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6:2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研究性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引言
研究性英语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符合当今的教学需求,初中研究性英语教学仍然处于探索时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关于初中英语的研究性教学的方法,对于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
1.研究性英语教学的特点
研究性英语教学是一门针对新课改要求的新型英语教学课程,它主张的是学生和老师以研究探索为目的,进行英语课程的教学并且实现相关目标。研究性英语教学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1探究性
探究性是研究性英语教学的重要特点[1]。研究性英语教学是一种主动求学的新型英语教学方式,不但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还要求学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索,甚至要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采用引导和归纳的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既不会因为太难而失去积极性,又不会因为太简单而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1.2开放性
开放性是研究性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2]。新课改积极提倡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教学。开放性教学没有确定学习的范围和内容,所学习的知识点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英语本就是一门融合了多方面内容的学科,因此,初中英语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英语的灵感,在实际的交流中不断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1.3应用性
研究性的英语教学方法是新课改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在英语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英语教学的应用性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初中英语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对英语教学方式及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进行研究,最终还要回归到如何将知识应用到教学及现实生活中。
2.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研究性教学的制度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与国外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也越来越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3]。基本上所有的初中学校都已经将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教学,但是在这其中,有部分初中学校对于研究性的英语教学没有一套完善的教学制度,没有制定一套适合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也没有科学严格的教学课程编排,对研究性英语的教学没有营造良好的环境。
2.2教学模式单一僵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应试为目的,应试几乎是所有初中学校开展英语教学的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根据研究性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对知识点的传授过程中以习题为主,这种现象在初中毕业班里更是常见。应试教育是研究性英语教学的阻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研究性的英语教学将逐渐走进英语教学课堂。
2.3教师素质不够高
研究性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当专业的英语知识,还要学会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探索,英语教师的素质会影响整个英语教学质量。从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初中的英语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性英语教学的质量。
3.初中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方法
3.1建立完善的研究性英语教学体系
针对初中研究性英语教学的现状,需要及时制定一套完善的研究性英语教学体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制定有助于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教学目标,丰富研究性英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对于英语课程的编排要科学严谨,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4]。完善的教学体系需要以许多教学制度进行规范,完善的教学制度能够引导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编排,为初中研究性英语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2丰富研究性英语教学的方式
教学方式的丰富化是新课改的一项基本要求[5]。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在进行研究性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枯燥的英语教学进行趣味丰富的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和学生交流。比如在英语课程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进行一个游戏,让学生从课间放松的状态很快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在游戏中和学生唱首英文歌,或者通过电影短片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英语教学中。
3.3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要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就要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第二,要主动和其他学校进行教研交流,开阔教师的眼界和思路。
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特征。虽然初中的研究性英语教学仍在探索中,但只要继续重视,并且加大投入力度,初中研究性英语教学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庆.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庞文娟.初中英语教学情境创设的适切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李娜.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字】中长跑教学 研究性教学 探讨
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中长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一、研究性教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高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笔者通过对文献大量的阅读,将本文的研究中心定位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就是说将评价的重点集中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游泳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评价,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具体行为和获得的学习效果,据此对他们的学习活动做出客观的判断,从而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游泳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1.评价原则。研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其更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实践活动过程中取得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在对教学做出评价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自我提高成为教学的重点,教学评价不是强加给学生的硬性定位,而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改进、学习他人优点的催化剂。2.评价内容。在中长跑教学的过程中,应用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内容已经由之前的知识与技能的考察方式转变成灵活的考察方式。进行研究性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涵盖多个方面,主要有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表现,活动当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在实践中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的发展状况,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等。3.评价手段及评价方法。可以说, 研究性教学评价方式一改传统的评价模式,其所运用的评价方式和方法表现为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将自评和他评紧密结合,在教学中,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将小组评价与组内个人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以及将书面材料评价和学生口头陈述展示评价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要对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提起重视,因为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主要是由其兴趣和态度所定的,基于此,在教学评价工作中要将定性评价作为主义,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二、研究性教学在中长跑教学中的实施程序
笔者在分析总结中长跑课程的主要特点时,根据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实际掌握情况和其一般的心理特征,把中长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程序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图1)
1.引导一准备阶段。引导一准备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生带入到中长跑问题情景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通过思考不断否定之前不正确的认知,使其认知产生冲突,发动他们的研究性思维,充分挖掘他们潜在的学习、研究能力,并将这种精神带到生活中去。基于此,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中长跑教学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揭示知识背景,创设情境,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研究动力,确定研究课题,建构合理的课题研究小组,同时协助他们制定较为完善的研究草案。例如:教师在讲解中长跑技术动作的演变概况时,可以播放一些中长跑比赛的视频和图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视觉上带给学生一定的冲击,对中长跑的技术动作有基本的表层了解。
2.指导一探究阶段。可以说指导一探究阶段是研究性教学的重要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方案进行考核,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和信息的收集,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发现的能力;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五自主,即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设计和自主实施。学生在明确研究目标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选课题的特征进行知识、技巧的讲解,方式方法的传授,在指导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主要培养学生判别虚假信息、筛选优劣资料以及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和多个渠道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同时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3.评价―反思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与反思。在此阶段,学生可以根据实践体验得出最后的结论,并且通过交流和大家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报告、研讨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思维、共同学习勉励、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三、结论
客观来说,所有的教学方式都会存在一定的缺点与不足。基于此,在进行探索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践表明,研究性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操作的难度较大、耗费的时间过长、教学评价难以控制,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吸取各个教学方式的优点,摒弃其缺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我国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研究性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学体系。从教学目标上看,研究性教学应当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要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协作观念,提高交流合作能力。从教学过程上看,研究性教学强调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师创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达到培养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目的。要指出的是,研究性教学不是压缩课时,也不是重科研轻教学。研究性教学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教学中体现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两者实现有机结合。
二、研究性教学的意义
