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研究报告

大学生研究报告

时间:2023-06-26 16:24: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研究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幼师大学生;入园见习现状;问题研究

一、入园见习情况调查

本调查活动以入园见习的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为对象,依托江油市10所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原四川省江油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学生10000余人。本次调研主要以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其中,访谈对象既有见习学生也有幼儿园工作人员。调查问卷共发出600份,收回584份,有效样本541份,有效率为93.1%,有效问卷中女生比例远高于男生。调查对象涉及入园见习的一、二、三年级学生、幼儿园的专业教师及监督学生见习活动的带队老师。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见习学生见习意向,入园见习前学校动员,见习过程的具体操作及见习完成后的后续跟踪。

1、年龄结构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大致可分为中专生与大专生两部分,其中中专生人数为2475人,占学校在校总人数的41.8%,大专生3441人,占学校在校人数的58.1%。本次调研向中专生发放问卷246份,大专生发放354份,保证数据平衡。中专生调查问卷收回234份,大专生收回350份。中专生年龄分布在14-18岁其中,80%的中专生年龄集中在15-16岁,处于青春期阶段。大专生年龄分布在18-21岁,其中,77%的大专生年龄集中在19-20岁。(见图表1)

图表1 见习学生年龄分布图

调查中的大专生年龄都已超过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入园见习有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可以做出相应的计划并加以实施,接受与适应入园见习也较为迅速,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法较多,主观能动性较强,因此入园见习可以帮助她们理解理论知识,便于活学活用。相对大专生而言,中专生年龄较小,绝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且很多中专生处于青春期性格叛逆,对入园见习活动的认识多停留在好奇阶段,实际的操作过程也先以好玩为出发点,见习效果与大专生相比有一定差距。

虽然年龄因素不对学生见习活动的效果起主导作用,但是,年龄稍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我管理和理解能力,入园见习的完成度与未成年的学生相比要高很多。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校应该采用有针对性的见习计划,尤其是管理计划,以提升见习活动的实际效果。

2、见习意向与动机

见习意向主要反映学生参加见习活动的意愿。学生见习意向情况如下图所示(图表2)

图表2 学生见习意向情况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34名中专生中,有89%的学生认为学生见习很有必要,8%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仅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见习,参与调查的350名大专生中,97%的学生认为见习活动很有必要,3%的学生认为见习活动无所谓,没有学生认为见习活动没必要。

从调查问卷的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见习活动是持肯定态度的,明白见习活动的重要性。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对见习活动的重要性没有深刻认识,持无所谓态度,对这种态度参加见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当然,在中专生中有极个别学生认为见习活动没有必要进行,针对这种学生需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加强思想教育。

中专与大专绝大部分学生入园见习意向都很强烈,但其强烈意向的背后究竟是何驱动力尚未得知,因此更深层次的进行学生见习动机调查,发现学生参加见习活动的动机情况如下图所示(图表3):

图表3 学生见习动机情况

通过上图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专生见习动机都是出于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动机积极向上,在这种驱动力的影响下,其见习活动效果必然会有收获。但是,仍有少数同学是为完成学校的硬性任务,并不将见习活动当做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反而对其持不友好态度,其见习活动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极个别的同学出于可以逃避课堂教学的目的参加见习活动,这种心态下的见习只是将见习当做玩耍机会,其见习效果可见一斑。

3、见习考核

见习考核,顾名思义就是要对学生的见习效果进行考定核查。见习考核是见习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见习考核可以让学生对见习活动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在见习中所学到的技巧及见习的直观感受。见习考核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整个见习活动的最终效果,因此,完善有效的考核反馈对见习活动至关重要。

二、入园见习存在的问题

1、学校见习动员不足

当前学校在幼师入园见习前都有相应的动员准备,为见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学校的动员工作存在着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见习动员应有的效果。首先,学校的见习动员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见习安全,在见习动员的宣讲中有一半时间是在强调见习的安全问题,见习目的、见习安排等更为重要的事情则没有太多时间宣讲。

2、学生缺乏入园准备计划

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入园见习前普遍缺乏有效的入园准备计划,学校在见习动员中强调重视见习,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但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制定详尽的准备计划,往往是毫无准备的进入幼儿园进行见习。虽然在意识中知道见习很重要,现场观摩很重要,但由于事先没有详尽的计划,因此在实际见习中往往缺少针对性。

3、见习形式较为单一

见习的内容是决定见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入园见习的内容较为丰富,学生可以通过见习了解幼儿园的整个操作流程,这对学生今后真正进入教师角色意义重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入园见习内容都较为丰富,但存在见习形式单一的问题,且主要的见习形式都是以现场观摩为主。

三、完善入园见习活动的建议

1、完善学校见习动员,加强针对性

见习动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见习的重要性,明确见习活动的重点所在,从而引起学生对见习的高度重视,为见习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基于以上的原因,学校在见习动员中除强调安全性之余,更多的要强调见习目的,动员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提高自身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见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基于年级和专业的不同,学校的见习动员也应有所区别,不同的年级与专业侧重点也不应相同,即加强见习动员的针对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关注度,使见习动员真正起到动员的作用。

2、学生制定详细见习计划,加强见习的有效性

没有见习计划的见习活动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见习效果,一个完备的见习计划对见习至关重要。见习前,学生制定完善的准备计划,这个计划一般包括听课对象、时间安排、见习中要学习的技能目标、实际达到的目标、见习评价指标以及一系列的具体任务分配。在制定计划时,内容整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内容整合是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见习观摩相结合,当学生发现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去,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热情,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又能促进见习更好的完成。因此,一个完善的准备计划,对学生更好的见习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班级凝聚力;措施;班干部;个体成员

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大学高校担负着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任,而班级是在校学生的基本组合形式,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赖以实现这些功能的有效载体。

过去对影响行为和凝聚力的研究多聚焦在企业团体或组织中,仅有散见的一些文献聚焦在班级凝聚力的研究中,而且只是将班级定位在团体层面上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借鉴前人有关影响行为和凝聚力的相关研究,将视角定位在班级且将其从班干部核心层面、个体成员层面、集体层面三个层次上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集中回收有效问卷139份。通过分析,大学班级人数均在30至50范围内,认为所在班级的凝聚力情况为一般的占71.94%,班级里有1至5个能交心的朋友(除宿舍舍友)占74.82%,认为自己与班级成员之间的共同点为一般的占79.86%。由以上数据分析,目前大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差,个体独立性强。

