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

时间:2023-06-27 17:5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急管理和安全工程

第1篇

水质方面,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属于安全,符合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属于基本安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可能保证农村地区的居民都能用上安全饮用水。应保证做到以下3个方面:

1)水量方面,每人每天可获得用水应在40L以上,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正常用水。

2)如果水量低于20L/d,则饮用水处于不安全状态,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取水途径方面,考虑到农村地区自来水入户并不完善,取水过程≤10min,否则饮用水会在运输过程中产生隐患。

3)饮用水保障方面,为农村地区提供饮用水的水源,要保证总量在95%以上,90%以下饮用水正常使用将受到影响。

2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农村饮用水工程,一度解决了近四亿农村人口用水难的问题,深受广大群众的肯定,近几年也作为民生工程进一步深入。在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方面,不断提高技术,优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饮用水安全工程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路上任重而道远,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还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2.1工程前期规划较为薄弱,专业科学技术还有待提高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工作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工程的前期规划。大部分地区在进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时,大都将供水勘探和工程的设计工作交给地方设计院进行,但是设计过程中,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高水平的设计和处理,在工程设计初期就已经暴露了一些不合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完成后会对工程的正常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但会影响工程的运行质量,还有可能影响饮用水的质量,从工程建设目的上就已经出现了偏差,如果设计阶段没有发现存在的问题,或者因为技术原因设计缺乏专业性,不但浪费建设财力,更会影响地方政府的声誉。

2.2工程投资不足,配套设备等不到位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非常值得政府支持的工程,在资金投入和配套设备的购入的方面,应当得到更多的支持。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投入有地方和群众共同负担,整体经济还需要根据收益群众的综合标准来进行控制。事实上,这样的建设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

1)投资分摊,只考虑了地方经济状况,没有考虑到具体的经济差异问题,导致了饮水安全工程在实施中缺少灵活的处理机制。

2)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在人均投资方面的标准是一个平均值,既然是一个平均值那么必然会存在低于平均值的部分,那么对于这样的平均政策应当有更加灵活的处理方案。而且,目前很多饮水安全项目在立项方面还存审计隐患,投资政策的束缚和实用差异是主要原因。在立项方面,地方根据具体的人口和水源条件进行申报,根据这个情况再核算投资额度,如果采用人均标准进行实况分析,那么必然会导致申报投资过低而无法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3)工程拨款项目专用,地方政府又很难进行有益的追加,这使得饮水安全工程在执行中出现两难的局面。正是由于这种投资的不足,使得工程执行很多环节都只能从简,而饮水安全工程这样的民生工程简化,势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具体就体现出先进的设备无法引入,专业人才匮乏,维护和检修工作滞后等等问题。所以说要想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切实为民服务,就必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工程整体结构和功能。

2.3缺少工程管理经验,水质检测较为落后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较小,但是服务面广,关系重大,管理层次方面多,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饮水工程的管理和服务已经形成了比较良好的运行。虽然整体情况比较乐观,但是仍有部分工程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机制。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责任不够明细,再加上管理层次较多,有时会出现管理混乱,这对饮水工程的平稳运行是有一定影响的。管理经验不足,让水价计算出现不合理,供水成本不能更好的控制。

2)管理人员方面,缺少专业的管理经验,对于工程中技术要求过高的工作不能很好的执行,有时还需要额外的投入进行弥补,让整个工程的成本增加。

3)管理层次方面,过于复杂的结构工作人员超编,仍然会增加工程成本。

4)水质检测方面,技术和后期监督都不能及时跟上,水质一旦出现问题,安全工程的功能也就无法发挥,水质检测的技术和实验室还没有普及开来,专业的化验人员也不足,这些方面仍需加强。

3对策和解决建议

针对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提出4点对策和解决建议:强化水源保护、加大投资力度、因地制宜工程管理和紧急事件预案制度。

3.1强化水源保护

农村饮水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水源质量,要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就必须从水源质量的控制做起。地方政府在农村水源安全方面都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协调水利工程和相关部门,以水源安全为工作中心,强化水源保护力度。按照水源监控相关规定,结合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水源保护策略,严格按照安全标准进行检测和管理。针对这些,应做好以下5点工作:

1)要对水源地周边的污染源进行合理控制,详细化排污口状况,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排污渠道,要进行及时的整改和迁移,对于其他排污渠道也要进行许可化排污,对排污进行有效控制。

2)避免水源地周围发展高污染工业,高污染工业可能不会通过排污渠道影响水体,但其他污染可能通过空气或者突然进入水体,这样的污染也是绝对不允许的,还有就是要在水源地周围严格控制畜牧业和其他地质开采工作,切实将可能污染切断。

3)在农业生产中,控制有毒有害的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指导农户使用污染小低残留的农药等。

4)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因为农村环境中,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也有可能影响到水体质量。

5)对地下水进行监控,杜绝随意使用地下水体,同时对其他影响地质条件的工作进行控制,以防影响水层混合,降低地下水体质量。

3.2加大投资力度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工程建设筹资只靠政府有限投入是很难保证工作效果的。所以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坚持中央联系地方,群众收益共同负担的原则,打破传统固定的投资方式,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导向,结合地方补充投入和社会公益投入,形成更加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让民生工程有更加丰富的资源进行建设。国家在投入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有多大的困难就要有多大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进行。地方政府要以支持农村建设为主,加大对饮水工程的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有效运作,这样民生工程才有更好的运行条件,硬件方面也有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3.3因地制宜工程管理

要想更好地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不能只有一个对策,使用统一的模式在工作中产生不相适应的部分,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所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更为重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立之前:

1)要强化水源和工程勘测工作,无论工程大小都要从实际考虑,结合用水地的具体情况来优化整个规划,既能从建设之初避免一些工程问题,还能尽可能的满足农民取水要求,最大化民生工程的作用。工程运行过程中,先对管理层次进行简化,尽量避免人员富余的问题,节省一定的工程开支。

2)要引进具有专业管理经验的人员,在岗人员必须要能够担负起管理的责任。

3)工程监督方面也要从技术先行的角度,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执行,这样才能确保工作质量,让老百姓用上放心水。

3.4紧急事件预案制度

目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在平稳运行的状态下,能够很好的完成供水工作,但是系统出现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解决问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在饮用水安全工程中,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应急方案,水源质量、供水量、供水压力和设备故障等都应当有具体的处理策略,这样当问题发生时,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最佳的处理措施,能将影响降到最低。应急预案的设计需要工程人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制定,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够调动一切力量来解决问题。应急预案在处理方法和应对方法都要进行详细的规划,比如备用设备的使用,动态的污染监控,应急水源等,在紧急状况下都能够及时响应,确保发生问题时仍能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4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风险管理

1概论

安全评价就是预测、识别、分析工程和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供合理可行的安全指标,并实现以最小的风险水平,最小的损失来制定解决方案[1]。

2风险管理和分析

2.1安全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本质上就是在辨别和评估风险以及管控风险的整个过程。在落实风险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最大程度的考虑最终的利益以及风险成本。当风险识别评估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将有关的管理策略制定出来,同时将管理策略严格的执行,从而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范围内[2]。

2.2安全风险分析

安全风险分析是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只有进行了安全风险分析,才可能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以及应急预案,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

3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

3.1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不同的方法将评价对象划分为不同的单元。1)安全检查表法。划分为生产工艺设施和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2个评价单元。2)危险度评价法。划分为生产系统、储存系统2个单元进行评价[3]。

3.2评价方法

3.3.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是将项目列出检查表来进行分析,通过检查表中发现的问题来发现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尽早提出改进措施来避免危险[4]。3.3.2危险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借鉴日本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相关要求,编制“危险度评价取值表”。如表1所示。

4定性定量评价

4.1安全检查表检查过程

生产工艺设施评价,见表2。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系统评价,见表3。

4.2危险度评价过程

危险度评价过程详见表4.

5安全对策措施

5.1企业管理对策措施

1)修改完善已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5];2)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3)严格履行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未经许可严禁作业;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和物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5.2人员管理对策措施

1)全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按时对持证人员进行复训。2)严格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对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3设备及场所管理对策措施

1)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设施完好、有效;2)对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检查,发现损坏、缺失及时更换、补充[6-8];3)定期对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检查,确保设施完好和安全通道畅通;4)加强电气设施管理,保证各种防护措施有效,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严格履行临时用电管理制度;5)加强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规定。为从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6结语

本文结合了化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的特点,探讨了化工企业的安全评价。探索了化学品安全评估的方法,期望本文对评估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性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珂.化学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21(17):162-163.

[2]王伟珏.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问题[J].石河子科技,2021(3):39-40.

[3]张杰.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识别及其安全管理控制[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5):142-143.

[4]李学盛,黄文宏,贾波.基于AHP-Fuzzy的化工工艺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与应用[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8:71-74.

[5]丁文亮,孙永亚.化工工艺设计中与安全及危险的相关问题[J].化工管理,2021(14):165-166.

[6]赵晶石.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问题及控制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4):119-120.

[7]王厚强.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风险及控制[C]//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通警察总队,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事故预防与灾害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杭州:浙江省安全工程学会,2019:49-52.

