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民宿经营方案

民宿经营方案

时间:2023-06-27 17:5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宿经营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民宿经营方案

第1篇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阶段与政策

1.起步阶段(1971年至1989年)

1945年到1970年,台湾地区一直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主。伴随着70年代工商业的突起以及80年代半导体科技业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台湾农业发展滞后。1984年,台湾农发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简称农委会)是台湾农业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除了主管农、林、牧、渔、粮食等第一产业外,对于地方政府执行农业相关事宜亦有指示、监督之责。1989 年 4 月农委会与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合作举办了第一届“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确定了“休闲农业”名称。

2.成长阶段(1990年至2001年)

1990年,农委会制定《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培育核心农民,建立农民离农年金制度。预定于1994年完成农民年金立法,以此加速农业人力新陈代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降低农民与农地的比例,扩大农场经营规模,提高农民企业经营能力。……实施直接所得补贴,分离生产政策与所得政策,籍以提高农民所得,缩短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所得差距,维护从农意愿。”同年,农委会制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积极辅导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1992年农委会颁布《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1996年农委会公布《休闲农业辅导办法》,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做出区分。休闲农业区是指为供休闲农业使用的地区,主管机关对休闲农业区给予公共建设的协助及辅导。休闲农场是指经主管机关辅导设置经营休闲农业的场地。经主管机关辅导设置的休闲农场,须申请使用主管机关注册的休闲农场标章。主管机关对休闲农场给予协助贷款或经营管理的辅导。1999年农委会公布《休闲农业发展办法》,采取资金补贴形式,大力发展民宿。

3.成熟阶段(2002年至今 )

2002年台湾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贸自由化、国际化潮流下传统农家逐渐转型为休闲农场与民宿。2002年交通部公布《民宿管理办法》,使民宿走向程序化和正规化。2003 年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成立,受农委会委托制(修)定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业辅导、资讯传递,宣传行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等工作。2005年农委会颁布实施《中国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2009年农委会制定《精致农业健康卓越方案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方案》),将精致农业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成为台湾当局重点推动的产业。《卓越方案》提出,农业是传统的生产事业,也是现代的绿色生态与服务业,不仅是经济产业,更兼具自然保育及人文建设等多元功能,是创作人类优质生活环境的产业。基于“健康、效率、永续经营”的理念,以健康农业、卓越农业及乐活农业为三大主轴,深化农产品的安全验证,研发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重塑农村风情与开发深度旅游,打造健康无毒、卓越领先和乐活休闲的精致农业。

二、台湾休闲农业代表类型与规模

1.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游憩、教育、环保、文化传承等功能。台湾休闲农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各具形态,按照其功能侧重大致可分为如下类型。

观光果园型:农园在第一产业基础上经过对特色农业、景观农业、设施农业资源的简单开发形成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特征的初级发展型态。“自1981年至1994年,台湾农委会及农林厅共同在台湾省辅导办理48个乡镇市设置完成16种观光果园,包括柑桔、杨桃、葡萄、梨、荔枝、龙眼、桃、李、莲雾、番石榴、百香果、草莓、茶及蝴蝶兰等,总面积1700公顷。”

乡村度假型:农场利用乡村的森林、山峦、溪流、草原、水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各种游憩设施,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例如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和飞牛牧场。

生态教育型:农场利用其产业资源,生动展现树木瓜果的名称种类和昆虫的蜕变成长,成为户外学堂,是培养环境伦理最好的方式。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制作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台一生态休闲农场,利用多种农业废弃有机质种植了多种蝴蝶所需食草和蜜源,规划建设了蝴蝶生态馆,是一座极富生态教育意义的自然教室。

农耕体验型:将城市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业余时间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这种市民农园因距离城市近,旅游资源差异性小而发展不理想,几近消失。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8月12日,台湾获得登记许可证的休闲农场有311家,其中具有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的场家46家。台湾未取得登记许可证的休闲农场至少还有2000多家。

2.民宿

台湾休闲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自然景观、人文、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台湾民宿的创意起源于欧洲的B&B(Bed and Breakfast)式旅馆,即提供住宿和早餐的家庭旅馆。

21世纪台湾农业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冲击下,由传统的耕作型向休闲型转变。加之台湾周休二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2001年交通部观光局公布实施《民宿管理办法》,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台湾民宿函报的年营收入超过上亿元。截至2014年4月,根据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统计,全台民宿业者有5064家(其中4608家已经登记,456家尚未登记)。目前,已经通过认证的“好客民宿”496家。坚持以亲切、友善、干净、卫生、安心的服务精神接待国内外游客,成为“好客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好客民宿” Taiwan Host标章,代表着民宿的合格设备与友善服务,让游客有回到家一般的感觉。台湾民宿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人文民俗、建筑特色,使得民宿本身成为一种旅游吸引物,成为旅游文化的一部分。台湾民宿与乡村美景相融合,以其精致、文化、创意成为世界自主游客的最爱。

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特色与趋势

1.主题突出 体验经营

由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颁发许可登记证的休闲农场大多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有异域风情主题、人文艺术主题、修学养生主题、怀旧复古主题、原住民风主题、田园乡村主题等。

当我们走入一个主题农场,正如跨入一个拥有主人品味、内涵和理想所建构的国度。从建筑外观、内部装潢到园区规划、产品设计,无不体现着农场独特的韵味芬芳。例如彰化县“魔菇部落休闲农场”,以“菇”为主题。农场除生产外,还开放“太空包生产过程”及“菇草类种植过程”供参观。体验活动方面,以“菇类制程导览”和“菇类主题DIY”两大方向为主轴,项目种类丰富。餐饮方面,充分利用农场菇类优势,开发研制了以“菇”为主角特色的菜品,有菇噜噜、杏鲍菇饼、菇菇寿喜烧、灵芝雪茸养生饮礼盒等。再如苗栗“猫头鹰生态休闲农场”,以猫头鹰为主题资源,是由一群猫头鹰爱护者共同打造的生态园区。在农场规划的“猫头鹰生态课程”中,除能藉由室内多媒体视听导览,认证猫头鹰的形体特征、生物习性等知识外,还可透过户外森林教室的走访观察及野放活动,进一步了解猫头鹰,进而体认到如何与这类保育动物相处的观念与常识。

体验经营是台湾休闲农业成功的核心经济模式,也是世界休闲农业产业价值的新取向。体验经营不仅可以创造出新产品,还可以创造出新服务,从而带动新兴产业和产业链的发展。台湾休闲农业体验项目丰富众多,几乎所有的休闲农场都设有体验项目和内容。可供开发体验的农业资源包括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三大类别。农业耕作文化、民俗风尚,农民物质生活、精神风貌,农村生态环境、景色风光都是游客观赏、体验的资源。台中大里“文山休闲农场”是台中第一家以“体验农业生活”为特色主题的观光果园,农场主要分为农业生活体验、自然生态探索、回忆儿时游憩、可爱动物园区、大自然创意DIY五大区块,更能藉由动手做竹筒饭、?土箜、搭牛车、灌蟋蟀、喂食小羊等活动,感受淳朴的农家风情。

2.标章认证 提升品质

在农委会的支持与辅导下,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规划的《休闲农场服务品质认证制度》孕育而生,不但确立认证评价的架构、方法和标准,同时纳入专家评价与神秘客体验诊断,以达到专业与公正客观的标准。通过认证的休闲农场,即意味着具备“在地环境教育资源”、“积极推动产业与人文风貌”、“提供专门对口教育人员”等重要元素,是提供游客环境教育的最佳场所。认证制度的实施,对休闲农业主来说,不仅藉由认证获得评定,更可在评价过程中了解自身优缺点,采纳建议,多方位提升服务品质。对旅游者来说,藉由完整而严谨的认证制度,不仅提供选择的参考依据,而且能在有所质疑时,获得专门的申诉通道,使旅游服务质量更有保障。

