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农场前景

生态农场前景

时间:2023-06-26 16:25: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农场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农场前景

第1篇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据了解,事出名不见经传的一家5个小伙的重庆小蜜蜂生态农场。名为“小蜜蜂”,名字虽不大,可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可不小。

滞销的有机芹菜,就是他们于2012年12月种植的,没曾想却遭遇了滞销。这对创业途中的小农场来说,打击不小。

如今,渐多的高学历、白领人士扎根农田,投身有机农业。虽然有机农业前景广阔,但风险与挑战也是众人皆知。

作为以有机农业为梦想的小蜜蜂生态农场,就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虎峰村。5位合伙人2012年毕业,来自两所不同的大学,专业不同且都是非农业专业。

时下以创业带动就业,已成为大学生们应对就业难的新举措。然而,这家所谓的小蜜蜂生态农场的创业梦想,真能结成果实?

“通过东拼西凑合资10万元,期间华龙网李总的朋友以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资助了8万元。”2012年初,这五位自称“农业文盲”的90后大学生,开始了自己的生态农业“梦想之旅”。

据了解,5个合伙人中,张灿负责市场部销售,田成负责物流,李欣负责财务与公关,农场的大小事宜和配菜管理由陈诚负责,而李江则专心负责种植。同时,农场还雇佣了3个当地的农民。

“从网上买了很多关于有机农业的书,靠书上学习、网络搜索和向农民讨教,慢慢形成自己的系统”。李江称,从2012年5月份才开始探索种植技术。

“因为气温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份病虫害较少,3月过后农场就出现很多毛毛虫,圆白菜受损很严重。”李江回忆道,“后来天气转暖,出现土蚕、跳甲、蚜虫……虫被控制住了,病害又来了。黄瓜得了霜霉病,西葫芦和金瓜得了病毒病,地里蔬菜因此出现了很多品种的减产、绝收。”

据小蜜蜂农场调研了解到,重庆当地蔬菜品种少,夏秋季最多时也才近20种左右,很多市民都希望能吃到种类多的蔬菜。为满足市场需求,小蜜蜂农场春季种了紫花芥蓝、樱桃萝卜、耐热菠菜、北方香瓜等品种。可是结果芥蓝播种不发芽,萝卜温度高了出现裂口,菠菜温度高了就变黄,香瓜只开花不结果……似乎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对于芹菜不被消费者认可的问题,陈诚介绍说,“当时我们种植芹菜是移栽,这是我们种植技术的问题,芹菜尽量不要移栽。当地农民种植芹菜时,会在芹菜长到一半时用生长激素920,也因此好看,且吃起来嫩。”

“未用生长激素920自然生长的芹菜,远比不上市场上的芹菜鲜嫩可口,吃起来纤维多,还带苦味。很多消费者不接受我们的芹菜,所以只好停止配送。”

据了解,小蜜蜂农场目前主要营销方式是社区推广和消费者口碑传播。他们也曾尝试过上门拜访、发传单,结果不甚理想。后来转入网络营销和电话营销后,逐渐在网络营销找到了突破口。

第2篇

关键词: 十堰市;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 F234;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0036-05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与人均收入水平的改善,尤其是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可供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如何既能选择到一种安全、生态、健康的食品,又能享受到自然的田园风光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也随之在中国产生,其在我国各地的发展之路与可行性问题研究也逐渐得到关注。

一、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概述

(一)社区支持农业内涵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为CSA,是一种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建立直接市场交易的形式,生产者能有效规避生产风险,而由消费者“买单”的一种模式[1]。具体而言,由消费者通过在早期生产之前预付一定资金给生产者(农场主)租用农场土地,消费者承担农作物的最终成果,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土地管理,而农场主负责过程性管理工作。

CSA农场将销售环节提前,使得农产品生产风险由消费者和农场主共同承担,并共享最终的成果。这种模式不仅提升农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也利于消费者更深入的参与到农场的生产过程中,享受田园生活。

(二)社区支持农业形式

目前,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其农场管理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作为农场成员的消费者可以亲自全程负责自己农场的生产,让自己的家人能参与到生产过程中,自己负担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劳动与成本,部分生产任务也可以雇佣生产者进行间接管理与生产,此类消费者称为劳动型用户;另一种是由消费者直接通过支付劳动佣金的方式,将自己的土地全程由生产者进行生产管理,在产品收获季节生产者为客户定期进行配送或客户自己采摘,此种消费者称为配送型用户[2]。

二、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发展现状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十分成熟,但在我国才处于起步阶段。从2006年开始,由部分学者实施的“购米包地”以及2007年策划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构成了我国社区支持农业的雏形。2009年我国第一个“社区支持农业”农场正式建成,即小毛驴市民农园。随后经过学术界与公益组织的努力,以及消费者对自身食品安全的关注与以休闲为中心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促使我国CSA模式的农场数量短期内迅速增多,截至2013年,我国主要的CSA农场数量超过200家。

而随着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国内相关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王志强(2016)研究发现农场收入水平与参与用户规模显著相关,当收入水平增加时,相应的农场的盈利水平也随之增多[3];林文声等(2016)研究认为当农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内部管理过程中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农场的服务质量和网络营销能力,客户的满意度也随之提升,最终通过客户的口口相传促成的口碑效应使得农场参与客户群体也增加,进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反馈循环系统[4]。而江颖(2015)研究则发现随着农场参与用户规模的增多,直接导致农场经营费用随之增加,从而对农场的盈利水平产生负面的影响作用,反而制约了农场的可持续化发展[5]。

纵观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社会学领域为主,集中分析CSA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开始探索其现有或潜在的市场价值,诸如对消费者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问题的解决等。这些相关的研究也让人们对CSA模式寄予更多的期望。然而,CSA模式作为国内的新生事物,其在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的适应性和可行性问题仍得到不断的关注,其具体的发展情境和消费者的信任度等问题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三、十堰地区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强化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重要的指示,要重点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而实现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也为十堰地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条可行性的发展之路。

(一)必要性分析

1.实现社区支持农业(CSA),可以为十堰地区的“精准扶贫”项目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CSA模式的实质是要求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在产品的全产业链实现有效融合,本质上属于一种提前预售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而且也间接提升了农民的销售收入[6],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建设。

2.助推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可以有效调节十堰地区农产品物价水平,从而缓解通货膨胀问题的发生。CSA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省去中间环节,便利于消费者直接消费。另外,它也能作为一种“期货”,不仅能使得农民通过预付货款方式转化风险,保障农民收入;而且也利于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态农产品,最终获得双赢,进而能有效减缓十堰地区通货膨胀发生的危险。

3.大力发展CSA模式,吸引消费者参与,以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也利于十堰地区农业的多功能化、多产化发展。一方面,CSA模式实施“参与式保证监管体系”,最大程度上使得消费者能全程参与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中,与生产者共享农产品生产信息,监督生产者生产全过程。这种模式能保障农产品生产流程的生态化,增进了双方间的信任度,最终有效保障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由于十堰地区城乡间的互助行为,增加了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空间。诸如将农业模式延伸到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教育培训、农产品深加工、工艺美术品等等,这在间接上也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新方向,而且也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营销。

特别是可以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CSA健康环保的体验农业,参与农产品种植、养殖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其自身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增加动手能力,而且也能收获新鲜的农产品,在间接上也提升了十堰地区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尤其针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无疑也是一种戒除网瘾的有效途径。

4.从宏观角度分析,CSA模式可增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健康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内核主张消费者和生产者间的对等关系,真正能够实现共同田间劳作,共享劳动果实,共同领略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其最终追寻的目标是人与自然,人与人间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7]。具体而言,在CSA模式中,农产品的最终定价,成本的考量均由双方沟通决定,最终形成双发间的“协商价”。这样的交易方式不仅节约了流通成本,而且使得双方间能始终保持一种和谐的交易关系。最后,CSA模式在生产者与消费者间构筑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利于整个市场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也利于整个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可行性分析

1.项目适应十堰地区人民生活与销售需求。近几年来,十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出现明显提升(如表1所示)。

截止到2014年十堰地区的中产阶层占全市职工总数接近一半水平。他们整体收入水平居于全市中等状况,一般薪资待遇较好,个人整体文化素养水平较高,希望能获得更丰富的生活内容。据相关的调查统计显示,截至到2016年第一季度,十堰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3.5 亿元,同比增长13%,居湖北省市州第三位(如下表2所示),整体消费水平较高。因而,居民期望获取更安全健康的食品;并且他们也具有充分的闲暇时间追求高品质、高质量的观光、休闲、生态式的生活。

