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时间:2023-06-27 17:5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公共财政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概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指的是国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手段筹集到的社会保险资金收入来安排支出的一种特定预算,它是由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用来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规模、结构分布和盈亏状况的预算,是社会保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基础。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报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增强,在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草案时,充分考虑地区上年度基金预算的执行情况、本年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划、以及财政补助水平等因素。编制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草案时,按照规定的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测算,考虑近年基金支出变化趋势,综合分析人员、政策等影响支出变动因素,严格执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规定,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政策落实,不得随意提高支付标准、扩大支出范围。而在我国,部分地区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偏低,支出预算偏高,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增幅远高于收入增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在美国,要依据1921年预算与会计法、混合预算调节法等20多部法律来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日本,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做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实行有法可依,他们也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社会保险制度法律法规。而在我国,现有的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制度多以“条例”、“决定”、“暂行规定”、“办法”、“意见”等文件形式出现,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够,而且分布零散混乱,存在立法空白。[1]社会保险法最近才正式出台,社会救助法与社会福利法尚未列入立法议程,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框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至今还未得以确立。社会保险法对试行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和执行还缺乏应有的法律约束力,各类相关法与法规之间缺乏照应和关联,立法层次不高,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法律、制度规定,必然使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的法律效力大打折扣。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有着特殊性。从基金统筹层次看,基本养老保险有超过半数省实现了省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有部分地区实行市地级统筹,多数实行县级统筹。目前我国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主要社会保险品种的统筹层次偏低,而社会保险基金又是按照统筹地区来实施管理,这种管理是分散状态下监管,常常出现地方利益至上的情况,导致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等违法犯罪的行为。而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导致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的降低。

三、解决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水平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险和预算管理法规建立,反映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年度计划,体现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与管理,有利于全面掌握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增强社会保险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完善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和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政府预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必然导致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立法滞后,虽然我国已出台社会保险法,但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应该加快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等的出台,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给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法律平台。同时,更应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险预算条例,修改预算法,增加有关社会保险预算的条款,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有关内容和编制程序,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执行等有法可依,实现规范管理。

(三)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

社会保险具有互济功能,在各险种之间、各地区之间,应该相互支持,风险共担,2010年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以来,由统筹级次的地方政府批准,财政部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的情况,不符合我国预算的编制原则。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应按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尽快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几项社会保险基金也逐步实现省级统筹,从提高基金的统筹层次方面提高基金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四)强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和监管

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执行工作,要求各级社会保险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执行情况和问题,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对策和措施。上级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都应对相关的社会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结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提高监督检查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基金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和透明。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 基金预算 实践与思索

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的计划性和执行的约束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层次,2010年1月,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国发〔2010〕2号),决定在全国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单独编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是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对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增强基金收支法律约束力,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如皋市为例,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充公认识到,实行和强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是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正常稳定运行,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是实行省级统筹,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能力的需要;也是实现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

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工作的实践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基金预算

《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以及《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办法》颁发后,如皋市充分认识到建立社会保险预算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一项重大制度建设,认识到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是实现基金收支平衡,构筑民生幸福工程的有力保障。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监督,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体系这几年来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日益完善,保障的范围和对象日益扩大,待遇支付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养老保险支出呈逐年扩增态势,国家“刚性”支出保障政策的落实带给财政社保支付巨大的压力。实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能充分发挥财政、地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确保社会保险费按预算、按计划、按进度征缴入库,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提供坚实的基础。对于保证社保基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营各保值增值十分必要,同时它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贯穿于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有机结合,确保社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在省基金预算编制任务下达后,市政府责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地税部门专门成立了预算编制小组,制定了规范化编制流程,建立了基金预算的编报、会商、批复制度,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

(二)精心组织,科学编制基金预算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后,广大用人单位及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参保对象实现了由单位职工向全体居民、由城镇向农村的全面覆盖,这对基金预算的全面性、准确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1、组织精干人员,成立预算编制小组

基金预算编制任务下达后,如皋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做好基金预算编制工作:一是抽调业务、财务、审计、信息等科室的骨干力量组成编制小组进行集中培训,认真学习研究基金预算编制办法,对关键性指标逐一剖析,强调编制要求、编制方法、程序、上报方式和时间等相关注意事项,明确了基金预算编报要求,确保编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求编制小组成员熟练掌握社会保险政策法规,结合自身工作对3年内的基础数据进行认真收集和分析,客观预测收支。三是从业务和财务等不同角度分别编制基金预算,在此基础上由编制小组经综合分析后进行合理调整。

2、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政策性原则。预算编制严格执行国家社会保险政策,部、省基金预算编报要求及有关会计制度,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规定的范围、程序、方法和内容编制。二是可靠性原则。编制时充分考虑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刚性和基金筹集总量情况,依据充分确凿的基础资料和收支规律进行测算,力求各项数据真实准确。三是合理性原则。综合考虑本市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当年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目标计划和政策调整及享受待遇标准变动等因素,合理安排基金收支。四是完整性原则。预算编制囊括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余,全面、完整地反映全部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

3、精细相关数据

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离不开大量的基础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于养老保险经办业务,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对基金运行情况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高度重视基础数据的质量,科学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加强数据整理,为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提供基础条件。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规范财务、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定期比对业务、财务数据,找出不匹配的原因,打造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平台,完成各类数据信息的汇集、分类和甄别工作。规范动作,建立预算审核制约机制,根据省下达的编制要求,严格按照修订后的基金预算收支科目编制预算,全面准确反映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来源,清晰反映基金支出总量、结构与方向,规范预算编制行为,细化编制参数,分类分层审核,包括政策性、逻辑性、合理性、重要性的审核等,实现精细、精确编审。

4、科学分析数据并作适当的修正

现行基金预算是要相关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数学统计方式,按照历史数变动趋势而得到的初始预算数据,取得的各项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修正后才能作为预算数据才能确定。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收入指标中缴费人员结构的变化。把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预算和地方经济发展挂钩,充分考虑就业人口的增长规模、城乡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化水平、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和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指标,把预算工作同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效结合用计划指导征收工作,做到征缴目标明确。在编制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参保人员的年龄结构的分析,掌握当年新增退休人数,参照历年养老金增幅及调整比例,对当年养老金支出增幅进行评估,确定合理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二是关注数据指标的历史增长情况。主要是分析基金收入中补缴、预缴、清欠等指标的历史数据情况,将初始预算数据与历史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属于正常收入来源的应当作为预算收入的来源项,并按理论平均增长比例来确定预算年度数值,对历史数据中的非正常增加情况进行分析修正。

(三)注重实效,严格执行基金预算

预算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预算是对各项工作指标的量化,各项工作开展的结果又是对预算科学性的一种考量。因此,预算编的再好,关键要执行。如皋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预算的实施。

1、严格预算执行

严格按照批准的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积极做好养老基金征缴工作,强化征收管理。不断完善征缴机制,按照《社会保险法》规范征缴体制和征缴行为,财政、地税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密切配合,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层层落实征缴任务,做到应收尽收。在养老金支出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项目,合理安排基金支出,确保基金及时足额发放,严把待遇审批关,加强对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杜绝养老保险基金的虚领、冒领。

2、强化预算执行分析

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通报制度、预警制度,强化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密切关注预算执行情况。财政、地税人社部门定期召开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通报会,按月、按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认真分析影响预算按计划执行的原因和基金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注意基金预算执行风险预警,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切实增强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执行的科学性、计划性、约束性,确保预算执行均衡、平稳、安全。

3、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试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意见》、《社会保险法》、《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切实加强预算的收支管理,不得擅自减征、免征应征收入,擅自扩大统筹项目和支付范围;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强化财政、地税、人社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和监督管理基金预算收支完整、准确;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的激励约束与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切实提高基金的保障能力。

二、几点思考

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对于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提高基金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维护参保人员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几点体会

1、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规范性操作

在编制基金预算时应严格按照要求统一政策口径,规范操作。充分考虑上年度基金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按照规定的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范围、项目和标准进行测算。

2、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学习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成败与经办能力密切相关,预算编制工作人员必须系统掌握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学习掌握编报的业务技能,能够对社会保险业务的发展开展前瞻性研究,熟练掌握预算软件的操作。

3、加强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要具有科学性、精确性,必须由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只有不断强化计算机对业务质量的控制,提高社会保险数据分析能力,才能提升数据应用水平。

(二)存在问题

1、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加大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退休人员数量大幅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平均寿命延长,单纯按增长率来作为编制缴费人数预算的重要指标难以反映实际情况,加之养老金待遇连年调整,养老保险基金的刚性支出逐步增加,收支缺口难以把控和预料,实现确保难度加大。

2、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省、市、县还没有实现数据库的无缝连接,还没有统一的的业务操作平台,预算的精细化管理难以实现,与省级统筹办法有关规定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3、没有建立起地方财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常态化机制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需要具有长久性保障的特点,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补助机制,对提高养老保险搞风险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省级预算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一是就省级机构统一集中数据库、统一业务操作平台进行调研,二是就深化省级统筹、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补充机制与有关部门进行可行性研究,三是继续加大预算调剂补助力度,对有关预算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缺口纳入补助范围。

