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激励方案

工程管理激励方案

时间:2023-06-27 17:5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激励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激励方案

第1篇

1.1工程管理思维模式的发展

(1)道德风险。调查分析建筑工程中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现其中很多事故是由于施工方的偷工减料或是工程师的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并且通过人们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也逐渐不起作用。像发包人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促使承包人完全按照合同办事的委托理论,但当实际中承包人所需要的远高于发包人所给予的激励时,这种理论方法就失去了作用。渐渐地人们了解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工程各方面顺利地完成,而是使工程实施过程中各方利益均能满足。(2)自然风险。以前人们的建设思想观念是征服改变自然,然而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只有符合自然规律,建设工程才能顺利地进行。这就促进了现有的追求工程建设协调、可持续的工程思想。

1.2现代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形成的动力模型

(1)现代工程向大型化发展。现如今大型工程,超大型工程比比皆是。建筑物越来越向更大更高发起挑战,这就对现代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落实工程可行性的研究,促进工程投资更加合理、科学。(2)现代工程普遍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得工程产品。大型工程的性价比无疑是对工程交易知识体系发起的新一挑战。(3)现代工程普遍要求实行有特色的项目管理。在2014年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已出版了第五版的PMBOK,但也并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部分重点内容并没有在PMBOK中反映,如工程可行性研究,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这就要求我们进一布完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

1.3现代工程管理知识体系范畴

依据工程建设的行规和实践要求,工程建设分为投资决策和项目实施两个部分。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是在工程管理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形成的,因此,管理实践是理论体系的源头。现代的工程管理知识体系对是各方进行工程交易和工程技术实施的过程中有关的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它包括工程实施的每个具体过程所遵循的管理规律。工程管理是一项具有开放性的行为活动,它涉及包括政府在内的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组织和个人,而与建设相关的各法规及各个参与方之间的关系不包括在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内。

1.4现代工程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以建设阶段为基础,依据业主方和承包方两大主体,将现代建设工程实施的管理知识体系划分为三个框架: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工程交易管理知识体系框架和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2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2.1工程投资决策过程与要素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中规定工业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包括: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而投资决策过程包含的要素主要是预测、评估、风险分析和决策这四点。

2.2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知识体系的内容

(1)工程预测知识体系。即是对市场情况、资源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预测出工程建设的过程及完成的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预测出它将产生的的社会经济效应等。(2)工程项目评价知识体系。对工程建议书或初步可行性阶段提出的工程方案进行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的评价,作为工程投资决策的依据。(3)工程风险分析知识体系。工程评价所依据的数据一般都是通过预算的方法得到的,因此,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应考虑其对评价和决策的影响,对其进行工程风险分析。(4)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知识体系。在初步设计还未开始的情况下,依据初步可行性方案,对工程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工程项目融资是在投资估算的结果上进行资金的筹措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5)工程方案优化决策知识体系。工程建设一般需要达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效益,然而由于建立在预算基础上的评价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工程方案优化决策需考虑多方面的风险。

3现代工程交易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3.1工程交易过程与要素

一般的交易过程为:由业主方进行招标,确定承包人和价格,签订合同,然后由承包方进行施工,完成合同内容,最后由业主方进行验收。交易要素主要有业主、承包方、交易合同、验收等。

3.2工程交易管理知识体系内容

(1)工程发包方式设计知识体系。业主方将工程项目进行内部组合后发包。依据工程项目的建设条件、属性等不同的组合方式采用与之相应的发包方式。(2)工程交易治理知识体系。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业主占主导地位,这里是对业主方所选择的管理方式和相关制度条例进行优化。(3)工程交易机制知识体系。一般采用工程招标交易机制来进行承包人和合同价的确定,在全面考虑业主方的管理能力、工程特点和市场情况的基础上,确定设计合同类型、招标目标和建立工程评标机制。(4)工程发包合同管理知识体系。是指业主方与承包方签订合同后,承包方履行工程合同上的内容的阶段。(5)工程验收管理知识体系。分为验收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管理知识体系和验收过程的管理知识体系。

4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框架

依据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为项目目标管理、项目专项管理两大类。(1)项目目标管理。包括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2)项目专项管理。包括工程整体管理、工程投标和承包合同管理、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沟通与信息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采购管理及工程精益建造管理七个方面。

5结论

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常见问题;对策

1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各类建筑项目得以涌现,同时行业竞争力的加剧,使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各企业若要实现长远发展,则应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内容

首先,施工方案优化。施工方案合理性、完善性、科学性是确保工程进度的关键,更是建筑工程管理的前提。对此施工方案设计人员不仅需对施工质量、施工成本进行考究,还应从项目工期的角度,对其进行合理确定,避免施工流程过于繁琐,延长项目建设周期。其次,强化生产管理。各项建筑项目工程的建设,均需要生产要素的参与,若因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则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应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调配,以此确保项目工程顺利的开展。再次,采用分工制度。建筑工程进度控制、安全管理、质量强化均属于跟踪管理的范畴,建筑单位为了对各环节严格化控制,则可通过工程内容细化、分工管理的方式,将施工责任落实至各个施工人员,从而提升施工人员岗位责任感,加之激励制度的运用,可全面调动人员积极性,使其为建筑单位经济效益的提升作出重要贡献。最后,环境作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不可控因素。例如:在雨天,针对工期相对较缓的项目,可停止施工;若工期较赶的项目,需采用简易帐篷搭建的方式,开展项目建设,在此环境下,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3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3.1“霸权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良好,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的,注重“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部署,以此实现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基于此,国内各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建筑业的涌现。然而,随着建筑项目的增多,建筑单位承揽和独霸思想的产生,导致建筑市场秩序不稳,逐渐加大建筑管理工作的难度。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为:建筑企业过于注重自身经济效益,将过多的精力与时间集中于项目承揽工作中,从而造成建筑工程管理、策划等工作的忽视,致使工程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3.2形式化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存在的价值:对施工成本、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予以有效控制,其中施工成本更是作为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实际施工成本管理工作中,常通过形式化成本核算的方式,即利用管理人员“心中有数”核算原则,未对标准规划制度进行设定,从而在施工成本核算阶段,出现成本过低或过高的现象。除此之外,施工成本管理应遵循“量价分离”原则,即通过成本细分与成本对比的方式,提高施工成本预算与核算结果的规范性、科学性优势。

3.3项目资金不足

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的提出,促使国内建筑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企业间竞争力也在逐渐加大。恶性竞标、合同不规范等状况的出现,导致建筑单位贷款施工、垫付施工现象尤为明显,从而造成建筑工程管理、设备租赁费、材料费与人工费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此背景下,各建筑单位间债务问题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物价的增长,建筑单位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自身效益,通过分包的方式,将工程项目进行拆分,从而增加工程成本结算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建筑单位项目资金无法收付。

