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工程分析

机械工程分析

时间:2023-06-26 16:2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工程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工程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特征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机械工程中利用自动化技术就是机械自动化,它主要是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无需人工一直操作,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在过去的机械生产中,大多算都是人工进行操作,现在,科技的进步给机械工程带来福音,自动化技术使得机械生产更加简便快捷。过去自动化技术局部单一的形式已经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集成技术与一系列先进的智能设备,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一、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1.机械自动化就是一些机器或者装置通过机械方法来掌握自动化控制的整个过程。在自动化的应用中,我国的机械工程行业发展比较快,但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仍采用的是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由于许多企业没有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给予重视,导致一些技术还处于单机自动化和刚性自动化阶段,在工程制造中只能实现局部形式的自动化,使得生产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实现了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他们对于工业管理组织和生产模式等方面还在不断创新,综上所述,我国自动化更新换代速度太慢,发展过程较长。

2.在机械工程自动化的人才管理方面,我国缺少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而且对技术人才也特别缺乏,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我国比较重视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知识,从而导致大多数管理人才都是理论性较强的人才,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不能对自动化的发展给予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我国在机械设计方面不能及时进行更新,设计人员的设计能力也没有大幅度的提升,而且我国数控加工的工艺水平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水平,没有掌握先进的加工手段,一些自动化技术体系机构还属于传统的封闭式状态,对自动化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不够,从而阻碍了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二)机械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自动化技术已经深入各个领域,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处于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同国外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国外对于柔性自动化、集成自动化以及智能自动化已经应用的相当成熟,而我国还是一直处于传统的落后技术中,这不是因为我们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创新。在我国,应当鼓励人才开发思维,积极创新。技术上我们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管理上,与人家相比,也有不足。总体来说,我国管理模式比较传统落后,而国外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且对于工业管理、组织以及生产模式等方面仍在逐步升级和创新。对于自动化领域,相比之下,我国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存在许许多多问题的。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多,机械工程行业作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行业,确保其生产水平得到提高才能够促进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使用自动化技术可以达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将我国的机械工程推向了现代化的生产模式。机械自动化逐渐向着高速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出现了智能自动化、集成自动化和柔性自动化等一些高科技的自动化技术。

(一)柔性自动化具体应用分析

对于柔性自动化技术而言,其主要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因而是一种新兴技术。主要通过数控技术核心,同时结合了高端的计算机设备、机械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信息科技技术来发展机械工业制造。这种技术不但能够自动的进行技术性的操作,也能够完成已经明确的加工方向。在目前的机械工程生产工业中,就需要这种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好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量,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保证产品质量。因此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整个机械工程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二)虚拟自动化的应用

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加入了CAD、CAPP等机械制造工艺和计算机作图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完善了以往传统的人工作图的技术,不仅减少了劳动力并且还提高了作图的水平和速度。CAD技术能够很快地完成技术创造,一旦有错误发生CAD能迅速地修改,不必像过去那样重新作图。虚拟自动化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机械制造活动进行仿真。虚拟自动化技术缩短了生产的周期,增加了产品的种类,使其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

(三)集成自动化具体应用分析

集成自动化技术是指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上加以改善,让整个机械工程中的制造过程更加的完善具体,在此同时把生产过程中全部相关的生产信息与技术有效地连集在一起的技术。这样的技术,可以使整个机械工程技术集中起来,优化机械生产。集成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在全球不懈研究开发之下,集成自动化技术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它不仅有利于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而且对于生产的掌控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强,更便于生产控制,提高生产效益。集成技术涵盖了众多方面,如数据库集成、质量系统工程以及一些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业系统设计,是一个比较系统但又复杂的工程。就市场来看,这项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能够适应市场发展,取得经济效益。

(四)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智能自动化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对机械工程的某个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促使机械工程的控制系统像人的大脑一样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采集,从而达到实现系统自动化的目的

2.智能自动化技术也可以看作是将集成和智能连接在一起的自动化综合技术。这种技术在机械工程的应用中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械制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加大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从而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智能自动化自身组成具有很大的优势,使得机械的制造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具备了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当机械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一些紧急情况时,智能自动化可以很快对现场进行侦查分析,从而找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了人工处理造成的混乱和一系列问题。

三、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虽然在生产中有极广泛的应用,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但机械自动技术仍不是相当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水平。

现今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机械制造,随着社会经济、生产的不断发展,机械自动化必然会应用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也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意味着我国需要积极培养这方面的高技术人才,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有效的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有效的带动了企业的规模扩大,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但机械自动化作为一个刚起步的产业,其发展前景是良好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发展态势必然是生机勃勃的。

结束语

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是每一个国家不断努力的方向,因为它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是每一个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因为它能够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润;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是我们每一个人向往的事情,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便利。通过利用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产品实现集成化、敏捷化、智能化、虚拟化,同时,相关组织的管理、经营、技术进行不断地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升服务质量等目的。现在,科技竞争十分激烈,机械自动化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赵建勋,张振明,田锡天,贾晓亮,朱名铨.本体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04:727-737.

[2]张青,曾晓超,杨瑶.关于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9:117.

[3]穆业林.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2,22:106.

[4]邱仁辉,陈涵.浅论新型控制策略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森林工程,2002,04:22-24.

