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要求

工程管理要求

时间:2023-06-26 16:2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要求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已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从适应计划经济到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化。在管理体系上,实行从中央到地方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并分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两个体系。在法规建设方面,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及《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法规,并制订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如《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防洪标准》、《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水闸安全鉴定规定》、《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以及《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等几十种法规和技术标准。在上述法规的规范和指导下,使水利工程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及现代化的轨道。

2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已建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

例如,一些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普遍存在堤顶高程不足、堤身断面单薄、堤基渗涌严重等问题。以长江为例,1998年洪水期间,仅中下游干堤就出现险情6 100处,高水位时,每天险情300余处。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据统计,l993-l998年,全国洪灾造成的直接经挤损失高达10 500亿元。我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86 000余座,病险水库占40%左右。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

2.2“重建轻管”使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工程建设及其效益的发挥

例如,大量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在管理手段和技术方面,就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控)而言,目前的监测(控)覆盖范围及水平与我国水利工程安全和调度运行要求还很不相称,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工程安全监测和评价的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软件”上,无论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还是除险加固安排与资金投入都需要对工程做出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2.3水利工程建设跟不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及环境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落后于形势需要,有些大江大河至今仍无控制性水库工程,缺乏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致使防洪处于被动局面。北方的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人民生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必须要有足够水资源作保证。我国修建了不少地面水库,可对资源丰富的地下水库的利用却研究的不多。我国在解决北方、西部的干旱缺水和生态恶化问题时,应结合地下水库的利用采取综台治理措施。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现代化大都市的污水排放及处理是必须解决的环保问题,尤其是工业化大都市。

3水利工程建设所需采用的关键技术

3.1深覆盖层堤坝地基渗流控制技术完善防渗体系、防渗效果检测技术,分析超深、超薄防渗墙防渗机理,开发质优价廉的新型防渗土工合成材料,开发适应大变形的高抗渗塑性混凝土。

3.2堤防崩岸机理分析、预报及处理措施

崩岸形成的地质资料及河流地质作用分析、崩岸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崩岸稳定性分析及评价研究、崩岸监测研究及预报技术研究、崩岸防治及施工技术研究、崩岸预警抢险应急技术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3.3水利工程老化及病险问题分析

水利工程老化病害机理、堤防隐患探测技术与关键设备、病险堤坝安全评价与除险加固决策系统、堤坝渗流控制和加固关键技术、长效减压技术、堤坝防渗加固技术,已有堤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完善与规范化。

3.4水利工程监测技术

高精度、耐久、强抗干扰的小量程钢弦式孔隙水压力计,智能型分布式自动化监测系统,水利工程中的光导纤维监测技术,大型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长期动态观测及数据分析评价方法研究,网络技术在水利工程监测系统中的应用,大坝工作与安全性态评价专家系统,堤防安全监测技术,水利工程工情与水情自动监测系统,及高坝及超高坝的关键技术:设计参数的分析,强度、变形及稳定计算分析,高速及超高速水力学研究。

3.5碾压混凝土及面板胶结堆石筑坝新技术的研究

对于碾压混凝土坝,涉及结构设计的改进、材料配比的研究、施工方法的改进、温控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做好面板胶结堆石坝,集料级配及掺入料配台比的试验。做好胶结堆石料的耐久性、坝体可能的破坏形态及安全准则、坝体及其材料的动力特性、高坝坝体变形特性及对上游防渗体系的影响做好认真分析。另外水利工程抗震技术,工程地震反应及安全监测,震害调查,抗震设计,以及抗震加固技术应用。

3.6高边坡技术研究

高边坡工程力学模型破坏机理和岩石力学参数研究,高边坡研究中的岩石水力学研究,高边坡稳定分析及评价技术,高边坡加固技术及施工工艺研究,高边坡监测技术研究,以及高边坡反馈设计理论和方法研究。

3.7地下工程

复杂地质环境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岩体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不均匀岩体围岩稳定力学模型及岩体力学作用研究,围岩结构关系研究,岩石力学参数确定及分析研究,强度及稳定性准则研究,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台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工程模型研究,洞室群布置优化,洞口边坡与洞室相互影响及其稳定性和变形破坏规律研究,地下洞室群施工顺序、施工技术优化,地下洞室围岩加固机理及效应研究,大型地下洞室群监测技术研究,隧洞盾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岩爆的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以及围岩大变形支护材料和控制技术。

3.8新型材料及新型结构

新型材料研究涉及新型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合料、自排水模板、各种新型防护材料、各种水上和水下修补新材料、各种土工合成新材料,以及用于灌浆的超细水泥等。

3.9做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现场自动采集系统,远程传输系统的开发研制,中心站网络系统与综合数据库的建立及信息接收子系统、数据库管理子系统、安全评价子系统与信息服务子系统等,以及建立中央指挥站。

第2篇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3-0003-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与环境愈发关注,“绿色建筑”的概念也因此应运而生。所谓“绿色建筑”应是规划、建设时已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的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程度的建筑。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大、建筑垃圾等废弃物产生多等特点。因此,关注建筑施工期间的绿色与环保,提倡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推行“清洁生产”,对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意义重大。说起“绿色建筑”,尤其要注重施工期间的

“绿色”。

1 绿色工程管理的涵义

把握绿色工程管理的涵义应从三方面进行:

1.1 生态目标的导向作用

绿色工程管理主要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依据,以实现生态目标为导向作用,建立绿色工程的价值观。因此,在绿色工程管理时应切实规避各种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

1.2 追求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多目标并重

受工程活动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影响,绿色工程管理目标逐渐趋于复杂性,长久以来,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开展工程管理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系统。因此,应打破这一弊端,在开展工程管理时应切实

围绕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多目标并重原则进行。

1.3 强化全寿命周期管理

绿色工程管理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过程,该过程涉及到诸多工作内容,如目标规划、招投标工程、工程运营管理以及工程施工管理等。因此,应切实做好全寿命周期管理,确保实现有效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减少有效资源的浪费现象。

2 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工程价值观是绿色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该价值观主要是通过进行高效的决策、全面的计划、正确的指挥以及有力的控制,来实现工程质量的提

高、成本的降低、工期的缩短以及安全的保障等。

2.1 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新要求

传统工程管理要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建筑产品质量达标、成本支出实现最小化、工期时间实现最小化、整个工程管理可以顺利安全完成。现行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新要求在传统工程管理的要求之上,又增设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可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综合上述,以上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各种要求均是为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之上,保障生态环境的循环有序

发展。

2.2 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

为保障绿色工程管理的高效性,我国企业在开展绿色工程管理时应切实遵循以下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以及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

2.2.1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重要原则,其要求企业开展各项绿色工程管理时应严格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全面把握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认真的态度、灵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2.2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基础原则,其不仅有助于保障充分发挥管理人的智慧、价值,而且还改善了人的生存状况、提升了人的生存质量,对推进社会、人类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

