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7:58: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县级妇幼保健院 绩效工资分配 完善改进
县级妇幼保健院以提高本地区妇女、儿童群体的健康水平和人口质量为目标,以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优生优育为中心任务,同时承担指导基层的重点保健与临床的业务,肩负着本地区妇女、儿童健康规划的实施与监测任务。为此,绩效管理和配套实施的绩效工资制,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医院战略、有效落实执行力,建立医院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管理工具非常重要。为真实了解县级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的实施现状,为建立与完善绩效工资分配综合考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我们选择浙江省嘉兴市6所县级妇幼保健院作为样本,对在职员工随机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并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回收率达90.30%。
一、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和实施方案过程与效果
(一)绩效工资计划制定和参与
有28.19%的被调查者认为系管理人员制定,员工只是形式上参与起不到真正作用;38.25%认为是由管理者制定后再与员工商定;6.71%认为没有制定绩效工资计划。仅3.02%的人认为系管理者与员工共同商定。由此可见,当前县级妇幼保健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中,员工的参与度和民主化显然不足。
(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过程
仅1/3的被调查者了解绩效工资计算公式与方法;76.17%不清楚目前实施绩效工资与提高工作绩效的目标是否一致;64.77%者认为绩效工资计算方式过于复杂不明白;51.34%者认为绩效考评过程中做法欠规范;82.21%的认为绩效工资的发放赖于简单的考核制度/考核表等(表1)。说明当前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员工的知晓程度很低,绩效工资制定与实施尚未与医院发展目标相结合,绩效工资的考核过程无明确、科学而合理的考核方法,从而导致绩效工资的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同时发放也不尽合理,超过一半者对当前的绩效工资发放表示不满意。
(三)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实施效果
极少数员工(8.39%)认为实施绩效工资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四成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给广大员工增加工作压力;57.05%认为实施绩效工资能较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不到30%者认为绩效工资考核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和让员工更加重视个人的业绩目标。可见绩效工资实施效果并未达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员工对个人业绩目标的重视程度无显著增强。
(四)绩效工资考评对象与内容
大多数人认可绩效工资考评对象是面向全体员工,但近100%被调查者认为考评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存在很多漏洞而需要改变。不到30%的员工认为能够定时接收有关工作考核的反馈信息,反馈结果尚能正确反映员工的绩效,但几乎100%的认为绩效工资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表3)。由于绝大多数人认为绩效工资考评计划存在疏漏,执行时又没有同员工进行充分交流,员工不了解考核计划内容,从而使得计划不完善、执行不到位,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作情况,如此影响到考核的最终结果,导致绩效工资方案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五)绩效工资考评过程环节改进情况
76.17%的认为需加强绩效考核的公正性;88.93%被调查者认为绩效工资考评过程公开透明程度需要改进; 54.03%认为需改进绩效工资方法与考核结果的一致性(表4)。绩效工资考评过程中,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得到了大部分员工的认可(245人,82.21%),绩效考核方法较规范,不需大的改进。考核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以及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的一致性、有效衔接上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六)绩效工资的决定关键因素
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地区与行业水平、员工个人业绩、医院整体业绩、职称与学历、工作年限及职务级别等因素,是绩效工资方案制定的决定性因素,并在绩效工资方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表5)。其中员工个人业绩、医院整体业绩因素较其他因素相比,在绩效工资方案制定中的决定意义更为显著。
(七)绩效考评体系作用的发挥
目前,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绩效工资考评体系中,考评结果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调整员工绩效工资决策,以及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效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员工晋升/降职决策、推动员工工作业绩的提升方面效果并不显著(表6),这也是下一步绩效工资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内容。
二、结束语
建立并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体制是新医改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对改革当前公立医院僵化的分配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由于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和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初级阶段,面临着对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改革认识不到位、考核指标难以确定、存在不公平现象和考核执行难等难点。本调查结果对不断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考核标准和指标构建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张翠萍:女,本科,硕士生导师,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
张翠萍吴静康璇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分配后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护士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后,患者、护士满意度均大幅度提高。结论:实施护理绩效考核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及护士满意度。
关键词 护理;绩效考核;效果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65
Implement nur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mprove comositive nursing quality
ZHANG Cui-ping,WU Jing,KANG Xuan
(Tumour Hospital Affiliated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83001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fter the distribution effect.
Methods:Before and after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nursing,the satisfaction of nurse and patient survey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implemented the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nursing,the satisfaction of nurses and patients were greatly improv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Good nursing performance appraisal conclusion could improve nursing staff working enthusiasm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Nursing;Performance appraisal;Effect
新医改方案中要求公立医院更好地承担公共医疗服务的职能,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也提出了新挑战。护理绩效考核是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一种管理方法。我院于2012年7月实施绩效考核,有效地提升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患者、护士满意度,为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1实施方案
1.1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为核心,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按照不同护理岗位设定不同的绩效分配方案,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让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
1.2量化指标
1.2.1量化护理工作数量指标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中规定的护理收费项目进行统计,护理项目的统计数据由医院HIS系统中的患者住院计价项目系统中提取,以各护理单元为统计单位,得到各护理单元之间的护理服务项目的数量(工作数量),占护理单元分配的80%。
1.2.2量化护理质量指标以院科两级护理工作质量(三级、二级护理质控)检查为依据,细化为病区管理、特一级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安全、护理教学和优质护理服务专项管理等专项检查,采用减分制检查方法,得出护理各单元的各专项检查的月得分,用以考核各护理单元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占护理单元分配的10%。
1.2.3量化护理满意度指标以院科两级分别发放的在院患者及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评价依据,采用统一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得出在院患者满意度和出院患者满意度,占护理单元分配的10%。
1.2.4量化护理风险、难度组织护理专家进行讨论,最终将每一项护理操作的风险和难度确定系数。
1.2.5量化能级以护理人员在本岗位的工作年限、技术职称作为评价基础,结合护理人员在本岗位的工作年限结合技术职称,将护理人员划分为N1~N4级(N为nurse),每一能级制定出该能级的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工作考核目标、培训要求,全院护理人员按照上述要求进行考核。确立护理人员的能级,护理管理者在日常护理工作的安排中,依据护理人员的能级分配护理工作,能级高的护理人员承担护理难度较大、风险较高的护理工作,能级低的护理人员承担护理难度较小、风险较低的护理工作。
1.2.6量化班次2010年初,卫计委提出在全国卫生体系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1],要求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从入院到出院的全程无缝隙护理,因此,护理人员的班次已基本简化为责任班(全程负责分管患者的护理工作)、医嘱处理班和夜班三种班次,用以评价护理人员出勤各班次所承担的责任和所付出的劳动。
1.2.7资历确定以护理人员在本岗位的工作年限、技术职称为评价依据,确定不同年限、技术职称的权重系数,用以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资历。
1.3分配方法
1.3.1护理总额分配在医院绩效分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医院劳务分配原则,确定整体医护分配比例,实现护理人力成本和绩效的单独核算,彻底与科室医疗收入、评价分开,实现护理工作的客观评价,充分肯定护理工作的劳动价值。
1.3.2护理单元分配不同医疗专科因收治患者病种的不同,开展治疗方式的不同,决定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在项目、性质、责任心、服务投入上存在相当的差异性,国内有医院根据科室医疗工作的性质将科室划分类别,设定科室风险系数,护理风险系数等同医疗风险系数,或参照医疗风险系数设定护理风险系数[2],而医疗风险系数不等于护理风险系数,护理工作琐碎、繁杂,这种粗放型的评价并不能真正客观、真实、公平地体现出各护理单元的服务价值。将护理服务项目分解、细化后评价,对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综合量化,使之更加科学、客观。
1.3.3护理人员分配以科室一级质控和护士长环节质控为主要依据,建立护理人员月综合考评表。从护理质控查出的问题,出现护理缺陷纠纷,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院、科两级考试,节假日出勤,临时顶班等方面进行考评,每月得出护理人员的综合考评分,用以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确定护理人员资历、能级、出勤班次、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绩效分配中的权重系数,实现了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2效果
2.1绩效考核的实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每季度护理部进行总测评1次,每位患者出院时均需填写满意度调查表,投入意见箱,月末由科护士长进行汇总统计。实施绩效考核后,满意度占科室分配的10%,实施绩效考核后满意度明显上升。各科室均积极开展各种方便患者的服务,比如患者入科先送一杯水,患者出院送到电梯口等方式,“把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细节,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患者”的这一服务理念,细化到护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提升了患者满意度,2010年患者满意度为90.66%,2011年患者满意度为92.56%,2012年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7.58%。
2.2绩效考核的实施,提高了护士满意度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改变了传统的以职称、身份、工作年限为依据的分配方式,有效地把质量、资历、能力综合,真正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绩效考核方案倾向临床一线,对特殊科室如ICU、特需科给予一定岗位津贴。2010年护士满意度为73.90%,2011年护士满意度为80.50%,2012年护士满意度达到了84.84%。通过一系列分配方式的改变,在一年的运行中,得到了护士的一致好评,护士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2.3人力资源调配更加科学合理实施绩效考核后,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调配方式奠定了理论依据。护理部根据科室护理的工作量、难度、疑难危重患者的数量进行统筹调配护士,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当科室工作量大时可向科护士长申请增加人力资源,科护士长在片区内进行人员调动,未能完成调动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进行全院的护理人员调配。
2.4提升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科室分配中质量占比达10%,这就促使护理工作不仅要抓服务、提升满意度,同时还应严把质量关。各科室在大力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的每一项举措时,遵循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从护理服务、质量双重途径提升护理团队,最终得到患者认可。
3小结
绩效考核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分配模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多次的检查中均获得了护理专家的好评。我院通过不断进行护士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最终达到让护士满意,提升整体护理队伍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DB/OL].(2010-02-05)[2013-05-06].docin.com/p-103998057.html.