第2篇

1可靠性设计的发展历程

1.1可靠性设计的发展过程人们对产品可靠性问题进行研究至今已经过几十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可靠性设计问题经过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首先是初期研究阶段。这个阶段,世界正处于战争时期,很多军事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故障导致了战机贻误的情况,为了对军事装备的使用可靠性进行提高,人们对产品可靠性问题开始重视。避免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同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因此出现了专门对军事装备可靠性进行研究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室的建立说明对可靠性研究可以正式开始,而且进入到了初期研究阶段。其次,可靠性研究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工业发达国家对可靠性已经组织了专业的研究队伍,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已经对可靠性研究的理论和方向进行了确定,因此,可靠性研究设计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对产品的可靠性研究方面,不仅仅对一类产品进行研究,研究的产品范畴非常广,可靠性技术也得到了提高和完善,为促进可靠性设计更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是可靠性研究的国际化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可靠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优越性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很多的国家对其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可靠性设计进入到国际化发展阶段,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各国之间的交流也非常好,使可靠性设计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1.2我国可靠性研究情况我国在可靠性设计方面进行研究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在研究过程中,先对个别行业的产品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然后逐渐发展到其他的行业,在研究过程中对可靠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比较重视,因此也建立了可靠性设计方面的标准。我国对可靠性设计进行研究存在着理论较多、实际应用比较少的情况,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和国外先进技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设计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企业效益,对产品的性能以及使用效果非常重视,因此要想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对产品可靠性设计一定要重视。产品可靠性对整个产品的使用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机械工程设计时,不仅要将在产品设计方面重视可靠性应用,对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维修方面的可靠性问题也要进行重视。2.1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机械产品设计包含着机械产品的整体产品设计以及零件的设计。对整机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零部件的可靠性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产品整体的可靠性进行计算,这个方式对一种系统的可靠性预测,只要零部件的可靠性满足设计的标准即可。另一种是对零部件进行可靠性的分配,将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个零件上,在进行可靠性分配时,有不同的分配方法,分别是等分法、再分配法、比例分配法和综合评分分配法。在可靠性设计时,如果整体的可靠性设计不能满足第一种方式,只要其满足第二种方式即可。在对零部件进行设计时,采用标准件或质量成熟的零件作为依据,这样对一般零件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应用类比法对其进行设计,然后对零件进行概率法的设计,对重要的零件进行设计时,对其可靠性要非常重视,可以进行可靠性试验。对产品可靠性进行设计时,要进行评审和修改,如不满足要求,要进行再次修改,直到其满足指标要求。在对人机系统进行设计时,对操作性和适应性设计要非常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体现产品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2.2制造过程可靠性设计制造过程的可靠性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除了要选用可靠性好的先进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外,重点是对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产品的工艺流程相当于一个系统,每一个工艺方案或工序相当于一个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的可靠度设计都要综合考虑设备、工艺装备、工艺材料及操作人员的素质等因素,确定出合理的子系统可靠度指标,然后按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串联、并联或混联)得出系统的预测可靠度(如自动线、流水线等的设计)。2.3使用维修的可靠性设计产品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应采用逻辑分析决断法,科学地制定维修内容和优选维修方式,合理确定使用期,以控制机械设备使用的可靠性。机械产品的可维修性与可靠性一样,是机械设备的一个可靠性指标。在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时,就要考虑其维修性,使设计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做到故障易发现、易检查、易修复,力求防患于未然。对产品进行维修性设计时,要以最低的费用来维护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水平,尽量减少排除故障所用的维修时间。因此,要在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经济的维修规则,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合理的维修方式(如视情维修方法、监控事后维修方法),使用标准的维修工具及设备,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机械维修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3结束语

一些比较常规的设计方法,在进行设计时,对可靠性指标没有进行考虑,因此,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对其真实的情况没有办法进行保证。可靠性设计方法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对成本、重量以及体积问题进行重视,同时在设计方面要对设计方法不断优化,而且对设计的结果要有必要的预计,这样能够将可靠性设计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对设计中出现的不足情况进行弥补。机械产品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复杂化和大型化的特点,因此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可靠性设计方法得到重视。提高机械工程产品可靠性设计,能够更好的提高产品的性能,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林生龙 李秀峰 单位: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水泥设备分公司

第3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创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推动机械工程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重要影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较之于国外技术应用情况来看,仍存在诸多方面需要完善。针对目前自动化的应用现状来看,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先进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不断进行实践创新,以推动我国机械工程行业更高效发展。

一、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来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机械工程自动化管理应用现状,二是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1机械自动化管理应用现状

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依靠机械的方法实现自动控制的一种技术。目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且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但究其管理应用模式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外的管理应用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得技术不断创新,应用效果良好。在我国许多机械工程企业中对自动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技术应用效果不明显,管理过程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自动化技术仍处于刚性自动化阶段,使自动化仅实现局部形式,造成生产发展限制。与国外的柔性自动化管理以及智能自动化管理相比较,我国自动化管理缺乏不断的创新,使整体机械自动化技术更新过慢。

2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

对于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的管理,既缺乏技术人才的培养,也缺乏对技术人才的管理。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专注于此方面的技术人才培养不足,造成人才匮乏现象。另外是对技术人才的管理,在人才培养上我国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教育,使人才缺乏技术实践经验,直接造成了对人才全面发展的制约,对开展自动化技术应用也有着制约影响。我国的机械设计水平没有大幅度的提升,使得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出现了停滞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使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呈封闭状态发展,造成发展状态不平衡。

二、机械化工程自动技术的创新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机械化工程自动技术的现状,加强机械工程创新研究至关重要。在加强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措施的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1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

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盲目进行操作。自动化主要是机械工程自动控制取代传统人工操作,这个过程要保证方向和目标的明确,要针对我国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对策。在加强自动化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创新理念,从理论上不断丰富机械技术。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对自动化知识的普及,使市场和机械行业发展以此为重要导向。国家相关部门要通过大力度的资金政策支持,促进科学技术研究,实现机械自动化产业链的形成。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同时,要始终以实际情况为基本参照标准,以保证符合多元化市场发展规律。另外机械化自动技术的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一定基础的,因此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加快机械工程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

2积极引进自动化设备及应用技术

从目前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来看,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现象,且发展态势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没有实现高度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基础技术储备不足。在实践探索中要以自身发展特点为基础,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自身技术,实现技术突破和创新。现阶段的机械生产中,针对大批量零件加工仍采取流水作业模式,即以半自动化为主。针对这个环节我们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机械自动化,既节省人力资源,同时也提升生产加工效率,对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非大规模生产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成熟技术人员进行数控机床加工,实现自动化技术应用。在自动化应用中不是进行单一复制,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侧重,对不同特性的产品进行优化。在信息化和新材料不断研究发展的新时期,给自动化技术应用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目前自动化技术正向开放式结构发展,驱动装置也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在系统上和通讯方式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新一代自动化技术的新方向。在我国工业发展不断加快的新时期,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要大力推广,实现工业全面自动化、智能化。

3实现高质量技术人才培养

为真正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要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中要加大教育体系建设,从教育着手,加大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教育投入。同时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工学结合”理念,使专业人才在接受理论教育阶段接触机械自动化实践。通过教育机构与校外企业的联合合作,可以保证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专业自动化人才空缺现状,要结合科学理念进行培养和管理,在吸纳人才和应用人才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人才潜能挖掘,实现机械功能自动化技术创新,人才发展推动我国技术革新。