第3篇

目前我国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各省市财政、社会保障部门采用的养老保险预算的预测模型比较粗糙,迫切需要科学的模型理论来提高预算的精度。在理论研究上,国内学者对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方面的成果不多,特别是对基于养老保险预算的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本文基于对国外在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经验和模型构建方面研究成果的述评,以及国内研究现状的梳理,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预算提出了几点启示。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社会养老保险预算管理的国际经验。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的模式大致有三类:一是专项基金预算模式,以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为代表;二是政府公共预算模式,以英国、瑞典等福利国家为代表;三是完全脱离政府财政的预算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严格来讲,第三种模式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预算,而且目前只是被少数小国所采纳。下文选取前两种模式的三个代表性国家:美国、日本与英国,分别阐述其在养老保险预算管理方面的经验。(1)美国。美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由财政部实行经常性预算之外的独立预算管理,即实行专项基金预算管理模式。Koitz(1998)指出实行独立预算一方面是为防止联邦预算赤字对社会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产生影响,避免社会保障基金盈余掩盖公共支出的巨额赤字;另一方面是因为养老保险基金与其它社会保障项目不同,其收支具有长期性,需要对其进行短期(10年)和长期(75年)预测,以便政府及时调整政策应对未来支付高峰。Koitz(2000)指出美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经历了独立到统一,再到独立预算的过程,因每一次变动都有相应的法案跟随,确保了预算编制的合法性与稳定性。为编制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美国有多个政府机构每年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进行中长期预测,主要有社会保障总署(SocialSecurity,缩写SSA)、为总统服务的行政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TheOfficeofManagementandBudget)、国会预算办公室(TheCongressBudgetOffice,缩写CBO)、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SocialSecurityAdvisoryCouncil)等。这些政府机构都会根据实际人口、经济数据设定精算假设、建立特定的模型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预测。(2)日本。日本的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特别会计预算,其实质是专项基金预算,预算编制受到《健康保险法》、《厚生年金法》、《社会保险审议官和社会保险审查会发》等共28项法律法规的限制。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管理有法可依,确保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与稳定性。与美国类似,日本政府部门重视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精细管理,突出养老保险预算的风险预测功能,规定厚生劳动部养老金局下设的精算处至少每5年对养老金体系的未来中长期收支做一次精算评估,并向公众披露,以此增加预算管理的透明度。(3)英国。在英国,社会养老保险资金全部纳入经常预算内,实行政府公共预算模式,同政府其他收支混为一体。资金收入来源于养老保险捐款,同其他税收收入一样列入政府的经常收入项目中;资金支出体现在两方面:部门支出DEL(DepartmentExpenditureLimits,缩写DEL)预算下的工作与退休金科目中和每年的管理支出(AnnuallyManagedExpenditure,缩写AME)预算下的社会保障津贴项目中。英国养老保险的收入与支出分别由财政部(HerMajesty'sTreasury)和工作与养老金部(DepartmentforWorkandPensions)负责管理,每年度养老保险收入与支出预算,分别基于两个部门建立的预测模型结果来编制,最终由预算办公室(TheOfficeforBudgetResponsibility)的公共预算部门则基于对这些部门预算结果的审核来制定年度预算。此外,政府精算部(GovernmentActuary'sDepart-ment)每5年向国会提交并向公众披露的国家保险基金财务报告,用以展示基于精算假设和模型技术的短期(1年~2年)和长期(5年)的国家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为养老保险预算的编制提供重要依据。综上所述,从制度层面,美国、日本的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实行独立于国家预算之外的专项基金预算模式,有利于防止政府预算赤字对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产生影响,并且预算依法律运营,体现了社会保障预算的严肃性;英国的养老保险预算实行政府公共预算模式,养老保险的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政府直接参与其具体的管理工作,体现了较高的福利水平,其前提是国家有较强的经济支持力,否则会对国家财政造成较大困难。可见,美国、日本的养老保险专项基金预算模式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实际最为接近,因此其预算管理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从技术层面,美国、日本、英国三个国家的政府部门都重视利用模型技术对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为养老保险预算提供决策依据,并定期公布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报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其严谨真诚的管理态度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值得我国预算编制部门学习和借鉴。

2.政府部门对基于养老保险预算的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在养老保险预算制度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政府部门对基于养老保险预算的长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精算机构定期对社会保障基金或公共养老基金在未来长期内的财务状况做出预测,为养老保险预算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从理论上看,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预算建立在对未来计划人口预测、未来工资和利率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输入变量赋值方法的不同,通常将养老保险未来收支的长期预测模型划分为确定性模型、多情景模型、随机模型等三类。确定性模型的输入变量是一系列预先设定的值,输出结果是点估计值;如果在确定性模型上增加情景测试,通过对输入变量在若干可能情景下分别赋值,就会生成在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值,即为多情景模型。随机模型则通过考虑一个或多个输入变量在时间上的随机波动,能够生成基金未来财务变量估计的概率分布。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每个输入变量的历史数据,先构建时间序列随机模型,再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进行随机模拟,最后得到社会保障基金未来财务变量的概率分布(Kenneth,2007)。与确定性模型相比,随机模型不仅可以提供对未来财务结果的预测值,还可以给出这种预测在一定概率下的估计区间,有利于读者理解预测结果所面临的不确定,因此它是养老保险基金未来长期财务预测发展的新趋势。由于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和运算过程比较复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不容易掌握和运用,因此,目前大部分国家政府部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预测仍然采用高、中、低三个情景的确定性模型,只有美国采用随机模型预测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长期财务状况。可以说,美国政府部门在运用随机预测模型对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财务状况做出预测,为养老保险基金预算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面走在世界最前端,有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Clark(2003)指出美国政府部门建立的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财务随机预测模型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总署SSA所属总精算办公室的OSM模型(OCAStochasticModel)、国会预算办公室的CBOLT模型(CongressionalBudgetOfficeLongTerm),以及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SocialSecurityAd-visoryCouncil)的SSASIM模型等。(1)OSM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从2003年开始,SSA在确定性模型、多情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OSM随机预测模型。SSA(2004)详细阐述了用OSM取代多情景方法对总和生育率、死亡率的下降率、移民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实际工资增长率、残疾发生率和康复率等因素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以及通过对误差项的随机模拟,得到每个影响因素的75年预测值的过程,并基于随机输入变量的大量取值,生成每年基金财务状况的随机预测结果。(2)CBOLT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在美国,CBO的职责在于客观及时地分析国家经济状况和联邦政府的预算报告,并依据自身对有关经济和技术因素做出的假设,对总统预算进行分析和修改,其预算报告中有单独的养老保险预算部分。CBO(2001)在模仿SSA的基础上,选取了与SSA相同的9个随机输入变量,建立了社会保障基金的随机预测模型CBOLT(CBOLongTermModel),其优势在于将人口子模型、经济子模型、制度子模型和社保基金财务状况的输出子模型,编制成了一体化的程序,使随机模拟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有利于在实务部门的推广应用。从2002年起,为了分析联邦政府潜在的社会保障财政改革可能造成的长期财务影响,以及各种潜在改革对不同人群产生的不同影响,也为了给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提供定量分析支持,CBO开始构建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微观模拟模型。CBO(2005)和CBO(2009)概括介绍了经过8年时间建立的CBOLT,认为它是一个集人口、经济和联邦预算为一体的基于个人的微观模拟模型,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详细的个体层面的人口统计与经济变量的预测数据,并允许代表样本被分成任何可以想象的人口组,从而能够分析潜在的社会保障政策改革对系统内每个个体或者按任意特征变量划分的人口组所产生的影响效果,能更好地满足联邦政府对于预算和分配效应深入分析的需要。(3)SSISIM模型的研究与应用。SSISIM模型由美国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的政策模拟小组(PolicySimulationGroup)建立,用来定量地模拟对DB养老金计划进行的各种参量改革、以及转变为DC型个人账户制的结构性改革等的效应。它从1994年开始每年向公众提供模型指导书(SSISIMGuide),介绍模型的整体框架和内容,描述模型的安装程序,并提供模型使用的参考资料和工具,目的是为政策研究者或研究人员提供研究养老保险基金的政策模拟模型。(Martin,2007、2009、2012)。

3.学者对基于养老保险预算的预测模型的研究。国外学者对基于养老保险预算的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人口假设、经济假设赋值方法的改进,以及对随机模型的构建与改进等方面。在人口假设方面,Lee(1992)提出了一种包含死亡率未来变动趋势的死亡率预测模型(Lee-Carter模型)。Lee(1993)建立了美国人口的Lee-Tuljapurkar生育率预测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Lee(1994)用随机模拟方法取代了“高”、“中”、“低”三种情景的模型,建立了美国未来人口的随机模拟模型,其预测结果被CBO应用于199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长期预算展望报告中。SamirSoneji(2011)在进行死亡率预测时,用现代统计方法代替美国SSA正在使用的线性插值和数量调整法,通过引入更多的风险因素(吸烟、超重等)得到更精确的死亡率预测。在经济假设方面,Foster(1994)基于历史数据分别为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实际工资增长率等变量建立了一维的ARIMA模型,并对1994社会保障基金财务报告短期的经济假设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三个经济变量间存在相关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Edward(1998)为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建立了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AutoRegression,简称VAR),使每个变量的估计方程中既包括了变量自身的滞后项,又包括其它两个变量的滞后项,这样可以捕捉到变量间的相关性对每个变量产生的影响,使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在随机模型的构建与改进方面,Lee(2003)基于Lee-carter死亡率模型和Lee-Tuljapurkar生育率预测模型,以及利率、工资增长率、资产回报率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了社会保险基金的随机预测,并对提高正常退休年龄、或增加税收、或将部分基金投资到股票市场等改革计划进行了效果评估。Martin(2003)尝试采用在数学上更复杂的结构时间序列模型为输入变量建模,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为输入变量设定不确定的长期预测均值。结果表明,结构时间序列模型比ARIMA模型得到的结果波动性更大,指出SSA采用的OSM存在忽略均值随时间的位移而导致对未来财务状况不确定性低估的问题。但随后Lee(2004)的研究证实,如果选取更多的输入变量,采用结构时间序列模型和常用时间序列模型的财务预测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2004年后,有不少文献讨论对OSM模型的改进。此外,每年由精算、人口、经济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美国社会保障咨询委员会的技术小组每年会对社会保障基金财务报告的精算假设、模型方法等进行评估(Techni-calPanel2011)。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社会养老保险预算管理方面。国内关于社会养老保险预算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成果不多,其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从社会保障整体出发,总结各国的预算管理经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现状,对建立我国社会保障预算体系的必要性、预算模式选择提出具体构想。朱柏铭(1998)对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理论依据、框架体系、运行条件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是早期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周顺明(2000)从政府财政的本质职能,国家预算、复式预算与社会保障预算之间内在关系的角度阐述了社会保障预算产生的必然性,分析借鉴了国外社会保障预算的模式,提出了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政策、收支体系、收支分类、预决算编制等内容。林治芬(2006)则立足中国现实,汲取国际经验,完整论述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保障预算的必要性、现实可行性、技术方法性和制度保障性,明确提出量化分析社会保障收支,进行长期精算预测模型的重要性。肖红梅(2007)基于对国内社会保障预算发展现状和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国际经验的背景,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推行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所面临的一系列难点,提出了应先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然后随着制度的日渐完善,最终编制一揽子社会保障预算,便于清晰地反映整个社会保障事务的收支全貌的观点。第二阶段始于2010年前后,是围绕刚刚起步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实际工作展开的研究。单晓红(2010)对社保基金预算的方法、路径与机制进行了深度解析,强调了新的预算制度要求预算编制方法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综合考虑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社会保险制度运行发展情况,运用规范的财务预测和精算方法进行编制。杨燕绥等(2011)提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应依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尊重社会风险特征,养老属于长期性风险,建议年度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应建立在长期预测,甚至精算模型基础之上。闫俊(2011)指出养老保险预算编制应根据养老风险周期长且有积累性的特征,明确提出社保经办机构不仅要测算出下一年度养老基金收支总量,而且要通过精算模型预测远期养老基金收支需求,评估养老基金结余额可支撑的收支平衡基准点期限。在预算监督环节,应提供预算的政策依据和支撑预算的主要假设等。

