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一体化考核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教”、“做与学”
在“教、学、做、考”的教学模式中,同样强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但是,教师不仅要在“做”中指导学生操作的关键点,即考察要点,还要指导学生的职业精神。因此,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是态度和蔼、技术熟练的技师,也是要求苛刻的领导,要将普通的课堂变为职工与同事共事、与领导相处的工作单位。
2.“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做与考”
“考”有其内容的双重性,即考察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考评学生的职业精神,还要有其时间的延续性,即贯穿在整个“做”的过程中。学生掌握职业操作的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们要从事的工作,往往是由若干个步骤或部分组成,因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鉴定至关重要,只有把每一步工作都落实到位,才能让学生学有成效。“考”应该体现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道德素质。学生的职业精神同样需要考核,且职业精神的考核同样是在工作过程中完成的。考的手段,应以该工作的行业标准为准绳。教师应对相应的行业标准进行处理,将每个工作环节的行业标准、规范处理成不同的考察点来约束学生,并将核心职业能力,如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等,融入
其中。
二、“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案设计
1.一体化课程的模块化
一体化课程来源于目标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其表现形式是学习领域,针对的是一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一体化课程可由若干分部能力模块组成。分部能力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联系的,即单个分部能力模块可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各分部能力模块之间可以存在如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上的相同之处。例如,将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分为土石方工程测量、基础工程测量和主体工程测量三个独立模块。每个模块采用若干典型的建筑测量项目的数据进行测量放样,这三个模块既可以独立操作,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能力模块构成
能力模块构成包括理论教学单元、实践教学项目、考核认证标准和操作规范。每完成一个能力模块的教学,每个学生都应当拿出一个有实际价值的作品或成果,体现其做事能力的形成。教师则按照考核标准,分别予以评价。这样一门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方案,不再是若干知识章节的“超市”型组合,而是若干与做事能力相对应的能力教学模块的应用型组合,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与学成果考核三位一体化。例如,建筑工程测量一体化课程,以《工程测量规范》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3.考核方案
(1)考核标准的来源。一体化课程按模块设计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该全面且有代表性,包括工作任务行业标准(60%)、用人单位评价(25%)、小组评价(10%)和个人评价(5%)。工作任务行业标准包括《工程测量规范》等文件;如果是真实的项目数据,还应包括实际的成果数据、用人单位评价(用人单位对测量放样成果,从专业角度作出的针对性意见)、小组评价(各小组互相检查并作出评价)和个人评价(自查)。
(2)考核内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决定了考核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同时还应注重职业精神。在课程考核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测量员考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工作态度相结合,校内老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学生之间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秉承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素质为主旨,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从内容上和形式上转变成“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
1.基础性实验的整合。本实验环节占实验总课时60%,对传统验证型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增删和合并,优化实验内容,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各种常见剂型(如:片剂、液体制剂、软膏剂等)的制备工艺。
2.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示范性教学。本部分内容占实验总课时的10%,通过选择典型药物改进成为综合性实验,以“黄芩苷片的制备”实验为例,从原生植物的认识到成品的质量检查,共分为7个阶段。具体实施情况见表1。本部分内容的开展主要围绕着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进行讲授,并通过教师示范性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对药学科研思路有清晰的认识,为设计性实验打基础。
3.设计性实验的开展。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占实验总课时的30%。设计性实验由老师每次给出2~3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包括:(1)文献查阅与综述撰写;(2)开展初步试验方案设计;(3)实验设计答辩,确定实验方案;(4)实验实施;(5)总结与讨论;(6)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在本实验环节中均要求分组组合实验团队,协作完成相关文献的查阅并撰写综述,在此基础上提交初步的实验方案设计书,学生通过PPT汇报实验方案开展实验设计答辩,经老师究其可行性方案审核后,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发现问题后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不了主动和老师探讨解决。设计性实验的开展,使本科生较早地参与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活动,能够了解本领域较新的研究动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药剂学》“三维一体化”实验考核体系。课题组在《药剂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三维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夯实基础性实验、开发综合性实验设计、完善设计性实验,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性实验实施评价考核方法,以检验设计性实验的完成情况及完成水平。设计性实验效果的评价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不同[5]。验证性实验更多地关注实验结果是否和理论教学一致,而设计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评价实验效果时更注重实验实施的过程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现将课题组制定的设计性实验实施评价考核方法介绍如下:第一部分考核内容为学生选题后,进行文献调研,撰写综述,根据学生综述撰写情况打分,本部分分值占15%。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为文献调研完成后,每个实验小组上交初步实验方案设计书,根据学生实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情况打分,本部分分值占30%。第三部分考核内容为组织每个实验小组对实验方案设计书进行PPT汇报答辩。课题组老师听取汇报后,对其实验方案中的问题及可行性进行提问,共同优化实验设计方案,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本部分分值占15%。第四部分考核内容为开放实验室,每个实验小组实施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本部分分值占40%。
二、“三维一体化”《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及创新性分析
1.教学模式多样化,重点突出设计性实验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在保留传统实验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科研选题及文献调研,开展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自我管理、实验结果分析汇报及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为关键点,重点突出设计性实验的开发,旨在巩固传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科研素质。
2.转变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简单重复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成在授课形式向“教师主导-共同参与-学生主导”的三级阶梯模式过渡,在内容上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的“三维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创造性模式。
医护一体化是指医生和护士形成比较固定的诊疗小组,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的责任制整体医疗服务[1]。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根据医疗护理工作需要,将医生和护士按分层级使用原则建立两个工作小组,主要由二线医生、一线医生、三级护士、二级护士、三级护士及助理护士构成。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开展医疗、护理等措施,协同完成对患者的诊疗工作。在实施医护一体化前,需要制定医护一体化工作流程和职责,参与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医护人员都要接受医护一体化规范培训,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的认识,领悟医护一体化的核心思想。在医护一体化工作实施中,需要医生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相互交代需要特别关注的治疗或护理内容。近年来,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提高了医护服务的质量,满足了患者需求[2~4]。以急诊科为例,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由于急诊科患者绝大部分是突发病情,常伴随着一种或多种危重病症,因此,在急诊科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尤为必要,即打破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重建医生、护士、患者三者一体的工作模式,护士参与患者的急救诊疗计划的制定,医生和护士共同讨论患者的治疗护理方案,共同对患者进行观察及病情讨论,在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提供整体医疗服务。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既有利于促进医护患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水平,激发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急诊科的综合护理质量,提升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效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急诊科患者抢救平均时间为2.7±0.9分,实施前为3.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护患矛盾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明显,患者或家属满意度从86.03%(967/1124)提高到97.02%(1172/1208)。
三、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认识不足
急诊科共有护士50名,开展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2个月后,对护士进行医护一体化相关知识的考核,22%的护士(11/50)对开展医护一体化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16%(8/50)的护士认为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由医生负责制定,护士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护理方面,如果参与制定患者的治疗计划,会占用过多的时间,给本来紧张的护理工作增加难度,因此对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积极性不高。
2.医生团队认知度较低
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是近年兴起的,急诊科医生经短期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培训,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仍有部分医生认为医护一体化主要偏向患者护理方面,是护士主要负责的,未能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因此在工作中支持不到位。
3.医护一体化培训不足
急诊科由于工作多、强度高,造成医护人员流动频繁,部分医护人员经培训后又调离急诊科工作岗位,而新进的医生、护士由于缺乏培训,对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及管理等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影响医护一体化管理的工作质量。
4.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
在开展医护一体化管理工作中,对医护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考核主体不明确、考核指标不完善、考核方法不科学及考核体系不健全等缺点。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不能为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的工作业绩反馈,无法清晰显示出医护人员的绩效差异,因此不能促进公平竞争,无法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个人工作业绩。
四、建议
1.科主任、护士长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召开医护一体化工作会议,共同学习医护一体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急诊科开展医护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同时,通过邀请院内或院外医护一体化管理专家进行现场讲课、情景模拟、发放学习手册等途径,强化医护人员对医护一体化的认识。另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月评比,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的小组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提高医护人员参与的积极性。开展持续性宣传,营造医护一体化的氛围。
