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7 17:59: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关精神,江苏省赣榆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政府、银行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的支持、监督和管理下,在保持县级机构独立法人地位的同时,实行了股份制改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挂牌开业。这次的改革是在中央提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体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初步解决了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晰的问题,为其健康稳定发展打下制度性基础。同时顺应城区内农村信用社机构服务对象城市化的实际,把农村信用社合并重组为商业银行,既可以解决产权制度问题,又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还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一项颇具意义的改革。
改制后的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下设44个营业网点,其中营业部1个,支行30个,分理处13个。为广大城乡客户、企事业单位提供存贷款、结算、汇兑、、银行卡和保管箱等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改制后,截止2010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0.8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8.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1亿元,较改制前增加了19.8亿元。赣榆农村商业银行以更快捷的汇兑业务、更丰富的贷款品种、良好的银行信誉和高效的银行服务赢得了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的称赞与信赖。
一、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理论基础
关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家休.t.帕特里克(hugh.t.patrick,1966)提出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农村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发展方式的变化,市场主体会逐渐产生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而且随之不断变化。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村金融体系必须进行相应的发展与变革。也就是说,需求是农村金融机构产生、发展及其相关服务不断完善的动力。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认为,供给先于需求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而经济发展后反过来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帕特里克同时指出,两种模式特点不同,适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同,因此不同地区模式的选择也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尚不发达的阶段,“供给优先”型模式居于主导地位,而当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需求追随”型模式替代“供给优先”型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休.t.帕特里克的理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即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当地的农村信用社产权选取不同的模式进行改革,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搞“一刀切”。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村由于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能够达到商业化金融运行的基础,如较高的市场化程度、信息共享等。此时,农村经济也对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根据休.t.帕特里克的“需求追随”理论,农村金融应该针对农业、农民对金融的需求来提供商业化的金融服务。因此,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农村商业银行。
二、农村商业银行成长的现实基础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化趋势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必要性
以赣榆县为例的东部地区的农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生产与经营,产业化过程中的农业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大,储存原材料、抵抗自然风险、建设完善的外部环境,都需要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而且,发达国家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实践也证明,产业化越是发达的地区对商业金融的需求越强烈。此外,东部地区在农业已经基本现代化的同时,非农产业迅速发展,二、三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及从业人数持续上升,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村金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在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公司,与城镇中的商业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对商业化的现代金融有着天然的需求。因此,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商业银行存在的天然土壤。
(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良好条件使得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具有可行性
在东部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环境良好,那些经营不善的企业恶意逃废债务的行为较少,没有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相对领先
。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社是按照商业化在运作,他们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能够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信贷资金的投放方向已经与商业银行无异,完全是以盈利为经营目标。因此,对于这样的信用社保留其合作之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顺应形势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是必然选择,使其在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更加能够名正言顺、无所阻碍。
(三)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公平竞争
除农村信用社外,早已有一部分商业银行把东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作为目标市场,建立了广泛的分支机构。因此,将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性金融机构遵循同样的经营规则,享受同等的待遇,能够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将会对其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很好的满足地区经济、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遏制非正规金融的滋生,加快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规范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之路
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立、服农而存,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重要金融纽带。几十年扎根农村服务的经验以及与农民所建立的紧密联系,是农村商业银行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短期内很难实现的独特竞争优势;而且,在可以预见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村商业银行仍将是农村地区网点最多、客户面最广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发展以及这次改制,已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产质量、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也要看到,在国家放开了农村金融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层出不穷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不仅有邮储银行的组建及其资产业务特别是涉农业务的不断扩大,有农业银行的加速回归,还有各种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等。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冲击与竞争是很大的。同时农商行自身在综合实力、风险控制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还有有待改进的地方。以赣榆农商行为例的农村商业银行如何保持自身的行业优势,
在把握好服务“三农”的基本业务基础上,开拓业务模式,走出区域经营,提高综合实力,建设成真正治理有效、以盈利为目标和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仍然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在经营和改革中要面临的挑战。
(一)把实现银行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与支持“三农”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商业性金融与乡村信贷、小额信贷不矛盾,完全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的根在农村,服务“三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同时,农村商业银行又是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金融企业,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储户资金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同样是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服务“三农”必须以确保自身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必须把农村商业银行自我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和谐发展的大潮中。以前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支农责任而忽视农村信用社自身商业可持续发展高度相关。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以正确的银行经营理念作指引。这些理念包括市值理念、资本理念、质量理念、风险理念、服务理念、创新理念等。其中,“追求过滤掉风险的真实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应当作为农商行这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的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经营理念。虽然通过改制,解决了产权模糊、所有者缺位这个根本性问题,并实施了财务重组、消化了历史包袱,实现了自我发展,但也要看到真正建立好一个现代金融企业,还要做好各方面的内功修炼,要在塑造品牌、丰富渠道、创新产品、建设团队等方面下工夫,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逐步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形成多元化的利润来源
中国银行业特别是赣榆农村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商业银行,现在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渠道还比较单一,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过强,中间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普遍地只有在10%左右,这与国外银行业利润构成中30%以上来自于中间业务收入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虽然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上也获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但实际上也与成本低廉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的低利率有直接的关系。这是由我国金融发展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所决定的。但这种过于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一旦遇到经济周期向下波动,对信贷的需求减少时,要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就是相当困难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存贷款之间的巨大利差逐渐缩小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对中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要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来实现利润的稳定增长可能难以为继。如何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保持利润的稳定增长,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而银行业经营管制的逐步放松和混业经营的发展,给银行业带
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利润增长点。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资产扩张过程中,抓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金融自由化的大好时机,努力探索更多更广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形成以存贷利差为主导、各种中间业务利润并存的多元化利润来源。
(三)把握好业务发展及资产扩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建立严密的风险控制体系
发展是农村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必须是有质量的发展。只有防范好风险,发展才有质量。农村商业银行一直面临发展不够的问题,发展业务是首要任务,但风险控制仍然是薄弱环节。当前,信贷风险依然是最大的威胁,我们要做的是全面清收不良贷款,加强大额贷款监管,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如今,国际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金融健康发展以及国内商业银行安全运营带来一定风险和挑战。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要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对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带来的各类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和估量,及时调整发展观念和思路,巩固业务发展成果,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同时,建立起一体化的危机应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四)统筹好金融创新和规范管理的关系