2.2.3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关键原则,该原则保证绿色工程管理全面贯穿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多个领域,系统性原则指导绿色工程管理时通过实现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的有效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2.2.4 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先进性、实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原则是绿色工程管理的核心原则,先进性、实用性以及经济性是企业开展绿色工程管理时不可或缺的三大特征,三者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开展绿色工程管理时要以先进性为基础、以实用性为保证、以经济性为目标,以此确保充分发挥绿色工程管理的高效性。

3 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3.1 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原则

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需遵循以下三大原则,首先是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要求其评价指标体系趋于简单化,保证其各项操作方法的方便化、快捷化;其次是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要求企业将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企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工程管理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充分反映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最后是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要求企业开展工程管理时应立足于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多方面挖掘各种指标,推进定量和定性、微观和宏观的有机结合。

3.2 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企业在构建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致力于工程质量方面、工程成本方面、工程期限方面以及工程安全方面的管理。工程质量方面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的质量、建筑施工标准、环境污染的控制状况等;工程成本方面主要体现在工程造价、资源合理配置、成本防范等;工程期限方面主要体现在工程的进度和绿色规划等;工程安全方面主要体现在安全措施、安全意识、安全规划等。

4 绿色工程管理创新的相关建议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绿色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施工是将计划转变为现实的一步,其结果将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为此,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必须精益求精。在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普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是当下建筑业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获得巨大利益,强化自身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思考如何制作出更高质量的建筑产品,如何提升企业信誉,如何更妥善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当务之急。作为建筑的一种特殊形式,绿色建筑对于施工管理的要求更高,同时加大了建筑业中施工管理的发展力度。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在提倡绿色生产的现代社会中,建筑绿色施工管理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当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只有坚持运用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才能带领整个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概述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指从建筑施工的设计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相关的建筑工程人员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及进行相关的绿色控制,通过相关的建筑管理使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在绿色控制当中,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绿色控制使整个建筑工程管理成为一个整体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不仅要包含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观念,还应包括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以及相关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从而使将建筑工程的绿色管理运用到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与传统的忽略生态环境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不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将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同等的地位,从而使建筑工程施工更加的环保、生态、绿色,同时也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

2.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工程的概念在2004年被提出,2006年制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我国的绿色建筑开始在全国中实施。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在具体的应用当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

2.1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概念认识不清

在相关的调查当中,有85%的建筑施工单位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楚。在许多的建筑工程当中许多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绿色工程管理的基本内容不了解,即使相关的建筑单位制定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计划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或取得较高的经济利益而使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计划变成一纸空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宣传不足,绿色建筑施工的相关监督不到位,相关的法律不健全。

2.2缺乏较为完善和统一明确规章制度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开始实施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相关完善、明确的规章制度。同时制定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规定不够完善,适用性不强。这些现象的存在使的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定,许多的绿色建筑工程检测缺乏完善的标准,造成许多的绿色建筑工程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的技术问题。同时相关的建筑监管部门缺乏完善的绿色建筑监管体系,许多的地区虽然设置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部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完全的落实到位使许多的监管部门成为摆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缺乏针对绿色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现代的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所以这种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涉及了许多专业的技术知识。这就要求在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有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但是从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许多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使得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无法顺利的进行,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大大降低。同时相关政府管理单位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对相关技术人员培训不足造成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不足,相关人员专业技能较低。

3.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工程价值观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对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的监护工程进行全面的计划、高校的决策和相关人员的正确工程施工指挥来对建筑工程进行整体的控制,从而实现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3.1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要求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工程管理价值观的主要要求是建筑工程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程建筑的成本实现最小化、整个工程中工程施工顺利安全。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当中除了这些要求外,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还要求建筑工程管理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建筑资源,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率。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最突出的要求是降低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所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总的要求是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友好保护。

3.2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中的相关原则

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工程建筑原则当中最主要的原则是工程的系统性原则。工程的系统性原则是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时实现系统管理思维和辩证工程管理思维的结合,从而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友好、协调发展。绿色建筑工程价值管的另一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建筑工程管理原则。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原则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最基本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是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要求相关观建筑单位在开展绿色建筑工程的过程当中要遵循相关建筑施工的客观规律、依照科学的观点进行建筑施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价值观的最后一项原则是适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

4.有效推进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发展的具体对策

4.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府的宏观管理

要想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在我国又快又好的发展,首先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关的绿色工程发展整体规划目标,根据我国的经济和能源情况制定相关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同时要实现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技术与国际接轨,提高我国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4.2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快速发展要有相应的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评价体系的建设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①建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行业准入制度。这种制度可以对进入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控制,同时对相关的绿色建筑单位进行审核检查,严禁没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②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这样可以有相关的制度对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

5.总结

绿色施工技术在这个时代应用而生,成为现代建筑学领域倡导和推广的革命之一。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可持续的建筑工业的重要组成。在施工阶段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大大降低了建筑工程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施工的效率。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要想取得大的进步就要在建筑行业广泛的采用绿色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金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如何落实好绿色施工[J].内江科技,2013,34(1):158.DOI:10.3969/j.issn.1006-1436.2013.01.110.

[2]赵强.绿色施工的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2):344-344.

[3]张国栋.建筑项目绿色施工理念的实施与效果[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6):81-83.DOI:10.3969/j.issn.1674-3229.2012.06.027.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全过程;全要素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若干因素

现如今,新型工艺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针对不同施工特点所存在的工程管理问题和影响因素是不同的,但所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影响因素还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具体表现如下。

主观认识对工程管理质量的影响。认识问题是根本问题,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质量问题的认识上不去,一切的客观努力都是徒劳,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水平出现停滞或发展缓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缺乏对工程管理质量的认识,首先是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各建筑工程企业都以承揽作为首要工作,进而往往忽略了对工程的管理工作,以过于追求施工进度,追求利益而淡化工程管理质量,使工程管理混乱甚至出现问题等等:其次,对于建筑行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跟上发展趋势,依旧固守原有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不对工程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和更新,造成管理滞后,效率低下。客观因素对工程管理质量的影响。除了主观认识上的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外,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及一些客观因素同样对工程管理质量造成了问题和挑战,具体如下:

1. 1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问题是造成建筑管理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的最大阻碍,在建筑要求下发到各个施工单位后,各个单位往往不能严格落实,使得管理制度停留在表面,并未发挥到实际的管理作用,这是管理制度不深入所致:同时管理体制上往往混乱,一个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管理宽泛,个别岗位并没有实际的管理人员,管理体制不健全或存在漏洞。

1. 2管理水平不足。科学的管理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是提升工程管理质量的关键,但在我国的工程管理实际中,低水平的经验型、粗放型管理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落后的管理水平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质量提升。

