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生音乐教学计划

初中生音乐教学计划

时间:2023-06-26 16:2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音乐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生音乐教学计划

第1篇

初中生作为青春期萌芽时期的孩子,在创造性、思维活跃性和主观能动性上全面发展,具有活泼好动的普遍特点,针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需要充分考虑他们自身的情况。就教学气氛的营造以及主观学习的引导,应当着重注意。而经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情景教学作为现代常用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跃性达到最大化的发挥与展现,另外,对于教师本身,也具有促进教师角色的改变和教师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

1 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学要求

1.1现阶段初中生的学习状况

初中学生在本阶段开始脱离小学阶段的“跟随式”,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与课业量的改变,初中生不再仅仅跟随教师的指引,完成老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在家长的督促下,限定顺序的完成作业,而变为自我调节与把控能力逐步提高自我完善能力逐步增强的一种学习状态,此时需要依靠自我的学习经验和意志力来安排学习任务。而繁重的学习任务与枯燥的学习内容极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让本就缺乏学习经验和完美学习方法的学生更加容易失控,选择开小差或一味的玩乐。因此在教学中,不应当增加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抵触心理,应当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增加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度,这样才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既学到了知识,又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

1.2情景教学的教学要求

情景教学要求教师不要用单一的板书教育方法,将历史知识用情景的方式再现,让学生穿越到过去的历史史实中,感受历史人物的心里与历史事件的紧张矛盾形势。这不仅对于学生现阶段的历史学习具有重大的促进意义,对于学生性格与人格魅力的培养,更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人成才,受益无穷。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应创造合适的时机将学生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提到最高,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把握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由而了解学生的知识缺漏,辅助理论教学,以达到完美的历史知识构造[2]。

2 情景教学的应用

情景教学的应用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讲究方式与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新型教学工具,将图片、音乐、舞蹈、电影、情景剧、响声、诗歌朗诵、电视剧等等运用于教学之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用这种形式及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节省时间而形象生动,把原本粉笔板书为主的死板记录知识点转化为多种多样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所谓“换汤不换药”,况且我们的“汤”还变成了色彩丰富味道鲜美营养极佳的绝对好汤。这样一来,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自然而快乐的学习。他们的脑海中不再是死板定格化的单个知识点,而是整件事情的发生脉络与前因后果。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话剧表演比赛,让学生以人物扮演的方式来呈现出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查阅的方式来编写剧本,组团表演,最后由老师来点评与判定冠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预习课文内容,掌握故事发生的经过,通过揣摩人物心理,排练故事进程,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事件中人物的身份、矛盾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此类原本难以记住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点也轻而易举的被学生掌握。这样一来,便达到了课前预习、自我学习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与原来传统的口头要求相比,简直有龙与虫的本质差别。然后,教师再经过点评与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点评时,着重在于学生知识点掌握优异的部分与缺失的部分,这样一来,所有的知识点便全部通晓,学生的记忆会比原本的死记硬背会增加许多倍,在欢笑之间便能轻松学习[3]。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生;声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05-02

有人说初中生学声乐会不会对嗓子有影响。男孩变声期还没有过,学习声乐要特别谨慎,如果方法不得当嗓子就容易受伤;女孩稍好,因为女孩变声期不明显。这些对初中生学习声乐的种种猜测阻止了学生学习声乐的脚步,也影响了他们对民族艺术文化的幻想与理解。

初中生学习声乐最关键的是:纵然是变声期,科学的训练仍然不会伤及声带,比如练习状态的建立和气息基础、适当的练声等。下面浅谈一下初中生声乐教学。

1.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要有新意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兴奋性,使其在学生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组织一堂音乐课的时候,首先应注意使教学方法有新意,以新取胜,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引起他们的注意是增加情趣感,提高兴奋性的有效手段。如讲授五线谱时.学生不容易记住音名位置.我就借此编了个顺口溜:"五线谱呀五条线,高音谱号起二线,四个间中一张脸(face),F、A、C、E、Fa.La.D0.Mi。"这样.学音名(C.D.E.F.G.A.B)与英语单词相联系,使学生感觉有新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其次,教学内容应难易适度。所谓“难易适度”.与赞可夫提出的高速度、高难度的原则并行不悖。每一教学内容都应有适当的新的难度。使学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进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如练声曲.经常练习老一套,学生难免有厌烦感.那么每次提出新的要求.增加一定难度.学生就会有新的兴奋点。例如.练唱2/4 l 3l 5 311一,那就可以先唱连音,然后唱有断音的.或加上各种节奏、节拍、力度、不同的母音等。

2. 教师要“科学”的审视声乐教学

首先改变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然后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为基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3.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要紧凑

