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4: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课教学特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由于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所以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作用。因而音乐教育就不再是上课教学生学会唱几首歌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在美育和素质教育两方面下足功夫。其手段就是采取有效教学法,来达到这一目的。有效教学法很多,下面只介绍几种,予以说明音乐课为什么要实施这些教学法及具体实施这些教学法的功能与方法是什么?
1音乐课堂教学应重视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之所以应该得到重视,原因就在于音乐欣赏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功能。这种潜移默化的功能可以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1健康的音乐欣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1.2健康的音乐欣赏能使学生心情愉快,受到美的滋润,得到美的感受;
1.3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乐感,诱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1.4音乐欣赏还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古今中外各种题材、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
1.5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力。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以发掘学生的音乐感和培养积极思维为主要目的。 其方法一是选择健康的歌曲让学生多听,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并通过艺术品本身的美,来进行感受或在美的气氛中熏陶,使学生在美的感知中健康全面地成长。而且多听之后,对音准、节拍、节奏、音色等知识,会在无形之中获得,也即是说,在聆听中自然会得到音乐诸因素的感知能力。而有了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方才有音乐上表现能力的提高。其方法二是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之美,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音乐创作的火花,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2音乐课堂教学应重视音乐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通过音乐背景的呈现,使音乐与音乐内容之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既有音乐旋律美的体味,又有音乐背景美的鲜明的感受。
2.1情境教学有以下几项功能
2.1.1情境教学能把人带入到音乐教学的氛围中,能给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一种真切的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
2.1.2情境教学能给人以形象直观的感觉,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巩固学习的成绩。
2.1.3情境教学能点燃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能够认识、发现音乐所体现出来的抽象美;
2.2音乐课堂情境教学方法种种
2.2.1环境营造情境
小学音乐课本中好些歌曲的内容是歌颂大自然美景的,所谓营造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设计教学画面,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把大自然中的空间美景通过绘画或运用多媒体的手段搬到现实中来,使学生好似置身其中,能够眼见其色、耳听其声、手触其形……这样学生眼、耳、手并用,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激情,在欣赏音乐多彩的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会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从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2.2.2乐器营造情境
音乐课教学,乐器是必备的教学用具。乐器的演奏能使人陷入无限的沉思,也会给人予情感的爆发。它能使人心情激动澎湃,亢奋异常;也会使人感情共振,声泪俱下。在音乐教学中乐器的恰当使用,会大大提升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2.2.3故事、典故引入情境
故事、典故引入情境,常常是在新课伊始。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一首有背景的歌曲(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红梅赞》等)时,教师采取讲故事的方法,先把背景资料介绍清楚,学生知道了这首歌曲的来历、所反映的时代画面,学生就能在深刻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产生学好歌曲的激情,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2.2.4舞蹈表演体会情境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那么舞蹈就是音乐的形象体现了。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想象着音乐要表现的内容进行表演,学生就会在音乐课上充满活力、充满激情。这样的教学,一节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结束。在音乐课上,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很有兴致!
3音乐课堂教学应让生活走进教学课堂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存满小学生的生活情趣。找到小学音乐教学与小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的结合点,精心设计,营造相关的生活情境;会使学生有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会把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情趣,引发到音乐的学习上来。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真实,学得有趣,学得不脱离自己的实际。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在音乐课堂上的音乐教学效果,就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情愿的、展开学生自我富有个性的、饶有兴趣的、结合自己生活实际的音乐学习。
4音乐课堂教学应重视我国民族音乐的教学
音乐教学把民族音乐作为教学重点的目的在于,弘扬民族文化。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文化璀璨、历史悠久,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斗争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枚奇葩。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就是重视民族文化,而重视民族文化,就会强化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就会增强责任感,把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音乐;微课
音乐课是融合音响、影像为一体的学科,现代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的应用对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有直接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对音乐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教学环境因此更加现代化,甚至传统音乐教学的习惯和思想也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转型时期。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广,歌唱、舞蹈、戏曲、音乐欣赏等综合类课程都被吸收进小学音乐课堂,音乐课程内容因此更加丰富多彩。这样的改变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更多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优化音乐教学的方法之一。而现代化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更为学生欣赏、感受音乐创造了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的想象、律动、表演、创造等各方面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它能将真实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美妙的歌声集于一体,使学生更直观的享受音乐带来的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更加适应现代化教育,符合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优化课堂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很难长时间控制注意力不分散。根据小学生年龄发展心理特点分析,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对课程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能利用兴趣引发学生主观思考、增加教学效率。所以,当今社会下的音乐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课程,使学生身临其境,搭配文字、图像、动画、影音等各种信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