2.项目有成熟的“自然农法”生态农业模式的借鉴和参考。目前,国外的CSA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尤其以美国、日本等国的模式最为完善,其具体的运营方式如下图1所示[8]。而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处于成长阶段,从2008年兴起的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河南新乡田桂荣生态农业合作社较为成熟,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的郊区,满足城市居民对生态类产品的需求,释放工作压力、缓解心情,并从农业劳作中获得愉悦感。

而在借鉴各国生态农业开发模式的同时,也可以加强与他们的合作,主要包括在生态农业、新品种方面技术与园区组织管理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相互的沟通与合作过程,结合十堰本地城镇居民的个性化要求开发适合其需求的项目,以增进本地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可行性。

3.项目本身也得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在2015年《十堰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党的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促进农产品销售,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收入水平。而社区支持农业(CSA)项目本身也是为解决农村地区产品销售与结构调整提供的一种可行性道路,这也体现了城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与精神,这也为十堰地区发展社区支持农业提供了理论与政策的支持。

四、构建十堰地区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建议

十堰地区发展社区支持性农业模式目前仍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有政策的支持等条件,但也面临资金局限等问题,其发展道路仍处于探索阶段。因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强化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实现统筹规划。一方面,十堰地方政府部门应树立建设生态农业的意识。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理念为行为导向,重点突出社区支持农业对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9]。做好地区典型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建设,发挥好优秀社区农业基地的榜样作用,最终实现“以点带面”,促进片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以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增进社会的和谐。

另一方面,十堰相关组织部门应制定相应的生态农业发展优惠政策,从资金、渠道等方面扶持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发展。重点推进农户经济与合作社经济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同时,在金融服务、农业信息、科技、网络营销、产品深加工等强化与乡镇地区的合作,积极探索适合十堰地区发展的生态社区农业发展道路。

2.做好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组织建设与渠道建设。一方面,乡镇地区应积极组建生态农产品生产合作社和绿色消费合作社,以合作社的组织形态集中地方人力、物力等,便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其中,农村地区以建立生态生产合作社为主,积极推进生态产品的加工生产过程;城市地区以建设绿色消费合作社为主,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生态农产品的销售,而社区支持农业(CSA)作为桥梁,将二者联结起来,不仅能使农民能通过社区支持农业降低生产风险,提升收入水平,而且也能使市民通过多渠道获得“物美价廉”的生态食品。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强化生态产品的市场宣传与推广,结合网络平台最大幅度上扩大地区生态品牌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体而言,在农村地区侧重宣传推广生态生产与生态化管理的市场前景;在城市社区侧重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与推广生态农产品价值,并最终促使二者实现有机结合[10]。

3.充分发挥十堰地区公益组织对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引导作用。诸如十堰地区市科协和书法家协会等民间组织在呼吁环境保护、生态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组织定期的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主题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农业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在社会中产生舆论的影响作用。另外,十堰市各地方科协和书法家协会等公益组织也凝聚了众多在职和离、退休农业技术与市场推广人才。通过市科协与书法家协会等民间组织的沟通、协调、宣传,不仅能充分发挥在职和离、退休农业科技与市场推广人才的作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且也有利于助推社区支持农业在十堰市地区的发展,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食品安全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与意义。

五、总结

在理论意义上,任何CSA模式都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用户需求,因为其合符未来社会用户对食品安全与田园生活的向往,而且也利于农村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和经济的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在现实市场环境中,可能会面临来自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信任问题,因而关注CSA模式的初始目标,即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生态、健康的食品,成为构建CSA模式的核心。另外,也需要强化社区农场的服务质量和社区营销网站质量建设与维护,重点对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强化相关培训,努力完善农场的服务水平,提升服务网站质量。总之,一切工作以消费者满意度为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参与到农场中,扩大CSA农场对新老客户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属于十堰地区专属化的特色CSA农场。

[参考文献]

[1]Tian-Long W U,Liu T S. The Mode of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na [J]. Commercial Research,2014(12):78-84.

[2]Xue-Shu Q U,Jiao L H. Research progress of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in China [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05):45-58.

[3]王志强.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生鲜电子商务平台创建与运营研究[J].质量探索,2016(02):112-113.

[4]林文声,钟倩琳,王志刚.社区支持农业的消费者忠诚研究-以珠海市绿手指份额农园为例[J].消费经济,2016(01):57-62.

[5]江 颖. 国内社区支持农业的蓝海竞争战略分析[J]. 现代农业,2015(01):54-56.

[6]陈孝强.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70-74.

[7]王冬灵,王玲,车生泉.社区支持农业(CSA)型都市农业观光园优化设计――以上海市崇明开心农庄为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3(04):12-18.

[8]辛 佳.多功能性视角下CSA(社区支持农业)效益探究――以山东青岛北宅街道CSA为案例[J].北京农业,2013(24):252.

第3篇

如今,“一亩田”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模式,为上海的几万户家庭配送蔬菜。对内,公司采用了数字化管理,用IT技术实现对农业的标准化操作;对外,会员与常客打开网页就能看到自己的“开心菜地”,了解当日的收成。顾客既可以零买,也可以签订一年期的合同。

“一亩田”只是有机农业当下在国内遍地开花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与友好环境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投身到这个颇有前景的行业。

有机农业的推动者们希望,这场运动能一改过去大规模、机械化、高投入的种植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转型,从而改善水土流失、食品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蔬菜等农业产品能像一般消费品那样具有品牌,产销双方还能直接见面,避免各种中间环节。

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组数字:国内的有机农产品占总农产品的0.08%,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已达到了2.5%。这意味着,对于这种更健康、更安全的有机食品,中国市场还留有相当大的空间和机遇。

即便如此,“插上科技翅膀”的新农业在国内发展得并非想象的那么顺风顺水。

如何建立起有机蔬菜的品牌,是横亘在不少商家面前的问题。现实的情况是,许多公司培育出了品质上乘的有机产品,却苦于没有足够的销售网络去推广。一方面,普通商业超市的流通成本太高,且无法保证蔬菜的完好无损;而自有实体店的店租同样高昂,且只能辐射到门店周围一小片地区。上海的有机食品专卖店“欧食多”曾经红极一时,但就因为巨大的店面成本使其不得不关门大吉。

据一位曾从事该行业的人士称:“这些农场采取的大多是口碑营销的方式,比如在网上发帖,或在周末组织用户去农场参观,让他们亲自品尝并进行专业讲解等。”不过,仅依靠这种方式,并不能带来用户数的快速扩张。

除了销售渠道的不健全,有机农产品的价格还比普通产品贵5倍左右——消费者是否认为其“物有所值”,是制约人们选择有机农产品的另一个因素。如今,有机蔬菜的主要购买群体依然集中在中产或富裕阶层,而在品类众多的农产品中,要让消费者偏好有机农产品,显然还有漫长的市场教育过程。

在推动有机农业的过程中,法律标准的缺失也导致了生态农业领域的鱼龙混杂。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严格的生态农业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这一方面扰乱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消费者更加无所适从。

事实上,昂贵的有机蔬菜的种植成本并不低,首先,农场要租到符合要求的土地,这块土地必须已闲置3年以上,而且足够肥沃。土地的认证审批手续周期也较长。其次,农场要请到专业的农民进行种植,并使用纯天然的有机肥。而采用了有机肥后,农作物的产量也比用一般化肥要低不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有机农场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发展较为缓慢。

进一步说,企业需要进行农业与商业两头的探索。要将有机事业发展壮大,既要具备农业的管理经验,还要深谙营销之道。在有机产业刚刚兴起的中国,尚未完全形成促进行业健康成长的土壤,对“一亩田”这样的开拓者来说,这个朝阳产业显然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第4篇

农场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开发潜力

国内目前对于农业旅游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对乡村以及高新农业园的旅游发展上,而对我国丰富的农场旅游资源,却存在着认知和实践上的不足,在农场旅游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农场旅游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垦系统拥有国有农场近2000个,土地总面积3922万公顷,农场企业遍布祖国各地。全国农场资源较为丰富的黑龙江、新疆、海南、广东等省区,近年来在开发农场旅游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黑龙江省洪河农场、八五三农场等,利用其国内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和完整的原始湿地生态系统,为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观光度假的旅游天地。新疆农垦利用其独具特色的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牧场,积极发展农场旅游,建立了军垦博物馆、农场观光游等旅游项目。广东光明农场、海南兴隆农场等则依靠旖丽的热带风光和浓郁的侨乡风情开发农场旅游,收到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但我国在开发农场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来看,存在着旅游企业的总体素质不高,旅游产品单一、资金供应紧张等问题。很多农场旅游管理人才欠缺,经营者旅游业务知识贫乏,把为游客提供服务仅仅作为赚取额外收入的副业,缺乏旅游管理的能力与旅游服务意识。目前的农场旅游项目主要集中在以农业资源特色为主的现代化农场观光,卖点较为单一。资金不足也是我国农场旅游开发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很多农场旅游项目的开发都由于后续资金的不足而处于停建状态。位于成都双流的国林生态农场2002年成立时预计投资总额为1.5个亿,2004年因后期投入资金不足不得不走上拍卖台。