金融工程专业学科采用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对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从学科性质上讲,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具有几个主要特点:与经济学相关的课程知识含量丰富;理论性与业务性都很强,在理论指导下注重实际体验;研究范围较广、交叉学科多;与国家政策措施联系紧密等。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决定了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科研能力。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围绕解决问题而展开的,要求学生从社会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提出各类现实问题,并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注重让学生在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对其所学的知识有所启发,进而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甚至由此发现新的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对真实问题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研究性教学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基础和个人特点,制订恰当的研究计划,进行具体分工,共同实现研究目标。通过协作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学会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并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融资、投资是金融学关注的基本问题,而金融问题更多地与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开展研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体验金融学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与关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5.有利于教师同时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实现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研究性教学需要教师研究学科发展和课程体系、研究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研究授课对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案和方法的设计。同时,实施研究性教学教师自己必须有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三、研究性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金融工程专业研究性教学应当根据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各种现实因素,整合出有效的研究性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教学环节。
(一)划分知识单元,明确教学主题
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内容结构,划分知识单元,并根据教学进度,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性教学主题。教学主题的选择应当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具体体现在:(1)在满足教学要求、与教材理论保持联系的基础上,选题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金融学中涉及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容易受到压抑。生活化的教学主题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讲投资组合理论时,可确定研究主题为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讨论;讨论金融市场时,可以将教学主题明确为金融业务的仿真交易实验。(2)选题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富于探究空间,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一致。(3)选题应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讲述金融市场监管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在学习货币政策时,可以与现实中的通货膨胀等问题紧密结合起来。(4)在把握选题原则的前提下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目标与课题,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有发现和体验、创造的自由空间。
(二)教学形式与学习方式的选择
研究性教学有专题讨论、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在实践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各种形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性,选择合理的教学形式。对于一些在知识框架中相对独立的重点内容,比如金融市场结构、投资组合分析等内容可以采取专题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探讨,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和集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对于一些现实性较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主题,比如金融市场的作用、运作机制、融资方法、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化、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等问题,可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案例分析的教学形式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搜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思维,增加社会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些操作性与实验性强的主题可以采用实践教学的形式。比如仿真交易实验可以让学生利用模拟交易系统了解股票、外汇等市场的运作,或结合虚拟资金交易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把握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使学生对市场有初步的认识。研究性教学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比如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或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固定合作学习小组是教师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决定学生的分组,保证每组由不同学习水平的成员组成;非正式合作学习小组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组合,给学生创造一个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两种合作型学习方式各有适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主题所确定的教学形式,在分析两种学习小组安排方式优缺点与适用性的基础上,选择既能满足学生需求,又能实现教学目标并能充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与成果的安排方式。
(三)教学环节与教学实践
1.布置任务,明确要求,适当引导。教师应当对研究主题的背景知识作必要介绍,并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有关评论文章或搜集相关资料,不能简单地拼凑他人材料,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研究成果,也不要持偏激观点,而应当调查或深入研究,通过补充、深化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教师在这一阶段适当引导和帮助他们广泛查阅和收集资料,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以及文献研究的能力。
2.展开教学活动。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有多种,无论采取哪一种,教师角色的定位与转换都非常重要。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无论是实践教学还是专题讨论、案例教学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相对而言,对于专题讨论或案例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更应当从保证教学质量、控制讨论主题、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角度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1)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研究性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气氛,和学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结合分组讨论、角色模拟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和探究的积极性。(2)应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要轻易就某一问题下结论。开放式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比如,在讲述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时,在讨论中,学生有时会有一些片面的认识,提出“中国的紧缩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货膨胀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不明确”、“货币政策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等观点。对于学生的这些观点,教师不应一味地否定,而是应当对学生的资料搜集和学习过程予以肯定,同时引导要求学生联系货币政策的作用与目标来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与调整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应当肯定学生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而对于学生一些不成熟的观点,应当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与差异,给予鼓励和正确引导。(3)应当充分发挥好主导和主控作用。首先,教师应当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通过各种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内容,做到少而精。问题过于宽泛则讨论散乱,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掌握。考虑到不同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提问还要有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渐深入。例如,在讨论中国人民币是应该升值还是贬值的问题上,教师在讨论的不同阶段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人民币升值或贬值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对企业的经营有什么影响?升值与贬值对总需求的影响究竟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与物价水平具有怎样的关系?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中国的国际收支有何影响?这样逐渐深入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其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学生对前人观点有所质疑或补充,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问题进行讨论,力保讨论沿预期的方向进行。鼓励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同时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提出的疑点问题,并对讨论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修正。对于学生争论较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社会敏感问题,教师也应认真分析,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不回答。第四,教师要把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引导到对一般性问题的讨论,并归纳出一般性的理论观点或结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结。教学过程的最后环节,教师应当总结学习要点,阐明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总结学习重点、难点和疑点。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书面的分析报告或论文,通过重新审视讨论过程和解决方案,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能够加深理解。教师也应当总结教学过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建立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知识技能的应用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传统的普通教学不同,研究性教学的成果可能并不是可量化的评价结果,如何从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两方面构建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设计。
四、小结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出发点
1、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能体现地理教学新原则
研究性教学方式的特点之一是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研究性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注重实际应用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地理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所以,这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地理学科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育不是要培养一批小地理学家,而是以普及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地理技能,以会生活,会学习,会创新的目标,塑造人文精神为主,因此,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高深理论不是重点,它更强调教师要以研究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由此来看,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地理教育实现其培养目标的有效方法。
2、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益于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二是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开放性。地理研究性教学中的研究问题及研究课题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条件出发而确定的。因此,其内容丰富多彩,问题各不相同,相应地,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步骤也就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或空间处于开放状态,尤其是地理课题性研究学习主要以课外学习为主,在空间上不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为获取信息资料,学生需要进阅览室,图书馆,地理教室等;为解决某一问题,学生去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主题公园等;为得到某种技术支持,学生还可以进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求教于科研人员和教授等等。总之,丰富多样的校内外地理教育资源都可随时为学生开放,为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服务,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二、地理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践
现将我在《宇宙中的地球》一单元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作简单介绍。
1、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目的
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基本前提。在本节开展研究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认识地理环境和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地理综合素质,且以此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实践锻炼机会少,探索精神和应用能力得不到发挥的缺陷。