1. 3政府的监管力度是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政府对于建筑行业的管理是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政府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都对建筑管理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 4工程监理体制的发展。工程监理是指在建筑施工中引入第三方对工程管理加以监督,监督工作是保证工程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国工程监理体制发展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工程管理质量水平的发展。

二、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若干建议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应该从如下方面入手:

2.1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水平

建筑施工单位和企业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相关人员的教育,提升他们对管理质量的认识;同时政府也要对施工企业加强管理质量的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虚心总结经验,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2.2建立并健全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

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必须要配以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体制,优化管理部门,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分配管理人员,满足施工的各项要求,让每个管理部门都高效切实地发挥出自己的职能,避免出现制度不落实,体制不健全有漏洞的问题出现。

2.3 加强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想增强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就需要实施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核心。 加强全过程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非常重要,必须扎扎实实的管,认真的、科学的对待。因而建筑企业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要分析影响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以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投资的控制,加强对建筑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建筑工程在实践中遵循管理原则,落实各组织部门的职责,保障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2.4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是工程管理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无论是政府监督,监理体制的监督还是施工单位自身的监督,发现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指出,提出科学的改正手段,让工程管理工作沿着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保证施工最终的建筑质量,这正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2.5 建立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新型的建筑工程管理是符合时展,符合建筑行业自身要求的创新之举,在不断总结建筑工程管理的经验,虚心学习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先进知识后,要建立专业性较强的新型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创新工程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其次要开发和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建立先进,实用,科学的工程管理体系,最后要加强管理创新能力,以创新带动管理质量的提升。

2.6 提升工程相关人员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对于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来说,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施工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自己的工作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业务;另一方面,作为被管理的人员,应该接受工程管理的方式,按照工程管理制度来规范、要求自己的施工操作。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表面层次的内容比较多,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却关注较少,这是非常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需要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和完善,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2.7 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的管理工作应该具有科学、系统、细致的特点,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物资使用以及施工操作人员都是安全管理的对象,管理人员依照工程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安全知识测试、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在日常施工工作中认真安排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建筑施工安全施工的进行。建筑工程监督人员应该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做好安全保障体系的完善工作。

总结

随着建筑行业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思想等不断提升和发展,使得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建筑的完善应以质量有保证为前提,因此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水平在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人们对于建筑行业认识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自身对于工程管理质量的投入和认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既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相信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水平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金东日.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4,09:23.

[2]李世凯.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258.

[3]张勇.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即14,06:383-384.

第5篇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工程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TU-4;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46-07

根据国际惯例和国家规定,中国工程管理领域实行普遍的执业资格许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工程管理领域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近20个种类。

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注重工程技术知识的工程类注册工程师,如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和造价工程师等,第二类是注重财经管理知识的经管类注册工程师,如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其中,两类注册工程师又可分为五小类,相关特点见表1。

除了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难度较高的就业领域外,工程管理就业范围覆盖了工程建设活动全过程。工程管理领域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关系密切,涉及工程管理专业中的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工程决策与评估、物业管理等绝大多数专业方向。这表明,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必须适应工程管理领域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的要求,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胜任未来的工程管理执业实践。近年来,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主题涉及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地位与学科体系、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实验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等方面[1-9],仅有少数文献从注册工程师执业许可角度探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问题[10-12]。为此,文章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角度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有关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简称《专业培养方案》)规定,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学科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对于绝大多数培养工程管理现场工程师的应用型普通高校而言,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程管理领域注册工程师所需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并经过学校规范的工程师训练过程使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新地解决相关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即培养工程管理领域的卓越工程师。

表1和表2概括了工程管理领域注册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及其能力素质,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阶段和专业方向对注册工程师有不同的核心能力要求。投资决策及准备阶段依赖于注册工程师发现机会、科学规划和正确决策的能力,项目建造阶段的成功则建立在注册工程师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计划控制能力之上,运营维护阶段则需要注册工程师具备高效的物业设施管理和资产经营能力。

表2 工程管理领域注册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及能力素质

阶段投资决策项目准备项目建造运营维护

注册工程师咨询工程师; 投资项目管理师; 造价工程师招标师; 规划、景观及建筑设计师; 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 建造师; 安全工程师; 投资项目管理师; 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师

主要工作及能力要求项目策划;项目投融资;机会及市场研究;可行性研究;前期策划项目设计;招标及采购;

取得建造许可;建造计划与实施准备项目实施;控制与跟踪评价;沟通协调;合同管理;争议处理.市场营销;运营策划;运营与维护;资产经营;项目后评价

二、工程管理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模式

按照惯例和规定,要想取得工程管理领域相应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需要通过相应的执业资格统一考试,执业资格考试是执业资格许可制度的核心。表3列出了工程管理领域主要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及考试大纲清楚地表达了工程管理实践对注册工程师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具体要求。

根据表3,目前工程管理领域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多采取“3+1”模式。其中,“3”代表三门基础科目,目的在于考查执业人员对工程管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的掌握情况,主要采用单选、多选和判断等客观命题形式,可概括为知识及方法模块I;“1”代表一门综合科目,涵盖了三门基础科目的主要内容,多采用简答、计算、论述、方案设计、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等主观命题方式,用于测试执业人员分析解决工程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有关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实践问题的能力,可概括为实践技能模块II。

表3 工程管理领域主要的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

专业方向注册工程师统一考试科目

工程项目管理一级建造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监理工程师建设监理理论与相关法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投资和进度控制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

设备监理工程师设备监理基础及相关知识设备监理合同管理设备监理质量、投资、进度控制设备监理综合实务与案例分析

公路监理工程师监理理论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公路工程技术和综合考试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规及相关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投资与造价管理造价工程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建筑工程技术与计量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决策;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模式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工程项目施工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基本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这为工程建设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但建筑业生产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建筑管理方面人才的稀缺。我国急需研究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施工中参与者行为管理有效性的内容体系与管理方法,有效改善生产绩效。HamidAladpoosh认为通过提升项目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生产绩效。一位优秀的工程管理者的能力是与其培养模式息息相关的。一位优秀的工程管理者需要同时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他不仅仅要求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管理决策和处人遇事方面等能力,施工现场遇到困难,能够沉着冷静的处理,能让自己的团队和谐相处。所以现今大学如何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一、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并不局限于理论知识,它更多的是管理与决策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强的交流和领导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与人交流这方面能力要求很高,项目管理主要管人,一个团队如果能和谐相处,那么这个团队必定所向披靡。然而一个团队的建设主要还是在于项目经理的管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团队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有时候大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所应该具有的能力如表格1所示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是管理好一个工程的基础,具有较强的领导和适应能力是通行证。.JideSun认为管理者积极的协调行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乐新军和佘立中强调了人在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成虎认为我国工程管理方面最基本、最主要还是人的问题。任宏、晏永刚认为现有研究忽视了对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注,缺乏考虑项目成员之间的组织行为和文化差异。然而人是否能和谐相处就在于项目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方式。所以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必然要具备丰富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领导、适应能力。

