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形资产的功能特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无形资产;特点;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的《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为用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用于出租或为用于管理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
国际资产评估委员会制定的《国际资产评估准则》中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以其经济特性而显示其存在的一种资产,无形资产无具体的物理形态,但为其拥有者获取了权益和特权,而且通常为其拥有者带来收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第三条指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我国2008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中指出,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虽然以上对无形资产内涵的表述各不相同,但至少有三点是达成共识的:第一,它是一种资产或资源,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二,没有具体的实物形态;第三,能够给拥有者带来经济利益。在我国把无形资产当作一种长期资产来是使用,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强调这一点,所以也可以认为无形资产是一种流动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无形资产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资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无形性。无形资产的无形性表现为不具有实物形态或无具体的物理形态,这不仅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区别于有形资产最直接的特征。
2.附着性。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并非没有物质载体,只是通过载体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存在,它附着于有形资产之中而发挥固有的功能,可以通过某种载体形式体现或发挥作用。其直接载体的表现形式多以证书、商标标记、图纸资料等存在,比如专利权以专利证书的形式表现出来;商标权通过注册商标表现等。
3.独占性。无形资产的独占性主要是指无形资产只能与特定的公司或企业有关,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或契约的限制下,禁止他人无偿地使用。
4.价值的不确定性。无形资产在其开发研制的过程中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的多少与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并不成等比关系,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是由无形资产的功能或效用决定的,而不是其研制成本的多少,换言之,无形资产的价值应该是由其收益能力所决定的。但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技术知识或成果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难以准确地估计,除此之外,由于无形资产需与有形资产结合在一起使用,所以在对未来收益进行预测时很难分清哪一部分收益是由无形资产带来的[1]。
三、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对评估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目前,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市场法。市场法是指在市场上选择同样或类似的无形资产作为参照物,然后对它们的交易条件、自身特点以及其他价值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调整,最后确定无形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 运用该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1)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2)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无形资产及其交易活动。由于市场法是以已经被市场所认可的结论为基础来评估被评估对象,所以得出的评估结果具有说服力,容易被当事人所接受。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存在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其次,无形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没有具体实物做比较;此外,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保密性,使得收集相关信息资料非常困难,在市场上也很难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参照物。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限制了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成本法。成本法是指按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扣除该无形资产已发生的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后,以其差额作为被评估无形资产的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采用成本法评估资产的前提条件是:(1)被评估无形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2)被评估无形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出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重置成本是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调整所得,所以具有可获性和可验性,其评估结果也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也很难使用成本法对其进行评估。首先,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因此按照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准确的;其次,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最后,不少无形资产均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带来的效益低或开发成本低而带来的效益高的现象[2]。
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无形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以此来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这里提到的未来预期收益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利润),与其他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有所不同。该方法涉及三个要素:(1)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2)折现率;(3)被评估无形资产收益持续的年限。由于这三个要素制约着收益法的运用,所以使用收益法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3]:(1)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用货币计量;(2)被评估无形资产所承担的风险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计量;(3)被评估无形资产使用年限可以预测。在前文中已经提到,无形资产的价值不在于其付出代价的多少,关键在于在将来它所带来超额收益的多少,所以无形资产的收益能力是无形资产价值的核心体现。当然,使用收益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同时不确定性较高。所以,在使用此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一定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对每一个影响因素都要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切莫简单的人为臆断。
总之,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其中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家媛.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及方法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2.
一、知识型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知识型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着作权等,均以知识为价值主体,其评估的公正性体现在投入知识价值的客观计量上。按照重置成本评估方法,其价值总量包含历史成本的折现值,使用过程的投入积累和对于被淘汰技术成分的价值剔除。
1、历史成本的确定
对于外购无形资产,如专利、专有技术等,除了直接反映其购置费的账面价值外,对于在培训、消化、改进等试运行过程中的投入也应计入历史成本之中。因为这些投入保证了被引进技术能够适应生产环境,发挥效能,使得无形资产价值得以确立。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历史成本则一般包括开发研制费中的研制人员的工资、奖励费用、物资消耗费、仪器设备使用费、技术培训费、信息资料费、调研咨询费、评审鉴定费、试运行费等等。由于开发研制费中通常还包含设备购置费,这部分费用经资本化转为固定资产价值,因此应从自创无形资产的初始投入中剔除。
2、使用投入的确定
这类投入分布于从初始购入(或自创)至评估时的全过程,可考虑分不同的阶段予以确定。比如在重大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过程中,将容易计量的有形的固定资产投入从总体投入中分离出来,而将剩余部分作为无形资产处理。实际操作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技术投入维护。为保持专有技术的先进性和垄断性而投入的技术维护费,可从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的总投入中予以分离,分离的比例可视其技术难度和水平而定。②开拓功能维护。依据设备状况而对原技术资产予以改进,从而拓展其功能。所增加的资产价值,可以拓展功能的实际投入为基础予以确定。③适度规模投入。在生产规模扩大过程中,为使专有技术适应新的规模,必然伴随知识和物资的投入,可以参照规模扩大的比例予以确定。以上所有的价值量,最终都要转化为评估时的现值。
3、使用过程中的损失
它包括技术性贬值和功能性贬值,其中技术性贬值是指技术进步中出现了性能优越的新资产,使得原有技术部分或全部失去使用价值而造成的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自制或购买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存在功能性障碍,或与现有设备水平难以匹配,无法实现预期功效而导致的价值损失。
二、整体型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
整体型无形资产,是指以企业整体为荷载的无形资产,如商标、商誉等等。它们可以为企业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和超常的预期收益。之所以能够这样,是由于企业具备多方面的优越条件,包括有利的经营关系,良好的管理方法,优良的职工素质,和谐的内部关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完善的销售网络,畅通的资金渠道,高度的企业声望等。而这些条件的获得来自于诸多方面超常投入的长期积累,既存在物资的投入,也包括知识的投入,如广告宣传、职工培训、调查研究、收集情报、建立销售网络、开辟信息渠道等。
1.商标
在商标使用过程中,其价值变化量包括产品宣传、企业形象、质量检测、管理咨询、市场调查、战略研究等项耗费的累积。同时,企业收益的增长率,还将影响企业商标的价值增量,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企业整体声誉受损,市场占有率萎缩,企业经济收益降低,则商标的价值应当从投入价值中扣减适当的份额。因此,商标价值应等于历史成本折现值与使用过程中价值变量之和,其中,历史成本可用企业开办费和产品试制费予以计量。
2.商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资产; 会计核算
经济的发展决定会计理论、内容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现代社会已逐渐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商品已成为现代经济领域中重要的商品形态,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资源。所谓数字商品,就是那些能够被数字化,并且写成一段字节形式的商品,其实质是能够实现一定使用价值的数字编码的有序集合,如计算机软件、多媒体产品、专业数据库、电子出版物等。相对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数字商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有极大的可压缩性,不占据物理空间,复制性强;可网络化传递;独特的无形磨损;趋于零的边际成本;具有共享性。
由于数字商品正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代社会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加之数字商品的特征、交易方式、流转程序等与一般商品有着较大的差异,引发了对其探讨的必要性。鉴于当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尚无对数字商品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本文将对专门从事数字资产开发、生产的企业的数字商品,从确认、计量、核算、披露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对于外购的数字商品,会计业务处理比较明确,这里不再进行讨论。
一、设立“数字资产”科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数字商品是企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投入大量人财物而形成的、为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并在一定预期内能为企业创造效益。显然,数字商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关于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标准,也就是说具有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同时其信息揭示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首先应该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暂以数字商品资产命之。由于数字商品这一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一般存货、无形资产又有着一定的区别,不宜归并其中,需单独设立“数字资产”科目进行核算。
(一)数字商品资产与一般存货的区别
表面上看,数字商品资产符合“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的规定,即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2006)关于存货的规定。但数字商品资产与一般存货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宜将数字商品资产作为存货进行核算。
二者的差异表现在:一是数字商品资产具有边际成本趋于零的特点。数字商品资产的成本主要在于前期的研究开发阶段,第一件产品的成本极高,以后的产品由于可无限复制,其成本几乎趋于零,这样形成了相同的产品但其成本计量却不同。一般存货应当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它的生产成本与生产数量成正比例关系递增。二是数字商品资产无实物形态。数字资产在开发成功后以抽象的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中,不是以实物形态存在。一般存货都是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二者的管理模式亦大不相同。三是数字商品资产在供给上可以是无限的,而存货由于企业的财产和存储空间的限制,其供给是有限的。四是数字商品资产的计量应当具有连续性。为了保持其数字化产品的先进性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软件功能扩展、版本升级等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次升级和功能扩展都会给数字商品资产带来一定的附加值,也必然要求进行一次新的价值计量。一般存货直接按照成本计量而无须进行连续性的计量。
