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绩效考核的影响,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发展型考核;评估型考核;交易型;承诺型;合作型;放任型-
绩效考核是一种员工评估制度,即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
一、基于目标管理理论考核模式分类: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企业实施基于个人的绩效考核主要有两方面取向:一是评估对比,衡量比较员工之间的优缺点和绩效,决定员工的去留、升迁或降职、加薪或减薪等奖惩措施;二是员工发展,即帮助员工发展职业,为员工提供绩效反馈,找出员工改善业绩、发掘潜力的空间,并作为发掘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决策的依据。发展型绩效考核与评估型绩效考核并不是截然相反的关系,它们是两个独立的维度。借鉴管理学中常用的二维四分图法,可以将绩效考核两种基本目的均分为高低两类,然后按照低――高、高――低,高――高、低――氐进行组合,形成四类绩效考核,并将它们分别命名为:交易型、承诺型、合作型和放任型。
1.交易型。在这样的组织中,雇主对员工的工作任务有明确的要求,员工也会按照这些要求做出相应的贡献,此类组织中的雇主与员工之间是一种经济交换关系。双方都没有维持长期关系的义务,这种考核更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
2.承诺型。承诺型绩效考核更侧重员工的未来发展,并且雇主愿意为员工的未来发展投资,员工注重自身长远的发展。这类雇主通常会将绩效考核结果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员工,并帮助员工制定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承诺型绩效考核认为员工与组织之间是一种社会交换关系,更强调培养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长期关系,通过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行为与绩效。
3.合作型。合作型组织在绩效考核发展导向和评估导向上都表现得很强。一方面雇主想通过绩效考核制定严格、科学的衡量标准,给员工施加一定的任务压力,以提升他们的绩效:另一方面雇主又希望通过绩效考核开发员工的发展潜力,帮助其寻找发展的弱点,为员工的长远发展进行投资。此类考核中的组织和成员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
4.放任型。放任型绩效考核在发展导向和评估导向上均表现很弱,该类绩效考核在本文研究中是指考核工作做的不到位,流于形式,导致考核没有真正发挥其控制与激励的作用。
二、不同绩效考核类型对员工影响
1.不同绩效考核类型对员工考核直接反应的影响。绩效考核公平感和绩效考核满意度是员工考核直接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变量。不同的绩效考核类型下,员工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是有显著差异。绩效考核公平感是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一种主要的社会反应,绩效考核公平包括程序公正、分配公正、人际公正及信息公正等。当绩效考核在两种目的上都表现得较高时,考核者往往会在收集考核信息时显得格外谨慎和细致,以便于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员工的绩效;否则,当组织仅注重一种考核目的时,会影响考核者做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进而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产生不公平感。基于此,合作型模式下绩效考核公平感最高。
绩效考核满意度是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一种积极反应,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绩效考核结果的执行力度对员工的考核满意度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倘若考核仅仅是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没有任何的实质作用,员工可能就会对绩效考核满意度下降。绩效考核的结果无论用于员工的发展还是评估,都会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出与其它三类绩效考核相比,在放任型考核中员工绩效考核满意度最低。
2.不同绩效考核类型对员工考核间接反应的影响。在员工考核间接反应中,我们选择了知识共享行为、团队意识、离职意愿和任务绩效四个变量。知识共享行为是知识共享中的关键内容。当员工的情感承诺比较高时,员工会更愿意接收别人的知识并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出来;当员工感到组织绩效考核主要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时,他们可能更愿意表现出更高的知识共享行为水平来回馈组织对自己的关心。由此,在承诺型和合作型两类绩效考核中,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较强,在其它两类考核中则相对较弱。
有效的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是所有成功的工作团队的一个共性,也是组织绩效的一项重要基础,发展型的绩效考核能帮助员工发展能力,并为组织带来竞争力,这种绩效考核通过定期的积极反馈,分析员工工作中的不足,帮助员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方法;帮助员工发掘自身的潜力,以提升其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提高业绩。评估型的绩效考核通常仅仅评估员工的工作结果或者工作行为,以衡量员工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或比较员工之间的优劣,并据此采取各种奖惩等利益分配措施,这会使员工个人目标之间产生冲突,员工就会对评估型的绩效考核产生抗拒,结果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往往无视团队利益。我们得出在承诺型和合作型中,团队合作意识较强。
根据员工一组织关系理论的观点,如果组织着眼于长远,努力培养与员工的长期关系,则员工会对组织更加忠诚,离职意愿会下降。在合作型和承诺型绩效考核中,管理者都着眼于对员工的长期培养与开发,并希望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高承诺的、社会交换的关系,这反过来又会使员工在心理上对组织产生较高的承诺,从而降低自己的离职意愿。基于上述分析,在承诺型和合作型两类绩效考核中,员工的离职意愿较低,在其它两类考核中则相对较高。任务绩效是指那些有明确副示和规范的行为,不同岗位的任务绩效是有差异的。在我国,对大多数人而言,工作的经济目的还摆在首位。如果在绩效考核中,考核结果不能与一些经济指标挂钩,将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导致员工的任务绩效下降。只有当绩效考核既注重员工当前利益又能兼顾他们长远发展时,员工才能实现最高的任务绩效i在合作型考核中的员工任务绩效最高。
三、企业考核模式的选择
在这四类绩效考核中,合作型考核对员工最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放任型是最差的一种绩效考核。在合作型绩效考核中,员工对考核的公平感最强,离职意愿也最低;在放任型考核中,员工的绩效考核满意度最低。尽管与合作型考核相比,承诺型考核的积极影响程度略有减弱,与交易型和放任型考核相比,承诺型考核对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这与承诺型考核注重对员工的长远发展和情感投资密不可分。为了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正面反应及提升员工的工作结果,组织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应同时加强对结果的评估导向和发展导向。
‘、
基于上述分析,合作型绩效考核是企业最理想的选择,但企业在选择绩效考核时也应该考虑到企业的性质、规模、发展阶段和行业特点。对于那些处于成熟期的大型跨国企业,往往有明确战略目标,员工素质也较高,适合采用合作型的绩效考核模式。对于一些处于发展期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迫切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来解决公司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承诺型比较适合这一类企业。各种模式并不是独立存在和相互对立的,彼此之间可以进行动态转化。
参考文献
[1]文鹏,廖建桥,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一考核目的视角下的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10:13(2)
[2]吴培冠,陈婷婷,绩效管理的取向对团队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
关键词: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员工考核反应;差异性;考核目的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2-11-2
0 引言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也就是达到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绩效过程管理中的一个手段。当然绩效考核也影响着员工的绩效工资(Performance related pay),他们之间是属于挂钩关系的,而身处该环境中的员工考核反应才是衡量绩效考核有效性的最重要指标。员工的考核反应是企业希望员工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对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正视和改正。所以从考核目的(Assessment Purpose)的视角下进行研究。
1 绩效考核目的的发展
绩效考核目的(The Purposes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产生的,是企业用来评估员工的一种常规手段。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想:一方面是员工会抵触这一考核,那么考核目的就达不到效果了,就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员工愿意考核并积极配合,这就达到了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是企业在不断督促员工实现、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帮助员工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的过程,他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更多的是让员工更好地在公司发展,尽一切可能帮助员工,使企业和员工共同成长。促进了考核目的的发展,使企业对员工发展和需求都给予很大的帮助。总之绩效考核有很多目的,是公司考核人的手段。它的众多目的都无法互相替代 [1]。
2 绩效考核分类
按照绩效考核的目的将绩效考核分为评估型绩效考核、合作型绩效考核、承诺型绩效考核和放任型绩效考核四种。
2.1 评估型绩效考核(Evaluation performance appraisal)
只是对员工的过去进行评估,而员工在过程中的发展并不重视。考核目的是工作期间的考核。不会去关注员工工作出现差异性的原因,也不会给员工提供帮助,无法让员工知道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时间长会让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不能促进员工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对员工不公平让员工受到了刺激,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消极情绪或者破罐子破摔,没有计划的乱考核(评价)。
2.2 合作型绩效考核(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ppraisal)
比较正常的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形成给员工的标准促进员工工作效率。又希望员工形成长久发展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企业和员工都可以互相形成互助组合,可让员工知道自己不足之处在哪里,并进行改正提高。企业也帮助员工的发展进行适当帮助,使员工看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努力激发自己的潜能,而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公司也可以通过员工提高公司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双方合作得更顺利,并能一直合作下去。
2.3 承诺型绩效考核(Commit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这是给员工提供良好的未来培养发展。不看重员工的过去表现,所以也会及时给员工回馈信息,让员工有时间进行思考和改正。给员工制定自身发展目标,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发展,这种绩效考核使员工和企业形成一种交易式的关系。
2.4 放任型绩效考核(Laissez faire performance appraisal)
放任型绩效考核就是形式性的绩效考核。就是企业不看重绩效考核,只是开开会、填填表走完过场形式,最后评选出来一个代表性人物就行了。每次都是敷衍了事,员工根本得不到自己的工作回馈信息,根本也没有发挥出考核目的的作用,根本不管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综合发展[2]。
