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商业市场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 为了解我校相关专业学生对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体系设置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和完善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我校2007、2008年级的2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92.8%的学生认为目前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实践能力培养调查有22.4%的学生反映存在脱节现象;34.8%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部分学生在受教育的培养模式方面认识较为模糊,定位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校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作为新办专业课程体系在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基本合理,在体现办学特色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在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为近年来的新兴管理类专业,以培养善于市场营销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其强理念性、高技巧性、强实践性的特点有别于其它管理类专业[1]。我校于2008年开办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本科教育,与国内许多开办类似专业的院校一样,在该专业的本科教育教学方面,缺乏办学经验。如何将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建设与我校自身的优势学科相结合,使课程体系体现“懂医药、会管理、通营销”的培养要求,现有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笔者在校内相关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思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课程体系调研,以期通过分析现状,探索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的方向。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及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我校2007和2008年级的管理学、药学、预防医学三个专业学生,按单纯随机抽样法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30份,收回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为91.3%。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其它医学院校课程开设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学位课程设置、实践能力培养、毕业去向为主要内容,采取无记名调查问卷法,由被调查人自己填写。
1.3 数据分析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率及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其中对合理性调查结果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课程设置合理性调查
2.1.1 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目前我校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主干学科包括医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核心课程包括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医药商品学、国际贸易与实务、商法药事法规、药剂学、中医药学基础、药物化学、医用化学、药理学、企业管理学、经济学基础、市场调研与预测、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推销艺术与技巧、公共关系学、消费者心理学、广告理论与实务、项目管理、供应链与物流、统计学原理和运筹学等24门。认为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设置合理的有100人,占47.6%;部分合理的95人,占45.2%;不合理的15人,占7.2%。
2.1.2 学位课程 由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组成,见表1。表1 210名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学位课程设置合理性的调查在学位课程设置“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的学生中,针对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分别进行了调整和增设课程的调查,结果见表2。表2 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
2.2 实践能力培养
2.2.1 课程设置 理论课学时占84.9%,实践课学时占15.1%,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18,毕业实习共22周。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仅有19.5%的学生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联系程度密切;对能力获得问题,47.2%的学生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应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详见表3。
2.2.2 生产(毕业)实习 我校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的生产(毕业)实习为22周,在调查中认为实习时间合适的占55.2%,时间过短占39.8%,时间过长占5%。
2.3 专业前景和毕业意向
2.3.1 专业前景情况 认为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好的73人,占34.8%;认为一般的76人,占37.6%;而认为不乐观的20人,占9.5%;还有41人不知道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表3 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营销方向)学位课程
2.3.2 就业意向调查 医药工商企业、医药商贸公司71.9%;药品检验所及药品监管部门34.8%;大专院校从教 11.4%;从事药物科研7.1%;其它6.7%。
3 讨论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既要体现培养目标,又要体现专业特色。目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医药市场营销方向)课程设置其主干学科包括医药学、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体系除思政课和公共课外,学位课程由6门医学基础课、7门专业基础课、11门专业课和11门选修课构成,基本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建议加大选修课的种类与数量的开设,例如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模拟商业计划书设计、课程实训等课程的设置,以扩大专业知识面,进一步体现“宽口径”的培养目标。
强化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我校教学大纲中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学时占84.9%,实践课学时占15.1%,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为1∶0.18,实践课的教学限于案例教学、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实验教学和毕业实习,方法相对单一,今后实践教学的模式采取校内、校外以及校内外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而成的校企互动实践教学方式,[2]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引导正确的就业理念,加大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有专家预测[3],未来3~5年,医药行业将提供10万个营销岗位。营销管理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战略判断能力,熟悉和了解医药行业的特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从事药品销售、市场开发与推广等等[4]。
参考文献
1] 冯夏红,肖晗.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初探[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2):195-196.
[2] 张黎,于芳,娄鹏宇.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1):54-55.
