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实习体会

工程管理实习体会

时间:2023-06-27 17:5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实习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实习体会

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 造价方向 生产实习

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的生产实习是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应其培养目标的要求,生产实习内容很明确,就是结合实习单位性质进行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施工现场的技术质量管理、监理单位投资控制等工作。在实习时,学生以造价员或技术管理人员助手的身份参与到现场的管理工作中,巩固所学理论、获取工程建设的直接经验和职业技能,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以便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需求。同时,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项目经理的管理理念也将为学生们建立正确的生活学习态度起到良好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增强事业心及责任感。

1.生产实习计划与组织安排

1.1生产实习的时间安排

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进行,历时4周。这个时间适逢工程建设期,参建各方的管理工作均有序开展,对于工程管理专业造价类学生而言,此时可大量接触工程造价管理以及与专业相关的业务。同时,4周的时间虽说不算长,但对于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加强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而言,还是起到了生产实习应有的作用。

1.2生产实习的组织安排

实习队由实习队长、专业教师、现场指导工程师和学生组成,其中,实习队长由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事先完成实习地点的联系确定、实习经费的预算以及生产实习指导书的编制等前期工作,为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教师在实习过程中辅助实习队长监督管理学生的工作情况,协助解决实习中出现的专业问题。现场指导工程师则由实习单位配备,可以是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或技术质量人员,现场指导学生的工作,担任师傅的角色。为保证实习效果,每个工地安排2-3名学生,均配备现场指导工程师。

1.3生产实习的组织方式与实习要求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的学习特点,生产实习的组织方式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其中,集中实习是指由带队教师带领实习的学生到事先联系好的单位现场实习,并全程跟踪实习情况。分散实习是指由学生提前1-2个月自行联系好实习单位,并及时将分散实习的情况表填好由实习单位盖章确认后交回,以保证实习单位的可靠性与分散实习期间的质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工地后,服从现场指导工程师的安排,与专业教师经常保持联系,自觉遵守实习纪律,为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而努力工作,并接受实习答辩。

2.生产实习的特点与创新

2.1生产实习指导书内容详实、可操作性强

针对生产实习环节,本专业尚无具体的教材或参考书,因此生产实习指导书是进行生产实习管理的重要参考资料。由实习队长撰写的生产实习指导书从生产实习的意义与目标、实习的主要内容,实习的组织方式与组织安排到实习的基本要求与注意事项等方面,都注重详尽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安全管理方面,结合工地安全施工保证措施,必须强调现场的安全操作规程。

2.2根据专业特点,鼓励分散实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自愿要求,通过多方咨询与实地考察的方式,在明确了实习单位的实力以及实习现场对学生的实习安排计划后,鼓励有条件找到与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对口的学生进行分散实习,并通过学生的每周定期汇报和教师每周向所在单位了解情况等方法来确保这部分学生的实习质量。

2.3结合实习内容,指定现场指导工程师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生产实习的特点,在实习过程中,各实习单位都对学生按实习内容的要求指定了现场指导老师,基本上都是工程师以上职称,在现场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成本分析、技术质量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这样就保证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效地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2.4通过综合评定,考核实习效果

为真实反映学生的实习效果,生产实习的成绩按实习表现、实习日记和实结三个方面综合评定,由现场指导工程师参与考核。其中,实习表现主要是综合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现场指导工程师的反映及每天的汇报情况确定;对于实习日记,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内容,用文字、图表等记录工作参与情况;对于实结,要求学生结合实际,主要反映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实习在业务上、思想上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在实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尚待提高的部分。

2.5创造条件,学习造价软件

软件的应用对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的学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加强与实习单位经营造价部门的联系,尽量创造条件参加单位的软件培训,或向相关专业人员学习软件的应用,通过努力,保证在实习期间掌握造价类专业软件的操作技能。

2.6通过良好的实习表现,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

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单位面广,涉及了监理、施工、造价咨询等各方面,良好的实习表现将为下届学生的实习打下基础,因此,实习队严格要求实习纪律,从作息时间、现场工作态度、为人处事等各个方面,均做了详细的规定,带队教师始终保持同实习工地的密切联系。保证学生都能认真遵守实习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获得实习单位的好评。

3.生产实习的作用与意义

3.1明确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的就业前景

从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学生可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对口单位,明确造价方向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体从事的工作,如:工程造价招标、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等。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 授课效率 授课方式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专业是涉及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律等多方面的交叉复合学科,知识面比较宽泛,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技能的培养。要达到培养出具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技能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除了专门设置的各种实习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外,尤其当前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且近期难以改善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必须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上升到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层面。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何才能做到这样呢?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授课效率是关键。这里的授课效率不仅仅是指所授理论知识的量,更强调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质。以下从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三方面探讨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授课效率的途径。

1.工程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本教材、一部多媒体的宣讲式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还普遍存在,尽管也有借助一些案例来讲授,但仍然是以单向的宣讲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学生也丧失了主动思考的空间和动力。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是极度欠缺的。还有一种广泛存在的失之偏颇的看法,就是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理论教学,承担的主要任务就是知识的传授,而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实践教学承担,把两者人为地分割开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和很多人的调查研究可知,由于安全责任等社会环境困扰、实习经费等资源投入不足、实习基地缺乏、管理体制不完善、专业要求特殊的原因,当前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且近期难于改善。要体现工程管理专业应用性实践性的特色,要达到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能力技能的应用型复合高级管理人才,课堂教学必须成为传授知识的课堂、传授经验的课堂、知识应用的课堂、能力技能培养的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的授课效率是不高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教师的实践经验是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授课效率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核心人物必然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导演。教师不仅要掌握足够的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老师来说尤其重要和必需。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校门到校门地开始教师工作,这涉及到现在的教师选拔和评价机制的问题。尽管有的老师也做些科研项目,大多以发表文章论文为主,且不说这些文章论文的实际价值如何,这些活动与实际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是有很大区别的。有的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提出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到社会挂职锻炼的计划,这种措施的效果取决于挂职的时间是否足够长以及教师的角色投入状态。从认识到融入需要一个过程,加上任务本身的时间要求,少于六个月的挂职效果一般是不好的。教师还必须全身投入到角色之中,融入项目团队与管理之中,不能表面参与,才能真正积聚一些真实的经验和体会。如果教师自己都不曾实践过何谈教学生实践应用呢。缺乏实践的教师只能传授纯理论知识给学生,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也是形式的抽象的死板的。比如工程合同管理的讲授,没有直接地参与过实际工程合同管理,对于合同管理理论、合同条款、合同法规如何理解使用会缺乏一种内在的想象力,而这正是作为教师应该教授给学生的东西。教师的实践经验是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授课效率的基础。任何的实践活动都不可能全面参与,教师的实践经验不仅仅是对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和能力技能有帮助,更重要是在教师的思维中形成了一个真实的有氛围的体验空间,借助这样一个体验空间,教师可以和学生演绎更多的学习内容。

3.角色互动式授课是提升授课效率的有效方式

对于工程管理专业来说,传统的宣讲式填鸭式的专业授课方式是被广泛诟病的,其授课效率如前所述是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在教师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前提下,角色互动式授课是提升授课效率的有效方式。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获得理论知识外,还应该从教师那里获得间接的经验,还应该获得知识应用的体验,还应该获得观察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阐述表达能力的培养。角色互动式授课可以较好地将这些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分配学生相应的角色,借助教师的体验空间,诱导学生来观察提出问题,或启发性设置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分析,寻找解决之道并当场表达出来。教师除了扮演相应角色参与其中,还要及时地点评总结。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试错,鼓励学生辩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将所要讲的理论知识变成问题、变成点评、变成总结。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教师要提前编排教案而不是局限于一本教材之中。比如在讲授招投标合同管理的内容时,给与学生招标人、投标人、合同当事人的角色,参与到具体的案例中去,激发学生来思考。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要比较准确地把握时间进度,导演好各个环节,要放收适当,确保授课内容完成。

