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2.通过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队,男生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女生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样运用音乐对话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说唱的能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活泼生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朱丽莉.畅游“乐”海,魅力无限: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变革[J].新课程导学,2014(0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视音乐教育,灵活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是一种手段,它能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新的发现,丰富情感生活;音乐也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之一,可见音乐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它有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丰富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挥,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1.采用音乐情境教学法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法,将一些比较抽象的音乐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并掌握。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教师可以找四位同学进行角色分配,一个扮演小姑娘,三个扮演蘑菇,让他们在歌曲的范唱中进行表演,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学生掌握了歌曲旋律时,让他们用歌词跟着唱,学生自然就会很轻松地学会这首歌曲。
2.通过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游戏自然就是他们喜爱的活动。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在音乐课教学中,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如《春天在哪里》,将学生分为男生、女生两队,男生唱到“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女生唱“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样运用音乐对话的方法来演唱歌曲,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说唱的能力。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活泼生动、充满创造性的教育模式,重视音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要,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音乐、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文化知识。
作者:王伟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中心小学
关 键 词:高师 声乐教学 教学法
高师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的重任。《声乐》是“音乐教师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课程,是基础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高师师生专业技术训练的重点。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初,一直以来都为“西乐”模式。声乐课程的学习,以西洋美声唱法为主,1949年以后又有了“中国民族唱法”,所以一直以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为主,有些学生能够演唱技巧很高的美声、民族声乐作品,而毕业到了小学却唱不好“儿歌”,也不懂怎样进行声乐教学,这不仅对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师资浪费,对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是一种浪费。所以高师在声乐课中应该增设声乐教学法课程,使培养的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学为所用,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
一、声乐教学法课程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开设的必要性
1.对声乐教学法的认识
高师声乐教学法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是对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表演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课。它是一门集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课。它在声乐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将声乐实践理论化,将声乐训练总结成系统的、较全面的声乐教学方法与研究,以提高学生就业之后的声乐教学水平,使其在基层声乐教学领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声乐教学法是提高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通过嗓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表现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使发声器官具有适应歌唱时所要求的那种协调与耐力,并改善嗓音,使学生获得歌唱表演的知识。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则首先要对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歌唱发声的肌能状态,歌唱的姿势、正确呼吸、共鸣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声区的划分及其特征等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认识,并在歌唱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更好的歌唱技能的学习训练。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培养和指导学生歌唱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歌唱能力的必要环节。
3.声乐教学法是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声乐教学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要有自己“唱”的能力,还要有“教”的能力。而声乐教学法就是解决教师该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声乐教学法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
二、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声乐教学法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将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因此,声乐教学法教学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首先是弄清人体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认识到儿童与成人在发声器官的生理构造上并无根本区别,只是器官的大小与成熟度不同,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儿童与成人的声乐学习效果也将是一致的。其次是变声期与嗓音的保护。主要介绍儿童嗓音保护与发声指导,青春期变声的生理卫生知识和嗓音保护方法,以及变声期科学、合理的发声训练与歌唱教学方法。再者是声乐艺术心理学、共鸣的原理、歌唱表演的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2.声乐教学中的歌唱技能、技巧训练模块
一是歌唱基本技能、技巧训练。主要包括:良好的歌唱姿势(站姿、坐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科学的发声,清晰的咬字、吐字等。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内容一般要通过讲解、发声练习和歌曲演唱实践教学等环节来完成。二是演唱作品的选材。给学生选择能唱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演唱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获得有效的音乐表演实践体验。一般要做到:选择音域适中、容易上口、具有情感和美感价值的作品,以及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和唱法。三是清晰的吐字。吐字也称“咬字、吐字”。所谓咬字是指找准声母的着力点,咬准字头。所谓吐字是指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引长,然后归韵。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通过歌唱实践运用示范、模仿的方法,借助学生较熟悉的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教学。四是歌曲的处理。歌曲演唱教学主要是指对演唱作品内容的分析和艺术处理。教师要通过范唱,介绍、分析演唱作品的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法,启发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和表达作品的情感。
3.课堂歌唱教学方法模块
一是听唱法和视唱法。听唱法是由教师进行范唱,学生进行模唱的学习歌曲方法。学生可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上,直接、简便地学习唱歌。视唱法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谱技能,通过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教师应注意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新歌教学的方法。教授新歌并无固定的程序和方法。教师应根据当代的课程标准及学校所在地的基础与条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教唱方法。教师们一般常用的过程是:复习学过的歌曲或发声练习;范唱和导入新歌;教师指导学生用听唱法和视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新歌;歌曲的艺术处理,使学生有感情地唱歌。三是歌曲教学的穿插与交错。每一堂音乐课中,以学习一首歌曲为主,同时学习或复习另外一两首歌曲,将同期学习的几首歌曲恰当地相互配合。将学习过的歌曲不断进行复习、背唱。
三、声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模式
1.声乐理论集体大课教学模式
声乐理论集体大课一般由20名以上的学生在一起接受一名教师教育的授课形式,一般安排一个年级(同专业)的学生同时上课,并由讲师及其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主要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人声发声器官构造,声乐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声乐学习中必须的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声乐训练方法以及相关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形成科学、正确的声音概念,从而指导学生的演唱实践,提高演唱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中级以上程度的中外声乐作品,同时逐步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以胜任中小学以及各层次声乐教学的工作。
2.声乐小组实践课教学模式
现代声乐教学理论要求下的声乐小组实践课,要求小组成员应主要由同一年级或同一专业的学生组成(一般5到8人),教师统一讲授基本要求,布置作业,然后一起听、唱、评价。小组课的教学,主要解决同一小组的学生演唱过程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统一传授歌曲演唱的知识,以利于同一程度的学生取长补短、展开竞争。小组课的教学任务应当由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小组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学习一段时间后(一般在期中、期末)及时调整,根据学生嗓音条件和程度重新调整班组。