如我在讲解《忆江南》一课时,在新课导入时充分利用多媒体(用课件展示):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动,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岸边低垂杨柳随风飘动着,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画面上同时呈现这首经典诗歌的文字,孩子们顿时被吸引了,这时播放出《忆江南》的音乐,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们仿佛置身于江南,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画面感十足,所以,他们想要继续学习这首歌的欲望也就愈发强烈,为接下来课堂的教学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在教学《我当老师》一课时,情境导入环节,我通过多媒体播放各种小动物的动态图片,编创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动物学校的情境中。激发起学生当“小老师”的兴趣,轻松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
二、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小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好奇心,便会产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视觉上的冲击,主观的发挥出学生思索和创造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新知识的记忆。在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多是让学生单纯的用耳朵聆听音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由于多数要求欣赏的音乐没有歌词,只依靠耳朵,学生难以体会音乐形象,注意力也随之分散,这便造成教师教学欣赏音乐时的被动,教学目标遭遇困境。例如管弦乐曲《龟兔赛跑》一课,若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形象,必然无趣。然而通过制作过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音画同步,视觉上观看龟兔比赛的热闹场面,想象着赛跑的动作,并搭配两种乐器的音色对比,管弦乐曲的分析立即变得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多媒体教学为实现多元文化铺设桥梁
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课程;也有各类演唱方法、各种创作手段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单纯用语言、演唱等方式教学,无法达到音乐多元文化的渗透。而因为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达,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把找寻到的的资料做成教学课件,通过多感官让学生去体会,这样真实又自然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首歌,而是通过音乐了解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如日本民歌《樱花谣》一课,我用课件展示的日本有名的樱花展,引出了歌曲《樱花谣》,新课后又拓展欣赏了日本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的特色民歌;并跟中国的民歌进行对比,多方位地让学生欣赏到异国风情。学生因此对这首歌曲有了更深的记忆。由此看出,音乐课堂的多元文化教学少不了多媒体的应用。
四、利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微课,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其具有充满感染力的音效、直观生动的图像、细致的音视频结合等特点,改变了过去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它把复杂的各种多媒体设备,融合在同一个教学手段之中,操作简单易行,能实现多种教学模式的转换。课堂上播放微课,可以从听觉、视觉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新课内容、加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解决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快速了解音乐背景与相关文化知识等。我在教学《两只小象》 一课,提前准备了有关四分休止符讲解的微课视频,该视频是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总结出有关四分休止符的核心教学。利用这段微课,学生高效的掌握了知识。由此可见,合理使用微课教学,能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成效。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通过提高我们从大型复杂的数字数据集中提取知识和观点的能力,帮助加快在教育信息云平台建设的步伐,加强信息安全并改变教育信息整合系统。”由此可以看出现代化数字多媒体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微课的设计上不仅能看出教师的教学思维,还能广泛的体现教师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在现代网络发展迅速的社会,利用微课在网络上互相分享和学习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这对提升教育教学手段有着深远的意义。
当然,一节好的微课设计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它的呈现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具有针对性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利用短时间,展现完整的教学活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微课才能真正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在小学音乐课中灵活运用多媒体的实践中,让我深深感到,这种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过程,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将光、色、音、像有机结合,打破了课堂中对于时空和位置的限制,让我们对小学音乐教育有了新的方向。但经验证明,多媒体的运用也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洋 浅谈多媒体在音乐课中的应用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09期
随着对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认可,当下在教育过程中越发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是其获得知识与培养气质的主要场所,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文章小学音乐课展开研究,针对性分析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互动设计的现状,提出提升互动教学效果、优化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及形式的建议。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育人娱乐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制作等方面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对于传统性音乐课而言,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学生拓展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约束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进程。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经过课程改革之后,音乐课堂上实施互动设计措施已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以此为研究方向,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展开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现状分析