4.学生的积极态度是提升工程管理专业授课效率的保障

第3篇

一、工程管理专业对测量理论和技术的要求

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 要求学生学习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 接受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 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应当围绕工程管理的特征, 紧跟工程建设和现代测绘科技发展趋势, 与时俱进。

工程管理的内涵随管理主体的不同而异, 建设单位进行建设项目管理, 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项目管理, 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管理, 而监理单位则进行工程建设监理, 所有这些都是围绕工程建设项目进行, 而这些工程主要是指房屋工程、道路、港口工程、桥梁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基本服务面向是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 而这些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以质量、进度和成本为控制要素, 管理目标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方案。而所有这一切, 都离不开通过测绘科学与技术获取与时间相关的三维信息。

工程测量是测绘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也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 渗透到了建设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放样、施工监理、施工质量监督、运营管理等各个过程。因此, 在当今建设工程的大型化、网络化时代, 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培养未来所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工程测量技术者教师在测量课程上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责任。

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探讨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的主要导向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建设技术工作的基本技术。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测量实践教学内容也应以用图与施工测量为重点的观点。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是通过工程测量讲课、作业、课程实验及总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并在未来所从事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中正确运用工程测量这一基本手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1)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以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们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讲授、答疑、实习、练习等教学环节,使同学们获得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运用测量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在土木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具备处理实际工程测量问题的初步能力。

(2)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教学在深度和广度上应区别于测绘类、土建类、交通运输类、水利类、环境与安全类、地矿类等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通过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降低深度、增加复盖面,以突出土建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达到学以致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应强调测绘仪器制作的原理与测绘学的原理,如可简略经纬仪、水准仪的仪器检验校正过程、视距测量公式推导、误差传播定律、坐标换带计算、地形图的完整分幅与编号等内容,摒弃一些相对过时的知识,如钢尺量距改正等内容,而代之以强调先进测绘技术与方法,及其在土建工程领域的基本应用与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测绘与测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测量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管理类专业;全生命周期;信息化

一、引言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通过数字化手段,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建筑,该虚拟建筑会提供一个单一、完整、包含逻辑关系的建筑信息库。BIM是以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协调、以项目信息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流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对建筑领域来说,是继CAD以后第二次技术性“革命”,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产物。我国住建部继“十二五”期间提出加快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后,2016年住建部《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7]19号文),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在住建部相关政策引导下,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已经在推进BIM技术在本地区的发展和应用,相继出台了相关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全面贯彻落实住建部的BIM技术相关指导政策。建筑行业BIM技术应用即将飞速发展。

二、工程管理类BIM技术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BIM最早源于欧美国家,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为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世界各国政府都在致力于BIM相关政策、标准的制定与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目前我国建筑领域从政府到业主方都在积极推动和应用BIM技术,随着BIM技术的成功落地必然从点到面逐步替换现有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模式。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摇篮,必须承担起建筑行业BIM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重担,跟上BIM在行业发展的步伐。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必须面对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即通过工程管理类专业BIM教育改革,根据行业BIM工程管理人才培养需求从传统的基于二维图表教学、单纯的软件技能教育(包括CAD、工程造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等向以建筑信息系统或者建筑工程大行业大数据大平台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技术和管理教育模式转变。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BIM技术在基建行业深度融合,与国际接轨,需要我国高等教育及时调整,从课堂教学到实践环节重视工程管理类专业BIM技术人才的培养。

三、工程管理类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被誉为建筑业变革革命性力量的BIM,已得到全球范围建筑业界的广泛认可。但大多院校现有的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根据原有的专业目录设置的。随着信息技术在土木施工、管理中的日益广泛应用,我国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现状显现出不足,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等很不适应。本文基于BIM在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以培养实践能力和BIM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探讨工程管理类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改革。国内外高校通过课程、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等的改革,探讨工程管理类专业BIM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国内BIM在工程管理类专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关注专业建设,比如BIM介入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关注课程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单独开设BIM课程,二是将BIM融入一门或两门课程中,这两种途径的课程建设重点向学生介绍BIM基本概念和BIM软件的操作使用,而忽视了BIM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作用。目前BIM人才的培养存在如下问题:(1)BIM对教学资源(软、硬件)要求较高,BIM教学短期内难以在高校中大量推广,还需深度的校企合作。(2)BIM师资力量短缺,BIM的知识体系是跨专业的,需要多个教师协作完成,受各教师的BIM应用水平的限制,专业知识体系的衔接和配合难度较大。(3)各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不同,且BIM知识体系在专业知识内的覆盖范围和学习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配套的BIM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资源较少,需要编制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培养目标的BIM教材体系。(4)在现有课程体系中融入BIM技术,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5)现有专业的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修改完善,各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固定,很难压缩课时,提供部分课时给BIM的课程内容。(6)BIM不是某一特定的软件,而是一系列软件技术的统称。按照现有的教学基本规律,如何把复杂的BIM知识体系进行分解,融合到工程管理类专业各年级的课程体系中,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是比较困难的。

四、工程管理类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BIM技术与工程管理类专业相关课程的联系。文章将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相关专业统称为工程管理类专业。BIM技术不是某一个特定的软件,它包含了基于BIM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绿色建筑(节能、日照)分析、设备设计、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工具、工程虚拟施工、AR/VR仿真等各项技术。目前,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课包含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法规等四大知识体系课程。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有与BIM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可以与BIM相关的课程涉及工程技术、经济和管理类的课程。工程技术类课程包括工程制图与CAD、建筑构造与识图、工程力学与结构、建筑设备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经济类课程包含工程经济学、工程计量与清单计价、建筑项目评估课程等;管理类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综上分析,BIM技术与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借助BIM的三维建模技术辅助工程制图与CAD、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工程等课程的教学,相比原有的基于二维的平面图纸教学更直观,能够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将BIM的4D(3D+进度)、虚拟施工、碰撞检查技术融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课程中,能够协助学生认知工程项目的完整建筑过程,理解不同专业的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方案制定等问题;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课程可以基于BIM4D、5D技术进行进度、成本的动态分析,能够更直观准确的编制成本进度计划;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可以直接应用基于Revit的三维算量进行授课。

2.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与BIM技术融合模式分析。(1)以BIM3D技术辅助部分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BIM技术的认知能力。BIM技术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需要通过构建系统、全面的BIM教育方法,加强BIM教育已经成为大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首先应让学生认知BIM技术,在大一大二阶段的理论基础课教育中植入BIM技术,借助于三维模型平台,在工程管理学科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如工程制图与CAD、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等)讲授中渗透部分BIM技术,即可以解决传统基于二维平面教学所带来的直观性弱、学生不易理解空间结构的问题,又可以让学生认知BIM技术,体会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的优势,引导学生掌握BIM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原有的课程设计基础上,新增部分BIM三维模型设计建模任务,培养学生BIM软件的应用和基本建模能力。(2)构建BIM教学平台,实现工程管理类专业知识的系统化。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招投标、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深入的应用,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未来的BIM工程师必须有能力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应用BIM技术进行上下游各个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因此,BIM人才的培养绝对不是一两门软件的学习,而现有的工程管理类专业,技术、经济和管理类课程各任课教师互为独立,“各自为政”,课程内部联系不紧密、不系统,无法实现各课程知识间的相互贯通、递进,学生学习BIM知识不系统,或只重视软件的学习,毕业后很难适应行业对工程管理BIM人才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利用BIM的数据集成平台,以BIM应用实践案例为依托,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相关知识单元和知识点通过案例工程进行融合,突出BIM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BIM人才培养模式从简单的建模能力到初中级的应用,系统性的学习后,再经过企业的实践锻炼,逐步发展到能够进行业务集成的高级BIM管理人才。(3)基于BIM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工程管理类专业具有明显的综合性、逻辑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特点。工程管理类专业4大知识体系间联系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能力差,很多高校也认识到这一点,大多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设计等)来提高知识点的融合,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受校外工程现场实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建筑企业不愿意接受大规模实习,且各个工程的规模、进度、管理模式不一,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又有限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无法完成完整工程的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理想。BIM技术的到来,给高校的建筑类专业生产实习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理实一体化,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很多高校在校内现有的实训基地建筑物内融入地基、主体、屋面、装饰、施工管理等尽可能多的节点知识构成建筑的实体模型,再借助于BIM的虚拟施工、漫游检查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虚实结合”的综合实训基地,学生即可以通过实体模型掌握节点知识,又可以通过BIM虚拟施工技术还原施工现场,从而解决了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的难题。