3.声乐个别课教学模式
沿袭了几百年的传统声乐个别课授课形式,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个别课的教学更加细致深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纠正、解决问题,使其在演唱技术和作品表现力两个层面都得以提高。主要是针对有一定的声音条件,基本功扎实,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个别课教学一般由高职称教师或是教学效果较好的优秀讲师专门进行辅导、讲授。
4.声乐艺术实践教学模式
声乐艺术实践课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声乐观摩,如观看声乐教学录像、名人名曲欣赏、名家声乐讲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乐演唱的艺术魅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从而指导他们进行歌唱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通过舞台艺术实践,获得舞台经验,从而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舞台歌唱的表演能力,逐步掌握教授声乐的基本方法和训练手段。
总之,声乐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加进声乐教学法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歌唱能力的基础,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与国际的全面接轨,我们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重视教师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为培养能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婉.高师声乐教学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邵祖亮.中学音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
[3]曹理,缪斐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我上的课是辽海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歌曲――《七个好朋友》,这一首歌曲能让学生较快地认识7个音的唱名,使歌曲充满趣味性,并能感受、掌握7个音的高低顺序,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七个好朋友》,增强学生熟练演唱音阶的能力。
2.通过歌曲学习,体会七个小音符音乐带给我们的惊喜与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七个好朋友》。
难点:做到对音阶会听会认,唱准唱名。
四、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听唱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将听赏歌曲和学认音符、唱名结合起来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我采用悬念式的导入。如,在美妙的音乐王国里有七个好朋友,大家想知道他们的名字吗?今天他们也神秘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但他们都藏在一首歌曲中,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把他们找出来!(播放音乐)
(二)歌曲教学
在聆听中感受歌曲。因为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对音高这个抽象概念是比较难理解的。歌曲中出现了完整的音阶,为了满足低年段孩子活泼好动的特点,又让他们对基本音阶有初步的音高概念,我通过如下设计,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1.初听完歌曲完整感受歌曲情感后,师生一起回忆,七个好朋友都是谁呀?
通过多媒体课件,将七个音符1 2 3 4 5 6 7和它们的唱名由低到高演示到大屏幕上,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2.我制作了音乐课件音乐气球,利用大屏幕演示出来。每个气球带有音名,后点击发声,学生通过认一认、唱一唱,这样学习认识音符,练习音准。教师纠正唱法和发音。
3.唱音阶:音乐气球各种颜色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我让学生认识音阶1 2 3 4 5 6 7并变换花样(变力度、速度、节奏)唱一唱。
4.教师弹琴范唱
新歌教学是否成功,与教师的范唱有很大的关系。在学生唱歌之前,教师的范唱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教师应有感情地范唱一遍,用正确、优美的歌声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学生注意听,听后要给老师鼓掌,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乐于参与鼓励,课堂气氛得到了调动。按节奏读歌词,纠正咬字、吐字清晰准确。
(三)学唱歌曲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1)用听唱与视唱法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歌曲,音阶部分听琴视唱,带词部分听唱与教唱。唱两遍。
(2)再按四个乐句,师生合作把每句分成前后来接唱。师生互换。
(3)男女生接唱、领唱。
(4)随琴完整唱歌曲。
2.课堂评价
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的精选化、整合化,教学过程的灵活化、最优化,教学氛围的民主化、和谐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等方面考虑,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小学唱歌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四)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用合适的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或拍手拍腿动作,组织分别表演。我及时给予评价与指导。这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歌曲音乐中自由地创造,锻炼了学生的相互配合、动手能力,促进了节奏感、乐感的培养。
2.奥尔夫音乐活动,律动《身体音阶歌》
通过此活动增强学生对音阶的理解及演唱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表演能力。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的旋律美感。
摘要: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素质教育手段,音乐教学就是为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演奏演唱等方面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育的全部内容都离不开音乐听觉的感知与体验、分析与理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有利于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这种氛围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内,指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课外,泛指校园氛围。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定期讲座、音乐欣赏等活动;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集体文艺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开创设学校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二、游戏的运用有利于兴趣的激发。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特点,设置富有生活节奏,生活情趣的游戏,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初中、特别是预备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预备班的学生刚刚走进初中,他们也爱玩,好动,许多想法和做法,还延承了小学的风格。如果在音乐学习中加入一些游戏、竞赛活动,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愉快的、有目的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音乐节奏训练中,可采用"动物园"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学习兴趣。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模拟成节奏型。然后,请学生根据节奏的形态模仿一些动物的叫声并加以动作表演。表演要求节奏正确、动作富有创意。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看到,不仅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课堂中有游戏,就连初中高年级的学生都希望能在课堂上玩游戏,他们说"游戏不应是小学生的专利"。
在游戏中,学生很希望能在老师和全体同学面前表现的好一点、表扬多一点。如:在上京剧这一教学内容时,我要求学生回家寻找关于京剧的音像资料、人物脸谱等知识和材料,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并根据学习内容,请学生相互协作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十足,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好极了。当然,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教师要巧妙设计并组织好。
三、变抽象为直观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生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当然,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时,我把整个黑板画成美丽的澎湖湾,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又如: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的加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素质教育手段,无论是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还是表现音乐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技巧为基础,而并不只是纯音乐知识理论的传授和学习。音乐教学就是为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演奏演唱等方面而进行技术方面一系列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离开了技术训练就很难完成美育任务,也就无法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故而练习法理所当然应当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条件就是让他们接受美的熏陶,让他们大量接触古今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感知广阔的音乐天地。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音乐的美会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作为音乐课教学内容之一的欣赏本身就是以欣赏教学方法为主,而在歌唱、器乐等教学中也无不贯穿和体现着欣赏活动,所以欣赏法也是音乐课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音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各种技能也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教师营造的感染力又让学生得以亲身真切体验,尤其是在唱歌、器乐等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范唱、范奏都必不可少。所以,示范法也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有意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在音乐活动中尽量放手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自由空间 音乐氛围
音乐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教学生唱会几支歌么?是给学生以简单的识谱以及简单的“乐理”么?是教学生能在某件乐器上得到一些初级练习技法么?