我国农场旅游的开发潜力

多元化的需求创造了多元化的市场机会。将我国单一性生产农场发展成休闲旅游农场,既保留原有农业生产性质,又增加旅游业的性质功能,可以真正满足人们对田野生活的向往,适应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农场观光旅游资源富集,各地农场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种多样,景观类型多姿多态,野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开展农场旅游不仅能突破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观念,有效地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交叉与渗透,还将有力地宣传各大农场农业生态特色,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获得农业、旅游业的双重受益。

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有农场大部分是在较偏僻的地区开垦建立起来的,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交通改善,周边农场都市农业的特征日益显现,目前农场农业多样性已形成全面发展的势头。农场居民一般居住密集度高,规划农场旅游项目时,若对农场的老居民点与宜耕宜林荒地加以利用,更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成本。由于农场集约经营水平较高,农场的基础建设较好,在农场场部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上,农场招待所、度假村小别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都可供游客住宿选择,大大降低了农场旅游开发的成本。此外,由于我国农场大部分都属国营性质,农场注重在职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人才,据2000年国家农垦系统统计,农场职工文化水平多数受过中学教育,各类科技人员占农业职工总人数7%,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近四成,员工文化素养较农村总体水平要高,这为我国农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我国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

大量国内外农场旅游发展的事实证明,单一的农场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将生态旅游与度假旅游产品相结合,对农场旅游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产品深度设计开发,对农场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项农场旅游产品的开发:

生态农业休闲度假农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度假需求的增长,旅游由观光为主向度假休闲体验为主发展。农场旅游必须针对消费市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绿色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休闲度假农场提供的旅游活动内容不仅应包括农场田园景色观光,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农场生活的度假休闲游。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区域,将会产生独特的效果。例如葡萄公园,可将葡萄园景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摄影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不但节省了采摘和运销的费用,而且使旅游者亲自参与,身心愉悦。由于农作物种类繁多,作物生长过程不断变化,所以农场旅游产品设计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旅游体验主题,例如采草莓、插秧、骑马、挤牛奶、剪羊毛等丰富多彩的游客体验活动。

租赁休闲农场是近年来农场旅游发展的新形式,由农场提供农地,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场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的甘苦,享受耕作的乐趣。租用者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农场度假时亲自种植作业,平时则由农场代管。农场应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与指导人员,帮助游客协助农事操作,提高农场的度假休闲效果。

教育基地农园

教育农园是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的农场经营形态。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颇具教育内涵。农场应与各旅行社及有关学校合作开展学生春游、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了解各项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例如农场可以开放牛栏、挤奶室,奶制品加工车间等设施,供学生和游人免费参观。游人可以完整地了解奶制品生产制作的全过程,这不仅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参观,也是一次丰富知识、提高素质的受教育过程。农场也可以出售出租风筝、飞盘、球类、体育器材等,通过这些游戏项目,增加农场旅游的趣味性。

参观游览农场博物馆,也是让青少年增长教义的良好途径。2004年国内第一个记录和展现“向大海要田、向荒滩要粮”围垦历史的博物馆――上海农垦博物馆在上海五四农场动工兴建。农垦博物馆集教育、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通过实物、照片和文字材料,原样展示知青们的工作和生活,真实记录一大批老围垦和几十万知识青年艰苦奋斗的闪光足迹。位于新疆石河子农场的军垦博物馆,通过百余件军

垦战士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穿过的衣物及生活日用品,向人们展示着军垦战士的垦荒史、创业史,游客通过声、像全景目睹当年军垦战士进军新疆、剿匪、垦荒造田的宏大历史场面,对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操,意义非凡。

知青返乡农场游

二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奔赴祖国各地。中国有近千万知青,如今的他们属于能够自主消费的群体,也有闲暇时间和一定的消费能力,是开发农场旅游客源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群体。如果能将这部分人的旅游潜能激发出来,将会对开发农场旅游产生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以知青为文化背景,体验知青文化,重温当年激情岁月的农场主题旅游正在兴起。近年来由康辉旅行社组织的农场知青游“情系黑土地,重返北大荒――京津老知青北大荒怀旧之旅”活动,老知青的反响相当热烈。旅行团队采用列车往返,分连队下乡、举办大型联谊活动并自选项目旅游的方式设计旅游整体方案。知青返乡游是我国农场旅游的独特形式,农场应积极顺应潮流,不失时机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吸引客源,发挥旅游业的联动效应,为农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我国农场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政府的角色

借鉴世界各地成功的农场旅游发展经验来看,我国农场旅游的开发整体上应以农业部为主导进行规划,将旅游观光农场作为政府优先项目,辅导农场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提供专业的服务。政府应重视对农场旅游的规划与指导,重视硬件和软件的配套建设。例如深圳光明农场的旅游开发规划已纳入深圳市旅游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农场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政府同时要设立监督执行机构,监督农场旅游的经营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监督农场在运营、顾客服务、农场内外部环境、设备、安全与卫生等方面的行为,保障农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定位,创新求异

农场旅游发展应定位于大众化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面向工薪阶层,使之能负荷一年内几次光顾,一方面吸引回头客增进效益,另一方面也真正有助于解决市民出游难的问题。旅游项目的开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遵循奇趣性、参与性、地方特色,形成项目开发的稳定性和长效性。充分利用农场现有各类资源,立体化开发配套旅游产品,形成“一场一品”或“一场两品”的经营特色,以该品为核心开发农业旅游产品,避免因产品雷同造成的互相争夺客源使客源分散的现象。

加强培训与管理

农场旅游从业人员对旅游业务知识的缺乏和不足,势必影响游客对农场旅游的整体感受。通过定期举办旅游技能培训和教育,可以提高旅游农场整体的接待服务水平,并在掌握服务技能中强化服务意识,促使农场旅游健康发展。

第5篇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

观光农业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根据德、法、美、日、荷兰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实践,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5)民俗观光村。

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一)、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业观光旅游在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目前我国观光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在广东,果园观光旅游最早出现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广东已有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10多亿。

在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的一些大城市的近郊,还出现了引进国际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农业观光园,展示电脑自动控制温度、湿度、施肥、无土栽培和新特农产品种,成了农业科普旅游基地。如上海旅游新区的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北京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苏州的大地园、无锡的大浮观光农业园和珠海农业科技基地。

(二)前景

1、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为观光农业旅游提供了充足的客源。

观光农业既然属于旅游业,其发展与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我们考察整个旅游行业1994年以来的数据资料: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4365.444638.655112.755758.796347.847279.558344.39

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73.2387.33102.00120.74126.02140.99162.24

国内旅游总人次(亿人次)5.246.296.406.446.957.197.44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1023.511375.701638.382112.702391.182831.923175.54

旅游业保持了稳定而高速的增长。若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速度不同。从1994年到2000年,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122%,年均增长14.2%;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210%,年均增长20.8%。国内旅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入境旅游,但到2000年为止,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比仅为1∶2.5,国内旅游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鉴于观光农业的特性,对其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游客,因此客源有充分保证。

从1994年以来的有关数据也表明,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近年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由于观光农业的客源主要为国内城市居民,因此可以预测,对观光农业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

2、农业观光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向之一。

今年我国将分别启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开发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工程,争取在“十五”期间形成三区联动、滚动发展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主要是利用富集的景观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市场推荐的方式,建设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精品项目和示范项目。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在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高水平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后续产品。

3、在我国发展观光农业,有着众多有利条件。

(1)观光农业投入少、收益高。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而且由于项目的分期投资和开发,使得启动资金较小。另一方面,观光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短,能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包括农业收入和旅游收入,而两者的结合使得其效益优于传统农业。例如:农产品在狩猎、垂钓等旅游活动中直接销售给游客,其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并且减少了运输和销售费用。

(2)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并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具备发展观光农业的天然优势。

(3)观光农业的一大特征是它体现了各地迥异的文化特色。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

综上所述,观光农业是旅游这一朝阳行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在未来几年中将有巨大的市场机会。目前国内从事旅游观光农业的主要公司