(二)数字商品资产与一般无形资产的区别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6)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同时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则该项资产确认为无形资产。数字商品资产从表象上看具有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特征,表现在:一是数字资产没有存货形态。数字化产品的形态是无形的,无需以有形的仓库储存,它以抽象的方式存放在磁介质中。二是数字商品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三是数字商品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较为合理地计算出来。
但数字商品资产具有不同于无形资产的特征:一是数字商品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直接销售而获利。一般无形资产的持有目的不是为了销售。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是因为企业掌握了某项技术、秘方或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占据了优势地域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收益是间接的。二是数字商品资产是具有独占性的,但并不具有排他性,他人的购买、使用正是研发数字资产的目的。而无形资产与此不同,它要求同时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
(三)数字商品资产单独确认的设想――设立“数字资产”
从上述分析可见,数字商品资产与存货和无形资产相比,既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将传统会计确认模式运用于数字资产就会存在不恰当之处。基于数字资产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可考虑单独设立“数字资产”科目进行核算。
对数字资产的确认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规定。
1.符合数字资产的定义。数字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的,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或处在生产过程中的非货币性资产。
2.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数字资产的计量
会计计量在整个会计运行系统中处于核心环节。如何对数字资产正确计量无疑是研究数字资产的关键所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规定: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及公允价值。同时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数字资产是企业投入的大量人财物力所形成的独有资源,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在目前我国会计环境下,数字资产宜采用历史成本法对其进行计量。对于自行开发的数字资产的计量,应将企业内部开发阶段发生的至达到预定用途前支出的总额作为数字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
为了保持数字资产的先进性与竞争力,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采用新技术进行数字资产的升级或更新换代,数字资产将具有更高的价值。对形成数字资产新价值的追加开支部分,仍需要计入数字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对数字资产的计量应当具有连续性。这是由于数字资产的独特性决定其计量的特殊性,也符合历史成本计量的要求。
三、数字资产的核算
数字资产的核算主要包括确定数字资产的取得、计提跌价准备、摊销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核算上,需要在“数字资产”科目下设立“数字资产减值准备”和“数字资产摊销”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对于自行开发的数字资产,应将企业内部开发阶段发生的至达到预定用途前的支出总额,包括评审费、注册费等作为数字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借“数字资产”,贷“银行存款”等科目。对于数字资产升级换代所追加的开支,采取同样的方法,增加数字资产的账面价值。
如果开发数字资产的技术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数字资产的价值就会大幅降低。在此情况下,可借鉴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在期末,将数字资产的账面余额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进行比较,当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账面余额时,按其差额,借“营业外支出――计提数字资产减值准备”,贷“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当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高于账面余额时,无须调整。这样,一方面可准确反映数字资产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体现谨慎性的要求,避免企业随意调整利润。
企业为了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将通过不断创新来更新数字资产的版本和功能,这就加速了现有数字资产价值的贬值,即数字资产具有独特的无形磨损的特性。为反映数字资产的真实价值,对其价值需要在可预见的期限内摊销。摊销的方法可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方法趋同,采用加速摊销的方法。期末摊销时,借:“管理费用”,贷:“数字资产――数字资产摊销”科目。
当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时,一般来说需要同时结转生产成本。对于数字资产来说,由于其趋于零的边际成本的特性,在数字资产形成后每一件商品的生产成本仅包括复制到光盘等介质的成本,该项生产成本极低。如果根据配比原则,在销售数字资产的同时结转其趋于零的生产成本,则显得毫无意义。根据重要性的原则,对其生产成本无需结转。
四、数字资产的披露
在会计报告中需要从两个方面披露数字资产的相关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一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项目下增设“数字资产”项目,以披露数字资产的真实价值。二是在会计报告附注中披露数字资产的相关信息,主要表现为数字资产面临的风险。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任何企业都不能一直保持其技术上的绝对优势,时刻都会有新技术的产生或技术的突破,一旦该种数字产品的优势丧失,企业的价值就会降低。因此,对数字资产的风险因素应予以恰当的披露。
会计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在当今信息社会,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数字商品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时候就要求重视并正确核算数字资产,推动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方美琪,付虹蛟.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M].2006.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重置成本
一、无形资产成本及其特性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30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其价值:1.外购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2.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无形资产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评估价值。3.自创或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无形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确定其评估价值。
无形资产成本指无形资产研制或取得、持有期间的全部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费用支出。无形资产按照其来源渠道可以分为外购和自创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是由买价和购置费用两部分构成的;自创无形资产成本一般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专用设备费用、咨询鉴定费用、培训费、差旅费、管理费、技术服务费等项。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市场条件下,重新创造或购置全新无形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性支出的总额。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其重置成本的成本项目、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亦不同。
(一)外购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和购置费用。一般企业都有无形资产购置的原始记录资料,即使无账面记录资料,亦可找到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1)有账面记录资料时,采用物价指数法即以账面历史价格为基础,乘以自购置日至评估日的物价指数,将账面历史成本调整为重置成本。其公式为: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无形资产账面成本×无形资产评估日物价指数
按物价指数确定重置成本时,关键的问题是物价指数的确定。从无形资产成本构成来看,主要有物质消耗费用和活劳动消耗费用,不同的无形资产,两类费用的构成相差很大。(2)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采用市价类比法。评估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时,若无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历史成本资料,可搜集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资料,并根据无形资产的功能以及技术先进性和适应性进行调整求得现行购买价格。
(二)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自创无形资产成本是由企业创造或研制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资料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总和组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自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的确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账面历史成本法。自创无形资产有账面历史成本资料时,可以账面历史成本为基础,乘以相应的物价指数求得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为无形资产历史成本与自创立日至评估日物价指数之和。(2)财务核算法。无账面历史成本的自创无形资产可按该项无形资产创立时实际发生的材料、工时消耗的数量以及现行价格和费用标准,确定其重置成本。
无形资产重置成本=物质资料实际消耗×现行价格+实耗工时×现行费用标准
由于无形资产属创造性智力成本,因此不能原样重置,其重置成本只能是复原重置成本,故上式中物质资料消耗量以及工时消耗量均按当时创立无形资产发生数计算,而不能按现行标准计算。(3)市价调整法。若市场有与自创无形资产相似的无形资产交易时,可按市场同类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以及自制成本与售价的一定比率调整,求得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同类无形资产市价×成本售价系数式中:成本售价系数可根据本企业有代表性的已出售的无形资产的自创成本与售价的加权平均比率求得。
三、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影响因素分析
重置成本法评估的是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净值,其数额是由无形资产重置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决定的。而无形资产成新率又是由无形资产的损耗决定的,因此,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必须研究无形资产的损耗。无形资产的损耗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使用、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价值的降低。通常可以分为无形资产时效性陈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三种情况。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对无形资产贬值的确定,是根据考虑三种贬值因素的综合成新率测定的。无形资产综合成新率=尚可使用年限/(实际已使用年限+尚可使年限)×100%
式中:实际已使用年限较易确定;尚可使用年限,指无形资产能够为经营主体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但是它不是指法定保护年限。在实际评估业务中,尚可使用年限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确定:(1)专家对经济寿命预测法。该方法是通过聘请有关技术领域的专家,对被评估无形资产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确定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2)技术更新周期法。该方法是根据同类无形资产的技术更新周期,确定被评估无形资产的更新周期,从中扣掉无形资产已使用年限,便可得到无形资产的尚可使用年限。
四、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适用性探讨
(一)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在无形资产评估中,单独使用重置成本法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评估、工程图纸转让、计算机软件转让、技术转让中最低价格的评估、收益额无法预测和市场无法比较的技术转让等。而更多的场合是重置成本法与收益法结合使用,如用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和整体无形资产的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大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当评估价格中重置成本部分远小于收益部分时,可以单独采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评估。
(二)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表现为:(1)无形资产的成本问题。以成本作为评估依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成本能够识别;二是成本能够计量。识别和计量的成本可以是被评估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可以是相同商品的再生产成本。为了排除贬值、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成本一般以再生产成本为计量对象。(2)在实际操作中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对商誉、权利类和关系类无形资产的评估,由于其成本不能识别,也不能计量,因此,不适宜用重置成本法。
论文摘要:企业宣传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行为,同时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文章结合企业和个人的一些实际情况,详细阐述对企业宣传工作的认识。