2.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由高年资的医生、护士对新进人员、低年资的医生、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迅速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对新进人员、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并制定针对性学习培训计划,提高其业务能力,保证医护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摘 要:本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与大家共同分享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经验与收获。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 师资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75-02从理论课教学—实习操作训练,到模块式教学,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走过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如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一般而言,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有素质、有技能的技术工人。但在以前传统的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中,理论课和实训课是被割裂开来的,放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分别完成,造成二者的脱节。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在这种脱节中被一点点地消磨掉了。针对这一种现象,就产生了模块式教学方法。即将实训课中的工艺课和实操合为一体,使得二者有机地接合起来,这就使得实训环节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解决了工艺课和实操课被割裂开的问题。但是,理论课、实训课仍然是按照原有体系安排的,二者还是两张皮,处于分割状态。如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用一部教学大纲,一套教材,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大部分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在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中,以一位教师为主,自始至终进行授课,其中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训内容,还有工艺内容,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容易达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更能顺应时代对建设者的要求。因此,“实用、够用,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应当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主线。按照这一主线,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制定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写一体化实用教材,重新确立考核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改革。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与尝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新技术为课程视野,结合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压缩传统课程比例,相近学科的传统课程适当合并归类,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考核标准,建设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2 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所以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主要是要求授课教师“能文能武”,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实习操作。其中理论内容大致包括原工种以前的大部分理论课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意味着该教师应该具有很宽的知识面,有着带过多门理论课的丰富授课经历,以及在一个学期内多课头的授课经历。同时,该教师还应具有指导过实训操作课程的教学经历,至少能够带一个工种的实训课。由于一体化教材是一套教材、一位教师,多个学期,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所以,还要求该教师具有较强的统筹安排能力,能够在大纲的指引下,有序地安排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并能够将在教学过程中的较复杂的理论内容以一种简洁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能力。从以上的要求可以看出,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综合性的。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目前只能从现有的教师中选拔。但是,由于多数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两大类型。那么,怎样选拔培养呢?我们将从实习教师和理论教师各自的特点加以探讨。2.1 实习教师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实习教师的优势在于,动手能力强。实习教师一般是从职业师范学院培养或是从留校的学生中选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再逐步上岗带课,这一类实习教师的优势是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且具有相当的课堂授课能力,但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即,由于没有在工矿企业中的实际工作经历,对于所授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不太了解。另外,还有一部分,是从企业人员中聘请的,这部分人员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有些人同时还有很强的协调、管理能力,但通常他们的理论授课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实习教师本身的优势: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且具有相当的课堂授课能力;劣势:理论授课能力以及课堂管理能力比较欠缺。2.2 理论教师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大部分理论教师的特点是,由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同时,在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支撑下,具在较强的课堂理论教学能力。但是,大多数理论教师都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即实际操作能力较弱,甚至有些理论教师根本不会实际操作。当然,也不排除有少数理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理论教师的优势:理论教学能力强,课堂管理水平高;劣势: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实际工作经验不足,通常不具有进行实习教学的能力。2.3 理实一体化教师从哪里来目前,具有这种能力的教师不多,从现实的角度看,让授课能力较强的实习教师担任一体化授课教师是最佳的选择。但是,从教学实践的效果来看,还是难以做到游刃有余,这之际上是一个瓶颈。凡是在教学中经常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部门,其中的实习教师的理论授课能力就比较强一些,而平时以实训指导为主的部门,其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就会逊色一些。即: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是可以使实习教师中的大部分人最终成为合格的一体化教师的。但是,从长远的观点看,这将会直接导致一大批理论课教师失去岗位!同时,转为一体化教师的实习教师,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因其知识储备不够,无法胜任这一岗位更高的要求!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培养方案呢?即: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向一体化教师方向转型。如,理论教师先向多课头方向发展,再掌握若干门实际操作技能。实习教师通过学习、进修逐步提高理论素质,同时大家一起抽时间到工厂一线学习、调研,了解工厂的实际需要,日积月累,就有可能使教师队伍整体上台阶,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目前这种双管齐下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的培养对象完成了双师型教师的转变,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3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材的优点在于,它是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与实训课相融合的思路,进行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使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改革探索。除了精心选取市场上现有的一体化教材之外,还应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编写广泛使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使的教学方法,与学校教学设备相适应的特色校本教材。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易于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4 改进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的变化,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高低的考核方式,形成“重过程、重能力、重实践”多元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由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考核、技能考核等四种形式考核。过程考核,是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考勤、实验、学习效果等均列为考核内容;项目考核,是以教学竞赛、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等替代相应的实训课程考核;作品考核,是在实施项目教学、任务驱使等教学方法的课程中可以用项目小组的作品作为该课程的考核作品;技能考核,是用技能等级证书替代相应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成绩。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应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现素质与技能的双重提高。通过用工的金字塔型结构,我们得知社会急需大量的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一线工作人员。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样的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有技能、会操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所以尽管它还步足够完善,但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中职教育从以前照搬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到如今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质的飞越。更加可喜的是,现在的毕业生,已经从以前想到办公室上班,当白领,到现在主动到生产第一线就业,心甘情愿地做一名蓝领工人,学生毕业后“先就业—再择业—到创业”的就业观念的转变,这是对职业教育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最大肯定。今后,将继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参考文献[1] 邱国仙.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220.[2] 董晓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0-21.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师,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实现从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到以能力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也就是以职业或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为从业能力的基础;以能力表现为教学目标、教学进程的基准;注重“学”,并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组织课程与实施教学的一种系统方法。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室为中心的转变。一体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技能型人才。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是集理论、技能训练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单从某一个方面努力是不能奏效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具有以下特点: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构成了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构成了一体;教学环境一体化,即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构成了一体,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为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培养一体化教师、编写一体化教材、创建一体化实训基地、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这样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培养一体化教师
教育部近几年正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为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要培养一体化教师。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不仅要做到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够在教学中很好地贯彻一体化教学思想,能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为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转变,教师要努力成为集理论和实践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这是一体化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并且教师还要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课堂局面的控制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作用,使课堂活而有序。
2.编写一体化教材
一体化教材的编写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核心,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确保理论上是先进的,应用上是可操作的,内容上是实用的,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一体化教材的使用可以促使教学过程实现“三个结合”,即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岗位要求与技能训练相结合、职业能力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3.采用一体化考核方式
