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关于教学管理的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评估;评估反馈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15-02
我国有组织的五年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活动已走过近20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对高校的办学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高等教育评估可以反思高等教育政策,也可以通过高等教育评估来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政策的落实。此外,从高等学校大量扩招以后,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不论是在促进本科教学工作的规范化方面,还是在改善高校的师生比不足以及教师结构不合理和学生人均均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等方面,毋庸置疑都起到了非常有益而且有效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这一组织活动的开展使得高校更加重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均衡发展。在评估的过程中,无论政府的教育部门还是各高等学校都以大规模举动来关注本科教学水平,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显然,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而且是有益的推动作用。可是,当我们在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所取得的巨大成果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以及人们对这项关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兴旺活动的种种议论甚至指责与批评。
笔者考虑到,由于高等教育的各类评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项由大大小小很多类教育指标组成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只从评估的各类指标中抽出一类作具体的分析,主要是从办学指导思想评估反馈意见入手,探寻本科教学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评估反馈是专家组对参评院校发展状况的一个总体评价。一般来说,评估专家组主要从总体印象、办学主要成绩、办学特色、问题与建议等几个方面对参评院校进行反馈。评估反馈作为专家组在为期六天的校内考察之后对学校做出的一个评价,总体上表达了评估专家们对一个学校发展过程中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的意见受到参评院校很大的重视,是之后进行院校整改的主要参考依据。所以,评估反馈的内容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评估的实际状况。本文主要从办学指导思想的评估反馈中来分析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下列举几个院校的关于教学管理的评估反馈意见:
“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有效”(福州大学)
“教学质量标准健全,质量监控措施得力”(中国传媒大学)
“教学管理科学规范,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有效”(集美大学)
“该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评估为契机,积极开展自评自建,成效显著……优化教学管理队伍,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浙江大学)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奋斗、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抓住机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出了新的历史跨越。特别是开展评建工作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以评促建、改、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方针,广大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开展评建工作。通过统一思想、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本科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学校牢固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逐步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坚持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构建了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塔里木大学)
从以上几个评估反馈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专家组对各个院校教学管理的评估反馈有个共同之处: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有效。这几乎是评估专家对所有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反馈意见。当然,有了这样明确的肯定意见,高校就不会或者很少再对自己的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学质量监控进行反思,在所有的高校整改文件中仅有几个院校对教学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整改。这充分说明专家组的评估反馈意见对高校的整改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专家组的反馈意见是高校整改指示灯,这盏灯的指示效果对我国高校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反观上述案例,我们不得不说,有如此重要作用的“专家组评估反馈意见”并非无可挑剔,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二、评估意见反馈折射出的一些问题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准备,参评院校一般在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的时候基本上在各项硬性指标上已经达标,比如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方面基本都能达到评估的要求。
以复旦大学为例:“全校现有教学管理人员150人,包括分管本科教学校长1人,教务处工作人员31人,院系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副系主任54人,教学秘书和教务员64人。教务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9.5岁,既有具备多年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同志,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同志。各院系主管本科教学的领导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硕士学位者16人、博士学位者30人,两者相加占院系本科教学主管领导总数的85.2%;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者50人,占92.6;平均年龄45.3岁。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副系主任大多数都有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其中,在本科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五年以上的有24人),熟悉本科教育教学规律,年富力强,是保障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力量。院系教学秘书和教务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39人,占教学秘书和教务员总数的60.9;中级职称以上38人,占总数的59.4;平均年龄41.5岁。教学管理队伍稳定,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三年以上的有104人,占69.3。很多教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院系的学术领头人。”从中我们能明显看出该校有着优良的管理队伍,整体上呈现出年轻化,无论是在年龄结构还是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上都体现出良好的比例状态。
(一)评估反馈意见厚“硬”薄“软”
从反馈意见上来看,专家组的目光聚焦在管理队伍的结构指标、管理制度体系、院校质量标准的建立等这些显著的“硬件”方面,而对于管理队伍的管理态度,以及教学管理与教学的关系处理等软性问题几乎没有涉及。然而,正是基于评估对硬性数字的重视和对这么难以把握的软性问题的忽视,导致评估在引导学校改善管理队伍结构等“硬件”面上的作用较大,而在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内涵发展上的作用却极小。
(二)评估反馈意见不明确
分析以上几个选取的反馈意见,我们不难看出这里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管理的反馈意见颇有“应付”之嫌,一句“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科学有效”,或许可能对高校坚持刚性管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于高校管理的长期科学有效发展并非好事。由于没有明确自己的缺点所在,高校便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相反会沉浸在评建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中,贻误学校发展的大好时光。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并不奇怪。教学管理态度、教学质量标准都是难以把握的问题,也是目前高等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关于高校质量的讨论,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专家也在积极的寻求解决之道,希望通过对高校质量问题的研究,以期能在理论层面上对高校的发展给予一些引导。在理论和实践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专家组也很难在这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议,避免因指出问题不完美而给自己的意见反馈造成麻烦。
另外,专家组的校内考察评估时间仅有短短几天,而评估的“规定项目”名目繁多。因此,在专家组走马观花式的察看中或者通过听汇报的方式中是很难把握参评院校的真实情况的;加之评估期间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处于特殊的“运动”状态,所看到的有些也是经过“定做”的场面。在总体情况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专家组对参评高校的教学状况难以进行全面、准确和真实的判断,难以提出中肯、客观、合理的建议。在“和事老”思想的支配下,更多的专家就会选择“好话多说”的方式,给出大致相同的评估反馈意见。
(三)反馈意见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上文中列举的几个案例取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办学资源、不同办学类型的高校,但从结果中我们明显看出,几个反馈意见都是以褒扬的言词,以几乎相同的语气对各个院校的评估结果给出相对模糊的反馈意见。理论上来讲,评估专家对于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的高校,应该给出不同的反馈意见。趋同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评估结果相同的院校作相同的看待,如此以来,这样的结果就相对来说有失公允,恐怕难以让大家信服。评估结果认定的可信性对参评院校是否能接受评估结果影响很大。参评院校总是更愿意接受值得信任的反馈。一所院校不仅会看自己的评估结果,同时也会比较同类院校的评估结果以及同样结果获得者的不同院校。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过程中,一旦得知自己所得的结果存在不公平的倾向,他就会采取行动,不积极参与评估或者抵制这样的评估,这明显就与评估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尽管目前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学管理的评估反馈意见中也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并由此导致目前媒体和许多专家都对本科教学评估持批评态度,甚至建议取消本科教学评估。笔者认为不能因为一项制度存在某些缺陷就否认它的有益作用,更不能轻易取消一项制度,何况从总体上来讲,这项关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兴旺的活动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而且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软硬件设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立的时间短,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相比而言,国外的高等教育认证制度经过170多年的发展完善才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可,在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始于1994年,至今才不到20年的历史,由于制度实施的时间短,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因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一棒子打死,我们可以肯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以上这些缺陷会逐步消除,并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天元.教师评价研究的缘起、问题及发展趋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9).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分析
引言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与重心,而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得以开展的前提,因此教学管理也应当列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合理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规范教师及学生的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学校的办学品味,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1.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小学教学管理表现出了种种不合理,下面笔者就来做具体的分析。
第一,课程计划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课程计划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很多小学存在着课程计划没有落到实处的问题。例如,体育课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很多小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课时上没有达到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通常一周只上两个课时。而随着小学升学压力的提高,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则从课程计划中消失了,而空出来的课时则让给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计划没有得到有力的执行,那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这无疑是违背了教育目的[1]。
第二,教师失趣,学生失序。所谓的教师失趣、学生失序就是指教师的教学非常乏味枯燥,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失序是指学生不遵守课堂教学规则,扰乱正常的教学程序。 教师失趣与学生失序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低,无法创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所以学生才会不愿意听教师讲课,才会在课堂上与别人聊天、开小差等,从而打扰教师的教学。
第三,教学常规管理没有得到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是指对常规性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比如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等的管理。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师为了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和工作量,而将两个班级的学生合并到一起上课。这种做法只考虑了教师的利益,而没有考虑这样做是否会打乱学生的学习计划,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等[2]。而学校的管理者也没有对这一情况加以重视,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在校本教研方面,形式主义比较严重。本来校本教研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组织的一项活动,结果在评课研讨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只提优点而不提缺点,而活动之后却又开始在私底下大肆议论。这就造成校本教研成了一种形式,而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 提升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对策
2.1加强小学教学思想的管理
教学思想是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办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检验学校管理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尺。因此,要想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加强小学教学思想的管理。对此,学校教学管理者要做的是:第一,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违规补课、办班、布置沉重的课业等都应该取缔,从而使教学规范化、合法化。第二,要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3]。教学管理工作繁杂,而事务性的工作往往占据了管理者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因此教学管理工作反而受到冷落。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的提高,所以,学校的管理者要将教学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通过不断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找到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第三,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学思想与我国的教育目的相契合,然而,很多学校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因而在教学管理中没有体现出对学生的全面的培养。对此,教学管理要改变这种僵化的教学思想,而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纳入教学中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2.2加强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