策略领先、行动致胜
面对医改新形势,医药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医改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评价自身的资源和能力,发扬优势、弥补劣势,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快速发展。医药工商企业都应当全面审视自身的产品策略、市场策略、渠道策略,在整体策略领先与同行业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变革企业的营销模式,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运营组织,强化执行力。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将是医药企业未来市场抉择中胜利的根本。
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首先要求医药企业正确理解企业战略。
利用和君咨询医药事业部的三个公式来正确理解企业战略:(1)战略=机会+能力。战略就是要找到企业能力可及的市场机会,聚焦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确立市场领者地位。(2)战略=终局+路径。战略是基于现实对未来愿景和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清晰描述,进而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最佳路径和方法。(3)战略=策略+行动。战略必须付诸成行才有实际意义,只有始终保持战略状态的企业才能做到策略领先,行动致胜。医药企业要研判产业大势和市场变迁,于结构变化中寻找机会,同时要致力管理改进与效率提升,于修炼内功中提升能力。在新一轮产业重组和市场集中的进程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就要根据政策市场调整企业的产品策略。
和君咨询医药事业部经过对多家成功的医药企业进行研究时发现,好的企业在产品规划上都有其独特的方面。比如提起西安杨森,我们想到的是达克宁;提起修正药业,我们想到的是斯达舒,提起三九,我们想到的是三九感冒灵颗粒。这是典型的产品品牌优势企业, 然而,提到同仁堂我们想到的恐怕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高品质的中药系列;提到王老吉,我们想到的不是抗生素的典型代表,而是跟上火、上呼吸道等相关的产品。这就提醒我们,在产品规划时,要具有差异性,这个差异性来自于企业对竞争市场的充分了解,从产品品质、产品内涵、产品系列化、产品包装到产品市场传播策略等都要形成企业和产品自身独特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国家和省级的相关政策进行跟随性的产品规划,比如省级部门可以根据本省的实际需要进行基本药物的扩容,这时,企业要积极参与其中,帮助省级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基本药物目录。
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就要根据企业资源来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
新医改的市场扩容不是一场机会均等的全行业盛宴,各个市场针对的政策有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的省在同样的市场采取的管制政策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医药企业在制定市场策略时 必须研究国家和各个省的相关政策,针对性的进行市场投入,防止企业的有限资源浪费或者由于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不适合降低了使用效率。
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就要求医药企业要对全国商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随着招标主体变换为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企业的职能将由批发商转变为配送商,这将导致商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转变,配送业务将成为医药商业公司新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为药品的配送费,配送费用包含在招标价格中,按比例给配送公司返还。这样拿不到配送权的企业未来会被边缘化,或许被淘汰。医药企业必须谨慎选择商业客户,和主流商业形成业务对接,以便在主流商业内形成相对强势的渠道通路,这对医药企业所有产品的销售都会起到好的作用。
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就要顺应形式建立适合的市场管理模式。
鉴于各个省的医改情况会出现不同,医药企业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进行市场管理模式的调整,重要的是配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营销模式。同时还要主要在模式的范围内保证医药企业的价格体系,由于招标挂网的实施和各省在进行招标挂网时要比对其他省的同类产品的招标采购价格,这就要求医药企业的价格体系不能做穿,否则就会逐渐被逐渐淘汰掉。现在很多医药企业由于在各省的营销模式不同,比如自建办事处、制与底价承包制两种或三种相结合的体制,造成了对各个区域的掌控力度存在差异,由于掌控力度的差异,在招投标采购上形成了不同的价格,这是及其危险的一件事,必须尽快加以改善。
策略领先和行动制胜就要建立稳定高效的营销组织。
在新的时期,营销组织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到对市场的快速反映,还要体现在营销体系对各个区域市场的政策反映,根据市场信息调整自身的区域营销策略的同时更要根据各地的政策信息及时规划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要看医药企业的区域营销还要看医药企业的政府事务队伍,这个政府事务队伍将形成医药企业的第二营销梯队,可以预测,未来的医药企业的政府事务队伍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政府公关、跨跃门槛
目前许多企业的政府公共关系相对薄弱,这有历史的原因,之前很多企业的招投标都是委托区域商,自己只是做些提供资料和资质的工作,在多家的医药企业的营销咨询过程中看到,几乎没有一家医药企业有完善的公共关系系统,大家都在“坐、等、看”。即使个别的企业有一些小动作也是零星的不成体系的,这样很难建立强有力的公关体系,更不用说进行公共关系管理了。
我们必须注意到8500亿首先用于确保支持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增加的8500亿医改投入中,中央3318亿元,其他需要地方政府投入,中央和地方比例大体为4:6。而过去三年,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比例为27:73。这其中地方比例最大,也就是说地方政府在这次新医改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地方政府的话语权由那个机构来变现?卫生局!现在药监体系已经成为卫生局的二级部门,那么,卫生局俨然成为及管理者、经营者、执行者和监控者于一身的庞大机构,如果OTC医药企业不重视公共关系建设,就会逐步丧失在卫生系统的地位,逐步被驱逐。
2009年新医改开始逐步推进,医药企业的政府关系也必须开始强化。以前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下,医药企业医药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保持较远的关系就行了,但是现在,新医改已经亮起了红灯:政府是最大的买主,那么医药医药企业的竞争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基本药物目录、社区和新农合药物目录、药品定价和招投标等是医药企业获大部分医疗市场准入权的资格,公共关系逐渐成为我国医药营销的第一要素,构建医药企业的公共关系体系成为医药企业的首要工作。