在班干部核心层面,97.4%的同学认为班干部对班级凝聚力有积极影响作用,其中,56.83%的同学认为班干部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由此,大学生对班干部的影响力持支持态度,说明班干部在班级凝聚力有积极的作用。

在个体成员层面,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大学生仅占30.22%,且61.15%认为自己对班级凝聚力没有任何作用,0.72%持有消极影响的作用。由此,反映,由于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行为的独立性,对班级的凝聚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班级集体层面,信息交流对班级凝聚力有重大的影响。46.76%的同学认为,班级只会主动通知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至于其他信息必须要自己去询问或找寻才能得知。44.6%的同学认为,有很多途径可以得知有关班级的大部分活动和学术等信息,班级同学也会互相提醒,信息交流良好。但有8.63%的同学认为,班级的信息太多太杂乱,没有人对此加以整理,造成了信息混乱,经常搞错某些信息的内容。

此外,对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原因做调查统计,同学积极性不高占58.27%,班干部组织不力占19.42%,学校课程安排占17.27%。同时,对班级凝聚力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开学初班级成员间认识活动占61.87%,班级间的竞争占37.41%,学校提供的班级活动机会占69.78%。

通过上述调查问卷分析,得出:对班级凝聚力影响最大的是个体成员层面,班干部对班级凝聚力仍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在集体层面,学校教学体制,信息交流对班级凝聚力有影响作用。

基于此,提出以下措施:

在班干部核心层面,班干部积极策划举行更多集体活动,可以增加同学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树立个人良好人际关系,可以把其他同学融入到同一个大圈子里,增强归属感;通过和更多同学交流,了解同学想法,再进行反馈,促进沟通。通过上述及更多有效方法在班干部核心层面上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个体成员层面,学校应针对开学初同学们陌生的问题,开展丰富的成员认识主题活动;更多举办班级间的活动,增强班集体的荣誉感,同时,合理课程安排,给予更多的时间,财力的支持,多开展团结主题活动。

在集体层面,对于信息的分享,在校层面,分配专业人士集中处理,班级采取相应的信息员,达到信息共享,对信息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赵小剑.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J].科教论坛.2007,(4):156-164

[2]竺华稀,黄朝峰.论班级凝聚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0):120-128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广告;网络媒体;产品卷入度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大学生是众多广告主的目标消费群,研究大学生对网络广告的使用情况将对网络广告的投放具有指导性意义。然而,在面对纷繁的网络信息时,大学生往往有着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要打动这一人群并促成购买并非易事。所以,有必要找出大学生使用网络广告的影响因素进而“对症下药”探求出最佳的网络广告传播方式与途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面向全国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一千两百份,有效问卷986份。

(二)研究工具和统计方法:问卷星调查工具、SPSS数据统计。

(三)数据分析与处理:下载问卷星Excel数据表,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为一般性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广告使用的基本现状

1. 学生对网络广告的信任度低,点击率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网络广告,个案百分比占95%;而最不信任的也是网络广告,只占24.3%。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主动打开的网络广告一般少于四条(0-3条占93.5%),说明网络广告的点击率很低,网络广告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很低,传统媒体仍然有其市场。

2. 大学生对网络广告的接触率高,阅读率低。仅有0.3%的大学生会认真阅读网络广告,49.5%的大学生几乎不怎么看。通过与“上网时看到的网络广告数量”交叉表可知,“看到网络广告数量很多”的大学生中,“直接忽略”的比例达到了40.9%。可见网络广告数量太多反而会降低大学生网络广告的阅读率。我们认为,网站要设计得更人性化,不宜让网络广告喧宾夺主。

3. 大学生通常在浏览新闻、信息和观看视频播放时接触到网络广告。大学生在“浏览新闻、信息”时看到广告的比例占83.5%,在“观看视频播放”时看到广告的比例占82.9%,这说明,新闻网页和网络视频广告在大学生群中的普及率很高。

4. 强制观看、频繁出现、真实性无法保证是造成大学生对网络广告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大学生不满意点”调查数据中,个案百分比超过50%的有“强制观看”(85%)、“出现次数太多”(71.8%)和“广告真实性无法保证”(66,7%)。说明,以上三项是造成大学生对网络广告不满意的前三大“罪魁祸首”。如何让网络广告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首先必须得解决这三大障碍。

5. 网络广告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学生的购买欲望。76.7%的大学生有过因看到网络广告而产生购买欲望的情况。其中“有时”的占38.24%,“不多”的占35.29。可见,网络广告虽然不太被大学生接收,但其对大学生的购买意向仍能产生刺激作用,网络广告的传播效果不容忽视。

(二)网络广告形式与大学生对其的接受度、点击率的关系

1. 购物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购买决策,是一种值得利用的广告形式。

在购买决策前,有74.85%的大学生经常看网络上的购物评价,只有4.57的大学生很少看或不看。在“对网络上有关商品的评价性信息所持的态度”中,认为“非常好”的占24.8%,认为“还不错,有总比没有好”的占了67.9%。这说明商品评价信息作为一种口碑传播,是种值得利用的广告形式。可见,购物网站“千方百计”套住一个消费者的“好评”是十分有道理的。

2. 大学生对网络广告形式的接受度与网络广告的点击率成正相关。

表1 点击率与对广告形式的接受度的相关性

从表1可看出,除了赞助式广告之外,大学生对其他网络广告形式的接受度越高,网络广告的点击率越高。其中,除了网幅广告是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他广告形式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都大于0。这说明,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对网络广告形式的接受度与网络广告的点击率成正相关。

(三)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网络广告使用的影响

1. 搜索引擎和企业官网广告的关注度高,游戏网站广告的关注度低。

在“当您对某类产品产生需求时,您通常在什么网站浏览广告?”中,搜索引擎占了61.56%,企业官网的关注度也较高(24.9%),门户网站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17.3%)。游戏网站广告的关注度最低,只占2.4%。虽然游戏很受大学生欢迎,但游戏网站广告不具权威性。

2. 大学生更相信正规的专业网站。在对评价信息的可信度打分时,大学生认为可信度较高(比较可信+非常可信)的网站排名第一的是购物网站,占52%,第二的是专业点评网站,占46.6%。排名第三的网络论坛为33.8%。远远落后于前两个。由此可知:大学生更倾向于相信正规的专业网站上的广告信息。水军在论坛上打广告,收效将不尽人意。

(四)产品卷入度越高,大学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比例相对更高

产品卷入度是指个体对产品或品牌的关心程度,受到个体的价值观、需要、兴趣等影响。高卷入度的产品购买具有较高的风险,如汽车、房屋等;而低卷入度的产品购买风险小,如洗衣粉、纸巾等。

表2 您一般在购买什么类别的商品或服务时,会先上网搜索其信息?