台湾民宿亦有“好客民宿” Taiwan Host标章,坚持以亲切、友善、干净、卫生、安心的服务精神接待国内外游客,成为“好客民宿”最基本的要求。凡是通过认证的好客民宿其服务品质与设施设备水准较高,让游客有回到家一般的感觉,有效期为三年。

台湾透过建构作物健康管理模式,推动吉园圃安全蔬菜、有机农业、CAS优良农产品及产销履历农产品(即运用QR code技术于产品履历追踪与认证标章),建立从农场到餐桌可追溯生产供应体系,强化安全把关与推动国际接轨。CAS优良农产品是台湾为提升本土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并与进口农产品区别而推动的台湾优良农产品认证标章制度。“目前,CAS验证产品类别有肉品、食米、蛋品、水产品及林产品等14个大类,计有296家业者之6053项产品获得CAS验证,年产量达70万公吨,产值超过420亿元”。

3.绿色乐活 永续发展

2010年台湾绿色旅游协会提出“游客以对环境冲击最小的旅游形态,秉持节能减排精神,享生态人文的游程体验。”绿色旅游的范畴包括:生态旅游,即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保育自然环境与延续当地住民福祉是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替代旅游,即让不同的旅游类型串联成为一系列的游程,增加游客与当地环境的互动性,将旅游行程导入尊重环境的概念;低碳旅游,即旅行社透过游程设计或游客自行选择旅游地、环保的交通运输、具有环保认证的住宿、吃当地饮食或有机食品等方式,达到较低碳排放量的旅游方式。绿色旅游的概念可以导入到各项活动中,如交通(步行、人力车、大众运输工具等)、住宿(绿色住宿)、饮食(当地食材)和购物(当地产品)。提倡3R的概念,即减量化(Reduce)、回收(Recycle)、重复使用(Resume),减少物质、能源的消及有害物质的排放。

以台湾民宿为例。绿色民宿是结合当地的自然景观,顺应当地人文风俗,对环境持续关切且愿意实行节能低碳的环保措施,符合社区永续发展,以逐渐改善环境负担的能源、建材、餐饮及耗材所建造经营的民宿。台湾将规划绿色民宿的原则概括为“停、看、听”:即“停”下追逐潮流的奢华建筑,善用现地资源,就地取材,省运费,遵循生态法则;“看”自家多余空间作设施,维持旧有风格为诉求,自己动手修缮整建,符合地方文化设计;“听”专家建议节能及生态保育的方式。

四、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不足

1.休闲农场方面

台湾休闲农场大多由传统农业转型而来,农场主经营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加之难觅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使农场经营管理无法走上正轨。部分农场主经营理念有所偏颇,过分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农场资源优势与发展特色,无法与其他休憩区形成有效区分。台湾休闲农场绝大多数是独资经营,农场面积小、资金匮乏,制约了农场的规模与发展。台湾休闲农场的成功代表飞牛牧场就是台湾为数不多的由两位农场主合作经营的休闲农场,其牧场营业面积约50公顷,经营面积(含牧草种植、乳牛养殖)约120公顷。

2.民宿方面

台湾民宿目前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未合法登记民宿以等待合法申请为由继续经营;民宿房间数申报不实与网络照片争议问题;民宿增建、侵占国有土地问题;民宿安全、卫生、环保、消防检查困难;民宿稽查管理困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金钱;民宿过度发展对于当地环境造成冲击等问题。

五、结语

第2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三合一(住宿、生产经营、储存为一体)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现场会议精神,镇政府决定,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按照全国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整治工作现场会议要求,在全镇已部署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堵疏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强力整治现有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建立防范新的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的长效机制,积极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整治目标

1、各类三合一场所数量彻底澄清

2、设置员工宿舍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工业三合一场所全部消除

3、留宿人员的商业店铺和作坊式生产加工场所基本实现住宿与生产、经营部分的有效隔离

4、区域性三合一场所纳入城乡改造和村庄整治工作整体规划,火灾防控措施得到落实

5、三合一场所亡人火灾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三、整治重点

1.将员工宿舍设置在车间或仓库内的工业三合一场所。

2.设置在住宅或出租房屋内,集住宿、生产于一体的作坊式生产加工场所。

3.从事歌舞、网吧等经营活动,且留宿从业或消费人员的公共娱乐场所。

4.从事餐饮、维修、销售等经营活动,且留宿从业人员的商业店铺。

5.矿山和石板材加工企业以及连片生产、经营和住宿的区域性三合一场所。

四、整治措施

集中整治工作依据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公安部的《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703-20xx)》行业标准,采取以下整治措施:

1.凡在厂房和仓库、商场(市场)、地下建筑内的三合一场所,必须责令限期搬出住宿人员;逾期不改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

2.在公共娱乐场所内留宿从业或消费人员的,公安派出所要责令立即清理留宿人员,拆除住宿设施;拒不改正的,依法从重处罚,并对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处5日以下拘留。

3.对集住宿、生产于一体的作坊式生产加工场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住宿部分要与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并设置独立的疏散设施或辅助疏散设施;确无法分隔的,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

4.对集经营、住宿于一体的商业店铺,要限期搬出住宿人员;搬出确有困难的,宜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并在住宿与经营部分之间设置防火门等防火分隔物,住宿部分应设置在靠近门窗、便于逃生的地方,且留宿人员不得超过2人。

5.对在人员住宿部分的外窗或阳台上设置金属栅栏的,要责令限期拆除;确需设置时,应设置易于从内部开启的装置,并配备灭火和逃生自救器材

6.对违法违章搭建或擅自改变使用性质形成的三合一场所,国土资源、规划、城管等部门要依法予以查处,并限期拆除违章建筑。

7.对未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在三合一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部门要予以取缔;已取得营业执照但经整改仍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8.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且无条件改造的三合一场所,要坚决责令停产停业,并采取断水、停电、查封、关闭、暂扣许可证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确保关停到位。

五、整治方法

1.划片排查。以村为基本单元,组织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分块立体网格式排查。

2.分类指导。对排查出的三合一场所,公安派出所要按照消防监督分级管理的要求,区分情况,提出火灾隐患整改意见,督促相关部门落实整改措施。

3.逐级承诺。各三合一场所要就自身消防安全主动向辖区公安派出所或消防部门作出承诺;村要向镇递交承诺书,确保排查、整治到位、不留死角。

4.加强督查。镇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组,定期对辖区内集中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抽查,督促落实整治措施。

六、工作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10月21日至10月26日)。镇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全省三合一场所火灾隐患集中整治工作。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动员有关部门和单位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2.排查整改阶段(10月27日至11月15日)。要组织公安、安全办、国土资源、建管、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按照集中整治措施要求,对三合一场所进行监督排查。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整治。对能立即整改的,要督促有关单位及时予以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责令有关单位制订整改方案,并督促整改到位;对确实难以整改的单位,要报请上级政府协调解决。

第3篇

作为国内知名的互联网业务平台提供商,网宿科技能为这些企业打造搭上快车的“快速通道”。它不但为广大企业铺设信息化大道,为之解除后顾之忧,还在互联网的发展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生根发展的沃土,并逐渐壮大。作为一家为客户搭建业务应用平台的实力型企业,网宿一直秉承专业、专心、专注的服务和经营理念,提供“一站式”互联网应用服务。

2000年新年伊始,网宿科技登陆上海滩,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户,并陆续成立了北京、广州、深圳分公司,推出营销力量覆盖全国的“一站式”服务。2001年,互联网的寒冬袭来,网宿科技及时推出了租用业务,保持了业务持续增长。