1、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2月,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2.3亿元,全部项目工程计划分三期进行,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

该公司把观光农业引入传统农业中,将在基地建造“现代乡村观光农业示范园区”。该示范区设计规模600余亩,其中人造湖泊面积60余亩,修建278个独立单元,园区内种植苹果、葡萄、枣、珍奇花卉及高档蔬菜,既满足游客观光,又供应市场需要。

2、北京朝来农艺园

朝来农艺园建于1996年9月,总面积30公顷,园区共分五个区域:生产区、净菜加工区、生活娱乐区、休闲观赏区和高科技示范区。其中休闲观赏区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荷花塘、观赏池、垂钓、游船、农业回顾展等。另有青少年科技活动实践园,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是青少年学生增长现代农业知识,提高劳动能力的综合性场所。

朝来农艺园被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定为“爱祖国、逛景城”陆上游主要景点之一。

3、深圳青青世界

青青世界于1995年5月开业,是一家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观光农场,被誉为全新的第四代旅游产品的代表。青青世界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景点有侏罗纪公园、蝴蝶谷、瓜果园、陶艺馆、园艺馆等,另建有欧陆情调的木屋别墅、酒店客房、中餐厅、游泳池、钓鱼池等。游客不仅可以参观休憩,更可以自己动手参与制陶、种植瓜菜等活动。1997年被评为深圳市“鹏城十景”之一;98年被评为深圳市环境教育基地,99年被评为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

旅游观光农业类上市公司

目前对观光旅游关注的上市公司较多,这其中以农业类上市公司和旅游类上市公司为主,但真正在大规模行动并将观光农业作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的上市公司只有金荔科技一家,蓝田股份也正在投资建设观光农业项目。

1、金荔科技(600762)

基本情况:公司的前身是飞龙实业,从1999年开始金荔投资对其进行收购、更名和整体资产置换。金荔科技经过一系列重组后,公司的基本面已经发生彻底改变,公司已经转变成一家以果树种植为主,并积极从事养殖和三高农业开发、休闲度假经营业务的现代高科技农业企业。总股本10556万股,流通A股4326万股。

该公司目前的全部经营性资产是位于广州市增城的两个农场。金荔苑农场座落于盛产荔枝、龙眼等水果的增城市石滩镇,占用山地及水田3585.5亩。金荔庄农场已种植了优质荔枝(三月红、妃子笑、桂味等)、龙眼(古山二号、储良等)及其他果树30000多棵,果树已挂果。金荔苑农场位于增城市正果镇和龙门县麻榨镇交界处,占用山地以及水田31772亩。并进行了开发建设,部分山地种植了板栗、荔枝、龙眼果树,该农场还拥有一个较大的种苗培育地。

该公司的两个农场位于分别位于正在建设的广汕高速公路和广惠高速公路旁,农场内的观光旅游设施部分已经建成,余下部分正在建设中,预计整个设施建成后将拥有日接待游客2000人的能力。由于广州市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而农场位于高速公路旁,因而游客源非常丰富,以每年的节假日100天、每天平均接待游客1000人、每人平均消费40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农业观光收入4000万元,净利润2500万元。

公司还计划在湖南省衡阳建立金荔科技园,建成后的农业科技园将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和农业观光旅游的功能融为一体。

2、蓝田股份(600709)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生态园;意义;原则;实证分析;经验启示;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on short-term and double cease day sightseeing and leisure vacation, return to nature, pastoral sentiment is a growing market. In recent years, Zibo city rapid process of city, the deteriora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eople yearning to return to nature, longing for fresh air, quiet and elegant environment. Green food, also hope to be able to enjoy the green pollution-free agriculture, experience the fun. From the a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nciple, an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istrict Liantong Road on both sides of an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garden; significance; principle; empirical analysis; enlighten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DF4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业生态园,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是集旅游功能、农业增效功能、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园。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淄博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绿色食物,体验农业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绿色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 的发展空间。

现在的生态园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暂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二、发展现代生态的农业园要遵循的原则

生态的原则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突出生态景观、生态技术和环境保护原则。生态景观是生态旅游最终成功的重要基础,首先应突出下列生态景观:1.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生态系列景观。2.结合规模化生态农业生产形成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季相特色(四季各有大面积的花、彩叶和观赏果木)。第二,生态技术:即利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立体种植、生态因子综合配置等原理设计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此外,旅游势必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园区自身的生产生活需要也会成为污染源,必须高度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如停车场的位置设置;园内低污染交通工具的使用;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处理;利用生物种类配置和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病虫害,控制农药污染;依据食物链原理配置动植物生产环节使全园的废物循环利用,以消灭污染源等。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基本原则,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生态园区成功与否和可持续发展到关键所在。

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体验、自娱自乐是我们农业生态园最重要的特色亮点。规划应将强调旅游项目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紧密结合,使城市游客广泛参与园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亲自动手获得乐趣和相关的知识,是他们多层面地体验农产品饲养、种植、采摘、加工、收获;农业高新技术的操作及农村生活的趣味等等,是游客享受到源于乡村又高于乡村的文化氛围,享受到现代田园、花海的风光。同时着重定位中小学生、青少年市场,作为科普娱乐项目开展具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突出特色的原则

特色是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愈强,因而规划设计要根据园区的实际,明确资源情况,选准突破口,是整个园区的特色更加鲜明。规划中考虑本园区应该突出的是:人工生态景观(特别是大面积的花草,树木,草坪景观);人文建筑景观(个性化建筑、高水平商务区);生态技术生产(利用生态技术进行新优农业生产、家禽、水产品的养殖);体验主题(通过租种土地,认养家禽,果木);科普教育(针对中小学生对农业生产等认知少,作为科普教育,体验生活);滨水景观(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相结合的景观);野生鸟类自然保护。通过突出特色,是成为一流的农业生态主题园。

三、联通路两侧生态园区案例分析

联通路两侧的生态农业园区主要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餐饮、开心农场趣味、家禽果木认养。2.生态农业示范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3.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园林苗木花卉、高档切花、特色蔬菜瓜果、特色水果和高档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范,形成园内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园内特色绿色餐饮文化。

以张店椿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淄博椿林开心农场始建于2010年7月,占地102亩,位于张店区房镇镇钟家村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截至目前,已建成生态观光区、循环农业种养区、生态采摘区、露天有机蔬菜体验园、农业种植示范园区、休闲垂钓区、紫薯自挖区、草莓繁育区等“八区”以及办公室、停车场、机井配套、道路硬化、观景长廊建设,初具规模。

椿林开心农场在淄博率先将开心农场的概念与自助生态菜园相结合。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尾气,只有清新的空气和成片的果园和菜地与您相伴;还有黄瓜,豆角,丝瓜,西红柿,辣椒、茄子、土豆。。。自然健康,开心至上,人们在工作闲暇之余,来农场种下自己喜欢的瓜果蔬菜,享受属于自己的开心快乐。

联通路两侧生态农业区以农业生态综合开发和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利用丰富旅游资源和大量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结合城镇居民、企事业单位资深和休闲旅游的消费优势,建成集休闲观光与现代化有机农业密切结合的农业生态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和精神生活的升华需要,它不但具有观赏、休闲之效能,而且也是城镇有钱和有闲阶层的一种投资活动。

四、张店联通路两侧农业生态园开发的经验与启示

1.理念创新。联通路生态农业园区通过寻找自然资源、农业产业、区位优势等方面差异点来营造新的生态旅游景观,打造园区独特的品牌。

“认养一块土地,自己种植收获,让您感受田园气息,远离喧嚣的生活,让您享受劳动果实,体验种植的乐趣”椿林开心农场本着在自然中享受快乐,在耕耘中享受收获的宗旨真诚为大家提供服务。土地认养后农场免费提供部分时令蔬菜种子(茄子、豆角、芸豆、黄瓜、菠菜、小油菜、大白菜、小白菜等);免费租用各种类型农具。土地实施收费管理制,农场提供两种不同大小的地块以及自种和托管两种方式方便大家不同需要的选择。

