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辩论训练方法

辩论训练方法

时间:2023-06-26 16:2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辩论训练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辩论训练方法

第1篇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二、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三、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在政治课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后,学生既学到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指导和实现人生价值,又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第2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说话能力 训练方法

说话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说话能力训练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口述见闻、说明事理、发表意见等教学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和思维想象力,对造就未来所需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化乎其中”,又能“言乎其外”?我从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的训练方法。

一、放开“胆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敢说,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

初中生对待说话训练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说话,无师可以自通,没有什么可练的;有的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考笔头,不考嘴皮,能说会道也不能增加分数,练不练说话没有关系。二是心理上不想说或是不敢说。初中生由于年龄增长而发育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大部分人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话;有些想说话的人又担心别人议论“好出风头”“爱耍嘴皮”等而不敢多说。

针对以上情况,我首先对学生予以正面教育,从社会发展对说话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使他们明确提高说话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次,教给学生一些排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如说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理清思路,拟好提纲,要充满自信。说话者可以从“目中无人”逐渐向“目中有人”过渡。最后,打破以前的“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群言堂”的教学活动,鼓励多说,允许学生质问、说错、修正、补充、辩解。对学生日常说话中出现的缺陷和失误,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批评,频繁指正,否则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教师要多给学生自主发问、自主讨论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的说话能力都得到锻炼。

为锻炼学生说话的胆量,我在每节课前用3分钟让学生说见闻,轮流着说;在学生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课堂上提出来。

此外,我还观察留意学生在各个时期普遍关心的话题,也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体验生活之间寻找联系密切的“引爆点”,诸如伊拉克问题、中日关系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中学生早恋问题、辍学问题等,组织学生漫谈讨论,激发学生多说。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说话的勇气倍增。

二、用好“本子”

所谓“本子”,就是指课本。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进行“说”的训练,培养“说”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的素材。语文课本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教师要把“说”的训练与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随时进行训练。

以课文为依托加强“说”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如复述课文;结合语文课本课后的思考练习题进行说话训练;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讲课文各段的大意,解释课文中重点词语或句子的深刻含义与表达作用;用优美词语或关联词语说几个句子,用课文中主要词语或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或概括全文的话;仿照文中的“亮点”语言的句式或含义写几个句子或一段完整的话;仿照课文的结构或构思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或见解,等等,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此外,还可以搞精彩语段的朗读、古诗文背诵等,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

三、搭好“梯子”

解决了“敢说”的问题,有了“说”的素材,面临的就是说什么的问题了。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搭好“梯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不能只是干巴巴地说几句话,要能打得开思路,从多个角度对话题展开分析,主动灵活地转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能摆脱传统思维定势的约束,开阔思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提高“说”的能力。

1.仿句式、课文说话。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尤其是在一些诗歌文中,让学生仿句式说话,效果很好。如《理想》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盛赞理想的意义,比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些比喻句,以“爱心”“书籍”等为开头,仿写几句,使说话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所谓的仿课文说话,也就是模仿课文形式进行口述,学习范文的遣词造句特点。如教学《羚羊木雕》时,我让学生讲述自己在家遇到的类似课文中的事。又如《第一次真好》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经历。这样,对于想说又不知怎样说的学生是一次很好的训练。

2.看板书说话。

老师上课都会对重点的词句板书,在教学的适当时候,可让学生看着板书的词句练习说话。如《桃花源记》一课,在了解全文的情节后,我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用自己的话连贯地叙述故事。学生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利于背诵,又提高了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看演示说话。

演示直观形象,让学生看后就说。如在教学《核舟记》一课,我请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苏轼、鲁直、佛印,根据课文描述,模仿三人在船头姿态,让学生看后说话。这样既理清了文章内容述说顺序,又激发了学生兴趣,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说话训练。

4.看图画说话。

教材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教材插图也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既对学生进行想象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又为促进说话能力而服务。如在《湖心亭看雪》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既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白描的手法,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画,融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场景,理解作者心境。在《斑羚飞渡》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书中插图,描述那惊天地、泣鬼神的飞渡过程,感受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品质。

