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金流动产生价值

资金流动产生价值

时间:2023-06-26 16:25: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金流动产生价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金流动产生价值

第1篇

【关键词】资金流问题 融资方式 考虑因素 融资意义

一、常见资金流问题

1.企业为了实现销售收入,过分满足客户需求,客户不断赊欠,以应收账款来交换订单,交换营业额。导致企业中大量现金被客户占用,现金流出现问题。2、企业业务规模扩大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周转率下降,存货加大,现金流问题就凸显出来。3、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导致对主营业务投资不足。国企与民企都在战略上犯过错误,战略问题与现金流问题直接衔接起来。企业如果不能正确衡量经营状况而盲目扩大投资,一旦投资金额超过企业自身的承受能力,就会拖累正常的经营活动、中断投资甚至拖垮企业。

二、企业融资常见方式

(一)无形资产抵质押。

目前许多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比较大,拥有专利权,着作权的中小企业可尝试以此财产权为抵押物,获得银行贷款。如某企业在一家商业银行以基因产品开发权为贷款质押物,请专家对基因产品知识产权收益权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质押物的价值和贷款额度。通过出质人与质权人订立的书面合同,并办理相关质押登记,使这家科技型企业及时获得了急需的2000万元流动资金。

(二)动产托管。

对于大量生产型和贸易型企业而言,由于没有合适的不动产作抵押物,有的企业厂房是租来的,土地是租来的,苦于无抵押物而难以融资,对这类企业,现在可请社会资产评估,托管公司托管的办法获取银行贷款。据悉,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可接受企业委托,对企业的季节性库存原料,成品库进行评估,托管,然后以此物价值为基础,再为企业提供相应价值的担保,这样既解决了企业贷款担保难的矛盾,又使企业暂时的“死”资产盘成活货,加速了资金流动,提高了资产回报率。

(三)互助担保联盟。

中小企业互助担保联盟重点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和反担保问题。它的优点是一次评估信用,较长时间享用。质量和规模相近的企业互保、联保,节约了担保费用,降低了融资成本。但也要防止骨米诺效应。

(四)典当融资。

典当是以实物为抵押,以实物所有权转移的形式取得临时性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其优势在于: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要求较低,只注重典当物品是否货真价实。而且可以动产与不动产质押二者兼为;典当物品的起点低,千元,百元的物品都可以当。典当融资手续简便,大多立等可取,即使是不动产抵押,也比银行要便捷许多;不问贷款用途,钱使用起来十分自由。周而复始,可大大提高资金使用率。归结起来,比较适合资金需求不很大,但要得又很急的企业融资。目前典当业、小型借贷业已遍地开花。

(五)风险投资PE/VC。

目前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中国,为许多创业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六)企业内部股权变更。

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股权出让,增资扩股或收购等达到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行。这也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出现资金流之一。

三、企业融资常见的问题及考虑因素

(一)因为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融资、发展、再融资、再发展的过程,所以常常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要钱”的目的,往往不考虑一些限制性条件,进而使企业的经营过程与股权形成“对架”。比如,投资方进入后,往往会让“相应的”人员进入公司管理层,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企业在发展方面不同的经营策略,从而形成管理矛盾,这对企业的正向发展显然也是一种阻力。比如,在投资合同或者契约生效后,迫于竞争形势或投资人战略的需要,投资人会提出改组管理层。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产生“被出局”的危险。

(二)企业融资考虑因素。

第一是额度问题,也就是要在资本市场上融到多少钱。这个额度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另外一个是成本。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常讲的风险,即在融资之前,企业就已经花掉了一部分钱来做准备工作,而这一部分钱有可能收不回来,这个就是风险。另外一部分是融资成功以后再支付的那一部分,那一部分是从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不用担太大的风险。中小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成本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

企业家不是市场专家,不可能在短期内了解各个市场的模式。企业通常应该先选择对资本市场比较熟悉的合作伙伴—投行、保荐人,而不是直接选择资本市场。保荐人是以他在投资者心中的信誉为企业作担保的,所以选择投行和保荐人时,一定要考虑到他的经验和信誉。

投资者或者保荐人要求的是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企业对融资的目的要很清楚,要考虑好融了钱去干什么,怎么以最快的速度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通常来讲,资金使用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扩大产能,另一个是资本运作,也就是并购。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来获得并购所需的资本—股票。所以企业从上市之前就要开始考虑如何通过并购获得成长,并把并购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四、企业融资意义

1.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实时的融资,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避免了大量员工的失业,有利于企业的重新崛起,有利于国家的稳定。2.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完成起步后,就到了扩大规模高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候,资金就成了发展的最大颈瓶。实时的融资,无疑就是给企业装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更是实现创新型国家之必需。

第2篇

关键词:财务状况;现金流量表;企业;制造业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3012202

1有关现金流量表的定性结构分析

首先我们讨论一下有关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的概念,它是指同一时期中对现金流量表内的不同项目采取一定的分析与比较,从而使企业在现金流量中间的各个数据来进行分析,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的准确,负有一定的依据性。

说到定向的结构分析,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它主要是通过对现金的流进、流出的数额,在企业的三大活动中的变化来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从宏观发展的角度,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情况更加的有把握。

第一种情况,一般情况下,产品都会进入到一个衰退的时候,这时候市场上就会出现销售额下降,市场经营状况不景气,企业在进行活动的时候,现金流动性不好,甚至还会出现负值,这样对企业来说,很有可能会面临,为了偿还负债不得不收回以前的投资,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第二种情况,当产品进入成熟期的时候,这是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就会比较的稳定,这时候企业在进行经营的时候,就会比较好,会出现资金从负的到正的过程,这时候企业可以回收以前对产品的投资,是现金逐渐增加,慢慢地成为正值。

第三种情况,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有段时期就是销售量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时候产品卖得比较好,企业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流进,企业当然要利用好这个时期的优势,开始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是自己的资产更进一步的增加,在扩大份额的时候,就会出现一部分的资金流动,这时候会出现流动性资金比较少。

第四种情况,产品在刚刚起步的时候,这时候的产品正好处在一个刚刚起步的时期,为了使市场开拓,就会动用一部分的资金,这时候企业就要想办法筹集一定的资金,使自己的产品增加市场,从而才能使现金流进企业。

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是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它是现金流量表的精髓。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只要是企业正常的发展,那么他在从事经营的时候,现金的流量一般情况下都是会出现正数的,因为企业经营,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现金流量。但是事实上是有不同的,因为企业也是要面临一些贷款呀,支付贷款利息呀,还有就是对股东进行股利的分配,这些事情也都是需要用现金进行支撑的,或许这时候企业面临的经营活动中的流量是负的,但是企业的发展当让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企业要想发展,那么他的现金流量也就必须是正的,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相当的重要的,因此企业要增加他的购销能力,这样企业的利润才会增大,才能使更多的现金流向企业,增加企业自身的现金的总体的流进,销售量增加,从而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改善,并更加的好。

2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2.1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整体财务状况

企业管理层所编制的会计报表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会计报表所反映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情况,为决策层提供相关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从筹资活、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这三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2.2能够说明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可以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划分为筹资活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时按照现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项目加以反映。同样,企业在生效的经营活动中的其他的涉及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业务也可以归入以上的现金流量之中,并且在现金流量表中予以适当的反映。例如,我们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现金的流进与流出都是出自于什么原因,因为他很清晰地反映了这个问题。

表1现金流量表

项目D本期金额D上期金额D项目D本年

金额D上年

第3篇

以供应链金融为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当前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可以区分为金融导向和供应链导向两种视角,在此基础上,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界定也存在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发现,在金融和供应链导向下学者对绩效的衡量都比较片面,而在整合视角下,通过可得性、融资成本、融资周期和融资量四个维度来衡量则是更加合理的做法,也更适用于实证研究。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金融导向;供应链导向;供应链金融绩效

一、引言

针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依托于供应链架构和真实交易背景的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我国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在2003年率先推出“1+N”供应链融资,主要以焦点企业为基础拓展对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业务(胡跃飞,2007)。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供应链金融已经突破了银行范围,逐渐形成由焦点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模式(宋华和陈思洁,2016)。根据研究机构统计和预测,国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Timme等(2000)提出,当供应链上的参与方和为供应链中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链外主体通过建立协作来实现供应链目标,并且考虑到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进程、全部资产和主体,这时就称作为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具有一些独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的融资方式。第一,供应链金融中包含了更广泛的参与主体。供应链金融包含两个以上的“机构参与者”,宏观层面包括从供应商直到最终客户的所有产业或企业主体、链外的物流服务提供商、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或政府;微观层面包括所有参与运营活动的部门,如采购、生产、分销和物流部门等(Hofmann,2005)。这些主体保持着法律和经济上的独立性,但共享关系资源、能力和信息,并共同承担风险。第二,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机制灵活,并具有多种业务形态。供应链金融更注重对交易、关系等"软信息"的考察,焦点企业信誉的外化和扩散能够有效克服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的劣势。除了传统的银行所能提供的普通贷款、贴息贷款、票据融资等,供应链金融还可以通过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库存融资和预付账款融资,此外还包括战略关系融资(宋华,2015)。前三种业务形态已经被部分商业银行、物流机构和供应链焦点企业广泛采用,最后一种是由少数焦点企业所开展的新兴的业务形态。第三,供应链金融具备供应链管理基因,并作用于供应链整体。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合作、物流和金融的交集,需要参与主体对组织之间的金融资源进行计划、引导和控制,从而共同创造价值。供应链金融的基础在于真正理解内在的物流中的因果关系,并考虑其对金融的影响,因而企业必须要分析供应链系统和流程,将运营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更高层的金融指标相联系(Gomm,2010)。