企业宣传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行为,同时也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它不仅仅要承担宣传教育的功能,它还担负着生产有形价值和无形资产,打造企业信誉和企业品牌的重任,是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来源之一。它不仅仅是“拉拉队”,它还是“突击队”和“生力军”。企业宣传工作要适应这一转变,追求宣传工作的自身成效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统一,要把开发和创造企业无形资产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一、企业宣传工作的劳动成果主要体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企业宣传工作是一种以人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劳动。企业宣传工作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企业宣传工作者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他的宣传工作就越有效率和价值,对企业的贡献就越大。由于宣传工作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都是无形的,同时也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必须经过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其作用和价值也往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这一特性要求每一个宣传工作者勤于积累,讲求奉献,不断创新。这种无形的积累过程也是无形价值的积累过程。
二、企业宣传工作的劳动成果和劳动价值主要体现为无形资产
对内,企业宣传工作要承担教育培训、道德培养、观念更新、促进生产等工作,必须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凝聚干部职工的力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企业宣传工作要承担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沟通与社会各界联系、获取外部市场信息、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和有利环境、建立有效营销网络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成果都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我每年在报刊、杂志上发表150篇左右宣传企业经营管理、重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稿子。每篇稿子大概平均能得到10元到15元的稿费。但你绝对不对说,我发表这篇稿子就仅仅能为企业创造10元到15元的价值,因为它对树立企业形象、企业品牌、企业信誉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对鼓舞职工干劲、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增强企业凝聚力、创新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它的价值不在稿子本身为企业带来的效益,而是通过稿子发表后,在社会、企业或干部职工中产生的蝶式效应来体现的,这种蝶式效应能鼓舞职工千劲、统一干部职工认识,增强企业凝聚力,也能很好地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从而间接地促进和推动了企业发展。这就是文章本身为企业创造的无形资产。
三、企业宣传工作要致力于为企业创造无形资产和有形财富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组织。企业宣传工作必须追求工作的有效性,把宣传工作的自身成效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统一,把宣传的社会效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统一。企业的综合经营成果是检验企业宣传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新晨
也就是说企业的宣传工作要真正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企业的核心工作。不能乱说、瞎说、胡说,要有好钢使到正刃上,宣传到点子上,不要宣传一些无关企业痛痒的事,那样,也不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财富。企业宣传工作者对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有形资产,对商标、商号等无形资产均未评估。对此,经济专家表示了忧虑。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历来没有被十分重视,在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问题应该被提出并值得高度注意。
一、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客观方面的原因
无形资产的特性是导致其易流失的客观原因。
1、无形性。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功能作用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只能存在于在观念中,因而它极易被人们忽视。在改制中,就会存在低估和不确认无形资产的现象。有些无形资产如企业形象、自创商誉、厂商品牌等没有加以核算和反映,在对外的财务报告中也不加以说明;或者无意或有意忽视转制企业的专有技术、专门人才、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对于商誉等无形资产也不加以确认等等。常常会由于遗漏这些无形资产项目而导致无形资产的流失。
2、不稳定性。无形资产的价值体现在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一般企业的盈利水平。但这种盈利水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依赖于人为的估计和判断。而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受环境的影响;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也是一样,特别是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技术进步加速,对无形资产可使用年限(主要是带来超额收益的年限)产生了影响,尤其是技术型无形资产,很可能一项无形资产才开发出来就走向了淘汰。这使得无形资产的价值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在企业转制时对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一些企业就可以利用无形资产的计价做文章,操纵价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导致转制过程中无形资产流失的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无形资产缺乏利益主体的关注。作为企业重要资产的无形资产,其作用是可以使企业获取超额利润。它应当是企业经营者关注的焦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无形资产的状况优劣以及是否完整、安全与其经营业绩评价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经营者对无形资产缺乏关注,其现实表现为淡薄的无形资产保护意识、保密意识和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而面临转制时,由于经营者占大股的政策,使得经营者在企业资产的评估问题上又成了名副其实的当事人,更是很难要求其公正地来对待本就容易被其他人忽视的无形资产了。
2、无形资产的价值的不稳定性需要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有一个严格的标准,但无形资产的评估作价仍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评估市场尚不能有效运行,无形资产的评估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标准,转让无形资产的价值缺乏合理的评估和认定,使得不少接收方利用资产评估这一手段与少数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合谋,来人为地操纵无形资产价值,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由于缺乏对评估机构的有力的监管,这种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惩处,使得评估作价问题导致的无形资产流失成为其流失的一个主要渠道。如在价值评估中,由于评估机构鱼龙混杂、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加之受无形资产价值不稳定的影响,使得评估结果弹性很大,对无形资产的估价有些随心所欲,低估无形资产的行为就有了发芽的温床。
3、缺乏有效的行为监督和约束机制。改制过程中,有些国有企业的上级政府及管理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对国有无形资产的监管无力,不能注意保护。在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估时,对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的考核和监控没有无形资产的指标,缺乏奖惩制度,对其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经过这些年的建立、修订和完善发展,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已有所发展,但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发展速度,法律法规仍存在着滞后性,尚不能完成全面保护无形资产的需要。如,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健全和完善;缺乏对产权交易中无形资产计价、评估、转让的审计监督,缺乏相应的审计法规和制度支持。
针对以上主客观原因,在转制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国有企业转制之前,即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
1、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要有用法律手段确定无形资产的意识。
企业无形资产要及时登记注册,取得合法的权利。这是使自己的无形资产获得法律保护和外商承认的先决条件。在法学中,资产被表述为财产权。要主张权利,首先必须依法享有权利。企业对自己的无形资产必须及时依法到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去登记注册。如专利要到专利局,商标要商标局,土地使用权要到土地局,企业名称要到工商局。企业应重视对自己所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的国外注册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如果企业转制,还有可能有外资参股,企业的经营者要充分利用《专利合作条约》和《商标注册马德里协定》等国际团体定提供的简便程序,节省费用的便利条件,及时办理国际注册。
2、企业经营者代表国家负责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求其有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保护机制的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一环,其中包括了建立相应的企业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在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型现代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国家经贸委决定在九五期间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机构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速科技和经济结合。所以,在依靠无形资产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重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全方位管理,自觉运用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就要求企业首先从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着手,不断提高企业依靠无形资产的效益贡献率,同时,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又懂法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员工队伍。
二、在国有企业转制过程当中,
1、开展对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和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制度,应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进行无形资产的全面管理;应充分关注自身无形资产的价值,加强无形资产转让的会计核算;应实施无形资产的监管,及时的对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经济寿命、资本化率进行评估和确认。
2、规范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严格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程序进行:
①申请立项。
国有无形资产占有单位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交无形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相关会计报表等资料。获准立项后,再和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签定委托评估协议。
②调查核实。
在委托单位提供资料的前提下,受托事务所对无形资产的相关数据、文字资料,特别是产权关系,技术型无形资产的技术成熟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作出鉴别。
③评定估算。
根据对评估对象的调查核实后的全部数据与资料,进行全面权衡和整体性综合分析、计算设计编制明晰的评估报告书。
④验证确认。
一、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内容
1.体育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的。关于无形资产的概念很多,国外的、国内的,词典的、专著的,而体育无形资产是近年来在体育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它的出现应该说是我国体育经济工作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对其概念的界定,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因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因此具有无形资产的某些性质。例如:没有实物形态,能长期使用,会带来经济效益等。依据我国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并参照国际法惯例,将体育无形资产定义如下:体育无形资产是一种能够产生体育经济效益,具有体育经济价值,能够直接或间接以货币计量的没有实物形态的体育资产。
2.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专利权。体育专利权主要是指由特定体育主体所开发的并经国家专利机构所认可的体育发明创造。主要表现在体育新产品的开发领域,如与体育相关的制造行业,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
(2)体育秘密。体育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体育技术秘密主要是指非专利技术和运动、竞赛的技能与技巧。体育经营秘密是指在经营过程中所掌握的经营方法与经营管理渠道。体育秘密的重要特性在于其非公开性且不为竞争对手所掌握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因为是秘密,所以能为体育主体带来诸多相关利益并能确保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一经泄露即成为公共资源且不受法律保护。
(3)体育标志权。体育标志权是指由特定的体育主体所拥有的特定称谓、标志、徽记、吉祥物等的专有权与使用权。
(4)体育版权。体育版权即体育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所拥有的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主要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与保护作品的完整权及获得报酬权。
(5)特许经营权。体育特许经营权是指体育主体对特定的体育资源所享有的垄断性权利。主要包括特殊标志的经营使用权、特定赛事的举办权与冠名权及其他相关权利。
(6)体育人格权。体育人格权是指体育主体所享有的法律意义上的、与特定名称相关的人身权及准人身权。就个人而言指肖像权等,就体育组织来讲是指其所享有的法律意义上的拟制人格权。
二、当前我国体育无形资产营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组织和体育部门对体育无形资产整体认识不足
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领域主要是对有形资产进行经营与开发,衡量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主要看经济指标和有形产品。人们对体育有形资产的流失给予了充分的注意,而对无形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却缺乏足够的认识。我国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管理严重滞后,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无形资产营运机构,无形资产流失严重,开发无序体育无形资产营运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领域,但却也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另外我国各类企业对体育这一载体的认识程度也不高,缺乏对体育无形资产的营运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的进一步开发。