我们要努力开发新金融产品,积极地进行金融创新。这不仅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需要,也是作为银行业控制风险的需要,是核心竞争力在对客户提供服务和银行自身发展中最现实的体现。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加快,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仅商业银行自身面临着更高的风险,而且一般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同样地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风险,它们的剩余资金也需要寻求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慷慨地提供信用便利恐怕不足以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它们不仅需要信用便利,而且还需要更专业、更精细的理财服务,需要更多的金融产品来更好地配置财务资源。同时,制度建设要与业务创新同步跟进,规范管理,不断强化监控,提高风险监管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把风险降到最低。此外,银行业的风险控制固然需要良好的制度安排,但通过金融产品交易来转移分散风险,同时又获得盈利机会同样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需要商业银行大胆地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五)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中间业务 农村商业银行 SWOT分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按照《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款,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种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它的股东一般包括农民、农村工商户和企业法人等等。农村商业银行自创立以来,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间业务的定义有多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定义,其表述为:中间业务是指,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但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的业务。中间业务可以划分为传统中间业务和新兴中间业务,传统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租赁、信用卡和等业务,新兴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贸易融通、信用担保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业务。传统中间业务和新兴中间业务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传统中间业务中,银行仅扮演中介的角色,而在新兴中间业务,却会增加银行的风险。
(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以前只有结算1类,具体品种不到10个,目前品种已经达到260多个,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中间业务的各个类型,包括:银行卡类、结算类、类、信息咨询及评估类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银行卡类中间业务的发展成果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在居民持卡量、持卡交易和结算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此外,类的中间业务的产品种类已经比较丰富,其主要的产品类型主要是公共事业收费。
尽管其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中间业务仍然集中在政策性银行业务和国债发行等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5点。第一,业务量小。目前,在西方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占总收入的50%),
而国内的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占不到1%。第二,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据银监会2002年的统计数据,支付结算、和银行卡业务,总计金额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总量的98.8%。此外,这类业务的利润很低,这进一步加剧了其结构的缺陷。第三,客户结构不够合理,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这类客户一般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和信用担保,并且和银行维持持续合作的能力较差。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在客户管理上,属于坐等客户上门的类型,缺乏开发市场的主动性。第四,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少,同质性产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多,差别化产品少。第五,服务收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收费标准混乱,且存在着恶性竞争。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主要有3点。第一,其中间业务的效率较一般的商业银行较高,这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决策的层次较少,因而相应地,对市场的反应也快,而一般大型的商业银行则存在着分支机构较多,信息传递环节较多的问题。第二,中间业务产品的设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从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历史来看,其发展的历史较长,产品种类丰富;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情况来看,其历史一般也比农村商业银行要早。因此,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借鉴。第三,在开发农村市场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农村商业银行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和农民以及中小企业的良好业务联系的优势,开设一些适合农业、农村、农民和中小企业的特殊业务,填补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
(二)劣势
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8点。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对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从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主要的盈利来源依然主要是依赖利差收入,这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3%,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这一比例更高,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仅仅将中间业务作为对传统业务的一种补充和推动。第二,缺乏系统的管理。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都是分割式的管理模式,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对中间业务进行协调、管理,也没有专业的中间业务人员来开展相应的业务。第三,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时间较短,存在着盲目照搬一些产品和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的风险。第四,市场份额小,例如,2007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国内市场的比例为91%,相比之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就微不足道了。第五,尚未建成全国范围内的结算网络体系。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设备和软件更新较慢的问题,其通存通兑业务也仅仅局限于部分地区。第六,产品品种较少。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由于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经验比较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缺乏,产品的品种数量不足,这也是制约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七,缺乏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中间业务则需要具备经济、金融和计算机等领域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第八,宣传营销手段缺乏。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对客户关系重视不足,还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内容晦涩和销售渠道狭窄的问题。
(三)机会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机会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依托原有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比如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市场,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借此营销信用卡,POS机,个人理财业务等产品。第二,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和很多农民以及中小型的乡镇企业存在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和开发,并积极争取的新的客户群。第三,政策支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和农村是政府开展扶持工作的重点,而农村商业银行在解决农村资金需求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可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紧结合“三农”的主题,设计并推出相关的中间业务产品。
(四)威胁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因素主要有3点。第一,竞争对手较多。目前,国内开展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有很多,特别是大型国有控股凭借其开展中间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优势和强大的网点优势,占据着国内中间业务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再加上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进一步压缩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第二,新竞争者的加入。目前,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陆续进驻,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断建立新的分支机构。特别是,外资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这种情况更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压力。第三,金融服务的需求的变化。目前,客户更加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投资理财产品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能力还很薄弱。
三、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依据上文SWOT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首先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其具体内容包括:差异化的市场战略和实行市场化经营。农村商业银行如果在中间业务方面,和强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正面较量,很难从其手中争取到市场份额,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实行差异化的市场战略。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身在“三农”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展中间业务要面向广大的农民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地区广泛设立营业网点。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针对个人开展一些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资金的汇兑、保险等)。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不应该放弃对城镇地区的市场开发,具体可以针对小企业和商户,解决他们融资和理财等方面的需求。在进行商业化、市场化经营方面,银行的经营管理者要转变过去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高度重视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并重视对客户的管理和开发。
第二,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和建立中间业务的统一协调管理部门。在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中间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能够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和降低银行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以传统业务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中间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市场潜力很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中间业务协调管理部门,以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
第三,增大科技的投入,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增大科技的投入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建立全国统一结算网络体系,各级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和省级联社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实现全国性信息和共享通讯网络。在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有必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内控制度,使中间业务的开展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建立适合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最后要制定规范的中间业务会计核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加快产品创新,培养、引进中间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快产品创新方面,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要求银行能提供跨区域的服务,而农村商业银行跨地区开展业务受到政策限制,没有形成全国联通的结算网络。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通过银行间的合作建立全国性的网络结算体系,并且不断开发创新新的中间业务产品,以迎合顾客的需求。在培养、引进中间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
