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7:5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类实习小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不过累归累,心中仍然感慨颇多。生平第一次有机会“学以致用”,很有成就感,也真切的体会到真理必须要用实践去检验,不亲自去动手试验一下,你学的再好也白搭。
有很多东西是书上没写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得到。纸上谈兵只会让人走进误区,实践才是永远的老师。
在铸造部,老师们教的非常认真,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随时指正我们在操作中的错误,纠正手型,耐心的一遍遍的分析我们做的砂型的的优缺点。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半,但是师傅们却是尽其最大的努力,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多教给我们一点东西,希望我们能真的有所收获,而不是空手而归。对此我们确实有些愧疚,因为我们的心理多少有一点借此机会好好放松一下的想法,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投入。
但是我们一定会摆正自己的心态,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实习上,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先修课,是非机类有关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使得通过高考而进入大学的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处于学校和社会过渡阶段的大学就承担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金工实习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同学们必须给予这门课以足够的重视,充分的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好好的提高一下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虽然存在诸如:设备数量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缺陷,但是学校通过有效的组织,化短为长,使同学们分期分批的实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经过亲身体验和与同学们的交流,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对此课感兴趣的。我们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同时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就拿锻造而言吧,起初,对于火红的钢条和锻打时的飞溅物,同学们仍然有些害怕。但是,通过师傅的耐心讲解和帮助,这种心理慢慢的被好奇心所代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训练中。当看着自己亲手做出的工件时,我们心中无比喜悦。
但是,也有极少数同学对此表现出了烦躁心理,不想参加练习或应付了事。这些同学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学校安排这门课的用意,尽快的投入到这一次难得的实践活动中。
【关键词】教材;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主体
【作者简介】聂琴,河南省鹤壁高级技工学校,从事机械专业理论与实习教学工作。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游标卡尺》是选自劳动版《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教材第二章第二节。本教材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这为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又为学习后面的知识——万能角度尺打下基础,而游标卡尺的使用又贯穿于机械专业测量工件的始终,因此,本节内容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技校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及测量方法,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能力高素养的现代技术工人。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大纲和技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重点的依据: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来测量零件。
2.教学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
难点的依据:读数原理抽象难懂,学生基础较差,不容易理解。
四、说教法
我们知道,技校培养的是理论和技能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在讲游标卡尺的结构中,利用游标卡尺模型及实物现场讲解,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
2.讲授法
针对本节课的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应采用讲授法详细讲解,直至学生理解为止。
3.练习法
学习本节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应用。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通过测量的准确性。
4.启发式教学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5.多媒体辅助教学
为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例清晰。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分钟)
由事先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录像——轴类零件的加工、检测过程,及加工过程中的测量来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2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采用讲练结合),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详细讲解)。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做好师生之间的互动。
3.学生练习(15分钟)
在讲透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的基础上,准备好一些读数图片和实测零件及游标卡尺让学生分组练习,并做好记录,最后老师检查。
4.课堂小结(3分钟)
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轻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的记忆。另外在课堂小结中可以对本节课表现突出的小组、学生提出表扬,对有进步的小组、学生加以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布置作业 习题册 2--2
6.板书设计
2--2 游标卡尺
一、游标卡尺的结构和用途 四、读数练习
1、结构 2、用途
二、游标卡尺的刻度原理(以0.02mm为例) 五、游标卡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49/50=0.02mm
三、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六、小结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具 成就感 兴趣
职业类院校的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往往感到内容杂乱,抓不住重点,因此,教师要重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钻研教学法,更要努力寻找适应新时期90后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具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学习、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和培养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内在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
一、研究教材,结合知识点,用好教具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中的授课内容,以及所运用到相关学科的知识,安排好一堂课的各个环节进程,以生活中的实例将学生引入新课课程。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或好奇心投入学习,由浅入深,尽量以教具进行展示。通过教师的表达,突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会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接受的情况,随时调整内容,通过举例补充说明,利用课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教师再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对不完善之处进行补充。这样,一堂课有讲、有练、有演示、有提问、有回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普通螺旋传动时,虽然同学们生活中接触很多,但不注意观察,所以很难理解其运动特点,在课上经过老师指点,再通过现场教具进行演示,就很容易理解其运动特点。又如,将主动件的回转运动转变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反之,可否将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回转运动?这个问题可由一个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教具之后,再来回答。学生在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回答这个问题就更加自信了。再如,在讲螺旋传动直线运动方向的判定时,教师通常是运用左右手法则,把理论讲完后,通过举例进行验证,然后归纳出便于学生记忆的三条:第一,左旋左手,右旋右手;第二,又转又移,同向;第三,一转一移,反向。可是,学生还是感觉太抽象,这时我们再运用教具对刚才归纳出的三条进行验证,并让学生自己演示深刻领会。这样在课上就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螺旋传动直线运动方向的判定。形象思维使学生记得更清楚,因此,教师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注重运用教具动静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体会,找出其可能存在的一些规律,学会分析,这样就可以做到以点带面,提高学习效率。