二、不同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研究

在对供应链金融内涵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完整的供应链金融兼具供应链管理特征和金融功能(Hof-mann,2005)。已有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种视角,即“金融导向”(Finance-oriented)视角和“供应链导向”(Supplychain-oriented)视角(Gelsominoetal.,2016;Ca-niatoetal.,2016)。1.金融导向。在金融导向下,供应链金融是银行或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行为,主题是一系列创新性的短期金融解决方案,侧重对金融工具和融资条款的设计,注重对金融属性的讨论,资金提供方是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构成部分。金融导向的重点是各环节中产生的应付账款或应收账款和基于其产生的融资本身,Lamoureux和Evans(2011)认为,贸易过程中那些能够激发出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活动值得关注,这些活动包括对订单的确认、运输活动以及支付活动。More和Basu(2013)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运输前融资方案、运输中融资方案以及运输后方案三种。这种观点正是我国多数银行在实践中的做法,即按照应收和应付账款产生的节点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分类。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由资金的支付和接收错位产生了资金缺口,银行针对各环节产生的应收和应付账款进行质押、担保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2.供应链导向。在供应链导向下,学者从供应链资金流动问题展开研究,将营运资金管理框架在供应链情境下进行扩充,强调供应链成员企业彼此通过合作实现对现金周期(C2Ccycle)的管理(Randall&FarrisII,2009),银行的角色重要性则被淡化了。因此,供应链导向下的研究倾向于从整体出发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研究,着重考虑融资的目的,强调资金流和企业协调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供应链金融通过资金和财务交易的协调,可以为产品供应链上贸易伙伴之间的产品和服务流提供支持(Blackman,Holland&Westcot,2013)。供应链金融通过将全球价值链中的客户、供应链和金融机构以及技术提供者联系起来改善全球价值链中各个部分的资金流,可以提高全球价值链的合作、效率和促进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Lamoureux&Evans,2011)。这两种研究导向都会讨论对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货等营运资金的优化和管理,但供应链导向下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特定手段实现供应链资金流的优化,最终实现供应链管理目的;而金融导向的研究只对融资产品本身金融属性进行讨论。基于金融导向来研究供应链金融,脱离了管理研究的范式和供应链情境,一般也是短期导向的(Gel-sominoetal.,2016;Caniatoetal.,2016)。因此,我们更应该理解供应链金融如何从产业供应链当中发展演变而来,以及回归到供应链管理本身来考察供应链金融当中所涉及的具体的模式、流程、金融手段等,以及所实现的融资绩效。

三、供应链金融的绩效

供应链金融能够带来整体状况的改善,财务方面包括降低企业或供应链财务成本、提高企业及全链条产品周转率、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和绩效等,非财务方面包括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增强供应链成员关系等。在目前的研究中,学者将供应链金融所实现的这些间接改善作为其本身的绩效体现。这种做法不太恰当,供应链金融与其带来的间接绩效不应被混淆,特别是在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实证研究时,只有确定了融资绩效的内涵,才能挖掘出各因素之间真正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研究视角之下,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理解有很大区别,本文根据不同导向对现有研究中的供应链金融绩效进行了整理。1.金融导向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在金融导向下,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就是外部债务融资,可以按照统一的计算规则将其绩效与外部股权融资、内部融资的绩效进行衡量和对比。这种统一的计算规则就是“投入产出比”(魏开文,2001),主要是将供应链金融活动中中小企业资金的取得成本与使用收益相比,得到的比值就是融资工具的效率,即供应链金融绩效。闫英和王超峰(2007)以物流金融为切入点,分析了物流保理融资的绩效,其中融资成本、资金利用率、融资机制规范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清偿能力是五个主要的评价因素。李占雷、吕伟伟和牛箫童(2014)专门测量了供应链企业在对不同供应链金融融资方式进行决策时要考虑的融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即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信用成本(核心企业担保代偿成本)和时间成本(收到融资时间长短)三个方面。薛梦婷、程克群和孟令杰(2016)针对供应链中小企业的不同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进行了比较,采用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期限、资金利用率、融资主体自由度、融资主体自由度和融资机制规范度六个方面来进行融资效率的衡量。金融导向下,学者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是将对供应链金融的绩效抽象成一个比率。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供应链金融活动发生的前提是供应链情境,而且中小企业本身财务制度不规范也导致对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方面数据的获取存在难度。2.供应链导向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在供应链导向下,供应链金融活动是供应链中焦点企业为了优化企业营运资金开展的融资实践。链上中小企业受到资金限制,导致生产和库存等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影响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于是企业和学者开始尝试解决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与供应链中资金流最相关的指标是供应链运营资金,即现金循环周期(CashtoCashCycle,C2CCycle)。营运资金周期模型是衡量企业的资金流如何在不减少企业利益的情况下维持供应链整体运行,是将供应链中采购、生产和营销活动中涉及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以及库存的周转都折算成为以天数为单位的指标。这种衡量方式可以体现供应链中资金流动情况,因此成为衡量不同环节或整体供应链金融绩效的手段。以营运资金作为衡量供应链金融绩效的做法在国外早期研究中较为常见,AberbeenGroup(2008)在报告中指出,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绩效指标为平均现金周期、上一年现金周期相对改进量、应付账款天数、应收账款天数。Randall和FarrisII(2009)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供应链中企业金融实践在供应链层面的拓展,即企业之间共同对现金周期管理、现金流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管理,优化企业和供应链整体的现金周期情况。Blackman,Holland和Westcott(2013)将供应链金融的绩效区分为运营/操作、质量以及战略三个方面,主要也都和供需企业之间的支付活动有关,运营/操作方面的绩效包括支付额的减少、支付周期中的提前期、供需企业结算日期的变化情况等。韦桂丽,王耀球和薛工(2009)在研究物流金融时,提出可以用流动资金周转次数来作为宏观物流金融绩效的衡量指标,这是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或者营业收入除以流动资金平均余额得到的。尽管供应链导向更加重视供应链金融运行的供应链情境,加入了对供应链不同环节下资金形态的考虑,但仍然仅以时间作为主要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指标。这种衡量方式同样比较单一,不足以反映出供应链金融绩效的真正内涵。3.整合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绩效。在前两种导向外,还存在着第三种整合性的供应链金融绩效衡量方式。在整合视角之下,学者认为供应链金融不仅是供应链企业的一项财务活动,更是一种资源,应该从“获得”和“分配”等方向去评价这种资源。因此,在选择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指标时,不仅要反映出资金资源的获得成本(难度),还要体现金融资源为企业和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样的衡量往往从多角度进行,学者所提出的维度也相对全面,主要以可得性和价值性对供应链金融活动的稳定性和未来潜力进行刻画。Tagoe,Nyarko和Anuwa-Amarh(2005)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时提供了一个综合框架,包括资金的可获得性(Ac-cess)、融资期(Duration)、成本(Cost)和融资充足程度(Ad-equacy),这四个维度能够从多方面反映企业获得资金的本身和对资金利用的潜力。在此基础上,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学者Gomm(2010)将经济价值增值模型纳入对供应链金融绩效的衡量,提出消费市场中的时间、成本和质量对应资本市场中的未来、风险以及市场导向,因而供应链管理所提高的金融价值也可以从三个方向来衡量,即时间(Duration)、量(Volume)和成本(Cost)。Song等(2016)综合了以上两篇文献,在研究中将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质量以资金可得性、利率、量和贷款时间四个维度来测量。宋华、王岚和史晓盟(2014)将Gomm提出的模型转化为资本融资率、业务融资周期率和成本盈利指数三个维度,并通过案例研究证实了原先EVA三维度的适用性。杨毅和候雁(2015)认为,应该对中小企业融资绩效进行多维度评价,并在研究中基于融资难度、资金成本、时间效率和企业可采用替代融资方案的程度等四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融资绩效进行了考量。事实上,供应链金融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够真正理解供应链内在的因果关系,将运营层面的驱动因素与更高层的金融指标相联系。因此,考虑到供应链金融活动的风险性和未来性,结合供应链金融资源的可得性与价值性,应该将供应链金融绩效落在可得性、成本(费率)、时间(周期)和量(额度)四个维度上。这四个指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见图1)。在供应链金融实践中,融资费率是资金获得和使用的代价,这种代价的确立,是考虑各种影响供应链运营以及风险控制的直接结果,供应链越是稳定、持续,参与各方关系良好,融资费率越低,从而实现融资周期缩短和频率的加快,单笔融资量变小但总量变大,融资的可获得性也更高。融资周期是被融资者可以利用的时间跨度,融资机构为了防止在长时间内供应链运营波动而出现资金无法回收的情况,从而在不影响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资金被占压,融资可得性可能也较低。融资额度对应着中小企业需要相应创造的价值额度,融资过大的情况下违约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一旦供应链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产生延迟阻滞,会直接影响到资金安全和收益,因而风险高的情况下融资额度不会太高,融资可得性同样不会太高。

四、结论与展望

第4篇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的各项业务与经营活动都紧密相关。有效的现金流量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避免资金流断裂的风险,稳定企业的经营活动。此外,企业若想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平衡资金收支,就必须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因此,现金流量管理对企业极为重要。

一直以来,对我国的企业而言,利润都是其始终追逐的目标,也是衡量企业价值能力的唯一核心指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利润的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利润只是一个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并不能真正给企业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企业可能无法直接对利润进行运用。受此影响,现金流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项衡量企业收支平衡的核算结果,现金流量不仅关系着企业的“血液”(资金)命脉,还能如实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予以反映。现金流量情况的良好,是企业具备较好盈利的前提与保障,能够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金流量管理概述

从根本上说,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管理体系,其隶属于财务管理,管理的重点是企业流入与流出的现金。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收益,即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企业应通过对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合理安排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是指企业的正常营运活动。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是指向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居民用水户的供水行为,以及在正常运营中缴付各项税金、支付人员工资等的行为。水务企业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即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指企业出于扩大规模等原因,向银行等贷款以筹备资金。在此过程中,企业的债务规模和资本结构等都会发生变化,由此所引起的现金流运动即为筹资过程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针对水务企业而言,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主要有,企业借款取得的现金流入、归还利息所产生的现金支出,以及分配股利等。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指企业将现有资金用于项目投资,以及将资金用于构建长期资产等情况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水务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主要有:处置供水设备等资产所发生的现金流入、收回投资所得到的现金流入、购买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发生的现金流出等。