3 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理论假设
绩效考核满意度和绩效考核公平感是最为重要的员工考核直接反应的变量,员工的直接反应就是是否对自己公平和自己是否满意。因为企业是否注重细节,让员工可以感到自己是否被公平对待,而四种模式中,只有合作型绩效考核会让员工感到最公平的感觉。而公司能否及时给予员工的回馈信息,或者给员工提供帮助或者职业策划。考核的最后结果是关键的。而放任型绩效考核是让员工的满意度最低,因为它不能满足员工的需要,还限制员工的全面发展[3-4]。
假设1:合作型考核公平感最高。
绩效考核满意度对员工而言是一种积极行为,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结果执行力度,便于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流于形式,将会使员工对绩效考核心生抱怨,从而降低绩效考核满意度。1973年,Porter提出期望落差观点,即工作中员工遇到的负面或正面经历与期望经历的差异,若当一个人没有满足自身期望,或者期望与显示的落差较大,将会产生负面行为(离职)或负面状态(满意度下降)等。
假设2:放任型考核满意度最低。
员工的间接反应的影响。员工是否有集体意识、为什么离职和对任务型的绩效知识共享行为是知识共享中的关键内容。当员工的情感承诺比较高时,员工的集体意识很重要,员工之间的集体合作有利于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效率提高,使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更高了,我们也要对绩效的考核模式进行发展创新,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力[5]。而评估型绩效考核通常让员工进行比较,对员工的工作细节并不关心,也不及时反馈员工需要的信息,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对工作不会积极也没有动力,而承诺型绩效考核和合作型绩效考核能使员工集体意识增强,有利于企业发展。为什么离职中合作型绩效考核和承诺型绩效考核的离职率低,因为企业是给予员工的长期培养与开发的保障,形成一种交易关系,也是促进员工不会离职的原因,因为自身可以在企业中得到充分发展。而任务型的绩效是既注重企业的利益和效率,也注重员工的长期发展,而合作型绩效考核会让员工的任务型绩效是最高的[6-7]。
假设3:知识共享行为。
根据Mobley界定,员工离职行为主要是“个体终止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和离职意愿存在着明显正向关系,然而实际离职行为却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Kuvaas提出,感知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主要是由绩效考核、培训机会、职业发展三个维度构成,和发展型绩效考核极为相似,通过调查中国宾馆行业发现,发展型绩效考核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于服务型员工有着积极影响,为此,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应当努力构建良好的员工长期关系,那么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将会提高,那么离职意愿也会相应下降。无论是哪一种绩效考核,管理者均是着眼于长期开发和培养员工关系,和员工形成良好的社会交换、高承诺关系,而经费经济交换、交易的关系,从而使得员工对组织产生较高的心理承诺,降低离职意愿。
4 结论
只有通过考核,管理才会有效,通过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知道大概哪种考核更适合企业应用,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通过员工考核反应(Staff appraisal response)我们知道了员工对不同类型的绩效考核的态度,他们更喜欢和接受哪种类型的绩效考核,只有在运用合作型绩效考核(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ppraisal)时,员工的考核反应是喜欢的并积极的[4]。
5 总结
通过考核目的(Assessment purpose)的视角看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还是合作型绩效考核(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ppraisal)最适合企业应用,也受员工们的普遍接受和喜欢。但我们也要考虑到每个企业的性质等不同的问题,所以每种绩效考核模式都不一定具体运用到哪一种模式上,它们是可以自由切换的。
参 考 文 献
[1] 赵君,廖建桥,文鹏.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与影响效果[J].企业管理,2013(01):144-151.
[2] 周静.基于绩效考核的不同类型绩效考核探讨[J].人力资源,2010(23):179-181.
[3] 朱红彦.不同目的的绩效考核模式对员工的影响[J].人力资源,2010(10):207-208.
[4] 文鹏,廖建桥.不同类型绩效考核对员工考核反应的差异性影响――考核目的视角下的研究[J].绩效管理,2010(02):142-158.
[5] 刘枭.科研机关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及评价[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6):40-44.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这就需要企业在对人才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中,积极践行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切实维护管理效果,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一、企业绩效考核实施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企业绩效考核项目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人力资源工作的一种评定和控制手段,是企业践行现代化管理措施的客观性要求。在企业应用绩效考核方式的过程中,会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作为主要方式以及考核基准,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应用过程中,还是倾向于定量考核。在定量考核机制运行过程中,其操作流程较为简单,能全面化的对员工的人际关系和发展前景进行统筹分析,结合数据信息建立综合评价。也就是说,企业借助绩效考核,能针对不同员工进行不同的管理,从而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另外,在绩效考核建立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要灵活应用其评价结果,只有正确的应用和控制结果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地鼓励员工。
正是基于此,企业在绩效考核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分析考核成绩,并且从企业市场竞争力出发,落实更加全面的管理工作,确保企业绩效考核操作符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能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从而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优化[1]。
二、企业绩效考核实施的优化措施
1.企业绩效考核实施过程要明确考核目标
在企业日常管理机制中,应用绩效考核方式,不仅仅是为了扣除员工的奖金,而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的实际效果。在考核机制建立过程中国,由于企业要对员工的工作数据进行全面收集,这就需要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全面引导,为了员工的全面发展能够适应企业自身定制的战略目标,建立健全针对性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并且,企业利用绩效考核方式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只有保证企业员工实现意识和工作水平的全面升级,才能真正提高优化水平和综合能力,确保管理效果的最优化,并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业开始实行绩效考核之前,企业要对员工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确保考核体系不会过分脱离现实。传统的单一化考核方式就是对员工进行考勤评价,这种单一化考核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整体管理效果和控制措施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企业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更具竞争力,这就需要借助考核标准和考核手段提高员工的自身水平,能从根本上带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了实现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目的就必须让企业的员工保持昂扬的活力与斗志,有效获得稳定的工作状态,确保工作体系和工作流程的完整度,也能在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同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管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2.企?I绩效考核实施过程要认知考核要求
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过程中,要将考核要求作为重点进行全面下发,并且积极利用更加有效的处理效果,对公司战略目标的管理和实现都具有一定的管理价值。也就是说,在企业应用绩效考评方式的过程中,不能割裂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才是绩效考核的根本目标,也是制定考核要求的根本性依据。正是基于此,在绩效考核要求建立过程中,要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绩效考核实施过程。前者要求企业从全局出发,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绩效考核标准,并且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催化剂,确保员工具有相同的工作目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运行绩效考核措施后,能对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进行有效的甄别,从而建立健全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并且也能集中选取对企业文化表示认可的优秀人才,将这些人才组成精英型队伍,为员工找到更加合理的职位提供支撑[2]。后者主要是从企业文化入手,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只是注重经济利益的数字变化,也要对软文化有明确的认知,在建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对绩效考核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处理,确保其能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借助考核方式,充分挖掘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员工能自觉投身到企业管理中,并且在顺应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
3.企业绩效考核实施过程要更新考核评估方式
正是基于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管理效果,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处理机制和控制措施,保证考核评估方式能顺应时代变化。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体系时,要建立动态化评估模式,从根本上发挥绩效考核方式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目前,较为常见的评估方式是平衡计分体系,能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借助循环系统实现企业绩效考核方式的优化和全面升级。除此之外,企业绩效考核实施过程要优化考核执行效果,企业要更好地应用绩效考核的结果,积极创设有效的处理机制和执行措施,确保员工能在绩效考核的督促下发挥自身的实力[3]。强化执行力度能在升级绩效考核基础的同时,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绩效考核工作涉及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等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民营企业做好人力资源以及资金等方面使用效率的提升,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当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民营企业管理者应当对当前绩效考核的运用方式以及限制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发展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一、民营企业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工作主要是对员工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评估,并对企业当前的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资金收支情况等进行统计,目的是为了解当前企业发展情况,同时对各项工作内容的落实效果做好审核,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绩效考核工作需要以专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为基础,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从而对当前工作进度以及工作效果等进行分析。绩效考核在民营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对企业管理情况等进行量化统计以及评估,从而帮助企业有效改革运营内容,提高整体的运营水平。而且民营企业一般资金规模较小,因此更需要加强绩效考核,推动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各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民营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