五、基于BIM的工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工程管理类专业BIM课程模式有多种,如单一开设BIM课程模式,多课程融入模式和毕业设计模式。

1.BIM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对BIM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现状,可通过单独开设BIM课程、与现有课程知识点相结合、综合毕业设计等形式,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融入BIM技术的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和聘请行业有经验的BIM专业人员讲座,使学生了解建筑业BIM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理解掌握BIM技术的必要性。(2)了解BIM在项目管理中的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流程,掌握基本建模方法,重要软件的使用方法;实现仿真施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以及进行空间冲突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3)通过BIM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综合训练,提高BIM综合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实践能力。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各高校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和目标是不同的,各院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形成自己的BIM课程教学目标。

2.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内容重组和结构优化。一般工程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分为通识、专业和实践课程,本文重点对专业和实践课程应用BIM技术做相关研究。专业课程分三类:(1)专业群基础核心课程。专业群基础核心课程提供建筑类专业群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工程制图与CAD、建筑构造与识图等,结合BIM技术可以将工程制图与CAD课程中加入Revit建模知识讲解,或者单独开设BIM基础建模课程;在房屋建筑学中引入BIM三维模型辅助教学。(2)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提供比专业群基础核心课程所涉及内容更广、更宽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技术、经济、法律法规等内容。如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建筑设备工程、法规与合同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等课程。结合BIM多阶段数据集成的特点,对于工程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建筑设备工程的教学可采用三维模型透视、虚拟施工来讲解;工程计量与计价采用基于Revit的三维算量与工程计价。(3)专业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是培养专业的核心技能,提供相关专业的学科知识。结合BIM的4D(3D+成本)技术融入工程造价管理课程,进行基于BIM的施工成本管理;将工程项目管理基于BIM5D(3D+成本+进度)技术进行项目施工阶段的劳务、材料、设备的需求计划,材料采购计划,工程量提取,进度款结算等5D管理。理论课程融入BIM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践应用问题,结合BIM技术将现有的课程实践教学与BIM相结合。通过实践课程建立的BIM模型为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进行“纵向”整合,将多门相关、相似的课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强化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的完整度与一体化程度。例如:工程制图与CAD、建筑构造与识图、工程结构、建筑设备、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学等多门课程在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信息化模型下展开实践教学工作,将覆盖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数据汇聚在一个模型中,在不同的课程中多角度利用,教师即可以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简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利于BIM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学生对专业课程甚至基础课程学习的应用性。

第5篇

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工程管理专业学习了工程测量课程,并于年月日开始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地点在学校十三号教学楼,内容是测量十三号教学楼以及四周的地物地貌测量,绘图,放样。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实习的第一天,由贺教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大会。在动员会上,贺教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工程管理专业,在专业要求上我们要通过工程测量实习的过程,认真对待怎样从选点,到实测再到碎部控制,最后到放样等等,做到能够看得懂工程图纸并会基本的测绘,以便更好的掌控施工过程。贺教授还给大家分析了十三号教学楼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以及全站仪。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在这里得感谢和我同组的等同学。测量工作的成功完成和大家的密切合作分不开。还要感谢贺跃光教授,他在我们实习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以及研究生小吴老师。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重点掌握内业外业,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角度测量包括水平角,竖直角。高程测量,虽不测量等等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掌握角度计算,坐标计算,导线计算等。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掌握熟悉正经-反经折中法。

(5)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施工放样工作的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职业道德。

(6)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实习内容:

测绘目标伟学校第十三号教学楼以及周边的地物地貌,并在制定范围内采集数据绘制等高线。根据k1点的坐标,高程以及k1-k6的方位角,通过角度测量,算出k2—k6点各点的方位角。通过水准测量,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全站仪测出个控制点间的距离。

然后在各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得到原始数据算出各被测点的高程,坐标并在图上画出。通过这些测点绘制图纸。特别要提到的是在k4点进行碎部是,由于控制范围较广,地形地物较为丰富,必须加上k7,k8两个控制点才能清楚地测得所需的数据。

实习心得:

年月日早上8点由贺老师给我们做了工程测量实习动员大会,我们工程管理专业的同学在在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十三号教学楼进行为期两周的工程测量实习。我们班共有32人,分6个小组。等同学和我是第一小组。

现在,为期两周的实习已经结束了,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深刻的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由于是在夏季,又加上这些天刚好赶上高温天气,烈日当头,但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协作精神。不畏酷暑,甚至废寝忘食。白天测数据,晚上加紧描点等。密切合作,互相互学。很认真地进行了测绘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

通过测量实习,也有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测量学是一项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习工程测量这一门课程的过程中,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在于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信息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学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建筑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测绘学基础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

通过这次实习,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为了尽快尽质的完成任务,我们每一天都在加班的努力,尽管很累,很辛苦,可我们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同时我们也在实习中感觉到了充实,也学到了小组之间的团结、默契,更锻炼了自己很多测绘的能力。首先,是熟悉了水准仪、经纬仪的用途,熟练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各种使用方法,掌握了仪器的检验和校正方法。其次,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明白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其主要有三个方面: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这样更好了解了如何避免测量结果错误,最大限度的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即要作到:(1)在仪器选择上要选择精度较高的合适仪器。在仪器精度有限的前提下通过机械回转等方法消除误差。(2)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水平。(3)通过各种处理数据的数学方法如:距离测量中的温度改正、尺长改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校正数值等来减少误差。第三,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通过实践,真正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测量仪器的操作、整平,对中更加熟练,学会了数字化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学到且做到的东西,但在实习过程中,我做到了,虽说并不完美,在曲折失败中还是取得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以及处理各种情况的能力。

第6篇

给水排水专业是当下热门专业,就业率高;该专业所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给水处理、污废水处理等方向;几个方向均涉及具体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有很强的实践性;故实习为该专业学习的重要过程,通过实习,学生得以更好的实践,更快的融入社会工作。所以,如何做好实习工作,至关重要。

二、实习教学现状

给水排水专业实习有金工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金工实习、测量实习为专业基础方向实习;接触到从事专业的实习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本校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1―2周)、第八学期(3―18周),时间为1周、3周、2周,16周,实习程度逐渐深入,最后完成毕业设计。

作为西安科技大学的一名教师,在参与学生实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其中的问题,致使学生实习达不到理想效果。发现的问题如下:

(1)实习内容不全面。实习的主要基地为污水厂(西安市第三污水厂)、给水厂(曲江水厂、西安市南郊水厂)、建筑施工工地(对象为地下室给水水池、泵房、给水排水消防管线布置;标准层室内给水、排水管线布置;顶层水箱设置、排水管通气设施设置等)。水厂的实习重在参观、了解工艺流程、了解构筑物特点功能。而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从事环保质监工作、可从事水处理设备生产、销售工作等。因此,应加大学生在校期间实验的实习力度,加强学生对水处理设备的认识、了解。

