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7:5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通信工程;集成化管理;可行性;优点
1.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过工程项目和其他通信管理上的合理要求,再配合系统工程技术,根据通信工程项目起始与结束过程发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考虑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双方的因果关系以及利益关系和对双方的影响,以上就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为提高参与项目建设的各代表方的整体利益的而采取的管理模式,这种项目管理模式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效率。有效的项目管理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很有帮助,项目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以下几点:1)项目由多个小项目组成,结构复杂。2)项目管理的操作覆盖全过程。3)项目管理全方位考虑,每个方面都应该考虑的到,漏掉一个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所以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就应多方面、立体性健全整体结构。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项目的的各个参与方,各子任务和不同的活动来连接而成的。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是对整个项目的全程管理,要处理好整个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处理好各个参与方,尤其是以前没有参与通信工程管理体系的各商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为其合作洽谈提供有利的空间。这样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工程的管理,迎合了各方的利益,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1]。
1.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让业主的最大追求得到了提升,保证了施工公司的工程任务。2)主要是根据业主的需求为原则,通过项目的双方的合作与协调发展达到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系统规范的制度来减少施工人员的辞退,在保障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缩短、成本降低的基础上,来实现项目的最大产值。3)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提升施工执行率,充分的保证了施工设计和施工计划的准确无误的执行到位。现在,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已经在通信工程建设行业当中得到合理应用,不仅保证了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以及缩短了通信工程建设当中的施工周期,降低了通信工程的施工成本,保证成本的最大效益化,整合有利资源,来降低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投入,工程建筑企业要想改善自己的管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施工水平,就要做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
2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可行性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项目虽然存在工程投资、工程结构、相关用途和规模的不同,可是还有些地方是相同的。1)每一种工程通信项目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整体模式,不管有谁参与当中,都要有相关的关系和正确合理的合作。2)每一种通信工程项目都是相互合作和牵制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等多方面的过程,还是通信信息集中在一块,进行处理,传送的过程。3)为了满足项目工程业主的各种需求,所以才实施各种通信工程。现在多种项目工程当中,都需要项目工程业主的参与,项目工程业主来洽谈建筑工期建筑成本建筑质量等各项事宜。4)进行双方协作和双赢的合作关系,在双方和谐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双方的各种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可以让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得到全方位的提升。5)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软件工程理论以及各种实践过程的提升上,为了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高效合理,都是建立在同性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信息协调共享的前提下。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方式,与此前陈旧的管理相比,集成化管理理论在解决问题和研究方法上有很大的区别。陈旧的管理理论比较注重劳动分工和专业分工,一些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的界限划分的比较清,集成化理论管理则比较注重系统的统一性,就像是管理信息、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的统一。陈旧的管理模式组织内部人员,管理人才、技管理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正确协调发展,反看集成化管理理论则大不相同,注重内部与外部的相结合来达到合理发挥,从而先进的集成化管理理论代替了陈旧的管理方法[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理论把相关知识与通信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部分事实融合在一起,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方法,主要是根据业主的需求为原则,建立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集成化管理的基础上,来达到项目双方之间互惠合作与协调发展,从而保障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3结束语
我们还要利用工程项目管理的网络格式和信息模式,把所有需要的东西通过一个特殊的连系方式进行整合,来实现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模式。另外,为了能够给决策者提供有利的分析与帮助,还应该在统一企业信息系统的前提下,利用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式来完成信息内容的集成工作。
作者:吴昊 任志鑫 赵一鹤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项目工程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项目管理中涉及到十分复杂的管理事项。加之建筑工程工期较长,人员、资源流动较大,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起来也比较困难,尤其是支持项目管理的财务、人工等数据收集起来特别费力。引入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集成管理,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进行起到促进作用。
一、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概述
1.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内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建筑工程中的人、财、事进行的统一管理,在协调投资方和承建方的权利责任的基础上,对建筑工程的计划、施工和结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在项目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对涉及到管理的各种数据,如材料使用的数量、经费,人力资源的变动情况,财务结算等进行高效的采集、共享和加工,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2.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的特点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存在四个特点。首先,信息的内容十分复杂,来源比较广,对项目开始之前、项目进行之中和项目结束之后的信息都需要进行收集和处理。其次,信息使用的频率很高,规范性很强。因为信息来源于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管理也应用于各个阶段,并且还需要符合国家的管理规范。再次,信息化集成管理效益高、投入低,对一个建筑项目进行信息化集成管理,所得的数据和经验能够广泛使用在以后的项目管理中。最后,使用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管理人员能够很快地了解到整个建筑过程的运行情况,及时地对故障进行处理。这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二、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使用
1. 项目施工前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计划阶段的集成管理就是设计方将建筑工程项目利益各方的需求集成起来,并转化为项目设计和计划过程中的一系列工程特性或服务标准,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尽可能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的过程。例如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需要在施工计划中确定房屋建筑的质量标准,那么就可以针对房屋质量的各种特点,如房屋的结构标准、房屋的坚固度、房屋墙面的平整度等收集各种信息。使用计算机建模功能,将这些信息集中起来,形成关于房屋质量的具体的模型,与房屋建筑的投资方和承建方异同针对这个模型进行讨论,最后确定房屋质量模型的最终形态。根据这个模型,拟定建筑完工后的质量检验标准。信息化集成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协调投资、承建双方的利益,还能够使施工前的计划制定更直观,为施工完成提供一个可观察的、可衡量的标准。
2. 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管理的重点是围绕着费用、质量、进度逐步展开的,这三者彼此密切相关,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都可能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波动,并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项目目标产生影响。在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未接入之前,这三个主要管理模块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很少有信息交流。即使是有信息交流,也因为信息量巨大、人工处理起来十分复杂,使得信息交流效果滞后。信息化集成管理直接解决了三大管理模块之间衔接不良的问题,使综合管理成为可能。例如将项目中使用的每一笔费用都以数据的形式进行记录,将质量管理的反馈内容转化成观察数据,将施工进度指标也转化成数据模式,使用现代统计技术将三个管理模块中产生的管理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处理,得到三模块管理之间的关系特点,找出费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之间的影响特征。根据分析综合数据,合理调整各模块管理的内容。使三项管理目标同时得到优化,并且达到管理效能之间的平衡。
3. 项目施工后的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结束后,虽然投资和建设双方在质量检验之后互相清算账目和结算费用,但并不代表项目管理就此结束。因为一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内容、方法和效果将为承建公司或者项目管理服务本身提供资料和经验,因此应该在项目施工结束后,对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内容进行统一的、集中的、细化的数据收集,以完善信息集成管理数据库。对项目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为以后的工作进行积累素材。例如关于工程项目的客户信息、影像资料、工程量模板、汇报系统、汇报方案和表述等等,都是能够体现建筑项目工程的有效资料,应该被填充在信息集成化管理数据库中。这些资料分散在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手中,如不加以收集,很容易随着工作人员的流动而丢失。因此,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信息录入。此外,承建方的利润结算也需要有信息化集成管理的资料作为参考,以便发现项目投资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变化走向,为以后的项目管理方法改进和利润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议。