网宿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秉承专业、专心、专注的理念,现在网宿已经能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CDN、专线接入等多项服务,为企业搭建坚实、健康的互联网业务平台不断前进。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环境中,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态势中,网宿人坚持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为打造卓越的互联网业务平台进行不懈努力。

夯实IDC基础,产品创新领跑市场

在成立之初,网宿便专注于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互联网内容及技术服务商,成为中国最大的数据中心提供商之一,并于同年建成了首座自主产权的数据中心机房――国门IDC机房。

到现在为止,网宿已经投资兴建了3个IDC数据中心机房,拥有多ISP线路汇结,能够解决南北互通瓶颈;同时,网宿与国内外电信运营商合作经营着近30个位于互联网骨干节点的数据中心核心机房,并兼营着国内各地二级城市的数据中心机房,经营的机房总面积已经超过10000平方米,运维的服务器数量超过10000台,同时,带宽拥有两超过60G。网宿科技可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服务。

网宿科技凭借其丰富的带宽资源,高速稳定的网络连通性,汇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分公司的营销力量,已经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运维服务。除了提供独享、共享带宽租用服务,机柜、机架和机房租用服务,网宿的工程师还会协助客户完成设备安装、布放网络线路、网络监控,并提供设施调试、联通和DNS设置等服务。

在IDC领域,网宿一直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引领着IDC行业业务模式的发展。依托自身丰富的IDC资源,2001年网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品牌服务器按月租用模式。2006年,为了给广大企业带来更多实惠,网宿与美国SWSOFT公司合作,成为其白金合作伙伴,一口气推出了经济型、商务型、专业型共9款高性能的虚拟专机,帮助更多企业走向信息化之路。

为了提升用户访问网站的体验,更好服务广大客户,网宿依托强大的研发力量,搭建起缓存及边缘计算平台、快速同步传输平台、高速下载平台、流媒体存储分发平台等四大CDN业务平台,能使客户网站的不同内容通过相应平台分别加速,确保用户得到完美的接收效果体验。网宿CDN边缘分发存储节点部署在国内5大互联网运营商和2大专有网络之上,并通过负载均衡保证节点服务质量,使企业充分利用了带宽资源,平衡了网络流量,降低了运营成本。

挖掘深度客户价值,服务铸就品牌

网宿科技自成立以来就接纳了大批国际上的高端用户,并以国际标准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业内首家推出了SLA品质保障协议;同时,严标准、全方位的高品质服务也为网宿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截止到2006年9月,网宿科技已经为国内外2000多家客户提供了IDC和CDN加速服务。

何以如此?服务!服务是网宿的安身立业之本,在业务领域,网宿不仅仅专注于IDC托管、租用和CDN加速服务,还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做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说一流的机房、丰富的带宽等设施,是优秀的互联网业务平台提供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话,高素质的技术和客服队伍则是核心保障。不论是售前咨询,还是售中、售后,任何客户都能享受到网宿人耐心、周到的贴心服务。此外,网宿科技的业务网络覆盖全国,是国内唯一的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互联网业务平台提供商,只要是网宿的客户,可在任一地方进行一点业务咨询、一点业务受理、一点故障申告、一点计费结算、一点技术支持,并享受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最贵的产品就是服务,最能赢得客户信赖的更是服务,这也是网宿科技一直以来吸引大批客户的最主要的原因。

构建超值价值链,打造坚实的互联网业务平台

如何将自己企业的业务构架在网络之上?怎样搭建健康、坚实的互联网业务平台?企业在成立之初,组网建站时服务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服务器是自行购买还是租用?如何架设服务器,是分布式还是集中式?是自行管理还是选择一家服务品质良好的运营商进行托管?

另外,许多企业在发展中,不约而同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如何突破网络运营商之间互访的瓶颈?如何在严重不均衡的网络负载中找到能够满足自己业务平台存放的最佳位置?以上种种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

网宿科技的数据中心托管平台覆盖国内5大运营商及教育科技网,并联合IBM、DELL、浪潮、HP、华为等国内外软硬件厂商推出了各款主机租用平台;

由于与网通、电信等广大运营商有着良好的关系,网宿获得了丰富的高质量网络资源,在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

网宿不但是广东电信“商务领航项目”服务器租用指定合作伙伴,并且是华南网络游戏中心项目建设合作伙伴和项目商。

网宿人从没有停止过探索和前进的脚步,始终走在前列并一直引领着业内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网宿在行业市场上的声音必将进一步扩大。

公司历程

2000年01月 上海网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吸纳首批客户,包括Lycos、Double Click、Keynote等,成为中国最大的数据中心服务商之一;

2000年10月至2001年 陆续成立北京、广州、深圳分公司,此后整合4个分公司的营销服务力量及全国经营的数据中心,推出“一站式”IDC服务。

2000年10月 建成网宿首个自有产权数据中心国门IDC机房;

2001年04月 联合HP、IBM、COMPAQ、Dell等公司,在业界首家推出服务器租用服务;

2003年05月 推出基于IPSEC技术的“速通”VPN管理平台,并获得国家科委创新基金资助。

2005年05月 网宿研发中心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CDN技术,全面开展CDN服务,并于次年4月首家推出CDN2.0 技术,提供网络动态内容加速服务。

2006年09月 成为广东电信商务领航项目的服务器租用合作伙伴和华南网游中心项目建设合作伙伴。

资质与荣誉

中华人民共和国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DC、ISP)

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会员单位(拥有AX自治域号)

连续4年荣获上海市3A级重合同守信用认证

中国电信“IDC业务最佳合作伙伴”

第4篇

邱富添这种先进的环保经营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与1999年“九・二一”地震有关。地震后一切归零,邱富添等桃米社区居民一起进行了10年的努力,他们迷茫过、选择过、尝试过、曲折过,最后他们成功了,并造就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青蛙王国。

邱富添说,目前桃米社区经营生态旅游的定位是体验经济。无论民宿主人(民宿,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生态资源解说员,还是美食班妈妈,都希望游客来到桃米是快乐的,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

曾经的桃米――老人与麻竹笋

16岁那年,邱富添读完国中,离开桃米去都市寻找新的生活。从国小到国中,他都跟着老一辈种麻竹笋,挖麻竹笋来卖。只够糊口的收入满足不了生存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大批青壮年涌向都市做工的现象,致使台湾农村老龄化,并且经济产值低迷。曾经的桃米村,也只剩下老人们以种麻竹笋或者其他农产品为生,成为一个弱势而且没有动力的社区。

在都市的邱富添半工半读,一边读高职一边作学徒,做过很多工作,比较稳定的工作是做电视台综艺节目的灯光师。后来因为母亲跟都市生活不合,遂在都市生活了16年后搬回了桃米,继续种麻竹笋为生。

回来没多久,1999年发生了“九・二一”地震,桃米人的生活又再一次陷入困境。桃米的房屋倒塌了2/3以上,虽说土地还在,但是能够做什么?是修好房屋继续以往的农耕生活吗?在都市的部分青壮年回到了桃米,想要挽救自己的故乡。大家都想要改变原来的生存方式,可是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以工代赈――震后造血

地震后的桃米,尤其对未来生活迷茫的桃米,需要的是造血,而不是输血。

“九・二一”地震后大家茫然不知所措,每天的余震也使得工作无法进行。然而肚子是需要填饱的,大家取出冰箱里剩下的东西,煮大锅饭一起吃――这时候,小时候农村“守望相助”的感觉回来了,大家一起分享的感觉能遮盖些灾难的痛苦。震后第三天,台湾慈济佛教基金会(下文简称慈济)来到桃米,对人们进行心理安抚和物资帮助。接着,新故乡文教基金会(下文简称新故乡)也来到了桃米,世新大学观光学系的教授们也来了。一个概念在桃米新兴并流行起来――“社区营造”(简称社造)。