在今天,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如果能做到上述三点,已算是不错了,可算得上是位好的音乐教师。如果他能数年如一日,或者还能在课外活动中再多灌输一些知识和技能给学生,或在文艺演出中,有几位突出的人才崭露头角,那可能还会算得上先进音乐教师,或者极受人尊敬的音乐教师。因为在我国近些年来对音乐教师称职与否,多是以上述这些条件来衡量的。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闫金芳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其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调动儿童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生动的情境氛围中学习音乐,我有较深的体会。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情境,会把儿童带入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世界。在教一些形象较鲜明、优美的歌曲时,特别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范画,配上与之相应的音乐,接着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歌词或乐曲意境,一个生动的情境就此产生了。陶行知先生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如果要求稍高一点,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来研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问题,那还会给我们以新的启发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当然,也已有一些教师早已在这样做了。?在音乐课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从美育的本义说,学校中的艺术教育(音乐、美术、戏曲、舞蹈、戏剧、曲艺、诗歌、园艺、书法、雕塑、棋艺、艺术体操、工艺制作等等)。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育学生的爱美情趣。同时给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营养、美的熏陶。使学生在愉快幸福中感到美的滋味,就潜移默化的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等等,均会有所促进,但却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因此,美育的教学方式应是感受性的、侵润性的、游戏式的,是其他德育课、智育课、体育课所不能代替的。其教学方法更与一般知识课不同,它更多地强调感性陶冶的作用,更多的强调游戏或娱乐的方式来施教及受教。有一句名言一针见血的说出了美育的受教方式;“当赏心悦目(耳)之际,正是潜移默化的起着美育感化作用之时。”
再从美育的另一个目的来研究,学生们在美的侵润中,还需要给予学生有如何感知美、理解美、或者进一步的有欲望来表现美、创造美的知识和方法(必要技能)。因此,在学生美的享受过程中,教师又要随时把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渗透。如:在音乐教学方法上,可以把知识化整为零,穿插性的讲解,使日积月累,让学生在头脑中渐渐自然的形成概念;以相对的或同类型的作品进行风味上、形式上、不同流派及作家等特点作比较;或让学生在兴趣来时,自己来表现美的选择(初时也可用摹仿的形式);或用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谈谈欣赏及演唱演奏的感受和体会;或用反复感受的方法来探求中、外名作的创造美的方法;或用其他艺术形式相辅,来加强理解(如电影、幻灯、录像、故事、图片……);或采用大量的接触美的作品,即多欣赏名作,来自然的让学生“悟”得美;或采用“丑”的作品及丑的表现方法,使在对比中自然的悟到美……。总而言之,要在学生最感兴趣的时机,被侵润在美的气氛之中,学生有欲望企图追求表现美的前提下,教师随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能使更多的得到美的营养即使是技术性较强的器乐演奏技法,歌唱技法,作曲技法等等也要运用上述感受方法作综合运用或串插性运用。而且学生的兴趣始终是前提。否则,“掀下牛头饮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反而“事倍功半”了。《学记》中有句话,可以为教学时做参考:君子之教,喻也;道尔弗牵(强),强而弗抑(压),开(窍)而弗达(解释太具体或教师包办代替,或把结论先告诉学生等等。)
教法与教材是密切相连的,故教师必须选择好教材,教师对教材作品有发自内心的爱好或感受到它美的所在,才能施教。否则,自己感不到美,怎能施美于人呢?至于教材本身不美,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饮”了(目前中、小学的唱歌教材中,象快板一样的“念词歌”千歌一格的运用西洋七声大调式旋法所写的乐曲;无伴奏的单音歌曲;原始性的歌曲;只作为加强记忆的怕胃口诀歌。知识歌,语录歌……比比皆是,这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呢?)。但也有某些情况:如教材本身倒是很美,教师本身也有所感受,而却不合学生程度的,即缺少“循序渐进”的安排当然也难能诱起学生兴趣;另一种则教师本身艺术欣赏情趣低落,把低级媚俗的音乐误作“仙乐”,那当然是要贻人子弟,误入歧途;再一种则是误把歌词文学美误当音乐本身的“美”,即歌词无音乐性,词里行间少情缺意(境)、无形象、无动态、无声态等渲染的干巴巴歌曲,这怎能诱人以美,动人以情,发人联想呢?