第五,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实施有效的营销手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容易跟不上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实施有效的营销手段方面,有效的营销在连接产品与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具有着一切事业单位存在的共同弊端,包括:服务意识差,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等。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地调整自身角色的定位,重视产品的市场营销,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银行建立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具体的措施方面,要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加大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重视人员推销的作用,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并为顾客提供更多的购买体验。
参考文献:
[1]何白云.银行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4]杨思群,刘玲玲.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苏薇.国有商业银行巾间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1)
[6]宋博.Z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一个基于整合营销理论的案例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原田.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组合产品定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问论文,2008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模式运行,同时肩负在金融领域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服务“三农”、助推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任以及成为金融市场主力军的重要使命,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自挂牌开业以来,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各项经营业绩情况良好。然而,面对金融业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便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自我完善,提高竞争力,同时,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问题及对策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内部制度和外部政策环境都带有深厚的农村信用社痕迹,仍面临着诸多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一制度安排不相适应的困境和约束,阻碍农村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同时,又有在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夹击竞争下的压力。
一、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问题
1.业务范围过于集中,风险集中。由于地域限制,造成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不利因素,被限制在杨凌区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地区发展较好或可供开发的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同时,地域限制不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目前,企业跨地区、甚至于跨国的经营活动,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就已经超出了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业务和客户的本地化,造成农村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
2.人才储备十分缺乏。杨凌农村商业银行队伍整体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意识还不够强烈,开拓与服务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新潜能还严重不足,同时,由于 缺乏创新意识的业务骨干,不少重要岗位的“业务骨干”尚未成为创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开拓者和复合型人才,网点的业务人员很难开拓新领域,取得新成就。人才的严重缺乏,都会涉及农村商业银行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普遍增加,也明显影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
3.未建立成熟的企业文化。一个银行能否持续发展,成为百年老店,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取代的竞争因素。“一年的企业靠管理,十年的企业靠制度,百年的企业靠文化”,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灵魂”———企业文化尚在起步阶段,作为刚刚从农信社“破茧成蝶”的农村商业用户,虽然会有其他发展态势优良的大银行的企业文化供我们借鉴,但更多核心的东西是需要杨凌农村商业银行依据实际情况才能逐步建立起来。
4.支持“三农”政策意图和“利润最大化” 的商业本质存在矛盾。杨凌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产物,从改制成立之初便被无形地赋予了更好地承担起支持“三农”的使命。作为政府更注重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对其局部和地方的贡献;而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却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目标的差异和冲突容易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对农业和农村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不足。
二、农村商业银行组建过程中遗留问题的对策
1.明确市场定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农村商业银行要在竞争激烈的金融领域,将潜力巨大而又缺乏开发的农村市场作为基本立足点,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达到客观上协调社会资源,产生社会效益的目的。充分利用杨凌示范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将支农业务只要与示范区的发展相结合,通过支农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促进支农业务的发展壮大,最终建立实现农业示范区社会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2.与时俱进,设立村镇银行,适时对外扩张。杨凌示范区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但是杨凌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企业单位数量毕竟有限,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在本地经营发展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杨凌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要立足杨凌,辐射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通过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参股控股、吸收合并和新设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等方式,实现跨区域经营,将扶持高新技术农业、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手段、技术带到杨凌以外的区域实施经营,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通过村镇银行其拓宽了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融资渠道,建立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实现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对外扩张和跨区发展。
3.创新金融产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创新金融产品,对客户群进行细分和动态管理,建立产品研发流程和机制,针对不同客户群的需求进行产品优化和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创新公司业务、创新个人业务、创新国际业务、创新中间业务、 着重发展中间业务,充分利用杨凌农村商业银行一体化的城乡金融服务渠道网络,迅速发展电子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利用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做大做强,构筑中间业务盈利的新增长点。
4.创新用人与用工机制。现代银行业是以人力资本为第一竞争力的行业,有了人才就有了竞争优势,优化员工结构,完善薪酬制度,全方位加强员工培训,并通过“稳健经营、内控优先、全员参与、过程管理”的内控文化环境,以制度约束为基础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充分体现出“合规中实现自我进步、合规创造自我价值”的理念,为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结语
杨凌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在杨凌示范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基础上,通过内部改制发展起来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肯定会到种种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一定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杨凌农村商业银行将改善杨凌示范区的融资环境,促进杨凌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对推动解决西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小康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树生.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银行家,2010(11)
[2]李兰兰.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其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2(10)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运行的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农商行作为农村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成立农商行337家,在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贯彻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农村,既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品,又存在广泛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排斥现象长期存在,使得我国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远未形成。尤其近两年来,农商行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重大转变,在利润增长、资产质量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前途堪忧。
二、研究现状
考察发现,学术界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既有研究要么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么直接套用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ZellerandMeyer将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定义为,收益在补偿成本和风险之后还有部分利润。国内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内部业务协调和商业银行资源可持续(白钦先,2000)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
银行本质上属于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两个方面:企业外部(以波特为代表)和在要素市场上买不到的资源和不可替代的能力(以彭罗斯和帕拉哈拉德为代表)。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体系构成以商业银行为主。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适指导意义。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金融效率的评价标准是金融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资产的金融化不能以牺牲现时和未来的实际生产和服务为代价。国外主要从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约束等角度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从金融资源学说、金融效率和金融协调等方面展开研究。
综上所述,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在理论上已有一定拓展,这些均为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有其特殊性,应在深入分析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一套能被广泛接受且具可操作性的评价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三、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参照世界银行关于农村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已有研究,从兼顾内外因素的角度构建了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结构为“目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其中,目标描述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用以对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一级指标由内部因素包括规模及制度维度和经营管理维度和外部因素包括稳定性维度与环境维度三部分组成,具体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分析及基本结论
由于层析分析法往往带有较强主观色彩,容易忽略实际的数据信息,而CRITIC法虽能反映客观的数据信息,却对指标的重要性区分不佳,因此,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使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1.CRITIC测度
原始数据经过无量纲处理后,由CRITIC法,可以计算出三级指标对于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见表2)。
将三级指标权重代入,可得到农商行的二级指标数据。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步骤过程,可分别得到二级指标对于一级指标、一级指标对于目标的权重(见表3、4)。
2.AHP测度