二、研究学生特点,结合实物教学,完善教学方法
现在,职业技术学校面对的是一批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部分是高考或中考失败的学生。部分同学由于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还有厌学现象,其中还不乏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作为这些学生的任课老师需要有极大的耐心,以鼓励教育为主,充分相信每位学生都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结合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教师要扮演好“导演”这个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并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积极地去演好每一场戏。每当笔者讲完一个重点或知识点时,发现课上总有一些学生分心、坐不住、讲话,或玩手机、打瞌睡。这时,笔者针对他们好动的特点,让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站起来复述老师刚讲过的重点和知识点,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例如在讲螺纹时,按螺纹的螺旋线的方向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国家标准规定顺时针旋入的螺纹为右旋螺纹(同样,逆时针旋出的螺纹为右旋螺纹),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记往这句话。有了这一句话,就可以进行举一反三,只要有一处不一样的,就是左旋螺纹。这时笔者在课堂上提问:顺时针旋出的螺纹和逆时针旋入的螺纹是什么螺纹,学生会非常整齐地回答是左旋螺纹。为了更形象地说明问题,笔者拿来常见的药瓶、饮料瓶和螺丝钉做道具,详细说明螺纹的旋入方式,以及多头螺纹的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笔者还及时引导进行拓展思维,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地建立起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记住一句话,再改变句中的个别字,就能记住另外三句话。例如,在讲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教师先让学生背两个重要条件,以后,在讲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和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时,就相对变得容易些了。只要注意在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前加上两个定语:法面、大端,就又记住了另外两套法则。再加上蜗杆传动正确啮合的条件,共四套法则。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注意学习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恐惧心理。
三、结合工厂设备,讲解机械原理,培养创新能力
机械基础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多而杂,但却是工厂常见设备采用的最基本的机械基础知识。学生在学校学习吸取知识、在实习期间培养动手能力,在工厂的实践中就能立刻看出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就说明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在机械基础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工厂设备,学习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带传动时,为什么要增加张紧装置?笔者先让学生读一遍书,了解书上所讲的道理,在不设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工厂设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想法,其效果往往会超出老师的预想。再如,在讲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时,我们知道它是依靠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摩擦力传动的基本特点是过载时会有打滑现象,造成传动比不准确,但也同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相反,对于啮合传动,就不会出现打滑现象,其传动比一定准确,但是不会有过载保护功能。有了学习上述理论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要控制和计算小带轮上的包角了。同时也能理解带传动过程中,带速为什么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在后面的链传动、齿轮传动中,都会有啮合运动的特点。
四、小结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实践性教学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具演示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机械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和总结、学会举一反三,最终要学会如何学习,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在当今的教育中,我们要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转变成贴近生活,生动、易懂的道理,让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2]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机械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中厂,育人模式,生产性实训
Research on Mechanical Category Professional
“factory in schools” education mode
Yan Zhibo, Xu Yonggang,Liu Peiyue,Hao Gang
(1.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Shijiazhuang Instituete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que,Shijiazhuang Hebei,050081)
Abstract: The article in order to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nd Shijiazhuang Dongcha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through the“factory in schools”out in the 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as the background, On the enterprise talent cultivation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the mechanical specialty in “factory in schools” for productive practice education mode is studied. “Factory in schools” cooperation mode is the key problem of the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is not quits, only to find the point of balance of the interests,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fic effective measures, in order to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Keyword: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Factory in schools,Education mode,Productive practice
一、“校中厂”合作模式的探索
1.引厂入校的背景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人才的使命。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7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与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引厂入校”。校内实训基地融入了真实的生产要素,创造了真实生产场景,营造了良好的实训氛围。只有结合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确立人才培养是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才能确立符合生产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2.“校中厂”合作模式的实践
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的企业,具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较强的技术力量,有数控加工中心、电火花、冲压、热处理等设备数十台,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五十余人,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企业产品属于高技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适于教学。
(1)资源共享,校企双赢。学校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供学生实训,在真实的工作中提升学生的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师资和设备设施,做到技术、设备和信息共享,实现校企双赢。