通过理念创新,运用农业高新技术开发新品种,利用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精心设计各种差异化的景观和景点,打造出一个融“自然美景、现代科技、人文情怀”的生态旅游区,丰富和发展了农业和旅游的内容和新领域,找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道路。2.科技创新。科技是园区发展和壮大的动力源泉,园区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一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与之相关的技术和产品。联通路两侧都市农业发展将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发展花卉苗木、特色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等农业。二是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三是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品种相结合。椿林农民合作社循环农业种养区,占地1500平方米,建成两个养殖大棚、办公室、饲储房八间;引进优质土鸡、芦花鸡、天府肉鸭等优质品种进行科学圈养。四是短期性项目与长远性项目相结合。五是完善科研设施,努力创造项目实施的设施条件。要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就必须拥有与人才、项目相适应的先进仪器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效益。六是建立科研+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技推广体系。七是重视信息系统的建立,随时掌握科技的发展趋势。联通路两侧生态农业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科技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策划理念上注入了旅游、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选择了花卉、蔬菜和特色种植、养殖的生产作为主导产业,走出一条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并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致富。这一案例的实证分析表明:一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差异,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二适应消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农业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它已经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农业将成为体验经济的主导产业;三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交叉的载体,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创新,它将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主流。

五、张店联通路两侧农业生态园存在的问题

农业生态园的建设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这些农业生态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

2.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和标准;

3.各种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

4.旅游经营服务的理念落后等问题。

这些不足和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形成一个尴尬的状况,就是单调乏味、缺乏新意、年年翻版给人无处可玩没有新意的感觉。

六、生态农业接下来的发展策略规划

一)首先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依托技术优势,以高效生态农业园区为平台,培育和引进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初步建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建立起有效的宣传推广网络,促进现代科技成果转化,确保农民——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能够获得、理解、利用这些技术。

三)积极发展生态食品,追求更高的综合效益。由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正逐步从温饱迈向小康,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食品保健,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的日益增大,无公害蔬菜、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将越来越受欢迎。

四)认真贯彻和落实各项农业政策,尤其是农副产品的价格和农用资金的发放原则。应加大对农副产品、特别是对无公害产品的价格保护政策,以充分体现各类农产品的真正价值。

五)要以"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为原则,积极推广沼气工程建设,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有效削减排污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以达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

六)整合区域资源,提高旅游农业的文化意蕴。

生态旅游农业发展要真正深入人心,就必须深入挖掘本区域的历史精髓和文化内涵,提高文化附加值和历史厚重感。实践证明,没有文化内蕴的东西是不可能长久下去的。发展中可以结合淄博各个区县的地方特色,发展些反映地方特色的旅游生态农业。

七、结论

现代生态农业园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为学生认识大自然接触农业知识提供了载体,“土地认养”、“开心农场”等项目,为市民提供了新鲜的农产品,并通过劳动充分享受到种植的乐趣。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模式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鉴于此,我们农业生态园要长足发展,着重突出体现生态农业、主题农业的闪亮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给游人震撼的视觉效果。方便居民生活休闲、提升城市生态景观效应。这一生态园的构建模式也会对周边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示范作用,为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骆世明等. 农业生态学[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400,420-431

[2] 刘玉凯. 抓住机遇,建设生态农业[J].生态农业研究,1998,6(3):7-10

[3] 叶谦吉. 生态农业—农业的未来[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4] 刘思华. 生态农业若干建设问题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研究学报,2001(2)

[5] 郭焕成等: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00(2)

[6] 李新平. 中国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动态.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11)

第7篇

看着女主人边写边想,小黄狗酱悠知趣地趴在桌脚边,其实,它的思绪早回到农场了——那个平均海拔600多米,有着密林和山泉的地方。生活在那里,做梦都是香甜的。自打酱悠从一只流浪犬转变为石谷农场的一员,它就对那里无比依赖。若不是陪女主人回家过年,酱悠才不会离开呢。

“休学这事代价很高,可我觉得值。”郭小婷说,“我的专业是动物医学,本科就得读5年,将来会和农业打一辈子交道。石谷农场恰好为我提供了一个探索有机农业的平台。”她关心的是,“有机农业是用良心去实践的,问题是,这样的良心能帮助农民致富吗?如何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用得起这份良心?这就是我对改革的期待。”

农场游学

就在酱悠跟女主人撒娇的时候,遥远的北京,小毛驴农场里,包子在想念着郭小婷。和酱悠一样,包子也是只流浪犬,2012年夏天,包子遇见了郭小婷,便立刻狂热地喜欢上这个来自南方的女孩。

不过,让包子不满意的是,主人更乐于把时间花在城里的孩子身上,她会带着孩子们寻找农场里的乐趣,认识各种植物,看鸡飞到树上,而不是把球扔到远处,让它再捡回来。

孩子们走了,主人会一本正经地和各色人等探讨农场的收益,商量如何让更多人相信农场的产品与众不同。

“当时读大三,我第一次休学,去北京的小毛驴,分享收获这些主要做生态农业和CSA(社区支持农业)的农场实习一年,学习农场的经营管理、项目组织策划等经验。”可能受从小生长环境的影响,郭小婷对农村、农民以及能在农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很深的情结,每每看到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事物的出现,自己再累再无精打采的躯体,也会感到热血沸腾,渴望能亲身参与到这些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村人幸福指数的实践中去。

踏入大学校门并呆在“围城”里两年后,她开始问自己:“这两年来,我在校园学到了什么?或者说,现在的这种为了考试而学理论,为了找工作而熬到毕业,为了综合测评加分而参加各种各样活动的生活,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更让郭小婷失望的是,实验室动辄几千万的精密仪器以及庞大的专家教授团队,却常常解决不了一位农户养鹅场的鹅流感问题;再看看国内那些算是顶尖的畜牧兽医杂志,除了各位“大家”用从国家科创项目“换来的”钱而应付出来的艰辛科研成果外,有几篇能真正运用到畜牧业实际的生产需要当中?

于是郭小婷想到了小毛驴,想到了CSA,想到了让城市市民参与农业,直接与农民对接的新模式。在一片不解和诧异中,她用一张北上的火车票载走了质疑,“到底会不会浪费时间,到底是不是正确的选择,到底是不是一时的冲动,时间会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襁褓期的有机农业

一年的游学时光,郭小婷相继到北京、江苏、内蒙古、成都、云南等地农场考察,她发现,与欧美相比,中国的有机农业仍然处于“襁褓期”。看着卖不出的菜,郭小婷曾和许多志愿者绞尽脑汁,尝试了社区体验店、城乡市集等各种新型渠道,却收效甚微。属于中国有机农业的机会之路,还没有一种现成的高效模式。外人眼里一片光明的前景下,有机农业生意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方面,社会资本虎视眈眈,纷纷将资本的触角伸向这一领域。另一方面是业内企业面临销售、物流、认证等难题。尽快打开销路,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有机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为了买到“有机菜”,一些人从来不会吝啬自己的钱包。

然而,有机农产品在大为盛行的同时,也给一些“投机”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于是,假冒的有机产品便戴上各种认证的标签,在一些大型商场、超市里兴风作浪,一时间搞得人们难辨真假。

甚至有专家称,国内市场上的“有机菜”,70%以上都是假的。目前能真正吃上“有机菜”的人并不多,不少人是花了“大头钱”,只求了个心理安慰而已。

“发展有机农业,政府在这方面可以有很大作为。”郭小婷表示,当务之急是专项整治认证领域之乱,同时重拳打击假冒有机食品,将违规经营者逐出市场。此外,政府可以引导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为他们提供除虫、除草等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初期阶段提供一些生活上的补贴,并且举办学习交流会,请讲师授课进行指导,这也是政府该做的常规支持。

在郭小婷眼里,守护大地协会在日本开展有机农产品配送的做法值得借鉴,“大地农产品收购价的设定是以确保农户第二年也能稳定、安心务农为前提,会以高出市场销售价10%~20%的价格收购,并且向农民承诺,只要能够维护双方的信任关系,不仅是第二年,五年、十年后甚至到下一代,也会继续购买他们的农产品。”郭小婷觉得,“家庭农场模式”能够在中国的农村扎下根来,“越来越多的掌握有机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能够回归土地,激活农村的生产力,从而在中国农村掀起一场食物的革命。”

石谷的梦想

去年4月底,郭小婷回到学校,在继续学业的同时,和两个伙伴加入“石谷野人团队”。“石谷是一个坚持生态循环耕作的良心农场,良心农业目前也是一份需要沉下心来慢慢积淀,容不得急功近利的一份事业,新时代农民是一个综合要求比许多行业都要高许多、挑战性大很多的职业。”

不上课的时候,郭小婷会坐上三个半小时的公交,去石谷农场实践自己的有机农业之梦。“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把农场富余的产品经营起来。比如深山手工刀切腊肠、腊肉、腊猪耳、腊猪蹄、有机方式种植的稻米、冬菇、蜂蜜、土榨花生油、姜头、芋头、紫薯等等。”郭小婷很享受农场的生活,她会在网上晒出13公斤重的冬笋、栖息在树上的母鸡、自制的腊肠,给人讲山上的家猪怎么有了野猪血统