2、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我先根据本节内容,确定了研究方向,提出母课题,它所涉及的是本节知识的综合内容,但并不涉及具体研究课题,然后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小而具体的问题,将大的课题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进一步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即确定子课题。例如,学生由母课题“太阳、月球与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提出系列子课题,“太阳辐射能对地球所影响分析”、“月相与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的关系分析”等等,题目涉及知识的深度、广度各不相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差异,问题提出后,我首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背景,并逐一分析各课题,使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的搜索渠道,帮助学生建立研究小组,最后由学生共同讨论和确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实施计划。
(2)实施研究方案,汇总研究成果,写出研究报告。
研究方案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它是研究性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课题研究的要求,收集有关文章,数据,图片等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实践,特别是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实地考查等,在研究方案的实施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有助于探索研究的开放性情景与途径。如在《月相与月球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首先,我和学生一起拉横幅,写标语营造氛围,正式开题研究,然后就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出有关要求,布置小组工作,并开设了一次与此有关的讲座,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趣,诱导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同时每天8小时为学生开放校内地理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所有这些措施均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我和学生一起从初一开始到下月初一,每天晚上或次日清晨全部两人一组观测月相,并作好记录,主要记月相形状及其对应日期,是亮面朝东还是朝西。第三,其中两人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二人负责上网查询资料及相关课件,另二人负责资料的综合咨询。第四,初步交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际观测得到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学生经过一系列研究活动,将取得的研究记录总结归纳写出报告。
(3)学生表达和交流,老师总结评价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然后由教师主持召开辩论会,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取得的成果(论文)等向全班同学,在过程中,同学们可提出疑问,或就某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同时师生共同对其成果评出一、二、三等奖。在评奖过程中,我还特别注重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所战友的分值。
三、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体会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实践,得到如体会:
1、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实现地理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性教学;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3?0012?04
一、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
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源于对传统的灌输教育、接受性教学的反思。在中国,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极少拥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其结果,只能使学生盲目地接受和被动地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特别是1999年以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愈加突出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诟病。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以其特有的过程性、主体性、实践性、问题性、体验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学者们开始探讨研究性学习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一致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改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甚至还有学者认为,由于研究性教学始终坚持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和重心,因而它能够从微观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途径和思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1]。
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在若干个政府文件中同时提出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为中国大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中明确提出,大学“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两个文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以倡导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些文件从政策层面指出了研究性教学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此后,研究性教学很快引起中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大学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
二、中国大学对研究性教学的探索经验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一些重点大学提出“研究性教学”概念至今,已有一批学者与一线教师踊跃参与或置身于研究性教学改革之中。在十余年的探索中,无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理论研究
在理论上,中国学者们对研究性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性教学概念的界定与解释
学者们对研究性教学的界定纷繁多样,理解不尽相同。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教学方法,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教学模式,有人认为它还是一种教学理念[2]。虽然提法的侧重点不同,但研究者对研究性教学核心理念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即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为宗旨,在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1]。
2. 研究性教学的特征与优势
中国大学界已充分认识到研究性教学的优越性和特征,并在理论上大多赞同在大学中应广泛实施这一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者指出,研究性教学具有重视教学理念的“研究”导向、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等特征,与传统的封闭性、传承性、灌输性、授受性、压抑性的教学模式存在本质区别[3],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大胆改革和创新。研究性教学在大学中的开展与实施,是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科学涵养,培养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
3.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伟大尝试。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好这一教学理念?中国研究者指出,研究性教学主要有三种基本的实施模式——问题探讨学习模式、课题(项目)研究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5],应围绕六个主要环节进行实践探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的讲授艺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科学研究进展的引领作用、教材建设[6],应把握四个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教学流程、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注重多元考试形式的采用[7],应找准一个关键——教师是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中的传统角色、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其创新精神[8]。当然,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也应转变角色,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为“反思型学习者”,培养研究兴趣,掌握研究基本功,培养科研毅力、科研态度及科研合作意识[9]。还有研究者指出,开展研究性教学离不开政策支持,政策支持的重点应该是教学团队建设、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评估体系改革[10]。最后,如何评价一项研究性教学是否成功?只有一个标准——主要是看从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否获得了较多的良性体验,即看课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1]。
(二)实践改革
近年来,中国不同类型的大学中都有教师在不同层次上尝试研究性教学,涉及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门类。其中开展较为成功与较具特色、在全国产较大影响的要数南京大学的卢德馨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的李元杰教授,他们分别在各自大学的基础物理与工科物理课程教学中探索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11]。除此之外,南京大学的梁林梅、刘永贵、桑新民,北京交通大学的阮秋琦,中山大学的王金发,武汉理工大学的刘智运,长沙大学的沈云林,西南大学的袁惠红,华中师大的胡田庚,广西师院的李荣新,南开大学的顾沛,华中农业大学的李胜清、康勤书、陈浩,黑龙江大兴安岭职业学院的姜广勇、惠学勇,东华理工学院的王红玲,天津农学院的赵淑杰等一批学者与教师,以及宁波大学在全校范围内都尝试探索了研究性教学。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研究性教学的应用模式包括:案例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模式、演讲辩论模式、社会调研模式,成功开发出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范式包括:①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培养模式;②规范课程教学要素,改革课程教学环节;③开展论文研究;④实施基于问题的学习;⑤采取案例研究;⑥推进项目训练[12]。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优化了学习过程,激发了他们学习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兴趣,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意识[13]。
虽然研究性教学目前正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中国高教界的关注,并被正式引入到中国大学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但总的来看,改革还只局限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处于边改革、边研究、在改革中积累经验探索理论的起步阶段[14],有关研究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待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大学中的遭遇与困境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并不能自然而然的转化为教育现实,它的实施受制于主体认知、传统习惯、环境和条件等因素。研究者指出,囿于认识与理解的不足、传统的知识本位价值取向的束缚,目标取向评价标准等的影响等原因,研究性教学在大学的践行依然困难重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研究性教学功能的发挥和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15]。例如,研究性教学意味着对教师习惯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革和创新,包括教学内涵的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的转变、学习模式的转变、教学评价的转变等等[16],这些突如其来的变革经常使教师角色便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这种困境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教师发现案例和问题难于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难于掌控、在教学互动中可能处于被动、在课题研究时难以指导等[17],这些困境对教师而言意味着研究性教学开展的艰辛,使得绝大多数教师对研究性教学缺少动力。
根据周振微、屈林岩、钟文周对5所本科院校实行研究性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90%的教师愿意经常进行研究性教学,但是有1/3左右的教师对研究性教学能力的信心不够明显。而从反映研究性教学深入开展状况的师生对话来看,25%的教师认为学生主动提问的比较多,75%的教师则表示“不多”“很少”和“几乎没有”。这说明学生没问题可问,或者即使有问题,却不向教师请求帮助和指导,师生互动环节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研究性教学较多的流于形式而缺乏深入[18]。姚利民、康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南某省6所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54.5%的教师和42.7%的学生觉得开展情况很一般,28.5%的教师和36.0%的学生表示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情况差,还有2.6%的教师和5.8%的学生认为自己或自己的老师根本没有开展研究性教学。而导致研究性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的主要原因是:管理者认识偏差、重视不够,教师认识错位和积极性低、传统心理定势和行为习惯制约、素质滞后、工作时间和精力限制,学生思想观念问题、学业负担重、依赖授受式教学、缺乏科学研究素养、实践中的畏难心理,学校教学管理不完善、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培训不到位、课程与教材体系僵化[19]。
诸多的因素的制约和困难的存在使得研究性学习主要在部分高师院校和少数重点大学实施,并且研究和实验仅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还有的教师存在一些认识的误区,如认为研究性教学是针对重点高校和研究型大学而言的,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少数教师的事情,或者认为研究性教学仅仅适用于部分课程等[20],这进一步限制了研究性教学的实践范围。赵艳林对大学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调查发现:“现今的大学课堂基本上还是‘讲授+粉笔’的现状”,“课堂教学过于沉闷,课堂行为过于单一”[2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密切联系的,据山西农业大学一课题组先后对该校连续3届13个专业28个班(次)800多名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前调查看[22],半数左右学生处于盲目学习状态,75%的学生缺乏主动质疑,自主探索精神和行为,90%学生对学习方法缺乏了解。可见,研究性教学要成为我国大学的基本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还有一定困难。