(2)推动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包括模具设计、工艺制定、数控编程、机床操作、质量控制、生产管理等,结合生产岗位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将数控加工编程、先进加工技术、CAD/CAM课程、模具设计实训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实训,将课堂搬进了车间。根据企业生产和技术资料信息,整理成零件加工工艺资源库;按企业实际加工规范和生产流程,编写出实训教材,促进了学院实训教材的建设。
学校以企业标准考核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二、“校中厂”合作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当前而轻长远,不愿在合作中做长线投入
多数高校把校企合作当作解决教育资源短缺和就业渠道不畅的手段,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缺乏考虑,阻碍了企业与高校共谋发展的愿望;不少企业也存在短期行为,把校企合作作为解决用工或厂房困难的手段,缺乏长期发展的动力。
2. 校企双方优势和利益关系不对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平等合作。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多是院校有求于企业,高职院校对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院校希望利用企业生产技术优势,获得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薄弱,教学资源也难以用于实际生产。企业不愿承担学生实习的安全风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政府支持或经济补偿,学生实习的时间与企业生产安排相冲突,校方对顶岗实习疏于管理等都是影响企业合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是校企合作存在的关键问题。
3.校企双方政策导向不明确
双方工作人员在校企合作方面缺乏热情。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合作双方的具体执行者,往往不是专职的,而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兼职去做一些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工作。无论是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或科研,还是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都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额外抽出精力完成这些工作。他们往往在劳动报酬或荣誉上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校企双方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
三、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中厂”合作机制
1.解决问题的对策
(1)树立长期合作共谋发展的思想。合作双方要摒弃重当前而轻长远的思想,把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品方向和企业发展统筹规划。企业的生产任务非常适合机制、模具、数控等专业建设和教学需要。是一个长期合作的必要条件。
(2)制定具体有效的制度措施。通过几年的合作,双方已经逐步建立起感情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平衡的关系。双方在合作中互相投入的人力资源和设备物料资源能够达到动态平衡,这是长期合作的基础。在政策导向方面,学院和企业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中创造性的劳动,给予政策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引导大家投入到双方共同建设中去。
2.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关键是建立一种科学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对学校而言,产学合作的根本是育人。学校应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从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开始到教学组织管理、考核标准的制定、毕业答辩的全过程,由双方共同管理。学校负责教学组织,企业负责安排实习岗位,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企业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训室按生产要求进行建设,按企业标准进行管理,建立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基地。
四、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不关注人才的培养,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校企双方有着共同的利益点,这个共同点就是校企双方开展合作的基础。只有加强合作,学校充分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企业关注并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校企双方共同打造育人的平台,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满意的、企业急需的高质量人才[2]。
参考文献:
[1]叶茂林,肖念.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问题述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梁慧社. 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搭建工学结合育人平台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0.1. 4-6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伴随着高中普及以及高等教育的逐步大众化,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的素质、水平等在不断下降。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那么整堂课下来学生只会感觉索然无味,掉入“学不会,不想学”的怪圈,初入学校的热度也会消退,出现上课不专心听讲、说闲话,玩游戏等现象,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很难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很难培养高品质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很难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目前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1.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离
理论课教学时,理论课教师不知道实习课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授,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学而无用、用而没学或学而不精等情况。例如,钳工专业的学生实习课学习攻螺纹、套螺纹时,制图课还没有讲到“螺纹的画法”这一章节,就会导致学生看不懂图纸。机械基础课讲到轮系这部分内容时,实习操作中还没有拆看过机床,对这部分理论知识的理解就有困难。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首先传统的教学基本上是传授型,照本宣科,内容陈旧过时,脱离实际,没有新意,对学生毫无吸引力,学生学起来缺乏兴趣,感觉困难。其次目前技工院校学生多数是因为分数低进入学校的,对学习本身就兴趣不足,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厌学。最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课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动力不足,而实践教学如果没有理论教学的指导,只能变成简单的重复练习,枯燥单调,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不能学以致用
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要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他们不仅要能操作机器,还应该懂得生产原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分开进行,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只学了些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不强,一部分学生只学了些操作技能,理论水平较低。理论是对实践的总结和提炼,然后再指导实践。脱离了实践的理论最多是纸上谈兵,脱离了理论的实践,最多是重复操作的“机器”。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应用
1.在机械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轴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是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一个章节,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这一章的内容与车、钳专业学生实习课中进行轴类零件加工和机床维修、拆装息息相关。这一章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能说出轴的结构要求,知道轴上零件的轴向和轴向固定方法,运用轴的结构要求和定位方法能读懂装配图;在实践中学生能正确理解轴的结构要求,能灵活运用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了解轴的加工工艺以及轴上零件拆装等具体要求,能解决轴结构上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轴的类型与应用场合,了解了直轴的类型。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后面是本教材的键销连接部分。学好轴的结构为学好后面键的选择、键槽位置的确定打下基础。经过实习课进行轴类零件的加工,机床的使用、拆装,结合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学生对轴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轴的结构要求、轴上零件的定位等缺乏体验且理解不够。因此在教学别采用了先动手实践再联系理论知识进行提问、讲解、归纳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习中只是按图纸加工出轴的零件,对于轴的结构为什么这样设计并不清楚。为了使学生对轴的结构设计有所了解,笔者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一:轴的结构要求及轴上零件固定方法。
