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时间:2023-06-26 16:2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核心素养;青少年宫;音乐教育

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是我国学生培养与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性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核心思想。核心素养是中国每一位学生应当具备的、支撑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我国的核心素养教育及实施现状

有学者提出,核心素养通过“提出”“研制”“整合”“渗透”“深化发展”五个阶段渗透教育过程[1]。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关系紧密,教学内容及其实施的过程应当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与途径。我国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时间并不长,或存在部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准确,如西北示范下雪教育学院、西北少数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李泽林教授曾指出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不准确,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有“被泛化的危险”[2]。我国大多数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刚进入从理论向实践转化阶段,实践成果略显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甚统一,教育政策要相对滞后。

二、青少宫实施核心素养教育的优越性

“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是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落实的三个途径[3],有学者认为,在此项三途径中,难点和焦点在于形成核心素养评价体系[4]。当下教学评价的改革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核心领域,然而,究其本质,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社会矛盾在教育中体现,包括人才标准、社会价值取向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这些都会直接制约和影响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改革进程。青少年宫教育形式能很好地规避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形成过程中的阻碍。青少年宫的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空间,这正契合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同时,青少年宫教育作为学校教育补充形式的性质,决定了青少宫教学评价理念不同于学校教育,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从这一点出发,在青少年宫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将更有利于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经验的累积及其对教育的全面渗透。

三、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1.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原则实践活动强调以实践和探索为主地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相契合。将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2.跨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原则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分科课程有其优势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分科使得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被破坏遭到,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及排他性和独立性也非常突出的。这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碎片化,知识很难还原到问题情境中。因此,传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是推动和落实核心素养课程变革的有效手段。3.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原则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是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打破填鸭式讲授教学模式,开展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势在必行。将教学过程开放、作业开放、评价过程开放,加强课堂教学与社区、家长等多方面的联系,能够更好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作用,让核心素养积淀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共生。

四、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设定

1.文化基础了解中国以及世界音乐历史文化,能够自觉尊重和维护音乐财富,在各种音乐实践中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取向和表达欲望;通过音乐表现和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性的音乐活动中坚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理性思维形态,在构建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培养勇敢的探索精神。2.自主发展学会学习音乐,乐于学习音乐,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调解自己的学习方法,能够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手段辅助音乐学习;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觉、自信、自制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3.社会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互助精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音乐的文化的多样性过程中建立民族音乐自豪感和中华音乐文化自信,形成传播中国音乐文化的意识和行为。

五、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课程设置

1.年龄结构5~10岁儿童。原因:依据植物神经学观点,生命早期,许多神经元决定了皮层上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10岁以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决定了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位,因此,对于音乐动作技能的学习来说,10岁以后才进行已经比较迟了;心理学家认为,音乐动作技能开始血是时间最佳时间在5岁左右;音乐心理学家爱德华•戈登认为,音乐才能的发展似是在9岁时达到平衡[5];柯达伊认为,儿童的音乐学习最好在6岁之前,最迟不能迟于9岁。此外将年龄设置为5~10岁也是青少宫教学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决定。本纲领为青少年宫音乐课课程设计的总体指导纲领,旨在为青少宫各音乐门类学科教学大纲设置提供指导方案,是青少宫各音乐学科在制定教学内容时的指导依据。以声乐1课程为例,在实现“人文积淀”核心素养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以“选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材料4~6首”,则可以确定教学材料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将核心素养的其他基本要点相结合,如:教学材料《悯农》,在实际教学中需关注的核心素养应包括:如上所述,同一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多个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目标的共同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考虑核心素养各基本要点的实现路径,缜密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综上所述,自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以来,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正逐渐从理论向实践转化,但是实践成果仍不足,转化经验也不统一,教育政策相对滞后。在核心素养推广的众多难点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问题是其中之一。青少年宫的教学评价理念可以回避诸多社会矛盾,更有力于做试点项目,推广与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本文通过核定青少宫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确立青少年宫音乐教学模块核心素养目标,研究核心素养在青少宫音乐教学中各教学课程设置纲领,为青少宫推广核心素养教学打下基础,为核心素养在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实现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田秋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9.

[2]李泽林.防止核心素养被泛化的危险——兼论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化倾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05):158-163.

[3]一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9):34-37.

[4]孔凡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破解对策.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总第366期.

第2篇

关键词: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探索

G633.951

在各行各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不堪落后。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渗入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课堂教学的主流,随着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进每一门学科的教学,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个音乐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 教师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课改理念,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开阔视野,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艺术修养,对音乐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有关艺术修养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美学修养、文学修养,为在音乐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奠定必备的基础。教师的气质是学生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前提保证,教师需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注重自身形象,衣着合体,语言风趣严谨,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有些音乐课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明确音乐的内涵和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从学生兴趣出发,比如对学生喜欢的一些流行音乐,他们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是学生的认识常常只停留在表面上,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创作、音乐表达的内涵去重新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作为音乐课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更能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展现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比如创作背景、有趣的音乐家故事,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

例如小学教材中的《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儿童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之间的真挚朴素的友谊,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节奏紧凑,歌词言简意赅,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对家禽类的小动物比较熟悉,但有的城市孩子并没见过,这时用准备好的课件在大屏幕上把歌词及其所描述的意境显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所描述的场景,生动逼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