(一)优化资源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民营企业在资金以及人才等方面比较缺乏,因此需要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而民营企业的岗位数量以及涉及职能相对较多,因此如何做好人员的配置以及岗位职能的设定,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而通过绩效考核工作,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进行规范,可以帮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帮助财务工作人员对当前的收支情况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记录,能够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资源使用过度的现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提升执行效率
民营企业的发展,最本质的核心是对产量的提升以及成本的控制,并不断提升经营利润,在实现这些目标的时候,民营企业需要加强运营管理力度,提升内部工作效率,提高资源投入以及产出比,而通过绩效考核工作,民营企业可以将工作人员的最终薪资与自身的劳动成果相挂钩,从而实现员工薪资以及自身劳动成果的合理分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进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
(一)绩效考核重视性不足
绩效考核工作重视程度较差,是民营企业在开展工作时经常存在的问题,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的重视性相对较低,对企业整体的绩效考核的战略用途并不明晰,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在开展绩效考核的工作中,忽略了日常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往往更加关注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而且对于行政以及财务等方面的绩效考核工作也缺乏重视,对于这一方面没有完善的绩效考核流程。
(二)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当前绩效考核的流程处理当中,民营企业缺乏细节方面的规划,对绩效考核中的细节方面把握不足,往往只是从宏观角度对绩效考核方向进行制定,这使得绩效考核制度中的细节无法得到明确,在实际的工作展开中,对于绩效考核的指标量化等方面缺乏明确的内容,导致绩效考核工作存在模糊性的问题,而且还容易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问题。而且在绩效考核制度当中,缺乏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无法整合企业内资源开展绩效考核,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全面性,甚至绩效考核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影响到民营企业业务部门的正常工作,引发员工负面情绪。
(三)动态调整机制问题
当前市场经济波动情况更加频繁,而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形势,调整发展方向,才能够实现稳步发展,在调整发展结构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应当对绩效考核的指标以及流程等进行动态化调整,但是民营企业对绩效考核工作方面缺乏动态性的调整,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指标虽然在前期有可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后期绩效考核模式逐步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而只有对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方面应当进行动态化调整,才能够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变化,但是由于缺乏信息化等方面的处理机制,绩效考核工作人员对当前企业具体经营情况没有全面了解,导致绩效考核指标的量化等不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四)监督管理措施以及结果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保证绩效考核工作可以顺利落实,但是在当前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导致绩效考核工作缺乏全流程跟踪处理机制。而且民营企业由于人力资源较为紧缺,因此对绩效考核的监督管理方面力度较差,且没有专门的激励制度,这就使得绩效考核工作无法与员工的日常工作相互结合,使得员工在绩效考核工作开展中缺乏积极性。
四、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优化对策
(一)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
在当前展开绩效考核工作,首先需要对绩效考核工作内容以及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解,在充分了解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才可以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避免由于对绩效考核工作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民营企业当中,应当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帮助企业内部员工了解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方向以及开展措施,此外在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之间应当建立专门的双向沟通机制,这是由于绩效考核工作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员工,因此只有注重企业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建立专门的双向沟通机制,民营企业管理层可以对当前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存在不足进行及时了解,从而做好调整工作。在绩效考核工作中,除了对业务方面进行绩效考核之外,还需要对行政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方面加强绩效考核,改变以往只注重业务部门绩效考核工作的现状,实现绩效考核工作内容的全覆盖,从而对企业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可以展开有效的绩效考核工作。
(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可以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展开,保证整体工作流程都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在对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完善时,应当从企业整体出发,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考量,实现制度细节的差异化处理,而且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中,应当对各部门制定的协调机制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得到各部门的支持,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绩效考核制度当中应当对绩效考核的指标做好量化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区分,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在绩效考核的制度制定中,民营企业应当由财务部门作为主导,对当前业务情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行了解,深入业务部门基层,对当前的一线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从实际出发,对工作流程方面进行明确。为了增加绩效考核制度的科学性,民营企业也可以专门与第三方机构展开合作,对当前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行业特点以及企业现状进行制度的完善。
(三)做好动态调整工作
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工作当中,应当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对当前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指标制定等方面进行动态调整,避免出现指标僵化等问题,保证绩效考核指标的先进性,使得绩效考核工作可以有力推动企业日常运营工作的展开,避免由于绩效考核工作与当前经营情况冲突而影响企业发展。在绩效考核工作当中,民营企业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岗位分析以及评价,对不同岗位的劳动强度以及技术贡献率等进行分析,根据岗位调整情况以及工作内容的变化,做好指标方面的调整,除此之外,对于市场方面的变化也应当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制度流程方面的变更。另外民营企业也应当注重引入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专门的信息处理平台,对当前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调整,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效性。在信息处理平台当中,民营企业还应当根据企业经营特点引入专门的工作模块,对绩效考核工作中的各个模块都做好优化工作,以适应企业发展现状。
(四)注重监督管理以及结果运用
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实际绩效考核工作展开中,应当加强监督管理,对于指标完成情况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不足都要做好及时监督,为了实现这项工作目标,民营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并且及时反馈给民营企业的管理层,保证民营企业经营者能够对当前绩效考核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调整工作。对于绩效考核结果,民营企业应当加强重视,引入专门的激励制度,结合绩效考核工作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奖励,从而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权威性,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对员工的职位变迁以及薪资调整等进行处理,保证绩效考核工作的结果能够对企业的实际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的问题。
五、结语
当前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绩效考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实现民营企业竞争力的稳步提升,做好资源的有效配置,优化民营企业整体资源投入以及产出比。
参考文献:
[1]韩艳.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论,2016(30):74-76.
[2]周胖多.绩效考核在民营企业中的激励作用及完善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8):81-82.
[3]董娟.民企绩效考核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2019(08):85.
[4]杨金霞.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9(29):78-79.
