法,实施过程如下:

(1)设立主题。每一次讨论课,由主讲教师1名、辅助教师2名负责。主讲教师首先通过大屏幕投影仪播放课件,向护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临床案例以及讨论问题。案例均来自临床一线,讨论主题一般为4~6个,主要涵盖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以及医学护理前沿知识。

(2)搜集资料。护生明确教学目标和问题后,自己搜集信息资料,通过教材、教学课件、上网查阅相关专业文献等各种途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思考和分析问题。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由3名教师负责,适时给予提示、督促,引导护生发现与解决问题。此步骤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护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

(3)自主讨论。护生独立学习探索、分析问题后,根据坐位进行3~5个人为小组讨论或网上讨论交流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听取别人的意见。教师对讨论、合作交流作出必要的指导和调控,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引导护生深入讨论。

(4)归纳总结。护生经过充分讨论后,主讲老师选择部分小组护生进行汇报。主讲教师针对护生汇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引导护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关系以及掌握重点知识;适当联系临床实际,以提高护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情况,教师要求护生以个体或小组形式上交电子文档作业,由教师进行批改。

二、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对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采用第二军医大学林毅等编制的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4]评价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该量表包括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学习合作能力3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分为“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一般”、“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正性条目赋值为“5、4、3、2、1”,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此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7,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9。在教学前、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集体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使用spss16.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教学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表1),两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干预后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比较(表2)。教学后实验组护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及总分均高于教学前;对照组护生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教学前;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二)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对实验组护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护生学习效果自我评价》问卷主要涉及新的教学方法对护生的影响、护生对该教学法的喜爱认可程度、该教学法的优缺点等,共包括19个闭合性问题和2个开放性问题。在最后一次讨论课结束后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实验组护生对网络环境下《内科护理学》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见表3。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1)接触医学前沿知识、了解学科发展动态;(2)查找资料方便、可利用的信息丰富;(3)了解更多网上学习资源,提高课后自学能力;(4)做作业不用大量写字、节省时间与精力;(5)了解一些专业学习QQ群或论坛,加强平时学习交流;(6)培养上台演讲技巧、提高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7)有利于阶段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布置能够督促课后复习。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有以下缺点或问题:(1)盲目查找资料,缺少思考、钻研;(2)多媒体网络教室问题多,如电脑配置低、网络故障等,浪费很多时间;(3)长时间对着电脑易疲劳;(4)对信息讨论分析不够,有些知识印象不深且不理解;(5)作业太多,对无电脑的同学负担重,做作业不够认真,且没有教师反馈;(6)老师指导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不够;(7)有些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问题及对策

(一)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护生信息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实验组护生信息能力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超过半数的护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信息素养。护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大班讨论课上,必须借助计算机、上网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大量的网络信息进行高效地提取和加工,无形中训练了护生获取、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

2.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及自我管理能力。教学案例和问题主要来自临床实践,往往比课本更能吸引护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护理资讯,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习主动性。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生教学后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教学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还不能肯定新教学方法优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法。

3.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创新性思维及科研意识。基于网络环境运用已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临床实际问题,有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生在对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时,要进行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思考与讨论,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性思维;护生经常接触到护理专业文献、最新观念以及争议性观点,增强了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意识。

(二)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存在问题

1.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不完善。在本研究中,护生反映所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低,经常出现机器故障。由于校园网带宽限制,大量计算机同时接入网络,人均带宽严重不足,经常导致网速慢,影响了教学进度及效果。《内科护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学大纲、教师教案、课件,课件学习拓展的资源有限,且缺少可供学生与教师在线交流的平台。

2.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是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教师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护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技巧,提高护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5]。该教学法的应用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调查中护生提到,教师在思路上的指导和培养护生分析能力不够;有的教师对网络资源的查找并不熟悉。部分教师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水平及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差。