5.看作品说法。

这里的作品,多选取学生自己的习作,让学生对自己或别人的作文进行评价赏析,说写结合。学生作品大都不是尽善尽美,大多优缺点共存,这就让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因为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学生既能培养说真话的勇气,又能锻炼说话得体、恰当、适宜的能力,还能提高写作水平。

四、出好“点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利用教材,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触动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让学生乐说、愿说,是说话质量提高的保证。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说话练习,老师还要想点办法,使学生津津乐道,越道越好。

1.当解说员。

一些以介绍知识为主的课文,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解说员或当导游,以锻炼其说话能力。如《苏州园林》学完后,让学生当解说员,向“观众”介绍这一名闻天下的园林;《故宫博物院》一课学完后,让学生当导游,给“游客”介绍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2.当宣传员。

教材中关于各地风景名胜文章很多,如《三峡》《岳阳楼记》《济南的冬天》等,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当当宣传员,介绍各地的风景名胜,力争让听众感兴趣并产生前去观光游览的念头。再如《口技》中的艺人表演很精彩,学习时可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剧场门口的宣传员,你如何吸引人们前来观赏呢?这也是将来言语交际的需要。

3.当配音员。

教学网络的逐步普及,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平台。学生对这一说话方式很感兴趣,且其对提高说话能力很有帮助。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我找来丑小鸭动画片,关闭声音,但保留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给画面配音。

五、揭开“盖子”

课堂中,老师要善于打开学生讨论、辩论的话“盖子”,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对问题提出异议。“真理是由争议而确立的”。(马克思语)学生在争议中明理,在争议中长知,课堂活了,思维活了,说话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1.于无疑处生疑。

对一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述。在《爱莲说》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围绕“现代社会,你做追求莲花式的人,还是牡丹或菊式的人?”展开讨论。《夸父逐日》一课,可设置问题:“你怎样看待夸父‘与日逐走’这一行为的?”引起学生思考、争辩,从而加深对夸父宏大志向、巨大力量气魄的理解。在《两小儿辩日》一课教学后,可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对于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根据你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让学生思考后有话可说。

2.于对立处争辩。

在教学中,针对一些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的两方去争辩。如《愚公移山》一课,老师可以让学生争辩:愚公愚否。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对于“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可否体罚孩子?”这一问题,我让持正反不同意见的学生辩论。辩论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但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口才,知识面,思维的灵活、开阔性都在接受着实实在在的考验。

同时在争辩中,我们要注意训练学生说话的规范性:“我同意××的意见,但还想补充一点……”“我不同意××的看法,我认为……”

3.于延伸处讨论。

对有些教材的结尾,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讨论,谈出自己的见解。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结尾简短作结,且又有想象余地,可试着让学生续说,谈自己对结局的看法。《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课,文章写到雕像者回答当“饶头”白送就结束了,那么赫耳墨斯听了会有什么反应?他会怎么做?老师可引导学生续说,并谈谈这样说的缘由。这也不失为课堂说话能力训练的好方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课堂中说话能力训练也无定法。只要我们真正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把听、说、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地开展说话能力训练,并持之以恒,学生说话能力肯定能得到大幅提高,从而培养出结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口笔两厉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第3篇

关键词:听力训练;互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6-0204-01

作为一项能力,听懂别人所说的英语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作为学习的手段,听又是掌握英语的必由之路。英语听力能力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迅速正确地辨音解义力;另一个是理解语言内涵的能力。显然,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就需要做好长期性与多样性的系统计划,让学生逐步突破英语听力学习的障碍。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单向输入为多向交流等多种途径,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方位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一、中学生英语听力的现状

目前,对学生的听力训练并未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普遍存在着语言知识不足,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习惯,发音不规范,词汇量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多,反应能力差。再加上东西方文化有差异,英语氛围缺乏,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缺乏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再者,应试教育环境下,各校攀比考分直接影响了教师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教师无暇顾及学生听力提高的系统研究,只是走马观花,应付听力考试。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师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中学英语听力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