(2)教学难点二:轴上零件的固定方法,轴的结构工艺性。
解决措施:教材中知识点的介绍只是文字和图片,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掌握知识也不够深入牢固,但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所以本节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到实训室去打开齿轮减速器,观察减速器中使用的轴,鼓励学生进行轴上零件的拆装。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首先让学生拆装减速器,目的是通过拆装减速器了解齿轮减速器箱体的结构以及轴和齿轮的结构,了解减速器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然后教师提出关于轴的结构、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的问题,由学生根据刚才的拆装进行讨论解答,教师总结;最后让学生思考轴上零件固定的其他方法。
2.教学环节
(1)动手操作,激发兴趣。首先教师对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进行拆装。这种示范性操作是使学生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好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利用工具进行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拆装,使学生对轴和轴上零件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提出问题,集体探究。教师演示操作和学生动手实践后,教师进行总结并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提出问题:轴上齿轮、轴承如何实现轴向和周向固定;各个轴段的长度和直径如何确定;轴端倒角、过渡圆角的作用,倒角和过渡圆角的尺寸要求;越程槽作用、位置及尺寸要求。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这样既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已经对本节内容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理论和实际事物及现象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剩下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轴在加工时还有哪些工艺要求,轴上零件的其他固定方法,并列举生产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有关的轴的加工和轴上零件的固定实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发现错误操作立即纠正,保证练习准确性,对每名学生操作次数、质量做好记录,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促进练习。提问回答情况、动手情况可作为平时的考核分数。
三、小结
关键词:极限配合 技术测量 教学方法
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1.主要任务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可以获得机械类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求学生会查阅相关资料,正确使用计量器具,能进行常规的技术测量工作,并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本要求
(1)掌握极限与配合方面的基本计算方法及代号的标注和识读。
(2)掌握常用计量器具(如: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万能角度尺)的工作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3)掌握几何公差代号的标注方法及识读。
(4)掌握表面结构代号的标注方法。
(5)掌握国家标准中有关极限与配合等方面的基本术语及定义、标准公差系列、基本偏差系列以及常用孔、轴的尺寸公差带与配合。
二、根据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
技工院校的主要特点是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他们不仅要求能够根据国家标准看懂图样、了解图样上的各种要求、符号、代号的含义,还要懂得常规的技术测量,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本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学生缺少感性知识,教师讲得紧,学生学得也累,枯燥乏味,而且所授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较大,理论知识的讲授占据大部分课时,使实际应用能力大大降低。因此,笔者认为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增加阶段性实习训练内容
为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以“够用为度,适用为限”,适当缩减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例如:计量器具的使用、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螺纹的测量等内容,力求使每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测量技术。此外,在实习训练环节,还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与维护工、量具的职业素养。
2.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增删
由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新时代的蓝领,今后面向社会需求。因此,教学时应根据课时量适当增删部分知识,如:讲到第二章常用计量器具时,应根据实物重点讲解常用的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万能角度尺的主要内部结构、读数原理、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可以采用分组、互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技工院校的教学要求。
三、根据学生特点,转变观念,切实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普遍会觉得该课程难学、难理解,但作为学机械的新时代的蓝领后备军,都必须学好这门课程。那怎样才能教好这门课呢?笔者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它能激发起探索欲和求知欲,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对此学习热情较低,我们怎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首先应该发扬民主的教学作风,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自主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在每次讲完基本术语及定义后,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在提问答题中解惑,力求做到语言清晰流畅,把握好节奏。解释有关术语时,要结合挂图和模型、教具,理论联系实际,力求做到生动、形象,千万不能一带而过。其次,应充分强调该课程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以及职业前景。
2.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教学
为了使学生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可将本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尺寸公差与配合模块、常用计量器具使用模块、几何公差模块和表面粗糙度模块,利用模块教学借助于生产实例,使所学知识内容更具体,更生动起来,以感染学生。如:讲完几何公差模块后,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可以给出几张不同零件加工图样,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看懂并读懂图样上标注的各类公差标准要求,实际测量零件,严禁互相抄袭的现象,就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会比作业上反映的情况更真实,更有利于下节课的组织教学,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气氛,充分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学效果也能达到事半功倍。
3.从学生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加强理论知识理解
本课程有很多定义及专业术语,以致学生对本课程学习造成很多困扰,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设身处地为他们传授知识,力求做到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如:我们在讲解跳动公差时,一定要讲清如何区分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圆跳动公差就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在给定方向上的任一测量面上所允许的跳动量,一定要强调回转一周测量。而全跳动公差是被测表面绕基准轴线连续回转时,在给定方向上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一定要强调连续回转测量。
