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7:59: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资金流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西安铁路局建管处,陕西 西安 710054)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从事资金监管的工作经历,对铁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铁路建设资金监管中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铁路;建设资金;监管
中图分类号:F53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136-01
一、铁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涵义
所谓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是指项目建设期间,为防范资金风险,做到专款专用,防止挪用、串用等违规行为,建设单位沿袭建设资金流向,对拨付的建设资金进行检查而建立的一种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是确保资金依法合规使用、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管理手段。
二、加强铁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必要性
1.规范建设资金管理的需要。铁路项目资金来源以财政性资金、铁路债券、企业自有资金、银行借款资金为主。加强资金流向监管是对建设资金进行全过程监管的体现,也是规范资金管理的需要。
2.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铁路等交通基础性建设投资;特别是近两年,为拉动内需,铁路每年基建投资规模保持在8000亿以上。依法合规使用建设资金是确保建设项目按照设计标准、规模顺利实施的关键。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是加快推进铁路建设,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建设管理要求。
3.维护项目稳定的需要。维护建设项目稳定,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期足额发放,确保不发生群体性上访讨薪等事件发生,是建设单位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督促参建施工单位按规定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重要内容。
三、铁路建设资金流向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分析
1.监管意识不强。部分建设单位对资金流向监管认识不到位,建设单位只要按合同约定、工程进度拨款就行;认为施工单位挤占、挪用、截留建设资金行为,是铁路建设管理中小问题,只要按期建成投产就行,资金如何使用完全是施工单位的事,甚至对资金流向监管持抵触情绪。
2.监管制度不完善。《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颁布于2005年,基本不涉及建设资金流向监管内容;尽管铁路总公司陆续出台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有关通知,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制订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监管制度;部分项目管理机构疏于建设资流向监管,三方监管协议流于形式。
3.监管深度、尺度不够。对参建施工单位而言,建设资金使用更多体现在成本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征地拆迁等方面,违规截留、挪用建设资金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不结合施工单位的包价范围、施工程序、成本核算、合同管理、分包计价等内容,资金流向监管工作是肤浅的、片面的。
4.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与参建单位资金统一归集管理的矛盾问题。铁路建设资金管理一项要求,即确保专款专用;作为铁路参建施工企业,从集团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管理要求出发,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是提高企业资金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资金监管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都有资金归集诉求,加大日常资金流向监管困难。
四、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应对措施
1.加强专业培训,提升监管意识,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首先,建设单位要充分认识依法合规使用建设资金的重要性,树立强化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意识。其次,加强资金监管人员业务培训,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提高综合管理素质。最后,组织财会、计划、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共同对建设资金流向进行监管检查,提升检查力度、深度。
2.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制订监管条款,确保资金流向监管依法合规。
2006年,原铁道部首次正式发文,明确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必须将资金监管、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事项纳入铁路建设合同管理;铁财〔2007〕237号、铁财〔2011〕24号也分别对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提出具体要求。
项目管理机构应在施工承包合同签订环节,以合同的形式明确资金使用范围,细化资金流向监管程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建设资金流向监管工作依法合规,这是保证实施资金监管的前提。
3.完善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各级监管职责,建立逐级负责的资金监管体系。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监督”的管理原则,严格执行建设、施工及监管银行的三方监管机制,明确各级资金监管责任主体及责任人,充分发挥各级监管职能,做到项目管理机构对参建施工单位资金实施监管向铁路局负责;参建施工单位对所属项目部资金实施监管向项目管理机构负责;监管银行对施工单位资金拨付实施监管向项目管理机构负责。
4.加大监管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单位应加大对施工单位建设资金监管检查力度,铁路局对建设资金流向监管定期检查抽查,对查出问题、问题整改、监管制度落实、三方监管协议的履行等纳入建设单位考核。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奖惩考核办法,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对参建施工单位建设资金违规使用的,纳入施工单位信用等级评价;对项目管理机构违规使用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结论
今年是铁路“十二五”收官之年,大规模铁路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之际,能够参与铁路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机遇;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是管好用好建设资金的关键。通过本文研究,期望为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工作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资金流向监管的通知》
【关键词】贷款监管 农村商业银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变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经济新常态逐渐形成的环境下,农村的经济主体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注册公司的难度和要求降低,在农村,不少农村已经由单纯的种地、卖粮逐步转变成为以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经营和结算。为了应对组织机构的复杂化,应对复杂环境下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商业银行对流动资金贷款的跟踪检查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加准确地监管商业银行贷款资金。
从历史的数据分析,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监管是形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整个贷款流程中一项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商业银行一直未能对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有效的监管,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流向跟踪难落实。银行对于小微型企业贷款,往往在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时就规定了借款用途,用于日常的流动资金周转或者固定资产投资等。但是贷款一旦以现金的形式流入借款企业后,贷款便脱离了银行有效监管的范围,银行便无法对贷款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二是贷款资金的封闭运行难以监管。固定资金贷款、特殊项目贷款的贷款资金应在项目内封闭运行,不能挪作他用。贷款资金和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将二者准确地分开,资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因而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资金混用的现象经常发生,贷款封闭运行难以保证。银行在跟踪企业贷款资金的流向时就发生了严重的困难,造成了企业贷款资金监管不利的局面。
为了能够对贷款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本人在成武农商银行桃花寺支行的实际工作中,在总结成武农商行贷后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使用间接监管指标对贷出资金进行有效地监管,运用企业使用资金的形式。利用电子银行交易平台,定期检查企业账户的交易明细,分析企业的资金流向,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挤占挪用,而且能够节省不少人力、物力、财力。
要求企业以转账的形式使用资金。贷款资金以现金的形式从商业银行提走以后,商业银行便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无法获取贷款资金的流向、用途。为了实现小微企业贷款追踪的可行性,增加资金的贷后检查和管理,要求小微企业的多数活动项目必须以转账的形式进行,不得以现金进行交易。为此,小微企业在贷款之前必须签订相关协议,规定日常经营活动超过一定限额的资金流转,必须通过转账的方式进行,限额以下的零星支付可以通过现金支付。企业的每笔资金流动都会在银行账户中产生交易记录,以便于通过企业在银行账户中留存的交易记录进行监管。例如,成武县增东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生产经营借款10万元,7万元用于垫付流动资金购买大蒜,3万元用于支付生产员工的应付职工薪酬,销售产成品时资金回流偿还贷款。这系列的生产经营活动都若是通过转账的方式进行,都能够通过银行账户的交易记录检测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预测贷款偿还的可能性和金额的大小。
实地检查购置流动资产以进一步确定资金的使用状况。对于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而言,贷款本身用于购买原材料、发放职工工资等一系列运营成本。商业银行监管小微企业的贷款用途的合规性,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便是检查原材料的购买情况。依据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和用于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计算得出小微企业应当购买的原材料数量,与实地检查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差距越大则表明挪用贷款的规模就越大。假设,成武县增东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使用贷款资金7万元购买原材料(大蒜),依据市场上大蒜的价格0.7元/斤,能够估测出购买大蒜的数额为10万斤,通过实地考察库存大蒜的购置只有5万斤,则表明贷款资金有被违规挤占的可能性。如果批量销售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元/斤,则销售10万斤产品能够取得10万元的销售收入,通过冷库储存间的出库单和现金缴款单,能够有效地监控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情况,分析贷款按时收回的可能性。
通过企业月度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监管企业使用贷款的情况。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主要用途就用于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的垫付,保证流动资金的高效运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贷款资金流动企业在不同的阶段会分别转换成原材料、生产成本、产成品和收入。在购买阶段,部分贷款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资产负债表中库存商品项目的数额在增加,银行存款相应的减少,现金流量表中购买商品、支付劳务费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存在相应的数额。在生产加工阶段,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职工薪酬项目数额上在增加,现金流量表中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中也会存在相应的数值。在商品销售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时卖出商品收回资金,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项目增加、库存商品项目在减少,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存在数额且约等于银行存款的增加额。同时,这三个阶段分别以原材料入发票、入库单、出库单、商品销售发票、职工工资单为依据,数值上与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数值的变化相对应。若是出现缺少单据或者单据造假的现象、以及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出现异常变动的情况,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查明原因,观察是否存在企业违规使用贷款的情况。
从历史数据的角度上看,贷款资金流向无法监控是产生不良贷款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准确监管流动资金贷款的资金流向,才能够优化贷款质量,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形势,有效地预防不良贷款的发生。通过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相关指标的变化、实际流动资产存量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转账记录,检测贷款资金使用情况,及时纠正违规行为,才能减小贷款资金无法收回的风险,逐步提高贷款质量,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参考文献
[1]杨新江、薛蕾苓.浅谈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监管问题[J].福建金融,2009.
[2]俞爱国.贷款资金支用监管不到位成因及风险分析[J].财税统计,2010.