所选听力材料对英语兴趣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给出听力材料前,教师先搜寻这一方面的有关信息或者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创设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学生感兴趣的前提下,才会更深入地投入到训练中。

2.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在英语里有不少读音相近,但意思却截然不同的词汇。设想如果有一个医生想说“:I’ll cure you.”(我要治好你的病)却因发音不好,说成:“I’ll kill you.”(我要杀死你)那病人会吓成什么样子!又比如有人对你说“:I am thirty.My wife is thirty,too.”而你听到的却是:“I am dirty.My wife is dirty,too.”你一定会莫名其妙。实际上,所差的就是一个音素,但意思就大不一样了。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区分和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听、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要鼓励学生有不怕听错、说错的精神。

学生很容易害羞,虽然往往会听错、说错,但却不敢主动张口练习,怕同学们耻笑。然而,语言是一种习惯,没有反复的实践练习难以产生熟练的技巧。所以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张嘴说,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表扬,以使学生达到反复练习的目的。

4.教师要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

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没有一个外语环境或一定的听、说条件,只靠单枪匹马很难有收效。当然,现代科学为我们提供了录音机和多媒体网络这些工具,我们可以把课文、对话用磁带录制下来或从共享网络中下载下来,反复听和模仿。还可以把自己的口头作文和复述录下来,仔细审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听与说是不能分的。一个人听的过程实际是另一个人说的过程。如果有精力的话,最好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定期开展会话活动。

三、采取互动的教学模式

1.教师与听力信息资源环境的互动。

教师与听力信息资源环境的互动是有效听力教学的前提条件,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听力材料内容的择取与分析以及对现代化电教设备和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讲解法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指明听力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听,教师要教识新生词汇,让学生无障碍的听,教师要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技巧的听,教师要解读背景文化,让学生带思考的听。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合理有效地利用和开发各种教学资源。

2.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有效听力教学的核心,我们鼓励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比如暗示法、头脑风暴法、听写法、交际法,等等。暗示法是指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情绪的环节,如听前热身,可以是一首英文歌曲、小诗或者一段经典对白,使学生能够缓解焦虑情绪,具有轻松愉快的听力状态。教师也可以围绕每个单元的听力主题设计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联想,通过这样的信息交流与分享,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熟悉主题内容,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听写法是听力课堂上一种常用的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并且准确地记录下来,其形式可以是填空,或者提炼摘要。教师还要将对学生的听说训练结合起来,运用交际教学法,使学生时刻处在交流交往的场景中,在提高听力理解的同时,培养语言的运用能力。

3.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实现有效听力教学的关键。生生互动可以分为合作性互动和竞争性互动两种方式,运用到听力教学可以采用对话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游戏法、辩论法、竞赛法等。在对话听力训练中,教师要使学生能够熟悉日常功能语句的表达,并通过扮演对话中的人物角色加以强化,从而提升基本的日常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对于篇章听力理解,其内容往往是欧美国家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文化常识等,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篇章的主体脉络,引导学生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也可以是不同观点交锋的辩论形式。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一些趣味性的活动设计,打破沉闷枯燥的听力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以上是针对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英语听力互动教学的一些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实践变革的根本动力,在听力课堂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角色与地位,关注课程的生成价值,只有在一个动态发展性的听力课堂环境下,才能实现有效的听力教学。

总之,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学探究还要进行下去,还要不断地磨合与结合,从而寻求到最适合学生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Keh,C.L.Feedback in the writing process:A modeland methods for the implemtation[J].ELT Journal,44(4):294-304.

[2]Mendonca,C.O.&Karen,E.J.Peer review negotia-Tions:Revision activities in ESL writing instructuons[J].TESOLQuarterly,1994,(28):754-769.

[3]Stanley,J.Coaching students writers to be seffectivepeer evaluators[J].Journal of second lanugage writing,1992,(3):217-230.