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主要包含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机构的建设与健全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建立责任机制,由校长全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同时由教学校长来协助校长的工作,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比如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计划等;而教导主任则主要负责教学的日常管理,教研组则负责学科的教学管理[4]。通过这种责任鲜明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教学管理体系将得到完善。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则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学校要为教师的成长及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留住教师人才;其次,在校园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再次,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他们加以指导,从而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最后,建立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做出客观且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寻求进步与发展。
2.3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是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关键。对此,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建立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立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直观性地、科学地反映教学质量,因此,从校长到一线教师,再到家长,都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对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科检测等进行监督;同时还可以建立学生信息反馈网,从而收集学生的意见及建议[5]。第二,在教学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重点在于对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规范。对此,教学质量监控小组要对教师的备课、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课堂评价等做出全面的评估;同时,还要重点测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3.结语
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学校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我国的小学教学管理者要积极探讨提高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工作,促进学校管理水平及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静,顾振威.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四个策略[J].吉林教育.2013(35)
[2]高丽微.探析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6)
[3]王福英.加强小学教学管理的策略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秘书;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当今,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也出现了全新的局面。教学秘书队伍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组织的顺利高效进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强、高效精干的教学秘书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建设教学秘书队伍的措施有如下几点:
1重视教学秘书队伍,确立其管理地位
高职院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学秘书位于教学管理的第一线,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切实执行者,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强化教学管理只有建立一个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现代教学管理队伍,才能保证教与学有序进行。院校应通过明确教学秘书岗位职责、严格选拔与培养人员、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确立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
2明确教学秘书工作职责
由于教学秘书岗位工作内容范围广、事务繁琐、工作量大,如果职责不明确会直接导致工作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教学秘书工作虽然具有事务性,但它并不是零散、闲杂任务的综合岗位,该岗位应有其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教学秘书应该是集中精力完成与教学切实相关的任务,而不是终日缠身于职责外的繁琐事情。各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校管理的需要制定教学秘书岗位职责,明确岗位工作任务为该岗位能在教学管理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提供保证。
3做好教学秘书队伍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秘书队伍是采用“一人一岗”制,因此,教学秘书工作能力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的质量所以,人事部门在选拔任用时应根据该岗位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专业方向、学历层次、职业素质等方面考虑,选拔一些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水平过硬、德才兼备的人员来充实教学秘书队伍,从而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或者可以考虑从原有的教学管理人员中选拔一些政治性强、思想端正、德才兼备的人员进行培养,以充实教学秘书队伍。
4稳定教学秘书队伍
由于教学秘书岗位事务繁琐、工作量大,待遇偏低,前景不甚明朗,致使该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教学秘书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零碎繁琐、工作具有周期性因此,熟悉工作的磨合期会相应较长,新手上任需要大约1个学期去接触和适应各项工作。如果岗位人员流动频繁,在新手处于不断学习摸索业务的阶段,会影响教学管理有序进行。因此,在建设的同时,必须先稳定教学秘书队伍。根据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发展及待遇两方面来稳定教学秘书队伍。
4.1提高教学秘书队伍的待遇
教师处于教学一线,是教学的实践者,待遇处于所有岗位的首位。教学管理工作虽然是一种服务性、协工作,但同样是对教学的一种奉献,一种牺牲,也应该得到平等待遇。教学秘书与其他岗位的工作人员一样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得到领导和师生的肯定。院校可以让教学秘书享受与其他岗位同等学历资历的人员相同的待遇来肯定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的工作信心。高职院校可以采取教学秘书岗位津贴制度以鼓励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从而稳定教学秘书队伍。
4.2为教学秘书规划职业发展方向
繁杂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务让教学秘书难以安排出时间用在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方面。要稳定、发展教学秘书队伍,就得把他们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理想和追求。引导并创造条件使教学秘书从行政职务的晋升方向发展,或按普通的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去发展,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为系部教学秘书制定计算机操作的培训、文书写作培训等等,以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无纸化、规范化。这些措施能为教学秘书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同时也能满足他们自我追求和实现价值的愿望。
5提高教学秘书职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建设教学秘书队伍包括组建、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在完成了确立地位、明确职责、严格选拔的环节后,应该重点抓教学秘书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质量,以充分发挥该队伍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制约教学管理水平,而教学管理水平与办学质量和效益密切相关。作为教学管理中的一员,教学秘书除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踏踏实实工作,还应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5.1确保思想与时俱进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放在了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首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院校应组织教学秘书进行思想教育,学习十七大报告,切实从思想上培养教学秘书热爱岗位、服务教学、忠于教育的理念,督促教学管理人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按规章制度办事,树立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的服务意识。
5.2业务求精高效
随着管理手段的更新,管理讲究科学性、规范化、系统化,因而要定期组织教学秘书进行业务培训。院校有关部门要在人力、物力上支持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教学秘书去外地、外校参观学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同时,对各系(部)教学秘书要定向培养,分批输送到外校或本校进行教育管理专业的学习和进修,以开拓他们的思路,提高协助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持续扩招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使教学秘书在岗位上能够稳定高效地发挥作用,成为保证学校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 何荣.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学秘书队伍建设的思考[J].新课程,2007(10).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646(2015)12-0118-02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处在快速的发展轨道上,教育成果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其中高校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高校教育不仅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发展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极为重要。教学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高校教育要想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一定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目前,各地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要想脱颖而出,是离不开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的。在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中,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教育,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站稳脚跟,一定要重视并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从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仍有很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弄清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理清头绪,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才会有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此基础上,笔者对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给出了几点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改革建议。
1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管理手段陈旧,教学管理理念缺少创新
目前,很多高校在扩大规模与发展中,仍然在使用不健全的管理制度,很多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例如,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还很单一、师资队伍素质整体参差不齐、缺少创新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正是因为教学管理手段落后陈旧,导致很多教学管理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少能把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只是口头上夸大其词,但缺少实际的行动,有的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手段影响,一时间很难扭转。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虽然拿出很多资金购买了许多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但只是注重数量增多,忽视了质量方面的投入。在教学管理中,对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注重统一,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教学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丰富,只有渊博的管理知识,还有的管理人员年龄大,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文化素质不一定很高。另外,还有很多管理人员来自于非教育管理专业,仍然担任着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这些来自于非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对于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工作,缺少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着此项工作的效率。
2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改革建议
2.1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队伍素质的好坏对于是否能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管理能力强的管理团队,才会在日常的实际工作中顺利完成教育管理任务。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缺少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者的问题也会随之而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聘用一些具有教学管理专业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对其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业务管理水平。只有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教学管理队伍,才会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促进高校教育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
2.2强化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
作为服务于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基层工作中,首先要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只有每个人真正从思想上树立了无怨无悔地为基层服务的意识,才能把服务做得更细致,工作更到位。
3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高校教学管理的进一步改革。只有看清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出一套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琳,郭月珍.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1):110-111.
[2]程祁慧.关于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3):187-188.
[3]王江辉.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若干问题的理论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4]王跃.教学管理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黄平.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6):190-191.
[6]邬智,陈晓明,罗文标,等.我国私立学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攀枝花大学学报,1997,(01):146-147.
[7]梁德全.优化考试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建筑教育,2003,(04):201-202.