三、 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 管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相结合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使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虽然能够将工程中的数据进行集中收集和分析,为实际管理提供帮助,但是还需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做支撑。如果管理模式仍是老旧的,管理者的观念仍局限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上,就不能够发挥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作用。
2. 重视技术使用的同时也重视人才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有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行统一的运筹帷幄。管理人员技术如果与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不匹配,那么管理效果还是只能维持在表面。如财务管理只能进行简单的结算而不能分析出资金使用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那么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应用,就不算是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作用。
四、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的前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引进信息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将在不断的改进中更好的适应于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引进是较晚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应用水平也相差甚远,效果也截然不同。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也晚于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但是,从目前来看,利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来进行施工管理一种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有十几万的建筑施工单位,未来信息化集成管理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相关装备进行开发,由于每个施工区域所面临的环境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建立一个控制系统,对于不同的环境都能合理的计算出最为准确的控制措施,以保证施工的质量,提高企业形象,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中立足。
一些大型的建筑企业,已经开始运用计算机和一些辅助管理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管理,应用一些工程概预算与人工管理软件,使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得到大大的提高,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施工的安全与技术水平。特别是引进一些专业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控制技术,这样不仅减轻了工作强度,降低了成本,而且克服一些原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使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些高难度的施工项目也可按时完成。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不仅是在项目管理中使用计算机,还包括运用信息集成系统,对项目管理中的数据和管理方式进行宏观的合理的规划。如能在项目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实施统一的信息管理,那就能够提高建筑项目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晓霞,建筑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关键词】 总承包;施工;工程项目;总集成能力
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的高效和追求卓越的建设目标,呼唤着施工总承包乃至更完整的承包模式出现,尽管国内外建设任务从委托要求的不同形式上可分为施工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管理、建设工程项目总承包等具有各自特点的内涵和形态,但建筑施工行业在市场上最多接触、最为常见、最需重视的还属施工总承包形式。
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合同在管理上不仅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还必须具有对所有合同范围内容进行一个有效的筹划过程。在发包人与承包人以及分包人的相互管理活动之间,总承包合同在合同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和履行各方权力义务的中心作用,充分反映了一个建设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的责任连带关系。因此,承包合同的管理亟需强化。
1 合同管理对总承包的影响因素
合同结构和合同对应关系充分反映了合同管理对总承包管理具有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因素有:
(1)合同管理是总承包管理的主体内容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总承包管理的核心工作。合同内容的变化、变更、解除将直接影响总承包管理的成效;
(2)合同管理内容包含了总承包管理合同活动中三大控制目标,二者目标利益具有一致性,合同管理目标利益的调整、补充对总承包也将产生目标内部结构的变化;
(3)施工总承包实施的基础建立在发包方和承包方签订的有效合同上,没有合同的法律基础也就没有总承包管理活动的要素,两者是一种相互依存关系,合同基础发生变化也将对总承包的工作基础产生实质性转变。
对总承包来说合同管理的影响因素又具有双重性,分包单位履行分包合同义务的质量将直接或间接产生总承包单位的责任或连带责任。
2 承包合同管理的要求和实施重点
施工总承包是现实中最为常见有效的管理模式,与其相适应的合同关系及其要求都是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强调突出的问题。施工总承包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不合同管理看成一个系统,系统的集成则是实施的重点。
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是一个总系统,各分包合同管理是各个子系统,合同管理在步骤上涉及到要约、承诺、谈判、签订、实施、控制。结算等环节,每个环节有阶段要求,每个合同事件和工程活动均有具体要求,如工期、质量、费用等合同各方的责任义务。在实践过程中合同管理最主要是使建设工程按合同要求实施,为合同执行和控制确定依据。
(1)首先,要确定合同分析重点,弥补合同漏洞,解释合同争议,发现和预测、预防合同风险,可能索赔的依据条款,以及合同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2)其次,要明确合同交底重点,传递合同的主要内容、规定、管理程序,了解合同双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各种实施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使执行合同的行为充分满足业主要求,完成合同作出的每一项承诺;
(3)再次,要强调合同控制重点,承包方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必须对合同执行者履行合同的完整性进行跟踪和控制,跟踪对象主要围绕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工作数量和成本的增减、实施的偏差进行处理。
3 合同集成管理与工程项目总集成能力的提高
建设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等不同承包模式下的要求客观上是一个集成管理的过程,而针对合同集成管理既是概念上的一个特指,又是实践操作中的必然行为。
(1)在建设工程承发包过程中,无论是发包人还是承包人,依靠合同集成管理是完成工程项目过程全过程建设必须采用一个基本方式。尽管集成内容广泛,可以为智慧、技术、人才的集成,也可以为各种资源和承包人及分包人能力的集成,但其表现形式都是依靠合同及对合同实施的有效管理。
(2)施工总承包形式下的工程项目总集成能力对承包单位尤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也充分证明,凡是集成内容完整、考虑周密、整体联动的,反映在工程建设上,其综合效果就好、社会效益就高。集成的主要内容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项目建设组织体的集成。即组成一个高效精干的管理团队,赋予重任及权力义务,以项目管理责任书形式确立承包关系。
②项目建设科技力量的集成。编制科技领先、技术先进、功能价值比合理的施工技术总体方案和各类分包方施工技术方案,理解设计意图、接受监理监督,制定备选方案和优化
③项目建设机械选型的集成。选择功能要求满足、横向及垂直运输到点、相互之间运载配合最佳、潜力发挥最大的配置方案。
④项目建设施工队伍的集成。把握和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从工程时点上规划各工种施工各阶段的劳动力峰谷需求和专业工程分包要求,以劳务作业分包合同和专业工程分包合同形式确立施工分包合同关系。
⑤项目建设主体材料的集成。混凝土、钢筋、构件和用于各类设施措施的消耗都需要事前筹划制定最经济合理的采购合同委托加工合同、租赁合同。
⑥项目建设社会力量的集成。创造条件沟通社会各方力量,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抓住重点、抓住内容,来利用和开发社会整体力量,以动态集成视线工程目标。
4 合同模式的选择和集成应用
4.1 合同模式的选择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实施中,发包方和承包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更多地规避市场带来的风险,双方在选择合同模式时都较为慎重,从施工单位角度而言,选择原则是:
①满足总价合同的条件。a.拟建工程前期准备充分,工作扎实;设计工作详实,图纸正确和完整,达到深化要求;招标文件工程内容、规模和项目划分清晰。b.合同条件公平、合理,关键条款对等,对承包方不构成资金和潜在风险;c.投标时间相对充裕,使承包方有可能获得研究招标文件和相关资料的条件,有可能到拟建工程所在地实地勘察和收集市场信息,有可能优化施工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总价合同的采用在事实上的风险往往偏于承包方,而发包方相对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作为施工总承包方选择此种合同模式要权衡利弊,同时在分包工程时也可以应用此法来控制分包方,以获得比较可靠的分包工程效益。
②满足单价合同的条件(也称工程量清单合同)。a.拟建工程设计图纸详细,工程范围明确,图纸说明、技术规程清楚,工程量计算正确,不能用工程量计算的项目可以预计包干;b.工程结构形式大同小异,标准化和定型化涉及面多,工程量清单符合实际现状;c.双方共同选择采用了FIDIC合同条款,业主已准备委托工程师管理的项目。
一般而言,单价合同的采用较能为承发包双方及接受,单价风险由承包方承担,工程量风险由业主承担,结算是以实际工程量及相应的不便单价(或约定的不便单价增减幅度)进行计价付款,此类合同模式施工总承包单位对单价组成和工程项目功能描述有一定把握。
4.2 合同模式的集成应用
X工程是一个集住宅、商业于一体的综合小区。从空间体量与活动内容上形成区域性的生活及社交活动中心。工程范围为高层住宅、商业裙房、会所、地下超市、沿街商铺、地下二层停车库及相关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184822。
在施工总承包活动条件下进行项目集成化管理,共设计分包控制合同上百个,为了能搞好此项目,应用集成方法强化合同管理对控制这种大型工程项目很有现实意义。对此,我们主要抓好三个阶段:
(1)合同签订全面进入施工准备阶段。根据合同、技术条款、设计图和现场情况等集成施工方案、施工图,细化月、季度工程进度计划(包括人机物需求配套计划),分包商将被要求提供最优人员配置方案,自备材料和小型工具设备清单等,以确保满足总承包合同履行要求。
(2)合同进入施工阶段。核心任务是将分包商的施工活动纳入自己的运行体系,确保分包商合同规定的进度、质量、安全等要求进行施工并落实以下内容:
a.计划:分包合同和技术方案中都根据总承包合同、技术条款和现场情况来定义分包项目的总体计划,这个计划是整个工程总体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审定的月、季度计划,报送业主并严格遵照执行。为及时、准确地反映计划执行情况,各方现场人员将被要求作出日报、周报实行动态跟踪。
b.协调:协调工作在现场施工中被作为工程网络、交流沟通和解决矛盾的重要管理方式。最重要的便是周例会,议题是检查上周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下周计划、交流情况和解决问题。并对下阶段履行、权力义务进行组织协调。
c.指令:计划往往还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承包商确认的工程指令分包商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当然,分包商在执行指令后也可视情况向承包商提出索赔和变更,同时作为总承包商向分包商变更合同或追加合同结算的依据。
d.设备和材料供应:主要的设备和材料供应应都会在周例会上被定义,但分包商的现场人员仍需报送材料设备计划到总承包部,待批准后具体执行或作出相应调整。涉及到的供应设备和材料的各个部门和专业分包商应有总承包方协调。设备和材料的使用有专门的报表和专职人员做出记录。
(3)合同进入收尾阶段。此阶段主要任务是移交、验收和遗留问题,尤其是移交验收,双方的矛盾最突出,工作也最难做,所有的争议问题都浮出水面,所以总承包必须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一是要尽力让分包商认识到最后努力的重要性和利益所在,二是在分包商不能有效执行指令时,坚决采取索赔、反扣等必要的合同手段,才能保证收尾阶段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4.3 可供借鉴的经验