[4]孔翔明.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基本特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9):18-20.

[5]邱芝莉.中学生英语听力的训练方法[J].考试周刊,201 0(23).

[6]邵爱玲.初中生英语听力障碍成因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09(22).

第4篇

一、打好“说”基础

多读好书。阅读是说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说”,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只有丰富的“吸收”,学生才会尽情的“倾吐”。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说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指导学生“多读、乐读”,是关键所在。读书,读好书,多读好书,这是“读”的取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把名言警句、哲理语句、精彩片断多朗读并且背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增强语感,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记忆力,增强其词汇量。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一部分中外名著、诗歌、散文、杂文等。

摘抄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些读书卡片,按人物、地理、景物、警句、俗语、格言等分类摘抄,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喜好和习惯继续分小类,例如人物这一栏,又可分帝王、丞相、天文家、诗从、企业家、作家等等,最后装订,使学生拥有一部上通天文,下通地理的自编词典。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无形之中巩固了学生的记忆,为“说”提供了必要的储备库。

叙写感受。学生每读完一本好书,就要前前后后仔细思考,写点自己内心的感受,不要求篇幅的长短,但要叙述的真实,如能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则更好。重点写出自己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为日后的“辩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培养“说”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 “说”的胆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许多同学在课间或是闲暇时,总是侃侃而谈,但一到了正式场合或课上,就支支吾吾、词不达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就从两个方面努力:

(1)教师应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谈心,拉近师生距离,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

(2)利用课间十分钟,在同学之间展开休闲讨论,反复练习,以便在课堂上克服恐惧、羞怯的心理,能够把话说好。

三、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促使他们的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要多进行“说”的训练。说的训练方法有很多:可一个人在空旷处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诗歌、散文等;可几个人找个宽敞的地方,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表演朗读;还可针对社会中的热点举行辨论会;可在课前三分钟内讲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或背一句名言,并说说自己对这句名言的认识;也可说说初读课文的感受,或与同学训练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本人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训练:

1、利用教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叶圣陶先生说过:画面不但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想象。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出示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教学课文前,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插图内容,然后再朗读原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叙述的,最后比较自己表述的和课文写的有什么不同,最终讨论哪种描述更好。

2、创设情境,加强语言表达训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训练提出这样的要求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创设情境,让学生开口说话,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一条重要途径。

3、组织活动,强化语言表达训练。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一些语言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指导学生“说”的技巧

1、“说”要动情。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以学过的重点课文为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从而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或沉着有力,或洪亮激昂,或委婉凄恻……这样长久的锻炼,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音色美感,而且理清了作者的思路,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内涵。

第5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写作教学 训练方法

应用文写作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学习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探究出适当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学习的空间,使其发挥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实践活动,创造自我发现空间

在应用文写作学习中,学生应先了解这一文体的独有特点,把握有关理论知识。但是,许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接受中有排斥心理。因而,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为其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其自主发现、自主写作。如“总结”“计划”“消息”等,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有些文体,如“通讯”,由于课堂时间限制,以及学生能力有限,教师无法在课堂上使每位学生写篇通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取人物通讯写作中须经过的重要环节,即人物采访,要求学生展开写作实践。起初学生信心不足,只需要教师对其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做好采访准备。第一,选择好采访对象。其采访对象既可以为学生,还可以为任课老师或班主任,抑或学生家长,抑或科室领导、校长等。于是学生热情高涨,纷纷根据老师要求展开准备工作。第二,设计采访问题。学生在了解所采访对象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同时,所提问题应符合如下几个要求:①必须有个集中的采访主题,比如对校长进行采访,主要以学校工作采访主题,不需涉及其家庭生活等;②注意问题的先后顺序;③提问方式能够让被采访者乐于接受。因此,教师需审核学生与每个小组所设计的采访题目,特别是采访学校领导与老师的问题。尽管在实践的最初学生叫“苦”连连,然而当学生体会到写作过程中的成功后,学生能主动投入写作实践中。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在实践中还可自我发现,自我改善,自我提高。