4建筑工程管理有效途径

4.1完善管理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应局限于制度层面的质量管理,还应从思想和组织等角度,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强化工程现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关于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应从建筑单位自身的角度出发,利用管理职责细化的方式,将管理责任落实于各个管理者;对工程管理违规行为予以严格管理,实现现场规范化管理的目的;人员变更、项目变更等问题,需在施工档案中详细记录,并制定健全的变更制度,对变更工作进行实时跟进,避免建筑工程进度停滞情况的发生。

4.2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可选用合理方案进行施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首先,以安全管理制度为参考,通过施工条例的建立与完善,对施工流程予以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其次,构建安全稽查小组,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工程现场安全措施、安全隐患检查与排查的方式,针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予以解决;并对施工人员的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定期开展人员安全教育工作,促进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使其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之时,及时采取自主营救措施,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安全事故演练,加深施工人员对正确逃生方法的记忆。最后,制定安全追究体系,强化施工人员自身职责的重要性,确保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4.3加强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管理需从建筑单位、政府部门双重角度下对其实施有效管理。从整体上来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特点,应利用多方配合的方式,如政府部门注重监管力度的强化、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设定,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前者作为人民服务主体,需对群众利益予以有效保障;后者需在建筑行业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此背景影响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注重对现场控制、材料质量控制等环节,发挥群众优势,对建筑工程实施全方位监管。

5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分析,可知进度、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对于建筑单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制度化与标准化工程管理方向的明确,是确保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水平提升的关键,更是建筑单位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赵华军.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工业b,2015(5):22.

[2]崔滨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5(18):284.

[3]夏博.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39.

第3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管理内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1

一、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电力工程投资管理。电力工程投资管理是对拟投资项目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分析的过程,通过对项目的不同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和分析,选择和决定何种投资方案具有竞争力,以及对该投资决策是否能在现有技术和水平以及投资资金成本下是否能给电力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该环节是电力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要求一直是管理的核心和坚持的基本方针,只有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和把其放在管理的至关重要位置,才能达到工程质量要求,企业才能在激励的竞争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电力行业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企业的整体效益打下基础。

(三)电力工程进度的管理。有效合理的控制电力工程的进度可以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和合理高效地安排资源的供求。在进度管理的过程中,在把握工程施工的总体进度前提下,及时地负责和资源的采购,协调好各种资源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及人力和物力之间的协调关系。

(四)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工程价格管理和建筑工程投资费用管理。对于工程价格的管理,电力企业需要掌握动态的市场价格信息,并且根据价格信息去控制成本、定价、竞价和计价等相关的系统活动,达到工程价格管理的目的。

(五)电力工程安全的管理。电力工程安全的管理包括项目产品的安全管理和项目过程的安全管理。在施工阶段,安全管理更倾向于强调的是施工安全、环境和健康等三个方面,它贯穿于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在管理过程中,安全和质量并重,在安全性的前提下,追求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需坚持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和当地制定的法律法规和条例执行安全管理。

二、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不高。由于在多数项目中,管理人员缺乏工程管理经验,同时对工程造价和效益的认识比较浅显,使得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能有效地将价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工程的进度把握不够准确,衡量工程质量的尺度不够明确等。这些因管理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不高对工程管理质量造成的影响是电力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

(二)安全管理不能做到统筹兼顾。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质量、效益、进度之间的关系,且对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较差,常出现习惯性违章,且不能及时纠正,而造成人员事故伤亡。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组织纪律不到位,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没有落实到实处,从整体上来说,对施工安全意识不强,薄弱环节和漏洞层出不穷,监督管理力度不到位,导致事故时有发生。

(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在信息时代,由于目前的大多数信息管理系统仅仅应用于单个部门,而电力工程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所以需要更加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实现各部门的管理信息共享,为工程管理的进度、质量、投资、预算等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同时也能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与纠正。

(四)部门之间交接工作不明确。电力工程管理涉及部门比较多,如业务部、采购部、财务部、管理部等。财务部主要负责施工工程款额、向供应商提供设备和材料款等,采购部要根据项目进度与材料和设备的市场价格对所需资源进行采购等,各部门各司其职的同时,也需要做好交接工作,才能整体把握施工项目管理要素。

(五)业务流程欠缺和不完善。在施工过程中,有时候并不完全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执行,往往会忽略其中某个细小环节,或者对某个环节执行不到位。比如说,对工程进行验收时,需要组织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预算和审核,一旦审核后,需向设备供应商、材料供应商、施工单位支付余款。

三、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改进措施

(一)推进企业科技进步,采用高科技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高科技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能够弥补过去电力工程管理的不足,满足了管理的多种需求,能够更好地进行资源和费用管理以及进度控制。特别是能够把资源和进度有效结合,控制两者平衡,并参照已完成的工作量和现有的资源制定切实可行进度计划,真正做到管理科学合理。

(二)提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务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和学习国内外的工程管理经验,使其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素质要求,为工程建设提供较好的人力资源。

(三)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建立标准的管理核心体系,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加强标准化建设,狠抓质量和安全工作,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在文明施工的情况下,使得施工工艺和质量处于领先水平,同时给企业带来最大效益。

(四)建立高效规范的管理流程。高效规范的管理流程能够使工程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一般情况下,一旦电力工程招标结束,需要将图纸和工程情况通知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并且需要工程管理部和业务部、施工单位以及设备和材料供应商共同商讨工程预算,并签订工程预付款合同款项。

四、总结

电力工程的管理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管理中,需要根据项目的施工特点,坚持安全、高效、优质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且严格按照制度贯彻执行,充分利用现代管理软件加以管理,努力提高工程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创造契机,使企业在激励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对企业的价值观机制进行创新。主要是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传播机制。对于积极性高,成绩突出,贡献大的职工采取激励措施;相反的,对于工作不积极甚至损害企业利益的职工则要进行惩罚措施。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相结合,来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只有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员工的待遇才会提高。

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基本原则,但还要依据本国的建筑实际国情,充分考虑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主要的问题,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适合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的方针和路线,全面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管理水平的创新。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对其创新。当前情况下,我国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存在着在工程投标中相互压价的现象。而且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经常出现拖欠工程款项的问题,各种职能错位的现象经常发生。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要想改正这些问题,就必须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勇于创新,探索适合建筑行业现实条件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在市场经济下,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需要具备现代化、专业化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同时还需要采取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手段来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网络系统进行辅助管理,能够及时获取、传达、输送各种反馈信息、指令、数据,以便及时做出调整,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各种财会处理软件、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财会信息处理的质量,同时也实现了项目施工的实时监控,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水平。