2.基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的预测模型方面。(1)政府部门的研究。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从2010年开始编制,其预测模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指标除特别注明外均按综合增长率测算,以2012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编制来说明预测模型,如公式1所示。2012年预算数=2011年执行数×(1+综合增长率)+修正值(公式1)综合增长率预测综合考虑了预算指标近期及中长期增长变动情况,近期增长趋势以同比增长率为准,中长期增长趋势以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准。各编制单位根据指标性质和实际情况自主设定同比增长率和3年平均增长率的权重,计算综合增长率。可见,我国政府部门构建的养老保险预算模型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但过于粗糙,模型未考虑人口的出生、死亡、迁移状况等人口统计变量、以及通货膨胀率、利率、实际工资的增长率等经济变量对基金收支的影响,因此预测结果精度偏低,与国际经验存在着很大差距。(2)国内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基于养老保险预算的预测模型的研究基本是空白,但存在一些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有价值的实证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为应用长期精算估计模型预测养老保险基金未来的财务状况、应用微观模拟模型评估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和分析养老保险制度等两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王晓军(2000)明确了养老金计划长期精算估计的基本思路和模型,利用人口模型和工资模型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长期财务状况进行预测,是国内将精算模型应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早期重要文献。高嘉陵(1999)率先将微观模拟模型应用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分析中,介绍了微观模拟模型的基本思路和建模方法,并以烟台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模型为应用实例,建立了人口状态模型和政策模型,给出了1996年~2025年人口变化的模拟数据和模拟执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政策的状况。张世伟、李学和樊立庄(2005)利用长春市微观数据建立微观模拟模型,分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财政效应,指出了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就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的优化和完善进行了探索研究。郝冬阳(2008)利用吉林省城镇人口微观数据,用Logistic模型对微观模拟模型中事件发生的相关参数进行估计,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拟实验。

结论与启示

世界上养老保险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在社会养老保险预算管理的制度层面强调依法律运营和预算的严肃性;在技术层面,政府部门和学者重视利用模型技术对养老保险基金未来长期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为养老保险预算提供决策依据,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相比之下,我国在养老保险预算方面的研究较少,代表性的研究主要围绕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开展,虽然存在一些围绕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证研究,但缺乏从养老保险基金预算角度出发的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鉴于养老保险预算编制部门对模型理论的迫切需求,我国政府部门和学者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重点开展支持社会养老保险预算的长期预测模型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推进这项工作,首先,需要加强在养老保险数据信息系统基础工程方面的建设。虽然我国从2002年已启动劳动和社会保障“金保工程”,并且在劳动与社会保险统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各地区数据和应用软件不统一,数据和指标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现有数据很难满足构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长期财务预测模型的需要。其次,需要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精算管理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在我国,尽管早在2004年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属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设立了精算处,并希望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精算报告制度,但由于在实践中缺乏制度保证和相关的专业人员,至今并没有建立起类似美国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年度报告的财务预测报告。今后我们需要在法律和制度、机构和人员、基础数据和模型技术等各方面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长期财务预测分析提供保证。(本文作者:王述珍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第4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 困惑 问题 措施

一、有关概念

(一)社会保险基金

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指的是国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劳动者及所在单位征收社会保险费或通过财政拨款、社会捐助集中起来,用以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的资金。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国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行政性手段筹集并管理的社会保险资金收入并用此项收入安排支出的一种特定预算。它是由政府编制的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规模、结构和盈亏状况的预算。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思路

(一)收入预算

收入包括基本保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其他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中基本保费收入最重要,也最难以预算,本文分析收入预算时,主要分析基本保费收入的预算。

(二)支出预算

支出包括基本保费支出、丧葬抚恤补助支出、转移支出、其他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当然,具体险种,还有其他支出项目,其中基本保费支出最重要,也最难以预算,本文分析支出预算时,主要分析基本保费支出的预算。

本文着重就xx大市编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预算编制(失业保险预算由就管中心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困惑,提出一些想法,拓展一下思路,希望有助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编制,使得预算更科学、可行。

xx大市2009-2011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收入预算、执行对比。

收入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困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较三年数字,发现2009年预算和执行数相差较大,2009年是金融危机暴发的一年,2008年底,我们在编制2009年养老基金预算时,相对比较保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通过观察这三年的数字,我们发现,完成率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完成率具有正相关性,趋势一致;工伤保险:纵观这三年数字,2009年和2011年预算和执行切合度较高,2010年差距较大;生育保险:观察这三年数字,我们发现,2011年,预算和执行相差较大,其他二年和工伤保险基金完成率趋势相同,正相关度较高。支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困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较这三年数字,发觉:2009年预算编制得最好,最贴近实际,2011年差距相对较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基本养老金支出差距造成的缘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纵观三年数字,2009年预算执行最好,2010年差距较大。工伤保险:纵观三年数字,2010年和2011年差距较大。

首先,工伤保险费支出分:工伤医疗费支出、工伤康复费支出、辅助器具费用、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一次性丧残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生活护理费、丧残津贴支出、劳动能力鉴定费、其他支出、转移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上解上级支出等,支出项目繁多,预算指标按照三年计算,有300多个数字需要测算,工作量相当大,关键是有些指标以前年度还没有数字,导致了测算的偏差。

其次、2010年,xx市本级发生了特大工伤事故,这是人所不能预计的,江阴、宜兴发生工伤人数同样也大大高于往年,导致了实际执行数高于预算数较多. 生育保险:纵观三年数字,2010年差距较大。

首先,生育保险金支出包括:生育医疗费用支出、计划生育医疗费用支出、女职工生育津贴支出、男职工生育津贴支出、计划生育津贴支出。根据人数及人次,人均或次均费用,计算生育保险金总支出。

其次,在预算生育金支出时,预计生育人数,比较困难,这受到育龄人数、生育理念、学历层次、国家政策等的影响,2011年xx市本级预算这部分时,就有部分出入,进而影响到生育金支出规模,影响到预算执行。

三、当前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一)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立法滞后,层次不高

从立法体系看,我国的社会保障虽然在概念上已基本形成涵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

等五项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以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救助法等为框架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至今还未得以确立。《社会保险法》最近才正式出台,《社会救助法》与《社会福利法》尚未列入立法议程,社会保障立法滞后必然带来社会保障资金管理的立法滞后,使得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约束力不强的问题。建议:加快《社会救助法》、《社会福利法》的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

(二)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低直接降低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统筹层次低,按统筹地区进行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处于分散监管状态,这很容易导致地方利益至上的情况,可能造成非法挪用、挤占保险金的违法或犯罪行为。建议:提高统筹层次,最近应当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实行全国统筹,实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一竿子插到底”。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情况看,有效保证基金预算的准确性,保持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有效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加大调研及检查力度,一方面,对于预算中无法把握的变量,多研究,多调查分析,采取科学方法,力争将变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另一方面,对于预算中未执行各项政策,必须加大检查力度,确保政策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收入执行情况

1至8月,全省基金收入2331.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以下简称“下降”)32.7%,完成预算的65.1%。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55.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35.4%,完成预算的72.7%;政府性基金收入1375.53亿元,下降50.2%,完成预算的60.7%。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项目情况:(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02.80亿元,增长42.3%,完成预算的72.6%。(2)失业保险基金收入49.35亿元,增长21.6%,完成预算的74.4%。(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39.65亿元,增长25.1%,完成预算的72.4%。(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3.87亿元,增长27.5%,完成预算的73.3%。

政府性基金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3333万元,下降7.9%,完成预算的39.9%。主要是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减少。(2)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13亿元,下降7.8%,完成预算的50.1%。主要是今年新开工建设项目减少以及贯彻落实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免收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的政策规定。(3)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3.87亿元,增长5.6%,完成预算的64.5%。(4)地方教育附加收入47.22亿元,增长3.0%,完成预算的63.6%。(5)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3.97亿元,下降10.1%,完成预算的90.1%。主要是我省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面积小幅回落。(6)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1.20亿元,下降6.5%,完成预算的47.3%。主要是今年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征占林地减少。(7)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68.42亿元,增长1.3%,完成预算的65.4%。(8)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3.65亿元,增长21.4%,完成预算的68.3%。主要是进一步规范残保金收缴管理。(9)政府住房基金收入2.40亿元,增长10.6%,完成预算的53.3%。(10)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4.76亿元,增长37.2%,完成预算的65.2%。(1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1031.36亿元,下降56.9%,完成预算的60.7%。主要是我省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土地出让市场行情回落。(12)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4.25亿元,下降59.4%,完成预算的54.7%。主要是我省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土地出让市场行情回落。(13)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3.79亿元,下降46.8%,完成预算的67.2%。主要是我省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土地出让市场行情回落。(14)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3567万元,增长103.2%,完成预算的107.8%。主要是执收部门加强征收管理。(15)彩票公益金收入14.26亿元,增长19.0%,完成预算的64.5%。主要是各地贯彻落实《彩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不断规范彩票销售和日常管理,彩票发行规模不断扩大。(16)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49亿元,增长51.6%,完成预算的58.5%。主要是各地严格执行《关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有关征收问题的通知》(浙财综〔2012〕4号)文件规定,规范征收管理。(17)车辆通行费收入1.52亿元,下降31.7%,完成预算的46.1%。主要是从1月1日起,我省杭州、嘉兴等地城市“四自”工程车辆通行费政策提前终止。(18)船舶港务费收入4430万元,增长28.0%,完成预算的73.8%。(19)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115.10亿元,增长23.6%,完成预算的55.2%。