(2)高校教师本身工程实践能力不够是导致学生实习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就学生在校期间实习来讲,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或有专门厂家工作人员讲解;毕业设计则主要由高校教师指导,而现实情况是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设计能力严重缺失。

作为一名高校工科专业教师,深有体会。当前高校教师大部分为硕士、博士;硕博研究生期间以学术研究为主,实践以实验为主;而多年未接触建筑给水排水施工设计或水厂设计;进校工作后,没有相应的实习进修渠道;年终考核亦没有相应考核机制。由此,使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不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实习形式相对单一。实习目的为使学生了解实物、掌握实际运行工艺。传统的实习方法为到现场观看(水厂、工程施工现场),虽然能取得直观的效果,但需要相当的经费、时间、社会资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可尝试多种形式的实习。

三、改进实习教学的建议、措施

作为教师,在参与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问题,同时也做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针对于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给水排水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由社会需求出发,增加实习内容

社会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课程设置。[1]对于给水排水专业来讲,基于蓬勃发展的房地产行业,建筑给水排水方向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水污染现象严重,给水水质问题、污废水回收及水质监测,江河湖泊的水质问题,都引起了人们的关心甚至焦虑。所以,学生实习要加强水质测验方面的内容。[2]

加强水质监测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加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包括提升实验室教师的实验指导能力、增加实验器材、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对学生实验建立考核机制;[3]使得学生真正掌握哪些水质指标需要监测,以及如何监测,在水质监测这一块内容上多花些时间。建立考核机制,使得实验室真正发挥其实习实践的作用。二是加强与校外相关水质监测部分的合作,包括环保部门、水厂等,使学生认识实际工作中水质监测是如何进行的。

另一方面,毕业生有部分同学会从事水处理设备、水净化设备的生产、销售工作。所以对这些设备要做到真正了解、认识,学生在实习时需加强这方面能力。比如可以通过相关教师对设备模型的讲解,或是到水处理设备厂家进行实习。

2、努力提高高校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给水排水专业作为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一方面向社会输送毕业生,直接从事工程建设、设计、运行管理,一方面有少数毕业生继续深造,从事水专业的研究工作,在水处理或是管线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创新工作。前者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后者对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以便于更好的研究创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便于学术研究;又要具备较高工程实践能力。但现实是高校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而对工程实践能力相对轻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第一,高校聘任原则只重学历、学术成果、不考察实践能力;第二,高校对工科教师的考核机制没有涉及实践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多数高校具体情况,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于高校聘任制度在国家重视科研成果的总方针下,适当比例的引进中高级职称工程管理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二是由硕士或博士毕业直接进入高校的教师,校方可提供相应实习机会(安排去相应设计院或施工单位或提供项目)给青年教师;教师本人亦需自己努力,抓住可以实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三是校方应在教师指导的实习工作上设置奖惩机制,督促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4]

3、实现实习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

实习形式可由传统的“走出去”(到企业、单位现场)变为“走进来”(请相关工程师、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水处理设备模型认识、讲解);以观看纪录片的形式了解水厂运行、管理、维修等过程,并以电子视频形式让学生随时温习;实现实习形式的多样化。[5-6]给水排水专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高校本身可以此专业为契机,成立相关校办企业,为学校创造利益的同时,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实习平台,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第7篇

关键词:CDIO;环境工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58-03

一、引言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工科院校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党的“十”明确提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质量,需要大量高素质、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对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工程人才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了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即“卓越计划”),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为国家培养大量高质量的、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人才[1]。近年来,CDIO模式作为国际流行的工程教育模式正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和应用,它既能运用于对精英化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也适用于大众化工程专业的教育,完全符合我们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需要[2,3]。如何培养合格的、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摆在高校环境类专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CDIO培养模式的提出无疑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CDIO模式及其基本理论

CDIO是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前沿工程大学共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和实施体系,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构思”是指明确客户的需求,不断改进概念、技术和商业计划;“设计”指根据构思,制订开发的产品(或系统)所需的各种计划、图纸或算法等;“实施”是指把设计转变为产品(或系统)的过程,包括制造、测试、检查等等;“运行”指对产品(或系统)的维护、优化和淘汰等[4,5]。CDIO模式是以产品(或系统)从研发、制造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借鉴,通过系统化的设计,以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的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人才。

(二)CDIO模式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环境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防治、控制和解决有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具备在水、气、固、声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检测、环境影响评价等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具备水、气、固治理的工程实践能力,并能在工程设计单位、环保公司、工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管理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工程人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很广,涉及到供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的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等,这些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决定了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工程素养。

对照CDIO模式,国内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与现代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毕业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足。目前,高校课程安排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在基础课教学中过分强调英语、政治等课程学习。英语学习固然重要,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会导致同学以学英语过四六级、TOFEL和GRE为荣,对其他基础课程的学习就不够重视,导致毕业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足。CDIO模式灵感源于工程产品(或系统)的生命周期管理,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对照这个模式,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毕业生知识面较窄、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不足。现代科技的发展呈现交叉性、融合性的发展趋势,环境工程专业更是如此。新的化验、检测方法、检测仪器不断出现,这需要学生除了对本学科的知识有很好的了解,还需要重视边缘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虽然基本都实施了学分制,提倡选修课和通识课,推行主辅修等改革措施,但真正落实到位的不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毕业生知识面较窄、影响了就业,也制约了毕业生的工程设计与创新的潜能。

3.毕业生动手能力不行、实践技能差。通过对杭州、绍兴、嘉兴等环保企业的调研发现,有近60%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表示不满意,环保企业首先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动手能力与基本的专业技能,希望经过企业短暂的后续培训后,能够直接顶岗完成工作,但部分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缺乏基本的钳工、电工知识,不具备对基本设备进行简单维修和故障判断的能力,实践技能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4.教师工程素养的不足。为适应学校规模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引进了大量的硕士、博士,但这些新进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院校工作,这些年轻教师没有工作经历,社会阅历较浅,在教学科研方面基本没有积累,在工程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很多教师只能在他们各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领域称得上是专家,但大多缺少企业的经验和工程训练的经历,教师的工程素质和水平与CDIO模式的要求是有一定差距。

三、基于CDIO模式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CDIO模式强调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基于此,我们提出改善教学总体规划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工程实践水平、加强实习环节等培养措施。

(一)改善教学总体规划与教学方法

1.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生物学等,环境工程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管环境工程工艺如何变革都离不开这些基础科学;其次,深厚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知识面和视野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工程设计与工程创新的能力的培养。为了加强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设计能力,学校应该重点抓好《物理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等课程,在课时安排、实验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都作出倾斜,以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奠定学生工程的基础。

2.实施宽口径教学方法。宽口径教学是指在课堂讲授时不仅仅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以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要结合工程实践在讲课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申,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实现由点到面、由抽象理论到具体工程实践的拓展[6]。例如在环境工程原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重点讲授本课程所涉及的重点知识,还要对涉及的一些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及边缘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讲授,例如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与交叉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分子印记材料及其相关技术等,这些都是环境工程领域需要关注的发展方向。所以,在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需要结合目前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使学生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深的体会。这样的教学既包含许多新型学科所要具备的知识,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途径,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和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

3.倡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注重倡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科研和社会实践以及各类综合性竞赛活动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一方面增加讨论学时,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布置讨论的题目,并给出一些参考文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查阅文献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有的课程还增设了答辩环节,通过一系列的互动学习环节,除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还通过即时的知识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安排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教师要注意进行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潜力的挖掘及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提供科研、创新项目支持。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一些学生参与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如学校每年资助学生申报创新项目,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设计、动手和实践能力。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膜法水处理》等课程中都安排参与科研课题的机会,以加强工程设计与科研创新能力。此外,浙江省教育机构也会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创新项目进行重点立项,这些都大大增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