考试制度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是评价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的考核方法,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才能给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后,考核方法也要相应改变。考核方法将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案,通常是将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结合在一起。例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的考核,不但要考核理论知识,还要考核动手操作能力,以形成性评价作为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即:考勤+实训任务成绩+综合项目成绩。具体做法是:考勤:即每次学生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20%。实训任务成绩:实训任务多为基本操作,要求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占总成绩的40%。综合实训项目:是一个较全面的检测,占总成绩的40%。这样每次课程均和期末的考核成绩有关,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课。
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突出了技能训练这个职业教育核心。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了部分理论知识难学难懂的心理障碍,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迎合了学生对操作实践充满兴趣的群体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努力钻研业务,苦练操作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实践证明,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符合当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需求的主流模式,虽然在实践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困难,但相信经过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摸索和总结,一体化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更长远的发展,为我国的信息产业化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晓,《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郑宝昆,《计算机专业“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4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了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师资队伍、教学场地、教学评价等的一体化内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职业院校;教学模式
研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从目前来看,国内研究一体化教学,普遍关注某门具体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对专业定位模糊和对新技术发展跟踪不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课程之间相互割裂,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严重削弱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整体效益。
1.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引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例如产教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教学模式。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而言,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同时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环节的不一致。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这种方式打破了普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阵地”,强化实训实习的教学功能,并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2.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在专业建设各环节中,教学实施过程承载着专业建设的思想与目标,最能体现人的能动性,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环节。为此,我课题组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为载体,探索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内容。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2.1一体化课程体系(1)基本结构。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灵魂是科学地序化与整合。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优化整合,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专业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科学整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定位,实施校企合作,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3)校企合作,突出岗位工作的针对性和职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职业性,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必须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在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岗位工作调研、工作任务归纳等方面,必须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论证。
2.2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教学三要素为一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即基于学生主动行动的“学”、教师支持和咨询意义的“教”、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定的“学习情境”等。基本流程为:根据选定的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教学过程分析,将其分解为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结合学生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作合为整体;采取分层次教学,在每个项目中分不同的阶段,逐段升级,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分层次考核。
2.3一体化师资队伍建立一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高效实施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和融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组成了15人教学团队,具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聘请校外兼任教师10人。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实习教学队伍中去,课程教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先后派4名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增加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2.4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要有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与之相适应。按照一体化设计原则,必须融教室、车间、实训、鉴定于一体,将教学环境工厂化,使专业教室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技能鉴定等,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特色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实训基地内所有的实训室进行优化整合,成为机电工程基础实训中心、综合能力实训中心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心;引进企业生产设备以及车间布局,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在一体化教室中设置理论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小组工作讨论区、实验实训区等,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教室与企业现场合一。
2.5一体化教学评价为了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理想效果,我院机电教研室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评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将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检查、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实训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参加“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高级认证”等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结语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将理论与实作合为整体。充分发挥了专业一体化整体设计的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茹,张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4.
[2]张庆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51.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做一体化 课程建设
【课程项目】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工学结合背景下工科类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GG209)。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211-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证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但是,实践中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时,往往是“教与做”的分段教学,教、学、做相对分离,没有真正实现“一体化”的思想。根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卫星数字电视技术”课程教学,阐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构建与实施。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内涵
陶行知先生曾对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有这样的解释:“教的法根据学的法,学的法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突出以“做”为中心,强调了“行是知之始”的实践第一性和“知是行之成”的理实相融教学目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做中学,学中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依据职业能力构建整体培养目标,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通过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保障实现整体目标。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一体化”思想,将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目标贯穿在教、学、做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实现知识与技能融合,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要素
实践中得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有相应的师资队伍、课程标准、教材、课程体系、实训保障等关键要素,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一)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一支“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熟练的动手能力,也就是“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解决实际问题。他们不仅仅是教学行家,也是实践好手,他们了解一线岗位需求,能将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和转化。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设“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老师到一线顶岗,了解一线岗位需求,锻炼技能,同时也聘请业界专家到校兼职任教, 使学生能从中学习到真正的工作经验。一方面聘请具有工作经历的优秀人员到校任教,加强“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
(二)开发一体化课程标准
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体化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考核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制定一体化课程标准,一是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要求,对接国家、企业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开发教学项目,制定课程标准。二是要结合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注重过程考核,突出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课程标准制定以后,校企合作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要对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岗位能力,注重教材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由一线专家执笔,结合生产实际编写教材。有效性是指所编教材要做到知识、技能、标准的对接。将一线典型任务案例转化为教学项目,使开发的教材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四)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有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完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的保障,围绕专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课程体系采用平台加模块的模式,专业平台课程支撑岗位模块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着岗位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这些岗位/岗位群的需求。