三、现阶段我国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现状及有效性

我国的水务企业多为国有,囿于自身性质和行业的特点,很多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不甚重视,多流于表面。企业管理者等相关人员不仅做不到对现金流量进行深入理解,而且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很不到位,未从制度上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据笔者汇总,目前我国水务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1.水务企业不重视信息管理方式

企业现金流量的背后存在大量信息,并以这些信息为支撑。当前,我国水务企业中的大多数部门都各自独立,拥有不同的工作分工与合作。在企业的运营中,几乎各业务环节都会产生大量信息,也都会涉及现金的流入或流出。倘若企业对这些信息没有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的信息与数据无法联系到一处,企业就无法把握真实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从而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就会失效。

2.水务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的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间接导致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不力。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应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合理预测企业合理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继而对净现金流做出预测和综合性评价。与此同时,水务企业还应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进行科学调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务企业都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知度不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很多企业无法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预测,影响了现金流量管理的后续工作;还有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现金流量管理不过是财务部门的一项例行财务工作,自有财务人员予以把关和控制。然而企业财务人员受制于自身繁重的财务工作,对现金流量的预测和管理方式皆不够细化。同时,对现金流量的价值测评也未与企业的人员绩效考核相关,导致现金流量管理的执行效果不佳。

3.我国水务企业的内控机制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制度是目前我国企业流行的一种内部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关系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并能够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效果。然而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尚存在薄弱之处,尤其表现在对资金的流通速度与流程的管理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效果。实际上,企业实施现金流量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增强企业的创造能力。但是我国的很多水务企业无论是对流动资产的保管,还是对流动资产的使用过程,都没有设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此外,也不重视资金流动预警机制的建立。很多企业片面强调资产管理而忽视对现金流的分析,甚至有些企业收到支票等单据,也不及时送存银行,直接影响了资金的到账时间和周转速度。

四、当前我国水务企业应如何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1.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资金筹集工作,及时偿还债务

筹资活动是水务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方面。企业进行资金筹集,不应单纯为了满足资金需求,还应为了更好的做好债务清偿工作。在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管理中,水务企业应积极参阅“现金债务总额比”、“资金到期债务比”等指标,同时,还应积极关注企业负债的变动情况。在把控好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负债的到期时间与金额,做好资金的调用安排。具体筹集资金时,企业应根据实际的资金缺口情况,结合企业的本期及未来期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考虑好每种筹措方式的资金成本,借助资本市场积极开展资金筹措工作。

2.我国水务企业应做好应收账款管理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基本都会涉及应收账款。而应收账款是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若要实现对现金流量的良好管理,还应做好应收帐管理工作。倘若应收账款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占比较高,而且账龄普遍较长,那么企业将会面临着巨大的呆坏账风险,企业的资金流运转也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因此,我国水务企业要想做好现金流管理,必须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将应收账款的回款等纳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同时,对应收账款的回款落实“人员责任制”,将回款情况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以促进企业的回款效率。

3.我国水务企业分析现金流时应注意分析手段的全面性

水务企业可使用的现金流分析手段有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两种。其中,横向分析是企业是指水务企业与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并在分析中既要考虑先进企业的数据,也应注重与效益较差企业的数据对比和分析。通过横向比较,水务企业借以认清身的市场地位与潜在的发展优势。与横向分析相对,纵向分析则是指水务企业针对企业自身所进行的对比分析。是企业将本期数据与上期或往期同期数据的对比,据以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对差异及时寻找原因,有助于企业对现金流进行综合把握。总之,水务企业通过横向与纵向分析,并将两者有效结合,在避免单向分析手段不足的同时,还能帮助企业从广度和深度上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现金流的整体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汇率 跨国公司 现金流量

一、研究现状及评述

(一)汇率与现金流关系研究围绕外汇风险暴露的研究真正建立起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企业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爆发了三次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大幅波动,对跨国公司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很多经济学家开始致力于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Dombusch和Fisher在建立汇率决定的流量导向模型时认为,由于货币的运动影响着企业国际竞争力、贸易均衡以及一国的真实产出,从而也会对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及股票价格产生影响。Hekman、Flood和Lessard均从公司财务的角度出发,研究汇率波动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并且其建立的外汇风险暴露理论模型都将公司的外汇风险暴露看成是其净外币收益的函数。以上理论成果将公司的现金流与汇率的波动联系起来,也符合公司管理者的兴趣,有利于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使公司价值最大化,从而也提高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Stulz、Smith和Stulz以及Frot、Sharfetein和Stein认为,是现金流的波动性对公司管理外汇风险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公司现金流对汇率波动的模型从此建立起来,公司管理人员希望通过该模型估计出各种汇率波动对公司运作和财务表现的影响。Adler和Dumas采取回归方式来衡量上司公司资产的外汇风险,其计算方法避免了现金流数据搜集的困难。根据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就是公司现值的理论假设,提出外汇风险暴露可以用公司价值相对于汇率波动的弹性系数来衡量,而这个系数可以从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变量――汇率波动进行简单回归得到。基于这个假设,Adler和Dulna采取容易获得的公司市值数据,将一单位汇率变动造成实质资产价值变动的大小来表示该资产的外汇风险暴露。通过该方法可以很容易获得市场数据,能极大地方便外汇风险暴露计算,并且为预测与管理外汇风险提供可能性。

(二)外汇风险及暴露研究根据Adler和Dumas为财务分析的目的而对外汇风险暴露下的定义,外汇风险为公司价值受汇率变动而变动的敏感程度,而合理的衡量必须符合下列标准本国货币风险需以本国货币衡量,外国货币风险以外国货币衡量;就投资者的观点定义而言,其特性必须是投资者所拥有实质性和金融性的资产或负债;在执行上有其双重意义,一是风险暴露需要有适当的方法加以衡量,二是所衡量的风险可以利用适当的金融工具加以掩护或避险。Rodrigeuz将外汇风险定义为外币价值改变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将外汇风险暴露分为以不同货币运营的海外分支机构的风险暴露、海外业务利润的风险暴露、海外分支机构资产负债平衡表的风险暴露以及尚未影响报表的未来交易风险暴露,并将它们总结为交易风险和折算风险两种。Shapiro将经济风险暴露分为交易风险暴露和营运风险暴露。交易风险暴露是指以国外货币计价的应收应付账款,其范围仅限于将来已经固定具有现金交易性质的项目,也就是因汇率变动而引起将来已经固定的现金项目变动的幅度,不能代表公司真正的价值变动;营运风险暴露或经济风险暴露是指因汇率变动引起价格变动而影响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有的学者将外汇风险暴露分为三种形态:交易、经济与营运风险暴露。Bodnar和Gentry认为,股价受外汇变动的影响通过三种途径来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首先,汇率波动使当地进出口厂商对国外厂商的竞争力发生改变,从而产生经济风险暴露。其次,营运风险暴露是因汇率的变动对公司未来现金流入与流出造成改变以改变其竞争力。最后,汇率变动会改变以国际货币计价的原材料,或进口商的进口品价格,导致交易风险暴露的产生。在有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国际贸易或国际投资融资中,往往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使收入或支出的外汇价值发生变化,使公司蒙受经济损失,但由于汇率的随机性很强,实际中难以测量和把握。因此,任何外汇持有者与经营者都会寻求一些办法来规避风险,从而管理公司的风险暴露。

二、跨国公司现金流量的经济影响

(一)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管理中的现金,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手持现金,而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还包括现金等价物,即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容易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等,包括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保留必要现金存量的目的是为了满易需要、预防需要和投机需要。如图(1)所示,现金流量一般分为三大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于经营活动,只有生产并销售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通过内部控制降低成本和费用,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弥补现金流出量并产生结余,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不断增值,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持续性,是其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企业对外投资,引起现金流出,在获得投资收益或者收回投资时,取得现金流入。投资流入扣除流出后产生的投资净现金流量,也是企业现金流量组成部分,但是投资活动不具有持续性,它产生的现金流量不具有稳定性,不能作为企业现金流量的主要来源。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量扣除偿债支出、筹资成本等现金流出后,形成筹资现金净流量。这部分现金流量对于保证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但也不具有持续性。一般认为,利润指标是反应经营成果的最好指标之一,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费用,简明易懂。但利润是通过会计制度规范而由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可以通过增减折旧或暂不记坏账等财务手段来改变,如果排除会计^、员被指使或其他^为操纵利润的因素,它只是一个账面的结果。而现金流量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量表现出来的。它不但表现在账面上,而且还表现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受会计政策变更以及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较小。大多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将近80%的破产企业是获利企业,其倒闭并不是因为亏损,而是现金不足。企业最后用来偿还债务、分配股利时用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没有足够现金流的企业是没有流动性的,容易陷入财务危机,严重时将导致破产。“现金至尊”的经营理念已经成为共识。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下,人们对“现金至尊”有了更深的感悟。企业只有持有足够的现金流,才能从市场上获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才能进一步去创造价值。因此,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产生的源泉,企业获取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后仍然有结余,才能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进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

(二)跨国公司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稳定是跨国企业外汇风

险管理的重要目标。不同的跨国公司由于公司规模、国际化程度和跨国经营的经历不同,对外汇风险管理目标的选择也有所异。英国学者Marshall为了探寻这种差异,分别对英国、美国和亚太地区前200位最大的跨国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效回复中43%以上的英国跨国公司认为外汇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追求现金流量的稳定,持此观点的美国为41%,而亚太地区只有25%,同时还发现稳定收益与稳定现金流量处于同样重要的位置。图(2)是一个在不同国家拥有两个子公司的跨国公司简化现金流动图示。每个跨国公司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对外支付,该图以简化假定为基础。体现了一个假设,即两个字公司定期地向母公司支付费用和服利,且常把剩余现金交给母公司。这些现金流动代表着母公司从子公司的现金流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现金流出包括贷款和子公司以前所投资现金的返还。子公司由于互相采购供应品,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现金流动。

