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金可视化管理

资金可视化管理

时间:2023-06-26 16:2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金可视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金可视化管理

第1篇

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对于林业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研究尤为重要。由于在植物刚刚发育阶段,植物的生长状况无法预测。而根据植物生长模拟曲线或者生长模拟图像来决定施肥、喷农药、以及需要根据分布状况来选择种植种类等众多要求,在植物生长曲线不能模拟,以及植物的分布、生长期、生长问题不能预测的情况下,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不能实现最大化利用土地。其次由于林地,草原或者戈壁的面积较大,观察管理它们需要众多人力。根据可视化数据可以节省人力来预测这些土地上植物的生长状况。因此可视化在林业上的应用极为迫切。

一 林业可视化推广面临的问题

1、推广体制不够健全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刚刚开展,林业可视化的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还很陌生,因此很难对推广林业可视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国内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高校,缺乏林业可视化的宣传机制,导致林业可视化不能普及。

2、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引导,更需要一些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支持,然而两者的有效结合还未完成。国内对林业可视化的主要研究机构已经实现了多专业的联合研究。然而其他高校和机构却很难将实现林业可视化进行规模性的联系,因此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

3、缺乏研究资金

基于技术初级阶段的不成熟性和技术经济价值的深隐藏性,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市场价值现阶段还未具体体现,致使许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和公司未能重视林业可视化的研究,因此几乎没有企业投入足够的资金去支持研究。

4、缺乏政府的支持性政策

在技术研究的过程中政府的政策方针对技术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政府还未出台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鼓励林业可视化发展。

5、管理机制的系统性需要加强

林业可视化的研究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和图片,而这些数据和图片通常需要由调查部门和统计部门给出,而要获取这些数据和图片需要比较麻烦、复杂的手续。

二 林业可视化技术推广的建议

1、重视市场

市场是技术改革的催化剂。大力宣传林业可视化可以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到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自发的进行林业可视化研究。首先应针对需要这项技术的企业和公司制定策略,引导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的推广。其次,在学术界也宣传林业可视化研究的作用,促进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增加会促使社会对该技术的了解和研究,林业可视化的市场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宣传。

2、加强学术交流,引进国外林业可视化研究的先进技术

目前在国内林业可视化的研究比较集中,仅在几个高校和研究所中有所涉及,不利于林业可视化研究的推广。因此不同的研究机构之间需要增加一定的纽带,比如会议,科研考察等,以交流相互的学术心得。同时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支持一批学者去国外深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从国外引进在这项技术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的人才,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以便更好的促使他们研究林业可视化技术。

3、建立一些对林业的调查组织,使得林业可视化可以在基层展开研究

由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要采集资料,如图片、数据等。这些资料需要从基层进行采集,这样如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等深层次的研究才有保障。因此需要建立常设的基层调查组织,对林木调查,采集数据和图片。对于林业可视化的推广用很大的帮助。

4、改进推广模式,从原来的单纯依靠学校和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发展成即依靠政府也依靠企业的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林业可视化技术的推广,在其他领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生产外包,只做技术的推广者;扩大规模向外推广技术。这些模式同样适用于林业可视化的研究。然而,由于此项技术集中于几所高校和研究所中,单单依靠它们自身来推广此项技术,对于技术成熟的促进和技术的认知度的推广显得比较势单力薄。因此要依靠政府和企业来扶持。在技术推广的初期,可以以政府为主导,具体推广策略有:

1)政府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模式主要依赖现有政府推广机构,并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政府建设基层推广组织,负责采集数据。同时政府需要制定林业可视化技术项目的发展政策,并直接负责推广项目计划,并组织实施。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来自政府的一定资金投入,并建立机构进行有效地资源管理。这种推广模式的优势在于政府形象好,影响力大,信任度高,可以削弱推广对象的排斥心理。并且由于设立的机构组织严密,监督力强,使得该模式有良好的效率和可控性等优点。但是由于这种模式对政策的扶持力度有一定的依赖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脱节。同时这种模式下的机构臃肿,职能和性质定位不明确,不利于发挥科技人员推广的积极性,该模式在市场结合性和组织结构性上略显逊色。

2)企业主导型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筹措,且有企业自主盈亏,因此企业注重于市场前景好、效益高、可以迅速开发的新技术。企业通常拥有优势信息,可以指导客户对新技术的投入,因此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机智的市场灵活性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是企业过于关注利益的得失,使得他们在全局的系统性以及技术的长期开发上有所欠缺。

3)科研单位主导型推广模式:此种推广模式的执行者主要是科研单位。其优势在于整体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技术咨询和培训的后备力量强大。其缺点是资金来源一般不能自给自足,主要靠政府或其他相关科研基金的支持。同时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容易造成技术与市场的脱节,并且技术的转化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2篇

【关键词】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控

一、引言

企业的管理包括正常情况的维持和异常情况的处置管理,而异常情况的发生及延迟解决不仅造成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制造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随着轨道车辆制造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打造国际级现代化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多品种、小批量和出口产品质量要求高等特点,致使生产过程环境的复杂性大大提高,容易引起生产异常。当前,轨道车辆制造企业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这些因素包括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两大方面。对于大多轨道车辆制造企业来说,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生产异常情况时有发生,生产异常时常会造成工位制节拍化流水线中断,甚至较长时间的停产,从而影响产品质量及交期。因此,要打造国际级现代化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对生产异常进行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以实现对生产异常事件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将生产异常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某轨道车辆制造企业生产异常管理现状

(一)生产现场异常的分类

生产现场异常大致分为人力资源异常、设备问题异常、工艺问题异常、能源问题异常、物料问题异常、技术问题异常、品质保证异常、突发异常等。

(二)异常信息响应程序

1.生产现场异常信息采集与传递。

(1)生产异常问题发生后,操作者立即将生产异常信息填写到SQDCM看板的《改善公报》上。

(2)对于30分钟内未能解决的异常,管理人员将生产异常信息在公司的生产现场留言板上。

2.生产现场异常信息传递。

(1)操作者通过手机短信、电话沟通等方式,将生产现场采集的异常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2)管理人员将制定的异常处理方案和指令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的形式及时传递给现场的操作人员,同时利用“FeiQ.exe”、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传递生产异常信息。

3.异常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于2小时内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生产单位向归口管理部门反馈,归口管理部门在8小时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落实,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生产单位。

(2)对于8小时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生产单位向公司生产部门主管副部长反馈生产异常信息,由主管副部长协调解决。

(3)对于16小时没有关闭的生产异常问题,由公司生产部门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进行落实。

4.异常问题统计与处理。

(1)2小时以上的生产异常,由各中心、分公司记录、统计,对异常持续时间在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的问题,由各中心、分公司制定临时措施,并编写《异常问题处理报告》。

(2)对异常持续时间达8小时以上的问题,由异常问题的责任部门组织编写《异常问题处理报告》,报公司生产部门存档。

(3)每季度对异常统计在累计持续时间前3位、发生频次前3位的异常问题,由公司专家团队牵头组织攻关,并编制《重点攻关项目报告单》,制定长期对策,杜绝异常再发生。

三、异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生产异常的责任单位界定不清,延缓了问题的解决。

2.缺少必要的压力传导机制。

3.评价机制不健全,异常信息上网对责任单位触动不大。

4.相关单位对异常管理不重视,把异常当成正常。

5.准时交付率较低,加班常态化。

6.与轨道车辆制造同行相比生产周期长、在产资金占用过多。

7.异常频发、主要工序生产时常处于中断状态。某轨道车辆制造企业2015年各主要工序生产异常累计停产1507天、累计频次586次(8小时以上统计口径)。

四、对异常信息可视化、升级管理模式的探讨

(一)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建立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

