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0 09:3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化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本文作者:安建光1高芳2作者单位:1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白城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实验课教学法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较大。学生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别进行独立或小组作业,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而获取医学知识,这一教学方法是学生获取和验证医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实验多是单纯验证性的,实验基本上采取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的方法,没有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没有很好地对学生实验课成绩进行评定等问题,这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利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试验设计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为此,我们对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①改变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的状况,逐步增加能力培养的比重,将比较单纯的验证理论的实验改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安排演示或多媒体教学完成。②在学生获得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基础上,为学生全天候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参加实验设计、方法选择、仪器设备和试剂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处理和记录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③改革评价方法,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致使应用、技能操作和良好态度,注重现场观察能力,应根据不同实验课的各个环节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法,实行致使、机能和态度的综合考试和评分方法,以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观察问题、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融入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动画等效果,让学生眼、耳、脑并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课堂结构得以优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盲目滥用多媒体教学法,这往往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朝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换”的改革模式上来,做到:①针对本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确定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法。②加强①课题: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编号:SZJ11063)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将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融合在一起。③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点,努力克服使用中的缺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2]。
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和优化组合
应该说,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都有其独特的特性、适用范围和条件。教学方法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各种方法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对于某一学科来说,必须着眼于一种教学方法的体系或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没有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一切范围和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全面、具体、综合考虑当前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师特点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等因素,进行权衡和取舍,不能鼓励地使用某种方法,做到各种教学方法的最优组合,做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条件、最适宜解决的任务、教材内容、适合何种特点的学生以及教师使用该方法应具备何种技能等,都不尽相同;巴班斯基提出了实施教学方法优化组合的标准:①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及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②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③教学方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状况和特点;④教师具有利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条件和可能性;⑤教师结合这些方法加以利用,时间上是否允许。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反对任何片面的和草率的做法。教师必须通过归纳、总结和学习,找出一套适合《生物化学》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1]。
一.与时俱进,努力创新
在教学工作计划中,没有什么论资排辈,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特级教师更应该保持永远清醒的头脑、时常新鲜的血液。