二、重视思维训练,提供自我训练空间

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模式性,也就是有一定模式可循,只要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则能快速把握其特定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文写作格式更为国际化、标准化。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利用现代化手段与教学设备,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与学生可试着一起制作与编写常用的不同类型的应用文标准格式的写作软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把握这一文体结构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应加强创造性、越位及对象思维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如下几点:①知道为何如此写,其写作对象是谁,并掌握写作对象特点与阅读心理,依据需要选出适宜文种,再考虑写些什么,如何写等。②确定自己的任务与角色,写作时应处理好各级关系,知道在写作中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而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步训练。教师先布置计情境习题,有意识有目的地加强学生应用文思维方式。如选择题:①某县召开工作会议之前,需告知各乡镇参加,那么其适用文种是()A.通报 B.通知 C.指示 D.决定.②向上级反映情况、汇报工作时,其应用的公文为()A. 指示B.通知 C.通报 D.函。另外,教师还可设计相关判断题,依据所给材料让学生写写公文,抑或提供一些学生习作与应用文病文,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将其改正过来等。然后,教师可开展思维转换练习,以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如联系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来创设一定的情境,侧重以读者阅读与接受心理以及实际需要来评价写作成果,联想读者怎样阅读,其效果如何等,也就是角色意识。比如假如你是一位教师,学期教学与工作计划如何;假如你是某部分主管,你收到不同的求职信,你需从信中获取怎样的信息等等,然后展开角色扮演,而后集体评价,这样让学生熟知应用文写作格式,并灵活运用。

三、重视模拟教学,提供自我体验空间

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已使用了模拟教学方式,但其更偏向于角色扮演。在把握应用文常用概念与知识后,教师可利用模拟教学法,为学生们提供自我体验的充足空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模拟情境中,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及时改善。同时,为了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教师还用依据各种行业需要来设计有效的模拟教学。如可把法律文书与经济文书相整合加以训练。其步骤如下:首先,将同学划分为甲、乙两个大组,扮演甲、乙两方,让每个小组依据所设情境来草拟买卖协议,经过商定后写为合同,并以规定要求打印出,双方各一份,并留出副本。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知合同内容,分析合同签订的注意事项。其次,创设具体情境,假如买方出现延期付款现象,造成了卖方损失,或者卖方未根据合同发货、有产品质量问题等,同时提供具体依据。再次,甲、乙两方根据要求写出仲裁申请书与答辩书,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几位同学当仲裁委员会,做好笔录,然后加以裁决或者调解,并写出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课后阅读了不少有关资料,丰富了学习内容。而在训练过程中,他们又需时刻调整好自身情感,与同伴交流、合作、协商,试着作出一定的决策,承担相关责任,从而调整他们的学习心态,增强情感认识。

总之,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管运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写作能动性与积极性,并把握社会需要,让学生掌握前沿知识。