首先通过社会调研,进行市场分析,归纳出职业岗位,通过职业岗位梳理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依据职业能力确定学习领域(即:课程体系),确定了课程,最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专业设置的课程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以与行业合作为突破点”进行课程建设与开发。课程设计基于能力本位,坚持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五)建设一体化实训保障
良好的一体化教学实训保障是关键要素之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需要建设一整套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实训装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训装备要兼具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学习性等功能,把一线工作中所遇到的难题、故障,以及一线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融入到教学实训装备中。
教学实训环境要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方便学生使用、操作、互动以及进行团队合作学习。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的构建与实施
遵循行动导向学习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的构建与实施,本文以“卫星数字电视技术”课程为例,阐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设计。教学项目为“Ku波段卫星电视信号的接收与调试”。有以下几个步骤:
资讯: 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要做什么。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独立了解任务及问题,以及必需的工作技术、工具等,培养独立行动能力。学生通过观看一套设备,了解小组的任务是能够收看卫星电视信号,完成整个任务需要的设备有哪些。通过老师讲解、学生通过学习活页教材等途径,了解相关的标准,设备的功能,卫星通信的相关知识等。
计划: 独立规划解决办法。规划怎么做,采用什么方案。学习者独立或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对任务的解决方案进行规划,促进相互沟通,培养分析性思维。每个小组制定方案,选取接收机,高频头,连接线(电缆,视频音频线),监视器等。画出拓扑结构图,查找卫星参数。
决策: 确定解决办法(方案)。学习者向其他学习者和教师介绍工作计划和信息搜集成果,以保证工作流程没有缺陷。每个小组选代表把各自的方案作介绍,其他小组成员作补充,与老师一起确定接收方案。
实施: 学习者使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促进他们的职业工作能力。老师边做边演示F头的做法,每人练习做F头,老师讲解如何调试设备接收信号。然后每个小组按照确定的接收方案不带电设备连接,然后通电,设备调试。调试的过程老师仔细观察每个步骤。
检查: 学习者自己对应实际值进行检查比较并考虑结果,有助于工作的控制和修正。本项目比较特殊,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够正确接收信号。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能完成任务,老师参与指导。
评价: 学习者通过自己评价、分析结果和老师互评,两者的标准是一样的。使得学生找到错误与不足,从错误与不足中学习提高。如果老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出现大的偏差,老师与学生进行商讨,最终找到问题所在,达到培养学生三种能力的目的。每个小组进行自评打分,老师也进行评价打分,并进行点评总结,指出不当的操作,以及注意的问题等。强调学生的标准意识、安全意识。
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具备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专业能力)。通过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使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解决复杂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并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个体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这个完整的工作行动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理实合一”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宗旨在于能力的培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学生变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为主动的综合能力培养者。构建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需要充分理解一体化教学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并在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课程标准、一体化教材、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实训保障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等关键要素做好准备。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明确设计学生“做什么”、“怎样做”,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本着借鉴原则,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教学项目等,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及“理实”一体化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晶,徐金寿.论高职教学中的“教学做一体化”[J].职业教育研究,2011(03):25-26.
[2]秦绪玲. 浅谈项目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3:(17),90-91.
[3]吴家礼,许芳奎.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2):26-28.
[4]崔玉良.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9):93.
作者简介:
1课程设计的背景与依据
通过对众多物流企业的接触与调研,结合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及笔者的不断实践,笔者发现,采用教、学、做、用一体化式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岗位的关键技能。即根据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业务过程,将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市场开发的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直接深入区域物流行业,对区域物流市场进行直接的分析,完成各个阶段老师设计的任务,由老师和企业专家进行综合点评。在教、学、做完成之后,再通过"在校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这一大型课业的形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及做过的技能训练很好地运用起来,不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还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更提供学生一个运用的平台,真正做到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一进入企业即能工作,甚至可自己创业。
2课程定位及培养目标
本课程是专门针对高职物流管理职业领域物流市场开发工作岗位而设置的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物流需求分析、物流企业定位、制定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并进行物流客户开发等一系列的措施、方法及技巧,能够胜任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部关于物流市场调研、物流企业市场开发方案设计及物流客户拓展等工作。课程具体能力培养目标见表1。
3一体化教学设计的主要理念和思路
《物流市场开发》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主要根据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部实际业务开展的过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在业务开展的各个阶段采用任务驱动、大型课业等方法手段实现教、学、做、用一体化。具体实施时,由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组建6-7人的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项目小组,任课教师根据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业务过程设计阶段性任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业务开展过程及设计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分别讲解每一阶段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学习研讨后,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带领学生去完成各阶段设计的工作任务。如物流市场环境分析阶段,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后,组织各项目小组研讨学习物流市场环境分析的方法、内容、因素等,然后带领各项目小组针对区域物流市场环境进行调研、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在班级内分享与交流,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现场讲评。在所有阶段完成教、学、做之后,以大型课业《在校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的形式,要求各市场开发项目小组撰写《在校大学生创业方案》并实施,要求各模拟市场开发公司进行区域市场环境分析、调研分析产品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并选择目标市场,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拓展客户,教师对其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学生有疑问及时咨询教师并解决。通过大型课业的形式,综合全面地考查学生从事市场开发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体现教、学、做、用一体化,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运用的能力。
4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4.1教学内容的选取《物流市场开发》课程根据物流企业进行市场开发的主要流程,主要设置物流市场环境分析、物流市场需求分析、物流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的选择、物流企业营销策略制定、寻找与识别物流客户、接近物流客户与客户异议处理、物流客户成交与业务款回收7个学习情境,其技能目标和核心知识内容见表2。4.2整体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建议针对本课程实战性突出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企业实战训练作为主导,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训练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整体教学设计和建议教学方法见表3。4.3课程实施要求(1)教材选取。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物流市场开发》课程在实施中,对教材的要求相对较高。教材必须以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理论与实践要有较好的结合,同时,为方便教、学、做用一体化的具体实施,教材结构的设计上,最好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清晰地表现出来。一般要求使用高职高专类工学结合教材,推荐使用《物流市场开发》教材,也可考虑选用《物流市场营销》与《物流客户开发》2本教材合用。(2)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必须要有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对区域内的物流企业、行业非常熟悉,拥有广泛的物流企业行业资源,熟悉物流企业的主要工作流程及方法,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及指导能力,能够设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实训项目。同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实践教学项目整合行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3)教学场地、设施要求或建议。教学场地建议配备一体化教室,模拟物流企业市场开发部和客户服务部的工作场所,方便项目小组进行项目研讨和模拟实践训练,同时,每个项目小组至少保证2台电脑,以利于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及搜集资料。校外必须有紧密合作型的物流实训基地,方便根据实践项目安排学生进行实践。(4)考核方式选择。本课程以物流市场开发应用能力考核作为考核点,将学习过程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加入物流企业实践考核,以实际操作效果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采用过程性考核为主。课程结束时,各项目小组撰写创业方案,任课教师组织企业专家进行答辩。最后综合教学过程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和答辩成绩评定课程成绩。
作者:张梅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测评过程;特点
The Analysis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Test
GAN Lu YANG San-yan
(Guangzhou Industry & Trade Technician College,Guangzhou Guangdong 51042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automobile detection and repair major as an exampl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mechanic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process and the test content,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nd the skill evaluation model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final push for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 evaluation derived teaching role.