教学环节应是“一环扣一环”的,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教学过程不紧凑、不严密.教师在上课时就抓不住学生的心,吸引不了学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在认真钻研音乐教学大纲和音乐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系统安排好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这是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将教学过程和环节安排合理紧凑,环环相扣,才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随教师走过46分钟。如今的义务教育初中《音乐》每一课内容都有歌曲、音乐欣赏、音乐知识、听唱背、练习与思考五个栏目,每一课时教学时将二、三个栏目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好教学丑程-使能成功地完成教学。

音乐教师的语言应当具有艺术的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使用课堂用语,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如高兴时,面带微笑,语调喜悦;悲伤处,丧情严肃认真,语气哀伤;紧张时,紧锁眉头,语调紧急;害怕处,瞪大眼睛,语气惊恐,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因“嗓”施教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另外,还有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在学习声乐的时候,建立正确科学的符合自己声音特点的发声体系是关键。在练习时,每发一个音都必须符合歌唱发声原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形成正确、积极、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5.重视观摩欣赏教学

欣赏课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材中的欣赏作品一般音乐形象比较鲜明,有的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我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以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以紧张的船夫号子表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性格;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颂了像巨人般伟大坚强的中华民族;以凄楚悲愤的曲调控诉了日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以雄壮昂扬的歌声表达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必胜的信心。要使学生们懂得,今天我们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伟大坚富强。

在介绍作者冼星海时,给学生讲冼星海的小故事,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冼星海以优异成绩从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毕业后,谢绝了法国音乐界殷勤的挽留,抛弃了优厚的待遇依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

介绍民族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我多年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体会,音乐课上,一些同学对欣赏民歌、民族乐曲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不愿昕。针对这一情况,先给同学们讲清楚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这不仅是光大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需要,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需要。学生有了正确认识,再向学生介绍民族音乐的光荣传统.我们伟大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音乐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的音乐财富。再让学生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作品。欣赏各类不同风格的民歌,让那丰富多彩、优美动听的民歌打动学生,把学生带到民族音乐的广阔天地之中。

6.教学生科学的练声方法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方法与策略

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初中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了解、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提高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但目前计算机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一人讲解,学生机械地聆听。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师的教学目的也难达到。初中的计算机教育应讲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计算机课堂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一人讲解,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形式较为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优点,但如果没有突破,缺乏实践性和操作性,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计算机教学质量很难提升。另一方面,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度不高,认为计算机只是一门副科,而且不参加中考,对考学没有影响。计算机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简单,学生在上课期间做其它作业或者听音乐、玩游戏,对计算机课程完全不重视,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没有办法完成。计算机本身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复杂,且为大班授课,也导致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对计算机学习易产生排斥心理。在初中计算机课堂上,大部分的计算机教师只是以课本为重点,讲授一些课本上的内容,而不对教学环节进行计划,没有摆脱课本对教学的束缚,以至于无法达到计算机实践操作的目的。

二、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作为计算机学习的主体,初中生是否具有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非常重要。为此,教师应多关注当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初中生年纪较小,大多数学生在上计算机课程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讲解,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耐心地回答,渐渐地培养初中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计算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解决生活或将来工作中的问题。例如,教师有时会要求学生用计算机制作海报,要完成这项任务就要熟练掌握并应用文字排版、上传图片、视频等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时学以致用,而不是死板地套用课本。另外,结合计算机教学内容,教师要布置相关的实践操作作业,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巩固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开发其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计算机教学也是如此。因此,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外多进行探讨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微课、互动教学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扩展初中生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同时,对初中计算机教材的设计要灵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本时,潜移默化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初中生在巨大兴趣的引导下学习计算机,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并应用于生活学习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是计算机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体现。

2.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实行愉快和分层教学

对于初中计算机课程来说,由于其面向的主体是初中生,教学内容没有必要涉及到计算机的全面应用系统。因此,其教学任务应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计划,而且制定的教学计划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创新性与可实施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主。众所周知,计算机初步入门需要学习汉字的输入,而这项工作是简单、枯燥、重复的,很多初中生在课下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练习。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时,创造一种愉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如可以将汉字的输入设计为一款有趣的游戏,将键盘的字母设置成实物,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指法练习。另外,可以给学生配备打字游戏装置,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会让学生对打字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打字游戏熟练掌握汉字的输入功能。如有条件,还可以进行汉字输入等游戏比赛,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除了愉快教学之外,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学习之前,由于学生接触的环境不同,计算机水平也有所不同,而且每个学生接触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学习计算机的能力也是有差异的,这就要“区别”对待,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层次教学。把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分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将教学目标分为及格、良好和优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积极性。另外,在确保教学能够达到每个学生基础学习的目标之后,要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个性与创意。如在打字练习中,对于及格等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其能够正确运用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母;对于良好等级的学生,要求其能够熟练运用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母;对于优秀等级的学生,要求其能够在不看键盘的情况下熟练运用键盘指法输入英文字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等级不同,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练习和作业,并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这样不仅能够使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和动力。在课下,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层次划分小组,让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带动低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逐渐缩小计算机学习中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建立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