地震后第一个社造观念很简单,老人基本上一直从事种植产业,当务之急是吸引青壮年回来一起做环境改良。地震后政府有补政策,房屋全倒的补助20万新台币,部分损坏的补助10万新台币,可这远远无法让返乡救灾的桃米人找到经济发展的方向。新故乡向公部门(政府部门)申请了一项救灾方案:以工代赈。以工代赈持续11个月,参加的社区成员每个月可得基本工资15840新台币。新故乡在其中扮演着监督掌控的中间角色。

从掌控到陪伴――信心的建立

最初以工代赈的11个月,是新故乡进行掌控的阶段,这个阶段也被邱富添称为绑桩。桃米社区包括邱富添在内,共有25个居民参加,白天做工,平时晚上(1-2个)和周末要上课学习,总共600个学时。课程内容一是公部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辅导居民进行资源调查和教育,把桃米的资源做整合:二是世新大学观光学系的教授们教授经营管理模式。大家根据桃米特色讨论发展方向问题,其结果便是让桃米做生态民宿,而不是休闲民宿,或者产业民宿。

11个月结束后,新故乡和教授们指导培训社区的人学习做解说员,学习煮饭,学习经营民宿。这个阶段也叫“支持性疗法”,基金会进行陪伴和支持,社区居民自己动手进行尝试。在游客和社区人员的互动中,桃米的模式逐渐形成并成熟,桃米人的信心也逐渐建立起来。邱富添也说,最初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一开始他家就修了两间民宿看能不能做得下去;跟住宿的游客聊天,大家都很鼓励他支持他,生意慢慢开始盈利,他这才坚定了继续做民宿和解说员的决心。

如今,桃米生态村健康地存活了下来,在台湾乃至更大区域都小有名气。现在,教授们再去桃米就不是去教桃米人怎么经营,而是向邱富添这些桃米生态资源经营者求学了。

点工购料――促进情感连结

地震后,新故乡除了掌控桃米社区居民在最初的以工代赈阶段上课之外,还做了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新故乡会举办一些活动,让大家接触更多,并参与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以工代赈时的做工,就包括了一项“点工购料”。其意思是,如果有人需要别人帮忙,可以点名要求擅长此项工作的人来做,付给工人一定报酬(比市场价低20%),而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是由自己购买。邱富添说自己家的房子,以及用作民宿的房间,从地基到完工均是社区里的人一块设计建造起来的。这期间大家互相帮助支持,出力出钱,从初期一起参与,产生一种革命感情,而不是以经济利益为衡量的标准,“这是无可取代的”。社区行为方面,人和人之间的连结其实占了很大的部分。社区一群人从生存走向生活,发展为现在桃米的操作模式并不简单,人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此外,邱富添还说,社区不能老年化太严重,因为老人学习迟缓,必须要有中年人和年轻人来交接。如今桃米的经济产值足以吸引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回乡发展。

在社造的整个过程中,居民可以学到一些技能,第一能产生信心;第二就是观念改变,或者叫意识抬头;第三是知识的吸收;第四是产生决心;第五是开始行动。公部门、NGO、大学教授,集合了很多资源在这个小区,以邱富添为代表的桃米人,一年迎客100天,赚100万新台币,已是一般大学毕业生收入的3倍,在台湾算是中高收入了,他们终于实现了从生存到生活的质变。

今天的桃米人都知道所有这些都是来自社区的好环境,来自他们的青蛙老板,故桃米人心中对生态的理解有着自己的顺序:有好的环境之后,才有文化,才有经济,这个顺序绝不能颠倒,不能是先有经济。

桃米村现在的经济收入跟“九・二一”地震前相比,提高了不止10倍。从以往农业的直接生产,发展到如今的间接生产。人们认识当地的生态资源并从中创造经济产值,这一新方式被邱富添形象地比喻为“洗宝”和“展宝”。因为是生态村,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高,而以往被破坏的方面也采取了补偿性的措施。如今桃米人不再使用农药,同时废耕,因而野生物种的密度得以恢复,蛇、青蛙和鸟类的数量都比以往多了许多。桃米人继续拥有着自己的土地,也从中创造了产值,还更好的享受着生活。桃米人明白这 个产值不仅建立在环境上,还建立在人的行为上,人们回过头去保护环境,补偿环境,久而久之就会建立起一种永续性的循环。

桃米现在人口约为1200人,但真正的桃米社区的居民只有700来个,其他人是外游。700个人里面有1/5参与生态产业;另外大概200人还在做传统的农业,也因此传统农业才得以保存;此外还有人在埔里镇的工厂、医院上班。

桃米社区存在公共财的概念。虽然这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它存在于社区每个人的意识中。环境是社区共有的,资源是社区共有的。自家建设的生态池也是社区共有的,有解说员带游客到某家去参观生态池的时候,这家主人不能也不会拒绝。在接待客人方面,由社区组织出面,或者由一位执行官出面处理都是可以的。桃米人的想法是,只要把资源留在桃米村,无论是哪家民宿接待,或者哪位解说员带领,都是可以的,因为执行官都会做出相对公平的安排。

此外,桃米社区建立了公积金制度,无论是解说组、民宿组,还是别的工作组,服务游客后的收入,要扣除一定比例来做公积金,为社区共有,用来对应公共事务的支出,比如维修公共设施等。

生态融入生活――永续经营

如今的桃米,3月份开始看青蛙,4-5月份看萤火虫和油桐花,6-7月份是独角仙,8-9月份针对小朋友们做暑假教学,10月份以后做教育团,公部门集结公教人员来研习受教,包括教育团、亲子团、社区参访团和学术研讨团。

最初议题的提出,叫“生态为体,产业为用”,既可以产生经济产值,又可以照顾到土地,又有本地的文化,又有特色的凸显。现在桃米社区负责生态旅游经营的是四个小组,包括解说组(30人),美食组(3类),民宿组(16家,现更新至17家),空间组(规划施工),大家相互之间是有支持的。

桃米人现在有一个口头禅――“生态融入生活,兼济经济,结合生命,得永续经营”。这里面包含着桃米村居民的价值观,一种对简单生活模式的追求和坚持。“我是从都市回来的,我也知道都市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引发的问题也很多,人没有危机的时候是不会想这些的,也不会主动去改变。”邱富添这样说。他认为人类是最恶劣的,很多动物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但人是改变环境来给自己享受,这样恶劣下去的话就会走向灭亡。当代工业社会急速发展,带来的是环境的急剧恶化。使得我们的下一代的生活将会很难过。当生存都困难的时候,人们会用土地和环境来换取金钱。而有一天,当人想要用经济来换取好的环境时,是否还来的及呢?邱富添的话听起来像一个正在上课的大学教授,他对此也很自豪:“地震后的这10年(1999年-2009年)我们最起码与超过100个大学教授一起会谈、工作、学习过,我们吸收了他们很多知识、智慧和理念,这样的学习机会并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的,即使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不一定会有。”

让蛙声传一些――利用好双刃剑

不管是青蛙、萤火虫、油桐花还是独角仙,如果没人了解也不会产生生态旅游价值,要让游客知晓社区的特色,必须通过媒体。但媒体是双刃剑,当社区还不成熟,准备不够时,如果媒体介入大量曝光,马上就会被媒体搞死掉。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恰当地运用媒体才会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社区产业永续发展协会的邢圣得理事长在世新大学举行的两岸媒体交流会上,做了题为“用报道引领永续的农村发展”,对此有着精辟的分析:首先媒体报道的力量是巨大的,媒体无孔不入、无时无刻、无边无界、无所不在;其次,对农村的报道要全方位,要有深度(历史文化、风俗民情、环境生态之中的不为人所知的内容和内涵)、广度(要分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来对报道的对象进行整体的、多元化的挖掘整理)、要有与人能互动的元素(好山、好水、好人情都是好的报道题材)、要有特色(独特性和多样性都是特色)。他用了五个词进行了总结,作为农村报道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即报道要“有中生有”、“小题要做”、“追求永续”、“创造唯一”、“随时求变”。