三、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形势

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推进机械工程行业发展迅猛,自动化技术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行业领域中,实现自动化普及。机械工程自动化将真正实现创新、发展、科学,进一步向机械智能化迈进。同时在“中国梦”理念的指导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形势将走向低碳、环保,实现设备环保、应用材料环保,使得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机械自动化技术逐渐趋向网络化。实现网络化能够使自动化技术不受传统应用管理下的地域空间限制,使发展前景和空间更加广阔。因此,在未来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同时结合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以及其他系统工程技术,促进完整的、系统的自动化技术体系形成。

结语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技术滞后和人才空缺的问题,加大自动化技术管理成为机械工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加强自动化措施包括目标与方向的明确性,即要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保证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发展具有长远性和实效性。要加大自动技术的引进和研究,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促进我国机械工程的创新发展。在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将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机械工程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冲,李广学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6).

[2]梁昌鑫,贾廷纲.工业自动化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12(03).

[3]费仁元,张慧慧,郑刚.机电接口技术的内涵和发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04).

[4]佘明辉.基于机电一体化系统接口技术的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第4篇

1.1节省劳动力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也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起,人们的生产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机械正在逐渐代替人类进行生产,机械生产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高,逐渐获得了人们的青睐而大力发展,于是到了如今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工业生产对人的依赖度更低了,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而有的不利于人类生产的工作场合都可以使用机械代替生产,意义非常重大。

1.2生产精度高

机械化能够生产处叫高精度的产品,因为输入到控制其中的数据都是固定的,通过机械化控制可以很好地达到要求,比人工控制更具优势。

1.3生产效率高

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多个产品同时进行生产,并且速度很快,而人工操作却不能做到同时生产,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效率上要远远大于人工生产。

1.4机械自动化生产地位重要

机械自动化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是推动企业发展与进步的主要方式,机械自动化的水平甚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地位,因此,机械自动化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2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及注意问题分析

2.1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现状

(1)由于我国在机械自动化方面起步晚,所以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一些管理模式依然比较落后,也有的企业还没有注意到机械自动化的重要性,大多数还停留在单子自动化或者刚性自动化阶段,在实际应用各种自动化程度不高,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而国外的管理方式已经是柔性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生产与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我国的技术与管理更新速度较慢,还有很长的发展过程。

(2)我国的机械工程自动化人才管理也没有系统、有效的管理模式,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在培养时过于偏向理论,导致一些技术人员理论知识很强而实际操作经验却相对缺乏,形不成有效的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力量。另外,我国对机械自动化的科研投入力度不大,导致一些技术还比较落后,一些技术体系还很封闭,严重阻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2.2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我国应该大力推广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对与主要的应用方面要注重更新,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的技术体系进行改进;一些自动化元件要及时更换;加大成本投入,及时更新换代配件,例如控制器、传感器、控制软件等。另外,还要注意引进高新技术产品。还要注意对机械自动化系统进行检查,避免由于系统的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

3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而我国想要实现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信息技术方面

信息技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数据管理等方面会应用到机械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就是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内的软件、图形与数据处理等设备对机械进行设计。而对计算机辅助制造应用最多的就是数控机床,将控制数值输入到计算机中,来控制机床的生产。

3.2加工方面

传统的工业生产中,想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而这些工作大多数是高强度、高污染的,对人体的危害相当大,还会因为操作失误而引发安全事故,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就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机械自动化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还能提高操作精准度,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3运输方面

大型的工业生产中,一些原材料或者生产号的产品都需要及时运输出去,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高运输的速度与效率,能有效保证生产不间断,提高生产效率。

3.4产品检测方面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因此对生产应用中用到了零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检验方式,也就是人工检验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了。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建造一套智能化的检测系统,这对提高检测质量与检测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变相的提高了各行业的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5产品组装方面

将零部件组装成最终的形式就是产品的组装,机械自动化技术能有效提高产品组装的速度与精度,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而传统的组装是靠人工来完成的,一些复杂的作不得不耗费很长的时间来完成,并且人工组装失误的案例屡见不鲜,利用机械自动化建立产品组装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组装问题,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4.1绿色环保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提升国家的经济就必须依靠工业生产,而这些工业生产又会排放出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雾霾等。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要朝着绿色化方向发展,力求在工业生产中用最小的排放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保护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4.2经济适用

我国由于起步晚,导致机械自动化技术目前与西方国家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不能好高骛远,先从基础做起,逐渐缩小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4.3向信息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5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应用分

引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尤其是在机械工程领域,传统的机械电气化主要以人力操控为主,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资源、还存在着一定的危险与安全隐患。机电一体化的出现,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了机械工程领域的自动化生产,是机械工程领域技术上的革新,生产力方面的突破,为机械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一、何谓机电一体化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融入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吸收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发展成为自身特点鲜明的科学性体系。如今,我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信息化与自动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实现了机械工业的自动化控制,并延续了自身的特点。为了确保机电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技术的核心在于减轻机械本体的质量,从而达到改善机械本体性能,提高机械本体精度的目的。因此,机械系统性能的优化与整体的提高都要建立在机械本体轻质化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机械本体轻质化的目的,可以使用非金属复合材料来代替钢铁材料作为机械本体的主体,从而减少机械本体的重量与能量的消耗率,提高机械本体的快速响应能力与工作效率。

2.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促进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传感技术

在解决传感技术的问题方面,应从传感器的基本功能入手,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加强传感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力度,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增强传感器的精准度与灵密度为目标,使我国在传感技术方面取得质的突破。

4.软件技术

作为机电一体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在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软件方面,必须要使其与机械设备中的硬件设施保持一致。由于软件开发所消耗的资金巨大,为了降低软件研发的成本,应当在软件研发的过程中,推荐软件的标准化进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软件技术方面的突破。

二、现代化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运用

1.自律分配化系统的运用

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自律分配化系统是其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所谓自律分配化系统,就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该系统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兼具柔性以及自律性。也正式由于该系统强大的自律性,才能保证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子系统始终保持独立运行,且相互之间不受任何影响。如此一来,一旦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出现了故障而无法急需运行,其他子系统依旧可以照常工作,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避免了大型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