[2]方芳,魏红蕾,李萍,等.以能级、风险、工作量为基础的护士绩效考核方法初探[J].护理研究,2011,25(11):2890-2891.
【关键词】 量化管理; 考核; 手术室
手术室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质量要求高,个人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室的整体工作效果,给工作质量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立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实施量化管理,用数据对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调动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性,促进了手术室工作质量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1 手术室实行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院为二甲医院,年手术量七百多例,其中急诊手术占的比例较高。最初在1997年―2002年实施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只考虑职称,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削弱。2003年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把岗位职责考虑进去,但这种分配方案表现出了工作质量、工作强度与绩效薪酬不成比例,仍然不理想。2009年初建立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用数据客观地对个人的职称、工作量、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并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充分调动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性。
2 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采取民主管理科室的方法,发动手术室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能够反映每位护士绩效工资的计算标准,每月累积分法计算,参加当月所创绩效工资的分配。
3 方法
手术室护士5人,学历:大专4人,本科1人;技术职称: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2人,其中护长不参与分值的统计,拿科室平均奖。绩效工资的组成分四大部分:工作量占40%,职称占30%,岗位占20%,其他占10%,四大部分的内容都进行了细化。
3.1 建立量化考核的标准:按照各级人员职责,制定各岗位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应责任,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提高认识,使护理人员不仅明白工作的内容,还要知道符合什么标准、承担什么责任,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依据 。
3.2 建立工作量计算标准:用电子表格(Excel)按月份建立工作量记分表,由每台手术的巡回护士负责记录,登记详细的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工作量根据手术配合强度、手术时间长短、技术含量的高低分类计分,例如:门诊小手术计0.25分,剖宫产、阑尾切除等手术计0.5分,胆囊手术、结肠癌根治术等计1分……,分值要做到标准清晰。
3.3 职称部分是根据职称及年资制定系数:工作2年内护士0.3,3-5年护士0.4 ,6年以上护士0.6,护师0.8,主管护师1.0。职称之间的奖金差距促使了护士积极参加在职教育及业务培训,努力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参加职称的晋升考试,今年有2名护士也将取得护理本科学历。
3.4 根据岗位部分设定分数:我院手术室是24小时值班制,按一次夜班1分,日班0.5分,一线班每班次0.5分,二线班每班次0.25分来设定。以前大家都不想上夜班,现在都不再有怨言,促进了科室的和谐发展。
3.5 其他部分包含了奖励加分和扣分:参与科室管理、医院内授课、代表科室或医院参加竟赛等给予奖励加分 。扣分是违反医院或科室规章制度;工作质量考核中护士长的检查、科室质控小组的检查及护理部各质控组的检查考核结果为依据 。
4 效果
4.1 根据护长对手术病人的术后访视的信息反馈,护士的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手术室护士能主动与病人沟通,病人进入手术间后情绪稳定,减轻了心理压力,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增加病人安全感,对护士的技术操作与服务态度感到满意。
4.2 每月从考核结果中护士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护士能够主动地完成工作,并积极配合急诊手术,自觉改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带动了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5 体会
5.1 现代管理中数据化管理是一个重要标志。量化管理是新形势下适应医疗改革推出的新的管理方式,手术室量化管理以数据说话,实施以来,不断完善适合手术室工作特点的细则,客观评价护士工作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从而能有效地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服务到位,提高护理质量 。
5.2 数量考核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质量考核体现了质量第一的主题,综合考核既全面客观、又公平公正,合理的奖金分配是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量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
参考文献
[1]代秋菊,张彦玲.手术室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探讨.医药世界.2007,9:147-148.
1护理经济独立核算评价体系1.1评价体系的构成护理绩效=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益。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运用一体化护士工作站 系统,把原始的对护理人员的考核方式由封闭式转换为开放式,各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内容公开透明化,以分数为计量单位,工作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以加分计算,相反的就以减分计算,月底后一起评定最终得分。
1.2评价指标的构建工作质量:主要考核护理人员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护理效率及对对待患者的态度,并及时录入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办公系统,各项数据自动生成。
工作效率:主要考核护理人员对护士工作站中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主要包括:总床日数t出科人数;由病区等级护理系数,手术室手术例数系数。
工作效益:主要考核病区的经济效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由医院经管系统提供数据。
1.3确定项目指标的考评标准对于护理人员工作中的各项指标都有标准,这也是对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的依据。 根据各指标的标准,能达到该标准的就不扣分,对于低于标准的项目就要实施减分处理 当有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引发的事故时都以减分处理;对于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这两个指标是以加分作为标准,只是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和效率的高低来评判加分的多少,当然还应该是根据护理项目,护理的难度及风险程度来确定分值。
1.4护理病区核定效益分和奖励数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护理人员绩效奖金=质量,效率分值×全成本核算收支节余的提成奖金X岗位系数+单项奖惩金额全院护理负荷平均奖=全院护理负荷奖励总额/全院护理病区数每系数金额=全院护理病区负荷奖励/全院护理病区总系数各护理病区负荷奖励=护理级别X级别系数X每系数金额对于我院的实际情况,临床护理病区按照护理的级别可分为特级护理、病重、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不同程度的护理级别的系数不同。
2护理绩效评价理方案的实施方法护理部按“护理病区绩效考评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就是把各个护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分数在核实正确的情况下把此成绩传给专门的绩效管理机构负责人,对于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是严格按照“护士绩效管理评价分配方案”核算,并对成绩进行每年一次的检查。
3意义3.1适应了的改革需求新的护士绩效管理评价分配方案的实施,更好的体现了责任到人的原则,这样不仅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防患意识,更能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充分量化绩效考评指标,绩效考评更加科学且易于操作,更好的体现了公平性的原则,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改革的需要,为现代化医院管理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3.2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为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院建立了有效的激励管理机制,是以劳资分配为原则,并依照工作中的各项制度,根据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以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鼓励有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高的护士担任主班,并对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把新护理人员的培训成绩和经验丰富的护士主班的业绩挂钩,这样更能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创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也更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绩效考核;医院;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2-02
根据《卫生局所属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以及新形势下国家对医疗服务单位的管理要求,并结合院领导班子对我院未来发展的规划,全面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和护理管理水平。将医院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以“社会效益”为主,突出医院的公益性,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制定了《医院绩效考核分配方案》[1]。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主要是我院的基础数据,其中包括医疗服务基础数据和财务管理数据以及科研课题水平等。同时对医院的绩效考核和护理管理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1.2 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对我院的绩效考核和护理管理方法进行现场调查[2]。此次的调查主要分为2次进行。第一次则主要是收集我院的绩效考核和护理管理方法。第二次则是对我院的现行绩效考核与护理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试用课题组的绩效考核指标的效度和信度再次进行检验,并结合新医改的指导原则,突出医院公益性的导向作用,对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Delphi法进行调整,对医院的绩效进行了考核和排名。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医院绩效评价主要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和定性对比评价,对医院一定经营时期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经过调查分析,医院绩效考核和护理管理的考核和计划以及反馈、改进等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医院的绩效考核都是采用非量化模糊绩效评价,并且指标设置非常模糊,在进行评价时,其的弹性非常大,且很容易产生一些人为性偏差。
2.2 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权重(表1)
2.3 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 经过实施绩效考核方案之后,2012年度护理管理绩效考核得分为98.0分明显高于2011年度85.0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在医院中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其主要是采用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学和数理统计学以及财务学等,对医院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情况和运营效益以及经营业绩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并进行分析,并且还需要进行客观和公正的综合性评价[3]。在医院中实施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效益;同时为患者提高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4]。此次选择合适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权重等,对医院的运行效率和经营情况的测量有一定的帮助[5]。通过对医院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有利于掌握医院的运行情况,及时对医院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对医院的护理管理有很大帮助,同时还能够为医院的经营和护理管理水平提高和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但是,由于医院各项绩效考核指标所对应数据收集工作困难,因此,部分指标的采集则不能顺利进行,目前医院的各项指标选择和其权重确定则主要是依赖现有的信息系统所统计的数据。目前,医院的绩效考核体系还处于一种探索和试行阶段,对于其的各种指标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探索其的权重系数是否合理,都需要待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总之,通过对医院实施绩效考核之后,使得医院的护理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增强医院员工的工作热情,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务,同时减少医院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刘杏仙,吕彩霞.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探讨[J]. 护理学报,2012,24:20-21.