一、教学质量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核心,是高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有研究者认为,“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也有的说法认为“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1]。由此可进一步理解:高校教学质量作为“一系列教学活动所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教育部门为了满足个人、学校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设计、组织和实施等行为对预期目标进行实现的结果。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在专业知识、道德品行、素质能力等方面接受来自学校“质”的打磨与“量”的累积。若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一切教育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对教学质量进行专门系统化的管理,是高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教授韩之俊在所著《质量管理》一书中对“质量管理”进行了如下解释:“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2]。高校教育的质量方针、目标,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认以及培养方案的制定;管理职责则落实到学校、学院教务各个部门;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是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后做的一系列监控行为。如此说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至少需包含以下内容:确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安排教学活动,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并在每学期教学活动周结束后对该学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总结与反思,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上述的任何一项内容,都是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不可忽略的重点,高校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环节做到具体落实,以求最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音乐专业教学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一直以来,音乐专业都是高校教育中较为特殊的专业,和其他一般专业的学生相比较而言,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思维特点、性格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大不相同。由于音乐专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普遍接受的是专业小课的学习,他们更注重个性表现,强调实践能力,善于表现丰富的情感,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且较为独立的个性。正是因为学生们早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更多地追寻“自由”和“随性”,使得他们在进入高校之后不能尽快适应集体教学活动,导致学院在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频频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进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起着引领学生学习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共同影响教学的质量效果,教学行为管理与学习行为管理在音乐专业的特殊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行为管理常见问题
本文提及的“教学行为”指音乐专业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其自身所具有的一切可能影响到教学质量的认知态度、言行举止,包括教师个人素养、教学思想态度、教学行为规范等等。作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教师本身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素养,除了应不断加深专业知识水平外,还需增长在其他文化领域方面的了解与见识,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预期成果。目前,在对于一些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可以发现,有的教师在开课之前没有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较为随意。在一些表演专业课上,个别教师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只限于让学生学会演奏或演唱几首曲目,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特点的关注,部分学生在整个学期的专业学习之后只从技巧上掌握几首作品,但对于其他文化理论知识不予重视、知之甚少,对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仍然感到迷茫。如此“狭隘”的教学方式与当下高等教育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态度是在教学准备与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情绪意志的一种体现。教师准备教学活动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大纲设置、教学方法选择等准备工作的完成质量,教师在课堂上表现的教学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上一些集体性质的理论基础课时,部分学生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会影响到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学习动力,尝试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更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必然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述、提问应答、板书示范、辅导讲解等一系列行为都可称作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对学习结果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轻松愉悦、互动性强、实践机会多的课堂学习体验是他们较为期待的,因此,音乐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更需要注意的环节。在诸如乐理、和声、复调、作品分析等理论课的课堂上,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更易被学生接受,合理分配理论讲解、课堂练习与实践的课时比例;而对于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性质的课程,则不能过分重视实践而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综上所述,教学管理部门需加大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管理,督促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加强自身教学行为规范,用好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
(二)学习行为管理常见问题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自我管理等学习行为对于最后的教学结果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音乐专业的学生在考学前多以学习专业为主,不少学生的考学动机甚至是因为文化课业不好,希望通过一两年的专业学习取得迈入大学门槛的机会,他们对于音乐专业的认知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不少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明确自己在校四年学校对其做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缺乏学习目标导致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于学习生活亦不能合理安排。他们除了对专业技能学习较为认真,对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普遍不够重视,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旷课、旷考等行为。对于以上现象,关于学生学习行为管理的第一步则应该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设定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的学习目标。心理学家库尔认为,个体的学习动力系统中,既有动机成分,也有意志成分,动机激励人们去学习,而意志则控制人们的学习行为,让人克服困难[3]。若将“意志成分”理解为学生个人的学习态度,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即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最有效地接收教师在课堂上传达的信息;反之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将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教学管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的管理固然重要,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样必不可少。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自主监控,这一项自我监控行为对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富有挑战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克服“时间随意性、目标单一性、思维情绪化”等问题,学会统筹管理多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列定详细的计划,用理性思维进行自我学习管理。
三、构建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学生学习行为,有效监控管理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索的问题。在总结梳理了当今高校音乐专业一些常见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之后,本文试图对构建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管理政策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完整的组织或体系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行为准则和管理政策。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体系同样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方针政策,以确保教学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展开。国家教育部教育司于1998年发表了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搞好教学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研究和教育研究为基础。开展教学管理及教育研究,是所有教学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及教师的共同任务。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要从中国国情、从教育科学的规律与特性出发,紧密结合教育及教学管理的实际,不断改进研究方法”[4]。可见,制定高校音乐专业特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政策需要充分考虑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科专业特点,符合音乐专业教学规律和业内教学改革潮流。此外,管理政策制定实施后,还需在全校、全院上下各部门之间加大对教学质量管理的宣传,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政策得到充分认识,在将来更好地配合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从根本上树立起教学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二)监督教学过程,丰富管理手段
教学过程由教师(教学主导)、学生(学习主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在此过程中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影响课堂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是有规律可行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帮助监督教师、学生建立起各自的教学秩序与学习秩序,发现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解决问题。监控过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成绩考评”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的教授过程,以及“课前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考查、掌握运用”五个基本环节所构成的学习过程。为了保证对教学过程的监控管理切实有效,管理人员应在管理策略上时时更新、寻求突破,切换管理视角,丰富管理手段。在以往的教学活动管理中,一般是各学院从事教学管理的专职人员负责,在学校和学院之间做到上传下达。然而在高校音乐学院的教学管理中,教管部门仅仅做好“上传下达”远远不够。管理人员应结合音乐学学科特点,合理统筹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教学进程;学会及时与专业教师沟通,定期督促教师修订课程大纲与教学计划,既要尊重教师对于不同专业课程的上课方式,又不能完全放任专业课成为上课时间、地点无要求的“无管理”状态。此外,管理人员还可在学生内部发动相互监督的自我管理行为,建立一支学生管理队伍配合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制定管理制度、教学计划,讨论教学方法等方面,听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想法,形成一个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部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管理的思维与活力。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升管理效果
教学评价是检验高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提升教师教学经验,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而言,系统、科学地建立一套教学评价体系尤为重要,其中应考虑到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几个不同方面。评价目的是评价人员期望通过教学评价产生的最终结果,包括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是将课堂教学评价结果与对教师的奖惩相结合,以此作为学校对教师嘉奖、晋级、降级、解聘等依据。发展性评价不涉及奖惩,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督促、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平台和机会。以上两种评价目的都是管理机构在设置评价体系时需考虑的因素。评价主体是参与教学评价的人员,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学校领导、评审专家、教务部门等人员属于外部评价人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师本人、学生群体属于内部评价人员。不同评价者的评价角度和依据不一样,产生的评价效果和反馈意见也不相同。高校音乐专业在构建自身评价体系时,即要依照学校教务部门规则遵从学校的管理,也要从学院内部参考教师本人对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上的反思与建议,并从学生评价的角度考虑教学过程安排的合理与否,全方位进行有效的评价管理。对于音乐专业教学评价而言,评价方法应尽量丰富,如现场听课评价、录像视听评价、量表打分评价等方法都可纳入评价方法范畴中。现场听课评价为管理人员进行随堂听课、评课,最直观地考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亦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录像视听评价主要适用于如器乐演奏、声乐演奏、舞蹈表演等表演性质的课程,通过录像录音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表演过程记录下来,进行课后的评价与分析;量表评价也称为问卷评价法,由管理人员事先编好评价量表发放给教师和学生,让他们根据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主观印象进行回答并给出建议。
四、结语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直接的原始记录,是反映教学过程的系统而完整的历史资料,是日后进行教学改革和教研活动的基础资料,也是日后研究和处理问题的原始证据。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档案,充分开发教学档案信息,对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评估,以及维护学校和个人的合法权利都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的合理建立、科学管理、有效利用对于维护高校教学尤为重要。
一、主要性表现的方面
1.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能详细、真实地展现教学工作的全貌,对促进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校管理部门借助已分类的教学档案,进行各种教学设计、教学质量检查和毕业生状况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有了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完善和提高,为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分析,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2.能为开展教学评估、规范科学办学提供重要材料
任何一所高校要接受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无论是评估的程序,还是各级指标体系的数据结论,其支撑材料都离不开原始的教学档案信息。教学档案是高校办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教学思想、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等诸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反映教学活动从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结果控制到信息反馈、修正、整改的全过程,是学校发展史的真实记录和写照。教学档案是否完整和齐全,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的结果,其好坏直接准确地反映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进而影响到本科教学评估的结论。