(三)汇率变动对跨国公司现金流量的经济影响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汇率变化影响整个公司的现金流量价值。这种影响有时对企业是有利的,有时却是不利。汇率带给企业的风险。汇率变动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与企业以下经营方式及业务范围密切相关:(1)跨国经营活动。跨国公司从跨国生产经营业务,一方面因为进口产所需的原料、机器等生产要素,从而产生外币债务;另一方面企业也会将其所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产生外币资产。在这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但最终都会影响其现金流量。据统计,跨国公司从事国际间的商品交易活动时很少采取即期付款,90%都是采取延期付款方式。这种异地延期的付款方式给跨国公司带来很大的风险。汇率波动给交易带来的风险表现为,跨国公司作为进口方收到货款时有可能少于付款合同规定的金额,或作为出口方在按期付款时有可能比合同规定金额多付。当然,汇率波动也可能朝有利于公司付款的方向发展。在付款过程中,如果公司不能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从管理学的角度讲,意味着机遇的丧失和机会成本的增加。(2)资本经营活动。资本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企业从国外资本市场融资;二是企业将资本直接投向国外。企业若从国外资本市场融资,所经受的汇率风险主要来自于本币贬值的压力。与融资相反,跨国投资主要受本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由于跨国筹资或投资一般以长期投资居多。因此,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表现出来,除非外币债务或外币债权即将到期。即便如此,汇率的变动对跨国资本经营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些外币债务需要定期支付利息;有些投资也会定期收到红利;跨国公司通过控股方式经营国外的子公司;母公司需要不断向子公司注入资本等。汇率变动会影响这些业务带来本币现金流量。(3)合并报表编制。当跨国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进行外币报表折算。基于汇率的波动会引起国外子公司折算为本币后的收益变动,因此合并报表的收益也会受到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不会涉及到集团现金流量的变动。如果以折算后的本币利润作为评价子公司业绩的指标,会使子公司的管理人员提前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不利影响,则有可能对企业集团未来的现金流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报告与预测

(一)外汇风险报告跨国公司财务经理为了评价公司海外经营的外汇风险状况,应拥有大量的信息。为此,需要每个海外子公司逐月提供其外汇风险报告和资金流动报告及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类资料可为制定针对外汇风险的基本货币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外汇风险报告表与资产负债表相似,包括有一系列资产负债项目,但也有不同之处。首先,它省略了资产负债表中那些会计意义上的非暴露资产和非暴露负债项目。其次,它包含了资产负债表中没有的一些表外项目,即未来外币计价交易类项目,如购销合同、租赁费用等。再次,在外汇风险报告表上,所有的资产负债项目都接讨价货币分列。这是由于不同货币的未来价值不一样,区分不同的货币是评估未来外汇风险的关键。如折换成人民币时价值相同的两笔期限一样但币种不同的应收账款,假设一笔为日元一笔为英镑,到期收回时的价值可能不一样。资金流动报告表显示子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内各种业务货币的预期现金流量,通常基于对预报期内的预计销售额和应收账款的收帐情况等因素的估计按月或按季度编报。因此,它实际上是按币种分编的现金预算,为跨国公司将现金流量纳入外汇风险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动态资料。资金流动报告有两大特点:一是表明不同货币不同时间的暴露状况可能不一样;二是表明与企业进行中的业务流所带来的外汇暴露相比,静态资产负债表上的外汇暴露可能显得并不重要。这两点有助于国际财务经理合理评价不同的外汇风险防范方法如何改变未来风险所造成的会计与现金流量损失。

(二)汇率变化预测外汇风险预测主要是对汇率变动进行预测。从理论上讲,这种预测应给出汇率变动的幅度、时间、类型、及其概率的估计结果,并表明在一定的风险程度下的可能损益量。国际经济极为复杂,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众多,如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率、财政赤字、外汇储备、以及其他经济或非经济的因素,给汇率变化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企业与企业的情况也大不一样,因此,各跨国公司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对各主要货币的价值及相互之间的比价了解的前提下,确定本企业的特定预测要求,包括预测的期限、精确程度、正确或有效的预测标准、不正确预测的成本等。汇率预测的方法较多,包括定性方法,即通过一些综合指标,综合分析汇率的变动方向;定量方法,即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经济计量模型等数量方法进行预测。如果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则能取得较满意的结果。由于汇率预测是一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在这方面力量薄弱的公司可以请专业预测机构提供服务,也可以将专业机构、银行、金融报刊和金融专家等方面的预测分析与企业的预测相结合,以尽量减少预测失误。

四、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方法

(一)调整货币资产与负债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分析与预测,认为某一国货币将贬值,则可尽量减少这种货币的资产,同时扩大这种货币的负债,这是由于市值下降有利于净借方而不利于净贷方;反之,如果认为某一国货币将升值,则可尽量扩大这种货币的资产,同时减少这种货币的负债,因为币值提高有利于净贷方而不利于净借方。企业也可采取措施,使某种汇率不稳的货币资产(如现金、可卖出的股票、应收账款等)与货币负债(如应付账款、贷款等)保持等额,以便一旦汇率变化发生,货币资产和货币负债的变值影响中和为零,企业不致蒙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使汇率变化导致的会计损失得以消除,但使用这种方法须注意货币资产与货币负债的增减应具有一定的业务合理性。不然就容易造成会计损失消除,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却受到了影响。同时,对存货而言,由于价值不受汇率变化的影响,因而在资金和成本允许的限度内,存货可以作为防止外汇风险的一种措施。这些存货在货币贬值后可提高价格出售。

(二)提前收付或延迟收付这是针对应收应付账款而言。其要领是根据应收应付款项货币对其他货币汇率变化的情况,更改该笔账款的收付日期,提前收回或延迟付出贬值货币账款,延迟收回或提前付出升值货币账款。对于提前收回的贬值货币,应迅速兑换为升值货币。与应收应付账款相联系的是在产品销售中尽量缩短订货至交货的日期,并争取用比较坚挺的货币计价。同时,提前订购货物使用比较疲软的货币计价。但用何种货币计价,常受交易双方谈判地位的影响,因为对方也会考虑自己的外汇风险。所以,一方在接受对方提议的计价货币同时,常以提价或降价等作为交换条件。

第6篇

1.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现金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血液,如果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将会造成极大的阻碍作用,保证企业现金流正常运行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条件,现金的流动和使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生产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是有效判断及鉴别企业公共管理是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指标。因此,企业在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全面提升企业现金流量的科学性及可控性。

2.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加强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决策能力,企业在进行筹资或者是其他筹措其他事项活动中,都需要对具体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做出科学控制和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影响企业的扩展规模以及发展水平,进行现金流量分析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监督企业现金的流出和流入比,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情况以及盈利能力,还有偿债能力等等,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十分有效的信息。

3.抵御企业资金风险企业在其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时刻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风险与挑战。第一,企业的日常资金风险,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极有可能由于成本控制出现问题,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给企业带来的较大的资金安全隐患。第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投资行为也在不断增多,其面临的投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极有可能因为投资失败导致企业资金断裂。因此,在投资前以及投资中都应该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合理规划和制定企业的投资计划,提升企业抵御资金风险的能力。

4.规范企业价值评价加强现金流量分析能够有效反应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反应出企业的价值,同时也是评价企业价值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做出分析能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合理调配各种资源,全面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经济状况,估算其经济价值,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5.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做出分析能够有效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增强企业现金的流动性,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刻保持企业现金流量收益性和流动性二者的关系与权衡,切不可只追求收益,而忽视风险管理,更不能过分注重现金流动性,将有可能失去企业现金的流动价值,应该充分利用好企业现金的收益性以及流动性,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6.准确评价企业投资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为也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企业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都需要根据其投资方案对企业现金的流出和流入做出梳理,提升企业投资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望获得更佳的收益。投资之前认真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以货币形式来量化企业投资收益指标,能够大大提升企业投资效果。

二、提升企业现金流量分析能力和企业公共管理水平的建议

1.重视并强化企业现金流量的层次分析重视现金流量的层次分析方法最常用的是直接法,分析企业损益表上的有关数据,对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做出结构化以及层次化的现金流量现状以及质量分析。此外,还需要对企业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加强票据审核以及有关账务的波动做出科学分析。企业公共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不同层次的现金周转量以及变动情况。把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利润二者充分结合起来,看重投资成本和投资回报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加强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加清晰的做出投资决策,有效规避投资资金风险。

2.重视并强化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进行现金流量结构分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以及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现金流量表上的有关数据,统计并计算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动比率以及现金利用率。对结构进行细分,重点分析现金流入以及现金流出二者比率分析,为企业公共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指导。

3.重视并强化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必然会涉及到资金流动,企业收入的衡量指标并不只是现金流入,和现金的流出比率的关系也很大。因此,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应该更加重视对现金流量的比率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现金流出比率。企业公共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现金流出比率分析,以现金流量为内容,分析企业的偿还能力以及盈利能力,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在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第7篇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不够细化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将事先的估计或判断,反映到财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上,就是公司全面预算体系。其实这只是书面形式的预测而已,预算是会计科目或财务报表项目、数额的增减变动所不能涵盖的,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包括明确的企业经营战略,根据经营战略编制包括运营(收入、成本费用、收益等)计划、筹资计划、投资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在内的企业预算,以及围绕预算的实施建立的运行监督、部门协调和业绩考核等机制。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亟待细化。虽然企业一般都按要求编制年度资金预算,但由于资金预算不具备硬性约束力,因此,每年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细化年度资金预算时,一些重大的资金投向和运作留有弹性空间,就很难坚持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平衡”的基础上,加强对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二)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淡薄资金管理意识的淡薄和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不强,缺乏资金使用是有成本的观念,对远期现金流量的运作缺乏科学计划,以致资金管理体系也不健全,这在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一些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性追求产量和产值,对高成本的产品长期不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日常的监控,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占用不合理,使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期且加重了财务费用负担,从而减弱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丧失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时机。

(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产销主要依赖市场,使经营风险扩大,而目前有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了扩大销售,挤占市场,便盲目地采取赊销,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有可能形成坏账的风险性,造成账面资金来源充足,实际可供调配的资金却极其有限的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并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对因信用政策、客户信誉、结算、管理、金融工具等因素,没有认真分析并制订相应政策,因此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和规避应收账款的产生。