为此,音乐教师的业务修养及对于审美观念及标准必须越高越好,说到底,关键问题还是个师资修养问题(包括教材编审者的修养)。故在职的音乐教师应百尺竿头再高一层,努力进修,同时要弄通美育的本义,贯彻于施教的每一过程之中,千万不能以将近一个世纪来的习惯上音乐课教学法(唱歌加读谱法或知识加技能。正如一位国外音乐教育家在考察了我国音教之后说:中国的音乐教育只偏于知识和技能,而太不注意到美感的培育,并且,有的知识和技能当进入社会之后,根本没有用处,是浪费的。)因循守旧,而应创造性地把愉快和幸福更多的给予孩子们,让孩子们在音乐教室及教室以外得到美的滋润,美的教养,促使她们更茁壮地成长。
在愉快的氛围中,美的侵润中来学习音乐吧!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教学方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066-01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要想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新课程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足见兴趣对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性。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可以在任教班级通过问卷、谈心、交流等方法,以“你最喜欢上什么样的音乐课?”“你对音乐课有什么建议?”为题,进行音乐课学习需求的调查。从调查可以得知:学生希望老师上课生动活泼。他们心中的音乐课堂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同学们可以尽情展示才艺;有的喜欢学歌,特别希望教一些当下流行的新歌,他们要求老师除了教会唱歌外,还要指导他们欣赏歌曲,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听后的感受,让他们大胆发挥想象力;有的希望学一种乐器:有的提出“我心目中的音乐老师是和蔼的,是有爱心的,是善解人意的,能像大姐姐一样关心他们,像朋友似的。”认真分析学生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不一定完全正确。但他们都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是在与任课老师敞开心扉交流,笔端流露出对音乐的真情,表达了对学好音乐的渴望,是值得肯定的。
二、分组比较法
在唱歌课教学中,如果一味采取同时学习,没有一定的变化,会使学生疲劳、机械,失去主观能动性,盲目地随大流跟唱,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较难的歌曲学唱时尤其如此。对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练习时分成两大组,第一组唱前半部分,第二组唱后半部分,一遍下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组都会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去听唱的一组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时的分组便可灵活一些,如:男生组与女生组;按排列分组;按前后位置划分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成员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使自己演唱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三、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有了感情之后,才会去歌唱,而当人们无法用言语表达情感之时,便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一种载体,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我们的教师可利用现有的课堂资源,引导学生解读图谱,充分挖掘图谱的内涵,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音乐所蕴含的美。
四、让学生自由参与到教学实践中
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事先安排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地跟着练,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削弱,故此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一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自由参与的方法是教师无须点名提问,在教师不间断的伴奏下鼓励全体同学特别是胆小的同学逐个站起来接唱,面对挑战,勇于战胜自我。特别是胆小的同学有了第一次战胜自我表现的尝试,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学氛围;方法打造
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这样,才能够通过提高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现状,对如何利用游戏贯彻音乐教学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游戏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高效教学,是所有音乐教师追求的目标。作为音乐老师不仅要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还要试着去研究小学生的特征,将学生特征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小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只能集中一小段时间,但是如果老师能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游戏作为课堂活动,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涨,注意力也会非常集中。另外,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纯粹讲解知识的课堂,很多小学生喜欢集体互动。所以说,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可以总结出小学生不喜欢单调的音乐课堂知识,更喜欢一些能够动起来、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内容。
二、在课堂中组织游戏教学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抓到学生的“点”。比如说,什么时候是学生兴趣最浓厚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学生最激动的时候,什么时候是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的时候。这些都是老师在平时上课中需要注意和观察的内容。之后,老师要学会“扬长避短”,延长学生积极激动的时间,避免或减少让学生觉得枯燥的教学方法和内容。首先,在每节课开始前,老师要提前进入教室,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中来。这样有利于为打造积极的音乐课堂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课堂中,老师可以改变学生坐着听课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站起来,一边唱歌一边拍手或者是安排其他的动作。比如说在“三只小猪”和“小燕子”这样主题比较生动的歌曲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老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比较明显游戏规则在里面,比如说,每首歌的第三句第五句学生要用拍手或者是哼唱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有出错的学生,则需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比如说,在教材第二册第二课的“牧童”这首歌曲中,当唱到“我跟着朝霞一块儿起来”的时候,学生要用哼唱来代替,这样能够赋有趣味性和节奏感。或组织歌曲对唱、歌曲传递、音调识歌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寓教于乐。游戏教学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大大增加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对小学生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很多时候喜欢集体做游戏和活动,比如说,平时喜欢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写作业,一起放学,一起做游戏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集体中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性更高的特点。