第3篇

关键词:饮水安全;安全工程;运行管理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概况分析

新时期下,农村饮水安全一直受国家和政府高度重视,国家也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合理化管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民对于饮水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农村饮水安全性不断提升。但由于农村生活习惯普遍粗放化,污染排放与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再加上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周围的河流与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加剧了浅表水和地下水源水质的污染程度,氟含量严重超标,给整个农村日常饮用水安全带来隐患。

2制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机制运行的几个方面

第一,用水理念的制约。农村开展饮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受限于农村人口用水理念的制约,部分农村地区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对于饮水工程的安全性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地区的饮水安全管理机制依旧存在较大漏洞,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我国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上任重道远。第二,从工程管理方面分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体制建设不完善,管理制度不规范、监督体系不健全是影响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农村饮水工程一般都在农村地区开展,这需要当地居民的协作,而受限于整体受教育程度与饮水安全理念、地域性的差异等问题的存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困难重重,会遇到专业性欠缺、管理工作开展困难等问题,除了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工程建设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这是因为一个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发挥作用,应符合工程的建设标准,但部分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缺乏,无法达到饮水安全的建设标准化,大大限制了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发展。第三,从工程水资源利用率方面分析。农村相比于城市总体的发展较为落后,以往,在没有使用自来水时一直都是依靠于井水或者是地下水来保证农业生产和自家的生活用水,而这种粗放式的生活方式,大大影响了饮水工程建设完成后的使用量。此外,由于重建轻管和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饮水工程的建设需要消耗一定的资金,在收缴费用时,若责任主体不明确,宣传工作不到位,水费收缴困难,工程后续运行无法保障,水质安全管理和监测工作得不到保障,农村饮用水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受到影响。

3构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的策略

3.1规范管理制度、强化监督体系

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的具体情况,严格按照上级政府、单位的管理准则,充分意识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体系建设,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注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可行性,加强规范化管理,做好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维修和安全操作规程,保留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系统、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数据,确保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级管理人员、管理站、管理档案、安全工程应急预案做好制度上的管控,遇到问题做好排查整改,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规范管理,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3.2加强工程单位人才培训、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

人才是工程开展的核心,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中,确保长效机制的运行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参加工程单位人才多元化培训,加强其专业知识、实用技术、规章制度的学习,注重其专业技能的提升,做好工程管理人才管理技能的培训,保证工程管理与工程运行的科学性,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提高业务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维护管理服务物专业化队伍,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有力有效推进,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要素支撑。

3.3明确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权责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程中,若相关权利、职责、利益因素没有落实到个人,没有做好权责的归属问题,会为后期管理、运行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只有做好工程的部署工作,明确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权责问题,才能确保工程长效机制的构建。为了让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必须明晰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的相关说明。

3.4强化饮水工程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从源头保障水质安全

从源头改善,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水资源污染。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地保护和监管工作,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期的对饮水源头进行水质普查,针对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工程的不同特点,对取水口、泵站、调蓄水池、水厂、输配水管网等分别划定保护范围,全面防治水源污染。当发现源头水资源出现污染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问题的查找和解决。饮水安全工程的负责人员也可以加强水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使得每一位农民都能够认识到水源水质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农民在生活中积极举报那些污染水资源的现象。通过净化水资源来提升水质。对地下井50米以内的水质不定期抽查,及时的发现安全饮水范围内畜牧养殖与建设工厂的水源净化率。饮水负责人员可以对地下井进行水质检测,引导农民将生活中的垃圾按照规定进行统一归置,这样也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证供水稳定和水质达标情况

3.5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强化饮水安全的工程理念

水质监测是饮用水安全的关键步骤,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强化饮水安全的工程理念,建立标准化的水质监测中心。化验各个环节的水源以及配备高级的水质监测器材,着力改造管网和水质交货消毒设施,优化水处理和水质检测新技术与新工艺,完善农村水源和水质监控监测体系,严格要求水质监测工作正常运行,实现相新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对源水、出厂水、末梢水实施严格检测,保证生活饮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确保水质监测的频率以及保证水质监测的数据的准确与安全性。

3.6各职能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工作不是一个职能部门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做好配合,才可以完成,以水质安全为例,饮用水的安全需要环境、公共卫生、公安、土壤等多个部门共同监督、审查才能真正保障水质的安全,各职能部门缺一不可,环境保护部门能够防止垃圾污染水源、公共卫生部门可以优化农村的整体卫生面貌,减少对水源的二次污染、公安部门可以对危害工程建设的人员进行处罚。总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部门要强化与各职能部门的协作,为长效运行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第4篇

关键词: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甘肃省武威市

1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理现状

1.1饮水安全现状

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廓东端,祁连山北麓,处于石羊河流域中上游,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区,辖3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32万人。根据2004年和2010年两次调查评估,全区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0.80万人,饮水不安全人口59.52万人。从2005年国家启动饮水安全项目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成黄羊渠首水厂、杂木渠首水厂、西营水厂、金塔水厂、宏化水厂、黄羊水厂、河西水厂等7座供水厂和石关、金山2座供水站,完成投资2.92亿元,解决了48.49万人的饮水问题。至2013年底,全区累计解决了69.2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已建饮水安全工程陆续投产运行,方便安全的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使农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饮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凉州区2005—2013年农村饮水项目建成1万m3/d以上水厂6座、450m3/d水厂1座、200m3/d和790m3/d供水站各1座。工程均为国家投入为主、群众投劳投资为辅兴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项目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后,及时办理了工程移交手续,移交给工程所在地水管单位,由水管单位成立供水管理站进行管理。工程运行管理采用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管理上明确了工程产权归属:水源工程、水厂工程、配水主干管和支管及分支管道,产权归属所在灌区水管单位,由灌区设立专业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支管和分支管以下的末级管网及入户工程,产权属受益区村组和农户,由用水户协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管护。目前已成立供水管理站7处,现有管理人员192名。工程运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行业规范,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和运行管理办法,规范了各项操作规程,加强了对工程的供水管理和日常维护,同时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实行分级包干目标责任管理,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实行工效挂钩,量化考核等管理措施。

2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前期设计标准低,部分配套设施缺失

受投资标准和建设资金的限制,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水厂建设过程中未配套常规水质检测设备,不能实时进行水源和水厂水质常规检测,水质检测工作相对滞后。二是供水主管道未配套泄压(水)设施,由于凉州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大、受益人口多、供水范围广、供水管线长,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突遇故障和对管道设备进行检修、维修时,管道内余水不能及时安全排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工程及时维护。三是在供水区域内管网工程未配套调蓄水池来调蓄高低峰流量,致使管网压力波动频繁,影响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

2.2部分已建饮水安全工程供需水矛盾凸显

已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规模严格按照现行农村供水工程设计相关规范计算确定,农村人口用水量定额基本采用50L/d计算,牲畜用水量按照设计当年调查的集中养殖牲畜数量计算,考虑管网漏损水量和公共用水量,工程人均综合用水量均不足100L/d。近年来,随着全区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户养殖发展迅猛,用水量也随之增加,已建水厂和供水管网供水能力已显不足。

2.3已建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供水保证率低

近年来建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采用水库水和河道地表水为水源,由于天然来水变化的随机性和水库调蓄能力的限制,供水工程在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份由于供水量的加大、可供水量的降低而无法达到预期的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户的需水要求,产生供水严重不足现象,特别是在干旱年份,存在供水保证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饮水安全工程重要水源的杂木河由于没有水库调节,饮水工程在杂木河总干渠引水,将干渠水直接引入上游的预沉池经预沉后引水至水厂。同时河水流速及流量受季节和降水量影响较大,其浊度较高,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暴雨时泥沙含量剧增,造成水处理成本较高,偶有水质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情况。

2.4工程运行管理难度大、费用高

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较大,用水户多,工程建成后实际供水量远高于设计供水量。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农户常违规用水,用自来水浇菜园、果园,导致供需水矛盾加剧。目前,对偷水、盗水行为的处理没有针对性的法律和政策依据,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对违规行为予以约束。加上管理人员有限,无法对所有用水户进行跟点蹲守,对发现的违规行为往往采取说服和批评教育等方式解决,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制止和解决违规用水行为。加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管道长,且管道敷设的地形及环境复杂,管网发生故障的现象较多,维修、维护难度大、费用高。

2.5水价定位不合理,水费收缴难度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批复水价。物价部门对水价的定位依据主要是农民的接受程度,是以农民收入水平和承担能力大小来定的,原则上这样做是合理的。但是考虑到工程运行成本、资产折旧等问题,批复的执行水价往往低于成本水价,导致水价不能正常反映工程运行成本。部分农民的观念和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水商品意识差,把供水看成一种福利,认为可以不花钱或者少花钱,有的农户为了省钱,吃“嘀嗒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因而造成了收费困难和水费收缴率低,难以满足工程良性运行的需要。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还没有相应的补偿政策,缺乏明确的补偿机制,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难以得到补偿。

2.6水源地保护工作难度大

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结合各供水厂水源实际,划定了水厂及水源保护范围。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采取设立标志牌、警示牌以及安装防护围栏、视频监控系统等措施,以确保农村供水水源地的安全。但全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较大,水源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来源,硬件设施较为薄弱,水源地管理难度大。

3对策及建议

3.1拓宽投资渠道,筹集工程建设资金

资金是保证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关键,为了增加饮水工程所需配套设施投入,一是做好所需配套设施的项目前期工作,通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和市区支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二是把未配套设施建设资金列入饮水安全工程年度水费支出预算资金,在水费收入中列支工程建设费用,逐步配套完善水厂水质检测设备,配套完善管网泄压(水)设备和调蓄设施。