由于新课标的影响,传统性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听、唱、弹奏等等,不过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误区,对素质的重视度过度,从而使基础教学不够扎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强调重点。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时,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乐理知识及基础性技能,教师应在明确并运用新课标理念时,确保教学重点的精准性,促使音乐课堂有产生针对性的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语自有其道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一种现状就是学生不具备计划性的互动学习,课堂活动的展开时往往存在一定的混乱性,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时常提出部分缺乏营养的问题,在浪费课堂时间的基础上,无法对教学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从本质上来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不是简单的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应该是设计一些具备联系性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针对性的设计成效性较高的问题。此外,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全方位掌控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实现全面性、个性化发展。
二、互动化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1、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学生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应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应有的尊重,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掌握音乐课堂的主动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是构建互动音乐课堂的必备条件。为了全面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质量,应确保教师的教材及教具准备十分充分,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课堂师生互动性的影响因素,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十分渴求老师对自身的关注,所以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其教学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尽量融合多媒体或乐器等等,促使音乐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新鲜感,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及激情,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贯彻师生互动教学里面,譬如设置师生、学生之间的歌曲对唱,运用科学化软件对学生或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估等,都是强化课堂互动性的重要方式。
2、构建优良音乐课堂教学学习气氛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课堂是其中最主要的场所,所以,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尽可能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与放松的状态实施课堂学生,该种方式才能够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与完成课堂任务时,获取最优良的成果。此外,音乐课堂中影响师生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维持或确保教学课堂气氛的融洽。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人具备良好的情绪时,其思维方式及能力相较平常好,并且这时的记忆能力也非常优秀,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音乐课上所运用的互动措施获得最好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尽可能构建优良的课堂学习气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子啊音乐课上真正放松,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注意力等特性缺乏,促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无法将注意力持久性的放在课堂上,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不够理想。以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嘀哩嘀哩》为例,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将歌曲放给学生们听,在听过之后,老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人能告诉老师春天派来的天使是谁啊?”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奖励或表扬,这样不但提升整体课堂气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方式通过多媒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经由提问抓住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活动时,应将小学生自身特性及发展现状作为课堂设计的先决条件,当教学课堂真正变得开心、和谐、轻松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放松自我,身心舒畅,真正解放自我,融入到课堂中,随后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课堂才能说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互动设计,其中所谓的“设计”并不仅仅指的时师生间的互动,同时还包含学生自身之间的互动,过去音乐课展开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经口述或黑板展开的,但这样传统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了,小学音乐教师应全力创新,对传统性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甚至直接,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运行时先构建几个合作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天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讨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及教学活动之中。经由这种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尽可能提升最终教学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在音乐乐理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讨论、思考、辩论、总结等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的音乐教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互动是促使师生关系优良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运用互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性与发展特色,不断创新、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了解音乐所散发的魅力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实践尝试[J].中国培训.2015(18):89.
[2]柯欣礼.关于乐器进课堂利弊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92)
一、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群体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当然,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让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学生就能领悟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更好的学习音乐也能更好的提高审美意识,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其次,音乐欣赏是了解和学习本民族音乐精华的现实要求。从小了解民族文化精髓,树立民族意识,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是小学阶段重要教育目标。而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发挥音乐欣赏课程的优势,实现上述教育目标。
第三,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通过开展音乐欣赏教学,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学生的丰富联想。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有人想象到森林,有人想象到白云。可见,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果的对策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音乐欣赏课教学想要取得成功,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是关键。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3、强化欣赏,适当引导