任教以来,我坚持不懈地潜心研究教学规律,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从尝试单项、个别的微观课堂教法入手,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调控教学节奏”为线索的教学改革新路,使自己的教学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局限性,朝着科学化、理论化、整体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经验总结《谈谈调节教学节奏》,被省教委有关领导誉为“节奏教学法”,多次在全国或省级交流并被多次节录发表。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快乐教学、节奏教学、创新教学”的教学理念,发表了多篇论文,交流或获奖。
我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教学手段,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一直处于领先水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在陈培胜老师及化学组全体老师支持与参与下,自拍兴趣实验录像,用于辅助教学,被化学老前辈陈国欣老师赞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是全国少数最早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人,我曾经建立了三个化学网站,被许多化学搜索引擎收入,一些关于教育类的e网书籍也做了介绍,后因收费而停止。今年,我又建立了化学博客,才几个月,已逾六千多人浏览,并有本地及外地老师来信交流。
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级教师更需要保持“学高”、“身正”这一境界,要学知识,要学做人,修身养道。“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我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特级教师,更应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忠于职守,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以教育为荣,以学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从不挑三拣四,再多、再苦、再重的任务也乐于承担,这两年,由于二中化学教师不足,领导让我承担跨年段超课时的工作,我二话没说,义无反顾地履行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职责。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志诚诚恳恳,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是我的终身追求。
在信息化时代,人人都需要充电,特级教师更应注重本身素养的提高。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我们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从理论到实践,我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发表了《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思考》等文章,并被聘为“莆田市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巡回讲学团”成员,主讲的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三.教好书,育好人
人们总是说:“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从我个人理解,就是教好书,,育好人。我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注释。
真正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生涯中,我尽力做到关心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所谓“差生”,总是想方设法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春风化雨暖人心”。虽然我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仍然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在培养年轻教师方面,我能与年轻教师打成一片,平易近人,不摆架子,主动帮助年轻教师解决教学难题,很受年轻教师的欢迎。每当年轻教师开设汇报课或观摩课时,总是来找我当参谋,我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毫无保留地提出最诚恳的意见,对教案、教具、教法、教态、教学课件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年轻教师得到尽快的提高。
曾经被聘请为市化学科骨干教师上课,因此,有一些市骨干教师打来电话或通过伊妹儿求教;一些本地、外地化学老师,通过网络留言或发伊妹儿求教,本人均尽最大努力给与帮助。
四、业余兴趣,舞文弄墨
关键词:专业特色 双语教学与实践 《昆虫生理生化》 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环境的变幻,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同时对人才、知识的需求呈现出多元性。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新举措,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对教学体系的促进作用,体现在素质教育的提高,创新意识的更新;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加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善,最大限度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对人才知识结构进行了优化,将人才的培养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体系[1];强化了专业教育思想,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教育对象更接近学科发展的前沿,时刻把握住时展的脉搏。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006年《昆虫生理生化》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最初主要采用“双段推进式”教学模式,即安排的课程从绪论开始,按章节逐步提高英语授课的比例。前期的“渗透阶段”,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授课比例以5~10%递增,逐章减少中文、增加英语的授课内容,直至最后两章全部进入英语授课。这种循序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2]。在前几章,要求学生主要弄懂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简单的生理生化知识。比如,在绪论部分只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的基本生活史,egg(卵)larvae(幼虫)pupae(蛹)(nymph,蝻) moth(蛾);弄懂昆虫生理的系统专业术语的表达,如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 血液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 of the hemolymph)呼吸系统(Respiration system) 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排泄系统(Excretion system)感觉系统(Sensory system)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生殖系统(Reproduction system)。