开展一些和音乐有关的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养起一定作用。列如听音乐会、看演唱会,组织歌咏比赛等,让学生说出自己欣赏后的感受,例如可以组织一次以“迎七一,歌颂祖国歌颂党”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对参演的歌曲、乐器表演,除了评选委员会给出评比结果外,还可以让在场的所有学生进行投票,对作品给出自己的客观评价,考察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人文底蕴

所谓“人文底蕴”就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人文底蕴是促使一个人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的综合体。

(一)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

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在讲乐器时,可提及古筝,通过古筝的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了解古筝的由来,分类、分布地区等,通过古筝的传承过程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从而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旗国旗真美丽》、《祖国颂》时通过对歌曲的背景、创作意图、赏析等,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对有些内容的教学,可通过创设一定的氛围,加强人文教育,比如通过多媒体,显示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要表达的情感等,让学生有更多地了解,从中学到相关的人文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对一些歌曲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显示歌曲描述的情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例如在赏析歌曲《青藏高原》时,通过观看大屏幕上的歌词和歌曲所描述的意境,青藏高原的山川相连、威武庄严不禁让人心潮澎湃,这种情境下,教师可及时抓住机会,“我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美丽的山河,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学习并传承下去。”

三、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音乐课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给学生音乐理论知识及歌曲欣赏和演唱的同时,逐渐渗透珍爱生命、勤奋学习、团结协作、乐观向上、乐于助人、正确面对挫折等教育,加强扬善惩恶、尊老爱幼等传统教育,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作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案,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黄奇美. 运用情感教学实施初中音乐审美教育的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杨彩霞. 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文学素养培育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翁爱萍. 试论人文素质视域下高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53-56.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钢琴教学;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中小学生依旧处于成长阶段,三观、审美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离不开正确、有效的引导。因此,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音乐种类、知识的讲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积极革新思路和方法,积极寻找钢琴教学和音乐素养培养的契合点,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人类大脑右半球主管形象思维记忆,包括图像、音乐、绘画等,通过钢琴教学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右半球高速运转,长时间如此,他们的右脑就会更加灵活,这不仅可以提高记忆力,还能够有效发展智力。通常情况下,聆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不同的音乐给人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不仅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积累,还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锻炼右脑,实现智力的发展。在聆听乐曲时,学生会结合乐曲的情感基调进入相应的场景,这个时候,他们的想象、共情以及思维等能力都得以有效开发,在钢琴学习中,学生将感性和理性、智力和情感进行有机融合,显而易见,音乐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智力发展极为有益。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音乐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特点也是不同的。在音乐学习中,如若学生发现自己和某种音乐存在共性,那么就会被其深深吸引,沉浸在音乐世界。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审美。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换言之,即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情感认知的丰富,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息息相关,一旦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那么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

(三)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除了发展学生智力、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以外,音乐素养的培养还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在中小学钢琴教学中,会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作品和形形的音乐家,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即使耳朵失聪,仍旧创作出无数名作,如《第九交响曲》等。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在讲授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为学生介绍相关音乐家及其身上的优秀精神和品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要做到“立德树人”,发挥音乐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质人才。

二、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音乐素养

教材中包含的乐曲多种多样,其中不少都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如歌颂父母之爱、歌颂祖国等。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挖掘隐含于乐曲中的情感因素,并且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思想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歌唱祖国》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乐曲的节奏、旋律以及节拍,并分析这些因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上起到的作用,感知乐曲的音乐情绪,并且运用音乐知识表达乐曲的思想情感。在此期间,教师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为学生展示“开国大典”的视频,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感受乐曲氛围。在此前提下,引导学生赏析《红旗颂》(吕其明),感受乐曲的情感,保证学生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和《红旗颂》的赏析一同进行,促进钢琴教学的有序实施,让学生从多个方面领悟乐曲的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情感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氛围的营造,尽量多给学生肯定、夸赞,使学生以更佳的状态参与钢琴学习,为音乐素养的养成创造良好前提。

(二)加强乐理讲授,培养音乐素养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直接切入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乐理知识的讲授。事实上,只有当学生基础扎实的时候,才算拥有了开启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才能够运用音乐术语描述、点评乐曲。但是,一些教师认为音乐对学生而言是一门副科,他们也不是专业的音乐生,就没有必要重点讲授乐理知识。实则不然,很多时候乐理就是对乐曲本身的阐述,学生一定要了解和音色、音调以及旋律等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根据乐曲的外在形式,更好地展开内在解读,在赏析中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例如:在《凤阳花鼓》教学中,可以明确的是,这是一首安徽民歌,演唱方式有些特别,对学生歌唱技巧有一定的挑战。因此,在正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弹奏或播放一句,接着从其旋律或音级进行划分,试着体会基本乐理的特点。当然,从首句到尾句的分析,都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认真感悟。当学生对乐理知识形成一定把握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按照相同的方法解读其他乐曲,并且寻找其规律,自主梳理、归纳,这样学生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音乐素养也会“更上一层楼”。