1.预警信息录入。由操作者把即将影响生产的信息录入到异常信息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中,注明生产需求时间后在处理问题第一责任人栏中选择相应的人员,系统中将显示出第一责任人姓名、档案号、异常创建人、异常生效时间、异常反馈时间、异常内容等信息,同时本单位领导将收到生产异常信息短信。

2.主管领导审核。异常信息录入以后,由本单位有审核权限的领导在2小时内审核,在审核栏打“V”确认以后信息完成上传,所有开权限的人员信息共享,同时问题处理第一责任人将收到短信群发平台的相关信息及异常信息的电子邮件。

3.到了生产需求期以后,预警信息将自动转为生产异常信息,并开始计时(按有效工作日统计)。

(二)用智能化技术实现异常信息升级管理

1.异常问题在4小时没内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责任问题所在单位的主管副部长。

2.异常问题在8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责任问题所在单位行政正职领导,该领导在办公室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因本部门责任导致的生产中断问题。

3.异常问题在16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及电子邮件的形式转给负责责任单位业务的副总工程师,该领导办公室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需解决的生产中断问题。

4.异常问题在24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停产信息转给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领导在收到短信群发平台的异常信息的同时,在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显示亟待解决的产中断问题。

5.异常问题在32小时内没有关闭,系统自动将停产信息转给公司总经理,总经理在可视化终端显示平台上将看到重大停产信息(可手动关闭)。

(三)终端信息显示平台设置

1.公司领导办公室:总经理、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2.技术部门领导办公室:总工程师、主管工艺、设计副总师、开发部部长。

3.管理部室办公室:生产物控部部长、生产经理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部长、采购部部长、资产部部长、质量保证部部长、动力厂厂长。

4.生产单位总经理办公室:高速中心、转向架中心、客车中心、动检中心、冲压分公司、内饰件分公司。

五、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除了给企业带来直观经济效益外,更为重要的是可望实现企业生产现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1.信息传递流畅有效。通过实施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异常信息得到及时传递,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准确的异常信息,杜绝信息传递的错误及延后,整体提升了生产异常信息的反馈速度。

2.产能得到明显提升。生产异常得到及时处理,减少了停产时间,从而提升了整体产能。

3.异常反应能力提速增效。以前的生产异常信息逐级人工反馈,效率低,现在由计算机网络终端自动完成。

4.责任明确并落地生效。以往生产发生异常时,各个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诿塞责,给问题的解决带来诸多不便。实施生产异常可视化、升级管理系统后,由于实施了压力传导,大大缩短了异常处置时间。

5.企业竞争力得以增强。上述思路建立的异常可视化为核心的生产异常升级管控系统,给管理人员处理生产异常问题设定了时限,减少异常处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实现更少的在制品、更短的交货周期、更优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作者简介:

第3篇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公路养护管理

Abstract: the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s contemporary almost al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sed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ool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way maintenance typical application, further advance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in highway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U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可视化技术是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信息处理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一般来说,可视化就是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它将公路设计、测量和检测产生的大规模数据转换成二维或者三维的计算机图形、图象信息,进行静态或动态显示,以便直观、及时、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抽象数据所反应的内容及其所蕴涵的规律和结果,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可视化技术可用于G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量观测、路况检测等工作。

1、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的属性,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的技术系统。广泛应用在科学调查、资源管理、财产管理、发展规划、绘图和路线规划等方面。在公路的养护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一般与路面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或路面质量评价系统一起应用。将公路的各项要素与地理要素的空间属性联系起来,既可以从地图上的路段、桥梁、涵洞等地理要素查询得到相应对象的数字、文档、图形、图象及视频、音频信息,也可以由路段编号、桥梁编号等标识信息查询得到其空间方面的信息。对于公路养护管理中的检测结果及调查得到的路面病害等动态信息,可运用可视化技术将数量庞大的数据拟合到地理要素上,得到直观的复合地图,一目了然地了解道路或桥梁的质量,为技术和管理人员制定养护管理方案提供全面的参考。

2、在交通量观测中,利用公路干线上的摄像机、视频探头传输线路及远端数据中心等组成。检测系统利用视频图像传感器,通过计算机模式对摄像机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分析判定,检测出通过路面各车道的车型、车速、交通量等参数,再通过网络将检测数据传输到远端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电脑网络实时采集到画面及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可视化技术,提取与更新道路背景图像,经过软件数字化处理和计算,使用自适应阈值提取运动车辆,去除车辆阴影,区分不同车辆和利用车辆中心的连续匹配来确定车辆数目和类型,该技术不受车道的限制,人为影响小,计数准确性高。

3、路面使用性能主要包括路面行驶质量、路面损坏状况、路面车辙深度、路面抗滑性能和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行驶质量与车辆特性、乘客对振动的耐受能力以及路表的起伏状况有关,其主要评价指标为平整度。路面的损坏状况调查是指鉴别路段路面损坏的类型,确定各项损坏的严重程度,并测量路面破损率。通常沥青路面的损坏可以分为裂缝、车辙、坑槽、拥包、推移和表面损坏。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为准确、及时提供路面使用性能信息和制定科学养护方案提供了技术保障。该系统由专用车辆、计算机、电子设备、传感器等组成,利用可视化技术,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可以较好地完成平整度检测、车辙检测、路表破损、路面抗滑等指标检测。

①、平整度检测。路面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与舒适的重要指标。目前公认的衡量指标是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它是一项标准化的平整度指标,其数学模型为模拟车辆以规定的速度行驶在路面断面上,分析行驶距离内由于动态反应悬挂系统感受到的累积竖向位移量,其检测结果以m/km表示。数值越大,说明路面平整度越差,人体乘坐汽车时越不舒服。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实际上是指所测路段内不同点位竖向位移量的平均值。不同检测车对同一路段的检测结果往往有较大差异。因此在使用此类检测车时,需要定期对检测车进行标定,建立测试值与国际平整度指数(IRI)之间的关系后,再进行检测工作。

②、车辙检测。车辙通常以深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米。采用多功能检测车检测路面车辙,检测车前端横梁需要配置多个传感器,且传感器的数量越多,对车辙的检测越精确。检测时,检测车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利用激光对路面进行一次扫描,并根据高精度陀螺仪提供的基准得到路表与车辆之间的距离,从而连续地得到许多路面横段面的起伏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处理软件计算出左轮迹或右轮迹处的最大、最小车辙深度或对其取平均值。

③、路面的损坏状况检测。对路面进行扫描,得到路面清晰地图像,将原始的图像数据通过破损自动识别系统完成路面裂缝、坑槽、龟网裂和路面修补等路表损坏的定量统计,计算出路面破损率(DR)。准确、安全、高效地获取公路状况技术信息,并将自动化检测结果作为公路养护分析、编制养护资金预算的必要依据,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合理的养护管理措施,极大地改善以往人工路况检测耗时、费力以及评价不一致的局面。

第4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质量管理;系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一个汽车产品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波动性,汽车生产质量控制好快直接体现着设计者的初衷,还影响着汽车在面市之后的销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关键步骤。一个汽车在生产组装完毕之后,其质量就已固定,我们再进行抽检的目的仅是界定次此批产品质量水准如何,但是其设计及工艺缺陷是不会变化的,会在储存、运输以及使用中不断暴露出来,所以可以确切的说汽车的质量主要是由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好坏决定的。本文将简要介绍汽车制造质量管理基础及系统模式。