进入“整合阶段”后,主要围绕系统逐章增加英语比例,在各章节精讲体壁、肌肉与运动以及相关的生化进程,如信息化合物、生殖的生化过程,滞育和免疫的生化反应及其分子机制。要点和难点务求融会贯通,需要反复细讲,不遗漏任何疑点,同时结合学科前沿,将正在研究的内容作为课堂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双段推进式”教学模式再进一步探讨摸索“互动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3]。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授课对象,而是讨论学习的主角。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式教学[4]。角色的变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感觉课堂的上课难度大了,但压力反而小了。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及时修改教学方案,设定双语教学的层次体系。面对的学生还处于一年级二学期,英语水平和听说能力正在逐步的提高之中,将教学重点、精讲的内容通过实验、反复讲解的形式务求弄懂弄通。同时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把以往的泛讲改为精讲,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实施过程遵循互动式教学模式,制定好教学目标,设定好双语教学讲授的内容和互动部分的内容,分头并进,相辅相成(图1)。
二、双语教学的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课堂讲授开始前,务必让学生弄懂每次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即每章节的重点。往往重点的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至关重要。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多个相关联的问题,采用启发式引导。这种刨根问底式的方法运用恰当能起到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比如“昆虫的滞育”的讲解,先结合专业特色把教学目标板书出来,即生产实际中家蚕的饲养,实现即时孵化以及蚕种保护等技术措施的理论根据。然后问学生why……,when……,how……,and which……, 具体问题如蚕卵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卵色?蚕卵为什么会滞育(why)?什么时候滞育(when)?生产上用种时要用什么办法解除滞育?解除滞育的机制是什么(how)?牵涉到哪些生理生化进程(which)?整个教学就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当这些疑问全部解答完毕,发现教学目标已经达到。“激素与生长发育”一章从来都是家蚕等昆虫生理生化的教学重点,课前准备两支养蚕生产上常用的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在讲解完毕基本的理论之后,询问学生生产上使用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对蚕茧产量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图1 《昆虫生理生化》双语教学的层次体系的设计
理论课的讲授从来都是抽象的,但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之具体化,做到通俗易懂。例如,在讲授“神经生理”这一章时,通过课文插图,仔细讲解神经的传导过程及乙酰胆碱酯酶在化学传导中的作用,并以家蚕为例讲解家蚕中毒的缘由,及昆虫产生抗药性的机制等。比如信息化合物,生殖及其生物化学这两章内容牵涉到家蚕的制种过程,通过家蚕的“逆风搜寻(upwind searching)”行为,让学生明白雌蚕蛾通过尾部的诱惑腺释放出雌性激素,而雄蚕蛾即通过头部触角探测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其灵敏度非常之高;一个嗅觉感受器神经元对一个家蚕醇分子就有一次受体反应(receptor response),雄蚕蛾触角上17,000个嗅觉感受器神经元的50%用于探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当空气中有200个家蚕醇分子与嗅觉感受器神经元产生受体反应,雄蚕蛾就能“逆风搜寻”雌蛾。这一行为也涉及昆虫的感觉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G耦联蛋白信号传导途径在《昆虫生理生化》双语教材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5],“昆虫激素”一章蜕皮激素合成的级联反应中牵涉到促前胸腺激素(PTTH)与前胸腺表面受体的结合,引发细胞cAMP的增加,调节胞内Ca2+浓度,启动蛋白激酶原b转化成活性蛋白激酶a,促进蜕皮激素的合成。“昆虫感觉系统”中,化学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结合,耦联到G蛋白,促使G蛋白亚基Gα从Gβγ亚基解离,引发下游的效应器蛋白互作,使昆虫产生趋避、咬食等行为;视觉级联同样涉及G蛋白,促使视红紫质向变视紫红质的循环;此外,Na+/K+离子通道,Ca2+通道,昆虫信息化合物等多种生理生化过程都与G耦联蛋白相关。因此,把握好知识点的讲授非常重要,将G蛋白耦联系统精讲之后,很多昆虫生理生化的基本过程逐步清晰,许多困惑迎刃而解。
三、密切联系实际,与特色专业建设相结合
栽桑养蚕作为一个传统产业,经过了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时期的洗礼,历久不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政清民和还是战乱纷飞,衣食住行无不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古人“男耕女织”,不遗余力发展蚕桑。同时也提出了很多至今仍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如家蚕的血液型脓病(Nuclear polyhedral virus)的防治,微粒子孢子(Nosema bombycis)的感染,在许多昆虫中都能检测得到; 特别是微粒子的交叉传染能在野外昆虫中检测到许多变种,给蚕种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从昆虫生理角度去理解,将一些“古老”的谜题和一些现代的技术措施相结合,作为讨论主题组织学生座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蚕学专业在发展历程中也经过了波澜壮阔的辉煌。最早在岭南大学开设专业课程,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华南蚕业的发展,至上世纪90年代鼎盛时期教职工人数也达到四五十人,广东蚕桑产业也达到了国内领先的地位。然而市场的变幻,地区经济的发展制约了蚕桑的发展势头,近几年广东蚕丝业下滑导致了行业发展的停滞。目前,蚕学也仅仅作为学校的保留专业传承着蚕桑文化。稳定蚕桑师资和技术队伍,推动华南地区特有的热带亚热带特色蚕桑生产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蚕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课程的设置应市场而生,亦面向社会的发展需求。