(四)企业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供需冲突大我国大多企业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资金使用率低。其突出表现是:企业集团缺少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了解,对推行计算机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力度也不够,而且各子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难于有效监督,风险较大;部分子公司资金出现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另一些子公司资金出现富余,但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限制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成本上升,资源浪费极大;与多家银行的无序合作,使得内部交易体外循环,财务费用过高。

(五)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不足,缺少有效的内外监管机制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不足重要表现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账户管理混乱,资金调拨不按流程和权限办理,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违规对外担保或连环担保,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导致企业深陷担保诉讼泥潭。有些企业资金控制的内部会计制度、规范已经出台,但在资金管理上,仍然存在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的现象。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事后控制审计走过场,缺乏可行的监督考核办法。管理失控导致财务混乱、资金流失严重甚至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二、企业资金管理改善措施

(一)加强资金预算制度,抓好资金控制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拓宽预算的覆盖面,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轨道,坚决杜绝计划外投资。具体做法为:一是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将银行职能与企业管理职能有效结合,统一货币资金收付。二是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三是将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二)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水平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一定要抓住内部管理这个根本。从内控制度建设入手,逐步建立尽职调查、风险评审、授权操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增强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实行企业资金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强化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和全程化,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识别、度量和评价能力。在企业的经营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资金的监督机制。资金的监督重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监督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内控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性。二是要改进风险管理技术。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必须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要借助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提高企业资金风险识别、分析和计量的能力,逐步实行资金风险管理限额,实施风险管理对冲操作。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根据企业资金风险管理需要,广泛采集信息,开发分析软件,建立数据模型,科学高效地管理好资金风险。三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都要合理地制定资金定额和节约资金措施,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树立资金成本、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观念,建立资金快速通报机制,要求下属单位及时通报资金风险。采取资金定额管理,对于预付货款超过定额标准的,必须层层审批,尽量防止资金不合理占用。避免资金失控和财务分散,加强企业对外承付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首先要强化资金使用时间价值意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考虑时间价值。在资金使用中,防止只顾投资,不问回收期的做法;同时,要采取各种方法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使用效率。树立较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可使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抓住机遇,减少风险与损失。其次是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企业要明确现金流量在资金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制定账款回收的激励制度,加速资金周转企业根据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对回笼风险的评估,将赊销业务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制定一定期间回笼金额任务,督促相关人员及时组织清收,对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回笼任务的给予奖励;对责任范围内的赊销业务,未能按期回笼的,要扣减奖金,甚至暂扣工资。实行各自的责权利协调性行动,各负其责;制定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营销人员和职能部门清收的积极性,同时使销售人员能甄别客户的信用度和区别商品是否热销等,采取合适的、风险比较小的结算方式,如支票结算方式、汇兑结算方式,银行汇票结算方式等。

第8篇

根据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医疗机构对外报送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基金变动情况表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但却不能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近财学的一个重要结论认为: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国际上,政府、医院、基金组织等非营利性机构会计准则中早有现金流量表准则,而在我国,现金流量表目前还不是医疗机构法定对外提供的报表。为了适应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使我国医院会计与国际惯例接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必要性将会日益凸显。本文试结合我院实践,参照企业现金流量表编制和分析的经验,对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及财务分析做初步探讨。

1 医院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必要性

1.1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需要 首先,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其他会计报表不能提供的重要信息。资产负债表是静态地反映医院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状况?鸦收入支出表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和支出,反映医院的经营成果?鸦其他资料也只是对上述要素数据的细化。而现金流量表基于收付实现制,直接反映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来龙去脉,真实地反映医院的偿债能力和运营情况,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其次,现金流量表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的发展情况。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医院的各项现金活动是否合理,财务状况是否良好,预测医院的现金流量,合理使用资金,为医院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再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利于加强资金管理。通过对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加强资金收支的管理,加速资金回收,严格控制现金开支,抓好库存物资的管理,减少资金损耗。通过对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可以测算投资的收益率,以期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通过对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还可以分析筹资成本,加强筹资活动的管理。

1.2 满足医院管理决策的需要 首先,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为管理者作出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为寻求医院的发展,管理者们在保证医院正常运作的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医院软、硬件的建设。多数管理者认为:从医院的现状来看,较高的收入一定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但如果我们透过“高收入”的本质来分析医院的可用资金,结果将与预期大相径庭。“高收入”意味着“高成本”,而实际的结余数则很少,现金净流量有可能是负数。这就说明医院仅靠自身经营所得的资金来发展是不现实的。因此,通过现金流量表对偿债能力和财务弹性进行分析,便可评估医院的发展资金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对外融资,管理者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做出筹资计划。其次,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可以为决策者们提供调整资金投入结构的依据。现实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报表中结余数很小,有时可能是负数,而为了保障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各项奖金、提成、年终奖照发,人员经费支出可能高于医院总收入的增长。多数管理者关心的是发放奖金、购买设备和基建支出的资金是否充盈,而没有合理地安排资金投入结构。因此,编制1张现金流量表反映医院的资金使用情况、周转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决策者们可以分析得出合理的资金结构,从而合理地配置资源。

1.3 现金流量比较是医疗机构间评价业绩的重要经济指标 现行《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医院财务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医院业务开展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分析、医院结余情况分析、劳动生产率分析、医院效益分析和财产物资利用分析。规定中没有提到现金流量这一重要的指标,笔者认为,现金流量这一指标能够剔除因会计账务处理不同而产生差异的因素,从而真实地反映医院的经济实力,应将其作为评价业绩的重要的经济指标。

2 医院现金流量表的结构(试行)及其编制方法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现金流动方式有一定的区别,故在编制医院现金流量表时,应在遵循一般规则的同时,考虑其特殊性。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现金流量表及其结构提出要求。因此,我院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将其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这5个项目。同时,根据医院现金流动的特殊性,对各项现金活动内容试做了如下分类:

2.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该项目是指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活动的现金流量。它主要包括从医疗业务、科研业务、教学业务及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中获取的现金,以及医疗业务中支付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除设备以外的)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科研、教学支出,其他与经营有关的支出,支付的各项税费等。前者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后者是现金流出。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表明医院在不动用上级拨款,通过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维持经营、偿还债务、对外投资等。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可以直接通过期末的科目余额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教学、研究生、进修费收入”、“科研收入”、“其他收入”中除去科研、教学的部分,及医疗、药品支出中的“人员支出”;“公用支出”中除去购置费的部分,“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科目分析后填列。同时,应考虑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2.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取得与处置、固定资产的购建与处置,以及无形资产的购置与转让。其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收回投资所获取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获取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获取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等。

通过单独反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了解医院为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对外投资或内部长期资产投资的程度,以及以前对外投资所带来的现金流入信息。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也可直接通过“投资基金”的借、贷方,“固定基金”的借、贷方,“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的余额表分析后填列。

2.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指医院吸收上级财政拨款、银行借款的借入与偿还等的现金流量。其主要内容包括:收到的中央财政拨款,收到的地方财政拨款,借款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单独反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了解医院吸收上级拨款及银行借款的规模与能力,以及医院为获得此类现金流入付出的代价。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可以通过“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的余额表分析后填列。

2.4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该项目反映的是医院外币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均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2.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该项目是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剔除汇率变动影响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额。此项目实际上也是“现金”、“银行存款”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之差,该值可用来检验报表编制的情况。

3 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作为现代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本期现金流量的实际数据;可以提供评价本期收益质量的信息;有助于评价医院的财务弹性、资金流动性;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的现金流量。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评价医院整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化原因、评价医院的支付和偿债能力,揭示医院经营收益与活动净现金流量之间差异的原因。

3.1 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 首先,分别计算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可以了解医院的收入来源。一般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比重大,说明医院的财务状况较好,财务风险较低,现金流入结构合理。同理,可以计算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可以反映医院现金及其等价物的用途。一般而言,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比重大,表明医院运转正常。我们还可以对经营活动的流入、流出比进行计算,分析出医院每1元的现金流出可以换回多少现金的流入。其次,我们还可以对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内部各项现金收支进行分析。例如,计算医疗业务收到的现金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的比重,来分析医院医疗业务带来的收益是否能满足医院正常运转所需的经费开支。再次,可以对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个正常运营的医院来说,其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应是正负相间的。

3.2 偿债能力分析 随着医疗业务的不断扩展,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财政补助拨款逐年递减,资金不足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大型医院采取负债经营策略,即向银行贷款来筹措医院发展资金。由于医院以往效益较好,故贷款信誉不成问题,但医院管理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医院的偿还能力。医院的主要现金来源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的现金,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负债总额相比,就可以衡量医院的偿债能力。一般来说,该比值越高,说明偿债能力越强。

3.3 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获取现金能力,主要是指医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投入资产的比值。主要指标有:收入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业务收入的比值);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与净资产总额的比值)。正常情况下,这些比值越高,说明医院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

3.4 财务弹性分析 财务弹性,是指医院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其主要指标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对外投资和存货增加之和的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医院资金的自给率。当该指标达到1时,医院可以利用经营获取的现金满足扩展所需;当该指标小于1时,说明医院要通过对外融资来拓展业务。

3.5 收益质量分析 收益质量分析,是指会计收益与现金流量的比例。在此引入“营运指数”这一指标,它是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经营所得现金之比。经营所得现金是指医院收支结余数与非付现费用之和。非付现费用包括:提取坏账准备、待摊费用、基金提取数,等等。

第9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深入,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产品的研发,以新型授信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争夺中小企业市场份额。一些银行借助客户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行特点,突破传统信贷思路,创造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率先向大型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推广。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的评级授信、抵质押担保、审批流程等方面的限制,客户准入门槛比较符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方案设计灵活,适用范围较广,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众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商业银行在推广供应链金融过程中,需要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进行管理,以增强供应链金融的适应能力。

一、供应链金融的涵义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种新型渠道(企业层面)。从商业银行视角看,供应链金融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为满足企业供应链管理需要而创新发展的金融产品,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银行等各参与主体的合作共赢。根据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胡跃飞提出的概念,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商品贸易融资的自偿性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一)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