2.法律还不健全、不完善
我国的体育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且有了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但它只原则涉及体育标志问题,专门立法很不配套。在具体的法制运行操作方面还相对滞后,全社会的体育法制意识比较淡薄。在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方面,目前还没有专门法律对开发内容、程序和方法及责任予以明确规定,对体育无形资产的经营不能全面加以保护和限制,这将严重影响开发者对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积极性,不利于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
3.经营管理和开发水平还不高
我国体育无形资产缺乏统一管理,持有人的开发与竞争意识不强,开发层次缺乏深度和广度,收益率较低。对体育无形资产管理的好坏决定它是否保值增值。我国尚未设立专门的体育无形资产开发机构,体育无形资产管理严重滞后,易使无形资产流失,开发无序,甚至各自为战。由于我国相当部分体育经营单位是从以前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而来,缺乏经营经验,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4.不注重中介机构
在无形资产的开发中自选原料,自选广告厂家,自行销售,一切由自己包办,而自身又受机构、权限、运行机制、人力、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制约。这是封闭保守、脱离市场、盲目的计划经济行为,造成体育无形资产浪费。在经济活动领域中,大多数企业在制定重大决策、采取重大步聚时,往往忽视或避开借助中介组织,如投资咨询、资产评估、调查策划等相关中介组织的专门力量,而自行运作。即便一些企事业单位迫不得已要求中介组织给予服务,但在享受服务之后设法逃避中介服务费或少付中介服务费,因而违反合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也反映了社会意识中对中介劳动不予承认的心态。
三、解决体育无形资产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重视体育无形资产营运,树立体育无形资产营运理念
在我国,体育无形资产营运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资产营运在我国刚刚起步,加之传统的思想也还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为。就全国资产营运现状来看,企业的资产营运也主要停留在实物资产营运阶段。因此,打破陈旧观念和树立无形资产营运理念,是提升我国体育无形资产营运的当务之急。体育组织和体育部门应加强对无形资产营运专业知识的学习,明确无形资产营运的重大意义,重视体育无形资产的营运,并以此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重点,这样才能很好地营造体育无形资产营运氛围,创造体育无形资产营运软环境。
2.努力营造体育无形资产规范运营的法制环境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条件下,依法治体要全面落实于体育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要体现在体育产业发展和市场开发之中。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客观规律和无形资产的法定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无形资产经营开发对法律的直接依赖。特别是体育无形资产作为无形物,一经问世,很容易溢出所有者的实际控制而为他人利用并获得收益,必须依靠法律加大保护的力度。只有廓清其法律关系,明确其权利属性,对它的经营开发进行有效的法律规范和保护,坚决打击相关的非法侵害行为,才能使体育无形资产依法运营走上健康有序的轨道。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相关的法制环境,是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经营开发必须建立的重要保障。
3.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提高管理水平
有关方面应抓紧对全国性综合竞赛的会徽、会标、吉祥物等无形资产的经营开发。各单项运动协会应围绕协会标志和重大的竞赛活动,对本项目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和开发,并指导和协助协会下属的俱乐部及有关训练竞赛单位搞好这项工作。体育行政部门也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本地区体育无形资产的管理,运用法律法规、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维护平等竞争。在金融方面,通过资金流向和利率杠杆支持或抑制体育项目的建设。对体育市场的资源配置由直接干预转向市场发挥作用,通过形成较大规模的市场环境来提高我国体育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它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后期形成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等特点。据统计,截止2011 年上半年,全国实有企业1191.16 万户(含分支机构),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8262户,预计本年度全国高新技术企业将达3万户,而高新技术企业中,98%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1]。随着后金融危机时期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影响,企业融资难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可用于担保的有形资产少,其发展资金匮乏现象十分普通。中小型高进技术企业拥有较多的无形资产却因目前投融资体系的不完善,难以以此作为抵押或担保的标的进行有效融资。从目前来看,我国无形资产融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仅占银行信贷规模的不到5%[2]。因此积极面对和探索如何利用无形资产进行有效融资、创新融资手段和方法是摆在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金融机构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
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融资实务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的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包括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特许权等,而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更多的是拥有专利权、商标、非专利技术。如何在实践中让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利用本身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融资,下面笔者提供实践中的几种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利用无形资产进行质押贷款
用于质押的无形资产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该标的为所有权之外的财产权,具有财产属性是无形资产用于质押的首要条件。二是该无形资产具有可转让性。无形资产通常符合这两个条件,才具备充当担保标的的能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的专利权和商标通常具备这种特性。
1.理论依据。超额收益性和财产属性是无形资产可质押的价值基础。从法理学的角度讲,任何可成为担保标的的物或权利都应具备一定价值并具有财产权的性质。专利权和商标能够借助产品等实物载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长期持续发挥作用,并能带来超额预期收益,使用专利和知名品牌的产品与同类普通产品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可见专利权和商标能为投资者创造收益,并且能带来比一般企业盈利水平高的超额收益。正因如此,专利权和商标与生俱来的超额收益性使其具有了财产的属性,其专用权属财产权,拥有专利权和商标即享有其收益权,所有人享有对它们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也就具备了其用于质押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合法拥有和登记的专利权和商标也可进行转让,其可让与性确保了其质押的可行性。为确保债权的实现,充当担保标的的物或权利,必须具有可转让性,以保证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将担保标的拍卖或变卖,以变现的价金优先受偿。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只有依法可以转让的权利才能设定担保。专利、商标等多数无形资产,除了法律或协议有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均可转让或交易。 因此,利用专利权和商标进行质押融资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也许有人担心,专利权和商品质押后,其所有人还能继续使用,获取超额收益吗?答案是肯定的。基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我国立法时借鉴知识产权的概念,认为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能充当担保标的的,只是其专用权中依法可转让的财产权,并将其归为权利质押。质押权具有优先受偿性。动产质押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但权利质押是否转移占有不能一概而论。出质人将专利、商标等有关权利质押后,其生产经营仍必须依赖有关质押专利和使用商标专用权,只有继续使用这些资产才能获得收益。如果交付占有,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质权人很难实施占有。而且无形资产专用权交给质权人,不允许出质人继续使用,无形资产将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甚至会失去其价值。实际上,作为无形资产的出质人,他仅以无形资产的财产权来出质,在法律上仍是该权利的主体,因而仍有利用该权利的资格。而质权人仅取得以该权利的交换价值来担保的权利,并非为该权利的主体,因而无利用该权利的资格。因此,无形资产出质后,出质人仍有继续使用权,不能因设质而丧失其使用权。
2.实施步骤
(1)对持有的专利权和商标价值进行合理计价与评估。用无形资产质押,首先必须准确计量其价值。目前我国还没形成被普遍接受的无形资产计量方法,现行会计制度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其价值。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与合作的融资机构商议,由融资机构内部有资质的专业人员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如市场法、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剩余价值法、实物期权法等专业评估方法对用于质押的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以得出一个融资机构认可的无形资产价值。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聘请规模大、信誉高,经国家财政部批准的经济鉴证类无形资产评估公司进行专业评估,出具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报告。这种由独立第三发签署的价值评估报告比较客观,融资机构一般都容易接受。
(2)签订质押合同。在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后,企业和融资机构就可以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报告为基础,签订融资质押合同。通过订立书面合同,限制出质人对权利的处分,实现权利质权的保全。因此。无形资产作为一种权利出质后,并不在于是否将该资产交给债权人,关键是对双方权利的限制。通过限制出质人的某些权利,赋予质权人一定的权利来维护双方的利益。如出质人未经质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质押权利。质权人取得质权后,拥有优先受偿的权利,但也不能对该项权利任意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
(3)质押合同登记。为防止无形资产质押出现“一女二嫁”现象,避免潜在的纠纷,保证质权人的权益,目前国家对专利权和商标的登记管理做了专门规定,公众也可以通过国家相关的登记机关查阅具体企业无形资产质押情况。
(4)充分利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无形资产价值不稳定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其价值实现存在较大风险。为减少融资机构的风险,企业需要充分利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如浙江杭州银行与市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的无形资产担保贷款补偿基金,政府对银行贷款给予风险补偿,以此合理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除了杭州银行,还有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北京银行、浙商银行城西支行、浙商银行西湖支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杭州联合银行与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不少针对无形资产的融资产品[3]。再比如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政府要求区内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和推广不动产余值抵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股权质押、商标、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质押、“网络银行”等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创新;积极探索担保机构作为“类金融机构”办理多种形式的担保业务[4]。因此企业要充分关注当地的融资环境和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利用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实现融资需求,并降低融资成本。
(二)利用无形资产证化融资
除上述能够进行登记和注册的专利权和商标外,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还有一类无形资产无法进行质押融资,就是非专利技术。由于该类无形资产未登记,不受法律保护,一般无法转让,但却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超额收益。因此如何盘活该类无形资产,发挥其融资功能,是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要思考的另一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该类无形资产可以实施证化,进行融资。
1.确定证化资产并组建资产池。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将非专利技术作为证化资产,同时将使用非专利技术并且获利高的产品作为拟证化资产的载体,以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证化资产,使资产池中既有持续流入的现金,又有一次性将非专利技术转让流入的现金,降低证化资产池的风险。
2.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一方面收购发起人的非专利技术,实现发起人和被证化资产的“风险隔离”;另一方面将资产池中的资产证化,同时管理流入公司的现金资产,安排向投资者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3.对拟发行的证进行信用增级和评级。为降低融资成本,并吸引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可对拟发行证进行信用增级,以提高所发行证的信用级别。信用增级可以使证在信用质量、偿付的时间性与确定性等方面能更好的满足投资者的需要[5]。资产管理公司可以与规模大、信誉好的金融担保公司进行合作,由金融担保公司对拟证化资产进行资信评级和担保,以提高信用等级,之后再由另外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拟证化的资产进行信用评级。
4.发售证融资。信用评级结果公布后,资产管理公司以经过信用增级后的资产为担保,向银行发行无形资产专门收益券,或将经过信用评级的证交给投资银行去承销,销售时既可采用公募也可采用私募,以此满足发起人的融资需求
5.清偿证。在证偿付日,资产管理公司按发行时的预先约定,按时足额向投资者还本付息。证全部清偿之后,若资产池的现金流还有剩余,将剩余资金返还给发行人,到此无形资产证化交易随之结束。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总局.《2011年上半年全国市场总体发展总体情况》.第1页.