关键词:企业;蜻效考核;问题;措施
一个企业的整体运营绩效,与企业设定的目标,制定的战略密不可分。但更具体的表现却是与员工个人的日常工作绩效息息相关。试图通过人力赢得竞争优势的企业必须要能够管理其员工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上的长处和短处,并保持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推动员工的潜能开发与能力提升,这样企业就能激发起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并在实现员工成长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在许多企业中绩效考核工作是这样进行的:作为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的人力资源部,将一些固定的表格发放到各个部门,各个部门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完这些表格并交回人力资源部。于是各个部门的经理们忙得不亦乐乎地在这些表格中圈圈勾勾,再加上一些轻描淡写的评语,然后就表中的内容与每位下属进行短暂的沟通,最后在每张考核表中签上名,考核工作就算是完成了。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虽然很多企业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每位员工包括考核者在内的内心都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形式主义,无人真正认真对待绩效考核。
(二)存在工作机会歧视
许多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完全依据其业绩,根本不考虑员工所处的市场环境或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等不对等因素。一些员工由于所处外部环境不同或变化的影响,虽然和其他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工作,甚至付出更多努力,却没能取得较好的业绩,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考核结果。这种对工作机会的“歧视”,对员工来说极其不公平。
(三)信息不对称
在企业中一般都存在多种职位多名员工。企业领导或人力资源部门一般不可能详细了解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就每一个部门而言,部门经理也不可能全面了解每一个下属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这样,就造成了绩效考核中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考核者不能深入了解员工工作的特点,努力的程度和效果等方面,导致考核者可能对员工作出不合理的评价:另一方面员工也可能不全面了解企业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在工作中弄错了努力方向,或者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提高绩效。
(四)考核者的主观随意性较大
绩效考核旨在通过实事求是地对员工过去一段时间内工作实施考核,评价员工到底为企业做了多大贡献。但在实践中绩效考核往往受考核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常见的有晕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分布等误差。考核者的主观性随意性与片面性,其结果势必影响绩效考核的可信度与效度。
二、原因分析
1、绩效考核工作不到位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考核等管理手段促进绩效的提高。但许多企业对绩效考核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把绩效考核看成是每年一度的例行仪式——将上一年度搜集的关于员工的所有信息加以归类整理,按部就班填写考核评估表,最后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向员工提供反馈,甚至不提供反馈。没有加强对考核过程的跟踪、督导和沟通,未能通过绩效考核促进企业管理,导致这项对于企业价值极高的工作难以收到预期效果,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2、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在绩效考核实践中许多企业的考核指标在设置上不够科学,主要表现为三点:
(1)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在确定考核指标时缺少考虑各种岗位的独特性,没有找出与每一个员IT作岗位关系最为紧密的关键指标加以深化和细化。
(2)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有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设置上,采用统一分数或指标中分数差别不大,没能突出重点。未能通过绩效考核指标的权重使员工认识本岗位的工作重点并引导员工很好的完成岗位职责。
(3)考核指标不能及时调整。考核指标的设置没有根据岗位职责的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工作内容变了,而考核的指标不变,体现不出新的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
3、缺乏严谨的考核标准
选择和确定什么样的绩效考核标准是绩效考核中一个重要的同时也是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目前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不严谨,主要表现在考核标准太过笼统,考核标准的说明含糊不清,考核标准中有太多难以衡量的因素,或者考核标准与员工的工作职能偏差较大等方面。以这样的标准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就难以避免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出现考核者的主观随意性判断,从而影响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考核结果也就很难使员工感到信服。
4、考核结果运用不当
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中,通过各种资料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价等流程,会产生各种中间考核结果和最终考核结果。这些考核结果本可以充分运用到人力决策中,诸如员工的职业规划、培训、晋升、薪酬管理等。使员工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从而重新认识自我,找准方向,努力工作,并最终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取得更好的业绩。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对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缺乏明确的概念和思路,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仅仅作为奖惩手段或鉴定性档案,对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尚未开展起来。
三、解决企业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绩效考核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架构的建立和机制的完善。企业应从整体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建立与绩效考核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让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培训与开发、人事调整、薪酬管理等环节相互联结,有效促进。同时要使绩效考核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设计能配合企业战略实现的绩效考核体系,开展战略性绩效考核与激励,促进企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
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不仅要明确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更要在考核方法上下大功夫,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深入分析。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认每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及标准,并做好“三个结合”:
1、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不仅仅只有业绩考核,还应包含素质考核。业绩考核引导员工注重实效完成岗位职责;素
关键词:发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发电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在日新月异,规范企业绩效考核、加强企业绩效管理成为发电企业适应新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率、改善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 绩效考核理论阐述
(一) 绩效考核概念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绩效考核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企业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员工未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影响的过程和方法。
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包括五项内容:一是确定考评指标、考评者和被考评者;二是确定考评分方式、方法;三是确定考评周期;四是绩效考评,得出考评结果;五是绩效反馈,结果应用。
(二)绩效考核作用
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考核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各项管理机制有效运转、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绩效考核可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绩效考核工作,企业可以掌握员工工作绩效信息,挖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指导。
2.绩效考核是进行员工职位调整和岗位变动的依据。了解掌握员工的专长,合理配置人员岗位,必须经过绩效考核。新员工入职调配、在岗员工职务调整和职务晋升,都要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才能真正做到人岗相宜,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能和组织效能。
3.绩效考核是企业开展培训工作的依据。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准确把握员工的薄弱环节,掌握员工的培训需求,为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提供依据,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提供保障。
4.绩效考核是企业进行薪酬分配的依据。薪酬分配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而能够做到兼顾效率和公平就必须对员工个体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薪酬奖惩密切挂钩,使不同绩效取得不同待遇,激励员工不断提升绩效,为企业做出贡献。
5.绩效考核能够促进员工职业发展。通过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提升工作绩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还可以促进员工潜质的发挥,增强员工个人的竞争力。社会在进步、企业在发展,对高素质能力的员工需要越来越大,员工个体只有通过绩效考核找到差距和不足,取长补短,促进岗位成长,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立于不败之地。
二、发电企业绩效考核的管理现状
作为垄断行业的电力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并逐步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将绩效考核理念和考核管理模式逐步应用到经营管理之中。但大多数发电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没有系统的掌握绩效考核管理理念和实用的构建方法,致使绩效考核工作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难以切实促进企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当前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1.绩效考核目标不清晰。一般发电往往是在迫于企业发展形势需要或是投资方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外在情形下,才开始在管理过程中引入绩效考核。因此,在具体的考核过程缺乏一定的考核理念和考核目的,没有客观、全面的调查分析,没有实施考核的内在动力,最终使绩效考核工作盲目开展,草率实施,匆匆收尾,丧失考核的价值和考核意义。绩效考核的目标定位是开展绩效考核的基础,考核目标的不准确必然会影响考核实施方法、实施过程、结果应用等方面事项,最终影响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健全性和完善性。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考核计划制定、考核过程实施、考核信息反馈、考核结果应用等内容,是一个系统管理环节。但发电企业引入绩效考核时,因为受到管理层的支持程度、职工的重视程度、绩效考核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等因素限制,使企业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最终导致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只是空中楼阁,美丽而不可触及。
3.绩效指标设计不科学。发电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时,往往依葫芦画瓢,照搬照抄,简单套用,设计指标死板、僵硬,与直接被考核者所从事工作相脱节。比如一些业务类岗位考核指标在设计时,往往缺乏科学性或是缺乏有效量化指标衡量,致使考核结果难以定位和应用;再或是考核指标设计表面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在执行过程中,不是因为考核数据难以收集,就是因为考核标准受到质疑,最终使考核结果难以定性、比对,导致考核失去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4.绩效考核工作受考核者主观臆断因素的影响。一些是非标准判断当然不用考虑,一般人员都能正确判断,不会受到考核者情绪影响;但是大多发电企业的岗位,多数是难以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的,绩效考核的好坏还有赖于考核者的自身素质和主观判断能力。考核者自身能力素质的局限性,或是主观评价臆断的差异性,都可能会导致出现与实际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等实际情况相偏差的现象,一些不准确、不合理、不公正的考核结果会出现,这会严重影响考核工作的整体质量。
5.考核周期设置不科学。绩效考核工作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有规律、有次序的开展。考核周期是整个绩效考核工作规律性、次序性的体现,所以考核周期设置要合理、科学,不能过长或过短。但纵观发电企业的考核周期设置,往往都是根据年初签订的经济责任书在年底或次年初进行一次考核,这样的考核仅仅主要是用于年终奖金分配,而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改善绩效、提升管理水平,使考核工作偏离了考核的初衷;有时又走向另一极端,就是天天考核,一个月下来,每个部门都得有几项考核,这给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带来极大的工作量,影响日常工作的秩序性,再加上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这样会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为了考核而考核,疲于应付,对考核也就视而不见了。
6.考核结果得不到很好的运用。考核的终极目标是反馈结果、改善工作、提升效率,但绝大多数发电企业在开展考核工作时,总是忙于准备材料、忙于天天考核、应付各级检查、疲于收集整理等,而关键的一环往往被忽视了,那就是将考核结果合理地反馈给被考核者,并使考核者能够认真地分析工作不足和有待提升的方面,为后续效能提高提供指导和方向。没有使考核结果在员工成长晋升、组织效能提高中加以有效应用,没有考核反馈、绩效改进、后续跟踪,使考核一套,结果是另一套,难以实现考核目标——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三、构建发电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