1.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准入标准上,不再孤立地评估单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而是侧重于考察中小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将购销行为引人中小企业融资,为其增强信用等级,并将资金有效注入相对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在供应链内部封闭授信。融资严格限定于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购销贸易,禁止资金的挪用;利用供应链购销中产生的动产或权利作为担保,主要基于商品交易中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融资,与传统的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形成鲜明对比。

3.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将核心企业的信用能力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并把销售收入直接用于偿还授信。另外,供应链金融还引入了物流企业的合作,起到货押监管的作用。

(二)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

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物流企业以及在供应链中占优势地位的核心企业。

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与物流企业、核心企业合作,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根据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进行“量体裁衣”,设计相应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金融机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模式,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期限。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受经营周期的影响,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占用大量的资金。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可以通过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转让等方式从银行取得融资,把企业资产盘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业务扩张,从而减少资金占用,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物流企业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协调者,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仓储服务,另一方面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货押监管服务,搭建银企间合作的桥梁。对于参与供应链金融的物流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其开辟了新的增值业务,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物流企业业务的规范与扩大带来更多的机遇。

核心企业是在供应链中规模较大、实力较强,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会给核心企业造成供应或经销渠道的不稳定。核心企业依靠自身优势地位和良好信用,通过担保、回购和承诺等方式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维持供应链稳定性,有利于自身发展壮大。

二、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

在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现金流缺口主要产生于预付账款、存货、以及应收账款等节点,这些节点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内占据了较大比例。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效率,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特点,供应链金融基本模式主要有:基于预付账款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基于存货的融通仓融资模式以及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模式。

(一)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采购阶段,供应链下游的中小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持续经营所需的产成品、原材料等。对于缺乏流动资金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保兑仓融资模式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用于向核心企业支付预付账款。所谓保兑仓,是以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以核心企业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以控制中小企业向核心企业购买的有关商品的提货权为手段,由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授信业务。该模式下的授信产品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通过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经销商)、核心企业(生产商)和物流企业(货押监管)四方签署合作协议而实施。…经销商根据与生产商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生产商货款的支付保证和到期支付;物流企业提供保证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向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物流企业根据掌控货物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按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收取监管费用;银行根据经销商存入的保证金签发相应额度的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经销商发货,经销商销货后向银行续存保证金,银行再签发提货通知单,物流企业再凭银行签发的提货通知单向经销商发货,如此循环操作,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达到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票据到期,银行保证兑付。保兑仓融资模式如图1所示。

保兑仓融资模式实现了经销商的杠杆采购和生产商的批量销售,经销商通过保兑仓业务获得的是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权利,避免一次性支付全额货款,从而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有效缓解了全额购货造成的流动资金压力。生产商以自身的资信或实力为下游经销商提供 回购承诺,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下游销售。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以供应链上游核心企业承诺回购为前提条件,由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并以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同时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由物流企业提供授信担保,从而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授信风险。

(二)融通仓融资模式

当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生产经营周期时,可以采用融通仓融资模式。融通仓是中小企业以银行认可的存货等动产作为质押物向金融机构申请授信的行为。然而不同于简单动产质押,融通仓是指在动产质押中引进物流企业,将中小企业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等质押标的存人物流企业开设的融通仓,由物流企业提供质物保管、价值评估、信用担保、去向监督等服务,由银行根据动产稳定性、评估价值、交易对象、供应链状况等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授信业务。融通仓的还款来源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或质押产品销售中产生的分阶段还款。必要时,银行还会与中小企业的上游核心企业签订质物回购协议,降低融通仓授信业务的风险。融通仓融资模式如图2所示。

融通仓融资模式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联结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综合平台,开辟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通过融通仓融资模式,使针对中小企业的动产质押贷款业务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融通仓凭借良好的仓储、物流和评估条件,协助中小企业以存放于融通仓的动产为质押获得融资支持。此外,融通仓还帮助作为质押权人的银行解决了质物估价、监管和拍卖等难题。总之,通过融通仓模式中小企业可以将以前银行不太愿意接受的动产转变为其愿意接受的动产质押标的,从而构建起了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融通的新桥梁。

(三)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商品销售阶段,由于绝大多数正常经营的中小企业都具有未到期的应收账款,这一模式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具体而言,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凭证为标的物(质押或转让),由商业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授信业务。在应收账款融资中,主要有中小企业(债权企业)、核心企业(债务企业)和银行等主体,如果是应收账款质押,银行第一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给付的应收账款。如果是应收账款转让(有追索权明保理),则第一还款来源是供应链下游核心企业直接支付给银行的应收账款,第二还款来源是处于供应链上游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应收账款融资也可以引入物流企业提供第三方保证担保。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如图3所示。

在应收账款质押中,银行通常将中小企业视为借款人,将核心企业视为担保人核定授信额度;而应收账款转让(有追索权明保理)通常将核心企业视为借款人,将中小企业视为担保人。因此,在应收账款融资中,核心企业的还款能力、交易风险以及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状况得到银行更多地关注,避免了只针对中小企业本身进行风险评估,借助核心企业较强的实力和良好的信用,使银行的授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

供应链金融虽然在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融资模式灵活、契约设计复杂,其运作也存在一定风险。

1.核心企业道德风险。核心企业因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在供应链金融中是决定风险的特异性变量。通常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互利互惠,可以将中小企业的边际信誉提高到与核心企业同等的水平。但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利用其谈判中的优势地位,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上对上下游中小企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短期效益最大化,则会导致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迫使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以维持其基本运作。一旦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供应链资金紧张状况得以缓解。核心企业可能进一步挤占中小企业资金。如果由此积累的债务负担超出中小企业的承债极限,核心企业就会由控制风险的变量转变为供应链系统性风险的“震源”,使得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带来相应风险。

2.物流企业渎职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物流企业是链接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多方参与主体的纽带。订单形式的需求信息、货物形式的监管标的、担保形式的金融服务等都通过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上层层传递。一般而言,物流企业的引入有助于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但是,在物流企业准入不严的情况下,供应链金融的货押监管变量可能转化为一个新的风险隐患。比如出现监管方渎职、与中小企业的合谋诈骗或与核心企业发生纠纷等等,则必然影响供应链金融的有序循环,使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得不到无缝衔接,严重时将使整个供应链金融中断或者崩溃。

3.中小企业物权担保风险。供应链金融作为针对中小企业的授信类产品,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授信的自偿性,通过对物流、资金流、控制技术的结构化运用,规避了因中小企业资信、实力不足所蕴涵的信用风险。鉴于此,供应链金融弱化了主体评价的权重,对受信主体的资质要求门槛较低;而强化债项评价的权重,对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更为重视。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等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授信支持性资产,是重要的直接或间接还款来源。如果对中小企业此类广义的动产担保物权选择不慎,供应链金融将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4.供应链金融的操作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需要根据供应链的具体信息来量身定做金融服务,设计多元化的契约,以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这其中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和严密性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重要保障。而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较多,每个主体都是独立经营的经济实体,当供应链结构日趋复杂、规模日益扩大时,供应链上发生错误信息传递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在银行扩大供应链金融服务范围,提供更加灵活金融产品的形势下,如果对于贷前、贷中和贷后的契约设计不完善或有问题,供应链金融操作过程、人员、信息或外部事件不能得到准确有效地管理和配置,将可能引发操作风险,进而影响供应链金融中银行债权的有效实现。

四、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结构性金融创新,在运作模式上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化、资金流动封闭化、强调动产担保物权等一系列特征。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供应链金融比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需要更为复杂的技术手段。

1.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选择管理。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首先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选择问题。“为了防范核心企业道德风险,银行应设定核心企业的选择标准。(1)考虑核心企业的经营实力。如股权结构、主营业务、投资收益、税收政策、已有授信、或

有负债、信用记录、行业地位、市场份额、发展前景等因素,按照往年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对核心企业设定供应链金融授信限额。(2)考察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的管理能力。如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有准入和退出管理;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提供排他性优惠政策,比如排产优先、订单保障、销售返点、价差补偿、营销支持等等;对供应商,经销商是否有激励和约束机制。(3)考察核心企业对银行的协助能力。即核心企业能否借助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协助银行加大供应链金融的违约成本。

2.物流企业的准入管理。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中,物流企业的专业技能、违约赔偿实力以及合作意愿三项是起着决定作用的关键指标。其中,专业技能和违约赔偿实力两项指标分别关系到供应链金融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两项指标,采用打分法形式对物流企业进行评级和分类。对于合作意愿指标,除了考虑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的积极性,还应考虑物流企业具体业务操作的及时性,以及物流企业在出现风险时承担相应责任的积极性。根据上述三项指标筛选的物流企业应能在链接供应链有序运转的同时,协助银行实现对质押货物的有效监管;在出现风险时发挥现场预警作用,将质押货物及时变现,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供应链金融违约损失率。

3.中小企业担保物权的认可管理。在供应链金融中,中小企业的预付账款、存货、应收账款,作为授信的支持性资产,是较为典型的三类广义动产担保物权。银行在选择适合的动产担保物权时,要根据不同种类,设定相应的认可标准。对于应收账款,需要具备如下特征:(1)可转让性,即应收账款债权依法可以转让;(2)特定性,即应收账款的有关要素,包括额度、账期、付款方式、应收方单位名称与地址、形成应收账款的基础合同、基础合同的履行状况等必须明确、具体或可预期;(3)时效性,即应收账款债权没有超出诉讼时效或取得诉讼时效中断的证据;(4)应收账款提供者的适格,通常要求应收账款提供者具备法律规定的保证人资格。对于存货,应满足如下要求:(1)权属清晰,即用于抵质押的商品必须权属清晰;(2)价格稳定,即作为抵质押物的商品价格不宜波动剧烈;(3)流动性强,即抵质押物易于通过拍卖、变卖等方式进行转让;(4)性质稳定,即谨慎接收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渗漏、易霉变、易氧化等可能导致抵质押物价值减损的货物。对于预付账款,即取得未来货权的融资,除了应考虑上述存货的选择要求外,还应考虑供应链金融的具体模式、上游核心企业的担保资格等因素。

