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时间:2023-06-27 17:5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经营管理型;茶企;人力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人们对茶叶消费需求不断提升,如今茶叶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期,在这一背景下,传统茶叶企业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思路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为制约茶叶企业由传统经营转向现代经营的发展障碍,因此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解决。发展茶叶产业,壮大茶叶企业是适应当前社会庞大的茶叶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如今传统的茶叶企业经营模式和思路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因此提升茶叶企业管理水平,完善发展茶企业运营机制,意义重大。

1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背景原因分析

提升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茶叶企业适应当前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而想要构建现代茶叶企业,就必须充分重视企业的人力资源机制建设。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包含了技术人才,还需要有管理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一系列人才,才能够为茶叶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背景下,可以说茶叶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客观要求,最重要的就是有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因此可以说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是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的核心。此外,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设也是整个茶叶行业发展转型的新要求。当前依据市场实际,很多茶叶企业都为自身发展制定了宏观思路和发展目标,并且逐渐探索产业化和链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从单一的茶叶生产型经营转化升级为茶叶产业经营管理型,尽管这一系列发展模式都与整个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同时也是从茶叶企业发展长远目标出发的,但是一直以来,在茶叶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中,很少有企业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同时更是很少有企业具备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因此,在整个茶叶行业发展转型背景下,我们必须注重完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设,为行业转型和企业发展奠定基础。最后,想要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必须有完善的人才机制做保障。随着人才供需矛盾不断扩大,如今我们已认识到构建人才队伍的必要性,因此整个行业和市场也从平台搭建、丰富培养手段等多个方面出发,为现代茶叶企业运营提供人才培养渠道。然而从客观实际看,目前有关现代茶叶企业经营的人才数量和素质与快速发展的茶叶企业相比而言,缺乏匹配度和适应性。尤其是茶叶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影响下,其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已经从产品转化为企业的运营,而其员工主体已经逐渐从生产工人转化为具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员工。此外,企业管理模式也不同,传统茶叶企业管理模式更为随意,不注重各项流程和制度,而当前我们在进行茶叶企业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管理更倾向于流线化。可以说,建设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其首先变革的就是管理模式,而随着模式变更的就是人才。因此想要符合这一企业建设目标,就必须从人才机制建设出发。充足完善的人才队伍,将是实现现代茶叶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的根本。

2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具体内涵分析

结合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的相关要求,从人力资源需求方面看,该机制体系内应该涵盖以下三部分人才,分别是负责技术生产、经营管理和市场管理三个方面,只有具备这三种人才,现代茶叶企业才具备了从生产、企业运营和市场销售的整体能力。因此这三种人才,就是构建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核心。

2.1培养有较高生产技术水平的人才

茶叶企业是产品导向型企业,因此其经营的基础是产品的生产。对茶叶市场来说,无论其市场影响力多大,无论其产品包装形象多完善,最终关注评判的依据还是产品的品质。消费者饮用茶叶的感觉如何,才是茶叶产品生存发展的关键、核心,因此茶叶企业想要成熟构建经营管理型企业,就必须注重自身产品的品质,所以具备掌握茶叶生产技术的人才就是关键和前提。企业要充分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丰富茶叶生产经验,较高茶叶生产水平的人才,从而为茶叶企业运营发展提供基础和前提。

2.2培养有较高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能力的人才

正是茶叶企业的产品导向型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对茶叶产品的市场给与足够重视,成熟的市场是茶叶企业不断发展的依靠。只有实现市场销售,才能获取企业再发展的资金和实力,同时也是检验茶叶企业产品品质和市场认可度的重要渠道,任何一家茶叶企业,无论其产品品质多好,不管其经营实力和规模多么雄厚,都需要有成熟的市场。因此现代茶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市场推广和产品销售能力的人才。只有具备了这一方面的人才,才能为茶叶产品融入市场提供保证和途径。

2.3培养有较高管理运营水平的专业管理人才

如今茶叶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与以往相比,当前茶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更加多样,因此这就需要茶叶企业必须具备一批善于管理、精度把握市场的人才。通过这些人才的具备能够及时有效处理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这些人才不仅懂得茶叶生产的技术,还对企业成本管理、生产流程、科学管理、发展方向等多个角度进行有效把握。只有具备了这一系列专业人才,现代茶叶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寻到发展思路和方向。

3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的实施思路分析

对茶叶企业来说,从传统的产品生产型转化为经营管理型,是当前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从优化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对市场适应力的重要要求。而企业发展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是人力,人力不仅涉及企业发展成本,更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所以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建设,其具体实施思路主要为:

3.1必须树立人才培养创新理念,注重人才培养投入

对茶叶企业来说。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因此在相关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以创新作为重要突破口。茶叶企业应该认识到当前市场在衡量企业的实力时,已经不再是企业的规模,而是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企业核心员工的数量,可以说企业核心员工的存在将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因此,针对当前茶叶企业普遍缺乏人才这一问题,整个茶叶行业必须解放人才培养思路,做好人才培养创新,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精力。

3.2做好人才机制规划,注重人才培养的梯队性和层次性

对茶叶企业来说,其目前所处的时代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如果茶叶企业把握得当,那么将为自身发展创造大的空间,而想要适应整个时代的发展要求,就必须注重人才机制建设与企业发展规模之间的匹配度,想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首先,做好自身发展的人才规划机制,正如企业发展规划一样,人才规划机制十分重要,其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未来方向,只有具备完善的人才机制,才能为企业适应未来发展提供基础。其次,注重人才培养的梯队性,以梯队人才建设理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其实质上就是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一个动态的模式中来考虑,因此无论是引入人才,还是内部培养,都必须确保重点岗位与关键岗位,都具备可替代人选,确保企业建设的连续性。最后,必须充分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所谓层次性,正是当前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所需人才内容所决定的,整个企业中涉及到生产、经营、市场等多个层次的人才,因此必须完善人才的层次性。

3.3与市场相融合,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时刻保持动态发展理念,因此其企业发展的各个元素都要坚持与市场相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决定了任何企业都很难单一生存,所以必须注重与市场的融合。在人才队伍机制建设方面,必须充分结合各种资源,通过从人才市场上挑选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队伍,同时从市场中选择人才,也有利于整个企业内不同理念的丰富与完善,同时也为自身成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是现代茶叶企业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茶叶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也能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及时、有效的补充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4结语

在现阶段,对多数茶叶企业来说,不仅要充分重视自身产品品质建设,还要对自身企业管理投入更大精力。有侧重地解决以往企业经营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现代企业经营思路融入其中,重视构建经营管理型茶叶企业。对茶叶企业来说,要想构建现代管理思路和模式,最重要的不仅是企业管理机制,而是人才核心,只有具备了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一系列完备的人才机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茶叶企业。随着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成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如今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水平,优化管理结构,完善管理模式和思路,才能有效应对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王月.试论经营管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J].经济导报,2014(12):187-191.

[2]杨菲.关于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思考[J].现代企业,2015(3):29-235.

[3]马玉芬.为茶叶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J].中国茶叶,2015(10):95-100.

[4]刘涛.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及过程控制研究[J].经济论坛,2015(15):59-62.

第2篇

关键词: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突破

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准确掌握企业的经营信息,才能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然而当前茶叶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面临了各种问题,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

1茶叶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1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茶叶企业的最大经营特点在于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茶叶产品的开发、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这些与企业经营情况有最直接关系的管理任务往往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特别关注,企业员工也同样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这些事务的管理上。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由于其与茶叶企业的经营发展不存在直接影响,所以往往大部分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都极其淡薄。茶叶企业的生产者一般也担任着经营者的职责,其长期从事茶叶的生产工作,对财务管理的专业认识明显不足,同样也意识不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所以当前茶叶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意识的淡薄。

1.2财务监管力度不足

财务监管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来看,由于茶叶企业处于农业生产行业,因此受农业有关部门的管理更加直接,相关部门对其农业的发展及农业生产行为的关注度也更高,故而将更多的监管力度放在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与产品质量直接相关的企业管理环节,专门的财务监管力度明显不足。茶叶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不足,一方面是由其自身对财务管理的忽视造成的,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较弱也成为了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加大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才能促进茶叶企业实现工作上的优化、增加对财务管理的重视。

1.3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茶叶企业由于将更多的人力资源用于与产品和经营直接相关的工作上,因此在财务人员的选配方面有所忽视,大部分财务人员缺乏专业性财务管理知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会计人员培训,整体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另外,在财务人员的配备上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如会计、出纳择一人担任这种现象,在茶叶企业中屡见不鲜。

1.4财务制度不健全

财务制度主要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决定着财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条理、规范。目前茶叶企业针对财务制度方面的关注度较低,大部分企业尚未对自身的财务制度进行系统整理与规划,因此大部分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会计人员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与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展开的。这种财务工作状态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必然是不利的,各种制度上的不健全会使得会计基本工作都无法正常有效的完成。例如在单据的记录与制作上,会计凭证的记录、留存上,这些工作中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最基础性会计信息出现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

1.5公司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在当前茶叶企业中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茶叶企业要扩大生产、拓展业务都要依赖于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通过多渠道的融资来实现企业的发展与扩大极为常见,同时也是有效缓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财务管理困境的重要手段。然而虽然茶叶企业的财务管理困境急需有效的融资手段进行缓解,但却由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水平有限,无法开发出有效的融资渠道,进而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困境更加严重。

2财务管理在茶叶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2.1财务管理为企业经营状况的准确评价提供依据

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掌握当前的企业经营信息,而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各种信息正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这种需求来说,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使企业经营评价无法准确有效的反映出真正的经营状态,进而也无法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准确决策。财务管理工作中涉及企业的基本资金流动情况,涉及企业经营的各项基本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在财务方面的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只有准确掌握了这些能力,企业才能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说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2.2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寻找自身的发展弱势

茶叶企业在当前市场化的背景下同样面临着各种激烈的竞争,要寻求更加长远的发展了解竞争形势与自身的发展弱势极为必要。企业只有在了解到自身的弱势与不足,并通过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才能掌握自身需要调整和提高的方向。财务管理所涉及的经济效益管理、企业经营资料等,都是反映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准确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企业可以挖掘出具有较大可开发空间的市场潜力,同时也有效强化发展薄弱环节,实现企业最终的发展强盛。