从表2可知,卷入度更高的产品所占百分比也更高。卷入度最高的电子产品所占个案百分比为70.2%,卷入度最低的日用品所占个案百分比仅为17.0%。另外,书音像、旅游、服饰信息的搜寻也占重要比例,这说明了产品卷入程度会影响大学生使用网络获取商品信息。

四、总结及建议

(一)优化网络广告形式,少用弹出式等强制性广告形式,注重开发嵌入式的软性广告;(二)科学排期网络广告,避免过于频繁;(三)力争良好消费评价,形成口碑效应;(四)在专业的网站上投放广告;(五)高卷入度的产品比低卷入度的产品更需要投放网络广告。

第4篇

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能够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传输给孩子对孩子的态度与由父母行为表达出来的情感气氛的一个集合。相关调查报告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那么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所以,本文对于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索。

1 采用的方式

1.3 关于齐性检验

这个分析要对于来自多个报告的效应量开展异质性检验,从而决定每一个报告的独立效应量是不是来自一个总体。此次研究使用Q的检验方式,其计算公式就是Q=∑Wi(Zri-)2。Q检验值需要服从自由度(df)=K-1的X2分布,所以能够采用X2检验来确定纳入研究的异质性状况,而K是研究报告的个数。最终按照异质性检验结果运用对应的固定效应模型,并且用经FisherZ转化以后的有关系数来表示平均效应量和其百分之95的置信区间。

2 结果分析

2.1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通过研究分析表示,除了父母的惩处、严格以外,其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都是小于0.01的,这也证明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是非常显著的。在这个研究分析当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以及理解的平均效应量绝对值就是r=-0.153,其明显比母亲的情感温暖以及理解的平均效应量绝对值r=-0.124要大一些。

2.2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父亲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在研究报告显示当中,各因子得分当中,平均效应量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以及理解的值是负数,其波动范围就是-0.176到-0.108,其具备了统计学的意义。而平均效应量在父亲惩处、父亲严格、父亲过于干涉孩子、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和父亲否认、父亲过于否认值都是正数,其波动单位就是0.071到0.217,其同样具备了统计学的意义。

2.3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母亲教养方式关系分析

在研究报告中显示的各因子分析得分当中,平均效应量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以及理解值是负数,其波动范围就是-0.158到

-0.099,其具备了统计学的意义。而平均效应量在母亲过于干涉、母亲保护、母亲拒绝、母亲否认、母亲惩处、母亲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值都是正数。其波动范围就是0.072到0.244,并且平均效应量的百分之95置信区间当中是没有包括0的。所以,其具备了统计学的意义。

3 研究结论分析

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关系显著,而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这也证明了父母的情感温暖以及理解非常有益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父亲是大学生成长当中的重要客体,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可是母亲不良教养方式和孩子心理健康关系更加大,母亲比较倾向对大学生行为参与,因为母亲和孩子互动大于父亲,且和孩子相处时间也大于父亲。如果母亲使用了不好的教养方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过度的父母保护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并且在生活当中遇到了事情不能够单独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也受到多方面影响。比如说人格特点、家庭、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等。而在这之中,父母教养方式占有比例最大。

父亲情感温暖以及理解效应量绝对值高于母亲,就证明了父亲的情感温暖以及理解的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更加大。而在母亲的过于干涉、拒绝、否认、惩处严格、偏爱被试、父亲过于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于否认都是正数。这表明父母不良教养方式,这不益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并且结果还表明,母亲不良教养方式效应量高于父亲不良教养方式效应量,这就说明了母亲不良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非常大,且非常有可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第5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竞赛;思考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是浙江省教育厅举办的八项大学生竞赛之一,旨在提高大学生在电子商务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2006年举办第一届竞赛,我院组建了3支代表队参赛,最终分别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院获得了最佳组织奖。现对一些参赛经验进行总结,与各位同行交流。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总体情况

浙江省大学生电子商务竞赛每年举行一次,3月下旬下发竞赛通知,9月中下旬提交竞赛作品,10月中旬优秀决赛作品现场演示并答辩,10月下旬公布竞赛结果。竞赛分为本科组和专科组两个大组进行。

参赛作品分为技术开发类和研究报告类两大类别。技术开发类作品主要是与电子商务系统相关的软件系统、软件模块、应用基础技术、应用支撑技术等软件或硬件开发形成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技术成果。技术开发类作品包含作品本身、技术报告及其他相关技术文档。研究报告类作品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调研与分析报告、电子商务模式创新计划书和电子商务创业计划书等。研究报告类作品包含研究报告(或计划书)、原始调研资料及其他相关分析报告。

竞赛分初选和决赛两个阶段。由从各院校征调的评审专家进行初评,并根据初评结果产生一定比例的优秀作品参与现场演示答辩,结合答辩情况进行评定,确定奖项。竞赛设特等奖(可空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以及最佳竞赛组织奖。

参赛体会与思考

在参赛过程中,除了按照大赛规定的程序进行报名、提交作品外,还需注意其他一些诸如作品创作、答辩技巧、组织等各方面的问题,这对参赛取得好成绩有很大帮助。

作品要有创新点和新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作品应该反映出创作者的先进思想和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要在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基础上有所创新或突破。从这个角度上看,纯粹制作一个现有模式的电子商务站点的意义不是太大,除非该作品在某些细节或交易流程的处理上有创新之处,或者作品本身具有某一方面的特色。