幸运的是我们社区与媒体合作得比较成功,邱富添说,媒体报道最初切入的角度不是经济视角,而是以“台湾本地生态生命力”的角色出发,以教育、引路的方式来报道。这些对树立桃米人的形象,开拓人们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炼化而非净化――价值观的坚守

邱富添说:“地震是危机,也是转机。如果没有地震,我就不会是解说员。”没有地震的话,社区里的人没办法吸收知识,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没办法产生生态产值,更无法吸引年轻人留在桃米开创生活。

灾难之后,慈济和新故乡介入桃米,帮助桃米人形成互助的机制,这对人的慰藉感是非常强烈的。“当然你会对很多东西的认识发生改变,社造让你觉得是分享。路越走越广,”邱富添说。桃米人为了故乡的传承做着认真的努力。

对于社区里人和人之间的冲突,邱富添有着宗教意味的理解。他把解决冲突的过程理解为炼化,而不是净化。他认为净化就是简单地将社区中具有不合群意见的人驱除,这是不行的。而炼化,是在社区居民心中产生一种互相约束、互相信任的机制,这其中存在着社区的核心价值观。炼化,需要人和人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用共同的价值观来进行思想意识的影响,这个过程可能要好几年的时间。社区居民相互之间有着行为监测,若有人走偏了,就会有人出来帮忙矫正,这里面更多的是公益成份,因为社区居民共同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分工合作,都是为了故乡的发展。

对于目前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桃米人有没有想过扩大经营呢7答案是不行。邱富添说桃米也是经历过扩大经营、增加游客的曲折之路,走不通。在市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桃米依然坚持着目前的规模。走过弯路后,桃米人更加了解他们赖以为生的生态资源。生态资源有限,所以不能做大,更不能做房地产。因为它的产值是需要有社区的组织,人与人的连结,每一个社区人的创意和自觉的行动,是没有办法去复制的。桃米社区管理有总量控制,最多能容纳的游客总量是500人,但通常不会一次性容纳到总量,基本上超过100个人的团体就不接待。

“因为客人多了,那种体验的感受就不会好了”一一这就是桃米人坚守的理由和底线。

出售桃米的故事・追求特色“唯一”

现在桃米社区的管理主要有两个组织牵头,“社区发展协会”和“自然保育及生态旅游协会”。以往是NGO替社区申请公部门的经费来发展,现在社区成熟了,可以自己发展,便由组织出面进行议题申请。近几年桃米村都能申请到“信义房屋”的经费,每年20万新台币。如DIY(自己动手做)生态池就是议题之一,包括生活废水处理等过程,做完之后做公共财,大家分享共同维护。

桃米村做生态旅游,坚持的口号是“不做第一,只做唯一”。从寻找自身特色,到如何经营,大家共同商讨,也坚决维持。这从桃米人接待客人的思想准备上就足以管中窥豹。邱富添说:“其实客人还没有到之 前,我们就要第一个去了解他为什么要来。你准备好了才能接客人,你没有准备好就不能接待。因为你没有准备好,就会把整个桃米的品牌砸掉。”桃米的品牌就被如此维护着。

我们社区中有一些年纪大的婆婆工作不方便,在公部门的培训下学习了工艺品制作,比如帽子、青蛙等,售卖来增加收入。当然这些工艺品不会被推销,而是被游客主动选择,顺带出售的还有桃米的故事。桃米人认为他们向游客卖出的,是当地的故事和感情,有文化面的呈现,这就是特色。

因为桃米人对特色的坚持,来桃米的很多客人都是回头客。一位教授在跟邱富添聊天分享的过程中,被桃米人感动,个人捐出100万新台币来支持生态民宿的发展。邱富添在中秋节这一天不营业,而是招待天南地北熟识的客人来家里,只是要求每位客人带上一份小礼物。每年中秋节邱富添的家里爆满,住不下的人还去屋外扎帐篷露营一夜。

十年风雨――公心多一些

当初新故乡不是只选了桃米村,还选了台湾中部20多个点来做,只有桃米这个点后来做得比较成功。邱富添一边回顾这10年的风风雨雨,一边说,生态社区的成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公部门、NGO、大学教授、新闻媒体等多方的真心合作,互相支持,帮忙不添乱,时机的把握,度的把握都很重要。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社区居民必须团结,公心要多一些,那些不太成功的社区,问题大多数出在了“私”字上。

第5篇

汛期将至,为做好今年夏季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我镇人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根据全省安全生产电视会议的统一部署和市安委会《邹城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认真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邹安字[2005]9号)要求,现将我镇夏季汛期安全生产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强化领导,切实增强做好夏季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夏季汛期安全生产,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北宿”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这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这主”的思想,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防灾救灾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要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充分,更扎实,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全面做好汛期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1、安监办、派出所、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和运输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运输烟花爆竹的行为,要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对存有重大火险隐患的,要责令其整改,凡整改不合格的,特别是个别无证、非法加油点要坚决停产整顿停止经营。

2、水利、交通这、农路、农机、城建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协调配合,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道路、水路安全整治,加快白马河各险工段工程的施工,加强运煤船只以及船舶责任制的落实,及时严肃查处违章行为;要加强对西故塌陷区旅游景点的安全管理,设立警示牌,禁止游泳。

3、安监办、土管所、工商对非煤矿山、企业用电以及消防设施、安全生产生产制度的建立等环节反复进行检查。

4、村镇办、建筑企业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施工现场管理,采取防滑、防止高空坠落、触电事故发生。

5、安监办、教办要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对危房采取改造措施,同时强化对校园内水、电、汽及体育运动器材的监控检查,以及加强对学生在暑假期间的安全教育工作。对组织的种类集体活动,要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6、各办事处、村要切实加强安全防范,将防火、防汛、防融电、防交通事故作为重点。特别是高压线路下清理树木的问题。这几次大风和雷雨,线下的树木已造成几个村停电,安全隐患已以显示出来,望各村继续加大清理工作;各村街两侧柴草垛要全部移至村外,防止火烧连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各矸石山所属煤矿及承包矸石山的村庄要切实加强汛期期间对矸石山的安全管理。汛期来临,矸石山随时都会有塌方、泥石流的危险,这将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8、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火种、火源的控制,做好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等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严防事故发生。

三、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安全生产专项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各专项整治牵头部门要对照年初下发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和目标要求,加大对重点隐患的整治力度,对易出事故的危险源,隐患部位采取强有力的整改和防治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狠抓隐患的排查整改,及时把事故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汛期期间,镇安委会将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重点领域和行业进行督查。

第6篇

为贯彻落实区政府消防隐患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精神,全面加强地区安全工作,特结合__地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生产、储存、经营,以及棚户区的安全为重点,贯彻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精神,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全民安全意识。竭尽全力,确保冬季地区安全。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一般事故的发生,减少火警的发生。

二工作任务

(一)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进一步落市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办事处、派出所、居民社区深入地区个体及工商企业,以及居民社区,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明确并落实各级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安全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检查、自我整改”的责任体系。

(二)深入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保安全”工作。办事处、派出所、居民社区,要按照上级的整治要求,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在全地区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督促整改,确保冬季安全。