【关键词】供应链 集中管理 整合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它不仅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带来收益。供应链的提出,体现了企业功能的扩展和延伸。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他们都是供应链上的一环,都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影响着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消费整个活动的进行。
供应链管理模式经历了从集中式管理到分布式管理、又回到集中式管理的螺旋上升发展道路。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企业规模有限,机构单一,地理位置固定,供应链管理系统满足了企业实时集中管理的要求。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企业规模及其发展速度对管理信息系统提出的要求远远超出了同时期信息技术所能支持的程度。以下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别从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这三个层面探讨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供应链集中管理的方法和发展趋势。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整合
供应链的起始端是原材料的产出,随后原材料经过运输环节流向加工企业,在加工企业内经过生产加工、流通等内部生产物流活动后,以库存商品的形式存储在工业企业内,再以商品的形式经运输环节流向商业企业,在商业企业内经过存储、分拣等内部物流活动后,最后流向消费者市场。总之,从物流的层面来看,产品的流向是由上游企业流向下游企业的。在供应链系统中, 核心制造企业需要重点优化的物流环节在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供应环节和产成品出产分销环节。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专业化生产能够更加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业务外包策略可以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由资源的效率,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 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目前全世界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都普遍开展了业务外包,而且业务外包的开支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往往涉及到大量的采购与供应,传统的做法是寻找大量的供应商,由此带来较高的寻资费用和低效率。将采购和供应业务以及分销配送业务等进行外包可以减少费用和提高供应链效率。而且,从国外一些大公司实施供应链整合过程中物流网络布局的情况看来,一般都是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撑下,一是沿供应链 “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设置物流服务提供商( LSP)――转运中心;二是沿供应链 “顺流而下”, 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设置物流服务提供商――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在此,把这种供应环节的转运中心和分销环节的配送中心统一称为 “集配中心”或者 “集配商”。根据实际需要, 还可以设置区域转运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 在制造环节生产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 作为供应链核心主体的制造商通过整合优化其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网络, 基于供应转运中心和分销配送中心的 “集配”功能, 能有效增强供应链系统运作的稳定可靠性, 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物流同步化运作。不仅如此, 通过合理规划转运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运输计划和配送计划, 实现合并运输、统一满载、资源共享, 还有助于降低供应链运输成本, 加快物流和周转速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库存成本。
二、供应链管理与信息流管理的整合
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信息资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会产生一定的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会从供应链上的其他节点企业接收到一定的信息。对于生产复杂产品的企业而言,其所在的供应链常常是由多层独立的企业构成的复杂网络.在供应链中,具有直接的上下游关系的企业间,由于存在直接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易关系,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是可见与明显的.因此,信息流历来被企业的管理者重视,是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重点之一。
目前实现供应链上的信息流整合的具体方法,主要存在IT技术整合和组织整合两大渠道.在IT技术整合方面,IT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主要在数据采集、快速反应、电子订货和MIS系统的集成等方面。早在1987年,沃尔玛就建立了基于GPS的库存与订货信息计算机交换系统,并不断地完善与升级系统。该系统可以将所属商店商品销售量和库存量、集团各地区配送中心的库存量、供货制造厂商的交货量等信息整合一体,及时准确地传送到集团的管理者手中,保证了管理者进行采购与扩张决策时的有据可依,大大提高了决策速度与质量。配合其它的管理手段,沃尔玛在2001年一举登上世界500强的头把交椅。
除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的信息整合,许多企业还采用更加有效的组织整合手段强化对供应链上信息的整合强度.最为彻底的组织整合是采用兼并与合并形成的新组织,相对松散一点的组织整合形式是采用战略联盟.常见的战略联盟形式包括第三方物流、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和经销商一体化。无论是基于技术的整合,还是运用组织方式的整合,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供应链中的信息,为制定更加科学的决策提供了可能。
三、供应链管理与资金流管理的整合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资金流是伴随着商流而出现的。比如,零售户采购商品,资金由零售户流向商业企业,商业企业向工业企业订购产品,资金由商业企业流向工业企业,同样,工业企业向原材料供应方购买原材料,资金由工业企业流向原料供应方。总之,资金流在供应链上的流向是从下游节点企业流向上游节点企业的。
当前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关注物流成本的降低,如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的降低,很少考虑资金流,而用于推动产品沿着供应链移动的财务成本却被忽略,从而丧失了供应链资金流动所带来的成本缩减机会。以致通过最小化库存带来的成本节约很容易被持有库存的财务成本所抵消。库存持有成本不仅包括财务成本,而且包括承担销售信用的风险成本、支持交易信用和购买保险所产生的成本。识别物流活动所推动的财务成本并不是财务部门的一项孤立任务,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以整合供应链管理中的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一项孤立任务,还需要其他部门的协助,以整合供应链管理中的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
供应链管理这种跨组织的管理之中,财务因素是一个不可忽略方面,供应链管理必然包括财务管理,但这在当前供应链管理中却普遍忽视。例如,当前人们普遍采用:供应链分析价值链分析作业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的流程来寻找成本缩减的机会,不可否认在成本的缩减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避免供应链某个环节的变化导致的整个价值链成本增加、效率下降。但反复运用该成本分析流程以及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等成本控制工具,成本缩减的潜力的已无多大的空间,而整合了资金流、信息流和物资流的财务管理却能进一步挖掘成本缩减的潜力。将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整合,并不是整合出什么新事物,并不是“超越供应链管理”,而是把财务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在供应链管理中将资金流同信息流和物流进行整合,以降低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从而给库存水平、周期时间、作业流程和最终客户的服务水平带来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整合是区别于流行的作业成本分析,进行供应链成本缩减和控制的一个新的途径。
总而言之,理想的供应链管理应该是实时的。企业及其供应链处于当前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不但要保证生存,还要求实现快速增长。如果在企业扩张过程中无法保证供应链管理的实时性和高效率,保证物流商流资金流的通畅,那么必然是扩张得越快死亡得越快。而三流畅通的首要前提就是必须实时地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这些信息能进行实时快速的处理和分析,在最短时间内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甚至建议。任何现代企业都处于产业链中,因此仅仅实现企业自身的快速反应是不够的,必须与上下游伙伴企业协同运作。只有实现了与自己产业链上所有伙伴的实时信息共享和战略合作,以一个整体去服务最终客户,才能成为真正的所谓“实时型”企业。
参考文献:
[1]江宏.烟草商业物流系统建设[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2).
[2]戴蕾.基于供应链的集中式战略采购研究[J].物流科技,
2006,(9).
[3]郜振廷.海尔物流创新模式[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3,(02).
[4]陈建华,马士华.基于集配中心的供应链物流整合方式[J].
当代经济管理,2006,(8).
一、资金流视角的供应链资金循环研究
(一)资金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特征 资本循环的全部过程可以用公式描述为:
G-WA
Pm…P…W'-G'
其中的 G 代表货币,W 代表商品,A 代表劳动力,Pm 代表生产资料,P 为生产过程,W'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G'为价值增大了的货币量。套用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描述资本循环过程,核心企业的原始投资通过 OEM 厂商等的劳动力和供应商提供的生产资料,经过生产加工过程和物流仓储过程,形成了产品的增值,增值的产品销售给最终用户,回收大于原始投资的资金用于再生产。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任务是成员企业的协调。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供应链价值增值,其增值是通过资金流动来实现的。因此,以资金流为视角研究供应链的激励机制是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出发,从基底推动供应链的协调发展。
(二)资金流在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中的流动方式 资金在供应链中流动增值要经过各个成员企业,这些成员企业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组成,如制造商通常拥有比较雄厚的资本和核心的技术,供应商和OEM厂商通常为重资产公司,而分销商通常为轻资产公司。不同类型的公司有着不同的资金流动特征,笔者以制造商为例,分析其资金流动特征。在我国,制造商因其资金实力雄厚和对核心技术的把握,通常为整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资金从分销商流入制造商后,通常要经过多次分流,流入各上级成员企业。通过供应链激励模型可以发现,制造商是联结各个成员企业的纽带。制造商资金循环图如图2所示。在制造商的资金支出中,研究开发费用支出通常是一个产品的起点,制造商通常需要垫付该部分资金作为前期投入,该资金的投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研发失败,该项资金投入就有可能全额损失。营运支出通常为现付资金,是制造企业保证正常运行所需要垫付的资金,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大而被摊薄。
(三)供应链资金循环模型 供应链资金循环中包括主干资金循环和分支资金循环,主干资金循环是由从终端客户到分销商到制造商再到供应商的逆实物流而流动的资金,在此循环中物流和仓储服务商参与实物流转成为实物循环的纽带,核心企业通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动整条供应链的资金循环。供应链资金循环模型如图3所示。在供应链中由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构成完整的资金循环。供应商的现付资金主要为生产设备支出和营运支出,该部分资金是供应商生产加工的前提,占供应商资产比例比较大。制造商的现付资金为产品研发支出、品牌宣传和推广支出、营运支出,研发支出包括试验仪器和设备的采购、研发咨询支出和技术引进费用等,该部分垫资资金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可能因为研发失败或者研发产品无法占有市场而部分或全部无法收回。各环节成员企业的延付资金主要为采购支出和物流仓储的支出,该部分延付资金相对于上游企业就是延期收款的资金。
二、资金流视角的激励机制建立
(一)资金流视角供应链激励机制设计目标 资金循环在供应链中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同时还有信息流和实物流伴随着资金流进行流动,通过资金流的供应链激励,重点解决如下几个问题以实现资金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中的顺畅高速流动:(1)解决供应链内资金持有不平衡,降低资金剩余成员的机会成本和资金短缺成员的融资成本,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使供应链成员企业主动配置内部资金平衡,降低整体供应链资金使用成本。在供应链中由于企业性质差别和收款时间差等因素影响,个别企业会在短时间内资金闲置,而个别企业因为代垫的现付资金过多造成资金短缺的供应链内资金不平衡状态,供应链的激励机制设计要以解决这种链内资金不平衡为目标。(2)通过激励机制设计加速供应链内资金流动,提高供应链资金周转率,加速供应链增值。供应链内成员企业为各独立的主体形成的动态联盟。通常情况下,供应商不仅为一条供应链提供材料和代工,分销商也不仅为一条供应链进行分销,所以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要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使供应链的成员企业主动加速资金流出和回流,将资金快速传递入链内其他成员企业,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流动速度。(3)通过激励积极引进短期外部资金,利用外部资金保证供应链资金的顺畅运行,加速供应链的资金流动。供应链会因为季节销售不平衡或新产品的研发等造成整条供应链的资金短缺而无法保证资金流在供应链中顺畅流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该通过激励机制联合成员企业,形成利益捆绑,实现整体的对外融资,引进短期外部资金保证资金流顺畅。