[2]况玉清.《北京商报》.2011.9.22.
[3]张哲.《每日商报》.2011.10.17.
【关键词】 体育赞助; 无形资产; 奥运会; 价值效应
一、体育商业赞助的概念
我们经过仔细查阅,目前还没有发现权威体育商业赞助定义。为了探讨本文论题,有必要就体育商业赞助概念进行界定,以便从商业赞助定义出发,循序渐进地探讨体育商业赞助的概念内涵。Sandler和Shahi(1989)认为,商业赞助是“与特定的活动相结合,对活动提供财政、人力和物质帮助,提供资本的一方可以直接运用另一方的资源实现自己的目的。”Sleight认为:商业赞助是组织间的事业性关系,即商业赞助的一方提供财物和劳务,与个人或是比赛项目进行合作,以此为代价,来获得管理权限,以便最终取得商业利益。从赞助的目的性来看,体育赞助与其他赞助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笔者认为体育赞助同样会给赞助方带来经济利益。而且,由于大型的体育赛事,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周期长,波及面广,往往举办国政府也参与其中,所以大型体育赞助不仅会给赞助方带来经济利益,甚至政治资源。
另外,体育赞助是双方,甚至多方参与,而各方都有自己的明确目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双方共赢交易才能达成。因此,要完整地定义体育商业赞助,应当考虑赞助活动的双方。鉴于此,笔者认为,体育商业赞助是体育组织者与企业为了达到各自目的而进行的全面或局部合作(为行文方便,将体育商业赞助简称为体育赞助)。
二、体育赞助的无形资产效应
体育赞助具有塑造赞助方良好企业形象的作用,包括对企业、对员工和对商品的形象塑造作用。对企业商品而言,体育赞助可以刺激客户对赞助方商品的购买欲、扩大其商品的宣传范围和帮助企业商品形成差异化;对企业而言,可以提升股价并给企业带来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对员工而言,容易形成自豪感和荣誉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士气。因之将体育赞助的上述功能总称为体育赞助的无形资产效应。
体育赞助的无形资产效应可以用赞助广告效应来解释,换言之,体育赞助可以为企业树立品牌、推广产品。在当前企业运用的广告手段中,体育赞助特别是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的商业赞助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这种体育赛事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广泛关注,其受众极其广泛,因而这些广告宣传具有影响范围广的特点,加上现代无所不能的宣传工具,这些广告几乎可以影响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说,通过赞助体育赛事的方式对企业及其商品进行宣传具有极佳的广告宣传效果。关于广告宣传效果的话题,已经有人做过探索性研究。比如,Philip Kotler认为,广告效果大致可以分为沟通效果和销售效果。良好的沟通是实现赞助方提高销售效果的前提条件,而销售效果以广告带来的产品销售额的变化来衡量。国内,蒋旭峰认为广告效果可以通过传播量度和销售量度进行衡量。传播效果主要是对知名品牌的了解、回忆、喜欢与态度改变、偏好、信服与行为等几个层次指标的测定;销售效果主要是测定广告支出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Lavidge和Steiner从心理学角度对体育赞助的广告效应进行了研究,并用图示的方法勾画了广告效果形成的过程(图1)。
三、体育赞助无形资产效应形成机理
体育赞助无形资产是指赞助主体由于赞助体育赛事而获得的具有体育特质的、可以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持续为其带来超额收益的资产,赞助方能通过赞助提升自身的商标形象。在此过程中,赞助广告的作用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它触发有关商标内在属性的信念;第二,它寻求增加商标的象征、情感和外在价值。
体育赞助不仅能够形成无形资产,而且作为一项战略活动,它频繁见诸营销文献之中(Carter,1996;Gilbert,1988;Otker,1988),其宗旨是实现部分组织目标(Slack and Bentz,1996)。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多数公司将赞助看作树立商标形象和赢得声誉的一种手段,将赞助与其他活动结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一种核心能力,并因此可能在竞争中战胜对手(Selznick 1957)。一个赞助机会潜在地具有帮助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正如Hunt and Morgan (1995,1996)指出的那样,一些公司因为享有上佳的资源因此占据了优势市场地位,进而享有极佳的财务业绩。
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并非任何赞助行为都能如愿地形成无形资产,这些干扰因素往往来自赞助方和体育赛事举办方的工作失误,比如市场开发渠道单一、开发力度小,赞助行为严重短期化,市场开发目标不明确,缺乏投、融资意识等。那么,如何才能形成体育赞助无形资产呢?Hamel and Prahalad (1994)认为,体育赞助协议要形成无形资产(商标权),并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竞争力,需要具备三个要素:首先,体育赞助能够在公司产品和服务方面明显增加顾客价值,这是通过产品质量和成本优势达到的(Hamel and Prahalad,1994)。其次,公司开发的特殊竞争能力在行业内一定具有差异性,要能够将其与竞争对手加以区分。Hamel and Prahalad,1994,p.206认为,如果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普遍性并容易为竞争对手模仿,那将没有多大的意义。最后,这种特殊能力一定能够在特定的范围发挥作用。所以,只有在赞助能够帮助客户获得益处时,它才会形成一种潜在的竞争优势资源。若它不能增加客户价值,任何借助这种资源以期获得增量财务效应的企图都是徒劳的(Mosakowski,1993)。
体育赞助在树立商标形象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能帮助公司实现差异化战略;其次,它能充当公司质量的代名词,并能够在客户意识中产生正面形象;再次,它能在公司处于价格战和促销战的不利环境中保持市场份额;最后,通过为公司赢得针对环境威胁的反应时间,并能阻止公司市场份额的下降。
除了可以用树立商标形象来诠释体育赞助无形资产的形成以外,还可以用一些心理学的原理来加以解释。比如,体育赞助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起源于市场和心理学文献所谓的“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就体育赞助而言,赞助活动与特定商品的个别特征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人们只是凭感觉根据赞助对象总体吸引力对特定商品和劳务定价。因此,赞助公司可以通过与明星签约的方式来增加商标权(Keller,1993)。与此同时,公司就通过开发晕轮效应增加客户价值。
在借鉴Tony Meenaghan (2001)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图形化的语言,描述了体育赞助效应形成的全过程(见图2)。
根据图2,体育赞助效应的产生是一个完整的作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赞助行为能改变一个公司的形象和声誉,并形成无形资产,进而能给赞助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帮助公司产生和保护竞争优势地位。Crowley(1991)、Marshall and Cook(1992)、Meenaghan(1991)、Meerabeau(1991)认为,虽然赞助公司基于各种目的签订赞助协议,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目标是增强商标意识,建立、加强或改变商标形象。因为商标权包含了形象和声誉因素,它是一种能够增加客户产品或服务价值的无形资源。
四、奥运赞助无形资产效应
由于奥运赞助是体育赞助的一种形式,所以它也会产生无形资产效应。早期,奥运与商业活动是相互独立的。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成功地将商业运作与奥运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此以后,奥林匹克运动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行为,还是一种商业与经济行为。现代奥运会是举世公认的全球体育盛会,她对举办国经济的影响力也是其他任何体育赛事无法比拟的。但是,由于奥运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且具有承办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影响波及面广和风险高的特点,并非每届奥运会都能给举办国带来经济收益。换句话说,奥运赞助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从中可以看到成功的案例,也可以看到失败的影子。
一方面,奥运经济具有辐射功能,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推进剂,并催生举办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可将其称为“奥运经济效应”,一般认为这种效应持续期可长达2~7年。“奥运经济效应”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奥运直接经济效应,比如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等;二是对主办国其他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巨大影响而引发的经济效应,也可以称之为“产业链效应”,包括拉动旅游、航空、商业、餐饮以及其他上、下游行业的经济增长等。韩国、西班牙和日本等国由于举办奥运会拉动了一些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我们在相关研究中,运用2005~2006年度中国部分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2006年部分上市公司市场交易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奥运赞助行为的价值相关性和财务相关性,可以发现奥运赞助公司相对于对照组样本公司而言具有显著的正向财务效应和价值效应。
另一方面,由于奥运会不是年年举办,举办间歇期长,很多场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大量场馆的闲置,占用了大批资金,若经营不好,将给举办国、举办城市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从而给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出现在许多主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比如:第27届奥运会东道主悉尼,现在就处于“低谷效应”的压力之中。
综上所述,在考察奥运赞助无形资产效应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奥运赞助成功的一面(我们将其称为奥运赞助的正无形资产效应),也要考虑到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即给举办方带来经济损失,称之为奥运赞助的负无形资产效应。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做到在体育赞助实践中科学决策、谨慎决策,确保体育赛事和体育赞助给国计民生带来正面影响,以实现体育赛事和体育赞助之目的。以北京奥运举办和奥运赞助为例,这项全球体育赛事既给赞助公司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奥组委的运作也没有发生亏损。根据权威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支出大约22亿(不含基础设施支出),总收入约大于22亿美元,这次奥运略有盈余。换句话说,2008北京奥运会赞助方实现了奥运赞助正无形资产效应。
五、小结
本文从体育赞助的概念和体育赞助无形资产效应出发,详细论述了从体育赞助到无形资产形成的过程与机理,并对奥运会的无形资产效应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索无形资产开发和形成的新渠道,增强人们对无形资产研究的兴趣。一段时间以来,会计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存在某些误区,比如:有人认为体育赞助或奥运赞助不经常发生,不具有代表性。实际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包括体育在内的休闲、娱乐、竞技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体育赛事不断增多,体育对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这个领域研究的开展既有助于体育事业、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也有助于无形资产研究的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禧悌.体育赞助对企业形象及消费者购买意图的影响.特区经济,2005.10.