[2] 周异明,王梅英,李柳英. 绩效考核在门诊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02:106-107.
[3] 徐革,黄萍,金丹.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实行绩效考核的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1,05:54-55.
关键词:绩效考核;绩效管理;关键绩效指标;绩效面谈
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时下企业管理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近年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大有向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蔓延之势。从百度搜索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更热衷于“绩效考核”,而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绩效考核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非全部。本文拟探讨企业为什么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以及开展绩效管理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为什么企业更热衷于绩效考核
原因一:从工作的内容上看,绩效管理有着更丰富的内容和持续性要求,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比开展绩效考核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投入,涉及到的工作深度和广度也更大。我国真正全面学习、应用各种管理知识也才二十年左右,要在企业中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确实存在很大难度。
原因二: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可以准确锁定特定人群的调资,有效降低全面调资方案所造成的冲击。
一直以来,薪酬分配长期困扰着企业管理者,每次调资都让管理者很头痛。每次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薪酬分配方案时,都会改变企业薪酬的侧重点和倾向。在企业调整薪酬时,往往总是受益者歌颂,利益受损者则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薪酬调整后员工之间相互攀比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企业几次调整薪酬方案后,几乎所有员工被触及过,整体工作积极性变得越来越差,企业调资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有了绩效考核,窘况不再出现。通过为不同群体或个人制订区别性的绩效考核方案,并依据考核结果发放薪酬,薪酬方案变得更科学和易于推行,期间即使有员工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也只能从自身工作表现和业绩上找原因,无法责怪企业和管理者。
管理者通过为各群体制订不同的考核标准,可以实现区别调资,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这种方法明显区别于过去所有人员都套用同一薪酬分配方案的情况,能准确锁定需要侧重和倾向的群体,并对其进行薪酬调整。
二、为什么需要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
1、单纯的绩效考核对于持续提升企业绩效的效果很不明显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开展绩效考核来持续改进和提升企业绩效的管理者来说,单纯的绩效考核效果很不明显,考核过程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通过观察发现,绩效考核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一:推行操之过急。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手段之一,它不能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问题。但由于种种夸大宣传,使许多企业领导认为,只要实行了绩效考核就可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一切问题。在这种高期望值的推动下,出现了绩效考核的推行操之过急,指标设置的随意性较大,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强制推行等不当做法,这也为绩效考核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原因二:主观评价指标的评分不好把握。公司对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主要靠各部门的经理完成,各部门的经理在给员工打分时全凭自己的感觉。有些管理者对员工的评价高于实际,使绩效考核过松;有些管理者对本部门员工的评价低于实际表现,导致出现考核过严倾向。这样,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就不存在了。
原因三:人力资源部门代包代办。由于企业各部门及人力资源部门本身对于绩效考核认识不透彻,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均为人力资源部门代包代办,从前期的各级员工宣传培训、各类考核方案的设置、考核指标选择、考核过程的组织实施、数据结果的汇总等来看,整个过程基本没有高层管理者的参与,也很少有各直线主管配合,员工对于整个过程也不太关心。在这种考核方式中更不会看到绩效反馈和绩效面谈等环节,考核对于企业的作用仅停留在方便薪酬发放上。
原因四:考核指标设置过于详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细观不少部门经理设置的考核方案,经常在一个方案中设置多达二十项以上的考核指标,包含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经了解,一些经理人是为了将方案做得更详尽,力求科学合理;另一些经理则是希望能够长期使用一份详尽的考核方案。如果依据这种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发放薪酬,每月薪酬发放时都需要进行一次广泛的评分,以及海量的指标汇总和统计计算,极为耗费人力。这种详尽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另一个负面作用就是,由于制订的指标过多,指标制订者很难估算出各指标的主要波动区域和极限值,以及各指标波动对最终考核结果造成的影响幅度,往往是每月考核结束后,由于考核结果波动过大严重影响公平,考核者不得不人为将考核结果进行调整,十足的吃力不讨好。
2、持续的绩效管理才能带来持续的绩效提升
绩效管理关注于持续发现和解决企业的绩效问题,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好的PDCA管理循环特性,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按PDCA大致可分解为:分析现况提出绩效目标;执行和实施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反馈出现的问题,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制订新的绩效目标。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一个循环的持续的管理流程,正是这种持续的、关注企业战略的、不断适应变化的管理方法给企业带来了持续的绩效提升。
3、从绩效管理切入,能迅速将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各界人士广泛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美国国际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IPMA-HR)就提出,人力资源部门除了要充当好人力资源专家外,还必须做好“业务伙伴”、“变革推动者”以及“领导者”的角色。这些角色的提出,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从企业发展的最高视野来看待和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由于绩效管理能够影响和波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具有很好的切人深度和广度,且新的管理理念也很容易在绩效管理中得到体现,绩效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和推行新理念的切入点。通过将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运用于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能更快、更有效地实现新观念和新角色的转换,将人力资源部门快速转变和升级为业务伙伴及变革推动者,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密切关注和服务于企业战略。
关键词:二级医院;护理;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系统的原理、方法,根据人力资源的需要评定、测量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1]。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要根据护士的临床实际表现和工作业绩,把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挂钩,向临床一线护士、护理骨干倾斜加大绩效工资比例,拉开收入差距,形成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激励机制[2]。我院从2011年起在优质护理病房积极探索绩效考核的思路及方法,2013年推广至全院现总结如下:
1 背景
1.1 传统的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方法是医院以每个科室为考核单元,且护士绩效工资的分配按职称高低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高年资护士长期上白班,如总务班、换药班,而一线倒班护士多是低年资护士,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样忽略了护理工作的差异性,没有反映出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工作的风险与责任、护理技术的难度[3]。
1.2 传统分配模式带来不良后果,报酬偏低的护理人员会以降低努力的形式来平衡偏低的报酬,表现为消极怠工。或者申请调职,离开原有环境。
1.3建立新的绩效考核机制的条件成熟,医院领导大力支持,护理部实施半垂直护理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成熟、完善的,护士移动工作站的建立,为统计护理人员工作量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
2 绩效管理具体方案
2.1绩效考核思路及步骤 制订了"先试点、后推广"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制定绩效考核工作"三步曲",即2011年以老年科为试点实施新绩效考核模式;2012年在全院各病区实施新绩效考核模式;2013年实行新绩效考核模式+护理补贴的绩效考核。护理补贴按每床位1.5元/d的标准发放,3.5~4万/月元左右,护理补贴纳入护理部垂直管理。该补贴由财务科按病区床位使用率下发至护理部,护理部以34项护理操作为考核指标,按工作量下发,旨在体系多劳多得的宗旨。
2.2绩效考核目的 调动护理人员 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
2.3绩效考核原则 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向高风险岗位、
夜班倾斜、向临床一线倾斜。
2.4实施方案
2.4.1确定评价指标及权重 确定护理工作质、护理工作量、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职称、班别、奖励/处罚项目为考核评价指标,其权重分别为护理工作质、护理工作量为30%,患者满意度20%,护理人员职称、班别10%,奖励/处罚项目另外据实计算。
2.4.1.1工作质指标 确定10项指标,分别是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质量、专科护理质量、病区管理护理质、护理安全质量、业务考核质量、夜班工作质量、优质护理质量。其分值按实际考核得分计算,来源于一、二、三级质控考核。
2.4.1.2工作量指标 确定八项考核指标,其中护理操作又细化为34项。分别是包干患者数、入、出院患者数、危重患者数、护理级别数、护理操作数(34项)、转科人数、死亡人数。
2.4.1.3工作量指标赋分 赋分分3步完成,首先护理部按工作的难易度、风险度、耗时、生活类护理予以赋分形成指导意见,分值向操作难度大、耗时长、生活类护理如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倾斜。第2步召开护士长会议,发放护理工作量赋分问卷调查表,该表的分值已由护理部制定,由护士长不记名式选择,如不同意的可调整分值,在表格预留的括号内填上修改的分值。第3步护理部统计护士长选择的结果,按选择票数高低、科室实际情况确定分值,如当时定的理疗项目的分值为每人次1分,模拟测算时发现中医康复科因理疗工作量较大,结果导致该科工作量总分处于中上水平,这个结果不符合向高风险岗位倾斜的原则,因此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调整了分值,调到0.2分(见表1)。
2.4.1.4患者满意度是取护士所管患者满意度实际分的平均值。满意度包括病区、党办、护理部3个层次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2.4.1.5职称及分值 主任护师10分、副主任护师9分、主管护师8分、护师6分、护士5分。
2.4.1.6班别及分值 责护组长10分 、责任护士8分、夜班护士5分。班别分值可叠加,如倒班护士的分值就是责任护士的8分+夜班护士的5分等于13分。其目的是要拉开倒班与不倒班护士的差距。
2.4.1.7在绩效分配方案中增加了奖励/处罚项目,体现优劳优得原则,分别对奖励/处罚项目进行了细化,如患者表扬一次20元、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元,院级三基理论考试或技术操作考核成绩不及格扣50元。
2.4.2计算方法
2.4.2.1第1步确定绩效工资可分配总额,绩效可分配总额 由2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各护理单元按医生1.2,护士1.0的比例从科室的绩效工资总额中提取。另一部分是护理补贴由护理部按工作量下发,其金额数=全院护理工作量总分/当月护理补贴金额数×科室护理工作量分值。
2.4.2.2统计每位护士考核指标的分数,职称及班别的分值相对固定,工作质的分值分别来源于一、二、三级质控考核,工作量分值的统计目前我院有两种形式,①是护士每日手工记录于自制的excel表中。②开通护士移动工作站的科室,通过计算机后台统计数据。满意度是取所管患者满意度实际分的平均值。
2.4.2.3第3步计算单项考核指标的每分值 工作质每分值=绩效可分配总额×0.3/全科护士工作质总分;工作量每分值=绩效可分配总额×0.3/全科护士工作量总分;住院患者满意度每分值=绩效可分配总额×0.2/全科护士满意度分;护理人员职称每分值=绩效可分配总额×0.1/护理人员职称总分;班别每分值=绩效可分配总额×0.1/班别总分。
2.4.2.4汇总每人绩效工资总额 护士绩效总额=工作质总分×工作质每分值+工作量总分×工作量每分值+患者满意度每分值×患者满意度每分值+护理人员职称每分值×护士职称总分+班别每分值×班别总分±奖励/处罚金额。
3 取得的成效
制定护士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使每位护理人员得到公正、公平的评价和认可的机会,从院级层面上来看,护理补贴金额数排在前三名的是护理人员公认的最繁忙、最辛苦的科室,如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及内分泌肾病科。从科室层面上看,倒班护士、工作量大、管危重患者多得护士绩效工资高。在绩效分配上,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护士满意度提高了,消除了个人在群体组织中的惰性,激发了大家为完成组织目标的进取精神,极大鼓舞和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职能管理更趋科学,也在护士之间、护理单元之间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管理导向。通过利益的调整正确引导护士合理流动,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仲丽.建立三级医院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结构的构思[J].中国实用护理,2009,25(11):62-63.
DRGs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以病例诊断或操作为主要依据,进一步考虑病例个体特征,如年龄、主要疾病、并发症和伴随病、出院状况等进行分类分组的病例组合(Case-mix)方式。DRGs最初应用于医疗保险支付,经不断发展,进一步运用于医院之间评估、医院内部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分配、成本管理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DRGs并非针对病种的分类,其出发点是疾病及其他约束条件下的费用特性,因此,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差异性明显,良好的聚类性降低了其管理成本,这也是区别于单病种非常重要的一点[1]。
二、在我国医院绩效管理中的经验与探索
1.实践经验北京市是我国第一个完成DRGs本土化开发并在辖区医疗机构中系统应用的地区[2]。因此,DRGs在北京市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是较为成熟且各具特色的。大部分北京市医院将DRGs应用到绩效考核时,均可参考北京市的数据,因此更加客观和具有说服力,这也是北京市医院能顺利推行基于DRGs的绩效评估的有力保障。2009年,北医三院将DRGs权重工作量与病例组合指数(CaseMxIdex,CMI)纳入绩效考核体系,in计算科室疑难系数。具体来说,将各临床科室当月所有出院患者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加工处理,生成科室权重工作量和当月CMI值,再将各科室CMI值变化率进行同期对比,用比值乘以科室住院工作量奖金总额(科室绩效基数),得出科室实际住院工作量奖励金额。这样大大提升了病例组合指数(疑难系数)在科室绩效分配中的作用。但由于DRGs受收费系统影响,因此对儿科、血液内科等本身收费较低的科室,不考虑CMI值,仅考虑工作量和工作质量[3~6]。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安贞医院等均已将DRGs应用到医院主诊医师组的绩效考核中。2013年北京安贞医院在全部43个临床科室全面实施主诊医师负责制,共有主诊医师组154个,选取的绩效考核指标有:CMI、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DRGs组数。与其他医院不同的是,该院还将DRGs应用到手术操作相关科室卫生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北京妇产医院依据DRGs初步建立了主诊医师绩效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应用到主诊医师遴选、激励和淘汰工作中,选用的评价指标有:病例总权重、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耗材消耗指数、7日内重返指数。北京友谊医院将DRGS应用到新的绩效考核模式———基于医疗成果产出的岗位绩效管理考核和分配制度中,选用的考核指标有:出院人次、病例组合指数和出院病例权重。这些医院选取的具体指标虽然略有不同,但均涵盖了工作量、效率、安全性三个方面[7~11]。除北京外,其他地区医院也越来越认识到DRGs在医院绩效评价中的意义。河南省人民医院在基于RBRVS的绩效分配模式中,参考CMI,对不同专业的手术台次和出院人次进行赋值。上海肺科医院将CMI作为胸外科绩效评价的依据之一,在医院整体绩效考评体系中约占10%的权重,并用于科室内部各医疗组之间的横向比较[12]。云南玉溪市人民医院在原有收支结余法的基础上,引入了DRGs理念,建立了包括医疗服务整体技术难度-病例组合指数(CMI)和医疗服务工作量指标(总权重值)等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13]。2.实证研究吴青松、张瑞迪[14,15]综合考虑了产能(出院病例数、DRGs组数、病例组合指数)、效率(时间指数、费用指数)、质量(低风险组死亡数),分别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DRGs应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吴青松认为,用病例组合指数调整后的绩效比原有评价方法更科学、更公平。张瑞迪认为,以DRGs为基础的绩效评价,可以与原有的收支结余完全脱钩,有助于引导科室开展新业务、采用新技术,提高诊疗水平,压缩平均住院日以及降低病人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但DRGs的局限是过于依赖临床路径,对医院成本控制力度不足,可能会影响医院最终效益。