第10篇

【关键词】复地公司 资产 负债 利润 投资价值

一、公司简介

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地”)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建设部一级开发资质企业,公司总部设于中国上海。复地1994年开始房地产业务,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H股主板上市进入国际市场,十多年来,复地秉承“以人为蓝图”的经营理念,致力于为城市中产阶级打造高性价比生活,已经逐渐成长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中坚力量。

二、财务状况具体分析

(一)资产负债状况及其分析

1.资产状况分析。(1)从复地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度公司总资产累计近552.28亿,相较于11年年末增长约133.08亿元,增幅高达31.7%;其中,流动资产总计高达391.83亿,约占总资产额70%,存货占比66.3%;非流动资产约占30%。①较高比例的流动资产表明复地公司具有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其中,复地公司12年流动比率约为1.45,短期偿债能力良好。从总资产来看,12年度复地公司总资产较11年度增长明显,公司处于扩张阶段。

(2)流动资产方面,复地公司的存货以超过六成的比例在总流动资产占据着绝对优势。一方面,这是复地公司本身房地产公司性质的体现,另一方面,高额的存货积压也表面复地公司存货周转率不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此外,复地公司的货币资金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具有较强流动性的短期流动资产相比较而言占比不高,短期资金流动能力一般。

(3)非流动资产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存货同样在非流动资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说明复地公司手中拥有大量的房产资源。此外,复地公司也拥有大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投资是企业资本经营和优化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不但能够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也能够较好地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实现多元化经营。[1]作为一家规模庞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复地公司拥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对其整体多元化经营也有着非常良好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分析。(1)复地公司权益总体呈增长趋势,等同于总资产,12年度公司负债及股东权益总体累计约为552.28亿,其中,股东权益占比25.5%,负债占比约74.5%。②股东权益和负债总额较去年都有所增长,充分表明了复地公司权益整体的发展和扩张。同时,高达74.5%的资产负债率也可以充分发挥债务的节税效应,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润,有利于公司整体价值的提高。[2]

(2)负债方面,流动负债合计约为270.06亿元,占负债总体约65%的份额;非流动负债约占负债总体35%的份额。③其中,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预收款项和其他应付款占据主要比例,复地公司高额的流动负债无疑表明公司当前偿债压力巨大,短期偿债能力欠缺,相比而言,公司的非流动负债主要来源于长期借款。总体说来,复地公司流动负债过多,非流动负债相对较少,这对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从所有者权益方面来看,12年股东权益占权益总体约25%的份额,同时,累计有近57亿的未分配利润。④相比于股本金额来说,复地公司多年来发展迅速,保持了相当的盈利利润,公司整体状况良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企业。

3.从资产负债状况整体来看。整体看来,2011年复地公司总体经营规模扩张,也取得了相当的利润额,但是,复地公司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存货过多,企业存货周转率不高,销售额转化为现金的速度过慢;二是短期负债压力过大,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利润状况及其分析

第一,从营业收入来看,复地公司营业收入总体较11年有所上升,12年度营业收入约为111.23亿,税前利润为21.5亿。⑤高达100多亿的营业收入额显示了复地公司庞大的营业规模。同时,在扣除了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一系列营业支出之后,公司整体的营业收入仍然仍然能够保持20亿元左右的税前利润。对于一家苦心经营的公司来说,这样的成绩无疑是最好的回报。同时,复地公司还有一系列的营业外收入,当然,相比于总体营业额来说显得过于微小了。

第二,从净利润方面来看,复地公司2012年度净利润为15.76亿元,100多亿的销售额有将近15亿的净利润,这个数据在房地产行业已经算非常优异。⑥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表中注意到,净利润的绝大部分都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所有,只有一部分归属于少数股东。

第三,从整个利润状况来看,复地公司拥有着非常高的营业额和较高的净利润。从这两个指标来看,复地公司整体盈利状况良好,企业发展蓬勃向上,有着较强的投资价值。

四、整体财务状况分析及投资价值的考量

从复地公司整个财务状况来看,主要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结论:

第一,复地公司2012年处于规模扩张阶段,公司正在大规模发展。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的增长、利润分析中公司大规模的营业额都表明复地公司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此外,复地公司12年现金流动资产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均为负,同样表面公司当前大规模扩张的决心。

第二,复地公司现金流动存在一定问题,负债额多,偿债能力受限制。可以看出,复地公司在大规模发展过程中积压了大量的存货,短期流动负债额巨大,公司的净现金流量常常为负。可以说复地公司12年在发展中出现了现金流动需求量大,但同时公司的整体发展并无法完全和需求同步,常常出现一些脱节。[3]

第三,复地公司值得投资,但是有一定风险。从利润分析来看,作为一家有着高额盈利利润的公司,复地公司值得投资者对其投资。如果复地公司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投资者将取得更多的回报。在12年公司大量投资的情况下,公司依然能保持客观的利润额。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当然,由于存在上述的问题,投资者如果选择复地公司,那么一定要谨慎考虑、慎重决定,总体来讲,复地公司仍然是极具投资价值的房地产公司之一。

注释

①②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复地公司2012合并资产负债表。

③④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复地公司2012合并资产负债表。

⑤⑥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复地公司2012合并利润表。

参考文献

[1]任佳宁.公司金融理论在公司管理中的作用研究.2012-02-25.

第11篇

关键词:旅游人口社会文化预防措施

旅游人口在构建和谐旅游目的地中的社会文化作用

旅游人口是指购买旅游产品并具有流动性质的消费人口,是旅游业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吸引物和媒介)。旅游人口是旅游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与发展趋势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旅游人口就是指购买中国旅游产品的消费人口,或者说是以中国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者,按照其来源地可分为国际旅游人口和国内旅游人口。研究旅游人口是为了揭示旅游人口内在运行机制,为旅游企业发展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决策依据。一般而言,旅游人口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利于发展旅游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以往旅游人口的流动总是比较单一,认为其仅仅是一种人员流动,其实,旅游人口流还涵盖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和旅游信息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旅游物流是指由于旅游活动的开展,在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产生的物质流动。旅客出游,要随身携带物品;返回时,一般会买回大量纪念品和土特产品,这些都是旅游物流。我国近几年国际旅游创汇中,大约有20%来源于旅游产品销售,在旅游产品发达地区,该值则可增加一倍。因此,加强旅游物流的开发研究十分必要。旅游资金流是指伴随着旅游活动产生的资金流动,它除了包括旅游者的消费支出外,还包括旅游活动中的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旅游信息流是指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并伴随旅游活动而产生的信息传递及交流。现在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必将使旅游业发生更深刻的变化。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伴随着旅游活动产生的信息流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开展合作的向导。

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旅游目的地的居民无论是听到外国游客对其国家和民族的称赞,还是在国内旅游中目睹祖国的壮丽河山、历史古迹和国家建设新貌,都会启迪、激发和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我国历史悠久,古今文明享誉中外,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这些国情的发展变化,人们除了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和出版物得到了解之外,如果能通过旅游目睹和亲身体验,就更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和才干,陶冶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资源,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为适应游客的需要,一些几乎被人们遗忘的传统风俗和文化活动得到了恢复利用、延续和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得到重视和开发;濒临毁灭的历史文物得到修复和维护;一些不复存在的古迹得到复制。

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现代化。首先,旅游人口能促进目的地社会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现代化。为了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吸引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接待地会不断改进自己的物质条件,新的文化设施会有所增加,文化环境不断优化。其次,旅游能促进目的地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旅游发展过程中,不断对目的地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与旅游有关的交通运输工具、通讯工具以及旅游服务设施和设备等更加快速、便利、舒适和安全。再次,在旅游活动的影响下,目的地的社会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会发生演变,这种演变在总体上会更趋向开放,更趋向国际化和现代化。

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旅游人口对目的地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游客中不乏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出访目的地时,往往要求参观目的地有关单位和设施,并同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旅游目的地也可从中增加对有关科技领域的了解,还能获得重要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为适应游客需求,目的地的旅游发展也常常对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应用于旅游设施和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之中。例如饭店电脑预订和管理系统自动化、磁悬浮列车等。

旅游人口可能引发的社会文化问题及其原因

(一)旅游人口将可能引发社会文化问题

不良游客的“示范效应”。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不自觉地将其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带到旅游接待地,对当地居民,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会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游客某些不良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会对当地人产生“示范效应”,会影响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危及当地社会稳定。

干扰居民生活,诱发主客矛盾。大量游客的到来,若处理不好,有可能诱发旅游接待地居民同游客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在旅游目的地接待客量有限的情况下,大量游客的涌入,会造成交通堵塞、景区拥挤、公用设施紧张,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引起居民对游客的不满和抱怨;在目的地物资供应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各种物资优先供应外来游客,使当地居民的供应数量减少或质量降低,给当地居民带来不便,招致居民的不满;某些游客的傲慢自大和对当地居民的不尊重会激发当地居民的怨恨和愤怒,从而引发主客之间的关系紧张。

接待地固有文化被不正当地商品化、庸俗化。随着旅游的发展,为迎合游客的需要,传统文化常常被商品化,随时被搬上“舞台”,向游客演示,并对其在程序、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压缩删改,使其失去了民族传统的价值和意义。一些代表地方特色的东西被任意改头换面或大肆仿造,似乎其存在的基础不再是当地的社会生活,而是旅游者的需求;受旅游活动的影响,接待地的宗教文化也极易失去其本来的神圣性和象征意义。所有这一切,不是使旅游者全面有效地接触和发现接待地活生生的文化,而是接受了一种经过“包装”的“伪文化”,而且接待地固有的文化也会因此而逐渐失去特色。

接待地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同程度的人为破坏。游客对接待地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害,一类是由于游客们不检点的行为造成的,另一类则是旅游发展的必然结果。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一些旅游者每到一处,常常为了满足某些幼稚的私欲而有意无意地毁坏他们不辞辛苦,甚至千里迢迢地特地去观赏的“宝物”,例如我国甘肃境内的阳关古堡屡遭践踏。我国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著名人文旅游景点也有类似问题存在。除了来自旅游者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之外,接待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可能因开发和保护不当,造成“建设性破坏”。因规划不当、管理不力或者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一些古都、古城的历史风貌被削弱,一些古建筑被毁坏或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二)产生上述社会文化问题的原因