在每节计算机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对本节的授课内容、学习效果及学生反馈进行总结,这就要求课程评价系统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听课情况进行反馈,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学水平。教学评价要建立在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基础之上,对学生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肯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与动力。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学生课堂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水平进行测试,而且包括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合作团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根据本节计算机授课内容和授课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测试可以通过机试加笔试的方式:机试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测试,笔试通过试卷进行。若目标测试通过,此次计算机授课结束;若目标测试不通过,则对计算机授课内容重新进行设计,以达到教学目的。计算机教学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与合作,让计算机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希望在未来的初中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得到更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以更好地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世渊.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J].新课程,2016,(08).

[2]刘丹.浅谈初中计算机的有效教学策略[J].中文信息,2014,(01).

[3]李坚.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2,(7s).

[4]赵云臣.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方法策略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07).

第4篇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分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要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特点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针对初中学生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使因材施教得到落实,对学生进行作文分层教学,从而使所有学生全面进步。

一、初中分层教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作文分层教学是针对初中生的写作实际情况,为了使所有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所采取的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措施,也是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和教学组织。我国目前已经全面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全面升入初中,一些学生在小学语文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升学的压力,语文的学习时间被数理化所占用,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的写作水平差距拉大。在一个班级,写作水平较高的只有几位学生,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不是很好。针对以上情况,语文教师如果搞一刀切的传统作文教学方法,就会使优等生很难提高,中等生止步不前,学困生失去了学习写作的信心,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可能得到提高。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在知识的学习、运用、掌握方面,客观上还存在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还会不断的扩大,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状态。处于这种存在层次状态的学生是变量,对于作文教学而言,这种状态会随着情感和作文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使中间环节发生有利变化,采取作文分层教学是一个很好的对策。

二、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的原因

1.由于学生兴趣的差异使学生写作能力存在差异

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兴趣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生物、数学、物理等学科比较感兴趣,具有较强的计算、推理、分析能力,比较擅长准确而迅速地攻克各种难题;有的学生在舞蹈、美术、音乐等方面比较有天赋,创作能力较强;有的学生对各种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有着强烈的兴趣,喜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有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技活动,在体育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有些学生对文学比较热爱,喜欢把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写作方面有较好的表现。针对初中生在才能和兴趣方面存在的差异,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作文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尊重学生的爱好选择,实施因材施教。对于一些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语文教师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使其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初中生认识能力个体间还存在差异

学生个体间认识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的学生学习容易走神,在课堂上注意力很难集中;有的学生对事物的观察粗略、大大咧咧,有的观察却是非常细致;有的学生在历史、英语、语文等方面学得较好,擅长形象思维,而物理、数学的学科学习好的学生擅长抽象思维,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对他们的写作能力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认真听讲的学生语文水平大多较好,写作水平也优于其他学生,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写作能力提高较慢。

3.初中语文教师写作辅导讲评存在差异

写作能力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是语文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如果制定计划不合理不科学,在写作训练教学中就很容易造成盲目性和随意性。有些语文教师在制定作文训练计划时忽视了班内后进生,只是根据中等以上水平学生情况而制定,这样也就很容易造成一部分写作能力不高的学生很难跟上训练步伐,从而产生讨厌写作、害怕写作的心理,对写作失去信心。一部分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写作的兴趣较浓,积极性也较高,这样就会造成两个学生群体差距越来越大。因此,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虽然提高了一部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是也挫伤了另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三、初中作文实施分层教学要定位准确、循序渐进

在写作训练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现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定位要做到动态的、暂时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不同定位的学生制定出作文训练的目标,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教师要注意循序渐进。在开始进行写作训练阶段可以给学生一些优秀的范参考,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训练,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

第5篇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只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了兴趣,学习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一关键,来进行教学。有兴趣地导入。在讲解休止符时,我不是采用以往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休止符……”;而是带有兴致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数字的游戏”。在做完游戏后再开始讲解什么是休止符。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法等方面,我都会花费些心思,精心设计,让学生有兴趣地接受知识,产生有意注意。

二、教学方法上的改变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性格特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准则来进行教学。