一、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如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里面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健全的管理体制需配备齐全的管理部门和机构,然后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相应管理人员,从而将建筑工程管理里面的所有环节的工作做好。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的建筑工程为了节约开支,将管理部门随意撤销,将工作人员数量不断缩减,这样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分配不足,有时甚至出现一个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怪异情况发生。管理体制是建筑工程企业管理的依据。如果体制不健全,将会给工程的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我国的很多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能够多节省开支,对于工程管理的部门进行了削减,使得必要的人员缺失,员工身兼数职。长期下来,不仅阻碍了员工的积极性,同时给于工作的落实带了极大的困难,使工作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起到管理的作用。

2、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到位

尽管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不断对建筑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予以加强,并且组织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人员、学者、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建筑行业的管理制度,但是建筑施工单位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管理制度也只是敷衍了事,并未将管理制度落实下去,这就致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不过是流于形式。

3、管理形式不科学

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主,施工企业为辅,劳务作业为依托的行业模式,这种行业模式效果其实并不理想。目前,除去专业比较强的环节我国建筑施工过程里大部分的施工任务都是劳务作业队使用他们的自供材料和自有机械完成的。由于我国劳务作业队素质普遍较低,专业化程度欠缺,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劳务作业人员进行管理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以及人力等资源,并且管理的效果通常都不理想。这就使得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很多的资源被无故牵制甚至是浪费,当然也就不能使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了。

4、管理人员素质低下

现如今,我们国家大部分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队伍是由农民工构成的,因为缺少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难免会在实际生产作业中出现违章、违规等操作和行为,不止使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同时也会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专业水平低、素质差等状况,只有极少数的管理者受过高等教育,很多施工企业在用人方面通常采取“轻管理、重技术”的方式,这就使管理人才匮乏程度进一步加剧,导致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大幅度降低,不仅仅不能确保施工项目的安全、效益、质量、效率,而且还造成管理成本的不必要增加。

二、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

1 、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虽然建筑企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建筑工程的管理跟着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管理机构进行创新。在以前的工程管理中,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就产生了项目经理,他们在名义上代表的是施工企业,能够自主支配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他们各自负责的比如合同问题、安全、成本、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进行管理,这样就可能使他们只顾自己负责的方面,不能顾全整个施工大局。另外,他们也不能承担法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能使得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各部门权责不明确,这样的机构管理模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针对上面的问题,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创新,成立一个专门的对各个项目部进行管理的管理部门,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国政进行统筹的计划管理,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由于国内管理理论和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始终难以全面确立。在工程建设之前,应该根据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对成本、安全、合同管理等进行有效约束与规范,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在建立工程管理体系时,应该由施工单位,相关领导共同参与,考虑工程建设需要,结合其它工程管理的措施与经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科学合理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并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实施工程管理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绩效考核,建立和严格执行奖惩激励机制。推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出色完成各项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对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建筑行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不断的与外国建筑工程管理进行交流与探讨,积极吸取世界上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与方法,依据本国的建筑实际情况对各方面资料加以综合和整理,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根据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完善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职责,促进他们更好开展自己的工作。做好各部门协调工作,密切相互配合,使各个部门在开展工程管理时形成合力,促进工作水平提升。根据管理岗位和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促进管理机构有效运作。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确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

2 、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较好地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工作,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尽力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创新问题上加大经济投入,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并适当采取措施,确保创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达到落实。另外,在建立的创新方案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将方案不断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创新方案能够体现管理的内在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先进的管理理念是新型的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在传统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也就是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适应现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要求,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要想创新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必须要引起建筑工程领导以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足够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经费的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全面树立创新理念,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的创新管理理念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建筑工程企业要把建筑工程的创新管理理念作为未来工作的发展目标,不断学习国内外优秀的建筑企业中新颖、科学的管理理念,根据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研究符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并经常总结和分析当前管理模式所存在的优势与弊端,然后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与创新。另外,在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方案的时候,要切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照搬现成的管理模式,体现出自身企业的内在需求,还要反映出当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3、理技术上的创新

一个建筑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施工管理技术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项目部门既代表了建筑企业的形象,还体现出了建筑企业的竞争实力,它是建筑企业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源泉。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其实质上是应用新的管理模式,应用新的技术、新的知识,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首先要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着手,加大对技术复合型、技术与经济及技术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科技人员的技术水平。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式,确定工艺和产品,决定是否是采用自主开发,还是引进,还是合作开发。 工程从竞标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验收,除了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管理 技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人员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较细的行业,要想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必须把一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统。实践也证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计算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当施工中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迅速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借鉴和学习其它企业的管理经验,引进现代化管理机制,推动管理机制创新。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热情,最大限度激发工作人员潜能,促进各类优秀人才涌现。创新施工企业决策机制,推动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施工单位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市场变化发展的实际,学习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要健全施工组织体系,确保其科学合理,能够贴近市场,满足市场需要。施工管理和施工作业应该分离,由不同部门履行这些职责,以便管理部门更好规范、约束施工部门,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离不开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以节约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因而要重视管理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进行工程建设,保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同时技术创新还能支持机构创新、机制创新,对整个工程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总结: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工程项目业主也变得更加专业化,质量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建筑企业都有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需求,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企业不会是大而全了,而是精而强了。因此,建筑企业的各部门必须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创新,并能够熟练的运用新知识、新规范,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做好管理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许飞.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价值工程》,2010,15.

[2]潘朝文.论建筑工程管理的关键要素.《中国科技纵横》,2011,13.

[3]项志丹.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分析.《科学与财富》,2011,4.

第5篇

创新创业是在原来创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不是单独的创业,也不是单独的创新,融合了创新和创业二者的特点,着重强调在创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型学生的培养,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其创新创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在分析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一个中心、两个特色、三项改革、四个能力”的创新创业体系,为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建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人才培养中,高等院校是重要的基础.它在创新创业各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平台搭建和人才培养等.高等院校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创业改革,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国外创新创业研究进行较早,整体发展得比国内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德国,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很多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主要针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创业改革体系.如百森商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创建了符合本院校的课程体系;斯坦福大学结合学生个人各方面的能力、专业特色以及社会环境发展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规划整个创业系统流程[1].相对来说,国内创新创业研究发展得没有国外好,需进一步加以重视.首先,国内发展的是创业,在此基础上,创新创业才得到了发展.国内创新创业研究的主要重点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

1相关概念

1.1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教育为导向,而不是以科研为导向的本科,它是一种兼有本科教育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新型本科.应用型本科由一些省级大学、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共同培养专业能力强、应用能力强的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各个领域的一线工作要求,掌握先进的技术,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我促进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1.2创新创业

创新和创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围内我们都会提到创新创业.创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得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五新”,即新产品,新材料,新市场,新方法,新组织结合在一起,实现生产的创新.[3]笔者认为创新主要是指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在现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东西.创业比创新出现得早,对其认识有着很多观点.大多数人认为创业就是创办企业或者公司,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岗位.笔者认为创业除了指建立企业或公司以外,更加注重的是创业能力,它是一种能够将各种资源集合,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国际研讨会,该会议围绕21世纪教育而开,第一次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到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相同的地位,将其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2].1991年,在东京召开了国际会议,该会议以创业创新教育为主题,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定义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开拓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技术、社会和管理技能的培养[4].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业教育或者是创新教育,另外一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二者的结合.赵杨认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使毕业生更好地创业[5].张素红,陈小虎等认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相辅相成,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形成创业素质与能力[6].