所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为了增强课堂趣味性,老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K竞争。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比如说,老师可以组织一个“我爱记歌词”的游戏。老师播放一段音乐,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抢答接唱,能后接唱上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举个例子,在“数鸭子”这首歌曲中,老师可以播放前四句歌词,到第五句的时候戛然而止,让两个小组去竞争,看哪个小组能够先反应唱出“快来快来数一数”这句歌词,先反应唱出来的小组可以加分。在这样的竞争游戏中,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争比赛,每个小组中的学生都担着一份责任和任务,集体荣誉感会督促每个学生努力参与到课堂游戏活动中来。另外,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提醒帮助,也可以互相提醒监督,以免一些学生走神发呆。音乐老师本身是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同时也是裁判。因此,在点评时要做到公正公平,在设置游戏机制和环节时,要考虑充分,在学生进行游戏时,不要给予提醒,给每个组学生出的题目难度都相似,这样才能保证游戏公正公平正常地进行。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结合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改善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学氛围,打造高效课堂,同时也在小学时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信心。
参考文献:
唱歌课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唱歌课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我通过深入的音乐教学研究,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炼出小学音乐唱歌课“一线四环八步”的教学策略。
“一线四环八步”的教学策略,是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将学生的音乐学习放置在富有音乐情感的艺术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的内在美。同时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音乐创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活动中产生美的共鸣,为其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打下基础。
一、一条主线:以音乐情感为主线
音乐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展现 。真正的音乐一定是最贴近生命本质的声音。音乐之所以能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对生命的那种真诚和执着。音乐教学以音乐情感为核心,突出一个“情”字。教师要首先认识到学生是“充满情感的人”。音乐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抓住音乐情感的主线,把“音乐情感”放在首位。
歌曲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对于音乐教学来说,这些歌曲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情感层面上。以往的音乐教学把音乐课单纯的看做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机械训练,也有的音乐教学基于音乐是多元文化的思考,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作为教学行为的支撑,而是把音乐与相关的文化统一进行拼贴 ,失去了音乐教学的主线。
学生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个体。在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紧紧抓住音乐情感的主线,使声音为感情所驱使,感情以音乐为依托。使歌唱教学不仅仅是音符的叙述,更是对所演唱的音乐内容涌起的感情的流动,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唱歌课教学的四个环节:聆听-表现-探索-实践
1、用聆听唤醒情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听“是学习音乐的主要途径 。在聆听中感染,在聆听中想象,在聆听中碰撞,在聆听中顿悟。聆听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只有用心聆听,才能读懂音乐的丰厚,才能找到真善美。教师要把聆听作为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直接有效的手段,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充分的聆听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打开学生艺术想象的大门。可以说“听懂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入口。
2、用表现诠释情感
在学生“听懂歌”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演唱的艺术实践之中,通过模仿、比较、练习等方法,积累音乐感性经验,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现歌曲。
在“表现“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把音乐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到音乐表现之中,把音乐要素音乐认知和理性的教学放置在丰富生动,富有情感的音乐设计里,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完成音乐情感的表达,达到”唱会歌“的目的。
3、用探索深入情感
探索与体验是学生音乐情感不断深入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动情体验音乐。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探究,让他们大胆设想,进行音乐合作探究。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艺术冲动,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审美表现。从而达到由“唱会歌”到“唱好歌”的递进。
4、用实践升华情感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抓住音乐情感的生成,运用节奏的张弛、旋律的起伏、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音色的浓淡、调式的明暗等音乐要素的情感意义,进行音乐的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悟美、表现美、生成美,从而达到“会唱歌”的教育目的。
三、八个方法:范唱、模唱、轻声唱、要求唱、体验唱、探究唱、表演唱、创作唱
1.范唱---激发兴趣 聆听歌曲
教师的范唱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教师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音乐美,不断提高音乐演唱技能,引导学生用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模唱---小声哼唱 感受歌曲
在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之后,就会迫不及待的随旋律小声哼唱。充满抗争的歌曲使人坚强。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的歌曲让人坚强振奋,欢乐优美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宁静柔和的歌曲让人气定神和 。优秀的歌曲需要学生用心聆听,用情演绎。我们利用“模唱”这一环节,让学生在中积累音乐情感,在音乐模仿中打开音乐学习的大门。
3.轻声唱---轻唱旋律 熟悉歌曲
歌唱不仅仅是音符的叙述,更是对所演唱的内容涌起的感情的流动。我们引导学生在刚刚张嘴演唱的时候,就运用“高位置轻声演唱”的发声方法轻声演唱歌曲,我用“闻一闻花的香味”来训练学生的呼吸,用“轻轻飘荡的风”引导学生轻声演唱,让发自内心的音乐,作为一种心灵相通的“信息”传导出来。