2.全息技术的运用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电一体化追求对机电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掌控,从多个角度去呈现处机电一体化后系统的运行情况,这种全方位的展示就叫做全息。全息系统化在机电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作用会越来越明显,而自动化与智能化并存也是其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

3.光学技术的运用

所谓的光机电一体化,就是将光学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相较于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来说,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光学技术中的优势,提高机械设备自身的性能,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为完善。从目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光学技术可以在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给予光电一体化系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4.仿生物系统的运用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信息处理方面始终处于“静态”处理的方式,在结构上往往会存在不稳定的情况。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不断发展,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信息处理系统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便越来越大。仿生物系统化的应用,使系统信息的处理方式从“静态”变为了“动态”,减小了信息处理时所承受的负荷。

三、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还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由此一来,对工程施工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现代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化与难度的不断升级,对工程机械设备的性能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可以实现机械工程设备的自动化运行,不仅减少了机械工程施工中人力资源的消耗,还提高了施工的质量与精准度,使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由此看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现代工程机械必须要在施工质量、精度、效率以及收益等几个方面取得突破,确保设备性能的稳定与可靠。为了分析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展开了分析:

1.监督控制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电子监控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电子监控系统不仅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还要在电子监控系统下加设报警装置。一旦机械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故障或事故,电子监控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警报提示,并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并将相关信息送达故障维修的相关部门,使其快速制定故障的排除方案,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及安全隐患。

2.提高机械工程的生产效率

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使用以后,有效的改善了传统机械设备能源消耗较高的问题,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电控系统,可以使机械设备对其所耗能源进行充分利用。在使用机械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控制技术,对机械设备的能源供给量的大小进行自由调节,在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机械设备对能源的消耗。

3提高机械工程作业精度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理念下,将电子控制系统引入工程机械设备当中,不仅可以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精准度,还可以实现工程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工作。在传统的工作中,工程机械设备的称量工作通常都由人工完成,在精准度方面,自然不如电子自动化称量准确。因此,机电一体化系统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的工程机械称量的精准度。例如: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传统的人工称量方式无法做到精确配比,使混凝土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采用电子称量系统进行自动化电子称量以后,混凝土配比的精准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成品混凝土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出现,对于我国机械工程来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大大提高了我国机械设备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减少了机械工程工作中存在的误差,提高了机械设备的生产水平。随着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方面的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我国机械领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由此,机电一体化也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田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04):00247-00247

第6篇

论文关键词: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邵阳学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工程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的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邵阳学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一、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科学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有很大的作用。过去机械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注重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所以,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课程模块所构成。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文体艺术修养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格局。主要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品德与法律、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演讲与口才、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进入社会后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凸显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未来工程师在“非工程”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工科大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与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的融合,并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身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即涵盖机、电、液知识、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宽厚的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热工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汽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旨在加强学科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原则,对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同时,课程内容进行精炼,突出应用广、水平高、效果好的特点,对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与内燃机、制冷与空调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在每个专业方向均设置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开设部分选学课。

高素质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因而,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要基于工程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前沿,着眼于整个机械系统,开设课程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产品技术创新、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机电系统动态仿真、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课程,涵盖了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夯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工程设计去实践,为以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构建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靠理论教学是不能内化成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与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实训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聘任及培训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人事改革,通过竞聘上岗,拥有实验专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教学仪器设备852台(套),总值达901.36万元。按照工程模式进行实践基地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省级示范建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来进行规划和设置。整个实践基地分成三大块: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场地。

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习基地和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机械实习工厂基地以数控设备为主,每年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6000人次,除了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数控操作的认证培训工作,学生在数控课程、数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可获得资质证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产品拆装、机电产品拆装、模具拆装、制冷设备拆装、内燃机拆装以及拆装准备间,每年可承担拆装实训教学任务达2000多人次。

动力机械基础实训基地包括工程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传动与控制工程模块(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PLC等)和热工基础实验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环境)。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32000人次。并对实践内容进行重组,实践手段和内容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及设计性。

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创新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模块(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实验模块。以前实验要求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书,让学生机械地去验证。这样,验证性实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供了各种虚拟传动零件、机构及各种仿真软件,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合创新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学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机构验证创新实践成果,并通过机械工具制作出产品模型。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独立做出,自己编写和总结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以设计为主线,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方案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验场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模块、热能工程实验模块、车辆工程实验模块、材料成型实验模块,承担了三个机械工程类专业、六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1000人次。

第7篇

    这种部件能够把流量大的设备和性能小的设备有效地融合到一起。此时液体会沿着设备的出口散去,我们能够获得理想的流量值数。运行的时候,性能大的设备会将流量顺着它的出口一直运行到结束的地方,这样能够降低设备的输出值,换句话讲,它能够把磁的指标降低到我们理想的数据。其中最方便的部件是通过人为方式进行的。辅助弹簧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开启或者是闭合,当我们为阀门设立开启功能的时候,它的不合理状态就能被有效及时的改进。我们在对这种部件进行操控的时候,最方便的措施就是使用杠杆或者是倍的设备。

    导控(气动或液压)卸载阀是操纵方式的一种改进,主要是它可以实现远距离的操作行为,不需要实地进行。它和其他的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通过电气等对阀门进行有效地制约,除了能够实现我们提到的远距离操作行为以外,它还可以借助电脑进行自动工作,无需人力,这样大大的节省了劳动力,是一种生产力的解放,基于它的这些优点,我们将其定义为最为简便有效地方式,值得我们大力推广使用。

    需要我们人为方式进行的部件多是用来进行速率比较高的路线,比如对运行速度有极高要求的起重机的相关部件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如果不对其进行指令操控,它将会持续的进行流量的输出动作。然而常开阀门,它的运行状态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回路会持续的进行流量比较小的输出活动。压力传感卸载是最普遍的方案,弹簧作用使卸载阀处于其大流量位置(左位)。当压力值到达我们预先设置的标准数据的时候。溢流开口就会自行运行,此时卸载开口就会受到相关的力的影响而转变到相应的方位上去,通常来讲是设备跌右侧。压力传感卸载阀基本上是一个达到系统压力即卸的自动卸载元件,普遍用于测程仪分裂和液压虎钳中。