四、在中国大学中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建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改革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目标,中国也不例外。中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强调:“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基地。”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旨在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发展其主体性的教学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代表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虽然它在实践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难点,一直处于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但是在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的领域中仍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虽然中国大学在推进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也应看到,研究性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一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巴斯指出:“在半个世纪以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运用。而在当今时代,这个数字缩减为2%。”[23]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思维的产物。为了节约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我们把学校改造成了大批量生产和流水线作业的学生加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教师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如各种教学计划)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然而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把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如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果学生习惯了“等”“靠”“要”,不能及时转变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那么即使强行推动研究性学习,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是要创建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我国传统的校园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权威型文化,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其一言一行学生只能被动地遵从。学生只需接受,不用进行反思与交流,这种校园文化不利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推广。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挑战权威,敢于质疑,并且还要善于合作与沟通交流。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24]如果没有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师生之间将很难发生上述角色的转换。
三是要建设一支能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要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有爱心、讲奉献的教师队伍,这将成为展开研究性教学的成败的关键[25]。这些教师能汲取丰富的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心理,能进行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不仅能把研究性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而且能循序渐进地设计研究性教学环节,并逐步提高。
四是要对研究性教学进行周密组织和科学评价。研究性教学的组织应周密,计划应详尽。同时,要不断创新评价机制,改革评价方式,更注重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对学生学习的评估,要更看重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和理解进程,以及他们对知识的拓展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其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而这正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31-34.
[2] 唐烈琼.论高校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其创新策略[J].教育探索,2007(5):28-29.
[3] 严启英.关注高校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国高等院校研究性教学研究回瞻及展望[J].高教论坛,2009(3):74-78.
[4] 但雪燕.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的特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3):161-162.
[5] 单佳平.大学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54-55.
[6] 阮秋琦.以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性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23-24.
[7] 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6-37.
[8] 陈佩丽,罗军.试论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创新[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专辑):269-271.
[9] 康雯,姚利民,史曼莉,蒋家琼.大学师生实施研究性教学之策略[J].大学教育科学,2008(5):41-45.
[10] 周全,徐洁,伍晓雄.关于推进高校研究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96-100.
[11] 张建林.从两个实践模式看本科基础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06(11):9-12.
[12] 龙跃君.高校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反思与内涵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06(6):22-23.
[13] 王红玲.“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48.
[14] 麻陆东.研究性教学在我国高校的实践环境分析[J].高教论坛,2008(4):93-94.
[15] 吴俊林,史粉莉.高校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5):6-8.
[16] 刘伟忠.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6-37.
[17] 刘水凤.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困惑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21-223.
[18] 周振微,屈林岩,钟文周.本科研究性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200-201.
[19] 姚利民,康雯.大学研究性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23.
[20] 佘远富.地方高校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实践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8(1):76-78.
[21] 赵艳林.培养创新人才:大学教学模式的传统与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3(15):31-32.
[22] 马艳弘,弓永华.山西农科大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EB/OL].sxau.省略/jwc/ jxcg/04xj2-2. Asp.2004.2.2.
[23] 曾东霞.惯习与场域: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137.
关键词:高职;音乐;研究性教学;实施
一、实施研究性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一)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上的现成结论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真正的教学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丰富的体验和生动的思维活动,让他们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意识、合作参与意识,是教师的重要任务。研究性教学在音乐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导”者和“助”者的音乐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去创设了研究性教学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学生的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拓展,从而学会相互激励,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投入音乐学习中去。
(二)开辟学生学习音乐的资源
研究性教学是以渗透、实施、遵循了听觉艺术的感知作为一般规律,以音乐审美为教学的核心,充分突出音乐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从而可以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丰富的审美内容,为学生开拓多种的审美渠道,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注重一些具有时代感的优秀作品,以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的目的,最大程度地让各个民族的音乐走进高职的音乐课堂。通过研究性教学,还可以不断拓展学生审美领域,扩大音乐视野。有的高校有实施研究性教学过程中,还融合艺术文化在音乐研究性教学中。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一直是研究性教学理论的重点。可以说,音乐作为一门开发智力的学科,高职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最合适时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而音乐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又有其特点,如问题探究性、自主体验性、实践创新性、综合开放性等等。在这些特点的影响下,音乐研究性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有了良好的环境。
二、高职音乐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途径
(一)重视研究性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在学生当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主要阵地。应当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当“导演、主持人和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是“领衔主演”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兴趣。在音乐教学实践由本会到当学生自有的认识水平和情感同教材所揭示的道理和深层次的情感有差距、有矛盾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探究兴趣最浓,最能引发学生教学动机和兴趣的因素是问题情境,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有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的想像,锻炼他们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激发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重视教学心理气氛的创设
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是让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的心理环境,它是由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处在良好气氛中的个人与小组,可以暂时地离开僵化走向灵活性,离开凝固的生活走向变化过程的生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防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预订走向一种不能预料的创造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不受传统束缚、敢想、敢说、敢做,不屈从于权威的气氛,有不同意的意见可以直接提出,没有受批评、威胁的顾虑。相反,不良的心理气氛会对学生产生压抑感,使他们的情感得不到充分的表现,创造性不能自由地发挥,担心受到同学的会讥讽。因此,对人产生戒备心理。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可以平等地对话,学生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三)应用探究发现的教学手段
教学的重点是要将知识的的传授向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转变,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张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应用探究发现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重演和再现的内容探究发现性活动方式,创设探究和发现的情境,促使学生融入其中,老师以引导的方法去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实现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而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不管幼稚与否,要予以鼓励,不能轻易作出肯定或者是否定。要让课堂形成一种敢问、敢说、敢做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相互之间多多探讨,能够在你言我语中得到启发,不断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三、结论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研究性教学指导策略、建构体验,可以扬长避短。通过笔者实施研究性教学一年多的经验来看,顺利从演员向导演的角色转变,以研究性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教学能力以及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高职音乐教学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升本科 研究性教学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222-01
近年来,许多专科院校经过创建、合并升为本科院校。“升本”在给学校带来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研究性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新升本科院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发展,建成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是其重要途径。
一、研究性教学的涵义
何为研究性教学?我们认为,对于本科院校而言,研究性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与现实生活中选择并且确定相关学科的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探求、思索和实践,获取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获取新颖的经验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研究性教学的特征有哪些呢?
