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语文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教学 创新教学方法 高效教学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好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可以让学生在往后的学习中受益终身,想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就必须要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
1.创建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阅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判断和思考能力,能够使得学生在复习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培养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在自主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字词的理解更加的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能力当然也有写作表达中的能力。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语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为了提高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自主性,教师设置充满生趣的情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置身于某个教学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时候将学生的日常生活融入其中进行讲解和教学,这样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语文能够让学生快速的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当然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不能超过小学生的认知范围,涉及的信息需要精简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够使得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创建具有操作性的情景,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语文的过程中充分的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如此可以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积累语文经验。创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情景设置,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思考的目的。
2.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环境下,提倡个性化教学及其个性化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依据网络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并且将视频、音乐、画面充分的结合,增加了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这就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好奇心。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让小学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无形之中为学生增加了更多的信息量。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让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大的提升,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传授更多有效的知识,并且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自我思考和发出疑问。但是多媒体教学也需要一定的教学技巧,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以及资源整合的能力,因为网上的资源过多,学生的思考需要优化。
3.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
3.1以基础知识带动阅读教学
所有的文章都是有字、词、句组成,所以字词是文章的基础组成部分。那么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进行小学教育时首先需要加强训练的就是学生的字词练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生字词的训练不能敷衍了事需要扎扎实实的反复训练,例如在教授《丑小鸭》这一课时,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讥笑”“芦苇”“篱笆”“孤独”“幸亏”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定要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应用。根据知识要点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将重点的字词标注在课文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着重分析增强学生的理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讲解《草原》一课时,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解的是秀丽的风景及抒发作者初见草原时的心情,那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提高教师阅读影响力和学校的重视度
教师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也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所以教师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教师自身的阅读量的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敬佩和学习。而学校的重视度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大方向有所把握,增强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阅读的独立性。改善课堂课程的合理设置将阅读课正式规范的引入课堂教学中。
3.3教授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教学中,提高W生的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方式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著名文学家培根曾说“有些书只需对其进行一部分阅读,有些只需知道大概内容即可,而对于少数书却要反复阅读精读”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快速的阅读其中的段落要义抓住文中的主线,更加明确阅读时的思路,把握文章中的内容,学会去深刻体会并进行文章摘要,对文中重要的的地方进行有效的阅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量,对于学生的情感价值的培养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实行小学语文的教学的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濮坤.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05:16-1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0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的接触学习语文。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容易入门,这样对他们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就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性,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学。现在的教育提倡创新教学,以前的授课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讲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课堂了,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板块,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在这上面,小学语文阅读注重基础性,很多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语文,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在不断地讲解和练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式技巧呢?教师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反思,在此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分析学生的特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W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成长,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顾创新,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就会造成学生学不懂所讲内容,他们的各方面也不会得到提高,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逻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会不同的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到更多的信息,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慢慢的学会自学。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每个人喜欢的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外,其他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强加干涉,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被培养出来了,这对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受语文的美,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关系到学生取得怎么样的学习效果,正确合适的教学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内课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光是教材的知识是不行的,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太少了,肯定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让他们把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转变自己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解决文中的难题,然后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以及难点,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时,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时候都没主动的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不全面也不深刻,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很容易忘记。而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融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激发自己的学习心理,因为小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超越别人。
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讨论阅读的方式,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完全不够,他们就会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用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他们的阅读面也才能得到提高。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要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告诉他们可以在哪里阅读,也要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及时推荐给他们。现在是科技社会,阅读其实很方便,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网络、书店等,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必读书籍。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阅读理解不光是要读,也要学会写,写是阅读的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读到的知识变成写的知识,能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写中来也可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小学低年级要求写句子,中年级要求写片段,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就要学会写人物事情,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地锻炼和积累才能把写作能力提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需要老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
动态变化着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而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一位小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迷住了三维“动画”。针对学生心理状态采用多媒体识字,是识字的一个好办法。因为有了多媒体的支持,使汉字能够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使汉字的音、形、义不再脱节。比如学习《口耳目》一课时,可以用动画把汉字从古到今的形体变化演示出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象形字”,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用简单的图画代替老师繁杂的讲解,无疑更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 变静为动识字”,一年级课文内容少,多诗歌韵文,用微机打出,用大屏幕出示。在学生读熟课文后,把要学的字变颜色或者是闪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读,从句到词语,再到字来识字。这样学生对学习字就很感兴趣。
二、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研究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无、午”和“入、天、牛”字的比较。这样比较法识字,可以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以防写错别字。
三、创设体态情境,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抱、跑”两个生字,我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抱?(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跑步?(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又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来演一演“拉、捡、推、拍、挤”等动作,用表情来表现“哭、笑、惊、呆”等表情,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字,从而强化了认识,其识记效果怎能不佳?