(1)严格的合同环境、强烈的合作意识和熟练的合同技巧,是总承包方有效实行其合同管理行为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反观上海的其他一些施工单位,有的还处于行政管理约束条件下,即便有了项目管理,也定了以菲迪克条款为蓝本的合同,但囿于体制和各方利益往往流于形式,还不能得到切实有效推行。
(2)注重计划。计划的执行在项目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项目管理的生命线,一旦制定,各方的行为的资源配置(人员、材料、设备)都依计划执行。“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计划执行不力都有可能造成进度迟滞、资源浪费等后果,而所有这些都是损失,都是得不到合同条款补偿的。
(3)有效控制。有了严格的合同保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成熟的变更控制系统、质量安全体系,总承包方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现场情况并实行有效的控制。这种有效控制保证了项目管理的令行禁止、集成有序,从而进一步保证合同管理的有效实施。
5 结语
关键词:通信工程;优点;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及优点
1.1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②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③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1.2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①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②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③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
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2、决策支持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决策应用采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建立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基训上,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实现资源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优化决策等强大功能,帮助管理维护人员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环境中,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
构架空间信息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生产各种基本比例尺的数字地图产品。加强数据成果的管理,制定数据共亨的政策,保证在使用上最有效率,各部门、各专业广泛深人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亨受空问信息工程带来的好处。各部门和各专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满足各部门管理的需要,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亨,建设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该中心负责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开发指导、交换与共亨、集成与应用,为综合性应用提供支持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既适合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又与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相接轨。
主要包括信息生产权、产权、所有权、共享、管理、安全、保密和网络传输的法规规范,指标体系及分类编码,空间元数据标准规范,空间数据转换标准等规范。空间元数据标准规范是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带动公司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成为电信公司动态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源头”。
3、核心网络平台建设
核心网络平台主要是架设基于WebGIS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平台,实现电子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在Internet环境下,通过数据库服务器、Web似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一系列环节实现GIS在Internet Web页面上的运行,完成基本的常规GIS操作的成套技术。
在WebGIS基本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网站,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搜索、交互查询和表达功能,可以更加快捷和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全新的查询和挖掘信息方式,实现增值服务目的。在WebGIS基础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专业应用,如专业地图化电子办公平台和专业信息综合网站等。主要目的是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解决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和专业应用领域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4、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数据信息化建设:组织各个部室协同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技术,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进行数字化。在空间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海量存储技术和元数据提取等技术,对从各个渠道获取的空间信息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处理,使之符合WebGIS平台和其他GIS系统平台的要求,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挖掘,真正实现信息增值。
5、综合决策层建设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
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0LAF)。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6、结语
从通信工程项目的全局出发对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管理,实现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高效率信息交流,对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最大限度减少变更和返工现象,从而实现项目在质量、工期和成本上的全面优化,使项目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1、决策支持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决策应用采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建立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实现资源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优化决策等强大功能,帮助管理维护人员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环境中,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
构架空间信息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生产各种基本比例尺的数字地图产品。加强数据成果的管理,制定数据共享的政策,保证在使用上最有效率;各部门、各专业广泛深入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享受空间信息工程带来的好处。各部门和各专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满足各部门管理的需要,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建设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该中心负责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开发指导、交换与共享、集成与应用,为综合性应用提供支持;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既适合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又与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相接轨。主要包括信息生产权、产权、所有权、共享、管理、安全、保密和网络传输的法规规范,指标体系及分类编码,空间元数据标准规范,空间数据转换标准等规范。空间元数据标准规范是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带动企业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动态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源头”。
2、核心网络平台建设本文由收集整理
核心网络平台主要是架设基于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平台,实现电子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在internet环境下,通过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一系列环节实现gis在internet web页面上的运行,完成基本的常规gis操作的成套技术。在webgis基本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网站,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搜索、交互查询和表达功能,可以更加快捷和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全新的查询和挖掘信息方式,实现增值服务目的。在webgis基础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专业应用,如专业地图化电子办公平台和专业信息综合网站等。主要目的是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解决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和专业应用领域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数据信息化建设:组织各个部门协同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技术,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进行数字化。在空间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海量存储技术和元数据提取等技术,对从各个渠道获取的空间信息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处理,使之符合webgis平台和其他gis系统平台的要求,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挖掘,真正实现信息增值。
4、综合决策层建设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实现方法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综合集成系统以webgis为核心,提供基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综合集成应用,本项目采用产品的gis平台来实现:
(1)webgis平台:webgis平台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构建可视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应用平台。
(2)dataprocess数据加工集成环境:综合国内外gis数据标准,提供对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加工的集成环境。
(3)mapsearch图形搜索引擎:提供以空间目标为索引的信息检索。
(4)webgissdk webgis开发工具包:提供一系列api,针对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业务特点,进行专业领域应用集成的支持环境。
(5)gisnp动态规划组件:提供基于深层拓扑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邻域分析。
(6)spatialware空间数据仓库:针对分布式的异构数据信息,提供各专业的空间分析模型,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
6、系统特点
(1)多层次的体系结构:由浏览器层、web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层和数据库层组成,内在逻辑上由用户接口、会话服务、应用逻辑、数据逻辑等组成,进行分布式运算,在webgis领域是一个创新的、真正多层结构的、适合internet计算的应用平台。