[2] 宋晓兵,董大海.广告情感效果及其前因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2006.6.
[3] 李静华,段亚雷,杜建军.从2008奥运看我国奥运经济的发展.商场现代化,2007.7.
[4] 李静,张丽.体育产业与奥运经济,产业经济.商场现代化,2007.12.
[5] Carter,D.M.(1996),Keeping Score: An Inside Look at Sports Marketing,Oasis Press/PSI Research,Grants Pass,OR.
[6] Hamel,G. and Prahalad,C.K. (1994),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reakthrough Strategies for Seizing Control of your Industry and Creating the Markets of Tomorrow,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Boston,MA.
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知识经济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239-01
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人类的智力成果,是当今全球性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各国的实践表明,知识产权制度对于鼓励创造、繁荣科学文化、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际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正如同志1996年底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指出的“保护知识产权也是一场激烈的国际经济斗争,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占优势,他们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其目的就是要垄断市场和技术”。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和企业都积极研究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其关键内容是实现知识产权产业化。2006年的新公司法取消了无形资产不能超过公司注册资本20%的限制,这也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企业知识产权评估是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投资、实现知识产权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其经济价值。
1 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方法的评价
1.1 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方法应用分析
(1)充分考虑许可证贸易合同的类型和许可或转让的专利技术权益的状况。在对技术型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无论采取何种评估方法,都应当考虑许可证贸易合同的类型和许可或转让的专利技术权益的状况。特别注意到由于目前我国技术交易的材料收集工作还不完善,不能满足市场法评估技术型无形资产的要求,因而在实际评估中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但市场法有很广的理论支持,市场往往是技术价值的最佳指示器。而且,随着我国技术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技术交易越来越活跃,市场法运用会越来越广。
(2)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估,一般采用成本法和市场法。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评估,成本法以软件的开发成本为基础进行评估;市场法是通过比较类似资产在自愿交易下的价值来确定软件的价值。当被评估软件具有一定流通年限时,可采用市场法进行评估,该方法简单,直接。若在推出一个新软件时,市场上已经有同类产品,若可参照该软件的价格作为确定新软件价值的基础,关键看两者相比较功能相差如何。软件常有新版本出现,市场法较适用于新版本出现时价值的评估。
(3)商标记价以收益现值为标准。商标价值评估主要是以商标权转让和商标权许可使用为目的的当企业未来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资产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影响收益的情况。由于商标的价格主要不是按其“物化”的价值,而是按其额外收益来确定,从而商标价值评估,本质上应采用收益现值标准。决定收益现值标准的主要因素是:重置成本、超额利润、本金化率、追加资本等。对于国内外的驰名商标权价值的评估,由于商标开发和使用的历史较长,具有明显的历史传统和市场信誉优势,而其商标的成本又基本收回,所以,此时商标权的价值主要是按新增收益和驰名度大小来确定。
(4)著作权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著作权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有很多种,但在实际应用到著作权中又有其特殊性,在具体应用时应选择较为恰当的评估方式进行评估。当评估版权的目的是财务记账摊销费用,或版权的成本构成合理、清晰时,可根据该出版社为该图书所付出的全部费用进行评估,可从基本稿酬、印数稿酬及其杂费的发生中考虑使用重置成本法。但是,将重置成本法应用于著作权的评估时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版权的成本中活劳动所占比例较大,要比较准确地确定活劳动的成本是非常困难的;著作权作为一种权力,其损耗一般是无形损耗,确定它也非常困难;创造著作权的费用通常并不与其评估价值相对应,在采用该方法时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对如通俗小说、通俗音像制品等,其版权交易在市场上较常见,运用市场法是可行的。当以投资、转让为目的的版权评估,应尽量应用收益现值法。
1.2 评估方法特性综合分析
(1)主要评估方法的性质。从评估方法论的角度分析,重置成本法与市场法属于演绎方法。重置成本法是对被评估对象本身现在及其过去的技术经济资料;市场比较法是用与被估对象类似的资产现在的技术经济资料,进行归纳推断出评估对象的价值;收益现值法属于分析方法,即被估对象未来的使用情况经济分析来确定资产的评估价值。
(2)知识资产评估的是资产的使用价值。知识资产是一种复杂的资产,知识产权的评估对象是它的获利能力。评估知识产权,实际评估的是资产的使用价值。被评估对象的有用性,它的获利能力实现点,在未来市场上被认可的程度,都由各种评估对象的个性特征决定,只用通过分析才能予以确定。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公正的认定其价值,不能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因此,知识产权评估中最适用的方法应当是收益现值法,更确切的说是应当经济分析方法。
(3)知识产权评估的目的强调收益现值法的实用性。在我国目前的转型经济环境中,知识产权的所用者是因为发生诸如合资合作、购并、投资参股、股份制改造等资产业务需要而进行评估的,是以知识产权转让、投资或咨询为目的的评估,采用重置成本法明显地不能满足要求,市场法的应用范围又极其有限,因此收益现值法从需要到可能都被放在了首选方法的位置上。
2 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作用及应区分的种类
2.1 资产评估报告的概念
资产评估报告是指评估机构按照评估工作制度的有关规定,在完成评估工作后向委托方和有关方面提交的说明评估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它是按照一定规范来反映评估目的、程序、标准、依据、方法、结果及适用条件等基本情况的报告书。资产评估报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资产评估报告即资产评估报告即减免税评估报告书,即是资产评估机构完成对资产作价的意见,提交给委托方的出证性的报告,也是评估机构发行评估机构履行评估合同情况的总结,还是评估机构为资产评估项目承担法律责任的证明文件。
2.2 资产评估报告的作用
一是未被委托评估的资产提供作价意见,该作价意见不代表任何当事人一方的利益,并且是一种专家估价意见,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因而成为被委托评估资产作价的参考依据。
二是反映和体现资产评估工作情况,明确委托方及有关方面责任的依据。这体现了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它是有偿服务。
三是对资产评估报告进行审核,是管理部门完整资产评估管理的重要手段。
四是为建立评估档案、归集评估档案资料的重要信息来源。
2.3 资产评估报告应区分的种类
资产评估报告应分为预期性评估、现实性评估和追溯性评估。
预期性评估报告是指预测资产未来价值的评估报告。现实性评估报告指的是评估基准日和现实资产评估经济行为的目的相距很近,而且也是反映被评估资产现实价值的资产评估报告。追溯性评估报告是指需要确定过去价值的评估,即评估基准日早于报告日。
3 应单独制定知识产权评估准则
知识产权中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分别是独立的单项资产,具有单项资产的特性。正如房产、地产、机器设备属于有形资产范畴,但仍然具有各自的资产特性。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虽然都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却拥有各自的资产特性。无形资产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能体现单项资产的特性。然而,从国际评估准则及我国的评估实践来看,只是制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并没有针对单项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性,制定相应准则进行规范。知识产的权法律是知识信息具有非损耗性的特征,且任何知识信息都不可能在完全隔断历史联系的情况下产生,因而具有“永续性”的特点。然而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的广泛传播与流通,从而促进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法律硬性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存续期限,知识产权只在这一法定期限内有效,期限届满,权力归于消灭。
4 资产评估报告应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报告
目前对资产评估报告的定性,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资产评估报告在我国应区分为两类报告,即法定评估报告及咨询性评估报告;另一种观点认为,资产评估报告本身就是一种咨询性意见,不必区分两类报告。区别对待上述两类知识产权的评估报告,对社会及评估师都是有利的,也符合社会客观情况。也只有通过制定准则来规范评估业务,公告于社会,才能取得社会的共识。
5 突出知识产权价值特性
知识产权涉及法律、技术、经济三方面的知识,知识产权的价值不仅受到市场经济的制约,而且法律权利、技术进步也直接影响知识产权价值。因此,在制定评估准则时,应详细分析研究知识产权的法律、技术、经济特性,突出知识产权的价值特性,使准则可以有效地规范知识产权评估工作。
关键词:安全成本;计量属性;时间特征