2.3帮助企业实现理财目标

茶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经营管理之外,采用一定的理财手段,也是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理财手段在企业经营中来看,是需要以财务管理作为主要手段方可实现。企业理财要依赖于财务管理的基本账务状况分析,通过与同行业的发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差距,为企业制定出合理的理财目标,并且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最终通过财务管理的手段来落实。

3茶叶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突破策略

3.1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茶叶企业作为一种生产型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其管理水平直接相关。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确,其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当前财务管理发展困境的有效改善,只有通过大力宣传,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相关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认识,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地位深入到每一位职工与领导意识中,并且对各部门和领导提出相应的要求,所有的工作都要加强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更加强大的支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说,应当明确在实施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中的意识正确性。首先,应当明确财务管理只有在规范化、法制化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其对企业管理及发展的最大化作用。其次,要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基本作用有正确认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手段,其作用的发挥和实现应当符合基本条件。最后要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任务,使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准确化、全面化、规范化、条理化的运行状态。

3.2加大政府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管力度

财务监管力度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茶叶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薄弱的问题。通过以上分析能够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财务监管极其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是否能够与本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同步。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提供各茶叶企业建立起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但同时也要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在茶叶企业的财务监管工作中发挥出主导作用,为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发提供有效支持。例如,为企业开发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新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或者在财务监管工作上进行大力创新,根据茶叶企业的特殊发展情况,以及财务管理发展的困境,实施有效的指导帮助,以及有力的监管。

3.3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支撑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与提高的动力,在茶叶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对于人员培养,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建立起科学的规划。首先应当保证财务人员从专业财务知识上进行全面培训,使其专业水平得到保证。其次结合茶叶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在财务工作中进行专门性会计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明确茶叶行业与其它行业在财务工作上的主要差别。再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使财务人员拥有高水平的职业道德,增加财务工作的责任心,实现对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促进。最后,提高财务管理中财务监督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以专业的财务知识达到公正、客观的财务监管成效。

3.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茶叶企业自身的财务工作特点与其它行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对于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诸如账、钱、物管理权交叉、人员聘用机制有效性差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与财务工作及工作人员安排的各个方面,按照财务工作规范标准,做到规范化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首先要保证各项财务工作流程的合理、规范。其次要全面控制财务工作中审批工作的标准化。最后要制定一定的财务公开管理制度,实现企业财务工作的民主管理目标。此外,还应当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实现企业融资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市场化经济环境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几乎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成败。茶叶企业所处行业的传统性使得其财务管理工作也充满着各种传统特点,而这些特点却恰恰成为影响其管理水平及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只有从财务管理制度、态度、人员素质、监管力度、融资等多方面实施改进,才能推动茶叶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实现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林佩瑶.四川省雅安市茶叶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

[2]张晓筱.基于SWOT模型的茶叶企业融资发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32-33.

第3篇

现代企业理念

公司由7家法人股东组成,注册资金4580万元,是福安市人民政府授权“坦洋工夫”品牌特许生产经营企业,已通过l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茶业企业之一。

公司注重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向社会广纳贤才,公司拥有一支既年轻又有战斗力的队伍。公司参与制定了“坦洋工夫”国家标准,为“坦洋工夫”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009年公司将按照最新组织机构框架,合理配置各个部门人力、物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同时,不断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使之适应企业集团化发展方向。企业已完成集团化财务基本构架,为企业集团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传承中创新

“坦洋工夫”100多年前就以其高贵的品质征服了英伦三岛,成为英国皇室贡茶,出口欧洲各国,从而确立了“坦洋工夫”世界名茶的地位。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立足高山生态茶园,在传统生产工艺基础上,拓新改革,通过技术研发,精制出“英伦皇韵”、“英皇汉韵”、“英伦皇室”、“坦洋风情”、“清纯一号”、“盛品一号”等6大系列茗红产品。

2009年公司将致力于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积极参与政府、社会民间团体举办的各种荼文化宣传活动,从而树立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茗红”品牌在业内的影响力,并研究总结“坦洋工夫”茶文化的精髓,编制“坦洋工夫”历史资料,打好基础力争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今年公司还将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着力打造高山、有机茶叶基地上千亩,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做到优质采摘、优质生产,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公司拟在近期投入资金开发坦洋工夫原产地文化,在社口镇坦洋村建设坦洋工夫旅游文化基地,实现“坦洋工夫”历史文化内涵的传播和宣传,为“坦洋工夫”国内市场的开拓奠定坚实的基础。2009年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以海峡大茶都为依托建造现代园林式厂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生产规模和形象。

企业品牌战略

公司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极力扩大经营规模。目前有下属企业“福安市茗红茶叶有限公司”和

“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叶销售有限公司”及北京、上海、福州、宁德、福安和海峡大茶都等多家连锁直营店。两年内公司拟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销售办事处,以直营店、加盟店、区域等形式,打开国内市场。逐步形成遍及全国各地的营销服务网络。

第4篇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赤壁市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各类合作组织从“十一五”末的71家、成员3025人,发展到2013年的252家、成员8500人,成员在50人以上的94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4家、地(市)级示范社11家,合作经济组织数量大幅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二)覆盖领域逐步扩大。合作经济组织由“十一五”末的以茶叶、养殖为主的领域拓展到以茶叶、畜牧、水产、水果、蔬菜、中药材、农机服务、竹木栽培、农资服务、粮食加工、农技服务等十一大领域,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增加。

(三)运行模式呈现多样化。合作经济组织由过去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龙头带动型、“合作组织+能人+农户”的能人带动型、“村委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村委指导型、“合作组织+基地”的生产经营型、“产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带动型等生产经营和运行模式,加速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四)经济效益明显提升。2013年,赤壁市各类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22.5万吨,产值6.5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74.4%、80.5%,合作组织成员人均纯收入达到870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000元以上,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问题和不足

从现代集约农业的发展要求来审视,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

一是管理运行不规范。赤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程度比较低,科学民主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欠规范,利益联结不紧密,缺乏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监事会、理事会管理不很严格,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是成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及成员总体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层次低,普遍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营销和企业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不足,特别是懂技术、会经营、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人才短缺,不能有效满足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是融资渠道不畅通。金融信贷门槛过高,融资渠道狭窄,制约了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政府资金投入有限,撬动民资的杠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制约了合作组织的持续发展。

四是信息服务不到位。以乡镇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流通中介组织服务作用发挥不充分,相关职能部门在服务合作组织发展方面措施不力。在对外宣传报道、市场信息收集、先进技术交流推广等方面服务指导力度不大,影响了合作组织的整体发展水平。

五是辐射带动力不强。受地域、经济实力的限制,缺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的合作组织。一些合作组织出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上认知度低、缺乏竞争力。多数合作组织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产业链条脆弱,品牌意识相对淡漠,辐射带动能力弱。

三、几点建议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运行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章程和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财务公开机制。一是健全民主管理机制。结合专业合作组织的类型和行业实际,通过召开成员大会,讨论制定完善组织章程,根据章程规定由成员投票选举负责人,定期召开会议,决定重大事宜,探索建立健全合作组织自我发展机制,保障成员对组织内部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二是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正确处理专业合作组织与成员的利益分配关系,以合同契约的方式规定合作组织与成员的权利、义务、收益分配。三是完善财务公开机制。在完善组织章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合作组织内部监事会、理事会和成员的作用,对合作组织的重大投资和支出,列出计划和清单,采取社务公开、财务公开等方式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聘请管理和财务人员的办法,改变以往合作组织负责人兼任会计的现状,完善财务运行机制。

(二)加强政策扶持,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整合项目资源,为合作组织提供人才、技术和资金支撑。一是人才支持。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合作组织人才发展计划,把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科普工作者组织起来,建立服务队伍,针对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咨询、指导和服务。逐步探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入股的形式参与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领办发展。二是技术帮扶。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结合各自优势,将对合作组织的技术指导服务纳入部门工作计划,探索成立技术推广股份公司,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组织兼职、担任技术顾问,或者从事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承包等服务。三是项目倾斜。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及农、林、畜牧等项目资源,从基础设施、技术推广、资金扶持等方面,有重点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扶持各类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四是信息服务。结合市场导向和信息,利用网络媒体和通讯技术,开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网站和手机短信,搭建信息服务网络和农产品推介销售平台,提供政策咨询,产品信息,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经验交流,用现代营销手段促进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成员素质。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劳动技能、市场营销能力入手,加强对合作组织带头人及成员的指导服务和培训力度。一是强化经营管理能力培训。针对合作组织带头人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集中培训、邀请企业家讲座、发放经营管理书籍等途径,从经营理念、基本理论、规范性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面向市场,转化角色,调整内部经营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和经营。二是强化劳动技能培训。以生产技能需求为导向,采取邀请科技人员专题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开展培训,组织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外出学习考察,提高合作组织成员接受新生事物、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提升合作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三是强化市场营销能力培训。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班,从市场开拓、品牌打造、营销网络构建等方面加大对合作组织管理及骨干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市场营销等培训服务,努力培养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人才。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资金扶持力度,从财税减免、信贷优惠、便捷服务、激发民资等方面,拓宽合作组织的融资渠道,增强合作组织的发展后劲。一是政府奖补。建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基金,对一些运行规范、效益好的合作组织,通过奖励的形式进行补助,支持其发展。二是银行借贷。金融机构在政策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放宽抵押担保条件,简化审批手续,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农行、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金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通过联户担保贷款的方式,积极帮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发展中资金困难问题。三是激发民资。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农村专业大户、经营能人、农技人员、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不同类型的民间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创办,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组建民间担保公司或建立农民互助资金合作社,开展信贷和互融资担保。

第5篇

1.1农业产业特色凸显

一是芒果产业,华坪县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区域性气候,推广种植红象牙、圣心、凯特等优质晚熟生态芒果1.67万多公顷,果实色泽鲜亮,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二是茶叶产业,在生态环境优美的乌木河流域种植优质云南大叶茶0.1万多公顷,用其加工而成的乌木春牌高香型有机生态系列茶叶产品通过了QS食品安全认证和有机茶转换产品认证和加工认证,“乌木春”荣获了云南省著名商标;三是瓜果蔬菜产业,充分利用坝区的湿热气候和山区的立体型气候,打造0.27万公顷优质瓜果蔬菜基地;四是农产品加工,如鲜玉米布丁酥、芒果干、芒果汁、芒果酒等,自投入市场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1.2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

华坪县的农业生产,从发展模式来看,各产业基本上实行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从发展方式来看,已从政府推动逐步向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转变;从扶持对象来看,已从直接扶持农户到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变。华坪县农业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市场经营体系,基本具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般特征。