1 汽车制造质量管理基础

1.1 汽车制造过程工艺介绍

汽车在制造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工艺,即冲压工艺、焊接工艺、涂装工艺以及总装工艺。冲压工艺,主要内容是汽车车身的加工,如车顶、外包围和车门等的加工,是汽车制造工艺的第一道工序;焊接工艺,主要进行门盖以及车身的焊接加工,如顶盖总成焊接、左右侧总成焊接、门盖总成焊接下车身总成焊接等工段;涂装工艺,主要是对车身表面进行喷漆,包括前处理、打磨、底涂、上胶、喷涂等工段,它直接体现着汽车的外观质量;总装工艺,主要是将汽车零部件装配成整车,并对汽车的性能进行检测,是汽车制造的最后一个工艺环节,也是汽车质量形成的最后阶段[1]。

1.2 汽车制造质量控制特点

汽车的生产工艺特征决定了它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质量控制特点,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灵活性。汽车生产规模大,流程复杂,这也直接导致汽车质量控制的繁琐。所以,要想对汽车产品的质量进行全面控制,就必须建立灵活的质量控制模式,满足不同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需要。(2)稳定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汽车生产线必须按照节奏连续进行,因此质量控制系统对故障的反应要快,对于某些情况必须做到可预测或者确定,从而保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2]。(3)集成性。汽车在生产过程中工位分散,各种分析仪信息记录仪等都分布在不同的网络站点上,这就需要系统能够对各个站点信息进行集中控制[3]。(4)决策智能性。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能力也愈发强大,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保留下来数据信息,再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构建汽车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决策哭,提高汽车质量控制管理的决策水平。

2 汽车制造企业质量信息管理模式

2.1 流程化管理模式

流程化管理(Process Management,PM)主要是指流程为主线的管理模式,它是以业务流程为管理对象和以流程为导向和目标来组织框架的,通过业务流程的不断创新和再造,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系统化管理模式。由于汽车生产过程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制约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因此汽车在生产和管理上与其他行业都有显著的差异。汽车制造过程从原材料的选择采购,到车间管理,产品加工,质量检验以及运输和储存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导致制造流程的管理受到的制约因素增多,所以流程化管理在汽车制造业上显得尤为重要[4]。

2.2 分级管理模式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质量管理发展的不断深入,质量信息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好质量信息已是汽车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会有许多存在与各种图表、报告、数据等资料中的质量管理信息,如何在众多质量信息中识别有用的信息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所以分级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分级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质量信息分成多个类型:(1)按质量管理信息的功能分类可分为功能信息、指令信息和评价信息等;(2)按管理层次分类,可将管理信息分为执行层信息、管理层信息和决策层信息;(3)按质量信息的来源分类可划分为内部信息、供应商信息和客户信息等。汽车企业在制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质量改进等计划时,需要做出的预测和决策,这就需要积累各种各样的质量数据作为决策基础。

2.3 可视化管理模式

可视化管理(Visual Management,VM)模式主要是指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让管理者能够实时了解企业运作信息,从而实现管理上的透明和可视化,从而使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而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客户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环节。可视化的管理模式能够使企业运作信息更加直观。当可视化管理应用于全面质量管理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汽车的生产质量,较少因为认为或管理原因而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因此汽车企业在内部实施可视化管理时,要做到全员参加,将可视化管理巧妙地融合到全面质量管理中去[5]。其次,可视化管理模式应该围绕产品质量控制开展,作为制造企业,其汽车产品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客户要求,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将可视化管理模式应用到质量管理系统中时,需把关注点放在产品质量是,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紧密围绕提高汽车质量水平开展工作。

2.4 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模式

质量信息集成管理模式(Information Integration,II)是以电子科学技术为工具,覆盖到汽车生产过程到使用报废的质量信息,并对这些根据获得的质量信息对具体部门的行为实行全面管理,从而达到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作为一种信息管理方法,信息集成能够为企业提供信息化建设所必须的信息资源,从而带动企业的质量信息集成做到从内到外扩展。此外,企业还可根据信息集成系统整合资源、优化活动以及规范业务流程等,达到信息高度共享,促进企业人员流、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在系统内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后,信息集成系统还能有效提高质量信息利用率,尽可能开发现有的信息资源。

3 结语

由于汽车产品不同与一般消耗品,消费者购买后一般需要使用10年以上,这就对汽车产品的质量提出的很高的要求,汽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构建有效的汽车制造质量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提到的四种质量信息管理模式可以作为现代汽车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系统时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匡竹平,尤建新,杜学美.汽车制造企业制造过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

[2]郭钧.整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

[3]赵春平.汽车制造中的铸件设计质量管理[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

[4]张永超,魏展鹏.汽车制造企业供方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学;形态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222-02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能适应企业经营、社会建设、服务管理等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室内设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主要是按照设计实施的方法与程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实训场所进行实地近距离观察、体验,通过现场感受和熏陶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从而巩固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个过程深化了与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过程性知识与专业技能,同时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业务洽谈、环境测量与技术数据收集论证、材料选择、图纸制作等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核心职业综合素质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所以,加强和完善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的建设是全面实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中存在的问题

1.实训观念上存在偏差。“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技术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然而,传统的“本科式”教育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造成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变成了传统教育观念的翻版,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训;先理论,后实训;不能达到理实一体,更不能达到“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高职特色。或许有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为实训而实训”,从观念上已经将实训教学视为可有可无的学生掌握设计辅技能的手段,弱化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的过程性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达不到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

2.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多为近几年开始创办,一般都是由专科学校、中专等性质学校合并组建,在高职纷纷进行课程改革、骨干校建设的大潮中,实训基地建设很难跟上学校发展的速度。而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一般为市属院校,地方财政有限的拨款不足以支撑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室陈旧、老化的设备必然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

3.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装饰设计与施工工程相关实践经验,理论教学常常与实践相脱节,此类教师本身的实训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动手实训目的变成了“两张皮”。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通过自身努力规划出既能满足日常实训教学,又能不断适应行业企业新的发展趋势的装饰设计实训教学空间就显得力不从心。

二、将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的重要性

1.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所谓设备设施只限于部分基材、辅材、地材、灯具及卫浴产品的单纯展示上,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只能是简单地观察材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有对相关材料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设计转化,提供更直接的可视化应用支撑,才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达到从“观察理解”到“真实体验”直至“陶冶唤醒”的飞跃。

2.将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有利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再培养,在为学生提供可视化教学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自我提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优秀专业设计教师团队的形成。

3.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有利于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可持续性合作,有利于高职出身的学生在市场、公司、课堂“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下具有获得前行推力的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三、实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的对策

1.清晰认识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要使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从决策者开始,让所有从事本专业的教师和教辅人员都能清晰地认识到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明确高职教育根本目标的同时,更新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适度提高实训设施及设备的投入。尽管全国的高职院校几乎都在力争逐步改善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基本条件,也从硬件方面在积极筹资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仅靠校内自身条件根本无法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企入校、引资入校,建成能够资源共享,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的有力保障。

3.校企合作,制定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的可实施性方案。室内设计专业的校内外实训是学生“零距离”感知室内设计工作程序和内容的有效途径,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装饰施工现场,系统、全面地体验并逐步熟悉设计施工的各个环节,增强感性认知,提高学习效率,而制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可视化的可实施性方案便成了实现学生实践能力获得与提高的重要条件。如确定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展示的基本原则、选择多元化的水电设施安装系统、设置方便教学的音响设备、满足学生项目实训过程中“跳起来摸得着”的基本水准等等。

4.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同时扩大兼职教师比例,走“校企合作之路”。“双师型”教师是实训教学空间最主要的实施者。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培养“双师型”教师,能让专业教师与装饰设计企业和装饰设计市场保持信息并轨,同时及时掌握市场上新材料、新施工工艺,获得更新的专业技能。这样将不断有效地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之逐步成为“双师”素质的教师。与此同时,要重视扩大兼职教师比例。从设计管理、设计施工等规范的企业中聘请有能力、高素质的兼职教师,实现与社会装饰设计企业共享人力资源,它一方面为学院节省了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到最新的专业技能,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由此可见,实训教学空间形态关系是影响实训基地实践教学能否实施的关键,也是决定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能否获得相应职业能力的前提。只有从运行策略、管理体系、内涵建设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充分探讨其空间形态的可视化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实训基地在设计项目实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翟帆,范绪锋.55%的就业率说明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11-21.