(三)加强居民家庭和三小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公安派出所要切实承担起上级公安机关授权监督的单位和场所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消防档案,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工作。办事处、居民社区切实的开展巡逻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四)积极做好日常消防安全和保卫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值宿工作,认真落实重点部位的看护、火电源的管理等措施。办事处、派出所、居民社区要加强日常的安全检查,监督指导,堵塞漏洞,确保安全。

(五)广泛组织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119”消防宣传日活动主题,大力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工作,广泛开展消防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各单位都要设立宣传板报广泛进行宣传。

三工作步骤

此次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鼓动阶段,时间20__年4月12日至20__年4月20日

第7篇

首先,消费时机成熟。经济稳步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己超过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这是一个新起点。人均GDP达到500美元到1000美元,将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它意味着经济可以突破障碍向前发展,正如一辆汽车己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可以放心大胆地跑高速。假日经济出现自《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实施办法》方案公布,我国公民每年可享有的节假日及双休日共达114天,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时间。

其次,消费观念已经改变。休闲农业主要客源是城市居民,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特别是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大,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城市工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和噪音污染,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给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损害。对优美环境的渴望,促使人们把目光转向郊区、转向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体验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乡村田野宁静、清新的空气和纯朴的民风。这便形成了对于农村休闲旅游业的强烈需求。

第三,交通运输渐趋发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道路、民航、火车、汽车等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加上私家车将走入家庭,使人们外出休闲一f一分便利。

第四,供给时机成熟。近几年来我国农业实现连续丰收,过去农产品短缺的局面已经扭转,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多数农产品供给己经进入较为充裕的阶段,表现为买方市场。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克服“小规模、分散化”家庭经营弊端,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旋律。实行农业战略转型是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和长远问题扩在我国农村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发展休闲农业是实现农业战略转型的一个方向,,也是体现农业多功能性的一个方面。生产者的保障己经具备。近几年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很多农村也由产粮区改为经济作物的种植区,人均土地占有量及耕种强度有所下降,加上农业劳动效率提高,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外,农民在与城里人的交往中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学会了他们的经营理念。这使得农民有着中间人的身份。这种特殊身份使他们既有农民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特点,懂得农民最会干什么,又了解城里人,懂得城里人需要什么,从而成为在休闲经济中可以大显身手的一群人。有一定的资金积累。由于信息、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农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己经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他们手里积聚着资金,再加上农业发展己达到了一定水平,受到国家政策与宏观经济形势、微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休闲农业因其生态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回报的特点成为其.投资的对象之一。

第五,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模式。休闲农业是通过优美的农业自然环境及其相应的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过程和农业劳作,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休闲农业的经营类型:观光农园。包括成熟的果园、花圃、菜园、茶园等经营范围,提供给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科技农园。以农业生产为主,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如农技博物馆、基因农场、生物工程、温室栽培、水耕栽培、阳光农园、药膳农园等。生态教育。以自然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野生动物保护讲座、户外环境教育、户外渡假住宿、户外野餐活动等。乡野畜牧。以圈养或畜牧方式饲养牛、羊、马、鸡、鹅等家禽,规划放牧、挤牛乳、剪羊毛、捉小猪、抓土鸡、坐牛车、骑马等活动。森林旅游。包括利用森林中多变的地形、辽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奇特的山谷、怪石、瀑流等变为休闲游憩活动的经营,如森林浴、森林浴步道、森林小木屋、体能训练场、自然生态教室、森林保育、赏鸟等活动。农庄民宿,在农村地区规划具有农村特色的建筑物供游客休息、住宿,并且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餐饮,让游客体验农民的生活形式,并享用新鲜农特产品的经营,如一般农庄、自然修养村、渔村、民俗村等。民俗旅游.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和风俗作为休闲农业活动的内容,如农村民俗文化馆、乡村博物馆、农产品生产作坊、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乡村居民建筑、体验农家生活等。

第8篇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居民消费正面临着转型升级,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钻石期。在全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背景下,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其发展规模、数量等走在青岛乃至山东省的前列。但在新势下,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吃住行游购娱”常规化的旅游模式,更期待异质化空间和个性化体验需求。对比新区乡村旅游产品供给状况,明显滞后消费升级的需求。因此,探索如何在新常态背景下有效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新常态的内涵阐释

所谓经济发展新常态,简单讲就是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驱动由依靠要素或投资驱动转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这种大时代背景与中国旅游业发展阶段性因素的叠加,决定了旅游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新现象、新趋势、新规律,即为“旅游新常态”。可以从以下五个角度理解“旅游新常态”。一是从旅游消费角度来看:蓬勃增长,持续增长。二是从旅游产品角度来看:呈多样化、多元化态势。三是从旅游产业角度来看:政府推进形成热点,企业跟进形成热潮,需求增长形成热流。四是穆糜卫动角度来看:综合性产业,关联度高,拉动力大。五是从旅游生活的角度来看:旅游行为普遍化,旅游生活常态化,旅游市场全球化,旅游通行便利化,旅游消费个性化,旅游选择精准化。

二、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旅游资源多位于山海之间,资源禀赋较高,发展起步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琅琊海滨地区就萌芽出了渔家乐的乡村旅游,深受市民喜爱。近年来,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条件,以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桥隧通车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以打造山海间最美乡村为目标,通过深化政府指导,加大市场运作,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业与农、林、牧、渔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因地制宜的发展了观光采摘、住宿餐饮、民俗节庆、科普展示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业态。截止目前,已创建各级各类乡村旅游品牌共计119个,其中国家级乡村旅游品牌4个,省级乡村旅游品牌71个,市级乡村旅游品牌32个。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我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渠道,成为乡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传承阵地,成为农村经济中颇具特色和发展活力的新兴经济增长点,成为全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引擎。

三、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区虽然已培育出了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点),但大多仍以自然观光、果蔬采摘、农(渔)家乐体验为主,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业态单一,配套设施薄弱,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要求,致使重游率不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同质化严重。新区乡村旅游产品多以观光、采摘、垂钓、农(渔)家体验等低层次内容为主,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比重较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地域特色不明显,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可替代性较差,对市场需求度较高的修学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等旅游产品业态重视度不够,缺乏参与性、休闲性、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致使产品缺乏竞争力,游客回头率较低。

二是单体规模小,应对市场难。新区乡村旅游产品仍处在单打独斗的层面,产品多为单体化布局,严重影响了产品的体量和市场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各乡村旅游景区(点)没有意识到联手经营、共拓市场的重要性;政府层面缺乏相关的促进政策和联动措施。这导致各地的重复建设、同质开发,造成对乡村旅游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和破坏,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缺乏规范管理,服务质量不高。新区对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更多是通过创建品牌来规范提升,其管理力度相当有限,导致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没有经过专家论证,缺乏审批手续,自发、盲目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尚未纳入旅游部门的正式管理范围之内,其开业、停业都较随意;旅游项目没有严格的考察和动态跟踪管理,缺乏定期评估和淘汰制度等;乡村旅游绝大多数从业人员为当地村民,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技能欠缺、服务水平不高,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四是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部分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系统认识,没有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在一起,农村的生活和旅游环境亟需改善提高。部分乡村旅游区(点)可进入性不强,游客服务中心体系、标示导向体系和解说系统、通信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散客自助游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商品购物场所等配套设施不完善。

四、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旅游转型发展路径

当前新区乡村旅游急需在市场方面从乡村观光向乡村休闲和乡村度假转变;在产品方面从单一向复合转变;在增长方式上从粗放到精品,构造一个层次化的格局;在产业方面要跨界融合,全面拉动;在服务方面要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具体应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发展理念

旅游涉及部门多、行业多,应从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行业、联动部门、联动民众,形成综合性产业综合抓,以旅游规划全局引领,全域统筹,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到位;同时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制度保证等方面齐抓共管,合力共兴旅,实现综合产业综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