1.3利益联接机制逐步建立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有松散型与紧密型,前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级阶段,后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级阶段。龙头企业直接与农户形成商品买卖关系的经营模式为松散型经营;龙头企业以合同、入股或土地租赁等方式与农户达成的经营模式和农户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达成农产品的经销经营模式为紧密型经营。华坪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经营转变。

1.4科技水平明显提高,产业活力不断增强

华坪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以科技支撑为着力点,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积极引进名、特、优品种,进行西瓜嫁接、芒果控花和设施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牛冻配改良、羊温精授配等繁殖技术。目前,全县种养殖业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

1.5合作社蓬勃发展,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2012年底,华坪县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农户18000余户,促进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农户年均增加收入1200元。

2华坪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华坪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科技支撑

2012年底,华坪县的龙头企业虽然发展到54个,但是它们的规模较小,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大多只能提供初级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较少。

2.2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规范

全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不规范,规模较小,管理松散,联系不紧,遇险则散,在技术、资金、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服务滞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全县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发展不规范的占90%。

2.3利益联接机制不合理

长期以来,龙头企业只注重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地建设和农民利益。有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低时压级压价、拖欠货款,损害农民利益;有的农民在市场价格高时不按合同约定把农产品卖给龙头企业,缺乏信誉。在基地建设上,部分龙头企业总是依赖政府,对基地建设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措施办法不得力,存在政府和农户两头热,龙头企业中间冷的现象。

2.4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质量效益不突出

这一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支柱产业基地规模相对较大,集约化经营水平较低,区域规模特色不够鲜明,产品档次较低,产量和效益不高;加工类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3加快华坪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形成利益共同体。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华坪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1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村镇的气候、地理环境、交通等条件,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突出重点、扶优扶强的原则,选择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大力建设规模适度、特色明显的集约、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如在永兴乡、船房乡、中心镇北部的部分自然村重点发展茶叶、烤烟、林果产业;新庄乡、通达乡重点发展烤烟、中药材、蔬菜、林果产业;中心镇、荣将镇、兴泉镇、石龙坝镇重点发展芒果、鲜玉米、畜禽产业及加工基地和批发市场建设。

3.2发展效益农业,注重农业科技创新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注重的一是科研创新。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农技人员创办和领办龙头企业;二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引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加工型、畅销型蔬菜及三得利紫花苜蓿等饲草新品种。引进推广畜禽良种,抓好肉牛冻配点建设和冻精管理,提高冻配改良技术水平和畜禽品种品质;三是技术创新。推广肉牛肉羊强度育肥、青贮氨化、膨化饲料和多营养添砖等实用技术,推广立体种植、设施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生物工程和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四是素质创新。针对重点产业,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训质量;五是机制创新。按照明确职责、分类指导、创新体制的原则,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单位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研机构联合,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

3.3加强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以芒果、茶叶、蔬菜、畜禽等制品为主,培育和发展精、深加工类龙头企业;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手段,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章程》和《财务会计制度》,走上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增强自身的带动和辐射能力;积极探索农户以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引导农村承包土地依法有偿流转,向专业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在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扶持的同时,县财政也拿出一定资金,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培养一批农村适用技术的行家里手,一批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带薪创办龙头企业。

3.4进一步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

只有正确处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各环节良性循环,使产业健康发展。在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中,要建立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妥善处理好产、加、销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估的利益分配机制。

3.5完善服务体系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要强化服务职能,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着重做好引导、规范、市场开拓、技术引进、信息提供、信贷协调、招商引资和资金扶持等综合服务工作。同时通过行政措施,组织好科技、金融、信息、咨询等方面的网络建设,形成一体化社会服务体系。

3.6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建设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将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生产基地连接起来,建立信息资源采集、整理分析和定期制度,把国家的产业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及新技术等信息,及时传递给产业化经营主体,为他们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业标准推广保障体系和农业标准监督实施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通过示范,引导企业和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当前,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与认定;二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逐步形成健全完善的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三是加大农业投入物品的监督管理力度,制定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标准,倡导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推广生物农药;四是培育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监督体系和标识管理制度;五是要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储藏、保鲜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

3.7加强市场营销

第6篇

本文所述内容来自建国初期对一些老字号商业企业的调查访问材料。其经营管理制度包括许多内容,这里只谈零售企业的进货、销货和加工制度。这些制度完整而又复杂,适应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商店的特点,各有特色。但多数都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而是通过世代相传,师徒传授,一代一代流传和保留下来,并不断地有所改进。因此,把它们加以归纳整理就更显示出其必要性。

老字号商业企业的经营类型

老字号商业企业从经营类型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从事购销业务,即购进商品然后售出,如经营土特产、百货、日用小商品、绸布等商品的企业,这类企业在管理上有进货制度、销货制度;另一类是带有加工的,有的有自己的加工作场,即通常所说的前店后厂式的经营,如一些酱菜、腌腊、茶叶、糕点业的企业,这类企业在管理上有进货制度、销货制度以及加工制度。老字号企业很多都是后一类企业。

老字号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进、销货和加工,属于业务管理而从财务管理上说,都属于成本管理范畴。企业资金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必须勤进快销,最大限度地避免商品和资金的占压。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历史上的老字号企业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进货

1.广泛多样的商业信息网。老字号企业,在长期经营中都建立了广泛多样的商业信息网。这些信息网能够保证企业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市场行情,掌握商情动态。

(1)外埠坐庄。一些较大的企业都派有专人常驻产地或大城市,叫做“坐庄”(即现在的采购员)。小商号一般是几家联合派人“坐庄”。这些人负责了解当地及附近地区的产品信息,如最新产品、流行花色式样、原料市场供需情况、价格变化等,根据行情直接从产地进货。有的小商号没有能力派出人员,就通过大企业的“坐庄”了解行情。直接从产地进货,既能做到及时,又可减少商品周转环节,从而减少流通费用。

(2)通过“跑街”(即工厂或批发商的推销员),与工厂或批发商加强沟通。“跑街”,顾名思义,是一类经常在市面上串商店、了解行情、通报信息、做宣传的人。商店通过“跑街”与工厂建立联系或协作关系,一方面了解工厂的最新产品情况,及时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向工厂反映商店的销售行情或要求,提供给工厂作为调整生产、改进产品、翻新花样的参考。通过这种渠道,企业进货可以达到快、新、省(省时、省力、省资金)。

(3)与产地工厂或批发商建立关系,及时通信采购。工厂或各地的商会经常向零售商来信来函,通报行情,商店认为价格合适就去进货。

2.严格、慎重而又灵活的采购制度。

(1)专人采购。进货是商店业务的重要环节,一般都由富有经验、认真负责的人来担任。在制定采购计划时,首先由“报柜的”(即业务负责人)、售货员和采购员三方面提出进货意见,由经理根据大家意见作出决定。主管采购的人员,根据情况变化,对采购商品的品种、数量等有采购决定权。这种灵活的制度可以避免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而造成的亏损。

(2)选择产地或定点定购。为了保证进货质量,老字号企业都很注重选择所购商品的产地,一定要从那些著名的、产品质量优良的产地进货。有些特殊需要的农产品原料和加工品,如海产品、干果等,则组织农民和加工户专门生产,以保证本商店特殊需要的质量。有的固定产品,商店会同产地农民建立起经常联系,对产品质量提出要求,定购并进行质量验收(这些类似于现在的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如上海的邵万生南货店,经营的紫菜是选择佘山出产的灯塔菜,质松而鲜,无泥沙;制作甜酱瓜的原料是直接向苏州采购的童子瓜;真藕粉的采购,要求产地农民将产品剔除芜杂,由商店选样订购,并对质量进行验收。

(3)看货和试销。对新商品或有各种不同牌号、规格的商品,商店不了解销售情况的,采取先看样,少进试销的方式,然后根据销售情况决定多进或不进。这就避免了盲目进货而造成商品积压,影响资金周转。

(4)批量采购和零星采购结合。大众性的、好销的商品实行批量进货,有些价值较高或销量较小的商品,则零星进货。这样既防止资金占压,又不致商品不全。老字号,为了维护商店声誉,特别注重花色品种的齐全,总是搜购各档商品,备足花色、式样、规格,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不同需要。上海南洋袜衫百货公司经营的各种袜子有680多种,针棉织品650多种。福源百货商店以经营缝纫用品著名,所经营的各色花边、滚条、丝线、纽扣、缝纫机零件等有680多种。培丽土产商店专门经营全国各地的著名土产品,最多时有六七百种。北京东安市场的稻香村经常保持七八百个品种。商品齐全,容易吸引顾客,客流量大,商品和资金流通就快。

(5)采购方式多样化。根据商品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采购方式,如定期收货、电话要货、函购等。一些手工业制品,是由商店自行设计花样,交工厂或作坊生产后进货。时令商品或某些商品将发生脱销时,商店会立即与厂方联系,设法赶产,以赶上供应。季节性商品提前做好准备,先收先运,赶早上市,保证时鲜。特别是那些经营土产、南货等商品的企业,像上海的邵万生、三阳等南货店,尤其注重进货的时效,很少造成商品积压。

(6)严格验收,加强储存保管。对所进的货都有验收制度,由业务负责人严格执行。验收后交给专人保管。各商店都很重视货物保管,保管员要忠厚、可靠、勤劳。既要保证库存货物的安全,又要防止变质。保管得当,就可以大大减少商品损耗,节约资金。

3.购物实行优质优价原则:采购的商品和原料,特别是特殊需要的原商品和原料,实行优质优价选购,以保证本店产品或商品的独特品质。

销货和服务

销售是商店经营的中心环节。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商品尽快顺利销售出去,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实现企业经营效益。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各个老字号企业都创造了一系列灵活多样、服务周到的销售方式。

1.广泛宣传,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及时周到的宣传可以缩短顾客了解信息、选购商品的时间,从而提高经营效率,节省企业的运营成本。

(1)老字号、大商店都有专人分片负责,与机关团体等客户保持经常的联系,将本店的商品情况,特别是新产品,及时介绍给客户。

(2)“门票”宣传。老字号一般都有“门票”。“门票”上印有对本店商品的宣传介绍,相当于现在的广告。在出售商品时,将“门票”盖在外包装上。顾客购买了商品,也将商品信息带了回去,扩大了宣传效应。