(1)用口诀。①顿音记号。黑三角,小又小,唱得轻巧短又跳。②反复记号。II: :II一扇大门两块板,两对门眼在里面,音符跑到这里来,都得来回走两遍。③连线。⌒身子弯弯象小桥,有长有短有大小,上面不能车马过,只有歌声飞过桥。同等音高来过桥,歌声连续余音绕,不同音高来过桥,声音圆滑多美妙。④延音记号。乍看像眉毛,眼珠圆又亮,若是碰到它,歌声要延长。⑤自然音程的口诀。 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纯五四和八一,增四减五莫忘记。

(2)用图示,列表。为了让学生感受音高,可以用画图像的方式,有变化的有高有低的波线代表高低不同的音符。新版教材中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图谱让学生感受、体验音的高低、长短、强弱;感受节拍、节奏与句感。这样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学生易于理解接受。

(3)用音乐游戏的方法辅助教学。①切水果的游戏,取出苹果(或者西瓜)模型,先看一个整体,平均切成二份,四份,八份,十六份。总结引出音符的类型为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只要按要求切,得出:分几块,就为几分音符,一个整苹果为一个全音符。这种教法一目了然,还不易误导学生,便于学生掌握知识。②“猜谜语”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应变能力,更能加深学生的头脑中印象。如:a.德国伟大音乐家,九部交响传天下。虽然耳聋听不见,困难从未吓倒他。(打一音乐家)b.哥儿俩,一般大;浑身硬,性子嘎;不见面,不说话;一见面,就打架。(打一乐器)

除了这些方法外,在教学中还可以想出其他更多、更好的方法,只要肯动脑筋,此类游戏还可以搞得更活泼、生动、有趣。我认为它是一种集游戏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新的授课形式。

三、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多唱歌谱

实践证明,多唱歌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歌唱,控制音高,把握节奏。对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有很大帮助。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练习。这种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即使在进行了较好的唱名训练的班级,也还要进行“多唱唱名”的练习,因为每个教学班里学生个体有差异,即使已经掌握的也需要练习巩固。

四、适当的加入流行乐以辅助音乐教学

现在的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媒体接触到音乐,如广播,电视,网络等,绝大多数都是流行歌曲,因此,对于喜欢追逐潮流的初中生来说,古典音乐太过深奥,不能理解音乐所表现的艺术美,而民族音乐相对于他们而言又不够时尚。流行乐既显得时尚,又通俗易懂,容易理解,旋律易记,朗朗上口,深受这个年纪的学生的欢迎。因此,音乐老师应该将流行元素渗透到所教课程中,挑选一些优秀的流行乐,将其与所要传授的音乐知识相结合,既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又得到学生的好评,使学生兴趣盎然。

第6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错位分析

1.语文教师角色错位的具体表现。部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角色错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唱独角戏成为课堂主宰。走进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开头导入新课到结束一节课,基本都是教师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成为师生互动过程,而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表演秀。二是教师大包大揽代替学生思维。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方面的难点需要对学生进行启迪,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寻找问题答案。有些该学生思考的时候,没有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而是直接出示答案,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深度思维,容易引起思维惰性。

2.造成教师角色错位的原因分析。部分教师之所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出现角色错位,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应试理念作祟。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有效贯彻落实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将应试作为唯一目标,将语文教学当做应试知识点灌输的阵地,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重视不足,满足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得到高分,导致整节课堂讲解过多。二是存在惰性思维。有些教师认为启迪学生思维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能否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还是未知数,因此索性直接讲解出示答案,省时省力。

二、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扎实有效推动语文教学

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一定要精准,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适应学生身心特点。

1.教师应当成为教学活动的周密设计者。教学活动如同打仗,无准备之仗必将遭受惨败。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周密设计,课前充分考虑教学各方面因素,对不同环节流程进行有效分析。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分析教学对象,充分汲取各地的成功经验,周密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为语文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周密,首先体现在教学计划上,从课前预习环节设计、课堂互动环节设计到课后巩固环节设计,要环环相扣、滴水不漏,体现教学计划的周密性。其次对教学各种突发因素的设计要周密,课堂上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教学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确保心中有数、掌控大局。

2.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启发引导学生思维,切不可直接将问题答案交给学生。这样学生虽然获得了答案,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在这一部分内容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失去语文教学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思考题鼓励学生独立思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研究。大家在小组里面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可以深入小组中进行点拨,既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又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启发引导,保证他们学习活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能够解决一些障碍。只有充分发挥好学生学习活动引导者的角色,教师才能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学到方法,提高能力。