【Key words】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occupation ability;The process of assessment;Characteristics
为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配合落实人社部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班关于评价的预测试工作,根据人社部《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评价研究课题的预测试工作安排,2012年6月份,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的指导下,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开展。
1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过程
1.1 测评对象分析
本次测评为学员的首次职业能力测评,被测评的学生主要来自学院汽车专业2008级技师班学生、2010级中级班学生合共51名。所有被测评学生均为普通高中或初中入读学生。在教学组织实施上:2008级技师班采用传统的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尚未实施工学一体的课程,2010级中级班则通过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了两年的相关课程的学习。
1.2 测评时间安排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分为“方案策划能力测评”与“方案实施能力测评”两部分,具体测评过程安排如下:
表1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内容及时间安排
2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内容及测评安排
方案策划能力测评,采用职业能力测评试卷进行测评(共9份),学生需要现场进行随即抽题,抽到试卷后,学生即根据试卷内的案例描述要求,开始策划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最后通过对车辆或设备的操作,验证方案的可实施性与正确性,完成操作后填写相关作业报告。
2.1 方案策划能力测评
方案策划能力测试要求考生在120分钟的测评时间内,按需要对实际工作案例题目进行分析,了解任务需求,借助相关工具书、维修手册,设计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检测方法及维修方法,并通过对相关工作流程、费用、工时等因素的策划,制作出有效的工作方案。测评过程,主要体现考生资料检索、方案策划、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分析内容主要包括:
1)写出相关故障出现的可能原因,并详细说明分析的理由,罗列可能故障原因。
2)撰写故障诊断流程图,并详细说明编写的依据。
3)预计相关维修费用,考虑有效资源利用的因素。
4)设计能让维修人员解读的维修作业方案,包含技术要求。
2.2 方案实施能力测评
方案实施能力测评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根据之前对案例问题所策划的工作方案,对已设置相应故障的实训用车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从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根据测评的内容,相关操作主要包括:
1)维修作业前的工作准备
2)车况的基本信息记录与检查
3)故障现象的再现与确认
4)维修技术参数的查阅与比较
5)故障原因的检查与分析
6)故障点的确认
7)故障点的维修与排除
8)功能恢复与竣工检验
9)维修情况的记录与反馈
测评过程,主要体现考生的方案理解与实施、工量具使用、技术操作规范等方面的能力。
3 测评现场的分区与布局
由于两个测评环节的测评内容和形式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测评内容都要进行相应的场地设置:
3.1 方案策划能力测评
3.1.1 场地要求。对于方案策划能力测评而言,场地要求一般不高,一般的教室即可。为保证每个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测评工作,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要求学生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际。
3.1.2 资料要求。由于测评的题目中涉及哪些车型,在考试之前是不清楚的,为满足学生对参考书籍的需要,在考场里面需要集中放置汽车不同品牌的维修手册等资料,帮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3.1.3 过程监督。在这个环节只安排两个监考人员即可进行考试纪律监督就可以了,维持考场纪律即可。
3.2 方案实施能力测评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测评由于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车辆的检修工作,因此,采用分批测评的方式进行,现场分为考核区、待考区:
3.2.1 考核区:提供2辆实训用车、1套独立的工具车(配套维修工具)、相关维修防护用品,考核区域之间保留3米的间隔,以保证考生测评时的独立性。
3.2.2 待考区:考生位置编排,采用6*5的坐位方式,此外,设立技术检索资料准备区域,在考生待考期间,提供相关资料检索的可能。
3.2.3 监考要求:
测评监考小组均,由企业考评员、院校考评员共同组成,其中,方案策划阶段考评员合共4人,方案实施阶段采用每工位2考官、1考生的比例进行安排配置(共2个工位),测评现场体现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保证测评过程的规范性。
4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结果分析
4.1 测评效果分析
能力测评综合得分:81.75分
根据测评结果,其中,90分以上10人,80-89分3人,70-79分25人,60-69分13人,不合格0人,得出以下测评成绩分布图表:
图1 测评成绩分布图
从图表可以看出,70-89分区域占全部考生的84%,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同时也反映高级工、中级工层次学生均能较好地实施相关的维修方案,操作过程基本符合企业规范与要求;90分以上占13%,能较好地对实训用车故障进行有效排除,工作过程遵循技术规范及安全要求,基本满足岗位要求。
分析:通过方案实施能力的测评,可以了解到,该类测评方式的实施,在学生了解考核目的后,相对容易接受,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较为快速找到需要的数据及资料材料。此外,通过高级班与中级班情况的对比,在技术操作方面,一体化模式教学比传统教学学生更能适应职业能力测评中方案实施部分的工作要求,动手能力更强,且会注意工作现场的技术规范及安全工作要求,思考及操作能力更贴近社会需求。
4.2 测评难度分析
方案实施阶段测评学生失分较多的共性项目,主要集中于功能性能力的部分,如:故障诊断层次未能体现先后的原因所在、操作过程存在部分操作失误、故障原因判断有误等,反映考生对于同类故障的经验相对缺乏。
分析:职业能力测评的内容,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提升,需要测评学生更为多的维修经验积累,这是在校学生相对缺乏的部分,同样的故障现象,原因可能不同,需要学生更为注意同类故障现象的比对与分析;因此,如需做好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务必需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教学,通过学生身体的体验与操作,以达到提高熟练度的目的。
5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模式特点分析
通过学院开展的职业能力测评,可以掌握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学生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是否能有效对接。通过企业实际工作案例的作为测评的任务载体,分别对考生方案策划能力、方案实施能力,进行考核。通过与技能鉴定考核模式的对比,概况此测评模式的主要特色主要有如下几点:
5.1 答题模式由传统的单一化改变为多样化,有较强的创新性
由于职业能力测评强调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考核,因此,该类考核一般都从实际工作案例进行导入,通过考生的理解与基本技能、知识的应用,策划出解决该类情况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因此,较为强调目标达成的效果,考生的答题方式没有固定模式,通过对资料的查询,考生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能设计出不同的作业方案并进行实施。与技能鉴定模式相比,考核关注点从对专业知识重点熟悉程度的考核,转移到资源利用与迁移思维的考核。比如:对于故障问题的出现,不需要考生通过记忆,罗列出导致故障的所有原因,考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通过不同的检索途径,结合实际检测,排除相关可能因素,最终确定故障成因并完成故障排除。
5.2 更偏向关联知识的系统考核,而不是知识“孤岛”的考核
汽车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测评题目大多以项目目标达到交付客户标准的要求为最终目的,因此,一般包含接受任务到交付客户验收的所有环节,较大程度体现工作的流程性与连贯性。考生接到任务后,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内,通过任务解读、方案的策划、方案的实施、作业质量检查、功能恢复与调试到交付客户验收,实现整个任务关联的因素(如:故障现象、车辆的品牌与型号、工具设备情况、影响检测的因素等)的考核,与技能鉴定对于知识点、技能点的罗列考核有较大区别。对于测评考官,能够以客户身份或班组组长身份进行评价,更能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
5.3 测评题目运用真实工作情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职业能力测评题目运用以实际工作情景,体现最为常见、普遍的工作项目。测评的真实性大大提升,考生能较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或自身体验,总结归纳,完成相关测评。该类测评,能较好引发考生的思考与情景体验。
5.4 职业能力测评强调工序的完整性,体现考核的综合性
在职业能力测评的过程中,包含方案策划与方案实施阶段的测评,而对于方案实施阶段,由于需要考生根据方案策划情况进行落实与实施的,因此,在方案实施阶段较为强调项目的流程性与完整性,而不是分步骤一个动作或一个环节的操作考核。在本次职业能力测评过程中,汽车类考生主要涉及的主要考点除包括:车况检查、测量工具的使用、总成部件的拆装、总成部件的检修、线路的拆检等,测评过程除测评技能操作的情况外,还需要对考生经济、环保、安全、工序条例性等方面的操作关注点与习惯进行考核,体现企业岗位工作要求。
5.5 测评提倡发挥考生的能动性,减少固化思维模式
区别于技能鉴定的测评,本次汽车职业能力测评的答题方式并不采用传统的对错判断模式进行考核,而是要求考生通过资料的查阅,取得相关技术数据、线路图的资讯后,进行相关答案的判定与描述,强调佐证与分析,从而减少死记硬背的测评内容。考核重点也将理论层面知识、技能层面操作进行了有机融合,在方案策划过程、方案实施过程均体现项目运作的理论、技能点的支持,从而实现使知识与技能的关联,系统知识的内部关联。
5.6 测评难度的增加,强调考评员的工作经验运用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开放模式的实施,就意味考评员需要从多个观测点与评价点的考量,是测评难度有所提高。对于考评员,在较大程度上要求更多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以及系统性工作认识。测评结果与考评员工作经历有较大关系,工作经历的不同,对于测评得分有时会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在本次职业能力测评过程中,对于每次测评,考评员建议在两人以上,以保证测评质量的合理性、客观性;因此测评的难度有较大提升,对于考证,如果方案设计错误或实施过程的失误,会直接导致测评问题得不到解决。
5.7 考核针对性更强,体现考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测评因素
本次汽车专业职业能力测评过程中,最大特色是考虑考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通过现场提供的检索资源(工具书、教材、技术指标、维修手册等),让考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区别于技能鉴定对于共性知识、基础知识广泛层面的考核,本次测评,让考生能切实针对解决问题进行考核,而不是考核记忆力的好坏,测评效果直观且明显。
6 综合职业能力测评对于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
通过了解企业考评员、院校考评员在测评工作中的体会,职业能力测评模式对于教学过程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
6.1 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1)学生对于工作案例有更好的了解,熟悉工作流程,了解下一步工作内容;
2)学生模仿能力更高,对于操作演示的学习效率更高;
3)学生对于维修技术规范,安全防范意识更为重视;
4)学生对于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工作有自主性,能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与分析;
5)学生有更佳的表达能力(文字或语言),文字处理能力有较好提升。
6.2 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进一步促进教师培养职业人的观念。将企业真实工作转化为考评题目,在考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对教师在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方面也有了很大促动,这种促动主要来源于该测评模式在测评内容的综合性方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纯教授技能点和知识点的授课内容,而是要求教师自身更家了解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将企业工作过程和内容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最终实现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最终满足学生职业成长的个性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庄榕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研究[J].职教论坛,2013(3).