(3)橱窗宣传。一般零售商店,特别是一些著名老字号,非常重视商店陈列和橱窗布置。如上海开开百货商店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共同研究商品陈列方式。根据季节变化迅速变换橱窗布置;根据商品的色彩形态,美观而醒目地加以排列,有的还加以文字介绍。富丽绸布店将畅销和滞销的花色,巧妙、协调地布置在一起,加以衬托,造成联系效应,引起顾客对滞销花色的注意,产生购买愿望。南洋袜衫百货公司指派专人负责,定出制度,规定每月定期调换橱窗商品的次数,使新产品和需要推销的商品能够及时陈列与顾客见面。

2.扩大推销,方式多样、灵活。

(1)除了在店堂销售外,商店推销员还持货上门推销,也可以电话定货。

(2)赊销。

(3)食品可以先尝后买,物品可以随意拣选。

(4)适应不同顾客的不同需求,拆整为零或凑零为整销售。也可以根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接受零星的加工订货。

(5)很多大型商店都有定额礼券,顾客可以买来馈送亲友,实际相当于增加了定货。

3.按质论等分价出售。对购进商品除原有包装好的以外,一般都要再经过整理、挑选、分类,把商品分级论等按不同价格出售,优质优价,低质低价。邵万生南货店规定,对经营的各色商品“不经整理不出门”。其经营的红枣要选“特特王”,经多次日晒,直到干透。

4.注重包装。不同的各类商品有不同包装法,售货员按照一定方法包装,包出来美观牢固。有的商品(如糕点、酱菜等)是有固定包装的,如盒装、罐装、瓶装,这些包装也都注重精美、新颖、灵巧、结实,能够吸引顾客,也可减少商品损耗。

5.以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流通额的大小,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生存。因此,老字号企业都特别重视服务质量,在服务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制度。

(1)代买商品、代客送货。顾客需要的商品本店没有的,商店可以从其他处代买。顾客要求送货的,不受远近限制,不受购物量限制。

(2)售出的商品可以退换,手续方便。很多商店采取“包退包换”的方式来抓住顾客,扩大销售。

(3)提高售货员的服务素质,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企业都订立售货守则,对售货员进行约束。如售货时不许抽烟打闹,不许和顾客吵架,服装必须整洁,对顾客要热情、有礼貌等。要求营业员熟悉业务,掌握所经营商品的各项知识,熟练基本功,充分了解顾客心理和需要,能针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顾客介绍不同的商品。

(4)搞好店容店貌,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如门市设座位供顾客休息之用,代存物品使顾客轻松购物等。被顾客挑选乱的货物随时整理,保持店铺整洁,并方便下次销售。较大型的商店(如大的绸布店)一般设有专职理货员,在营业时间随时将每次交易后堆放散乱的布匹归位。不专设理货员的,则由工作人员抽暇帮助整理。

(5)加强售货监督。商店“报柜的”经常在店内巡视,监督售货员的服务,防止顾客拿走商品,解决争端,并了解消费者需求情况,以便改进业务。这种做法有些相当于现在的“值班经理制”。

加工生产

糕点、酱菜、腌腊、中药等都需要加工。原料采购进货以后,进入加工环节。许多老字号都是工商兼营,有的有自己的加工作场,自产自销;有的是与独立工场保持固定的协作关系。每一著名产品都有独特的做法和秘诀。为了保证本店产品的独特风味和上乘的质量,维护本店信誉,每个商店都有适应本店产品的一套严格的加工制度。

1.选料与配料。为保证质量和特殊风味,各店都有一套严格的选料办法。原料必须经过精选,符合一定质量和规格,不符合要求的不准使用。如邵万生南货店经营的糟鲥鱼,一定要选肚身结实,每条四五斤左右的。配料(或配方)由老师傅亲自严格掌握。

2.做法考究,严守工序。每种产品都有严格的操作工序,不能随意减省、取巧或打乱。有的原料(如海产品)保鲜期较短,一般在产地预先按质量要求,组织农民挑选整理或初步加工,经验收后再运到店铺加工。邵万生南货店经营的糟黄泥螺,一向从沈家门认母涂采购,拣选粒壮无泥的,就地组织农民清腌整理,经过三次筛选,使颗粒均匀,再运沪加工。

3.划分工种,明确分工。传统的加工制作全靠经验。经验多才能技术熟练,保证质量。所以,加工时必须有所分工,不同工种的人不能乱插手,严格按分工进行。

第7篇

关键词:龙陵县;贫困难题;启示

龙陵是国家级贫困县,2009年财政收入为27 359万元,GDP为23.02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1.89∶40.49∶27.62。按实际人均纯收入低于1 196元的扶贫标准,龙陵县有贫困人口13.42万,占该县农业人口的52.24%。经调查研究,笔者认为,龙陵县贫困难题突出表现为县域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未能兴旺,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存在困境。因此,必须振兴县域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解决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困境,才能破解龙陵县贫困难题,这给予云南73个国家级贫困县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破解龙陵县贫困难题之道

1.振兴县域产业经济。充分挖掘三次产业的潜力,走好产业化发展富民富县的道路。(1)改变农业投入太低的现状,大量增加资金、技术、服务投入;尽量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水稻、玉米、小麦等农作物;推广猪、牛、羊、鸡、鸭等畜牧良种,实现规模化、技术化养殖;大量增加茶叶低改面积,提高茶农收入;扶持“两烟”种植,提高烟农收入;全县农民最大的资源是山,应落实林改政策,多给予农民实惠,扩大核桃种植面积,搞好核桃加工销售,尽量扶持贫困户种植石斛、工业用大麻、草果、香菇等林业经济作物,促使林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大化肥、籽种、农药等农资补贴力度;加强农业自然灾害的防范和治理,搞好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建设;加强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知识素质培训,形成大批有文化、懂技术、擅长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持涉农产业项目,发挥好涉农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度,打造一些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抓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有效解决金属硅、硅铁、锌等矿冶业和水泥、酒精、硫酸的污染破坏,处理建筑业垃圾;加大对中小型工业、建筑业特别是加工业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县域轻工业发展;努力争取国家、省、市和社会资金支持,发展龙陵县工业和建筑业,搞好项目的规划论证,把有限的资金投到最该发展的项目上,带动民众从中获利。(3)争取省、市政府投资黄龙玉,大力宣传和推荐黄龙玉,确实把龙陵打造成黄龙玉第一县,发挥出如翡翠玉石一样的经济社会效益;督导邦腊掌温泉项目建设,抓质量、强服务、树品牌,极力吸引国内外游客,带动县域相关产业的发展;争取国家、省、市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聘请专家指导,尽快启动龙陵松山抗战遗址开发与保护项目,结合龙陵抗战博物馆和已修缮完成的董家沟日军慰安妇遗址等,通过省市县电视台、电影、电视剧、报纸等媒介大力搞好龙陵抗战文化的宣传、表演,做“活”龙陵抗战文化旅游产业,使之成为该县具有第一吸引力和第一赚钱的产业。配套建设服务好、档次适宜的旅店、餐饮、旅游纪念品、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发挥侨乡文化、乡镇特色民族文化在县域文化旅游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农民工从文化旅游、餐饮、旅店、运输等第三产业中获利。

2.振兴县域企业经济。(1)抓好县域企业规划与扶持,振兴企业振兴县域经济。扶持一些大中型企业、重工业企业发展,不轻视其他中小企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重视建筑业企业发展,发挥建筑业企业在县域房屋、道路、电站等建设项目中的作用;重视扶持轻工业企业发展,大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品贸易等企业,抓好旅游及旅游特色产品企业,营造优良的企业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2)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针对当地贫困人口、大学生、职业教育人员进行培训,吸纳他们到一些企业中就业,给予合理的工资、福利待遇,促其增收脱贫。(3)培养和造就大批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能多为人民谋利益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抓好企业经营策略、经营效益、财务廉洁等事项,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作,调整企业利益分配格局,治理类似于龙头企业效益丰厚、中上层管理人员获利丰厚、职工及与企业相关联的民众收益少的问题。

3.振兴县域市场经济。抓好公路、铁路、水电站和电力改造、文化旅游等大额政府主导投资项目,促进投资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市场的兴旺,抓好县域内外市场建设,促进县域投资、消费、外贸市场的繁荣。(1)完善县域内外硬件市场建设。抓好“千乡万村”市场建设,坚持乡镇集市规划水平适度超前的原则,搞好集镇供水、供电、排污处理等配套工作,改扩建县、乡(镇)一、二级产品批发及交易市场,改变有形市场拥挤、混乱的局面;适当建设村、社(组)交易市场,繁荣农村交易市场。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保山通向东南亚第一市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契机,提高道路等级,进一步降低县外市场运输成本。(2)完善县域内外软件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坚持落实减税、补贴、优惠等政策,促进民众增加消费和提高消费档次;大力开拓县外市场,促进畜产品、核桃、茶叶、糖、石斛、大麻、水泥、电力、硅等大宗产品外销,抓住大瑞铁路建设、缅甸至重庆石油输入过境、很靠近德宏并与缅甸接壤等条件,打造商品贸易物流带,促进县域企业、县乡财政和民众增收;加强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和传播,建立专门的市场交易组织,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运作机制,确保市场供销渠道畅通;培训并带领一部分贫困人口从事经商贸易行业,繁荣批发零售市场,促进贫困者增收致富。(3)采取合同交易和入保险等方式,协调企业、中间商和农民、职工的利益分配,确保产品优惠补贴措施的落实,确保产品供给不短缺,确保产品价格较好或合理上涨,增加企业和民众的收入,有效防范和削弱市场风险,照顾农民、企业普通员工和小商小贩多获利益。总之,关键的关键是确保县域产品产、供、销畅通,确保产品价格较好或合理上涨。

4.解决县域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困境。(1)提高人口质量,抓好智力扶贫。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做好疾病防控治疗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工作和贫困人口低保、医保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抓好“两基”教育,抓好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促使受培训者依靠技能脱贫致富,改变因贫困而麻木不仁或者“智短”缺乏致富途径的问题。(2)抓好税收征缴,杜绝偷税、漏税,增加县财政收入,增加县政府扶贫资金投入;科学合理地规划、论证扶贫项目,以项目的可行性、实效性去争取更多的省、市扶贫资金投入,争取更多的省外发达地区对口扶贫支持,争取爱心人士和社会各界投入资金与技术扶贫。(3)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减少因灾返贫、因产品价格低迷返贫问题。(4)依托烟草、核桃、畜牧、石斛、文化旅游、加工制造等产业和乡镇小城镇建设、县城功能区建设,抓实产业扶贫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促进民众增收脱贫。大力开展经营致富技能培训,如经商贸易、运输、建筑、修车、餐饮、旅游纪念品制作、民族舞蹈表演等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者向乡镇、县城转移,促进城市低收入者在县内外创业致富,促使一些农民、农民工转为市民。