(二)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重点抓好三个实习环节

对于当前社会背景下的现代工程师,理论知识是实践技能得以实现的基础,但理论知识无法代替实践技能的形成,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的工程人才最大难度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CDIO模式强调工程教育在保证工程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三个实习过程中,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实习和实践,可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实习基地的建立上,由学院和教师出面联系,选定一些科研比较好、工艺流程合理、设备先进、工程实践机会多的企业作为长期的实习合作单位,与其保持经常的广泛的横向联系,利用各种形式如聘请企业的专家走进课堂进行专题讲座、举行座谈会和联欢活动等,与这些企业的领导和职工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二是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轮流开展相应的实验,如在城市污水厂实习时学生自己动手采集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水样和污泥样,在实习指导教师和污水厂工程师的指导下,分析水样的COD、BOD等,观察污泥样的微生物。这样,以课本基础理论为指导,在污水处理现场充分了解污水厂构筑物、污水处理工艺,并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过程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全面实现学生“理论―实践―理论”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设计与创新能力,为其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水平与能力

CDIO模式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工程素养,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既能传授学生知识,又能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1)选派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到环科所、设计院、环保公司等单位挂职锻炼、跟班工作等方式参加工程实践,并让有关单位做好对青年教师给予有效的“传、帮、带”。(2)积极鼓励教师加强与环保公司、环保设备制造企业、设计院等单位的横向课题合作,加强工程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双向联合。(3)采取“引进来”的办法,从环保企业、科研院、设计所等单位引进所具备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师资队伍。(4)提高教师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水平。社会迅速变化,知识不断更新,只有时刻把握工程前沿知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一方面要不断派遣教师出国和到国内的一些著名高校进修,学习先进和前沿的专业知识;另外一方面也要不断引进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甚至国有大企业的高级工程专业人才来充实、优化教师队伍,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这种培养模式,使教师能够与国际社会的大环境接轨,时刻把握国际前沿知识,掌握领域最新动态,从而为学生传播新鲜知识,导入新的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的理念,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蓝天计划”每年资助约50名青年教师出国去进修,以扩大教师的国际视野,接触国际工程前沿,提高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周军,岳爱臣,等.“‘卓越计划’123模式”的创建与实践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2]顾佩华,包能胜,康全礼,等.CDIO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3]周兆忠,周建强,林峰.结合CDIO的订单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

[4]张志刚,项莉萍,张寿安.基于CDIO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

[5]Liang Zhongwei,Deng Hongguang,Tao Jianhua. Teaching Examples and Pedagogy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Based on the CDIO-based Teaching Method[J].Procedia Engineering,2011,(15).

[6]周志红,黄跃平,李兆霞.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

第8篇

关键词 土木工程 工程测量教学 体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个高校以往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现在看已经难以满足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然而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是面向土木工程各专业都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这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专业,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而且又很有强的实践性。大一开基本的课程,有土木工程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大学物理,大二有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大学物理,还有相关的课程,比如说CAD制图,C语言的编程。大三会有结构力学。这个专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永远也不会离开物理和数学,逻辑性很强。要有很好的数学功底和物理思维能力,要不然学生学起来会很吃力。还有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与坚持不懈的毅力,及协作精神。本文针对教学现状,以及对将来的实践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改革措施提出以下见解。

1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的现状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设计、管理、勘测、项目规划、研究开发与土木工程教育等工作。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口径的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研究和创新能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工程管理高级技术人才。

通俗地说,就是教给你怎么在土木工程(房建、道桥、水利设施建设等)建设中如何测量的学科,譬如要建设一座大桥,你要确定线路位置、桥墩位置等,才能再去修桥,又比如建一座大楼,你也要确定其位置、高度、形状等,这都是测量学的内容。就算是砌砖墙,这块砖往哪个位置放是准确的,这也属于测量的内容。

在这里,工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掌握理论,这样在实践中才会得心应手,否则就会很吃力。一般学校都会有两到四个星期的测量实习,就是把学校的平面图测出来。测量一般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都要用到。我校是按照课程安排会有三周的实训周,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平时教学中也会有仪器的熟悉与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这里建议学生把全站仪要加深印象去学好熟用,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2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施工测量结果的精准率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构筑物的位置定位及结构间关系,往往一些工程事故的发生也是因为工程测量不准所造成的,如果工程测量没有获得有效的监控,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就无法保证准确的施工测量结果,进而所要达到的工程目标就难以实现。第一:在学科教学中,课程理论内容偏深,篇幅大,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第二:学科所要求的与现实生活中的施工项目的需求相矛盾,走进施工工地现场,笔者对施工和监理等单位进行考察之后,对目前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倾向出现了偏差。如果在这样教学下去,即将毕业实习的学生或已经毕业站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人员而言,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实践告诉我们工程测量教学的重点在于实地仪器、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和竣工测量等,对地形图的测绘几乎没有需要而在教学中地形的测绘仍然是重点内容。最后,大学里本学科的学时减少与学科实践的信息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矛盾。要及时准确地更新教学观念是目前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3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中改进的措施

高校的测量教学应加强课内教学和实验,改革校内实践,借助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平台,使学生能掌握够用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对突出的测量基本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达到“学”与“用”的统一,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完成“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3.1 加强实验基地的建设,增加先进仪器

以身作则,关注学生在实验基地的实际操作。实践是对理论的验证、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测量一定要抓住学生在应用中的准确度和使用方法是否准确这是教育的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严谨。首先,教师要作表率和楷模,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其次,实践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的培养。再次,在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应用实践意义。让学生充分体会实践是离不开理论的,时刻要在理论课上加强学习,在实践课上才能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要让学生做到,三准:眼准、手准、脑准。脑准指测量方法预测思维一定要清晰,不能含有半点马虎。在实践中教师要讲清测量后果及对施工方、对社会的危害。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自立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提高。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认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的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学生干部、大学生党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来研究、探究新一代工程测量的前景和必要改进,进而提升工作质量。

3.2 亲身体验施工工地,指导教师带队

现阶段学校的实验基地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的工程测量实践环节。很多大学生总觉得“社会的工程测量,对我来说很容易的”。所以要号召所有高校可与企事业单位等建立“校企合作”真正做到校企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测量职业的玄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需要我们细致耐心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需特别强调的是,大学生只有在法律制度、现代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保障下,在学校和社会企事业的积极配合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顺利实现使当代大学生的学术,即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的相关问题彻底得以解决。

在实施这一项具体活动中,师生必须并肩作战,要有集体主义精神,要有团结合作精神。测量是一项要求缜密细微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按照测量要求完成各测段的距离、高程、高差的测量,还得对各测区范围的地形、地物、地貌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描绘出来,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内业计算及各种数据的校对、处理、复核;并且还要把各个测点按一定的比例在方格网上放出来,而这些工作都得差不多同时进行,这就更需要我们的各组成员分工合作,团结一致。要在实践学习中查缺补漏,是我们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中更加合理化。

3.3 教学内容具体化,加强实践性和实效性

结合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岗位需求大致可以分为工程施工、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三大类型,在侧重点上,岗位只需要一般工程施工测量的能力,在教学上要加强对施工放样测量和线路测量的讲解,以及测量新技术在现代技术的发展,教材的编写与培养的目标要相互一致,应对理论进行适当删减。测量教材应增加如下新内容:全站仪原理与使用;电子水准仪原理与使用;广义测量平差概念;定位;数字化机助成图;激光指向仪;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准直仪等;在教学上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打破课堂完全教室化的格局,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最终能将理论与实际充分地结合起来,做到心中有数。

在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研究大学生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教学的体会和反思势在必行。理论与实际不符,学子功底不深,不仅败坏学校名声,更阻碍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加强研究这一问题,既是人才培养本身的迫切需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这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严肃对待,需要广大的教育者拟定一个合理并值得推广的方案,这样众多学子才会找到正确的航标,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杨国华.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2] 李方娟,陈雷.景介文.《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10(1).