3.考核教师工作成绩,进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作为督查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行为主载体的教学档案,客观地记录了教师教学活动的历史情况,反映了教师的执教态度、行为和水平,因此高校档案管理还有检验教师是在按照教学基本要求严谨治学、是否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不断拓展与提高等重要作用。这些因素是考核教师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根本条件。建立了教学档案可使考核消除“口与无凭”的障碍,使之有凭有据。
4.为制订有关决策和教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因为教学档案是随着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真实的历史记录,是一切公开和不公开的教学信息材料的汇集,能够准确、系统、全面地印证以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情况。它收集了历年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文件、合作办学、各种类型的教学会议、教材建设一体化方案等等,这些档案可以为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开展各项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材料,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历史,认清现状,开拓视野,预见未来,从中寻求学校发展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作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决策,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现状
教学档案管理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如此重要,但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的教学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发展还不完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1.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教学档案管理的意识
有的高校领导只重视教学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而对发展基础之一的教学档案的管理,不论在管理系统的设计、机构和专兼职人员的配置,还是现代化档案管理条件完善,人员的培训,都较少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还有些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教学档案意识薄弱的现象,对教学档案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教学档案建设和管理与其他工作不同步。另外,许多教学科研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清,甚至对教学文件材料的归档持抵触态度,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应由自己保管;有的担心归档后使用起来不方便,不如自己保管,有关教学活动没有及时记录,没有形成文件材料归档或没有注意收集保存。
2.归档体制不够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普通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晚,所以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归档制度不健全、体制不完善,归档范围制定不够具体科学,只大致规定了一些需要归档的材料内容,而没有关于归档的时间要求和奖罚措施。这种归档制度,实际上是一纸空文,没有真正意义,引不起执行者的高度重视,有些人需要文件时乱翻乱抽;借阅、转阅,从不登记,有的不妥善保管,不用时也不归还,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档案散存于个人手中没有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使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档案不齐全、不完整。
3.缺乏专业队伍
要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比较稳定且业务能力较强的专、兼职档案工作队伍。但目前许多高校院系教学档案管理由教学秘书兼任,由于教学秘书日常事务繁杂,各项管理工作不断增加,根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系统开展教学档案的管理。有的高校虽然有专职管理人员,但由于缺乏专项培训经费,外出学习培训少,不能很好的学习和掌握利用现代新技术管理手段。这些都会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很大不利。
4.教学档案材料管理手段落后,数字信息化水平偏低
21世纪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可是多数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手段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计算机教学档案管理还局限在目录检索上,利用率还较低,档案管理还未能实现网络化、信息化管理,导致档案管理效率低下,不能适应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方便快捷地检索、调取并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要求。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层次的提高,生成的教学档案数量成倍增加,如果不利用信息化手段,就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
三、对策和建议
教学档案关系到能否为学校教学、科研、教学评估、教学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完整系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满足提高教学质量及社会各方面对教学档案的特殊需要。针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评估为契机,完善高校教学档案建设、根据档案管理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下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引起领导重视,加强全院教职工的教学档案管理意识
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质量取决于领导对它的重视程度。作为院系领导,首先要克服档案人员和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的思想,要把其真正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列入主管领导议事日程,重视档案人员的配备,保持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档案工作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学校其他人员应提高对档案尤其是教学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予以重视。档案形成者的档案意识与档案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深入反复地进行教学档案工作意识的教育,增强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
2.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
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应当有相应的技术规程。高校必须完善教学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教学档案工作者的职责,明确教学档案归档范围,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确保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另外,学校档案部门要加强对院系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的培训,定期开展对基础档案工作的督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严密、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院系教学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3.稳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业务素质
当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稳定管理人员队伍,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关心支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把档案建设情况纳入考评项目,作为评优的主要依据之一,保证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学档案工作质量。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这就需要档案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现代化技术设备知识和先进管理软件知识学习培训,熟练掌握适应档案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刻录机等硬件设备的操作技术,以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质量。
4.加强教学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使档案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数码技术、影像技术等先进技术和手段,打破纸质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并存的新格局,利用新技术和手段管理档案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措施。
总之,高校教学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开展教学改革、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教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海庆.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小企业科技与管理,2009/05.
[2]刘小海.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
[3]邓利华.高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8/35.
[4]刘洋.试析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J].世纪桥,2008/08.
[5]凌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04.
[6]任静.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7.
[7]陈晓伟.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关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04.
[8]贾淑云.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J].兰台世界,2007/03.
[9]李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创新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1/12.
Abstract: With the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 2010-2020)" and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for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对策分析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eaching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44-02
0 引言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制定,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要求的教学管理方式。
1 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决策中民主参与不够,教学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实行着强调行政管理者权威性的、自上而下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基层缺乏管理的主动意识,习惯于“家长式的管理作风”,各种示范校建设、课程改革、教学评估、技能大赛都是由上级开始、实施的,而不是由基层的教师和学生发起、进行;管理者和师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平等地交流、沟通和协商,因此在方案的制定、决策的过程中缺乏民主参与,缺乏来自“基层的声音”;在决策和计划后,缺乏完善配套的宣传、咨询、反馈、监督和评价机制,使基层的教师和学生只是机械的接受命令和任务。[1]
这种管理模式忽视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性,忽视了教学的互动性,使得教师和学生忙于应付各项事情,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传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新时期高职院校建设的要求。
1.2 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教学管理人员在保证正常教学工作进行的同时也要推进教学改革工作。但受到“重教学、重科研、轻管理”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教师的培养以及辅导员的进修上,而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则被忽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些人看不起教学管理工作,认为教学管理只是每学期的排课、组织考试、成绩输入等简单的事务,认为只有干不了专职教师的人才去担任教学管理工作,这严重挫伤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职工中的待遇较教师而言较低,在职务和职称的晋升上都存在严重的瓶颈,甚至出现“每天坐班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以上原因造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存在很大的变动性,各人对本职的业务熟悉成都参差有别,工作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多为师生提供服务。管理不到位,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导致高校教学管理长期处于低效运作状态。
1.3 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程度不够 主要有三种表现:一种是教学管理人员没有正视自己的位置,高高在上,故意刁难师生。其原因在于教学管理人员没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遇事没有耐心,不能平等地与师生交流。
第二种是部分师生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工作认识程度不够,认为教学管理人员能力差、素质低,甚至会出现看不起教学管理人员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师生们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在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及保证教学质量中所起的作用。这些师生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认为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无条件的为他们服务。
第三种情况是教学管理人员和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不能满足需要,一些现成的和新出台的管理规章制度师生不了解,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宣传解释不够,造成二者之间的相互误解,引发矛盾,发生教学事故。
2 对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 提高教学管理决策中民主参与,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工作能效 通过制度建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教学管理决策的制定,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决策中民主参与,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创新,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质量。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培养岗位创新能力,个人创新能力。只有教学管理上出现创新,才能有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学校的发展才有基础。为此,高职院校要完善和加强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2.2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校领导的重视,将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与师资建设、辅导员进修放在同等地位上、一视同仁。教学管理工作很难量化,而且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问题常常被忽略,因此学校应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应给于更多的关注,将教学管理人员的评职称、晋升更多的与教学管理效果和教学管理理念的创新联系起来。[2]
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目前学校自身的能力状况,加强对教学管理在职人员的培训,这既包括岗前培训,也包括岗位上的进修培养,使其能够了解目前教学管理工作的最新成果及热点、前沿问题,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通过采取上面的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逐步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结构,形成具备教学管理专业知识,具备掌握现代的高职教育理念,具备爱岗敬业精神的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
2.3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在规章、制度上要力求“公开、公平、公正”:一方面是教学管理部门,在制定及完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并考虑采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规章制度制订后,加强与师生的交流和沟通。以院系办公室、学工部、校园网等多种渠道向师生宣传,让每一名师生都可以顺利地了解到所需要遵守的规则。