2014年春节前最后一天,郭小婷给广州一位客户送完紫薯。回到办公室整理仓库——好的锥栗挑出来煮熟,放在二楼晒干,把剩下的大芥菜做成咸菜。“柿子干,番薯,蜂蜜,广州市区内谁还要?我下午可以送过去哦!刚好下午也要去珠江新城送货。”郭小婷笑呵呵地在网上问。实际上,送货的过程很艰辛,“整个人累瘫了,出渡口后竟然打不到摩的。扛着一堆货从四点多就周游在公交、地铁上,主要为的是给一位错发了货的客户补送腊肉并亲自登门道歉。很多时候一个小细节稍不注意,前头的努力就白白浪费。但往往是这些错误不断的敦促我们,哪些小细节可能会出错?出错了要怎样去弥补?以后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这才是我们支付了学习成本后应该得到的。”郭小婷说。

第8篇

一、东川农场成立背景

东川农场是根据《江苏省“九五”及到2010年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精神,响应省委省政府发出的“开发百万亩滩涂,建设海上”战略号召,1998年由省厅、市各级政府联合组织围垦而成,由此基础上1999年东川农场成立,现有落水面积25000亩,其中现有耕地面积1万亩,主要从事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以及鱼塘0.6万亩。

二、东川农场区域现状

1.地理位置

东川农场地处江苏省东台市弓京港镇蹲门村东北处,属于黄海滩涂地带,是东台河闸以北、川东港闸以南、老挡海堤以东实施围垦的潮上带。

2.气候条件

其地处北亚热带北边缘,具有明显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所以夏季受台风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所形成的暴雨和强风容易造成农作物死亡、倒伏、烂根等等,会将鱼塘围堰冲垮造成水产品流失,对农场生产经营有很大危害。

3.土质环境

其地处沿海滩涂,主要以砂土和粘性土为主。土壤含盐量均在3‰以上,仅滩地盐份含量就达到20‰,属于沿海冲积盐土壤。有较高比例的盐碱含量,不经过改良很难适合农作。

4.淡水资源

淡水资源丰富,其地理位置在黄海入海口,沙层中有很高的含水量;东台河水在控制好灌排分开的情况下也可在部分季节内供应相对含量适合的淡水。

5.改良及经营情况

经过改良和配套,农场农业生产条件基本达到进一步开发的要求。地势低洼的北部和东部围塘养殖,其余以种植水稻、棉花为主。由于以前东台河的水咸,且未充分开发地下淡水资源,致使开发效果不太理想。2003年起,实施东台河沿线封闭工程(灌溉期间不准向东台河排水),以便东台河管理站抽引通榆河源头淡水向东输送,使得开发用水得到改善,东台河水质截止目前含盐量在3‰以内。

三、不足与问题

虽然农场在经过一个阶段的改良和配套经营后有了很大的成绩,但也同时显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地方:

1.土壤盐碱含量随有大幅下降,但仍会对农作物有危害;

2.农场周围没有建成有效的防护林,在台风季节不能利用其减少危害;

3.农田应适当轮作,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不能因长期种植某一种农作物而“污染”土壤;

4.无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含量低,农业劳作费时低效益。

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首次提出“可持续农业”的要领,可持续农业是在继承传统农业和发扬现代农业优点的基础上,以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解决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协调人口、生产与资源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政策、技术和社会、教育等措施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既能满足当代人的物质需要,又不光是土地、资金、劳动力三个要素的组成,而要增强科技进步、农业投入和生态资源保有量等内容。

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开始实施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增支综合补贴等大力度惠农政策,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继而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就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看,应注重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所以进几年国家一直提倡和推广农业科技、农业高技术性生产,这使现代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可持续性发展的方向下,着重提高科技含量,进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五、开发设想与实施建议

1、开发设想

农场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任务是建立完整配套的农业灌排体系,在现有的生产配套设施上进一步的“细微”化,这样不但能够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减少承包户因自然灾害而损失的几率,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收益。

防护林绿化带的设立和维护,既可以适当的改良土壤土质,固土防沙,减缓风力,有可以减轻大风甚至台风对农场区域农作物和渔业的危害;农场中的绿化带可以美化环境,可以作为开发休闲性农业旅游的初步资源;

发展休闲性农业旅游,作为地处黄海之滨具有很好的滩涂湿地自然风光,邻靠东台中华鲟保护区、大丰麋鹿保护区、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东台海堤公路防护林等等,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加上盛产无污染的海鲜产品、农场生产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具有良好的休闲旅游发展前景,加上农场指向性的发展与配套成具有休闲性度假与农业观光的旅游特色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项目。

(4)东川农场已经剔除了人员众多、完全依靠人工农作的模式,在农场发展看来就需要的是多源头的发展方向,多源头的收益渠道,作为农场它应更多的配套相应农业服务产业,例如: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无毒害生物农药的引进与推广、农产品和水产品的推销与深加工等等,这一系列的项目都是农业产业结构链中众多可发展环节,充分抓住这些环节,多渠道收益,这样一个良性发展才是农场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5)在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东川在黄海之滨,土地及周围环境基本无污染,这本是农场发展的优势,现代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污染,无论是环境工业污染、农药以及化肥使用失衡对土壤及农产品的污染等,都成为阻挡现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所以东川农场必须严格控制任何有危害环境危害农业生产的项目进入农场区域生产或繁衍。

2、实施建议

规划思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套。通过改善的水源水质,实施“水”改盐碱地和水旱轮作种植开发,发展沿海生态高效农业或农业观光旅游农业。

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安排。区域内除北部已开发的鱼塘,留部分养鱼水改良土壤外,加速平整土地,配套水系,实施先种水稻改良土壤,后水旱轮作种植,特种蔬菜,建设海滨休闲农业旅游区。

(3)配套工程。沟、渠、田、林、路统一规划配套。配套工程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和高起点、重长远利益的规划,忌多、忌快、忌省;根据规划思路,再进行分片开发规划设计、工程配套,要做到根据开发需要先完善重点工程,再配套;先做样板示范开发配套,后大面积高标准配套;根据规划而开发,切忌污染和无发展前景的项目入区。

沟:达标——地下水控制在1.0米以下,通畅——浅滩疏浚,配套——路,渠交叉处工程配套。

渠:按照过水断面满足水稻和养殖水源水位的需要。

田:改良——降盐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只是农场开发的一个过程,在通过一系列方法改良土壤后,应当注重的是怎么样来充分利用好改良后的土壤,适当的进行轮作,既防止病虫害,有可以防止种植某种农作物后导致土壤板结,造成改良的往复进行。

平整——稻田秧苗不受旱涝,平整土地应根据实地的地势高差进行科学合理的平整作业,这样就减少了地势低洼地区容易水涝导致农业生产损失。

第9篇

这几天正是除草的时节,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前锋村一组的费从挽正在藕田里忙碌着,他今年将3亩土地以入股的方式流转给了小尤,对今年的收成充满了期待。

费从挽口中的“小尤”就是尤自勇,2012年尤自勇从陕西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毕业,进入了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并担任技术经理,工作期间他先后到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先进农业技术。2014年,他辞去工作,在陕西咸阳牵头成立了旬邑县兴源四季苹果专业合作社,直接管理果园1000多亩,带动合作社成员增收200多万元,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走得再远,家乡的水还是甜”。随着阅历的不断增加,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尤自勇说:“毕业以后,我在一家外企从事农药、化肥的销售工作,通过这份工作了解到农药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就连被农药污染过的土壤也很难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想到家乡的土壤非常健康,又有很好的自然条件,就想要回乡创业。”

说干就干,2015年,尤自勇主动找到村党支部,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并进行了深入交流。经过考察,他了解到前锋村降家坡的莲藕品质不错,鲜食味道甘甜清香,熟食则易炖易熟,一直是当地认可的优质莲藕。尤自勇觉得从优质莲藕种植入手,来创办自己的家庭农场会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于是,他做了农业产业规划,注册了“石泉县降家坡六月春家庭农场”。他想从家庭农场做起,一步一步来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然而,创业路上并不平坦,从高薪的外企辞职,尤自勇返乡要开“农场”的消息一传出,这个世代务农的传统家庭一下子炸开了锅,父母觉得“儿子疯了”。