当学科的发展需要与课程的设置有所偏差时,无疑应该结合生产的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昆虫生理生化》双语课程因此具备了专业特色的特殊要求,即联系生产实际,进一步结合特色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四、注重教学实效,与国际接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昆虫生理生化》双语课的教学经历了初期多媒体教学的探讨摸索阶段,逐步形成有网络课件、实验同步,到实行双语教学改革、有双语教材支撑的阶段;通过互动式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实践,循序渐进式的引导使学生适应英语教学环境,进行英语双语思维[6],总结出最利于学生掌握的教学法,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相长、相辅相成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还不断完善昆虫生理生化双语课程教学网站,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之外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和练习;改善考核方式,以学生获取知识最大量为目标。
积极参加相关昆虫学国际会议,摄取知识精化。课题组人员开展教学科研能力强,多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言或听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昆虫学专家的精彩讲座,并注重凝练学科发展趋势,在课堂上注意结合学科前沿的关键问题进行讲解,与学生一起在课堂课外就相关学科发展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不断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在长期的教学第一线实践中,结合学科前沿讲授新进展,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趋势,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相长,提升双语课的教学水平
多媒体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目前已广为教师采用,需克服过于依赖和认识不足等双极思维模式。正确使用多媒体不仅提高课堂可传授的知识量,更加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实施启发式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达到教学目的。2005级蚕学实施双语教学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高。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分数段在70-90之间较多,并有部分超过90分的优秀等级学生。当然,考试成绩只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要建立一套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7~8]。
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双语教学改革内容。强调双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突出课程重点,利用思考题、网络课件实施课外环节的互动;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充分理解并强调教与学、师与生的依赖感、责任感。实施新的教学法,成效突出。学生对双语教学适应性更好,更加能把握好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在毕业论文和毕业后的工作中应用科技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推进,这就是导入阶段的简单渗透层次、发展阶段的整合层次和成熟阶段的双语英语思维层次。教学方案的设计即分阶段推进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理论的结合。
十年磨一剑,《昆虫生理生化》双语课程的发展,妥当地结合了本专业的特色需求,得到了学生和同行教师的一致好评,并获得2012年度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第一作者获得2012年度全国教学改革“优秀教师”称号,教学团队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与此同时,双语教材的顺利出版,相信可以推动双语教学水平的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福裕,王向东,徐强,等,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子教育,2006(1):42-46。
[2] 李文楚,吕建秋,钟仰进,等,双语教学在《昆虫生理生化》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2007,科学研究月刊(香港),31(7):102-104。(年度优秀论文,《中国教育改革论丛》转载,蒋少昀主编,西苑出版社,2012.9.北京)。
[3] 李文楚,吕建秋,钟仰进,等,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在《昆虫生理生化》双语教学中的应用”。2010,科技创新导报[J],26:144。
[4] 彭 伟,张露芳,詹 燕。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双语课程教学探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7(3):101-104。
[5] 李文楚主编,昆虫生理生化双语教材[M]。现代教育出版社,北京,2013。
[6] 黄海艳。思维方式的培养:双语教学的关键[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0-32。
关键词:教学效率;沟通;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96—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课堂改革的深化,教师的教学面临不小的挑战。过去,在课堂上,老师滔滔地讲,学生昏昏欲睡地听。这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来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目的。
一、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实验技能、参与情感体验,养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 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锲而不舍地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得以充分全面成长,成为人格健全、有信仰、有灵魂的人。
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使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这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