随着发电企业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好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考核目标,设计完善的考核体系。发电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明确考核目标,从企业的基础工作分析入手,广泛进行调研,深入进行研究,制定出规范合理的岗位说明书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依据,同时建立内容全面、规范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然后再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从管理制度及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出涵盖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业务重点和个人关键绩效点的考核标准;最后针对不同群体,以不同权重,设计出差异化、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2.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发电企业一方面要加大各级员工的参与力度,发挥每个岗位员工和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认真分析岗位特点,总结考核节点,为指标的设定提供现实基础;同时还可以聘请外部的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提供技术保障。
3.克服绩效考核中的主观偏差。加强考核过程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让参与的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事先做好准备,清楚、无歧义的掌握绩效标准。在实施具体评价时的要进行相互交流、协调沟通,使评价者了解被考评者的业绩和要求,克服主管因素的影响,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完成考核工作,确保考核取得良好的效果。
4.考核要设定合理的考核周期并充分应用考核结果。考核周期的设定要与岗位业务性质周期相匹配,使考核既不因为周期过长而丧失考核价值,又不因为过于频繁而使参与者视而不见。考核结果的有效应用和绩效改进才是考核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考核完毕后,要妥善、积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本人,被考核者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改进个人绩效,达到提升组织效能的目的。
5.塑造健康的绩效考核文化,提高员工的认识度。从目前发电企业现状来看,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宣传、渗透绩效考核的理念、消除抵触情绪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正确引导考核双方认识考核的目的,帮助他们相互理解和支持,促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真诚合作,建立良好的考核氛围,为更好地、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减少失误、防患未然、建设企业提供良好环境。
总之,发电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不断地认识和掌握自身的经营特点和经营方式,加强上下级之间持续、深入、有效的沟通,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起良好、有序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发电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保持自身优势、展现强大生命力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振芳.员工绩效考核及其在国内外企业中的研究与应用[J].今日工业工程,2006(01).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M].国家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一)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类型
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有多种划分方式:第一,按考核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定期绩效考核和不定期绩效考核。定期绩效考核可以根据企业经营现状自由选择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等时间段为考核时间段;不定期绩效考核就不再选择固定时间段进行考核,而是根据一定标准进行随机时间考核,这种方式更能真实记录工作人员的日常绩效,也更能为定期绩效考核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二,按考核内容划分,可以分为特征导向型、行为导向型和结果导向型绩效考核。特征导向型的考核重点在于考量员工的个人特点,如品性、工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行为导向型的考核重点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结果导向型的考核重点是员工工作完成的数量与质量。第三,按主观和客观划分,可分为客观绩效考核和主观绩效考核。客观绩效考核是利用公司现有考核标准进行直接量化的绩效考核;主管绩效考核是由考核者根据一定的考核准则设计的考核体系对被考核人员进行主观评价。
综上所述,不同企业建立的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不同,选用的考核方法也不同,但绩效改进却是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必须包含的内容,它是落实绩效考核目标的具体表现。
(二)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意义
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针对企业内部人员工作过程的管理活动,它能将中长期工作目标分解为短期的工作指标,更有利于激励员工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其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是一个持续制定考核计划、执行考核任务、修正考核体系不足之处的有机循环体。最后,内部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实发工资直接关联,不仅能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合理分配员工所得利益,还能通过考核发现工作漏洞并将其修补完善,最终达到员企双赢。企业在设定员工薪酬时,一般都将薪酬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绩效考核能保证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和发放,更能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
二、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难点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
现代企业大多建立起了内部绩效考核机制,但大部分企业并不能完全发挥考核机制的作用。当下的企业绩效考核模式一般为:工作分析、考核标准的确定与管理、绩效考核过程管理和结果反馈等。但多数企业只是单纯地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对考核本身的目的未做充分理解,这样只是将绩效考核作为管理人员工资的一种手段,严重制约了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
(二)难以把握“企业整体”概念
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往往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其他部门协助进行的,但很多企业将绩效考核看作人力资源部门的专职工作,其他部门都处于被考核、被处罚的压力之下,这种现象会导致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产生隔阂,严重影响绩效考核的真实性。从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来看,绩效考核应该是整个公司所有部门的工作,各部门都要为绩效考核工作的进行付出努力。因此,企业要积极提高内部各部门对绩效考核的“企业整体”理念,使绩效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用。
(三)考核主观性强
目前,企业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考核结果也都是由评审部门进行保存和公布,被考核人员在考核结果公布前得不到自己考核成绩的相关信息,这就使得大部分被考核者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情绪,考核也就无法发挥原有的作用。甚至有些企业根本没有清晰准确的考核标准,考核者大都根据主观印象对被考核者进行评价,这就使绩效考核受到个人喜好的严重影响。
(四)存在暗箱操作
当前,许多企业已经制定了明确的绩效考核标准和考核工作流程,但是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却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一些企业平时不考核,或平时考核蒙混过关,仅在年终时组织相关领导对各部门成员进行绩效考核,而且很多企业的考核过程并不公开。以上这种暗箱操作的现象,使企业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从员工到领导都会产生懈怠的考核情绪,绩效考核也就无法发挥其原有的作用。
三、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完善思路
(一)明确绩效考核目标
企业内部绩效考核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这个目标要具体明确,要可量化,要能给出可行的考核方案,并且要有明确且不可随意更改的考核时间安排。要满足以上条件,企业的考核部门就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相互沟通,制定出合乎企业人员工作现状的绩效考核目标和方案,尽量避免考核的主观化,努力做到考核过程的透明化。这样才能使被考核者理解绩效考核的目的,达到激励员工和促进员工进步的根本目的。
(二)制定健全的考核标准及方法
不同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不同,其内部绩效考核标准与方法也不同。因此,企业要根据考核对象和考核内容来选择最科学的考核方案,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第一,能真实体现考核目的;第二,能激励被考核人员并对其工作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第三,能客观公正地体现被考核者的工作绩效;第四,考核方案科学可执行,易于操作。
(三)提高量化指标比重
为尽量避免绩效考核工作的主观性,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要集中在对被考核者工作绩效的考核上。针对被考核者工作的情况,将其现实绩效与理想工作情况下的绩效进行对比,将被考核的各项数据进行量化,减少主观因素对绩效考核的影响,使绩效考核工作不再流于形式。
(四)实施考核申诉制度
在企业进行绩效考核工作时,难免出现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严重不认同的情况,为保证被考核者的正当权益并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有必要建立考核申诉制度。首先,要建立一个考核申诉的流程,将申诉制度具体化,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这方面工作。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尊重被考核者的个人意见,认真对待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要以考核标准为依据,以事实为证据,对被考核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其次,要加强考核工作中的互动,当被考核者有疑问时要认真对待,及时解决。最后,要及时将考核申诉的进度及结果告知被考核者。如果是考核部门或考核机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如果是被考核者出现的问题,要拿出切实的证据和合理的处理结果,使被考核者信服。
四、结语
关键词:企业 绩效考核 薪酬管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绩效考核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薪酬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障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在序运行,还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达成。绩效考核最终要达到对人的激励,激励人更努力的工作。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系统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谈到人力资源的作用时不要人为地将人力资源的各部分分开,我们在谈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时也不可将它游离于人力资源之外。同时,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依据,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守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这就必然要对每一个员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付酬。绩效考核为报酬分配提供依据,进行薪资分配和薪资调整时,应当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运用考评结果,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挂钩制度,使不同的绩效获取不同的待遇。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员工劳动成果的公正认可,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形成进取的组织氛围,考核结果不与薪酬、奖励、提职、培训等挂钩就等于一句空话,不仅起不到激励效果,反而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业绩和效率。以下就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1 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考查和审核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任务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绩效的一种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它也是衡量、影响、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的正式系统。作为一种行为导向和控制方法,它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几乎都密切相关。通过工作分析,制订岗位职责,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而制订绩效考核的标准,实施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又被用于奖惩、培训、晋升、解雇等方面,并与薪酬、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挂钩。绩效考核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它是奖惩、调配与解聘的依据,具有激励与控制导向和发展作用。
1.1 绩效考核的目的