同时,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以人为本。表现为尊重人、关心人和依靠人。[3]即师生和教学管理人员要端正态度,师生要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态度;同时,也要拓宽双方交流、沟通的渠道,以多种手段把师生的诉求及时传达给教学管理人员,也把教学管理信息及时传达给师生,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教学事故,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李蓉.浅析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品牌:理论月刊,2011(8).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实验教学 教学管理
独立学院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模式。一方面,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是本科层次第三批录取的,因而层次多样化,个体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的张扬,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三强”、“三弱”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社交特点、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但多数同学文化基础、自我约束能力、学习习惯养成较弱,这对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管理要想取得突破,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对学生本质的深层次挖掘。如何“以生为本”,摆脱传统教学管理的束缚,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目标,是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人本理念”的意义
“以人为本”理念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知识传播向学生素质教育培养阶段转变的必然趋势。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和信息接受者,学生是体现教学质量、反馈教学效果的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宗旨所在,所以高校管理中,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倾注人文关怀,在人本化、民主化的基础上,尊重理解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感,自觉提升自己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校教学管理当中。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理论依据
“参与式”管理的思想在约翰・洛克的“有限政府论”中有所体现,洛克认为“所有政府的合法权利都必须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可”。那么,一切为了学生的高校,与学生有关的政策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征求学生的意见[1]。《(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人才培养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倡科研与教学互动,老师应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支持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学校实验室应该向学生开放,从而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2]。
“参与型”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参与,鼓励个人发展,注重“以人为本”,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支持改革创新,强化学生管理的服务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适应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国家大力提倡让本科生早日进入实验室,进入科研团队,对于强化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增强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充分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关键在于“以生为本”,注重实验教学和学生个性化研究性学习的融合,最终为学生营造宽松、更利于学生发展的实验室环境,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3]。
(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撑
学生参与高校教学管理是大学管理实现民主化、效率化的重要体现。学院鼓励学生主动行使民利,积极参与实验室教学管理。从教的角度看,作为教学管理主体的学生,学生参与实验室教学管理,一方面可以将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等渠道及时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对于改进教学也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可以对学生及时掌握教学管理的相关政策,合理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入实验室的预期安排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在参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对教学的建议和想法,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时更新实验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宋丽慧认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不但可以传播高深的知识,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可以实现组织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参与实验室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一般,但往往思维敏捷有一技之长、或者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对于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孩子,他们渴望成熟并走向成才,有着较强的参与管理的愿望。面对大学生丰富多样的个性特征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独立学院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以生为本”,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以实验项目为载体,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使用技术为基础,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主动参与实验室管理,参与实验项目的研发,努力使高校教学管理目标内化为学生个人价值目标,培养出主体意识强,具备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5]。对于大学生来讲,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以人为本”高校学生参与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思考
(一)培养参与实验室开放中的“优秀管理学员”
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推荐学习优异、具有较强责任心的同学担任管理学员,要求他们准确及时地向教务部门反映实验室的教学情况。如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实验室演示性还是创造性实验,教师的教学态度等,实验室教学中有没有完成实验所必需的仪器设备等等,教学管理方面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执行,学生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学位课程、核心课程等情况。学生学习动态包括最近学生的听课情况,学生请假情况,迟到早退情况等[6],管理学员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每年度结束进行一次“优秀教学管理学员”的评选活动,对获得“优秀教学管理学员”称号的学生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计入文化素质拓展学分1分,并计入本人档案。对工作不负责任或者违反有关教学管理规定的,予以批评并取消资格。
(二)培养高年级优秀学生为实验室管理的“小导师”
实验室指导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清洗和保养工作,实验室仪器使用和预约指导,常用的仪器编写标准操作规程,可以引导学生动手维修简单的仪器,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责任心和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出善于管理、精通技能的技术骨干,同时可以节省老师的宝贵时间,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学和科研。
对于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成绩优秀的同学,老师可以引导他们做好传、帮、带的作用,在实验室开放过程中,首先让指导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确保开放性的实验项目安全顺利完成的基础上,让这些优秀的同学参与指导其他同学开放性实验的实践,对于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管理制度和仪器使用技术培训,经“小导师”培训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让其他同学正确使用仪器,并对一些常见性的问题进行答疑。“小导师”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可不断提高提高自身的实验、实践指导技能。通过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的传帮带形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实验室资源,避免浪费。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项目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的同时,实验室的老师可以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报校级课题,或者参与自己团队的项目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充分利用空余的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目前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绝大部分来自学生,在项目团队中指导老师适度参与,在选题方向、方案设计等方面对学生提出的初步想法给予必要的、适当的指点,针对项目的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给出建议,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协调能力、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多帮助。
创新性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正常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专业综合实验,设计完成创新性实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项目组织定期检查和监督,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更加有效,同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7]。
实践证明,独立学院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协调能力、专业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多的帮助。高校应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参与到教学管理中,实践证明,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教学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长兴.树立参与观念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大学:学术版,2012(8):59-63.
[2]赵兴红.谷铁军.科研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开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221-223.
[3]黄大明,秦刚年.提高实验教学人才培养功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126-129.
[4]王金兰.高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27-28.
[5]秦春节.独立学院学生参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4):180-183.
[6]徐洁.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若干思考[J].科教文汇,2016(2):131-132.
[7]匡翠萍.刘曙光.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为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9):86-88.
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一
从2015年11月开始,学生处全体成员和初一年级年级组长、班主任,对我校初一年级进行了为期一月的教育教学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宗旨是,对我校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全面了解初一的学生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症结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政策建议。本次调研通过听课、与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专题研讨等活动,发现问题,认真汇总研究,积极商讨,为加快我校初中的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本课题组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汇总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概述
(一)教师概况
初中部现有文化课教师12人,。在这个队伍中,除年级组长、初一(1)(2)班班主任三个专职教师外,其余都是高中教师兼带初中的课程。且三位专职教师中,只有铁志荣老师有初中代课经历,另外两位教师均无初中代课和班主任经历。
(二)学生概况
我校初一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共46名学生。
初一(1)班是音乐班,学生25人,男生11人,女生14人。学生文化课程度普遍较差,专业突出者较少,个别学生无音乐特长。学生情况分为三类:第一类,有初中经历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有一定文化基础,目前能跟上教学进度;第二类,应届小学毕业生,这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其中有4人无专业基础;第三类,问题学生,如王亦诚、马赛、朱昊麟,这部分学生无心向学,日常表现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且由于家庭及经历原因,还存在一些较严重的心理疾病,时常扰乱班级的正常教学秩序。
初一(2)班是美术班,学生21人,男生11人,女生10人。其中复读生3人(丁星元、王迎杰、申童华)。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中等,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放松自己,听课说话开小差,不写作业,对各种考试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其中,学习态度端正、习惯良好、成绩良好的学生约10人;基础较差但有上进要求的有6人;学习态度、方法存在问题,有待转变的有4人(丁星元、王迎杰、袁媛、刘洁)。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1、部分教师缺少初中教学经验,又缺少学习借鉴的途径,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
2、适应初中教学主动性不够,教学方法对初中生的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欠佳。
3、学校对初中部的关注度不够,任课教师缺少自信心和荣誉感,教育教研活动未有效开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未形成教育合力。
(二)学生方面
1、学生的总体知识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适应初中的学习模式。
2、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自控力差,需要老师反复提醒、督促。
3、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强,个性张扬,躁动不安。
(三)家庭方面
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不同成程度的无视、放任和无能为力。
三、建议及对策
(一)重视初中部管理
1、呼吁全校关注我校的初中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将初中部学生管理切实纳入我校学生管理体系,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一视同仁。
2、树立全力打造初中部的观念,增强初中任课教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我校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初中成为我校的亮点。
(二)注重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
1、注重常规管理,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细节抓起,如言语文明,举止文雅,不随地扔垃圾,上课坐姿等。
2、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和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树立优秀学生的威信,让学生找回自信,形成优良的班风、学风。
3、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通过赏识和激励促进学生进步。
4、面对问题学生,教育要爱心、细心、耐心,允许他们出现反复,在反复中慢慢进步。
(三)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1、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课堂教学要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应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上多下功夫。