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验课上,在教师的有效调控下,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学生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与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才有生长的土壤。
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运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中学化学教学论文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和培养,化学实验永远是值得我们教育者认真研究的教学形式。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动力、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从知识的价值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调查发现,学生对有价值的事物,特别是新生事物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般比较感兴趣。而化学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许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它的价值存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研究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行联系,创设让学生能体会到所学内容价值意义的教学情境。
2、从学生的情感角度创设情境 学生的情感是广泛的、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学生的情感。
3、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化学中有些概念或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与现实生活也难于直接联系,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规律,从概念或理论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入手,通过比喻、类比、课件模拟等方法将知识进行迁移,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与应用。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化学虽然是自然科学,揭示自然规律的课程,但是其方法论和思维训练的功能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生活体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契机,抓住适时的机会,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中。
1、充分挖掘教学内容 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活动,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原上草职称论文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笔者着眼于心理素质教育目标来进行教学,使化学学习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真正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质量和效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和审美享受。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建立民主的课堂,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思维深广度和趣味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应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成立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化学问题。成员之间要鼓励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教师善于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情绪,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合适的师生沟通方式,合理控制难度和密度等因素。
一、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一个教师在学生中是否站得住脚跟,知识丰富不丰富,与学生的共同语言多不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现代。一个教师能够和他的学生谈上他们所希望谈的话题,那么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就比较高,地位比较巩固。如果孩子一连几次问你都表示不知道,没听过这方面事,孩子就不会来找你。我做班主任时,一位学生站在我面前,胆怯地说:“老师,我是一个差生,同学们都不喜欢我,老师也嘲不起我,我感到很孤独……”面对着一个心灵受到创伤的学生,我不能再打击他。我说:“你并不孤独啊,同学们不喜欢你,可你还有我呀,你那么勇敢地和我聊天,我很高兴呵!”这位同学受宠若惊,脸上充满了喜悦:“真的吗?”我因势利导:“当然是真的,我们甚至可以成为好朋友呢!”后来,我请他专门为我打理房间和整理办公桌。学生化悲痛为力量,工作做得非常地出色。为了得到集体的温暖,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拉近了他与同学们的关系。
二、班主任要在学生中“够朋友”,学生才会亲近你
班主任探索如何改进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脱过去那种呆板、枯燥的说教方式,不防将教育的地点转移到宿舍、球场上、走廊边,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通过朋友式交流,敞开他们的心扉,走入学生的心田,作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每天,我的房间都挤满了学生。他们的问题相当多,形式多样,我们都很谈得来。学生没有话题时,我就做导演。所以,学生都说:“老师,您真够朋友!”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完成不了的任务我都能以朋友的身份去谅解他们,帮他们一起完成。因为我“够朋友”,学生在我提问题和安排任务时,也“够朋友”地完成。
三、班主任要在学生中有“严”,还要有“爱”
班主任要创设温暖情景,开展互爱互助活动。成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其力量无穷。一个团结、上进、友爱的集体,充满热情与真诚。无论师生,都以诚相待,以友相处。这就要求班主任放得下架子,平时有空,常到教室或校园里与同学聊天,交流思想,增进感情,既然生为人师,就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处处为人师表。我做班主任时,经常找学生交谈,长则半小时,短则几分钟甚至几句话。我与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交谈,学生特别欢迎。这样的交谈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增进师生间的信任和感情,也促使学生愿意向老师讲真心话、知心话,体现教师给予学生极大的关心爱护。