二、现今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安排

现今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拓展课程。例如必修课开展了经济学;学科专业课程开展了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CAD、BIM;专业方向课程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等等。一位优秀的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知识来支撑这个项目的发展,同时也要了解一个项目的构造,能够灵活运用CAD、BIM软件发现和解决问题。纵观我国,CAD大多数人都会运用,BIM由于成本高而不能做到大力推广,因此BIM人才比较稀缺,但是毫无疑问,BIM将会引领未来建筑界的潮流,。如今建筑领域上正广招BIM人才,所以现今大学应该将BIM学习课程作为重点课课和公选课,学校则应该尽量做到多样化,程来进行合理设置。刘武成、王进提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我国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工程化不足、对创新素质教育课程不重视的现象还很严重。所以现今大学应当给予课程设置方面的足够重视。老师们的教学计划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很大的关联。老师的教学计划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文化引导和制度制约。老师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践能力来对教材进行修改、优化。潘琦认为应当从教学方法、计划和手段的改革等方面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郭志涛、师旭超、李进涛强调了本科生教学计划完善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优化的原则,依据近年来工程实践和学科动态,分别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进度安排、实践环节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适应在工程建设领域广泛就业的社会需求,要在全面发展目标的具体把握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尤要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入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相应教学基地建设,力求扎实地掌握多种实务操作技能,养成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

三、培养模式与单位招聘要求的一致性

学校的培养模式并不是随意制定的,它需要与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接轨,为了符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大学需要依据这些要求来合理制定培养模式。部分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如表2所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很多,例如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地产公司和施工单位是不在同一个级别的,地产公司可能更倾向于招标,施工单位更倾向于专业技术,所以不同的用人单位,招聘要求也就相对不一样。如果想去地产之类的公司,需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公关能力,对房地产项目管理具有独到的见解,熟悉房地产项目运作流程和开发管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还要有施工管理或工程预算经验。而去施工单位,则强调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技能,善于工程进度、安全生产等目标控制,具备建筑施工管理组织、协调、群体作战能力,具备处理施工现场突发事件能力。这两种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各有侧重,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有施工管理经验。所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先跟几个大型的工程,完整的参与施工过程,对施工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明确自己以后所要就业的方向,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校才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合理安排课程,采用先进的培养模式,侧重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以及学习与实际的相结合。付磊提出要加强与实习厂地的联系,做到学习与研究相联系,要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设施。

四、发展前景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因此,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这为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极好的施展才华机会。随着我国大量外国投资的涌入和民间资金的激活,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工程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无疑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上又增添了更多的机会。就学科分类而言,目前也有专家认为,将工程管理的“工程”仅限定为土木建设工程管理违反国际惯例,不符合全世界和我国工程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土木建设工程只是许多工程领域中的一个,工程管理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土木建设工程管理,工程管理应该包括范围更广的其他工程。由此可见,未来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大,学校的培养模式也要随之改善。

五、结语

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专业能力包浆,包浆是一个缓慢的积淀过程,专业能力包浆是指专业能力的细心培养的过程。这种培养并不单单是能力上的培养,更是一种性格上的培养。经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会发生变化。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而且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应变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较难培养的。因此,现今大学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不仅要注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力,现在是创新驱动型社会,学校需要侧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深入研究课程体系并改革,培养模式需要改进,理论和实践需要同步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前景很大,所以变化也会随之加大,存在许多的未知因素,面对这种趋势,学校的教学不要将注意力只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应当开设一些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研究视野和思路,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将工程理论与项目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上的反馈来改善其培养模式。改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新军,佘立中,大型集群工程项目协同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1(1):56.

[2]成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任宏,晏永刚,周韬,等.基于云模型和灰关联度法的巨项目组织联盟合作伙伴评价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8):147.(inChinese).

[4]刘武成,王进,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南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42-47.

[5]潘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82-183.

[6]郭志涛,师旭超,李进涛,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优化[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3):18-21.

第7篇

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设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完善施工流程、组织协调各方人员,也可以确保工程按期交付,提高施工效率。然而管理体系建设的落后、管理技术的缺陷、管理人员的不专业等仍是工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因此本文就工程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详细讨论,以期促进各类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当前国际环境下,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和工程建设的发展分不开,尤其是建筑工程、路桥工程、电力工程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各项工程建设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项目的投入应用,也关系着人民的实际生活,但是现如今的各类工程呈现出建设难度大、投资多、要求技术高、工期紧、涉及部门人员多的特点,这给工程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有必要讨论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来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

1工程管理的原则

工程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工程建设的效果和质量,为的是能够更加有序地进行施工,工程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都需设定专业的管理计划,但不管哪一类型的工程管理,都必须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1高效管理

在工程建设前,都会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安排工程的建设周期和完成时间,为了确保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必须进行高效管理。高效的管理所针对的是工程建设的每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统筹安排各项事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确保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能高效完成任务。

1.2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都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而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建设成本处于波动状态,只有有效的工程管理能够控制成本,按照预算的要求完成工程建设。这其中便包含着材料、设备、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另外还必须重视合同的管理[1]。

1.3安全保证

安全是任何工程建设时的关键管理要求,在工程管理中,一方面要确保所有人员的安全,一方面要确保施工项目本身的安全系数。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4质量实现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工程管理可以通过对技术的管理、对人员的管理、对材料设备的管理来把握工程质量,避免出现不按建设要求施工的情况。

2工程管理的现状

当前,随着工程建设项目的不断增多,施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我国的工程管理中,还借鉴了许多国外的管理理论,而项目管理是应用最广泛的,其中包括了项目风险管理、集约管理、结构化管理等,这使得我国在工程管理方面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2]。结合现代工程管理的进行,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都有所提高,而且有一大批优质的工程项目不断投入使用。但是,在持续发展的工程建设中,仍存在少部分工程建设问题,这和工程管理的不专业、不科学有很大关系,具体体现在:

2.1工程管理部门体系建设不健全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管理和施工往往存在脱节的现象,有些工程施工单位本身就是管理单位。这种情况下,都是因为缺乏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或者是缺乏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于是造成工程管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2.2工程管理的工作范围受限

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各个阶段、各个项目的管理,并不是只对某几个阶段或者施工项目的管理,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的工作范围往往受到限制。这与工程建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负责人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工程设计阶段,有专门管理设计的负责人,而到了施工阶段,又有管理施工的负责人,但是设计与施工的交流却都以图纸为主。这样容易造成施工中出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如果都能建立一体化的工程管理模式,那么就可以实现各阶段的任务对接和管理。

2.3工程管理的协作观念不强

工程管理属于管理部门,其并不直接参与各项建设工作,却起着管理统筹的作用。当前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各部门协作观念不强的现象,部门各司其职,但也应加强合作,以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有序连接。出现协作不强的情况和工程管理也有直接关系。