3.护生对该教学形式适应性较差。开展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护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同时要求查询大量相关知识,一些护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43.0%的护生认为增加了学习负担,不少护生反映面对电脑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护生,上课容易开小差。研究调查显示,有10.8%的护生表示在上课时,不能克制自己在网上查阅与学习内容无关资料的冲动。

4.讨论式教学中护生交流合作活动减少。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交流平台,可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但是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护生合作能力并没有提高,与预期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护生上网检索文献占用了讨论课大部分时间,用于交流讨论的时间不够;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室的坐位设置不利于护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护生网上交流的平台不完善。

(三)网络环境下大班讨论式教学的发展对策

1.改善教学软硬件环境。功能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是保证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这需要学校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硬件基础建设,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及教学辅助人员应该完善网络平台的建设,不断丰富和整合教学资源库内容。

2.提高教师网络环境下讨论式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教师应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观摩、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该教学法对教师要求高,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建议学校建立相应的人事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7篇

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9年开始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自愿报名,医院面试选拔,组建驻点教学班。从学院的2007-2012级高护专业学生中,每年组建一个驻点教学班,每班学生24-31人,年龄18-22岁。医院具备承担临床护理教学能力,开放床位1020张,有内、外、妇、儿等30多个业务科室,具备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条件。

2.方法

(1)通过双向选择,组建驻点教学班:

学院在高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的学生中进行宣传发动,医院再到学院向学生作医院情况介绍,学生与医院进行双向选择,组建医院驻点教学班。

(2)选拔授课老师,组建教学班子:

医院理论教学老师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热心教学工作,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护理老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医疗老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热爱带教工作,工作责任心强,大专学历且工作5年以上的护师或以上职称,为临床护理骨干,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个科室选拔2-4人,负责学生在第二学年理论期间本科室的临床见习和第三学年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

(3)教学方法:

第一学年,学生在学院完成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计算机等)、医学基础课程(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病理、病原生物及免疫、健康评估等)学习。第二学年,医院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医院完成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危重症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护理管理学、临床营养、护患沟通、护理伦理等的学习。授课老师将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紧密联系,内、外、妇、儿科护理学一个系统的理论课授完,由授课老师选择典型病例进行床边教学。同时授课老师将该病例作为科内护理人员个案护理查房的病例准备,再组织学生和科内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学生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再到临床患者的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制订基础护理操作临床见习计划表,将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根据各专科特点分解到各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带教。第三学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根据学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习计划、实纲的要求,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学生在各科室实习期间由具备带教资格的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与实习学生每日进行问答互动,出科时进行双向评价。同时,在整个实习轮转期间医院安排带教老师一对一全程跟踪带教,关心指导学生在各科室的实习情况。

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我院36位老师参与教学自我评价,在院校合作办学与护理学科建设结合后,教学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责任意识、沟通交流能力、为人师表意识、课件制作能力、理论知识水平、教学重点的把握、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示范能力、教学活动能力、授课互动能力均明显提高。实施驻点办班后,护理人员考试合格率及护理质量提高,与驻点办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参与教学后老师的自我评价较高

教师在理论授课前须进行备课、制作课件,备课阶段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设置,熟知教材内容及相关知识体系;还须掌握最新的护理理念和专业知识,才有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教学评比活动,邀请学院的专职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学院老师来院上公开课,使老师们的授课技巧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办班,培养了一批护理骨干,使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知识水平等得到了提高。在医院每年新招护理人员进临床后必须纳入规范化培训,驻点班老师是护士规范化培训各阶段中进行理论教学与操作培训的骨干成员,他们的授课技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为医院培养护理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护理学科发展得到了提升

第8篇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 说课 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12

说课是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重点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能力,其对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出台,说课已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广泛开展起来,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课程定位与目标

1.1 课程性质与定位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涵盖了外科护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整体护理思想。课程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各种模拟实践操作训练和临床实践,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护理对象服务的专业实践能力。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业人才,使学生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能运用科学的护理程序方法,对外科各系统疾病病人实施整体护理,为护理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健康、保持健康的服务。