第6篇

1 大数据采集    

大数据采集是大数据能力的基础,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全面获取数据的能力是大数据分析技能的起点。企业各种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信息采集,包括传统纸质材料和电商电子材料等信息的采集,因为相对工整规范,采集难度不大;培养学生对企业自有数据仓库数据抽取导出能力,将充分发挥企业历年数据作用。    

同时,企业不仅要采集企业内部核算资料,还要进行管理活动需要采集原材料价格、市场前景、同类产品销售情况等外部数据资料,这些资料有公开的如钢铁价格、原油价格等,也有不公开的某企业某产品销售情况,所以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在获取某类产品、某些特点产品的销售情况,或者购买参考公共销售情况数据,需要培养学生爬取数据的能力。    

例如,利用八爪鱼进行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商品检索结果抓取或者商品详情内页资料进行抓取,也可以自行设计或者购买规则进行特定数据抓取;利用公共平台数据对企业商品的竞争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获取消费者的检索热点;对自己产品的评论资料可以进行典型意见和关键词的提取,提高CRM水平,如图1所示。 随着物联网传感器的发展,自动、实时、全面、完整、可靠、准确的数据不断出现,每一个界面、每一个动作、每一次交互都有迹可循并被规范记录,获取的数据也将更加全面,企业的数据采集也更趋自动。

2 大数据清洗    

培养学生通过对数据进行多方验证、审核,将有杂质的数据剔除能力;培养学生从格式、逻辑、数值等多方面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处理缺失值、孤立点垃圾信息、规范化、重复记录、特殊值、合并数据集等问题的能力。

3 大数据分析    

对于企业积累数据和获取的外部数据都要及时进行分析应用,快速充分分析数据尤为关键。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技能尤为重要,具体需培养数据分析技能如。  

(1)描述型分析:是什么?    

描述性分析会提供重要指标和信息。例如,通过每月的销售单据,可以获取大量的客户数据,如客户的地理信息、客户偏好等;也可以了解企业库存、销售等生产经营数据。    

(2)诊断型分析:为什么?    

通过评估描述型数据,诊断分析工具能够深入的分析数据,钻取到数据的核心,分析某种产品或者某些产品销售量变化原因等。    

(3)预测型分析:可能怎样?    

预测型分析主要用于进行预测事件未来发生的可能性、预测一个可量化的值,或者是预估事情发生的时间点。使用各种可变数据来实现预测,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预测能够帮助做出更好的决定,如预测原料价格可以辅助决定库存、预测销售可以辅助决定产量、预测业务量可以辅助决定资金筹集量等。    

(4)指令型分析:做什么?    

指令模型是基于对“是什么”“为什么”和“可能怎样”的分析,帮助用户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通常情况下,指令型分析不是单独使用的方法,而是前面的所有方法都完成之后,最后需要完成的分析方法。例如,交通规划分析考量了每条路线的距离、每条线路的行驶速度、以及目前的交通管制等方面因素,来帮助选择最好的回家路线;企业考量了销售数据的变化、分析了市场和消费者的原因、预判了产品市场前景,进而决定对产品实施哪些改进。

4 大数据可视化    

大数据可视化是培养学生对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直观呈现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企业自有数据或者外部连接数据、抓取数据等方式获得的数据进行全方位呈现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数据的汇总、平均、交叉列联分析等描述和分析结果,利用适当的图形进行展示的能力。大数据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技能,具体如。   

4.1各类变量适合的基本可视化效果    

单一变量:点图、抖动图;直方图、核密度估计;累计分布函数。    

两个变量:散点图、LOESS平滑、残差分析、对数图、倾斜。    

多个变量:假色图、马赛克图、平行左边图。    

第7篇

关键词:GIS; 农村土地整治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为维持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了农地整理工程。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GIS凭借着空间分析功能与数据的管理功能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的管理。农村土地整治是区域规划的重要一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农村土地整治对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以及领导决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科学地进行农村土地整治,是摆在土地整治工作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基于遥感技术的三维GIS在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彰显。通过遥感技术加工制作的各种图件是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和科学规划的重要依据,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三维GIS可以使决策者直观地了解、掌握农村村落位置布局、道路走向、土地利用分布情况,使土地整治变得科学化、模拟化,还能对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实现动态监测。

一、三维G IS的构建

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支持下,对有关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输入、存储、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及在不同用户、不同系统、不同地点之间传输地理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称为GIS。使用三维数据描述地理对象,即所有的对象都通过三维立体坐标(X、Y、Z或经纬度与高程)进行表示。三维GIS除了可以直观地再现真实的三维场景外,还可以将规划设计结果置入虚拟的三维真实场景中进行方案比选,其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进行各种空间分析,为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

1、真实场景数据准备

DEM是构建三维可视化场景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生产DOM数据的基础。因此生成高精度的DEM,即制作一定区域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并从数学上描述该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因此,DEM对构建真实三维场景和可视化分析至关重要。DEM生成方法有:基于地形图等高线和高程点内插法,即对地形图进行扫描、纠正、矢量化等高线和高程点及重要地物,构TIN生成DEM;基于卫星影像立体像对及航摄影像数据通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成,即购买卫星影像立体像对或进行测绘航空摄影、像控测量、空三加密、特征线采集,构TIN生成DEM。通过计算机采用一定的算法,能方便地将DEM数据转换为等高线图、透视图、晕渲图等。其精度可以通过所生成TIN的密度控制,再采用线性内插法生成DEM。为保证最后生成的DEM实现缝拼接,生成的TIN要进行DEM接边,如需提高精度,只要减小网格之间的距离,进行多次调整即可。如下图所示:

2、三维GIS的构建

真正的三维空间GIS必须支持真三维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模型及以此为基础的三维数据库。而有了关键的DEM数据库,结合原有的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以及高程数据库,生成数字地面模型(DTM),同时加以必要的解说字幕、配音,以及音乐混响效果映衬使其效果满足人们对地理信息产品的高品位需求。

二、三维G IS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

1、三维GIS辅助土地整治规划管理

利用获取的DEM等基础地理数据和已获取的三维建筑物模型、道路模型、树木模型、地下输水防渗管道数据及相关的数据库,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三维GIS。常规测量方法获取的数据,都是从点、线观测着手,待汇集大量资料以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基本特性,且不具有可视性。模型的建立能帮助土地整治管理和规划设计人员对各种整治方案进行可视化设计,并为最终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帮助,使规划审批工作变得更为科学、直观、快捷,能迅速作出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方案。同时该模型具有以下功能:三维交互式浏览漫游、三维搜索查询、空间量测统计计算、坡度分析、淹没分析、安全分析等。利用三维GIS,可以直观地分析指定地区的地理信息特性,真实地反映地物之间的关系,便于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规划布局,真正做到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并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三维比对,以确定最佳方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决策平台。

2、基于三维GIS的工程量预算和成本控制

根据三维GIS,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土地整治的挖填方量,道路、沟渠的地面长度,铺料厚度和材料投入,还可以通过三维GIS的地物模型进行拆迁补偿预算及拆迁工程量预算,同时可以方便地监测工程的施工情况,大大提高成本预算的科学性和高效性,避免盲目决策,有效地指导了投资的合理分配,为道路设计、施工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保障。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缩短外业测量的工期,减小了劳动强度,降低了测量成本投入,保障了人身安全,而且所获得的数据也是传统外业测量无法比拟的。同时该系统不仅能整体体现出工程的规划设计情况,还能再现道路建设中各个时期的情况。可视化能帮助决策者更为直观地了解道路的整体情况和运行能力,因地制宜地设计各条道路,真正实现村村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合理的预规划。还能进行坡度分析、安全分析等,尽量减少急转弯等不利于驾驶的路段设计。总之,该模型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操作方式,而且遥感数据可以其他测量手段无法比拟的更新速度优势,适时地提供丰富的数据源,及时地发现哪些道路需要加大整治力度,能有效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的效率及效果。

三、结语

农村土地整治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维GIS平台为土地整治中涉及农田、村庄、道路的规划设计、资金预算等提供了科学的整治方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睿璞,卢新海,马才学.基于GIS的农地整理三维可视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0,(5).