三、DRGs应用于医院内部绩效管理的综合评价
1.基本前提由于DRGs的本质是在广泛的疾病中完成诊断、操作及个体特征相似病例的聚类,因此,DRGs应用于医院绩效管理的基本前提是病历首页的正确性与完善性,使其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即信息系统可以依据病历首页有效提取并计算DRGs所需数据,是DRGs能顺利应用在医院绩效管理中的可靠保障。2.公平性比较收支结余法和基于RBRVS的绩效分配法是目前医院的主流绩效分配模式,现将考虑了DRGs的绩效分配方式与单纯的收支结余法、基于RBRVS的绩效分配法进行公平性比较。(1)内部公平性。从医院/科室内部公平性来说,DRGs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考虑了科室/主诊医师的工作数量与质量,更是以科学的方式评估了工作疑难系数,体现了科室/主诊医师的技术含金量和风险性。而收支结余法仅考虑了科室的收入和成本支出,并未考虑工作数量、质量、技术含金量与风险性。以工作量为导向的RBRVS绩效分配模式分为费率制和计点制两种。费率制针对每个操作,根据其难度采取不同的提取比例,这种方式虽然比收支结余法有较大的进步,但受收费标准的影响较大,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技术价值。计点法则完全根据难易程度来给予不同的操作相应的点数,有效避免了医疗资源向高收费项目倾斜的弊端,比较公平合理,但不体现医疗风险。综上,将DRGs应用在绩效管理中能提升绩效分配的内部公平性。(2)外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是指实施不同的绩效分配方案对社会、患者是否公平。以收支结余为基础的绩效奖金分配模式过分重视收入,是导致医院“逐利性”的根本原因,背离了公立医院的非营利性本质。从社会角度说,这种模式导致大处方、乱检查等过度诊疗行为,使医疗资源向高收费项目倾斜。基于RBRVS的绩效分配方案由于与技术难度紧密相关,难度比例大的项目计点/费率比例高,可能使部分医务工作者诱导患者实施不必要的高难度检查与治疗,从过去的“大处方、多检查”型过度诊疗向“技术过新、过尖”型过度诊疗转化。费用消耗指数是DRGs考核体系中的效率指标,根据费用消耗指数计算公式,将某医院(或科室)的某种病例消耗费用与地区大样本做比较,可以有效控制病人费用。也就是说,在诊断相近、个体特征相近的情况下,一旦有费用过高的情况,必将通过费用消耗指数显示,进而影响到科室/医师组绩效。3.应用模式DRGs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指标主要有三类。一是能力指标,包括DRGs数量、DRGs权重、CMI。其中某DRG权重=该DRG病例的平均费用或成本/本地区所有病例的平均费用或成本;CMI=∑(某DRG的权重×该服务提供单位该DRG的病例数)/∑该服务提供单位DRG的病例数。二是效率指标,包括费用消耗指数(CEI)、时间消耗指数(TEI)。其中CEI=∑(服务提供单位DRGi例均费用/DRGi全样本例均费用×DRGi病例数)/全样本病例数;TEI=∑(服务提供单位DRGi例均住院日/DRGi全样本例均住院日×DRGi病例数)/全样本病例数,DRGi表示第i种DRG集合。三是安全指标,如低风险组死亡率等。DRGs在医院内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将DRGs相关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可以仅将综合评分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来考察,或在绩效奖金总额既定的前提下,以综合评分为依据,即某科室(或主诊医师组)绩效=奖金总额×该科室(或主诊医师组)综合得分/全院总得分。第二种方式是将DRGs应用在以工作量或收支结余为基础的奖圆园员7年5期总第361期金分配模式。由于CMI可以较好地反映科室疑难系数,因此将CMI作为科室疑难系数来调整科室工作量(结余),再以调整后的科室工作量(结余)进行绩效分配。4.应用局限从DRGs各项指标的计算公式来看,当地的平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相关信息是关键。目前,仅有北京市从政府层面形成了公认的DRGs数据体系。其他省市因医疗技术、价格差异等方面因素,尚未形成成熟的DRGs数据体系,若直接套用北京市数据,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会得出有偏差的结论。DRGs实质是基于病例的经验管理方法,故病例样本量及其分布情况均会影响最终结果。加上个体差异,发病过程及并发症状况不可能完全一致,甚至病人可能存在特殊的要求,因此在病例样本量较少的情况下,DRG病例的平均费用或成本可能会虚高或过低,从而影响该DRG权重,导致CMI与实际有偏差。同时,DRGS受费用影响较大。在我国现有的收费体系下,收费并非按技术难度决定,而是带有很多难以调控的政策性因素,故通过DRGs权重(与DRG病例的平均费用或成本有关)测算出的CMI所表示的病种难度也会存在偏差。
四、结论与思考目
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将DRGs运用到绩效考核中,究其原因:一是DRGs比较科学,对医院绩效管理来说相对公平合理、容易操作;二是DRGs绩效方法具有非排他性,既可以与收支结余法相结合,也可以与RBRVS方法相结合,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绩效考核体系使用,医院可以在基本绩效政策不动摇的前提下,较好地运用DRGs方法;三是政府及公立医院更加重视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当然,DRGs也遇到了一定的限制。一是从客观条件上,由于DRGs涉及庞大且非常专业的统计工作,故对医院的信息化要求与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都很高,很多医院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二是从主观思想上,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医院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将DRGs应用到绩效管理中不符合这些医院的短期目标。三是从适应性来说,目前大多数地区还未建立起公认的DRGs数据平台。但无论如何,DRGs在医院绩效管理中逐步推广已充分说明我国医院的管理模式正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目标导向正由经济导向向公益导向回归。
作者:李舒丹 陈阳 江婷 王凌 单位:长江航运总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迎春,健茜.单病种付费与DRGs预付模式研究综述[J].中国卫生经济,2008,6:66-70.
[2]邓小红.DRGs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与推广[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11:809-812.
[3]高悦.DRGs助力绩效管理[J].中国医院院长,2013,(19):58-59.
[4]杜圣普,金昌晓,周瑞,等.DRGs病例组合指数在医院绩效考核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11:876-878.
[5]周瑞,陈仲强,金昌晓.DRGs相关指标值在医院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1,2:10-11.
[6]赵亮,金昌晓,陈仲强.疑难系数在医院绩效管理中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10:33-35.
[7]李渝,马云波.DRGs在主诊组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5,9:44-46.
[8]张凡,孙树学,兰茜,等.基于主诊医生负责制的住院绩效考核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5,7:62-64.
[9]张健,赵冠宏,张平原,等.建立基于医疗成果的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与分配的新机制[J].中国医院,2014,3:37-38.
[10]陈颖,佟朝霞,常颖,等.DRGs技术在卫生专业人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11:846-848.
[11]杜琨,侯东敏,姜梅.DRGs评价工具在妇产专科医院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11:866-868.
[12]曹卫军,陈善豪,郑乐乐,等.CMI在评估学科绩效建设中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5,1:24-26.
[13]苗丽琼,山德生,陈晋,等.DRGs评价指标在医疗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9:693-696.