(二)供应链资金流激励机制关键环节分析 从对供应链的资金循环研究可以发现,各个资金子循环通过主干资金循环连接成一个资金循环系统,系统中每个环节有着不同的流动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成员企业资金短缺造成供应链资金循环不畅的时点,而这些关键环节正是资金流视角下的供应链激励所要解决的问题。(1)延付资金从分销商向制造商及时流动。站在供应链整体来看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物流仓储服务商之间的资金流动并不能提高供应链整体价值。只有分销商销售给最终用户,使从终端用户收回的资金流向制造商,才能由制造商再来分配供应链内的资金流向。所以,保证分销商资金回流的及时性是供应链价值增值的源头。(2)合理分配制造商和分销商市场推广和宣传资金。制造商由于拥有品牌的所有权,所以进行品牌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扩大品牌的竞争力是制造商的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制造商会有大量垫付资金投入到市场宣传。分销商在供应链中由于直接接触终端用户,同样也需要大量的品牌推广和宣传使用户对品牌产生认知从而购买。如果核心企业资金分配激励设计良好,可以利用分销商多终端的先天优势放大品牌宣传效应。(3)规避制造商环节不确定性的研发垫支风险。制造商通过拥有核心研发技术和品牌所有权,占据了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地位。但同时也因其庞大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不确定性而增加了制造商资金短缺的风险。研发投入不确定性风险可以表现为研发的失败导致研发投入全部无法收回和研发产品滞销无法从产品销售中收回研发投入。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共同承担研发风险,一方面可以避免资金短缺风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员企业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推进资金流动。(4)解决制造商库存积压造成的资金流短缺。制造商通过分销商市场前端反馈信息,判断产品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的订单数量,但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过程会产生“长鞭效应”,从而导致产品滞销积压,造成制造商的资金短缺,进一步影响资金流向供应商,阻断了整条供应链的资金循环。核心企业可以通过良好的激励机制,提高分销商的积极性,让分销商可以主动消化库存顺畅资金回流。(5)解决供应商固定资产先期投入造成的资金短缺。供应链核心企业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促进内部融资,降低供应商融资成本,通过产品质量激励等措施分配资金流,提高供应商的积极性,提高产品质量,加速供应商供货效率。
(三)资金循环中激励机制的设计与执行 围绕供应链资金流激励的目标和关键环节,可以设计一套基于核心企业的完整激励机制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顺畅和加速资金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该方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1)联合研发的资金激励,促进制造商与供应商的资金平衡。制造商和供应商共同结合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当中来,通过协议规定研发投入比例和方式,这样可以分散制造商的研发资金投入,同时双方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可以加快研发速度,提高各方积极性,抢占产品市场先机。与供应商分享研发成果,提高了供应商的边际利润和积极性,加速了产品研发的速度从而加速供应链资金循环,解决了研发资金造成的供应链资金循环压力。(2)产品宣传和推广投入的资金激励,促进制造商与分销商的资金平衡。供应链中制造商因为拥有产品品牌的所有权而承担了主要的产品宣传和推广投入。该资金激励手段可以达到两个效果:第一,节约供应链整体宣传和推广投入,扩大宣传面积,提高供应链价值。第二,降低分销企业费用,提高利润,提高分销商销售积极性,加速货款资金的回流。(3)库存产品消化速度资金激励,促进制造商与分销商的资金平衡。制造商可以通过资金激励实现分销商对库存的迅速消化。通过销量与资金激励挂钩,分销商销量越大边际利润越高。该资金激励手段可以达到的效果为:第一,减少制造商存货对资金的占用,加速资金回流促进资金循环;第二,提高分销商利润,促使分销商积极的进行销售。(4)避免延付资金违约的激励,促进供应链整体资金平衡。传统企业对资金管理的理念为“早收晚付”,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指引下成员企业会倾向于拖延付款,这种拖延付款可能会影响上一环节企业的生产计划,导致物流的延期。通过正向和负向两个方向进行激励,该激励手段可以达到的效果为:第一,上游企业加快资金回流,进行扩大再生产;第二,下游企业资金闲置时,主动加速付款来获得相应激励资金,降低机会成本。(5)建立供应链虚拟资金池,促进供应链整体资金平衡。供应链成员企业可以通过委托贷款来解决企业间不能直接借贷的问题,由制造商负责协调商业银行,建立“供应链虚拟资金池”,成员企业动态提供闲置资金量和短缺资金量,由制造商负责配对进行内部资金短期融资和管理利息的结算。供应链虚拟资金池的运行机制如图 4。
通过图4可以发现,制造商是供应链虚拟资金池的管理者,成员企业的缺款或闲款信息都统一汇集到制造商进行管理和资金的分配。供应链虚拟资金池是整体供应链资金激励手段,该手段可以解决如下问题:第一,解决供应链内资金不平衡状态,实现内部融资,提高链内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和机会成本。第二,解决供应链整体资金短缺问题,由制造商捆绑供应链成员企业,当供应链资金短缺时引入外部资金,推动供应链资金循环。根据以上激励手段的设计可建立如图5所示的供应链激励机制模型:
由于供应链上成员企业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激励机制的执行不同于企业内部激励的执行,需要成员企业用战略的眼光去调整业务流程来配合供应链激励机制的实施,实现资金流激励机制的战略着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资金流供应链激励机制大致可以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1)成员企业达成战略共识,实现利益捆绑。供应链成员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的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而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企业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保持整条供应链的成员企业行动步调一致,实现利益捆绑。(2)铺设完整的信息通道。信息通道的顺畅是供应链内实物和资金流动的前提和保证。分销商的前端市场信息反馈,订单的传递,库存余量信息,成员企业资金闲置或短缺的信息传递都时刻影响着供应链的整体响应速度,从而影响着供应链的绩效。铺设完整的信息通道是供应链激励实施的前提。(3)实施激励机制。根据供应链成员企业特点,设计供应链激励手段,实施激励机制,解决供应链内资金流动的短期不平衡及整体供应链资金短缺等情况,使各成员企业积极参与推动供应链资金顺畅流动,加速供应链资金循环,降低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和机会成本,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
三、供应链资金流激励应用――以A 消费电子公司为例
(一)消费电子行业主要竞争因素对资金循环影响分析 (1)行业内企业竞争。我国企业一直围绕着“自主技术创新”开展市场竞争,这就要求拥有核心研发能力的制造商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做到产品的差异化。(2)潜在进入者。由于经营路线相似、目标市场重合,产品雷同,所以新进入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很大。在整条供应链中供应商最容易处于弱势格局,由于其他成员企业的资金占用而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提高融资成本,影响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3)替代产品威胁。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资金薄弱,技术支持弱等多方面因素,往往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及时推出新产品。很多企业由于新品推出慢而被淘汰。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要求供应链顺畅物流和信息流从而达到顺畅资金流的目的,快速回流资金来予以支撑。(4)供应商议价能力。消费电子行业原材料包括低端原材料和核心配件。中小型消费电子制造商在这些核心部件的价格、交期、交易方式方面基本没有话语权。这种话语权的不平等会造成供应链资金流动的不平衡。(5)需求客户议价能力。消费电子类产品琳琅满目,供大于求。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很广,消费者品牌、款式、价格选择范围很宽,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极高。买方市场主导的情况下,供应链的资金快速循环,降低整体资金流动成本是极其重要的。
(二)A 消费电子公司资金循环分析 A 消费电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供应链上的制造商,处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位置。上游联结供应商,下游联结分销商,协调物流和仓储服务商实现物流和信息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最终实现资金流的分销商回流,延付资金流向供应商和物流仓储服务商。A 公司在供应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根据分销商回馈信息决定研发新品的时间和资金投入量,决定产品的供应商和订单量,决定分销商间产品的分配。在此过程中,如果A公司强调单体公司利益最大化,势必会利用强势地位挤占成员企业的资金和利润空间,降低整条供应链的效率。
(1)供应链内的信用期分析。A 公司与上游供应商(主要包括原材料提供商和 OEM 加工厂商)采用应付账期结算的方式,通常结款账期为 30 天到 45 天左右,个别紧缺电子元器件采用现结方式。A 公司对下游分销商(主要包括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采用应收账期的结算方式,对商的结算账期一般为15 天-20 天。A 公司对成员企业物流和仓储服务商采用应付账期结算的方式,通常账期按照服务期月度结算,结算期间在30 天-45 天之间。A 公司通过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结款时间差所产生的资金收付时间差的资金来承担尚未分销的库存商品占用资金、研发费用所需资金、市场推广资金和其他服务商需要现结的资金等。供应链内的结款账期作为供应链内的信用融资,对于供应链的资金顺畅和产品研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供应链融资渠道分析。A 公司供应链的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两种。内部融资渠道包括应付账款的超期支付,应收账款的提前收取,推广费用资金支持等形式。外部融资包括商业银行的借贷,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借贷,外部股东的直接投资,设备投资,技术投资等。供应链是基于信任而形成的企业联盟,成员企业长期合作,采用内部融资的形式融资成本较低,融资程序比较简单,所以通常供应链成员企业倾向于内部融资。但当供应链内资金紧缺,成员企业无法提供支持时,A 企业会协调合作商业银行以其库存商品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引入外部资金,保证供应链的资金顺畅。A 公司为了保证股东权益不被稀释,不倾向于采用引进外部股东的融资方式。
(3)A 消费电子公司供应链激励机制的建立。根据 A 公司供应链 2008 年至 2011 年的财务数据分析,供应链中供应商所能获得的平均毛利率为 9%,制造商的平均毛利率为 26%,分销商平均毛利率为 6%,零售商平均毛利率为 9%。本案例的财务数据和销售数据样本选取自 A 公司供应链上的 3 家供应商,1 家制造商,和 7 家分销商,样本企业的选取均为供应链中业务占比比较大和业务性质比较典型的企业,其中 3 家供应商占核心企业采购额的 70%左右,7 家分销商占核心企业销售额的 50%左右。在供应链中供应商和分销商的边际利润比较低,其提高利润的方法是靠大量销售产品来覆盖固定费用。制造商因其经营成本比较高,获得了供应链中最高的边际利润。零售商则获得贸易环节边际利润。
供应链中的企业角色不同,资产结构也不同,表1是 A 供应链 2008 -2011 年各成员企业主要资产平均结构比例。
从表1可知,在 A 公司供应链中供应商的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比较高,制造商的存货和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比较高,分销商存货和货币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比较高。销售旺季时对新品需求较多,销售量逐步上升,制造商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来保证新产品的上市,供应商需要大量资金采购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这个时段供应商和制造商均发生了资金短缺。为了解决资金短缺,A 公司及供应商会分别联系合作的商业银行办理贷款来补充资金,供应商同时也会使用银行保理业务来解决延付资金的回款问题。A 公司通常会使用自身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来申请银行贷款。
在 A 公司建立供应链虚拟资金池后,由 A 公司负责统筹管理供应链各级成员企业资金闲置和短缺的状态信息。通过信息平台,将闲置成员企业资金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导入资金短缺企业,避免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强势地位挤占成员企业资金的情况。表2对比供应链成员该项激励机制设立前后银行授信额度:
在激励机制设立之前 A 公司对制造商的延付资金期限违约比较普遍,而对于分销商的回款账期明显短于供应商的账期,既挤占供应商的资金又同时挤占分销商资金,从整体供应链角度考虑,导致了供应链内部资金不平衡,影响了供应链资金循环。A 公司供应链成员企业各年实际加权平均信用期天数比较如表3:
从表3可以发现未执行激励之前制造商对供应商和分销商对制造商的结款账期明显不均衡,制造商占款比较明显,建立结款信用期激励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结款天数相对均衡,资金在供应链内的流动相对均衡。因为2011 年上半年为电子消费品销售淡季,有库存积压占款情况,导致实际结款天数比 2010 年要大一些,这种情况随着下半年销售旺季的来临而得以改善。
最后,建立分销商梯级积分政策激励,并协助分销商努力完成梯级积分,将资金合理分配到分销商,鼓励分销商积极消化库存,推动资金快速循环。可以通过调节重点清理产品的积分政策,来补充由于清理积压存货给分销商带来的边际利润降低。A 企业梯级积分政策如表4所示:
根据表4积分政策 A 公司按季度与分销商签订积分计划协议,协议规定如:季度完成 30000 积分,可按每积分 1 元兑换奖励。大于 30000 积分且小于等于50000 积分,可按每积分 1.5 元兑换奖励。大于 50000 积分小于等于 80000 积分,可按每积分 2 元兑换奖励。梯级奖励的积分及兑换的金额需要综合考虑分销商的销售实力,合理设置梯级,可以涵盖几乎全部分销商,使分销商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一个积分奖励等级,并且可以主动为下一积分等级努力。这个过程中加速了分销商的回款,同时也通过政策设计,加速了积压库存的清理。通过这个资金流激励的实施,A 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明显提升,各期存货周转天数如表5所示:
通过分析 A 公司采取资金流激励机制前后的变化可以发现,该激励机制的设计和执行效果比较明显,大大改善了链内资金不平衡,达到了加速资金循环和引进外部资金的目标。供应链内各成员企业受激励机制所设计的利益分配驱使,积极配合和推动链内资金的循环流动。
近日,P2P网贷行业垂直门户网贷天眼了《2016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研究报告》称,供应链金融将迎来井喷。截至目前,P2P网贷圈涉足供应链金融的企业有20余家。众多投资者也对供应链财政金融青睐有加,认为其产品背后的平台背景更加重要。《投资者报》记者梳理了5家供应链金融理财的平台,以飨投资者,期望这些信息可以为大家的投资提供参考。
投资者在选择供应链金融是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 供应链金融是否可能涉及“自融”
借着供应链金融热,也不排除一些平台利用此概念为己“自融”。有心的投资者可以多方验证信息的真实性,例如登录全国企业工商信息查询网站,了解借款企业的股权结构,看有无交叉,是否存在自融的嫌疑等。
2. 确认核心企业是否有实力