2.4工程管理的人员专业性不高

由于工程管理主要做的是管理类工作,一些单位并不加以重视,将一些文职工作人员安排在工程管理部门,但实际上,工程管理需要一些有经验的、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也会影响管理效果。

2.5工程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应用较少

信息化的发展促使社会发展正在提速,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却大都还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方式,很少用到信息化发展的便利性。而实际上,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管理信息的处理,提高管理效率。

3优化工程管理的策略

3.1改革传统工程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工程管理体系

一般来说,工程建设项目从前期论证、勘探、设计、造价到中期施工及后期的检验都离不开工程管理,因此,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摆脱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管理体系,将工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各个类目都纳入其中,以从根本上加强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管理的效率[3]。

3.2加强项目总承包模式的开展,实现工程全面管理

项目总承包模式是将工程项目整体承包下来的建设模式,在项目论证通过后,就可采用招投标的方式来确定项目总承包的建设单位。在项目总承包模式中,所有的工程建设环节都由一个单位来具体负责,这不仅降低了工程建设的复杂性,还可以有效减少项目管理中的不可控因素,确保由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来对工程进行全面有效管理。能够进行项目总承包的公司必须有资质、有经验,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

3.3加强对工程管理的重视,促进各部门的协作

不管采用何种工程管理的方式,都必须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虽然各部门都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但是各管理人员都应该将管理目标和工作统一于工程管理中,由工程管理部门来进行整体任务的下达和监督,再由各部门进行配合管理和执行。与此同时,各部门的分工协作便可形成一定的优势,可以加快工程的建设。

3.4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性

就发达国家来看,在工程管理的人员招聘中都非常重视相关人员的资质认定,比如必须通过项目管理资质PMP考试并获得证书。我国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更应该及早出台相关的资质认定体系,以规范人才的资质认定。相关管理单位不仅要提高聘用标准,还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以促进工程管理的发展。

3.5加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只是简单的用一些软件来处理资料,而是应有一套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工程建设时,可以利用这套管理系统对企业的招投标、材料、设备设施、人员、成本等进行数据综合管理,从而得出最有效的建设方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的培养,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一便捷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4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方式过于落后、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工程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工程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工程管理,采用一些优化管理的措施来使工程管理模式更加先进、便捷、有效,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

作者:詹桦 单位:汕头市丰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陆洋浅析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科学发展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3):204.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实时管理目标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建筑物拥有明显的固定性特点,这使得建筑物需要长时间地或者永久性地与地基连在一起,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中。因此,建筑施工人员连续施工或连续使用建设设备时,就应该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及时性管理力度,这在以前的管理中几乎是不可实现的,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则能够轻易地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所产生的管理数据及时地发送给项目管理人员,实现实时管理的目的,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1.2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达到多样化管理要求

在比较相似的建筑风格背景下,建筑工程实际所处的建设条件、所处的建设环境以及所采取的实际管理方法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是造成建筑工程模式存在较大差异的重要原因,必然会导致建筑工程实际管理工作难度大大提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就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环境以及其所相应的施工条件,以便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有所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的工程管理策略,以更为灵活地应对建筑工程建设中所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

1.3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满足全程管理需求

与其他项目管理相比,建筑工程管理存在明显的规模大、工期长等特点,再加上建筑工程需要经过不同季节的变化,会加大建筑工程露天施工的难度,这不利于开展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大大增加其难度。因此,在当前建筑管理中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而更为科学地开展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工作,对于缩短建筑工程工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1.4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管理目标

因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规模较大,再加上建筑工程实际施工环境以及条件难以达到预期要求,假如采取过去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策略,肯定会对建筑工程项目中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资源产生明显的消耗影响,并且难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因此,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协调同一建筑工程项目所需的人力、财力及物力,并形成完整的统一体,更全方位地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这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顺利实施,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

2.1企业文化

信息技术想要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得以深入的应用,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构成元素。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企业而言,信息只是原材料,梳理而成的知识则是其核心竞争力。

2.2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对信息技术应用成本的深入分析,企业管理模式是影响信息技术是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在传统时代所构建的专业分工管理模式,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其反应过于迟钝的劣势尤其突出。而在建筑工程管理及运营中,要求设计、施工、运营等不同部门间紧密配合。但是,由于不同部门间所存在的壁垒,导致难以顺畅地流动信息,使得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可能性大大降低。

2.3应用理念

由于信息技术属于专业性较高的领域,在最近几年里得以高速的发展,持续推出新的应用技术,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及终端用户难以把握技术应用重点及难点,更多时候是处于自身工作需求提出清晰度较低的需求。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属于整体性较高的应用技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需求更为突出。这必然要求信息部门结合不同业务需求,提出整体性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满足建筑工程项目不同部门管理需求。假如难以在不同应用部门间协调相应的信息需求,则难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工作。

2.4人员素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基于强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技能,必然影响到建筑工程管理策略的应用,在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同样如此。假如对员工缺乏持续有效的技能应用培训,自然难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中,虽然有很多系统设计及开发实现的质量较高,但是却难以得以有效应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是重要的原因。

3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3.1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深入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必然要求建筑企业打造高素质的综合性信息化专业人才,不仅仅需掌握丰富的建筑工程管理知识,还应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但是,当前建筑工程组织架构存在如下问题:员工数量跟不上发展需求,岗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亟需提升员工素质特别是信息技术应用技术,高层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

3.2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有待扩大

当前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管理前期工作中,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建筑施工设计,而建筑工程管理中重要的建筑工程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建筑成本核算与控制领域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能够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或者所应用的信息平台未进行整体性的统筹、功能同质化严重,未能够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需求做相应调整,大部分属于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此外,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紧密地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内部管理细节高效地进行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使得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实际需求,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管理作用。

3.3信息技术应用理念过于落后

建筑工程项目作业中,不同的员工岗位,所掌握的建筑技术有所差异,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人解决问题更依赖于自身工作经验,受传统观念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工作要求,缺乏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以及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并且建筑工程项目未提及明确的信息化要求,必然造成多数工作人员难以清晰地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建筑工程管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3.4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规范性、整体性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具有高可操作性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是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得以深入应用的重要前提,但是当前部分建筑工程由于缺乏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而导致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难以高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目前,国内高校所推出的工程质量监督PDA平台,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环节中信息采集与处理,及时跟踪施工进度与质量有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推广应用中仍然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

3.5缺乏统一的地区行业标准

对于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现状而言,其分布较为广泛,而且不同地区的建筑行业所构建的行业发展标准也有所差异,这使得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面临着行业标准不同所带来的应用难度,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得以深入应用。