(三)完善教学评价,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这点也不例外。通过评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个人的闪光点和缺陷,在弥补缺陷的同时发扬闪光点;另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创新、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如学生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等)落实评价,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个人的问题,也能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锻炼个人的鉴赏能力,从而推动音乐素养的发展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多元评价。具体而言,教师先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掌握相关演奏技巧与乐理知识。接着,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弹奏这一乐曲,由其他学生点评。上述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再次评价(包括演唱技巧、精神以及课堂表现等)。在此过程中,弹奏的学生可以在伙伴及教师的评价中发现不足,在纠正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弹奏能力,提高弹奏水平;评价的学生则能够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实现鉴赏能力的锻炼。这样,就不知不觉中构建了高质量的音乐课堂,使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提升。

三、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注意事项

(一)要有计划和目的

优良的钢琴演奏者一定会有学琴规划,大到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是几年要具备的钢琴知识和技巧,小到每周、每天,甚至是每个小时要训练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规划和笔记,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和疑惑进行一一罗列,明确练琴指标。一旦明确练琴指标,就要按照指标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钢琴训练会更具计划性和目的性,最终的效果也事半功倍。

(二)集中力、耐力以及毅力缺一不可

集中力,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就教师的要求,及时给出对应的反应。在钢琴学习中,集中力的高低关系着钢琴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舞台上,一些演奏者出现失误通常都是因为心中有杂念,因此,高度集中自身的精神和注意力,可以有效降低失误率。另外,钢琴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它如同运动员训练,从最初的稚嫩变成娴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弹奏时间的长短和作品的难易程度成正比,这也就意味着,随着钢琴学习的深入,学生付出的努力也要更多,这也对学生耐力、毅力以及体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对此,钢琴学习实质上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总而言之,中小学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职责,更是优化音乐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全方位提升的必由之举,值得受到充分的重视。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道路中的引路人,更要认识到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将其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从注重情感教育、加强乐理讲授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为中小学钢琴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使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启平.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器乐教学的目标定位[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6):38-41.

第4篇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教育改革

1.开展教育改革的意义

以少年军校校本课程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努力进行德育新模式改革,使学校的德育特色得以巩固与升华,同时对其他学校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提高在生活中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们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对于建立三观与强化明辨是非能力起到关键作用,是学生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所在。核心素养在学生成长阶段,既可以培养学习素养,又可以更好地对情感和三观的建立提供帮助,促进个人成长并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2.开展教育改革的目的

2.1强化改革理念

强化对立德树人理念、核心素养内涵的宣传和学习,提高教师和学生对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认识,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改变传统学习思维方式。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生活中,借助少年军校这个载体,充分运用“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理念,强化学生的基本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启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之逐渐成长为学习勤奋、意志坚强、个性鲜明的学生。

2.2开展教育改革实践

推进小学教师在具体学科教学中融合“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理念,真正将提高学生综合核心素养和素质能力目标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多方面开展活动,努力将单向的“满堂灌”模式改变为多层面、双向的互动模式。各类特色学校应砥砺自身教育的特色,努力改变过去传统的德育模式,少年军校可以邀请部队教官讲解国防知识、解放军建军史等,开展国防知识图片展,定期举行军校体验活动。同时也融入具体学科教学中,如在体育课中增加军事体育游戏;在音乐课中增加爱国爱军歌曲学习等。

3.研究过程

3.1界定概念的定义与内涵

查阅有关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研究的书籍、论文、资料及文献,界定立德树人的本质和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学生阶段提高学校立德树人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意义,总结推进开展基于“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实践应用作用。确认人的需要理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等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3.2调查分析“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现状

搜集少年军校有关立德树人、核心素养的制度、文件等,分析本校在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办法,明确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学科教学小组、教师等在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指出影响学校德育效果和核心素养培育效果的各种制约因素,方便完善基于“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方案。

3.3创新完善基于“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通过前期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结合对本校教学改革现状的实践调查,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创新完善基于“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方案。可以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列研究,鼓励教育研究者和教师开发更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传递知识、开拓思维、组织活动还是互动交流,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教学时要将传统的“以知识点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

4.基于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4.1加强课程内容融合

我校的艺术科组的老师通过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感悟,对课程进行了提升改革,整合合唱队、舞蹈队、行进打击乐队,成立了少年军校艺术团,把音乐学科的教学与少年军校的课程相融合,在军校的步操基础上加入音乐艺术。教师们在训练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训练的意识,以生为本,学生自己记录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把训练日记本变成了训练字典,在动作不到位的时候找出问题根源,然后通过合作学习、主题式学习解决问题。以上措施极大地发扬了军校砥砺精神,丰厚了军校文化底蕴,提升了军校育人品质,引导学生树立了拼搏、奋进、团结、进取的思想。

4.2以素质培养为核心

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通过学习学科知识,学生的智能、品德、价值观都打上了学科的烙印,这个过程就是学科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需要确立“通过知识获得教育”而不是“为了知识的教育”的教育思想。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除此之外,还着力以少年军校为切入点,开发跨学科(综合性)课程,促进少年军校课程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3以学生为中心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开展“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我校发挥教学优势,拓宽了少年军校中的学习路径,强化素质培养重要性,让学生的学习策略多样化。在少年军校,我们一改过去简单重复站军姿、练行进的枯燥训练,取而代之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主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甚至可以是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兼而有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

第5篇

关键词:音乐审美;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1-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235-02