然而,父母的反对并没有让尤自勇却步,他只身一人住进了村委会为他提供的简陋宿舍,潜心研究规划并付诸实施。第一年,他盯准莲藕种植加畜禽饲养的方式兴办“农场”,流转了30余亩土地,利用新型技术种植莲藕,还养起了土鸡和山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专业技术加上他的毅力和决心,家庭农场兴办得很成功,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和支持,也得到乡亲们的认可,父母也从反对变为了支持。但家庭农场的成功并没有让尤自勇自满,他想成立自己的公司,树立自己的品牌。有了这种想法后,尤自勇再次和村党支部进行商讨,村上把他的事迹和想法汇报给镇政府和包联的县房管局,向上争取政策扶持,而尤自勇的父母也一改求稳怕乱的思想,拿出自己的积蓄支持儿子的事业。

有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尤自勇有了底气。今年5月,他利用现有的资金注册了“石泉县降家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不少村民都乐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他,自己不仅能在公司干活,还可以照顾到家人。前锋村贫困户田骆刚说:“在他这里干活,我一是想学技术;二是以后也想入股搞点啥产业,争取早点脱贫。”

尤自勇从一个大学生到外企管理人员,再到返乡兴办家庭农场、办企业,这其中离不开当地政府和脱贫攻坚包联部门的支持。尤自勇说:“当地政府给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下一步,我们公司将收集当地特产,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争取早日带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

第10篇

20世纪90年代,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全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增产,总体供过于求,引发粮价下跌,农民增收迟缓,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对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全面分析的基础上,1998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并提出新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自此以后,全国各地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依托市场和区域优势,以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实现了农业发展任务从提供食物和原料、保障产品供求平稳向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为主的转变,推动了效益农业的大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江苏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江苏省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农业大省。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较长一个时期内,向国家提供多种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曾经是作为全省的一个重要任务,虽然对全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其农业经济结构始终处于传统阶段,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以来,全省以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以优质、高效、安全、外向型、产业化、规模化为方向,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外向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型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挥区域优势,确立和发展16个主导产业,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商品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带动农民共同发展;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妥善安排农民就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多年的坚持和努力,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据统计,至2007年底,江苏农业总产值中种养业产值比已由1998年60•1∶39•9调整到2007年54•6∶45•4,全省调减了部分低效粮食播种面积73•07万hm2,增加高效蔬菜面积35万hm2,桑茶果6•6万hm2;目前高效农田占全省耕地面积比重达26•2%,其中设施蔬菜、果树、茶叶、蚕桑的高效作物比重分别达51•2%、41•1%、77•4%、64•5%;优质粮与专用粮达80%,无公害认定面积达291•3万hm2,占耕地比重的62%(2006);全省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比重达21•6%,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5%、69%、66%和75%;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带动的农户占全省农户数的35•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3376•8元提高到2007年6561•3元,增加幅度达94•3%。

从总体上看,农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一系列变化。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许多方面尚未调整到位,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区域结构雷同现象仍较突出,区域主导产业规模小,特色品牌和名牌农产品数量少、比重低;农业市场主体弱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脱节、分割的状况尚未明显改变,龙头企业对结构调整的带动功能还不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市场信息不灵;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局面并未有根本改变。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将仍然是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艰巨任务。

2区域分工的意义与必要性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在一定地域空间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因而具有特定的地域资源约束性。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在此基础上实行农业内部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从农业区域分工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构成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社会化,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变传统小生产方式,从而大大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是其区域化专业分工非常明确。美国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化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美国农业生产在地域上专业化,农民按照批发商的订购合同,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商根据批发商对农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生产者提供的产品进行加工,然后交由批发市场组织销售,从而实现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联系。法国的农业专业化包括3个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在区域专业化方面,按照自然条件、历史习惯和技术水平的划分,将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牧生产合理布局,形成专业化的商品产区。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则是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并分别将农场各个生产环节交由各个专业化企业承担。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是区域专业化的进一步细化分工。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法国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城市中等工资水平。从整体水平看,江苏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生产区域格局基本建立,但农产品生产区域规模小而分散;主要农产品地区专业化初步形成,但生产单位专业化程度低;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发展不平衡且程度不高。因此,多年来,江苏农业“盆景”很多,各市县都有,做得很精致,也很有水平,但总体规模较小,名气不大。在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调控和扶持,提高农产品生产区域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促进区域优势产业扩大规模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3区域分工的原则

农业地域分工与专业化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自然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既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专业分工,又应坚持生态适宜性原则、农业多功能性原则、比较利益原则等进行合理的地域布局与分工。

3•1生态适宜性原则江苏省是南北气候交织地带,省内分布有平原、丘陵、江河湖海、城郊等不同类型生态区域。早在20世纪60、70年代,依据地域分异规律,江苏划分6个一级农区、45个二级农区,实际上也是较早的生态分区。运用这一农业综合区划成果,奠定了江苏区域农业40a来的基本发展格局,至今仍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布局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载体,其形成和发展通常带有较强的不同生态区域特点。通过对不同生态区和资源环境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构建不同生态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对发展不同生态区和全省现代高效农业都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3•2农业多功能性原则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促进人们生活和消费的多元化,直接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多功能化的发展,使农业从食品保障向农产品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与文化传承等领域扩展。按功能分区原理进行规划已是各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国土空间开发的成功经验,美国、德国、日本、荷兰等国家通过国土空间开发,建立国土配置、地区发展、人的居住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借鉴。200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中建立生态区、农业区、旅游休闲区等,限制开发区域在生态和资源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也应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昭示今后较长时期内国家将按照功能分区原理规划产业布局。

3•3比较利益原则在一区域内,往往多个产业均宜发展,但资源有限,不宜多个产业齐头并进。则应从比较利益角度出发,按照成本最低、效益最大法则,选择区域内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而在不同区域则根据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发展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通过建立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集聚区,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区和产业带集中。

3•4规模化、特色化与关联性原则区域农业的专业化发展必须选好优势主导产业,并以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进行布局。优势主导产业的确立,不仅是指现有规模与特色,也包括潜在的规模与特色,以及发展与优势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关联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产业链延伸效应,从而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产业化经营模式,创出一批国内驰名、国外有一定影响的名牌产品,从而将农业地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4区域分工的基本格局探讨

“十五”期间,江苏按照区域分工原则,制定了《江苏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作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布局和区域分工,该项规划提出了全省优先发展的16个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分布(即16个主导产业)。经这些年来发展,大部分产品(产业)优势得到加强,规模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产品(产业)优势和规模未见明显变化。从全省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角度,依据“资源条件好、环境质量佳、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加工潜力大、具有生产比较优势”的基本要求,进行适当再调整是必要的。

一是产品(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区域分工,应该有必要的层次。江苏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有其一定的特点,有些产品对气候和地理条件有特定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确立区域布局和区域分工,宜可分为省级、市县级。省级确立的产品(产业)应是对全省具有重要关联的、引导全省产业发展的产品(产业),市县级确立的产品应是对本市县具有重要关联的、引导市县产业发展的产品(产业)。

二是全省16个产品(产业)似显过于分散,集成度不强。为进一步加强集聚优势,确立8个左右产品(产业)更适宜。如茶叶生态适宜区域是丘陵山区,在江苏发展这么多年,仅2、3万hm2,将其列为省级产业,引导全省产业发展意义不大,更适宜确立为市县级产业,当然,不列为省级产业,不等于省部门不支持、不投入,这是两个概念。

三是省级确立的优势产品(产业),应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江苏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仅几分地,农民依靠土地致富是困难的。只有发展农产品后续加工,农民依靠加工增值,才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拓宽就业渠道,有效提高农民收入。产业链延伸越长,加工增值就越大,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就越有利。确立优势产品(产业)的区域布局和区域分工,应同时进行农产品后加工潜力和市场前景的测算,将其作为重要指标加以考虑。

四是应适当重视农村休闲观光业发展。农村休闲观光业不是农产品生产,但它与农产品生产密切相联。作为农村服务业,它的发展将很好地发挥农业休闲与文化传承功能,适应城市居民的需求,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区域发展,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有利于加速城乡一体化,有利于先进观念、文化、信息的传递。江苏农耕文化源远流长,需要人们发掘。将休闲观光业作为农村新兴产业,在深化结构调整中予以适当重视,有其必要。

5对策建议

5•1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这次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要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手段带动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5•2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分行业、分品种、分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要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细分市场,制定市场应对策略,在这一基础上,研究制定分行业、分品种、分区域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明确方向和重点,防止盲目发展、产品积压找市场,力求避免结构趋同、资源浪费的问题。

第11篇

一路上,在团场土生土长的司机赵师傅几次三番地向我们重复着一句话:“我们团场就是好,这几年越建越好了,职工挣钱的路子也多了起来!”团场建得好,不代表真的好,生活在这里的职工觉得好,那才是真的好。想让职工说“好”,首先要带领职工增收。怎么增收?多元增收!