一些老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讲故事或过多语言解释音乐,其本意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使教学背离了音乐的主线,背离了欣赏教学的规律。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听赏为主,必须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听音乐,同时也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而相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流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音乐的不确定性也决定了音乐绝不是用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可以表述的。
4、以学科综合为教学手段
在音乐欣赏课实际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让学生进行聆听很困难,我们需要借助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相互配合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如我们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话剧、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同时让学生在知识的牵引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增强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
要注意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避免狭隘地强调专业性。比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2、避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
在前文论述中,就教师的适时引导进行了阐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引导方式与度的问题,值得在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3、注意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把音乐欣赏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可是,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因此,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实践中,应避免过分强调专业性,避免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关注,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强化欣赏,适当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低段;歌唱教学;理论应用
一、新课标对音乐课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学年氛围3个学段,小学低段是指1、2年级。[1]小学低段的音乐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噪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辩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重点任务有四项,即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有爱精神。
(一)课程性质要体现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
新课标明确了音乐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还能够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
(二)新课标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要求教学要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课堂的教学要转变为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小学低段学生中,如果过于强调利用多样的形式,例如看音乐剧(电影)、做游戏等方式,虽然能够使课堂气氛足够活跃,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收效甚微,教学化会造成学生的“虚假兴趣”,因此,如何把握课堂气氛的度变得非常重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在音乐创造方面,小学低段学生也需要纠正和引导,避免出现歌唱基本功不扎实,却努力追求与年龄不符的演唱方式。掌握歌唱基本功,熟悉不同曲种、编曲方式是进行音乐创造的基石,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就是对音乐创造最好的准备。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小学低段学生刚刚接触音乐,教师的引导方向和选曲非常重要。学生不断重复演唱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歌曲代表的风格、年代感、价值观等抽象概念的感受,对学生未来成长起来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新课标要求将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起来,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等,为音乐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作为初次接触美育的学生,接触更多不同门类的艺术作品有助于为其拓展眼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新课标明确了要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我校歌唱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民族歌曲、爱国歌曲,以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歌曲进行教授,培养出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的优秀学生,充分展现出文化自信。需要让学生接触到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音乐,尊重不同文化,开阔学习视野,理解不同种族、民族的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科教学,都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从义务教育中受益。音乐课也不例外,尤其在国内外各类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歌唱教学也逐渐摆脱了传授式的单一教学模式,慢慢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度。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兼顾整体的同时,发现歌唱有天赋或者技巧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日常教学中给与更多的鼓励和赞扬。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新课标对歌唱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音乐课程的新课标中,融合了音乐欣赏、音乐编创、音乐表现等内容,组建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块,要求教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借用游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低段学生在歌唱方面选择符合该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歌曲,并且以爱国歌曲、儿歌、民族歌曲等节奏简单,旋律优美,活泼向上的歌曲,[2]联系方式采用齐唱为主,选拔优秀学生领唱等方式,穿插合唱、轮唱,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演唱方式。
(二)小学低段歌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启蒙教育阶段,小学低段的歌唱教学遇到的问题比较集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成为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关键。这其中,解决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不准的问题至关重要,二者是歌唱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前音乐教育的不够到位。小学低段学生的歌唱教育大多来自幼儿园时期,受限于幼儿园教育的课时短、游戏性强等特点,由于幼儿园儿童年龄较小,很难接受枯燥的歌唱理论教育,因此该阶段学生歌唱专业基础非常薄弱。义务教育阶段普及性。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在入学学生逐年增多的情况下,歌唱教学大班额成为了教学的常态,齐唱、合唱是主要的演唱方法,因此教师很难去掌握学生具体的节奏感和音准感,也就无法对其进行纠正。商业音乐传播的不良影响。小学低段学生受专业歌唱训练很少,能够听到唱到标准音准、节奏感强的音乐较少,相比之下,广场舞、流行音乐、手机小视频背景音乐等大量泛滥的音乐不绝于耳,这种耳濡目染时间久了会导致学生认为这种歌唱方式才比较“酷”,从而忽略正确的发声方式,无法学会正确把握节奏感。