2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兼有工程技术的特点与管理的特点.它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的新兴专业.截至2015年6月,我国有41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其中不少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从整体来看,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已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在创新创业理念、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问题存在,如下:

2.1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到位

当前,尽管创新创业在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得到十分的重视,但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内涵,乃至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并没有科学地理解,单一地以为所谓的创新创业便是激励学生去创办公司或企业.然而大学生刚从高校毕业,一般都缺乏社会经验,综合素质不过硬,其成功率肯定不高.因此,创新创业应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

创新创业的具体表现便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重要依据.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但其人才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没有完全融合,如在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实践教学,但创新创业类的课程设置较少,理论教学比实践教学比重高,有些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是选修课、各类竞赛或创新创业政策指导等,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整体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缺少特色,针对性不强.

2.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双师型”教师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一般都比较年轻,大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和博士,他们学历都比较高,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和企业经验.同时,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增长快,导致有些老师非工程管理本专业的,更加缺少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经验,而且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缺乏一支良好的稳定的“双师型”教师,不能适应形势要求,难以达到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3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问题的解决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必须进行创新创业改革,建立创新创业体系.其体系可以建成“一个中心”,“两个特色”,“三项改革”,“四个能力”。

3.1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创新创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为中心,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成为能为社会、地方服务,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2两个特色

“两个特色”是指突出“校、政、企、研”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工程技术与管理结合”的专业特色.进行创新创业改革,工程管理专业首先要以学校为主体,积极响应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优化学校内和学校外的创新创业环境,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考虑创新创业,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等措施,调动企业参加,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明确学校、政府、企业的职责和权利,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为指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工程管理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复合性学科,在进行创新创业改革时,要结合二者的专业特色,使学生同时具备工程技术和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获得必要的工程师基础培训,成为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员.

3.3“三项改革”

“三项改革”是指培养方案改革、师资队伍改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对创新创业而言,培养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在整个创新创业中,它是改革的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考虑创新创业,同时重视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探讨制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有差别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一般设置为通识课、职业生涯课和专业课.在这些课程模块中可以分别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如通识课中设置创新创业素质课和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课中设置创新创业基础课,专业课中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等,优化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程,减少理论课程,设计科学的、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有一支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才能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工程管理专业应首先完善师资队伍,让全体教师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更加准确,提高他们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可以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邀请高校、企业、研究所的教授、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拓宽教师知识面、开阔眼界,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同相关企业、研究所等进行交流、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外,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讲座等方式.在课堂上,可以多和学生分享创业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模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可定期开展工程管理创新创业讲座,请成功的企业家与学生直接交流,解答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些实验实训基地,如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其他实训基地,加强产学研合作,让学生切实参与其中,还可以组织一些大赛,如项目沙盘大赛、造价大赛、招投标大赛、BIM大赛等,培养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的实践能力.

3.4“四个能力”

“四个能力”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创新能力是是指学生在掌握工程管理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工程管理有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工程管理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就业能力是指学生获得工作并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7].

4结束语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大对该种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改革在不断探索、发展,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认真总结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探索,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体系,使其不断完善,真正培养出能为社会和地区服务的人才.

作者:盛佳 王璠 邱莹莹 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玉霞.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2):14-16.

〔2〕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9):43-46.

〔3〕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12-14.

〔4〕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研究———以陕西省高校为例[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5〕赵杨.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230-232.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人员优化;配置

工程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他的特殊性在于其管理过程的周期性,即工程管理是与整个项目建设息息相关的管理活动。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泰罗看来,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最好的办法去工作。工程管理则是需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硬件资源以及信息资源等等。然而在各类资源中,只有人力资源居于中心地位,因为管理活动中任何活动都要围绕人来展开,一切政策都要人来执行。所以人力资源在工程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力和智力,从现实应用的状态,包括体质、智力、知识、技能四个方面。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一样也具有特质性、可用性、有限性。

世界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或事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员的优化配置是其他管理活动的前提。只有高效、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才能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平衡各部门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进而促进企业的管理效率,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工程项目的人员优化配置是在意所在的过程项目为最终目的,随时动态追踪工程项目进度以及项目外的各种动态变化,对于现有以及不断加入的项目成员,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使得他们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这个团队之中,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亲密无间。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敏锐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并且使其发挥在正确的岗位上,激发主观能动性,保持对整个项目贯穿始终的热情。

一、人员配置特点

(1)注重团队建设。整个工程项目的完成靠的是这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个人单枪匹马的英雄主义是无法完成任务的。因为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无法精通每一个领域,而任何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覆盖面则是相当的广泛,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也是多种多样。毫无疑问,没有团员间的相互协作,工程项目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对于工程项目的人员优化配置,首要的一点就是明确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使得每一个团队成员明白团队合作的意义。使得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又不互相挤占工作创新的空间。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处于和谐的工作氛围中,这个团队的工作热情分外高涨。

(2)强调管理的高效快捷性。由于政策实行的突然性或者上层高管决策的临时性,使得工程项目的设立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没有过多反应的时间就必须让员工投入其中。因此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项目工程的有效管理就需要高效有效的人员配置。只有快速反应的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人员配置的最优化。在工程项目从成立到解散的任何一个环节,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目标考核都需要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人员优化原则

(1)效率原则。在任何工程项目建设中效率都是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没有高效率的管理。就会造成工程延期,投资方丧失信心,损失不可谓不大。低效率的管理,必然伴随各类资源的闲置、浪费,员工工作情绪不佳、热情不高,没有积极性。低效率的工作状态无法承担高强度的工程项目以及长期的工作压力,所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也在慢慢降低,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而人员优化配置则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最低的前提下,达到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与此同时又要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达到员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在团队整体效益与个人利益兼顾的情况下,整个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达到最优。