    流量传感卸载回路中的卸载阀也是由弹簧将其压向大流量位置(左们)。该阀中的固定节流孔尺寸按设备的发动机最佳速度所需流量确定。当发动机的工作速率大于我们理想中的数值标准的时候,节流小孔的压力就会相应的提升,这时卸载开口将会自动的变换到相应的地方,通常是在设备的右侧。所以,大流量泵相邻的元件做成可对最大流量节流的尺寸,所以它使用的能量相对较低,而且工作运行非常安全稳定,最重要的花费的资金较少,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众多的范畴之中,最显着地运行是限定流量可以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数值,这样就能就将设备的功效得到很好地提升。或者是将设备在速率较快的时候的压力值进行合理地约束,我们最常使用到这点的是运载生活以及生产废物的运输车 。

    压力流量传感卸载回路的卸载阀也是由弹簧压向大流量位置(左位),不管是当它到达我们提前设置好的压力指数亦或是设定的流量值,它都会自行进行卸载工序。不论是在正常的模式之下还是在单纯的转动的时候,它都能够有效的开展工作。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使得我们节约了许多流量,因而很好的得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它具体非常有效地负载以及合理的运行速率,因此常常被用到我们的各类工程挖掘机等中。

    2 通过合理的的设置流量控制指数来提高性能

    不论泵的转速、工作压力或支路需要的流量大小,定值一次流量控制阀总可保证设备工作所需的流量。在这种回路中,泵的输出流量必须大干或等于一次油路所需流量,二次流量可作它用或回油箱。定值一次流量阀(比例阀)将一次控制与液压泵结合起来,这样的好处是不仅有效地去除管线设置环节,而且能降低出现泄漏问题的几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好的控制了费用,具有非常高的经济效益。此种齿轮泵回路的典型应用是汽车起重机上常可见到的转向机构,它省去了一个泵。

    负载传感流量控制阀的功能与定值一次流量控制的功能十分相近:即无论泵的转速、工作压力或支路抽需流量大小,均提供一次流量。但所示方案,仅通过一次油口向一次油路提供所需流量,直至其最大调整值。此回路可替代标准的一次流量控制回路而获得最大输出流量。

    3 通过合理有效地控制旁路的流量来提升设备的性能

    对于旁路流量控制,不论泵的转速或工作压力高低,泵总按预定最大值向系统供液,多余部分排回油箱或泵的入口。此方案限制了系统的流量,使其具有最佳性能。其优点是,通过回路规模来控制最大调整流量,降低成本;将泵和阀组合成一体,并通过泵的旁通控制,使回路压力降至最低,从而减少管路及其泄漏。

    旁路流量控制阀可与限定工作流量(工作速度)范围的中团式负载传感控制阀一起设计。此种型式的齿轮泵回路,常用于限制液压操纵以使发动机达最佳速度的垃圾载卡车或动力转向泵回路中,也可用于固定式机械设备。

    4通过设置干式吸油阀来提高性能

    干式吸油阀是一种气控液压阀,它用于泵进油节流,当设备的液压空载时,仅使极小流量通过泵;而在有负载时,全流量吸入泵。这种回路可省去泵与原动机间的离合器,从而降低了成本,还减少了空载功耗,因通过回路的极小流量保持了设备的原动机功率。除了上面讲的这些优点,它还能有效的减轻设备在进行不负载的状态下产生的噪音问题 。干式吸油阀回路可用于由内燃机驱动的任何车辆中开关式液压系统,例如垃圾装填卡车及工业设备。

    5合理选取设备的运行方案,做好设计工作

    目前,齿轮泵的工作压力已接近柱塞泵,组合负载传感方案为齿轮泵提供了变量的可能性,这意味着齿轮泵与柱塞泵之间原有清楚的界限变得愈来愈模糊了。合理选择液压泵方案的决定因素之一,是整个系统的成本,与价昂的柱塞泵相比,齿轮泵以其成本较低、回路简单、过滤要求低等特点,成为许多应用场合切实可行的选择方案。

第8篇

一、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目前的国情以及技术、信息等的限制,我国部分机械工程企业还未实现智能化发展,还是以传统的制造模式为主,但可喜的是,机械工程企业一直都在不断改革,借鉴国内外发展较好的机械工程企业的成功经验,在技术、管理、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开拓创新,将智能化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总之,未来的生产是智能化的集约生产,顾客的需求是智能化的服务和产品,因此,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必须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为目标。虽然目前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国机械工程行业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总体上是良好的。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不少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支持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研发产品技术,将产品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机械工程行业一定能够克服当前的困难,走上科技、智能发展的轨道。

二、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普遍推广,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也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已经渗透在机械工程管理、产品、生产设备、科学技术等各个部分,成为影响机械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具体的发展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下:

1.管理智能化。由于智能化管理在机械工程管理中的逐渐渗透,机械工程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多层次、交叉式的管理转变成阶梯型管理模式;由原来的人力管理为主转变为微机管理。智能化管理对机械工程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开发等一系列活动都实时监控、合理决策,并针对运行结果及时给出正负反馈,以指示下一步的生产活动。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管理信息更透明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人员浪费,为企业节省人力和物力,同时减少了人为差错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变,智能管理模式的发展也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使得机械工程企业能够更好地预测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管理决策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智能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有利于机械工程企业抓住国际和国内形势下的机遇而发展。

2.产品智能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趋向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这种不断提高的需求要求促使机械工程企业由传统的劳动力生产转向技术生产,不断需求创新。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智能化产品可以拥有多种人脑的分析功能,如远程控制功能、定时控制功能、联动控制功能等。如针对不同领域的机械工程产品,安装不同类型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等),能对外界信号进行感知、分析;在产品上安装控制器,可以模拟人脑分析、判断、处理接收到的外界信号,从而实现产品智能化。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常有的几种仪器仪表包括有:集散控制系统、单片机+数码显示管+电子线路,可以达到分级控制、灵活配置、智能管理的效果。

3.机械工程设备智能化。在现代社会里,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机器设备都趋向自动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促进了智能管理模式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智能设备的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能够通过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及生产状况,有故障发生时,系统设备能够及时给出预警信号,不会造成生产的损失。机械工程设备(如加工机械、动力机械等)的运行状态是机械工程生产效率的基础,对机械工程企业以至于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机械设备的结构、工作性能、工作效率的不同,机械工程的运行效率、任务目标等也是不同的。