3.教师应当成为重点难点突破的启迪者。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自主开展学习,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都是有限制的,有些问题难以解决,有些难点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并非要求教师直接将答案揭示出来,更多的时候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如何思考,抽丝剥茧,接触到问题的本质要害,掌握住重点要点,从而圆满完成目标任务。这一要求对教师角色定位具有极大参考意义,在学生遇到难点问题时,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引导。一是教师直接进行思维点拨,二是搭建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大家谈一谈如何理解,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在思维碰撞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最终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4.教师应当成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推动者。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时候教师将着力点放在知识点掌握上,而忽略能力培养,这是片面的。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课前预习能力培养,到课堂探究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课后巩固能力培养、梳理能力培养,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构思能力等,这些方面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这些方面的培养,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探索研究,让学生交流互动,只有让学生真正深入参与到学习互动过程中,让他们有更多平台进行展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始终将能力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5.教师应当成为浓厚教学氛围的营造者。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语文学习活动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学氛围有关。氛围淡漠,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难以深入;而氛围浓厚,则积极性高、学习深入,还能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一方面营造大家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多鼓励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成果进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结合语文教学具体内容,特别是情感深厚的课文章节,通过视频演示、音乐熏陶、声情并茂的朗诵等形式,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让他们进入到作品描述的世界,让学生的心灵伴随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和课文同频共振。这样的情感氛围能让学生真正入文入戏,达到深刻理解的效果。浓厚的情境创设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想引领,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7篇

【关键词】多媒体 ;课堂教学;学科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学领域的更新和变革,它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国家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前农村学校不敢奢望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已普及到农村中学,各校得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目前很多老师都开始学习和使用如ppt、flash等软件来制作课件并进行授课,形成以“会用多媒体授课为荣”局面,但也出现了追风的形式,大家一哄而上,唯恐自己落后于潮流。以我校为例,学校建有三个多媒体教室,七共24个教学班,每天三个多媒体教室在使用上全部排满,教室使用率很高,但效果参差不齐。我认为: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一师一笔一板”的单调模式,有其先进的优势,它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一味的迷信多媒体,抛弃传统教学手段,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只有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劣,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其特点,适者适用,不适者不用,才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学呢?这要由多媒体的特点决定。

1 使用多媒教学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知识印象 教材里需要声情并茂展现的内容,如果教师只会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任你怎么描绘,任你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只会听得昏昏欲睡。改变下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如:我校一个老师讲八年级语文《智取生辰纲》这课书时,先从网上下载了《智取生辰纲》视频资料,上课时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里观看了视频,化枯燥为生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如九年级的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用flash先做好太阳与地平线的动画,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将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在喜悦的环境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2 使用多媒体教学可解放教师板书等锁碎时间,方便、快捷 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能提高教学效率。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选择需要板书多的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教学。如九年级中考复习时需要模块化归类复习的内容,同一内容解答不同的题型,需要教师大量的板书,这时选择提前制作好课件,可以省时省力;教材里含有大量需要教师板书、作图、分析的内容,如化学课里需要演示的化学反应流程,二次函数图像的变化等,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方式上课,边板书作图边讲授,耗时不说,作的图不一定协调标准,选择这些内容利用多媒进行教学,降低了教师劳动量,节省了课堂时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 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非常直观和形象,对教材中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的内容,或抽象难懂的知识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难以体会和理解的内容,多媒体技术能提供有效的支持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于理解,而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处理能力很强,利用此特点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加强了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领会。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有许多地方涉及到空间变换,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因受想像力的限制,比较难以掌握。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其过程、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形式把无形的内容表现出来,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4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扩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限于黑板――教师――粉笔的简单模式,时间限制紧,辅助教学的练习时间少,利用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板书时间,可有效增加一些练习和题型,增加学生知识面。

利用多媒进行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进步,也是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就几年来我的教学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

5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成为影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源 学生由于长期接受传统的一师一板教学,没有其它多余的辅助设备的影响,没有勾起和分散注意力的诱因,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紧凑和专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改变了简单的一师一板一笔形式,声音、图像、动画、颜色等因素的加入,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学生的想象往往与教师展示的内容背道而驰。我用了多年就深有感触,花了3个小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绞尽脑汁插入很多的轻音乐:流水声,鸟叫声,锤子声……,插入很多的flas:起舞的的蝴蝶,急驰而过的汽车,上下翻飞的喷气飞机……感觉还不错,课前对课件检查了几遍,还抱有一种成就感。课堂上才发觉得不偿失,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课堂上有的学生或窃窃私语,或相互逗乐,有的干脆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哼起来,让你哭笑不得,结果可想而知,授课的目标肯定是达不到了。我想,下课后留给学生的根本不是教材内容,而是跳跃的图像和回旋的音乐。