关键词:精细绩效管理;医院科室;分配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1.047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的增加,医院各项管理中固有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旧有的工资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医院管理的需要,很难实现公平与效率二者兼顾,很难体现不同科室部门的真正价值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医院系统对相关制度改革的探索方兴未艾,医院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已在较大范围铺开实践。
1精细绩效及其量化考核体系
“绩效”由业绩和效率两个部分组成,是工作过程和结果的统一。绩效考核或绩效管理,就是依据相关原理,借助于系统的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评体系,在既定的目标下,制定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测评对象的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进行评价考量,以此引导并促进对象的工作。其要素包括管理部门、目标和任务、考核标准、考核方法体系、考核对象、考核内容等。按照考核层次主要有部门内部考核和单位整体考核,相应的分配体系也包括单位一次分配和部门内部二次分配两个层面,兼顾一般与特殊情况。其目的在于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平衡与统一,实现绩效考核与管理的根本目标。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系统。首先其涉及的主体部门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由于绩效管理的结果以绩效考核为基础,而考核应当以各部门作为评价主体更为妥当。其次,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内容,但并非全部。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核为基础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过程。再次,绩效考核的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绩效考核的目标是系统内部根据其职能与权限所确定的,实行绩效管理所以达成的目的,是评价标准确定的依据和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目标一般可分为不同的层级。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随着测评单位职能、任务以及目标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具有动态性特征。
目前较为流行的绩效管理体系普遍存在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与缺陷。首先,绩效管理普遍被作为内壁薪资管理来使用,缺乏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关联至少是关联度不高。绩效管理的目标缺乏根本的依据与明确可操作的长远规划。其次,绩效管理体系的制定,缺乏系统性。其管理过程相对静态孤立,难以获得系统内部其他组成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再次,现有绩效管理模式过多的看重绩效考核,甚至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过多关注静态的结果。绩效管理仅仅作为传统薪酬考核制度的翻版,是一种新瓶旧酒的形式。这种简单将绩效管理定位为薪酬管理的简单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情绪。再有,目前的绩效管理模式制约了劳动人事管理的转型。现有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方式的确实造成了工作与管理方法的简单粗放,造成上下级之间仍然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绩效考核的核心内容方面也存在明显问题。薪酬制度是绩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手段,是绩效管理目的得以实现的基本工具。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是实现绩效管理目标的杠杆和基础。现有绩效管理的薪酬制度普遍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薪酬标准过于单一化,绩效奖金平均化趋势明显。一般薪酬制度实行岗位一致原则,同岗位薪酬标准基本一致,很少区分工作负荷、工作难度的差异。其奖金也相差有限。另一方面薪酬等级体系僵硬化,缺乏竞争导向。
此外,医院系统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法大多源自于企业。这类体系在目前的医院日常管理中的效果已有较满意的显现,但同时也其问题也日渐暴露。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之于医院管理的特殊性,以往对绩效管理的引入缺乏必要的调试与专门性改革。医院绩效管理较之企业等更应当注重量化程度的精细化问题,提升绩效考核体系精细化程度。
2现有医院绩效体系的特点与弊端
现有通行的医院薪酬体系主要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以及福利四个部分组成。医院根据工作及职权需要进行岗位设置,根据条件聘任相关人员组成相关科室部门。一般将岗位工资作为主要的薪酬分配方式,再根据其出勤与工作具体内容分配绩效工资,根据特殊岗位或临时性需要分配各种津贴,辅之以必要的生活福利待遇。
现有医院分配制度多沿用根据1997年的国家政策制定的方案。这一方案中,各科室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岗位工资加奖金分配构成,其中奖金由收支差额乘以提成比例来确定。这一分配模式是早起医院分配制度改革的最初产物,曾经在管控成本、调节劳动报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医院管理工作为分配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分配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弊端日渐显现。首先,从大的方面说,对外则原有分配体系缺乏社会效益。其次,对内则混淆“经济价值”和“工作价值”,分配难以体现工作业绩,不能体现绩优酬、多劳多得的基本原则。再次,由于医院的特殊性质,政策性亏损科室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这些科室一般劳动量较大而经济效益不高,由此造成收入分配的显著不公平。
造成上述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管理机制问题。体制问题涉及面较大,受到上至领导层面的认识,下至医务工作人员的价值观;从科室部门的执行能力到医院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从本质上说,绩效管理应当更为细化,且各个科室应差异化管理。而在具体方面,相关科室一般医生的底薪是医院工资体系的主体,缺乏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的衡量标准,医务工作人员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工作性质与责任以及贡献大小难以差别对待,难以体现不同医疗岗位的劳动投入和劳动价值。因此不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现有绩效考核缺乏应有的合理公正性。这方面最具代表的问题是相应监理岗位考核制度的缺失,有待完善。医院与医护工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其内部系统较为复杂,造成医院绩效考核制度难点在于量化指标的确定与实施。规范医院具体岗位的量化考核标准十分困难。再有,一直以来,医院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员工工作多与医院整体目标相脱节,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难以实现总体目标;科室与部门职能划分过于刻板,而在绩效管理中的界定却不清晰;有效沟通方式的缺失,既是现有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的原因,也是其不足之处所在。
总体而言,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分配为主要内容,存在明显的价值偏差,过于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以病人为本”的理念十分淡化,而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制定符合医院工作自身特点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将量化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建模,并将其贯彻于医院管理的整个系统中,而不能仅仅作为工资发放的简单凭证。
3以科室为单位的精细绩效改革
因事置宜的动态精细化绩效管理是现有绩效管理体系改革的方向。独立于财政拨付,建立量化精细的规范绩效考核体系。公立医院是我国医院系统的主体,其基本分配来源于财政开支。但是由于当前财政系统对医疗系统的财政拨付实行补偿机制,不能承担医疗事业的全部费用且不够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医院系统实行的是有限的自负盈亏。这就要求医院具有相当的自我补偿能力。进行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是医院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的绩效管理模式下,这种分配体系或可完全取消。
精细绩效管理以科学的考核标准与合理的分配体系为基础和依据,以此建立灵活动态的分配与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医院发展目标,构建以个人综合要素确定基本工资、业绩量确定效率分配、成本确定效益分配为主要内容的三元结构工资体系。首先,根本不同情况确定基本工资分配的额度,全院统筹、统一分配,力求公平。需要说明的是,基本工资分配并非固定的数额,而同样是一个体系。其次,将效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作为科室二次分配的主要依据。这是绩效管理改革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收入分配中占据较大比重。将收入分配与实际业绩相挂钩,充分体现效率优先的原则。
具体而言,精细绩效管理体系就是要根据效率、效益和质量等指标建立考评规则与标准,并将其体系化、动态化,将上述三元分配结构所涉及的评价指标量精细化作为最终的分配标准,根据实时的工作重点调整各类指标权重,激励各科室部门人员提高工作绩效。
首先,确立医院发展目标。这是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医院的发展目标首先取决于其在一定区域社会中所承担的功能,同时受制于其自身的各种条件。医院发展目标本身就是个动态体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直接影响绩效管理体系中具体数值的变化。
其次,以发展目标为中心,构建切实可行的绩效管理模型。绩效管理模型是将绩效管理整体概念和总体思路、明确目标和实现路径进行具象化的结果和体现。该模型主要包括量化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指标,并对其进行相应的相关性分析,以此制定适用于不同部门和科室的考核表。
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并进行量化与精细化处理,制定具体科室考核方案。按照不同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类别分组,根据职务设置、工作时间、值班时段、出勤情况、科研成果以及工作态度与有关活动参与情况进行评分,建立科室内部二次分配方案。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评分因素应当根据医院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灵活调整,以此带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使得绩效管理的终极导向性作用得以发挥。
最后,在实施考核之后要做好沟通与考评结果的应用。沟通与反馈是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绩效管理动态过程的主要手段,更是区别于以往静态管理的重要方式,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的根本途径。
此外,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的事实过程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一方面,要建立起以医院最高行政领导为首,由多名业务骨干人员参与的“绩效管理与分配委员会”,领导和监督相关部门的执行;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条件,开发标准化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孙统达,陈健尔,张秀娟等.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2.