由于供应链金融是围绕核心企业在运行,因此核心企业成为了整个环节风险控制的关键。投资者需要了解这些核心企业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抵抗能力。一般情况下,选择上市公司、知名企业作为行业内的核心企业为最终还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知道核心企业的需求,以及其在这个过程中承担的责任等。
3. 把控供应链项目的真实性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把控,需要看核心企业的实力以及账单的真实性。投资者还要详细核实是否存在这个项目、项目的详细介绍等,以及平台上关于项目的相关信息资料介绍是否充分披露也非常关键。
4. 评估行业风险如何
在选择投资产品时,投资者也要充分了解投资回报前景,比如这个项目是否有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怎么样,最大程度地减少投资之前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诸如整个行业出现问题,从而波及到自己所投的项目,导致投资失败。
链接:
5家供应链金融理财平台简况
平台名称:中瑞财富
产品名称:煤炭供应链系列产品
收益率:综合收益率年化 8% 左右
投资期限:1~3个月
资金流向:央企电厂应收账款,国企矿场订单采购,国有港口存货质押
产品特色:项目优质安全、信息真实透明、期限灵活
平台背景:A股上市公司瑞茂通占股20%,实缴注册资本12500万元。瑞茂通自2000年开始从事煤炭供应链管理业务,是国内首家专业煤炭供应链管理的上市公司。
平台名称:美易理财
产品名称:美保宝
收益率:年化7.5%
投资期限:90天
资金流向:国美电器供应商
产品特色:该资产为国美信达商业保理公司受让的对知名品牌电器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上下游企业应收账款。保理公司对所持有的债权通过美易理财进行转让,对转让资产承担管理服务。
平台背景:美易理财是国美金融的综合性理财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甄选优质资产和金融产品,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定制化财富管理服务。
平台名称:海融易
产品名称:小金链
收益率:7.3%
投资期限:3个月
资金流向:海尔集团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经销商、供应商)
产品特色:基于海尔ERP大数据,从线上申请、放款至进货系统,经销商提款进货,到最后快捷通还款,实现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线上操作和资金闭环。首创海尔返利质押,不增加申请人额外操作成本,集团内实时监控,。
平台背景:海尔集团100%控股,2014年12月上线。目前用户200万,成交额超过100亿元。
平台名称:开鑫贷
产品名称:商票贷
收益率:3%~11%
投资期限:30~365天
资金流向:融资企业以水利设施建设、建筑业为主
产品特色:以借款人持有的大型知名企业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为还款保障的金融产品。借款到期时,开鑫贷以承兑企业无条件支付的票面资金用于归还借款本息。目前还推出了商票贷的变现功能,用户持有商票贷产品超过30天,且该笔商票贷距离到期日大于30天,用户可以在开鑫贷网站发起变现。
平台背景:由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和江苏省内大型国企共同发起设立的国有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于2012年12月经江苏省金融办审批成立。2015年7月,由国开金融领衔,相关股东向开鑫贷注资2亿元,增资后,开鑫贷股东覆盖银行、信托、担保等领域。
平台名称:金投手
产品名称:新手专享计划
收益率:年化 9%+3%
投资期限:117天
资金流向:原债权企业为某贸易公司,原债务企业为某大型国有企业,原债权企业与原债务企业已签署编号为15-06-FGHT-XXX号的《诸城市吉祥花园工程钢筋供货合同》,并已建立合作关系,原债权企业向原债务企业因提供钢筋等材料而产生的应收账款。
产品特色:产品是金投手平台和大型央企、国企以及上市公司共同推出的保理投融资产品,在“金投手”网络平台投资的用户支付对价给保理公司,保理公司转让应收账款给用户并且承诺到期回购。
平台背景:由北京粮油交易所、中建国能等央企法人发起成立,和北京联通共同打造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实缴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为AA+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提供整合性供应链金融服。
关键词:资金流;内部控制;框架;风险;
一 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资金流是信息时代,企业在面临内外部复杂环境过程中,强化供应链体系,整合自身资源过程中的关键力量。资金流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的概念,既不同于传统意义的上的资金、资产的概念,也有别于现金流的概念。资金流可以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来定位:从狭义来看,资金流是企业(或组织)等交易主体通过转移商品、服务以及可以物化的人力资本等涉及到的资金往来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每个涉及到资金往来的结点都与前面或后面的结点呈现出连续性的特征,共同构成资金流的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资金流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不断的拓展,并且日益得到了人们的在重视。资金流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信息流、商流进行不断的融合、对接以及能量交换的主要载体,成为现代企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广义来看,资金流是企业或其他组织在运营过程中所有交易(包含了内部与外部交易)活动以及业务往来涉及到的资金流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静态与动态形式。从动态的过程中,企业所有的交易都可能有货币资金的参与,而货币资金在交易的过程中形态以及数量上会伴随着交易的过程不断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资金流就是由货币资金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运动和形态不断转化为而形成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企业使用现金购买原材料,原材料经过加工后,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消费者,然后企业获得销售收入。在这个过程中,现金、原材料、商品、销售收入,共同构成了资金流的内涵,这个连续过程中可以深刻揭示资金流的形成与变化过程中。从以上对于资金流的基本内涵分析来看,本文对资金流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拓展,从新诠释了资金流的内容和特点。在现代企业环境下加强资金流的内部控制,确保资金流的稳健性,有效的规避资金风险的发生,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见识基础。
二 风险整合理论与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
随着企业现代化环境的逐步确立,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也逐渐由原来的内部牵制理、内部控制结构理论向内部整合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发展。风险整合理论认为企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会计制度以及控制程序要素之间必须通过有机整合,才能使内部控制的效果最大化。当前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成为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环节。风险整合理论强调内部控制的环境与会计制度以及控制程序各要素之间必须内在的逻辑统一性,要在风险控制导向下展开内部控制工作。
对于资金流内部控制来说,风险整合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风险整合理论认为应将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风格与理念融入到资金流内部控制环境当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来制定资金流的确认以及控制流向的方法,对于涉及到资金流的各项经济业务应该适当的进行分类,在交易账户管理上要以风险控制为原则,在程序上要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分工、账户管理、记录以及复核等工作。风险整合理论认为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必须从实现资金的增值与保值解放出来,要进行功能的再拓展。资金流内部控制必须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积极配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资金流内部控制是一个多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每个要素都与其他要素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必然影响到其他环节,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整合来实现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目标。
三 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
(一)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目标
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控制目标是整个框架构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资金流内部控制首先必须保证资金流的安全。企业在各种交易以及商品、产权的交换过程中,都会有伴随资金流的出现。例如企业对外销售商品,可能会出现应收账款,在形成应收账款时或者进行信用折扣时,必须加强内部应收账款的管理,要从内部严格信用折扣标准与条件。其次资金流内部控制要保证资金流的效益性。资金流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因素,通过资金流融合到企业的整个价值链条当中,在资金的各种形式与转换过程中,使企业获得资金增值。资金流的合理调动和分配,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资金沉淀,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财务费用,增强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最后一个目标是必须通过资金流的有效控制,减少企业发生资金风险的概率,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配合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进行。通过采取严格职责分工、实行交易分开实施内部稽核、实施定期轮岗制度、风险评估等措施加强资金风险的控制。企业在投资、筹资、资金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资金风险,因此资金流内部控制必须加强风险的控制,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
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环境包括了:企业的治理结构、组织保障、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环境得以优化,发挥作用的关键。企业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高效科学稳定的财务决策,来达到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目标。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必然会对资金流内部控制给予充分重视,从而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保障资金流内部内部控制各项制度得到执行。内部审计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关键,内部审计是企业当中“第三方”的监督力量,关于资金流的内部审计是要求企业相关的审计人员对于资金流的安全情况、涉及到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效益性进行审计,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从业人员素质是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相关安排涉及能否得到执行的关键力量,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保证资金流内部控制措施得到观察和执行。例如对资金流环节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财务人员要有能力制定关于资金应急预案和积极的财务政策降低库存资金占用,积极清理各项欠款,加大对欠款客户的清理力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控制,尽快处理期末各环节盘盈的产品,盘活存量资金,确保资金链条的安全。企业产品的销售,关键在于货款的回笼。同时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确保资金管理与控制的效果与质量。
(三)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从资金的运行角度来看,企业的筹资、投资以及资金运行这三个阶段,在分个阶段都会产生各种资金风险。例如筹资活动可能由于决策不当,产生举债风险;投资活动可能产生内部舞弊而导致经济损失,由于投资决策不当,导致企业项目蒙受损失等。资金运行中,资金记录的不当,有关票据的遗失、变造、伪造、被盗用以及非法使用印章,可能导致资产损失,法律诉讼或信用损失。因此必须针对企业每个资金流发生的阶段,进行风险评估。
在风险评估中要对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进行评估。比如在生产经营中是否设置了针对性的资金流上游、下游的内部控制措施。这些制度安排是否贯穿始终。要对资金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进行评估,针对关于资金流控制的措施的执行难度与执行效果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估,还要考虑成本效益因素。还有对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对一些内部控制的措施是否和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抵触,是否存在漏洞导致执行不力,从而影响到了控制效果,导致出现一些意外的情况。要针对资金流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如果关于资金流内部控制在执行中没有实现规定的控制目标或者没有执行规定的控制活动,也不能及时提供控制执行有效的相关证据。那么这种控制肯定是有缺陷的,因此必须进行的及时的反馈、修正以控制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和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四)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的监督
内部监督制度是资金流内部控制取得良好效果的另一保障措施,内部监督制度是企业进行资金流内部控制监督的依据,按照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置分工合理,职责分明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具有规范的内部监督程序与方法。内部监督一般分为日常和专项监督两类。日常监督是要对资金流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检查,而且这种检查是持续的。日常监督中应该将资金流控制的检查与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要及时的发现关于资金流控制的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及时的纠正。专项监督是在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经营方向、方针战略以及关键的业务流程发生重大变化时,针对资金流内部控制的检查,例如关于重大投资项目、融资项目都会涉及到巨大的资金流,此时必须开展专项的监督,明确专项监督的内容和方向,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反馈性的意见,提出完善资金流内部控制的书面的意见和报告,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五)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绩效考核