一、唱歌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改革提出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小学音乐教师也切实地将新课标的要求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并将音乐文化的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纳入了音乐教学的目标。但是,对于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却没有看到其技巧对于学生形体的帮助,对其技能训练的目标没有明确规定。相对于传统的重视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的目标,现阶段对于歌唱教学目标的确立过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成为学生的游戏乐园,没有达到音乐教学应有的效果。
例如,教师确定一年级教材《两只小象》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感受朋友的真谛。教师的这一目标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确实让学生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愉悦,感受到音乐的美。然而,受低年级小朋友年龄特征的影响,很多学生没有学会该如何唱这首歌,课堂过于注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目标,忽视实际音乐技能是很难保证歌唱教学质量的。
二、唱歌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唱歌课教学,在唱歌课选曲方面主要是儿歌或童谣,内容方面比较单一、片面。经过调查发现,小学生普遍喜欢本国的比较流行的歌曲,对于外国歌曲则不感兴趣,教师在选取歌唱教学的内容时也往往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爱好,少选或不选外国歌曲,对于流行的网络歌曲等也全都排除在课堂之外。这样的唱歌课往往让学生缺少兴趣,局限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美感。
例如,小学四年级音乐教师在唱歌课上准备教学生唱《小螺号》,刚一开头,就有学生反映:这首歌在他们上幼儿园时就会唱了。学生都反对再学唱这首歌,教师就问学生想学什么歌,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小苹果》《伤不起》《魔法的城堡》等,整个课堂一下子失去了控制,乱哄哄的,最后这节课以学生自习结束。尽管网络歌曲不一定是优秀的,但是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歌曲作为教学内容,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单调,如果教师事先考虑到学生会唱这首歌曲的情况,就可以欣赏外国名曲,还可以利用自己的音乐能力与素养在课堂上演唱等,都不会导致音乐课变成自习课,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还是应该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的。
三、唱歌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音乐教师在唱歌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发声练习,在教学中往往直接教歌曲,导致学生不能区分音的高、低、长、短,把握不住歌曲的节奏。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划分歌曲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段学习,促使学生只会唱歌曲的部分。有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没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但是没有感情流露。在唱歌教学中教师经常是教学生唱歌,忽视了让学生欣赏与演奏,教师讲授的音乐文化知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用,校方组织的音乐演唱活动较少,导致唱歌教学缺少特色,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聆听在唱歌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是教学生唱歌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地听音乐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然而许多音乐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聆听。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跟着学习唱歌,不注重自己的范唱,不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效用。
例如,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沙》时,将歌词想当然地分成小段,以便学生的记忆,歌词中“我要发芽”本是个整体,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将歌词拆为两个部分,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整体感知春天小雨带来的美感,并且教师教学生唱的是歌词,没有音乐的伴奏,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干吼”,这样的唱歌教学是无法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的。
四、唱歌教学评价缺乏
小学生正是爱表现、渴望受到表扬的年纪,教师适当的评价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然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唱歌课上,教师仅是随口对学生说“还不错”,并没有对学生的表现、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不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极度缺乏评价的唱歌教学,不能蛉醚生获得反思与鼓励,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些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但是只是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其方式比较单一,不能直观感受学生的进步。
奥尔夫乐器是德国音乐家、教育家奥尔夫先生专为学生学习音乐而设计的乐器,主要包括无音高打击乐器和音条乐器两大类。作为课堂乐器,奥尔夫音条乐器具有方便学生操作、利于即兴创作、易于集体配合等特点。 同时,使用音条乐器需要教师对奥尔夫教学理念、乐器法和使用教材有深刻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所以目前即使是配置奥尔夫乐器的学校,音条乐器作为课堂教具的使用度依旧不高。本文将结合近两届全国中小学生音乐课观摩活动的课例,讨论音条乐器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应用方法和相关理念。
观摩课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歌唱课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歌唱课中,授课内容多为二声部教学。通常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二声部的教学或者热身是从固定音型开始的。一个声部演唱固定音型先进入,另一声部的学生在倾听节拍、音准的基础上,再加入旋律。奥尔夫课堂此时往往会使用音条乐器演奏固定节奏型作为歌唱旋律的伴奏,帮助学生建立多声听觉后,再将乐器的固定伴奏转换为歌唱中的固定音型,从而使学生对音准和声部把握得更加准确。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选活动”中的二声部歌唱教学《田野在召唤》一课,教师娴熟的小提琴技艺和幽默清新的授课风格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果教学中抓住固定伴奏的特点,用音条乐器中的木琴作为辅助教具学习歌唱,对学生也许能有更多的帮助。
第一,在导入阶段以音条乐器代替其中一个声部,有助于快速建立音高、音准和多声部立体听觉。一方面演奏音条乐器比人声更容易建立准确的音高音准;另一方面,它的音色区别于人声,易于让学生辨认出独立的声部。学生在演唱旋律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音条乐器伴奏声部的节奏、音色及音高,促进建立声部感与和声听觉。学生体会到音乐语汇的丰富色彩、音乐语言纵向与横向的关系,逐步理解音乐的织体。当用人声取代乐器伴奏时,就会相对更自然和准确。
第二,音条乐器演奏时有规律的变化动作有助于理解和弦转换。此课第二声部前半部分是“I― I― V― I”和弦的重复转换(也就是固定音型)。对此, 可以设计部分学生演奏木琴、部分学生身体打击(不同身体部位代替不同和弦)的配合,通过听觉、动作和视觉等多元感受,自然地理解和弦转换的特征。抓住这个特征后,学生就能快速熟悉固定音型,进而配合主旋律,形成一个多声部的音乐作品。
第三,在演奏固定音型的过程中,音条乐器易于操作,容易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不需要高强度练习,成为一个乐手,与伙伴们享受团队合作的成果,是一种很愉悦的心灵感受,这也是主动音乐学习的价值体现。
在“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上,《美丽的夏牧场》一课导入环节中,授课教师使用低音木琴作为固定伴奏,并与学生在调内做歌唱回声练习,为学习歌曲做好了节奏、音准和调性的准备。考虑到歌曲的特点,如果把低音木琴换成低音铝板琴,用一个平行八度的持续主音作为固定伴奏(木琴声音较短,而铝板琴发音持久的特点)更能让人有牧场广阔、乐声悠扬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把握调内音准。根据音乐的特点,使用不同的音条乐器能丰富乐曲的色彩和表现力,有助于学生积累音乐语言,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兴趣与理解。