(2)组件化实现方式: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实现了目前业界最先进的enterprise.javabean组件化方式,是一个跨平台的分布组件式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系统扩展。
工程项目在当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了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发展趋势,对于通信工程项目当中实行集成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方案。使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及优点
2.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定义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就是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应用系统工程原理,综合考虑通信工程项目从发起到拆除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的要求和衔接关系,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相互关系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项目各参与方的协调和整体优化而采用的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项目管理模式。要取得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全面的项目管理,这个全面性至少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项目本身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由许多子项、分项构成,项目管理必须包括项目对象的全体。(2)项目管理工作的过程,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反馈等。(3)项目管理应包括全部的管理任务。有工期、费用、质量、合同资源,组织和信息的管理。忽略任何方面都可能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项目管理至少是三维结构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的各职能工作,各参加单位,各项活动,各个阶段融合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整体。信息技术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基础,合适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是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保证。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要求在项目的发起阶段就对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多重约束条件进行系统的考虑,明确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之间的影响和依赖关系,为之提供合适的沟通和协调平台,通过利用完善的信息技术形成动态的高效率的项目组织,全面实现业主的要求,达到令业主满意的最终目的。
2.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优点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实施有以下优点:(1)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有力地保障通信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2)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将对通信工程项目实施进行整体优化,充分发挥各参与方,尤其是各种供应商、分包商等原先并未纳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参与方的潜力,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证各参与方都能从中获利。
(3)可以大大提高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通过同时参与的各企业的交流和配合,保障了设计和计划的可靠性和最优性,缩短了工期。在通信工程建设业中推广实施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可以加快通信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通信工程项目的成本、优化有限资源的使用效果、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推广将导致工程建设业中各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变革,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
3.通信工程项目实施集成化管理的必要性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从前孤立的、阶段化的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目前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的“舍本逐末”现象。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各阶段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各种意外事件在所难免。管理人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工程项目某个具体活动上,专注于处理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这种“症状解”做法在开始时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效果。长此以往,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意外事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被视为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人们普遍认为既然工程项目管理中意外事件不可避免,那么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点就是如何提高应付各种事件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大量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各种具体事件的处理上,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无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计划,导致了更多所谓的突发事件,恶性循环作用在不断的增加。这种关注于各种事件本身的做法是造成目前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阶段分离脱节,工程质量低劣,控制不力的主要原因。这种“舍本逐末”做法是无法适应工程项目发展需要的,只能使突发事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做法是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根本解”的存在,将注意力集中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上,集中在各种活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上,从全局对项目执行的过程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进行集成化管理,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也就是说,要关注各具体活动之间、各参与方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和作用,重视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各子过程之间的衔接环节进行管理。
4.通讯项目系统的建设要求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的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间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通讯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
通讯项目系统建设信息化的总体功能中其各项功能的设置是按照结构进行整体部署,并结合公司的个性化需要而进行功能规划的。包括项目前期管理、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结项管理、项目归档管理、项目知识沉淀管理等,涉及内容有立项管理、预算管理、任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物资管理、进度质量管理、变更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文档管理等。系统与知识管理平台、信息门户、OA都进行了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的无缝集成。
在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上该系统发挥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效应,尤其在项目计划、流程配置、流程监控、基站建设和OA流程集成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下从这几个主要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项目计划管理
在项目公司建设过程中,一般是在项目任务书下达后进入项目计划阶段,在信息系统上根据项目的专业类型套用相应标准WBS模板,自动生成项目工作范围分解,并按照具体项目特点修正WBS结构,以此为依据,建立进度网络计划、资源计划,建立指导和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基准计划。
(2)流程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收尾阶段,在每个阶段根据项目专业类型的不同又包含许多工作子流程,而每个子流程又包含多个辅助流程,各类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在业务流程的流转过程中,进行项目信息流、控制流的数据传递。在工作流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实现了流程配置灵活化、流程驱动自动化、工单派发自动化、管理人员待办工作自动提示。
(3)基站建设
基站建设流程是公司最为复杂的一类工程项目,它涉及到建站需求、现场勘查、建设审批、选址、选址合同、初步设计(规模和预算)、审批、开始建设(引电、土建、铁塔、无线基站四个单项的协同)、启动传输工程、发货、施工、完工、运维部门配数据开通。信息系统对整个基站建设过程以业务流程进行驱动,在流程运转过程中,自动分配工作任务、待办事宜,关联相关合同信息管理、支付管理、配套设备清单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项目信息,可根据完成基站的数量,批次完成概预算设计、设计会审、验收、结算。具体包括基站建设WBS编制、业务流程的驱动等。
【关键词】系统思维;工程管理;全寿命期
为了适应工程项目建设参与方的需要,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值,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成为我国近几十年工程界的重点,成为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趋势。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一个重大命题,涉及到各个工程领域及工程专业、工程管理多方面的知识,涉及到指导国家建设的总体思想、工程建设及运行的各层面。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提出将工程的目标、流程、对象、技术等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集成管理,抛弃了以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控制为主要内容,以质量、费用、进度为目标的传统工程管理套路,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最优化目标。我国目前对工程全寿命期的基本规律的认识表浅,对工程建成之后的健康状况、价值变化和功能衰退规律的研究很少。工程管理者缺少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忽视了工程运行阶段的管理,未能从工程全寿命期的角度全面深刻的认识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导致产生了许多不科学、不理性的工程项目。
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当前项目管理的本质,是指在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把研究对象或处理对象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根据不同类别工程的系统特征,辩证对待所研究对象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期达到工程系统全寿命期整体目标最优的科学管理思维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工程系统及子系统的目标、结构、功能和和动态变化规律来进行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系统思维的继承和发展,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工程全寿命期。
2.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概念