二、龙陵县贫困难题及破解的启示

(1)云南国家级贫困县存在一些共性与个性贫困难题且相互交织,使得贫困难题更加难解决。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没能兴旺发达,区域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存在困境,这是县域共性贫困难题;县域交通区位条件差、少数民族以往一直贫困落后、能用于经营致富的资源贫乏等,这是县域个性贫困难题;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委靡不振,以及县域区位资源条件差、沿边山区贫困等问题相互交织。(2)破解县域贫困难题应抓好共性与个性贫困难题的解决。必须坚持强县与富民相结合,大量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搞好促进农民、低收入者增收致富的产业项目扶贫开发;始终抓好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市场建设,极力促进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兴旺发达,尽量吸纳贫困低收入人口参与其中以求多增收、快速脱贫致富;摆脱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的困境,大量增加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解决贫困人口的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问题,搞好能力素质扶贫;抓好交通建设,削弱区位劣势。(3)云南贫困县应当努力抓住中国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契机,尽力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科学合理谋划,振兴县域产业经济、企业经济、市场经济,尽量瞄准贫困低收入人口,尽量吸纳他们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并从中多获利,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龙陵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longling.gov.cn.

第8篇

关键词:网络经济融合电子商务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网络经济正渐渐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网络经济时代,而电子商务则成为这个新经济时代的热点。

一、融合是网络经济的典型特征

比较工业经济和网络经济这两种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就会清楚地看到:前者的生产力发展总方向是“分化”,在分工产生财富的同时,造成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形成“迂回经济”;而后者的生产力发展总方向则相反,它借助网络使生产与消费“融合”在一起,通过产消融合造就财富,形成“直接经济”。这种生产与消费的融合是通过技术融合、功能融合乃至产业与社会的融合而实现的。

(一)技术融合。融合首先起源于技术革命,突出表现在现代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计算机在通讯设备中的应用,使通讯系统更加先进、可靠和方便;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又有赖于通信网的支持,二者融合的结果,诞生了“信息高速公路”。它第一次使信息真正成为与工业力量对等的力量。与此同时随着“网络作为电脑的”逐步转向“电脑成为网络的终端”,演绎出现代通信的时代意义:通信不只是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它还能在信息存储和转换、处理和收发等方面扩展着自身的功能,现代通信技术已成为信息技术的主导和基质。现代通信的内涵就是信息网,它使得通信网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分界越来越模糊。

(二)功能的融合。信息网络为时空融合提供了生产力基础———那就是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强大的社会功能。通过社会功能的重组,可将破坏了有机性的部门分割体制恢复到不可分割的生命系统的水平。其结果是供方更快供应、更直接地贴入需方,由此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经济贸易生活方式———电子商务。它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基础上,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的重组,使得原先涉及企业运作的各环节由分离融合为“一条龙”,将现代经济活动的三大要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整合为一个巨大的商用服务体系。这使得企业的经营范畴变得不再清晰,企业充当的角色也多样化起来。例如:未来的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旅游网站的功能,将是集网络公司、航空公司、铁路公司、租车公司及酒店功能融为一体:消费者安排旅行,无需分别上各个公司的网站,而是由旅游网站(虚拟企业)提供一整套的旅游方案。上网一次,所有行程都有安排妥当,而完成网站功能的各个角色,彼此的作业流程也都已预先整合。

(三)产业融合与社会的融合。当信息技术高速度大批量地融入经济和社会生活,产业融合与社会的融合必然随之而生,各产业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例如“Amazon(亚马逊)1com”你无法说清它是一家网上书店,还是一家零售商店?是一家互联公司,还是一家IT企业?互联网已使传统产业间的归类开始失效,它让跨行业“合作”的理想成为现实,从上游到下游盘根错节的合作网络将日益盛行。这种产业的融合又将促使全社会在地域、职业、地位之间的差别趋于消失,多维度地融为一体。因为电子商务将消除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因信息非对称造成的不平等和因时空差异造成的地域资源差异,也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与大企业相同的起跑线。

二、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融合的经典代表

随着网络经济的热点由ISP、ICP转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正成为网络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它以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起来,使供需双方跨越空间障碍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造就直接经济模式。网络经济是一种“直接经济”由此亦得以充分体现。

以下拟从三方面分析电子商务是如何通过“融合”来实现其直接服务的。

从电子商务的一般框架构成看,Internet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全面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保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技术的完善,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搭建起以公共政策、法律和各种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在此平台上的各种电子商务应用。在此框架结构中,不仅融合了各种电子通信技术,还包括了采购者或供应商、消费者、政府、认证中心、支付中心、物流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商等多种角色的参与。

从电子商务的功能看,现代经济的三大运动要素,即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它们各自有其运动特点并形成相应的信息网络、物流网络及金融网络。电子商务通过看似“一键完成”的前端,基于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将现代经济活动的三大要素及其网络整合为一个巨大的最迅速、最可靠、最高速的全球商用服务体系,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的全过程服务。这种“三流”与“三网”的大融合,通过诸多小融合的支持,如技术融合、角色融合、产业融合以及竞争优势相整合、同行业资源整合等,实现了将原本企业业务流程中各自分隔的运作环节融合为一条龙。

从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看,电子商务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模式。进入新千年,伴随大批Dot1com公司的夭折和越来越多传统企业的纷纷觉醒,人们终于意识到:仅靠鼠标吸引眼球是不够的,信息的获取必须能为获取者带来增值服务,这个“增值”的获得离不开“实体”的支持。比如:一个嗜茶的网迷,既要能方便快捷地运用网络寻找自己喜欢的茶叶品种,又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享受到茶的色香美味,没有网络与茶及其有关各方的有机融合是无法实现的,而让客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品尝上其喜好的茶,这正是电子商务的“增值”所在。这个例子说明网络技术只有与现有的传统业务有机结合,才能在新经济发展中脱颖而出。基于上述认识,电子商务终于进入“鼠标+水泥”的融合期:这种网络公司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建立,也因此开辟了真正的电子商务时代。

三、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中的融合优势

既然网络时代的财富由融合造就,电子商务又是网络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可见,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只有将融合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策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方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跟上时代大潮。

(一)通过融合开拓全球化的营销渠道

企业在拓建营销渠道的策略制订上要有区域市场融合的思想,互联网客观上已将地域分散的区域市场融合为一个“平台”,令到即使最小的生意也能到达地域上最分散的市场(即传统经营中的因考虑费用而受到限制的市场)。因此,企业在规划其电子商务的策略时,必须着眼于全球,既要有自己进入到全球各地市场的潜在远景展望,也要考虑到在自己现行市场领域内可能来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竞争对手。

(二)通过融合推行外包方式以降低成本

利用网络融合推行外包方式,比之传统的经营手段将更为有效地降低服务成本和仓储成本。

降低服务成本,主要指为客户开辟自助服务,即把原来某些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改为客户自我服务。因为客户自助意味着企业客户服务代表的减少,从而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及其相关费用。对客户而言,自助则意味着让客户控制支配企业的各种服务资源,提高其主动权,从而提高其满意度。为此,企业必须利用网络融合将其各种服务资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整合起来。

降低仓储成本,对于流通企业来说,就是利用网络融合将企业与自己的贸易伙伴相互关联在一起,从而创建一种高效的企业供应链,并借助这条供应链实现库存成本的大幅降低。具体说来就是将库存控制量直接外包给主要供应商,借此实现企业自身的零库存或最小库存。为此,企业的业务流程运作必须再造,且这种“再造”不只是在企业自身经营范围之内,还要延伸到企业经营范围之外,要与企业之供应商及销售商的业务过程进行融合。

(三)建立多种工具相互融合的交流系统以发挥信息优势

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力量,网络使得客户的力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这使企业与其客户的关系发生反转,制衡权转向了客户,从而开创了客户时代,企业的中心也因此而由产品转向客户。把握客户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客户服务,通过客户满意创造利润的企业方可赢得市场竞争。为此,企业需要接近客户并与之保持近距离,这种与客户的接触及关系的维持,则有赖于一个实时高效的交流对话系统。具体说来,就是企业与客户进行交流对话的设备和途径应该是多样化且又相互融合的,以便让客户自己选择用鼠标点击或是电话按键,或是电子邮件、传真等工具设备,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实时互动。

(四)把客户需求融合到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

互联网让客户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企业“推”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而是可以“拉”出他们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让客户直接参与企业开发产品和服务项目的过程,让客户的声音直接融入生产,这是电子商务开展一对一关系的基础,定制和免费正是这种产消融合的具体体现。

定制:客户时代是个性化消费的时代,故定制生产与服务成为企业适应少而多变的消费市场的必然选择。通过定制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适合客户,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不仅为客户提供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更可以准确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多销售机会,这对企业的重要客户尤其如此。

免费:软件制造商在完成新产品开发前,先将其测试版本供客户免费下载,客户使用过程实际上也参与了产品的开发,如客户喜欢使用该测试版,那么将其变成付钱购买正版产品的用户已不是难事了,因为人们通常更喜欢自己已经熟悉的东西。可见免费不但在生产过程融入了客户的声音,也为企业锁定了潜在客户。

(五)通过聚合资源和过程整合为客户提供整合服务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购买(消费)行为,可将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辅的过程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或是“全套的解决方案”。这种资源的聚合与服务对于扮演中间商角色的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因为电子商务会使传统中间商的商流功能被弱化,中间商只有强化其信息流功能,通过为客户提供信息和聚合服务,方可创造价值和利润,从而获取自己的生存空间。故这类中间商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转手”交易观念,侧重于寻找聚合价值利润的途径。

第9篇

根据区委、区政府16个重大专项工作部署安排,由区农业局牵头实施了“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2015年,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围绕“三大行动、十一项内容、四十个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着力推进,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完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示范创建