从新医改的内容可以看出,政府的触角将介入到医药企业从生产、营销到市场的方方面面,反过来看,医药企业的工作也要和政府的触角所及做良好的对接,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和思路做事,要顺应行业大势所趋,加大政府事务工作的力度和步伐,哪个医药企业在政府事务工作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哪个医药企业就会获得市场的主动权甚至个别区域或产品的垄断权,就会利用政府的政策来全覆盖基层医疗终端,在最低成本下进行市场运作。
新医改背景下医药企业政府关系管理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研究政府新医改的工作思路,调整医药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
现在很多医药企业没有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门或者公共关系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在市场部之下的底层级职能编制,更多的是没有相对固定的职位和编制,杂七杂八的工作都做,就是政府事务工作做的少。另外,有些医药企业即使有专门的政府事务部门也是摆设,既没有完善的政府关系拓展和维护的方案,也没有相关的政府事务拓展经验,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医药企业都没有年度政府关系拓展和维护的预算,资金和费用都是来自在整体预算编制之内的结余或者挪用。
2.参与省级或者地方的新医改政策制定,或者为之提供服务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各省可以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推进新医改的进行和完善新医改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只是一个大纲式的文件,内容不具有实操性,这样各省就会制定适合本省的实操方案。医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国家医改政策的研究,向省级管理部门提供合理的建议,为省级相关部门分忧解难,或者为省级相关部门就本省新医改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医药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
3.编织医药企业自身的全国性政府关系网
由于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布局是面向全国的,所以医药企业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建造自己的政府关系网,这项工作一方面要依靠公司的政府关系部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驻地营销人员的人脉关系和业务能力,还要借助医药企业的商业客户,三方面共同努力打造医药企业庞大的全国性政府关系网络,未来医药企业的全国性市场布局的根本就是企业自身构建的政府关系延伸到哪里。
总结:政府关系拓展和维护是未来中国医药行业营销精英们必备的能力,更是企业未来市场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的医药营销已经披上了政治色彩,单纯的依靠市场运作已经不足以维持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比如基本药物的遴选、医保目录的增补、GMP的严控等,都会收到国家相关政策的管制和影响。在政策下有些医药工业企业会顺势而为迎风壮大,而有些医药工业企业则因不重视国家行业政策或顺应国家行业政策的脚步太慢而逐渐被边缘化直至消失。
决胜终端、管控渠道
新医改对我国的医药终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会给医药企业形成几个具有增长性的终端市场。国内通常把中国药品市场分为四级:一是医院终端,即指县及县以上医院;二是零售终端,即所有药店包括连锁;三是社区终端,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四是第三终端,即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所等。
各级终端增长情况如下表:
。
在医院方面,总量将继续增长,但是市场份额略有下滑,其中高端医院和二甲医院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性下降,县级医院份额增长,新农合820亿元筹资增量若有40%流向县医院,将带来约250亿元的药品消费增长。县级医院药品销售总量增加1倍,单产提高到2000万元/年。
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的农村医疗市场份额将增长,新农合筹资820亿元增量若有40%将流向农村医疗市场,将带来约250亿元药品消费增长;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总量增加50%,单产提高到200万/年。
在社区方面,社区终端数量与份额均呈现增长,5.6亿元城镇居民(含1亿农民工),假设每人每年在社区看病花费100元,则将带来约280亿元的药品消费增长。
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综合来看是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放缓;未来对医保定点资格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将受到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价的冲击,相对来说,大城市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所受冲击会相应较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新医改将带来的1000亿元药品市场额外增长,其中约250亿元流向县医院,250亿元流向乡镇卫生院,280亿元流向社区,流向零售药店与县级以上医院的不会超过200亿元。
由此可见,新医改带来的药品市场扩容对不是平均分配,而是国家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的市场进行培育,在这个培育过程中,及早介入国家培育市场的医药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从现在情况看,医药企业唯有通过国家政策导向的营销规划才能对新农合和社区两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进行掌控,未来的终端掌控是政治性的低成本的掌控,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的终端掌控。通过介入新农合、社区和基本药物目录进入国家强制使用的目录范围,就会随着新医改的推进逐渐进行真正的全终端覆盖,这种覆盖相对市场运作来说是低成本的,是强制性的,是相对垄断性的。
在进行政策性终端掌控后,医药企业还要解决渠道商业的配送问题。
随着国家对医药流通的管制日益加强,现在的医药企业的渠道管理变得变幻莫测。渠道管理已经成为医药企业目前医药企业在选择流通商业时缺乏合理的规划,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为医药企业在未来的渠道规划中埋下了隐患。新医改的推进中,通过省级集中招标采购,会指定配送商业,指定配送商业的结果是导致大部分医药渠道商业被政策边缘化,医药商业如果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对渠道商业不进行合理的甄选,在未来的区域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产品就会随着不适合的商业被边缘化,从而失去区域市场的竞争能力。
新医改《意见》指出:要以省为单位,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的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建立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直接配送基本药物的机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确定本地区包含配送费用在内的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这些措施将减少分销渠道,降低医药流通成本。由但具有配送资格的医药商业将由实力雄厚、信誉度高、物流网络覆盖面广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担当。于药品的特殊性,对其在途质量保证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由于是大型物流企业参与配送,药品质量会因此得到保证。政策导向的医药流通行业必定要重新洗牌,行业集中度随之不断加强,出现巨头流通企业。