当然,以音条代替人声的二声部合唱教学也有局限性。第一,乐器音色与人声存在差异。以人声为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体验音色的统一,即不仅自己声部的音色统一,还有两个声部合成后的音色、音量统一。第二,音条乐器的数量决定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在一节课内体验,乐器轮流演奏需要较多时间,这对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考验。
总之,无论以人声或者乐器教学,教师都要根据学情,灵活运用。其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展示音乐作品的美,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音乐语言的表现特色,并享受参与的快乐。
徐 迈 奥尔夫教学法培训专家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小学;农村;现状;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音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与教育部提出的全面发展纲要的要求相差甚远,更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要求。因此,笔者根据所在地的音乐教育状况,经过调查分析认为: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阶段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落后现状势在必行。
一、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
(一)音乐课程的开设现状
根据《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总课时为523节,小学每周两课时,初中每周一课时。然而,据我了解大多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课表设置通常符合规定,但实际进行中,仅有的一、二节音乐课好的就是学唱几首歌曲,甚至经常被其它课程挤占。原因是音乐课不作为升学考试的必考科,被认为是副科。可见在这些学校音乐课是流于形式,显然被忽略了。
(二)音乐教师现状
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分配极不均衡,有的学校仅有一名专业音乐教师,有许多的学校没有专业音乐教师。有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由于学校对音乐课的不重视,他们往往被安排担任其他课程的教学,因此他们就成了兼职音乐教师。而且他们受升学压力的影响,经常占用音乐课。没有专业音乐教师的学校,音乐课由个别有音乐爱好的老师担任,他们由于不具备专业素养,所以只能是以敷衍的态度教学生唱几首歌曲,而且这种音乐课也常常被其他课占用,不能很好的开设。甚至部分音乐教师由于职称、待遇等原因,大多不愿意做专职音乐教师,愿兼任考试课。因此农村音乐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三)音乐教学硬件设施现状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升学率,所以大多数学校不愿把资金用于这种只要求“投入”不见“回报”的科目上来。音乐教材、器材和教学场地是学校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目前,农村中小学配备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和钢琴的学校寥寥无几。学校能有一两架风琴和电子琴,也就算条件好一点的,至于学生的业余兴趣小组的组建和培养基本是空白。这样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严重影响着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社会、学校思想认识现状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普遍重视文化课程的教学,而忽视音乐的教学。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名存实亡,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就说明学校领导和地方教育管理机构的不重视。社会、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认识不到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理想、信念的形成和道德情操培养的有重要意义,说明社会意识淡薄,学校思想陈旧。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的改革。
二、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
由于以上因素的制约,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不可能有效的开展,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就成了问题。对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一)学校领导要重视音乐教学,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把音乐课放在合理的位置上
首先,领导要重视音乐课的开设,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保证开齐开足音乐课,并且要求音乐教师上好每一节音乐课,让每一位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只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才会有合理的教学安排。其次,学校每学期应安排歌唱比赛和文艺汇演。这些活动能引起全体教师和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热情。要从本人执教多年的经验来看,农村学生确实有具备音乐天赋的,学校的文艺活动就是他们展示才能的大好机会,而且表现得相当出色。学校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机会,给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特长的环境。
所以我认为,学校领导应该重视每位学生的音乐教育,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创设学生享有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的环境,让学生高效地接受音乐教育。大家知道,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学校“乐歌”课教唱的歌曲,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新风尚,社会发展了一百多年,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让音乐教育成为时代的新风尚。
(二)加强硬件、软件设施的建设
1.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主要表现在各种教学硬件设施的有效满足,使音乐教学所需要的各种教材、器材和音乐场地都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对音乐器材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以保证音乐教学正常开展。如教学用的钢琴、电子琴、风琴、手风琴、脚踏风琴以及音像资料等教学资源配备与维修。
2.软件建设方面,主要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决定性因素,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对音乐教育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面对师资队伍不均衡的现状,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音乐教师的分配工作,均衡教学资源,同时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让音乐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
(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校、社会的思想认识水平
思想认识问题始终是阻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只有社会、学校清醒地认识到:青少年不仅需要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艺术素养。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音乐能激发青少年丰富的情感,有助于学生远大理想和信念的形成,并对身心健康产生良好的影响,所以音乐是德育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种特殊手段。
农村中小学校可以学习、借鉴城市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优点,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建立多元的、具有特色的学校。当然,办学方式不能一概而论,根据农村中小学校学生的实际开设音乐课和各类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社会需要,也是时代需要。不断缩小农村中小学教育同城市中小学教育的水平差距,就应当处理好升学率与音乐教育的关系,提高学校、社会的思想认识水平,从而使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获得与其他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音乐教育才能健康、稳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理等编著.《音乐学科教育学》.