3.2对已建工程进行水源联通和扩容改造

一是根据饮水安全工程供水水源,结合供水区域,合理布局建设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结合供水主管网布局,对已建地面水厂供水主管网进行联通,实行水源互补联合运行,提高供水保证率,实现各供水工程之间的共享,有效应对突发事故造成的停水;二是对部分已建饮水安全工程水厂和管网进行扩容改造,解决工程供需水矛盾突出的问题。

3.3创新管理方式,保证工程正常运行

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规范饮水安全工程供用水管理。根据饮水安全工程的特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农村供水新形势,对旧的运行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制定出台《凉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规范和指导全区饮水安全供用水管理,使饮水安全供用水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二是进一步加强供水管理单位日常维护管理,确保工程正常、安全供水,提高供水保证率。通过加强对取水、净水环节的管理,明确管理责任和责任人,确保水质安全。对每天进厂水、出厂水流量、浊度、加药量进行严格记录,定期清洗净水设备和设施,为水厂良性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供水设备及管网的管理,严格按规程操作设备,并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在供水单位组建管道巡查、应急维修等专业队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三是依法加大管理力度,保障供用水秩序。在用水高峰期,供水单位加大对供水末端管网和入户设施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盗水、窃水等违规用水行为,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提高供水保证率。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利用宣传单、村宣传栏、致用水户的一封信等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及全区水资源短缺的形势,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突出有偿用水的宣传,将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宣传给用水户,让群众明白工程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逐步提高群众自觉爱护工程、保护工程、保护水源、有偿用水的意识。五是建立区级人饮工程维修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解决人饮工程的维修资金。

3.4抓好水费征收管理工作

在水费管理上,因地制宜,合理取费,鼓励入户,努力做好对农民群众的水费计收宣传工作,根据供水对象按批复的分类水价收取水费,不断提高水费实收率。为缓解农村供水工程供需水矛盾,积极探索和推行阶梯水价,促使农户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强水费管理,积极推行“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群众吃上放心水、明白水。

3.5加大水源地保护的建设力度

将水源地保护建设列入相关专项规划,通过积极争取省级环保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项目专项资金,加大水源地保护的建设力度。一是通过在水源地保护区打桩围栏界定范围、在标志地区设立警示牌等措施,对水源地进行保护;二是在水源地水厂设置常规饮用水水质及污染源水质监测站网,配备水质监测仪器,对水质进行长期监测,以便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从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三是对水源地上游及保护区内存在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强制其关停或拆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四是建造水源涵养林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五是通过实施一些政策等非工程措施来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参考文献:

[1]齐典辉.黄羊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J].甘肃水利水电,2011(11):49-50

[2]魏向辉,单军,刘海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浅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6):104-105.

第5篇

【关键词】濉溪县;农饮安全;建设管理;运行管理;对策建议

0 引言

濉溪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辖11个镇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1987km2,总人口110万人,农业人口93.7万人。

该县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截止2013年底,全县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75处。供水覆盖全县11个镇,84个行政村,总供水能力达3.83万t/d,受益人口33.44万人。解决水质类型为氟、铁、锰超标、水污染、苦咸水、供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等。

1 建设管理

按照“规模化布局、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行”的要求,严格按照民生工程有关规定,明确工作责任和考核目标,形成水务部门牵头,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全力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宣传报道,县农饮办、民生办跟踪督查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工程建设。

1.1 加强建设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水务局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实施。明确了项目法人,建立健全了建设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集中采购制、资金报帐制、竣工验收制等“六制”,严把“六关”:一是严把前期工作关;二是严把设计审批关;三是严把施工队伍选择关;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五是严把工程验收关;六是严把工程质量保修关。

1.2 加大宣传力度,让受益群众全程参与

各级媒体紧紧围绕农村饮水安全民生工程,开展纵深报道,突出普及卫生饮水知识,宣传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着力提高群众改水意识和知晓率。广泛动员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并监督饮水安全各项工作,充分调动用水户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1.3 加强资金管理

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各级项目资金到户及时,在县会计核算中心设立县饮水安全工程资金专户,进度款拨付统一按进度拨付,竣工验收后尽快落实工程竣工决算及财务决算审计,按程序进行完工结算,保修期满拨付保留金,

1.4 完善工程档案

及时整理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审计等档案资料,做到资料与施工同步,规范资料归档工作。

2 建后管理

2.1 主要做法

“三分建、七分管”,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好,更要管得好、长受益,切实把农村饮水工程推上科学化、规范化、正常化运行管理轨道。

一是制定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包括《濉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濉溪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濉溪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农村供水水厂管理养护制度等,用以指导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

二是建立了供水管理机制。县级成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宏观管理。各供水单位明确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明晰工程所有权,搞活经营管理,形成了集体管理、专人负责,企业化管理,个人承包管理和水利站委托管理等运行管理机制。

三是落实了用电优惠政策。县水务部门会同物价、供电部门,落实了省政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用电优惠政策,所有农村饮水工程全部落实了0.5408元/kW・h的农业生产用电,有效降低了供水成本,减轻了群众负担。

四是制定了指导供水价。县水务、物价部门会同项目所在乡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工程运行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制定了1.0-1.5元/t的指导水价,根据工程规模,本着“保本微利,让利于民”的原则,各镇自行确定供水价格,但不得突破上限价格。

2.2 存在问题

目前该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情况较好,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部分早期工程规模小,运行资金“入不敷出”,维持运行比较困难,更无法提取折旧费。

2)群众改水意识不强,还没有养成集中供水、有偿用水的用水习惯。

3)人员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小孩,用水量小,水费收取数额偏少。

4)项目受益单位与管理单位(目前多为项目村)管好用好民生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意识不强,运行管理力度不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5)因修路、建房、建下水道、建沼气池等基础设施,致使部分工程造成严重损坏。

3 对策及建议

3.1 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维护基金

根据2012年安徽省政府238号令《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县级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维护基金由市、县财政负责筹集,建议每年筹集50―100万元,用于工程较大规模管网维修、局部延伸、设备更换、中小水厂正常运行补贴等。

3.2 成立机构,加强监管

加强对工程受益单位、管理单位监管,建立镇级专管机构,将农村水厂正常供水运行和供水安全作为镇、村日常工作事务进行年度考核。

3.3 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服务中心或县级农村供水协会

把供水管理单位、管道维修单位、机电设备销售服务单位或个体等相关成员吸纳进来,建立联系,交流运行经验,收集并维修管护信息,组织培训,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4 加大宣传,提升群众安全用水意识

县广电局、卫生局、水务局联合起来,多做饮水安全及方便用水的宣传节目,提高群众的改水意识、安全用水、有偿用水意识。

3.5 加大工程人为毁坏现象的整治力度

各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协调力度,出台管理办法,提升各建设单位(业主)增强保护其他设施的意识,提前沟通,尽量避免相互损毁坏;同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督促责任单位或个人对毁坏设施进行修复或作出处理处罚。

3.6 建设控制

建设“千吨万人”规模水厂,实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以水养水”;项目推进速度要适当控制,根据群众意愿,结合村庄规划建设,成熟一处建设一处,宁可放缓步子,但要长抓不懈。

3.7 专业维修

机泵毁坏周期短,投入大,干管、支管等工程的维修保养技术难度强,建议中小水厂由县级管理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由县农饮基金统一支出,减小水厂经费压力;水处理化学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发放,并监督使用。

4 结语

鉴于全省乃至全国农村饮水工作安排的一致性,针对濉溪县情况,提出问题、建议,以期给平原区农村饮水管理工作有所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德胜,等.乡镇供水指南[M].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2]颜振元,李琪,马树升.乡镇供水[M].水利电力出版社.

[3]水利部农村水利水土保持司.全国农村饮水乡镇供水文件汇编[C].