[2]凌成星,林辉,薛晓坡,等.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与DEM结合的三维地形可视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8,(4).

第8篇

“软件工程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我国很多的企事业单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自己漫漫的“信息化建设”道路,随着科技的发展、体制的变迁、管理方式的更新,很多单位都面临着信息系统难以满足现阶段工作的需要。大家都面临着“信息化建设”的重新选型,重新建设的问题。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软件建设,最宝贵的是多年来在系统中积累的数据、文档资料和经验积累。但是我们发现目前很多的单位在面临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信息化建设”时往往都是从头再来。这就好像,将已经建成的“信息化大厦”一次次建成然后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样。这不仅造成资金上的严重浪费,更重要的是多年来的数据积累和文档资料荡然无存。作为信息化的建设单位(甲方)也非常矛盾和痛心,一方面现有的系统难以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数据不能被有效的利用,而新的投资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资源积累就成为阻碍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而“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正是打破这种瓶颈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对于信息化建设领域中的主力军――软件开发商而言,同样需要“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对整个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加以控制,确保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来摆脱在争夺项目过程中出现的恶性竞争、软件质量难以保障、由于人员流失造成的项目进度延误、软件开发成本过高等问题,最终达到软件公司与信息化需求单位的双赢模式。对于新兴行业――“信息化监理”而言只有将信息化建设的双方(需求方“甲方”和承建方“乙方”)带入到“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上才能真正有效提升信息化监理的力度,对软件工程的开发进展、代码质量、进度计划、成本费用、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等核心要素能进行实时的可视化监控管理,对项目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应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三大主体(需求方“甲方”、承建方“乙方”、监理方“丙方”)中的意义。

“软件工程管理平台”为甲方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很大,但是最后建设的项目往往不断的重建、再建,从而为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和资源的流失。为什么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是如此难于控制呢?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缺少客观、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

在“软件工程管理平台”还没有被甲方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时期,甲方经常会面临:集成项目管理复杂、知识资源流失严重、软件应用系统重复建设、缺乏持续的经验积累、过程可控性差等诸多难以控制的问题。而随着目前融硬件集成和软件开发于一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以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让甲方在信息化建设中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应用“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则能帮助信息化建设的甲方建立高效、可靠、安全的建设管理平台,通过将硬件集成管理和软件开发管理紧密结合,运用可视化的管理方法,实现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协调管理力度,保存知识资源,降低实施风险,避免重复建设,积累实践经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

甲方通过制定项目计划、分解任务、分配人员和管理文档,对项目计划、进程、质量、工时等进行实时跟踪。并利用可视化的技术表现形式,使项目建设过程处于可管理的状态,进而提升项目的管理力度。在软件开发管理方面,“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则为甲方提供了一种工程化的管理手段,甲方能以软件的工程过程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实现开发过程管理的可视化。通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范围、周期、产品质量、软件资源、人力资源等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全面提升甲方在软件开发方面的管理能力(见图1)。此外,在以往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由于信息化平台、产品的不断升级,知识积累成为了困扰甲方的一大问题,从而导致很多项目在进行升级时都面临从头做起的困境。“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为甲方提供了完善的知识积累和管理机制。真正起到了为甲方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的目的。

“软件工程管理”为乙方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

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中的软件开发企业(乙方)而言,软件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管理中存在着众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例如项目建设过程难以掌控成本的运营规划、人员流动易于造成知识资源的流失等等。这些问题使乙方软件开发质量难以保证,企业竞争力大幅下降。“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则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它通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范围、周期、成本、产品质量、知识资源、人力资源六大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使软件项目在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达到预期目标,真正实现了乙方软件开发管理效能的最大化。

乙方在通过“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开发软件项目时,主要通过软件开发管理和项目成本管理两条控制主线来加以控制,在实现项目整体质量管理的同时,重点支持了对软件产品质量的提升。不仅对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相关文档的严格审核,而且还通过协调测试法将软件开发过程的信息(代码、测试用例、变更、缺陷)和项目成员(项目经理、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进行有机的过程化管理,并通过不断地回归测试来稳步提高软件质量。

除了质量监控,成本控制是信息化监管过程中的又一重要部分。目前很多软件企业缺乏有效的核算手段对项目费用进行精确管理,不但导致成本失控和利润的丧失,甚至会出现超支现象。同时,由于无法准确的核算和评估项目开发成本,也使企业无法提供合理的项目报价依据。而采用“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费用管理混乱、超支的难题。成本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可以通过平台实时地观察到。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详细清晰地记录下来。诸如项目立项、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等每一个软件开发环节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预先设定预算。而且系统随时会对前期预算费用和实际费用做清晰的比较,一旦出现成本超支等现象,就能及时地体现出来,从而实现对项目费用支出的控制管理。“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不仅确保了软件开发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科学性、严谨性,而且帮助其建立科学的项目成本模型,为软件开发企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起到了有力保障。

“软件工程管理”让信息化监理清晰可见

信息化监理需要将软件开发从立项到验收的每个环节都变得清晰可见。同时还要审核开发过程中每个环节才能够保障软件质量,“信息化工程监理”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但在以前的信息化建设中作为监理方的丙方,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会由于软件工程显现度低、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而陷入“监理黑洞”困境中,起不到真正的监理意义。在“万维易化软件工程管理平台”上的“软件工程监理解决方案”为软件项目建设提供了可视化的工程监理平台,在甲方、(多个)乙方之间实现了项目异地开发、测试、验收、结算支付的开放式过程管理。它能对被管理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范围、工程过程、建设质量、项目进程、人力资源以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等随时进行全方位可视化监控管理,以把各类风险尽可能减少到最小。

第9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BIM 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能够有效表达建筑施工的信息资源,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使得建筑施工的信息资源能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易于管理。为此,要深化IBM技术在施工管理领域的应用,通过对施工企业信息资源以及相关决策需求的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施工单位的管理决策水平的提高,在更深层次上提升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一、BIM技术概述

BIM技术即buding information mode,全称为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各项信息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一种。BIM技术不只是一种或者一类软件,也不仅仅局限在建筑模型的构建上,而是一种贯穿于全部建设生命周期的信息集合。和传统的协同管理模式不同,BIM技术实现了建筑行业由传统粗放型向高效、精细化的转变,因而被称为是建筑行业自继手工绘图板向CAD迈进后的又一次新型技术革命。BIM技术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模拟性及执行性。在我国当前的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的运用中,在设计阶段,可针对设计需要,进行一些模拟实验,比如紧急疏散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等;在设计完成后的招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则可进行4D模拟,即对项目工程进行项目时间加3D模型的模拟,通过4D模拟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指导等,BIM技术的运用,让三维模型与施工进度安排实现可视化,便于相关方面的沟通交流,项目工程的项目经理也可以经过视觉比较施工进度与预测进度避免进度疏漏,能对项目的进行有全方位的把握和了解,确保施工进度如期进行。与此同时,BIM技术也可以进行5D模拟,所谓的5D模拟,就是基于3D模拟的造价控制,通过这种模拟,实现对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在项目施工的后期运营阶段,可通过使用BIM技术,模拟日常项目施工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比如,对于消防人员的疏散以及地震人员的逃生等等场景。