(2)人岗匹配原则。人岗匹配是指人和岗位的对应关系。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对任职者的素质有各方面的要求。只有当任职者具备多有这些要求的素质并达到规定的水平,才能最好的胜任这项工作,获得最大绩效。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独特优势。工程项目成员应该在最能发挥自己专业才华的岗位。工程项目体系庞杂,工作岗位众多。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应聘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不同,工程项目人员每个人的学历水平、个人素质、综合能力都不尽相同。人员素质应该符合岗位要求,与其所在的岗位层次与种类相匹配。

(3)协同互补原则。科学、合理、高效的人员配置不只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的叠加。不同于其他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特长的发挥,更在于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不同的成员之间,不同的部门之间。不同的岗位之间都要相互协作,信息共享,相互补充。实现不同专业、不同职能的最优组合。要做到上述这些,首先就要对各自的能力、素质、专业水平有明确的认识,在任务分配时综合考虑不同岗位的相互协作的可能性。

(4)动态调节原则。项目工程具有其一定的工期,在工期内难免发生预期以外的变化。工程中方案的临时修改,针对这些意料之外的变化,不能固守原有的人员配置。因为此时项目环境已经发生改变,在沿用之前的人员配置方案,反而适得其反。因此为了及时跟进突如其来的变故,应该迅速果断调整人员安排。对于那些要求以及需要改变的工作岗位有必要及时更换人员,吸收新员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率。

三、结束语

人员优化配置在项目工程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但可以提高整个工程效率,而且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调度员工的工作能力,不断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因此,注重人员优化配置,必然可以加强工程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全胜,沈德仁 如何科学配置企业人力资源[J]人才隙望 2004(07)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流程;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既是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质量控制的方法是多种样的,选择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在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建筑质量控制现状

建筑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是基于对我国工程质量控制现状的深入了解。因而掌握我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现状就显得特别有意义。笔者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设计方案经常变更;二是施工企业质量控制混乱;三是监管不力,没有完整的监管机制;四是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过关。

(一)设计方案经常变更。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变更设计方案的情况。建筑工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有助于顺利施工,但是对设计方案的经常变更也会增加质量控制的难度。对正常施工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除了设计方案变更之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施工成本或者是为了顺利施工,在未征得其他相关方的同意下,就私自修改设计方案从而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二)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混乱。施工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混乱是造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低下的主要原因。笔者经过对多家施工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职责不清晰,权责利不统一。在质量管理中存在许多漏洞,例如在材料验收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验收,又例如在调查中经常出现很多质量不合格项。

(三)监管不力,没有完善的监管机制。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普遍存在着监管不力的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在监管过程中过度重视施工企业的汇报,而不注重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在验收阶段监理单位工作不积极,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此外在监管过程中监理单位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地科学地监管机制,也是造成质量控制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四)工程管理人员素质不过关。在工程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对质量控制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谓素质不过关主要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而对质量重视不够。在监理过程中过度重视施工质量。

(1)建筑工序图

实现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

在了解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现状之后,我们就来详细论述如何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一是建立健全工程质量责任制;二是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三是要加强监督力度;四是要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五是要做好验收和评定工作。

(一)建立健全质量责任机制。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中质量责任制的建立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能起到根本性影响。工程项目质量责任机制的建立说白了就是要明确各个相关主体之间的责任与权利,最终实现有效监管这个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二是质量控制的内容要随着施工进度的变化而变化;三是要把质量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四是各个相关主体要相互制约,共同检查。

1、坚持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权责利相统一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效运行的关键。权,主要指的是在质量控制中所需要的权限;责,主要指的是在质量控制中必须要履行的职责;利,主要指的是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所获得的激励和报酬。在建筑质量控制中把权责利相统一才能给工程管理人员以一定的压力,充分调动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有效控制。

2、质量控制的内容要随着施工进度进行调整。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的不同,进行质量控制的重点也就不同。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每个环节的特点来进行控制是保证控制有效的关键。这就要求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把握施工流程。要对施工流程了如指掌。笔者认为这是提高质量控制的关键。

3、要把质量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各个环节的监管来实现的。针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就必须要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施工人员身上,项目经理的责任将更为重要。

4、相关主体要互相监督,实现共同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的责任主体之间应该互相监督。监理方要对施工方进行严格监督,业主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深入了解,要慎重选择施工方。施工方则是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施工。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保证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笔者认为重点是要控制好各个工序,要加强现场检查同时要完善验收程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监督。

(三)加强监督力度。首先监督检验部门必须要明确自身责任,在监管过程中要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结合施工进度来进行监管。在施工之前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要及时替换。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是要对施工工序精确把握,其次是要从施工的各个环节结合国家的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来进行监管。在工程验收阶段要结合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来对工程进行检查验收,重点是要对那些施工难度高的地方进行检查。

(2)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四)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建筑质量控制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对控制效果具有较大影响。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提升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就成为提高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提升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关键在于培训。针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资质培训,在工程质量控制中需要符合一定资质的人员才能参与控制,因而加强资质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是要针对工程专业技能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工程管理人员要想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监管,前提是要熟悉国家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三是要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培训,近些年来在不少建筑工程质量事故中工程管理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不过关,同施工人员串通起来欺骗其他相关各方的行为时有发生,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我们必须要坚决杜绝。

(五)做好验收和评定工作。在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测量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来确定各分部工程的质量,而后又通过各分部工程的测量来确定单位工程的质量。因而在质量验收阶段要重点做好各分项工程质量的验收鉴定工作。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做好质量控制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水平还很低,在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就必须要实现控制方法的创新,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以上五个步骤,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建立健全质量责任机制。

参考文献:

[1]葛小建. 施工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22)

第8篇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效益,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评审工作,现将进一步加强投资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职责。茶陵县政府投资评审中心是县政府授权的专门负责财政性基建投资工程预结(决)算审查的职能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建筑市场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有关方针、政策。督促、检查相关单位按规定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管理机制,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二)参与评审项目投资方案,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三)审查工程概预算,控制投资规模和工程成本造价。

(四)负责审定标底造价,参与工程招投标和承发包合同的签订。

(五)审查建设工程材料、设备采购及其相关工作。

(六)跟踪工程管理,参与隐蔽工程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出具工程款拨付意见。

(七)审查工程竣工决算。

(八)参与财政投资项目的财务监督管理。

(九)负责向中介机构委托审查项目,并复查和确认审查结果。

(十)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加强管理

(一)人员管理。评审中心工作人员从有关部门抽调,一聘三年;抽调人员的人事、工资及待遇等仍在原单位享受;抽调人员在本单位工作与评审中心工作有冲突时,服从评审中心工作。