(二)完善产品体系,打造乡村度假目的地

采取“国有平台公司+专业运营团队”等模式,选定具备发展潜力的重要节点和区域,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原汁原味渔业生产特色、与旅游业高度融合的渔村、渔市和渔港,打造渔家风情产品体系;保护利用一批具有乡村特点、历史记忆的古村落,开发一批具有自然人文景观、主客共享的风情旅游小镇,建设一批个性鲜明、功能互补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形成“山海间美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三)引导民宿有序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质

出台奖励扶持政策,鼓励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深谙文化创意的投资者、开发者和创作设计大师,扶持推出有个性、有亮点、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精品民宿项目。鼓励探索农户自主经营型、委托流转型和公司(协会)加农户型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依托全国相关协会、专业联盟等平台,建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市场营销全程帮扶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专家智库、运营人才库,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帮助解决民宿建设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四)加强监管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对投资者进行有效管理,对投资者制定的开发方案进行论证和评估,避免对当地的旅游资源造成损害。二是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暗访检查、投诉处置等方式,重点监管乡村旅游景区(点)在旅游交通、停车场、环境卫生、票务、游客中心、导向标识、旅游厕所、餐饮、购物、安全、投诉等方面情况,将暗访结果与奖励扶持政策挂钩。三是加强对旅游者的引导,要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宣传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环境保护意识,践行低碳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旅游“软实力”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奋斗目标,按照“双创”保达标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条件,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协调并进、市政配套与园林绿化同步完善,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力争圆满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各项绿化指标和基础设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县城指标要求。

(一)园林绿化。公共绿地布局合理,服务半径达到500米的要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以上。

1、公园建设符合《公园设计规范》要求,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绿地率达到70%以上;广场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建筑小品、雕塑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

2、城区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普及率、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85%以上,干道绿化带面积不低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6%。

3、县城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分别达到总量的65%以上;主干道沿街单位95%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4、认真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90%,尽责率在85%以上。

5、强化园林绿化管理,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行绿线管制和绿色图章制度,建立完善《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制度,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二)生态环境。搞好城市大环境绿化,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环境。

1、山体、水系及周边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6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三类以上标准。

(三)景观保护。注重县城风貌的保护,突出文化特色,文物古迹及所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制度健全,档卡齐整,责任到位,措施有力。

(四)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主次干道、重点公共场所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小街小巷的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力度,消除各类垃圾死角,提高保洁质量,使城市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进一步规范户外广告、招牌、橱窗文字,各种摊点进店、进场经营,清除有碍观瞻的建筑物,使城市容貌秩序大为改观。

(五)市政设施。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0平方米以上,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县城照明科学合理,道路亮灯率达到98%以上,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园林绿化建设工程。通过扩规植绿、见缝插绿、硬面换绿、更新补绿等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城市绿量。

1、加强公园、广场的建设和管护。加快人民公园、白佛山景区、东山公园、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步伐,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绿色生态型景点。严格按照一级养护标准,搞好佛山公园、清河公园、光大公园、市民广场、平湖广场等公园、广场以及城区街头绿地的管护,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2、全面抓好道路绿化。搞好贯中大道、平湖路和东原路南延、滨河大道、安路、安山西路的配套建设,对道路两侧实施高标准绿化,安装路灯,提高道路景观质量。对平湖路、东原路、宿昌路、佛山街(白佛山前段)、园区中心路等城区主干道两侧行道树、绿化带缺苗断株部位进行补植,完善空闲地带绿化,确保道路绿化率达标。

3、集中实施居住小区、单位庭院绿化和立体绿化。大力开展居住小区、单位庭院绿化,临街单位一律拆墙透绿,临街居住小区实施阳台绿化、垂直绿化;加大新建居住区和旧城改造区、城中村的绿化力度,对已拆迁完毕的城中村,进行先期绿化,对居住小区中心绿地被占用或面积不足的,加强执法检查,尽快恢复原貌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确保绿化总量。深入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活动,推动社会绿化的全面进行。

4、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生态林、景观带。切实抓好周边山体绿化、大清河景观林带、高速公路防护绿化带和工业园区绿化景观带的建设与保护;加强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与县城连接带绿化美化建设;拆除高压走廊下的违章建筑物,按规划开辟建设新的绿化带。在县城周边乡镇搞好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全县园林生产绿地总面积达到城市建成区的2%以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达到80%以上。

5、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利用春季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对白佛山、东山、平顶山的山体和城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确保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

(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行严管重罚,深入开展以“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按规定要求配齐配全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确保设施完好、清洁便利,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车走地清。加强对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清除卫生死角,配套完善公用设施,严格禁止“五乱”行为。所有建筑工地实行封闭式施工,设置围挡墙,建筑物料不得占压道路,不得遗洒污染路面。刷新和增设交通指示牌、标志线等交通设施,全面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形成文明有序、便捷畅通的城市交通秩序。坚持疏堵并举,采取定人、定路段、定奖惩的办法,坚决取缔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引导经营业户进入市场或按规定的区域设点经营。加大临街建筑的亮化改造力度,增强城市夜间景观效果。加强城区户外广告、店面招牌的改造和管理,为美化城市景观增色添彩。

(三)实施城市水系景观完善工程。继续抓好北、中、南三条水系线路各节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两岸绿化亮化,加强运行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对清月湖、龙王湾、龙泉湖、荷花洲、金泉水街等各重要节点,搞好水体沿岸绿化美化。加强大清河、白吉河、龙王沟等河道的综合整治,使河水变清、河岸变绿、环境变美。加大对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力度,净化水质,维护生态,让稻屯洼湿地成为县城的一道亮丽景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治理力度,确保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和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加大城市供水、排水管网建设,加快建设3万吨新水厂,积极改造老城区供排水系统。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中水回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垃圾处理厂配套设施,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城市燃气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厕布点建设,确保满足公众需求。抓好城市公共交通道路及停车场建设,逐步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五)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配合,全面提高市民素质,营造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的浓厚氛围,对做好创建工作至为关键。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培树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培养明礼、诚信、文明新市民;加强法制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城市意识,让爱护城市、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四、方法步骤

我县年度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制定总体实施方案,搞好宣传发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各责任单位根据职责和任务分工,拿出具体的工作方案,对承担的任务进一步细化量化,将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二)组织实施阶段。各责任单位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任务目标和各自工作方案的责任分工,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创新工作措施,强力推进落实,保证按计划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同时,邀请国家、省、市园林绿化专家前来现场指导,并安排做好初验各项工作。

(三)自查自检阶段。各责任单位分头对照指标开展自检,写出自查报告,县创建工作指挥部办公室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发现问题督促有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四)考核迎检阶段。在完成各项硬件指标的同时,继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狠抓长效管理,并做好各类资料的整理汇编,统筹安排好各项迎检活动,迎接专家组验收。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提升对外形象、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个创建工作在县“双创”工作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牵头做好各项创建工作的督促、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明确责任,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对照任务目标,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具体措施,保证按要求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重要性、紧迫性及有关法律法规,争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参与和配合。县教育局、团县委等部门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我为县城添绿色”宣传教育活动,培育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开设专题宣传栏目,通过对创建活动全过程、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创建园林县城、建设生态”的浓厚氛围。

第10篇

1村落规划设计背景及缘由

2013年年初,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净”的美丽云南,省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7亿元,计划建设500个项目,每个项目财政奖补资金补助标准一般不低于10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计划建设“美丽乡村”500个,以后每年建设1000个以上,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此,昆明市呈贡区印发了《呈贡区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并以“三清四美三宜”作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目标,争取把“美丽乡村”建成基于城市地缘,突出休闲旅游及主题体验为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山村区域经济发展。