资金内部控制绩效考核是控制资金风险、提升资金内部控制效果的关键。资金流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要求在每一个环节都应设置相应的控制和考核方案。企业资金流的形成伴随着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的全过程。在筹资阶段应重点加强对资金流的源头控制,力求做到降低资金成本,确保企业能够有充足的资金源头。在投资阶段,应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净现金流量的管理,并分别建立对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例如经营净现金流量主要是受营业现金收入的影响,在企业销售过程中为了加强对营业现金收入的控制,应制定“谁销谁负责”的原则,销售完商品仅仅是完成了收到现金流的第一步,对于因为销售所形成的应收账款,企业应该采取奖罚并用的策略,要要经常对购销业务进行清查,看有多少货款未到位,并采取与对方对账等方法,及时了解情况,掌握企业资金的流向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向法定代表人汇报,防止内外结合,将货款私吞。例如资金流关于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以及坏账出现的频率、预算管理执行情况、资金收付的执行情况、票据保管情况等。根据这些内容,制定合理的业绩权重,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案,不但可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强化企业资金流内部控制。
结论
资金流的内部控制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都在不断的调整,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流内部控制框架结构。也就是说资金流内部控制框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内部监督以及风险评价将会成为资金流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对于这些需要我们给予持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夏建杭.如何健全内部控制来防止货币资金舞弊[J],金融经济,2009年第8期:146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险;农业资金;解决思路
农村养老保险不但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金融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关系到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以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金融问题,农村社会保险又与某种融资体系相联系,并影响着社会资金在各产业之间的配置。本文主要关注农村养老保险作为一种金融方式对农业资金造成的影响,即社会保障基金带来的农业资金流出的问题。
一、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带来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存量的增加
1993年开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正式推向全国有条件的地区。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虽然不断波动,但总的来看仍呈扩大的趋势。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农村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374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354亿元。尽管目前看来,这部分资金总量尚不高,但是,随着“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必将大幅增加。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资金的流向加以分析,以明确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方向
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而言,进行投资来对积聚的养老基金进行保值与增值,对于保证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使得大量资金向非农领域流动。对于银行存款而言,目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存于农村信用社或邮政储蓄系统。农村信用社资金的贷款方向,集中于农业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其中,乡镇企业贷款有相当大的比重投到非农领域。邮政储蓄系统长期以来实行资金存入中央银行,依赖于储户于转存中央银行之间的存款利差,成为中央银行回笼资金的一种手段,即使将这部分资金推向金融市场,由于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基础建设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所以,农业的贷款并不具有吸引力,银行贷款款的流向,只能以非农产业为主。对于国债而言,国债的发行目的是为了弥补赤字与筹集中央建设性预算的部分资金,对弥补赤字而言,无论是作为政府人员的工资还是用于政府采购,都是使资金进入非农领域,并在非农领域周转。对建设性预算而言,除了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建设和农网改造的资金是流向农业之外,其余国债项目的资金都是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对于其他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公司债而言,更是各种非农产业的主要筹资手段,使得资金流向非农产业。
然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的来源,又主要是农业资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是非城镇户口的农村人口。因此,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所交纳的资金,也只能是农村人口收入中的一部分。固然,农村养老保险覆盖人群中包括了大量乡镇企业人员和外出打工人员,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非农产业。但是,这些人员是原属于家庭保障范围的,他们向社会保障的转移意味着原有家庭保障格局的打破,使得由他们进行家庭保障的另一部分人群也必须纳入社会保障,以保障其老年消费。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可能仅仅面向这些“离土”人员的,还必须包括这些人员所对应的原家庭保障中的人员。这后一部分人群的收入却主要是农业收入,他们交纳的保费,也只能源于农业收入。农村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农村居民的收入,不仅用于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还必须用于农业生产的投资。就此而言,农业收入与农业资金具有一定程度的等价性,源于农业收入,就是源于农业资金。总的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的来源,仍有相当部分是属于农业资金的。
因此,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和运作的结果,是资金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净流动,其资金来源是农业,其资金使用是非农产业。农村养老保险规模越大,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越多,农业资金的流出也就越多。而从长期趋势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只会越来越广,保险基金的规模也只会越来越大,与之相应,农业资金的流出会越来越多。
三、农业资金流出的经济后果
农业资金的流出会造成以下三个主要后果。
1、农业资金流出的最直接后果,是农业的萎缩。作为一个生产部门,农业需要不断的将获得的收入重新进行投资,以维持简单或扩大的再生产。农业资金对农户自筹配套资金的依赖性较高,而农户自筹资金的获得,主要是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因此,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农户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会使农户的生产支出显著降低。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尚不发达,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投资主要是依靠家庭积累,农户缺乏其他的融资渠道来弥补参加社会保险所交纳的资金,这也减少了家庭进行农业投资的规模。
2、农业资金流出的另一个后果,是造成了农村养老保险不足的恶性循环。农业资金的流出,要求在农业生产中用更多的劳动来替代资本,使农业中劳动力的使用量增加。而劳动投入的边际效益又是逐步递减的,因此,农业资金的流出,使得劳动带来的收益越来越低,农业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也就越来越小,农村人口的外流规模也就越来越大。不断增加的农村外流人口加剧了原有家庭保障的解体,形成了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带来了农业资金的流失。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农业萎缩的速度将越来越快。
3、农业资金流出的第三个后果,是降低了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农业竞争力的提高提高主要还是依靠农业的新要素投入,农业资金的流出,减少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农民对土地的要素投入也就相应减少,导致农业竞争力的下降。而随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的扩大,作为资本要素的农业资金的流出也越来越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会因资金的缺乏而难以进行,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的成本始终偏高,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价格竞争。
四、解决农村养老保险引起的农业资金流失的思路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农业资金流出,既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危及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但是,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又是势在必行的,这就需要一个与农村养老保险同步的农业资金补偿机制。本文建议采用以下思路进行应对:
1、建立农业资金的回流机制
通过建立资金回流的机制,可以抵消建立养老基金的影响,方案如下:
(1)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农业建设国债
补偿农业资金的第一个方法,是把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资金,再用于农业建设。这可以有两种方式:直接投资于农业,或者购买用于农业建设的国债。但是,直接投资的方式是不可行的。一方面,农业投资的风险较高,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对投资的安全性则有严格的要求,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直接投资于农业也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所允许的社保基金投资方向也不包括对农业的直接投资。因此,购买用于农业建设的国债,也就作为补偿农业资金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用于农业建设的国债的资金是流入农业的,另一方面,国债作为一种国家信用,其风险很低,也可以满足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安全性的要求。
(2)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单纯以购买国债方式来回流农业资金是不够的。就目前的农村贷款而言,主要是用于短期资金周转的,而不是用于长期的农业投资。因此,存入信用社、邮政储蓄系统的农村养老保险,是难以回流到农业的。这就必须由财政出面,来引导农业资金的回流。一方面,可以加大国债资金对农业的投资规模,以抵消农村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农业资金流出。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农业贷款贴息等方式,来促进农业贷款的增加,以增加农村养老保险存款流回农业的比重。
2、以渐进方式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
鉴于农村养老保险对农业资金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也必须是渐进的,以避免对农业造成大的冲击。一方面,要使农村养老保险结构与我国的社会结构相适应,使其有一定的地区差别;另一方面,推进的速度又不能太快,以保证资金回流的机制能逐步与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相适应。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是相当不平衡的,农村收入的地区差距也很大。对农村收入高,农业收入比重低的地区而言,农村养老保险所保障的人口,以在非农产业工作的人口为主,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对农业资金的影响较小。但是,对农村收入低,农业收入比重高的地区而言,农民用于养老保险的资金只能从农业资金中获得。社会保险范围的迅速扩大,会使农业资金大量流出。因此,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农业收入为主的地区,还要以家庭保障为主,非农收入比较高的地区,方可逐步增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比重。并且,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设,要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相配合,同步推进。
3、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就城镇养老保险来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第二、三产业内部的融资方式,来自第二、三产业的工薪收入,以养老基金的方式筹集起来,之后仍然以直、间接的方式投向第二、三产业。而农业养老保险,正如上文所论述的,不论作为存款还是购买国债,都是用于非农部门。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农业贷款的高风险与土地生产率的下降。由于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发达,对长期贷款与农业基础投入的风险难以准确测算,有限的贷放量往往带来高风险,这是信用社所难以应对的。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发达,也造成了农业生产的资金瓶颈,抑制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形成。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业对资金的吸引,不能把农村养老保险建成农业生产的融资来源。因此,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促进农业收益率的提高,降低农业融资的风险,是将农村养老保险带来的农业资金分流吸引回农业的重要手段。从长期来看,这是减弱农村养老保险分流农业资金的最终解决途径。