(一)教学目标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性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是多元化的,不但关注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智力性因素的培养,也关注其非智力性因素,比如情感、信念、动机、理想等的提高。
(二)教学内容开放化
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自然和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作为教学内容,还可以依据教学进行的情况适时调整。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内容。研究性教学的内容不仅体现课程统一的要求,更能满足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际上,对研究性教学来说,学生是从本身爱好和兴趣出发,因而探究的问题也会多种多样。
(三)师生关系互动化
在传统教学中,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动一被动”的单向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学场景成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图景。而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学场景呈现的是一种“主动一主动”双向画面,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教师是引导者,是引入教学的向导,同时也是学习伴侣。教学活动人人都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教学思维方式从教师的单纯思维转向多向、多元的师生共同思维,师生关系从封闭转向开放。
二、如何开展研究性教学
新升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科学教学观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它向教师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即不仅仅自己会做研究,还要会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每个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因为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创造能力,教师要树立以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为目标的教学观,重视到每一位学生的观点。
(二)提高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
提高教师持续学习的能力,在研究性教学的开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性教学对教师巨大的挑战就决定了教师要进行持续学习。《学会生存》中指出:学会如何学习,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如果教师们想把这种教学方式传给别人,他们自己首先就要精通它。教师在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同时,更应该是一名学生,应该持续不断地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教育者和学生这两种角色统一在教师身上并不矛盾。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没有谁能够始终拥有比别人渊博的知识、能够一直教导别人。因此,教师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要不断完善自我,要具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精神,只有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学习,才能够在未来社会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促进研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元性是科学的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研究性教学中,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一个教师可以作为评价主体,一群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也可以是评价主体,学生个人、学生小组都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同时,研究性教学追求主体价值的多元化,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别与个性特点,注重实现不同学生多元化体验,如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等各个方面,并最终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主动完善。评价目的多元化要求评价不仅仅是重结果,更重过程,从而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发展。评价更多地关心学生学习的过程,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创新的过程。
总之,新升本科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质的发展,必须加强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保证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潘美意.论研究性教学及教师的相关职能[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
[2]王耀中.创建研究型大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36.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03-02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适合任何以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为目标的高等院校。高校学生具有实践知识丰富、强调动手能力、学科内容层次高并富于争议性、自主学习占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等特点,这是研究性教学实施的良好基础。本文用普通高等院校作为背景,在研究性教学环节下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一、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相对关系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为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课程教学和训练主要环节的建设,就是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接触科技前沿,拓展探索未知的视野。所以说,不断认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和学,师和生以及研究性教与研究性学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希望能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去。
1.研究性教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依据,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功能性人的本质观,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知识参与者”知识观,必须从“知识旁观者理论”转变为“知识参与者理论”;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逐步由“教学认识论”转变为“教学生活观”。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研究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研究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的教学[1]。
2.“教与学”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是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角,重教师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研究性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学”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更多地是合作与交流。研究性教学不是反对教师的“教”,反对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知识单向传递式”的“教”;研究性教学中的“学”,不是反对传统的“接受式”(也就是“填鸭式”)的学习,其实质是“发现式”学习。
3.“研究性教”与“研究性学”
传统的教学侧重知识传授,“授之以鱼”;研究性教学则是“授之以渔”,要求在有效传授知识的同时,侧重于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它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表达、综合等多维技能,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关注他们的非智力性因素的发展。“研究性教”,就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传统的教学重知识的单向传授,枯燥乏味,缺乏针对性,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成了“苦差事”。研究性教学授课方式灵活,形式多样,师生互动活动多,学生的自主性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选择学习内容,发展个性,从而体验到求知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所谓“研究性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真知和培养能力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变革的紧迫性与实施研究性教学
高校一些教师由于存在“路径依赖”的思维惯性,依旧照老路数上课,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深度的逻辑思考,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课堂对话。部分学生与其家长会担心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会被抹杀掉,这也表明了他们对高校教改的迫切心情[2]。在我国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下,无疑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方式改革成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主题。
1.勇于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在实践中,高校教师探索出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中不乏研究性教学模式或类似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反思——实践式”教学模式就是针对所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运用所学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理解知识点,在“问题——反思——运用——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问题”包括三个部分,即所学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问题、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实践问题、学生自己在现实生活和专业学习或者课外活动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问题的设置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反思”就是针对问题进行反复、广泛、深入地思考,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主动学习的环节,要求教师的讲授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也有较高要求。“运用”就是运用经过反思的概念、思维方式来具体分析提出的问题,这种运用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外交流来实现。“解决问题”就是把反思和运用环节的成果具体化,体现为对某个问题的解答。“理解知识点”是对课堂上学过的知识点在经过初步反思和运用实践后,进行再思考,也可叫做“反刍”,从而把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避免“死记硬背”。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这点是相当重要的,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更加有效地使用研究性教学方法,以至于显现良好的教学效果[3]。
2.将有形课堂与无形课堂紧密结合,以培育全方位的创新氛围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仅靠第一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除了利用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实习、实验等过程(即有形课堂)外,还要借助课外的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即无形课堂)加以拓展和深化,进而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积极开展电子设计训练、数学建模训练、英语技能强化、微机技能培训等,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让学生在培训和竞赛中开阔视野,学会创新,取得良好效果。无形课堂正是以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作为代表,在高校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开拓学生创造性空间的独特且重大的功能[4]。
三、科学地规划研究性教学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科学规划。推广研究性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关键在于教师。高校既要大力扶持教学创新者汲取经验,并积极推广,同时也应要求每位教师亲身体验。所以说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实施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规范进行研究性教学评价
如何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是各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科学完善,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评价,但这种评价体系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研究型教学在师生关系、课堂形式、教学要求、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同时,如何对教师的研究型教学进行有效地评价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探索并建立适应研究型教学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2.积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毋庸置疑,研究性教学乃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研究性教学自然会触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高校教学管理层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大纲人手,在借鉴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研究型教学思想,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大纲的改革既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又具有科学的前瞻性,实现从单一学科背景下的专业对口教育向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转变。第一,领导的重视,这点相当重要,有助于支持和鼓励教师或教学单位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和探索,充分认识到过程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第二,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三,更加积极地开展小班授课,以便增强教师和学生彼此接触的时间,鼓励教师进行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以致改变对教师的考核体系[5]。
四、结语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人才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推广,最终要形成一套研究性、探究式的方法体系,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而是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互相促进,使大学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灵感的实验室,使大学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只有这样,方能切实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个性与人格发展健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2]刘智运.必须重视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2010,(1).