不仅是新医改方案中规定实行直接配送,国务院日前下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
医药工业企业必须在渠道商业的选择上下功夫,慎重选择未来的商业客户,对全国性的渠道商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主流渠道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管控渠道上形成医药企业自身的优势。
模式转型、适者生存
如果说战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那么营销模式就是正确地做事。战略决定企业的营销模式,由于各个企业的战略不同,企业的营销模式都因战略的差异有所区别。而战略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变化而动态的变化。现在医药行业在国家新医改的推进下,医药企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医药企业也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的战略,随之,也要调整企业的营销模式。
鉴于营销模式的适应性,在我国各省的医药政策环境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必须适应市场情况采取不同的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在同一医药企业必须多元化,不能实行死板的同一营销模式,这不利于医药企业在不同省份的市场发展。营销模式必须能够解决整体战略下的区域差异问题。采用多元化的营销模式,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医药整体战略下不同省级域市场的差异问题。企业必须从各省政策市场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提炼出不同的实效营销模式;同时,这些不同的营销模式又必须统一在企业的整体战略之下,必须能在不同的省级医药市场环境下下去实现医药企业的生存战略和发展战略。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者的留给看清时局者。新医改将使医药行业重新洗牌。谁能够认清目前的竞争形式,牢牢抓住政策机会,谁就会是最后的大成者。随着新医改方案和配套方案的不断实施,医药行业市场竞争要素已经发生了改变,未来的竞争是综合能力的竞争。无论从医药企业的品牌、销售模式、产品和服务、政府关系、市场布局还是专业推广、团队执行力等都将成为影响医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合来说医药企业要抓好政府关系、产品、渠道和终端四个竞争要素。
政府关系是进入医药竞争市场的资格,缺乏良好的政府管理体系和能力,在未来的医药市场将寸步难行。
产品是营销的载体,在产品竞争中要从产品的功效、产品定位、目标市场的细分、产品的宣传、产品成本等多方面练就竞争力。医药企业要提炼产品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科研价值而是产品的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如何让患者在购买产品时觉得物有所值,不要单纯的从产品的技术性去下功夫,一定要深挖产品的商业卖点,需要明确的是产品规模是营销做出来的,不是研发做出来的,单纯的好产品如果没有营销策划,如果没有商业提炼,是无法形成规模性产品的,商业卖点就是要患者明确的知道自己在购买企业的产品时获得了那些明确的利益。比如达克宁,成分是咪康唑等。但由于商业定位明确,成为治疗脚气的名牌产品。而好多相近成分的产品泛泛的定位于皮肤用药,使消费者失去购买的目的性,也就自然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
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渠道的力量正在逐步凸显,对于同质化程度较高的药品,渠道和终端的认可度往往决定了产品在招标中的命运。同时子集中招标采购后,指定配送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药企业的产品销售规模,是否配送,配送量的大小,配送的覆盖范围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医药企业在当地的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医药企业的渠道之争还表现在医药企业占用渠道商业公司资源的比例大小、商业公司与企业的合作紧密度、渠道政策的调整等。新医改方案中又明确指出建立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问题,除非生产企业自己配送,否则渠道的竞争将伴随医药营销的全过程。
也许很多医药企业认为在新医改的推行下,终端将被强制使用目录内的产品,所以终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极端错误的想法。终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只会越来越大,强制使用只是表象的东西,问题是使用多少,进了产品是否使用不一定由政府说的算。医药企业对终端的拉动和维护还是必须的,同质化产品较多,即便进了产品,用多少用那些产品还是终端自身说了算。占据终端扩大销量是长期的工作,不要企图一步到位。
战略层面
政府关系、产品、渠道和终端四个要素将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营销模式和竞争模式。不同的医药企业也许只是在某个营销要素具有较为强势的优势,但是未来的市场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就要求医药企业必须进行综合实力的培育和建设,形成合理的组合和配置,同时要进行模式的转型以适应不同的区域市场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提升能力、永续发展
现在医药企业的营销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管理能力、品牌价值、市场掌控力和政府关系方面,医药行业是智力密集型,而非资本密集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能力,好的管理可以提升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好的团队可以打造医药企业的营销核心竞争力。新的医药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必须快速的打造自己的营销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壮大和发展。
如何构建医药企业的营销核心竞争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进行营销战略转型
医药企业必须要进行营销战略转型,要从简单的产品销售提升到企业管理层面的竞争力上。今后,销售环境,竞争环境,竞争对手,政策环境,销售市场等都会发生变化,以往的讨论已经行不通了,及时进行战略转型,适应新的医药环境,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重新考虑一下企业的产品战略,营销战略,职能战略,人才战略,根据企业实际进行调整,是目前医药企业首当其冲的工作。
二.提升营销管理水平
横向比较各个行业的发展,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处于很低的水平,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由于外国竞争者的大举进入,我国快速消费品企业在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销售策略,团队建设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为快速消费品行业不仅是狼来了,而是来了狼群,而医药行业的狼来的还不多,以往粗糙的管理模式目前在市场竞争中还能混碗饭吃,所以医药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三.建设专业的有竞争力的销售团队?