[2]庄榕霞,赵志群.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木杰,张利芳,等.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5]赵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1(08).
【关键词】CDIO 机电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063-02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高校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山东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选定国际上公认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于2009年初成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试点工作组高校成员,是山东省唯一一所加入CDIO项目的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作为CDIO培养模式的试点专业,对09级、10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进行了改革。机电一体化课程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我们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运用到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一、机电一体化课程现状分析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测控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结合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已成为当今制造业技术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要求日益提高。“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培养学生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以系统的观点理解和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包括机械、检测、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具备进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初步能力。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内容陈旧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检测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总体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充分反映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概念,授课内容比较陈旧,知识体系滞后。
2.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密切、工程实用性强的特点,但课堂教学主要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实验内容少且针对性不强,实验设备较少,学生接触实践机会少,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方法单一
该课程的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考试模式单一
考试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能力、获取实际技能的一种手段,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基础扎实、创新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仅靠卷面成绩的传统考试模式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考核方法等已不能适应“宽口径、重实践、应用型”的现代工程教育发展潮流。因此我们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二、基于CDIO的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1.CDIO工程教育介绍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CDIO 的教育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瑞典国家高教署(Swedish National Agency for Higher Educa tion)2005年采用这12条标准对本国100个工程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适应面更宽,更利于提高质量,尤为重要的是新标准为工程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其机械系和航空航天系全面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取得了良好效果,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2.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CDIO教育理念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机电一体化课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融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前续课程在本课程中的应用,为后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拓展机电一体化实践技能,增强创新能力。CDIO教育理念对机电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机电一体化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基于CDIO的培养理念,将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主要以典型机电产品为载体,重点讲述精密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在机电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结合我校自行研制开发的三向移动重载教学机器人为实例讲解,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并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机器人协会、机械设计协会、班级的科技小组紧密结合起来,全天开放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够自行设计简单的机电产品。
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现场演示、课堂实物演示与实验,从中穿插旨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机器人设计、调试等内容。注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实验式教学,多种方法手段并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分析问题,联系问题,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立体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课下组织学生参观智能机器人实验室,观看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各种演示和结构。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适时布置一些简易机器人开发课题,让学生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同时这些关键技术可以触类旁通地用于其他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在每一届学生中选择设计较为出色的部分产品,进行实际加工制作,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激励,同时也可以作为以后学生的研究对象。由于最终的产品完全是学生自己设计,有利于学生掌握机电产品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整个过程,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3)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对机电一体化课程的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50%)+实操训练与考试(20%)+解决实际应用课题情况(30%)。理论考试是按照考试大纲要求,闭卷考试,100分钟。
实操训练与考试是在现有的机电一体化教学实验设备上进行设备操作、编程、调试等,考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解决实际应用课题情况主要是结合简易机器人开发课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给出解决方案,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考核方法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全面地反映学生应用该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了单纯的理论考试反应学生成绩的片面性,避免了出现高分低能情况,让更多的学生发挥出个人的潜能。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参加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和机器人大赛等各种活动。
关键词:技校园林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采用的是先学理论知识,后集中时间安排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环节脱开,这一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教思想,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人才培养十分必要。
技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往往理论完成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跨学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所剩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较差。“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依据全国园林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和园林技术专业顾问委员会历年活动记录,并通过广泛走访调查合作企业,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归纳出园林技术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获得这些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和生产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一条明线,以基础知识成系统和实践动手能力成系统为2条暗线,系统化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及项目课程标准及技能鉴定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以任务为驱动,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编写出一系列项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教材理论内容少而精,以够用为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教学,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我们按生产过程将《园林苗木生产》《园林树木》和《花卉生产与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划分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模块,将课程中的主要知识技能点附在任务模块当中,以项目为主线,安排教学模块,强化技能的训练。将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以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性实训项目,实现了校企零距离培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求教师既精通理论,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并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找一种具体的、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3个途径实施:一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目前,园林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师都有最少1次的企业锻炼经历。另外,每学期至少有20%以上的课程内容聘请行业专家来校讲授指导。在此基础上,还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包括外出培训学习和请职教专家来校指导学习,目前所有专业教师都接受过多次培训学习。