1.1.1 改进组织绩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是绝大部分企业所追求的,也是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之一。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企业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过去者在劳动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界限中。绩效考核本身就是劳动者相互评价、相互比较、相互监督、相互影响,也是劳动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绩效考核的结果会以一种特殊的力量引导劳动者,使企业得到驾驭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对员工的使用支配权,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成果、创效益。同时,因为绩效考核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因此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
1.1.2 为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绩效考核应为人力资源部门做好以下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从事决策与调整,薪酬福利,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按照社会主义的按劳付酬原则,绩效考核之后是论功行赏,所以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考核员工对责任职位的胜任程度及发展潜力。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检验,通过绩效考核,检查员工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验证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因此,绩效考核结果是员工调迁、升降、淘汰的重要标准,谁能干,谁不能干,结果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员工的业绩,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从而为企业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1.1.3 帮助员工改进工作,促进员工发展
通过绩效考核,员工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职责,组织的要求及自己完成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差距,调整工作方式,以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绩效。
1.2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为做到公平和准确,保证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2.1 客观原则
绩效考核必须严格遵守客观公正这一基本原则。客观即实事求是,公正即不偏不倚。按照考核标准,一视同仁地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绩效考核标准,针对客观考核资料进行评价,做到“用事实说话“,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成分和感彩。此外,在考核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上也要做到与实际考核应用的结果一致,不能肆意歪曲考核的结果,也不能任意夸大或贬低考核的实际意义。
1.2.2 注重实绩的原则
实绩指员工通过主观努力,为组织做出并得到组织承认的劳动成果、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在考核过程中,坚持注重实绩原则即要求在对员工作出考核结论和决定升降奖惩时,以其工作实绩为根本依据。
1.2.3 差别原则
绩效考核的等级之间通常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考核结果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绩效考核带有激励性,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当然,对绩效考核承担者进行充分培训,使其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并能够对考核标准有准确的、统一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1.2.4 明确化、公开化原则
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在考核过程中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同时,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者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应当对全体员工公开。这样才能使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才能使员工容易理解、接受绩效考核的结果。
1.2.5 多方位考核原则
为了使绩效考核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应扩大考核者的范围,尤其是与被考核者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如直接下属、同级相关部门的同事、客户及服务对象、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等。
1.2.6 科学、简便的原则
科学、简便即要求考核从考核标准的确定到考核结果的运用的整个过程都要符合客观规律,正确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准确地评价员工的行为表现。同时,考核的具体操作更简便,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尽可能好的考核效果。
1.2.7 保证信度与效度的原则
绩效考核的信度是指考核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考核结果的可信程度。绩效考核的效度是指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信度和效度是反映考核结果最重要的指标,企业在考核员工时,要尽量提高信度和效度,从而更好发挥绩效考核的功效。
2 薪酬管理的内容
2.1 薪酬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市场中同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同期薪酬水平的调查,应该首先了解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以及绩效报酬的公平性,确定薪资指导线,作为制定适合本企业薪酬水平的依据。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必须以同行业同职位的薪资水平为基准,要以高于市场的人们吸引、保留对企业具有关键作用的人才。内部薪酬满意度调查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它为调整薪酬结构比例提供依据,可以分析是否因为薪酬水平原因而导致企业人才流动率的波动。设计合理、规范灵活的薪酬体系不仅仅体现出其本身的科学性及公平性,更为企业留住了宝贵的人才。
2.2 确定薪酬目标
薪酬目标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一般来讲主要包括: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构建学习型组织,创造高绩效;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计划的协调一致。
2.3 确定影响本企业薪酬管理因素
影响薪酬水平变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相关行业竞争状况,政府的宏观调控,地区与行业间的薪酬水平变动,当地的物价变动,经济发展水平与过去生产率变动,国家法规法令,乃至于国际政治时局的变化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力,企业文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雇员的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劳动者所处的岗位等级,劳动者个体素质和能力差别,薪酬分配的形式,福利待遇的差别等因素。其中的任意元素发生变化都可能影响到薪酬的实施,在薪酬制定的最初阶段,就要根据经验制定出外界情况变动时的薪酬调整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还要对某些对薪酬的实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考察,未雨绸缪,做出周密的安排,留出决定的余地。
2.4 选择薪酬政策
所谓选择薪酬政策,是指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和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采取的方针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薪酬成本投入决策,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工资制度,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和工资水平。
2.5 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是薪酬政策的具体化,它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以及薪酬管理重点等。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把握两大原则:第一,与企业管理目标相协调的原则;第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原则。事实上,薪酬计划并非固定的,它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作适时调整。
2.6 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调整薪酬结构是企业薪酬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是对薪酬政策实施后的一种反馈。它主要包括员工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员工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和浮动工资的调整等。
3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相互关系
3.1 薪酬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通过薪酬管理实践直接影响员工和组织,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薪酬管理主要通过薪酬管理实践,如提高对薪酬的认识水平,充分利用薪酬形式工具、差异化薪酬战略、薪酬设计、薪酬预算控制等作用于员工,直接影响员工能力、员工动力、员工与工作相关的态度、员工取向。员工结果又会直接影响组织结果,即组织竞争力,它涉及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而组织结果最终导致企业的竞争住优势的形成,如成本领先、产品差异、高份额和高渗透等。
3.2 绩效考核与企业竞争力
绩效考核与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绩效考核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员工行为态度,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化的、公平公正的考核实践对员工直接产生影响,如对员工职业导向、员工价值导向、员工能力导向、员工努力导向都可以通过绩效考核达到,而绩效考核又可直接对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目标、企业形象产生作用。如绩效指标考核形式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战略,服务于经营目标,绩效考核又可以而且要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公平公正直接反映着企业对外的形象。员工结果与组织结果,共同协调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产品成本、产品质量、服务,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都得以实现。
3.3 绩效考核在薪酬管理中的价值
如上所述,薪酬管理的绩效管理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绩效管理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激励的实施需要对员工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及时给以不同的激励薪酬,也会有助于增强激励效果并确保绩效管理的约束性。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1 有利于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
绩效考核有利于在薪酬制度中将员工薪酬与可量化的工作绩效挂钩,从而激励机制融入组织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而且这种激励机制要比那种不区分工作绩效,仅根据生活费用上涨情况给予报酬的机制公平。
3.3.2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薪酬结构
在薪酬结构中,依据什么拉开薪酬差距,不同人员之间的薪酬关系怎样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标准,而绩效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为了绩效考核,不同岗位的员工的业绩就可以进行比较,不同人员薪酬的调整也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从薪酬制度上将薪酬向业绩优秀者倾斜,而且有利于强化结果导向的组织文化。
3.3.3 有利于提高薪酬方案运行效率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有利于简化薪酬方案设计过程,降低设计成本,并提高薪酬方案运行的效率。有了绩效考核,薪酬结构的改变、薪酬水平的调整可完全由绩效自行决定,这样,薪酬方案运行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的激励员工,提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也会有助于增强激励效果并确保绩效管理的约束性。
参考文献:
[1] 潘媛媛 刘平 绩效管理与薪酬体系关联效应的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 2013(10)
关键词:工程设计院;员工;绩效考核。
工程设计院员工由设计员工、设计辅助员工、管理员工(含总承包项目管理)三部分组成。其中设计员工是主体,他们工作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设计院的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培养、拓展市场等方面;对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是直接影响其潜能发挥和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见,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合理并执行的好,将会激励设计员工士气、促使其主动完成好所承担设计任务的设计进度、设计质量、投资控制、技术创新等,使工程设计院与设计员工能达到共同和谐发展的目的和效果;若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合理、执行的不好,则会造成员工消极怠工、进度拖期、质量出现问题、工程投资达不到合理控制等诸多不良影响l会阻碍工程设计院与设计员工的长远发展。为此,本文以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为研究对象,结合绩效考核基本涵义等理论,对其绩效考核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工程设计院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院绩效考核的现状
(1)设计科室集体承包考核分配
设计任务由设计院分配给工程项目主体设计室,主体设计室向相关的辅助设计室提出设计资料,共同完成设计成果。绩效考核分配由职能考核部门季度或半年预考核、分配到各设计科室,年终再整体平衡分配。
(2)个人系数法
设计任务由设计院分配给工程项目主体设计室,主体设计室向相关的辅助设计室提出设计资料,共同完成设计成果。绩效考核分配由职能考核部门确定标人考核分配结果,以设计员工的资历(学历、职称、工龄、职务等)为依据,确定其考核分配系数。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分配结果等于标人绩效薪酬乘以资历分配系数。
(3)项目承包分配
设计任务由各设计室自己寻找或由设计院分配。其绩效考核分配由项目总设计师按专业考核分配到设计员工个人。
2.目前工程设计院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单一