(二)经费管理。1、评审中心对项目进行评审,按预算评审核减金额的2.5%、决算评审核减金额的4%提取业务经费,所提取的评审业务经费属县财政全额投资的由县财政支付,县财政部分投资的由业主单位支付。2、评审中心的经费支出,按年初计划和管理方案,经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执行,当年经费收大于支的部分,结转下年使用。

(三)工作管理。1、严格执行《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2、项目实行初审复审制,预算与决算评审人员实行交叉评审;3、建立激励机制。由评审中心制定内部考核方案,报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执行。

第9篇

1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从PDCA模式的原理出发,将PDCA模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全面分析电力工程管理全过程,并列写计划、执行计划、检查实施和处理问题。在电力工程中的分析和列写计划阶段,首先要分析电力工程的开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管理体系,制订管理措施。同时,要尽量分析、预测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订出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案。在电力工程实施计划开展过程中,要细化各项管理措施,各项管理分区分块,使管理职能具体化、明确化。

1.1计划阶段的注意事项在电力工程实践中,在PCDA管理模式的计划阶段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工程计划和建设计划应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并且根据管理计划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方案,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②要根据电力工程的实施要点和工程的设计要点和其他的施工环境因素,全面考虑并作出相关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周密性;③要详细调查电力工程的具体情况,并综合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制订出相应的解决、处理方案;④针对工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意外情况,要制订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和措施,以确保整个计划、方案的施工安全。此外,由于设备维护管理、运行监理、人员素质和外部环境等因素都会对电力工程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计划制订阶段,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全面分析,根据具体的施工建设环境和相关要求制订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不断完善管理方案中的细节,确保计划能够顺利执行。

1.2设备管理计划的制订在制订设备管理计划时,要综合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运行情况,制订好相应的管理和监测方案,并且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各类设备都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如果在检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解决,避免设备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对于一些特殊的设备,要制订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和措施。另外,还要记录电力设备使用者的信息,并将其纳入管理体制中,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各类设备正常、稳定地运行。

1.3外部环境管理计划的制订从外部环境管理计划的制订情况来看,要详细检查各类设备的运行环境,并根据实际的检查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保证各类设备处于稳定的运行环境。对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要做好重点方案的制订、管理和应用,防患于未然。

1.4人员计划的制订在人员计划制订方面,要根据具体的部门制订具体、可行的管理方案,并提出相关预防问题的措施,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按照施工计划和流程施工。另外,管理人员也要根据这些具体计划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有据可依,有本可遵。在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中,还应提出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和鼓励表现优异的员工,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执行和落实情况

在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其执行阶段是较为关键的,只有顺利执行相关计划,PDCA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在电力工程的管理流程中,为了确保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执行和落实,要及时跟进其执行情况,并根据执行情况完成督导执行或者对计划的调整,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同时,在施工管理中,严格实行“定人、定责、定岗”的原则,将管理工作中的岗位描述性制度替换成具体的职能表,逐级划分和细化管理目标,并将每一个细化后的管理目标安排给相应的负责人,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使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有相应的责任人负责并落实。另外,要建起电力工程在管理和运行工作过程中的数据库,利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将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和效果准确地记录在相应的数据库中,方便跟进和督促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应用了PDCA管理模式后,要全面、细致地分析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将检查、分析出的问题严格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同时,要根据现实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及时修改和完善管理措施,并结合新情况的特点制订新的管理方案,保障电力工程各项施工和运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修改和完善了电力工程管理措施后,要及时跟进管理措施完善后的执行情况,确保能够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有效地监测、管理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这些异常问题,使电力系统能够较快恢复到稳定运行的状态。

3结束语

在电力工程管理中应用PDCA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在建设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职能细化分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效地提升了电力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作效率,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程的系统化管理。

作者:冯海霞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徐闻供电局

第10篇

论文摘要:从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针对当前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不足,讨论了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并以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为例,设计了该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介绍了其网络虚拟实验的做法和结构,最后讨论了该体系的实施要点。

工程管理是一门涉及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多知识范畴的边缘交叉学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的复杂性、实践性都要求专业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培养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类别,实验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工程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构建了实验课程体系。这些学校编制了包括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项目指导书、实验报告文本等在内的教学文件,建有较完善的教学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较为先进,实验教学师资齐备,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考察,发现目前国内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实施尚存在以下问题。

1.实施实验教学的动力不足

在所考察的国内高校中,目前明确提出并设置实验课程体系的学校不足20所,与全国二百多所工程管理本科专业院校数量相比相差甚远。说明大多数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上缺乏动力,其部分原因在于:

(1) 部分院校没有正确理解实验课程体系的含义,未深刻领会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因此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思想动力。

(2) 工程管理专业较为成功的传统实践教学效果使教师满足于当前的实践教学模式,乐于接受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不能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对其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然也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创新的动力。

(3) 不成功的激励措施致使教师缺乏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利益动机。如部分院校对于实验课程体系建设采取简单行政命令的方式,有的院校甚至对实行实验教学的课时采取打折计算的方法,诸如此类的不当激励措施都阻碍了教师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的兴趣与信心。

2.已建成的实验课程体系架构不尽合理

经过对约20份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文件的比较,发现大多数实验课程体系的架构设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 对实验课程体系的基本概念理解存在误区。相当多的院校把传统的实习类课程和课程设计类课程纳入到实验课程体系,以传统的实践课程体系代替实验课程体系。

(2) 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部分已实施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实验项目是附属于理论课开设的,实验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探索性、研究性实验很少;同一专业的各门实验课分散、孤立且多有重复,相互之间又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多数脱离生产实践。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缺乏模块化,缺乏贯穿工程管理整体流程的实验项目。

3.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式的束缚性,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规定的方法及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法,正如钱三强先生所说:“会使学生对科学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引起误解,失去了对观察和实验的兴趣”。而目前多数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正是在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展开,不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1.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求

(1) 应符合实验课程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也是实验课程体系区别于一般的实践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即:

从目的来看,不仅验证书本知识,更着重于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试、调整、分析、综合和设计实验方案,编写实验报告等的能力;

从场所来看,实验主要是在实验室进行,或在实验基地进行;

从过程来看,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引起实验对象的变化;

从结果来看,实验是通过观察、测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得出某种结论。实验结果一般以实验报告来体现。

(2) 实验内容应与当前工程管理的实践发展相适应。除能进一步训练学生投资分析、招投标管理、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合同管理等传统意义的工程管理技能以外,还必须注重对学生信息化能力的训练。