[3]赵洪.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重点与难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
[关键词]旅游英语;研究性课堂;主观能动性 ;教学模式
[DOI]10.13939/ki.zgsc.2016.51.205
现代社会对于英语人才有着急切的需求。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外事语言人才存在巨大的缺口。因此,对于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而言,要采取全新的教学的方式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研究性英语教学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注重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因此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实现英语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认识到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旅游英语人才,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1 研究性课堂模式定义及特点
研究性课堂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问题的研究,语言的交流。研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可选取或结合实验、小组合作、企业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与以往的教学相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研究性课堂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在教学方面,研究性教学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在培养学生旅游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采用了与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练习,反复地练习。教学气氛与以往相比,更加活跃。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英语语法的讲解枯燥,且很难利用于交际中。而采用研究性教学,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转化,使英语成为自己的语言。在教学上教师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将单纯的语言传授转变为教学引导,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的一大特点在于增加了学生的互动,这无论是对旅游专业技能还是对英语交际能力提高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次,在学生学习方面,真正让学生成为参与者是这一教学的主要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学生对自身的分析找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必然趋势。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才能切实地把握自身的问题,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研究式课堂的构建既强调了教师的改变,也强调了学生的配合。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综合考虑,进而挖掘与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教师引导为依托,在课堂上形成一种科学的、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上,研究式教学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与改革,其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特性,确保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旅游英语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紧密性。
2 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意义
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影响了旅游英语教学实用性的提高。学生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期末考试成为学生追求的主要方向,而忽视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旅游英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对于专业能力具有必然要求。英语能力差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相关工作。这就使得高校苦于人才培养效率的低下。在这一背景下,采用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就成为高职以及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开始承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意义,研究性课堂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英语教学创新,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工作意识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解决了多年来旅游英语教学内容枯燥的问题。研究性教学课堂对内容不做严格的强调,教师抛出话题后,学生可主动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即可。目前,部分高校采取了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强,语言交际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可在大学旅游英语教学中进行推广。当然,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学校的教学现状,并且具有目的性地开展研究性英语教学。
3 高校旅游英语课教学现状
了解高校现阶段旅游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是必要的,之所以旅游英语人才缺失,就是由于传统的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并且到目前,依然有很多高校在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其中包括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是我国多年传统教育理念形成的,在改革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化以及转换后对课堂的把握是最难的,因此导致很多教师从思想上依然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却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被动的学习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特点,学生缺少思考时间,缺少语言交流和锻炼的机会。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材料的选择往往让多数大学生头疼,但教师并未帮助解决,这就是高校在旅游英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问题更是突出。多年来,高校旅游教材的变动不大,电子商务的出现要求旅游发展要国际化,英语交流过程中发言者要具有丰富且扎实的语言能力,且要注重话题的宽泛性。但目前的旅游英语教材显然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加上教师的实践少,很难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旅游英语教学创新能力低下,教学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4 旅游英语研究性课堂的构建
4.1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研究性旅游英语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专业的语言人才。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多锻炼机会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寻找能够适合学生的方式。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采取相对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口语能力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的方式完成。而强化游客接待服务能力则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或带学生进入景区,让学生接触导游服务的相关内容,了解导游服务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日后职业能力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还可以更充分地利用网络教学模式,现阶段很多高校已经推广了这种模式。但只有在少数的学校中效果明显,多数学校表现为设备缺失,英语电教室不完整。且网络教学仅成为一种摆设,教师的引导作用无法发挥。因此,未来一阶段,高校旅游英语教学还应切实开展旅游英语研究式教学模式,致力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
4.2 开放式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研究与开放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开展研究式英语教学就需要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死板且计划性过强。所谓开放式教学则不再只强调课堂教学,而是将语言学习带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时间段,在任何情景中均可以学习。同时,开放式英语课堂教学对课堂的延伸还体现为将旅游与英语之间相互结合。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定向人才,而在以往的教学中,两专业之间脱节严重。大学英语课堂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创设旅游环境,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这样在反复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对旅游接待和旅游管理也产生了全新的认识。教师在推广研究性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启发,问题的提出要恰当,引导要及时。围绕系列的旅游问题可以形成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还应设置合理的教学流程、环节,实现循序渐进。另外,研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可适当地为学生制订教学计划,或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计划制订。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为学生提供答疑时间,这一点在网络发达时代很容易做到,最后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旅游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努力地主动研究。
4.3 开展团队合作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创新
团队合作是研究性旅游英语课堂的一大特征。要提高学生的旅游英语专业能力,教师应重视教学改革,重视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相互合作。这是由于在真正的工作中,任何人也不可能独立存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教学创新方法。旅游英语教师应增加英语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喜爱程度。而旅游则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学生喜爱的对象。针对旅游相关问题,制定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断地积累旅游素材,拓展知识面,要求学生积累英语词汇语句,提高其旅游英语的学习兴趣,明确其语言学习的目的,最终达到语言能力提高的目的。教师还应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在过程中去实现创新。作为旅游英语教学的引导者,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专业动态的把握都是教师的基本技能。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引导和改正。也就是说,团队合作是大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通过合作才能共同地研究旅游英语学习中的问题,致力于解决实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5 结 论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导游服务成为高校教学中的热门专业。而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旅游英语专业的开设就成槁足国外旅客服务的主要方式。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旅游英语这一专业,但在教学方式上、内容上显得单一,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欠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要促进其发展,就要注重创新,注重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转变。对高校而言,应采取情景模拟、小组合作等研究方式。我国高校的旅游英语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部分来自于教师,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本人。大学旅游英语教师要正确分析旅游英语的作用,注重外事旅游人才的培养,并且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曾素芳,张继河,付香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
[2]李美玲.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探究式教学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1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1.2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1.3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
2.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①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②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
2.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2.3.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
2.3.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秦炜炜.《国际教育技术学家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与看法》.[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08—04.