[3] 王小梅.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0(4).

第9篇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和培训,对XX项目管理公司及公司的业务和工作模式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现将所获得的心得体会汇总如下:

一、对于XX及项目管理公司的认识:

我进行了XX公司发展历程的培训,使我了解到XX公司从1987年公司开始投资咨询业务至今已经经历的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些年里XX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成立了多家分子公司,具有投资咨询、造价咨询、招标、能源与环境咨询、工程监理、信息化工程咨询业务等强大的综合咨询能力。

  北京XX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立,纳入了原北京XX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的项目管理业务。北京XX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满足政府和社会各界客户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专业化需求,提供项目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管家式”专业咨询管理服务,通过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使得政府和社会客户的投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项目管理公司推行“PMO+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控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我来讲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二、对于公司 “PMO+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认识

PMO-项目管理办公室,为公司设置的职能部门,是项目经理部的直接管理机构,对公司所有项目经理部实行从组建到解散全过程服务、协助、支撑、管理、指导、监督、评价、考核。

项目经理负责制则是企业制定的、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主体,确保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责任制度。

二者都是以项目为基础,PMO通过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并结合企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将项目的实践、过程和运作形式化和标准化;项目经理责任制明确了对项目质量、安全、风险和运行的首要责任归属,通过强化管理的有效性,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二者的结合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三、对于项目管理工作的新认识

毕业之后,我的工作经历主要是在施工单位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和一项目的技术支持的相关工作,中间穿插了投标和评标的工作经历。在我的脑海根深蒂固的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施工管理。来到XX后,讲解及对相关资料的学习,让我的的思维豁然开朗。

  项目管理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专业化活动。它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不仅仅是局限于施工的管理,从项目的策划直至项目的决算甚至到项目的消亡都贯穿着项目管理的身影。因此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项目的推动与发展。

项目管理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知识面很广的业务。对于个人而言,不可能将所有阶段的各专业都弄得非常深入、清楚。也就是说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沟通与协作,良好的沟通与协作也是推进项目发展的重要方面。

四、对个人的展望

第10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 relying on more than a decade of national practice base platfor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ssessment standards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ere reformed and innovated. Systemic vision of production practice with other practice, experiment,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teaching was proposed, the interdepe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other aspects were found out. And through this research, practic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production process got implementation and validation, students received more efficiently comprehensive training of production practice.

关键词: 生产实习;工业工程;系统性;创新;应用

Key words: production practice;industrial engineering;systemic;innovatio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26-03

0 引言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始建于2000年,通过培养方案的四次修订,使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设置逐步趋于完善,各类实习从形式到内容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特别是生产实习,在国家级实习基地——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平台上,从2003到至今的十一年的实习过程中,使所培养学生符合培养方案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生产实习既是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工业工程在美国是以实践为基础成长起来的专业,国外在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方面都非常重视: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美国的企业合作教育主要是增加工程实践环节,大学与企业保持长久密切的联系与协作,使学生有稳固的实习基地,目前已有1千多所学校,5万多个企业进行这种合作,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英国实行一、二、四年级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使他们能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以保证学生受到较好的专业训练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德国,对生产实践环节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每次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写出鉴定,关键是实习完成情况和通过与否,是学生能否参加毕业考试的前提条件。通过考察国内外一些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后发现,我国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及管理方面的课程占的比例明显偏大,而工程技术基础课程则相对较少,从而没有体现出工业工程专业工程的特点。

1 生产实习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思想上忽视 这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不能得到很好开展的主要因素,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生产实习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缺少科学定位,目前各高校的工业工程专业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更轻视实习环节的倾向,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对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形式、要求、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设计上,缺少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从而相应引起实践教学内容重复、时间安排不合理、管理过程失控、实施目标偏差大、考核方式单一,缺少科学性等一系列问题,另外经费的倾斜力度也不足。以上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实习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生产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积极性,因此对生产实习要有一个明确的导向。

1.2 各环节联系不强 众所周知,工业工程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都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服务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或课程群,如工业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服务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这门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每项内容前后项之间、横向之间是否缺乏联系,当学生在某一环节中理解不到位时,应在下一环节中得到补充和理解,如果两个环节是脱离的、孤立的,就做不到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效果,另外生产实习前后学期的各项实践环节的脱节,毫无关联,也是影响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

1.3 管理过程松散 由于思想上的忽视导致整个管理过程不科学、不规范,缺乏生产实习的有效实施计划和管理文件,包括学生的请假制度、实习过程对现场观察的认真程度、实习文件提交的时间和质量约束等具体问题。

1.4 成绩流于形式 工业工程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各不相同,考核方式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但仅有的这些不同还不足以遏制一些投机取巧的学生,如提交实习手册和实习报告等环节,给偷懒的学生提供了同学之间相互拷贝、在网上下载进行抄袭提供可乘之机,使最终的成绩流于形式,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影响生产实习评定成绩的公平性。

2 生产实习系统性构建与实施

2.1 明确培养目标 世界各国的工业工程发展证明,工业工程只有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解决工业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保持其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其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等一系列程序都必须遵循这一目标,以形成关键目标驱动下的教学模式。另外生产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生产大练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岗位能力和磨合期的长短。在几次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不断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调整生产实习的内容及时间安排,充分体现工业工程专业工程性的特点,达到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2.2 实施计划构建 生产实习在外地进行,除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实施,还有学生的衣食住行,旅途和现场的安全等,从整个实习计划的制定、工作流程的设计到全面管理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实习规划的实施,是整个实习的主要工作,而实习规划的制定是关系到实习过程实施的关键。在整个实习管理和实践过程中,通过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达到提高实习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中对相关专业的规定,以培养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宗旨,管理手段的更新,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实习布置的内容,同时还受到企业历史与文化的熏陶。 “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一汽人“岗位就是责任”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抗压能力和耐力,都在影响着学生。人性及品格的培养,从不同层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生产实习内容的设计 本校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主要由实习(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三大模块组成,实习(实训)由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ERP实训、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实习(集中或分散)等环节所构成,其中两周的生产实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生产实习环节的安排上分为三个阶段。

2.3.1 在进入车间实习前,除了安全教育,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大量功课,在金工实习的基础上,学生要掌握车间及产品信息,了解实习单位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组织管理情况;确定每个车间的典型零件、主要装配过程和主要实习内容,如在变速箱厂,以齿轮、变速箱箱体和变速叉为典型零件。在底盘厂,以转向节、十字轴、螺旋伞齿轮的加工,后桥总成装配线为主要实习内容。在发动机厂要预习连杆、曲轴、发动机总成的装配流程及工作原理等内容;教师用照片、ppt及板书讲解预备知识;对生产问题作出预测并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设定针对性的实习内容。

2.3.2 进入实习现场后,根据实习教程及实纲的要求,学生们按照分组,严格跟踪自己所负责的五个典型零件和一条装配线,在实习手册上详细的进行记录:每人绘出5个典型零件毛坯草图,并了解其结构;跟踪5个零件的五条生产线,掌握每一台机床的型号、参数、工作原理;记录生产线上每个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了解工序、工步、工位、安装、走刀等基本概念;掌握定位夹紧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如组合定位方式一面两孔,结合变速箱箱体的生产过程就会融会贯通。还要求学生记录一个典型产品装配工艺过程,如发动机、变速箱、减速器、后桥总成等;在所有过程中,观察工件的定位与装夹。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注意观察现场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能够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把企业的最新工程管理和机械加工融为一体。