6 课件紧凑,教学过程节奏过快,使学生偿失思考、记忆、想象的时间 学生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是从最初的感知开始,探索、思考、联想、应用解答多个过程的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缩短了这些过程的时间,教师往往在45分钟内安排了较多的内容和各种练习,设计了各课堂步骤的时间,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时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某个点上。节奏过快,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索时间被占用,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学生跟着老师走,跟着课件走,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7 利用多媒教学可能会占用教师过多的空闲时间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制作课件,而我们知道,并非每位教师的电脑技术、网络技术都非常娴熟,教师个体业务水平的差异导致备课时间的长短和课件的质量,而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如果平均一个课件需要制作3个5个小时,长期下去,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导至教师工作量增大,工作压力变大,在提倡减负和人性化的今天,这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要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真正步入课堂,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坚持不懈的去实践、摸索,与各门学科相结合,有的放矢,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才能被合理的运用,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信息技术课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0]35号

[2] 佚名.农村学校怎样做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第8篇

那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我想结合中学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的特点,浅谈几点有关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1.加强自身专业修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中的源头活水自然来自教师,一个能提供好源头活水的教师首先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然后在教学设计上推陈出新。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分给学生一杯水之前,自己必须要先有一桶水,平时扎实专业知识。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关于教学计划和教学关系有这样的论述:“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所以,切实有效的教学计划对于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开学前理好书,整合知识;扩厚书,充实教材;压薄书,浓缩精华。总之,就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备好教材,制订有效的教学计划。

2.加强课外知识的学习

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政治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文学、历史中的人和事;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会借用体育明星和他们的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会用音乐辅助教学。教师只有不断地看书、阅览杂志、看新闻和体育娱乐文艺节目,才能博学,才能展现极强的个人魅力,才能丰富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新自身观念,转换角色

传统的应试教育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灌输为中心的格局,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并非是为了将来的生活,而目前不得不经过的一个‘工序’,从而枯燥乏味,让人苦苦挨不到头,它本身就是生命活动的一个人,是生命交响乐的一个华章”。所以,教师要更新观念,转换自身角色。

新课改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以训练学生的反应与思维。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数不超过25分钟,注意力易分散。一旦教学节奏慢,不紧凑,就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习惯。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抓住学生注意力短暂的时间,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如小组讨论、辩论赛、抢答竞赛、视频感悟、你演我说等形式,使学生在紧张而又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在新的师生关系中,老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老师不是一个教练,更像一个主持人。在台上,老师把握一条主线,起旁征博引的作用,更多的精彩是下面学生的参与和表演。只要老师这个主持人能调动好气氛,控制住局面,这些学生演员们就会充分发挥,就能展现给大家一台好节目。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1.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一堂课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在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所以应着力克服学生羞于开流的毛病,让他们养成积极交流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组织有效的活动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这个课堂是他们的,少之不行。所以,每一课都要设置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甚至有时候要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我在每学期教学中都会开展“我的课堂我做主”活动。课堂上,师生反串,既能让讲课的学生以老师的身份说出来一些不合课堂要求的语言和行为,会给老师带来什么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上课的辛苦,又能锻炼学生的讲解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且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也体现了新课改中强调的师生互动,合作学习。

2.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喜欢学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靠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并运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气氛。

紧张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发挥,自由能使一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气氛,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学生的发挥不能是漫无边际的,课堂上的自由还要有一定的限度,这就是学生要以老师课前布置好的活动为主线。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的动机,又能带动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活动中,一般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角色扮演、视频感悟、时事案例分析、抢答竞赛等形式。多种形式的结合,既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记得牢固,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让课堂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勤于反思和总结

为了使下节课堂更好地“活”起来,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好课堂外,还要勤于反思。同一节内容,不同的班级和学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学生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及时反思,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教学的好方法。课堂上,学生一个奇怪的眼神,一句提醒的话,我课后都尽量记下来。虽然每节课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反思,课堂会越来越好。

第9篇

关键词 生物 差异性 教学

一、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具体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多元智能的提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视角来可看待人的能力。巴班斯基提出的课堂教学优化理论,它力图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课堂结构”都达到优化的程度,而且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效果也是最优化的。

二、学生差异的主要表现

1、智能因素差异

由于遗传基因、个人生活经验及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在智能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但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智能水平也不一样。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并非一元,而是多元的,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是有差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上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这些智能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动态地组合在一起,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

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创设适合学生智能特点的教学环境,强化其优势智能,并向其他智能迁移,从而达成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一。

2、知识结构与水平差异

个体都生活在各自的具体生活环境中,个体的经历形成各自的心理认知结构,这种环境在时空上具有不可复制性,所以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水平都是不同的,即具有质和量的差异。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之上的,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人格因素差异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由个体倾向性和个体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同一社会环境、同一时代的个体,其个性具有相同之处,但每个个体的个性都是不同的,具有独特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性格特点。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发展。