一是瓶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工作。瓶窑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于2013年9月开始创建,2015年11月通过省级验收。项目落实推进“一心三区八园”建设。“一心”:现代粮食、蔬菜种苗育苗中心(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三区”:奇鹤花卉苗木示范区、大观山种猪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八园”:毛元岭桃果、塘埠水果、海深特种水产、西安寺早竹、满元蔬菜、凯西爱红豆杉、龙华铁皮石斛、鱼佬大休闲农业精品园。累计完成投入资金19981万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06.6%,其中:省级投入1155万元,市区投入6789万元,业主投入12037万元。建成面积33000亩,实现农业总产值26670万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1.5%,其中:二区八园(不含粮食功能区、中心基地)农业总产值23324万元,平均亩产值1.75万元。综合区按照设施装备先进、技术模式创新、产品质量安全、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服务到位、示范效应明显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整合、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科技应用、产业化水平、生态循环、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是中泰省级茶叶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泰龙井茶示范区创建点规划建设规模3500亩,计划投资310万,实际建成3500余亩,实际投资365.5万元,超额17.9%,于2015年6月完成相关建设内容并已通过省级验收。主要建成三个连片区块:其中留家村片区1093亩,思古山片区1608亩,南涧片区1060.2亩。品种配置乌牛早、龙井43、浙农113、白茶一号等茶树良种。示范区在基础设施完善,完成新建主干道3700米,生产便道19020米,新建沟渠5035米,新增绿化面积4200平方米;科技应用到位,积极推广茶树良种,建有茶园滴灌、防冻设施和农残检测室,全面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先后通过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园区产业化水平较高,内有茶叶鲜叶交易市场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家,加工茶厂4家,农户自行购置的龙井茶加工机械设备达300多台套,产业化水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洞宵宫”牌茶叶成为余杭区名牌产品;综合效益明显,2015年园区生产茶叶287吨、总产值2948万元,比创建前分别提高6.7%、30%,园区创建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加快推进重点现代农业园区新建改造

一是针对10个重点镇街下达了20个以上重点农业园区提升改造他投资任务,一年来,实际共有11个重点镇(街道)25个重点农业园区开展了提升改造投资建设任务,完成园区建设总投资约2.06亿元,比原计划1.62亿元目标任务超额27%。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推进园区提升改造,继续落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今年新立项“良渚神地花卉科技现代农业园”等10个园区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0.54亿元;并完成已建7个园区项目验收考评,审定项目投资额0.36亿元,下拨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

(三)积极推进园区整体发展水平规范提升

1、建立健全园区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布局规范》的相关要求实施年度的园区增补调整工作,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增补,不符合规划的予以清退,今年已完成新增农业园区13个,取消园区规划布局4个;区农园办已制定《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准入与退出管理办法(试行)》,计划2016年初正式启动实施相关工作。

2、启动实施规范化园区认定工作。实施现代农业园区规范化认定与管理是下一步我们提升发展农业园区、促进园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区农园办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在征询各部门意见建议基础上,制定了《余杭区规范化现代农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开展规范化园区认定相关工作,经园区业主申报、镇(街道)初审推荐,区农园办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评审,“余杭区余杭街道仙宅村科奥种业粮食现代农业园”等30个园区被认定为首批区级规范化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3、努力挖掘园区发展用地空间。今年以来,我局配合国土部门开展土地规划中期调整,针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用地需求进行了梳理,推荐了98个农业园区需求371亩建设用地和375亩设施用地的调整计划报国土部门。落实执行设施用地审批备案制度,2015年全区已解决10个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用地40.8亩;个别镇街通过挖掘村级集体存量用地和闲置房屋为园区解决用地需求,全年实际完成12个园区42.256亩发展用地,超目标计划任务6%。

4、全面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一是在农业园区内已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7.85万亩次、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4243吨、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服务1.33万亩,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园区内实现农药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1%,无害化处置率100%,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二是实施农业园区化肥农药减量工程,现已累计完成化肥减量指标70吨,农药减量6吨,均完成计划任务。建成瓶窑满元蔬菜现代农业种植园、良渚春溢蔬菜现代农业园、良渚麟海蔬菜现代农业园3个肥水一体化应用园区。建成鸬鸟蜜梨特色园和初步建成崇贤湾里塘莲藕现代农业园2个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点,其中鸬鸟蜜梨特色园推行“园种草,草养羊、羊粪肥园”的果牧农结合的绿色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利用梨(桃)园套种牧草作为湖羊养殖的主要饲料,养殖湖羊所产生的羊棚垃圾经无害化处理后作为梨(桃)树的有机肥进行梨(桃)的种植;崇贤湾里塘莲藕现代农业园今年开展了茭白秸秆堆肥还田利用试点,拟通过堆制发酵将茭白秸秆转变为农家肥,再通过管道输送至农田进行利用。三是推进水产清洁化养殖,着重完成运河街道黑鱼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完成全部黑鱼养殖户综合整治签约,共计194户,涉及11个村,养殖面积2104.42亩;完成清塘腾空194户,养殖面积2104.

42亩,占应清塘腾空户数的100%,占总面积的100%;做好转产引导工作,结合温室甲鱼关停整治,为311名“两鱼”养殖户举办首期荷花种植技术转产培训班。

5、不断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一是完成良渚麟海蔬菜现代农业园、鸬鸟三水果业现代农业园2个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立项和签约,并通过验收考核。良渚麟海蔬菜现代农业园主要推广种植“黄火青”小白菜、杭椒等蔬菜品种,主推蔬菜肥水一体化技术,进行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等示范;鸬鸟三水果业现代农业园引进早熟梨优良品种翠玉1个,高接50亩,建成病虫优化防治试验示范,加强土肥水综合管理深翻改土。二是完成余杭街道长岗科奥粮食繁育种示范一体化现代种业园区建设,完成省级水产原(良)种场浙江上升甲鱼现代农业园的建设任务并过省级良种场资格验收。余杭科奥粮食现代农园为我区第一家以粮油类作物为主,集新品种选育、繁育、展示及新科技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区内代销网点70多家,主要农作物种子供应区内市场占有率约80%。上升甲鱼现代农业园建有亲鳖池135亩,后备亲鳖池70亩,孵化房80平方米,隔离房1000平方米,稚鳖培育温室2420平方米,年生产中华鳖苗种能力300万只。

6、有效缓解农业园区人才需求。一是组织园区业主参加浙江大学余杭现代农业提升发展研修班,培训近60人,培训内容以余杭现代农业提升发展为主线,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清洁生产理念技术、创意与休闲观光农业、新媒体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课程展开。二是已累计举办3次园区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分别开设粮油班、竹笋业班、植保工班、茶叶班和农村电子商务班,培训人次300余名,完成计划120%,牵线农业园区招收大中专学生参与园区生产管理,现已完成招收83名(其中继续教育在读17人),占计划103.8%。

7、探索创新农产品流通营销模式。一是已完成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市级农业电商企业项目推荐工作,已有39家涉足电子商务,占比约56%,企业电商化程度逐步提高过程中;已累计完成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人次500余人,实现农村电商产值达到40亿元,同比增长19.4%,完成年度计划任务;完成塘栖、瓶窑镇和良渚街道等18个镇街80个电子商务标准化服务站点建设,完成年度目标。二是已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成源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园区包括农产品展厅、微商创业楼和冷库等区域,计划为入园企业打通线下、线上两条渠道,打造成一个综合性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集成平台。电商招商和选址签约正在进行中,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园。三是已在“余杭旅游”、“余杭”、“三农微信”平台专栏开展园区介绍26个,累计推出各类农业休闲线路10余条,农业园区采摘游信息30余条,并完成径山农旅线、瓶窑良渚农旅线、余杭中泰鸬鸟百丈农旅线、城区农旅线四个板块农业休闲旅游线路4条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设计与宣传工作。

8、切实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编制了《余杭区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工作实施方案》(余政办〔2015〕123号),召开多次专题会议,部署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分解落实了建设任务,明确措施,确保涉农各项目标任务高标准按时完成。组织相关人员赴衢州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区实际开展了国家县创建主题培训班、全区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及检测人员技术培训;印制发放国家县创建宣传手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手册等,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直通车活动,在三农微信、微博开辟专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有关信息,营造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二是制定印发了《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强化镇街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保障工作的通知》(余政办〔2015〕42号),督促各有关镇街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的标准,抓紧完善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建设,确保检测工作有序运行,全区各镇街检测室共开展快速定性检测12349批次,合格率99.73%;各生产基地检测室开展快速定性检测10584批次,合格率99.26%。全区开展区级定量检测681批次,合格率99.56%;三是已完成33家产业园区实现二维码标识在追溯管理中的运用,完成年度考核计划。

(一)编制方案、细化任务

根据重大专项行动部署,我局召开了的专题工作会议,落实部门和专人,围绕当前全区农业园区发展现状和需求,从实际出发编制了《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细化分解,将各项工作细化到各部门、各科站和相关镇街,并明确年度形象进度,并定期向区委大督查办上报月进度情况,为全面落实和推进专项行动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领导、协调推进

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余杭区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发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区农业局、林水局主要负责人

第10篇

同志们: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工业战线呈现出一片新气象。工业增长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企业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资产重组和机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上下抓工业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举全力抓工业的氛围初步形成。客观地分析当前形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只有25%,仍处在初期阶段。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一、要突出解放思想,着力推进观念创新。现在全市上下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十六大的灵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两年特别是去年工业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得益于近几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大讨论,大家对加快工业的发展已经形成共识。但解放思想还不够,还有一些影响、阻碍发展的陈旧落后观念需要进一步创新。当前,要针对在转变职能、发展思路、管理方式、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差距,重点在“六破六立”上狠下功夫。一要破除按部就班、均衡发展的传统发展观念,进一步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意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二要破除“左”的观念束缚,树立市场取向的改革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做好工

作;三要破除计划经济的管理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四要破除粗放型经营思想,树立现代管理意识,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五要破除思想,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六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树立开放意识,跳出*看*,走出*发展地州,通过招商引资,在机制、人才、信息和项目上实现与先进地区的有效对接。

二、要突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抓住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机遇,充分发挥*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吸引外来资金特别是境外资金重点投向生产性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工业企业和经济主管部门在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要准确定向。要把招商引资的目标重点瞄向*等沿海发达地区和*;把招商引资的对象重点瞄向国内上市公司、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国际跨国公司;把招商引资的领域重点瞄向国有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现有骨干企业的做强做大和现代流通企业的发展上。二要抓好结合。要把招商引资与推进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深化企业改革、盘活现有存量、建设工业园区等结合起来。要紧密结合实际,不搞盲目引进,特别是有污染的项目、与生态经济示范区相违背的项目不能搞。三要注重实效。招商引资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项目质量、项目载体、服务水平、优良环境和招商方式。