音乐教育是向学生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学生的音乐活动是融歌唱、语言、图像、律动、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方式。音乐教学正是从培养学生感受美这点出发,从而引导学生们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课不只是向学生进行一些识谱、技能、技巧和音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感知、实践、审美、合作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用美的音乐,美的体态、美的情境感染人,从而达到对学生音乐体验、音乐想象力的培养。”为了贯彻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笔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各种教学手及教学方法。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内涵

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陶冶高尚的艺术情操,形成正确的艺术观。其实质是一种社会交往行为。下面着重谈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的内涵。《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阐述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新课标中看出“审美教育”是一种音乐美的回归,它否定了以往音乐学习偏离生活实践及情感世界的这种情况,并通过音乐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学生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从正确贯彻实施教育方针这点上来看,音乐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音乐教育的功能上来看,音乐教育有教育功能、健体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等,“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先突出审美功能,因此,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要途径。从这点上来看,美育在传统的概念上就是情感教育,那么,“以审美为核心”的第一层含义就必需注重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因此,要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情感体验的和机会。

二、音乐教学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理念的意义

音乐作为一门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学科,不仅仅是用来娱乐学生,或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它更是一门让学生们学到知识和培养学生给方面的能力的学科。一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能够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审美活动中,学生通过感知、联想、理解、想像中产生审美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在音乐中发现美的兴趣。此外,学生们在聆听音乐、表达音乐和创设音乐的过程中,置身于音乐美的意境之中,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进入音乐联想、想像的境界,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真正的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能够引导学生体验、表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审美实践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中的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把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地让学生学会审美,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美和创造美。

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音乐教育在提高与培养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特殊作用。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更好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音乐审美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代以来,强调音乐审美教学,已成为当今音乐教学所应追求的首要目标。在如何把音乐本质还给学生,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问题上已成为广大音乐工作者的任务。为此,笔者作了以下分析。

(一)分析音乐教材,挖掘审美因素

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情景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好唱”的特点,只有具有优美的曲调,才能具备动人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甚至百唱不厌。比如《理发师》这一课,大部分教师都从律动学习入手,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律之美,而少部分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现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并结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进一步理解,以歌曲中的感叹词为突破口而进行歌词改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发充分扬和深入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

(二)选择教学方法,体现审美原则

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它有其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从学生的感情着手,采用自身实践、体会的方法,用音乐的旋律感动学生、用音乐的美感动学生。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达到比预期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些教学方法往往都能体现一定的审美原则。其中包括:以情感为中心原则、注重形象原则、重视实践原则、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原则。

(三)精选教学活动,感知审美过程

一节出色的音乐课总是构思精巧而又设计新颖的,那些精彩的铺垫与紧密的连接环节,会不断地引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使他们不断地产生新的审美渴望。比如在《童年》这首歌曲教学后,这一课后的课堂小结如实写道:“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样我们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就是一首诗,童年就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童年的歌!”①之后,同学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的琴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教室。很显然的是,同学们在这种气氛以及情境下所受到的感染力和熏陶是非常大的。

(四)提高教师素养,营造审美规范

老师是学生的标榜和模范。依据审美教育学的观点,施教者的执教形态应具有审美性。作为一个老师,一个美的传播者,最应该注意的就是教师自身的素养。作为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仪态、教学语言、教学气质等方面做出表率。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还能使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教学仪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的符合礼仪要求及审美规范的仪容、服饰、表情、姿态、手势、举止等;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心理品质和深厚的专业学识是一个音乐教师的内在气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艺术完整地教给学生。学生既能通过这些艺术作品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发现和观察到生活中的美。同时,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尽力做到引导同学们体验、表达、享受和创造音乐的美,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意识,提高全体学生们的素质,使学生参与到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去,让学生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情感内涵,领悟到音乐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所起到的作用,在审美体验之中融入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使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机地渗透在音乐之中。从而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注释:

①引用于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一课《童年》。

参考文献: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3]陈锦.中国音乐教育[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1)

[4]贝内特・雷默(美).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审美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eople-centered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Interpretation

HUANG He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

Abstract 1980s set off a craze in China land a quality education, aesthetic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of quality education. 21st century education reform in depth with the music, in the nine year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clearly stated that "the core of the musical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 to explor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is regard, become the focus hotspot.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aesthetic features,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eople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美国1993年9月《音乐教育者》杂志上,发表了艾奥瓦大学肯尼斯·菲利普斯的《为音乐教育确立更强有力的基本思想》的文章,提出了六个方面的音乐教育观:(1)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形式;(2)是学习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3)是学会学习过程;(4)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5)是学习的基础;(6)是学习艺术。这对于音乐教育是一种更为全面的定位和认知。

音乐教育可以通过自身的特有的功能,去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它可以通过歌曲的旋律,把人带入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启迪。它可以起到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所起不到的作用,音乐教育所追求的就是审美的价值。