[2]韩翠娥,郎淑敏等.关于医院科室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人才,2013,(02).
关键词 供应室 绩效 考核
为了响应医院薪酬分配方案的改革,同时为了加强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提高员工整体素质,2010年3月结合本院和科室的实际情况,依据每项工作,调查研究,找问题,提要求,组织讨论,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效率优先,公正公平的分配原则,制定出了相对完整、系统、可操作性的考核方案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1年多来,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为县级综合医院,床位500张,供应室面积172m2(医院正在新建病房大楼,供应室面积1500m2),现有工作人员12人,年龄45岁以上5人,45岁以下7人,其中注册护士9人,护理员1人,灭菌员2人。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1人,护师3人,护士5人,大专学历2人,其余均为中专学历。目前,我们供应室主要采用脉动真空灭菌。根据工作要求,岗位设置有质检、洗涤、包装、灭菌、下收下送、总务等,制订了各岗位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标准,明确了各岗位职责。
制定绩效考核标准:⑴分别从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仪表仪容、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等方面进行考核,科室指派1名专职人员进行质控,护士长加强监督,每人建立1份档案,作为当月考核和年底考评的依据。⑵工作量分值的计算:按器械包的大小、数量及各岗位承担的风险系数计算工作量的分值,工作结束后由当班者计算工作量,质控人员负责查对。如:1个剖腹包洗涤者和包装者每人0.5分,下收下送人员0.3分;换药包每班每人均0.2分;灭菌员每批次灭菌合格5分等。⑶质控得分:从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劳动纪律、仪表仪容、消毒隔离及职业防护等方面进行考核,分加分项目和减分项目。①加分项目:受到护理部或临床科室表扬。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主动帮助别人。考试成绩突出。当月全勤且无护理缺陷。业务学习授课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值班者或临时加班。②减分项目:不遵守医院及科室规章制度者,无故缺岗、迟到、早退或病假、事假超过相关规定。上班期间干私活。未按标准化操作流程执行或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器械清洗不彻底,包装不规范者,灭菌时未按技术操作规范执行造成灭菌不合格。未按要求对无菌物品、灭菌器效能、纯化水及空气、物表等进行监测。无菌物品未按要求存放。不合格物品发放。被科室投诉的护理缺陷或服务态度差。下收下送不及时。各种登记表格填写不规范。因交接不认真造成物品丢失。不积极参加科室及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他活动。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未按区域要求着装和使用防护用品。质检员不认真履行职责。因责任心不强、查对不认真造成的差错、事故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罚。③护士长和质控人员按岗位系数发放,护士长接受护理部的考核,质控人员接受护士长和大家的监督。
核算方法:每人得分工作量得分+奖励分-质控分。每位人员绩效工资科室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额÷科室人员总分×每位人员得分。
实施考核与反馈:①护理部每月不定时考核。②护士长每周2次不定期检查各岗位护士的工作情况,每个月1次去临床科室征求意见,了解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及无菌包质量。③科室质控人员每天对各班工作人员进行考评考核并记录。④每人建立1份档案,护士长每个月对护士质量的考核情况并结合各方面的反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表现好的同志给予表扬、奖金激励,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结 果
未实施绩效考核前,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人员对工作有厌倦情绪,相互推诿、扯皮。实施绩效考核后,工作人员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质量也明显提高,临床科室对供应室的满意率均大于95%,2010年底全院职工对医院将近40个部门的满意度调查中,供应室满意率位居全院第一,被医院评为2010年度先进科室,护士长被评为优秀管理者,受到院领导的多次表扬。
讨 论
转变观念,人性化服务,提高了临床满意度。多年来,供应室工作人员已习惯于机械地重复地完成护理工作任务,服务意识淡漠,因此,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首先使护理人员转变了服务态度,主动为临床科室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提高了护理质量: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加强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是工作的根本。实施绩效考核后,科室目标明确,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事。每个人在目标任务中找到了自己的具体工作,对照标准,并积极认真的去完成,从而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便于管理:实施绩效工资分配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拉开距离,从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自律性,作为一个中层管理者,深深体会到了绩效分配的好处。
总之,供应室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为医院供应室的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改革
一、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改革的背景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竞争越来越激烈,公立医院要立足市场,就要通过绩效工资考核的方式来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轻患者负担,通过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合理分配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使患者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从而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问题,所以人力资源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由于历史原因,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的绩效工资考核存在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现象,绩效工资没有向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倾斜,医护人员创造的价值和承担的风险没有在绩效工资中充分体现,行政后勤按人头分配绩效工资现象严重,绩效工资没有与工作量和贡献率挂钩,在职工之间差距没有拉开,影响工作积极性,造成部分医护人员工作中有慵懒现象,这会削弱公立医院的竞争力,影响医院的生存,因此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改革的必要性迫在眉睫。
二、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分配考核方案的内容
1.绩效考核的方式和方法
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革应该以保证绝大数职工绩效工资增长,适当拉开差距为目标,向临床一线和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绩效工资考核以量化考核的形式进行,由相关行政职能科室实施考核和评价,得出各项分值,并汇总为考核百分数。绩效工资分配以院科两级分配的形式进行,科内二次分配由科室制定,各科室制定二次分配细则并报医院批准后实行。绩效工资是在考核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实际贡献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按考核分数对收支结余进行分配。考核项目设行政管理指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指标(包括技术风险系数和医疗护理质量)、工作量指标(包括临床和公共卫生)和经济运行指标,其中医疗护理质量指标占60%、经济运行指标占6.7%、工作量指标占20%、行政管理指标占13.3%(不同类型的科室,指标类型的权重可能不同),实行百分制考核。核算科室绩效工资=核算科室当月结余×分配比例×考核分数×全院调节系数;核算科室当月结余=核算科室当月收入-核算科室当月成本;全院调节系数=全院可发绩效工资总额÷全院绩效工资计算值总额;全院可发绩效工资总额由院务委员会根据医院当月的结余情况讨论确定,一般控制在医疗收入的20%范围内。
2.科室收入核算的内容
科室核算收入为医疗收入,包括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部分。对临床科室(开单科室),直接收入(如挂号收入、诊金收入、本科操作的手术收入和治疗收入、本科操作检查收入)按100%全额计入科室收入,间接收入(如化验收入、注射收入、其他科操作治疗收入、其他科操作检查收入)按30%比例计入科室收入。对辅助科室(操作科室),按操作收入70%比例计入科室收入。
3.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
核算成本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1)人员费用、仪器设备折旧费、水费、电费、洗涤费;(2)医用耗材、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用于治疗的药品和试剂支出,以上项目按各仓库提供的出库单计入科室成本;(3)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设备维修费、车辆运行费,以上项目凭发票计入科室成本;(4)医疗事故及差错、病人欠费,根据医院规定适当进入成本。间接成本包括电话费、清洁费、保安费、电梯消防保养费,按科室人数分摊费用计入科室成本。
三、公立医院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改革的影响
1.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增收节支
实行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革后,临床一线科室医护人员积极性提高,都想方设法提高科室收入,如出去进修培训,把新医疗技术带回医院,开设特色诊疗项目;因为考核方案中有控制人均费用和药品比例指标,医生开处方多使用国家基药和省增补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少用非基药品,合理用药,杜绝“大处方”,降低药品比例,切实减轻病人负担;作为科室“管家”的护士长动员科室人员节约支出,如办公用纸正反两面使用、签字笔更换用换笔芯代替换整支笔的方法,除人力成本和因医疗业务增加而相应增长的药品费、卫生材料费外,日常支出减少,科室人均核算成本率下降(科室人均核算成本率=科室人均核算成本÷科室人均核算收入)。
2.树立整体医疗观念,实施人性化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跟民营医院相比有待提高,落实人性化医疗流程,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一直以来都是公立医院需要完善的管理内容,实行新绩效工资考核后,医护人员积极性和自主意识进一步提高,从市场化角度看待医院的长远发展,院领导和科主任提出建立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的措施和理念,例如取消先挂号后看病的流程,配置一卡通自助机,病人可以利用自助机缴费,简化手续、缩短看病时间;提供预约挂号服务,方便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尤其是在住院部树立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实现心理、生理的治疗模式的需要,使病人的疾病不仅能获得满意的诊治,而且能使其获得心理上的舒适、安慰、愉悦等多元化的需求。