一、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设施情况
我国的教育经费投资仍处于短缺的状态,有限的资金大多流向城里的学校、重点学校。无暇顾及处于弱势的农村初级中学,而流入农村初级中学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分派到农村中小学的经费在逐年增加,但此部分经费大多都用于校舍的改造扩建、实验室的改造扩充;还有所谓的主课也抢了重头戏。而用于音乐教学设施的经费微乎其微。在西部农村,乡镇初级中学音乐的教学设施仅仅是一架电子琴.甚至绝大多数还为一台录音机。而到村级初中,则连录音机等最简单的教学设施也没有配备,更不用说专用的音乐教室及配套设施。
(二)学生起点相对低
农村初中的学生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在小学根本没上过象样的音乐课,连哆、来、咪都不认识,进初中了,一下子要进入深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就无从谈起。举个例子,在初中二年级下册的管弦乐器欣赏教学中,作曲家舒曼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可以说是全世界妇孺皆知的一首曲子旭是我们农村地学生一无所知.这首曲子主题筒洁,具有动人的抒情风格和芬芳的幻想色彩。旋律线几经跌宕起伏,婉转流连,使人不觉中被引入
轻盈飘渺的梦幻世界。学生学习接受的反应让我很失望。由此,我觉得欣赏教学不是很单一的就放首曲子给学生听,从小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是每门学科学习中非常关键的因素,音乐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时要选择新颖而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之一,在农村初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完善音乐课程体系和促进美育的发展,是值得广大农村音乐教师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农村初中的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极其匮乏,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认识d o r e i mi ,农村的大部分学校由于教师缺乏,音乐课无法正常开设,还有的学校即便是开设了音乐课,也只是空有其表。除此之外,更有很多学校、教师和一些家长对音乐课不重视 ,总认为学好主科就行 了,学习音乐不仅对学习成绩毫无帮助,甚至会拖学习成绩的后腿,加上学校对音乐课的成绩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学习音乐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消极的情绪。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出发,因为他们需要丰富多样的生活,需要情感 的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应该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通俗歌曲,如《母亲》、《相信自己》、《父亲》等进行欣赏或演唱教学,引导他们从初步的对音响的感知入手,通过聆听展开丰富 的联想和想象,同时联系到实际生活,点燃他们对音乐课学习兴趣的火花,在循序渐进中为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二)加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音乐课上教唱歌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歌曲的标准乐谱进行学习,简便明了。这样学生在练唱时既能清楚地看到乐谱,又可以聆听优美的多媒体音乐。教师可 以对歌 曲的速度和调性进行任意的调整以适合学生的演唱,还可以为乐曲的主旋律配上钢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让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感受到交响乐带给他们的听觉盛宴,让深沉的大山变得活泼,让音乐充满学生匮乏的生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自身心理的引导。因此,音乐课堂多媒体必须创造让学生能感受到的、贴近 自身生活的音乐,学生喜欢的生活环境与音乐环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所以,用图片与音乐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会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三)改变教学模式。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人文素养;音乐课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思想更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活动现象的一种理想和认识。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音乐教育中,通过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文化,音乐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和作,分享等人文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音乐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即通过优化音乐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陶冶人的精神情操,提升人的审美境界,均衡人的理性情感,完善人的品性人格。我在音乐教学中是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的:
一、在音乐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音乐育德
(一)了解中国音乐,讲述音乐家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尚人格
音乐历史上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我结合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通过讲“音乐家聂耳与《卖报歌》” 的故事,让学生感受聂耳生活坏境及创作背景。了解名人与音乐的同时我提出了在国学中有没有音乐方面有才能的人呢?引出“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让学生领悟到学会音乐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一个努力的、积极学习的人。
(二)结合歌曲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作为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渗透。如《小乌鸦爱妈妈》通过看图片乌鸦反哺及相关故事,学生一起诵读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并理解其含义,教育学生要关心父母,爱护自己的妈妈,学会感恩。在音乐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音乐溢美
(一)在演唱中体验美
在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像,在演唱中体验歌曲的美。如第四册《家乡美》这是一首描写家乡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描写的景象都是多数学生所能感受的。因此我抓住歌曲的特点,由“家乡自然美景的重点词切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启发引导学生说说家乡的特色,创编自己家乡的歌,并让学生说说描写家乡的古诗如:《静夜思》,通过这一环节唤起她们对家乡的热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在歌舞中展示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情感体验
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不仅能教会学生感知音乐,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气质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音乐欣赏课已经成为小学教学课程中的一员,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效力,收获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一、小学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仍停留在“讲”与“听”上
现在的音乐欣赏课的套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即老师先草草的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然后便是一遍一遍地听音乐,师生之间全程零交流。太过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感情积累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去欣赏,也许在教师耳里美妙无比的曲子,在学生耳里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不能感知其中的意境,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点,所以会以消极甚至不情愿的心态来对待音乐欣赏课。如此一来,音乐欣赏课便真的流于表面,成为形式了。