作品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实用性角度来说,作品应该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这样的作品才有市场。技术开发类作品要基于现实的市场背景,在电子商务的快捷性、方便性以及购物舒适性等方面具有实用价值。研究报告类作品应将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用于现实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市场实际紧密结合。

作品要有一定的工作量与实现难度这是参赛的需要。作为竞赛作品,必须有一定的实现难度和工作量,否则作品本身会显得单薄。所以,在选题过程中就要把握实现难度和工作量的问题。难度太高实现不了,难度太低或工作量太少则在竞赛作品评比中没有优势。最好能选择参赛者付出较大努力后能够实现的题目。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动力和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又能保证作品有一定的工作量。

技术作品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于技术作品,在有所创新、保证系统功能完整正确的同时,要体现技术的先进性,要在参赛作品中体现目前该领域里比较先进的技术。一方面,先进技术往往更容易实现电子商务的方便性、用户购物舒适性等需求,有助于实现系统的先进功能;另一方面,先进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作品的竞争力。所以,在作品主题、思路确定的情况下,对于所运用的技术应慎重选择,在参赛者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一些先进技术,以提高作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对于技术作品,技术文档一定要写好浙江省电子商务竞赛的初评是评审专家在网络上通过查看技术文档来进行评比的,初评并不涉及作品演示。所以,不论作品本身如何,技术文档一定要写好,这对提高作品的竞赛名次非常有好处。技术文档的结构要相对完整;语言要简洁,重点突出作品的思想和创新点;对于作品功能的描述要详尽,但篇幅不宜过长。在保证与技术作品一致的前提下,技术文档要尽量多地体现作品的亮点,从而提高作品在初赛中的竞争力。相关材料要真实并完整研究报告类作品要有真实可靠的调查数据作为支撑,并且材料要相对完整,这对作品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具有很重要作用。观点论述应尽量用数字或真实背景材料进行说明,可大大提高作品的说服力。但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数字必须真实、可靠,千万不要伪造一些“有用”的数字作为论据。

研究报告类作品要注意研究方法在研究报告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研究方法的运用,以提高问题研究的科学性和作品的专业水准,从而增强作品的竞争力。比如,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可以采用访问法或实践法等等。

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参赛作品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益求精,不能有“及格”思想,要在创作中不断突破。一个好的作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设计、制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创作团队各成员及指导教师之间不断进行讨论、交流,相互沟通各自想法与思路。经过一段较长的“交流创作再交流再创作”的往复过程,作品的思想和设计才会逐渐完善。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体现出思想精髓,体现一个创作团队的最高水平。

答辩准备要充分,答辩时要注意技巧在作品通过初评进入决赛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进行作品演示及答辩事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每一名队员再次熟悉作品的思想和每一部分内容;其次需要在不改变技术文档描述和作品思想的基础上,对技术作品做适当的完善性修改,这在竞赛中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再次需要根据答辩要求书写答辩演讲稿,稿子要求语言流畅、明白易懂但不失专业性,并根据给定的讲述时间严格控制字数,原则上要求讲述者熟记演讲稿。在答辩现场,要求作品讲述者语言流畅、轻松自如,并且对于讲述过程的每一个思想和技术上的问题事先都要经过斟酌,要做到有理有据、不凭空想象,要经得起专家推敲。除以上准备外,最好能够安排一次模拟答辩,尽可能多地请一些作品领域的高手和具有参赛经验的人到场,对作品和答辩情况进行点评,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在模拟答辩过程中出现的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事后逐一进行解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模拟答辩可安排多次。此外,在答辩时,队员应服装统一,以良好的面貌、积极向上的精神出现在评委面前,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网络游戏;虚拟商品;市场调研;中国在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065-02

虚拟商品是指通过相关网站或网络游戏购买到的非物质性物品,这种商品的价格普遍大大低于实际商品的价格,消费者通常为虚拟社区或网络游戏用户,需要以购买虚拟商品来增加自己的满足感。据以往研究指出,中国在2010年中关于虚拟商品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约50亿美元(WebMediaBrands,2012)。由此为我们想要研究此项课题的契机点。

文章针对的测试是虚拟商品的购买行为与假设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影响的。为了检验这些假设的可能性因果关系,其中因变量月花销水平和购买行为频率与独立变量(例如价格、收入、喜好)进行了一一对比分析。我们的前期研究计划就是由我们对研究报告的假设建设而来,这篇研究报告其实也为预测虚拟商品市场走势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和预测,对于国内外投资商都是一份含金量价值高的商业研究报告。

1研究方法和数据计算

研究主要针对于现有的中国虚拟商品市场状况,采样于北京工商大学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近250名学生,这250名学生分别来自15个城市和地区,由研究人员随机选出。主要的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问题调查,例如学生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以及年龄。第二部分为主题研究,问题包括学生是否有购买虚拟商品的经历,以及虚拟商品的哪些属性会导致一些频繁的购买行为。

11数据采集和建库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和精确性,本次研究的抽样技术采用的是比例层叠法而不是常用的随机抽样法和系统抽样法。由于样品接触的局限性,研究人员这次仅仅关注于北京和河南的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从2011年的6月到9月,为期三个月的暑期实践,研究员完成了数据收集工作。采用的数据的收集方式为问卷调查,将问卷通过人人,QQ和相关网上问卷网站(Survey Monkey 和问卷星)进行分发。因为大多数调查对象为研究员的朋友和同学,所以反馈率几乎达到了100%,这也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大大的帮助和便捷。

由于这项研究针对的是中国在校大学生对虚拟商品的需求因素,所以就先将调查对象按照教育水平进行划分,共有三个层面,分别是: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采集到的样本数为186个,经过筛选实际应用样本数为182个。在数据采集工作完成后,开始对有效数据进行编码以便于将来的数据录入和技术分析,为了将文字性数据转化为变量,我们用数字将数据进行了分类。首先列出所有的调查问卷变量,然后进行缩写改编,这样有助于节省数据录入时间。由于需要对各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准确描述,我们做出了概念分析框架。

12统计步骤

数据在数字化编码后录入计算机,然后运用EXCEL和SPSS 软件进行测试和分析。EXCEL 用于简单的数据录入和单一关系分析,制表和制图,例如被调查者的性别比例和学历水平比例等;SPSS软件主要被运用在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首先,用计算机计算出数据库中的主题数据的频次。