4.科学技术智能化。科学技术智能化是实现产品智能化、生产设备智能化和管理智能化的基础。科技智能化运用在机械工程生产各个方面,如导航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微显微技术等的运用。因此,现代机械工程企业要不断地关注最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其应用在生产中。由于机械工程不同领域对产品结构、性能等的需求不同,机械工程智能化产品发展的模式、目标等也不同,对不同领域的智能化产品的生产应该根据具体需求而有有所差别。不能采用“一概而论”的方式,要针对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技术、设备选择配置,使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更有效率,智能化产品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对于国民生产、生活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影响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因素复杂,改善措施多样。本文只是针对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在分析现状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管理、产品结构、设备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的智能化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通过分析得出智能化发展是机械工程未来发展的趋势。当然,要构建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体系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总之,只要我们正视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拟定措施并实施,就一定能够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创新的技术,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及生产、生活的需要,保证机械工程未来的智能化发展顺利。

作者:郝小华单位: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第9篇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现状

0 前言

目前我国最大的矛盾便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符合我国现今国情,因此国家大力支持推进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械工程自动化对技术要求甚高,目前在我国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1 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现状

机械工程自动化即将自动化技术带入机器或装置,在机器或装置设计、开发、运行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用自动化进行全程控制,自动化的发展对我国生产力带来了很大影响。机器或装置运行的自动化从直观角度来看,节约了部分劳动力,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成本。自动化控制机器或装置能减少实践工作中偶然误差,工人即使工作无误,也可能因为个体差异对产品造成影响,自动化控制运行过程可降低此方面的误差,提高产品质量。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上、技术上、生产力上都受到国情约束。在自动化技术层面,我国还处于单子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达到集成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技术水平明显优于我国;在企业管理方面,很多企业受传统观念影响,墨守成规,不喜欢或没有勇气进行改革创新,桎梏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限制了企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方面,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培养的人才多属于理论型人才,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人才培养除了受我国技术层面的限制,还因为培养的人员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开拓创新思维的人士,对我国现如今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毫无发展。

2 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机械工程自动化虽然能明显提高我国生产力,但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工程中应用尚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还属于较新的技术,在企业应用、实施方案等方面尚没有明确的方向。机械工程自动化属于高端技术,从技术的学习到设备的引进,就资金而言,对企业就是不小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必须要有完备的战略计划。在不影响企业周转的情况下,抽出资金进行企业自动化改革,机械工程的自动化能大量节约劳动力,缩短劳动时间,长期应用下去就能为企业带来盈利。人才流失、缺乏专业人才是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是发展进步的关键,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方面的人才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只能纸上谈兵,没有将理论知识活学活用,而且由于人才管理不当,造成我国人才流失。为推进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首先要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在注重理论教授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专业人士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还要注意人才的管理,专业人才流失是我国现今一大损失之一,影响着我国各方面的技术发展。提高待遇、吸纳人才并注重潜在人才的发掘,充分发挥人才的力量,促进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我国自动化机械设备并不发达,和工业发达相距甚远,机械工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对此我国应采取措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我国一些企业仍采用人工流水线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有些企业采取半自动化流水线作业,就能明显缩短车间工作时间,节约劳动力。很少企业能达到全自动化水平。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为机械工程自动化带来便利。目前我国自动化正从单一、刚性阶段发展为智能、柔性自动化。积极学习工业发达国家的优秀技术,能使我国在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

3 自动化简介

自动化具体分类很多,现今工业发达国家常采用智能自动化、集成自动化、柔性自动化,三者功能相互包含又略有不同,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效果,以下对三者的功能及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3.1 智能自动化

智能自动化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来模拟和控制机械工程的某一个过程。智能自动化类似于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出分析,系统按照数据库数据分析运行时存在的问题,依照存入处理方法及时对工作方案进行调整,避免机器或装置运行时出现故障,也能避免因人工判断失误,耽误工程进行的情况。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同时还能降低工作中的失误率。

3.2 集成自动化

集成化管理有利于对机器或设备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集成功能使系统更加精准。集成自动化技术能有效地联系起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到产品的所有生产的信息和技术,符合实际生产情况,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是集成自动化发展的关键,自动化水平与计算机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完整数据库的建立是集成自动化的基础,完备的信息整合处理时集成自动化应用的关键,这些都有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3.3 柔性自动化

柔性自动化与刚性自动化相对,由刚性自动化发展而成。半自动化只能完成简单的机械性重复动作,无法实现复杂或精细的动作。柔性自动化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产生,具有根据实际情况实际调整的能力。生产实际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刚性自动化仅能按照固有模式进行死板的动作重复,柔性自动化一改刚性自动化的缺陷,结合实验应力分析、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提高系统的智能程度,有助于产品效益的扩大,有助于机械领域工业化发展目标的很好实现,也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4 结语

我国经济随着改革开放迅猛发展,有经济为基础,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飞跃。如今自动化已经渗入各个领域,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力。机械工程自动化的应用符合我国现状,在我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全面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辉,路立娜.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2(22):159-160.

第10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机械工程;实验教学

1虚拟仿真技术给机械工程实验教学带来的改进

就目前来看,我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给机械工程教学的质量及效率造成了很大制约,尤其是在实验基地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能力局限性,这无法满足学生在学习机械工程时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更无法加深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部分院校为了节约开支,减少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或故障的几率,常常在对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时是以讲座和参观为主要形式的,这也造成学生缺乏实践操作机会,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机械设备的操作经验,难以有效胜任机械工程的相关岗位操作。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手段被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机械工程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也得以快速更新,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CAD机房来进行机械工程实验教学,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引进来持续改进与更新教学实验设备。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可有效减少设备仪器在实验教学过程的故障与损坏几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进行灵活的实践与操作,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来设计出满意的机械工程作品,进而加深了学生对机械工程知识理解与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机械工程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对部分装置设备实施传动性能实验、减速器装配实验以及数控加工仿真实验,进而使机械工程专业在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主要应用