3.科室发展不均衡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绩效考核以科室为核算单位,以科室收支结余为核算基础,实行绩效考核改革后科室之间的医疗收入差距扩大。一些有专科特色的科室,因传统优势如专家多、医生经验丰富、治疗设备先进、药物齐全,门诊量一直平稳发展;一些新成立的科室因适应市场需求,且科室人员年轻有活力,肯拼搏、创造力强,业务量持续增长;一些缺乏高端医疗技术人员的科室,因为没有好的科室带头人和医疗设备比较落后,发展一直滞后。因为绩效工资是和结余挂钩的,支出在人为因素控制相对固定的情形下,收入是决定绩效工资高低的重要因素,收入高的科室绩效工资高,收入少的科室绩效工资低,最高和最低科室之间绩效工资相差上千元,这打击了落后科室发展的积极性。
4.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不匹配
绩效工资考核以量化考核的形式进行,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工作量考核,根据工作量考核得出的绩效工资体系,缺点在于造成各项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工作数量的提高,而不是工作质量的提高,没有体现医生的劳务价值和技术价值。医务人员在追求工作量的过程中,容易重视短期效益,这不利于技术水平提高,不利于医院长期发展,与医院的战略目标不想匹配。
四、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方案改进对策
1.增加绩效工资考核核算指标
以收入-支出=结余为核算基础,扩大医德医风、服务态度考核范围;增加病人满意度测评,作为病人对科室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分为服务态度满意和医疗技术满意,分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在病人出院时对医护人员的评价录入信息系统,把考核结果作为医护人员的考核数据;提高高难度发展技术指标的考核比重,重视科研成果,对有科研项目的科室额外加分,鼓励科室开展科研项目。通过以上指标的设定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兼顾。
2.帮助发展落后的科室,适度给予扶持政策
为了帮助落后的科室,院部应该高薪引进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科室带头人,带入新的治疗技术和理念,使原有的医务人员学识有所提高;还应该购入必要的医疗设备,以便开展新项目使用。计算科室成本时,可以暂时不包括新购设备折旧费、人力成本可以剔除一些项目,等科室业务收入有明细增长时才把剔除项目计入成本。院部也要鼓励科室原来的医生外出进修培训,培训费一半由院部负担,一半由科室负担。
3.鼓励创新,建立创新价值倍数
创新是医院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公立医院要把创新作为医院的长期发展战略,鼓励医护人员创新,引进和开展新技术,对发明新诊疗方法的工作人员,根据创新程度,在绩效工资创新部分给予倍数相乘,以资鼓励创新,促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提高,从而提升综合实力。
4.协调科室之间的关系,绩效考核做到公平、公正
实行绩效考核,在临床科室、医技部门、行政后勤管理科室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正确协调不同科室之间的关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是医院有效实施绩效工资考核的基础,医院应该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业绩来确定绩效工资,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促进公立医院发展。
5.建立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反馈机制
绩效工资改革应该争取全体医务人员和行政后勤人员参加,过去绩效考核常被误认为是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事情,实际上,绩效考核应该是一个全员参加的事情,任何人都会影响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绩效管理也是一个需要员工不断反馈意见的过程,建立透明反馈机制,是公立医院绩效工资考核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反馈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吸收总结意见、完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加强方案的可操控性。
五、结语
公立医院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是深化医院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是激发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优质护理质量,促进医院发展的手段,成熟的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能够使医院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认同,使每个人的行为融入医院建设中,形成融洽向上的医院文化,使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这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程之红,蒋平.对完善我国公立医院绩效分配模式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39-41.
[关键词] 成本核算绩效管理成本控制
新时期医院实行成本管理与核算是适应改革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医院只有充分认识成本管理和核算的作用,才能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一、医院成本核算的分析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对医院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类、记录、汇集、分配和分析报告。按照医疗服务活动的不同项目、不同阶段、不同范围,计算出医疗服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并加以控制和考核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1、成本核算的形式
分为三个层次:医院成本核算(一层);科室成本核算(二层);项目成本核算(三层)。
项目成本核算又可分为:单病种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单机设备成本核算等。
2、科室成本核算的模式
核算科室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核算科室的医疗收入和医疗支出;仅核算科室的支出;仅核算科室的医疗支出。
3、科室成本核算的作用
促使科室更新观念,增强经济管理意识;加强经济核算,增加医疗服务收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控制医疗成本,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建立健全院、科两级管理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4、科室成本核算的具体做法
医院成本核算中的支出和收入分配是难点。医院所有业务收入,包括医技科室和麻醉收入的源头都来自临床科室,这就必然牵涉到收入是否重复计算,以及如何确定分成比例的问题。一般都是将收入在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分成,但分成比例不好掌握。另外,医技科室中的检验、放射、心功能检查等不同类型的科室,其医务人员的技术含量、劳动强度以及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和对仪器的依赖程度等都各不相同,也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比例。还有一个难点问题是临床科室与麻醉手术收入的分配,由于外科医生与麻醉师、手术护士属于协作劳动,而且手术难度各不相同。因此各方对手术收入分成的意见很难统一。对收入实行双重计算,又带来了科室收入总和与财务报表的医疗收入不一致的问题,人为增加了收入。影响了财务数据的严肃性和核算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5、收入控制与核算
收入构成:床位收入、挂号收入、诊察收入、治疗收入、检查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其他收入、药品收入。收人项目中属科室间合作取得的,主要执行科室占80%,合作科室占20%;手术收入按临床科室70%,手术室30%分配。
管理重点:严格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鼓励科室强化技术劳务含量为主的结构调整;鼓励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与使用;科室效益情况。
重点控制指标:单病种费用、门诊人次、药品比例、平均住院日出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实际占用床日、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
6、支出控制与核算
科室支出构成:办公用品、被服材料、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仪器设备折旧、修理费、水电费、工资及福利、房屋占用费、其他费用、药品成本由于管理费用对科室具有逆向性和不可控性,属于科室间接成本,所以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其不进入科室成本核算。
二、具体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医院职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医院更好更快发展,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绩效分配方案,根据岗位不同采取不同的分配方法。临床、医技科室按工作量和收支差情况进行分配,其他科室以临床、医技科室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岗位性质进行分配,具体方案如下:
绩效考核管理:
1、原则
①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注重经济效益;②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③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④实行院科两级核算;⑤坚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兼顾国家、集体和职工的利益。
2、方法
临床科室按工作量和收支结余进行考核,医技科室由于其工作量较难统计,且工作量中的技术、劳动强度等构成难以测算比较,所以按收支结余进行考核。
临床科室的绩效工资=(工作量绩效+收支结余×分配系数)×百分考核系数±奖罚项目;
医技科室的绩效工资=收支结余×分配系数×百分考核系数±奖罚项目。
3、数据的归集
财务科:各科室人员开支、外出培训、设备折旧等的归集,各种外来数据的汇总计算、分析和评价;人事科:人员、工资的变动情况;信息科:各科室收入情况及各管理科室的数据处理;设备科:设备管理、维修情况。各科室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的领用情况;药库:各科室领用药品情况;保管室:各科室领用低值易耗品、其他材料等情况;供应室:各科室领用卫生材料、消毒耗费等情况;总务科:各科室水电费、房屋面积、设备物资的管理、维修、被服的洗涤消毒费用等情况。
从4月份的初步测算看。在保持原有绩效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上述测算方法基本符合我们改革的初衷,这就是既保持原有的绩效水平,又要充分调动科室的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科室成本核算,合理利用经济杠杆调节分配,体现成本、效率原则。新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科室人员配备和构成、设备的购置与利用、材料的领用和消耗等的科学合理性。
我们要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要兼顾好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在当今人员经费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应确保医院绩效工资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水平上。一要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二要确保职工的福利待遇不降低。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健全和完善绩效工资的考核管理,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