1.2 课程目标

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认真分析护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本课程特点,确定本课程目标为:①知识目标:学生熟悉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发病机理、治疗原则;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正确评估;能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和健康教育。②能力目标:学生能熟练进行围手术期及各项外科护理技术操作;能制定详细的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围手术病人的整体护理计划。③素质目标: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具有爱伤意识,具有与服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

2.1 教学理念

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以护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任务引领为课程设计基础,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多种教学手段并用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2.2 教学思路

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临床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分为19个项目任务,每一项目任务又分为若干具体任务,每一个任务的组织与编排以整体护理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问题、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等6个方面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需要”的基本原则,努力体现以社会、专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综合职业能力。

2.3 教学内容

2.3.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具体教学内容严格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结合临床实际和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并以护理真实工作过程与工作任务为依据,突出以护理职业任务为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践性教学,注重教中做、做中学,并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真正凸显“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特质。本课程于第3学期开设,总学时11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80学时,实训34学时,每周6学时。

2.3.2 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确定本课程重点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措施;难点为综合技能的应用。解决办法: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案例导入、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练习,利用声像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放系统等手段辅助教学,并充分利用留言、教师信箱等增强师生互动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技能。②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临床见习等加强实践训练,强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 教学条件

3.1 教材

本课程选用教材为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邬贤斌主编的《外科护理学》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系列教材,该教材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充分体现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程序的工作要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用了多版本、多层次教材作为参考教材。

3.2 学情分析

本专业的学生为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较丰富,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好,已经完成了公共文化课、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但学生总体的动手能力较弱。

3.3 教学团队

课程组拥有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队伍。共有教师15人,其中专职教师11人,兼职教师4人;硕士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12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4人;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上看,基本形成梯队建设,具有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本课程组专职和兼职教师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高校教师资格证,具有“双师”资格。

3.4 理论教学资源

我校配备有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课题组的教师们将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形式融合于多媒体教学中,制作出一套具有护理职业特色的优质课件。我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已建成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与校园网互联,大大方便了师生查阅资料。为便于学生对《外科护理》课程的学习,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外科护理》专题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文件、在线视频、在线学习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3.5 实践教学资源

我校建有医护技能实训中心,内设多个护理仿真实训室和模拟手术室,配备有可进行专科护理训练的实训器材、可供仿真训练的多功能模型及综合训练模拟系统。仿真实训课开出率达98%,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还拥有2所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和62个校外实习基地,完全能满足本专业学生临床实习需要。

4 教学组织与实施

4.1 教学方法与手段

4.1.1 理论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及辅助网络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改变以往的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运用案例教学法学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的护理”这一内容时,按5个步骤进行,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堂上给出案例,并提出相关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再如学习“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时,运用了角色扮演及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首先提出任务:请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再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分角色扮演护士和患者,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结肠造口知识的宣教,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4.1.2 实践教学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临床情景教学。利用模拟病房、模拟病人开展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阶段,采用课堂与医院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外科疾病后到医院进行疾病的床旁教学、教学查房等活动;毕业实习时到外科病房实习8周。

4.2 课程考核

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能力评价体系,考核方法采用笔试、技能考试、临床实践等多种形式;考试课程采取教考分离,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采用百分制,理论占有60%,包括课堂参与情况20%,阶段测验20%,期末测验60%;实践占有30%,包括实验课仪表、仪容5%,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熟练性75%,人文关怀10%,实验报告10%;平时表现占有10%,包括学习态度50%,平时作业完成情况50%。

5 教学效果

课程组除了得到了校内督导、同行教师、学生的一致好评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得到了较高的社会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6 课程特色与创新

①根据课程性质,改革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外科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外科护理教学模式,以外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宗旨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操作技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②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学生为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实践证明,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论及实践水平,成为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 [2]。

参考文献:

[1]方凯,张昌宋.“说课”――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手段[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9,(1):25,28.