4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对策

4.1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统一性

由于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管理流程特殊化的特点,因此,在工程立项及招标环节中需采取批量定额的方式,造成管理系统过于复杂、庞大,必然会导致定额增加,因此,如何才能提升建筑工程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成为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关注的重点。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所获取的信息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重要的工程成本核算参考数据,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也会牵涉到不同的管理细节,这必然要求在建筑管理工程应用信息技术时充分考虑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改善工作管理流程,更为科学、合理地监控不同部门的进度及质量管理力度,构建全新建筑工程管理环境。

4.2提升建筑工程数据库的实效性

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领域中,多数是根据设计机构或建设部门所的核算信息,采取编制投标报价的方式,然而在实际中体现的却是建筑部门定额,在缺乏考虑市场实际供需以及不良竞争等因素的前提下,中标价格本质上相当于建筑部门所能够承受的最高成本。然而,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还需担负着建筑工程的其他实际成本,并且在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还需采取各种方式保持自身良好的建筑品牌形象,同时需担负着建筑承包商工作考核等多方面的管理职责。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市场竞争现状,科学、规范地构建建筑工程实际的材料信息库,确定科学、规范的材料编制模块以及合同模板,这样就能够让客户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管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操作,提升建筑工程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效率。

4.3推动信息技术的层次化应用

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到不同部门的经济利益,不同的管理环节紧密管理。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必然要求结合不同利益部门的实际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持续构建多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以更为高效地推动远程监控管理模式,这对于推进全过程现场施工管理及施工信息的高效获取意义重大。此外,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管理所需的信息,形成信息共享的信息技术应用环境,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高效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

4.4促进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的适应性

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实际工作中,公路等工程常会受到气候等外在条件的影响,而房屋及市政工程项目常受建筑周期、环保工作需求等方面的约束,需要投入巨大的工程资源,不利于建筑工程进度如期完成,对建筑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也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通过参数设置的方式满足多样化应用的需求,以确保应用用户能够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环境设置相应的系统参数,确保信息平台的平稳应用,及时、高效地获取管理信息。此外,在确保建筑工程进度及质量的基础上,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建筑成本,这必然要求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协调好成本核算与进度管理间的关系,结合实际工程量,科学合理地评估工程费用成本,并通过信息技术简便地获取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差异,为建筑工程采取成本控制策略提供信息支持。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该符合便捷、可操作性、工作量小等应用理念,才能够确保在减数工程管理中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

4.5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的数据化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本质相当于不同的建筑工程参与方完成管理信息的交互,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通常是通过传真、电话或者书面的方式完成信息交互,存在信息交互速度较慢,难以协调不同部门工作等问题,难以满足信息交互经济性、高效性等方面的工作需求,难以统一提升建筑工程信息交互质量。实现数据化管理是建筑工程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这对于明确员工管理职责、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意义重大。此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建筑工程业务流程自动化的管理需求,改善工作管理现状。

5结束语

历经多年的发展,虽然信息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多方面的应用问题,但是对于规范建筑工程管理内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当前实际的管理现状及未来管理需求,更为全面、深入地应用信息技术,并做好信息技术应用经验积累与总结,推动后续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工作更为高效、更为科学得以开展,发挥更为重要的应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燕.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4,21(1):110-111.

[2]王宾.浅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34(5):266.

[3]杨家亮.探究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4,62(10):135-137.

[4]任博.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电子测试,2014,21(S1):143-145.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应用

建设工程管理是从工程开始到结束,贯穿全过程的计划协调与控制,是在一定的费用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按时完成建设工程项目目标,以满足建设单位需求。而计算机信息技术是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一门新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如今已被应用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建设工程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设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项目,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必须严格监督,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于计算机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理当作出更深一层的研究与探讨。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随着一些新进技术的引进,建筑行业正面临着新一代的改革趋势,而信息化的管理则是实现建设工程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应用并不广泛,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际应用到了建设工程管理中去,而技术的不成熟、管理经验尚浅这方面的问题仍在制约着建设产业的发展,分析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可发现以下几点问题。

1.1相关软件开发和工程管理的不协调性

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仍旧处于初级阶段,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建设工程管理不能很好地协调,软件开发的滞后导致了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落后。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科学技术含量较高及相应人才的欠缺也阻碍了相关工程管理软件的开发进程,开发人员对于先进技术知识的掌握不到位,相关建设管理知识的欠缺,使得开发的软件不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无法根据具体的管理要求对软件进行完善,当相关软件被应用到建设工程管理中去时,无法发挥实际有效的作用功能,不仅提高不了管理水平,还造成了资源及人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1.2应用层次低,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计算机硬件配备充足,而计算机软件仍限于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的局面,这些软件功能单一、操作简单的特性并不能满足现代建设工程管理的高要求,工程管理软件的应用虽适应了现阶段的管理需求,但其应用并不广泛,应用层次普遍较低。此外,在建设工程管理中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无法尽到自己的责任,信息化管理的实现仍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1.3不符合工程管理实际情况

尽管现在一些建筑行业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但由于国内外建设工程管理实际情况的差异,这些引进的技术并不能满足国内建设工程管理的要求,而计算机信息软件应用范围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再就是软件开发商对建设工程管理方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先进的理论支持,缺乏独创性和建设性,不顾实际,简单照搬,开发的管理软件不具灵活性和适用性。

2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有效的工程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还能保证建筑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管理能够消除诸多现代建筑管理的弊端,实现工程的实时管理,多样化、集中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进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计算机信息技术用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具体分析如下。

2.1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建设工程的集中式、多样化管理

建设工程是一项规模庞大、复杂系统的项目,不同的建设用途和建设区域其管理模式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动,这就要求建设工程管理方到实际的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管理方法,建设工程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提前采集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计算,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大大简化了工程施工的管理过程。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实现了建设工程的集中式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建立相应的工程项目数据库,通过数据的共享,各环节相关人员就能了解到工程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对建设工程的全方位、多角度管理控制,使复杂的管理过程变得简单易行。

2.2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及效率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建设工程管理的多样化管理及实时管理,实现了各环节、各部门的全面协调,缩短了施工工期,简化了工厂管理过程,这些特点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设工程的管理水平,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3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分别是: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加大管理软件的开发、以数据为中心建立管理流程,实现工程流程的数据化,其应用实践具体分析如下。

3.1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结合建设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现场施工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以及概预算管理等多个工作环节的实际需求构建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多层次管理,做到施工现场规范管理和工程的远程监控,满足多方的要求。

3.2加大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

为将计算机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于建设工程管理中,就需要开发出适应国内建设工程管理要求的软件来,为此必须加大相关软件的开发力度,加快管理软件的开发进程,培养专业的软件开发人才,不断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编程开发能力,做好与工程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根据具体的建设工程管理标准,设计出合理的管理软件,以使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能更好地发挥出实际的作用,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3.3建立以数据为中心的管理流程,实现多样化、统一性的管理