2、项目可视化。近几年,BIM技术的发展为使用者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实现了往前线条式构建向三位立体实物图的转变,使人们一目了然,并且这种可视化,是具有反馈性和互动性的全过程可视化,有利于报表的生成和效果图的展示,更可以促进施工项目的设计、建造以及后续运营中的沟通决策,使整个过程都具有可视化状态。在投标过程中,这种可视化可以对施工企业的业务能力进行具有说服力的展示,获得外部的认同,加大了企业的竞争优势。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也有助于建筑施工的策略清晰化,加大了业主对建筑企业的信任度,有利于建筑企业客户的发展。此外,项目的可视化也帮施工企业确定了项目的范围,加大了对空间的利用和协调,减少了建筑单位规划中的流程问题,促进了建筑企业的全面进步。

3、协调性及优化性。对于复杂建筑项目的管理,一直是建筑单位比较困惑的问题,而BIM技术的应用则解决了这一问题,BIM技术将格式以及大小不一的数据进行整合,综合整理到一个可视图内,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空间和时间的协调利用率,明确了施工设计中的冲突与问题,在施工前期就进行协调处理,并将协调过程生成相应数据,进行公开明示。BIM技术也可以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诸如电梯井布置与建筑的其他布置之间的相关协调问题等,运用BIM技术进行更好的优化协调处理。BIM模型也为用户提供了建筑物实际存在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规划信息、建筑物的几何信息以及建筑物变化的未来存在信息等,满足了用户对建筑物信息的了解,随着现代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其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参与人员的能力极限,而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运用,使得该技术的优化工具为使用者以及背后的庞大用户团体提供了项目优化的具体措施,减轻了建筑行业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用户更好地了解到相关信息。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

无锡节能环保大厦项目建设中,在不同阶段采用了适当的 BIM 软件,从而有助于设计与施工。极大地解决了项目本身空间关系复杂、三维协同设计以及管线综合等难点问题。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更好地完善了设计、施工等多家项目参与方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传输,提升了 BIM 理念在我国典型工程中的应用水平。

1、三维碰撞检查。在建筑项目的施工前,其设计人员一般都要进行施工前的管线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大量的构件碰撞问题,但是传统的2D图纸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反映个体以及系统之间的碰撞可能,它的离散行为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见性,使得设计人员很容易疏漏掉部分碰撞问题,所以,这就很需要运用BIM技术中的可视化功能进行三维碰撞检测,这种监测的进行,不仅能消除施工过程中的硬碰撞和软碰撞,更能优化项目工程的设计,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返工问题和错误损失,进而优化构件挂布方案,建筑施工人员也可用BIM技术碰撞优化后的3D结构方案进一步进行施工模拟和施工交底模拟,促进建筑施工的质量。如下图1所示。

图13D碰撞检测

2、4D施工模拟。作为一种高度动态的工程,建筑的施工会伴随着项目施工规模不断扩大,会造成施工项目管理的极其复杂。在建筑工程的建造过程中,施工顺序是不可逆的,这就决定了建筑施工的过程一旦出现错误就得砸掉重来,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既浪费人力物力,又降低了工程的质量,而BIM技术中4D模拟施工技术的运用,则可以通过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的链接,集成施工场地资源等信息,进一步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施工过程中人力、资料以及设备场地布置等的可视化模拟,将施工各团体之间的协调运作变得清晰明了;再者,将施工组织方案与BIM技术中的4D施工模拟相结合,进行最有效最合理的劳动力配置、建筑设备材料进场等安排,使建筑施工的过程合理且一目了然。

3、虚拟施工过程。在当前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中,施工安全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而BIM中虚拟施工技术的应用,则为建筑施工的进行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和执行过程。通过对虚拟模型的模拟,找出了建筑施工中潜在的问题,优化了建筑施工的施工方案,并对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在虚拟安环境里执行,并结合现场视屏检测等措施,减少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以及建筑施工返工整改,为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如下图2所示:

图2 虚拟施工图

4、施工精细化管理。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将量、价等工程基础数据进行准确透密的管理,并实现数据共享,实现短周期对资金盈利目标以及风险的控制。经过BIM数据和实际项目造价的对比,可以对施工项目的算量、造价等进行合理管理。建筑项目进行前,运用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软件对建筑项目的投标书以及结算书、进度审核预算书进行数据对比下的统一管理,为成本测算、签证管理以及招投标等过程进行合理高效管理(如图3),加强了对工程造价的过程管控,方便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和筛选,有利于后期的资源调配和施工决策。

图3项目部信息枢纽

三、结束语

随着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实现了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化管理,为建筑的施工进行了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施工分析,通过对工程造价等的精细化管理,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最优决策方案的制定依据,并经过施工过程的模拟,提高了建筑施工的安全,为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桑培东,肖立周,李春燕等.BIM在设计-施工一体化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16):25-26,106.

[2]张建平,李丁,林佳瑞等.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2,41(16):10-17.

第10篇

一、构建销一体化为主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运营质量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化改造,推动企业内外部供应链持续增值。建设包括基础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MES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在内的五级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数字邯钢”,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益。邯钢基础自动化系统覆盖从原料、烧结、焦化、炼铁到炼钢、轧钢、公辅等全流程的生产工艺产线,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邯钢全产线应用的L1级自动化系统达千余套,全部为进口设备。基于数学模型的L2级系统已经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及量产的关键环节。MES系统促使生产管理流程高效顺畅,改善了生产物流、降低了库存,工作变得高效、流程变得精细、产品变得精致。ERP系统实现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按订单组织生产,提高了产销率。五级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面、集成、规范、高效的业务管理和高层决策的信息系统支持平台,在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管理规范化、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物流、降低库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降低物流成本

利用IC卡、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自主设计、研发了车辆物流“一卡通”系统,涵盖进厂原燃料、厂内倒运、成品销售出厂等业务,实现与远程计量、质检远程监控自动取样、物流供应、销售、GPS网上查车等系统紧密对接,加强物资管理,促进物流优化,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通过“一车一卡一任务”的物流业务管理,使运输车辆在厂区内停留时间由原来平均8小时以上降至2小时以内,产成品出厂车辆由原来的平均8小时以上缩短为4小时以内。全年日均原燃料进厂1003车,同比增加13.5%;钢材外发日均200车,降低运输成本1.72亿元。规范厂区车辆管理,大宗原燃料汽车厂内停时降至1.5小时左右。优化厂区物流,厂内短倒费同比降低4883万元。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延伸管理,进厂煤亏吨率0.52%、国产矿亏吨率0.58%,进口矿综合亏吨率0.54%。在外部铁路物流管控方面,按照大物流战略定位,优化铁路物流和资源调运流程,对港口、矿点进厂原料开展火运接车信息预报,系统实时收集全厂原燃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信息,实现了原料进厂、成品外发、铁水调配机车的跟踪定位、可视化图形调度作业管理,通过延伸管理,实现了内外部物流的无缝衔接。