三、要突出发展后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据专家对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分析发现,工业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来产出增长2.73个百分点。显而易见,工业投入收效是明显的。在继续发挥政府建设性投资作用的同时,要引导外来资金和社会资金重点投向工业。发展工业特别要把握好发展重点。一要突出抓好对全市经济带动性大的10户工业骨干企业和10户民营重点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工作。对这双十户企业,各级各部门要抓拎在手里帮助指导,通过各种要素倾斜,尽快做大做强。二要认真做好两篇文章,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科”字文章,提高我市农副产品加工业集约化的“农”字文章。三要集中力量培育六大支柱产业,即非金属矿采选及建材工业、有色金属材料工业、纺织服装玩具工业、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机械仪表工业、精细化工业。四要加快推进五大工业园区建设,即贵池、青阳建材工业园、新材料工业园,东至重化工业园、轻纺工业园和大渡口桥头工业园,开发区的有色工业园、港口工业园,提高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在加大工业投入和发展工业园区时切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要坚持依靠技术进步,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发挥信息技术的倍增作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一定要增加科技含量,走深加工的路子。要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加快推广混凝土集中搅拌配送和新型墙体材料,实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要坚持预防优先,严格执行新上基建技政项目环境评价制度,实行生产能力建设改造与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要把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同区域工业布局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加工规模化、系列化、精深化,促进县区之间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

四、要突出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着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民营化和产权多元化为主攻方向,坚决、彻底、有序、稳妥地推进新一轮企业改革,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市国有工商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任务。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有利于企业改革后的发展,有利于国有、集体资本完全或基本退出,有利于妥善安置职工。对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的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集中有限资源做大做强主业,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实现企业的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我市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的重点是要做强,只有做强才能做大,而强主要体现在核心竞争力上。当前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要做好六方面的工

作:一是继续抓好基础工作,推进企业加强战略管理;二是加快机制创新步伐,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三是根据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和联合兼并,突出和壮大主导产业,争创规模新优势;四是加大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线的力度,培育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采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使企业经营管理上一个新水平;六是抓好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和技术工人三支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逐步建立工商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探索建立培训、资格认证、使用相结合的新型用人机制。

五、要突出现代流通,着力抓好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流通作为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流通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从传统的商业业态到现代化的超市、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满足者不同层次商品流通的需要。大力发展商业,一方面为消费者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为工业企业和农业服务。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流通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国外的一些大企业现在都没有仓库,供应的物资和造出的产品直接进入流通领域。在改革中,把“贸”的职能放在经贸委是有一定道理的。各级经贸委在调控宏观经济和引导产业发展、市场运行的过程中,工作着力点应适当向流通转移。当前应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切入点,加大经贸系统对流通的影响和调控力度。一要继续开展各种专项整治,使市场流通环境进一步改善;二要认真编制商贸流通行业及各分行业发展规划,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和市场监督,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健康发展;三要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专业市场,如茶叶等农副产品市场、建材市场、旅游商品市场等。

六、要突出职能转变,着力加强经贸队伍建设和依法行政。全市经贸系统,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经济工作,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要继续狠抓理论、业务学习,强化制度建设,改革审批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努力为全市工商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培育形成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贸系统的同志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艰苦创业的思想,把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把精力全部放在发展上,努力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作出有益的贡献。

第11篇

关键词:WTO;九江工业;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080-02

1 九江工业的现状

九江工业经历数十年的发展壮大,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门类齐全的工业经济体系,在九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赣北工业重镇,纺织、石油化工和电力居江西省首位,“十五”规划中,确立了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建材、食品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九江成为江西的工业强市。

1.1 化学工业

九江的化学工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由九江石化总厂、星火化工厂、九江化工厂等为骨干的化工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发展后劲较强。“十一五”期间将加快规模经济建设,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1.2 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在九江工业中占一定比重,包括国家定点生产一、二、三类压力容器、油咀油泵、食品包装机械、船舶制造等生产企业。

1.3 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是九江的传统支柱产业,棉纺锭、气流纺、布机、印染生产线、服装生产能力,都有一定规模,九江海扬纺织集团是经原国家经贸委、原外经贸部批准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

1.4 电子工业

电子工业是九江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信息通讯、电力电子、电子材料、电子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产业格局。落户于九江的江西思达电子有限公司拥有自动化SMT车间一个,流水线八条,可年产各类电能表200万只。

1.5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为九江传统产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水泥、水泥压力管、玻璃纤维、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人员素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诸方面与国内建材工业先进水平相比都还存在很大差距,总体实力处于国内较落后水平。

1.6 食品工业

九江食品工业已初步形成以茶叶、啤酒、饮料、粮食和水产等龙头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今后将围绕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大做强,主攻绿色食品、果蔬加工,重点突破保健食品、有机食品、水产品,大力发展休闲食品、软饮料、乳制品、豆制品等。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迅猛发展,成为九江食品工业中的一大亮点。

2 九江工业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高新技术少,竞争力不强

九江工业经济缺乏高科技成分,特别是高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产业、电子产业、家电产业几乎空白,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少,影响力大的名牌产品少,导致产业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近几年沿海发达地区乡镇工业的崛起,对九江纺织、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造成一定冲击,加之工业企业结构层次较低,势必造成适应市场能力偏弱,工业化水平较低。

2.2 持续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没有形成

计划经济体制最大特点是无须自由竞争,计划就是市场,市场经济到来后,似乎处处都有投资机会,都有钱赚,我们企业在不知核心竞争力为何物,也没有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便可生存发展,这导致了不少企业家缺少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和重视,企业没有建立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发展战略主次不分,产品战略上缺乏核心产品,经营战略上,没有经营特色;人才战略上,缺乏激励机制,另外,有些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不珍惜名誉。

2・3 企业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抗风险能力不足

在九江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比重很大,据九江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九江1500多个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光小企业就有1100多个,比例非常高,但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只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3.25%左右,并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尽管九江中小企业在转移剩余劳动力、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为不能立足九江人才资源的具体情况,必将阻碍中小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高级管理人才缺乏

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九江对知识、人才的尊重程度不够,这表现在,知识分子工资水平长期偏低;对在科研上有突出成就的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激励。当前九江科技人才仍然严重不足,人才结构、分布、流向不合理,65%以上的人才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一些行业人才奇缺,特别是拥有大量涉外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复合型人才严重偏少。

3 入世后对发展九江工业的思考

3.1 重视引进技术,提高企业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

企业间的竞争,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科技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靠对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九江工业企业创新的总体能力薄弱,大多数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开发的资金和人才。全市大中型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额7000万,占销售收入的0.67%,国际惯例应为5%以上,而九江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不到1%,没达到国际上规定的勉强维持的境界,建议九江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争取使九江支柱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增强企业竞争力。

3.2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培植优势企业

适应信息全球化、资本流动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等诸方面考验,必须强化企业管理,提高内在素质,要从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经营型管理转变;从一般的认识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从适应稳定环境向适应多变环境转变;从国内或区域竞争向全球化竞争转变。注重学习国外经验,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应尽快出台培养和保护企业家的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鼓励人才向企业汇集,为培养企业家作人才储备。

3.3 继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

作为内陆欠发达城市,一要靠大力吸引市外资金来发展九江工业;二要扩大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据统计,九江2007年末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40.72亿元,要采取鼓励措施将民间资金启动到发展工业上来,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民营工业企业,要做到鼓励发展工业的政策最优惠,政府服务最好,办企业成本最低,企业成长环境最好,把九江打造成江西经济发展环境最优的城市。

第12篇

蜀国仁君刘备、魏国枭雄曹操、吴国智者孙权,三分天下……如今,在中国的小吃餐饮行业,沙县小吃、m州牛肉拉面和黄焖鸡米饭,颇有群雄争霸、三分天下的局面。

近日,沙县小吃又有新动作,雏鹰农牧投资1.35亿元进驻沙县小吃上游供应链。在提出上市口号5年之后,沙县小吃能否摆脱重重障碍成功上市?前途似乎并不乐观。

1.35亿背后的战略意图

提起沙县小吃,消费者对它再熟悉不过了,无论是错综复杂的城中村,还是装修上档次的大型商超,都有它的立身之地。

早餐一份热腾腾的蒸饺加个茶叶蛋,中午一份香喷喷的炒粉,晚饭一碗葱花拌面,夜宵再来一盅补脑猪肚汤。物美价廉、方便快捷,美味可口,这就是沙县小吃给人们的深刻印象!

2016年11月29日,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公告,拟共出资1.35亿元投资沙县小吃集团旗下沙县旅游、沙县投资,进军供应链上游。这笔亿元投资背后,再次凸显沙县小吃的上市决心。

资料显示 ,雏鹰农牧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承载着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的重任。此次入股沙县小吃,是中国养殖业和餐饮业的强强联合,或对未来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公告称,“公司旗下控股子公司微客得(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拟与沙县小吃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设立沙县小吃传媒旅游文化有限公司,开展广告服务、旅游文化传播及其他业务。该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1亿元,其中微客得科技拟以自有资金出资4500万元占股45%,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出资4800万元持股48%。”

同时,雏鹰农牧还将出资不少于9000万元,通过增资形式认缴沙县小吃餐饮连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5%股权,沙县小吃集团出资1.02亿元占股51%。该投资公司负责运营沙县小吃产业园和沙县小吃供应链服务项目。

早在2016年5月,雏鹰农牧与沙县小吃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雏鹰农牧为沙县小吃提供原料、预包装食品,双方共同研发适合渠道销售的新产品。

雏鹰农牧还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合作将利用沙县小吃渠道,有效拓展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此次斥资主要是看好沙县小吃的全国性品牌影响力和持续盈利能力,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如此一来,沙县小吃在提出上市口号5年之后,终于有了新动作。业界人士评价此次投资事件为“或为沙县小吃未来上市铺路!”。

上市口号提出5年没动静

事实上,在产业化发展乃至上市的道路上,沙县小吃集团近年来动作频繁。

据了解,早在2008年,由沙县政府主导下,沙县小吃集团有限公司就已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6500万元。,主要从事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沙县小吃文化城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沙县小吃文化旅游资源的投资。