在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内部大力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相应的工程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的设置中加入施工的多样化管理参数,以及时了解建设工程的相关数据信息,并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与全方位的处理,合理管控工程进度与工程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成本控制。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整合信息数据,确定具体的数据中心,对复杂的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之间的配合与衔接性,实施统一性管理,保证管理工作的工作进度与效率。

3.4提高工作流程的数据化,实现信息化管理

传统建设工程管理模式下,信息的传递多依赖于口头通知或电话传递,严重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为保证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率,应提高管理工作流程的数据化,将建设工程管理的基础建立在各类信息数据上,对各管理环节上传的数据信息进行统和汇总,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保证信息传递的质量,真正做到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一些信息传递问题及管理漏洞。

4结论与建议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模式,简化了复杂的管理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程管理的质量。只有在管理过程中,真正推广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加大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力度,创新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实际建设工程情况及管理要求,制定合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积极吸取相关管理经验及先进管理技术,并将它们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调整管理模式,不断寻求更好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流程的数据化,促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保证信息传递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为建设工程的稳定发展创造更良好的技术环境。

参考文献

[1]周立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1):37.

第10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管理方式 工程管理现状

1工程管理的定义[1]

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2工程管理的特点[2]

与一般的管理工作不同,工程管理是对于具有技术集成性和产业相关性特征的各种工程所进行的相应的管理工作。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

1)工程管理是一种系统性管理。从理论上来看,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实

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各个工程子系统相互协调,以实现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

2)工程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

和相互联系,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此外,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3)工程管理是一种复杂性管理。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由于工程本身具有很多未知的因素,而每一个因素常常带有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经历、来自不同组织的人有机地组织在一个特定的组织内,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3工程管理方式[3]

3.1传统总承包(TGC)方式

此方式基于建筑师、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应用范围最广,历史最悠久。业主选择工程管理方式时,多数是依赖于咨询工程师的建议。适用于传统总承包方式的标准合同和管理制度在国内外均比较完善,业主可以有效介入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咨询工程师经验丰富,承包商责任明确,即按图施工,承包商只承担有限的责任。因此,传统总承包方式仍得到广泛应用。

3.2设计建造(DB)方式

此方式改变了建筑师、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承包商同时负责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业主关心的重点是工程按合同竣工交付使用,而不在乎承包商如何去实施。在设计建造方式中,设计和施工的矛盾在项目承包商内部得到解决。

3.3施工管理(CM)方式

此方式通过施工管理商来协调设计和施工的矛盾,使决策公开化。施工管理商早期介入工程项目,工程项目通过快速路径法,可以做到提前施工、提前竣工。

3.4BOT方式

BOT方式更侧重于项目的融资管理。

4工程管理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业主介入施工活动的程度;(2)设计人员参与工程管理的程度;(3)业主进行工程变更的力;(4)工程责任的明确程度;(5)工程的复杂程度;(6)工程项目的进度快慢;(7)工程建设成本的明确程度。

5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建筑工程管理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建筑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现场管理也是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组织设计能力不强,大部分的现代化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管理质量,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应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4]

5.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5.2施工阶段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阶段就是现场施工,对该阶段的管理是否良好,与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和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表现在: 工程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比较低;选用的机械不够,机械老化、性能不佳,由于缺少创新技术的支撑,在建筑施工中高效的新型机械很少采用。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 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实际水平与文化程度不对称,施工技术偏低,专业技术拔尖的管理人员少,高级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同时缺乏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的使用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5.3劳动人员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占主力军的地位,因此,合理地管理劳动力是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调配、管理比较混乱,对劳动力未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和使用环境。

5.4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工程管理应当实现规范化、科学、安全的操作,这就需要在技术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甚至可能危及到生命财产安全。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技术管理不科学和管理松懈等问题,相关管理人员并没有根据自己的职责对建筑工程执行严谨、细致的监督控制;未严格把技术关,甚至只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技术标准和要求,导致很多的工程事故的发生。

6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6.1改进建筑工程的管理机制

完善和革新建筑工程的管理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要求。首先,应在管理的法律、法规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加强管理的目的,保证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其次,要加大完善管理制度的力度,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通过借鉴一些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思想以及采取必要的管理工具,对现有的操作和规划进行重新调整,使管理变得专业化、现代化。

6.2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所有的企业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直接领导着工人进行施工,必须非常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做到事事有底,每项施工都要有专人负责,对于违章作业要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每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对工程进度层层把关,各阶段都要签定生产安全责任书。监督人员必须督促和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生产安全责任制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于没有明确责任的施工单位,要限定时间进行整改,必须做到有章可循,保证施工的安全。

6.3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不同的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不同,为了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应该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经过岗前培训,不仅可以使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按计划、按质量完成。

6.4优化力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降低建筑企业成本的一种重要途径。只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人力的浪费,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管理人员要对各个部门的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及统计,掌握各个部门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人员,同时对部分工作人员实行合理流动的机制,从而使人员管理显得更加灵活,达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5]

7结语

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比较复杂,从竞标到工程竣工,要经历精心规划、预算费用、监控施工等环节,系统性要求较强。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与时代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各种问题并存造成了材料浪费,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不高。所以,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成虎.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林知炎,陈建国.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赵德文.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经济,2009(3): 16 -17.

第11篇

关键词:城市燃气;燃气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管理系统

一、燃气公司工程管理特点及工程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燃气公司项目类型较多,有高压管道、场站工程、办公楼和一般工程,尤其市政管线、居民、工业及公建配套等一般工程项目数量多、建设工期短、不可控因素多、计划性较弱、采购协同要求高、工程专业人员少,在缺少满足燃气行业特色的工程管理系统情况下,较难实现燃气公司内跨部门、多岗位协同管理及相互监督。不同的燃气公司内部部门和岗位设置也会不同,所对应的管理流程也大相径庭。大型燃气集团公司管理则更为复杂一点,常采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母公司不直接参与建设工程,更多时候承担的是管理、监督职责,需掌握和了解子公司的工程管理情况。掌握和了解的程度会依据项目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对于一般工程,可能只需了解基本情况、备案关键资料以及汇总分析相同数据等,而对于重点工程更要在工程项目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诸多环节介入,进行审批和验收等。在对子公司的管理过程中,母公司也面临着子公司数量多且区域分散、工程管理人员较少、工程一线情况较难掌握等困难。在上述情况下,亟需建立满足燃气公司业务特色的工程管理系统,来适应不同类型、类别的燃气工程,满足不同管理层级的管理要求。通过该系统,各级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控工程项目合法合规情况、设计委托受理情况、现场踏勘情况、招标情况、预算及执行情况、工程报装收入情况及发包支出合同执行情况、工程指标计划及执行情况、物资需求及采购执行情况和工程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等情况,能够对一些重点工程的项目前期、立项、建设、验收、转固等全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监察,从而达到横向提高公司内部的信息共享及传递效率,纵向增进母子公司管理协同,最终实现燃气公司管理提升。