建立满足教学内容需要的实训设备和学习环境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根据教学需要,贴近生产实际,提供仿真的企业工作环境。学校建设有草花、盆景、宿根花卉、盆花、工厂化育苗等生产教学项目,还建立了计算机设计、插花、园林制图等实训室,并购置了相配套的实训设备,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障。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产品为载体,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教学过程中还组织学生到花卉、苗木公司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感受真实的生产现场。
按“理实一体化”课程培养学生,学生的最终成绩应由各项目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整个教学质量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根据课程目标设定评定指标,制定课程考核方案;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通过实践与应用,“理实一体化”在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成效,通过调查学生感受和企业意见,企业和学生满意率均超过95%,2012年学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达历史最高。尽管在目前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师理念提升不到位,教学项目和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还不尽完善,教材的开发跟不上,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等,但随着教学过程的逐步完善,必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侯守明(1972-),男,河南博爱人,河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孙现国(1978-),男,河南浚县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学科建设;李敏(1963-),男,河南濮阳人,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SJGLX332),主持人:侯守明;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校企一体平台下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GGJS-298),主持人:侯守明。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2-0058-05
从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校企一体化是高职教育,乃至整个职业教育共同关注、探索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校企一体化办学,是在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高级形态[1-2]。在职业学校深入实行“教产合作、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职业教育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在校企一体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国内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贺星岳等,提出了“三力”、“五共”、“四化”、“四度”的高职校企一体化教育流程及其基本范式[3]。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校企一体化”机制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共同体建设,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实际成效[4]。
但在校企一体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尤其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校企一体化教学生产实践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校企一体办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实行半工半读,带来的教学计划安排和衔接问题?校企一体化中企业文化和教育文化的融合问题?校企一体办学中企业和学校的主体地位以及权利和利益分担分配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校企一体的实践中进行研究和解决。
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天海集团投资,政府公助的一所以服务汽车行业为主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基于天海集团和鹤壁汽车学院搭建的校企一体化办学平台,构建了以服务企业、行业为目标,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汽车类专业的“一体三合四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分专业实践,实现了校、企、政府、行业、学生、教师等的多方共赢。
一、“一体三合四双”的内涵
“一体”即校企一体化,天海集团和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共建校企一体化平台,成立校企一体化委员会,实现设备共享、师资共享、协同发展,并在人才培养、招工就业、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服务等方面进行一体化运作。
“三合”即资源整合、工学结合和产教融合。资源整合,即企业把微缩的生产车间建在学院,把生产设备引进学院,把新员工的培训放在学院,把有经验的师傅放在学院;学院把专业的认识实习、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放在企业,实现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工学结合,即学生学生的实践内容来源于企业又不同于企业,课程的内容注重实用性,由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校本教材,采用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完成课程学习;学生生产性实习与企业新近员工的培训相一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产教融合,即教师在生产岗位上实施专业教学,学生在师傅指导下进行技能训练和生产性实训。企业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原理方法就是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四双”即学生双身份(学生既是学校学生,也是企业学徒工);教师双师型(教师既是学校教师,也是企业技术人员,反之亦然);教学双任务(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完成生产任务);基地双功能(企业部分车间和学校实习基地都具有教学和生产功能)。
“一体三合四双”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政府主导下,企业自发的一种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学校和企业的投资主体为同一单位,学校和企业的总体利益诉求一致,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学校是企业人才培养的“蓄水池”,企业是学生实习就业的“练兵场”和“大舞台”。学校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实习就业等方面能够做到统筹协同,极大地提高办学效益。
二、“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做法
为了保证“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学院和天海集团共同成立了校企一体委员会,负责审议校企一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专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公室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专业委员会由学校专业教研室(系)骨干和企业对应生产部门和技术部门的骨干担任,负责组织研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提出实施意见。
学院要求各专业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校企共同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主流技术,创新性地设置各专业课程,保证了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确立校企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如下:符合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企业技能需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将职业技能资格认证和课程设置紧密融合,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融入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创业[5]。
由于天海集团是以汽车电子产业为主导的一家企业,根据其产业特点和用人需求,我们先期首先确定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作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试点,进一步扩展到“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两个专业。主要做法:
(一)专兼结合,校企共享,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保障,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办学思想打破了企业、学校用人界限,采用专职+兼职,技师(工程师)+教师的方式聘用教学人员,积极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和学位进修、技能资格认证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主要措施有:
1.对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业采用校企双教研室主任制,建立每周例会制度,互通信息,安排专业教学和实践工作,研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企业的教研室主任负责收集整理行业企业专业相关岗位的素质和技能要求,并负责安排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学校教研室主任负责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实施、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等。
2.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面向社会和企业选拔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企业人事部门备案,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企业兼职教师享受外聘教师津贴,并可按教师系列评聘职称。
3.建立青年教师假期赴企业顶岗实习制度和校企双导师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青年教师假期赴企业顶岗实习制度要求入职不超过三年的教师或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每年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践,并将其纳入教师职务晋升的考核条件;同时学院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和企业实践导师,使青年教师通过两年左右时间站稳讲台,同时具有较高的技能水平。
4.建立专业带头人聘任制度,采用特殊政策引进和聘用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5.校企一体委员会牵头制定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教师待遇和工作量计算办法,充分调动专兼职教师、外聘教师的积极性。
从2011年实行校企一体化办学以来,学院共聘用专兼职教师68人,其中企业实践指导教师52人,引进和聘用重点建设专业带头人5人。汽车工程系目前有有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中青年专业教师中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占60%以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3年,在校企专家老师的共同指导下,由汽车系选派的1名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入围总决赛总分排名第三,并荣获全国二等奖。
(二)立足行业企业,面向区域,打造校企一体特色专业