2011年,沙县县委提出了沙县小吃发展目标:“保牌、提质、连锁、上市”。准备整合小吃业主入股,走连锁经营的路子。

2014年12月,沙县小吃集团与正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声称要从原料供应、食品安全控制等方面,推动沙县小吃的转型升级并登陆资本市场上市。沙县政府甚至提出,要在3年内整合6000家小吃店、5年新发展4000家店面,最终实现年营业收入500亿元,对经营者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上市。但签约之后,沙县小吃依然没有大的动静。

2016年5月18日,沙县小吃集团与中粮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原料供应、互联网平台合作、共享市场资源等方面展开合作。协议的签订为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注入更大动力,推动沙县小吃向规范化、规模化和企业化方向发展。

再往后,便有了近日曝出的消息,与“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的高调布局。

然而,值得思考的是,沙县小吃整体上市的口号提出已不止5年时间。5年时间里,遍布国内的沙县小吃以惊人的速度及规模快速扩张,除了进入北、上、广等大中城市外,连续登陆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地区,甚至还在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落户,世界几大洲都出现了沙县小吃的身影。据沙县小吃网调查统计,美国、加拿大、秘鲁、澳大利亚、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非洲的博茨瓦纳都有沙县小吃店,全国沙县小吃店数量已达到6万家。

根据沙县同业公会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6万余家沙县小吃年营业额高达50亿元。50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聚德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4倍,小肥羊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的2.5倍。更值得一说的是,在3000余家A股上市公司里,2015年营业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共有648家,占比仅2成。

营收达到50亿的沙县小吃,为何近年来屡次谋求上市没有结果?这一宏大目标背后,到底存在哪些更为现实的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上市难调查之一:发展模式与产业化

和所有的草根快餐品牌一样,行业标准缺失、管理匮乏以及整合困难是阻碍沙县小吃做大做强的最大障碍。

沙县小吃历史久远,自1997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申请注册了“沙县小吃”图形标志后,“沙县小吃”成为一个集体商标,也是一个沙县的产地品牌。据了解,沙县小吃经营主要两种方式:一是沙县本地人出来做,他们不用缴纳连锁加盟费用;还有一部分是沙县以外的人在做,他们是通过加盟来获得沙县小吃的经营权。要想整合沙县小吃,难度最大的是沙县当地人这部分。

其实,这些早就被沙县政府看在眼里。早在1997年,沙县政府就成立了小吃办,组织了同业公会,设计了统一商标,引进了洋快餐的装修和管理模式。为了吸引沙县小吃业主,小吃办后来陆续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设立联络处。在一些地方,沙县小吃办的管理已见雏形,一些沙县小吃店已经成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会员。按照沙县小吃办的设想,会员店面有统一的招牌、商标和餐具,许多店面的原料都是从指定的食品公司配送,且每年会组织一至两次的培训会议。

但目前的现状是,更多的沙县小吃仍是单兵作战。“我们对现在的生意很满意”,一些沙县小吃业主表示,找不到加入的理由。

有分析认为,沙县小吃业要朝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必须发展连锁快餐的经营模式。但是一些小吃经营者和行业专家表示并不看好。深圳一位经营沙县小吃的老板称,在深圳几乎是每二三十米就有一家沙县小吃,数量多,难以整合。

对于沙县小吃整合上市存在的问题,博盖咨询总经理高剑锋认为,沙县小吃的特点是进入的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很低,商家以个体为主,股权过于分散,缺乏一枝独大的整合主体。沙县小吃起源于民间,草根特色明显,完全是市场化的产物。整合沙县小吃更多的是政府单方面的意愿,市场主体是否配合还很难说。看来,如何让众多小吃业主心甘情愿地加入产业化的阵营中来,仍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上市难调查之二:经营品种和质量要求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沙县小吃几乎全部沿袭了“夫妻店”的经营模式,以夫妻共同经营一个店为主,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有利于沙县小吃遍地开花;但另一方面,这种野蛮生长也使得沙县小吃的发展缺乏约束和制衡。尽管都打着沙县小吃的名号,小吃的内容也都几乎相同,却因为经营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状态,“两家沙县小吃相差不过数百米,口味却千差万别”。

在经营小吃品种上,沙县小吃原有130多个品种,但在市面上,我们所能吃到的也却很有限,最常见的有沙县扁肉、拌面、芋包、蒸饺等。由于沙县小吃在经营方式上各自为阵,除经营规模小、本小利薄很难再扩大规模外,一些经营者根本无意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去探索制作出口味好、品种新的小吃。

采访中,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相关人员表示, “沙县小吃”经营店必须有五个以上具有沙县特色风味的小吃品种,其原料和辅料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工制作符合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沙县特色风味的小吃品种有拌面,扁肉,烧卖,蒸饺,芋包,烤豆干等。当在采访是否对“沙县小吃”的食品有统一的、标准的质量要求时,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些所谓的标准以及统一,也只是靠个人自己去执行。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人员表示,对于所谓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是要靠店主自行执行的,假若,某一小吃店未按标准的要求去制作小吃食品,同业公会并不会对此采取任何奖惩措施,因为将来利益受损的只是店主本人,而不是其他人,同时他们相信店主为了自身利益出发应该会认真履行相关的要求。

对这些小吃的制作工艺与方法以及技术要求,主要是通过专业的制作培训和相关的文字规范完成的,但在实际履行过程中主要依靠小吃店自觉履行,政府以及同业公会对此并没有相关的监督控制和反馈机制。

上市难调查之三:经营管理与标准化

“沙县小吃的经营规模小,松散,难以形成‘大气候’”,是业界对沙县小吃的较多评价。

“沙县小吃”是沙县政府在1997年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的一个地域品牌,这个品牌具有共有性质,从产权的角度上保护了当地的利益。但是,使用这个集体商标的经营业主多是零散的,家庭的,自主经营的,缺乏一个有机的管理系统。从事沙县小吃的营业主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对于沙县小吃店各方面的投入与管理水平都比较低,店面小、卫生条件差、档次低等客观问题,成为制约沙县小吃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来说,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店名店貌的标准化,经营的标准化以及管理的标准化等方面。经营的标准化体现在进货渠道、进货权限、进货程序等都是标准的,一致的。以及各连锁分店内的结构布置、销售价格,销售方式、服务方式等都是标准的,一致的。这样可以保持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质量与水平的一致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根据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要求,沙县小吃标准店的经营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厨房面积不小于8平方米,厨房与营业厅应该隔离,门面装饰要美观,大方。2009年10月记者专门对沙县小吃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访谈调查,主要的调查范围是在三明列东、城关以及沙县府中的“沙县小吃”业主、非沙县小吃的沙县小吃经营者,以及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相关人员。调查发现,在沙县府滨河东路,有8家沙县小吃经营店有加入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成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会员,其中只有5家店的经营面积符合要求。其他地区情况同样不乐观。

此外,管理的标准化还体现在企业的采购、进货、库存、制作、集中配送、销售等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以及对所有部门、所有环节中的员工的工作行为,包括服装、工作权限、办事程序、技术指标、完成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都应是标准化的。显然,这一系列标准化要求,沙县小吃现有6万经营者,难以达到。

在经营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方面,按照同业公会的规定,经营者必须经过统一的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际调查发现,经营沙县小吃的业主大多是沙县本地人,要成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的成员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沙县的户籍,意思就是说沙县政府只允许沙县本地人来经营“沙县小吃”。显然,多数经营沙县小吃的外地人不在培训之列。

对于沙县小吃的服务质量,同业公会并没有很具体的要求,只是一些基本的服务常识。他们认为,服务质量的好坏只会影响到该店主的利益,为了提高竞争力和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些店主会自觉的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因此并没有做相关的具体规定。而且在实际中,沙县小吃多数是小本经营,规模小,由于经营成本、经营规模以及利益的限制,很难要求沙县小吃做到细心周到的标准化服务。

上市难调查之四:经营结构与股权分配

曾有专业投行人士表示,上市企业首先必须具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清晰的股权关系及内部董事会、股东会和经营层之间的关系;而公司内部的标准化管理、制度流程和规范的要求更是严格,还必须有拿得出手的业绩回报。

博盖咨询总经理高剑峰认为,整体来看沙县小吃在盈利能力上不存在问题,但在上游供应链的规范化、整合后的相关股权以及管理和财务透明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

据沙县小吃同业公会网站披露,截至2016年6月,沙县小吃集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 、深圳等11个城市成立子公司,开展连锁经营业务,并要在年内于各地组建子公司16家以上,发展餐饮连锁店500家以上。而另一份同样来自沙县同业公会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全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2万余户,店面2万多家,从业人员6万余人。按照规划,沙县小吃到2016年底才拥有500家连锁店,与实际的“夫妻店”数量有较大差距。

曾经为全聚德、湘鄂情、俏江南等餐饮企业做上市规划的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副总史俊认为,沙县小吃距离上市实在太遥远。“首先是他们的法人治理结构、股权关系,以及董事会、股东会和经营层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善。其次整个公司平台也需完善,沙县小吃的资产所有的经营状况都必须很明确。第三,公司内部的管理必须标准化,必须有相应的一些制度流程和规范。第四,必须有很好的业绩回报和业绩的相应的一些内容。”史俊表示,他认为,就这几点而言,沙县小吃还并不具备上市能力。

1.35亿是“翅膀”还是“发动机”?

不可否认,沙县小吃在上市征程中,已暴露出越碓蕉嗟奈侍狻1热缟诚匦〕栽谑敌斜曜蓟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文字宣传和依靠统一的培训,并没有在实际的行动中,监督各成员是否做到标准化,也没有建立反馈与控制的机制。再比如,对于沙县小吃的品牌以及商标没有采取精耕细作,没有让品牌效应得到发挥。而这些,同样成为阻断沙县小吃上市之路的层层屏障。

那么,沙县小吃与雏鹰农牧的战略融合,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有专家认为,推进沙县小吃上市,应从建立标准化的采购体系、推行质量认证制度、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品牌规范统一管理等方面着手改善,而沙县小吃与雏鹰农牧的合作重心恰恰在供应链上游,标准化、规范化的原料采购有利于保证食物的质量,使沙县小吃更专业化、标准化。对于上市具有推动促进作用。

根据沙县小吃与雏鹰农牧的双方协议,沙县小吃计划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沙县小吃品牌带动战略,整合全国各地约6万家沙县小吃经营店、在沙县建设沙县小吃产业园,从而推进沙县小吃产业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