二、工程管理系统建设目标

工程管理系统建设整体目标应是建立能覆盖燃气公司所有基建工程的前期管理、立项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进度管理、验收管理、决算管理、产出物移交管理、文档管理的统一工程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能够整合项目信息、状态信息、采购信息、收付信息,实现工程管理信息标准化、工程管理流程规范化、工程管理过程可视化。具体目标如下:

1.与物资管理能够集成一体化,本着谁需求谁申请的原则,通过工程管理系统按照具体项目提报物资需求并进行采购执行,跟踪工程项目物资备料情况,实现集约化采购与安全库存管理。

2.与设备管理能够集成一体化,工程交付验收后可以将管线、阀门、调压箱等产出物自动转成资产设备卡片,实现与生产系统的衔接。

3.与财务管理能够集成一体化,工程收付款审批后能够自动生成应收应付数据和财务凭证,工程竣工决算后可以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实现与财务系统的衔接。

4.既可以满足高压管线、场站及办公楼等大型基建工程管理需要,也同时满足中低压市政管线、小区、工业及公建配套等小型基建工程管理需要,较好适应一个工程人员管理多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不同子公司能够设立不同的业务管理流程和审批流程。

5.能够实现工程项目前期报批报建、设计委托受理、现场踏勘、工程招标等管理要求。

6.能够实现工程报装合同及收款管理要求,能够实现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无损检测、阴极保护等合同及付款管理要求。

7.既能够按照工程项目分部分项进行计划与任务进度填报管理,也能够按照工程管线公里数等指标进行计划与形象进度执行管理。8.可以通过移动APP,实现工程现场施工数据采集应用,满足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参建单位管理协作,提供现场旁站、巡检、进度填报、问题闭环、工作联系等丰富的移动端功能,并可充分利用手机拍照、定位等优势,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并能快速采集工程进度情况,实现现场全过程控制,通过关键节点上传过程照片的方式,甚至能使隐蔽工程变得“透明”。

三、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建议

笔者认为,工程管理系统建设实际上就是把企业实际的业务流程固化到信息化系统中。系统不能游离于业务体系之外,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也不能“线上一套,线下一套”,不然只能沦为形象工程,导致“劳民伤财”。具体建议如下:

1.工程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建议分项目层和公司层进行两层搭建。项目层为子公司操作层,应满足工程信息上传、内部流转、审批功能,同时满足向公司层报送信息的需求。公司层为母公司操作层,在其上可对子公司基建工程数据进行备案查询、汇总、展示、分析、审批,并可向更上一级公司相关系统报送的需求。

2.在工程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公司实际量身定做,不能削足适履,避免实际业务细节与系统业务脱节。应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对企业内部流程进行梳理和改造。在业务流程梳理清楚的情况下,设置系统岗位、配备人员,避免系统中一人多岗、一人多职、提交和审批为同一人等情况的出现。

3.工程管理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系统之间(如GIS、ERP、财务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应能有效衔接。尤其对那些需定期搜集和提交的数据,应在系统建设之初就设置有效接口,设置这些信息传输的具体格式,实现精准传输,避免后期二次输入。

四、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问题;措施

1 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必须从它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出发,同时结合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外部环境,严格控制和实施。在目前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工程管理法规和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建筑工程管理法规和体制不健全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规范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当前的管理要求,它没有一个系统的、科学的以及标准化的准则规范,导致对建筑工程管理约束性较差。同时它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也比较落后,不适应当前的快速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与此同时,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管理协作机制,专业性较差,没有科学而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专业队伍,这就导致了管理上的不科学、不规范以及其他相关的问题。长期下来,不仅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给于工作的落实带了极大的困难,使工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起到管理的作用。

1.2技术方面的管理问题

技术管理问题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管理环节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物的质量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等许多社会问题。建筑工程管理必须实现安全、科学、规范化的操作,那么就要在技术管理上加大力度。在我国的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着技术管理松懈和不科学的问题,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根据自身职责对建筑工程实行严谨细致的监控,把好技术关,甚至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技术要求和标准,导致一系列工程事故的发生。各个环节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包括选聘与培训等方面都要实现严格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化发展,从业人员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工作管理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在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始终着眼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工作能力,并结合气候、环境、资金等多方面因素,认真、合理地做好工程管理的技术组织和工程管理工作。工程管理人员要将工程的管理模式以网络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小到大、由点及面,确保每一分项工程纳入到受控范围之中。

1.3 管理的形式不科学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除了一些专业性的环节,大多数的施工任务是通过劳务队来进行施工的,使用的机械也只是劳务队自供材料来完成。由于我国的劳务队的综合素质不是太高,在施工中也不够专业,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管理的效果却是一般。长此以往,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资源,管理水平不能够很好的提高。

1.4 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且意识薄弱

目前,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现状来看,国内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大多存在管理意识薄弱、素质较低的情况。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高含量、高要求的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以及管理模式和方法都比较低下和落后,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适应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标准,难以满足现代化工程管理作业的高标准、严要求。由于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领悟和执行工作任务的能力也普遍较差。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注重对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与教育,以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建筑工程各项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2.1 实现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法律法规的改进

进行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管理上进行革新和完善。首先在管理法规和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这样就可以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实现有条不紊的规范化管理。与此同时,要加大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通过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甚至是管理工具,重新进行有关的规划和操作,实现专业化的管理目标。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把工程管理创新定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充分的采取措施使得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要建立创新方案,在建筑工程的管理当中不能够一成不变,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去探索符合现实的管理模式,从而更加体现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体现时代的浪潮和发展的方向。

2.2 把建筑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

因为技术管理工作事关重大,所以必须实现严格化、规范化的管理,管理人员要加强责任意识,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做好做细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技术管理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控制,更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实现决策与规划的科学化,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同时建立责任人制度,落实相关的责任,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等问题的出现。

2.3 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

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的管理充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要大力加强施工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建立完善的质量领导责任制,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确保工程质量的落实到位。

2.4 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才能实现科学而高效的管理。那么,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就要强化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从选、用、育、留各个环节做好人员的管理工作,包括选聘与培训等方面都要实现严格化管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化发展,从业人员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工作管理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在强化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始终着眼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和进步,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现代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保持企业稳定的根本、坚持“依靠方针”的具体体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是着力解决好员工关注的突出问题。建筑工程现代管理理念对人员的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3 结束语

在当前情况下,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大跨步发展,建筑行业既面临这重大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也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建筑工程时刻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运行,工程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工程管理环节,一定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所以,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大力加强工程管理的工作,切实地做好一切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还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新情况,管理工作必须要时时抓,进而解决出现的问题,最终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完善以及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姗.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学之友,2010.

[2]王诚,孟宪林.浅谈建筑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与科学发展[J].湖北建筑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