4.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灵活运用各类文字、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多媒体信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一些抽象的、难懂难理解的知识实现观察到的过程更直观、更形象。比如:讲到“形位公差带”这节内容时,学生对包容区域的形状、方法,理想要素、实际要素,被测要素、基准要素,组成要素和导出要素的基本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讲解也非常费劲,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把语言叙述不清的部分内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学生就会觉得学起来很容易、很轻松,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根据课程特点,改变考核模式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大多采用闭卷笔试,以试卷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应付考试,学生通常把精力都放在死记硬背上,这样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理论成绩很好,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的情况,很难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了达到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笔者建议将传统的试卷考试进行改革。
一是平时表现、出勤率,占综合考核的20%。
二是当堂以做作业的形式测试,严禁抄袭现象,占综合考核的30%。
三是实际操作测试,将不同零件公差的确定,测量列为考核内容,以实际操作过程作为评价标准,占综合考核的20%。
四是期末测试,占综合考核的30%。
五、小结
总之,要提高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的课堂教学,就必须改变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走教学创新之路,才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适应职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大民.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方法探究[J].中等职业教育,2009(8).
[2]韩明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06(7).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机械CAD/CAM(UG);教学改革
一、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1.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改革背景下,我们根据机械CAD/CAM方向的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历届机械系毕业学生职业发展需要,并且在企业合作保障下制定教学内容。由于“机械CAD/CAM(UG)”是一门“勤动手,重应用”的课程,依照企业生产的标准,新教材通过不同的项目将整个理论和实践体系进行分解后,融入到项目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项目安排应该秉承从简到难的原则,使学生通过逐渐学习逐步地提高和完善知识面。这样势必要求我们加大学生实训环节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技能技巧,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革。①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CAD/CAM(UG)”包括UG设计和UG加工两种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任务驱动法也要分别按照对应的课程标准来执行。在UG设计中,可以将典型的零件工作任务提出,让学生运用建模知识点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在UG加工中,可以引用企业生产的标准,给出典型加工零件,让学生运用加工命令,对所设计出来的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分工仿真及自动生成加工程序。项目的选择采用由简到难的方式,最后采用的综合性的项目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且学生能够独自对普遍加工的零件进行UG设计与加工,并且在数控机床上生产出零件,检验时引入企业生产的标准,要求部分加工零件达到生产的水平。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工学结合的程度比较深入,在教学效果上收到一定成效,学生既掌握了UG软件设计与加工的知识点,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零件设计与加工的学习兴趣,并且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保证掌握的知识与时俱进。
②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如在讲解UG设计有关建模的知识点时,选择一个典型零件,将全班学生分成4-6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进行观点交流和改进后,拿出一个建模方案并完成。老师调出学生的图形,把学生普遍出现的典型错误展现出来,供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给出正确的方案,作出总结。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相关的巡回指导、参与讨论,并且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其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点。
③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与工程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如在讲授UG-CAM知识点时,形体分析结合零件的各种加工方法,典型零件的各种结构(孔、倒角、肋、凸台、退刀槽等)是采用何种加工方法、怎样加工出来的,使得学生将一个复杂的零件化整为零,然后想象综合,达到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过程,使知识由难变易,最终能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启发诱导或暗示来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充满乐趣的情景中进行教学,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穿插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车削零件加工如限位轴的授课时,先给出限位轴的零件图及加工要求,讲解限位轴的设计、加工工序及创建零件的加工操作,这就是“教”;接着让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动手完成整个限位轴的设计与加工和仿真,这就是“学”。一般的教学过程到此基本结束,但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还有一个“做”的过程。也就是提供所需的加工条件,让学生利用数控机床,根据自动生成的程序,把零件加工出来,这个环节的优点在于学生能真正地把设计转换成实物,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收获的喜悦。
3.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主要从平时表现、考试成绩来决定该门课程的期末成绩。综合成绩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从学生的考勤、上交的作业来给出此部分成绩。
②试卷成绩。所采取的考核方式都是机考,根据期末举行的考试卷面分来给出此部分成绩。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好操作的问题,如一个班的考试题目相同时,有些同学可以通过一些手段,直接拷贝他人的考试成果,这样会使考试不公平。因此,我们采取建立一个UG图形数据库,相同类型的题目难度相近,知识点考察相同,让每个学生随机抽取试题,这样可以杜绝作弊现象。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的选取,可以公平公正地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此外平时成绩、试卷成绩可按照4:6比例分配。提高平时分即操作分比重,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是靠期末一段时间的临阵磨枪就可以通过考核,从而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其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4.教学评价的改革。对于教学评价,我们主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①评价主体多元化。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实训、设计、实习等占教学总学时数比例很大的实践教学,都是在企业完成的。因此,教学评价主体必须要多元化,才能保障评价活动切实提供出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信息。评价主体不仅要包括学校内部教师、学生自身,而且要包括学校外部的企业、社会。②评价内容扩展化。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是从多角度进行的全面的评价,不仅评价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评价内容的扩展应当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动力。③评价方式过程化。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教育教学评价不能局限于固化成果的终结性评价,而应当是把评价“嵌入”到职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评价活动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整个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5.教师团队的改革。随着“机械CAD/CAM(UG)”课程建设的改革,对相应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除了要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外,更注重教师业务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已经开始将教师送到知名院校甚至国外进行交流学习、锻炼,了解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回到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优化师资结构,发展壮大“双师型”老师机构,鼓励年轻教师到企业下岗锻炼。每年我校都送年轻老师去企业锻炼三个月,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成立一些校中厂,丰富老师的实践经历。基于工学结合的改革,教师队伍应逐渐由目前的知识型、学历型转向能力型、创新型。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师资队伍得到快速发展,使教师始终处于行业应用技术的前沿,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应用技术水平。