四、创设生活情境,在体验中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里面充满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结合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新教材中安排的常用汉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连,在研究中我创设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作为开展教学的丰富资源,让孩子体验到枯燥的方块字跟生活结合起来不仅有趣,更有意义。
例如:在教授《在家里》一课时,我将大图片出示在屏幕上,请学生当小主人,给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同时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沙发、挂钟、电视、茶几”等。在教授《操场上》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说说都有哪些活动,每说出一项,就出示相关的词语,这样的情景再现使枯燥的词语一下有了生命力,学生读得很起劲。
五、利用有趣活动提高儿童记忆字形能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识字的乐趣。识字是枯燥的,想让学生识字对识字有兴趣,那我们可以利用有趣活动来达到了让学生牢记生字的目的。可以利用加、减、拼、画、猜、讲故事等多种活动来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喜欢汉字。
所谓“加”、“减”,就是利用汉字结构部首的增减,从而形成不同汉字的方法,来强化学生认字,给学生带来乐趣。比如“日”加“月”是“明”,同样用减的方法:“明”减“日”是“月”。而“拼”则是利用汉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品字结构这些特点,来加快认字,如“一木是木,二木是林,三木是森”“一人是人,二人是从,三人是众”“一火是火,二火是炎,三火也是焱”等等。
所谓“画”和“猜”,就是利用汉字音、形、义合一的特点来加快识字。“画”就是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来认字,这种手脑并用的方法,在识字教学初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认识“日”字,可以画画太阳,认识“水”字,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水等等。而“猜”则是在学生已认识了500个左右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识字。如,“两个人在土上”猜一猜是什么字,“二小、二小,头上长着草”(“蒜”)。还可以让学生也编一编“间”字怎么记。学生就说:“太阳外面有一门”。对于一些容易记错的形近字,也可以设计“帮妈妈找娃娃”的游戏来认字,比如学习“海”字时,告诉学生“悔”的妈妈是“每”,指导学生帮“每”妈妈找到它的孩子,在学生找出“梅、海、侮”等字时,可以比较字形,辨别偏旁的不同,这样学生自然也就记住字形了。
六、因材施教,重视方法指导
由于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的学前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在识字方面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对识字程度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尊重差异,重视识字方法的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在出示完生字后,我从不急于教读,而是先让学生说说认识了哪些字,回忆自己在哪里见过,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让邻座的学生互相交流一下。对于一些系统性的知识,我还在课堂上抽一点时间来总结概括,帮助学生的记忆。比如学了某一偏旁的字,可以把他们全都归纳起来展示给学生。如学“讠”字旁的字后可以归纳为:“言字旁,形变样,表语言,说读讲”。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们,让他们发现规律,发现问题,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识字。这样往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148-0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方法 策略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做法叫学习策略。语文学习有具体的方法,也有整体的策略。我们先来谈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未来社会里,“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o富尔《学会生存》)因此,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运用汉字的构造规律来理解字的方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用词素分析理解词语的方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追根溯源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二、小学生语文的学习策略
1、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这一环。上课正确的做法是:
――带着问题上课。 如果孩子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就保持着较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孩子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重点、难点和要点。要学会放松,因为一节课始终绷紧了弦是不可能的,所以调节课上不同阶段的紧张程度便很重要。一堂课的开头结尾常不可忽略,需要认真听讲。
――紧抓老师思路。学生听讲须注意教师讲课中的逻辑性。如果听时遇到某一问题没听懂可迅速记下来,此时不必死钻“牛角尖”,还要顺着教师的讲解去听,那个问题可相机思考或提问。
――要当课堂主人。听讲时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认真思考教师提的问题,仔细观察演示或实验,大胆提问,大胆发表看法,积极参加讨论。
――养成笔记习惯。学生课上要边听边记,以听为主。记录时善用符号,简洁明了,迅速整齐,可有自己的批语,重点处用重彩或着重符标明。
2、学会复习
复习是学习过程5环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学生在复习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对知识运用的技巧,进而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系统化,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为自己所有。如果孩子平时不复习,考前突击;不会做题了,才想起要复习;复习时一味死记硬背,没有章法,就要进行教育。可以指导孩子可以掌握以下复习要点:
――多种形式复习。复习是对信息的重新编码,可采用看、听、记、背、说、写、做等多种形式复习整理知识,不必一味机械重复。科学指出,复习的效果在于编码的适宜性,而不在次数。
――当天进行复习。要求孩子听讲之后尽早进行复习,可减少遗忘。同时可使新知识联系起来,搞清楚知识前后的联系和规律。