根据表1模型,按照相对重要性,同层中指标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依次类推,最终综合判断各指标对总目标的重要性。本文仅就一、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重要性做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可得农商行在两种方法上的排名(见表6)。比较发现,除广州揭阳农商行的排名变动较大,其他农商行排名变化较为一致,可较为真实可靠的反映各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来看,东中部地区农商行排名两级分化明显,西部地区两家农商行表现出较强成长潜力。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4-74 -03
一、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收益率低下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量和服务费都处于相对低水平,机会成本较高,成本-收益率低下。各商业银行之间为了抢占市场,纷纷打响价格战,采取少收费或者免费服务策略,以提高客户回头率。此外,传统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储蓄观在客户心里根深蒂固,客户习惯于免费服务,对银行收取手续费还处于抗拒阶段。基于以上两点,中间业务这一新型创收服务只能退化成为商业银行的免费副业务,体现不出其为农村商业银行应有的贡献与价值。
(二)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结构来看,中间业务主要发生在支付结算类、类和信用卡类业务,这些业务都属于赢利性很低的业务,银行主要靠客户的覆盖广度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范围则更加狭窄,基本集中在业务上。此类业务不仅盈利性较低,而且主要客户人群大多分布在县城,在村镇区域的推广则显得较为艰难。
(三)专业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从人才层面来看,我国农村商业银行都没有什么优势。一方面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很多技术含量高的中间业务难以推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缺乏复合型人才,严重制约了新产品的研发。
(四)中间业务市场定位失误
中间业务在我国银行业经营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农村商业银行更是没有把中间业务当做主要业务经营。与之相反的是,农村商业银行在面向广大县域村镇客户时,仅仅将中间业务当做可有可无的搭售工具,导致中间业务考核不仅不受重视,还过于片面。
(五)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内控制度低效
在风险管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金融产品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后续管控,容易造成潜在风险,影响农村商业银行资金链运转。一是治理层结构单一。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法定的决策机构和权力机构由董事会担当,具有决策权和控制权。但目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并没有真正行使相关权利,并且还存在一些挂名的荣誉董事与监事会成员,影响银行内部管理机构的合理发展;二是缺乏深入员工心理的银行内部控制文化,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文化的重视程度低下,没有大力推广建设形成优良的文化氛围;三是风险管理水平低。我国现有的农村商业银行大多是刚刚从当地原有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转型而来,商业化经营时间短暂,缺乏相关发展经验,尚未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四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农村商业银行有其自身的局限现,发展格局较小,战略性眼光稍显不足,目前尚未形成较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内部管理控制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六)面对互联网金融渗透威胁,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有效对策
随着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的发展壮大,年轻的顾客群体更加偏向于方便的互联网新型支付。而农村商业银行在电子银行客户覆盖率和互联网技术积累方面和互联网企业、股份制银行均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它们的直接竞争,显得后劲不足。
二、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商业银行起步晚,中间业务规模小,与竞争形势和发展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年限短,业务品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满足当前客户需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间业务主要是传统的汇兑结算,近几年,农村商业银行才逐步拓展了一些新业务,而中间业务在国际银行业中发展相对较快,农村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上的投入显然跟不上中间业务在市场需求上的发展速度。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不足
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把中间业务的管理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中,对中间业务没有设置相对完整的中间业务部门,甚至一些银行员工对中间业务的具体内容还不够了解,总体缺乏一个能够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和有效协调的部门。而且国内金融业对银行新型业务的研究程度不高,创新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农村商业银行都是跟随国有银行的脚步进行发展,自身创新能力有限,普遍只重视在区域范围里开拓发展传统存贷款业务。
(三)银行跨区域经营,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压力大
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占当地市场时往往是靠其自身的垄断优势,在中间业务营销方面并没有掌握主动权,产品销售往往是靠对存贷款户“搭售”、甚至免费提供服务来实现的。随着县域内银行主体的不断增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甚至互联网金融机构不断蚕食农村市场,农村商业银行对客户的垄断优势不再明显,中间业务产品销售模式亟需进一步提高。
(四)中间业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在中间业务方面的立法相对落后,且没有形成完整的行业法律体系,银行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中将会面对很多不必要的营业风险。从国内金融法律环境来看,我国关于中间业务的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相关法律互相矛盾,禁止性法律限制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阻碍重重。从监管层面来看,受国内分业经营指导原则的限制,我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对中间业务的监管分工不明确,导致那些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品尚处于初级阶段,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基本上处于试点阶段。从银行内部规章制度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制度改革推动。
(五)技术层面的局限性
中间业务的运作依托于相关的电子化设备,大多需要人力与技术相互配合进行。近年来,随着中间业务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发展推进,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也相继加大了中间业务的科技投入,但不管是从产品的功能还是体验度,都不能和城市商业银行相比;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现有的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对高科技技术的运用能力较弱,在此情况下,相关中间业务的推行与运用存在问题。
三、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法律方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间业务市场
积极推动和完善银行中间业务有关的法规条例,加强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引导发展。细化中间业务相关实施规定,如在规定中间业务收费标准的问题上,应遵循回报与风险相对等,收入与支出相匹配的原则,以此规定中间业务的最高收费与最低收费,以保证各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与银行客户的利益,防止有些银行做出为抢占市场而制定不合理低价的不正当行为,最终造成一家垄断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有关部门对银行的监督管理提供合理合法的准则依据。
2.加强监督与管理
有关部门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准,明确自身职责,对银行进行统一监督,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对某些不正当的行为应大力打击,当有关部门察觉银行存在低价出售中间业务的行为,则需进行罚款警示,不可纵容不正当市场竞争。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国家银行,对不同金融机构间的不正当竞争应积极协调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市场上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银行方面
1.注重中间业务研发,丰富产品种类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客户对银行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储蓄结算,而是更加趋向于中间业务。要想占领市场高地,就要不断推出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新型业务,并对已有业务进行创新与升级。借鉴国外优秀文化,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队伍,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新业务,并研究针对的客户人群,细化区别服务,优化产品结构。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投入,开发出针对个人或企业的或私或公不同的新型业务。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银行内部应做到职权分离,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中间业务由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制定统一规章,对中间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做到风险最小化。各部门之间明确职能分工,权责统一,互相协调配合。建立完善信息交流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减少交流阻碍,降低交流成本,以达到降低信息交流失真的风险,信息得到快捷有效处理的目标,保障上下层级,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在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盈利,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规避市场信用风险。在内部建立一套匹配的中间业务监控系统,确定各个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系数,有针对性的作出防范措施。
3.制定合理人力资源政策,注重人才培养
银行业人才稀缺,已然成为了中间业务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所以农村商业银行不但要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增加银行活力,同时也要留住熟悉岗位的精英员工,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中间业务的服务质量,使客户满意。对于中间业务,应最大程度地开发人才资源,在内部进行选拔,并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并重的培训,组成开发中间业务的精英骨干队伍。同时注重外部中间业务人才的吸收,以此开拓眼界,获得新视角新观点。
4.主动创新产品营销方式
农村商业银行要利用好本土优势,做好本地营销资源配套,积极创新营销方式,丰富推广形式。一要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将微信银行整合进营销服务体系,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传播快、覆盖广的优势,积极开展线上营销宣传,提升活动影响力与覆盖面。二要在做好客户信息档案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客户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行为特征与交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并且定期做好回访,提高客户使用农村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产品的积极性与满意度。
5.结合线下网点,构建O2O模式
目前,在县域环境中,除了邮储银行外,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其他各类商业银行受到物理网点数量的限制,线下服务能力遭受瓶颈,农村商业银行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整合线下资源,构建O2O模式。一方面,推出以社区为单位的便捷网点,以满足特定金融消费圈的特殊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传统电子银行之外,新增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结合的微信银行等,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通过线上获取客户,突破地域限制,利用好第三平台拥有的大数据优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控。
6.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构建信息化银行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支付脱媒、融资脱媒、信息脱媒等多种挑战,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机遇。农村商业银行要积极发挥自身资金雄厚、网点众多、信誉度高等优势,以点覆面推进信息化银行的建设,推动中间业务不断发展,构建面向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步伐不断踏进,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需要政府、银行、群众在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不仅是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中间业务的诞生,中间业务也会反过来刺激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相信,通过上述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终会进入一个繁荣的时代。
参考文献:
[1]蔡则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戴杰.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14.
[3]胡良琼、李远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刘社建.农村商业银行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5]苏娜.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6]谢志忠.农村金融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李娟、金麟根.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探析[C].经济纵横,2007.