4、“要求”唱---规范演唱 唱会歌曲
要求唱就是在学生歌唱的过程中提出演唱要求, 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音乐要素。要求唱是对音乐旋律的再认识和理解,随着教师要求的深入,学生们自己发现歌曲的难点,并主动解决问题,准确演唱歌曲。有了要求唱,学生的演唱才会更准确,更到位,更有生命力。
5、探究唱---热情参与 深入歌曲
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学习探究权利归还给学生。要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使音乐学习成为发自学生内心的需求。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探究活动中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互为启发。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在听、唱、演、看、弹、说、练、玩、做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音乐问题。
6、体验唱---动情演绎 唱好歌曲
唱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会歌曲,更是一种音乐情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深入的学习歌曲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提供材料的指д呋蚬ぞ叩墓芾碚摺=淌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提问,去学习,去碰壁,而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把收获的理一理,遗漏的补起来。再给他们一些点拨和鼓励。教师可以积极设计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听到音乐,你眼前有怎样的画面?“我们怎样唱才能更打动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音乐参与积极性,加深了对歌曲情绪的理解。
7、表演唱---激情表现 演绎歌曲
音乐与舞蹈、戏剧等艺术密切相连,表演唱要抓住各类音乐艺术的统一情感主线,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以音乐表演来表现音乐情绪,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意象和艺术感悟。
8、创作唱---发挥想象 创作歌曲
音乐是最富于创作的一门艺术。演唱者必须把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它倾注到所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中去,才能创造出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展现他们的创造才能。教师可以带着同学们用领唱、轮唱、伴唱、和声等艺术形式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用合唱优美、和谐的旋律再次深深地打动学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音乐创编歌词,进行音乐延伸等。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主动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
1. 应注重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观念,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表明自己的音乐观、教育观和教育思想;能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来鉴别、评价音乐艺术作品,帮助学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各个方面来欣赏、理解音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2. 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
音乐教师应具有“讲、写、唱、奏、演”五个方面的能力。“讲”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板书能力,二是指撰写工作总结和科研论文的能力;“唱”是指教师的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奏”是指教师的钢琴伴奏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演”是指舞蹈表演能力,教师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和音乐“第二课堂”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这样的一些知识和技能:声乐技能与歌曲演唱,键盘乐的弹奏与即兴伴奏民族舞蹈与儿童舞蹈编导,合唱队训练,指挥常识,少年鼓号队训练,文艺晚会的排练,组织与节目排演,良好的乐理,较好的口才和组织能力等。
3.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要懂得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各种著名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音乐教育实践;掌握并能运用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学、中外音乐史等有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欣赏、合唱、合奏等能力;要掌握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具有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或两门的外国语言;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二、改革建议
1. 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形式,建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声乐教学中,要“唱”“教”结合,也就是说既要让高师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会唱歌,又要学会教别人唱歌。不仅要掌握声乐艺术规律,而更需要掌握声乐教学规律,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高师的声乐教学课程应纠正重技能、轻理论的偏向,在适当开设原有的技能小课的基础上,增设和充实以声乐基础理论和教学法为中心环节的教学内容。
2. 挖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
(1)高师音乐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是运用“传授”和“灌输”的方式,这种方法没有把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有机的融合起来,贯穿在学习过程中,而且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分开。学生在大部分学习时间里很少主动意识到自己的未来角色及其与现在学习的关系,只是到最后一年的教学法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时才开始体验教师角色,才开始对自己是否已经具备教师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作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会弹会唱是不行的,关键是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可根据学生的程度编成若干学习小组,相互讲解、辅导,激励学生的自我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变“教会学生”为“学生会教”,求得知识与应用的统一。
(2)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应提倡“基础理论相互渗透,基本技能交叉运用”的教学原则,比如讲“合唱”贯穿“和声学”,融入“和声”的知识;练“视唱”时增加钢琴曲的“旋律”;上“钢琴”课时锻炼“视唱”的能力。这样就使学生在单科知识的学习中,增加多维的视角,进而提高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求寻找相关的结合点。这样就避免了教学中偏于“专、深、窄”的现象。特别是技能课教学中,有些教师一味的求深,让学生不合实际地练大型曲目,其结果只能是“一学期唱几首咏叹调,一年弹几首奏鸣曲。”需要强调的是在多能的基础上去实现“专”,力求“通才”与“专才”的统一。