――单元系统复习。这一般在测验和考试之前进行,这种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要抓重点和难点,并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错题进行再次练习被证明是提高成绩的法宝。
――假期不忘复习。 每年的寒署假及劳动节、国庆节学生闲暇时间较多,家长可以督促和提醒孩子,除完成作业外,应适当复习,防止遗忘。在节假日,孩子还可以适当阅读课外书,加深和拓宽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3、作业不可忽视
小学生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学生可以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指导要点是:
――先复习后作业。就是说,先看书,后做题。这样可以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认真高效检查。做作业态度要认真,独立完成,注意审题,言必有据,推理严谨,写字工整,最后要检查作业是否有遗漏和错误。您如果看到孩子先玩后作,边玩边写,拖沓分心,那是做作业的坏习惯,必须要求孩子改正。
――仔细研究批语。教师的评语经常言简意赅地点出问题所在。要告诉孩子,应认真研究批语,更正错误,深思熟悉。作业应保证完整,分门别类,到总复习时,便可随手拿出来参考。
做作业是小学生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渐进,注意阶段性,不必刻意去寻找偏题怪题;要变换形式,注意多样性,题不在多,在于不同变式;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单纯任务观点做题,而是把做作业看成对自己能力的检验;要求孩子独立答题,注意自主性,不依赖他人,宁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4一定做好小结:
测验与考试前后,是学习小结的时机。小结是学习某过程的终结环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通过小结,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便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
――进行系统小结。通过系统小结,以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实用化。做好小结,迎接考试。
――正确对待考试。考试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检查。考试时学生要认真审题,想不起来的先放下。紧张而不慌乱,沉着而不懈怠。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学生不得考试作弊,也不得协同别人作弊。
――做好考后分析。 拿到批阅后的试卷时,看了自己得的分数之后,重要的是对考试进行分析。改正错题,认真研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漏洞。自己做对的题也要分析,看看自己表达论证是否清晰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简捷明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3-02
在传统教学中,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多显得平平无奇,甚至突兀生硬,给学生所留下的学习印象也难免公式化。这对于小学生来说,犹如掐灭了他们在学习中好奇探究的火苗,让课堂起始便陷入平淡无味中。要想让学生提起充分的兴味,聚焦关注的目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情探奇寻趣,就必须从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自我。具体实施中,教师要尽量制造新鲜感,切合学生的探知兴趣,挖掘多元素,开放多角度,呈现多样化。
一、联系旧知,强化学生知识印象
在语文学习中,知识的关联性是十分强的,在知识的相互重叠、相互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强化知识印象,拓展学习视野。“温故而知新”便于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旧知启发新知,让新知巩固旧知,从而更能让学生熟悉、靠近新内容,循序而学、有备而学。因而,让旧知成为课堂导入的元素之一,对学生来说既有着意想不到的新鲜角度,又有着丰富回味的发散深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挑选和新知联系性强,有对比、比较价值的教学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连接和明确点题。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六册《送春》时,教师用前一课的内容进行了旧知引导:“同学们,提起春天,想起的都是生机盎然的早春,就像我们才品味过的《咏柳》一样,那份诗人对春的喜爱、惬意令人印象深刻,但有来就有归,暮春时节又有怎样的情怀呢?下面这首《送春》会带给大家。”教师让学生对比二诗中的不同景物及情感抒发,在旧识的穿针引线下,学生丰富解读了新知,加深了知识印象。
二、挖掘趣味,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中必须有趣味的牵引,才能真正投入关注,建立兴趣。语文学科本就博大精深,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的趣味元素可谓多不胜数,教师在课堂导入中也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挖掘趣味元素,让学生耳目一新,对新知充满探究欲望。语言、文字的趣味性值得挖掘的方向很多,一个耐人寻味的谜语、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等都是学生喜爱的、贴近他们认知心理的趣味焦点。教师可以将这些多彩的生活化元素融合于课堂导入中,让课堂顿显童趣十足,活泼热烈。例如,在学习长春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火车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别出心裁地用谜语作为新课导引:“不上天,不下海,两根轨道脚下踩,钻山洞,过桥梁,轰隆轰隆跑得快。”学生的情绪马上兴奋调动起来,并很快猜出谜底:火车,教师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分析谜语中对火车的特点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刻画出生动的火车形象,继而进入正式的课文学习。课堂导入中的趣味元素就是学生学习热情的燃点,适时点燃,便能够广泛带动。
三、渲染情境,增强学生感官体验
情境教学是新时期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下常用的教学手法,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魅力,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让学生从单纯地“听教”中跨越到眼、耳、思等多方位的全面感官学习中,从而更具自主认识深度,更能激发个性感受。将情境渲染法应用于语文课堂导入环节,可谓更有效用,导入环节不仅是对知识的引入、开场,更是对整堂课的概括、开启,就像打开珍宝盒盖的一刹那,打开动作的快慢、打开的手法,都和学生们所见到“珍宝”的内心感受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以最适当的情境展开方式拉开课堂的帷幕。例如,在教学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长城》时,教师不仅用著名歌曲《长城谣》作为音乐背景,还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了不同角度、场景的长城形象:有人民币里的长城、从月球上拍摄的长城、夕阳下的长城、白雪覆盖的长城等。在情境渲染下,长城的雄奇形态和伟大意义都如随着画面展开扑面而来,学生的心灵明显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带着深刻的感知体验投入新的学习。