三、初中生物进行差异性教学的策略

1、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课本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素材,因此根据学生差异将课本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与科学整合,是实施差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每次进行课堂教学前,我都根据学生特点及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发给大家,在方案上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已学知识的复习与回顾、不同梯度的新题练习等多种内容。学生可通过对自己实际水平的考量自主选择学习方案,根据要求提前预习,并尝试对方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解决。这样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尊重,也为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2、开展“差异化”教学活动。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分组学习,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中应进行低、中、高不同水平的搭配。导入新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合作解决并展开讨论,讨论过程应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通过交流与沟通,力争使问题在课堂内得到有效解决。开展差异化教学活动最关键的是教师的“分层施教”。通过教材方案的选择及小组合作讨论的表现,教师要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客观的认识,进而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即对后进生,要采取深入浅出的方法,凭借简单的语言、直观的教材帮助他们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针对中等生,要在他们掌握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深他们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各种生物现象,促进他们由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对优等生,应以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通过分层施教,学生自发地制定“进一步”的学习目标,以此获得更大的发展。

3、要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

教学指导效果既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同时也有教学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主要包括:

(1)集体进步效果:

具体可从学生的注意力是否自始至终集中、课堂气氛是否热烈、学生兴趣是否浓厚、求知欲是否旺盛、绝大部分的学生是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等方面评价。另外,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的非预期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

第10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日常教学中的问题。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而有的教师相反,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划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后仅了解一下故事情节。由于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不能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2.教学观念上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获取更多信息、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提高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意义,因而对它的研究不够重视。

3.教学方法上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的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学校教研氛围不浓,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这样导致教师更忽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4.在课程设置上的问题。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虽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学生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训练。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得不到保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的阅读材料。

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如下策略。

1.合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英语阅读教学,在复现、巩固旧词语,学习新词汇,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对发展个性、磨励意志、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英语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已有的课本阅读教学资源组织好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在合理利用已有的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能力、不同年级的阅读速度、阅读量的要求,购买符合本校特点并具有新课程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广泛收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时代特点的内容健康、丰富的阅读资源,自编阅读材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我在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方面做了一些探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材料,如有关文娱、运动、饮食文化、著名的节假日、旅游胜地、交通、外国音乐、国外家庭教育、服装与礼仪、常用典故和俗语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实际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材料来组织英语阅读教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3.提高教师阅读教学素养,全面规划,保障阅读教学顺利实施。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的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作用,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阅读水平和课本阅读材料、校本课程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阅读课程的计划、目标,每周确定阅读课时间(不一定是整节课或45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阅读训练,从而在师资、课时、组织上对英语阅读的训练提供有利保障。

第11篇

关键词: 师生愉快交流 初中体育课堂 “奏鸣曲”

一、课堂师生交流的内涵

课堂师生交流有着独特的内涵,专指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教学环境中产生的信息传递、交流与理解的过程,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保障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课堂师生交流的本质是教师课堂言说的主要任务在转达社会所示,并力图使学生掌握教师所呈现的社会所示;在这样的交流信息中由于交流活动本身所要求的有序性与规范性,教师就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对学生有所劝告、警示、评论。[1]简单来说,教学即交流,课堂中若没有师生交流,教学就无法正常进行,不会取得较好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一方面让教师快捷便利地传递知识给学生。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提高学习水平,同时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师生交流就是指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单方或双方采取一定的方法达到相互通联的状态。体育教师的目的是使自己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巧被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而学生的目的是将自己学习的感受信息不断反馈给教师,由此双方不断深化交际的行为。

二、初中体育课堂师生交流的内容

(一)知识的交流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授之以渔”,学生则加以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首先交流是知识的交流,这也是教学交流中的主要内容。不过由于体育教学是一门偏于技巧技能的教学,因此不同于那些普通学科只是重视理论,而是将其淡化,主要是体育技巧技能知识的传授。

(二)情感的交流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传达感情、沟通心灵、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除了将知识、技巧、技能带进课堂外,还需要把激情、热情、微笑、鼓励等感情带进课堂,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诚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感情已经成为体育课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可以说是体育教学的灵魂。体育是一种热情奔放、激发人类身体潜能、健康身心的运动,如何将体育精神传递给每个学生,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为基础,让情感成为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让情感信息的交流弹奏出一首美妙的课堂奏鸣曲。

三、初中体育课堂演奏“奏鸣曲”的办法

(一)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优势

体育教学重要特点之一是课堂大多设在室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运用恰当合理的语言交流,让学生认真领会学习内容。体育语言可以分为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

1.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教学的基本交流方式,比如口令、讲解、批评、鼓励与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等等。这些体育口头语言可以准确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重点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口令用语要求声音洪亮、短促有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讲解用语要求知识讲解要生动而精确,避免晦涩繁冗。批评和鼓励用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场合和具体表现而使用,尽量少用激烈性的批评词语,多用一些柔和的赞美语言。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心理多敏感,自尊心强,不要在众人面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是用肢体动作、表情、示范、暗示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体育本身就是一项身体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只要通过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示范动作、一个举止就能起到很好的交流作用,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