2.3.3 每天实习结束,并不意味着同学们对现场所学知识的全部理解,晚饭后,要求同学们对当天内容进行消化理解,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去考虑、记录这一天漏掉了哪个工序或工步,什么时候、在哪里出现了问题,设备和人员是否还需要调整,怎样去做会更好等问题,晚上的讨论分成几个大组,白天现场的指导教师对应指导晚上的讨论,主要完成两部分内容:首先由某些学生将当天的工作流程和产品流程以提问解答、黑板绘图书写等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听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不同声音,在争论中进行修改,当天的实习手册讨论更正后由指导教师及时批改发给大家,举一反三,不断强化。其次,教师还要利用讨论后的时间给同学们预习第二天的实习内容,使大家对新的内容有的放矢,收到了良好效果。

2.4 构建生产实习与相关环节的联系 三大模块中实习(实训)、实验和课程设计,如何更好地结合,一环扣一环的衔接,生产实习中,每个学生的5个典型零件在课程设计中选出一个继续完成该零件工序卡和工艺过程卡的制定,针对每一工序的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加工余量、走刀长度等进行详细计算,并对其中一道工序的夹具进行设计;基础实验中,开始对自己的5个典型零件进行建模仿真,利用生产系统仿真软件对生产过程进行运行、验证;在专业综合设计中,针对实习中所记录的产品的总成,依次完成加工与装配工艺规程、生产计划制订、设备选型、人员配备、加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物流系统设计、车间及厂区规划方案设计,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经济分析,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专业课设施规划与设计实验中,对前述产品所设计厂区进行仿真设计,这是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综合训练、真实训练,相关的理论教学、实习内容、实验过程、课程设计交叉融汇,形成一体,建立了各实践环节之间的系统性的有机联系。

最后一个实习环节是毕业实习,部分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指导教师安排,进一步跟踪生产流程,有的重返生产实习基地,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完成相应毕业设计题目,如一汽变速箱车间的设施布局及优化、螺旋伞齿轮主动轮生产线分析与设计等设计题目为企业流程再造与车间规划中提供了有价值的构想,使学生也对本科四年的所有实践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路,并通过各设计专项技能以及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把理论学习、科学研究向工程实践转化,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最终实现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同时在招聘和就业过程中,实习基地的实习经历也彰显其优势和作用,在用人单位考察选聘时普遍得到认可,有利于直接获得就业机会,使该专业的就业率遥遥领先。同时在就业后的工作中学生也能够做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在竞争中存在获胜优势。

2.5 不断创新,健全量化考核体系 目前各院校生产实习的考核大都是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实习报告情况做定性评价,很少有定性的评价依据,评价的结果随意性大,公平性差。建立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生产实习量化的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问题的总结归纳与分析能力、文字表述及实践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用多侧面、有重点的科学的考核方法取代单一考核方式,采取现场表现观察;收工后的讨论问答;讲台展示记录;每天实习手册批改情况;由学生、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的实习鉴定;返校后提交的实习报告等多种考评方式,各个阶段以具体指标计入成绩,学生对全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足够重视,争当优秀实习生,获取荣誉证书,使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发挥最大效能。

3 结论

在与工业工程专业相关的生产、服务系统进行了探索与改革,通过十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主要体会:

①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对实习过程中的流程,以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为前提进行重新的理论研究与整合;以企业生产为研究对象,对生产实习的核心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②借助现有的硬件基础设施,运用系统仿真软件,建立研究对象的系统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各种生产系统分析和工程验证,使实习、实验和课程设计有机结合,紧密联系,达到实习内容的最优设计与改善。

③严格管理过程、提高实习质量,使考核过程贯穿于实习过程始终。

参考文献:

[1]贾国柱.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国内外比较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3):130-134.

[2]陈世平.国内外工业工程学科建设及专业教育比较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10).

[3]张绪柱.工业工程实验与实习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4]李军,张学龙,贵文龙.工业工程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1,148(12):203-205.

第11篇

关键词:沙盘模拟,项目管理,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工程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1]。

近几年,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综合项目管理能力要求逐年提高,根据施工单位对工程管理学生素质要求的调查问卷结果可以看出:首先,施工企业对

学生是否具备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的能力较为重视;其次,施工企业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施工技术、识图能力等施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较为看重;最后,施工企业对能够掌握上述重要技能之外,还具备合同的编制与管理能力、又懂造价、又能运用现行法律法规的学生较为青睐。

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建筑市场输入有技术基础、较强的管理能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下,目前很多高校项目管理教学中都存在以下难点:

如何使没有任何项目管理经验的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项目管理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2、如何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亲身经历工程建设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实践;

3、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竞争意识,使学生能更好适应毕业后的工作;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沙盘的基本原理

传统的理论教学空洞乏味,案例教学又略显得概括化和单一化,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很难灵活深刻的掌握项目管理的原理与技巧。

为了更好的提高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很多高校引进了广联达沙盘项目管理模拟沙盘。通过直观而逼真的沙盘教具、角色扮演分工协作和配套的分析软件,让学生在“体验式”与“情景式”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2]

三、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手段的选择和素质培养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训,是借用直观的沙盘教具让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与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经营经理)在项目决策与执行过程当中懂得人才开发、沟通管理、决策能力、更好的创新理解项目管理和经营的全流程的沙盘模拟形式。学生通过对项目经营的盘点与总结,反思决策成败,解析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综合管理素质。[3]

1、团队合作意识:与传统课堂形式不同,本实训课程把学生5个人分为一组,这样就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

2、竞争意识:一个工程结束后,根据各个小组完成的情况,评定出最佳团队奖和最佳经理奖,并发小礼品以资鼓励。每个小组之间由此会产生竞争意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

3、全局决策意识:拿到一个工程,学生根据工程概况和承包合同首先要进行前期决策,会制定2-3个方案进行比选,经过软件分析最终选出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执行,这就对学生全局意识要求较高。

4、风险意识:沙盘中风险事件触发以及紧急补救措施等规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

提高项目管理教学实效性措施

强调互动式教学、强化团队讨论

让每一个学员在课程中都有上台发言的机会,将有超过60%的时间用于讨论、练习及沙盘演练。为保证沙盘演练效果,每节课学生人数宜控制在25人以内。

理论与实践穿插教学

项目管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时比例1:2-1:4,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补充相关理论知识讲解,如决策阶段横道图绘制知识的穿插讲解、材料使用方案选择中对于盈亏平衡原理知识的穿插讲解等。

在校内举行专业职能竞赛

每年6月份在全校范围内举行校级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用一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工程概况和市场要求等完成一个陌生的小型工程策划与执行。通过评委点评颁奖(获奖证书与奖品或奖金等),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鼓励,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加全国项目管理沙盘比赛

现在,全国项目管理沙盘竞赛已经举办了三届,越来越多的院校组织学生参加,这也是检验项目管理沙盘教学成果的方式之一。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更深刻的了解项目团队的组织结构及其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从而了解到从事岗位工作所用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增加校企合作或工程实习力度

目前,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选用这种方式来提高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除了学校与公司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和学生实训基地协议外,部分学校已经主动引进公司进驻校园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学生就业率。

5、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技能是职业技术类院校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职业技能的提升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 循环提升过程。具有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应借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提升个人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的综合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在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学习中实效性也会相应得以提高。[4]

总结

通过采用这种沙盘模拟教学的方式以及研究企业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项目管理学习者进行实战训练。在课堂中使用具体实战案例,讨论实际项目中遇到的真实问题。通过一个贯穿始终的沙盘演练,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有机会以一种标准化的过程操作一个具体的项目,使之对方法论产生具体的体会,同时锻炼在项目中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沟通与领导的技能。