现阶段,对工程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较为单一,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绘制图纸量为主的绩效考核,二是以工程投资为主的绩效考核。以绘制图纸量为主的绩效考核较为看重设计制图量,这样会忽略了绩效考核的内容、难以真实反映设计员工的工作,也无法帮助他们完成相应的绩效改进。以工程投资为主的绩效考核,使得设计员工可能不考虑甲方成本,造成甲方利益受损,影响工程设计院质量和形象,从而促使双方合作受损。
(2)绩效考核周期不合理
目前对工程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大多数是由职能考核部门以半年度或年度进行计量考核。由于缺乏对工程设计员工有效的日常考核记录,绩效考核执行者难以了解其真实工作情况,因而绩效考核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偏差较大。 (3)项目承包制的绩效考核问题 在项目承包制的绩效考核中,项目总设计师往往遵循个人利益最大化(给本专业分配的收入多,而给其它专业分配的收入较少),甚至采取“花光政策”。这样的绩效考核不利于专业间协作和谐和设计院的长期发展(如:员工培训、技术考察、各专业新规范、新图籍购买等不能切实做好)。
(4)效绩考核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反馈
现阶段,工程设计院在绩效考核的沟通和反馈方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上下级的沟通,考核执行者并不一定了解、掌握设计员工具体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大,J、二是信息反馈流于形式,设计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不明确,经常产生错误的理解甚至心理上的歪曲。
二、提升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的相应措施
尽管绩效考核这杆“公平秤”无法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是我们可以依据绩效考核理论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探析出相对合理、公平的绩效考核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1.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改进的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应以项目为单位,依据设计员工在工程设计项目中承担项目内容的重要程度、工作量大小等进行过程考核。以下是实施工程设计“项目经理负责制”(即项目总设计师负责制)的过程绩效考核流程图。
2.建立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应对工程设计员工的工作进行认真分析、调研,并向专家咨询,寻找出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关键点,制定出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设计部门绩效考核情况,分析工程设计院的考核指标研究和设计过程,将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为四个方面,如员工工作业绩、审核员工业绩、施工服务工作以及平衡调节,其中员工工作业绩是绩效考核的主要部分,其指标有工作进度、工作质量、甲方评价、经济评价、规范符合性、设计资料质量、协作员工评价以及甲方工作满意度等。
3.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综合运用
工程设计院需要建立绩效考核组织机构――绩效考核分配委员会。绩效考核分配委员会根据工程设计项目流程,对设计员工设计工作的进度、质量、协作服务等绩效考核指标实施过程考核;及时沟通和反馈真实绩效信息,增进设计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工程设计项目设计收费的一定比例对各级设计员工进行设计产值提奖分配,并给予工作优良的设计员工相应的责任和奖励。下面是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运用图(见图2)
4.加强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沟通和反馈
要实现较公平的绩效考核结果,必须加强绩效考核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注重目标制定、绩效实施、绩效反馈以及绩效改进四个方面的沟通。目标制定的沟通可使设计员工更清楚地了解工程设计院的战略目标,为完成相应的绩效目标而努力工作;实施阶段的沟通使设计员工了解绩效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以便调整、改进相关的工作方向与进度(如适时在局域网公布绩效的目标、绩效完成情况等);对设计员工的绩效考核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考核者和设计员工能够针对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增进设计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并提出相应绩效考核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另外,为保证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当考核结果与设计员工的真实绩效不一致的时候,设计员工可向绩效考核分配委员会申诉,绩效考核分配委员会将尽快(最迟在下季度)作出处理。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结果较准确,应建立有效的申诉机制,提高设计员工参与绩效考核的积极性,体现设计员工的自我价值。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申诉制度:一是对绩效考核相应的考核执行者进行重新角色定位,二是申诉人应填写申诉表,并有相应的评价者对申诉内容审查是否受理。
三、结论
工程设计院绩效考核分配委员会在对工程设计员工绩效考核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向设计生产一线倾斜,,充分调动设计员工的积极性,稳定设计骨干队伍,引导设计员工不断提高设计质量,树立市场观念。
2.以设计项目为单位,考核分解到设计员工个人,尽量具体化、数量化、用考核记录的数据说话,使绩效考核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加强设计进度和质量管理,对各方面的工作实行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限时管理。
3.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综合的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局域网上公布,同时建立各级沟通、反馈机制,便于及时掌握真实情况,使绩效考核这杆“秤”更公平。
关键词:绩效考核;新会计制度;医院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改革进入深水区,为了便于对医院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财政部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提出新的措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新会计制度不断实施,对医院会计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前,医院在组织开展财务和会计等控制工作的过程中,绩效考核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重点改革的内容。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综合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对绩效考核涉及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理念。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断完善会计工作制度和会计工作水准,所以,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环节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和工作,进一步强化创新的针对性。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通过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能够帮助医院有效地开展成本预算工作,同时在实际成本方面,便于与其他医院进行对比,进一步帮助医院合理配置、优化医院资源。在效考核过程中,通过分析绩效考核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医院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为医院正常运营奠定基础。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是一项内控措施,这是因为,对于医院来说,借助绩效考核,可以帮助医院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医院完善现有的经营体制,进而有利于医院实现战略目标。在当前的医院管理过程中,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是一个重要环节,并且绩效考核作为一个有机的体系,在体系内部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证明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另外,对于医院来说,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通过对绩效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激发医院内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可以通过客观、系统地评价医院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成果,进而不断调整制定实施的阶段性目标,有利于帮助医院员工提升个人的工作效益。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由于绩效考核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绩效考核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遵循的原则
在医院会计制度下,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在选取、确定考核指标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尤其是运用系统分析理论,针对成本管理的特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决策分析等进行成本管理评价,使医院运营管理做到技术适宜、经济合适、成本最小和效益最高。
(二)政策性原则
医院的成本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适当的评价办法,考核医院的成本管理效果,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三)重要性原则
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医院成本管理评价应抓住运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关键因素加以控制,制定适合医院发展的重要指标并落实实施。
(四)灵活性原则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运营环境不停地发生变化,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评价指标,保障考评系统发挥作用,使成本评价更符合实际工作。
(五)适用性原则
成本管理评价要适合各医院自身的特点,评价项目、评价目标和评价体系要按各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六)可比性原则
医院的成本管理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能够在不同层面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分析。
三、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模式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遵循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原则,秉持全新的绩效考核理念,通过对绩效考核进行系统性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方向,同时为绩效考核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一)明确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医院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熟悉了解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这是医院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关键所在,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系统地分析绩效考核中涉及的具体方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绩效考核工作需求,还是绩效考核工作标准,社会公众的要求还不太明显,但是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不断实施,社会公众的绩效考核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医院的管理层,需要及时制定全新的工作方案,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放开了医疗卫生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抢占中国市场,国外的医疗机构纷纷进入我国。基于此,我国不断落实相关改革政策,通过完善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工作方案,确保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此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医院还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针对社会性问题,不断解决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方面遇到的新问题。对于医院来说,在新医院会计制度环境下,绩效考核作为其中的关键性问题,需要给予系统性的解决和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政策,以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绩效考核作为推广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医院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成效进行科学、合理地考核评比,以及系统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系统地评价相关人员的工作状况,进一步实现医院、员工的共同成长,间接实现医院的既定发展目标。但是,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绩效考核工作刚刚开始,所以,需要调整今后的工作重点,通过系统分析当前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面临的问题,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工作方案,树立全新的绩效考核工作理念,进而推动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合理配置人员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为了确保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展开,医院需要合理配置人员,做好绩效考核工作的人员基础。在人员配置方面,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基础,借助这些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组织医院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医院从业人员提高综合素养,通过实践巩固强化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绩效考核水平。对于医院领导层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积极开拓各种途径,确保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在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时,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医院可以借助外部监督的方式对绩效考核进行管控。医院领导层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以身作则为医院员工树立榜样,将新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必要性等信息传递给员工,帮助医院员工深刻认识实现医院战略目标思想原则,正确认识工作岗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将绩效考核简单地看成绩效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今后的工作,医院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绩效考核问题,逐步完善考核指标,充分挖掘效考核价值,进一步释放医院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对于医院其他职能部门来说,要及时纠正对新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的的偏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转变绩效考核理念,不断推动新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