一、“轻声细语”是低年级学生会唱“美”声的法宝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从幼儿园或学前班进入小学学习的,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大声唱歌的习惯。英国著名儿童发声歌唱研究的权威人士哈蒂在他的著作中说到:“一般儿童在他们未受到相当好的训练之前,决不允许他们大声歌唱,否则,美的音质就会消失。年复一年,多少未来可能获得美好声音的儿童,由于迷惑于这种所谓带劲的、自然的歌唱,而成为牺牲品。”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上,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尝试。
1.让学生认识喊唱的坏处。采取对比式的直观教学,告诉学生,不要误认为声音“响”就是好听,也不要认为“响”的声音就是高音。从上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轻声说话,可以用他们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让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理解,并找到合适的声音。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动作提示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声音,如学生声音太大了,老师捂住耳朵,孩子就明白了是他的声音太大了,马上就会改正过来。当他改正了以后,老师要及时表扬孩子声音的变化,让其他的孩子明白什么样的声音才是老师要求的声音,那么他们在回答或者歌唱的时候就会特别注意。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形成一种默契,通过教师那富有暗示性的手势或肢体语言,便创设了一个井然有序的教学环境。
2.让学生感受美好的声音。通过聆听、律动,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乐曲中去听辨、分析、比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标准。
例如,在学习《小白船》这首歌的时候,先聆听歌曲,用身体的律动感受三拍子歌曲像小船在河中荡漾的动感,并让学生说说聆听歌曲的感受,还可讲一个神话故事。接着用《小白船》的伴奏作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对天空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曲调,而后让学生用柔和、恬静、空灵的声音来演唱,抒发在美好意境中的情感,学生自然就不会喊唱了。
再如,在学习《娃哈哈》这首歌曲时,很多孩子本就非常熟悉,所以会很兴奋地大声喊唱,不容易控制音量。可以采用让孩子们先跟着音乐学跳新疆舞的简单动作,用灵活的动作来感受歌曲的弹跳和轻快,如此一来,孩子们就能了解到歌唱的声音要和动作相匹配,也就能做到轻声演唱了。
3.对学生进行声音的训练。起初应注重闭口母音练习,特别用“噜”字唱高位置。教师可以把旋律编成小曲调,它适合低段学生情趣,学生易接受,而且声音也易统一;也可以利用各种机会自然地引导低年级学生,发出从高处滑向低处的声音,如讲故事中模仿刮风或流星从天上划下来等。歌唱定调时尽量保证大部分的音高在C调“fa、sol、la”周围。学唱新歌之前的复习,可以选择一两首音域较窄的有趣小歌,从较高的调向下移调,以作为嗓子的“热身运动”;还可以让学生像打哈欠般地吸气,轻柔地练声,音程跨度控制在五度以内,母音练习可用“i”、“u”等,使声音容易进入头腔。在教学中,还可采用鸣声练习及启发儿童用假声来进行练习。
实践证明,在小学低年级采用轻唱教学是掌握发声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儿童潜在的音乐才能得以发现和培养,这不正是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么?
二、“学会控制”是中年级学生唱出“美”声的砝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发展音乐感知能力的最佳时期。有控制地歌唱,是随着小学生年龄增长、身心迅速发展、知识结构变化而提出来的一个技术课题。如果在低年级时已将学生的声音基本调顺了,不再有“大白嗓”现象,那么在进入中年级时,就要开始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息来歌唱了。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在正确的气息支持下形成的。可以这样说,没有正确的呼吸便不可能有真正的歌唱。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近代西班牙声乐教育家、理论家加尔西亚也曾说过:“没有掌握控制呼吸的艺术,就不可能成为高明的歌唱家”。那么怎样让学生学会运用气息演唱歌曲呢?不妨试试声乐教学中常用的这两招。
1.“弯腰练习法”:弯腰成九十度,用鼻子深深地吸一口气,吸到腹部以后保持住,然后坚持到自己坚持不住时再用嘴慢慢呼出来。注意双手要自然下垂,头部、脖子、肩膀要完全放松,否则会影响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很快把气息吸到横膈膜,甚至可以吸到小腹,这种方法对许多学生的气息练习帮助很大。
2.“打嘟练习法”:“打嘟”练习是一种用最接近自然的发声方法来体会歌唱时的用气状态。这里说的“打嘟”是指双唇颤音,其实是最容易发出的颤音,很多孩子就喜欢发出这样的声音。舌头轻轻放在上齿后面,然后轻吐气,舌头完全放松,试着让双唇颤动起来。或者可以让孩子这样想象,汽车的喇叭声是“嘟”,连续读,感到嘴唇发麻,然后再读,这次别发出声音,其他都一样。若用力点,声音较高,若少用力,则声音就低。“打嘟式练习法”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有益于喉咙的打开,有益于提高歌唱气息的控制力。
3.“哼鸣练习法”:先练练“m”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靠前、集中的效果,音色也较明亮。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舌头放松,放在下牙齿后,上下牙齿稍稍分开,好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觉牙齿鼻腔等都在震动。哼的时候要保持吸气状态,均匀,舒缓。
虽然上文提供的三种练习法都是专业声乐训练中常用的方法,但是放在小学中年级音乐课堂中进行声音训练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在每次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弯腰练习法”感受如何吸气,再通过“哼鸣”练习和“打嘟”练习,体会口腔的打开和匀速的气息流动。如果能够坚持实施,那么学生就会渐渐掌握控制气息的砝码,从而为进入高年段的歌唱学习奠定基础。
三、“声情并茂”是高年级学生唱好“美”声的法门
如果说中低年级唱歌教学是以兴趣为主导的话,那么高年级的唱歌教学就要体现一个“实”和“美”了。所谓“实”,是指不仅要运用听唱、模唱、接口唱、轮唱、合唱等方法完整地学会演唱歌曲,而且要能认唱、接唱简单的旋律,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对节奏、旋律、简单和声、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理解,并通过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不像低年级那样只要求学会演唱、表演歌曲就行了。所谓“美”,就是在唱歌教学里,要让学生感到歌曲的美、歌声的美,并有美的享受。
捷克著名的歌唱家亨利・费尔迪南・爱斯坦曾经说过:“感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加上感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可能被称为‘艺术’。”也只有做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才能实现“唱悲,能使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唱喜,能使千里老幼喜跃振舞,弗不自禁。”(《列子・汤问》)由此可见,感情表现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每首歌曲,应该都有它的一个感情基调,或热情讴歌、辛辣讽刺、或激动喜悦、或哀怨悲伤、或豪情满怀、或深情款款……“情之所至,言之所生”。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进一步陶冶和发展,他们对音色的变化、音色组合产生的音响效果、丰富的和声和表演变化都感兴趣,能够感受到旋律的反复、变化、对照以及乐曲整体结构,逐渐表现出对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曲的爱好。所以,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大,音乐理解力、表现力的增强和文化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经验的增加,应该加强对他们进行情感表现在歌唱中的训练。作为教师,不可忽视高年级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表现能力。高年级学生如果在歌唱技巧上一直进步不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感到枯燥,进而对音乐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了解决这对矛盾,不让学生被技巧所困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有耐心,注意从歌曲内容和情感出发,注重感情表现与技巧学习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他们全身心来歌唱,也就是“声情并茂”的歌唱方法。