第6篇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安全科学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知识的安全工程技术人才(安全工程师),对专业的业务要求是:具有以安全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为主体,以安全生产知识为客体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体系,能对生产过程危险因素进行检测、设备故障诊断、有害因素的检测、安全性分析、事故预测以及具有对工业生产环境改善的能力;熟悉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规,并能运用安全科学理论和安全技术知识,编制和审查安全工程的综合措施,初步具有对具体行业或生产工艺安全工程技术的研究能力。专门从事安全职业的人才队伍,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我国大中型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及安全等级评估已开始执行,安全生产的中介与技术服务机构已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日显重要,国家也十分重视第三方认证与技术服务市场的培育。西南科技大学于2003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办安全工程本科和硕士教育,并于2003年8月招收了首届一个标准班安全工程本科生,2004年4月招收了首届10名安全技术及工程硕士。此前,整个西南地区的高校都没有设置安全工程专业,在岗人员的学历教育与培训基地也几乎是空白,造成西南地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奇缺,安全监察和管理人员培训困难;这对于我们高起点建设好安全工程学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高起点安全工程学科的创新建设思路

创新是学科与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命力。通过对国内几所高校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经验调研和学习,围绕市场需求,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笔者认为,要搞好高起点安全工程学科的建设,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着手。

1.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首先应以培养“两个并重型”知识结构的综合性人才为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体系的设定上,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类型上,以“两个并重型”为宜,即:通用安全管理(含监察)与安全技术并重型(以下称“通用并重型”)、和具有行业特点的安全管理(含监察)与安全技术并重型(以下称“行业并重型”)。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而且,这个需求还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发展上来看,“通用并重型”的人才需求预计会逐步上升。安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的最终是使培养对象为社会服务。只有适应社会需求,按需培养,我们的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才能生存,才有活力、才有特点。

2.努力拓宽学科建设思路

生产力的发展是新兴学科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学科交叉、综合、集成是新兴学科发展的共性和源动力。综合集成是当今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安全工程学科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如此,已有成功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建立在环境工程学院,学院现有采矿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交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相应的实验中心。结合我校安全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情况,应充分利用社会、政府、研究所、学校、企业、公司等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学院各学科对安全工程学科的推动作用;开展安全信息智能集成与管理的应用研究,将安全信息的采集、安全评价、专家决策、危险源辩识、故障诊断等技术高度集成化,并在企业或部门应用。

(1)加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社会化,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深入社会、了解需求,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主管领导的纵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横向联合,争取企业经费支持。组织师生参加多种学习和学术交流活动;请省市领导到校主讲当前安全生产的形势和对策,安全工程人才的现状、需求和趋势;积极与四川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成立安全工程教育顾问委员会;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团队;与有关大中企业联合,加快学科基地建设;派学生参加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认识实践,与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达成共识,重点在大型企业建立应用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安全生产宣传日”活动。等等。

(2)安全工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价值规律和市场调节的属性,受市场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和影响,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国家《安全生产法》及配套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国家大力推行注册安全师执业制度、推广安全技术咨询中介机构、实施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制度,这些大环境对作为拥有技术和人才双重优势的安全工程学科,无疑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加之联合共建研究基地,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果共享,为该学科提供了有力的市场竞争条件和优势;同时,随着全社会的日益重视和关注,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招生指标也会得到稳步提高;为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为此,要从办学思想、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办学效益等诸方面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的联系,落实市场化的建设思路。

(3)由于安全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因此要求学生具有系统而宽广的知识领域,政策性强,市场需求及变化迅速。如交通、石化、机械、电子、航空航天、信息产业、建筑等行业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均应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教学、咨询服务、科研、实习与实践等环节,应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随着时间、环境、事件的变化而适时做出相应调整,应该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4)在继续完善办学条件和基础的前提下,稳步提高本科和硕士教学质量和规模;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争在读研究生人数在20人左右;开办安全工程硕士班,争取省高级注册安全主任培训的资格;使安全工程学科尽快成为为四川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高水平、多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同时建立和完善开展继续工程教育(安全专业人员的短期培训)、职工安全教育和官员安全教育(任职资格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开辟第二学历教育,开设全校素质选修课和其它专业的安全工程辅修课教育,工科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增设《安全工程导论》基础教育;双学位教育;按行业举行举办专业培训安全工程师资格审查制度等多种措施。

3.具体措施建议

为保证教学质量,迅速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首先应就如何建设新专业、发展新学科,如何面向地区经济建设主战场听取各方面的指导意见,以开放式的创新思路,聘请省市职能部门和省市十家大型企业的安全处长(部长)到我校针对如何办好安全工程专业进行研讨。其次,深入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调研活动,了解企业生产组织过程中对高素质安全科技人才素质的需要,为教学改革、科研方向提供参考。第三,充分吸收省内外、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开拓出具有特色的“通用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与法规+四川省典型行业安全技术”的培养模式,提出“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通管理、强法规”的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设置原则。第四,利用自身的优势,聘请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或来我院进行指导和交流。第五,由学校申请成立安全工程学科团队,争取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专项措施项目、四川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第六,继续抓紧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安全工程专家、教授、博士和工程技术人才。第八,明确培养目标,努力抓好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是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第九,抓好专业教材建设。由于安全工程是新建学科,目前尚无全国统编的教材,且各校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教材内容的需求也不同,教材建设的任务是艰巨的。教材与教辅体系的建设已迫在眉睫。第十,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抓紧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在抓紧进行基地建设的同时,主管领导部门、学校和董事单位,应高度重视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并相应加大投入,优先选择扶持新学科建设。努力尽快建成“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包括“防火防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研究室”等。

4.长期规划

通过组建和加强学术团队,深入开展安全科学领域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努力建设好以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为先导的西南安全信息管理与控制中心、安全测控技术研发中心。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好“安全工程智能化及信息管理集成化创新基地”,实现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安全技术共享及信息管理与集成,争取建成西南地区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中心;四川省化学危险品管理与监控中心;四川省重大事故隐患信息动态管理中心;四川省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信息管理中心。建设能提供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的开放性实验平台;完善燃烧与爆炸实验室、安全检测与控制实验室、装备失效分析与评价实验室、及“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所-西科大安全技术中心”。结合学科的实际情况和安全科学发展的需要,重点建设以下学术方向:安全评价技术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过程系统安全;安全控制原理;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健康;核安全技术。

三、结语

第7篇

【关键词】系统安全工程;信息系统;风险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常见,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并减少信息系统风险已经逐渐成为信息安全研究的关键。对于信息系统安全,可以采用风险大小进行度量,同对信息在保密性、完整性等多个方面所受到的威胁,可以对安全威胁进行有效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障信息安全,不仅需要依靠安全技术和产品,而且还需要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的支持。通过构建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对影响信息系统的各个安全要素进行分析,并对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分析,能够保证信息安全管理决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1我国矿山生产安全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与社会的关注,矿山的百万吨死亡率以及前人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矿山的安全工程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就目前看来,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我国大多数的矿山都缺乏统一持续的安全战略规划目标,我国大型的矿山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其在生产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视矿产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视企业生产安全。但是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面临着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对于矿山生产的风险性以及随机性没有充分的把握,难以从根本上提升矿山的安全性;②我国矿产开采缺乏完善的安全理念,尽管大多数的矿产企业在开采时都确立了安全生产理念,但是这些理念仅仅概况成了几句口号,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这样一来无法有效的确保矿山安全管理的质量;③我国矿山开采安全程度较低,尤其是一些小型矿产,基本没有安全设施,采用的甚至是一些落后的工艺设备。为了有效的判断矿山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下面简单的介绍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以及其在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2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概述

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指的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的安全性指标的能力,通过改善系统工程的过程安全能力,能够使系统工程变得更加成熟。在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完善的、成熟的、可度量的安全工程。在系统安全工程下,所有工程活动都有明确的定义,并且对于所有工程活动,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测量、管理和控制。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主要是由两个部分所组成的,包括“过程域”和“能力”。其中,过程域指的是在完成一个子任务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工程实践,过程域指又可以被分为三个部分,即工程过程域、组织过程域和项目过程域。其中,组织过程域和项目过程域与系统安全没有直接关联,因此,二者不是模型的组成部分。模型为每个过程域均定义了一组确定的基本实践(BP),在子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每个基本实践都必不可少。另外,能力维指的是实践代表过程管理和制度化能力,其又可以被称为通用实践(GP)。通用实践的主要作用是对每个级别的共同特性(CF)进行描述,即每个级别的判定反映为一组共同特性。通用实践是应用于所有过程的活动,通用实践的重点是对过程进行度量和管理。应用通用实践描述共同特性的逻辑区域可以被被划分5个能力级别,

3信息系统风险的特征

信息系统的投资比较大,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信息系统所面临的风险种类也比较多,并且不同风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通过对大中型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信息系统风险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客观性和不确定性。在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中,信息系统风险客观存在,因此,在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风险因素无处不在,但是有具有明显的不确定特征,风险事件的客观体现指的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在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各类不确定因素的伴随物即为信息系统风险。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信息系统风险包包括多种层次风险,包括物理安全风险、逻辑安全风险等等,其中,物理安全风险是由周界控制、区域访问控制以及区内设施安全等所组成的,安全管理内容包括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应急管理等,信息系统风险的种类也具有可变性和动态性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风险也逐渐呈动态性和可变性特征。在信息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对于有些风险因素,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因此风险得以消除,而对于有些风险因素,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消除措施,因此风险逐渐成为主要风险。可测性。系统安全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在各类风险因素中,任何风险的发生都是多个风险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也有个别风险因素的发生是偶然事件,但是,通过对大量风险发生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风险时间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对于风险时间的发生概率以及其所造成,可以采用多种风险分析方式进行计算,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从而为防范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由于信息系统风险具有多层次以及多样性特征,因此,安全防范难度较大,对此,一般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另外,由于信息系统风险具有多层次以及动态性特征,因此,很难构建覆盖全部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控体系,综合考虑安全投入成本以及被保护资产价值,必须构建合适的安全准则。通过上述分析可见,信息系统风险复杂程度比较高,并且系统风险的涉及面比较广泛,因此,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必须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对此,应该在模型的指导下来保证信SSE-CMM息系统的安全。