四、班主任要善待差生、因材施教、平等交流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在犯错误的学生面前,困难的不是批评,不是指责,更不是数落他的一系列错误,而是找出他的错误的对立面——长处。只有找到了长处,才算找到了错误的克星,才帮他找到了战胜错误的信心的根据地。换一句话说:就是要求班主任在批评教育时要实事求是、掌握分寸、注意方法外,要努力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教师态度一定要诚恳,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一句话,就是要使学生从心里感到你确实是在关心他的进步,是为他着想。
五、班主任要任人唯贤,重视班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栽培
我发现有的班级管理效率低,重要原因就是班主任集权于一身,事无巨细,统统亲自出马,亲自决定,忙得不可开交,焦头烂额,学生侧莫名其妙或无所措手足,帮不上忙,也不会帮忙。所以,我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原则:“班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同学能做的事班干部不做。”要把一个班管理好,全凭班主任来完成是很难的。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重视对班干部的任用和栽培,让班干部协助自己管理班级,即学生管理学生,效果定会事半功倍。这其中,班主任一定要做班干部的后盾,做班干部的顾问,做班干部的教练和导演。
六、班主任要坚持“四勤”——脑勤、手勤、嘴勤、腿勤
脑勤,多挖掘一些新理念、新知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生活和娱乐的新天地;多想一些有教育性、趣味性、学生乐听的事例在班上,学生群体中演说;多与班干部讨论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多开一些班干部会议、班会,寻找管理班级、提高学习的好见议。
手勤,多写一些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总结、教学心得;多记录一些与学生接触、交流、活动的内容;多摘抄一些优秀的教育案倒、管理班级的技巧。它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与教育经验。
嘴勤,多与学生谈谈心、说说有意义的故事、猜猜谜语,甚至可以举一些不良事倒与学生一同讨论、各抒已见。班主任可设计悬念,多听听学生的发表的意见并给予肯定。这样一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你可亲、可信,也就乐于亲近你、接受你,把心理话告诉你,和你交朋友。这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腿勤,有空勤深入学生群体中找他们谈心、聊天;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竞赛等活动;经常与科任老师联系,取得配合、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把全体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团结一致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常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了解情况,取得联系。为了解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班主任可取得学生的同意之后,与学生一边聊天一边步行到家,这样,学生乐意,家长也欢迎。
初一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1】 本学期化学教研组的工作在学校领导、教务处、教研室的指导下较有序地展开。全体化学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其工作重点主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全组教师都能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认真执行和落实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能一丝不苟地执行学校的相关要求。全组教师都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工作。积极组织老师学习教育理论,改进教育理念, 探索教学思路不断加强了组风建设组织,借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教与学》等优秀教刊,认真学习新课程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学。并将化学与社会、生活相互联系,寓教于乐,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全组教师整体水平
二、常规管理,积极开拓教育、教学、教研活动
回顾一学期来的教研组工作,我们深深的感到:务本求实是取得成绩的根本保障,团结出智慧、协作出成果。化学组从各个方面讲仍还是一支较为年轻的队伍,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教研组遵循学校的教学定位、新课程教学理念。教研中大家各抒已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年段、各层次班级出现的教与学的情况,共同讨论、反思教与学的心得。同时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状况,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努力研究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学习心理特点、学习习惯、方法,研究教学大纲,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而不断探索。
三、推进教研组工作信息化建设,组建教研组资源库 。
集全组教师力量,努力建设好校园网中化学组的资源共享。将备课组的单元、期中、综合复习纲要,试卷;各教师的教学心得、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典型课件等上传。博采众长、资源共享,很大地丰富了教研组资源库,拓展了每位老师的视野。
四、公开课
结合期初的听课安排,全组教师均积极开展公开课,全面展开听、评课活动。听完每位老师的公开课后必进行全组评课并做好记录,综合全组教师对该课时教材的处理,教学的心得,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各方面进行讨论,评议。同时也组织教师积极到兄弟学校多方听课,汲取他人精华,不断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水平,并较好地把握所教内容的难易尺度。同时也积极开放自我、展现自我。
五、挖掘各种资源,形式多样开展实验教学
教研中全组教师均努力探索着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拓展。如新课程教材中实验教学多,其中的《观察与思考》重在教师的演示,而《活动与探究》则主要是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索、设计以及分析推理过程,但在中学实验配套基础上,许多实验的落实都存在较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各种资源,形式多样地开展实验教学。如性质相近实验药品的替用,生活用品的替代、简易实验仪器的改造、结构模型的转换,或是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化将实验形象化。