(二)支出执行情况

1至8月,全省基金预算支出2264.87亿元,下降23.2%,完成预算的64.9%,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27.71亿元,增长36.4%,完成预算的70.6%;政府性基金支出1337.16亿元,下降41.1%,完成预算的61.4%。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88.05亿元,增长43.7%,完成预算的70.8%。(2)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7.06亿元,增长21.9%,完成预算的71.0%。(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39.16亿元,增长25.7%,完成预算的72.3%。(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3.44亿元,增长27.3%,完成预算的61.3%。

政府性基金支出分项目完成情况:(1)教育基金支出22.12亿元,下降14.1%,完成预算的37.2%。主要是地方教育附加支出进度较慢。(2)文化体育与传媒基金支出1.37亿元,增长3.0%,完成预算的33.6%。(3)社会保障和就业基金支出10.76亿元,增长10.6%,完成预算的44.1%。(4)城乡社区事务基金支出1169.61亿元,下降45.1%,完成预算的64.4%,主要是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持续调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减少。(5)农林水事务基金支出41.55亿元,增长10.8%,完成预算的42.2%。(6)交通运输基金支出7.37亿元,增长2.17倍,完成预算的1.48倍,主要是中央补助的港口建设费和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增加。(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基金支出1.61亿元,增长57.9%,完成预算的59.5%。主要是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进度较快,同比增长58.3%。(8)其他支出82.77亿元,增长37.7%,完成预算的49.8%,主要是各地按照财政部要求,将具有专款专用性质且不宜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管理,支出相应增加。

二、省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执行情况

1至8月,省级基金收入142.32亿元,增长20.5%,完成预算的73.0%。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9.61亿元,增长32.4%,完成预算的81.6%;政府性基金收入72.71亿元,增长11.0%,完成预算的66.4%。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分项目情况:(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1.04亿元,增长28.2%,完成预算的80.1%。(2)失业保险基金收入2.44亿元,增长26.0%,完成预算的81.5%。(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02亿元,增长16.8%,完成预算的79.4%。(4)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11亿元,增长104.9%,完成预算的95.5%。

政府性基金收入分项目完成情况:(1)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221万元,增长18.2%,完成预算的52.6%。(2)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1357万元,增长2.1%,完成预算的73.4%。(3)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3.32亿元,增长5.3%,完成预算的66.3%。(4)地方教育附加收入5.82亿元,增长8.7%,完成预算的70.3%。(5)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18.21亿元,下降14.8%,完成预算的85.1%。主要是我省新增建设用地审批面积有所减少。(6)森林植被恢复费收入3233万元,增长68.6%,完成预算的94.3%。(7)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10.10亿元,增长5.2%,完成预算的69.4%。(8)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1.37亿元,增长28.3%,完成预算的90.5%。(9)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488万元,下降52.4%,完成预算的62.4%。主要是在国家对房地产持续调控下,土地出让市场行情回落。(10)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3567万元,增长103.2%,完成预算的107.8%。主要是执收部门加强征收管理。(11)彩票公益金收入5.82亿元,增长0.6%,完成预算的61.8%。(12)车辆通行费收入7766万元,下降34.5%,完成预算的54.2%。主要是从1月1日起,我省杭州、嘉兴等地城市“四自”工程车辆通行费政策提前终止。(13)船舶港务费收入4424万元,增长28.8%,完成预算的74.5%。(14)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25.47亿元,增长59.2%,完成预算的55.9%。主要是各地按照财政部要求,将具有专款专用性质且不宜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的资金按规定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二)支出执行情况

1至8月,省级基金预算支出74.13亿元,增长30.3%,完成预算的73.8%,其中: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8.58亿元,增长31.1%,完成预算的80.4%;政府性基金支出5.55亿元,增长20.9%,完成预算的36.5%。

第6篇

摘要:随着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险政策监管力度越来越严格,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有助于全面提升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管理效能,更好地发挥其应用的功能。本文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风险防范的意义,结合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控;措施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内涵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是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为有效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行为而建立的相关的规范约束机制。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资金收治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公民应有的权益,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和和谐。目前国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渐成体系,它的出台主要是参考了国家相关的法律,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以及预算法等,以此为基础确定的基本内容。总结上分析,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生成主要体现了以下基本内容:一是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及时足额依法收集,并定期按程序发放相关的社会保险待遇。二是需要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有效控制,及时动态反映收支情况。三是要不断完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按照财务管理政策规范和要求来对社会保险基金加强日常管理和财务监督,实现保值增值,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保障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行业规范等做好基金的收集、调拨、使用、监管,通过运用财务管理技术和手段,加强财务核算分析,加强预算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序使用,同时要建立专门的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新路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应用的功能。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防控的意义探析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参与社会保险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与率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险基金额度,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生成和利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建立针对性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风险防控,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保值增值,按照程序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划拨和分配使用,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做好风险防控,可以有效规避基金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或者隐患,提高资金保障水平,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运营多元化模式探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基金增值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保障和服务价值。

三、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运营方面,虽然运行比较流畅,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功能正常发挥,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也应当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防范各种潜在风险,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随着国家新的劳动合同法、预算法等政策的调整,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也应当主动根据政策的变化来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应有的价值。目前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关于社会保险欠缴费问题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尚没有形成制度规范,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要求会计记账应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和收付实现制,这种模式可以及时直观的反映番茄概念社会保险基金的现金流量情况,也便于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核算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漏洞,比如针对社会保险基金欠缴费问题,会计核算体系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针对欠缴费用问题进行单独核算和全面体现,更好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成为一个难题。如果不能够及时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社会保险基金欠缴费用,这样容易引发财务漏洞,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在财务报表中债权债务和账务记录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不利于保证财务管理收支的规范性。这也是目前会计核算体系和监督工作中应当重点加强和防范的重要方面。(二)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账户是社会保险基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参保人而言,希望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分配、收支等情况,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全面地掌握,将会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参保人而言,不能全面地了解上述内容,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分支方面,诸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失业保险等,目前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中对参保人如何享有相关的权益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参保人如何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管理,有没有权利进行管理等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此外参保人由于对个人社会保险基金账户不能进行有序管理,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规范情况,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利于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对参保人如何依法维护和管理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减少矛盾和冲突。(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目前虽然国家针对社会保险缴纳提出了强制性的规定要求,但是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没有做出统一的规范,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实现更大的收益,在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方面往往是按照最低的规定缴费基数进行缴纳,员工对社会保险缴纳方面政策缺乏深入的研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加上一些企业在社会保险缴纳方面不及时、没有实现足额缴纳等,从而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和统计难度,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有序管理,影响了财务效能的发挥和参保人的权益体现。(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不足。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才能避免发生挪用、乱用等情况,但是目前现有的会计监督职能不够完善,部门职责权限分配不明确,没有形成完善的统一的监督管理合力,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涉及的权责部门比较多,难以形成有力监管格局,增加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资金的保值增值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可靠的运营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收益和回报率问题日益凸显。

四、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的措施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现代化财务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切实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并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配套制度体系。要及时总结目前社会保险基金在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不断学习和研究国外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方面出台的一些举措,结合我国国情,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设计一套完善的便于内外部有效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各级部门的权责,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具体的工作标准,同时要针对当前在制度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问题和原因排查,从内外部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进行全面防控,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监管格局。(二)完善个人账户管理机制。要针对目前社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部分方面公众存在的质疑等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并加强个人账户的统筹管理,一方面要将个人账户纳入到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工作范畴,并完善用户收支明细,对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的利用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和明确标记,确保财务管理账目的清晰和全面,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针对个人账户社会保险基金变动情况等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形式及时反馈给参保人,便于参保人更加直观及时地了解个人账户的信息变化情况,提高服务能力。(三)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体系。目前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方面,不同的企业,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等认可度不同,甚至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往往按照最低的社会保险缴纳比例来进行社保费用缴纳,以此来降低企业支出,这不仅伤害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管理,所以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要对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的政策进一步进行宣传,引导参保企业和个人提高对社会保险缴纳的重视程度,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完善立法,针对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标准方面出台更多的举措和标准,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探索多元化的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缴费基数核算机制,目前一些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缴纳实现和税务系统的有效关联,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在推进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细节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实施和分类统筹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四)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所以要不断提高收支科学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结合目前征缴制度运行等情况,加快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意见,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培训,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国家最新的政策要求和规范,针对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精细化管理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社会保险基金业财融合机制,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进行有序衔接,发挥其应有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收支全面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部门应当主动和国家财政部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沟通申请,并加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规范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专项账户,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加强社会保险支出情况的审核监督,动态进行社会保险支出标准的调整,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运营风险。此外还要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新机制,对现有的多元化资金运营模式等进行分析,统筹考虑风险和收益等方面的因素,做好试点管理,以此为基础为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探索更多的渠道,切实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的服务能力。总之,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加强配合,做好基础工作,探索更多成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的服务效能。

第7篇

摘 要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审核,是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编制情况进行的全面审核。设立适当的支出预算审核指标,有利于提高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规范性。