注释:
①参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6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3] gopinath, m., kennedy, agricultural trade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 state level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1982, 5, pp1213-1218
一、货物贸易项下异常跨境资金流动渠道
2012年,青岛市进出口总额732.1亿美元,较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84.3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4.7个百分点,全年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低位运行。从整体趋势看,外汇顺收和进出口顺差差距前11个月基本为负,呈出口少收汇或进口多付汇倾向,自12月份以来,顺收顺差差距逆转,呈流入状态。顺收顺差的差距表明了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偏离程度,差距为正表明跨境资金流入倾向,为负表明跨境资金流出倾向。在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异常或可疑资金多是通过贸易项下流动的,如贸易信贷、价格调整等方式,主要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是贸易信贷渠道。2012年,我分局对青岛市相关数据定量分析发现,异常资金通过预收等贸易信贷方式流入境内与人民币升值或利差扩大存在高度相关性,境外NDF市场1年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预收额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预期人民币每升值1%,预收额增加2.23%;3个月人民币Shibor对预收额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每上升1%,预收额增加0.256%。同时,按照现行规定,企业相关贸易信贷业务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贸易信贷报告,但由于报告没有设置注销环节,企业可根据自身掌握的货物流与资金流情况,通过调整贸易信贷报告和相应进出口日期方式将部分资金流数据调整到下一核查期,降低其被纳入重点监测或现场核查范围的概率,从而实现跨境资金摆布。
二是价格调整渠道。根据经济预期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高报出口价格实现多收汇,低报进口价格实现少付汇,或低报出口价格实现少收汇,高报进口价格实现多付汇,进而实现资金跨境摆布。目前,外汇局与海关均缺乏低成本掌握进出境货物准确价格的手段;海关更着重于打击进口低报行为,对高报出口价格监管相对宽松。我分局检查中曾发现,某公司在原料价格和成本支出趋于稳定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未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在一年之内把报关价格提升了近10倍并将资金汇出至境外母公司。
三是保税区渠道。海关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以下简称备案清单)是区内企业办理进口购付汇和出口收结汇的核心凭证。目前,保税监管区的物流进境备案清单数据尚未能从海关获取,无法实现保税业务资金流与物流的匹配,虽然保税区企业已纳入货物贸易核查范围,也能够根据总量核查指标核查出结果,但因为基础匹配数据的不完整,造成核查结果的不可用,保税区企业无法进行企业分类,游离于货物贸易监管之外,境外资金流入的隐患较大。
四是关联交易渠道。境内外关联交易由于利益的高度一致,成为关联企业实现跨境资金摆布的主体基础。关联交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母公司统一对外签订购销合同,国内企业根据母公司“订单”组织生产,购销及收付汇主要集中在关联企业内部;二是资金收支由母公司统一调度;三是大量借入外债和外汇贷款,同时有高额汇兑收益,存在资本运作可能;四是进出口产品种类繁杂,年收付汇量多额大;五是收付汇大多通过境外离岸账户操作。
二、货物贸易监管对策探索
货物贸易改革实现了便利化企业操作的目的,但也存在监管弱化和核查效果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监测及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加强非现场监测,提高监管针对性
非现场监测是明确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整体形势,把握监管方向的关键。一是宏观趋势监测与重点项目监测相结合。通过数据综合分析,确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整体趋势,把握当前货物贸易资金流向(净流入或净流出)以及导致资金流与货物流产生偏离的主要环节(出口少收汇、出口多收汇、进口少付汇或进口多付汇);然后将关注的重点细化至重点行业、特殊经济类型及贸易方式,按照对辖内贸易收支和总量差额贡献度等原则形成监测类别梯度表,有重点,有先后的逐项关注。二是数据匹配分析与数据指标分析相结合。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数据与海关报关数据、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外汇账户系统数据、银行结售汇数据等进行匹配并综合判断,验证交易的合理性;同时,以气泡象限分析1为基础,结合指标互补分析2,辅以偏离度分析3,将货物流与资金流发展趋势及偏离方向等信息定量化,提高监测精准度。三是分析工作与调查座谈相结合。在非现场分析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某些行业或重点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切实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及理性预期,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现实佐证和更开阔的分析思路。
(二)丰富核查手段,提高监管有效性
非现场监测中筛查的异常情况,需通过现场核查方能最终落实,因此,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比对,提高现场核查效率十分重要。第一步:企业贸易收付汇、进出口数据与企业总分账数据进行核对。具体做法是比对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数据与企业的总分账数据,核实企业外汇收支数据与进出口数据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全部申报并纳入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核查,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账外账,判断其是否履行贸易信贷主动报告义务。第二步:审核企业的年度审计报告和企业总分账,核对企业财务报表与账务之间的钩稽关系,关注其报表是否做假、成本是否虚增等情况。第三步:核实资金最终流向以判断资金的真实性质。若企业账务记载正确,对贸易信贷余额较大的企业从核实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入手,核查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重点查实“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核实企业贸易融资是否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结汇资金是否流入投机领域。
(三)完善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科学性
一是实现货物贸易的全口径监管。首先,将保税区进境备案数据尽快纳入统计范围,实现对保税业务的全面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其次,将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质量纳入对货物贸易主体监管范围,目前,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数据来源于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申报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的非现场分析,大额数据申报错误甚至可能误导整体收支形势,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基础数据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申报质量严格监管。二是建立纺锤形评级分类。现行货物贸易管理的企业分类是倒金字塔形,A类企业占绝对多数,此种分类方式对企业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力和牵制力较弱,纺锤形分类方式,两端企业数量较少,能够有效调动B、C类企业提升评级的积极性,类别调控能力较强,从而促进企业思想和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进一步细化分类评级。现行货物贸易管理对企业分为A、B、C三类,分类结果较简单,管理较粗略,可考虑将分类结果细化至A、A-、B、B-、C五级,以提高企业分类监管的效果,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分类调整效率。管理上,根据分类结果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方式,做到宽严相济。对于正常企业,可实施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对于关注企业,要将其纳入监管对象,但在管理力度,要小于可疑企业;对于可疑企业,则要进行重点监管,对其交易行为进行严格审核,对一些大额和特殊业务实行逐笔核准。
三、几点思考
(一)完善数据是基础
为提高数据监测分析水平,切实实现跨境资金流动查得明、测的准、防得住,搭建功能完善的外汇系统尤为重要,外汇业务系统在现行较为散乱、功能重叠等情况下,必须实现合理框架下的有效整合和完善。可根据外汇管理需要,将业务系统从功能上整合为基础统计类、监测分析类和外汇检查类,分别针对数据采集统计、监测分析和指标筛查进行针对操作。
(二)健全指标是核心
一是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健全的指标体系除应符合实际、全面、有效、长期四原则之外,必须通过非现场监测过程,不断分析指标差异出现的原因,理顺口径差异情况,形成剔除差异后的优化数据源,保证指标有效性。二是通过现场核查检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在监测过程中,仅依靠非现场工作,不能完全查实,必须通过现场核查的手段确定异常情况,进而判断指标是否有效。在现场核查中,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完善监测指标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三)加快转型是关键
监管思路的转变要求外汇局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意识上首先转变,也对外汇局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运用自身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必须熟悉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特点、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当前国际收支形势下企业间运作资金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快机构设置转型,将根据业务内容划分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部门调整为根据监管手段划分的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和业务统计操作部门,以便满足转型后的监管需要。
注释
{1}象限气泡分析是通过考察气泡(显示二维数据表中二维数据定位及规模大小的图形,是散点图的形象化图形表示)所处象限的位置变动和气泡大小的变化,评估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流与货物流动发生偏离的方向、程度与发展趋势。
(一)区域金融流动概念
区域金融流动是指区域间贸易、劳动力转移、投资等行为的产生而引起的区际货币资金流动。本文对区域金融流动的分析基本在金融部门,只对金融资金的流动进行分析,而不涉及实物交易。
(二)区域金融流动的原因
1.追求利益最大化和降低风险。资本具有逐利性,只有当一个地区能够使得资本获得比其他区域更高的利润时,资本才会流入该区域。利润的增加和风险的降低同样能够吸引资本的流入,由于存在交易成本和风险,投资者不仅要关心投资收益,更要考虑投资风险。资本的区域流动可以使的资本通过分散投资、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来减低风险。
2.投资者预期决定着资金流向。将资金投向预期收益高的地区是投资者的正确选择。而投资者的预期与地区政府的政策有很大关联。政府予以投资者政策的优惠,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投资者收益的预期;同时当地政府应当保证优惠政策的连续性,使得投资者能够预见未来较长时间内能够获得稳定的利润,因此投资者才能够将资金投资到该地区。
(三)区域金融流动的途经
1.商品买卖形成的资本区域流动。对沿海发达经济来说,商品生产门类多,服务项目也多能够满足当地企业发展所需的物资。而欠发达地区刚好相反,企业需要到外地去采购所需的生产物资,便导致了资金的外流。
2.劳动力流动引起的资本区际流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闲置农民外出打工,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地,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主要的劳动力吸收区。大多数外出的务工的劳动力将钱寄回老家,则形成一股巨大的资金回流。
3.贷款流动引起的资本区际流动。企业的贷款会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流向受益较高的地方,这就形成贷款的夸区域流动。从社会整体看,虽然此举可以产生资源配置效应,获得了更优的产出和效益,但是将致使资金流出地区的发展失血,扩大发展的非平衡型及其弊端,也会存在挤压资金流入地区的金融市场的可能,并增加贷款管理难度。
二、我国区域金融流动的现状
(一)存、贷款的区域分配
从银行角度来看,可以以吸纳的存款数量来代表区域资金吸纳能力,区域资金运用能力则可以通过区域金融机构贷款情况来衡量。2013年全国存款总额为1047654.1万亿,以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划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存款余额达到了60.4万亿,占全国存款总量的57.6%,中部地区存款总额为20.4万亿,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存款总额分别为16.8万亿和7.3万亿。2013年去全国贷款总额为73.2万亿,东部贷款总额为42.2万亿,占比达到了57.7%,另外三个地区的贷款额分别为13.9万亿,11.9万亿和5.2万亿。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该地区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也差不多占到这个比重,都远远超过了其他三个区域,说明了该地区的资金吸纳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都比其他区域强,资金从其他区域向该区域流动。
(二)资本市场上资金的区域分配
2013年全国上市公司数量为2490家,其中东部为1620家,占比为65.1%;中部为421家,占比为16.9%;西部和东北分别为311家和138家。从A股筹资额来看,2013年全国上市公司筹资额为4615.2亿,东部地区筹资额为2642.6亿,占比达到了57.2%;中部筹资931.8亿,占比20.2%;西部和东北地区筹资额分别为898.9亿和142.9亿,占比分别为19.5%和3.1%。通过上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数量东部最多,且该地区的筹资额占比也超过一半,都超过了其他三个地区的总和,说明资金都流向东部地区。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分配
我国固定投资一般由政府主导。固定投资体现了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运用资金,然而不同地区的固定投资额差别很大。2013年全国固定投资额43.5万亿,东部的固定投资额为17.7万亿,占比达到40.7%。而东北地区的固定投资额为4.6万亿,占比不到10%,中部和西部固定投资额分别为12.9万亿和8.2万亿。东部同样的最高的,说明国家在使用资金时,更多的资金流向了东部区域。