作者简介:
鲍妍妍,女,江苏人,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信用管理;
夏雪,女,江苏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与会计学院,研究方向:审计;
吴少滨,男,河南人,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机制;和谐发展;联动机制
农村商业银行在重组过程中,外部环境和内部制度上依然保留着很多过去农村信用社的残留,有些制度与现行的商业银行制度要求不相称,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进程。只有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联动机制,才能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支持。
一、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
当前,各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各种惠农政策,努力提高农村消费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是国家对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和深化的产物,之所以会拿农村商业“开刀”并作为突破口,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在促进农村经济和推动“三农”服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商业银行虽然不同于其他的现代金融机构,但却是现代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本的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的衍生物,但农村商业银行在经过重组过程之后,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农村信用社了,它的制度和金融机制跟之前是不一样的。理论上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完成了制度和金融机制的转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但在实际意义上,农村商业银行依然保留了农村信用社的痕迹,严重阻碍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
为此,必须改善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制度和外部环境,促使农村商业银行环境和谐,这也是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因为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制度的改善,可以促使农村商业银行在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上与现代金融结构合拍;对农村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形象,随之而来的就是服务水平的提高和金融业务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新型金融产品的种类多样化,这样一来,农村商业银行便具有了现代商业形象和气质。
二、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联动机制相关事项
江西抚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于2013年组建成立了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具备现代金融结构,必须要加快其在股权和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建设步伐,使其与现代金融结构合拍,并可以尽快以具备实际意义上的现代金融机构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要加快对其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的改善,逐步建立起各个系统的和谐稳定的环境。这需要动员所有可以动员的力量,创造出银行与各个系统之间的和谐氛围,使其为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提供帮助。
1.与政府之间的和谐
江西省政府一直加大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力度,主要是出于加快抚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因为农村信用社一直以来属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在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活力不足等缺陷,而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因此,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要充分把握政府提供的改革机遇,积极努力创造出与政府之间和谐的外部环境,以保障自身快速转型。
2.与客户之间的和谐
银行属于服务业,因此要想获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与客户群体的密切配合。银行与客户群体之间分别作为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存在着实质意义上的买卖关系,所以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在规避自身风险的基础上,以客户群体为中心,以为客户群体服务为宗旨,通过良好的服务,提高客户群体对其的满意度,这有利于建立起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与客户群体之间的诚信度和依赖度,并为长期合作做好“软件”基础。
3.与“三农”之间的和谐
全党的工作都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因此,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中应该立足于“三农”问题,统筹好“三农”规划,辨证的认识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基础上,以“三农”问题为工作重心,全面部署商业化经营策略。
4.与其他银行之间的和谐
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较之于其他商业银行,存在着基础环节薄弱、人员综合素养不高、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市场体系的活力程度,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合法的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做好农村商业银行和谐发展的保障工作
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江西省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合理合法的经营,所以政府支持和合规经营是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发展的保障,对此,可从政府政策支持和自身风险管理两方面着手。
政策支持方面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人民的需求,对经营产品进行不断摸索和创新,对基准利率作出适度调整,充分利用中央下达的货币政策对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政策支持功能等处着手。风险管理方面要积极响应上级部门提出的要求,改变传统经营观念,使操作流程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尽量规避存在的风险。
结语:
江西省抚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利用政策支持等有利条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下,不断提高自身的商业化服务,稳住客户群体,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商业银行联动机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莉.浅谈和谐金融内涵[J].商场现代化,2008(01)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得到高度重视,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信社改制的产物,在农村金融的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但随着许多其他新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以及大量城市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关于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尚未完全形成一个系统的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本文拟通过量化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做出探讨。
二、实证研究
(一)指标体系及模型的建立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产权制度不清晰、机构性缺陷等问题。同时,农村地区“弱质性”的特质,导致农村商业银行自身抗风险能力低、盈利能力差。笔者通过对大量已有资料的搜集、整理,选取了14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评价指标作为分析对象,用来构建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我国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商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构建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层次结构模型。评价指标体系详见表1。
表1 农村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邀请多位农村金融方面的专家,运用Saat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层次判断矩阵C,采用yaahp7.5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权向量、各指标的权重Wj。同时得到各判断矩阵的CR值分别为:A-B为0.0001,B1-C为0.0423,B2-3为0.0748,B3-C为0.0399,由于各判断矩阵CR值均小于0.10,说明各判断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检验。
(二)数据的选取
我国东部地区较早完成农信社改革,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市场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因此,研究发达的东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选取东部沿海省份10家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的数据,对大都市与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农商行作为大都市农商行样本,张家港、江阴、常熟等7家农商行作为地县级农商行样本。结合所得各指标权重加权求和,计算得到各银行的评价值:
根据上式,得到各银行的AHP模型评价值,各银行得分与排序情况(见表2)。
表2 10家样本农村商业银行2011~2013年AHP评价值及其排序
(三)各指标评分分析
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远高于地县级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时,地县级农商行中,广东省的顺德、东莞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江苏省吴江、张家港等5家农商行。我们发现,农商行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当地经济发展越好,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地县级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优于大都市农村商业银行,其中吴江、张家港、江南、常熟、顺德农商行都保持上升趋势,江阴和东莞农商行基本维持,大都市农商行除广州保持较好发展趋势外,北京和上海状况不佳,特别是北京农商行呈现负增长。可见地县级农商行成长性要优于大都市农商行。规模小、起点低,能更好与当地农户与小微企业实现金融供需对接,在满足当地农村金融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大都市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及地县级农商行。现阶段,大都市农村农商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分的绝对值,远高于地县级农商行,但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趋势更优。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地县级农商行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表现更突出,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而地县级农商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主要依托于当地特色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以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形成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实现良性互动。
第二,坚持以农村市场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农村商业银行要明确自身定位,以服务“三农”的目标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开拓农村金融市场。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61-02
一、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大商业银行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商业银行中的新兴力量,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在资金融通与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因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规模较小、发展局限较多,二者的经营效率较低,综合竞争实力较弱。鉴于此,本文从区域视角出发,立足江苏经济的发展实际,以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对二者的经营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结合发展现状分析其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江苏省的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更加快速、健康、和谐地发展,进而提升江苏各类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江苏省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指标选取
经营效率主要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本文探究的经营效率是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各项投入与综合产出之间的一种分析,常见的效率分析有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配置效率等,本文结合江苏省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实际,主要对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进行测度与分析。基于江苏省各家商业银行的综合运营状况,本文共选择10家商业银行,分别为5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长江商业银行),5家农村商业银行(南通农商行、江南农商行、淮海农商行、盐城农商行、无锡农商行)。数据以2012~2014年10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江苏金融年鉴、各大商业银行的网站和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报告。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测度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参数法和非参数法两种,本文结合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实际考量的需求,选择非参数法中的DEA方法作为银行效率的主要衡量方法。在进行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的测度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投入与产出指标,结合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特点,本文确定的投入指标为实收资本、工资及福利,产出指标为贷款、存款、存入和拆放同业。具体见表1所示。