四、线索设疑,引导学生思维方向
语文课堂学习中,思维线索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学习基础,没有思维的清晰引导,学生就有可能领悟错学习方向,得不到正确的精神收获。为此,思维是课堂导入中不能忽略的重点,有的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凸显课堂导入的多样性、独特性,却放松了思维的导向,从而令学生本末倒置,抓不住重点。思维常常和问题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恰当设疑来为学生制造思维线索,让学生循着疑问深入课文学习,既明确了课堂主题,又拓展了思维方向,问题悬念不但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还让学生爆发出思维意识。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有的人――几年鲁迅有感》的教学中,教师以这样一组问题作为课堂导入:课文中讲了两种人的分别什么品质?课文中应用了哪些描法?诗中的“活”和“死”的不同含义和所代表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层层深入的问题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指明了方向,问题线索让学生的思绪避免了混乱、松散,确定了思维深度,让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空间地投入课堂学习。
课堂导入的方法并不是固定的,只要是能够吸引学生关注、适合打开学生心扉、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元素,都可以被应用于课堂导入中,强化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站在教师的角度,则要掌握学生心理需求、大胆融合创新思路、深度发掘语文学科特点,因地制宜,适时而动,切实高效,走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都大有裨益。小学阶段通过教师正确的阅读教学引导,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都非常有好处。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
小学语文阅读材料图文并茂,主要以教导传授小学生基本的人文常识及传统文化的资料为主,但是基于低段学生的理解力较薄弱但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Flas、PPT课件以及录音带等等,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阅读道具。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在一开始就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对声、光、色的体验,协助他们的思维动起来,与阅读内容相结合,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
二、启发式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基于学生学会基本的生字拼音后,能够利用阅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模式不固定,处于引导发展期,阅读这种在他们看来不算是学习的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容易主动地去接触而非惯性地排斥。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辅以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引导,与阅读内容有关的疑问便会被学生表达出来,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引导他们更有效、更深入地阅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兴趣与学习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三、因材施教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各不相同,有的理性思维强一些,不太喜欢阅读文字性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生来有语感,喜欢阅读,喜欢涂涂写写。但总体而言,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必然被五颜六色的画面及活泼动人的小故事所吸引,只不过偏好度不一样。
对于喜欢阅读能够安静地坐在那里看书的同学,要注意适时地引导他们将读后感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复述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表达能力;对于耐不住性子、匆匆翻完读本囫囵吞枣的同学来说,教师可以采用同学互帮互助,分组交流讨论的形式抓住好动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同学的沟通达到了解故事、领会道理的阅读目的。同时,根据有的喜欢小动物角色的故事,有的喜欢历史类的故事,有的喜欢描述一幅画面或者一个事物等特点,给他们推荐不同的读物,符合他们的口味,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太注重偏好,要合理安排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毕竟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还处于基础的发展期,各项兴趣爱好都有机会纠正补充,因此,教师要兼顾整体与个体,分清主次,有重点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主动学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可见,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预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会感悟到,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一、提高学习效率的预习方法
怎样的预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呢?我认为“读―查―思”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一)读
读是预习的第一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预习时,要读单元内容的说明,要读阅读提示,要读文本教材,要读课后的作业习题等。因为这些提示及课后习题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的资料。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初读课文时要采用默读的方法,默读时应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想一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圈一圈:圈出生字、词语、对不理解的词语,难写、难懂的生字多读一读。