第9篇

实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9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作为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实践,同时选取2008级涉外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采用优化前课程体系)作为对照组,进行优化前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效果的比较。两组学生在生源、入学成绩、教学条件(包括任课教师、教学设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根据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核心等课程成绩,结合问卷调查结果,从专业英语水平、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等方面比较人才培养效果。

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及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测试题(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100分)。

统计方法。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优化前后课程体系比较分析

优化后的课程体系,有以下特点:增加了人文素养课程的门类和总学时数。如增加了国际经济与政治专题、世界历史、影视欣赏、中外教育名家选讲等课程。突出专业英语教育。减少了公共英语学时数,增加了涉外护理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增加了实践学时数(由1665学时增加到2093学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习、实训机会。

两组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测试成绩比较(见表2)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英语强化训练,实验组专业英语水平(达标率80.22%)较对照组(达标率63.55%)有显著提高(χ2=7.41,P<0.05)。

两组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水平比较共发放问卷198份,有效回收192份,有效回收率96.97%。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调查表明,实验组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测试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74,P<0.05)。说明优化后的课程体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护理知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与当前对国际护理人才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正确面对跨文化护理

涉外护理专业学生,只有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才能准确理解病人的各种行为,明确病人的需要,提供适合病人文化背景的护理服务。因此,应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进一步优化现有课程体系。通过增设职业口才、多元文化护理、国际护理理念与护理技术发展等人文素养课程,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

继续强化专业英语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情景教学 多媒体课件 学习 主动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94-01

职业学校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难免感到困难枯燥,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针对这种情况,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1 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情景教学法是以情景性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导学生借助情景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将学习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认识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1]。

1.1 运用好设问,引导学生的探索欲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存在一种潜在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提供病历、展示疾病临床表现后,把握好时机,巧妙的运用设问,把学生引导到对问题的探索欲上来。例如:在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时,开始可以以案例的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对佝偻病的骨骼改变有形象生动的认知,再抓住时机提出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问题进行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便可顺水推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轻松自如地理解并接受新知识,逐步突破难点,使之掌握教学中重点甚至难点知识,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情景设计要灵活和新颖相结合

情景教学法要设计的灵活新颖,讲授时要启发、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彼此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方法,使学生深度探求知识,对知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授肾病综合征时,不是按序的把病因、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简单的罗列,而是创设一个情景,给学生展示高度水肿的肾病综合征小儿的图片,以图片上的临床特征为出发点,将临床表现和病因、病理有机的联系起来,抓住该病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致使大量蛋白外漏。主要的临床表现—大量蛋白尿,以此为中心推导出另外三个症状:低蛋白血症、全身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在治疗中指出该病与免疫因素有关,所以糖皮质激素是本病的主要治疗药物[2]。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枯燥难懂的知识产生兴趣,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可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极大的提高了儿科护理学教学的效果。

2 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配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得护理教学模式有了长足的发展。护理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能使课堂讲授变得更立体,教学内容更丰富,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2.1 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师生良性互动

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及时地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要求,事先将授课过程设计编排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将板书、挂图、录像等集中到课件里,使内容丰富而详实,节省了板书、幻灯、挂图的时间,缓解了学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快了知识传递速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3]。多媒体课件帮助老师节约了时间,使学生思路易于集中在课件内容的变化上,老师与学生思路上的一致性使得师生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更有的放矢,及时准确,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多媒体课件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若没有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只能纸上谈兵。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临床的实际标本图片、患者的典型症状、体征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提供了大量具体的临床信息;对教学中机制复杂、难度大、实验成本高、罕见和难以实体操作的内容,都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中逼真的实物图像、三维动画模拟演示等,使学生很快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获得感性经验[4]。学生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还可以重复或节选播放,将实践和理论知识分解并穿插讲授,直到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

著名物理学家韦斯科夫说:“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科学的目的是发问,他主要是询问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因此,教师利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把学生带入情境或是实例的展示,让他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探求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匡萍.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技巧.