三、建设邯钢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二次能源高效利用

依托邯钢现有的先进装备,搭建企业能源管控信息化平台,实施集新、老区生产管控、物流管控、能源管控多调合一的高度集成管理模式,实现能源、生产、物流管理的可视化、集成化、操控智能化、能效最大化,促进能源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管控,持续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实现了能源效益的最大化。邯钢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经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审批,列入中央资金计划,2010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采用行业最先进的数学算法建立多介质调度平衡模型,达到在线、离线的能源平衡调度,建立了计划、实绩、质量、平衡等六大功能模块,共计百余项分功能模块,为邯钢信息化整体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配合能源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原有各岗位的自动化改造,部分电站、原水站、空压站、煤气站等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由原来的90个岗位整合优化到38个岗位,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能源管控中心在实现能源管理、介质平衡、能源管控功能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生产检修平衡以及水质监测、环保检测排放,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国内领先。全年利用二次能源自发电33.7亿度,同比增加3.6亿度;吨钢耗新水降至2.67m3,同比降低0.36m3。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氧气基本实现零放散,转炉煤气回收吨钢达到141m3,炼钢余热蒸汽回收吨钢93.3kg,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优化设备运行方式,细化“避峰就谷”用电措施,外购电费同比降低8265万元;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70.7kgce,同比降低13.6kgce。全部烧结机实现脱硫,吨钢SO2、COD、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28.2%、39.3%和9.7%。邯钢荣获“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称号。

四、注重IT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能

将IT技术和钢铁生产工艺相融合,自主开发了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过程控制水平,促进了精益生产。如:自主开发“一键式”全自动炼钢系统,实现从降氧枪、降罩、加料、氧枪枪位过程控制、副枪测量、自动提枪拉碳的计算机全程控制。邯钢成为华北地区首家实现“按一键”全封闭自动炼钢的钢铁企业,形成了现代化的转炉炼钢技术体系和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年创效2883万元。将信息化应用于生产成本控制,自主研发“炉炉清”可视化动态数字炼钢新技术。依托ERP整体产销系统平台,采用实时数据聚合的方式对每一炉次全工序消耗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使成本管理实现了单炉结算和实时可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开冶金行业“炉炉清”成本可视化动态控制先例,年降本增效1亿元以上。邯钢新区烧结二级专家模型系统,由配料控制模型、物料平衡控制模型等12个控制模型组成,用于工艺函数最优化的采集,实现了工艺烧透、料层厚度、水分等参数控制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烧结矿品质。下一步,邯钢将进一步完善MES和ERP系统功能,实施高级计划系统与顾客关系管理CRM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全链条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集成、高效运转,提高数字化管控能力,全力打造“数字邯钢”。

作者:刘俊毅 单位:河北钢铁集团邯钢公司

第11篇

关键词:供应链;可视化;物资监控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platform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supply chain.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index of the material supply manag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Power Grid, this paper designs the platform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material supply.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projec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nitoring platform provides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ools,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material supply timeliness and accuracy,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Keywords: Supply chain; visualization; material 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电网企业既是传统企业,也是现代企业。是传统企业,表现在电网企业的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历经了初创、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工具、方法和技术都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才有了今天的辉煌的成绩。另一方面,电网企业也是现代企业。这主要表现在电网企业的投资规模大,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工程建设复杂、周期长,对项目管理和技术管理要求高;电网企业的工作岗位,均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资格和认证,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因此,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特点注定了电网企业在日常业务管理上的特殊性。

电力物资的供应具有显著的特点。电力建设工期长、工程复杂、涉及单位多。参与建设的单位既有电网企业、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还有供应商、配送商和上下游的企业,因此,就物资供应而言,如何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将正确的合格的物资、移交到正确的地点,始终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事项。传统的管理方式,多依赖于人工方式,以电话、邮件、QQ等方式,跟踪和督促货物资的交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资供应过程中交流的障碍,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尚缺少全业务和全流程视角的监控,如何对全过程进行可视化的监控及数据的分析,是物资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智慧型供应链的核心是供应链中的成员在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高效协同,消除不对称信息孤岛,最终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效率问题。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监控正在为供应链管理领域带来一场巨大的变革,该监控机制具借助大数据和可视化的理念,有效改善物资供应全过程的效率和透明度,确保及时、准确地掌握物资供应全过程的真实情况,可以显著提高电力物资全生命周期效率和准确性。

1.物资监控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电力物资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牵涉到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力物资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物资采购供应过程实行有效的监控,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追求物资供应的协调性与及时性、库存管理的合理性、物资质量及物资服务的优质性。

基于历史条件建设物资管理系统,实现了需求、采购、履约及出入库等基本流程管理。但仍存在如下问题:各个环节的跟踪监控机制未达到智慧型供应链的要求;未建立相应动态监控模型,未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标准工作时限设计、及时预警与动态提醒以及从信息系统中取数的逻辑。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程物资供应需要,仅仅实现基本的流程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电网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对过程监控的精细化管理手段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相应的专业创新技术手段,提高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监控水平,实现物资供应管理各流程、各节点之间流程的高效运作及动态监控。已成为电网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生产及工程物资供应需要,需要建设基于智慧供应链的物资供应全过程跟踪机制建立,通过物资流程监控,物资动态指标监控,流程管理与优化,获得最快速最完善的图文和报表输出,从而使得物资供应全过程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2.物资监控的设计框架和功能

根据物资监控平台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建立物资供应全过程跟踪机制,通过信息系统的可视化业务监控,使物资供应全过程信息一目了然,现物资供应全过程动态跟踪监控,有助于实现物资供应管理的集中、规范、高效。因此,对于设计的框架规划如图1所示。

2.1 项目物资供应监控

以需求计划申报单位部门作为统计维度,以需求计划单的审批完成时间作为计算时点,统计各个专业管理部门(如基建、营销等)申报的需求、已完成需求、已下发中标通知书的、已签订合同及采购金额、已经到货、已完成供货的明细。统计需求部门申报的物资需求,供应中的明细数(以及红黄灰绿灯数);以及各个环节处理中的需求明细数。可以往下钻取对应的需求计划明细清单,如图2所示。

2.2 储备采购供应监控

以需求计划明细申报的虚拟项目作为统计维度,以需求计划单的审批完成时间作为计算时点,统计年度累计或各个月份申报的储备物资申购需求、已完成需求、已下发中标通知书的需求、已签订合同的需求、已经到货的需求、已完成供货的需求。

统计各个虚拟储备项目各个月份申报的物资需求,供应中的明细数(以及红黄灰绿灯数);以及各个环节处理中的需求。可以往下钻取对应的需求计划明细清单,如图3所示。

2.3 闲置物资可视化监控

在统计供电局的闲置物资库存,可以按照单位部门、物资类别、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闲置物资产生量、再利用量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为进一步提升闲置物资的管理提供数据分析支撑,如图4所示。

2.4 绩效指标看板

统计物资供应全过程中的物资管理指标,指标共8个,分别是:需求计划准确率、特殊需求采购率、合同签订及时率、物资采购集中度、七天准时供货率、库存储备金额占比、常规储备物资库存周转率、闲置物资再利用率,展示各指标当期的指标值、同比、环比。指标的统计周期、计算公式、取数规则以南方电网公司公布的指标卡为准。

示例(如):

指标名称:需求计划准确率

统计周期:季度

指标公式:(1-n/d)×30%+k×70%

计算逻辑:

d:物资需求计划总条目数量。在统计期间内完成采购的非框招的所有物资需求计划总条目数。

n:错误的物资需求计划条目数量。在d的范围之内,并且发生过退回的需求计划明细条目数。

K:框架协议执行率。

当k为[80%,120%]时,k=100%;

当k120%时,

k=∑所有标的[(1-|单个标的实际采购数量-该标的需求预测数量|/该标的需求预测数量)/80%]/标的总数量×100%

当k

可视化监控界面如图5所示。

2.5 业务单据办结效率监控

统计昆明供电局的关键业务单据审批的办结效率,10种单据类型包括:需求预测单、需求计划单、采购报告单、采购合同、履约问题单、到货抽检任务单、入库单、出库登记单、储备方案、闲置物资入库单。统计的维度包含单据数量、审批时长(各单位、节点)、审批完结等,如图6所示。

3.管理效果提升

以云南电网昆明局为试点应用,通过对电力物资供应的全过程监控,加强了网、省、地市(县)各级单位的纵向协同,有力地促进了智慧供应链的建设。降低了沟通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效率,提升了员工的满意度。为南方电网物资管理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富杰.浅析电力物资管理的过程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5):182-83.