4信息风险评估模型

信息风险评估的过程指的是,对信息系统资产所面对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研究,从而准确识别系统风险因素,并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评价。从系统风险管理角度出发,系统风险管理过程值得是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控制、降低以及消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对网络与信息系统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在对安全事件进行评估过程中,如果发现风险因素可能会产生的危害事件,则应该立即提出相应的低于威胁防护措施,对安全风险进行化解,或者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有效保障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在进行信息风险评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识别被评估信息资产,并对其估价;②对网络弱点进行检测,评估资产脆弱性;③获取系统各对象信息,并详细列出资产威胁;④识别当前安全控制;⑤综合考虑脆弱性和威胁的严重程度,对资产的重要性进行计算分析。风险事件因素对于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具有模糊性特征,因此,对于安全风险,可以将其描述为关于威胁和这种威胁后果的一个函数,通过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能够估算出风险时间发生后对于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同时还能够将将复杂的思维决策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系统所有者在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在资产风险评估过程中,对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等各因素所占权重进行计算,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向量:A=(r1,r2,r3,…,ri),其中,其中ri指的是判断矩阵相应因素。aij=rij/nk=1Σrkj(i=1,2,…,n)(1)由公式(1)再按行求和:c軃i=nj=1Σrkj(i=1,2,…,n)(2)通过公式(2)可得:ci=c軃ini=1Σc軃i(i=1,2,…,n)(3)其中,c指的是所求的特征向量,具体而言其指的是对应i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即权重系数,如果c越高,则说明风险越大,系统安全工程的安全程度比较低。因此,可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风险评估量化分析结果,并对系统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建模分析,从而计算得出各类风险权重,并以此为依据,对信息风险评估以及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安全工程管理至关重要,现如今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我国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研究起步比较晚,定量评估模型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有效保障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应该采用SSE-CMM模型作为安全指导思想,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分析,能够有效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动态性和广泛性问题。本文主要对SSE-CMM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SSE-CMM模型属于理论指导模型,可以用在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系统可靠性分析等方面,所以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其实际应用中,还应该综合考虑不同性质的信息系统,采取不同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吴峰,贲可荣.系统安全测试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39(2):128~132.

[2]李灿,周春雷,华斌,等.信息系统应用成熟度评价模型[J].华东电力,2014,42(11):2428~2431.

第8篇

ProbeintoStatisticalIndexSystemofSafetyInvestment

CHENWan-jin,Prof.LIUSu-xia

(SchoolofBiological&Environment,JiangsuUniversity)

YANGTao

(Jiangsuprovincialadministrationofworksafety)

Abstract:Statisticalindexsystemofsafetyinvestmentplaysanimportantroleinproductionsafety.Priortotheestablishmentofsystem,thesafetyinvestmentisre-definedfirst.Accordingtodifferentfunctionsofthesafetyinvestment,itisfurthercategorizedintosevencategories,i.e.safetyengineeringinvestment,laborprotectionandoccupationalhealthinvestment,emergencyrescueinvestment,safetyeducationandtraininginvestment,routinesafetymanagementinvestment,insuranceinvestmentandaccidentinvestment.Accordingtodifferentcategoriesofsafetyinvestment,thestructureofthestatisticalindexsystemofsafetyinvestmentisre-designed,andeachindexcorrespondstoitsowncontent.Thenewsystemiscomposedof7categoriesandalltogether34indexes.Eachindexiswelldefined,anditsmetrologicalunitandcalculationmethodarealsoprovided.

Keywords:SafetyProductionsafetySafetyinvestmentStatisticalindex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全体人民的素质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展望,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安全健康有保障、对生命价值、生命质量高度重视的“安全小康”的社会。

在安全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一条被称作是“事故法则”的“海恩法则”,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也就是说,任何的严重事故都不是偶然的,做到先期的预防投入是事故是可以避免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的经济关系为5:1。所以,事前投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但是企业不可能进行无止境的投入,毕竟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用于消除和控制事故的资源更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安全投入方案的优化以及合理安全投入方向的确定等,就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在搜集安全投入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分析,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对安全投入的投向、投入力度、合理性等进行研究分析,以真实地反映安全投入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安全投入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进行安全投入。

2构建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安全投入统计指标是反映安全投入状况数量特征的概念,包括指标名称、计量方法和计量单位3个要素。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就是按照安全投入统计内在的客观联系,把从各方面反映安全投入的指标有机的组合起来,表现为一种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的关系,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安全投入的现状及其规律。因此,在建立时,除了应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目的性和可比性这些基本原则外,还应恪守安全生产管理决策、实用性、需要与可能性、各指标之间衔接与配套等几条原则。

2.1满足安全生产管理决策需要的原则

2.1.1满足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决策的需要

在国家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个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而现有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建立并广泛应用起来的,只有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变化才能满足当前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决策的需要。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及时准确地得到统计数据支持。而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统计指标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实用。

2.1.2满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宏观安全管理的需要

在建立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的时,必须方便主管部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获取安全生产信息,满足其进行宏观决策的需要。

2.2实用性原则

新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要有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用于指导安全生产。

2.3需要与可能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首先要考虑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主要是满足制定和监督规划、编制计划的执行情况、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需要,但同时必须考虑指标数据的来源和获取的难易程度,必须将对信息的需要和数据获取的可能性结合起来考虑。

2.4各指标之间衔接、配套,与其他指标相容的原则

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要从全局考虑统计指标之间的联系。各统计指标必须相互衔接、配套才能说明总体,才能引导企业走向良性循环。同时,统计又必须与会计和业务三者统一起来,要求三种核算指标的含义、范围、原始记录等都尽可能统一起来。

3安全投入分析

考虑到现有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应该从安全投入功能分析的角度来建立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

3.1安全投入

安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效益活动”[1]。除如上所述要进行安全投入,必须坚持安全投入效益最大化原则之外,同时还必须坚持安全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发展安全与发展经济比例协调的原则,坚持安全发展的超前性原则,即在进行安全投入时注重进行预防性投入而不是事故发生后的事后投入。

安全投入是指企业为达到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而将一定资源投放到安全领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资源的总称。既指安全投资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又可以是投入到安全活动中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2]。

3.2安全投入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把安全投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投入功能对安全投入进行分类,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安全投入的产出,了解安全投入的分布,同时也有利于对安全投入进行科学地统计分析。

按照投入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安全投入分为安全工程项目投入、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应急救援投入、安全宣传教育投入、日常安全管理投入、保险投入和事故投入七大部分。因为所投入的物力和财力均能够较方便地用金钱的方式表示出来,所以又可以将每一类投入划分为金钱投入、人员投入与时间投入。

有的金钱投入在投入后,其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周期,如安全工程项目的投入,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在其生命周期内不需再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只需很少的维护费用,称之为连续性金钱投入。

(1)安全工程项目投入。指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针对特定危险以及职业危害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的费用。如危险源整改资金、职业卫生工程资金、具有潜在危险的工艺、设施的改造资金。

(2)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指为了保障生产过程中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投入的防护用品以及职工保健的费用。包括劳动防护用品(如劳动服装、安全帽、安全手套、防护眼罩等)费用、职工体检费用、职业病预防费用、消暑饮料费用。

(3)应急救援投入。指企业为了有效控制突发事故而预先计划的应急救援系统的费用。包括应急救援设施(如消防用具)费用,应急救援组织办公费用,应急救援培训及演练费用,参与应急救援及演练人数、时间长度。

(4)安全宣传教育投入。指企业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三级教育、特种作业上岗培训、安全知识讲座等)的费用(教材费、讲课费等)、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活动费用,参与安全会议以及安全活动的人数、时间长度。

(5)日常安全管理投入。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投入。包括安全员(兼职和专职)人数、安全员的工资、津贴和办公支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建立及运行维护费用。

(6)关于保险投入。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是与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挂钩的,根据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来调整保险费率。而在国内,保险费的确定基本上与企业的危险等级和安全生产状况不发生联系,所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不到促进作用。但考虑到企业保险费率的调整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及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将企业财产保险、车辆保险、工伤保险作为企业的安全投入。

(7)事故投入。是指在突发事故发生后,企业为了控制事故扩散、减少损失、处理事故而不得不进行的花费。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①事故处理活动费用;

②对伤亡职工的救治与赔偿费用;

③环境污染处罚与治理费用;

④事故发生导致企业停产的损失;

⑤企业价值损失和时间上的投入。

企业价值损失指企业信誉的降低、形象的破坏,是一种负投入,是对前期用于提高企业形象、信誉的投入的损失。时间上的投入包括处理事故花费的工时、员工转岗或培训新员工的工时损失。

4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安全投入统计指标应反映上述各项投入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结构如图1。

4.1反映安全工程项目投入的指标

(1)百万产值安全工程项目资金(万元/百万元),n为安全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

(2)安全工程项目保养维护费(元/年)。

4.2反映劳动防护与保健投入的指标

(1)(元/人.年),n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年限;

(2)人均保健费=(元/人.年),其中,保健费=体检费+职业病预防费+消暑饮料费。

4.3反映应急救援投入的指标

(1)应急救援设施资产占固定资产比例=(%);

(2)应急救援办公费用比例=(%);

(3)应急救援受训人员比例=(%);

(4)人均应急救援受训时间=(小时/人.年)。

4.4反映安全宣传教育投入的指标

(1)安全教育设施费(元/年);

(2)人均安全教育活动费=(元/人.年);

(3)安全教育普及率=(%);

(4)安全教育包括三级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岗位培训等;

(5)安全活动普及率=(%);

(6)人均安全活动时间=(小时/人.年);

4.5反映日常安全管理投入的指标

(1)安全员配备率=(%);