(二)多种交流方式演奏交响曲

多种交流方式并用,就像多个乐器共同合作,才能演奏出更加美妙的乐章。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育期,既敏感又好动,加上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所以体育教师可以采取更加多样的交流方式,这对于提高师生的有效交流有重要的作用。在解释体育相关知识理论时,难免会枯燥和晦涩。不过教师可以辅之以具体的动作示范,让学生清楚看到动作技巧要领,领会教学意图。

除了动作示范外,还有很多方式可采用,如创设教学情境法、游戏教学法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音乐渲染情境等。这些情境需要目标倾向性,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学生去感知教材。例如,在学生耐久跑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地域广阔的优势,在老师的组织下练习越野跑。在学生快乐锻炼的同时,老师讲解耐久跑的方法,让学生解决在耐久跑中存在的问题。

(三)努力提高师生倾听的技巧

师生的沟通交流,离不开一双双聆听的耳朵。在体育课堂中,师生能否愉快交流,需要教师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更需要学生具有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会倾听。体育教师要及时倾听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以此改进教学方法。初中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倾听,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不随意打断。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要给予肯定或否定的理解表示,让教师了解你是否真正懂了。倾听中若有不明白的问题,学生要勇敢向老师提问,由此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只要师生双方不断提高倾听的技巧,就能实现愉快的课堂交流,产生一首悦耳的奏鸣曲。

总之,体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初中学生非常受欢迎的课程,体育教师要本着快乐教育、终身教育的最高目标,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奏响愉快交流曲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愉快沟通和交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迎合当今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影响,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体质。

第1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问题,对策,学习习惯

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成分,是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它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是英语主要教学目标之一。通常来讲,通过阅读,人们会在输入信息的同时获得乐趣。但是,对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还可以丰富英语词汇、提高语法知识,增强运用英语的能力。语言学习是漫长的过程,培养语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成。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的阅读目标:一是朗读各种文体、诗词、报刊、杂志、原著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二是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找出并明白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三是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根据情景、构词法、上下文、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的意思,进而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预测事件。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参考资料、工具书等不同资源、渠道,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策略,进而形成阅读兴趣,达到提高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大家都知道,目前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相当薄弱,特别是乡村中学的孩子。他们的英语阅读量非常少,阅读范围也很狭窄。英语教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学观念上的问题:阅读是语言技能的一部分,这一点许多教师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阅读能力,对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信息,拓宽视野,激发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意义重大,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英语教师对这一点重视不够!

其次、阅读精读不分,教学方法简单、陈旧,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把阅读当作精读,上课时只会讲解生词、词组、进行段落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的用途。还有的老师把阅读当做课外作业,只教学生划词组,对答案。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只了解到故事情节,基本英语水平却没有提高。从而导致学生乏味,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很能锻炼阅读能力。

第三、教法问题:由于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少,缺乏实践,还由于学校缺乏浓厚的教学氛围和教研氛围,从而使整个学校的英语教师忽视了对教法的研究。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就更难做到,在上课时很难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四、阅读时间、阅读资料难以保证。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初中英语教学时,老师很难留足英语阅读所必需的教学时间,许多阅读任务留到课下,形同虚设。由于在、课时、组织上难以保证,还没有具体细致的目标、计划以及配套的阅读材料。从而导致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根据新英语课表的要求,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对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找出以下对策。

首先、以本为本,充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巩固旧词,学习新词,不断扩大词汇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这对陶冶情操,发展个性,磨励意志,提高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初中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适当的有代表意义的阅读材料,每个教室都要针对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有目的、合理的运用课本阅读材料组织好教学,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二、加强校本教研,促进阅读水平提高。在充分利用课本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英语新课标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知识结构、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购买符合本校学生特点并具有新理念的阅读教材,或者自己编写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时代特点,内容健康的阅读材料。我校英语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因素,在开发校本阅读方面不断做出探究工作,积累丰富的材料。例如有关文化、娱乐、生活、饮食、健康、交通、音乐、家庭教育、服装礼仪、常用典故等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深受学生欢迎。通过组织的材料来组织阅读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不断提高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素养,确保英语阅读教学顺利实施。作为英语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阅读教学素养,更新英语教学理念,真正明白到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结构、阅读水平和阅读材料的难易,制定教学计划,确立阅读训练的目标和方法。并据此确定每周甚至每天的阅读课时间。达到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完成英语阅读目标。教在此方面要加强指导,做好组织和训练。并要提供各种有利保障。

第四、不断加强英语阅读教法研究,促进教师自身阅读教学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下面几条英语阅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