(3) 课程体系应尽量实现模块化和单独设课。工程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化五大领域,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可以按照这五个领域来划分模块,进而再考虑实验项目的设置。为保证实验课程的开设效果,可以考虑把各实验项目整合起来,单独设置实验课程。

(4)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内容设置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体系性:

知识领域的体系性,即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化五大领域来划分模块;

实验课程类型的体系性,即实验项目知识点应按照合理比例分配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

实验项目类型的体系性,即应分别设计不同的基础性实验(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其中应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以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2.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于2008年5月构建了新的实验课程体系,该体系涵盖了五大知识领域20门课程的知识点,共设计了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3种类型72个实验项目,总计211个实验课时。

在实验课程类型上,基础课实验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isualBasic程序设计2门课程的约20个实验项目,-主要是训练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初步程序编制能力。专业基础课的实验包括工程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学等课程的实验,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理论的认识,运用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去发现和分析工程管理领域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专业课的实验包括建筑施工、工程项目融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建筑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工程管理的常用软件、模拟工程项目动态管理与监控的整个过程。

3.基于信息技术的实验模式

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和最终目的在于协助、配合学生构建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模式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实验项目是实验模式的内容,模式是内容的反映过程。在模式设计时,

需要认真考虑和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特长。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为实施新型实验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通过互联网把教师、学生、实验项目联系起来,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跨时空跨学科的仪器设备远程共享,甚至远程控制。使用仿真技术、虚拟技术等手段,可以使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同时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接受教师的异地实时网上个别辅导,参与实验相关问题的讨论。

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依托学院项目管理实验室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在“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实验项目中实施了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模式。教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中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学生在客户端下载阅读后远程登录物业管理应用程序服务器进行实验。期间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进行答疑指导,也可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实验结束后学生按要求把实验结果存储在数据库或下载到客户端完成实验报告,最后再通过网络课程平台把实验报告上传给指导教师。教师则可以在线阅读学生的实验报告并给出批改意见和实验成绩。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

实验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应能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获取专业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开放的实验环境

“封闭式”教学模式对实验时间一刀切,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果相对受到限制,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易得到发挥。实验室的开放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如在实验时间上允许学生在课后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在实验项目上允许自主选择非课内要求但学生个人有兴趣的项目,在技术上建立远程网络虚拟实验室等。尽量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尊重其学习意愿,为其提供方便的学习条件。

2.多样的组织方式

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可以采取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等不同的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工程管理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验项目应尽可能按照个人实验的方式组织实施,如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实验、会计凭证填制实验、图形算量实验和钢筋算量实验等。

当然,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考虑到实验项目协作的要求一也可以安排进行小组实验。另外,某些实验项目也可以根据实验进程结合运用个人实验和小组实验的方法,以达到不同的实验效果。如模拟招投标实验,在编制标底和投标报价阶段,可以采取个人实验的方法;而在投标和评标阶段,则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

3.灵活的实验形式

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工程管理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所以动手操作、现场观测、上机运算、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多种实验形式必须结合运用。另外,由于受人才培养方案学时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教学训练明显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可以采取课后作业与实验结合的形式,如房地产项目融资方案计算机生成实验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模拟实验的计划学时分别是4个和8个学时,但根据教学经验,学生一般很难在计划时间内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实验。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在实验中采取具有竞争性的考核手段。如对于工程索赔实验来说,可以安排学生分别饰演索赔方和被索赔方,二者根据自己准备的资料在模拟的工程索赔场景中展开辩论,最后的优胜者获得一定的奖励。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广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近几年所进行的研究、探索和部分实践表明,从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高度,本着为学生负责的精神,构建具有创新性的工程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是必须且可行的。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实施策略不仅是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补充,同时也是当前工程管理工作新局面对教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邹长明,张晓红.提倡实验独立设课推动实验教学改革[EBIOL].http:I/www,ahstu.edu.crdzkylsswz.r20080314905.shtml,2008.3.14.

[2]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

[3]杨世奎.构建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3).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创新;必然性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of our coun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vents,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of construction gradually exposed som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be imperative. This respectively from several different angl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has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innovation; necessity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我国建筑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管理上也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目前已逐步构成了具备现代管理概念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机制。但在实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不断涌现,施工管理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如此一来,施工管理工作的要点分析与对策创新就显得更有意义。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必然性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影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2、时代的要求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四大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而造就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而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监督机制,可以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

加强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加强对职工的质量重要性教育,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开展质量宣誓活动,切实做到警钟长鸣。建立质量管理的重奖重罚制度,用铁的手腕,铁面精神和铁的纪律来确保施工质量。在对质量事故责任者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设立高额奖金,用以奖励工质量好的单价和个人。另外,建立施工质量档案管理系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四、强化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我们在项目部设有现场经理,工程总管和总工程师。下面分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经理),费用控制与计划主管(经理),劳资主管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合同主管六个部门。安全部门有3位安全工程师,还有紧急救护医务人员,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环境管理包括评估、监测、教育、现场实施与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包括工业卫生(防尘、防毒、防噪音)、现场卫生,生活卫生、医疗救护等。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管。五、项目管理观念创新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六、使用流水施工作业法

流水施工为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一种管理形式,就是由固定组织的工人在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施工环境中依次连续地工作的一种施工组织方法。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依次施工(亦称顺序施工法)、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等组织方式。对于相同的施工对象,当采用不同的作业组织方法时,其效果也各不相同。在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流水施工作业法的运用,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科学的缩短施工时间,在确保施工工序顺利进行的同时,还能确保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然而在使用流水施工作业法的过程中,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应结合着工程的整体规模以及施工程序,有秩序的安排施工人员。其次,在安排好施工队组后,需要工程管理人员按照原先设定的施工工序,合理的计算施工时间,以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各个工序之间能够顺利的施工。由此可见,流水施工作业法的运用,在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的缩短了施工时间,节省了工程的资本投入。

实施动态的建筑工程管理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代工程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工程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过程,关系着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对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代工程技术概述

现代工程技术主要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实际应用的技术,是人类将科技成果、知识、智慧等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达到生产目的的一种手段。进入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及补充,开始逐步与现代科技、生活等方方面面融为一体。相对于之前的工业生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而且完全可以为整个社会建设工程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2、建筑工程管理中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

2.1保证统计资料准确、快速

计算机具有精准、强大的计算功能,文字处理、数据库管理等技术能够确保提供数据的精确性和正确性,同人力统计相比有天壤之别。计算机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避免传统人力统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时间延误等主观性结果,减少刻意或非刻意事件发生;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数据统计和汇报的中间环节,从而避免统计过程中出现各类误差;

2.2现代工程技术能够对建筑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快速统计,及时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估算及管理、决策的依据