2.对小学音乐欣赏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培养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欣赏,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是学生感受音乐、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某著名的心理学学者曾指出,音乐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可见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把音乐教学简单理解成听歌、唱歌,认为只要教会学生唱所要求的歌曲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便直接导致了音乐教学的不完整。
3.忽略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
在音乐欣赏课的课堂上,学生常常表现的一付茫然,坐立不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解,却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只是强行的在对学生灌输东西,他们本身却并不能理解,这就间接导致了小学生要按大人的思路去欣赏音乐,他们自然不能理解。在他们的心中,音乐欣赏和数学一样是有标准答案的,这样不但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想法,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
4.教师不能掌握教学重点
现在许多音乐老师都只会上唱歌课不会上欣赏课,他们只会教学生唱歌,却不能很好地认识乐曲的结构和特色,不能掌握欣赏课的教学重点。有些老师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音乐欣赏本身没有好好的认识,而有些教师自己本身就没有表现出对音乐欣赏的积极性,所以就导致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学不到应学的东西。
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策略
1.精心安排赏境,树立音乐形象
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教师要精心安排欣赏的情境,在学生头脑中树立音乐形象。
《我为祖国守大桥》这首手风琴独奏曲生动地表现出军人乐观、自豪、豪迈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先用“遵守纪律、听指挥”的口令考验活动将学生带进部队严密的纪律环境中,让学生随着《咱当兵的人》的音乐手握钢枪,腰板挺直,踏步走进教室,以部队问好的语气进行师生问好,播放守桥战士图片揭示课题:在众多穿军装的部队里,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他们驻守在大桥上,手握钢枪,心系大桥安危。“守桥战士”原本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通过律动、视频、图片,教师的深情导语,瞬间将“守桥战士”与学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了战士军旅生活的情境中,为感知作品的音乐形象做好了铺垫。
2.精选欣赏内容,挖掘音乐要素
对于一些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筛选音乐作品中最具审美性的内容,作为欣赏的精华,进行重点聆听。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生完整聆听的基础上把音乐中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反复聆听体验。
3.找准认知起点,落实双基训练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耐心地讲授、复习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视唱与听音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语言,最终比较深入、全面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在确定《我为祖国守大桥》一课的教学训练点时,我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了分析: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粗略地感知了一些关于力度、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能够模唱或哼唱旋律,但模唱中的音准、换气的技巧有待提高。根据认知起点,在主题旋律的教学中,我放慢了步子,分解了难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找到主题旋律后,教师构建话题:“如果请你给这段旋律分句,你认为它有几句话?”教师的语言指向具体到学生非常熟悉的语文课上的数句子,不仅听得懂要求,也有体验基础,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有四句。随后,引导学生用“la”音模唱主题旋律,教师分句进行模唱的指导,一个音,换气准备,逐一训练,个个击破,使双基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4.课堂语言生动,注重评价激励
关键词:课程改革;农村音乐教育;探索;实践
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吹绿了教坛的每个角落,一幅幅乘风破浪的画面被时光之水冲洗得清晰而凝重。阳光下,教育舞台更为灿烂,那绚丽的幕景上满是探航者无尽的感言与深思……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课改也不断地得到完善,怎样发展农村音乐教育,更好地突出农村音乐教育的特色,已经成为当前农村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
一、农村课改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音乐课本也换成新教材,内容丰富了许多,农村孩子也从书本上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这样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就可以更加全面地实施课改。
二、突出农村音乐教育的特色
1.将民谣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
众所周知,在现实世界之中,人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因此,教学也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特别是农村学生,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身边的生活融入音乐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教学课堂活起来。
2.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尤其是农村学生非常朴实,他们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开展音乐活动,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假如在课堂上老师的态度生硬、冷漠,盲目地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技能技巧,那么,就会使孩子产生紧张、害怕,甚至自卑的心理,这与我们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背道而驰。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
三、积极探索农村音乐教学手段
关于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有过一段生动的描绘:“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所以在教学中,我确立以孩子为主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做到“导而不包”,给学生留出一个适当的空间,给他们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1.创建美的学习环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通过音乐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成为记忆力强、反应灵敏、想象力丰富、判断力迅速而准确、有一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又要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艺术氛围,同时给学生以基础的音乐知识,有一定的自学钻研能力,并能初步体会到一些音乐艺术美的奥秘,如怎样感知到音乐形式的美,乐曲中气质的美、节奏的美、旋律的美、多声部的美以及对音乐形象的探索等。
在《一只鸟仔》这堂课中,我创设了美丽的大森林的背景,让孩子们畅游生机勃勃的美丽大自然,让他们上台模仿他们课前收集的各种鸟儿的叫声。让画面与活动融为一体,既形象又逼真,他们都乐起来了。接着由大森林再引出了两只啄木鸟工作时的画面和啄虫子时所发出的节奏,让学生跟着模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引入本节课所要传授的音乐知识点,使学生在美丽的画面和快乐的气氛中进行两声部的节奏训练,这样从直观到本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引导,而且也为后面的歌曲伴奏打下了基础。
2.通过巧妙的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