2结果分析

游戏奖励成为了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游戏开发商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游戏创作和商品开发的过程中增加购买用户的游戏奖励(例如更多的虚拟货币和游戏装备的获得)以刺激玩家的消费。快速提高游戏中的地位这个因素共有57人选择约占全体人数的50%,由此可以建议游戏开发商增加虚拟商品购买用户的PK几率,加快经验值增长速度和增长幅度。通过这道问题得到目标人群最在意的考虑因素是游戏奖励、快速提高游戏地位和虚拟游戏外观,这样就可以在游戏开发阶段,有目标的进行创作和调整,将投入成本进行最大化的利用以实现更大的经济价值。

把样本数据按照性别分成两大类,可以看出女性玩家无论在任何消费水平中都大大低于男性玩家,平均为每个水平消费的20%左右,因此网游企业就可以在市场需求调查方面加大对男性消费群体的了解,因为男性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产品消费是一个意愿性更强的群体。其次,从消费人数上的数字可以看出,小于50元的人数为57人,在价位为50~100元的小组中人数为32人,约占总人数的79%。因此网络游戏开发商就可以在商品定价时参考价位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且可以将价位为50~100元的商品进行大量设计开发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由此可以推测出两个因素导致以上结果。第一,相比于网吧和校园的购买虚拟商品次数,在家的购买次数大幅增加,说明寒暑假中大学生网游时间相对较多,并且在家得到零花钱的数目和次数增加。第二,在网络游戏的时间长短分组中,3小时以内的人数较多,可以大概推测大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借助于课间休息,晚上睡觉前进行网络游戏的概率较大。因此游戏开发商可以参考以上数据,增强在学生寒暑假的期间和晚上的游戏宣传力度,加大游戏稳定性的维护力度,加大游戏奖励频率和力度,开发更多虚拟商品种类,以达到吸引更多玩家和刺激更多消费的目的。

3结论

根据近期的市场情况和网友商家广告投放趋势,从而预计2015年网络游戏产业仍会保持当前发展的势头,而推动网游产业收入增长的因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智能移动终端拥有量仍表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这对用户对网络游戏的接受度有着积极地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国内网游企业竞争力和品质的大幅提升的影响,网络游戏的海外市场出口收入也会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IChartsWhat age group spend more on virtual goods?[EB/OL].http://wwwichartsnet/chartchannel/chart/2012/what-age-group-spend-more-virtual-goods[Accessed 22/01/12].

[2]USA TODAYSpending on virtual goods continues upturn[EB/OL].http://contentusatodaycom/communities/gamehunterspost2010/05/spending-on-virtual-goods-continues-upturn/1[Accessed 23/01/12].

[3]GamesBeatOlder gamers buy virtual goods more often younger gamers[EB/OL].http://venturebeatcom/2011/12/20/older-gamers-buy-virtual-goods-more-often-younger-gamers/[Accessed 24/01/12].

第7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管理;研究

一、研究意义

(一)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1.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不同,电大学生已经完成了从学校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电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实践经验,而是如何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经验总结和提升理论认识的深度。因此综合实践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2.实践环节是提升学生理论素养的重要手段。电大学生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面授课时有限,理论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瓶颈之一实践环节敦促学生搜集相关理论资料,了解理论研究现状和观点,使学生自觉地学习了理论,增强了掌握和运用理论的能力,有效弥补了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足的缺憾。

3.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主要方式。电大学生鲜有机会将各门课程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实践运用,实践环节则在毕业前夕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对于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综合运用各门课程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思考习惯,实践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理论的视角分析实践问题,学会提升实践问题的理论深度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自觉性,学会把实践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思考认识,逐渐培养理性思维的习惯。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实践环节管理松懈、流于形式,指导过程缺失,个别教师责任心差;(2)旧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适合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语境;(3)学术素养和理论功底薄弱导致抄袭、雷同现象泛滥。

二、相关研究综述

对于实践环节的研究伴随着开放教育的出现而产生。根据文献检索,笔者选取了近十年中国知网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搜索篇名中包含“开放教育”和“开放教育实践环节”词汇的论文,从2004-2013年分别为4635和129篇,见图1所示。

从数据分析可知,对于开放教育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论文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相比而言,对于开放教育实践环节的研究却鲜有关注,每年只有区区十数篇,2009年甚至只有9篇。

从内容分析来看,国家开放大学王朝中教授在《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途径与办法――以中央电大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一文中指出,开放的实践教学要体现出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等特点,同时王教授在实践环节的一体化方案中也指出要创新实践环节的模式;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王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的丰云和山西广播电视大学的裴小琼分别从实践教学改革的视角来谈实践教学,王燕副教授以实践为例,改之前的专科论文为文献综述,体现了专科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思路的一种探索;裴小琼等人也主张应摒弃之前对专科实践环节统一采用学术论文的固化的模式,应改为研究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丰云以网上学习的实证分析得出实践环节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应该革新社会实践的模式。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1.严格把控实践环节过程,实施无缝隙管理。研究报告提出了实践环节流程图(见图1),规范了实践环节全过程管理。

2.精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严防问题死角。对实践环节管理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教学目标落实、教学条件准备、教学过程监控和教学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构建周密的质量控制网络(见图2)。

3.探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范式束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对于合适模式的探索远未停止。研究报告中通过工商管理、法学、旅游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几个专业的改革样本,试图在模式探索与创新上起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先试点再铺开,由点到面,开创实践教学的一个新局面。

图1 实践环节指导过程流程图

图2 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结构图

(二)研究思路

本研究重点涵括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改革创新三个部分。加强全过程无缝隙管理、重视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实践环节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整合学校内七个“快乐的原子”。依据麦肯锡“7-S”模型(见图3),在实践环节管理方面整合学校内各个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提高实践环节管理能力和效果。

结构:各部门协同联动,合理分工协作,形成有效的组织架构,这是实践环节管理的组织保证。

策略:过程控制+质量监控体系+实践环节模式改革创新

制度:专科论文抽查+本科论文答辩+实践环节工作手册。

员工:所有与实践环节指导、管理等工作相关联的专兼职课程责任教师。

共有的价值观:提高实践环节管理的有效性和实践环节的质量。

象征(风格):质量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和团队协作。

技能:教师对于实践环节指导和管理的能力。

2.践行TQM(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七个核心理念。质量第一、顾客导向、系统管理、过程控制、团队工作、预防为主和不断改进。