医药企业喊这个口号多年了,没见到那家国有医药企业的销售团队在专业化上有突破性建树。制定销售政策不了解或不根据政策信息;行业信息;竞争信息,也不考虑公司的战略,这不叫专业。销售队伍还在市场上利用三板斧的老招也不叫专业。
专业化是指在人员招聘、管理等方面,坚持选择优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定期进行各方面技能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要进行合理的管理,合理的授权,合理的配置。不为客户服务的人员尽量精简。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和营销管理队伍,形成权责匹配、管控有力、灵活高效的专业化运营体制。,建立一个从上到下的专业化营销队伍、管理系统、运营体制建立起来,同时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策划,会为医药营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市场部
很多医药企业市场部都是摆设,没有真正发挥市场部应有的作用,市场部在企业中是参谋部,没参谋部的作战策略就跑到市场上去冲杀,不用想都知道这样的销售结果是什么。
这几年,药品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薄,药店经营药品越来越难做的同时,笔者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和行业熟悉到:从小零售药店到大零售药店的发展越来越多,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形成了商场如战场的发展格局,这个市场格局将被打破,也是中国零售药店所意识到要改革和规划下一步走的趋向重要问题。
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至今的5年间,中国的药品行业越来越难做,药品企业越来越多,药品品牌越来越多,产品品类也越来越多,零售药店也越来越多,中国药品行业面临了市场巨大的冲击和产品竞争对峙的现状,在国家宏观调空的政策下,国家要引导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中国药品行业也越来越严格正规化,不管是从质量的把关和期限上注明,都要做得到位,都要严格。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内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全面下滑,亏损企业已经超过1/3,实现利润增幅同比下滑10.6个百分点,全国22家大型国有医药企业中仅有10家保持增长,其余12家均利润下滑或亏损。
据统计,浙江省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已经从1999年的11.2%下降到2005年的5.59%;2005年批发企业的毛利率仅有3%~4%。从企业方面分析,浙江医药行业盈利的企业仅占1/3,接近成本线的企业占1/3,亏损企业占1/3;从品种方面分析,盈利的品种只占到30%左右,接近成本线或亏损的品种却占到了70%;医药零售业生存更为艰难,利润率从2001年的6%下降到2005年的0.3%。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说,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同比下滑了18个百分点;利润出现负增长,增速下滑3.79个百分点,“这是近20年来所未有过的,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国内品牌在药妆市场的动作
随着中国药企的成熟和市场的成熟,许多药企看中了药妆蛋糕市场的发展潜力,从传统的小零售药店发展到大连锁药店的今天,很多药企看中当今连锁药店的渠道资源优势,为了扩大市场市场份额和抢摊市场渠道,许多药企和新兴公司不得不推出自主的优势特色产品。笔者从市场调查熟悉到,在南方市场连锁药店大部分都在广东地区和南部城市地区分布,南方市场连锁药店资源丰富,也成为药业最关注的渠道资源,在广东众多连锁药店如海王星辰、健民连锁药店、金康大药房、大参林连锁药店的出现,在全国众多的药企产品和各种医药产品都在南方市场销售,南方市场如此巨大,那看药企怎么样去表现和抓渠道了。
到了2008年间,很多药企陆续纷纷推出了自主的药妆产品进军药妆市场,如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推出了“十二味”药妆系列产品,白雪映象公司推出了药妆系列产品,以“草本养颜玉溶液”单支为主推,(陈李济药厂)广州俪人行推出了“陈李济”药妆系列产品,在这些公司推出的自主品牌上市以来,在市场上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在国内表现好的本土品牌依然是北京同仁堂、福建漳州的片仔癀等品牌,在市场上,都知道同仁堂、片仔癀在目前中国市场的表现还是不错,同时在知名度上还是很高的。但是对于同仁堂进军药妆市场角度来分析的话,笔者认为:同仁堂有很多的不足,从销售、运营市场、推广上均有不足的地方,品牌投入力度和运作上显而不够,其实同仁堂要在进入商超后,同样面临了很大竞争,从市场定位和市场渠道,产品包装上,都有很大市场冲击,因为同仁堂的渠道跟一些日化集团推出的渠道都有多类似的地方,也同样遇到同样的竞争。
同样在国内知名度高响叮当的片仔癀品牌一直都做得很好,片仔癀药妆产品在市场推出上市以来,都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国内药妆品牌公司不得不向片仔癀学习呀。其实在国内推出的药妆产品,都是概念性在行走,几乎都是炒作概念,都是跟日化渠道都一样在销售,没什么区别,在中国没药妆批文的同时,药妆概念已经慢慢在市场上成熟了,也慢慢被列入消费者心中了,已经深入人心了,这个药妆概念还迷到何时,无人能知,中国相关管理部门也没统一的政策条例和说法。
上述描述到的企业,几乎都是打着药妆旗号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如昆明圣火药业推出的“十二味”药妆产品,主营日化渠道和OTC药店渠道、广州白雪映象公司推出的药妆产品,主营渠道走药房专柜和辅助渠道是日化线渠道,陈李济药厂推出“陈李济”药妆产品,主要走终端卖场柜台和日化渠道,北京同仁堂主营渠道药店和专卖店,片仔癀走的日化线渠道,以上等这些牌子都在市场上销售的过程中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和认可的。
国外药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在中国药妆市场上,国外药妆品牌薇姿(VICHY)从1998年7月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在中国药店行走江湖多年,表现为是最乐观的,在相继后2001年11月理肤泉(Laroche posay)也推出走药房渠道,雅漾(Avene)在2003年1月也进驻中国市场。在以上药妆品牌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薇姿,做得到如今做得有声有色。在中国药妆市场上,一谈到药妆品牌,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薇姿(VICHY),薇姿(VICHY)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已经成为消费者的粉丝了,也成为众多药企学习的榜样,薇姿(VICHY)的成功不是神奇,都是经过市场的磨练和市场销售过程受到认可的。薇姿(VICHY)品牌目前在全国市场拥有超过了1600多家的零售网点,这么大的药妆市场份额,大部分都被薇姿(VICHY)品牌做占有。