我国企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成本的科学管理和控制势在必行,这就对安全成本的准确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成本核算的核心内容是将安全成本定量,即安全成本的计量,其中该如何选择计量属性以确认其价值又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全成本计量属性的内涵,然后对安全成本结构进行了时间特征分析,最后针对各层级安全成本的时间特征进行了计量属性的选择。
1 安全成本计量属性的内涵分析――时间适用性分析
安全成本可以解释为企业为了安全增值或者达到与维持某种安全状态已付出或应付出的各种资源总和。
计量属性是被计量对象数量特征的属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计量属性的选择是将核算对象及会计要素价值货币化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有五个,分别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如图1所示。
图1 五种常用计量属性及时间特征图
历史成本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计量,是面向过去的计量属性,可以称之为历史性计量属性。由于历史成本按照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实际金额计量,所以可靠性和可验证性较强,目前仍是最主要的会计计量属性。
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现在或未来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计量,是面向现在或未来的计量属性,可以称之为现时性计量属性。这四种现时性计量属性中,公允价值强调交易的公平性、透明化,重置成本以“买入”的视角突出计量对象在特定状态(成新率、生产效率等)下的价值,可变现净值以“卖出”的视角对特定项目的市场交易净价值进行计量,现值则是更多地关注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他们的特点是具有比历史成本更强的价值和决策相关性,但是数据的取得受限于市场环境并更多的需要会计等人员的估计,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目前已应用于多种项目的计量,是重要的辅计量属性,并且应用范围有越来越广的发展趋势。
2 安全成本的时间特征分析
基于对安全成本内涵的分析,安全成本既包括企业主动的保证性的安全投入和消耗,还包括被动发生的由安全风险带来的损失。同时,这些成本在时间性上也分为历史性和现时性的。本文在姚庆国(1999)[1],罗云(2007)[2]按照功能性对安全成本分类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和完善,并且针对计量特点增加了时间维度,对安全成本进行了结构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安全成本双维度结构表
功能性 时间性 历史性 现时性
安
全
成
本
(SC) 保证性安全成本(SC1)
安全生产费用
(SC11)
安全设施费(SC1101) √ √
安全材料费(SC1102) √ √
安全补助费(SC1103) √
安全生产管理费(SC1104) √
安全技术费(SC1105) √ √
安全管理费用
(SC12)
安全管理及安检人员薪酬(SC1201) √
安全监测、检查及维修费(SC1202) √
安全保险费(SC1203) √
安全宣传及教育培训费(SC1204) √
安全信息费(SC1205) √
损失性安全成本(SC2)
企业内部损失
(SC21)
职工医疗及赔偿费(SC2101) √
内部事故处理费(SC2102) √
安全设施损失费(SC2103) √ √
安全材料损失费(SC2104) √ √
安全生产损失费(SC2105) √
企业无形损失(SC2106) √
企业外部损失
(SC22)
外部医疗及赔偿费(SC2201) √
外部事故处理费(SC2202) √
外部诉讼费(SC2203) √
罚款(SC2204) √
环境治理费(SC2205) √ √
社会无形损失(SC2206) √
注:本文将时间轴以现在为分割点一分为二,前段是现在以前即过去,在时间特性上具有历史性,后段是现在及未来,在时间特性上具有现时性。
从表1可以看出,安全成本的各功能项目的时间特征可以分为三类:仅具历史性时间特征的项目、仅具现时性时间特征的项目和兼具历史性和时间性时间特征的项目,具体数量和比例见表2和图2。
表2 安全成本时间特征统计表
时间特征 项目数量 比例
仅具历史性时间特征的项目 14 63.64%
仅具现时性时间特征的项目 2 9.09%
兼具历史性和时间性时间特征的项目 6 27.27%
合计 22 100%
图2 安全成本时间特征比例分布图
(1)安全生产费中比较特殊的是安全设施费、安全材料费和安全技术费。
安全设施一般应先形成固定资产,后续使用期再采用相应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形成安全成本。这决定了此类安全成本具有历史性。但是,由于后续使用期还要考虑资产减值的问题,所以,如果发生资产减值,则资产减值计提本身包括后续的折旧计提等就都使得安全设施费具有了现时性。
安全材料一般属于存货中的周转材料类,这类材料价值的消耗形成安全成本,其价值具有历史性。如果材料价值下跌,按照会计准则已计提了跌价准备,那么不论是计提跌价准备还是成本结转,都使这项成本具有了现时性。
安全技术费之所以兼具历史性和现时性,也是资产减值的原因。如果为了引进或研发安全技术所支付的费用形成了无形资产,不提减值的情况下就是单纯的历史性计价,如果提了减值,那么今后的摊销就都是现时性计价了。
安全补助费和安全生产管理费都按业务发生时的金额计价,具有历史性。
(2)安全管理费用都在其发生时按实际发生额计量,属于期间费用,具有历史性。
(3)企业内部损失中职工医疗及赔偿费、内部事故处理费和安全生产损失费都按损失的实际金额计价,具有历史性。
安全设施损失费和安全材料损失费在计量时如果相关设施或材料计提过资产减值,那么损失的计量就具有了现时性。
企业无形损失很特殊,比如商誉损失,企业不用为此支付相应款项或立即付出代价,但是这种损失具有隐蔽性和时滞性,其影响可能在企业今后的经营中逐渐显现。关于这种损失的计价,现时性就非常明显。
(4)企业外部损失当中大多数是按照发生时的金额计价,不涉及后续计量,具有历史性特征,比如外部医疗及赔偿费、外部事故处理费、诉讼费和罚款等。
外部无形损失具有现时性,具体分析同企业无形损失。
环境治理费如果是一次性缴纳的费用,则仅具有历史性,但如果需要购置环保设施,依照前文对安全设施的分析,则兼具了历史性和现时性。
3 安全成本计量属性的选择
安全成本计量属性直接决定了此类安全成本的货币化价值的大小,所以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计量对象本身的特性即功能性和时间性,兼顾可靠性、相关性、资本保全和成本效益原则等,确保计量结果达到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3.1 仅具有历史性时间特征的项目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到,安全成本的各功能项目中,仅具历史性时间特征的项目在22项安全成本中占14项,达到63.64%。可见成本类的项目大多是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一次性计量,不涉及后续计量问题,也不需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这类安全成本可以直接选择历史性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
3.2 仅具有现时性时间特征的项目
仅具有现时性时间特征的项目数量是最少的,22项安全成本仅占2项,比例为9.09%,两项分别是企业无形损失和社会无形损失。无形损失的计价无法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其没有客观存在的交易或事项作为依据,通常没有价格或不能交易。所以在衡量这类型的损失的价值时,往往采用特殊的估值技术,比如商誉损失估价的超额收益法、环境损失测算的是市场价值法等。这些估值技术要么将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计算现值,要么寻找替代成本或机会成本计算公允价值,所以,其计量属性通常是现值或公允价值。
3.3 兼具历史性和现时性时间特征的项目
兼具历史性和现时性时间特征的项目共6项,所占比例为27.27% ,分别是安全设施费、安全材料费、安全技术费、安全设施损失、安全材料损失和环境治理费。这6项都是先期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成本或损失的结转,在计量属性的选择上因为后续计量的变化可能会造成计量属性的多重性,选择时应进行区别。
3.3.1 安全设施费和安全设施损失。
如果安全设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一直到提足折旧或毁损都没有计提过减值准备,那么通过折旧结转的安全设施费和毁损等确认的损失就都是按照入账价值即历史成本为基础计算的,这两项安全成本的计量属性就可以选择历史成本。
如果使用期内发生了资产减值,计提了减值准备,那么之后的折旧和损失产生的安全成本金额就都受减值的影响了,而且计提的减值准备本身也形成安全成本。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时是按照可收回金额来计价的,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是以公允价值或是现值为基础的,选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与现值之间较高者。所以,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安全设施,其相关的这两项安全成本就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或是现值作为计量属性。
概括一下就是,安全设施费和安全设施损失的计量属性,安全设施计提减值之前选择历史成本计量,计提减值之后依所得可收回金额较高者选择公允价值或是现值计量。
3.3.2 安全材料费和安全材料损失
基于安全材料的消耗或损失形成的安全成本,在安全材料没有跌价的时候,是按照初始确认价值结转的,计量属性可直接选择历史成本。但是如果材料价值下跌,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以及之后成本或损失的结转都得按照可变现净值为基础计算,所以,计量属性也就转变为可变现净值。
3.3.3 安全技术费
安全技术费如果是费用性支出,没有形成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成本计价即可,其计量属性为历史成本。
当企业引进或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时,按照会计准则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为实际成本。如果整个使用期没发生减值,则通过摊销等计入安全成本采用的计量属性为历史成本。如果使用期发生了减值,则计提的减值金额和摊销金额都会受到可收回金额的影响,计量属性在选择时就要考虑公允价值或现值,具体选择哪个要看两者计算的可收回金额孰高。
3.3.4 环境治理费
环境治理费如果是支付相关费用,不需购进相关设备,则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即可,选择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如果还需要购进污染处理设备,那么就会形成固定资产,其计量属性的选择类似于安全设施产生的安全成本,即“计提减值之前选择历史成本计量,计提减值之后依所得可收回金额较高者选择公允价值或是现值计量。”
4 总结
安全成本计量属性的准确选择需要对安全成本的结构进行详细的功能和时间特征分析,并将每项安全成本的时间特征对应到每种计量属性的时间特征,选择最契合的计量属性,保证安全成本定量的准确性。经过分析,时间特征具有历史性的安全成本项目,选择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具有现时性的安全成本项目,根据具体的计算需求分别选择公允价值、现值和可变现净值作为计量属性。
参考文献:
[1]姚庆国.煤炭安全成本初论[J].煤炭经济研究,1999(6):10-13.