【参考资料】

[1]晓晴.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浅谈.成功(教育),2011(06).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讲辩兴趣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7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表达能力已越来越体F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的当下,培养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其中,对于农村小学生的教育来说,其展现出的学习状态即为偏重于书面表达的学习,但是,这种学习模式却是偏离社会生活实际。因此,在现代化的发展时代下,为了促使农村小学生的教育可以与时俱进,相关人员则需加强对口头学习与书面学习的结合,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说话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应将训练语言与训练思维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充分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兴趣。其中,演讲和辩论作为其中的重要途径,加强对此模式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讲辩兴趣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随着素质化教育的不断推广,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已成为开展教学实践的首要目标,同时这也是提升学生说话、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一些农村小学生来说,讲辩兴趣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讲辩兴趣的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已逐渐成为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信息得以在生活中涌现,致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且人们的交流大都是依赖于语言而不是文字。在市场环境领域中,社会竞争意识地不断加剧,语言所发挥出来的作用已越来越突出。在此前提下,加强农村小学生的讲辩兴趣对促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显著的影响。长期以来,说话能力的训练也一直是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忽略了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一方面,身处于农村的小学生对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清晰的认识,且其身处环境也缺乏一定的竞争意识,致使其本身便对“优胜劣汰”缺乏认识与了解,造成其在语言运用能力上缺乏一定的优势,而这种情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讲辩兴趣的培养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演讲和辩论的学习兴趣,以通过此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可以为学生面向现代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演讲和辩论的模式来表达自我的思想和传达语言的信息,以此来借助语言的魅力来实现正常的交际活动。通常情况下,在演讲和辩论教学实践中,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只有首先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及语言句式地选择与组织,其才能更好地实现口头表达的效果。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语言就是力量”,当学生在培养自身讲辩兴趣的同时,其也可以增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农村学生一般对教师都具有畏惧感,而这种感觉的存在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种现象的存在,相关教师则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加以实现。例如,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演讲活动的时候将自身的学习感受清楚地表达出来,并实现与教师、学生的分享,而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演讲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如:通过分享不同的感受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如此不仅可以加剧师生之间的交流,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此外,辩论式的学习是一种另样的学习模式,在此学习中学生与教师可以各抒己见,从而可以实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目标。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讲辩兴趣的有效策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还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则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讲辩兴趣。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开展演讲和辩论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需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对于学生来说,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对提升活动教学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将自身当成一位平常的听众,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意见与指导。此时,教师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如在开展辩论活动的时候,教师可首先引出辩论的主题,然后将该题目抛给学生,而后学生则需要根据题目进行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其中学生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质疑、相互演示,渐渐地学生也会进入到一个忘我的佳境中。

(二)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疑问,例如在辩论的时候,其常常会对对方的观点存在大大的问号,其中为了进行辩论的反驳,学生也会迅速地做出反应,如通过分析观点、举例说明等来证明自身的论点,而这些语言的说明则是学生内在潜能的体现,其可以在适当地时机被挖掘出来。因此,在日常的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教师也需加强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开发,如教师可通过简单地列举一些辩题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构思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此外,日常教师也可以抛出演讲话题使学生列举演讲的思路,通过迅速的反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讲辩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展示,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能力,而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则会逐渐加强对讲辩活动的兴趣,如此则会大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7篇

导语:为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了更好的抓好学校篮球队的训练,以下是小编整理篮球培训心得体会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学校委派我于xx年08月6日——08月8日,参加了由山东省体育局和山东省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全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教练员培训班”。这个培训是我渴望已久的学习机会,让我与各学校优秀的篮球教练员们共同学习,交流2天,使我这个新手受益非浅,拓展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篮球理论知识。

这次学习来之前就给自己定了几个计划

一、以认真的学习态度投入培训,努力要求自己不断进步

这次省级篮球骨干教师培训,是省级教育局与体育局为进一步树立篮球教练员高尚职业道德,掌握现代篮球训练理念,具备良好专业素养,有较强的教学实际能力和篮球训练能力的高层次的训练方法。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因为我知道,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篮

球训练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掌握前沿的篮球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所以,在学校中,我按时上课,认真训练,将专家的讲座内容多多地吸收和内化。在学习团队或教练员交流时用心倾听,集众人智慧之长,因为班级学员分别来自全省最优秀的篮球训练精英,他们都由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次交流都能给你交易智慧的启迪,我始终以学习者的态度去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二、以思考的态度审视自己的篮球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

本次培训的内容,既有篮球教学理念的阐释,又有教学案例的剖析;既有理论的视野又有实践的视角;既有篮球本身的反思和研究,又有自身素质方面的思考和培养。体现了从单一的学科知识培训向综合的素质培训的转变,体现了从单纯的按技术施教向掌握完整的篮球运动能力的转变,体现了从掌握应知应会内容向篮球训练、球队管理的转变,这样丰富的培训内容引起了我们每位参训学员深入的反思。我带篮球队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任何项目都必须螺旋式前进,我们需要有一个机会反思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养成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训练行为的习惯,以提升自己实施新教学的能力。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专家老师的讲座,促进了我们的深入反思,使我们能静下来思考篮球运动、思考篮球教学、思考篮球队管理的实施及自身专业成长问题。