河南省目前有郑州宇通、奇瑞汽车、日产汽车、海马汽车等多家整机生产厂家。鹤壁市将汽车电子产业作为四大产业之一重点支持发展,目前建立了鹤淇一体汽车产业园区,引进了华晨汽车、航盛电子等知名企业;天海集团是国内生产整车线速、接插件等的龙头企业。因此,学院在成立之初,就确定了面向国内汽车产业链及后市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设立了汽车、机电、管理类、信息类四大专业群,专业之间优势互补,同时节约办学资金。学院的汽车电子技术(含线束设计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目前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和校企一体化重点建设专业。
在校企一体化特色专业的建设上,采用教学大纲(学校)+培训大纲(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将学院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的培训计划紧密结合,校企一体共同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计划。采用模块化理论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分类整合,结合职业技能人才鉴定和认证需求,制定考核方案,满足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专业实习实训所需的设备,通过以下四种途径解决: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车间、汽车4S店,保证了学生接触的设备是目前行业企业的主流设备;改装尚有利用价值的企业闲置或废弃设备,制成教具或实训设备,同时建立陈列展示室,满足部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需求。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具专业等等;利用特色院校资金和企业自筹,采购专业的实习实训设备,满足实训专业和人才培训需求;基于鹤壁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实现中职、高职、企业实习实训设备的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此外,通过建立“厂中校,校中厂”,方便学院内的理论教学与培训企业的实践教学的交替进行,使学院和企业的实训基地具有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的双功能。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和建立虚拟实训室,满足了教学要求,也大大节约了设备采购资金。
学院实施专业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聘请了十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老总,指导对口专业建设,定期开展各类讲座,开阔师生视野;实施专业带头人计划,负责实施该平台下专业建设各项工作。
目前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了5个专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逐年修订;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多家,其中校企一体化专业实训基地8家,校内建有缩微的企业生产线两条,按生产模式组建实训中心两个。学院牵头成立的鹤壁汽车工程职教集团目前有本科院校4家,高职院校8家,中职院校8家,相关企业20多家。学院还根据企业需求,建立了中高职打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训设备、师资等方面实现了协同共享。
(三)更新理念,双纲并举,实施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根据制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分别制定了教学实施计划,并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学院启动实施了《关于编制各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要求每个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同时制订“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大纲,建立了以职业岗位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要求为课程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为课程视野的优质核心课程,对生产性实习、企业实践、顶岗实习等各环节也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课程改革方面,企业教研室主任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共同制订实习实训方案,理论基础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实践教学占50%,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促进校企一体专业特色课程的规范和实施。在课程结构上,建立了“文化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教育管理上都渗透了“企业元素”,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学习制度。
专业实验室面向全院所有专业提供实践项目列表及实施方案,并在学期开始和期中教学过程中加强实习实训课程的督导和检查,对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进行规范。
学院是以工科为主的职业院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很多相同之处,为了保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学院打破系部界限,在全院成立“松散型”专业课程组,利用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手段,集体备课,定期研讨,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弥补了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教学质量。
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等教学模式,增强学习目标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第二学年分专业情况增加生产性实习环节;增加理实一体化课程比例,注重课程的前后衔接以及特色专业课程的选择。
同时,积极改变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加大课程技能实践部分考核所占比例,并进行规范化建设,目前,多门课程实践技能考核占比达到50%;学院还积极引入网络考试平台,用于软件应用类技能认证专业课程考核,保证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在学院董事会的支持下,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实施了小老板创业计划,每年选拔3-5个项目,重点培养支持。通过开办创业讲堂,将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创业学生联系企业老总作为指导老师等方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创业。目前,由学生牵头,教师指导的创业项目计划已有3个项目进入孵育期,1个项目已经开始运营。
(四)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是良好教学质量的保证,围绕试点专业的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学院先后制定了“学生生产性实习管理办法”、“专业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办法”、“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督及考评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管理办法”、“学院年终考评与绩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奖促办法,为规范教学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管理上,充分考虑对口企业年度不同阶段用人需求,实行多学期制、分段式模块化教学、灵活学分制,引入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综合成绩评定制度以及职业技能资格认定等多种考核办法,最大限度减少学校教学计划和企业生产周期之间的矛盾。多学期制打破了传统的两学期制,根据汽车企业生产和用工特点,适当调整或增加学期数,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学校和企业在学生实习实训环节时间上的一致性。如将每年6-9月份作为学生企业实践学期,部分专业11月至次年1月作为单独学期,相关专业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到对口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学生既参加实践又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则采用工资+奖金方式回报学生,实现共赢。分段式模块化教学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类整合,采用小集中授课和固定时间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专业课程学习需求。灵活学分制是指可以用在企业实践、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创业计划等经历经考核后替代相关课程学分,学生只要修满规定学分,就可按期毕业。综合成绩评定方法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评价,实践技能考核在单门课程中占比可达60%,同时在实训课程中借鉴大学生数学建模的组队方式,引入三人分组团队考核机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体三合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一体专业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由教务处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组织牵头,各系部及专业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
2011年10月以来,围绕汽车电子专业(线束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学院在教材建设、课程教学计划、实习实训方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修订了2011级和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实训计划。同时围绕学生实习和实训、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定了校企一体管理、培训、认证、考核方案。汽车类专业一年来已经在天海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建立了7个教学岛,8个实训中心,在校内建立了一条教学型生产线和一条实训生产线,并先后组织6批近千名学生赴企业生产性实习实训,为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还通过这种方式缴纳了学费,实现了职业院校真正的“零学费”入学;校企一体化专业的“入学及就业”模式也得到了有力的保障。学院2011级毕业生先后赴长城汽车、宇通客车、航盛电子、天海集团等企业顶岗就业实习,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得到了企业认可,受到了企业的好评,部分学生已经同上述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汽车技术服务于营销专业的35名毕业生提前半年已经被当地的4S店订购一空。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连续三年成为报考热门专业,招生规模每年达到350人以上,试点专业的学生除了直接在天海集团及下属公司实习就业之外,还分别被选送至奇瑞汽车、航盛电子、宇通客车等国内著名企业就业。两个专业也先后在2012年、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汽车检车与维修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院在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特色院校。
基于校企一体化的“一体三合四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入企业的投资,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节约办学资金,还有利用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人才,减少就业压力,并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是对企业命名班,订单班等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新的尝试和提升,对解决新办民办院校招生就业难,企业招工用人难的双重难题有现实意义。实践证明,这种“一体三合四双”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扩大招生规模,转变教育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费重阳,张巾帼,刘金h.校企一体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2(3):26-27.
[2]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0):143-148.
[3]贺星岳,邱开金.基于校企合作“一体化”的高职教育流程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1(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