(二)规模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按照前面定义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和10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利用DEAP2.1软件,对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进行测度,效率值见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值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值普遍高于农村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二者之间有缩小倾向,反映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农村商业银行仍大力进行改革,进而推动规模效率的全面提高,不断提升规模经济的综合效益。
从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来看:各商业银行的效率均值整体在0.95左右,银行之间的效率差异依然较大。规模效率最高的是北京银行,效率值为0.968,这与其规模较大、运营时间较长、大胆改革创新紧密相关,高效率值也是北京银行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更是北京银行融入竞争、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分工的一种体现;南京银行的规模效率位列第二,为0.961,比北京银行低0.007,充分彰显出南京银行在江苏省的综合发展实力,也说明南京银行因地制宜地进行业务的优化与重组,努力提升银行规模效益,银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江苏银行第三、苏州银行第四,二者的效率值差0.001,这说明两家商业银行的发展的差异相对较小,二者的实力相当,二者在规模扩大与规模经济实现的层面发展程度相对适中,二者较高的规模效率也是营业网点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一种实力印证;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的效率最低,主要因为其成立时间较短、网点覆盖范围较低、业务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程度较低。综合而言,江苏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依然有差距,未来需要结合自身需求进行改革,不断提升各大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全面推动各大城市商业银行的和谐发展。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效率基本比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低,数值方面大都低于0.95,各大农村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江南农商行的规模效率最高,效率值为0.955,这既是常州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印证,也是江南农商行规模大、发展快、改革新的一种成果证明,江南农商行的网点分布是江苏各大农村商业银行之最,目前网点为223家;无锡农商行的规模效率第二,数值为0.949,这与无锡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商行业务针对性强、服务综合化水平高等因素紧密相连,也是无锡地区商业银行经济发展实力的一种体现;南通农商行第三,这与其苏中地区的有利地位位置和沿海的优势发展区位密不可分,也是南通地区银行改革与发展的一种佐证;淮海农商行第四、盐城农商行第五,一方面因二者位于苏北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因二者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发展局限相对较多,未来需要充分立足于苏北的发展重心,大力推动农商行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
(三)配置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按照前面定义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和10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利用DEAP2.1软件,对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进行测度,效率值见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江苏省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值整体呈上升的趋势,配置效率值比规模效率值略低,城市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高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二者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反映出商业银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正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革,大力推动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
从城市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来看:各城市商业银行之间配置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银行之间效率差异明显,充分体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对商业银行配置效率的影响。北京银行的配置效率最高,效率值0.954,与规模效率的排序一样,较高的效率值充分说明北京银行雄厚的实力、飞速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一种综合成果,同时也体现出北京银行的综合运营现状以及北京银行在各大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与作用。南京银行的配置第二,效率值为0.944,比北京银行低0.1,这与南京银行的上市时间较短、改革的步伐相对缓慢、创新的力度与程度稍显欠缺等因素相关,同时也是南京银行与北京银行发展实力的一种差距,也反映出南京银行需要改革创新缩短差距。江苏银行的配置效率值第三,为0.942,这是江苏银行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也是江苏银行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一种印证,更是江苏银行在省内综合发展现状的一种佐证。苏州银行的效率值第四,主要与其地域性的限制、发展的局限等因素相关,未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苏州银行的经营效率会得到全面的提升。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最低,主要因其成立时间短、规模小、发展相对缓慢,也是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综合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来看:各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在0.94左右,银行之间的配置效率有差异,但差距有缩小的趋势。无锡农商行的配置效率最高,效率值为0.948,这既是无锡地区发达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也是无锡农商行大胆进行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现有规模、推动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益与配置效率的双赢。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配置效率第二,为0.946,比无锡农商行低0.002,这充分说明江南农商行的发展水平较高,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高,规模的扩大与效益的提升基本同步,农商行的综合经营绩效较高。南通农商行的配置效率值第三,这是苏中地区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相对适中、各项改革与创新的步伐相对适中,南通在苏中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因此南通农商行在资源平衡与资源配置方面相对较好,配置效率较高。淮海农商行的配置效率第四、盐城农商行的配置效率第五,主要是因为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是苏北与苏中、苏南地区差距的一种体现,未来可以通过协调各种力量、平衡区域发展、调控经济社会等因素,推动苏北地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苏北地区商业银行的全面进步。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拟上市对比研究——基于核心竞争力指标的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一、引言
自2010年12月16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以来,中国银行业的“第四梯队”——农村商业银行在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批量上市之后,正式拉开上市的序幕。而中国证监会在判断农村商业银行能否上市时主要考核的竞争力指标包括:银行资本、治理结构以及盈利能力。
本文选择提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最早的两家农村商业银行,即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以已经上市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参照对象,基于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指标进行分析。
二、三大银行核心竞争力指标分析
1、银行资本。一个银行资本总额的高低关系到其经营规模的大小,关系到其开展经营活动的范围。而核心资本更是银行资本中最稳定、质量最高的部分,是银行永久性占用的,用来长期弥补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多发生的损失,是银行的核心。笔者发现,2012年作为唯一一家上市农村商业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它的资本高出其他两家农村商业银行超过6倍,其主要原因在于重庆农村商业的上市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扩张其核心资本总额。
常熟与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均达到并超过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的标准,甚至略高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因此常熟、张家港在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方面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相比并不处于劣势。
2、公司治理结构。相比之下,两家苏南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几乎相同,但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监事会比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增加了“履职尽职委员会”;在行长室下分的四个委员会中,两家银行存在着细微差别。较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没有内控管理委员会,也没有科技与创新委员会的设置,但是设立的却是针对绩效方面的绩效考评委员会、产品开发方面的新产品审批委员会以及财务审批、风险管理委员会。
虽然苏南两家农村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还比较完整,但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相比,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部门的设置更加细致,虽然没有设立行长室,但是取而代之的是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按总体职能分类分为8个部门,该8部门再按业务分为27个子部门对银行的日常业务进行管理。每一部分分工更加清晰,管理更加方便,因此苏南的两家农村商业银行还需要继续细分职能部门,明确职能部门的责任。
3、盈利能力。营业收入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成果,是企业现金流入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取得利润的重要保障。利润总额也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2010~2012年,三家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都是呈现增长的趋势。2012年末,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54%和14.37%,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相应的增长率分别为19.29%和9.89%,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每股收益逐年增长,2011年后超过了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相应的增长率为22.80%和28.58%,因此常熟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增长率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不断挖掘成长潜力。
三、对常熟、张家港为代表的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拟上市建议
1、提高资本充足率,扩大资产规模。虽然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经达到14.74%,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达到了14.21%,但是这两家银行资本充足率仍然需要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为后期的扩张式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本保障。因为资本金不足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影响是使得银行在规模的扩展上以及效益的提高方面受到抑制作用,并且还会深层次的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状况,甚至生存都会受到考验。因此,提高资本金自我积累的能力,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和长远发展奠定资金基础。
2、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要以健全公司治理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运行机制,明确完善公司治理的重点,抓紧建立更加明确的职能分工机制。在合适相互协作发展金融的地区,改善股东结构,一定程度上将股权集中,苏南的农商行可以采用吸引具有战略性的投资商的方式,起到增资扩股及使股权结构得到优化的目的。另外,具有战略性的投资商可以用参股的方式获得部分对农商行的控制权,从而削弱了农商行自身存在“受内部人操纵”的势力,增强委托的机制,提高公司整体的治理效率。
3、拓展营运范围,实现跨区域发展。目前的农村商业银行业务主要局限在当地县市农村,而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制造业,这就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会在行业、地域上出现单一化的趋势,从而增加了单个产业波动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运营风险。因此,要把苏南农村商业银行推广到当地之外的其他地区,不断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并扩展未来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农商行的综合实力在跨区域、跨范围的竞争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农商行将来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处于不败地位提供空间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佳俪.浅议农村商业银行上市:意义·挑战与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8.11.