三、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促进自己全面能力的提高

当今的篮球运动是多元化的,要求球员全面发展的同时也给教练员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培训活动中,我积极参加了班级间的辩论赛,虽然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参与的目的是想通过活动锻炼一下自己的胆识,更多了解辩论赛地位活动流程及辩论技巧,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从小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身体力行地感染,带动他们的不断成长。首先就是要学习新篮球《大纲》,了解它最新的训练与管理方法,其二就是学习如何科学的训练,因为时代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我们的训练更是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能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之前五年半的教练生涯已经让我对现在的“90”后有了新的认识,而且我们以后还要去面对“00”后!况且教练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挑战的职业。最后就是怎么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队的管理,因为有一句话叫:三分训练、七分管理。从这句话里就能看出管理在一个运动队中所体现出的位置是有多么的重要。

这次训练班让我对教练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是以前所想象中的只是简单的带带队,陪小孩玩一玩。随便练一练做做手感这么简单。而是我带的这些小孩子以后你不知道谁就是下一个姚明、王治郅、易建联。而我手下的一个个小孩就像一张张白纸,能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是在我这个基层教练员能不能给他们打好这个基础。

第8篇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第9篇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用来交际的,是有声的,所以口语能力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呢?经过20年的实践,我觉得以下做法对初中生英语口语的培养效果不错,值得弘扬。

一、创造良好氛围,培养口语兴趣

(一)激发学习情感

说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积极表达的过程。作为英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如何调动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开口并大胆地说英语。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焦虑的情绪,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二)扫除心理障碍

多数学生在口语交流时比较紧张,张不开口,害怕发音不准被嘲笑。针对这些现象,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在练口语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或纠正学生的操练,以免打断他们的思路,挫伤其自尊心。对一些小错误,要等到学生表述结束后选择性地纠正。整个教学过程,英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幽默,态度要诚恳亲切,语气温和委婉,决不用挖苦的言语、粗暴的动作对待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关爱每个学生的, 消除他们对英语的“恐惧感”。

二、针对性训练,调动开口的积极性

课堂上为让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口语的学习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训练是必要的、可行的。

(一)听说训练

第一,学习生词和新课时,利用与课文配套的磁带进行简单的模仿性听说训练。第二,记忆性听说,选用文字难度不太大,同步的配套磁带,脱离文字读本,凭有声磁带,要求学生在听一段话后,照原句说出。第三,概括性听说,让学生听一段难度较大又较长的对话或文章,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

(二)看说训练

光听说不行,因为它受一定的条件限制,在听说训练之后,笔者着重培养学生的看说能力,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图片、场面、事件和人物见闻概括性说上一句或按顺序说一段话,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力。口语的训练,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学会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并且用简洁的英文把场面叙说清楚,达到言简意明,表意流利顺畅。

(三)仿说训练

为了让学生口语能力更高些,说出来的句子更漂亮、更地道些,仿说训练必不可少。仿说训练包括单纯的模仿说话和富有创造性的扩说、换说。通过这样的训练,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课堂上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模仿,课外的东西照样也可用英语说出来,创造从模仿开始,模仿是创造的前提,要善于模仿,更要巧于创造。通过一系列的口语训练,我发现学生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戏说训练

在仿说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借助于戏说训练来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他们口语能力的舞台。戏说既寓学于乐,又最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英语绕口令,猜字谜,单句接龙、用单词编故事、英语歌曲、对话、小品表演、英语晚会、故事续说等等,都是学生们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多样,时空不限,想象自由。能多视角多层次地反映学生内在的思维与外在的表现。这种活泼生动的训练方式,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听说”“看说”“仿说”“戏说”这四种训练方法的应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三、创设平台,强化口语表达能力

(一)结合学生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提出开放性的话题,展示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上阅读课课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题,让学生用英语参与发言。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拘一格。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加强沟通,表现自我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间和小组间的交往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交际化,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际的进程。