有利于监督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同部门管理、协调,资料和信息需要传递较长时间,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展速度,导致各参建方失去对工程管理的有效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下降。通过对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将各类工程资料及相关信息分类存储,建立统一管理、交流平台,利用计算机现代工程技术、网络技术,使不同参参建方能实时监控到不同区域、不同建筑工程的进度、安全、质量情况,及时收集到最新资料,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有利于辅助各参建单位对工程做出及时、正确的决策。

2.3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建筑工程的各参与方,特别是施工单位,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不断优化施工现场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配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调整施工进度,从而到达在有限的资源下确保最佳施工效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不断吸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信息,施工水平得到提高,为企业创优质工程也提供了良好条件。

3、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管理状况论述

按照技术布置质量角度观察,存在部分企业在施工管制活动中,由于质量调试观念不够明确,会不自觉地强调单位工序衔接问题,这使得过往质量根源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扼制。技术人员因此会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建筑架构形态创新价值之上,使得阶段性、地域性施工差异状况以及抗震细节等要素抛之脑后,后期质量安全问题当然不曾得到优化改良。对于现场施工人员来讲,安全意识将决定项目整体进度和应用价值。但是,各类施工项目主体在人员招聘、吸纳工作上不够细心,不能及时跟进技术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活动,造成大部分外来农村人员自由穿梭在工地环境之中,偏偏这部分人群严重缺乏安全生产意识支撑,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施工风尚;加上特定法律知识的缺乏现象,使得部分人员对于后期权责承担结果不闻不问。截止至今,多少生产经营个体宁愿失去经济利益换取机会也要全面树立安全施工传统,正如上述内容陈述,大部分职员是完全未经过任何技能培训和岗位资格认证的,其间安全管理制度也不能得到全面落实。再就是工程项目实际管理体制本就漏洞百出,有的企业将各类机械设备混乱堆放,包括后期成本、人员激励工作都处理得一塌糊涂。

4、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实效的必要措施分析

对于建筑单位来讲,其有义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使得人员安全质量维护意识得到全面性支撑。需要始终明确的是,科学的施工管制方案决定可以稳固建设高效的市场引导地位,能够在全力保证竣工成果的基础上,缩减不必要的成本投入现象,可以说为企业长远发展开创了伟大的适应前程。

4.1工程成本规划细则解析

我国自从加入世界经济组织之后,市场竞争频率变得更加紧张,管制主体在快速、安全、低耗指标要求充斥下,如何开创企业综合化优势竞争场景,这将是一项值得长期研究的社会性课题。成本目标的优化调试细节不可否认得贯彻着最高认知标准,施工管制单位要做的就是依靠科学化的施工定额来尽量换取更多的经济利润,使得企业全员以及设备全过程交接传统得到有机绽放,其中包裹的是各类单位的责任网络体制以及班组经济核算指标等。当然,整个施工流程还必须树立一种伟大的成本规范标准,注意任何机械部件机理稳定条件,任何结构动力不足问题都将阻碍工程整体进度。坚持这类规范手段便可以有效消除施工规划的盲目患,使得现场节点衔接节奏更加平稳一些,全面颠覆过往手忙脚乱的混乱操作习惯。

4.2施工进度优化调试标准陈述

施工过程中,管制主体必须明确科学进度调整计划存在的必要性,联合施工部门进行工期规划结果考量、认证,同时结合既有设备资源条件确定工期最终设计结果。在进度设置层面上如若产生任何拖延现象,就一定会导致全员上下的调整活动,为了全面追赶现场进度,涉及既定施工次序以及资源投入数量都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如若盲目追赶预定工期,就说明工程内部隐患节点调试精力多少存在不足状况,这类质量问题恰巧是造成工程信度危机的核心要素。

4.3施工流程中的质量维护细则补充

质量因素作为建筑工程千古不变的敏感话题,因为其在管理项目中涉猎的范围较广,调试细节自然不可轻视;各类诱导因素众多,管制主体必须保证保留一定程度的预见性认知潜质。为了将这部分质量问题进行科学管制,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滋生结果,就应该适当加大创新工艺、技术的挖掘力度。在施工人员选取上,一定要坚持一人多能原则,使得内部机构精简实效发挥到最佳状态;再就是施工材质的控制上,在购置流程中尽可能秉承合理经济原则,杜绝任何过分损耗结果。在采购层面上具体遵守施工合同标准要求,坚持“货比三家”理念而不做任何糊涂账;机械设备维护上,其关键使命就是在开工前期进行租赁细务安排,确保既有设备动力评估结果,尤其注重工程存续期消耗的经济资源数量,争取从中挖掘更为完整的经济方案,定时做好养护、检查工作。

4.4施工安全管理经验整合

将安全生产理念放在首位,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要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来保证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心里面了。

5、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践探索

5.1完善现代工程技术的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繁杂且不具有规律性,数据庞大的同时需要进行信息交换,所以构建一个强大稳定而且安全可靠的现代工程技术管理系统是建筑工程项目加强现代工程技术应用的关键一步。同时,因为一个工程项目的进程漫长且环节众多,需要系统能够分门别类的进行信息统计和归类,充分发挥出计算机高效有针对性的特点,有区别的针对不同的环节对系统的影响进行管理,从而改变以往依赖人力无法准确性的进行全局统筹的缺点,兼顾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善的现代工程技术管理系统。

5.2提升现代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

想要加强建筑工程中的现代工程技术应用,其核心部分就是如何对该项目进行信息化管理,怎样有效的提升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在建筑项目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现实情况,兼顾工程的成本控制、进程、安全可靠等因素,进行有效管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的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的现代工程技术应用水平,还应该注重避免以往经常出现的随意性很大的管理模式,转而向有效率的制度化管理模式进行过渡,依照企业自身信息为核心,充分实现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5.3实现施工现场虚拟仿真

现代工程技术的引入,使建筑工程三维设计可以到达虚拟仿真,建筑工程可以直观、科学地展现不同施工方案的真实效果,定量地完成方案的对比,有助于实现建筑施工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真正实现最优施工。

5.4实现建筑工程数据及时交互利用

计算机现代工程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将工程管理人员之间的数据和信息实时并传输,利用现场通讯设备、INTERNET网络等通讯传输手段实现各参建方数据信息及时交流,实现远程数据操控。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现代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必将深受信息化发展影响。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建筑行业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将被现代现代工程技术所取代,只有尽快提高自身信息化程度,才能提升建筑工程水平,提升建设单位竞争力,提高整个建筑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肖兴良.现代工程技术对建筑工程领域影响的调查[J].价值工程,2013,(20):228-229.

[2]王辉.浅谈现代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14,(3):3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