1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来表达情感。它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引起共鸣,因而对学生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培养,影响是很大的。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由音乐自身的建构造成的。音乐的语言是旋律和节奏,通过它独特的音乐语言去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人物的感情,塑造人物的形象,这种功能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感,欣赏音乐的旋律,表现音乐的节奏。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审美教育可以促进音乐教育。其一,音乐自身具有审美教育的因素,音乐通过它的节奏、声调、和声、音程来表现它的美感;其二,音乐教育的过程具有审美因素,如教师带有感情的演唱,乐器伴奏的和声,以及各种演唱的视频、设置的场景等,可以营造愉悦的气氛和情调,让学生置身于其中,美不胜收。审美教育是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乐审美功能以音乐的美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引起感情、认知和思维的共鸣,作用于人的身心,使其在愉悦的过程中,达到人的音乐素养的提升和美好心灵的陶冶,提高自身的表现力、欣赏力和创造的能力。并最终使受教育者性情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完善的发展。其三,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同时,人格得以完善,品格得以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音乐教学已逐渐向审美教育发展,把对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起到陶冶心灵与塑造人格的作用。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表现能力。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审美教育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表现欲望。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从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去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提高音乐鉴赏力,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思维,培养其创新的能力。

2 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古已有之,“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从传统到现在,一直延续过来的。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他的“六艺”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就包含了音乐教育,并且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认为仁人君子的修成最终必学乐,因为“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教育推崇备致,他指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工具,因为节奏与和声有一种渗入人的灵魂深处的特殊方法”,“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 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教育、净化、精神享受”三大功能等。通过先哲的论述得知,两千多年前,音乐审美教育已经受到重视,并加以实践。

随着历史的进步,音乐审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西方学者苏霍姆林斯基说“从音乐教育目的看,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二十世纪在学校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的审美教育作用日趋凸显,也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为人的发展,为学生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音乐审美教育步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

在当前音乐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审美体验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情景教学就是一种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颇具特色能够很好体现和实施音乐的审美教,也是体验教学的过程。情景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一种教学模拟的场景,师生互动,利用场景和角色的表演,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建构知识。(1)利用自然场景,让学生体验歌曲旋律的美感。例如,教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春天课外郊游时,学生漫步在田野中,发芽的绿叶,返青的小草,流淌的河水,勾画出一副自然的田野风光。在这样的场景中,同学们会很快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去理解歌曲内容的含义。(2)运用图片、视频设置场景,让学生感受、领悟歌曲的意境。例如,教唱《长江之歌》这首歌曲时,可以播放长江自然风光的短片,介绍长江流域的地理概况,展现长江三峡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体会长江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把情感自然融入到学唱这首歌曲中。教唱《我爱你,中国》这首歌曲时,可以播放祖国大好河山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学生会被展现的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而吸引,再通过歌曲优美旋律的感化,学生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学唱中。这样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音乐美感的享受。使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感受到的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3)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肢体去感受音乐美的旋律。对于歌曲的节奏,可让学生自己打拍子,学习打击乐,去感受音乐的速度,领悟音乐的美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3 音乐审美教育的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教育要求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新得到确立,音乐审美教育成为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并列入国家教育方针。2001年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全面推进音乐教育的理念、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改革。《标准》确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的理念,在音乐教育中,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新的思维能力。不再是以传授音乐知识,单纯地教会歌曲为教学目的。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的观点符合音乐自身的特点,音乐自身的特点是通过歌曲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在欢愉的气氛中释放自己的情绪,得到精神的放松。《标准》突出了音乐教育的美感教育,体现了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阐述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样一个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由此看出,新课标的“审美教育”要求音乐教学通过教学手段,让音乐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新课标将原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四大价值整合为音乐课程的三大性质: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集中体现了音乐教育最为突出的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才能得以实施。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尤其是受着今天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深刻认识学生的成长特点,积极给予思想上的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音乐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把这种理念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前.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 修海林.音乐审美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3]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第7篇

1.学生的音乐心理

无论在哪一个教学阶段音乐教学都是一个相对较为主观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会涉及到音乐本身所包含的主观情感因素,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情感因素,只有学生的情感因素和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能够形成共鸣,才能保证学生的音乐知识接受水平,只有保证学生、教师、音乐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形成高度统一的共鸣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在这一年龄段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音乐心理更多的表现为对规范事物的抗拒性,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在其情感上尚不成熟,但是其情感需求又十分强烈。在学生这样音乐心理形势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规划设计,一定要从学生不同的音乐教学需求角度出发来进行,选择的音乐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学生的音乐心理,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不能触及学生对音乐的逆反心理。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心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来进行音乐教学的目标设计。

2.教师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按照音乐教师自身的素养来进行,这一素养不仅包含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还包含有教师的综合素养,只有教师能够从全面的、整体的视角来看待、认识音乐教学,才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设计出完整、科学的、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为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普遍表现得较为胆怯,不愿意与教师一起演唱,在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自身在音乐中的专业素养,以让学生伴唱、为学生伴舞等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表现的更加积极主动。同时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也有重大的影响,因为现代音乐教学不再单单是音乐问题,而是涉及到教法、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活动,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音乐教学的目标设计也有较大的影响。

3.教材内容的选择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教材是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来源,大部分的音乐教学活动都要按照标准教材的要求来进行。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音乐教学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还不能完全按照音乐教材的内容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系统、科学地理解音乐教材内容,从教材中对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和要求出发,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学生学习的实际设置体现音乐教学要求,设计更加具备操作性的、接地气的音乐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

1.以新课标为依据

《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要求,成为各个阶段、各个科目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参考标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新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并不仅仅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同时也是对音乐教师本身素质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的历次教师国培中可以发现,《新课程标准》对音乐教学的要求并不是一种限制性的要求,也基本没有钢性要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新课程标准更多的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其指明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保证什么样的前进方向,学生在完成音乐教学内容后应该达到什么样的音乐基本素质,这些对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性指导,让音乐教学目标的设定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同时这一框架还不会限制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发挥。