3、初中教学更需要激情,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求知欲。
4、从怎样听课、记笔记和复习教起,一点一点养成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面向全校选拔适合初中教育教学的教师任教,有初中教学经验者优先考虑。
2、注重初中教师的培养,积极创设学习和教研机会,让有经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带同头课,做好传帮带工作。
3、积极开展初中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全面提高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五)多方合作,形成合力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多交流,齐抓共管,形成教学合力。
2、心理疏导与常规教育相结合,科学应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3、创办家长学校,从合格培养家长的角度促进学生的培养。
通过对我校初中部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导致我校教师和学生种种问题的原因有社会的,有学校的,也有教师和学生的。对于社会的因素,我们可能无力去改变,我们只能呼吁。而对于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是可以也有能力去解决的。我们应认清形势,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努力健全工作协调落实机制,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牢牢抓住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才能把我校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次调研活动,也起到了预期外的效果,就是对问题比较集中的班级,不一定盲目地去处理,采取调研的途径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研就是管理,它可以促进调研双方的沟通和反思,从而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
初中教学管理的调研报告二
朝阳市双塔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研训员一行2人,在XX年9月下旬,深入上述4所学校,展开教学管理专题调研。调研形式是:先听1节课,通过听课来看教学管理;然后同领导干部交流座谈。共听课4节,其中语文3节、历史1节。共培训干部16人。其中一所学校领导班子6人全员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4人参加,一所学校校长和业务干部计3人参加,一所学校业务干部3人参加。
调研内容,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展开
一、理论引领:
1、教学管理的内涵:是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交往互动活动的指导、服务、规范的过程。
具体点说,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教师如何上课、学生如何预习),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专用教室和设备),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教学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
主要解决二个方面六大问题:即教师想教、会教、教好;学生想学、会学、学好。
2、教学管理的对象:
从人的角度:教师与学生两大团队。
从事的角度:教与学两大方面。教是指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五大环节。学是指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应试等五大环节。
3、教学管理的重点:
从人的角度:是人的发展,这里是指师生的共同发展。
从事的角度: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连接点、交汇处,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主渠道。
4、教学管理的意义: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保证。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学校这部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
同时教学管理也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质量的提升是靠教学管理来完成的。没有精细化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就没有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荣辱兴衰的起搏器,是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的集中体现。有质量就能招进学生,七年级招生容易;有质量就能留住学生,不至于使学生流失。
5、教学管理的背景:
在现实生活中,中考成绩、升学率还有一定的市场:家长看分数,学生总分和单科分数在全区考生中的名次;学生看是否考入重点高中,考入重点高中就等于考入比较像样的大学;学生考入重点高中还能为家长节省一万五千元的学费,换句话说给家长挣一万五千元钱,为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等等。这些仍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领导与教师均为中考成绩而终日奔波,这是可以理解的。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等七科加班加点,周六周日不休息或少休息,早晚适当加课。班主任与其他六科科任教师共同为考学有希望的学生侧重提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国家背景中,政府强势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素质教育之路还很漫长,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上下而求索。
在这种现实与理想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管理,是十分现实的实践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二、实践点拨:
第一大途径:加强对人的管理与培训(培养)。
加强对师生的管理与培训(培养),概括点说,仍然是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为两条主线。
突出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的发展,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也会推进教师的发展。这就充分印证了一句古话,也是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教学相长。这也就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教师队伍发展了,学生团队发展了,就可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历来被有识的学校管理者所高度重视。因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将学校存亡兴衰系于一身。这是治本的办法。
学生的成长是教育成果的最终展现,教育的理想与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着眼于未来发展。
紧紧抓住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两条主线
共性的措施:规则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结合。
教师管理,实质等于制度管理加情感管理。就教师而言,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刚性不刚;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使教师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对教师的关心,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师生活的关心上,例如去医院看望生病的教师、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等等,还要走进教师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望。给教师以更高层次的关怀。美国管理学教授弗郎西斯指出: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可以雇一个人在指定的时间到一个指定的岗位去工作,你可以买到按时或者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是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必须设法去争取这些。常言说的好:管得了人的身,管不了人的心。这就说明了情感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管理,实质等于外在行为规范加内在心灵约束(魏书生的做法)。就学生而言,应该建立健全各种行为规范,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实施爱心教育、自我教育。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个性的措施;
1、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具体办法。概括点说,抓两头带中间。即抓住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专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的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同区、市、省、甚至国家的著名专家、学者建立联系,协调好关系,争取智力扶持。
(2)、校际联动。市区其它中学各具特色,同它们建立了友好伙伴关系。交往频繁,互通有无,共同活动,取长补短。
(3)、同伴互助。团队中的每位成员,都能真诚的帮助他人。帮助他人备课、导课、评课。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的境界也获得升华。
(4)、名师带徒。老教师、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名师带徒可以使文化传承,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快速进步与进入角色。
(5)、教师培训。每周坚持一次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定期集体备课,安排外出学习等。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与大型教研活动。
(6)、教育科研。为教学寻找最佳途径,做到省时高效,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档次的根本保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学生学习动态、研究中考复习、研究教改趋势等。
2、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培养:
促进学生成长的具体办法。
(1)、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
(2)、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
第二大途径:加强对事的管理与指导。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加强教学的常规管理,这样可以相对快速地提高教学质量。但这是治标的办法。概括点说:既抓住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即以课堂教学指导与管理为中心;以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为两条主线。
突出上课管理这个中心
那么如何管理课堂教学呢?
1、开齐学科,不能丢科。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开设所有课程。尤其要开全非中考学科,如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更要关注九年级课程安排。美国音乐教育的本科专业还开设高数课。学科的交叉编排,既能使学生得到变相的休息,又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多样化的课程设置,还能提高中考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
2、开足课时,不能丢节。按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开满课时,不缩水。尤其要关注非中考学科的课时,更要关注九年级是否按照课程计划做到这一点。中考学科再重要,可以挤占课余时间,但不能挤占非中考学科的课时。
3、配齐教师,有人上课。不能课程表上有课,实际没有教师教,形同虚设。尤其要关注九年级应该配齐非中考学科教师。
4、检查上课,规范课堂。是否有教师漏课,是否是正点上课,是否提前下课,是否中途脱岗,如接打电话、接待家长,是否坐着讲课,是否私自调课等。特别应该注意音体美等学科。非中考学科任课教师不愿意上学生不愿意学,中考学科教师却愿意上学生也愿意学,有些非中考学科的教师私下把课时给中考学科教师了,体现了周瑜与黄盖的关系,双方是愿意打愿意挨。作为业务干部应该加大查课力度。调课必须经过教导处,充分发挥教导处的管理职能。
5、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有领导听课和没有领导听课,教师讲课肯定是有区别的。有听课必须有评课。听课是手段,评课是目的。并非你学语文教语文,就能听语文课、评语文课。初中的所有学科都是相通的,教学理念是统一的,教学原则是统一的。只不过在相同灵魂下,模样有所不同罢了。每科课每节课技术性 大同小异,知识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当然,我们也承认学科的自身特点。从哲学上讲,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教师上课规范科学了,会上课了,教学质量自然就可以提高了,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也提高了。
紧紧抓住教与学两大活动主线
1、直接管理与指导教师的活动备课、教课、批改、辅导、考试等五大环节。
(1)、关于备课的管理:
不备课坚决不能上课,老教师也得备课,高度重视备课预设这一环节。
备与教必须一致,备课是上课的准备。备课笔记仅仅是应付学校检查的,流于形式的,或者是用旧教案来顶替等,这些都是不应该的和不对的。
备课笔记要规范、科学、实用。也应该看到和承认预设与生成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
(2)、关于批改的管理:
所有学科,所有学生均应该建立作业本和纠错本。
纠错本,把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并分析一下原因,进一步理清解题思路,回归知识点。
学生要及时、准确地完成作业;教师要及时、规范地批改作业。
(3)、关于辅导的管理:
辅导课,教师不能讲课,不能讲新课。
集中辅导与分散辅导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注重尖子生。个别解答,尽量一对一的辅导。共性问题,如某一知识点模糊、一类题或一道题不会解答,都可以集中讲解。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重点提高薄弱学科和学科中薄弱章节的分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也在不断增加:八年级增加了物理,九年级又增加了化学。一般情况下,女生重文,男生重理,有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口味投其所好,结果就出现了偏科跛腿的现象。任何一科薄弱、分数低,总分就上不去。用一科给另一科背分,是很不明智的选择,也是极端错误的做法。即使是七、八年级很优秀的学生,到了九年级也会出现成绩不稳,升学的压力也会使他们情绪急躁。针对这些情况,应该采取培优、补差的措施,抓两头促中间,确保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4)、关于考试的管理:
每次考试:考前,教师要先答下水卷,熟悉各种题型,掌握每道题的多种解法;考后,教师要全部批阅,讲评、矫正。
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月考模考,每考一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对考试成绩进行表格式分析。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卷面分析。透过数据,纵向可以发现学生进步和班级整体的变化,横向可以看出学生之间和班级之间的相互差异。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学科为单位,进行全面的慎重的质量分析,分析到班,分析到科,分析到人。班主任对学生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即使是教通科的科任老师或是教导主任,也能对各班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有个宏观把握。
考试的好处:考试不能没有,但不能太频繁。中考最能说明问题。通过考试,了解教情,检查学情,及时准确地确定优秀生、弱科生,调整措施,培优、补弱。通过考试,进行班级比较,树立竞争意识。通过考试,狠抓考风建设。
2、间接管理与指导学生的活动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应考等五大环节。学生管理,是班主任和全体教师共同的事情,学校可以出台宏观的政策加以指导、调控。
另外,还涉及到事务性工作,如订计划、写总结、编班、排课表、排作息时间表、学期或学年日程安排,健全学籍、整理教师档案等。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关系最复杂,最难操作的管理环节。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更要有超群的智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人,重在管理情绪。情绪的管理要依托一定的管理模式。
"查、理、评"常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通过对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情况的督查发现问题,再以问题为突破口和着眼点,通过与老师谈心、交流等方式理顺教师的自我管理情绪。把检查结果纳入教师的考核,使教师的切身利益与常规落实情况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模式,将对教师的被动管理转变成教师的自我有效管理。
教师纪律涣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直是前些年困扰我校教学管理、阻碍学校健康发展的大难题。2010年,我担任学校的教导主任,主抓教学常规管理。面对复杂现状,我陷入了深思:问题的根源在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找到问题的根源,我对学校原先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管理方式、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学思想、师德水平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调查、了解,找到了症结所在。首先,学校管理理念陈旧,施行"人治",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评价体系,表现在有制度无落实,有要求无检查,有检查无反馈,有反馈无评价,孝干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人浮于事。第二,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态度出现了问题,根源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不到位。第三,师德(也是最关键的要素)没问题,倒是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很"讲义气"。还有就是大部分教师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对学校的现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心无力,久而久之也就"随大绺"了!