[2] 王瑞儒,马中富.农村急诊医学培训教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

[3] 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体会[EB/OL].

第11篇

制订骨科护理教师培训课程表

表1骨科护理教师培训课程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学时)授课者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2外请专家教案、讲义的准备及注意事项2院内专家课件中图表的应用,运用图表讲解内容的方法2外请专家教师的体态仪表,普通话训练2院内专家授课技巧,教学中吸引听课者注意力的方法3外请专家教学中讲解重点、难点的方法3外请专家讲课的意义,备课的方法3外请专家教学评价的方法及内容3院内专家护理操作规范化训练6骨科负责人集体进行备课、讲课实践6骨科负责人

培训骨科护理教师

对选拔出的护理教师进行为期4个月的半脱产集中培训每周利用下午的时间(15︰00~18︰00)组织1次集体备课,安排2名护理教师进行试讲,然后集体讨论教案,指出问题。每周利用1个晚上的时间(19︰30~21︰30),邀请专业院校的护理教育专家和本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教学助理员给护理教师上课,主要讲解教学方法及技巧、教案书写、教学评价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规范护理教师的授课行为。操作技能带教主要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组织护理操作带教教师反复对照护理操作教学光盘,进行操作技能训练,规范示范动作。

骨科中心主办军队及地方的学术会议,由护理教师主持会议,锻炼主持讲解能力。并且有计划地选派护理教师参加全军专科护士培训班,在各类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以提高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临床教学实践

骨科中心开办新护士专科护理培训班,由护理教师负责讲课,并为护理教师搭建教学实战训练的平台,提供锻炼教学能力的机会。并担任各个病区的教学组长,负责1~2项实习护生和进修护士的教学任务,护士长按专科护士的培训目标和要求,为18名专科护理教师分配授课题目。在讲课前理论授课教师和护理操作带教教师要完成教案书写、课件制作等教学准备工作。除了常规临床带教外,每月组织实习护生和进修护士进行2次护理查房。在授课结束后,根据授课内容对护生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操作技能示范教学完成后,对护生进行7个项目的技能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导尿术、静脉输液、吸痰术、给氧等技术操作和骨折治疗仪、关节运动仪器、下肢气压治疗仪器的使用,各项得分均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差,70分及以上为及格。

教学考评

1理论授课能力评价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护理教师理论授课能力和教学效果。问卷内容包括10个评价项目,每个项目按优、良、中、差4个选项进行评价,以优和良计算优良率,优良率90%及以上为优,80%~89%为良。

2临床带教能力评价由护理部自行设计临床护理带教要求和教学评价标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和带教方法3个方面,共8个项目。按优、良、中、差对临床带教教师进行评价。以优和良计算优良率,优良率90%及以上为优,80%~89%为良。新护士培训后或实习护生、进修护士出科时,向其发放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完成后现场收回,问卷发放286份,回收有效问卷28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结果

1新护士对理论授课教师评价

2新护士对护理操作带教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3新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

讨论

1理论授课教师能力明显提高

表2结果显示,新护士对理论授课教师评价中有7项达到90.00%以上,提示护理教师授课时,在精神面貌、教学内容及课件准备、课堂气氛、提问举例等教学技巧的运用方面评价优良。说明组建护理教师队伍,集中进行强化培训,有利于快速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试讲、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等培训,护理教师掌握了教学授课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护理教师在课堂讲课及进行操作示范教学时不再怯场,授课时目标明确,讲解时条理清晰,教学行为规范,克服了以往教学上的简单、随意性,但是教师在应用标本、模型等教具教学、课时分配的掌握等方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座谈反映个别教师普通话不够标准,表达讲解时不自信,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师的培养方面还应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