3.画一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可选用不同的符号,教会学生不同的符号,而且使用符号时要固定统一,不要随时更改)
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是预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预习时不容忽视的环节,朗读是在默读的基础上进行的,预习时朗读可分三遍进行。
第一遍大声朗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错误的地方要重新读。
第二遍读文后,思考并试着回答回答:读了课文,我懂得了(明白了,收获了)什么?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表达的思想意义等。
第三遍读文时,大声读出喜欢的词语句子,或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注意文章的写作方法、写作结构等。
(二)查
查一查的环节在默读时就同步进行了。查一查应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查阅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记住字形,解决字词问题,扫除阅读障碍。
2.查阅课文的出处、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3.查的范围可以是字典、词典、种种资料,包括互联网等,其中也应包括访问同伴或家长等。
(三)思
通过读、查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就要进行思考了。古人说的“学而不思则罔”就是告诉我们,要带着疑问去分析、去听讲,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预习时也要有所思,思是预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单元阅读目标、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进行思考,思考应完成以下目标:
1.思考:文章的内容是否真读懂了?
2.思考:文章的中心的概括、句子的理解、层次的划分自己是否能解决?哪些环节需要帮助?
3.思考: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
4.思考后在书上做批注,教给学生一些做批注的符号。
二、指导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读―查―思”是预习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读一读、查一查、思一思”中,读通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研究了课文的结构,提出了疑难的问题。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预习如果只拘泥于“读一读,查一查、思一思”的模式,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将不会太高,久而久之预习的效果将会太太减弱,教师在指导预习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要灵活多变,将读、查、思贯穿其中。指导预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循序渐进,指导预习过程
许多学生对如何进行预习,思想上不够重视,流于形式地读一读文,圈一圈字词,画一画好词佳句,从各种辅导资料上摘抄一些批注。学生的这些做法,一是说明教师对预习作业检查不够,二是说明教师的预习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逐步加深,及时检查纠正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小结,注意多表扬、多鼓励、激发兴趣。为了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开始要安排在课内进行,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预习的方法,细致安排预习步骤,注意激发预习兴趣。等学生初步掌握了预习方法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预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勿着急。
(二)预习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预习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不要仅仅局限于读一读文章,查一查文中的生字词,思一思文中的疑问。社会实践调查、访问、上网查询都是预习的形式。如,预习《鲸》一课时,要求学生查阅鲸的资料,因学生了解了关于鲸的许多知识,上课积极性很高,丰富了文本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预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让学生围绕地震这一灾难,去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在进行课后拓展这一教学环节时,学生讲述了大量防震知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这来源于预习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特点,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多样化,促使学生能兴趣盎然地主动预习。
预习形式的多样式,还体现在预习既可以是个人行为,又可以是集体行为。在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预习时,最好的形式就是小组共同预习。在预习前,教师要协助学生进行小组分员的分配,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小组内再进行相互交流,整合预习资料,这种小组合作式的预习形式可以互帮互助,有利于带动学困生,既培养了预习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三)预设问题,激发预习的兴趣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培养全面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而小学语文又是语文教学中基础的基础,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显得极其具有研究意义,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孩子们的热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班级氛围,因此,语文教学的好坏,对于孩子们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本文的目的就是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深入分析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希望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57-01