[2]张丽云.农村商业银行的困境及对策[J].北方经贸,2007.10.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财务管理 信息化
一、前言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社在体制改革之后所得到的产品,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及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金融服务和支持,已经成为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有生力量。而财务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是一项直接对农村商业银行资金进行发展规划、流通预测、监督控制的工作。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成本费用,实现精打细算;有利于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减少财务损失;有利于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的利用效果。本文就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二、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其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为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进行各类决策、考核时提供信息依据,进而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第二,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相关财务信息,进而以此为依据来严格控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经济业务,对其经济活动中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由此可见,在农村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中,财务管理往往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财务管理理念陈旧
第一,成本和效益统筹理念差。有些农村商业银行还没有严格执行规范,积极推进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难以满足提高经营效益的目标;第二,忽略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是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直接关系到农村商业银行能否良性发展;第三,没有较好地进行会计信息披露,很多农村商业银行领导之所以不重视会计信息或者不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会计信息披露程度不够、质量不高,甚至还很难给农村商业银行领导提供有用、简明、适时的会计信息。
(二)财务管理方法选择不合适
财务管理方法有多种,包括预算目标财务管理法、经验财务管理法、价值分析财务管理法、目标财务管理法等,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是有些农村商业银行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选择适宜的财务管理方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应用是推动实现农村商业银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强大动力,而信息化应用的核心和重点是财务管理信息化。财务资金管理失控、财务信息失真是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目前来看,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功能单一、规模较小,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积极推进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定额管理和成本核算,它们也是衡量一个经济组织约束机制、内部管理是否科学、规范的重要标尺。费用定额是为财务管理、成本核算服务的,是建立经济责任目标和内部财务控制的依据;而成本核算是强化经济责任、堵塞漏洞、反对浪费的主要手段。例如:在考核农村商业银行下属基础单位的费用支出时,首先要对该单位某一时期的费用总额,基于有关定额计算来进行确定,将其作为重要的经济责任指标;然后,要按季度或者按月份来对各个费用项目进行核算,编制出详细的成本支出分析表,找出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成本等指标增减的原因,重点分析量化指标(如边际利润、边际成本、盈亏平衡点等)的变动关系,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实现这些阶段目标;同时,还要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来制定措施,寻找差距,持续改进。
(二)规范内部财务基础核算方法
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离不开对核算方法进行规范。财务基础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很多,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务必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适用的财务基础核算方法。同时,农村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数量较多、金额较大,那么还要将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做好,将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与农村商业银行独特特点相结合。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单位的财务基础数据所涉及到的内容广、项目多、数据繁琐,因此,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部门必须要对各类财务基础数据表格予以规范,做到一针见血、言简意赅,这样使得表格能够易于填写,具有可操作性。
(三)高度重视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和会计信息工作
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是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健康、有序运行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对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资金使用审核审批制度进行更好地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完善内部审计、拨款报账审批、预算资金使用等规章制度。为了能够更好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业务会审、财务会审及重大决策会审全部纳入内控系统进行管理,未经内控审核的事项一律不予通过;同时,将已完善的制度汇编成《内控制度手册》,运用内部信息网络平台、门户网站、内网系统向全体员工推广,还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养,使全单位上下充分认识内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学习、遵守和落实各项制度。
同时,会计信息披露是会计工作的重点,针对这种现象,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要深入开展“呼唤会计诚信”活动,大力倡导“不作假账”、“诚信为本”、“坚持准则”、“操守为重”。第二,要对广大财会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争做负责任的部门、负责任的人。第三,要坚持“强化服务”、“参与管理”、“爱岗敬业”、“客观公正”、“诚实守信”、“提高技能”、“坚持原则”、“廉洁自律”,要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努力营造出良好的会计氛围。
(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组织财会人员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观看警示教育片,以剖析反面敲响警钟;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以及上级单位领导对财会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讲解,进一步筑牢思想防线,提高财会人员拒腐防变能力。
(五)选择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要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此外,要对所选择财务管理法的重点予以熟练掌握,例如,目标财务管理法中,首先要确立目标成本,然后分解目标成本,接着严格控制目标成本、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之后要准确进行成本分析,最后还要及时兑现成本考核。只有掌握了财务管理方法的关键,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同时,要更新财务管理理念。第一,务必要站在战略高度来重视财务管理问题,树立起牢固的战略财务管理意识,努力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有效益驱动的成本观念,要将农村商业银行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相挂钩,财务管理力争以实现农村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
(六)大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1、计算机网络技术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
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先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有效载体, 也是监督控制和集中管理资金的必然选择,务必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来进一步推进农村商业银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以信息化作保障,以信息技术做支撑,在农村商业银行财务资金管理中渗透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作为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
2、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
从目前来看,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在成本核算、采购、分销、库存等环节还没有建立起快捷的财务信息沟通方式,多以“人盯人”的监控方式,效果较差。而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将这些都统统实现,能够进一步增加财务资金管理的透明度, 深化管理工作。尤其是能够以计算机程序固化的方式来执行规章制度,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较好地解决监督滞后、监督乏力、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及时的问题。
3、积极推进农村商业银行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工作
财务和业务一体化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这也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结合其实际情况,引入或者自行开发一套适宜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软件,逐步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全过程中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的数据共享与集成统一,确保能够高效化、规范化管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资金。
4、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投入力量来建立起一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每出现一笔资金的收支,财务部门要及时将其输入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可以电子数据形式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向管理层展现。管理层随时登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就可以看见资金流向情况,这样一来,既可对财务管理漏洞予以堵塞,又能够对资金收支的实际情况予以掌握,可对其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提升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农村商业银行务必要基于其自身特点,将财务管理的效用真正发挥出来,使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实现有序、健康、快速、稳定地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啸宇.农村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模式建构[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2(02):130-135
[2]周良.资本约束下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探讨[J].中国农村金融. 2012,22(02):120-124
[3]常坤.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观点综述[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12,18(01):109-114
[4]刘丽娟,叶琼.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东方农村商业银行文化. 2012,17(05):145-148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信贷业务作为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是银行保证创造一定利润的主要来源,但是在这个业务开展过程中也将面临各种风险,一旦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无法按时收回,将会导致商业银行难以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成为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
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农商银行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群体中的一股重要新兴力量,其稳定持续发展能够为国家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当前市场中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多集中于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两者都超出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50%。农村商业银行经营区域过于集中,信贷资产结构配置不够合理,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波动变大。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效益难增、风险难控的艰难困境,需要对信贷风险管理做出及时调整,创新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每个信贷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2018年11月银监会公布了相关数据,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要超出行业水平。农村商业银行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为4.23%,虽较上季度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但较上年末的3.16%明显升高。