三、我国区域资金流动的非协调性分析
(一)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企业融资主要是从银行贷款,因此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动是区域资金流动的主要方式。我国银行采用的是总行分行制,发达地区经济效益好,资金风险低,金融机构相对就比较发达。总行出于资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必定会将资金多用于发达地区,这样就必然会将欠发达地区分行的资金调至发达地区的分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这样就会导致更需要资金来发展经济的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减少,阻碍了其经济的发展。
(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的非均衡
我国上市公司有超过60%的公司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同时对公司所在地的经济的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欠发达地区的上市公司无论从公司数量,还是从筹集资金的量上都不能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由明显的资本外流的现象。总之,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非均衡特征,民间资本通过资本市场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地区。
(三)直接投资引发的资金非均衡流动
摘 要:本文在理解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业务发展和运营规律,把握资金流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管理规范(制度)、规模控制(事前)、日常业务处理(事中)、决策支持(事后)等对资金管理进行整合,制定具体的资金运营措施,提出未来资金需求解决方案,形成有惠分特色的资金运营模式。最大化的提升资金运营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关键词 :资金运营 体系 运营能力
一、背景原由
根据《关于启动公司资金运营体系建设的通知》(中国通服南方设计〔2013〕101 号)的文件要求,为提高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财务运营能力,突破业务发展的资金瓶颈,结合分公司业务特点和资金运营状况,我们初步建立了惠州分公司资金运营体系,旨在通过该体系的有效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建设目标
(一)完善项目管控体系,贯彻精确化管控策略,加强项目全过程的资金管控,提升惠州分公司项目运作管理能力和管理效能,进而提升分公司整体财务价值和竞争力。
(二)在项目管控体系的基础和外围,通过以项目为颗粒度的资金预算管控,建立多层级的资金管控平台,满足惠州分公司资金管控需求,提供系统的手段和工具,提升项目资金运营效率。
(三)深入贯彻资金成本理念,通过“倒逼”机制,将资金管理向业务前端延伸,引导主动将资金使用成本作为项目收益评价的标准。在支撑业务发展的基础上,为业务承接和规划提供参谋和依据,优化业务战略结构。
资金运营体系是以项目资金流管理为核心,在项目预核算体系基础上的深度化,是丰富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运营体系建设嵌入到业务流程和项目实施过程,将资金使用成本贯穿于项目实施各个环节。
三、体系框架
(一)资金管控总体思路
1、资金运营的核心思维框架。资金管理要遵偱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并且要考虑资金运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把握好资金收益和资金风险的平衡。
2、资金运营体系的构建。资金运营体系的构建过程不是单一的,当中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只有多维度的同时完善,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资金运营体系。考量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如:统一的资金管理的目的、组织结构、从业人员、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绩效衡量等等。
3、资金管理的四个层次。要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对资金管理的层次要明晰,关于资金管理大致分为四个层次(见图1),目前我们要构建的是第三层次的资金运营工作。只有明确所处的管理层次,才能切实的制订管控思路,抓住资金管控的工作重点。
4、资金管控措施。随着业务发展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目前公司营运资金越来越紧张,做好资金管控,要同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收款:计划性、有效性;梳理流程,提高效率。②付款:管控措施,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
(二)业务流程梳理
1、项目全周期的资金流管理
项目是公司业务经营的基本单元,项目资金流管理是公司资金运营体系建立的基础。项目资金流管理应包括的主要内容:项目资金流预算、时间安排、项目实际收款、付款管理、项目实施进度与收付款进度分析、项目资金成本核算、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分析等。在项目立项-项目收支预算-项目进度-项目结算-项目综合分析-项目关闭整个完整的项目流程中融入资金流的管理,实现以项目维度为核心的资金管控。因此,以项目资金流为核心,在项目立项之初就要编项目资金收支计划,开始项目资金流管理,是公司资金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和方向之一(见图2)。
2、项目实现闭环管理
从项目立项编制项目资金计划项目进行、成本开支项目产值绩效配比结算项目收入列帐合作费配比项目开票回款合作费支付项目完结的整个项目预核算过程,建立所有项目的闭环管理。在此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控制点:一是要明确收入列帐原则。二是要有统一的成本开支标准。三是要有统一的预核算口径。四是要明确开票条件、预付的因素、需要哪些结算资料、了解开票结算的流程等等。这些都是项目闭环管理的重要条件。
3、业务流与资金流的关系
项目资金流管理是资金运营体系建设的基础,而项目资金流的管控与公司业务流程的实施密不可分。因此以业务流程的实施为主线,将项目资金流纳入业务流程中进行管理,在业务流程的全过程中对资金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管理,从而达到有效规划资金流。
4、业务流程特点和关键点
以设计业务为例,目前公司主要承接三大运营商的业务:电信、移动、联通。根据以往以及未来的趋势来看,三大运营商的业务承接方式均以招投标为主,中标后,根据运营商的任务书、委托书要求的内容进行项目的勘察、设计、咨询等,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预算,签订单项合同,或者签订框架合同配订单。当项目启动收费流程后,根据项目实施的进度,收取该阶段的费用。电信主要分两阶段:预付款和结算款。移动的收费流程相对来说稍显复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预付款、进度款、结算款(初验款)。联通的收费流程比较简单,设计出版完成后,工程验收,审定设计费,直接结算。
(三)资金运营体系总体框架
通过对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及关键点的分析,对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进行再造和优化,利用系统手段,实现资金管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资金管理。以强化资金管理为主线,构建资金运营体系。公司资金运营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在深刻理解业务发展和运营规律的基础上,分析资金运营现状,把握好资金变动规律,建立资金需求模型,关键点是做好应收款项的管理和应付款项的管理。另外,要对项目管控体系、应收款六阶段管理及应付款的信用期、分段安排、票据使用管理等不定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收款预测准确性、提高付款调控能力,不断优化资金运营体系,实现合理、高效地使用资金,从而提高资金运营能力。
四、资金运营体系的实践运用
(一)资金现状分析
1、资金存量现状分析。财务人员要通过对财务报表从资金角度的各项流向分析,分析各时点、各时期的资金存量,明确各阶段可以使用的资金,并与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相结合,找出资金缺口。
2、应收帐款余额及占收比分析。对近年应收账款从客户维度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客户特点,以提高资金回收速度。
3、收支差及自由现金流现状分析。资金存量是历史累积指标,现金流是当期指标,因此即使有充足的资金存量,也不一定有充足的现金流量。
(二)规律分析
1、回款分析。分析不同运营商回款规律分析并建立对应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收费对策。
2、付款分析。按照“以收定支原则”,以收入进度确定成本开支额度、以收款确定成本的支付、以未来收款合理安排未来的付款,实现削平资金波谷的目的。要从财务报表批露的资金状况来摸清现金流现状。弄清有哪些资金来源,如何安排资金使用。安排款项支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细化对付款期的管理。二是要分类分阶段支付管理。三是适当时可以考虑使用各种银行票据,减轻时点支付压力。只有应付款项管理前移,才能提升付款的统筹调节能力。
通过对应收应付款的规律分析,从根源上有效把握资金流准确性,对确保公司整体运营的持续性、支撑各项业务顺利开展、衡量资金流向、测算资金成本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资金预算
1、全面预算管理。公司推进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建立惠分全面预算体系。加强财务预测与业务、市场的结合度,将财务与业务流转、项目体系融合,组织实施财务决算,确保完成年度考核指标。
通过资金运营体系建设要实现以损益预算、资金收支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为主要内容,以年度全面预算、季度分解预算、月度滚动预算为时间周期的全方位预算管理。
2、资金预算。资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总体的资金收支预算,能更加科学、合理地安排资金投放,提高资金运营能力。
五、预期效果
融资形式的多样性和融资渠道的广泛性是多元化融资模式的显著特点,房地产企业融资体系的关键部分是融资工具,融资工具与银行信贷所要生成的效果大同小异,且具有等同的竞争实力,例如基金、股票、债券等。融资模式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融资形式的多样性特质上,与单一的传统融资模式相比,多元化的融资模式更能稳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控制房地产企业资金流通,形成系统的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模式。就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与构成来说,要依据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特点体现出融资模式调整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将房地产企业融资成效最大化。
(三)规划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
降低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房地产企业财务的科学规划,即定期分析房地产企业经营状况、及时调整房地产企业资金利用结构、规避房地产企业的负债危机,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点,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收支要“精打细算”;第二点,预测预报房地产企业的盈亏状况;第三点,规划好一切应对企业资金风险的科学措施,规划好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结构能够借降低不必要的融资额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产企业债务风险。
(四)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规范管理
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规范管理必须强化法律法规的权益维护意识,同时强化房地产企业的信用管理,切实实现房地产企业的内外兼修,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能够为房地产企业信用管理提供优势条件,房地产企业必须维护自身的信用形象,及时还贷、及时支付工程款项、及时处理负债危机,唯有如此,法律法规才能够在维护房地产企业资金中体现其权威性和科学性。
结语:
总之,推动房地产企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融资的集约性和时效性,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最终实现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效益最大化,推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叶叶.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风险及其规避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1:82-83.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讨论了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的有效控制。
关键词 企业 资金管理 内部控制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些企业由于日常业务量大,直接导致其现金、票据等业务量大,财务部门必须在合理利用货币资金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日常经营资金流量做出合理计划,从而完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目前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着种种问题。
1.企业资金管理控制制度缺失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财务人员应在每日结账将当日所收取货币资金存入银行,但是一部分偏远地区的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无法及时将现金存入银行。资金管理控制制度缺失致使在资金送存银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此同时,企业在印鉴保存、票据管理、账户对账等工作上很大程度都依靠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而缺乏相应的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和必要的监督体系,从而导致资金的控制和流向存在一定的风险。
2.企业资金管理控制无预算计划
目前,一部分企业对于每月的资金需用量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统计和上报,并没有制定严谨的资金管理控制计划,没有运用现金流量的各项指标来指导企业日常经营和资金周转,导致企业无法对远期现金流量的运作制定计划,从而造成企业资金周转缓慢。
3.资金备付不足
一些企业的主要资金控制管理方式是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业务收入账户不能直接支付公司日常各类支出所需的资金,各单位部门日常支出需要向上级公司申请划拨,此时就会出现如果资金数额过大没有事先做好合理的预算,资金备付不足无法支付所需资金。
4.承兑汇票管理控制存在风险