小学是学生正式开始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起步阶段,而小学语文又是我们正式开始读书识字的基础,而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我们以后所有教育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特别的重要,也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假如我们没有语文,我们其他课的实施也都成了大问题,我们的文化想要传承也变成了空谈,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我们可以用语文教会孩子们树立良好的学生观,学会学以致用,随着我们的学习,我们会发现语文越来越多的美,要想学好语文,教学方法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导致的后果就是阻碍学生的发展,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一个高效的教学效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在人们心中的比重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合适与否直接作用在孩子们身上,如果一个老师的课老让人听不懂,学生理解不了,课堂死气沉深沉,学生不想学,老师不想教,学好语文,孩子们可以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孩子的意志、情感的建立都是有很大帮助的,老师教学的方法好,学生喜欢听,可以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引导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班风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他们的影响很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优化我们语文教学策略,合理构建我们的教学体系,对于我们简式教学中的环节做好精细设计,努力使我们的小学教育机制更加合理和完善,我们以提高学生文化涵养为目的,语文在其中都充当着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教学现状是:大部分小学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就产生了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很难吸收老师所讲的东西,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对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觉得语文就是说话,还没有数学有用,老师讲的和考试的完全是两个概念,这就导致了上课的时候没人愿意听,考试的时候成绩不理想,
在现在这个年代,老师的教育理念要转变,我们不仅要注重书上知识的讲授,也要培养孩子们的情操、兴趣爱好,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老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孩子,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学校也应该多注重管理理念的提升,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抓好我的教育重点,不要丢了西瓜,捡个芝麻却还当做宝,所以老师应该转变策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展开,在课堂上多进行和孩子们的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突破孩子们的心理防线,和他们建立起友谊,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发掘孩子们的潜能,发挥孩子小脑袋的想象力。
三、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我们把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1)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思想和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知识不是老师给你讲出来的,而是你自己在那个情境之中感悟出来的,坚持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以学为主”才能构建起更加高效的教学课堂;(2)兴趣教学法,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可以在讲课的时候穿插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小故事,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达到教学的目的;(3)情景教学法,我们在讲一些课时候,可以创造出书中课的情景,例如:带到大自然中,或者让班级里的同学扮演里面的角色,一小话剧的形式在班上再现课文中的情形,总之一句话,针对学生的特点实施高效的教学形式(4)小组学习讨论法,每个孩子心里都有着一座城,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我们个体之间可能存在思维定势,对于学习中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之后,对比才能发现其中的不同,通过小组学习,一方面加强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他们学会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还能从中发现问题,互相学习,另外小组在讨论的时候,老师不要袖手旁观,要及时的看看是否有小组需要帮助,有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更融洽,如果有哪些同学知识点掌握不准备的,及时给予他们答案;(5)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现代科技,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与形象,使孩子们更容易懂得所要讲授的知识点;(6)教学角色互换,老师可以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是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处在一个放松的平台之上,让学生做到真正的畅所欲言,做到课堂民主。
四、总结
总之,学好小学语文对于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作用,还有自己成长时候对于生活的感悟,我们都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最后学好语文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更好的了解我们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满足以后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做一个对于社会有用的人,语文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乔浩.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 教育教学论坛,2012,(02):161-162.
[2]肖晶华,李文阁,马艳红.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36.