图3 7―S构架图

3.实行PDCA循环的动态管理。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的四步骤动态循环管理的策略管理实践环节。

图4 PDCA循环图(左图为“大环套小环”,右图为不断上升的循环)

(三)实施步骤

本研究立足于充分地占有翔实的数据资料,以学界公认的权威理论为支撑,从实际工作的现实出发,提出一定的研究假设,在理论与实践对照、融合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证实,从而构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

图5 本研究实施步骤

四、研究总结与建议

(1)加强顶层制度建设,夯实实践环节管理基础。(2)构建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实践环节管理过程。(3)创新实践环节模式,丰富实践环节考核手段。

参考文献

[1] 郑建辉.“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其权益保护调查与分析――基于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2] 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3] 丰云.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效分析[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第8篇

山东省一项大学生就业研究成果表明,就业力比就业率更重要。这份研究报告指出,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将过去毕业之际的就业指导与供需见面政策,向前推进到高等教育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大学生就业力为核心,政府、高校、用人单位紧密配合、整体推动的就业政策体系。

就业力是指个人在经过学习过程后,能够具备获得工作、保有工作以及做好工作的能力。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解释,与就业率是数量概念、注重通过引导就业意向和拓宽求职渠道提高大学生就业数量不同,就业力这一质量概念并非只注重短期就业数量,而是重视大学生的竞争力。

课题组通过访谈、问卷等样本调查和实证研究方法,分别对大学生毕业时达到的就业力水平和实际工作所要求的就业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显示出毕业生具备的就业力总体水平低于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的要求,且二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必须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目标从提高“就业率”转向提升“就业力”。

通过调查分析,课题组得出结论:就业力不足是社会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最深层次的内在矛盾,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是一项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需要多方携手做好一些开拓性工作。政府方面:首先,要扩大高校办学自,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核定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调节系科招生比例、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教学计划等权利;其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大学就业力教育基金,鼓励和引导高校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另外,政府要建立就业力信息平台,为人才供需对接提供信息支持。

高校方面,要完善以就业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利用大学教育发展其就业力。实施重点包括:推行通识教育与弹性学制,延缓专业分流,扩大学生职业发展选择空间及对产业人才需求变化的适应性;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中融入表达沟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核心就业力的培养。

企业方面,要加强与政府、高校的合作,更加积极地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更加主动地融入就业政策体系。如:全程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制定,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工作机会,把实习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储备,纳入企业整体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推行仿真化的职场体验课程,把毕业生从“原材料”变成“备用件”。

第9篇

[关键词] 大一学生; 网络应用行为; 网络学习行为; 网络娱乐/交往行为;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相关研究综述

自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之始,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大学生网络应用行为的实证调查就一直在进行着,这些调查一般都将重点放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倾向、网龄、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动机等方面,典型的相关研究概述如下。

在皮尤基金会赞助的“互联网和美国人生活”项目中,研究者专门调查了大学生的网络应用问题,研究者借助于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的方法调查了美国27所高校的2954名大学生,并于2002年了《互联网进入大学:大学生如何使用今天的信息技术生活在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与普通的美国公众相比,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是信息技术的早期采纳者,①而且是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大学生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进方面持较为积极的态度,但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中仍处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的地位;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的社会生活。[1]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协会EDUCAUSE于2004年发起了“大学生与信息技术”的年度调查,[2]至2010年时该组织已连续了七份研究报告:2004至2010年间,美国高校大学生的计算机(含台式机和笔记本)拥有率一直很高(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没有这些设备),笔记本电脑已经非常普及(占到近85%),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高速互联网(占到98%);有六成多的大学生都拥有可以上网的手持设备;大学生群体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PPT、电子表格、在线图书馆资源、课程管理系统(CMS)、②即时通讯(IM)、社会网络(SNS)、维基(Wiki)、网络购物、计算机游戏等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大学生在网页制作和视音频制作方面的应用有限(占三成左右)。另外,大学生正在从“看他人到网上的内容”转变为“自己创作的内容”及“和他人交换内容”;大学生的上网时间在逐年增加,其中有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40小时,相当于全职工作的时间投入。

2006年,澳大利亚学者对2120名澳大利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的网络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台式电脑拥有率为89.5%,笔记本电脑拥有率为63.2%,手机拥有率为96.4%,有72.9%的学生在使用宽带接入;有63.6%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教学平台;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活动是下载音乐;博客文化在这些大一新生中相当流行;有23.8%的大学生经常使用社会网络(例如MySpace),但很少使用Wiki。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行为呈现出非常多元化的倾向,大学生在交往、娱乐和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在学习上的依赖,如何将互联网从大学生的“生活技术”转变为“学习技术”,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3]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迄今为止,社会科学领域对网络行为的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网民的网络应用行为,包括网络使用方式、时间、频率、地点等进行实证调查与定量研究;二是对网民在网络空间的行为模式、行为类型与行为逻辑进行实证调查与理论分析。[4]本研究属于第一类研究,即“网络应用行为”的实证调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系统调查和总结、分析大一学生群体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网络应用(信息技术)的总体状况、网络学习行为、网络娱乐与交往行为和手机应用行为。在问卷具体内容的编制方面,本研究部分参考了EDUCAUSE的“大学生与信息技术”年度调查问卷和澳大利亚学者的相关文献,并着重选择了一些关键类目,便于开展中、美、澳对应数据的比较分析。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四所高校的2010级学生,采用了分层抽样的方法,其中“985高校”1所、“211高校”1所、省属重点高校2所。调查时间为2011年4~5月(即大一学年下学期),采用了班级集中发放、回收问卷、手工输入的方式,共收到有效问卷772份。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