关键词 企业 养老保险 预算 审核

近年来,随着关注民生、创建和谐社会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刚性支出需求逐年增长:一是享受待遇人员自然增长带来的支出增加,二是社会保险政策覆盖面扩大带来的享受待遇人员的增加,三是是社会保险待遇标准提高带来支出的增加。如何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刚性支出,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编制更为合理,本文从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审核角度探讨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管理。

一、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审核,是为保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企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编制完成后,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进行的全面审核。支出审核的主要内容:一是对支出预算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审核,主要采取政策性审核和技术性审核结合的方法。政策性审核是对企业养老保险支出政策的审核,重点包括支出的原则、支出的范围、支出的标准、人均待遇水平等经济社会指标合理性的分析性审核。技术性审核是对支出预算的逻辑性、一致性,重点审核出预算的表内、表间的逻辑性和一致性,统计分析表的合理性,上下年之间、预算底稿和预算之间的衔接性,以及审核理由的认定和统一规范。二是对支出预算的异常性进行审核,重点审核支出预算是否在支出的合理区间,离退休人数、平均待遇水平等指标变动是否异常。三是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逻辑性进行审核,重点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既要从宏观层面把握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总体情况,又要从微观方面掌握各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具体动态变化。

二、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的审核指标

(一)养老金支出

1、审核标准:增长率不超过30%。

2、审核依据:按照近年养老金调待计划,全国养老金调待幅度基本上是控制在10%左右,从全国数据分析,离退休人数增幅一般不超过10%,考虑部分地区退休高峰到来、补发养老金等因素,养老金支出预算同比增长率不应超过30%。

(二)养老金支出上年预计执行数

1、审核标准:前三季度养老金支出实际执行数占全年预计执行数的比例应大于70%。即第四季度养老金支出预计执行数应低于全年的30%。

2、审核依据:以平均一个季度占全年的比例25%为基准,考虑各种不可比或不确定因素,第四季度养老金支出占全年的比例若高于30%,养老金支出预计数存在偏高的可能。

(三)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

1、审核标准: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应大于上年执行数且小于等于月人均缴费工资预算;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预算同比增长率应小于15%。今后,该审核标准应随着调待政策的调整、社平工资增长幅度的变化作相应调整。

2、审核依据:按照近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待计划,全国退休人员养老金调待幅度基本上控制在10%左右,同时考虑社平工资提高对当年退休人员基础养老金产生影响等因素,正常情况,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增长率应界于0至15%之间;此外,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若高于月人均缴费工资水平,不仅不利于基金征缴,而且存在较大的基金支付风险。

(四)离休人数预算

1、审核标准:离休人数预算应小于等于上年执行数

2、审核依据:按照我国离休政策的规定,正常情况下,符合离休条件的人员应均已办理离休手续,因此,离休人数原则上应只减不增。

(五)退休人数预算

1、审核标准:退休人数预算同比增长率应小于15%。今后,该审核标准应随着退休增长拐点的出现等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2、审核依据:综合全国退休增长率基本上控制在7%至8%左右的水平,考虑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和退休高峰期的不同,退休人数预算同比增长率应控制在15%以内。

(六)丧葬补助抚恤金支出预算

1、审核标准:丧葬补助金预算和遗属抚恤金支出预算均应大于0。

2、审核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因此,应当编制丧葬补助抚恤金支出预算。

(七)转移支出预算

1、审核标准:转移支出预算应大于0。

2、审核依据: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2009〕66号)精神,应为跨省流动的参保职工办理转移接续手续。

(八)审核指标:其它支出预算

1、审核标准:其它支出预算应等于0。

2、审核依据: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其他支出是指经财政部门核准开支的其他非社会保险待遇性质的支出。因此,其他支出项目原则上不作支出预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

第8篇

一、账务处理方法不科学,会计监督缺失

在具体账务处理中,财务处理方法不够科学,养老保险缴纳资金入账不合理、记录不准确,核算不真实。例如,在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中,根据社会养老保险应缴金额,贷记为“银行存款”科目,而借记为“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事业支出”等科目。在此过程中,如果事业单位出现差进,则需冲减借记科目,从而使社会养老保险缴费的实际支出金额减少,对单位预算管理造成阻碍。同时,由于单位按规定应缴费数小于退休人员退休金领取数是保险缴费差进的原因,而冲减借记科目的处理方法将不能对退休金的实际支出金额进行准确反映,不利于资金流向管理。此外,一些事业单位为了避免红字在事业支出科目中出现,而将差进金额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中,从而隐瞒实际收益,使会计核算失真。在会计监督方面,财务单位、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的监督力度不足,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会计核算失真情况、资金挪用情况。

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开展养老保险缴费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分析相关政策,按照政策要求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内容、范围,规范会计行为。在具体财务管理中,单位根据自身具体的工作人员在职情况、退休情况,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提供依据,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例如,全面登记记录单位目前的退休员工人数及以往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结合当时、现在的养老保险法律法规,查询退休金给予情况,动态调整目前的养老保险缴费要求。同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理论知识、技术培训,使其熟练、全面掌握会计法律法规、社会养老保险知识,提高法律意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例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方面的法律规定、刚出台的养老保险政策,定期进行会计技能培训,学习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管好养老保险基金。

(二)加强管理个人账户,统一征缴标准针对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缴费财务管理存在的个人账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部门应重视个人账户管理,明确账户内容,准确核算账目。例如,按照统一标准,在财务管理范围内纳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并在基金支出、收入账户中增设个人、统筹科目,确定账户明细,并独立核算个人、统筹科目,完善个人账户。同时,在个人账户管理中,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记录个人账户,查看个人账户的支出、收入,跟踪个人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情况、退休金的发放情况,提高管理效率。此外,为了顺利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应增强征缴力度,统一征缴标准,例如,在统一地区,制定统一的社会养老金缴费标准、养老保险缴费比率、参保范围等,在预算管理中纳入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统一标准评估各单位征缴情况,规范缴费标准。

(三)科学处理账务,加强财务监督针对目前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财务处理方法不科学,会计核算失真、不完整等情况,会计人员应提高会计素养,科学处理缴费财务。例如,按照社会养老保险缴费计算依据,在“其他收入”科目中记录退休人员应该领取的资金,在“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费、事业支出”科目中记录单位自身应承担的在职工作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并在“事业支出、退休金”科目中对实际支付退休人员的工资进行核算。按照此方法,更为准确地统计、核算退休人员资金、在职人员资金,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支出情况。此外,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审计单位、人力资源单位的沟通,收集财务信息,全面了解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情况,监督财务管理、资金使用情况,防范养老保险基金占用、挪用情况。

三、结语

在目前事业单位社会养保险缴费财务处理中,存在方法不足、监督不到位、核算失真等问题,降低财务管理效率,影响参保人的利益获取。因此,在以后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措施,确保会计核算准确、完整,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刘鹏单位:丰县机关事业社会保险处

第9篇

关键词美国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启示

中图分类号D035;F8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10-0056-07

一、美国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及预算管理

谈论美国社会保障预算,主要是指美国联邦社保基金(OASDI基金)。美国联邦社会保障计划由罗斯福政府在1934年提出, 1935年《社会保障法案》正式确立。在1935年的法案下,工薪税收入最早是流入财政部的总基金账户,随后国会从一个“老年公积金账户”提取拨款,该账户的精算操作由财政部监控,最早的这个“老年公积金账户”并非是信托基金,而是以支定收的一个暂存资金的账号而已。1937年,在罗斯福改组法院的有效威胁下,最高法院认定老年保险项目与宪法相符, [1]1938年8月的社会保障顾问委员会建议老年公积金账户被“特别地”转为“一种信托基金”,指定特定的托管人以代表项目预期的受益人行事。从1940年起,社会保障基金计划由原来一次性发放津贴改为按月发放。1956年,伤残保险计划加入到最早的老年保险计划。1965年,医疗保险也被加入到了社会保障中来,最初的老年公积金账户,逐步变成为涵盖老年、遗属和残疾人的社会保险计划,逐步形成了今天的OASDI这一联邦最大的信托基金项目,截至2011年,OASDI计划为美国5 600万退休人口提供待遇支付,其中退休职工3 800万,遗属700万,1 000万的伤残人员,覆盖超过1.6亿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联邦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主要靠企业和职工,2011年,1.5亿人缴纳工薪税。总收入为7 130亿美元,总支出为7 810亿美元,收支两抵,动用往年滚存结余680亿应对社会保障预算浮亏,同时基金目前持有的美国特别国债增加到2.6万亿。从1935年立法开始,社会保障计划的筹资来源主要是向雇员和雇主征收的工薪税,税率以雇员年薪第一个9 000美元的6.2%来征收,最高缴税收入每年都在调整,2012年为113 700美元,雇主征收同样的比例,合计为12.4%,2011年和2012年,雇员的税率从6.2%下调到 4.2%,雇主保持6.2%,所以OASDI的总税率从12.4%下降到10.4%。目前来看,社会保障税2012年达到9 250亿美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达到35.2%,仅次于个人所得税的43.4%。[2]

联邦OASDI基金主要由两个子基金构成,分别是OASI(联邦老年、遗属保险信托基金)和DI(残疾人保险信托基金)。前者成立于1939年,根据《社会保障法修正案》第201条款设立,于1940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美国财政部有独立的账户;而联邦残疾人保险信托基金于1956年8月1日根据社会保障法修订案设立,于1957年1月1日生效。联邦老年遗属保险信托和残疾人信托基金,都是按月给相关投保人支付待遇,前者主要为退休雇员(包括自雇者)及已故雇员遗属提供养老金,后者则主要给予残障人士的养老金。[3]两种基金虽然相互独立,但是 OASI基金和DI基金之间存在资金调剂使用的可能,比如1982年11月和1982年12月,联邦养老保险基金(OASI)就从伤残保险基金(DI)中借了51亿元,向医疗保险借了124亿美元,如果这些借款不被允许,显然政府预算的短期平衡就无法实现。[4]对于美国大部分低收入退休人群来说,联邦社会保障信托基金(OASDI)为其提供了大部分收入。统计资料表明,信托基金的收入替代在50%左右的大约占总人口的63%左右,收入替代在90%以上的大约占到总人口的25%。[5]