薇姿(VICHY)品牌在药房建立形象专柜,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本土企业推出的药妆品牌都以模仿国外一些药妆品牌的形象打造和理念宣传、产品结构、包装选用都有在跟风和模仿,但是始终做不到最好的是品质。从国家实施药店政策后,药店不能卖化妆品,但是笔者经过市场调查还有众多化妆品在药店销售,特别是药店划分专区,化妆品专区和药品专区,有些是阁墙划分专区销售,进驻药店的化妆品都很严格,都是有相关药监局检查和相关齐全资质证件、质检报告合格后才能进行销售化妆品。在国内市场上,国内药店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下,要药店必须执行国家相关条例来进行,不得随便销售化妆品。
在中国药房的薇姿(VICHY)是可以做到的,毕竟也是成熟的品牌,国内药店也纷纷看中药妆市场的发展前景,药店老板也有想法抢摊市场。
相继理肤泉(Laroche posay)进驻中国市场后,也得到市场的认可和高度的评价,在药妆市场上据排名第二位,全国药妆市场上,在120多个城市已经构建了有1200多个药房品牌专柜,跟随着的雅漾(Avene)的推出,更为热闹了,雅漾(Avene)目前在国内108多个城市授权专柜约为647个,目前在中国药妆市场上年销量约为2.8亿元,居于药妆市场排名第三。中国药妆市场越来越热闹,同时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中国药妆市场上,薇姿(VICHY)的成功表现可以这么说,开创了中国药妆市场的历史先河,促进了中国药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动作用。
据悉2008年—2012年,中国药妆市场预计将维持这一增长率。201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1200亿元左右,其中药妆销售额将达480亿元。对于中国这么巨大的市场率,药妆品牌在市场上又是如何去操作,如何去突围呢?
笔者调查发现中国的零售药店也纷纷看好药妆市场的前景,但是他们对药妆市场的前景看好的同时,不懂药妆去如何操作的,也没操作过药妆,听着别人说药妆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好,但是没好好抓好操作管理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国内消费者去药店买化妆品或是买药妆品的人很少,因为国内消费者还没形成去药店购买的习惯。在中国市场上,几乎买高端产品几乎去百货商场专柜,而中低端产品去商超或是化妆品专卖店比较多。在国外,在药妆的消费者几乎都是药店购买,在国外这种消费习惯成熟了,不管是在日本,欧美都早已成熟,而且都是经过医学皮肤来咨询,都是经过医师了解情况下开处方的药妆产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别的企业‘学’不走,企业人才流动‘带’不走,市面上花钱‘买’不来的竞争优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如此通俗地解释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这段话的理解,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
1.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
2.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
3. 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经过企业长时间积累而具备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取得与企业的核心资源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些难以复制、难以模仿并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包括基础设施、知识产权、销售网络、营销战略以及客户信息等,是创造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资源。 二、 医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
医药流通行业以其经营范围小、所提供的产品无差异性、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使行业门槛低,医药连锁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可从以下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 产品的差异化战略:
医药连锁企业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应注重产品的内涵与外延,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完整的产品”。而不应该注重商品的价格。我们在走访各地的医药公司发现,医药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仿佛价格战是一种保持竞争优势的利剑,好像只有低价才是市场竞争的法宝,有的地方甚至药品的加价率达到了5%。其实医药连锁企业提供的药品只是核心产品,完整产品的概念应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产品和服务,其次还要有整体的形象。使消费者感觉到的产品包括:所卖的药品、药品的摆放、药品的使用说明、专业医师的指导、营业员的衣着、营业员的介绍、店面的颜色、店面的整体布局、门店外观的设计、药店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服务的规范、服务的方便性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产品的范畴。最终消费者根据看到的、感觉到的、体会到的“完整的产品”而发生购买行为,而不仅仅是“核心产品”――药品。
谈到这里我们探讨一下洋快餐给我们的启示,肯德鸡和麦当劳卖的仅仅是汉堡包吗?去过肯德鸡和麦当劳餐厅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感触:明亮整洁的店堂、笑容可掬的服务员、小巧玲珑的儿童游戏天地、舒适的座椅、干净的卫生间等,这些都是其“完整产品”的一部分,连洗手池一高一低的设计也为其目标客户群考虑的特别周到。使消费者看到的、感觉到的、体会到的十分舒服。这些事情看起来很简单,不过正是这些细微之处体现出了差别,显示了其企业在产品上走差异化战略的竞争优势。
企业了解了消费者的需求、掌握消费者的心态、才能控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造成消费者的偏爱和忠诚,做到比消费者自己更了解其内在的需求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那些靠价格战暂时辉煌的企业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