[2]包训成.《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论文编号]1009-8097(2007)10-0037-03.
[关键词]网络技术、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同年6月,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基础教育的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又成为其中的亮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以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性学习为基础,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独自自主开展研究,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与学的方式,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地接受转向主动地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享受极大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学习手段、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网络技术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为物质手段,学生自主化学习,对需要的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分析、研究,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研究精神,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网络技术学习有关的问题。基于网络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的。
一、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整合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
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可能性与现实性。研究性学习,网络技术都是教育科研领域两个崭新的课题,探究二者在特定学科教学中的关系,对于更好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1、 国家教育行政强制力与政策指导为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0年1月国家教育部决定,研究性学习成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重要内容,列为必修课,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施行)》,要求各学校从2001年9月开始实施,对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学习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实施、评价、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10月,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目前,各校、各地区都在加快教育信息化,尤其是网络技术应用的进程,探索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由此拉开帷幕。
2、 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许多地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集约丰富的共享资源,包括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导师资源,导师资源可以通过专门师资培训和能力应用培训实现,而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与主导,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①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②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③网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④网络化学习的特点。网络化学习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3、 以网络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被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教学、学习模式的优势十分明显,却又存在严重的弊病: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器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忽略,甚至被压抑。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动手实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与学的传统方式的改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有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技术本身就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手段之一,它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信息的搜索、整理、挖掘,以利于自身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习效率。
可见,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网络技术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重视教学、学习主体(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崇尚学习过程的自主、创造。
二、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的探讨
21 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实际教育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整个明日的社会”。的确,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以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随时代步伐,着力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另一方面,全国上下兴起以改革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已经续渐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只注重确定知识传授,“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培养的学生是一种继承型、“知识”型人才,而非创造型、实践型人才。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的组织、单位、学习内容、形式、学习的周期、评价,教师与师生关系等教学元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向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与方法冲突,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
1、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
从20世纪90年代全球第三次教育改革浪潮至今,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更是层出不穷,改革的焦点集中在课程的更新上。
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以服务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为根本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如下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2、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的整合与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一致。
(1、)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在中学各门学科中,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变革的联系最为紧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研究性学习主张探究社会生活,能迅速而直接地直接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学习的过程和终结又能把研究性的成果得以展现和评价,保证学习内容的更新,时代性得以体现。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网络的同步新闻、滚动信息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
(2、)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一方面,当代中学生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较多地接触日新月异的现实收获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德育教学注重培养完善人格,发展个性,而德育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和基本点。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粉丝、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
(3、)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实践性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在指导学生对研究专题(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方案的设计,着眼强化学生实践意识,提高学习直接经验并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感性体验的机会和途径,如社会调查、模型模具的制作和建造、热点问题研究等等;而网络技术教学尤其是泛义上的信息技术教学,同样需要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到学习网站建立,资源库、网络平台营运,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其中,充分体现实践性。
(4、)实施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符合思想政治课综合性的要求。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要求、目的上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所涉及的面都是相当广泛的,既可以是传统学科,也可以是新兴学科;既可以是科学方面,也可以是人文方面;既可以是单科性,也可以是综合性,充分照顾不同学习主体、学习内容的具体学习条件下的不同需要。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和综合行为素质,在这个层面上,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思想政治教学学习评价体系改进,与具体相关学科融合与综合,推崇人本主义理念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3、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具体运用
(1、)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施过程。根据研究性学习特点与网络技术教学的要求,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可以分为:研读(初学)教材——确立课题——制定方案——指导并开展研究——成果表述与评价,共五个阶段,具体实施简单介绍如下:
研究教材。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它决定着以后学习开展的内容、手段、过程,甚至最终的成果表述。按照经验,研读(初学)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 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修改”教材等形式进行。通过研读教材,使学生对教材对所需要再深入学习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能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 研究课题奠定学习基础。
确立课题。选择课题应当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关注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势与走向。一般说来,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手段,确定课题可以教师选题,学生选题等形式进行。在实际的操作中,无论是教师选题还是学生选题,教师应当着力指导学生侧重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依据具体、可行、新颖、现实的原则,确立学习课题。
制定方案。在确定研究学习课题之后,学生依据分组,各个课题小组结合自己的课题构思、目的、目标等,查询资料、调查访问,确定自己课题小组的具体研究内容,写出课题研究方案,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应当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各课题小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以便进行课题的开题论证与评审。
指导并开展研究。在前面的几个准备环节之后,便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实质阶段,既开展学习活动。首先要向学生介绍常用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调查法、咨询法等,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开展学习。其次,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生目标,学生就可以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在获取所需的信息之后,要对已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研究成果的表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
成果表述与评价。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交流研讨分享成果,。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常见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交流方式有研究,论文、多媒体、表演、展览,成果可以同网页(校园网)展示,体现网络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优越性。
(2、)基于网络技术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整合实例。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学习形式不仅是开放的,而且还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最好是由学生从显示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教师可以指导,也可以推荐课题,凡是与思想政治课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运用两项教学技术,发挥学生主动性,实施研究性与网络技术教学。
本文以“加入WTO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对在网络技术教学条件下的研究性学习作一简单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了解“入世”对我市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络信息处理与现实生活的体会,着力解剖“入世”后,同学们身边的微妙变化和对未来形势的展望。
[2]研究课题的具体实施:
阶段一:准备和指导。专门安排一节课,介绍该课题的研究意义、程序,对于开展研究性学习较晚的学校,可请校外的专家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员做一个专门讲座,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知识做必要的辅导。同时,向同学们展示有关利用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以便于同学理解和增强实验信心。