2.以音乐为核心

音乐教学活动,顾名思义是对音乐艺术的教学活动,其包含的是对音乐艺术的一种教学诠释,但是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音乐教学活动在我国教学体制中一直都处在非重点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其在教学内容上的异化现象。在各个阶段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等等附加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的异化,本身就是对音乐教学活动的不重视,是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偏差。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以音乐为核心,一定要认识到音乐本身才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标,而不是从音乐艺术散发出去与其他领域的结合。

3.以学生为重点

在任何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在主体地位,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保证音乐教学的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不同,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的音乐素质又不相同,在教学活动主体的这种特点下,音乐教学活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对音乐的不同认识,根据音乐教学的不同需求来设定音乐教学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效果。在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学内容备课的,也就是说无论教师教几节课,其教学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这对不同音乐素质的学生来说明显是并不公平的,其所能起到的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朗。

4.以细化为原则

音乐教学活动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其本身包含的主观的、不可量化的因素很多。这就导致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对教学目标的归纳过于宽泛,有一些教学目标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导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基本上没有教学目标设置的参考作用,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编撰者或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应该从小处着眼,将教学目标尽量细化。将那些空话、套话都排除掉,只留下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实现的、可操作的、纯粹的音乐教学目标。

第8篇

(一)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本质主要指的是审美教育,审美价值是音乐的核心因素,音乐的其他方面也是以审美价值作为依据。但是,长时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一直都没有实现绝对的独立性,不是被归入了智育范畴,就是被归入德育范畴,音乐教学过于注重其政治性和智育性,忽视了音乐的艺术特点,将音乐最本质的因素“审美价值”摆在了次要位置,使得音乐教学缺乏艺术。

(二)重视音乐技能,忽视了音乐的育人功能

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了普及基础的音乐知识,属于普通的艺术教育,并不是职业教育或者专业的艺术教育。但是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过于重视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传授,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对知识或者技能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创新精神、审美价值、个性发展、鉴赏能力、认知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培养,盲目追求专业艺术院校的形象,小学音乐教育却没有体现出小学的特点,音乐教育“育人”的功能也被忽视。

(三)学生被动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忽视

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和经验,将教育看成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所以,日常教学中常见的模式就是老师教学生听,教师总认为指导的越详细,学生学起来效果就更好,让他们去模仿教师的声音和动作,学生这样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中,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念的评价,评价方式以考试为主,方式比较单一,这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创新小学音乐教学理念,认清音乐教育的本质,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精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艺术审美素质成为新时期下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完善审美的心理,促进小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全方位发展。将音乐教育定位在一种文化层面上和对人的培养上,在新的音乐教育中要体现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帮助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任何音乐教学过程都应该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主,让学生成为知识构建的主要受益者和实施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师生互动,进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学中不排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但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知识和技能融合到音乐中,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帮助小学生建立音乐学习的信心

这需要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内容上,除了对普及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外,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音乐潜能、音乐素养和个人品质等都要考核在内,由于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不同,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感受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学习音乐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音乐教育奠定基础。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音乐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有机结合;自弹自唱;互弹互唱实践课程

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从当前国内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建设和改革调研发现,声乐、钢琴、舞蹈等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但是从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还远远不够,还没能真正成为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体系,对于乐理、和声学、音乐史等理论课程的研讨更是涉猎不多。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是幼儿园、小学、文艺团体等等,但目前用人单位尤其是专业艺术团体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专业技能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综合能力强、音乐素质高的全面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在这种情况下我校音乐教研室近几年开展了以省级精品课程《基础钢琴》、《视唱练耳》等为重点的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专业的教学水平,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作为特色专业,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最大的区别是更重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弹自唱、互弹互唱等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大大改善了以往学生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的思想,尤其是声乐与钢琴这两种音乐教育专业最核心的课程,它们的有机的结合训练,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岗位就业竞争力。

二、进行课程建设、整改所需解决的问题

(1)通过“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带动本专业其它系列课程建设,使本专业的各个核心课程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专业的应用性与就业灵活性,例如通过自弹自唱、互弹互唱实践课程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的把声乐和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将来的教学又可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2)课程建设是个庞大的工程要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并对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运用,尤其是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非重点专业,它的发展更是在夹缝里生长,光提高核心专业的技能,提升单一专业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和本科类院校比从生源到学制以及培养目标都处于劣势,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建设,进行课程整改,专业的有机结合,以及实践特色课程应用型的进一步加强是当务之急。

(3)音乐教育专业的各个核心课程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很好的联系起来需要下大工夫,尤其是要使教师与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教改,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结合的纽带就是自弹自唱和互弹互唱这种很实用的实践课程,不过这种实践课程也需要教师的相互配合,首先要求理论课教师给学生把基础打好,其次声乐教师和钢琴教师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中,要注意教案的实用性、创造性,不能一成不变、闭门造车,最后钢琴即兴伴奏教师要先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让学生能适应接下来的重点实践课程训练。