(2)安全员办公费用比重=(%);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费(元);

(4)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费(元/年)。

4.6反映保险投入的指标

(1)人均工伤保险费=(元/人.年);

(2)百万产值财产保险费=(%);

(3)车均车辆保险费=(元/车.年)。

4.7反映事故投入的指标

(1)事故经济损失=事故处理费+伤亡职工救治与赔偿费+停产损失+环境污染处罚与治理费(元/年);

(2)百万产值事故经济损失率=(元/百万元);

(3)事故受媒体的关注度:市内,省内,国内,国际;

(4)工时损失率=(%)。

4.8综合性安全生产投入指标

4.8.1宏观综合性指标

(1)安全资金投入合格率=(%),注:这里的安全资金指安全投入中除去事故投入,其他各项投入中的资金投入,下同;

(2)安全员配备合格率=(%);

(3)安全时间投入合格率=(%);

(4)国民产值安全资金指数=(%);

(5)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比例=(%);

(6)工时损失合格率=(%);

(7)事故经济损失合格率=(%)。

4.8.2微观综合性指标

(1)安全周期性资金投入强度=(元/百万元.人);

(2)安全连续性资金投入强度=(元/百万元.人);

(3)安全时间投入强度=(小时/人);

(4)安全总投入:分为两部分,事前投入指数和事后投入指数。两者的计算类似,可以归结为:

安全总投入=安全周期性资金投入×w周+安全连续性资金投入×w连+安全时间投入×J时间×w时间+人员投入×J人员×w人员。

式中,w周、w连、w时间、w人员——各部分投入的安全生产贡献因子;

J时间(元/小时),J人员(元/人)——将时间和人员投入用金钱来表示的转换系数。

5总结 安全投入与其他投入一样,也会产生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它能产生社会效益。尽管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都提出了企业要进行必要的安全投入来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但对应该投入多少,如何合理地进行投入使企业有限的资源优化配置,企业管理者得不到任何答案,结果就助长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认为投入与不投入、多投入与少投入一样,尤其是对于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投入不合理已成为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3]。

笔者通过对安全投入的重新定义以及根据投入所发挥的功能对安全投入分类,能达到以下目的:

(1)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安全投入以及安全投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依据安全投入类别重新设计的安全投入统计指标体系既方便于统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对安全投入的合理性、投入方向进行全面地科学分析,从而为指导企业优化安全投入提供科学依据。“”版权所有

(3)对于进行总体分析时,时间投入、人员投入与资金投入的统一转化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具体的比例因子。

参考文献

[1]武喜尊.论安全与经济效益[J].中国煤田地质.2002(14):77~78

第9篇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条件;饮用水质量;安全

1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情况

范县地处河南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南北与山东为邻。辖12个乡镇,59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7.24万余人,根据2004年和2009年两次调查结果,列入国家解决核准的饮水不安全人口32.71万人。不安全的主要原因为氟超标、苦咸水等。饮水不安全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导致了种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自2005年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来,截止到2015年底工程总投资约14517万元,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2.71万人,解决了434个行政村;打深水井93眼,建大小供水站(水厂)57处,其中千吨万人以上水厂10个,单村供水及集中供水47处,铺设各种供水管线约412.70万m。

2工程的水源情况和水处理情况

全县57处大小水厂及供水站,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成为农村供水的主要设施。目前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主要为地下水。井深多在400m以上,静水位约60~75m。所建工程供水能力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工程完工时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均经过县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化验认定,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才能验收使用。已竣工的饮水工程都安装了相应的消毒设施,消毒设施原材料为次氯酸钠。大多数集中供水工程均实现了供水入户,计量收费。管好用好饮水工程,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范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后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工作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根据国家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供水一体化的要求,范县水利部门成立了相应的供水管理机构,负责范县乡镇供水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制定、工程运行监督管理、供水单位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供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供水水质监测体系,积极鼓励用户参与水质监督,加大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信息获取程度和公众的参与程度。建立水费收缴专账,实行水费收缴制度,走以水养水之路。有专门机构对工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

3.1建立管理责任制

为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根据国家五部委文件及《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根据工程所有权的明确归属,建立明确的管理责任制。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建立了管理机构和配备专管或兼管人员,对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集体举办或联办饮水工程,或者承包给有专门技能、工作责任心强的个人进行管理,签定承包合同,明确责、权、利,做到奖惩分明。

3.2配水工程的管理

提供饮水用的水池,应保持不垮不漏,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开敞式水池,要经常清理池中的污物,池底每年清淤1~2次,保持水质卫生。3.3供水设备的管理管网养护工作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闸门、压力表、水表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漏水或螺丝松动要及时维修,冬天要做好水管防冻工作。防止工作失职,影响正常供水。水泵及电机等重要设备,要严格按规程操作,所以管网的经常性养护很重要。

4加强水质监测管理

4.1成立水质检测中心

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依托范县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建设任务,确定了场地、人员、检测频次等要求。

4.1.1地下水源的检测

检测项目依据《地下水水质标准》,结合卫生防疫站多年水质检测资料,确定为:必测项目:水温、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镉、六价铬、铅、氟化物、铁、锰、铜、锌、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氯化物、总大肠菌群等28项。

4.1.2出厂水

检测项目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42项常规检测项目中,一方面考虑到建设经费和分析人员素质的限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范县的实际情况,可不检测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大肠埃希氏菌、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醛、溴酸盐、臭氧、游离氯、二氧化氯和总氯11项指标,但考虑到水源水存在污染的风险,增加水温、电导率、氨氮和石油类4项指标,共计35项指标。综合确定为:①微生物指标3项: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粪)大肠菌群。②毒理指标11项:砷、镉、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③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④增加指标4项:水温、电导率、氨氮和石油类。

4.1.3日常例行检测水样

从出厂水指标中筛选出7项主要涉及感官和致病的指标:确定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浑浊度、色度、嗅和味、高锰酸盐指数、pH等7项。

4.1.4检测指标汇总

根据以上指标筛选,汇总不重复指标共计43项,具体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粪)大肠菌群、氯酸盐、亚氯酸盐、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铝、电导率。水质监测中心主要是负责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的日常化验、分析、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农村供水水源污染状况的卫生调查;及时处理危及农村供水安全的水质事故,采取紧急措施;负责各种日常检验项目检测报告的。

4.2建立制度和技术人员保障

制订相应的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发挥投资效益。水质检测室制订了实验室质量管理、检测程序等管理体系文件。对运行操作与管理人员分类、分批培训,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保证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益。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中心配备了6名技术专职水质检测员,来保证水质的安全性,目的是让范县人民能长期喝上放心水。

5供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目标管理

5.1实现数据结构的统一和信息资源共享

通过村镇供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村镇供水监测基础数据结构的统一,完善各级通讯网络,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并为今后村镇供水自动化控制、信息化标准建设奠定基础。

5.2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对村镇供水单位的水质、水量、安防等安全关键要素实时监控,实现对供水安全要素的实时掌握,如果出现了不安全征兆或现象,通过在线监控可以实现及时预警和报警,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确保村镇供水安全。

5.3提高基础信息管理水平

村镇供水行业基础信息数据包括建设、运行、管理、服务、财务等基本属性信息和设施位置、管网分布等空间信息,村镇供水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后,对监测数据统一整编,使数据采集手段由手工变为自动、数据传输网络化、行业管理电子化,并定期更新,大大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村镇供水基础资料整理入库后,摸清村镇供水现状和动态发展状况,为制定村镇供水发展规划、项目年度计划提供准确、全面的支撑,实现了数据为日常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服务,提高了基础信息的使用效率,也提高了信息管理水平。

6总结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学校教学楼、宿舍区及周边单位建筑物的火灾隐患,确实解决学校及周边突出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校园消防安全。

二、工作目标

在前一阶段实施校安工程基础上,集中警力对全市校园进行集中清查治理,做到各类学校100%排查到位,火灾隐患和违法行为100%整改到位,确保“两个不发生”的工作目标,即确保校园不发生有影响火灾,校园周边不发生亡人火灾,全力确保我市火灾形势稳定。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校园及周边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消防大队,由林冠兼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单位抽调。办公室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策划、落实、督办以及各种材料的收集、起草和上传下达。联系电话:0898-62223119。

(二)联合检查分组。

四、整治时间、重点及内容

(一)整治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

(二)整治重点。

全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社会力量办学校,全市中、小学校及学校在建建筑和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非法开设的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迪厅等娱乐场所。

(三)整治内容。

1、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工作。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由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联合督促落实整改;对整改难度较大、需要投入资金较多的火灾隐患,应提出整改方案,报市政府提请列入校安工程改造,同时跟踪督促整改,力争年底前整改完毕。对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要依法加强对校安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备案抽查工作,严格质量监督,确保不留“先天性”火灾隐患。

2、进一步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各部门对学校及周边区域要进行重点排查,及时督促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与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专项整治等专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三合一”、高层和地下建筑等为重点,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督促落实防范措施。特别是对存有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报请市政府责令停业整改,停业整改,确有困难的要采取死看死守措施,全力确保消防安全。

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建筑物消防安全手续是否齐全;

(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给水、消防设施等是否符合《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消防技术要求》;

(3)校区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是否完整好用;

(4)建筑内部装修和外墙保温材料是否符合消防要求;

(5)日常消防安检查制度和消防安全工作是否落实等;