旅游人口规划发展不当。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是第三产业中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产业,它涉及面广,对相关产业的渗透力极强。旅游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吸纳就业,强劲拉动内需,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各旅游景区景点往往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忽视了旅游发展的容量限制,大量旅游人口无限制地涌入,景区超负荷运转,造成资源环境破坏,旅游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目前,接待地社会文化问题的产生大多与旅游人口发展不当有关,因此加强旅游人口规划刻不容缓。

旅游人口素质低下。旅游人口的素质影响着环境,就目前而言,我国旅游人口素质低下,环境意识淡薄。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吸引高质量的游客,提升旅游人口素质,高素质的旅游人口产生高质量的旅游。当前,我国旅游产品由于基础差,发展较快,出现了不少问题,如交通还较落后,游客观光不便;旅游设备档次较低,宾馆分布不合理,高、中、低档配置不够合理;旅游品种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够,旅游购物比重太少;旅游管理落后,景点开发保护不够;旅游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协调,服务态度和质量比较差等等,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人口素质的提高。

构建和谐旅游目的地的总体思路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的指导思想,抵制和清除旅游人口的消极弊病,促进旅游人口的健康发展,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人口健康发展

加强旅游人口规划。必须对旅游接待量进行适度控制: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在实施旅游规划时,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力避旅游产业超负荷发展而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减少或消除旅游活动可能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

向旅游人口提供健康的旅游产品。旅游接待地应向旅游人口提供满足人类正常需求的旅游产品,其活动内容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切违主义精神文明的、有碍积极健康的东西,必须加以抵制。这不仅符合游客的需要和利益,而且也符合旅游目的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地居民的利益。这是旅游接待地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旅游活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提高当地居民社会心理容量。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可通过舆论传媒引导当地居民,不断提高他们在心理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承受力,使其充分意识到发展旅游业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以便为发展旅游业尽心尽力。这也是解决主客矛盾的途径之一。

健全法制以加强监督。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应不断建立和健全旅游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将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置于法律、法规的监督之下,对其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以保证旅游活动的健康发展,从法律、法规上消除和杜绝旅游人口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

重视对旅游人口和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应利用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对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予以强化控制和治理。建立和强化专门负责控制和治理的执行、监督和管理机构,严厉惩罚那些违法犯罪的社会群体或个体,把旅游产业可能带来的社会弊病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宣传教育,既要对外来旅游人口进行宣传,让其了解旅游接待地的有关注意事项和政策法规,以便预防由于无知而发生违法违规行为;更要对旅游从业者和当地居民进行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思想免疫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人口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12篇

关键词:货币资金;民营企业;管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营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形式。2014年中国民营经济贡献的GDP总量超过60%。截至2014年底,私营企业1546.37万户,增长23.33%,注册资本59.21万亿元,增长50.60%;个体工商户4984.06万户,比上年底增长12.35%,资金数额2.93万亿元,增长20.57%。民营企业家依靠个人能力和智慧实现了企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业务基础初步建立。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国际化,民营企业屡屡发生企业主卷款跑路,内部人员挪用、侵占资金的经济大案,数额巨大,社会反响强烈,突显其货币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

一、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概述

(一)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持有货币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民营企业的货币资金具有更加高度的流动性和更大难度的风险控制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目标是:第一,通过建立有效的货币资金内控体系,防止财务人员或其他能与货币资金发生关系的人员利用财务管控漏洞进行舞弊,确保资金安全;第二,做到企业货币资金应收尽收、合理开支,且所有合法的均已入账,避免出现私设“小金库”、 转移、隐匿资金等一系列的货币资金违法现象,确保资金的完整性和合法性;第三,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合理的投融资组合等方法,使货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特珠性

近几年,一些民营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引发一系列连带担保、社会就业、三角债务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货币资金管理已经成为民营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 然而,民营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具有管理方式简单、一支笔审批和注重资金安全等特点。因此,民营企业在重视货币资金管理,提升货币资金管理水平的方面,具有更重要的独特性:第一,在货币资金管理的使用上更具严谨性。民营企业必须采取严谨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在事前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在事中严格审核每笔资金的支出和项目的投资;第二,在货币资金管理的核算上更具规范性。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保证资金核算的科学合理,强化预算管理,从而在事后及时发现舞弊事件;第三,在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益上更具紧迫性。货币具有时间价值,但在现实经营中,民营企业因自身条件制约普遍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所以在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更加充分和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民营企业有更强烈的需求。

二、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开立多个银行账户,违规支取现金

有的民营企业使用银行账户秩序混乱,多头开户,且不纳入核算范围,在账外循环;有的企业经常违反《现金管理暂行规定》进行超限额、超范围支取现金,并连续以备用金、工资、差旅费等名义套取现金,且数额较大;有的企业想方设法同开户银行不发生联系,逃避银行监管,导致大量现金交易和现金体外循环。

(二)财务岗位和职责分工不明确,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不少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出纳、开票岗位由同一个人担任,支票、定期存单等有价凭证与财务印鉴也由同一个人管理。在实务中,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这也在无形之中就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用,甚至是侵吞公款的可乘之机。再如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的核对,大都是由出纳员自己核对,没有由他人来进行核对。

(三)“账外设账”、“小金库”、“白条抵库”现象严重

为了企业或企业主私利,企业私自购买或印制票据,将经营收入存入个人账户,设立“账外账”,资金不及时入账,形成小金库,财务人员做两本账,逃避税收监管,大量资金体外循环。有部分企业用各种不合法单据、白条和借据抵顶库存现金,现金余额长期保留较大数额不加清理。上述违规做法造成企业财务账务混乱,货币资金清理不清,给货币资金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漏洞和障碍。

(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大量资金沉淀

资金管理薄弱,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沉淀严重,使用效率低是当前民营企业存在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为追求短期目标,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需要,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导致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雪上加霜。信泰集团的胡福林被誉为温州“眼镜大王”,但在企业发展顺利的时候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贸然进入自己并不太熟悉的新能源领域,巨大的投入,产出缓慢,远远超出了自身的实力,导致成为深陷债务危机的企业。

(五)多以经验控制对货币资金管理,造成货币资金不足

较多民营企业没有建立科学、适合的销售信用政策体系,应收账款比重过大,应收账款周转率低,甚至形成坏账;存货管理也很粗糙,存货控制较差,重财不重物,存货周转速度慢,周转环节占用过多资金。

三、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家族经营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货币资金的规范管理

民营企业大多仍是家长式管理,财务是由老板单线控制,特别出纳、会计均是与老板有沾亲带顾,于是出现了财务整体管理混乱、导致财务部门没有真正发挥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不可代替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滞后和失控。如香港上市公司诺奇服饰老板丁辉在2014年初分四次转移公司资金2.28亿元跑路,失联,致使公司面临破产。

(二)对货币资金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一些民营企业老板法律观念淡薄,轻视自己公司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总觉得企业是自己的,资金是赚来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而造成不少的货币资金管理漏洞。另外,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量观念认识不足,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财务分析方法,可能导致项目资金链条断裂,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三)内控制度虚设,部门设置不合理

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运营管理水平低下、运营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完善、社会信用观念及金融意识淡薄等问题。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出纳岗位职责不清、原始凭证虚假现象严重、报销审批制度不严,缺乏稽核制度,相互监督不力。

(四)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管理法律法规滞后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存款人需求的不断变化,《现金条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度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比如,制度中规定的库存限额、现金使用范围、结算起点等一些条款适应性不强;企业通过信用卡异地提取大额现金的问题,以及开户单位通过存款转账进入储蓄账户提现等新情况、新问题,商业银行履行起来已经变得矛盾重重和力不从心。

四、加强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货币资金管理的意识和整体素质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会计和管理方面的岗位培训,特别是有关财经法纪法规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转变企业主、相关管理人员对于货币资金管理的观念,为企业资金安排做出最为合理的决策。

(二)合理设置岗位和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应当针对货币资金业务管理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不应只由一人完成,确保资金的流通安全。货币资金内控职责分工的关键就是:会计与出纳分离、审批与经办分离、资金核算与稽核分离、登记总账与登记明细账分离、票据与印章分管等。

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是让合理的资金管理岗位人员在操作中有的放矢,确保各级管理层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按规定的程序处理。审批制度应包括: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领域。不同企业每天少则有数笔、多则有上百上千笔的货币资金流动,如何确定开支的合理性,关键是看整个支出程序是否按授权审批制度办理。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流分析,严格控制资金流

企业主和企业财务人员要树立“钱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严把资金的出入关口,建立科学的预决算管理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充分利用财务信息进行财务风险的预测、分析和评价,对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资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将资金流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四)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保持良性资金流量

在全世界经济仍处于底部,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没有明显持续改善、存货积压尚未根本解决等问题下,积极加快回收账款,去库存化,削减成本,获取流动性,是企业存活的大前提。企业应利用内外部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科学的存货管理模型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制定完善信用体系和收款管理办法来尽量缩短账期,努力减少坏账损失。

(五)利用互联网交易优势,加强银企合作

互联网技术在现代金融业被充分利用,各大银行均提供了十分便捷的网上银行交易功能和资金归集统一管理功能。企业应善加利用网银功能,减少柜台交易的管控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比如以现金支付个人报销费用,可变成通过网上银行将对公账户的钱转入报销个人账户;又如现金收款,可变成企业安装POS刷卡机,这样不仅可以让出纳免去往来银行的麻烦,还基本上杜绝了大额现金管理上的风险,也不必担心现金被挪作它用。民营企业集团可以与银行合作,共同开发适应本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系统,统一归集团管理集团企业资金,既能避免资金分散沉淀,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确保集团资金的安全。

(六)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

公司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通过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来查看钱账、账账、账实是否相符、核对往来账款中的未达账项及会计资料的整齐、完整,以确保有效实施有关货币资金管理的安全和完整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系统。

总之,民营企业要持续稳定地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尤其是货币资金的管理,只有加强货币资金管理,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进而才能确保企业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议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0(13).

[2]李芸达,马蓓丽,刘君.浅谈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