(4)在本专业的各个课程中有些课程属于技能课学生比较重视,有些课程是理论课理解起来比较难学生提不起兴趣,通过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学校重点发展行为导向教学法,和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接轨,注重学生对课程兴趣的培养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改正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岗位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将对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我专业重点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并建成了省级精品课《基础钢琴》以及校级精品课《视唱练耳》,并立项了省级重点课题《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的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这些教研整改,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给本专业的长远发展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通过对企业艺术团体、幼儿园、小学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适应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依据专业发展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思路,对相关课程进行研究和实践,既要体现课程建设的重要的理论思想的价值,又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更好的使本专业的发展有个质的飞跃。通过自弹自唱、互弹互唱等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课程的发展和本科类院校人才培养有了明显区别,实用性更强,就业灵活性也很高,现今社会就业靠的是能力,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是每个学生的当务之急,学习不能死钻牛角尖,尤其是音乐专业由于基础不同、学习的时间差距太大,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在单一的专业技能上和本科类院校学生差距很大,因此高职音乐专业学生也要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综合能力,尤其是实用性、灵活性非常强的自弹自唱、互弹互唱等实践课程,要重点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音乐素养,这样将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才有一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教师 文化修养

曾听到有人这样评价我们音乐教师:知识贫乏、视野不宽、学识单薄、文化底蕴不厚、浮躁,只会弹琴唱歌,不能对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等等。虽然这些认识和评价存在对音乐学科及教师的偏见,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将自己的弹唱跳练好,更要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

一、音乐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音乐虽有学科的特性,但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坎姆贝尔教授认为:“学习音乐不仅仅是学习音乐的本身,还是学习一种文化。其中,有蕴藏在音乐背后的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我们的音乐教育应把音乐素质与文化素质视为一个整体。有了文化积淀的基础,就能更加深刻地领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能够更切身地欣赏音乐。试想,一个文化底蕴浅薄,没有不断学习意识的老师,他又怎能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去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呢?笔者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黄美华执教的《渔舟唱晚》一课。黄老师扎实的音乐基本功让我佩服。但更让我羡慕的是,她的音乐课反应出她深厚的文化底蕴,那种将文学与艺术巧妙结合。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在富有文化内涵的音乐教学中得到立体的感悟、思想的升华,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听课教师和学生一起沉浸在渔舟唱晚的意境中,带给我们无穷的艺术美。我们要明白音乐绝不是一种简单的音符,而是一种铸造人的灵魂,深蕴着人的精神文化现象。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你才有可能做一个艺术上有造诣有修养的合格教师。

二、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途径

1.读书是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音乐教师要不停地读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一文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多读书,多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是“音乐文化人”应该做的事。我们音乐老师要像海绵一样吸足文化与音乐的养分,树立文化意识。“读书满腹气自华”“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从这些话不难看出,读书对于一个人是何等重要。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读书是教育之母,是最好的备课。

(1)多读专业书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打牢本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带领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我们还要关注著名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的生平故事、经典曲目的写作背景、写作的小故事,音乐家、作曲家、歌唱家的幽默小故事,等等。有时,在你的课堂上,恰当地插上一段与之有关的故事,会让课堂增光添色。例如,每当给学生听舒伯特的《摇篮曲》时,我都会给他们讲这首乐曲创作小故事。每当讲这个小故事时,是整堂课的亮点,拉近了学生与作曲家的距离。

(2)多“啃”点文史哲

有人认为,读文史哲方面的书,研究文史哲学者的事,不是我们音乐教师的事。其实,读文史哲是每一个看重灵魂生活的人的事。我们音乐教师更要用文学来修身,用文学来滋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生活,从而去丰富学生的生活。

(3)多读以苏霍姆林斯基著作为代表的教育学著作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怎样才算是好老师,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只有到这些教学著作中去寻求。

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教师的素养都可以从书中得到,教师应该有一个书香人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的爱好者”。让读书成为我们音乐教师的一种习惯,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

2.写作是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音乐教师要不停地写作

写作是一种搜索,一种积累。写作总是让人睁大眼睛观察教育中的人和事,总是拥有一个理性的头脑,理性地审视周围的一切。写作方式如下:(1)写日记;(2)写教学随笔;(3)写教学论文。

三、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的意义

1.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增强教师的育人动机

教育是一项文化事业。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音乐教师,应重视新生一代的文化培养的高度,应对音乐教育工作怀有强烈而持久的热爱,增强音乐教师强烈的育人动机。

2.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要求在教学中,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指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一个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音乐教师,能与音乐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用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音乐教师提升文化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11篇

高中的英语课程是一门具有交际性极强的学科,在此学科中,基于核心的素养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有着很强的要求。根据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现状,提升其语言能力是一项目前重要的工作。高中学校和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的核心素养,创新途径,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们的英语语言能力过关的目的。

【关键词】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要想基于高中英语学科素养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本的就是在学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教师的指导水平,创新英语的教学途径,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升,增强学生的英语素养。

一、关于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科学理解

目前高中学校的教育指南是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对英语教学的基础目的设定为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其相对国家的文化,科学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发展观念。高中学生应有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对众多方面的相关能力的要求,例如人生态度、情感、科学知识等,打好学生适应未来世界、做好全面发挥的基础。具体到高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和三个层次,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英语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推展能力、文化的品格;三个层次是英语的听说和读写,课程中获得的素养和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观念[1]。总体来讲就是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在提升英语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要获得对优秀文化的赏析能力,拓宽学生的交流渠道和逻辑思维水平,最终培养成为一名适合未来大发展要求的人才。