每年美国财政部都要编制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基金预算,来对联邦社会保障基金实施严格管理。1986年以后,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从一般政府预算中分离出来,实行专项管理。根据不同的资金来源、用途,美国联邦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管理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由征缴社会保障税而形成的社会保障资金收入。由美国国内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通过社会保障税的方式把这部分资金筹集起来,这部分税收的税率及征收的资金额度由美国国会进行授权。美国国内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把征收的社会保险税集中起来以后,统一上缴美国国库。美国财政部在经常预算外单独开设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和医疗保险信托基金专户,将国库集中的资金划入进行专户管理。当负责审查收益支付资格和待遇水平的社会保障署以及卫生和人力资源事务部提出了支付申请,财政部发出划转指令,再由国库实施对各指定受益人的划转拨付。

第二,由一般性税收收入安排支出的社会福利支出及救济支出。美国的社会福利支出及联邦救济支出是对社会中的相对弱势群体或者经济收入水平低于平均水平的群体的一种专门救助支出,这部分支出是纳入到政府经常性预算来统一管理。每个预算年度,美国社会保障署、卫生与人力资源事务部、难民署等部门,就会提交相关人员的申请信息、资格审查信息等,会同美国财政部门编制年度本级社会福利支出的收支草案。收支草案经过预算与管理办公室(OBM)的审批意见以后,编邦本年度的财政收支总预算并提交给国会进行最后审批。一旦社会福利和救济预算支出经批准,就成为必须严格执行的法律。属于现金补助的,财政部按照相关部门制定的支付标准划拨到受益人银行账户,如果是实物或者服务救济的,财政部直接拨付到各级社会福利保障部门,由其具体提供。

每个预算年度之前,各项社会福利补助项目的主管部门,如社会保障署、卫生与人力资源部等,要根据本部门职责和有关法律要求,编制并报送所管辖的社会福利补助项目的预算收支草案。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在充分征询财政部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联邦政府总的收支预算,提交国会审批。[6]

1935年《社会保障法》第二章第201(C)条规定:联邦社保信托基金理事会由社会保障署长、财政部长、劳工部长、卫生与福利部长、两位公共理事组成,两位公众理事必须分别来自不同的党派,在美国参议院通过提名后由总统任命。在社保信托基金理事会中,美国财政部长担任联邦社保基金理事长的职务,主要负责召集、协调相关部门工作会议,确保社保信托基金的短期财务平衡及长期保值增值,当然这也体现了公共财政在社保基金健康良好运行中肩负的不可推卸的“托底责任”的地位。联邦信托基金理事会除了每年都要向国会提交有关基金年度收支及中长期收支报告(一般是10年和75年)以外,还对联邦社保基金应对枯竭的办法,市场化运营管理的方向做出说明,根据长期预测对基金税率及待遇发放方面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在所有涉及到美国社会保障运作的部门中,联邦社保基金董事会的职能更偏重决策,即主要对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流量平衡进行统筹把控,并且对联邦社保基金的市场化运营给出相关的决策建议。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投资操作还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资金往来体系中,基金并没有投放到市场上,比如投资股票或者开放式基金。大多数联邦社保资金结余都由美国财政部按照操作规程,通过国库平台购买特别国债,因此信托基金盈余的收支和联邦预算以及政府债务间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保障法案》第201(d)条对联邦社保基金盈余的投资做了严格的规定:不允许投资股票、固定资产、委托运营,只能投资于财政部发行的年利率不低于4.0%的特种国债和公债有价证券, 应该说这在金融市场异常发达的美国是相当罕见的。不过这样严格的规定确实保证了社会基金安全稳定的增长。近20年来,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结余从1985年的420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5 403亿美元,增长近60倍。[7]《社会保障法案》对于社保信托基金结余投资范围的严厉限制——100%投资于特别国债,实质上是用国家财政提供支付信用担保,同时由于国家财政与特别国债之间的特殊关系,能很好地满足变现流动性的需要,体现了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完美结合。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当年社保基金总体收益率也高达5.1%,这么庞大的资产在面临外部这么剧烈的系统风险的时候还能够取得如此收益,确实在投资模式设计上值得我们思考借鉴(见表1)。

二、英国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及特点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主要表现为各种济贫自助机构和教会组织的救济贫民活动,工人自愿缴纳互助基金。1906年以后,政府连续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向英国国民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逐步确立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地位。1906年,英国首次将社会保障引入立法体系,引入非缴费型养老金试点计划。随后,政府于1911年通过《国家健康保险法案》,提出对国民提供病假工资和有限的失业保险覆盖。

二战后,英国以1942年经济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发表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报告为基础,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新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奠定了英国“福利国家”的地位。新的社保体系改革引入了强制性的国民保险金体系,福利内容包括失业金、疾病津贴、产妇津贴、寡妇补助,养老金和丧葬补助金。另外,政府还颁布了《国民健康保健法》,该法案提供了向患病个人提供免费医疗健康服务的做法。目前,英国基本形成了以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两个大内容为主导的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框架,这里面主要又包括四部分内容:国民保险(NI)、国民医疗保障(NHS)、社会救助(SA)、社会福利(SW)等,这些社会保障项目都来源于社会保障缴款,这部分缴款及其相应项目的支出完全纳入政府预算内管理。

英国是实行复式预算的国家,社会保障预算收支全部体现在政府经常性收支当中。社会保障收入主要是通过国民保险费和普通税收融资,并由全国社会保险基金(National Insurance Fund NIF)代管,国民保险费目前对雇员和雇主都征收,费率分别为12%和13.8%,但是国民保险费的征缴存在一定的缴费门槛,这个门槛是和雇员和雇主的工薪有关联。2011/2012财年度,周薪的较低收入线是102英镑,较高收入线是817英镑,雇主缴费门槛是136英镑,雇员是139英镑。[8]社会保障支出则直接通过“社会保障费”列示在经常预算支出中,并且经常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国民保险费用收缴上来以后,分别转入了三个主要的基金进行分别使用,分别是国民保险基金(NIF)、国民卫生保健基金和英国皇家财务署(统一基金)。其中,国民保险基金所占有的国民保险费最多,大约占总收入的95%左右,流入国民保险基金的还包括:①由于法定患病工资、法定父亲陪产假津贴、法定产假津贴、法定收养婴儿产假津贴的领取者在领取上述津贴期间不需要缴纳国民保险费,但仍被视同缴纳了国民保险费。由此造成了国民保险费减收,这部分统一由政府一般预算账户拨付。②国民保险金结余的投资所得。

国民卫生保健基金(NHS)受到了全国保险基金与普通税收基金的双重资助。根据英国精算署测算,在2010/2011财年,英国国民保险缴费总额将达到982亿英镑,其中776亿英镑进入国民保险基金,206亿英镑进入到了NHS。[9]

英国政府财政部在英格兰银行设立了统一基金(Collimated Fund)。统一基金是指在指定账户中的存款余额。其中大部分的收入来自税收,所有应汇入财政部的款项必须存入统一基金。统一基金由议会表决通过后,通过英国财政部主计长办公室(Office of Paymaster General Accounts)转入相关的政府部门。所有的中央政府部门账户中的现金余额均由主计长办公室控制。主计长办公室代表政府部门处理上述账户由于交易而产生的资金流动。[10]当国民保险基金出现收大于支的时候,盈余部分被转移到了投资账户,由英国减债委员会(CRND)进行管理。CRND一般将这些基金用于购买国债。国民保险基金的存在,能够保证在国民保险预算出现入不敷出的时候,确保养老金及津贴的按时发放。

在过去20年中,国民保险预算曾经出现过6年的赤字状况,分别是1989/1999财年、1991/1992财年、1992/1993财年、1996/1997财年、2009/2010财年和2010/2011财年,其中2010/2011财年超支56.22亿英镑。根据国民保险基金的关于2010/2011财政年度的年报,截止2011年3月31日,该基金结余428.33亿英镑,比上个年度减少了56.22亿英镑。从2009/2010财年,英国国民保险基金近10年来首次出现的收不抵支的情况(见表2)。[11]

在社会保障预算的支出方面,全国保险基金的主要支出是福利金的发放,大约占到发放金额的93%,由全国保险基金发放的福利金很多,主要是以国民保险缴费记录作为领取前提的一些福利项目,包括:国家养老金、病残津贴、丧偶补助以及求职者津贴等;全国保险基金的另外一项支出就是相关业务部门管理及运营的成本,其成本由全国保险基金补偿到各个部门,主要包括:工作与养老金部、英国皇家海关及税务总署、贸易和工业部(商业、企业及改革管理部)(见图1)。

类似英国社会保障预算这样的模式,即将社会保障预算收支全部内含于政府经常性预算当中,不编制单独的社会保障预算,有一定的特点:

第一,政府将社会保障收支放在政府经常性预算收支中安排,明确了政府的责任,确保社会保障的资金得到落实,能够主导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及社会保障预算收支规模、结构及结果,有利于政府统筹管理、宏观调控。

第二,因为是政府提供,因此基于产品具有非排他和非竞争的性质,基本上每个民众都有索取和要求的权利,能够充分满足民众的基本保障需求。当然,这种预算收支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①由于社会保障预算收支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在福利向下刚性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保障预算支出膨胀,政府财政负担不堪重负;②社会保障支出更容易受到政治人物或者执政主体的影响,因为开辟或者扩大支出显得比较容易;③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必然要求有更多的政府经常性支出,这导致政府债务上升不可避免,央行为负担国债发行货币又导致通货膨胀居高不下;④为了应对支出缺口,政府必然开辟更多的税源或者提高税率,导致资本外流从而抑制了英国国内的投资需求。学者研究表明,1870年~1913年间英国资本外流占到国民收入的4%,资本形成总额的40%;在1890年~1913年期间,其资本外流更占到国民收入的7%,占其资本形成总额的75%~80%。[12]这极大地影响了英国国内产业发展,同时也削弱了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增加了英国产品成本,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