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就是将三个相互独立的管理DM、PM和FM通过集成和统一后形成一个新的管理系统。集成并不是独立的子系统的简单相加,是指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和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有机集成。统一指管理语言和管理规则的统一。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的目标即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目标,是建设期目标和项目运营期目标的统一。
3.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特点
3.1集成性
全寿命期管理的集成包括信息基础和管理过程。不同的管理过程需要大量的信息传递,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辅助,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实现不同管理过程间的数据集成,这就是信息的集成。
3.2目标性
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多的满足用户的需要,项目根据不同用户不同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缩短从决策阶段到运营阶段的周期,提高质量。
3.3协调性
全寿命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中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十分重要,因为全寿命期管理模式的集成性,所以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进行动态调整及监督十分重要,保证不同阶段的管理人员的一体服务,实现群体活动的信息交换及共享。
3.4并行性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前一阶段未完成,后一阶段就没办法展开。但是现代的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却是并行进行的,所以为了降低实施阶段的需求会更改设计阶段,要保证在决策设计阶段将实施阶段的需求全面考虑。
3.5整体性
全寿命期管理模式在决策阶段就考虑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一切从全局出发来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监督管理。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只是关注自己的领域,很少全面考虑整个系统。
4.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4.1目标系统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目标系统主要要求是整体性、社会性、包容性。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前提是与项目利益相关的在全寿命目标上达到共识。
4.2组织系统
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组织系统不只是为业主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考虑,还将工程项目参建方和业主间的相互关系考虑进去。前者考虑的主要因素有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实施和运营维护的不同阶段、项目策划决策。后者将传统意义的企业间合作模式转为动态联盟模式,联盟内的企业承担各自的义务,共享成果共担风险。联盟内的企业盟主之间有信任作为基础、有合同作为法律依据,成为一个虚拟企业。按照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数据完成任务,把项目的成功和增值作为共同目标,只有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条件下便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4.3信息系统
实现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要有一个可以信息共享的平台,使项目决策、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所有参与方都能将信息共享,这个平台就是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就是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全寿命期管理中的信息处理,提供信息服务。成功实施的信息系统是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持,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使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5.总结
本文在分析工程项目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新模式,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体现,深入探讨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管理信息系统。全寿命期管理内容丰富且涉及面广,这样的特性要求管理者抛弃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模式,把握好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的最优目标。项目全寿命管理模式具有自身优越性,在实施过程中各方都会直接或间接受益。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不单单是一种工程管理思维方式和理论方法,更是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成虎.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目标体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37(10):87—91.
[2]梁爽.系统思维的理论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民航管理,2006,(12):24-26.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动态联盟;管理过程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投资持续增长,工程项目市场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为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另外,由于工艺技术的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等原因,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工程项目承包商在技术专利、融资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技术和资源密集型项目上形成了相对垄断。在2010年美国《工程新闻记录》225家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中国企业入围54家。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呈金字塔状,其中,发达国家的跨国承包商居于金字塔的顶端,虽然数量不多,却掌握远超过其数目比例的国际建筑市场份额和收益。2010年,4家德国承包商在亚洲市场的海外营收就已达到173.797亿美元,而54家中国承包商开拓亚洲市场获得的营收仅为182.106亿美元[1]。
以上数据表明,中国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如今,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工程承包市场合二为一,在为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企业提供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提高我国工程承包企业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工程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对已有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另外,针对当前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趋势,本文对应对这一趋势而产生的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这一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以期为成功管理大型工程项目提供指导。
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基于管理过程和参与方两个维度
项目管理模式是指在项目整个生命期内,项目干系人的相互关系及项目管理的框架,涉及到与项目有关的组织、管理、金融等多方面的内容。
已有项目管理模式主要是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它强调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按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前一个阶段结束后一个阶段才能开始。其对项目过程的割裂造成了施工承包商无法参与设计阶段的工作,而设计对施工具体情况考虑较少,往往会产生施工效率低、工期拖延、业主的管理费用高、协调成本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在工程项目承包市场上,由于业主在项目转交后不能迅速进行项目各模块的整合,产生了很大的管理成本。因此,如今业主更注重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出现了以下几种新型项目管理模式:设计-建造(DB)模式、项目总承包(EPC)模式、项目管理承包(PM)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建设-拥有-经营-移交(BOOT)模式、国家私人合营(PPP)模式、合作伙伴(Partnering)模式等。各种新型管理模式其本质是运用了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思想,一方面是对工程项目管理各个过程的集成[2](如图1):DB模式是将设计与施工过程集成;EPC模式是将前期规划、设计与施工过程集成[3];PMC将立项决策、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集成;BOT将项目生命期与试运营阶段相结合;BOOT将整个项目生命期、试运营与一定时间的正常运营集成。
另一方面是对工程项目参与方的集成(如图2):PPP模式是对业主方的集成,把私人与政府投资集成为一个业主联合体;两方参与的Partnering(1)模式一般是将业主与承包商进行集成;多方参与的Partnering(2)模式是将业主与其他多个参与方进行集成,香港房屋建设中即应用了这种形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过程集成与参与方集成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对项目进行集成管理,目前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运作形式。一是单一承包商对项目多个过程集成管理,如DB模式、EPC模式、PM模式;二是单个项目过程上的多参与方集成管理,如PPP模式在融资、利益分配方面对业主方进行集成;三是多参与方对项目进行多个过程集成管理,如Partnering模式,其在我国香港地区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其初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长期计划性强,在我国大陆未得到应用。
然而在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趋势下,以上各种模式,或是对项目过程的割裂,或是单个承包商能力与资源的不足,或是投入成本大等问题,都有其局限性。因此出现了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从项目总承包角度出发,组建工程项目承包与管理的动态联盟,凝合各方核心能力,多个总承包参与方集成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管理,从管理过程与参与方两个维度对项目进行集成。以设计和技术攻关能力见长的设计方、以融资能力见长的融资方、以信息平台建设与完善能力见长的信息平台建设方、以对本地建设程序和政策熟悉见长的本地方等等多方共同组成(通常实力强的大型承包企业兼具其中多个功能)。由于业主是项目目标与要求的制定者,当联盟组建后,把业主或业主代表融入联盟的管理层,可以使承包商与业主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项目目标偏离。在三峡电站建设过程中的联营体模式就是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这一动态联盟的组成结构如图3。
二、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模式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动态联盟项目管理模式是应对当今工程项目大型化、复杂化的主要解决方案,由于其对管理过程和参与方进行了集成,也就增加了协调难度。因此,应注意以下关键因素。
转贴于
1.联盟目标整合
在联盟中工程项目的目标有两个层次:联盟的总体目标和盟员企业各自的目标。联盟成员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决策,而联盟则要求做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由于两者出发点不同,必定有一定的冲突。在建立或参与动态联盟时,联盟各方除了考虑自己的目标是否可以通过动态联盟达成外,还须要考虑各个伙伴的目标,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多赢[4]。
2.协议管理与信任机制