六、协助教务处、教研室作好各类检查并作好反馈以促进各位老师工作的不断进步。
初一化学教师期末工作总结【2】 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化学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年度,化学实验教学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具体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纪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例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的教学中,补充了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并用二连球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空气,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要求学生思考3个问题:
(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
(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此实验,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2.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做到每4人一组,位置固定,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年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例如,把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金属的防护和回收这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五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里讨论题使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有那些?进行探究,从而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4.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R&D投入;经济增长;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
收录日期:2015年6月10日
一、引言
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衡量R&D投入包括两种指标: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R&D投入力度和强度,开发科技新成果并广泛应用是我国今后努力的方向。
索洛将技术进步看作是外生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以知识存量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是一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罗默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内生化。Vittorio Chiesa、Cristina Masella(1996)比较了R&D测度的不同方法,通过运用PMS模型从微观视角分析了R&D产出效率与项目价值之间的内在关系,肯定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段联合、杨帆(2008)通过分析美国R&D体系的发展概况,对主要的发达国家R&D经费投入强度进行比较。杨银厂、李敏丽、王雷(2010)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的R&D经费和人员投入均存在不足,指出增加R&D投入、基础研究应用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卢方元、靳丹丹(2011)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R&D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进行实证分析,表明R&D投入确实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综上,学术界对R&D投入的研究多是以实证分析为主,模型形式的选择并未给出充分依据,结论缺乏对微观主体的区别对待。本文从国际角度分析论述了中国与主要经济强国关于R&D投入的差异,选用2000~2014年我国各地区相关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严密论证比较了东中西部各地区概况,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主要国家R&D投入状况比较
这里将R&D投入强度定义为各国R&D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表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一般来说,当R&D投入强度不超过1%时,技术研发处于使用技术阶段;当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时,技术研发则处于改进技术阶段;在R&D投入强度超过2%时,技术研发处于技术创新阶段。
从我国2000年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R&D资源清查以来,R&D经费投入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强度上都在持续稳定增长。2002年之前,我国R&D投入强度还在1%以下,自2002年开始R&D投入强度在1%~2%之间,2009年达到1.70%,2012年已经接近2%,增速很快。美国、法国、德国的R&D投入强度非常稳定,都保持在2%~3%之间;韩国的R&D投入强度增长迅猛,从2000年的2.39%到2008年的3.36%,平均每年增长0.13个百分点,2011年更是突破4%;日本和瑞典年均R&D投入强度早以越过3%,日本在3%~3.5%,瑞典在3.6%~4.2%浮动;英国在1.8%、加拿大在2.0%微幅波动。中国、英国虽处于同一阶段,但差距还很明显。
图1为2013年主要国家R&D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可以看出,我国的GDP和日本相当,但与美国相比差距明显。2011年我国的R&D经费投入为1,403亿美元,美国为4,152亿美元,是我国的4倍之多。日本R&D投入为1,557亿美元,比我国略高。英国、澳大利亚分别为444亿和618.8亿美元,尽管在绝对量上我们已经有很大提高,但是相对比例还是比较低。2012年我国R&D经费与GDP之比为1.98%,比2000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从R&D投入的绝对量上,尤其是R&D投入的相对量上,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劣势,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图1)