2. 成本领先战略
这是医药连锁企业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战略。
医药连锁企业的成本涉及多个方面,如管理运营成本、采购成本、营销费用、配送费用、规模经济效益等。通常企业比较重视采购成本,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WTO的加入,企业间采购成本的差距越来越小。如何控制营销费用、如何降低配送费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降低管理费用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医药连锁行业属于被动式销售,同行竞争差异性较小。大部份主打品种几乎间间都有, 价格间间如是。客流量基本决定了日销量。主动出击的空间较小。所以零售业的利润完全是靠省下来的。管理成本与利润成大反比。相信大部份医药连锁的管理者都心中有数。
医药连锁企业要想降低成本可从如下方面考虑:
·降低采购成本
主要合理的设置采购周期,根据销量编制采购预算,降低采购人员的费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销售部门建立横向联系。
·降低库存成本
主要是优化库存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药品,减少不动销的药品,设立库存的报警系统,避免药品流转不畅,设立效期管理系统,确保不让过期的药品流入消费者手中,加快库存周转利用率。合理的设置门店的陈列量,使门店的库存值趋近于零。
·降低配送成本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货位管理、出入库管理,加快药品的配送速度,采用多种配送方式如直接配送、分级配送等,改造配送车辆,使之一次配送能为多个门店服务。
·降低管理费用
降低管理成本的首要任务要进行企业管理的规范化,规范企业日常工作的各种行为、员工的行为、物(含能源)的流程的规范化、技术准备的规范化、计划管理的规范化、资金周转的规范化、职工生活的规范化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创新,在对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上特别是采购流程、配送流程、库存设计上作出根本的反思及进行重新设计,务求在这些关键的方面表现有极为突出的改善。流程上的创新以下列原则为主:
1 ) 减少流程步骤,剔除流程中非中的非增值性活动,减少辅助增值性活动的过程。
2 ) 消除流程瓶颈,如将形式主义的检查撤消,更多采用动态的抽查方式。
3 ) 提高活动效率,主要指在时间方面提高单个活动的效率,如配送中将一次配送一家改为一次配送两家。
4 ) 流程闭环 ,流程出现闭环一般是由某些环节未能履行责任而导致的。
连锁企业的物流流程是连锁行业中最重要的环节,重视物流的企业往往处于市场的主导地位。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的核心也就是物流成本。使企业间在获得相同的销售额的前提下,净利润的增高,为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重点战略
重点战略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常用的一种战略。在竞争对手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企业把经营的重点目标放在某一特定的购买群体上,集中企业可利用的全部或大部分的资源,为其提供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使之在此特定的目标市场上形成比竞争对手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医药连锁企业要应用此战略的关键就是必须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比竞争对手更详细的市场细分。如在某一小区的药店,要对这个小区的居民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健康情况、生活习惯、收入状况、小区的地质情况、水质情况等因素,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从中选出居民需求最强烈、购买动力最大、有明显的回报和重大影响的子市场,并终结出消费者“不买不行”的理由和原因,从而确定目标消费群体,再判断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能否满足此目标市场或者说此目标市场能否给企业带来符合要求的目标利润。据此向此小区的目标消费者提供相应的药品与特定的服务,让小区的目标消费者感觉到此药店不仅是一个专业化的药店而且对其个体度身定制的药店。
医药连锁企业通过此战略可有效的在局部形成相对优势,避免企业间价格战、广告战。同时能预测市场发展的趋势,预见未来的机会,在机会来临前做好准备,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三、 以信息化提升医药连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涉及到企业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和人、财、物资源配置的过程,对企业发展战略、市场分析、市场营销、计划安排,药品采购、配送流程、库存结构、GSP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机连接和集成,是将一个个互不相连的水库通过信息化的通道连成河流,最后取得最大的效果。
企业的信息化绝不单单是将手工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将手工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叫电脑化,这时的数据与资料是没经过加工与整理,充其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信息化是将通过电脑网络采集上来的数据与资料经过加工与汇总,使企业内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系统。
信息化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通过信息化可以强化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优化库存结构,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
企业的库存占据企业运营资金很大比例,库存大了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库存小了又影响门店的销售,因此库存的设计必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按照“20/80”法则,20%的商品能带来80%的利润,而80%的商品仅能带来20%的利润。因此企业要重点把有限的流动资金放在这20%的药品上。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根据企业的销售数据来确定这20%的商品,对这些商品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控。从而使不会出现采购部为采购最低价的同类商品、计划部为保证货物周转流畅、销售部为热销商品造成的交货期过长、库存居高不下、仓储成本上升的现象。