(6)开展的消防安全教育情况和师生消防安全意识是否具备。

3、进一步督促学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市教育局要按照《消防法》、《社会消防教育培训规定》有关规定,督促各学校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在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经常性地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组织引导学生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同时,要检查督促学校配齐配足灭火器,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当一旦发生火灾和人身受到攻击时,能熟练使用灭火器灭火和用作防范武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考核,不断促进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切实提高学校自防自救能力。

各检查组及市教育局、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督促各类学校要做到“三严禁”、“三加强”,即:严禁封堵、占用疏散通道和锁闭、遮挡安全出口,严禁违章使用液化气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和电炉等大功率电器,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和违章操作;加强本单位日常火源、电源、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和使用,加强防火巡查,加强师生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五、工作步骤

(一)自查摸底阶段。各检查组严格按照消防技术规范和公安部消防局制定的《中小学校舍消防安全技术要求》(见附件1),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舍逐楼、逐栋进行排查摸底,并根据排查情况,逐校填写《学校消防安全排查登记表》(见附件2),并建立健全台帐资料,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组织各类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改工作;各组检查情况于月日前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二)集中整治阶段。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教育、消防部门要责令单位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各类学校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措施、限定整改时间、筹集整改资金,并制定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学校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对存在的重大火灾隐患和学校自身不能改正的火灾隐患,教育、消防部门将联合报告市政府,建议列入重点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改造或迁建,并与其他安全工程项目同步实施。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校舍,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要严格依法开展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工作,确保不产生新的“先天性”隐患。

(三)总结验收阶段。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工作经验,查找不足,制定措施,并加以整改,各部门总结于月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专项整治办公室。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消防安全环境,保持学校安全稳定;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加大专项整治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形成良好的集中整治氛围。

第11篇

按照市水利局呼水建发〔20__〕126号 、 呼水建发〔20__〕127号文件要求,针对从20__年8月以来全x各级政府水利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的水利项目开展了x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领导组织明确责任

为认真抓好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按照市水利局文件要求,及时成立了x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工作,使x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了组织保障。

二、结合我x实际确定工作重点

根据市局文件要求,结合我x实际情况,对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1个水利建设项目(其中,500--3000万元项目5个,即: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__水库除险加固工程、________提防工程;100--500万元项目6个,即:______饮水安全工程、____x饮水安全工程、____x饮水安全工程、__x镇镇区饮水安全工程、____小流域治理工程、__x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了全面排查,排查内容:一是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二是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三是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四是加强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五是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预算资金安排使用管理;六是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七是加强监督发现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违纪违法案件要及时上报严肃查处。

三、全面排查不留死角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方面

1、项目决策程序方面

经排查,各项目不存在违反产业政策问题;不存在违反发展建设规划问题;不存在违反市场准入标准问题;不存在不按规定履行政府重大决策程序问题;不存在未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评估论证的重大工程建设问题;不存在由于失误导致重大损失的问题。

2、项目审批(核准)程序方面

经排查,各项目不存在未经审批、核准或备案进行建设的问题;不存在越权审批或核准问题;不存在以备案代替核准问题;不存在未通过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问题。

3、项目建设方面

排查的11个项目都能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严格执行有关工程造价和建设标准的规定;都能严格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调整管理的通知》的规定、加强项目概算管理。

4、环评和节能方面

按照《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有关规定的要求,在审批、核准项目时进行了节能评估和环境本文来源:文秘站 影响评价审批;排查过程中未发现未进行和未通过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就开工建设的情况;未发现越权(或违法)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情况。

5、信息公开方面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相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示建设项目信息;向社会公开有关投资管理程序和审批流程;及时向社会公开审批结果。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方面

__x有关行政监督部门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加强管理,使我x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全程受行政监督。

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将中标项目全部转让、分别转让,或者违法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层层分包,以及挂靠有资质或高资质单位并以其名义投标,或者从其他单位租借资质证书等行为,进行全面排查,经排查未发现上述违法违纪问题。

(三)加强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及加强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方面

__x认真贯彻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意见通知》的文件精神,对我x11个水利建设项目关于工程建设实施和质量安全管理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监督检查方面进行了排查。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管理

(1)规范项目法人组建

我x项目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项目法人组建条件把关,在工程开工前都完成了项目法人组建,并认真履行审批和备案程序。健全项目法人机构设置,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2)严把开工审批关

项目法人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规定申请开工,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工程方可开工建设;严格审核项目开工条件,11个项目不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弄虚作假骗取开工审批的情况。

(3)加强合同管理

全面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按照项目属地和行业管理原则建立合同备案制,建立健全合同订立和履约监管机制,督促水利工程参建各方依法严格做好合同签订和履约工作,严查在合同外另行签署违背合同实质内容的协议等违法违规问题;防范水利工程建设转包和分包行为,依法加大查处力度。

(4)加强建设监理管理

认真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按要求配备监理人员,严格履行监理职责。

(5)加强验收管理

验收工作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等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按照规定的权限组织验收,目前,验收的项目程序符合上述规定。

2、强化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

(1)落实质量责任制

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勘测 设计和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严把原材料进口关,严把施工过程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排查的11个项目中都能按要求落实质量责任制。

(2)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各项目法人都建立并落实了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项目法人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法人不断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结合实际编制了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了预案执行的保障措施,提高了安全事故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3)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__x水务局组织开展了在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将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施工环节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加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开展了对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类人员的考核工作;不让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上岗作业,杜绝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在排查过程中未发现安全事故。

(四)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物资采购和预算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方面

__x通过开展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和资金安排使用管理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规范了物资采购活动,确保财政资金和国有资金使用安全,并进一步加强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等项目建设资金的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工程建设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廉洁使用,同时严格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的监督管理;严格工程概算、预算和决算管理,控制建设成本,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进行跟踪审计,提高了政府资金使用效益。

(五)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方面

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项目主管部门公开项目审批、核准和监管信息;建设单位提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信息、招标过程、施工工程管理、合同履约情况、质量安全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果等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坚决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体、范围、内容、方式、时限、权限。

2、对建设项目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制定了公开细则和标准,明确主动公开的范围,建立了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目录。

3、制定信息公开的内容标准,规范了工程项目审批、实施、验收各阶段的相关信息内容和格式,明确了信息收集、报送、审核、、检查等方面的程序要求。

4、工程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按照审批权限,及时公布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以水务局政务公开为统一信息公开平台,设立专栏,整合各地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对于征地公开等信息还在相关乡镇、村里公布。

第12篇

在我国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安全生产是国家最基本的国策之一,它为劳动者生产和生活提供最重要的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同时在建筑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技术或管理措施都能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但在针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监控措施能够更直接、高效的实现安全目标,达到国家和行业对建筑工程生产企业有关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所以,积极的采取措施对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探索和研究,同时实施监控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减少建筑工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工程企业生产建筑材料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重大危险源问题,同时就建设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分类及识别方法、管理程序和控制原则以及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以其为中国建设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依据,同时给本行业相关单位的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建筑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它也是国家职业安全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现代建筑工程行业中,据相关资料表明,每天在建筑工程中丧失的人数达到3人。可见,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已成为阻碍建设行业发展的阻力。所以,在现阶段对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以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的根本目标。

一、应用案例

在某市建筑工程材料的生产过程中已成功使用了该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并平稳运行了半年,同时实现对该企业数据的24h连续监控,在视频中对图像进行远程监控,达到了该建筑工程所要的效果。同时该系统能够及时的发现和处理重大危险源,保证了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的有效进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护周边和国家的财产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同时该系统的设置还为企业的运行提供了应急功能,在事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设置应急设备,在出现各种紧急情况时快速的发出警报,同时在电子地图上绘制出泄露有毒有害物质以及火灾事故发生的范围,确定最佳方案。在这一功能的支持下,该企业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提高了员工应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在该系统运行的半年时间内,系统共出现6次报警信号,同时未出现漏报或误报的情况。在警报器发出警告信号时,监控室的工作人员积极的通知相关人员对发生警报的原因进行处理,及时排除各种异常现象,同时采取措施,将各种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及安全监控的定义

(一)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所谓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使用或者临时用于各种环节诸如运输、加工、生产、处理等过程中的危险物质,并且这类物质的数目会给施工场所或者设施,以及现有的危险物质会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在存放重大危险源的地方堆积有大量的重大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正在施工人员以及单位的财产等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安全监控的定义

所谓安全监控指的是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地点进行监管和控制,同时设置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系统对其进行监管,以便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在存放地点的最新动态,为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采用重大危险源预警控制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及识别方法

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规定,建筑工程施工中重大安全源分12类,分别是防护设备类、消防器材类、行政卫生类、环境保护类、材料建设类、基坑支护类、工程模板类、用电施工类、机械设备类、脚手架类、吊装起重类以及其它的类别。

识别重大危险源的主要方法

在现代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对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是实现现代企业安全生产和运行的基础和重点工作,它是预防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在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识别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危险初步分析法、工作的危害性分析法、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法、故障模式分析法等。在有关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用著名学者格雷厄姆以及金尼所提出的作业危险性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所示:(1)构成作业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a.事故或危险发生的可能性L;b.事故发生环境中人出现的概率E;c.事故导致的结果C;(2)确定作业的危险性D=L×E×C。(3)根据具体的作业条件对危险性进行评价。将那些级别较高的属于特别危险和高度危险的物质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同时要将其报给企业,请企业的安全部门实施统一的管理和安排控制;将显著和一般危险的,分配给部门的项目部控制;略有危险性的可分作业班组的专人进行看管。