2护理操作带教教师护理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表3结果显示,新护士对教师带教的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总体评价优良。说明对带教老师进行集中培训,不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强化了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和使命感,但是其讲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外,表4结果显示,参加理论、技能考核的64名新护士中,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在80分及以上的,分别占87.51%和98.44%,及格率达100.00%。提示护理教师集中授课的带教方法,克服了不同教师直接面授带教存在的差异,弥补了新护士带教周期长、效率低、效果不一等缺陷,也保证了专科护理教学质量。

第12篇

摘要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学生分为20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集体讨论,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授课教师点评,课程结束后填写评价表。结果: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认可度达98.02%,认为其能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并能促进教学技能提高,发展多种能力。结论:小组学习合作模式应用于《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教学;护理教育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10.051

Explorationandapplicationofgroupcooperativelearninginnursing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

YANGXiao-ling,YIJuan,YANGQian(NursingSchoolofLuzhouMedicalCollege,Luzhou646000)

AbstractObjectives:Toexploretheeffectofgroupcooperativelearninginnursing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Methods:Allstudentsweresplitinto20groupswhichinclude5-6studentswithonegroupleader.Eachgroupwouldreporttheirlearningoutcomesandthetutorwillcommentonthegroupperformanceandfilloutaratingscard.Results:Theresultsshowedthatabout98.02%studentsweresatisfiedwiththegroupcooperativelearning.Theybelievedthatitcouldenhancestudents′teamcooperationability,improvethelearninginterest,andcanimprovetheteachingskills,developvariousabilities.Conclusion:Groupcooperativelearningcanbeappliedinnursingeducationpracticeteaching,andworthyoffurtherstudyanddevelopment.

KeywordsGroupcooperativelearning;Practiceteaching;Nursingeducation

《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科体系中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将教育学、教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应用于护理教育领域,以研究护理教育现象与规律的学科[1]。该课程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及技巧为目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独立探索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素质[2]。由于“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较为突出,我校通过集体备课精选授课内容,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教学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及技巧,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研究于2014年春季学期在《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门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级护理专业专科二年级学生101名,其中男3名,女98名。平均年龄(19.53±0.46)岁。

1.2教学方法《护理教育学》课程学时为24学时,理论课16个学时,教学实践课8个学时。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等形式开展,实践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具体方法如下:开学第一次课,向学生讲述实践课的原则和要求。“护理教学过程与原则”章节理论课结束后,布置教学实践的学习任务。将学生按学号分为20个小组,每组5~6人,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1)由授课教师对20个组长进行培训,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意义、注意事项和技巧。(2)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集体讨论确定教学课题(医学、护理、大学生活有关,选题范围不限),组长妥善协调工作,成员分工合作,每位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研读教材,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学习体会优秀的教学视频,撰写教学大纲,制作幻灯片,轮流试讲等。(3)以幻灯片形式在讲台上面对全体同学进行授课,汇报人的产生采取现场随机抽取的方式,每个小组试讲15min。(4)授课教师点评、总结。(5)学生填写“小组合作学习法在护理教育学实践课运用的效果评价表”。

1.3评价方法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果进行评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收获、感受、评价等。共发放问卷101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100%,对回收后的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统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

2结果(表1)

3讨论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它作为当代一种主流的教育方法、教学策略,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群体动力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建构理论等[3]。“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也被称为“小组合作学习”或“伙伴教学”,它根据团体动力学原理,旨在改变过去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而发挥作用[4]。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5]。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6]。

3.1实践教学参与情况选修该门课程的101名同学全部参加了教学实践,完成了教案撰写、幻灯片制作和汇报,学生的授课内容涉及广泛,题材丰富,具体为:静脉输液法、痛经的预防及处理、艾滋病、健康观念、婴幼儿意外伤害及家庭急救、压疮的护理、冷疗法、医院感染、实习前中后的准备、同桌的你、患者卧位与舒适、健康与减肥、睡眠质量与管理、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大学生活、怎样预防亚健康、肺癌患者的护理、享“瘦”生活、美食与健康、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技术、如何培养对中医护理的兴趣。以上选题涉及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母婴保健学、基础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中医护理学以及同学们感兴趣的大学生活等相关话题。