动态联盟在组织分工、协作方式和利益分配方面达成一致,并形成协议文件,其中,合理的利益分配协议是联盟信任机制的基础[5]。加强法律合同管理有利于联盟企业间的相互协调以及权、责、利的划分。团队成员的相互信任能够促进有效沟通,形成成员间紧密的协作关系,共享经验和教训。法律协议与人性化管理结合,共同营造项目管理的协作与团结的氛围,能促进项目顺利进行。
3.组织界面管理
联盟中有几个重要的组织界面,包括业主、设计方,项目管理承包方,施工方和其他各方的界面,有效的界面沟通使整个联盟理解工程项目目标、组织分工、进度变更等问题。界面管理可以通过专门设立由各个联盟企业内部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的界面沟通小组,以消除专业化分工导致的目标差异化。界面冲突出现时,盟主应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对各方进行及时引导,避免冲突激化,并以项目整体目标为重,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4.高效的信息平台
大型项目的一项活动可能分布于不同的联盟单位中,如设计,联盟不同设计单位处于不同地区,此时高效的信息平台极其重要[6],通过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项目各参与方产生的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实现项目业主和各参与方在平台上的项目信息共享、信息交流及协同工作,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处理好各个企业间的信息接口。
5.跨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有两个层面,一方面是不同企业文化的整合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大型项目联盟各方国别的不同,要对不同民族文化进行整合管理。联盟成员来自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各方要充分尊重成员的企业文化差异。用人方面,联盟管理者应本着任人唯贤的原则,不应倾向于选择自身企业员工,避免这种裙带用人行为造成员工满意度下降。大型工程项目里中外企业进行合作时,东西方文化必然会产生碰撞,加强中外员工的交流对项目完成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http://cpmchina.com.
[2] 陈勇强,姜琳.大型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C]//第十二届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2005.
[3] K.T. Yeo, J.H. Ning. Integrating supply chain and critical chain concepts in EPC projec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2,20. 253-262.
[4] Steven L. Goldman. 21st 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strategy [M].Kenneth Press.1991.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国际化;信息化;集成化
随着工程项目日趋复杂化,科技元素的不断融入以及业主需求的多元化,这为新时期项目管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已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如具备融资、投资和带资建设的BT融资管理模式;还有目前盛行的融设计、施工、采购于一体的BOT融资管理模式等等。随着这些管理模式在我国重大项目诸如奥运场馆、高铁的成功实践,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创新和跨越式发展。综合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动态和趋势,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显著的趋势:国际化、信息化和集成化。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项目工程管理的概念及其运用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产物,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并在1983年原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推行项目前期项目经理负责制,随后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2006年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标志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日益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重大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许多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不断应用,不断完善着一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如BOT模式广泛应用于高铁、城市地铁等设施建设上,起到了良好的管控效果。然而,近十年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管理问题依然层出不穷,尤其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诸如地铁塌陷,高架桥垮塌等问题,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都要归结于工程项目管理的漏洞。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经济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和项目经营也在日渐递增,如许多企业进行国际招投标,寻求国际化企业进行项目咨询,海外竞购企业的BOT模式运作等等。总之,管理的国际化日渐突出。随着我国加入WTO,行业壁垒日渐减少,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的彼此融合,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必须主动迎接挑战,不断拓展自己的国际化视野,提高自己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为“走出去”和迎接国际企业挑战作准备。
工程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还体现在学术交流打破地域界限和意识形态阻隔,以国际性的行业协会和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为特征的国际化趋势日加明显。如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每年都进行很多行业性和学术性的活动,甚至还发行刊物和通讯报道,以便各国随时了解发展动态。基于项目管理的普遍规律性和许多项目的跨国特点,目前许多专家都在探讨项目管理学科的国际通用体系。
(二)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时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必然趋势。在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一些工程建设公司、咨询公司已经率先在项目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施项目管理的网络化、虚拟化,如桥梁工程的虚拟效果图和工程关键环节的电脑模拟处置等。信息化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大量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诞生,组成一个庞大而又严密的工程系统,从而实现高效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和互联网的运用,为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学工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MPIS)软件的开发和互联网的应用,包括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子系统,为实现工程项目零距离管理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手段。我国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开发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并成功运用到重大工程建设,借助有效的信息技术,将规划管理中的战略协调、运作管理中的变更管理、商业环境下的客户关系与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诸如造价成本、质量安全、工期等相结合,建立起管理集成化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项目全寿命管理、项目全要素成本管理和全面一体化管理。
项目全寿命管理即为建设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和经济上可行的工期项目,对其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到工程拆迁的全寿命全过程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以使该项目在预定的建设期限内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工程要求的质量标准和满足客户的要求。项目全寿命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系统、组织系统和信息系统。目标系统囊括了工程最基本的目标即建设目标和运营目标,还应包括社会目标,如与利益攸关者是否和谐,与周围自然环境是否协调,是否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组织系统从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到后期的运营维护都要有效组织集成,最终实现项目参与方的共同目标。信息系统是指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到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所有参与方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信息服务。
项目的全要素成本管理指的是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不应仅考虑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建造成本的控制,同时还应考虑工期成本、质量成本、社会成本等方面的控制,从而有效实现建造成本、工期成本、质量成本、社会成本的集成管理。分析来看,全要素成本管理更加注重隐形成本的存在或流失问题,以更加全面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工程是否达到成本可控。以我国的房屋建造为例,虽然近几年来房子大量拔地而起,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但我国新建房屋的寿命普遍低于国际标准,许多房屋寿命甚至只有十年左右,这无疑忽视了房子的质量成本和社会成本,这是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全面一体化是指企业在其所有领域内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为核心,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依据国际性管理标准为框架,融合了其他管理要素,集成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标准,逐渐建立起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促使客户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管理日益重视人性化关怀,从健全制度和管理体系入手来保障人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和职业健康,充分契合了现代管理理念人文要求。
三、如何应对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一)主动与国际接轨,从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促使自己主动适应并最终吃透国际规则、标准等。事实证明,只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才能熟练运用规则游刃于国际市场,同时还能保护自己。
(二)项目管理必须逐渐信息化、网络化。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巨量的信息流,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已远远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了,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或计算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以适应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三)转变思维,从工程项目的阶段性管理向全寿命管理,将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转变为综合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从追求单一的质量管理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转变,改变传统的只关注质量管理的旧思维,更加强调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结果和社会责任,以“大质量”的全局意识和全新理念来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国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03).