总之,沙盘模拟实训这种集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展示了互动教学的魅力,使学生能够以施工单位主要参与者的姿态来掌握施工从招投标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管理与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学习中逐渐培养起岗位分工合作、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曾栋.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的探讨[J] 职业教育 2011(18)

2、吴慧.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 时代经贸 2011(04)202

第12篇

对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到教学计划,再到各门课程的具体实施计划,均是动态的。我校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设了土建专业,在土建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通过向兄弟院校取经和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调研,再根据本校办学思想制定了学生培养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修订,在最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性环节教学时数。其中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时间是三周。经过多年的调查统计,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工程施工企业、工程设计单位以及相关工程管理单位。本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结构和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施工又包括土木工程施工的理论教学、土木工程施工组课程设计和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三部分。前两者均为课堂教学,在校内完成,而后者(土木工程施工实习)是在校外建筑施工现场实地教学。

近年来,我院对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课程进行了较大改革,使用了施工实习网络平台,学生成果也由原先的纯纸质文档向电子文档转变,学生每天的实习日记能及时上传,指导老师能及时检查点评,促进了实习质量的提高。

通过多年对施工生产实习的指导,对学生培养有着自身的感受。以下仅从学生实习日记、实结质量的微观层面探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建议,以供参考。

1.实习成果的质量状况分析

土木工程施工生产实习的任务主要是学生近距离观察某些工种操作过程或亲身参加某些工种操作劳动,检查施工活动中形成的成品质量,并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工程施工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锻炼身心,增强综合应用分析能力。它是学生给自己定位,接触社会,体验工地工作生活,感受社会,初步积累工程经验的重要过程,也是由学校向社会过度的一种特殊过程[2][3][4]。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网络平台由扬州大学、江苏沃叶软件有限公司和盐城工学院联合开发,致力于满足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习过程的记录、学习和交流,以及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的评阅、指导和管理。学生在实习前进行注册,手机和电脑均可使用,可随时将实习日记和实习图片上传至网络,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掌握学生实习动态,并进行指导和批阅。

使用实习平台之前,学生提交的实习成果主要是纸质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使用实习网络平台后,要求学生提交的主要是电子版的实习日记和实结。本次扬州大学参加施工实习的学生共4个班,134名学生,其中有120名学生使用了实习平台,因某些客观原因,有14名学生未能使用。实习地点以江苏为主,也有少数在山东、浙江、上海、北京、新疆等地。以下是针对使用网络实习平台提交的电子版成果的分析。

1.1 实习日记

实习日记包括上传的文字和图片。本次共收阅实习日记1862篇,实结120篇,实习图片1565张。

实习日记表式已预先设计并可在网络实习平台上直接使用,在布置实习任务时已经明确填写要求,即如实反映自身参与实习的情况和收获,日记栏目中有工程名称、地点、天气、内容、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体会、图片。总体上看,大约15%日记记录优良,45%比较好,30%一般,剩下的10%不尽人意。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部分日记内容不完整。表现在日记栏目填写不全,有些必填项目未能填写,如工程名称、地点、天气,未上传现场图片,未记录亲身参与的内容和收获,未填写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部分内容缺乏真实性。表现在连续多天的日记内容就是某些书本、规范等资料的连续摘抄,未能用自身语言反映工地所见所闻,内容显得空洞无物,无具体实质性内容描述。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要考研的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考研复习上,未投入足够时间去工地,只能瞎编瞎抄以求过关;二是比较懒惰的学生不去或少去工地,只能抄袭以取得实习成绩。如某篇日记内容如下(图1):

(3)部分学生上传的图片偏少、图片质量欠佳。这个情况比较普遍。学生对必要的图片说明以及较好的图片质量认识不足。每天至少一张图片也是老师检查学生实习真实性的需要。图片质量问题主要有取景不当,不能将重点安排在显著位置;清晰度较差,图片模糊;系统性差,对需要多张图片才能表达的过程未能形成系列图片并按顺序排列。图片质量高低与拍照用的手机性能、摄影技巧以及学生对拍摄对象的认知程度有关。

(4)部分日记内容与图片内容不匹配。当天日记内容与当天上传图片应当互为说明和补充,尤其是图片,有时是语言文字不能表达清楚的。如某日记内容为幕墙脚手架的搭设,但图片反映的却是某基础施工情况,毫无关联(图2):

(5)部分日记文字、语句不够规范。部分日记中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不当,语句不够通顺,病句较多,不能正确使用专业术语,有较多工地化、地方化的语言,当然有些地方术语倒很形象可读,用在日记里未尝不可。如某篇日记通篇无一个标点符号,当然这是极端个案(图3):

(6)部分日记缺乏实质性内容。极少数日记通篇都是感叹感想抒情,工人多么多么辛苦,技术员多么

多么认真、熟练,等等,看不出学生当日究竟做了什么。

(7)普遍对规范、图集运用较少。在工地要看图纸、检查验收要看规范,在描写钢筋、模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成型质量等文字中,很少有具体尺寸偏差数字,语言比较笼统,反映实习不够深入(图4)。

(8)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填写不足。这部分内容是能反映实习深入程度的。遗憾的是这一栏有较多的学生未认真填写。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是能力培养的要求。有少部分学生做得很好,说明确实动了脑筋,有较大收获。

1.2 实结

实结是学生实习结束后及时对实习期间有关实习的工作、收获、建议等所做的小结。要求先按实习时间顺序介绍工程实习概况,之后按主要内容分段叙述,对照任务书要求作出实习完成情况自我评价,最后是提出不足和建议。大部分实结比较认真,普遍的问题是层次不够清晰,段落设置稍显混乱,有的乱发感想并且从头到尾随处可见;二是有较多学生反映的是读图识图能力比较差,工程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已采用平法标注多年,但是教W中在这方面可能训练不足,是急需补充的短板;三是反映交流能力较差。

2.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建议

为使学生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通过以上总结,提出下列建议:

2.1 在实习开始前的教学计划中,建议增加或加强以下内容:

(1)工程施工实习安全讲座。包括施工安全和实习安全,安全是实习的头等大事,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2)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标注的学习和读图训练。这是学生在专业方面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如果此前有关课程中已经安排该项内容,则应审查课时和效果。

(3)开设论文、应用文写作讲座。提高写作水平,对以后的科技交流、科研论文写作均是需要的。

(4)摄影讲座。除对实习图片有帮助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美学素质。

(5)交际礼仪讲座。提高与陌生人初次见面交流、沟通的能力。

(6)关于复习考研学生。暑假当中实习,正是应届毕业生考研复习关键之时,学校能否统一将考研的学生另行安排。

2.2 实习时间偏短,建议增加至6周。三周时间实在太短,对土木工程专业,施工实习尤其重要,学生好不容易联系到实习项目,可刚刚熟悉和适应,实习就结束了,有些得不偿失,效果欠佳。

2.3 大力增强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应尽力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服务,也可以作为指导老师实践的场所。目前还有极少数学生不能联系到实习工地,此时就可以利用实习基地。由于有校企关系,因而在学生实习各方面安排上会比较顺畅。实践证明,在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其实习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参与度、认知程度、团结协作精神等均比较理想。

3.结束语

培养工程系列实践创新人才是工科高等教育的紧迫任务,以上是施工生产实习这个微观层面分析存在的问题而提的几点建议,意在培养学生加强施工实践能力,主动适应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在我国高度重视工科人才培养的大好形势下,通过培养经验的不断总结,同时汲取国外好的做法,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科学生培养模式。作为工科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认真总结,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未来的卓越工程师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文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2

[2] 伊廷华、王昆、李宏男.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 4) :17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