(1)性别:男生50.9%,女生49.1%。

(2)专业:人文、社会科学为30%;理工科为49.5%;医学为20.5%。

(3)生源地:有15.1%的学生来自发达城市,32.8%的学生来自中小城市,24.7%的学生来自县城,27.4%的学生来自农村。

三、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的网络拥有、接入条件都已具备且非常便捷

本次调查显示,有81.8%的大一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低于2010年美国高校大学生98.6%的拥有率[5]和2006年澳大利亚大一学生99.4%的拥有率[6])。其中有58%的学生有笔记本电脑(低于2010年美国大学生83.8%的拥有率和2006年澳大利亚大一学生63.2%的拥有率);③有98.8%的大一学生有电子邮件,学生常用的电子邮箱为QQ邮箱(89.7%);92%的大一学生在宿舍可以上网,84.5%的大一学生在校内可以上无线网,35.6%的大一学生在宿舍可以免费使用校内数字化资源;④大一学生的手机拥有率为99.3%(高于澳大利亚2006年96.4%的对应数据[7]),其中有56.7%的大一学生拥有普通手机,有42.6%的学生有智能手机,97.3%的手机开通了上网功能(远远高于2010年美国大学生62.7%的对应数据[8])。

大学生通常的上网地点为学校宿舍(77.5%),还有很多同学选择用手机不限地点上网(60.5%)。另外,学校机房(47.4%)和学校图书馆/自习室(31.2%)也是大学生经常上网的地方,有23.1%的大学生会去网吧(与2011年全国青少年网民27.9%的比率相近)。[9]

(二)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且娱乐性是目前吸引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动力之一

(六)网络学习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调查发现,61.2%的大学生所在学校(或院系)为学生提供了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美国高校的对应数据为9.3%左右)(还有34.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有66.6%的大学生会经常使用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的网络资源;有62.4%的大学生会经常关注互联网上的名校公开课;另外,大学生提交作业的方式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手写作业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式(81.5%),其他还有打印(39.6%)、电子邮件(39.2%)和网络教学平台(25%)。

(七)在信息技术对学习的作用方面,大学生的态度比较保守

在信息技术对学校学习的具体作用方面,“扩大知识面”排在第一位(77.8%),其他分别为,开阔视野(75.1%)、提供了学习辅导材料(73.1%)、给学习带来了方便(60.4%)、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问题(47.1%)、增加了和同学交流的机会(37.8%),而在“增加了向老师请教的机会”一项上的认同度最低(24.1%)。关于手机对大学学习的作用方面,11%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及非常有帮助,有23%认为没什么帮助,有11%表示说不清。

随着大学生拥有的各类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几率也会越来越大,一些学生会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但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学习动机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同学来说,信息技术也会干扰课堂学习的效果。有77.5%的同学上课时会经常带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能上网的设备)到教室,其中有36.9%的同学上课时会经常上网从事一些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活动,但仍有23.3%的同学在上课时会经常上网从事一些与课程学习无关的活动;有32%的大学生上课时会经常用手机发信息,有9%的学生在上课时会经常用手机从事一些和课程学习无关的活动。

(九)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目的在于交流和娱乐

(十)大学生网络应用中的“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

近十年来,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已成为中国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实上大学生在网络应用中的“数字鸿沟”现象依然不容忽视。

(1)在信息技术的拥有方面:仍有近18.2%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电脑,有8%的大学生在宿舍不能上网,有15.5%的大学生在校园内无法使用无线网络。

(4)在学习和娱乐/交往方面:与国外的相关研究类似,信息技术在大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要远远低于娱乐/交往领域,大学生在交往、娱乐和生活上对网络的依赖要远远高于在学习上的依赖。

第10篇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采取本科生入学导师制,教学体系从大二到大四增设科研技能训练环节,采用研究型、案例型相结合改革传统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授课模式,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实验项目和国家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等多种改革方式和方法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导师制实施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自2009年开始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本科生入学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导师,教师根据科研课题情况,每年吸收2~3个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导师,导师可通过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和课题组的日常活动,激发学生在大一期间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产生兴趣,大二、大三可动手配合研究生开展基础性实验和部分科研课题,大四可根据创新课题要求独立开展感兴趣的实验。通过导师制的实施,学生能很快进入专业知识学习阶段,能够和专业课教师、研究生交流沟通,通过日常的课题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避免了传统教育过程中学生在大三时才开始接触专业教师,大一、大二期间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出现对未来从事专业前景比较迷茫的状态,通过导师的日常引导、鼓励和讲解,可大大提高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科研技能训练体系建立

2009年环境工程教学计划改革中的特色就是在传统教学体系中除了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课程外加入了科研技能训练教学体系,该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基础部分、专业部分科技技能训练单元、各类社会竞赛科技技能训练单元,专业基础科技技能训练单元设置在大二、大三两年,主要围绕环境流体力学、环境微生物、环境化学、化工原理4门课开展课题申报,专业课科技技能训练单元设置在大三、四两年,主要围绕水质工程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环境检测4门课开展课题申报,各类社会竞赛主要包括学校和全国的大学生科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每个单元均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选环节,各设置1学分,各单元均由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科研及创新实验等多渠道立项研究课题,要求学生至少参与每个单元中的一项科研技能训练活动,可按照5人一组进行团队学习,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研发出的创新成果参与到后期的竞赛中,课题研究形式和成果分为前沿动态检索、社会环境问题调研报告、创新性实验研究、处理设备开发、软件模拟等多种形式,任务书需要具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目标、解决问题、成果形式,待学生自行拟定题目后须由相应课程教师签字确认方可开始研究,待成果完成后,学期末需交到指导教师和教学科进行分数评定和学分认定。科研技能体系建立和实施,提高了学生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上自主开拓创新等综合能力,科研实施阶段可以锻炼学生自行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查阅和撰写及整理科技文献、团队协作学习等能力,鼓励参加各类竞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社会实践能力。

3专业课研究型案例型教学模式改革

2009年在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型案例型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下,环境工程专业采用前沿学术动态研究型教学及案例型教学模式两种方法相结合,针对水质工程学专业主干课进行示范,具体实施过程与办法如下:

3.1前沿学术动态研究型教学

针对理论课授课内容,布置学生查找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研动态文献,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国内外期刊、环保局网站、专业科研技术网站报道等知识总结整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查阅整理文献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开阔学生视野。该部分内容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每人至少上交1份研究报告,根据情况期末抽查30%~40%学生按照水处理技术和污泥处理技术两个主题开展课堂讲解和答辩,该部分成绩占该门课平时成绩的40%。感兴趣的学生可参加2~3个技术动态检索,每多参加1次,根据报告质量在综合平时成绩上加1~2分进行鼓励。