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当月的收入都是以承兑汇票等票据的形式进行支付,数额巨大的承兑汇票将如同现金一样需要被妥善管理。而企业的一些分支机构和下属部门对于承兑汇票的真实性审核没有相应的管理要求,一些企业分支机构在较偏远的地区,距离企业本部较远,不能保证票据运送的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同时,财务部门相关工作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于票据管理控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二、对于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一些建议
1.坚持公司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集中统一原则。企业应对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实现财务集中核算。
第二,坚持分级负责及责任追究原则。企业总部主要负责投向安排、筹集资金、项目决策、资金审批及项目监督等工作。企业分支机构以及一些基层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流向的控制、支付使用的控制以及资金投向的控制。如果出现资金来源不落实、没有进行预算、支出不实、项目失败、资金出险等问题都应针对事故原因追究相关部门或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
第三,坚持财权与事权分离原则。企业总部的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预算工作的基础上确定配套资金,防止资金被切块使用,确保项目管理部门所管理的事项所需申报的资金以及实施项目所使用的资金能够落实。此外,相关部门应对各项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2.运用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方式
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须平衡资金的来源和现金流量,在落实各项开支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将相应的现金流量与其进行匹配,使用现金流量预算等管理手段,实现企业资金流全过程的闭环管理。
3.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体制
企业应完善资金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形式,企业的总经理作为资金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负责企业总体的资金决策、资金安全及运营情况,由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协助管理,副总经理和总会计师必须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资金决策、资金安全及运营情况负责,从而加强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
4.对资金备付进行预算
一部分企业采用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方式,上级公司划拨资金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还面临着资金备付不足的问题,所以企业应当对资金备付进行预算,加强与各级部门沟通,充分考虑各个分支机构以及各部门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资金备付预算,以解决企业一些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燃眉之急。
5.加强对资金业务风险的控制
第一,随时检查企业资金管理控制规章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这样做不仅是加强资金管理控制执行的有效方法,而且还可以通过检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提高资金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第二,企业应关注资金管理岗位的人员安排,对于一些财务岗位的轮换,要做到权责分离、相互监督,加强收核账务等岗位工作人员的控制轮换,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资金管理问题。
第三,在票据业务管理控制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登记制度,安排专人审核保管票据。
第四,企业的银行账户应当由其财务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主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对于开户、销户等问题必须重视并严格审核。
第五,加强企业与银行平时在业务工作上的沟通,这样一来不仅为企业本身与客户提供方便条件,而且还加强了资金回收效率和安全性。
第六,积极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托管,委托银行对承兑汇票实物委审核与管理,及时验证承兑汇票的真实性,利用银行联网以及运输优势以减少企业分支机构所在上缴企业承兑汇票途中所存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资金运作风险,是实现企业的自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学珍.浅析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当代经济.2011.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历史演变;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54-02
一、前言
学好会计的基础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严重背离了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其历史原因在于此法在演变并引入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因此在很多教科书中,“借”和“贷”仅是一种记账符号,仅仅表示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如下“法则”:资产(含成本、费用)增加记“借”,减少记“贷”,负债、所有者权益(含收入、利润)增加记“贷”,减少记“借”。这样既不能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现金流向法、债权债务法和资金流向法,三种方法都可以从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中找到渊源。这些方法虽然赋予借贷记账法比较具体的会计含义,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本文基于历史演变的视角,梳理了借贷记账法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另一种简单易学的加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
一般认为,最早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源于13-15世纪的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在公元1211年,作为意大利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佛罗伦萨,就出现了关于记账术语的记载采用动词“didare、di avere”的银行账簿。这两个动词中的前者表示“应收的”,指债权,后者表示“应付的”,指债务。公元1406年巴尔巴里戈商的账簿中则采用了简练的“a”和“per”。在威尼斯方言中,a与per是债权与债务的意思。钱商记录经济业务时,如果某人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偿还货币给钱商,即货币从某人流出钱商,则此人债权增加或债务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a;如果某人从钱商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即货币从钱商流入某人,则此人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per。任何时点上某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取决于a与per的累计差额。如果累计a大于累计per时某人是债权人,否则为债务人。凭借a与per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他们四种金融业务:债权增、债务减、债务增、债权减四种情形,归根结底就是从某人处流出和货币流向某人的两种基本情形。
到了1494年,意大利学者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出版后,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不同语言的国度广泛使用。卢卡·巴其阿勒总结推广的复式簿记,正是当时已臻于最完美形式的威尼斯簿记。他在著作中总结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规则”,像“盘存企业的资产;根据盘存结果在账簿上登记原始记录;记录交易;过入分类账;填写过账摘要;编制试算表以查核记账过程的正确性;结清虚账户并通过损益账户转入资本账户等”,与今天的会计实务几乎是一致的。帕乔利讲道:“为了顺利地获取关于债务和债权的资料,应努力把自身业务纳入应有的秩序之中。因此……进行核算是为了弄清楚债权和债务的数额”。同时……在所有交易事项均已记录以后,还应加设一个“损益”或“利得与损失”虚账户,并将该账户的余额结转到“资本”账户上。这说明:复式簿记并非一种纯粹的记账技术,它具有很明确的目标,即:不仅为商人及时地提供资产、负债信息,而且还要及时地提供损益信息。帕乔利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债权)和credito(债务)分别取代了方言的per和a。这种用debito、credito记账首先风行意大利,之后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debito和credito,英语中随之被翻译成debit、credit。
1873年,日本从西方引进卢卡·帕乔利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日本著名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他的一部名为“帳合之法”(记账方法)的译著里,首次将debit和credit被翻译成“借”与“贷”,其中“借”是从某处“借来”,因而形成债务,“贷”是“借给”,因而形成债权。这一译法尊重了西文的原义,被不断继承和弘扬。
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学者蔡锡勇编著的《连环账谱》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借贷复式簿记的著作,书中未使用“debit”和“credit”作为记账符号,而分别译为“该收”和“存付”,全书既参照意大利借贷复式账法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我国传统收付账法之精华。继《连环账谱》之后,我国留日学者谢霖与孟森合作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之《银行簿记学》为蓝本,编纂一本部门会计著作《银行簿记学》,结合银行业务直接用日文“借”、“贷”翻译成中文“借”和“贷”。但汉语中,“借”是借进和借出的意思,“贷”也有借人或借出之意。“借”、“贷”记账法字面意思这一翻译,导致中国会计人在一开始接触会计时,就无法从字面以上明白这两个记账符号的真正含义。
三、借贷记账法的三种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呈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借贷记账法在演变和传人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比如a和per最初表达现金等值的去来运动,后来对于任何会计主体经济活动都可以抽象为一去一来的等额资金运动,应该用意大利语中的类似“去”和“来”的单词来翻译,却被翻译成了debito(意为债权),credito(意为债务)。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英语却翻译成debit(有Have的意思)、credit(有Give的意思)。日语里虽理解为“入”和“出”的意思,却被翻译成“借”(债务)与“贷”(债权)。在汉语里,又用同义的“借”与“贷”来翻译日语。现在,我们只好把“借”与“贷”诠释成单纯的符号。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前言部分中的死记硬背法之外,国内教科书中还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方法。
1 现金流向法。邵享林等(1998)提出:“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向借主的借出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只要是现金的流出,就都记为借,而只要是现金的流入,就都记为贷。”类似于a与per的记账原理。但这种说法它仅对收款、付款交易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账户的记账才是正确的。而“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款”账户的记账,现行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按增加(流入)记“借”方,减少(流出)记“贷”方,与现金流量方向正好相反。而对不涉及现金的转账分录,又根本不体现现金和现金流量的方向。现金流量(方向)规则无法自圆其说,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
2 债权债务法。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一些学者认为,“借”最初是反映了记在借主名下的借出款项,表示债权(应收款),“贷”是反映了记在贷主名下的收进款项,表示债务(应付款)。类似于debito和credito记账。但是,在今天的会计系统中,除了债权债务外,还有财产物资、所有者权益、甚至还有损益类科目的存在。比如“借:原材料;贷:库存现金”能理解为企业对原材料的债权,对现金的债务吗?又比如本年利润就不能这样理解了,贷方本年利润理解为企业的债务相当别扭,企业利润越多反倒变成负债越多,那企业都不要去扭亏增盈而是努力减利增亏好了。对损益类科目,也不适合这样来理解。可见“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也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多数科目都不能这样来理解。
3 资金流向法。冯篆宝(2001)认为:“资金的位移,借为资金运动的终点,贷为资金运动的起点”。“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对所要记账的账户,“借”表示资金“流入”该科目、“贷”表示资金“流出”该科目。类似于日本的“借”和“贷”记账。对大多数的分录,资金流向说都很贴切、直观,特别是只有资产、费用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的分录。但是涉及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说资金从贷方流到借方,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例如一,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资金从主营业务收入流向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增加却减少了;例如二,结转损益类,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余额应增加却减少了。或者是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资金从管理费用流向本年利润,利润应增加而减少了。所有涉及收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都会出现类似的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这些分录从表面直观来说都是资金从借方转入贷方。因此,资金流向规则似乎还是不能合理解释借贷记账法。
四、另一种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另一种教学方法,姑且叫作“加减记账法”,是利用会计的等式推导出来的加和减的计算方法。会计等式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作为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理,综合了静态等式和动态等式。目前在许多教科书上扩展成综合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一步地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