阶段二:设计方案,开展研究。首先,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我国为争取“入世”所做的努力,“入世”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入世”我国在经济、教育、社会等领域将实现怎样的改变与为“入世”条款做怎样的承诺。其次,了解本市的经济基本概况,尤其是对本市历年经济的发展,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如属于什么产业结构、出口和对外贸易占全市的经济总量是多少、国有企业的改制和效益如何等等)。最后,把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进行汇总,开展研究(研究的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可参考有关开展研究性学习常规方法进行),得出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
阶段三:评价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该先进行自评,总结整个研究过程的不足与成功;然后,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校园网上的论坛、BBS、留言板进行交流,也可向有关媒体(如报纸、杂志、有关网站)投稿,尽量使成果得到最高效的展示。
[3]研究课题的评价:
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在对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的根据可以依据课题的目的、研究过程的积极性、成果的价值与创新等指标来进行。
参考文献
[1]张 健 徐文龙,《中国教育新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展望》,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2]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3]刘婉华 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4]陆 宏 冯学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2000年1月;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年9月;
[7]黄秉刚,《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之探索》,《人民教育》,2002.4;
[8]郑晓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杂货内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学》,2002.2;
[9]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开放教育研究》,2002.1;
[10]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11]毕作勤 刘 强 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
[12]童光慧,《研究性学习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apwsb.myrice.com)
1.1研究性教学法的特点
1.1.1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研究性教学法是对人的主动性学习的高度评价,有助于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使用研究性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的学习活动,独立地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1.2教学组织的开放性
研究性教学法实行开放式的教学,研究专题公开,学生自己选择并承担研究课题,或是自己拟订专题并经老师同意进行研究。在组织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个人独立研究,还可以是个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在教学时空上,不局限于课堂,可根据需要到图书馆、实验室、教研室等场所,或者深入企业、社会进行调研。完成研究任务后,可采用“开放式长作业”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可用几周、几个月到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研究性作业,整个过程开放性强。
1.1.3教学方式的自主性
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方式不再以一本讲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站在三尺讲台上向学生灌输某一课程的系统知识,可以自主地对教材章节进行取舍,选择学生感兴趣、对未来发展有用的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或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社会做实际调研;学生学习的方式也不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愿地确定研究课题,自觉地发现问题,自发地提出问题,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地探求结论。
1.1.4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研究性教学是从问题出发,教学的内容通常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目光不能只盯住书中的一章一节,或单纯的某一种知识,而是要超越一些章节、一些学科的内容,涉及多章节、多学科的内容。教学内容就是某一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或者以某学科为主,兼有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因而突出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1.1.5合作研究的群体性
在研究性的教学中,有的专题有多个子题目,要由多人组成的专题小组承担,需要众人协作来完成专题研究任务。在研究性教学中,学生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群体合作,集思广益,需要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并且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
1.1.6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研究性教学的问题经常是自发地产生于学生中间,经常是生活化、社会化的。这样的好处在于能促使学生养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并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改善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现象。研究性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强调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的综合运用,强调培养学生获取与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成果与表述观点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1.2研究性教学法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接受性教学法而言的一种现代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内讲授与课外实践、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教材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法。
2.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我们以高校专业教学课程——财政学教学为例,探讨研究性教学法的应用模式。财政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也有着很强的应用性和政策性,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课程。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应以财政理论为基础,将财政理论融于社会实践,结合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与国际情况做比较,培养学生的实践及操作能力。因此,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要改变“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为以“启发式”为主的研究性教学,利用案例分析、讨论和论文写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其应用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典型事例进行教学。在财政学课程中国家税收部分,各税的相关制度规定很难记忆理解,可以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先介绍税收违法案件,通过分析指出其违法之处,再讲与税收相关的制度规定;或者先讲税收制度,再让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这样会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
2.2小组讨论模式
财政学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都能利用小组讨论模式。在开课之初对班级进行分组或自愿结组,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有意义的真实性的问题,让学生组织课下谈论,合作解决问题。在实施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针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小组工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及制定工作计划,组织讨论会,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小组讨论、报告的写作等过程中,学生很好地锻炼了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3演讲辩论模式
演讲辩论模式是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正反两方面的问题,例如财政补贴部分,正方问题是财政补贴利大于弊,反方问题是财政补贴弊大于利,双方进行辩论,最终使学生对财政补贴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学生通过课堂演讲辩论来解决问题,不同于课堂上的问题解答,也不同于以设问来组织课堂教学,或那种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须对辩论主题准备演讲稿,要演讲,还要提出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2.4社会调研模式
对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财经问题,如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现阶段财政收入增长减慢的原因,财政支农的力度和效应,扩大内需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关系等,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企业、农村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联系调查地点、实地调研、调查资料分析整理、撰写调研报告,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计划分析总结能力,更体现了财政学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
3.研究性教学法在高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3.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接受性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地位,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而研究性教学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研究问题来源于财政实践,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学生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过程,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教学法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具备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外,还必须应对各种挑战。研究性教学是借助于问题或案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不仅问题和案例对教师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惟一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学习者,要应对新知、新问题和网络新技术等的挑战,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观,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
3.3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大学里优秀的师资队伍形成了较多的科研团队,他们在教学的同时,还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这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雄厚的图书资料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加宽广,为研究性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高校中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与交流,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4有利于建立灵活的考核方式
在研究性教学的几种模式中,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写分析报告,小组讨论、演讲辩论需要撰写论文,社会调查要求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单一闭卷考核方式更人性化、更灵活,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恐惧感和消极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财政学课程是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财政学的理论,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财政工作,达到教学目的。研究性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成为高校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范惠林,赵思宏.研究性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44-46.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与大学教学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75.
[3]费玉田,刘红卫.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大学学报,2008,(1):42-43.
[4]朱桂琴.研究性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教育探索,2003,(7):37-38.
[5]郭启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绥化师专学报,2002,(3):77-79.
[6]陈桂华.对《财政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01(4):47-48.
[7]李新,梁萍等.浅论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5,(1):77-79.
[8]黄国龙.案例教学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人高教学刊,2005,(5):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