三、美英社会保障预算管理给予我国的启示

美国和英国特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持模式形成了两大不同的预算管理模式,研究专项基金式预算管理和完全预算管理,能够为我们提供以下启发:

(一)社会保障预算的地位问题

美国比较注重社会保障预算的相对独立性,这点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之初就已经有了。之所以要成立OASDI基金,就是要确保国家预算不能对社会保障缴款有所侵蚀。联邦信托基金理事会是社会保障预算独立的编制主体,负责对年度基金的收支节余进行预测,并将相关报告承报给财政部,供财政部总预算报告参考。OASDI筹资来源是独立的,雇员和雇主缴纳的工薪税经税务局收取,就直接交理事会在财政部下开设的金融账户存管。OASDI的支出由社会保障署审核,发放则在财政部,投资运营管理由独立的基金理事会做出。《社会保障法》对基金理事会的地位和职责进行了规范,同时要求理事会每年都要向国会作有关OASI和DI基金财政运用方面的报告,截止2012年,这个报告已经连续进行了72年。每年社保基金理事会都年度报告,对基金的收支及长期趋势进行说明。

严格意义上说,英国并不存在独立意义的社会保障预算。从形式上说,英国虽然没有编制独立的社会保障预算,但是英国实行的是复式预算体系,政府财政总预算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两大部分,每部分有独立的收入来源确保支出,不会相互挤占资金。英国社会保障收支完全在经常性预算收支中列示,但是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明显。名义上说,经过雇员和雇主都缴纳国民保险费(Nation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这是全国社会保险基金(National Insurance Fund)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到95%),但是由国家税收融资的统一基金也为全国保险基金提供资助。①同样,英国国民卫生保健基金(NHS)也是接受全国保险基金与一般税收的双重资助。2011/2012财年,国民保险费收入总额为1 016亿英镑,其中802亿英镑进入到了国民保险基金,213亿英镑进入到了NHS。[13]NI和NHS支付的依据都是缴纳国民保险费的记录,但类似于那些不以缴费为前提的社会福利项目,比如补助、补充养老金发放等,这些都由统一基金支付(由一般税收筹资)。

(二)社会保障预算收支的预测规划

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理事会会根据人口结构、经济增长等变量,对OASDI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预测,分别给出10年和75年的精算评估报告,提交美国财政部供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参考。按照财政的最近预测,2016年,OASDI的现金流就为负,意思当年的收就不抵支出了,但是依靠积累基金的投资收益累计,基金仍然可以支持到2037年,此时如果不改变影响基金收支的变量,那么基金就将彻底枯竭。

英国财政部为了确保政府财政预算收支在长期的稳健和可持续,每两年一次地编制综合开支审查(Comprehensive Spending Review)报告,对政府收支进行预测和规划。综合开支审查报告的内容包括对经济和财政的评估与预测,对政府的改革政策进行解释说明,同时确定在未来三年内的财政优先项目和开支计划,在报告别要包括即将支付的社会保障福利的估计数额。2010年财政部的开支审查报告中,按部门列示的社会保障开支包括:NHS(health)2012/2013财年为1 040亿英镑,2013/2014财年为1 069亿英镑,2014/2015财年为1 098亿英镑,增长率为1.3%;Work Pension 部门2012/2013财年为74亿英镑,2013/2014财年为74亿英镑,2014/2015财年为76亿英镑,平均增长率为2.3%。[14]所有的强制性支出都呈增长趋势,2012/2013财年预算为7 130亿英镑,2013/2014财年为7 242亿英镑,2014/2015财年为7 398亿英镑,而同期议定支出2012/2013财年削减400亿英镑,2013/2014财年削减610亿英镑,2014/2015财年削减810亿英镑。

(三)预算核算的会计基础

美国的财政预算会计准则由国会下属的总会计办公室制定,实行的是一种收付实现和权责发生相结合的混合会计核算制度,但对于所有的政府基金来说,美国财政部统一使用权责发生制,这当然包括联邦社保基金。[15]在每年衡量财政报告的关键指标:统一预算赤字和净成本/收入的度量中,财政部就分别使用不同会计核算基础。联邦财政预算赤字的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并不考虑长期影响收支的变量及其作用结果,这使赤字收支表更直观易懂。而净的运营成本/收入则依靠权责发生制来计量以此确认联邦或者地方政府的赢余或者赤字。联邦社保基金的会计基础虽然是权责发生制,但是经过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当收入被确认就可以计量而不是等到这笔资金入账;支出则优先于费用的确认时间,一旦发生则被确认。如果信托基金发生了市场化运营操作,比如购买了联邦特别国债等商业行为发生,那么权责制能够很好地反映基金的收益状况;权责发生制同时能够衡量其投资利率、股息分红,以及对所支持项目的支付等。

英国政府所有的开支与收入采用的都是权责制基础,而不是以现金流为基础的收付实现制。采取权责制基础的会计系统意味着政府支出和税收以开支与收入计算,而不是以现金流计算。对于社会保障支出而言,这意味着福利支出反映的是已经通过申请,但是还未支付的金额,而对国家税收而言,这一数值则是指在相应的财政年度内,英国皇家海关及税务总署应收缴的金额。

冰岛和新西兰的国际经验表明,实施权责制对于养老金、保险金等项目有助于更好地报告信息,刺激有关的预算决策。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采用权责发生制概念可以帮助国会对事项做出选择,可以带来更及时的信息以及更及时地确认成本,在做出承诺时较早地确认成本,有利于对一些涉及到多年现金流量的项目:比如养老金等加强控制。[16]

(四)社会保障预算的收支项目问题

美国OASDI基金依靠工薪税融资,主要支付为退休、死亡及残疾工人及其家庭、遗属等按月提供相应的待遇给付。OASI 主要是向退休工人及其家属以及死亡工人的遗属支付福利,而 DI 则主要是向残疾工人及其家属支付福利。相对英国的保险基金支出,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专用性更加突出,除了按规定必须支付的福利待遇,几乎不能用于其他。OASDI基金的管理成本则由一般财政单独支出。

英国的全国保险基金的主要支出是福利金的发放,包括国家养老金、病残津贴、丧偶补助以及求职者津贴等;另一支出是全国保险金相关部门的管理及运营成本,包括工作与养老金部、英国皇家海关及税务总署、贸易和工业部等。

(五)社会保障预算资金与一般预算的关系

美国联邦社保信托基金(OASDI)由工薪税(Payroll Tax)和医院保险保费收入(hospital insurance premiums)融资,这些资金为老人、残疾人及遗属等提供必要的养老、医疗保障。OASDI一般都存在基金积累,多余的都通过政府的一般账户(other government account)借支给政府,对辅助医疗保险(SMI)进行补贴。政府按照相应的利率记息。从联邦整体预算的角度来说,这个利率实质可能不会立即兑现,但是到基金需要的时候,必须要连本带利全部支付;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多余的资金也购买财政部特别针对社保基金发行的国债,并且要保证这个国债在基金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兑付。因此,社会保险基金与一般预算之间关系紧密,资金从政府的社会保障部门要么流入一般账户,要么回到财政部,部分避免了政府向公众借债,改变了公债的分布状态及持有方式,有利于政府财务稳健。

第10篇

确定社会保险税的纳税人,理论界基本上达到共识。主要分歧是涉及两个问题的讨论:一是农村是否纳入征税范围;二是城镇纳税义务人是否应包括党政机关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

对农村是否纳入征税范围持肯定意见的比较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普遍性和公平性。就社会保险税性质而言,征税的范围应该倾向于更宽泛的覆盖面,即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实施,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得到保障,这也体现公平。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各国在开征社会保险税之初,都有一定的征税范围限制,不能做到筹资和支付的普遍性。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已经十分富裕,一部分地区比较贫穷,甚至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对于这些地方来讲,更重要的是脱贫、解决温饱问题,而不是社会保险问题。

对于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全国农村贫困救济基金,从农村税收积累所得。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可以以乡镇或县为单位建立统筹式的区域性社会保障制度,待有条件建立普遍的社会保险制度之时,自然把征税范围扩展到农村。因此,基于这种经济二元性突出和管理水平局限性的考虑,暂不能把纯粹的农业劳动者(农场除外)纳入社会保险税纳税义务人范围。

对于党政机关和实行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应不应该纳入纳税义务人范围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党政机关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没有经济收入或其收入不能满足其实际支出需要,如果对其征税,实际是对财政支出征税,这是毫无意义的。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党政机关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享受着国家养老和公费医疗。但正是这种“国家统包”型的办法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动因之一。同时,若不对党政机关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征税,必然会呈现出社会保险税的不公平,并对其他纳税人心理产生不平衡,从而加大征税的难度。因此,从保持税制的规范性和公平性考虑,城镇纳税人应该包括党政机关和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实在美国,联邦政府对公务员也是要征收社会保险税的。

二、征税对象的确定

根据国际惯例,社会保险税的征税对象应为纳税人的工薪收入。我国目前社会保险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事业单位的工资支出与职工个人工资收入。因此,必须对工薪作出准确、规范的界定。

工薪的界定直接关系税基的确定。其确定依据有二:首先要考虑税收收入,应尽可能宽一些;同时,也要考虑征管的便利,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国际经验,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税税基宽于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即不实行个人所得税的抵扣项目。而且他们在计算个人应税收入时,不仅要计算货币工资,还要计算“附加福利”。所谓“附加福利”是指雇员获得的除货币工资和薪水以外的所得利益,如雇主提供的汽车、住宿、休闲工具、培训开支等。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是以1998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统计项目为税基。这样税基可以扩宽,同时也可以对税收收入进行实时预测和评价,为征收提供了现成的依据。

关于社会保险税的税基是否需要设置上限或下限的问题至今尚有争论。就基本养老保险而言,在过去缴费体制下,设置了上限和下限,一种观点认为应当沿袭这种做法。但另一种观点认为,应税工薪收入应是职工的全部工薪收入,在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前提下,比较合适的选择是既不设上限也不设下限。