(三)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英语会话,迅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弥补课内口语训练的不足。要想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应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来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如成立英语俱乐部、组织英语晚会、英语角,讲故事比赛、辩论会,和外国人交流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讲英语,更有空间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口语能力培养

在我国,职业的人口才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八职业核心能力,“沟通”能力放在首位,这是在数以万计的职业的基础上,分析的结论。八个是工人的能力在行业的变化和职业的变化,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的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所需要的最基本的技能。高职学生个体,从日常的沟通和协调,大学毕业生的工作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树立良好自信心,训练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

口才的好坏并不是遗传的,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你能说谁的口才好?谁的口才不好?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克服胆怯,首先必须打破心魔,实现心理突破。刚开始当众讲话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紧张说不好感觉丢面子,越是害怕丢面子就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说不好,于是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境况。克服胆怯和恐惧的方法很多。

1、进行临场活动放松紧绷的神经。活动产生的散热,使肌肉放松,也使精神达到放松的目的。情绪稳定的闭上眼睛。轻轻吸气,慢慢地呼气,让心情逐渐淡漠自然缓解紧张的目的。

2.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要多鼓励,试图找到学生的进步和优势,并进行适当的好评。也可以是主观的消除不利的环境,自觉地避免眼睛接触、相互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情。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不要讽刺;和他的学生们有不同的看法,甚至矛盾,不强制服从,并努力创造一种轻松,和谐,每个跃跃欲试,大家各抒己见。口才训练的气氛。

二、加强实践性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能说

1、加强朗诵训练。

阅读训练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朗诵训练必须是一个标准的发音,辅音,元音发音的学习和注意事项在实践中,语音和语调的语音流。同时训练发音在呼吸法,测深方法,通过绕口令综合测试学生表达和四声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教音的重量,速度,高度,暂停技能的听读文章,演示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文章。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方式。应用音准训练所学技能,准确流畅地朗读文章、要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朗读内容和情感基调,做到声情并茂,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水平。

2、命题的训练方法。

主题培训英语口语培训更加有序。具体做法:

第一个主题:选择你想说什么,你想听到的,你可以说,社会的需要;查看:建立一个清晰简明,准确深刻,我们可以接受,这是理所当然的。观;最后框架:可以先展的主题,和主题更详细的分析和论证,来点;也可以为例,更新目的点,三说的原因,分析。

在不同的学习任务,有计划地命题的训练,使学生能有一个主题,介绍自己,发表个人演讲,谈谈社会热门话题,提高口才能力。

三、抓住机会,注重应用。

1、走进生活,加强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大量的交际活动,学校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通过发展的故事,演讲比赛,竞赛,学生干部就职演说比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的学习和培训。去商场买衣服,当你觉得价格太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企业,“走出了教室。”“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与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锻炼,在课程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创设情境,模拟训练。

(1)使用案例。具体做法是鼓励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具体活动的口才训练。从有关的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收集了大量实例,课堂,通过故事,让学生在分析对策,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对策的可行性和可行性,我们讨论修改后的最佳方案。

(2)使用情境。演讲比赛,竞赛和招聘的仿真,不仅模拟场地布置,设置不同的角色,创造一个氛围,让学生学会使用问题解决。

(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比赛,积累经验,当场。

(4)班聚会:由学生轮流主持班会,党,引导学生中的各种元素,流畅的风格,诙谐的语言系列,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四,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学生会说。

口语表达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针对前三种通过即兴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敏感,准确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接受信息,把握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和准确;通过探讨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双方组织”字协会”,写“时说,“使用”的谜语“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深化的新颖性和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第11篇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只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担心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怕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到“能言善辩”,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两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字,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的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为了夺取高分,许多学生演讲前会在家里对着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未来成为一个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加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自己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我们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果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次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却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

第12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把培养学生大胆“说”引向政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再有,演讲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演讲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相互交流,在众多思想情感的撞击下,便于我们了解学生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辨识力、免疫力。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