四、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程序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建立

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必须在对本企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的建立有关各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安全责任制、严格的人员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重大危险源的公示和细化制度、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办法、重大危险源的审批流程、重大危险源信息反馈机制以及领导负责制度等各项规定。

(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确立重大危险源的各个阶层的负责人,明确他们在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应该负的责任,尤其要强调的是各个项目部门要对自己所管辖的区域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隐患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具体的管理措施可参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范》。

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编制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涉及到重大危险源的工程部分时,项目部必须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专项的安全施工方案,该方案的实施必须经过该企业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以及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合格后才能执行。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碰到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建设部门关于重大危险源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请相关专家对该工程施工的安全性进行论证,在通过论证后进行工程的实施。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交底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使施工人员经过一定程度的安全教育,使他们懂得岗位安全操作流程,在特殊行业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特种行业的考核同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才能进行上岗工作。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前,施工方案编制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员要掌握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中向班长和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在交底过程中,施工员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词语和实例进行讲解,使施工人员更容易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专业术语。在交底工作结束时要使施工人员明白施工的具体知识和操作规范,同时使施工人员注意重大安全源防护措施的实施,同时制定严格的书面手续,并放在指定地点,以备各级部门检查。

严格验收施工现场的设施、工具以及设备

建设过程中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分项目进行施工前,相关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严密的检查和验收,在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将其投入使用。在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起重类机械设备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合格后,在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备案,到此时才可进行投产。对施工中用到的各种防护设施、模板支撑系统以及脚手架等在进场之后需进行抽样检测,在检测符合标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与重大危险源场地相关电信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这些设备处于安全使用期内。

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施工环境的建设要远离重大危险源,施工人员的食堂、卫生间、浴室、宿舍等的建立必须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以及《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的相关标准,给相关施工人员提供安全,舒适和卫生的住宿环境和工作场所。同时注意将施工现场的材料摆放整齐并标全标牌,防止施工人员错误使用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远离重大危险源,同时做到工完料清,为下一道工序的实施提供方便;将施工地点周边的环境清理干净同时将引起重大危险事故发生的源头消灭于萌芽状态。

五、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原则

消除危险源和降低风险的原则

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施工,尽最大程度的消除重大危险源,实现安全生产,如可用无害生产工艺代替有害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用无害物质代替重大危险物质、尽可能的实现自动化和遥控技术等。在不能从根本上减少重大危险源的情形下,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采取先进技术和一定的遥控管理措施,努力减少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

(二)个体防护与动态化原则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消除和降低重大危险源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同时要考虑个体防护设备的实施,将其作为另一种保护措施,如在工作过程中请施工人员穿戴各种特殊的防护用品。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天气变化、施工交叉。人员流动以及环境特点等都在动态变化,为控制好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动态化跟踪,在发现问题时进行及时处理。

六、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措施

(一)安全控制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方法和经验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需要。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施工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施工,只有良好的施工过程才能产生良好的施工结果。所以,在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中,必须做好施工中的安全监控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受到控制。

在安全中心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经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制定一套科学标准化的建设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请专业人员进行中心各项工作的处理;最后在安全中心建设工作结束之后,请专家或者监理进行检验和评估,然后才能投入使用。

(1)安全中心的构成

影响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因子主要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按照预防和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要求以及具体的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状况,必须对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的产生的关键参数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对与重大危险源的相关环境进行视频监控,同时设置应急预案和现场急救系统进行积极的衔接,实现对重大事故灾害发生的有效预防和充分控制。

对建筑工程中重大危险源安全中心的构成主要有重要参数控制中心、视频监控控制中心以及预警控制中心和环境监测控制中心、现场应急控制中心、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这五部分既相互独立又有紧密的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安全中心的工作过程中环境监测控制中心、预警控制中心、现场应急控制中心以及重要参数控制中心的工作均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中心实现,而视频监控控制中心的工作则需要在视频监控控制平台上实现。

(2)安全中心功能模块的建立

1.视频监控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一些重要位置安装摄像头,将收集到的不同信号和数据上传到视频监控中心,使监控人员能够详细的在监控中心观察到施工场地工作人员的情况以及建筑工程的各个情况比如温度影响重大危险源的因素等。

2.重大危险源与预警监控中心的建立

根据国家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辨识,发现存在于建筑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土方坍塌、模板工程及其支撑体系中的模板坍塌、在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中的高处坠落和机械伤害、脚手架工程中的高处坠落、拆除爆破工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爆炸、电路系统工程中的触电,甚至可能引起火灾等。所以,在建筑工程预警监控系统的设置过程中必须将这些工程中的重大危险源作为监控的重点对象,该中心的正常工作能够及时的对施工场所中的各种情况进行汇报,以便积极的采取现场的应急系统和预案系统。

3.现场施工环境的检测和报警中心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液,这些有害物质的泄露很容易给现场的施工人员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所以必须加强对施工环境中这些物质的监控和管理。根据相关需要在有害废气、废渣和废液出现的位置要安装具有检测功能的报警设备,报警仪器将采集的数据通过一定的传送渠道存储到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由动态化设备完成对数据的监控。

在监控中心中确定每个监控点的上下限值,同时比较实时数据与预警设置值之间的差距,在显示的数值超过预警值时,系统会发出报警声,与此同时显示屏的画面会自动的转换到预警点,监控点位置的颜色发生改变并闪烁。当然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报警模式。在险情结束之后,请相关管理人员将报警信号排除,同时保留系统的记录,数据将以表格或者图形的形式保存。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已有的数据列表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进行检查。

4.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

建筑工程中现场应急控制中心的建立主要依靠智能化应急处理预案的设置,它可以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型设置预案或者指定相关的处理措施和方案。针对挥发性物质或者其它容易引起火灾的事故建立泄露和扩散的数学模型,对泄露和扩散的区域进行一定的预测,同时对火灾或爆炸对周围设备或环境的影响做出估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施工环境中的报警设备发出警告时,系统认为某一部分的生产处于危险阶段,系统会给出及时的语音提示并自动将页面切换至事故需要的危险地段,同时根据当时的气象和风力情况对该情况进行处理,确定出具体的影响范围。

在建筑工程处于紧急状况时,确定受重大危险物质干扰的区域,提供具体的应急处理方案,此外,应急处理系统作为具体的处理中心,还需要包括以下几项的技术内容。(1)针对不同事故的初发状态,在计算机中模拟不同危险源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风力所影响的区域,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方案。(2)建立火灾或爆炸预防的数学模型,确定在火灾或爆炸发生之后该着火设备对相邻设备的影响,并要根据消防力量的分布和影响的区域,合理的安排救援车辆,提供具体的灭火方案。(3)各种预测方案的制定,同时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智能化的处理方案,并实施保存和管理。

(二)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相关行业的要求和规定以及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需要,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技术和材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如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预估和评价风险、电子地图信息的管理以及应急救援管理等方面重新建立了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

(1)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基础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重大危险源在企业中的分布范围,企业的主要预防爆炸区域、防护隔离区域、周围环境信息、施工场地的具体信息、施工场地的气象资料和数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危险性概述、在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主要的重大危险源及其主要特征、主要的仪器和设备等的各项技术指标、能量供应中心的各种与安全有关的如电力系统、水源系统、消防系统等以及事故发生的隐患与整改情况等。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提供这些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建筑工程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控。

(2)预估和评价风险

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中心的设置过程中,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人员可请相关管理人员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的主要平台上对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现状进行风险的预估和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一定的预估和评价辨识出存在于施工单位中的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并对重大事故的影响和结果做出预测,同时清除的提出预防、控制以及减少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措施。

(3)制定应急管理救援措施

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应急管理救援措施,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1)建立企业应急预案的具体信息,主要由企业主要的应急救援机构、主要的事故管理中心、事故的启动程序、应急处理的主要措施、应急救援的队伍构成、应急救援的主要设备、应急联系信息以及预案的附件等构成。(2)应急基本资料库的建立。各种突发应急事件处理方法的基本资料和信息库、有毒有害物质等各类事件的处理办法等。

结论

总之,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如何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是现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被动防范事故的发生,积极的转变思想,将重大危险源的工作控制于源头上,进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工作。积极的开展重大危险源的认识与其它工作,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确保建设施工的安全和生产的安全,对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森林.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控制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0(11).

[2]李继伟,李伟,程五一.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界定和辨识标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8).

[3]建筑安全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4]郝永华.如何搞好危险源的辨识、评价与控制工作[J].安全管理,2006.

[5]吴惠娟 2002 年全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建筑安全,2003.

[6]《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7]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8]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冯长根主编,《二十一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科学出版社,2000.

[9]张景林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11(5):6~9

[10]刘茂,吴宗之 工业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系统的设计 化工安全与环境,2002(14).

[11]吴宗之,高进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12]何学秋等,《安全工程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13]罗云等.安全经济学导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6:7~23

[14]曲和鼎等.安全软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1.10:19~23.

[15]石金涛,顾琴轩,韩蒙编著.安全人机工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16]汪元辉主编 ,《安全系统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