二、小结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本文探讨的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机械CAD/CAM(UG)”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经实践证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进一步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形式不断改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敏红.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的创新教学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2]崔承琦.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7(6):1-5.
Abstract: Metal Materials and Heat Treatment course is the major cours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its theory and practice is very strong.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how to ra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courses in the first place, and then expounded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in teaching, which fully reflecting the advanc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explores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around the merit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关键词:中职;优化教学;趣味、快乐学习
Key words: vocational;optimize teaching;fun and happy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190-02
0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学生,大部分是十六岁左右的未成年人,是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们职业技术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他们有未成年人的特点,接受能力强兴趣广,注意力易分散,容易使中职学生的技能知识不巩固,影响到他们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主要取决于老师的教,其次,是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学习的两个方面,忽略任何一方都是不全面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取决于教师主导思想的正确与否、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的快慢。笔者从事《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十几年,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学生要培养自己“快乐学习”“趣味学习”的良好心态,以不断提出质疑、解开疑团、回答“为什么”为切入点,刨根问底,融会贯通,使教与学互动配合,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1 教师的教要优化方法、理顺关系、抓好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时,教师要以现有中职学生的水平、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活动情况为出发点。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教学因素的多元性决定了我们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最好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各章节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若一味讲授,没有实物、模型、挂图,这样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枯燥、乏味的授课模式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这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要思考和努力实现的。如上《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的第二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课时,我们可先要求学生自学,再看相关的教学片,并对照问题思考,同时让学生对照材料做拉伸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接下来由教师提问、质疑材料做拉伸实验的变化,材料各项指标的确定。对学生回答不清楚的或错误的,进行讨论解决、订正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对疑点进行小结,对本章节课中的重点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热烈、清晰、流畅。使课堂更精彩。
1.1 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教师应深入浅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质疑对学生的学习是重要的,心中有了疑问,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只有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起他们敢想、敢问、敢说的自信心。才能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1.1.1 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实例来授课,比如挖掘机,装载机的斗子都是经过高温淬火处理,使用耐磨钢制成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1.2 利用实物、模型、挂图、参观等增加感性认识 不能照本宣科,要利用教具、模型等实物,在教学中使用教具、安排一定的实验环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提高。这样生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教学中,定时安排学生参观我校定点实习单位宁夏长城须琦铸造厂,铸造车间,热处理车间。使学生对热处理各项工艺有更深、更进一步的了解,把抽象的知识点演变成生动的、易理解的具体形象,教学活动水到渠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多地用于教学实践,也正在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有众多的优势: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利用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媒体手段,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
1.2 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抓好教学过程是关键
1.2.1 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调整教学内容。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以专业必备知识为主导,以能力为主,够用为度,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用、实用、够用为原则,同时还考虑到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发展的可能性需要,以学生应知应会为目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各学科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组织教师自编一些适用于本校教学的教材,让学生在校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1.2.2 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结合案例、项目、四步和分层次等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之间,边教边学边做的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使之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突出学生动手能力与技能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教、学、做三合一的职教手法,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乐意学,教师认真教、愿意教,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1.2.3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本身蕴涵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方案的合理设计。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中对课前预设问题的有效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学生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中,每一章节都有重点、难点。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上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弄清哪些是重点,哪些只要一般认知。明确教学目标任务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活动,制订教学措施,确定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和调控。