[2]韩智海.电力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6):228.

[3]董定邦.关于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系统的构建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4):14.

[4]杨灿魁.基于大数据的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决策分析体系探索[J].机电信息,2016(36):138-39.

[5]崔巍,秦东,刘富荣.电力物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86-87.

[6]郑勇锋,陈庆.流程监控系统在企业流程标准化中的应用实践[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6,14(4):154-59.

[7]李杨,伍常炎.电力企业供应链监控预警机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8):67-69.

[8]李志民,赵一丁.基于工作流的大型仓库物流监控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6):66-69.

第12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BIM大系统;施工管理;公路建设;交通运输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9-016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9.07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好,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这种环境的带动下,我国的公路工程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由于公路工程的好坏与城市建设的未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公路工程质量问题。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的控管理力度,不仅可以保证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能,同时也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年限。但是,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公路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做好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现在公路工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将进一步阐述BIM大系统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以及发展的方向。

1 BIM大系统的含义

BIM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一种汇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新型建筑信息化方式。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中,BIM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建筑工程的全生命周期中,其中包含五个阶段:第一是工程的策划阶段;第二是工程的设计阶段;第三是工程的采购阶段;第四是工程的施工阶段;第五是工程的运行阶段。在这五个期间里,BIM系统不仅给工程的设计方面提供了帮助,同时在工程的施工中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除此之外,BIM系统也给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方以及工程单位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根据我国的现状来看,由于深受传统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导致我国各项工程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很难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模式进行改革;第二是缺少专业型人才;第三是缺少技术的创新能力。

BIM系统还没有得到我国各个工程的广泛应用,即使得到的应用也只应用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在工程设计中起到辅助作用;第二是工程的可视化展示方面;第三是工程的碰撞测试中;第四是工程的施工进度检测方面。但是BIM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还没有得到我国工程的广泛应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BIM系统主要应用在公路工程中,尤其是应用在公路工程的管理工作中。

2 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彻底落实项目法人制度

在进行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就是没有彻底落实项目法人制度。在进行工程施工投资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运行系统,就会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多样化的形式。有的公路工程只进行工程投资、工程运行以及工程还贷的过程中,由于将它们联合在一起,就会出现投资由一部分人负责,运行管理由一部分人负责,工程还贷又是由另一部分人负责。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给公路工程的管理工程加大难度。

2.2 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公路工程管理过程中,总是会出现的问题就是招投标管理不规范。而导致招投标管理不规范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是由于部分区域的保护主义情节比较严重,导致在进行工程招标的时候,总会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进而导致招标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第二是在进行投标的过程中,承包商没有对投资价格进行合理的商讨和计算,进而导致投标的价格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由于在投标的过程中投放了大量的资金,因此为了在施工的过程中减少资金的投放,有的公路施工单位就会在施工时选用质量不过关的建筑材料,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由于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进而导致公路不能正常使用。

2.3 合同管理不规范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因为我国公路工程市场还没有走向正轨,进而导致我国的各项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健全、完善。这种现象的出现就会导致工程施工时在签署各项协议时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由于投资方还一直处于高位置,施工单位处于低位置,这就会导致投资方会把投资成本压到最低,在签署各项协议时会出现不平等条约的现象。即使投资方把投资成本压制最低,但是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会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上投机取巧,进而严重导致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2.4 市场管理不够

导致市场管理力度不够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第一是存在以包代管的现象;第二是存在非法转包的现象。由于存在这两个因素,就会导致“皮包单位”的存在。有的施工单位即使不具备专业的施工技术,也不具备专业的施工团队,仅仅依靠各种关系以及人脉就可以包揽一些项目工程,同时再经过他人的介绍,将工程转包给其他的施工单位,从中获取个人的经济利益。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公路工程建设市场的管理。

2.5 依法管理力度不够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公路建设的相关法律制度,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进行依法管理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依法管理力度不够的现象,进而导致一些不法施工单位借助这一点进行施工。除此之外,如果相关法律制度不能够及时地应用到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就会导致部分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缺少相关的法律意识,进而导致有法不依的情况出现。

3 BIM技术的实施

3.1 BIM可视化展示设计

BIM可视化展示设计换句话说就是建模,借助一些图纸以及相关的数据,通过专业的设备对公路工程的相关环节以及相关设备进行BIM建模。为了给BIM可视化展示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除了要保证各项数据的精准度之外,还要保证各项数据具备全面性。全面精准的BIM建模不仅可以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能提升施工进度。BIM可视化展示设计不仅给BIM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同时也是整个公路工程是否可以正常开展的主要因素。

3.2 BIM干涉检测与工程模拟

借助一些图纸以及相关的数据,通过专业的设备对公路工程的相关环节以及相关设备进行BIM建模,将建好的BIM模型应用到工程模拟软件检测线缆路由中,对设备控制范围进行干涉,同时还要对设备的定位数据进行检查和分析,进而实现了解到各个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目的。这样可以及时检测出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地保证了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3.3 资源管理

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改善和完善。而BIM系统就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来对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改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选购,进而做到对施工物质进行管理的目的。

3.4 成本管理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BIM系统会根据施工要求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进行监管,同时还可以对施工成本进行预算。由于BIM系统具备工程计算功能,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时,管理人员只要登入到BIM系统中,系统就会自动对工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进行预算,同时还能对施工资源以及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实现对公路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

4 BIM系统实施目标及社会、经济效益

4.1 实现有效沟通

在进行公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BIM系统实施目标及社会、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可以实现有效沟通。由于BIM系统可以给公路工程建立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立体模型,这样不仅可以使施工单位跟业主在沟通时提供了方便,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施工单位的工作效率。为了给BIM可视化展示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除了要保证各项数据的精准度之外,还要保证各项数据具备全面性。全面精准的BIM建模不仅可以保证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同时也能提升施工进度。

4.2 加强技术措施

借助一些图纸以及相关的数据,通过专业的设备对公路工程的相关环节以及相关设备进行BIM建模,将建好的BIM模型应用到工程模拟软件检测线缆路由中,对设备控制范围进行干涉,这样可以及时发展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4.3 保证工程安全

借助公路工程的BIM三维立体模型,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进度来对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进行改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选购,进而做到对施工物质合理使用的目的。除此之外,BIM系统还可以对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的查找,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而保证了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

4.4 降低工程成本

BIM系统可以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进行合理的计算,可以对公路工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进行预算,同时还能对施工资源以及成本消耗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实现对公路工程的成本进行管理的目的。

5 结语

通过本文对BIM大系统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的阐述,使我们对BIM大系统有了新的认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加强公路工程的管理力度,除给整个施工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以外,同时在施工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整个施工进度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所以,在进行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就要将BIM大系统应用到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这样不仅能提升检测结果的精准度,也能确保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文平,郭红领,任剑波,等.BIM在EPC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4,(9).

[2] 张建平,余芳强,赵文忠,等.BIM技术在邢汾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研究和应用[J].施工技术,2014,(18).

[3] 吴珊,雷雪莲,黄山.BIM在全团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