3.2实际教学能力每个小组学生能认真准备多媒体课件,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讲课,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且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课堂讲授、演示、讨论、角色扮演、提问、随堂测试、音频、视频、漫画、板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选题的切入点、教学教态、课堂气氛的调动、重难点的突出、时间把握、幻灯片制作等方面还有待改进。

3.3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的特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互动结构进行的系统学习方法。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奖励的依据。《护理教育学》课程的特点是侧重于教育学知识的运用,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强,课时有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非常有意义。由于小组团队的基本要求是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一致性,这样的一致需要对共同目标的认同和坚持。取得优异的小组成绩是小组成员的共同目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很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在本次教学实践准备过程中学生遇到不明白的、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会一起讨论,一起解决,既培养了小组学生彼此相互宽容和谦让的意识,又达到了知识资源共享的目的,在最后完成小组的汇报演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跟皮亚杰认为的“知识不可能仅由外部传授而获得,而应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和理解现实,从而形成知识”相一致。

3.4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的优势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证实,学生会吸收所读的10%,所听的20%,所看的30%,看与听结合的50%,听与说结合的70%,说与做结合的90%,教别人时的95%[7]。可见,在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平台,学习者之间建立指导互助的关系,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技能的目的,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是最好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认为,学生可以作“即知即传人”,就是说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老师。因为当学生在向其他人传授知识的时候,他需要思考如何将知识构建得更加符合逻辑,以及如何将语言表达的更加清晰明了[3]。罗杰斯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教学主体的地位。”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学实践就是学生为主体,将其置于教学主体的地位。在小组团队成员之间建立合作、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在对所授课程进行选择、资料整理、大纲撰写、课件设计、轮流试讲、互相点评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认识,节省了小组成员独自学习的时间和避免走弯路;有利于在小组成员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小组中只要有一个成员努力,她的收获就会在小组中进行传播,给其他成员带来压力,进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3.5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护理教育学教学实践的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教育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较好,98.02%的学生赞成这种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交流、资料收集、知识运用、课件制作、语言表达、自信心等方面都能得以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首先,该教学方法从小组组建、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轮流试讲到随机抽签汇报,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认真查阅资料和文献,积极思考和讨论,熟悉和运用护理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学过程和原则、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媒体相关章节的知识点,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护理教育学》课程目标和理论的理解,强化了护理教师的角色体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集体讨论提出授课题目,并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本门课程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运用,做课件,撰写教学大纲,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再次,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往的护理教育学课程为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学习,学生听课乏味,教师授课费力,学习效果不好。本次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相结合,学生上台当老师,亲身体验如何备课、授课。每个学生都希望能有一个展示自己能力与表现自我的机会,责任感及荣誉感促使其认真参与每一个环节,而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又促使学生不断地开动脑筋,用评判性思维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使学生将听、看、思结合起来,增加课堂活力。

4小结

此次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组织学生上台试讲,并加强试讲前的指导与试讲后的评议,使教学实践真正行之有效。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评价方法尚不完善,课堂上教师仅采用了对学生的点拨解惑、启发引导、总结归纳以及询问学生的体会和感受等方式;组内评价是要求组长协调,在成员轮流试讲的时候进行,但由于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教师无法了解组内评价的过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护理教学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0-102.

[2]谷青芳,刘晓英.“小组合作+角色实践”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3):1146-1147.

[3]李卓群.刍议合作学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0):78-79.

[4]杨箫华,焦芳.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现状与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1(9):218-219.

[5]郑修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8-59.

[6]葛廷印.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J].成才之路,2014(9):56-57.

[7]徐艳.教师与学生互动和听说教学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