1.3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从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机械专业的教师,应当学习专业知识,练就实践技能,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学规律,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对于在生产中使用的各种加工方法、机床及设备的相关知识、操作技能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与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另外,现代社会飞跃发展,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不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专业理论,不断学习现代教学教育理论,完善知识结构,及时传递新的信息,并用新的教具和新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1.4 要协调教材、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目标 由于中职教育主要突出技能型教育,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教材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素质。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能照搬大纲上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在不脱离大纲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理论性强的内容,针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本的实际和学生知识体系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任何偏高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无法理解时,都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一书,我们在教学过程,尽量降低要求或去掉理论性强的内容,多讲些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适应当前教材改革的需要。
2 学生的学要变被动为主的、便无趣为有趣,培养自己“趣味学习”“快乐学习”良好心态
2.1 养成良好健康的作息习惯是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需要充足而有规律的的休息来保证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去学习知识、提高素质。我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晚上查完自习,偷着溜出去通宵都在上网游戏,导致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听课效率不高,使得学习成绩下降,老师的讲授方法和手段再生动有趣,也抵不过身体机能亏损需求补充能量的迫切。因此,学生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戒掉“网瘾”,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健康的作息习惯,上课才能精力充沛、认真听讲。
2.2 趣味学习、快乐学习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多数学生而言,智力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而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某一学科是否感兴趣。当一个人对其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可以促使其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时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像更活跃、记忆更牢固,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有心的教师往往会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有趣的教学情境,创建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2.3 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后,自觉、主动地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因为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有研究表明,现在知识更新或者增加一倍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学生在他们的一生之中必须时刻学习,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节奏。自学能力是学生适应社会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在今天这个社会它显得更为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与其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倒不如让他们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更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要求。
2.4 优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的主导思想应该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使学生容易接收又能愉快学习,而不是强迫学生生吞活剥的全面接收,教师不光要正确的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调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73-80, 86-93.
一 项目教学的根本思想
项目化教学起源于欧美的工读教育和合作教育,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它是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原则上,一个完整的项目结束后学生应该自主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成果,这个成果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独立的任务。为此,项目化教学在课堂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参与,主张学生先自学,后老师再进行指导,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积极参与,其优点是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模式,完成了师生的角色换位。
二 煤炭类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其煤炭类主体专业是最早推行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引入给专业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然而,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目前项目化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下面笔者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项目实训与生产实际容易脱节,“零距离”对接存在困难
项目化教学的设想是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工作岗位的需求设计成教学项目,然后以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巡回指导下,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设计项目实施方案、主导项目实施过程,从中达到掌握课程理论知识和提高技能的目的。
然而实践证明,煤炭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项目实训与生产实际特别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原因是:一方面煤炭类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下井经历,不了解煤矿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尽管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学生认识煤矿,例如,煤矿视频、flash动画、参观高度仿真实训室等,但是学生对煤矿作业环节的认识仍旧模糊,让学生贴近实际地完成项目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仍然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煤炭类专业实践教学条件还处于模拟化、仿真化向真实化过渡的阶段,实训环境本身不能很好地贴近生产实际,实训项目只能模拟或仿真生产场景,其模拟和仿真效果毕竟与真实场景存在差距,所以现阶段的项目教学其实训与生产实际容易脱节,无法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
例如:钻孔施工项目,学生仅能通过真实设备认识钻机结构、操作方法,实现钻机的空运转,却不能形成真实的钻机施工场景,所谓的顶钻、夹钻、吸钻等现象更是无法亲身体会,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2.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不利于项目化教学改革
项目化教学虽然已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逐步推广,但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导环境和激励机制。然而学院在这方面的措施尚不完善,不能真正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教改积极性。