正确的管理理念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实施计划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为做好这一点,我组织修定了《吾山中学教师行为规范》、《吾山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组织制定了《吾山中学教学常规落实"日查、周反馈、月总结、阶段性考核制度"》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将制度及实施办法及时传达到全体教师。内容涵盖教师的到校、办公、上课、备课、作业、考试等诸方面。如果强调什么,你就检查什么,你不检查就等于不重视。管理关键是有良好的执行力。为严格落实各项制度,依据《吾山中学教学常规落实"日查、周反馈、月总结、阶段性考核制度"》相关规定,学校成立了由我本人任组长的常规落实工作检查小组,对教师的常规教学实施"日查、周反馈、月总结、阶段考核"。做到每日必查,每周必反馈,每月必总结,考察结果纳入教师的期中期末综合考核。检查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反馈是为了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考核是为了把学校的管理与教师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启动利益杠杆。
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管理就是做好无数小的细节工作。万事开头难,受惯性管理思维的影响,刚开始落实该项制度时,我心理上一度相当矛盾,反馈之后会是什么结果?老师们会不会认可我的做法?会不会有的老师会跳出来无理取闹......?。我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做了无数的猜想,想了无数的对策。先管住,再理顺,既然决定了,就勇敢的走出第一步。第一周的反馈通报出来了,我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老师们的反应结果,做好了最坏的应对打算。一天、两天过去了,风平浪静。我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但事情还是来了,一位老师拿通报结果来到我的办公室,"我主任,我想和你说明一下,关于通报上"我调课没有调课通知单"的问题。我对通报结果无异议,但我有苦衷,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师言辞真诚、态度谦和的和我诉说了原因。就事实而言,这位老师的确没有通知单,但这位老师的解释合情合理。再者说,这位老师能够对我当面提出来,不恰好说明了老师对我的管理的认可吗!想到这些,我果断的作出决定,认可这位老师的理由,下周反馈时,给这位老师做好订正,澄清"事实",免除扣分。只要有利于管理的大方向,"糊涂一次"又有何妨!这位老师微笑着走了!
成功的教学管理在于良好的管理技巧和沟通艺术。受这件事的启发,我主动找到几位反馈有问题的老师,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出乎我意料的是,所有老师对反馈结果均无异议,我很感动于他们的真诚,更感动于他们的一句话: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对反馈没意见。受这件事的启发,我对全体教师作了如下两项承诺:一、学校欢迎老师们及时监督学校制度的实施和落实情况,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学校一定虚心接受;二、对检查结果有异议可及时向学校反映,学校将认真对待,错误的结果学校一定会在下周反馈中给与更正,为老师"正名"。
"你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日查、周反馈、月总结"制度的成功落实暂时理顺了管理机制,但要使这种机制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教学奖励、职称晋升、评聘、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等都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把教师的常规落实结果纳入教师的百分考核,将教师的百分考核与上述各项联系起来,不仅能把教学管理与个人利益的紧密联系起来,更能大大激发教师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冯某在常规落实方面很不注意,迟到、早退、不按要求上课等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学校的反馈等闲视之......,结果,在2010-2011学年度学校教师百分考核中成绩进入倒数行列,教学奖励、职称晋升、评聘、年度考核、绩效工资发放等均受到了严重影响。该教师很不满意,找到我查询成绩低的原因。当看到教学常规落实项得分被其他教师远远落下时,他无言以对......。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位老师一改往日的邋遢作风,前后判若两人。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考核成绩进入优秀行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成功的管理经验告诉我,每一位教师都值得尊重,每一颗心灵都需要沟通。在学校"查、理、评"管理模式下,在与老师们不断的交流中,学校的制度畅行无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了空前的提高,学校一改先前的涣散局面,每位教师都能自觉有效地管理自己,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决定了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明确表明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是我国目前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所谓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比如:日常的行政管理、学生及教学管理。在这么庞大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发现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其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即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时,在教师及学生管理或服务中产生的数据经常都是未经过处理的“碎片数据”。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高等院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在教务系统管理中,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处理技术,整合了统计、传输、检索这些优势,得出的数据既及时可靠又完整。
(2)有利于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教学管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跟传统教学管理相比,新的处理方法在教学工作方面实现了4个统一,即数据打印格式、查询方式、处理方式与存储标准的统一。这有利于目前教学工作有序稳定的运转。
(3)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公平性、透明度。例如:湖南工业大学学院试题卷库管理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章节范围、题型、难度、知识点等配题,要求自动选题、自动制作标准化试卷。考试用卷由试卷库中自动抽取,避免教师对试卷确定的问题,实现了教考分离,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考试管理的透明度。
(4)有利于加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师生的联系,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及师生的满意度,提升学生选课的效率和各方面师资力量的利用率。
2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湖南工业大学设有16个教学院(部)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21个硕士学位点,5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4 5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52人,有教职员工2 581人。要对这么多师生的教与学实施有效管理,工作量是十分大的。目前,其使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外包和内建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外包是高校购买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三层体系结构。对教师、学生用户采用B/S结构设计,无需安装客户端,操作界面统一(浏览器方式),方便使用。在数据集中批量处理的学院教务办和教务处管理用户采用C/S结构设计,系统相对封闭,保密性高,软件功能完善,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学管理各方面的需要。系统包括智能排课、学生管理、选课管理、毕业生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师资管理、教学质量评价、考试管理、成绩管理与实践管理等子系统。目前,湖南工业大学使用的考试管理子系统于2016年经过了学校的自主开发。系统会根据用户客户端的不同来分配不同的权限,通常分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3个平台。
2.1 管理人员平台
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处理一些数据及各种报表、文件的输入输出,从而进行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工作。一个学生从开学到毕业,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管理。
2.2 教师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比如:个人信息维护、学生各科考试成绩录入分析、课程安排、上级的教学通知等。
2.3 学生平台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对互联网信息化接受较快,在教师和学长的指导下,很快就能够熟练操作该系统,平时的选课、评教都可以在该平台内完成。当然也可以查到自己的相关信息,比如:奖惩情况、教学课程安排、学校通知等信息。
3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
调查访谈显示,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从一开始使用到现在,各大高校都配备了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管理,当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系统的升级及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对系统应用情况调查过程中反映问题最多的是校园网访问速度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系统使用的瓶颈。教师反映网上信息的填写全面和个人隐私是一对相矛盾的问题。学生反映自己想选的课总是选不到,总是系统瘫痪,进不去。不过调查显示,基本上学生在需要选课、期末考试评价时会进一下系统,平时基本上不进系统,这就没有充分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的一些模块,比如:教学论坛、网上课堂等。
4 体会与思考
(1)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通过服务全局来构建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新格局。从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需求出发,构建教学信息自动提醒、教学成果库、教学档案资料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效率,降低差错率。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做到学以致用。随着网络应用的普遍化,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高校逐渐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高校在研究信息化教学管理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建立数据中心。高校在教学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管理中,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利用率为基准,通过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实现高校IT设备,并注意保护各项数据的安全性。此外,还要建设“文明”信息化的校园,在教学管理中遵循“人性化”的原则,让使用者和研究对象都在此研究过程中受益,大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和工作指导。
(3)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必须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及时准确地更新配套的硬件设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中要以各职能部门及各大院系为主体,在建设过程中,以领导为主,让领导小组做决策,业务部门做好推广,专职人员去落实,这样有利于推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师资人员系统操作熟练度的训练,增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训练。就以前的系统来看,教学硬件设施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务人员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导致管理信息数据的不畅通甚至流失,因此,管理的效率也不是很高。所以,这个时候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各大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并一步步实施,要有创新,建设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信息化管理新模式,推动新型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2016.