[2]罗云.安全生产成本管理[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279-282.
[3]徐捷.会计计量属性在各项会计要素计量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22-25.
[4]朱建军,张同建,丁江涛.我国企业安全成本控制机制研究[J].财会月刊,2013(06):83-84.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效能;迟效性
对图书馆服务效能来说,有长效性、速效性和迟效性。图书馆服务的长效性是指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可长期反复利用;而速效性是指图书馆服务的某一具体目标,比如检索某一知识点或阅读某一文献资料,图书馆能迅速有效的提供服务;所谓的迟效性,是指图书馆服务产生的文化整体效能,比如读者用户的知识积累、社会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积聚,不是“速成”所能奏效的,都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以实现。为此,本文试图从图书馆文化效能的角度,小议图书馆服务的迟效性。
1图书馆文化的标志符号显示其效能的迟效性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具有其特定的标志符号,都有构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头脑中对某种文化现象的认知是一个“网络结构”,核心是其文化名称,围绕着它是文化现象形成的要素。图书馆文化之所以被人记忆并与其他事物区分,是因为培育生成图书馆文化的组织结构与其他文化不同,即是由图书、图书馆员、读者、建筑设备和服务方法等五大硬件要素构成。通过对这五大硬件要素的整体运行,形成并促进了人们对图书馆的认同,产生了图书馆文化现象,成为人们记忆图书馆文化的标识符号。
当人们感知到图书馆文化特定的标识符号时,就会产生相关的“图书馆联想”。经过长期的图书馆文化的体验后,人们一看到特定的图书馆名称或标志的硬件要素,就会激起对这个图书馆名称为核心的“记忆结构”,唤起关于该图书馆的各方面的联想。如:当北京图书馆某个老读者看到或听到“北京图书馆”这五个字时,就会想起北京图书馆标志性的建筑,想起北京图书馆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或阅读氛围,想起北京图书馆厚重的文化底蕴或与北京图书馆其他相关事物。
人们对利用图书馆的熟悉程度不同,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和记忆结构不同,对图书馆的认知在先,产生的“图书馆联想”在后。因而,图书馆文化的标志符号作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识别系统,显示了图书馆文化效能的迟效性。
2图书馆文化的运行模式显示其迟效性
一个事物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图书馆传承人类文明,以夯实和打造社会文化底蕴为己任,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和价值取向体现了图书馆潜在的社会文化价值,是维系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的无形纽带。
图书馆以各种方式提供服务,向社会展示其功能效用,让读者体验图书馆的服务成果和及时效应。而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契合了社会读者的心理需求,使读者用户觉察和感受到图书馆的独特、可持续满足他们相关需要服务效能运行模式的附加值。
图书馆所从事的是通过文献资料去“文化”人的活动。这种“文化”人的运行模式不与戏剧文化产品雷同,不是按照设定的剧情发展去彰显戏剧产品,而是在图书馆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熏陶逐渐养成。一个人在图书馆“浸润”了若干年后,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下图书馆文化的印记。图书馆文化总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启迪人的智慧,影响人的成长。
图书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方式和“文化”人的运行模式是不能速成的,是长期的一点一滴的迟效形成的。
3图书馆文化载体的构建显示其迟效性
图书馆文化载体与戏剧文化载体不一样,戏剧文化载体是戏剧的节目产品,反映时代特征的演出节目。图书馆是通过满足社会公众的阅读需求来实现读者自身的发展、展示其文化价值的。
图书馆运用多种服务手段为社会提供文化休闲消遣或文献查询等公益服务,社会公众在体验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成为图书馆服务成果的直接“消费者”和“评判者”,同时,又是图书馆服务质量成效高低的“承载者”和“体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包括当下的读者用户、潜在的读者用户、以往的读者用户)是图书馆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图书馆文化形象最直接生动的具体体现,图书馆文化形象的最终检验是对其文化载体即社会公众影响力的检验。
诚然,图书馆文化载体中的“人”不仅仅包括馆外社会公众,还包括管理者和员工。馆长是图书馆文化形象的代言人和设计师,可以说馆长的办馆理念、人格魅力配合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成就图书馆文化的要素之一,如同教育界的名校培养名师,名师造就名校。所以,德高望重的馆长,学识渊博的员工和热爱阅读的公众读者是构成图书馆文化载体的中坚。图书馆文化载体的各种构建元素需要多方长期磨合协同努力方能奏效,才能使图书馆文化魅力发挥到极致。所以说,图书馆文化载体的构建显示其效能的迟效性。
4图书馆文化无形资产的积聚显示其迟效性
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如何,不是由图书馆自己说了算的,而是由社会公众决定的。社会公众是指与图书馆相互关联的社会各界人士、团体和单位,包括: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当下的读者用户、潜在的读者用户、以往的读者用户、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新闻媒介、社区、协作单位、各类型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管理者和员工,等等,他们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双方通过相互了解沟通、协作服务,建立了稳定的交往形式,形成了图书馆与社会公众相互依存、共赢进步的互动关系状态。图书馆正是基于这种“互动关系状态”的积累,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形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图书馆一些有形资产因服务利用而损耗,而其无形资产则恰恰相反,它不会因此而枯竭,反而因服务利用而受益增值。
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机构,通过自身的开放系统,不断地与社会公众进行各种形式的交往,并获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通过这些关联获取图书馆发展所需要的资源,扩充其无形资产,是图书馆文化的“能力”所现。任何图书馆都有自己特定的公众目标和社会资源,挖掘、盘活和整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优化和拓展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和发展的空间,为图书馆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要提高,馆风馆纪要好;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与社会公众的互动交流。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发展规划、改革举措,需要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感受、评价、建议,是图书馆构建无形资产的重要决策依据。缺少了与公众的互动和交流,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扩展图书馆服务效能将无从谈起。
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需要公众认可和共建,公众需要图书馆来满足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彼此依存并有机结合,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逐渐地厚实起来。因而,从图书馆文化的无形资产的形成和积累来看,其效能具有迟效性。
5图书馆文化是一种需要迟效评价的文化
戏剧文化凭借文化产品出色的表演技能,戏剧题材对社会热点和时代精神风貌的准确定位及有效的传播,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可以很快地打造出来,甚至一夜成名。图书馆文化则不行,图书馆文化的构件要素之一的馆藏浩瀚的文献体系的构建非一日之功,需要长年累月不间断执著地营建,图书馆服务窗口的设置、服务手段的完善、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及办馆理念、价值取向都受到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实践。
豪华的馆舍可以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先进的设备可以及时购置,优秀的员工可以在短期内引进,图书馆服务功能也可以迅速扩展。唯有图书馆浓厚的文化氛围(包括图书馆服务的优良传统、馆风馆纪)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磨砺才能够形成。
图书馆文化的运营是一项全方位的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社会文化系统工程,可以说,任何一个著名图书馆的文化炼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图书馆文化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得以宏大和彰显,它不是短期内可以准确评价的。图书馆给予读者的不能仅仅是借阅,而是在发掘知识宝藏,享受图书馆服务成果的同时,体验到图书馆文化的魅力,品味到图书馆文化的精髓,图书馆文化因此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图书馆文化的“张力”因此而不断地得以扩充放大。
由此可见,图书馆文化是难以速成的,其厚实的文化底蕴需要时间来“沉淀”。
6迟效性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创建图书馆文化,必须正确认识迟效性与速效性、长效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书馆在提供某一具体文献的检索或阅览休闲服务,迅速有效地显现其速效性能。正是这种点点滴滴的速效效能经过长年累月的积聚,滞后形成了一个大的功能效应,展示了图书馆文化的整体效能,体现其迟效性能。这种长期积聚显现出来的整体文化效能必然能长期发挥其历史功用,因此又具有长效性。速效性、迟效性与长效性在图书馆文化发展进程中相得益彰,成为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