[2]王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集成化[J].信息交流,2008(03).
[3]葛强,米玉征,李奎等.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J].中国水运,2010(07).
关键词:建设工程 项目 全寿命期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及其起因w
1.1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是指建设工程项目从开始策划到使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全过程。对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而言,项目全寿命期包括: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运营准备、运营维护)。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视角,运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相对分离的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
1.2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起因
由于下列原因使得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1)业主需求的改变需要承包商提供项目全寿命期的管理服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业主要求建筑业也能像其他工业部门一样提供以最终使用功能为目标的一条龙服务,要求一个或较少的承包商提供从项目策划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管理服务,以降低项目全寿命期成本、缩短项目建设工期、减少项目投资风险。
(2)承包商经营业务的拓展使得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成为可能。近年来,工程建设领域流行一些新的承包模式,承包商通过实施EPC承包、工程总承包或者参加BOT项目等,承担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责任,大大拓展了自身的经营管理业务,在承担更多承包风险的同时,增加了获得更大利润的机会。
(3)现代建设工程项目的高科技含量促进了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实施。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日趋庞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已成为研究、开发、建设和运营的结合体,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工程项目。由于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特别是施工过程的重要性、难度相对降低,而项目的投资管理、经营管理、资产管理的任务和风险日益加大,从而使项目从策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直至运营维护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要求增加。
(4)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行为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改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提高项目投资效益,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96年了《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要求国有单位经营性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在建设阶段必须组建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和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负责。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行,既是顺应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需求,同时也为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主要内容
2.1 目标系统
(1)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a.整体性。应反映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要求,既包括建设期的目标,更注重运营期的目标;b.包容性。既要注重业主和用户的需求,也要考虑其他相关方的需求;c.社会性。应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反映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要求。项目利益相关者应就项目全寿命目标达成共识,这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功的重要前提条件。
(2)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指工程项目建设目标与运营目标的整合。其中,建设目标主要是指工程质量目标、建设工期目标和建设投资目标;运营目标主要是指服务质量目标、运营成本目标和经济收益目标。除此之外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和运营目标还应包括:使项目利益相关者(项目投资者、业主、用户、承包商、供应商、政府、所在地周边组织等)满意;与自然、社会、经济、法律等环境相协调;满足项目所在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总之,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系统应着重体现功能目标、费用目标、时间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后者反映建设工程项目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2.2 组织系统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不仅是指业主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的一体化考虑,而且还应考虑业主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项目管理培训
2.2.1 业主方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组织系统的一体化
应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1)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及运营维护的不同阶段,项目组织形式的选择;(2)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及运营维护的不同阶段之间,管理界面的协调性。
2.2.2 业主与工程项目参加各方之间的相互关系项目管理培训
应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间合作模式向动态联盟模式发展。所谓动态联盟,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由多个各有专长的敏捷型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组织。联盟内的企业各自承担其义务,共担风险并共享成果。项目业主作为动态联盟的盟主,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合作单位并与其签订项目合作协议。盟员和盟主之间以信任为合作基础,以合同为法律依据,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实现组织集成,形成一个虚拟企业。盟员按盟主所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数据完成任务,项目的成功和增值成为其共同目标,只有实现共同目标,才能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动态联盟通过建立和实施项目全寿命动态联盟管理模式,可以使盟主的管理核心由项目建设目标转移到项目全寿命目标,能够使项目参建各方及用户尽早地介入项目,使项目的策划决策能够面向实施和运营,随着项目的进展,由首先得到机会并具有项目建设特点阶段所需核心资源的企业作为盟主,与盟员企业派出的动态组织项目各阶段的动态联盟功能组,能够较好地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各阶段相互分离和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
建立和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动态联盟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在于:
(1)作为企业群体的动态联盟组织,由于采用项目团队的组织形态,其组织结构是柔性的和动态的,可以适应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目标的变化,从而提高管理绩效。
(2)动态联盟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组织结构有利于项目全寿命期中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既可以加快信息请求—反馈的节奏,也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扭曲和失真,同时还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3)由于项目的成功和增值成为动态联盟中各组织的共同目标,有利于盟主和盟员将优势资源集中于项目,以降低项目的风险,保障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论坛
2.3 信息系统项
实施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需要有一个使项目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各个阶段所有参与方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应是一个利用现代化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在项目全寿命期中进行信息处理,为项目所有参与方提供信息服务,辅助其进行决策、实施和控制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建设工程项目系统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应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由业主推动,系统的成功实施将会为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能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
3结语
1.1全目标工程集成管理的概念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工程的施工、进度、安全、造价、质量等,以上几个方面对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全目标的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指的就是在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工程的成本控制,同时还要考虑到质量、进度、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该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是“集成”两个字,它指的是将各种不同的手段和管理工具相结合,并找出各种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思维的创造性,从而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目标。采用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方法应针对工程建设的每一阶段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的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应建立在确保工程进度、质量以及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之上,同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下一步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的实施,并为之提供指导依据。
1.2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特点
1.2.1全面性