3.2案例型教学

以水质工程学教学模式为例进行论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际工程设计观念和能力,课程组教师提出边上理论课边进行课程设计的案例型教学指导思路,授课教师根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要求,按照现有国家建设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撰写的模式,采用按学生所在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海河、淮河、松花江等水系进行分组,30人1班,通常将学生分为6~7组,以组为单位,组长负责调研、撰写报告、设计计算、绘图、汇报等多项工作分配、协调,组员根据具体分配的任务开展相关工作,定期讨论,撰写讨论记录,根据初期调研结果,总结出选择组内需要建设水处理厂的城市水量和水质并给出理由,按照设计院设计的实际工程项目科研模板进行依次撰写,其中设计水量根据地方实际需求调研确定,设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要根据国家环保局年、月、周等公告数据进行统计,并参考国家和地方水质标准及相关报道材料进行总结,工艺流程比选、单元处理构筑物参数选择、管道系统布置方式等内容进行详细撰写,教师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进行同步设计答疑,及时解决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传统的集中1~2周课程设计相比,具有教师指导次数多、学生设计时间充裕、可系统地收集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特点,有多人参与讨论比选过程,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大理论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的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对家乡及国内外环境的关注度和研究兴趣,调动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实际工程科研报告的编写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查阅、整理、工程设计计算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学习的精神,为将来的毕业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根据每组汇报和上交的报告及组员在质疑过程中的表现给出综合评分,占水质工程学平时成绩的60%。经设计论证后,每个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家乡水质水量进行3~5张图纸设计作为课程设计成绩。

4大学生创新实验及各类环境类竞赛

第11篇

摘 要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已经在全国各级高等院校开展,从各层级反应的数据来看,大学生体质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表格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江西财经大学在校生体测数据进行分析,从事实出发,找出本校在校生体质现状与全国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存在的差距,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体质提供客观依据,达到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体测 江西财经大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对2015年江西财经大学在校的本科大学生进行《标准》测试,共20109人参与测试,其中女生11671人,占58.04%,男生8438人,占41.96%。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国外EBSCO等网络数据库,查阅有关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2.测试法。对江西财经大学在校生进行了8项测试,包括: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是必测项目,选择项目有两项,男生分别是1000米和引体向上,女生分别是800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

3.数理统计法。对测试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4.逻辑分析法。对测试、研究结果进行逻辑分析。

二、测试结果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校大学生人体形态发育水平、营养状况、身体匀称度和肺脏机能情况正常。特别是BMI优秀率达到80%以上。但在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中却成绩不佳:在50m项目中男生良好及以上的仅占全校的34.06%,女生良好及以上的仅占全校的13.44%。而及格中却又超过70%的同学。在立定跳远项目中男生良好及以上的占全校的24.88%,女生良好及以上的占全校的36.78%。综合来看大多数同学处于及格线,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还需提升。在坐位体前屈项目中男生良好及以上的仅占全校的7.76%,女生良好及以上的仅占全校的8.34%。综合来看大多数同学关节和肌肉缺乏运动,柔韧性较差。在800米(女)/1000米(男)项目中男生测试良好及以上的仅占全校的3.02%,女生良好及以上的仅占全校的5.33%。反应出本校学生耐力有很大的不足,身体综合素质较差。在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项目中男生不及格率高达80.08%严重说明男生上肢力量存在很大问题。女生较男生情况较好,但仍有85.65%的同学处于及格,仍需加强锻炼。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2015年本校在校生体测成绩来看平均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的。基于以上数据分析,对于本校在校生体质健康改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学校成立专门的“健康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健康咨询、制定运动处方、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充分发挥学校体育部、心理健康中心、医务室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源优势,组建专业的测试人员队伍,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服务。

第12篇

【关键词】大学生 压力反应 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51-01

一 对象和方法

第一,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南昌市的6所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翻译学院、蓝天学院、江西理工大学)的从大一到大四的400名学生。试卷发放共400份,实际有效问卷387份,其中男生188人,女生199人。

第二,采用的是叶向阳的《大学生压力反应问卷》,该问卷共有14个项目,由四个维度构成,包括:学习能力下降、躯体不适、负性情绪和自杀倾向,分半信度系数为0.8268。本问卷采用4点量表记分,高分表示大学生压力反应水平高,压力大。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1.压力反应的性别差异

表1的检验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在总体压力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836,P<0.01),这说明男、女大学生在压力方面,压力行为表现会有极大的不同,并且女大学生在压力反应方面比男大学生总体感受性更高。躯体不适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学习能力、负性情绪维度、自杀倾向维度上压力反应则表现出显著差异(依次为T=-6.696,P<0.01,T=-6.066,P<0.01,T=3.099,P<0.01)。

2.压力反应的年级差异

按照统计分析的要求,在对压力反应在不同年级的学生是否有显著性检验,需要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检验结果见表2。

表2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除躯体不适维度外,在学习能力(F=15.256,P<0.001)、负性情绪(F=14.430,P<0.001)、自杀倾向(F=46.140,P<0.001)以及压力反应(F=7.449,P<0.001)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3.压力反应的家庭背景差异

表3研究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总体压力反应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习能力下降维度上,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比来自农村有着更大压力体验(T=-3.051**,P<0.01)。

三 讨论

年级方面,大四学生的总体压力是四个年级当中最大的,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或许是因为大四学生面对毕业,在个人前途发展方面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倍感压力。此外,纵观各个压力反应的维度,大一学生相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压力仅次于大四学生,这与大一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人际关系,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所以这个时候辅导员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尽快去适应大学生活,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如何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换。

来自不同地域的大学生的总体压力反应在研究结果中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这与传统观点中,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要比城镇大学生要大是不符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能力下降方面,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表现出更大的压力感,这或许是与城镇学生读大学之前主要在家住宿有关,父母在很多时候会为孩子提供更多学习方面乃至心理方面的指导,家庭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一旦离开了家庭呵护和教师的指导,孩子可能会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任课老师的专业学习指导以及大学学习的学习方式的指导尤为重要。

男大学生的压力反应明显比女大学生要低,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对大学生校园管理当中,更应该重视对女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心理危机的干预。

参考文献

[1]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其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