[3]肖慧琴.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4):249-250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探究;合作
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流程是:由教师作引导,为学生提供探究话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做出适当的提示。小学生年龄虽较小,但是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教学方法正是有效利用了小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特点的具体体现,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合理利用探究式教学法也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在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如下问题: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探讨话题,做出合理的流程安排,要严格遵守“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要讲求效率。实际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需做出详细的教学目标设计,因为,教师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习得语文探究的思路本身就是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探究式教学相对应的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实践和语文实践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的问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它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两者关系协调处理得好将会使“教”与“学”得到有效的融合,这将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和文字,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运用和理解能力,语言和文字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互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合作分工、共同完成问题探讨的方式,它的主要价值在于:(1)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培养;(2)互助学习能够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敏捷,在与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形成更加完整的语文知识框架,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强调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践,强调学生积极主动交流,合作互动学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启发式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也不够成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对教师几乎言听计从,但这也有一定的弊端,会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引导方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要坚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并把握好“度”的问题,既要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目的,又要做到维护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上文介绍的几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和途径都是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的,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要从实际状况出发,对这几种方式进行改造创新,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
目的。
参考文献:
[1]季鸣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下,2009(05).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现状;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知识储备培养,更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过去的教学成果来看,并不是特别理想。一部分学生不仅对作文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动态,反思作文教学活动,让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提升作文教学的水平。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改进教学问题,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过强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看法的一个载体体现。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仍然是教学的主流表态,如此模式不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甚至一些作文教学课堂过于的强调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作用,这就造成学生形成编造故事的定势,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而不具备自身作文写作的真实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具有主动性,无法在作文写作中自由发挥。
(二)忽视对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培养
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与心理双重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心智水平还是思想水平还尚不成熟,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在强化阶段。小学生的活力与天真是他们真是实感流露的沃土,但是当前过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是过度的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写作真情实感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机,不仅乏味而且空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作文写作的真实性以及可读性,作文写作缺乏鲜活性。
(三)缺乏对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
当前,小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时代,信息载体也日益多样化,充满好奇心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们很容易进入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时习惯性的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各类作文写作模板以及各种丰富的作文素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作文模式性的拼凑,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且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甚至作文雷同的现象频繁发生。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优化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处于一个求知欲较强且具有十足活力的阶段,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体,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大胆创新,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写作做好铺垫。通过情景模式等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作文学习充满趣味性,鼓励学生多说多体会多思考,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阅读互助小组,相互交流阅读体验,定期进行阅读写作的互帮互助活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文交流写作能力。
(二)实行学生讲评,提升学生作文鉴赏能力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作文讲评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和迎合甚至是模仿。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作文讲评,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作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挖掘学生的作文潜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讲评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相互警示的同时相互优化。这就让学生成为了作文学习的主人,还能够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提升鉴赏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学生间交流的化,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交流优美文章的同时还能够开拓视野,对于学生阅读体验的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提升写作水平。
四、总结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给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缺乏新意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强化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杨路名,李建春.实现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四部曲”[J].中小学教学周刊2015年09期
[2]彭玲.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作文、阅读三结合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15年02期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96-01
1 通过朗读感受情境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自身的抽象思维还未发展成熟,所以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教材情境是比较直接的方法[2]。而且,朗读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能够将教材中的情境要素在朗朗书声中尽情展现。朗读中感受情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能收获到“四位一体”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对情境的感知能力。
2 角色扮演重现情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目,涉及到成语故事、童话以及寓言等,对于这些具有故事性内容的教学,最适合角色扮演的方式重现教材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到课堂中来,故而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就可以应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3 在生活中体会情境
生活是语文的来源地,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佳平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将教学地点局限于教室之中,应该引领学生在自然和生活中体会情境,感受语文的魅力。例如:组织学生到郊外进行出游等。这些生活化的互动方式,更能学生亲近语文教材中的知识。
4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具备多媒体设备的前提下,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常常会在课堂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教材中的物内容最直观的展现出来,给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例如:对《找春天》这篇教材的讲解时,就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春天有关的图片等。
5 教师教态引领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对整个教学的节奏和效率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种无声的情境[3]。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态的潜力,例如: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回答错误时容易慌张,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或是话语给予学生鼓励等。这样隐形的互动,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举动,但是却能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少月.谈谈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0(1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