·信息化能加强客户关系,提升客户满意度。
无论是批发客户还是大众消费者,信息技术的应用无疑会加快企业针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在今年3月份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一届二次会议上,得到这样一个案例:
一位博士到英国做访问学者,他的太太到英国陪读,不久他的太太怀孕了。自从他的太太怀孕以后,他们家会定期收到来自各个厂家的有关孕妇用品的广告、准妈妈的培训班的招生、孕妇的保健知识等。到他太太快要临盆之时,又收到很多妇产医院的介绍;孩子出生之后,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又收到婴儿用品的推荐……他们一家对此感到很奇怪,他们刚到英国来,也不认识几个人,这些厂商是如何得知他太太怀孕了呢?是谁透露这个消息的呢?这引起了学者的浓厚兴趣。
经查实,原来这些消息是从他太太经常去的那家商场透露出来的。他太太经常到那家商场购物,用信用卡结账。而那家商场根据她以前购买卫生巾的频率及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购买卫生巾,推断出她怀孕了。根据这一判断,商场就将这一信息及与她相关的资料一并卖给了相应的提供孕妇产品的厂商和相应的培训机构,所以他们夫妇收到了很多相关的广告。
从这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这家商场的充分应用。利用信息系统针对每一个客户建立一个数据库,顾客每次购买的商品都在这里有详细的记录,包括购买的时间、品种、数量、价格甚至当天的天气等等。久而久之,看似杂乱无章的购买行为,通过加工处理,可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挖掘了客户的潜力。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对商品作相应的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信息系统的应用,无疑要实现上述针对客户的反映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规避经营中的风险,对市场进行灵活的应对。
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的药品是特殊的商品,药品的批号和有效期尤为重要,利用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管理药品的这些属性,方便的知晓每种药品在每个店面现有的库存量,构成这些库存量的每一批号,及这些药品的有效期限。对近效期药品加强促销力度,避免出现过期药品。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的扩张无需通过增加人力来实现。
以订货系统为例:在没有信息化之时,采购员在履行采购职责时,就需要从各部门统计商品得数据,如各个门店要上报所需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仓库报现有库存等,采购员把这些数据统计整理后,再查找该商品都是从那个供应商进的,历史进货价是多少,才能确定向谁订货。这些工作都忙下来,一个采购员最多管到300个品种就不错了。而实施了信息化之后,6000多个品种两个人就管好了。采购员根据销售情况的可参照性选择上个月或去年同期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药品根据其实际销售情况确定的存货系数,同时,确定在途量(以订过该商品,但迟迟未到),就可轻松完成工作。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的销售。
对于医药连锁企业,没有实行信息化前,经营管理者每天的工作就是完成进、销、存。进,要保证门店的商品全,价格低,质量优;存,保证多品种,少数量;销,尽量多销,提高客单量(即让每一个客户能买更多的商品)。这样就使进和存就形成一对矛盾,想少存货,就要增加进货的频率;反之,存货数量就要多。如此以来,经营人员的精力将大部分用于进和存,而产生原始利润的销售就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通过信息化,经营人员可以准确的了解门店库存,确定进货的时机和数量。这由人工统计改成计算机统计,大大减少了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腾出更大的精力来考虑如何能增加本企业的销售量。
这里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在未实行信息化前,一个门店长,能记住经常销售的100多个品种就很不错了,对于不常卖出的商品则根本记不住,因此,出现断货也是很正常的事。而实行信息化后,门店的销售额增加了20%以上。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增加透明度。
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以后,需要坚持不懈的执行。这样才能发挥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使企业的生产有序化,经营永续化。而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加透明化。它要求企业所有的员工必须按规定的内容、时间、标准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并输入到计算机中,从而保证工作流程的连贯性。同时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管理层进行协调处理。管理上的透明度越大,员工的积极性越高,使在相同的时间内产出更多的边际利润。企业的经营环境从而也会越来越好。久而久之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信息技术可以使企业的GSP实施规范化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在流通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和要求。因此,GSP的实施是国家针对药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特点所采取的一种管理方式,强制性的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关于加快GSP认证步伐和推进监督实施GSP工作进程的通知》对医药连锁企业GSP的实施做了明确的规定。按照GSP的要求,医药连锁企业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软硬件设施,因而需要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利用信息技术可使这一工作事半功倍,通过总部建立相关文档,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经营服务规范等制度下传至各个部门和门店,使GSP的实施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