例如:传统的课程教学只要求任课老师熟知教学内容,能够熟练地将知识讲授给学生,而且可以采用合班上课,学时=课时×班级系数,任课教师上课任务较为轻松;而项目教学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花费大量精力进行企业调研、项目设计、实施规划、课堂考核等,而且必须采用小班上课,学时=课时,结果导致项目教学的教师多劳而并不多获,挫伤了教师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院还有名目繁多的绩效考核项目和工作任务,花费了教师的大量教学精力,使得老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化教学改革中。
因此,缺乏有效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机制容易打击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项目化教学有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危险。
3.教学缺乏趣味性,不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煤炭类专业学生生源较为复杂,一般由高考成绩在三本以下的普高生、三校生(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等组成。这些学生多数从小自由散漫,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抵触情绪,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没有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他们有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优点,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凡是他们喜欢的事情,他们会积极主动的去追求、去学习。所以,科学设计教学项目,增加学习趣味性是调动这部分学生积极性的关键。遗憾的是,目前我们所采取的项目教学尚处于初级未成熟的阶段,刚刚摆脱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设计的课程项目只是体现煤矿岗位的需求,尚未上升到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单调而枯燥的项目设计和任务实施难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实现项目教学目标不利。
4.实训工位不足,影响教学进度
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家对高职的专项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目前的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实训工位有限。为此,项目化教学只能采用分小组、分批次轮流实训的解决办法,这种办法让学生排队等待实训的时间较长,整个项目教学较为费时,其缺点是在有些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不得不缩短各小组的实训时间,压缩实训周期,最终导致部分项目的实施不能够深入开展,甚至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5.考核方式尚不完善,督促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督促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后手段,其考核的特色是过程考核。高职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传统的一张试卷定胜负的考核模式固然不科学,但是可以督促学生学习。然而在目前考核模式尚未完善之前,有部分教师将项目化教学改革理解成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为了突出过程考核而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试卷考试,笼统地将过程考核设置为“学生出勤+实训态度+实训报告+课程答辩+学生自评+教师评定”,这反而给学生的真实成绩评定带来了一定困难,学生成绩普遍集中在某些区间,不及格现象“人情化”地消失了,综合成绩“人情化”地提高了,不利于督促学生学习。
实践证明:没有试卷考试的压力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动力,因为他们只要按时上课、实训态度端正、按时上交实训报告等,根据考核的权重他们就一定能够避免“挂科”现象。所以,近几年项目教学中出现了部分学生滥竽充数、敷衍了事的现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之前明显下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目标难以实现。
三 改进措施
1.改革教学管理中的不足,切实提高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
项目化教学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艺术的融入必然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这是一个“认识改革实践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参与项目教学的老师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因此,教学管理部门有必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要对参与改革和固守不变的人奖惩分明,让全体教师感受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是生存之道,没有改革就没有前途。管理机构千万不能对项目化教学改革青睐一时之热,否则任何政策上的保守和资金上的短缺都有可能打击改革者的积极性,导致改革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或者最终走向失败。
2.改革实训模式,提高项目教学效果
实践训练是影响项目教学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完善的实训条件和科学的实训模式必将有助于项目化教改进程。在目前实训条件落后和实训工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扭转不利因素提高实训效果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1)加快实训室建设步伐。争取政府主管部门和合作企业的资金支持,建设一批高度仿真的实验实训室,使实训环境最大程度地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创造坚强的硬件基础。(2)转变思路、开拓创新。为了解决当前实训岗位不足的现状,要敢于开放实训室,允许学生课下自主训练,只要做到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一定能够缓解当前因实训岗位不足而轮流排队的现状。(3)校企合作,将项目教学向企业拓展。争取主管部门对项目教学的政策支持,加大学院与煤矿企业的合作力度,可以将部分核心实训项目放在煤矿生产一线进行,这样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切身体验生产过程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实训与生产的“零距离”对接。
3.实现课程内容“成果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内容“成果化”,是指学生通过课程项目实训形成一些有形或无形产品。煤炭类专业受自身特点影响,项目教学不会像机械类专业那样,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造有形的产品,但是煤炭类专业项目教学可以借鉴机械专业项目教学的思想,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成果化”。例如:(1)Flash动画,学生可以将生产工艺过程制作成Flash动画,Flash的制作过程既是学生对生产工艺的解读和熟知的过程,又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煤矿生产融合的过程,学生通过制作Flash动画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实现项目教学目标。(2)小发明或技术更新,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小发明或技术更新,不但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煤矿现场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4.完善考核方式,体现考评的价值
项目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目标,融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一体。项目考核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虽然项目化教学注重过程考核,但是过程考核不等于简单的数学累加,其考核方式要体现科学、合理、可操作、见成效等特点,要以能达到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为目的。所以,任课教师要对项目教学的考核改革保持清醒认识,要走出“改革就是完全摈弃传统”的误区,对于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要该留则留。如现阶段在煤炭高职考核改革尚未形成经典模式之前,一方面要加快过程考核的探索步伐,另一方面还要保留理论考试环节,可以在所设计的过程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分项目理论考试与课程综合考试。这样既能打破一张试卷定成败的弊端,又能避免因盲目改革所造成的学生理论水平全面下降的现状。
四 小结
总之,项目化教学是高职煤炭类专业课程教学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在改革和实施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要能认清形势,针对问题善于总结,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煤炭类学生的项目教学模式,并最终能够实现培养具有一定理
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业、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妤妤.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项目教学的特征与实施[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2]陆静艳.浅析项目教学角色评价[J].http://baike.baidu.
com/view/2062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