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于医院来说,在选取绩效考核指标、设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一方面需要设置相应的财务指标(例如经济利润等),另一方面还要设置服务满意度、员工学习情况等指标,对医院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确保医院绩效考核的公正性,需要根据部门、岗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以此对医院内部的不同人员进行考核评价。
四、加强财务预算和信息化管理
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对不合理开支进行控制,借助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医院财务预算的可行性,对医院潜在的亏损进行管控,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经营绩效。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对于医院来说通过组织开展预算工作,进一步对医院的经营目标进行数量化、系统化,确保医院收入的合理性、合法性。通过对各项财务支出进行合理安排,帮助医院准确预测医疗市场的变化,对各种潜在问题进行事先分析,预先优化配置资源,规避各种影响目标的因索,避免资源短缺对医院的经营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借助信息化系统组织开展预算工作,对于医院来说,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医院正常运营提供信息支撑,帮助医院从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医院的信誉。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增加了医院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加了私自修改账务的可能性,进而威胁账务的私密性、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难度。为了提高医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加强财务信息化控制。
五、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系统分析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绩效考核问题,对于医院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医院来说,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标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正性,不断激发医院工作的积极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医院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其中释放员工的潜能是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绩效考核的重要性越加明显。医院在组织开展财务、会计等控制工作时,需要高度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同时对其进行深化改革。综上所述,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全新的绩效考核理念,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帮助医院财务人员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实现医院、员工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崔学刚.我国医院会计改革:内容、成效与问题――兼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5(02).
[2] 张慧平.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论医院全面预算管控的加强[J].财会学习,2016(07).
事业单位中一般通过内部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各级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并进行综合评价,且对人员的调动会参考绩效考核结果,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但是对于事业单位中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动时,更加需要一个完善的、客观的、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为基础,而现阶段事业单位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善,甚至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全符合本单位的模式,不能对各项工作、贡献、效果进行全面评价或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果,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绩效考核结果并不具备参考性,甚至会影响到各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高级经济师而言,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机制与本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匹配。在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运行中,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不适合本单位管理模式和发展情况,虽然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但考核标准具有局限性,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全面体现工作过程,造成考核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对员工的评价要求,影响绩效考核结果。
其次、事业单位中绩效考核主观性较强。由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及不满足本单位考核要求,造成考核项目和考核标准不完善,考核中主观因素较多。尤其是考核人员对被考核人员如有认知偏差,会严重影响到最终的绩效考核考评结果,也就使得绩效考核失去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高级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SWOT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为更加直观了解高级经济师的现状及提升并完善高级经济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必要性,本文使用SWOT模型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分为对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以及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高级经济师绩效考核的优势
事业单位通过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模式和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并发挥高级经济师对组织内外部的环境进行分析的积极性,使事业单位的各项决策更具前瞻性、可操行及适用性,更加符合事业单位长期发展模式及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二)高级经济师绩效考核的劣势
现阶段各个行业的绩效考核模式及管理战略同质化较为严重,行业间的绩效考核侧重点及管理界线较为模糊,因此,趋同化的绩效考核模式使得人力资源的竞争力较低,缺乏创新性及差别性。
(三)高级经济师绩效考核中的机会
高级经济师在事业单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业单位在发展中也逐渐认识到高级经济师在组织发展中的决策及指导作用,事业单位逐渐完善高级经济师的内部培养及外部引入机制,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这为完善人力资源中的高级经济师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高级经济师在绩效考核中面临的威胁
对任何单位来说,人才的流失尤其是高级综合性管理人才的流失,都会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及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组织文化建设不完善,员工对组织的归宿感不强,都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通过SWOT分析,高级经济师在事业单位发展中虽然组织已经意识到高级经济师对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仍需通过进一步提升高级经济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高度,完善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发挥高级经济师应发挥的作用。
三、完善高级经济师绩效考核的路径研究
(一)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要建立较为客观公正并符合自身发展模式的绩效考核机制,并且在对高级经济师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明确考核指标、定量化考核体系及考核后评价体系,使考核更加客观、全面、定量,更具参考性。根据绩效考核的评分,量化绩效考核结果,并建立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的奖惩机制,并根据考核结果及时执行。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及评价机制,保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对高级经济师能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充分调动高级经济师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充分发挥高级经济师在组织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
一、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有学者调查统计,我国约有70%的企业有绩效考核系统,但其中约90%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感觉绩效考核对于提升组织绩效并无实质作用,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问题在哪里?原因又是什么呢?
1.对绩效考核存在理解误区。企业绩效考核工作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其他职能部门协助、配合。因此许多企业的考核成了人资部门的“专利”,其他职能部门将其理解为被监管、惩罚及高压力,对于绩效考评采取“冷处理”,不是在部门互评中互相打高分,就是在员工评价栏中填上优良或弃权不答,考评结果准确性差,考核工作开展困难。
2.对绩效计划不够重视。绩效计划是企业开展绩效管理和考核的依据,是企业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应完成的任务及标准。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对绩效计划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强,从而造成绩效管理工作的失效,影响企业效益。
3.绩效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许多企业在设计绩效考核标准时为省力多采用文字描述的定性方式,考核结果主观性强且过于笼统。另一方面,因领导不重视或对绩效考核认识不足,考核时常采用简单的一种考核标准来评价员工工作成果和行为。其三,考核时还存在评价标准与工作相关性不高、操作性差等现状。上述问题严重影响考评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打击员工积极性,进而让企业的利益受损。
4.过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控制。部分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时过于注重反映绩效结果的财务性指标,忽略反映员工工作行为及态度的过程性指标选择。考核实践中,许多主管领导、员工仅关心与他们的业绩、奖金直接挂钩的考核结果,至于考核的方法、手段、形式、内容,无人关心。企业如果过于强调结果忽略对行为的考核,容易引起“短视”行为,甚至出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实现。
5.绩效考核缺乏沟通与反馈。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及反馈,员工很难了解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改进方向。究其原因,其一是企业缺乏绩效沟通意识;其二是绩效管理与考核制度不完善;其三是考核者出于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或敌对的工作态度而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
二、企业绩效考核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文所述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1.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工作。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部门仅是企业绩效考核的组织协调部门,业务部门才是真正的绩效考核工作主角。绩效考核是以尊重员工价值创造为核心,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进而实现员工绩效改进和企业整体效能提升的管理举措。相应部门管理者及员工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正确认识绩效考核工作。
2.重视绩效计划对绩效考核的有效引导。一个合理完善的绩效计划能引导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在考核周期内做好实现企业绩效目标的具体工作。同时,绩效计划亦能作为员工工作结果与行为评价依据,使考核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因此,重视绩效计划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引导作用,做好绩效计划,能有效提升员工与企业绩效,实现企业发展目标。
3.建立以“工作分析”为基础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机制。针对绩效考核标准主观随意性强、与工作相关性不高、操作性差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工作分析出发,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职责制定精细的评分标准,由管理者与员工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共同研究制定。确保每个人都能充分了解自身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并进行工作改正,进而提升员工个人与企业整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