在结构层面上,R&D活动按研究类型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如表1。我国应用研究仍为最低,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都在40%左右;在试验发展阶段,我国占据绝对优势,占比达到82.8%。综合分析,发达国家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两个高层次领域R&D投入之和都保持在40%以上,最高的法国甚至达到64.4%,而我国为17.3%。(表1)
三、实证分析
这里从我国各微观主体(30个省市)出发,利用各省市R&D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差异,建立panel data模型,比较各地区的差异,从实证角度得出结论。
(一)模型说明。R&D投入要素包括R&D经费支出、R&D人员投入、项目课题数三个要素,研究各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选择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两边同时取对数,即可得:
lnGDPit=lnA+αlnRDFit+βlnRDPit+γlnRDIit+εit (i=1,2,…,n;t=1,2,…,T)
其中,GDPit代表各省市经济增长(亿元),RDFit、RDPit、RDIit分别表示R&D经费支出(亿元)、R&D人员投入(万人)、项目课题数(个),α、β、γ分别表示其产出弹性,εit为随机扰动项,满足相互独立、零均值、方差为σ2的假设。
本文数据选取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2000~2010年有关GDP和R&D投入的面板数据资料,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笔者根据需要调整所得。但是,经过实际操作发现,lnRDFit、lnRDPit和lnRDIit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避免其影响,只选取lnRDFit与lnGDPit建立均衡模型,即:
lnGDPit=c+βlnRDFit+eit (i=1,2,…,n;t=1,2,…,T)
在对R&D投入三要素分别与GDP进行回归时,结果也表明R&D经费投入(RDF)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也最显著。
(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时,Eview6.0给出六种检验方法,它们分别是LLC检验、ISP检验、Breitung检验、ADF-Fisher检验、PP-Fisher检验和Hadri检验。文章分别给出了对lnGDP和lnRDF的四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原序列lnGDP和lnRDF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非平稳,但它们经过一阶差分后变为平稳序列,说明lnGDP和lnRDF均含有单位根,为一阶单整变量。
为了避免出现伪回归,对lnGDP和lnRDF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Kao检验和Pedroni检验两种面板协整检验方法,其中Pedroni检验又包括组内尺度衡量的Panel v、Panel rho、Panel PP、Panel ADF和组间尺度衡量的Group ρ、Group PP、Group ADF共7个统计量。结果显示:只有Group ρ-Stat统计量未通过外,其余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明lnGDP和lnRDF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认为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由于Eview6.0不能直接给出检验结果,需要构造F统计量,经计算得出F2=123.55,F1=9.17,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Fa≈1.61,故模型应设立为变系数模型,变系数模型又分为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用Hausman检验其统计值为3.55,伴随概率为0.0595,可近似地认为5%置信度下显著,所以本文应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
(三)参数估计。对lnGDP和lnRDF进行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程为:
lnGDPi=5.74+c+βlnRDFi+[AR(1)=0.22]
t=(141.88) (3.52)
■2=0.9936 F=775.67 D.W.=2.12
调整后的可决系数接近于1,F值也很大,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加入AR(1)项消除了模型自相关问题,D.W.值接近于2。各地区lnRDFi的系数都通过了t检验,说明R&D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1、从偏离全国平均水平的程度来看,浙江在全国范围内最大为1.07,新疆为1.02,这两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受除R&D经费投入以外的因素影响较大。陕西最小为-2.71,北京为-2.01,这两个地区受其他因素影响相对较小,对R&D经费支出的依赖程度较高。其余省份都围绕在-1~1内小范围波动,共有12个地区小于全国平均水平,除北京、天津、上海和湖北外都为西部和东北省份。
2、从R&D经费的弹性系数来看,陕西为1.15居全国之最,表明R&D经费支出每增加1%,将带动陕西省GDP增长1.15%。吉林、四川、辽宁、北京、贵州、甘肃都保持在0.8以上,明显大于全国平均水平0.73,说明这些地区R&D经费投入的产出弹性比较高。浙江和新疆较低,分别为0.54和0.56。R&D经费支出对这两个地区的拉动作用不太明显。其余各省份对全国平均水平偏离不大。
3、综合比较,陕西受R&D投入的影响最大,四川、吉林、辽宁、北京也表现出与R&D投入有很高的关联度。而浙江、新疆、山东、海南等地区的经济增长对R&D经费的依存度不大,科技研发活动还不能在这些地区产生良好的效果。其他省市的弹性系数均在0.65~0.75之间,偏离均值的范围在-0.05~0.05之间,差异相对不大,各有地区特点。
将全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对各区域进行不变系数模型估计。不难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受R&D支出以外因素的影响较大,且R&D支出的弹性系数均为0.67,小于全国平均水平0.71。其中,中部地区受R&D投入之外因素最大为6.11,在弹性系数相同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R&D经费投入最不敏感。我们发现,西部和东北3省R&D投入的产出效用最大,也最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加大对西部和东北的R&D投入强度可以更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有效地推动GDP的增长和科技进步。
四、结论及建议
结论:第一,与科技创新型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还不足,结构不合理,基础研究比重太低;第二,从国内来看,东部地区R&D投入的较高增长并未有效拉动地区的经济增长,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和东北地区虽然R&D投入少,但产出效应却远远高于东中部地区,科研投入在这些地区效果更为明显;第三,国内R&D投入产出弹性最高的陕西省也仅为1.15,和创新型国家达到3的标准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