2.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信贷资产结构不够合理。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更多依赖于信贷业务模式,通过放贷去赚取一定利率差收入,但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形式并不完善。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机构的设立通常集中在乡镇地区,乡镇地区居民主要是以养殖生产和农业生产为主,他们从农村商业银行获取来的个人信贷资金更多是投入到农业生产或者养殖生产活动中,然而这些产业都会容易受到外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将会造成这些从业者严重的经济损失,无法按照合同条约及时返还个人贷款资金,从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面临信贷危机,如图1所示,某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金76.6%用于农、林、牧、渔业,2%用于采矿业,7.3%用于制造业,1.7%用于建筑业,9.7%用于批发和零售业,1.1%用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用于其他行业。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大多数都是属于一种保证类型的贷款,这其中还包括了市场企业信贷投放,一旦这些企业因为个人问题出现经营不善,也将会大大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建设和谐健康的发展。2.2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从事人员的整体水平要求不高,这些业务人员在信贷管理工作能力和素质都稍显不足,在实践放贷过程中为了提高个人业绩而盲目选择随意放贷,或者是为了个人利益去对他人进行放宽条件的信贷业务,这样无疑会大大增加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风险。此外,农村商业银行高层领导缺乏对信贷业务人员的科学指导工作,未能够通过系统规范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信贷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导致信贷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信贷工作人员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内容的学习,在信贷过程中缺少对贷款人的法律知识普及宣传,导致在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缺陷,会阻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难以保障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高质量。2.3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工具较为落后。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选择引进利用更为先进的信贷风险防范技术和设备,这样能够帮助机构全面提升贷款业务管理技术水平,通过加强对加强各项信贷业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提供有力保障。基于信息化技术管理辅助下,商业银行管理部门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的发生率,科学高效解决各类信贷风险问题。然而,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它们在信息化风险管理工作上还较为落后,未能够有效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与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各项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和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3.完善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路径
3.1增强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现代农村商业银行管理领导要正确认识到提高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将会严重影响到信贷风险管理措施的顺利实施。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信贷工作人员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对专业信贷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人事部门在招聘内部信贷人员时,要合理提高自身的招聘标准,强化对每个信贷从业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考核工作,通过该项工作科学准确判断出应聘人员的专业能力;其次,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信贷工作者参与到专业的培训教育工作中,确保能够不断增强信贷工作人员的信贷风险管理意识,熟练掌握操作应用各项信息化管理技和设备;最后,农村商业银行管理部门还需要构建出完善的信贷工作人员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内部营造出良性的竞争氛围,引导全体信贷业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内部规章制度操作办事,杜绝出现违法违纪现象,充分保障信贷业务的高质量。3.2优化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内部信贷资产结构的优化改善作业,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农村商业银行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总结分析出自身信贷管理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出最佳的信贷风险管理方针,这样有利于帮助机构有效解决信贷资金问题,通过展开对不同期限信贷业务问题的科学判断分析工作,能够全面降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风险。与此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部门还需高度重视信贷资金过于集中的问题,要有效避免信贷资金集中在某家企业,而是要合理设置个人与企业的放贷金额。3.3提高信贷风险的技术防控能力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家标准委联合《金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的发展目标,《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期间金融业信息技术工作的发展目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技术措施较为落后的发展现状,各地区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引进学习研究应用,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信息技术在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优势作用。国家政府部门要给予农村商业银行适当的补贴,引导农村商业银行合理借鉴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信息防范技术,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融入自身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农村商业银行要通过强化培训工作,有效提高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促使他们能够规范正确操作使用各项高新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设备科学应用在信贷风险控制管理中,从而降低银行机构内部信贷风险的发生几率。特别是要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领域应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风险防范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在国家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要以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为重点,切实增强信贷工作人员风险管理意识,优化改善信贷风险管理内容和方式,创新技术手段与工具,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瞿睿.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防范[J].金融经济,2017(03):87-89.
[2]皇甫英杰.M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务金融,2017(28):24-26.
[3]向国州,吴玉宇.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6(08):28-30.
[4]李艳慧.试论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10):15-17.
[5]王天华.浅议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4):32-3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风险防控
农村商业银行在农信社系统中经营状况相对较好,周边经济更为发达,压力也更为严峻。随着客户对传统银行业务要求的不断升级和对国际业务需求的增多,农村商业银行逐渐认识到开展国际业务是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地位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利率市场化的预期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是各家银行都积极努力的方向,作为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业务成为了农村商业银行竞相发展的新领域,农村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农信社系统进军国际业务的“排头兵”。
本文谨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就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发展国际业务进行分析。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开展国际业务的现状分析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开办国际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仍暴露出一些共有的不足和缺陷。其国际业务带有初创时期的显著特点,即国际业务的生产和服务能力远远落后于客户对全面高效的国际金融服务的需求。这两者构成了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初创时期的基本矛盾,并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存在。其国际业务的发展过程,就是对基本矛盾不断被解决并不断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过程。从市场份额上看,农村商业银行受外汇实力、营业网点和市场后来者身份的限制,在竞争中仍处于劣势。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观念滞后仍是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对国际业务发展的潜力及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对国际业务缺乏了解,也没有经验,以致对国际业务的发展和管理难以进行有效的配合和支持。二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是本币业务,国际业务的比重相对较小,在机构、人才、客户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以致各级行管理层认为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发展国际业务,还不如集中精力做好本币业务。三是支行考核指挥棒未起到好的指引作用。国际业务在考核中占比相对较小,相关管理者认为这部分工作并不重要。四是从客观上来看,农村商业银行以前并未开办过国际业务,当面对操作比较复杂、合规要求更高的国际业务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二)缺乏专业人才
农村商业银行从事国际业务的专业人员短缺,从业人员专业程度低。虽然农村商业银行从其他银行招收了有国际业务从业经验的业务人员,但真正全面优秀的人才数量过少,且后续人才培养跟不上,人员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业务高速发展的要求。且这些熟悉国际业务的人才又多集中在国际业务部,流动性低,缺乏活力,多以内勤为主,外勤薄弱,不利于本外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发展。
(三)营销力量薄弱
农村商业银行营销手段单一,营销力量不足。主要体现在本外币联动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国际业务的普及和认知程度远不能满足本外币业务整体营销的要求,通畅的国际业务营销渠道仍需进一步完善,对外尚未形成一股合力,严重制约了业务规模的扩大。
(四)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经营模式,同时由于银行的电子化、自动化起步晚,国际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业务账务系统相对独立,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电子化程度低。
(五)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外汇管理部门对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市场准入要求较严,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对国际业务创新望而生畏,对新业务的研究不够;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机制不鼓励创新,导致内部积极创新的动力和意识不足,没有创新激情,创新受到限制。因此对于刚刚涉足国际业务市场的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而言,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所谓的外汇创新大多停留在模仿阶段,导致外币业务在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较小、市场份额较低。
(六)未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对绝大多数已开办国际业务的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本外币一体化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头阶段。从实际管理的角度讲,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并未真正实现。信贷管理部门仍然只管人民币企业存款、贷款,而不问外币企业存款、贷款;会计管理部门只管人民币会计,而不管外币会计,计划部门只管人民币计划、财务,而不管外币计划、财务等。
虽然在目前阶段,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人才缺乏,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国际业务量不大、人才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急于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很有可能会拔苗助长、欲速不达。但若要把国际业务做大做强,实现本外币均衡发展,从而真正提高银行竞争力的目标,就必须要把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提到管理日程上来,真正将本外币一体化管理的职能落实到位。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策略
(一)改进生产工具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应尽快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推进国际业务电子化建设,尽量取消手工操作环节,开发国际业务系统,将国际结算、资金清算、牌价和结售汇业务都纳入系统管理中,实现业务电子化,档案电子化。从而真正提高国际业务的办理效率和管理手段,为国际业务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二)组建专业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