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是一种建立在工程建设整体目标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策略,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并考虑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尽量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满足设计方案中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这就体现出了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全面性。
1.2.2动态性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技术难度高、参与主体多等特点,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在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理论的指导下,管理者应当将工程造价的变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工程建设的各目标之间应该是动态调整的关系,包括工程进度目标、工程质量目标、施工安全目标和工程造价的目标,管理者应根据实际工程建设的状况,对各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
1.2.3创造性
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本身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应当充分发挥出其思维的创造能力,包括对管理技术、管理模式、管理方案的创新等,这些创新性的行为应建立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
1.2.4阶段性
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是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由于工程各阶段的目标有所不同,要求管理者根据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对工程造价集成管理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实现工程项目每个阶段的目标。
2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制定的招标文件不够科学
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对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管理者制定的招标文件都缺乏科学性尤其是在合同条款部分,由于缺乏对专用条款的关注,导致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2合同漏洞多,不合理索赔现象严重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整个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投入的物力、人力和财力也逐渐增多,由于对合同签订不够重视,施工合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这些漏洞就给施工企业提供了机会,有些低素质的施工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利用合同中的漏洞提出不合理索赔,这对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2.3未对工程量清单的内容进行核实
工程量清单内容的核实对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些投标单位由于对工程量清单的内容未进行全面的核实,导致清单中存在某些重要项目的漏写或工程项目的数量与实际相差较大。
3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优化策略
3.1提高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的科学性
工程量清单中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措施、相应数量的要求等,工程量清单的招标文件是按照招标要求以及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招标工作的项目和内容进行安排和编制,在制定工程量清单招标文件的过程中,首先,必须选择专业的招标文件编制人员,其次,应对工程量清单进行附加并说明,并对报价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才能保证投标商的报价符合工程实际。
3.2做好评标过程中的清标工作
在工程量清单的招标模式下,清标的工作主要是由评标委员会负责的,在清标的过程中应对各投标单位的清单报价进行综合整理并分析,该项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投标文件的符合性进行审查,查看投标文件中是否存在对工程量清单内容以及数量进行更改的情况。第二,对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一些报价偏高或者报价偏低的项目。第三,对计算错误的地方进行审核,主要是投标报价中计算公式的错误。为了保证清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清标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抓住评审的重点,坚持“总造价合理,低价优先”的原则。
3.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控制预算的支出
工程的施工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为了实现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的目标,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使用量,避免设计变更造成的额外费用的支出。
4结束语
府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20
年,市政工程建设的规模继续加大, ,逐步缩小城乡区别,.实现城乡一体化,建成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然而,与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市政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依然是很有限和缺乏的。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市政项目工程造价!提高资金的投资效果,就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字:市政工程;成本;控制;方法
我国在推广项目成本管理方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多年的工程项目管理中,一向重进度和质量管理,轻成本管理,从而造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只停留在理论研究上,在工程建设中未能真正有效运用。
一、 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
1、招标成本
“招标费用成本控制,是指对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开支的费用所进行的控制。为了实现项目的最大效益,选择最佳的承建商进行项目实施,或希望通过竞争获得项目的承建权,业主或单位常常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招投工作。” [1]因此,作为为整个项目成本的一部分,招标费用成本控制也是很重要的。
2、设计成本
“设计成本控制,是对目标项目的各种设计,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复杂设计和其他技术设计等所需费用的管理和控制。” [2]
3、决策成本
“决策是项目形成的关键,其工作的好坏,将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与社
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3]为了能够对项目进行科学的决策,通常需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包括市场情况、施工环境!融资情况等进行详细研究,而完成这些工作也需要资金,这些资金就构成了项目的决策成本,其预算和管理就构成了决策成本控制。
当然,项目决策成本控制!招标费用成本控制!设计成本控制三种成本控制尽管设计费用较少,但也是相对而言的,因此采用相关方法,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施工成本控制,是对整个项目施工所涉及的费用进行的管理和控制。通常一个项目所涉及的成本主要有设备费!材料费!人力资源费!施工管理费等,这些费用共同构成了项目成本的主体。
二、 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基本方法
“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用变更控制、执行情况测量、补充计划编制。费用变更控制定义了改变费用计划应当遵循的程序。它包括书面文字工作!追踪系统以及核准变更必需的批准层次。执行情况测量有助于估算确实发生的任何变化的大小,它通过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来了解成本控制情况。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分析成本变化的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补充计划编制,是指在项目不能精确地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时候,项目费用所需要的新的或修订的成本估算或替代方法的变更说明。从成本控制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成本控制涉及的过程往往比较复杂,有时需要利用许多数据!表格以及方法来进行成本分析和管理。” [4]正是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过程,因此研究成本控制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因为好的方法可以对项目的成本控制过程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从而使项目的实施具有更多的成功概率。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很多,如成本累计曲线法、挣值法和价值工程法。
三、 集成控制理论在市政工程成本控制中的运用
1、集成控制理论与市政工程成本控制的结合
“集成管理是以集成思想为指导,将集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造性运用到管理实践中,以集成的组织和行为方式为核心,按照集成机制选择集成单元,建立集成关系、构建集成系统,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集成方法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协调和集成管理活动,以实现集成者的集成目标。” [4]
集成管理理论在市政工程成本管理中主要是以集成思想为指导,依据工程项目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成本、进度、质量三个要素组成的项目目标体系为核心,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集成方法论为基础,通过科学而巧妙的创造性思维,将集成贯穿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活动的全局和整个过程的项目管理模式
2、集成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
任何成本控制系统都会增加管理费用。通常控制得越严,则该系统花得费用越大,因此存在一个收支平衡点。随着成本控制费用地增加,工程直接成本可望减少。
2、动态性
“传统地成本控制系统和工程施工行业中几乎所有其他系统都是回溯性地,也就是说,他们所提供的信息都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以至于经常来不及采取改正措施。” [5]要科学、主动的控制成本,成本控制体系应该是动态的。即能够事先预测成本发生的可能性。根据成本的实施情况,随时仿真剩下的施工工序,以决定应变措施是否有效。
3、.实用性
“成本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管理者对所提供信息的反应。因此,任何
管理信息系统要行之有效,都必须由成本意识强的职员在适当的激励机制下来
运行。” [6]另外,计算机使成本控制工作变的非常直接,但收集工地上以完工的有
关数据仍靠手工超作,成本控制系统应考虑如何使这两者协调并使一般的项目
管理人员稍经培训就可以操作,使系统具有实用性。
小结
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成本控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项目最终所得收益的高低。因此,成本控制是市政项目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大川.结合市政工程特点谈项目管理的创新与实践仁J〕.施工企业管理.
2002(2).
2、海峰.集成管理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王健,刘尔烈,骆刚.工程项目管理中工期一成本一质量综合均衡优化〔J〕.系
统工程学报叮〕,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