例如,抒情的歌曲演唱时歌声要轻柔优美,要像朗读一首诗歌一样富有感染力。欢快的歌曲演唱时要富有节奏感,声音要像拍皮球一样富有弹性,活泼有朝气;激昂的歌曲演唱时声音要铿锵有力,共鸣腔体要充分打开,要像一名抗战英雄一样富有奋勇杀敌的气魄。
例如,在教五年级下册《彩云追月》这首歌曲时,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游子思乡之情,并体会歌曲的绵长连贯,试着让学生带着思念的感情和悠长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歌曲的逐句学唱过程中,不断用“在心底思念亲人,声音是多么轻柔”“用你的歌声表现出亲人的呼唤”等话语激发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不同情绪和高低起伏的声音。
再如,教《拉库卡拉查》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聆听歌曲,找出最感兴趣的词“拉库卡拉查”,然后揭示其实这个词在墨西哥语种是“蟑螂”的意思,学生大感兴趣,歌唱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跳“蟑螂舞”来感受歌曲节奏,解决节奏难点。在唱熟后,又可以播放墨西哥版的“蟑螂舞”,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拉丁美洲风情,再让他们模仿歌曲中的热烈的情绪和越来越快的速度,学生们就会越唱越带劲,手舞足蹈。
这些方法,哪怕歌唱技巧不高的学生也会兴趣盎然地学习,进而达到音乐教学的预期效果。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学习音乐的目的完全是通过表现这种手段,最终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表达孩子们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感受,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么?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还关系着音乐教学思想的贯彻、教学目的的实现,以及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新和连续性。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注意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又要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性,那么该如何做好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认真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要设计好一节音课,必须在认真学习、理解音乐课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明确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法,此外,再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方案的时候,还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演唱的歌曲,比如每一节课上让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孩子自己说出明白了什么道理,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让学生对小组进行分析、讨论。2、反复聆听歌曲,熟悉作品,了解有关资料(音乐常识、音乐家介绍等),分析歌曲的情绪,让学生们说出歌曲是欢快的,还是缓慢的。3、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总结方案,思考如何将识谱、节奏,演唱技巧等知识巧妙地结合,灵活的应用,
二、了解学生情况,巧妙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听觉与视觉,创造真实生动的氛围,我在教唱《嘀哩嘀哩》一课时,就改变了传统的教法。在唱之前,先播放录音资料,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欣赏春天的美丽风光、感受优美的音乐和歌词的意义,以及形象意境中的美感。然后跟着哼唱旋律,经过反复对照,唱与听一致后再开口唱歌,通过老师范唱,加上一些手势、表情等提示性的示范,是学生感受到鲜明的音乐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这样学生演唱情绪十分高涨,有强烈的表现欲望。
三、熟悉弹唱及伴奏
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伴奏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因此,练好歌曲的弹唱和伴奏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歌曲的弹唱应准备两个调:一个调是老师自己范唱用的,另一个调是教唱时用的。在学生歌唱时歌曲的伴奏不要配的太难,要突出歌曲的旋律。
四、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1、正确选择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是音乐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它是音乐课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问题。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直观挂图、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手段,创设音乐情景,唤起学生对视觉、听觉美的感受。特别在每次出现新知识、变换新内容之前,都千方百计的设计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才能迅速、顺利的突破难点,使整个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组织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宜采用引导、鼓励、表扬等方法进行诱导,中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诱导。
2、兴趣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前提,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感染他们,在课堂上有意提问,把学生带入思考、追求、探索的情境中去。特别是节奏突出的教材,例如《嘀哩嘀哩》、《幸福拍手歌》等歌曲。并引导学生找出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休止音符等,并加强这方面内容的学习。
3、运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新知识。如训练口腔打开时让学生找打哈欠的感觉;训练气息下沉时,用闻花的动作;唱高音时要像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脚先向下蹬,身体再向上抛的感觉;声音像风筝在空中自由飘荡,气息要像线轴始终在下面拖住,等等;教学中采用确切、生动、形象的语言,更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4、教学中我把吹奏与识谱结合起来,在学生对曲谱熟悉之后,再让学生用竖笛对照曲谱吹奏出来,,以体会音高,把握节奏,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吹奏的方法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在课堂上我鼓励会弹电子琴的学生到台上伴奏,其他同学们边唱边用沙锤、碰铃、三角架、双向筒等打击乐器伴奏,,还根据歌曲的节奏和歌词的含义,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在选择教学形式和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的兴趣爱好,要是音乐课充满生气和欢乐;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要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适应;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五、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