近几年来,兵团、师党委大力提倡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军户农场抓住这一契机,在“多元增收”这四个字上下足了工夫。

为把职工多元增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团场专门成立了促进农场职工多元增收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具体分工。同时采取连队汇报、与职工座谈、算细账等形式,深入基层一线就如何实现职工多元增收目标在全场上下进行了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农场实际的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军户农场是由15个民族组成的农牧团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4%,耕地面积共10万亩。团场以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基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职工增收的突破口,确定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畜牧业发展思路,通过规模化建设、公司化运作、标准化经营,开辟了一条职工增收新途径。

截至目前,团场已相继注册成立了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2012年团场实现畜牧业产值2.6亿元,增长44%,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2%。

团场依托距离乌鲁木齐市、昌吉市较近的地缘优势,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行“田+棚”承包种植模式。2011年,在原有162个温室大棚的基础上,军户农场又投资1200万元新建了150个温室大棚,主要种植反季节蔬菜、花卉、育苗等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

同时,团党委还引导职工成立蔬菜、花卉等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农户+基地”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实现规范化建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种植大棚的组织化程度和种植积极性。

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少数人种田、多数人种园”,增加了职工收入,同时也缓解了农场人多地少的矛盾。

随着军户农场小城镇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第三产业也不断发展,该团适时鼓励职工多业并举,努力实现收入多元化。目前,团场共有商业店铺222家、餐饮51家,其他服务业47家,创造就业岗位516个,人均年收入达2.5万余元,发展服务业也成为职工多元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二连职工马仁的家里,他指着有些空落落的羊圈对我们说:“上次进了200只羊,上午才卖了一批羊,这剩下的几十只马上也要卖了,下次我打算进500只育肥羊……”走进位于团场步行街职工马贵梅新开的“宜嘉百货商店”内,厨具、日用品、化妆品等货物摆得满满当当,甚至连上二楼的楼梯口都挂着出售的睡衣,我们等了一会,她才招呼完顾客,开心地和我们聊了起来,说今后还有扩大店面的打算。去了温室大棚两次,才总算见到了种植四季草莓的大棚主人钱孝庭,他说着种植的四季莓的前景,信心满满,他很年轻,像这地里的草莓一样充满了火红的希望!

第12篇

循环经济是一种善待地球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它要求把经济发展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构建集约型和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农业领域,旨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物资投入量的同时降低废物的排放量,使农业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取得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平衡。

一、齐齐哈尔管理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农业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齐齐哈尔管理局农用耕地面积2.72万平方公里,随着土地的过度开垦,自然资源的优势正在日益弱化,土地沙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逐年下降。因此,靠大规模增加资源投入来满足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根本的出路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循环经济。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齐齐哈尔管理局水土流失面积0.54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21%,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由原来的7-10%下降为1-2%。此外,在农业生产中,一些农用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化学除草剂、作物生长剂等)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使用,也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齐齐哈尔管理局的农业是典型的粗放型农业,具有高投入、高消耗和比较效益低的特点,农业生产者把环境当做可无限利用的资源,并把产生的废弃物自由排放,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极大损害。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和消除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改善农场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和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齐齐哈尔管理局循环经济模式构建

(一)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

1.绿色农工贸循环经济模式

以种植业生产为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按照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接生态化和废物循环再生化的要求,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转化、农业废弃物生物转化有机肥为纽带,积极构建循环性水稻、马铃薯生产体系、现代加工和贸易体系,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从种植业—精深加工—废弃物—沼气工程—沼渣沼液—有机肥料—种植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农产品—消费者的循环,不断提高农业的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水平,推动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实现农工贸一体化。

2.生态牧工贸循环经济模式

大力推行畜牧业清洁生产,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走新型产业化之路,上接下连,内业拓展,连接畜牧循环链条。一是连接 “饲料加工—畜禽养殖—畜产品深加工—废弃物处理—饲料原料”循环链。二是连接“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循环链。三是连接“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草食家畜养殖—过腹还田”循环链。四是连接“饲料产业—兽药产业—养殖业—屠宰加工业、乳品加工业”等循环链。通过建立畜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种植业、加工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畜牧业—畜产品养殖、加工废弃物—饲料产业、兽药产业—养殖业—屠宰加工、乳品加工—高端肉、禽、蛋、奶产品—消费者的牧工贸良性循环经济网络。牧工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可大大促进养殖业、加工业和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3.生态农牧结合循环经济模式

以种植业为依托,以畜牧业生产为中心,以沼气生产为纽带,种植业与畜牧业相结合,加上以沼气发酵为主的能源生态工程、粪便生物氧化塘多级利用工程,可将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和家畜排泄物能源化、肥料化,向农牧户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和生产能源,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农产品(草原)—牧产品—农产品的循环发展之路,粮食、草原—畜、禽—肥料—粮食、草原的资源再生之路,灌溉农业—设施农业—创意农业的高效高值之路和低碳—高效—资源的产业扩张之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

(二)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

全产业链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质量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对原料获取、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通的一种战略选择。

全产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是统筹已有的产业规模、竞争态势和未来发展空间等因素,提升科技水平,增强齐齐哈尔管理局对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将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映到种植与养殖环节,通过对农业的有机组织和对加工、流通的规模化运作,实现生产与消费的真正连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通过规模化种养殖、收购、储运、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使农产品的利用更有效率,更加科学。积极探索完善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模式,在资金、技术和信息上给职工提供更多支持,以有效解决大市场与小职工的连接难题。建立规范标准和完善制度和流程,对农畜产品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强化源头控制和全程监管,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可追溯到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带动国内食品行业升级换代。

(三)三级新兴企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

产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是指在循环经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等理论的指导下,在“中小民营企业主为体,产业集群相对发达,区域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为特征的区域—如管理局区域所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原则、方式、方法和选择道路的统称与概括,其微观基础是垦区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以及由其高密度聚集而成的产业集群,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通过构筑基于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模式,推动产业集群向高级演进,实现“三化”、“三个循环” 的总体目标,即产业集群内微观经济主体生产清洁化—实现小循环,产业集群生态化—实现中循环,区域经济、社会消费绿色化—实现了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大循环。

三、各类循环经济模式对比分析及结论

三类循环经济模式优劣势分析

(一)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优劣势分析

农牧循环经济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消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尖锐冲突、实现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质资源化。加快传统农牧业、资源消耗型农牧业向生态型农牧业、资源循环利用型农牧业转化,形成大农业内部良性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投入的减量化,逐步降低农牧业的各类污染,提高农产品品质。

由于农牧循环经济中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给农民带来物质利益,也就成为了农牧循环经济的外部效益,如果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作用只能实现农牧循环经济的外部效益,并不能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一项具有正面外部性经济活动,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及其产品的供给是严重不足的,或供给本身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假如没有政府部门的科学规划,容易导致农牧循环经济的畸形发展。

(二)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优劣势分析

全产业链是一种创新的、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它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龙头企业崛起、农民增收和消费者满意的多赢局面。首先具有增值效应,可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之间的相互带动,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第二具有学习效应,全产业链模式内部各企业之间通过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第三具有社会效应,该模式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第四具有品牌效应,通过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并降低新品牌的进入风险。

全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缺点是产业链之间的衔接问题是发展全产业链的最大困难;品牌与其子品牌之间容易出现“一损皆损”的后杀力;由于各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文化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异,在全产业链的内部管理上存在融合问题。

全产业链需加强各个产业链的构建,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为方向,提高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使各产业链条实现均衡发展,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控制,形成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分配方式,保证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循环型全产业链模式,为其他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提供方向。

(三)三级新兴企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优劣势分析

三级新兴企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系统要利润的最大化和区域GDP的增长,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形成 “资源消耗—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型物流循环模式,使其物质能量的变换尽可能地按照重复利用的特定方向和方式,以维护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级新兴企业集群循环经济模式必须预见和识别有限区位空间内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利害关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考虑“最适”和“生态阈限”,其区域特点为大量小规模私营企业居多,且企业集群态势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和市场动态调控能力较强。但是,齐齐哈尔管理局整体布局尚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只在少量大型农场和管理局内存在发展可行性,不具备普适效应。考虑不同农场经济、社会、文化上的差异性,在模式推进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和目标特色,在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过程中,因时因地制宜地缜密的规划,在实现目标时效性上会产生适量的地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