2.1带传动性能测试实验中的应用

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对工程履带类部件所具有的传动性能进行测试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传动带在运行过程中的传动性能进行测试,可帮助学生对带在传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打滑与弹性滑动现象进行直观的观察,进而更加科学的分析机电设备的最佳承载力,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使带动控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对机械工程中的带传动性能进行测试时,还需要应用到电动机、发电机、传感器、光电测速装置以及转矩力测杆等设备,采用这些设备可实现人工测试,不过这种测试方法需要花费过高的人力与物力成本。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则能够使学生在计算机中设计带传动性能测试系统,从而不需要使用上述设备,学生也可随时随地的来测试带传动性能,既节约了大量成本,又显著提高了机械工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及效率。

2.2减速器装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机械工程中经常需要应用到减速器,其同样也是机械设计中最为基础的一个项目。在对减速器进行装配实验教学中,往往都会通过实物的方式来取代减速器进行教学,不过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往往会增加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难度,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使学生在计算机界面中对减速器模型进行直观的观察,并按照相应的装配过程来对减速器模拟模型进行装配操作,从而使减速器的结构讲解变得更加直观、具体。

2.3数控加工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工业制造领域中,数字加工技术无疑是其核心技术之一,其在推动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于数字加工技术来说,其实现了机械加工与微电子技术的结合运用。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便常常需要应用到数控加工技术来对数控机床进行灵活的操作,不过考虑到数控机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较高的维护成本,而且数控机床的种类多样,学生只能接触到几种常见的设备运作形式,同时在实际使用数控机床时往往需要进行复杂的程序设置,这势必难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需要,再加上实验操作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成果。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则可使不同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实践项目当中去,使学生能够接触、熟悉和掌握不同种类的数控机床,并利用这些数控机床来设计出相应的机械工程产品,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数控机床的具体加工流程。

3机械工程虚拟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构思

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可以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建设机械工程专业的虚拟教学实验室,在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时,需要确保专业知识与实践任务及目标进行统一,在此基础上对实验室中各种设备的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在设计虚拟仿真系统框架时,应以满足该专业不同学生的实践需要为宗旨,确保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与掌握专业知识,在仿真计算时,需要对机械工程实验的相关系数进行观察。最后,需要设计对应的仿真器,利用虚拟仿真器来对以往实验中的实物进行代替,以此有效简化实验流程,通过USB接入到虚拟演示平台中,确保虚拟演示平台能够对仿真信号进行实时接收,并利用PWM模块将特定频率的方波发送至ECU之中,以此对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进行仿真模拟。在虚拟教学实验中,还需要应用到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并对应用模块进行编缉,同时利用3Dmax等建模工具,以此实现对实验项目的虚拟操作。

第11篇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工程;应用

引言: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机械加工领域的发展,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机械工程从传统制造技术转向柔性自动化、集成自动化和智能自动化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并且广泛的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在现代的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已经渗透到机械工程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增加了机械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机械领域的决速发展。

1、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1.1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现状

当前,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的集成机械技术,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自动化仍然处于单子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性能较单一的低水平阶段。同时,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生产管理过程,已经完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而我国还是旧时传统的管理模式,没有实现人员管理和生产模式的创新。并且,我国的机械设计创新研究水平也不够,不能能够采用复合加工手段进行机械制造。以上这些都造成了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的缓慢。

1.2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我国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自动化水平发展缓慢,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机械技术人才的缺失。我国现代的机械工程领域中,自动化应用范围不够宽广,而大多数的技术人员只学习了自动化技术的理论知识,没有经过实践环节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械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因此,我国要重视自动化技术人才的个面培养,并不断加深实践经验,从而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实现机械工程的研究创新,推动我国现代机械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2.1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现代机械工程中,要依照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根据客户的具体需要,对产品的性能进行相应的设计及调整,是灵活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应用的体现。灵活的柔性自动化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客户的共同需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兴技术,不仅具有自动完成各种技术性操作的功能,还可以实现一定加工目标下的智能操作,能够适应不同的外界因素。由于柔性自动化技术对市场需要进行了分析调查,对机械工程企业的内部组织有效的调节,有效的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加工产品的生产效率。柔性自动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机械工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技术类型,促进了企业机械工程紫动化的发展进程。

柔性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机械生产技术基础上,将数控技术作为核心,结合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信息科技,把高端的计算机设备、信息科技手段以及机械生产技术三者有机的结合来发展机械工业制造,从而加大对生产的灵活性,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努力实现机械加工工程领域的工业化发展目标,促进机械工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柔性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2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对于集成自动化技术而言,将信息技术通过改进,实现机械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的目标,确保加工制造的各个过程都更加具体化。集成自动化技术利用系统工程概念,能够将各种加工技术及生产信息高效集成,不仅仅是技术功能方面的集成,同时也是技术经营方面的集成,从而扩大机械工程的生产规模,最终实现强化机械制造中的集成能力的目的,使得机械工程企业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相适应。

2.3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现在的机械工程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商品概念体系,同时还涵括了产品的集成活动和系统,是一个功能体系和信息处理体系有机结合成为统一体的过程,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相互渗透,形成了机械工程领域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是智能化与集成化的结合。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事物的模拟,从而对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是一种类似于人脑工作的自动化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系统的整个过程,优化了自动化生产的过程,可以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能够监视自身的运动状态,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能够有效避免机械工程中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应付外界突发事件的能力,能够及时做出快速的响应,调整自身参数适应外部环境,使机械加工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机械加工的安全性。

3、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3.1高度集成化

在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集成化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机械制造企业结合计算机应用,通过有效的整合手段,将机械生产系统作为整体进行运作,这种高度集成化的制造系统,具有更加优异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3.2智能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在机械工程中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智能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强。在现代机械领域中,机械设备实现了人机一体的结合,通过智能化的系统进行机械产品的控制加工,是人机相互协调的结果,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自动化技术水平,使自动化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3.3虚拟化

自动化技术的虚拟化发展是指将更多的现代化高端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机械控制理论结合,实现机械加工制造的完全模拟,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隐患,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加强生产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虚拟化的机械工程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还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4绿色化

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机械工程的生产过程中,企业为了加快生产速度,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浪费,采用绿色设备和绿色材料,向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产品的回收利用。

4、结论:

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机械工程领域,能够优化企业的技术体系,提升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我国的机械工程中,要积极培养优秀技术人才,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并且向着高度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祖龙,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2