二、在高中的英语课程中要重视学科的素养要求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我国高中在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过于传统、理念有些落后,课堂的教学模式仍有模式化的现象存在[2]。这样就导致高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尚未重视对课堂情境的建设,去缺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重视不够高。在整体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对知识点的硬式传授,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对英语课堂文本的理解浅化,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传送,仍然是为了高考而进行的教学,未有科学的教学观念。整体来讲,很多的高中学校未能做到从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不够强,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根据学科求四个方面和三个层次的核心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手段和方式创新与调整,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人才。

三、创新英语课堂的结构,拓宽语言运用形式

1.强化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的构建能力

在整个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课堂的构建形式对英语教学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枯燥的、水平不合格的英语课堂的构建形式,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学习的参与度低。相反,如果一趟英语课程构建很合理、很有创新性,那么在这一堂英语课的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昂,教师索要讲授的知识点会被学生很好的吸收,这样会让学生期待下一堂英语课程的开展。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如,“现在年味为何越来越淡?”“韩流明星我们应不应该抵制?”“你怎么看待明星高片酬现象?”每个人对这些现象的观点都不一样,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到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在提升学生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提升。

2.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拓宽语言运用形式

在上述讲到引用时下热点话题在学生间开展讨论的同时,教师还应该设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们最大限度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形式实现对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们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踊跃发言,最终实现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语言的多种形式的运用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实现。在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对媒体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体力内容后,在屏幕上出现问题,让学生们进行回答。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设计内涵丰富的PPT,提升他们的兴趣,进行更好的英语口语交流。

3.教师应该关注整体英语课堂的活力

在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整体课堂的活力,课堂具有了活力,学生的参与度才会更高。所以,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开展有关教学的语言交流,让学生们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只有足够的语言交流,学生的语言能力才会得到提升,英语词汇的运用才会更加合理。教师可以在“Music”单元的教授中,可以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美足学生讨论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欢音乐以及喜欢的原因[3]。这样学生们就有了讨论时间和交流时间,在分享喜欢音乐的同时加大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慢慢体会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在学生进行音乐分享时候,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体的表达能力进行指导,提出意见,纠正学生们使用错误的词汇,使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四、结论

在整个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不断创新英语教学的整体思维和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现有的问题,高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强化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的构建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课堂引导,拓宽语言运用形式,强化学生的口语练习。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对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英语的学习能力、思维的推展能力、文化的品格的培养。

作者:胡丹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6-7.

第12篇

1.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打开音乐教育质量之门的“钥匙”

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通过艺术的内在美去感化学生,使其受到艺术的熏陶。一个人文素质低下的学生很难吸收音乐中的内在精华,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艺术审美能力的强弱和综合素质的高低,加强音乐教育基础、完善人格,将其改造成高雅且具有品味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就是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是推动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

我国总是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讲究高层次人才的全方面发展。在提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除了要注重学生专业素质、文化素质与身心素质培养以外,音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个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丰厚的高校里,音乐教育必定会是有源的水、有根的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又能满足其精神需要。

3.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能正确指导他们分辨和接受各类音乐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一般以民族音乐、传统的美声为主,也开设了一些音乐欣赏的课程。除了上面的这些音乐,在学习以外的生活里,大学生更喜欢听的是一些流行歌曲,各种流行音乐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影响力度是不容忽视的。它们中有的是亲情的,有励志的,有唱爱情的,有积极乐观的,也有价值观念颓废、不求进取的...加上对歌手的包装、唱片公司的极力推销,学生特别容易的就被吸引了。如果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他们就能具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能选择出对人生有积极作用的歌曲。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

1.加强音乐文化和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和互补作用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但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质和审美能力。素质教育应从始至终以教学管理、教学实践为线索,并具体实施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教学中各项环节都必须协调一致、配合密切,且应从教学实际出发,着重解决提升审美层次的问题。要增加课程结构中人文教育的比例,重视专业技能和人文知识的互补与结合。在具体教学中要更进一步更新、充实、深化人文素质的方法和内容,使得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更具有实际性、效果性、活跃性,增加课程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动性。教学内容的整理结合,要具有素质教育的整体观念,美化音乐教育的全面结构和功能。所说的整合不单是简单的拼加而成,而是有目的的把音乐教育和其他艺术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整体的协调发展。

2.注重教师的学术水平,重视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的教师团体

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与知识素质而且还有观念的转变,“在知识方面要成为“杂家”,具有较广泛的相关的学科知识,在业绩上要成为“专家”,要拥有使人相信服从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完成文化素质教育的伟大任务”。教师人文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有人文意识,学生就会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

3.转换观念,发掘教学中的人文要素

要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成才观,就得通过转换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来完成。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掘各个学科教学中的人文要素,尤其是充足运用好文科教学的人文教育作用。要坚决改掉以前那样背题、画书的做法,使文科欣赏得以发挥,让学生在欣赏中领会人文精神,在欣赏中有所领悟,受到人文精神的启发,是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享受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人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辨别、理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增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现代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推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给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介,还能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新型的教育成果,不断的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使音乐教学与现代人民生活更加贴近,与学生的需要更加贴近。如中央电视台的多种多样的文艺节目,《国乐飘香》等,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可能性,可以使学生在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中,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智力水平,完善自身的人格。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