一、工作特点
1.服务性与协调性
教学秘书不但肩负着把系、学院及教务处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向系部教师宣传的职责,同时,也负责把教学相关的任务落实到每位学生,确保全校的教学活动正常开展。既下达任务,也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把信息和意见反馈给相关领导部门。由此看来,教学秘书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服务者,即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帮助,也为院(系)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身为教学秘书,不可能独自处理所有繁琐的教学事务,还涉及与多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利用手上的资源把问题理解清楚,再采用“取精去糟”的方式,积极地与别的部门联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这需要教学秘书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此外,一旦管理部门所作出的决定和计划等相关事务和院(系)的教学管理事务上存在差异和矛盾时,这就需要高校秘书及时的掌握相关事务,并起到协调或者依据当时情况结合实际的问题,做出应对的措施,并及时上报于上级。达到协调各部门事务上一体化,从而促使所有教学事务有序进行。
2.繁杂性与严谨性
教学秘书协助系主任管理日常的教学活动,内容包括:排课、征订教材、收集教学资料、教师工作量统计、检查落实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调课情况、停课情况、学生成绩管理、毕业生资格审核、各阶段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学生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学籍档案管理、成绩管理、安排考试及监考、各学期考试试卷整理归档等。其他方面包括科研资料管理与存档、教学评估、教学文件的通知与下达及归档、教学情况通报、教务系统相关工作等。如此冗杂的工作,却不允许有一丝错误。做得好,理所当然,默默无闻;一旦稍有疏忽,便会造成教学事故,受到各方谴责。这要求教学秘书有高度的责任心,每一件小事都必须考虑全面,亲自操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专业性
教学秘书,顾名思义是指从事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具有辅质的管理人员,它是教学管理队伍中的基层工作者。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校对教学秘书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秘书是打零工人员。实际上,教学秘书工作涉及面广而繁杂,需要复合型人才才能胜任。教学秘书从事业务工作需要掌握口头表达能力,文书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公共管理等基础知识。此外,由于经常与学生接触,还应掌握心理学、教育理论知识、本院系专业学术背景、教学规律及教学特点等,并在工作中加以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工作水平。同时,需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熟练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常用办公软件,能精确快速处理教学管理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快捷服务。
4.应变性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来自学生和院(系)领导、教师的突发性事情,如临时调课、停课等。这要求教学秘书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迅速果断地处理这些突发性事故,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同时,应变性也同样运用在处理同事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上,做好沟通的枢纽,使大家能互相理解,成为和谐的整体。
二、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工作繁忙,任务重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和组织者,工作内容几乎涉及院系日常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如课表管理、学生选课管理、教师调停课管理、教学任务安排、考务管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学位资格审查、教师工作量核算和教学评估管理、档案管理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随时处理突发事件,解答老师和学生的咨询。据不完全统计,教学秘书的日常事务大概百余项,可谓千头万绪。
2.待遇偏低,队伍人员流动大
一直以来,教学秘书的岗位没有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普遍认为其工作就是排课、调课、学籍管理、专门负责通知等简单重复性的工作。一言蔽之,就是什么人都可以做,不同于教师岗位,还有专业学历的要求。同时,由于工作太繁琐,以致于都没有计算教学秘书工作量的体系,甚至是无法计算,无法量化。因此,工作的难度和业绩都不易体现出来,导致教学秘书与机关人员一起参加职称评定时,处于相对劣势。另外,教学秘书由于工作任务重,很少甚至不可能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缺少科研成果,也是导致职称评定难得原因之一。教学秘书晋升之路艰难,且工资待遇较低,导致在岗人员想方设法转岗,也是较普遍现象,还使得该队伍人员结构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
3.职业声望较低
教学秘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部分领导和老师都认为教学秘书就是后勤杂工,可有可无。再加上教学秘书工作属性多为辅,工作成果不明显,工作价值模糊,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和尊重。
4.岗位职责不明
教学秘书既从属于教务处,接受教务处的任务安排,同时又服从院系领导的安排,是在双重领导下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这就容易造成同一时间内要接受来自不同上级安排的任务。再加上学校的各个部门、院(系)领导和师生们对教学秘书岗位的不了解,甚至把行政秘书、辅导员、科研秘书等的部分工作或全部工作安排给教学秘书来承担,导致教学秘书的工作更加繁杂。
5.工作创新能力不够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和学生人数的不断扩大,教学秘书的工作量也随之猛增,个别院校为精简人手,一个系部只安排一位教学秘书。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教学秘书处于高压状态,时刻准备着处理各种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去接受培训,知识也根本谈不上更新,更别说创新。在现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例如各种教务系统,这就需要教学秘书需要有娴熟的计算机理论和网络技术知识。但由于教学秘书都忙于应对繁杂的事务,因此对科技方面的知识更不上社会的进步,新知识的缺乏,造成工作效率的下降。
三、解决措施
1.改变观念,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
高校领导与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肯定教学秘书的工作,尊重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由于教学秘书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包括师生和辅导员的配合,学校有必要为教学秘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保障教学秘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2.建立明确的岗位制度
首先,健全的体制机制是根本保证,学校应对教学秘书的岗位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范围,并纳入学校的规章制度,切实执行。而不得随意将任何后勤的杂事、琐事交由教学秘书处理,模糊教学秘书的身份定位。
其次,建立合理的教学秘书晋升制度。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秘书的职称评定仍是与教师的要求一致,导致出现职称评定难,薪酬增加难得现象。学校应与实际结合,建立符合教学秘书工作性质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且提高其服务对象―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参与度。当然,与教学秘书有业务联系的专职教师、行政同事、直接上级领导也应参与对教学秘书的绩效测评,形成360度评估体系,使教学秘书通过综合评估结果真正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提升教学秘书专业素质
一般高校都会有定期的教师培养计划,而针对教学秘书的培养支出可谓少之又少,这也是教学秘书缺乏工作热情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教育管理的前线人员,不断提升素质和技能是极有必要。一方面,在招聘教学秘书过程中,要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选拔,注重对综合素质的考核,这是教学队伍质量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对教学秘书的培训,学校应加大投入,定期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关于业务技能、服务意识、科研能力、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尤其随着当今高校国际化的程度逐渐加深,与国内各大高校甚至国外学府的合作交流频繁,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提高教秘的整体水平十分必要,且为迎接愈加专业化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
4.个人的提高与锻炼
客观条件的改善是保障,而主观的努力是进步的前提。首先,教学秘书需清楚认识自己的职责,作为教学活动的基层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服务师生。其次,但又不能满足于应付一般的教学日常工作,而是应该主动学习,学会思考。对于日常性的工作,能总结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善于发现问题,采用新途径、新方法解决问题,由于教学秘书的工作涉及面广,因此还应多学习管理范畴的知识,才能理解相关政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后,教学秘书需热爱自己的岗位,学会总结工作经验和不断自省进步,而不是一直埋怨外部环境的恶劣、领导的不重视。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师生、学校领导的尊重与认可。
5.鼓励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