三、税目、税率的确定

在《劳动法》规定的五个社会保险险种中,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涉及的人群范围广,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涉及的基金金额也最大。社会保险税的开征应重点解决城镇劳动者共同的基本养老、失业及医疗保险需要。这三种险种的实施直接关系社会稳定,同时也考虑到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承受能力,因此,应该将当前征收社会保险税的对象确定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三个基本险种,亦即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合并,统一改征社会保险税。

第11篇

【关键词】审计;政府;预算管理

一、全口径预算管理概述

1.全口径预算管理涵义

所谓全口径预算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发生的所有收入与支出都应该一并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政府最高权力机构能够以立法形式控制所有财政资金收支。

2.全口径预算管理内容

政府部门的全口预算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所有与财政资金有关的收支。这此收支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行政层面,另一个是立法层面。前者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实行预算编制管理,实现了对我国政府收支的统一管理与监督;后者则将政府的全部收支都按立法部门要求的进行授权。

但在实际操作中,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体制会适时的发生变化,理论上的全口径预算很难完全贯彻落实。

二、审计视角下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的重点

1.全口径预算管理财政收入

预算做为政府整个财政年度收支的计划,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必须先解决的问题。我国建国以来,为了全面覆盖政府财政收入,先后出现了预算内、预算外、体制外、非税收入等列示财政收入。即便这样也法全面覆盖政府财政收入。经过反复的思考,党的全部收入与全部资产都属于财政资金,使得财政收入的口径变得一致,即理清了财政收入的全口径问题,也弄清了财政预算的全口径问题。

2.全口径预算管理四大预算

政府部门所谓的四大预算即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大预算基本上覆盖了政府全口径预算,但为了更加完善还必须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于公共财政预算来说,要将全部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纳入非税收入公共预算之中;对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言,要将全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其中也包括由党委部门管理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对于政府性基金预算来说,要将一部分财政收入调到公共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则要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推到社会保险预算的层面。除此之外,还要解决政府的债务问题和国有资产的非经营性收入。对于政府的债务问题,属于政府举债的,应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则将政府担保性融资债务和国企发行债券债务纳入其中。国有资产的非经营性收入则要在彻底清理的前提下,纳入预算管理范畴,实现统一集中管理制度。

3.全口径预算管理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做为全口径预算的延伸与细化,必须进行全面改革。首先要解决多渠道的部门预算收入,统一财政拨款,杜绝其它收入来源;其次,要编制复式部门预算,即要将保运转、保最低生活水平等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又要按项目编制预算,将部门预算转移的资金细化,并利用相关科目记录到资金使用终点。

三、审计视角下如何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

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永恒不变的信条

政府的一切行为与决定要民主化,这样即不能有悖于民主精神,又可以防范政府滥用权力,也可以平衡我国财政收支。一方面,增强了财税机关政府的法治意识,严格坚持按法律程序征缴税收,使用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则要全面加强经济民主方面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依法缴税意识,公民上缴的所有税收必须全额入库。公民有权拒绝缴纳乱收费,有权对不合理税收提讼。

2.提交人大的财政预决算报告要实行双重审计制度

由于人大预算监督部门专业人员缺失,不能全方位的审查政府部门提交的各项预决算报告,大多情况下会借助一些外力来完成工作。为了保证人大预算监督部门审计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实行双重审计制度十分有必要。一方面由政府审计机构组织审计,另一方面可聘请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即能为人大审查审查批准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又能查找政府审计不足之处,并提出工作中的改进意见与建议。起到了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作用。

3.要适时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实行监督

以往政府的财政收支都比较随意、宽松,领导的意志为主导比较突出,人大的决定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法案并齐,无法适时的解全局情况,时时查询国库收支情况。将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系统与人大相关部门系统相联网,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强有力的监督与制度化的监管措施,使政府财政收支一目了然。

4.要依法审议政府的各项重大投资项目决定

政府的各项重大投资项目将占用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管好了这部分财政收入,也就管理好了一大半的财政资金。人大可以通过调研、询问等各种形式,了解各项重大投资项目的资金来源渠道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可以成立专门的询问小组,听取多方意见。

5.财政部门的预决算要实行全方位公开透明化

人大可以建立一个公开的网络平台,按等级适时的公开财政预算与决算,以及相关的审计报告。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定期组织财税机关相关人员配合人大代表和公民询问。保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财政收支正当、合法、合理。

四、总结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财政也随着放缓经济增速,但财政支出却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涨船高,必须对政府的财政收支实行全程监管,使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合理、合法。

参考文献:

第12篇

论文摘要:分析了西方国家环境社会保险税的主要模式和特点,针对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有关基金来源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做法,将我国目前社会保险资金由收费的方式改为征收社会保险税的形式,并提出了在税制设计时应注意合理解决纳税人、计税依据、税率的确定等问题。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税费改革是国际社会的潮流之一,中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税费之争也愈演愈烈。社会保障税(social security tax)也译成社会保险税或称社会保障缴款(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是对薪金和工资所得(即劳动所得)课征的一种税。

1 西方社会保险税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1.1 瑞士

瑞士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互为补充的三支柱模式上。

第一支柱是由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险,其全称为“养老、遗属和伤残保险”。在职人员从17岁生日后的第一个元月一日起开始支付,支付方式是由雇主和雇员各支付50%。第二支柱是由企业提供的“职业养老保险”。按照规定,企业及年收入超过19350瑞士法郎的职工须参加职业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与雇员各付一半。第三支柱是各种形式的个人养老保险。所有在瑞士居住的人都可以自愿加入,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个人投保。

1.2 美国

美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现收现付”制,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在职人员把工资所得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保障税”上交给政府,即雇主和员工各支付6.2%,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残疾金和遗属遗孤抚恤金,统称老年遗族残疾保险制度(oasdi)。

美国目前约有1.63亿在职人员参加了社会保障体系,占全国所有在职人员的96%。有单位的在职者将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社保税和医疗保障税上交国库,单位另为其缴纳相应比例的社保税和医保税。自谋职业者应缴纳的社保税和医保税占其收入的比例是有单位者的两倍。

2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及其弊端

2.1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是现收现付制,实行统筹管理,企业出钱,国家管理,个人只出一小部分钱。在缴费制度上,它以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为计量基础,个人和企业按照规定的缴费率计算应缴纳的统筹费用,由企业代扣代缴。目前我国规定的缴费率为40.6%,其中在职职工个人负担11%,企业负担29.6%。具体地说,个人按其工资收入的80%缴纳养老保险费,企业按职工工资收入的20%缴纳养老保险费;个人负担的医疗保险费为2%,企业承担6%;个人承担其工资收入1%的失业保险费,企业按2%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此外,企业还要承担1%的工伤保险费和6%的生育保险费。

2.2 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运行实践中,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筹资问题,主要有:(1)社会保险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筹资水平有限。(2)以统筹缴费的方式集资,法律强制力不强,基金收缴率难以提高。(3)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入不敷出、收不抵付的压力越来越大。(4)缴费率不统一,缴费形式不规范,严重影响政策执行效果。(5)现行缴费方式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在现行制度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社会保险费的收、支、管、用于一体,缺乏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管理的必要约束和监督。

3 国外社会保险制度的启示

3.1 社会保险基金费改税的必然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实行收“费”的方式,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收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但在建立我国“统帐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中,用人单位和个人不缴、欠缴和中断缴纳保险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2002年底,全国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高达439亿元。这给社保资金的管理和收支平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从世界上在多数国家的经验来看,我国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必须从社会保障缴费改为开征统一的社会保险税,由税务机关征收,由此入手解决社会保险的隐性债务问题。开征社会保险税的有利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增强筹资的强制性,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力度,降低征缴成本,为社会保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社会保险税的开征可以充分利用税收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约束力,确保如期足额征纳,有助于从征收方面减少漏洞,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率,由税务机关代劳,可降低社会保险筹资成本,避免和杜绝拖欠、少缴和逃缴的现象,保证征缴工作的顺利进行,还可能发挥出规模经济的效应。

第二、有利于实现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两条线预算管理,健全基金的监督机制,保证基金的安全性。

用税收形式筹集资金,可以从根本上将收支分为两个独立系统,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财政统一管理,银行或邮局统一发放,并将社会保障预算与其他预算分开,加强资金运用中的管理,减少滥用和挪用现象,从而有效地避免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发放中的不规范行为,有利于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活动比较全面地纳入规范预算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性,有利于人民的监督。

第三、可以有效解决多家分管,自成体系,机构重叠造成的巨大浪费和管理费用严重超支的问题。

目前分管社会保险税的各部门都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和队伍,从而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头分管,加大了财政负担。据统计,全国职工养老保险管理费支出由1991年的6.5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8.72亿元,增长近3倍,年均递增28.10%。如果将养老、失业、医疗等费用项目合并征收统一的社会保险税,则可将劳动、医疗、人事等部门的管理机构合并,由此节余下来的资金就可以用于解决社会保障部门经费紧缺的局面,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3.2 我国开征社会保险税应注意的问题

(1)纳税人覆盖面的确定应考虑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则是普遍性和公平性。就社会保险税性质而言,征税的范围应该倾向于更宽泛的覆盖面,使所有的劳动者都能得到保障。但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导致地区之间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能力、应变能力的差距,使得同样的社会保险税的缴纳在富裕地区可以承受,而在贫困地区不一定能够承受,从而制约了社会保险税在贫困落后地区的开征。所以社会保险税在我国将会在一段较长时期内只能面向城镇征收,或是开征时对城乡进行区别对待。

(2)计税依据的确定问题。

根据国际惯例,社会保险税的征税对象应为纳税人的工薪收入。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一个比较实际的选择,是以1998年9月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工资总额统计项目为税基。这样税基可以扩宽,同时也可以对税收收入进行实时预测和评价,为征收提供了现成的依据。但是,考虑我国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以及个人所得税调节力度有限的事实,在课征记入社会统筹基金的社会保险税时不宜规定计税工资限额。

参考文献

[1]庞凤喜.论我国社会保障税的开征[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