第12篇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nterprise modernization reform process,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erpris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Taking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the cont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its necessary and problems; in the end, it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f project;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023-02

0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脚步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增强机械工程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了当今机械工程企业的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工程企业的主要涉及领域就是机械工程项目建造领域,机械工程项目建设有自身的特点,其时间跨度大,涉及的单位、人员较多,物流、人流、资金流较大。面对这种情况机械工程企业加强对工程项目的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可以发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且极大的减少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安全。

1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概念和特点分析

供应链管理理念是上个世纪末提出的,在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时至今日,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常人们将供应链管理界定为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协调、计划、操作、控制以及优化的各种活动[2]。其目标是实现顾客满意,是以恰当的产品,在恰当的时间,通过恰当的运输方法和时间,花费恰当的成本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供应链管理是对物流一体化的系统管理,所谓的物流一体化是指不同企业或者不同部门之间通过相互的物流合作,达到最大化的物流效率和最小化的物流成本效果。

供应链管理以信息管理为核心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管理的深入,企业能否快速而准确的获得信息,并及时做出反应,这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供应链管理具有以下优势:企业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交流网络,开发和借鉴相关的信息技术,及时而有效的获得供应链参与各方的客户信息,并且及时的对信息做出反应,满足客户需求,从而有效的缩短订货和交货时间,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1.1 机械工程项目特点分析

机械工程项目建设具有自身的特性,其都需经过设计、采购、建造等相关程序,并且机械项目工程建设需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其成本是在成本预算约束下进行分配。机械工程项目建设往往需要各个子项目和多个生产部门合作完成,彼此相互合作,相互监督。通常情况下,机械工程项目生产模式是设计—制造,即由项目客户委托生产方进行设计,生产方在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实际建造。相关工程材料采购需由生产方自行与供应方签订合同,其中材料的系统联系较为松散,这必然影响资源的分配效率,影响机械工程建设效率。

1.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分析

通过以上的机械工程项目特点分析,可以发现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需从客户需求出发,以生产方为核心,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进行系统控制。生产方从开始的设计到施工,在到竣工验收以及该过程中与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供应商、客户、零部件供应商等组成一个系统的网链型结构。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基本供应,这指的是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商根据自身负责的工程范围进行相关材料的供应、运输以及存储。这部分供应链主要参与方为零部件厂或者零部件供应商,其涉及单位较单一,较易管理。二、支持供应链,这部分供应链指的是机械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劳动力供应商等参与方为满足工程项目不同需求而进行相关参与操作。该部分供应链设计的单位广泛,人员较多。不确定因素也相对较多,是以较难控制。

2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材料供应商供货延迟

在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中,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机械工程项目需求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零件、钢材、相关的部件等。这些材料是整个机械工程项目制造质量的根本保障,可以发现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极其显著。由于机械故障、供应商和采购方纠纷、上游供货延迟等情况,材料供应商的供货并不能按时供应,这进而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有效延续。

2.2 工程施工与物流配送衔接偏差

由于机械项目工程时间跨度较大、需求材料较多,材料的分属地域范围也不同,其运输、配送过程易受到自然灾害和相关的机械、人为因素影响,机械工程建造与物流配送会存在一定的衔接偏差。物流配送是供应链管理主要瓶颈之一,其易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通常供应链管理中,物流配送延迟是主要的问题,并且供应链作为一种链式模式,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将逐步延伸到下一个环节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误差会逐级扩大。物流配送的影响因素较多,如交通事故、道路维修、交通堵塞、自然灾害等等都会影响正常的物流效益,这些影响将供应时间延迟,并且累积到下一个环节中,最后作用在机械工程项目的进度和工程竣工时间上,影响客户对机械工程项目的满意度。

2.3 上下游信息不对称

机械工程项目建设的时间跨度较大,并且需求材料地域跨度也较大,供应链上下游存在一定的信息偏差。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反应市场需求。并且某一节点的信息出现偏差,将会逐步的放大,到了最后供应方的市场信息与实际市场需求信息存在的偏差累积极大。与此同时。供应链下游客户喜好的易变性也会影响供应链的不正常波动,需求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上游供应商的市场预测偏差,增加了供应链管理的不确定性。

3 对策分析

3.1 良好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建立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②横向一体化的战略经营理念,积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③与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构建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④信息的共享互通,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在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互通。工程项目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互通,可以有效保证工程各参与方及时有效的调整经营和生产,保证机械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信息的共享互通需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⑤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和绩效衡量体系,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的链式结构决定了其必然存在不确定性,并且某个节点的偏差会逐级放大。是以,要工程项目参与方积极构建良好的供应链管理机制,同时对各方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3.2 合理的确定库存量

3.2.1 机械项目工程施工企业需保证一定制造材料库存量,以应对供应链突况。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传播方式较为复杂,极其难以精确的预测和计算。在这个前提下,机械工程项目建设企业需加强分析以往的建设经验,合理的进行材料库存量的控制。合理的库存量设置是保证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对供应链风险,保证正常施工进度的重要方法。

3.2.2 供应商的库存量控制需根据制造企业的工程项目规模以及以往的材料需求情况,并及时有效的分析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延迟数据,再进行库存量的确定。

3.2.3 采购方和供应方需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渠道建设,保证供应方可以及时有效的共享采购方需求信息,提高供应商的应变能力,降低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供应链不确定性因素。采购部门是联系供应商和建设单位的纽带,在实际的采购中,需选用专业人员进行采购,并且采用集中式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还需建立稳定的采购关系,以免出现多头采购情况,增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3.3 机械工程采购供应信息系统的构建

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参与方需积极构建采购供应信息系统,通过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服务于供应链的上下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物流公司、制造单位、客户以及相关的业务合作伙伴等。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保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保证供应链的上下游都可以及时而有效的明确市场变法情况,进而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该信息平台的购进可以有效避免因供应链信息失真而导致的供应链波动,有效保证了供应链上下游的正常衔接,最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项目制造企业的重要管理内容。加强对机械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工作需要整个供应链参与方共同完成,从材料供应方到物流企业、再到制造企业及客户。所有的供应链参与方需积极进行信息的共享,明确市场需求,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作,最后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大海,王元明,赵道致.项目供应链风险传递对策之模块化[J].工业技术经济,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