云南财经大学和呈贡区建立校地合作项目的契机也是在全省对村落建设政策的支持和当地政府对村落营建的积极响应之上,使得此项目在政策扶持及智力支持上都具备了先天条件,并得到了当地群众认可。2013年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依托云南财经大学科研设计团队的智力支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旨,结合呈贡新区的发展态势,云南财经大学对赵家山村进行了民居建筑设计、乡村景观规划和旅游发展策划。科研团队在一年多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不断与呈贡区相关单位、社区相关负责人及村民进行沟通协调,实地走访和现场踏勘,征询不同专业人员(如水利部门、市政、施工等)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议规划选址,农户民居位置定位,建筑立面及风格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村庄整体规划和具体民居建造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投入实施。

2村庄现状

赵家山村位于呈贡东部半山区,坐落于呈贡新区大学城旁,隶属于郎家营社区第八居民小组,是典型的山区自然村。东与澄江县交界,南与万溪冲村接壤,西与缪家营村相邻,北与段家营村相连。距呈贡高校片区5公里,距市级行政中心124公里,距昆明主城区35公里,毗邻黄马高速公路。驾车从市区出发至赵家山村仅需1小时(见图1)。

随着昆明主城区不断扩张发展、呈贡新区快速建设,村庄周边高速交通修竣、昆明火车南站施工、大学各高校的入驻、村庄与呈贡主城区道路的打通,使得仅101户的自然村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紧邻主要城区的村落,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外来事物的不断冲击,将村民与城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也促使其村民思维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当地环境和民居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

赵家山村作为城市周边的“场所”,虽然目前还未产生出应有的市场价值,但在城市高速发展和扩张之下,其乡村经济如何发展自然便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这也加剧了本课题研究的形成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的迫切性。

3户型选型及三个方案

31户型选型

根据上文所述和赵家山村的实际情况,我们把“重组当代乡村生活”作为民居营建的根本思路,并以此归纳出赵家山村民居营建的模式为:“主题院落、古树梨园”。在整体发展思路上,首先,以“主题院落”为核心,营建主题院落,建立庭院旅游,开发当地特色餐饮;其次,推出庭院休闲项目,围绕“古树梨园”,在院落内保护古梨树,传承古民俗,发展古园艺。

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当地政府对村落宅基地面积的控制指标来确定村民住宅面积,其次广泛征求当地村民对民居设计的造价、样式、户型、面积、院落形式等多方面意见和建议。在和村民不断沟通了解的同时,综合考虑村委会和村民的意见及要求,对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形成了适合当地实际政策、居民资金能够承受和符合村落地形的三个单体建筑方案。并将其呈现给当地社区和村民,让村民对其方案提出意见,再不断进行修改,最终经村委会小组召集村民讨论,确定了下文所谈到的三个民居方案:重构院落民居、本土民居再现、“L”形民居。

32三个民居方案

321方案一(重构院落民居模数化的院落建造体系)

此方案由三栋建筑组成,户型面积均相同,设计基底尺寸以8000mm×8000mm为单位,依据当地基本宅基地面积,所设计的宅基地(每户)总占地面积为64?O。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赵家山村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方案在采光、住宿、仓储、观光、休闲等设施上都进行了综合考虑。依据其丰富多变的山地地形,采用了错落建筑及组合式的模数化建造体系,同时,对屋顶形式、家庭内部使用功能、后期发展旅游经营、住宿客房使用需求等方面都在方案中给予了充分体现(见图2)。

322方案二(本土民居再现还原本土民居形态体系)

本土民居建筑形式再现,即还原本土民居建筑形态。昆明及周边地区的民居建筑形式多以云南“一颗印”建筑形式为主,因此本方案户型的设计具有本土建筑形式及空间特点,且不破坏当地原有村落建筑形态及肌理。为此我们依据规划要求及政府对宅基地的面积控制,设计继承和发展了“一颗印”民居的传统风貌,延续云南“一颗印”的家庭空间使用功能,并结合当代农村民居户型要求将当地原有“一颗印”的房间面积、进深开间做了修改,设计出同昆明本土建筑形态相类似的“一颗印”新民居建筑(见图3)。

323方案三(“L”形民居)

“L”形民居构成形式是在村民原有宅基地场地划分不变的情况下形成的建筑形态。在方案推选过程中,参考当地部分村民家庭院落形态,以及村民对未来旅游接待、独户院落的需求和发展,方案运用“L”形及半开敞式的围合状态对农户的住宅形态、农户院落、晒台、廊架进行了设计,释放了院落空间,使其住宅院落较为规整,形成了“L”形建筑形态围合而成的院落形式(见图4)。

4方案一(重构院落民居)的多样特点

41自住与经营

我们以方案一作为村落民居建设的主推方案,在村内进行民居户型方案选择时有意引导村民选择该方案。设计者认为当地的土地政策、地形地貌、城市周边地理位置都使得此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建筑形态为村民未来进行乡村旅游和旅游接待??造了较好的条件。选择此方案对营建以“主题院落”为核心,建立庭院经济,自住和民宿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经济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由于此方案在一块地内由三栋独立建筑组成,因此村民可以选择其中一栋自住,余下组团内的两栋进行季节性的旅游短租以增加家庭收入;此建筑形式还有利于围绕“古树梨园”为主题,在院落内保护古梨树,传承院落文化;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系的完善,实施此方案其优势会更加突出;村民还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收入来源(据村民所述及社区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赵家山村村民年均收入在4000~6000元不等,收入较低);院落经济的形成更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就业发展,活跃农村经济市场。同时还必将对整个村落未来的建筑形态及村落肌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42模数化体系

针对院落型民居的设计特点,笔者从村落自身场地限制出发,重组重构原有昆明本土民居即“一颗印”的建筑体系,将其原有的独栋式封闭院落形式分解为开敞的三栋建筑,并组合成院落,将其中的建筑功能根据8000mm×8000mm的模数体系进行集约化设计,将整个宅基地面积按要求标准设计分解成独立的三栋建筑,每户即每个组团中的三栋建筑依据地形及农民的宅基地面积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见图5),并在其中一栋建筑外加一间储梨仓库,以满足村民在每年梨树结果之后储存呈贡产出的宝珠梨。

43材料及结构

考虑到农民实际的资金承受能力,我们在民居设计时选择了两种体系的营建模式: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见图6)。此两种结构在建造成本和施工速度上均具有便于施工和快速完成的优点。在方案设计之初也曾考虑应用自制土坯砖的形式对已建好的框架或剩余墙体部分进行填充,但由于场地、人员配给、施工进度等方面的限制而暂时搁置。在设计选择民居外立面颜色及材料时,尽量遵循原有建筑外形色彩(赵家山原有民居建筑外立面大多以土坯砖内填充稻草为主,色彩应用以自然的土坯砖颜色为主),利用土坯砖的模数化形式,将水泥、铁黄粉加上稻草按比例进行混合对民居外墙进行装饰,以期呈现原有建筑的立面质感。同时在对建筑屋顶形式设计上,依然沿用瓦片形成的屋顶结构形式,采取多变的小坡顶组合,让屋顶形式变化多样,使成组团的建筑在屋顶上给人以丰富灵巧的感觉。

5营建过程中的问题及思考

51户型选择及院落型民居的推广难度

三个民居方案在设计之初就已同村民进行过多方沟通,作为设计者而言更希望村民能选择上文所述的方案一。笔者认为此种户型应是赵家山村民目前急需解决并实现的一种建筑形式,也是未来其村落发展及院落经营模式的最优选择。首先,在以“主题院落”为核心的民居建筑基础上,此方案能更好地围绕营建主题院落及开发当地特色餐饮形成院落经营;其次,可以以院落为依托,围绕“古树梨园”,推出院落文化休闲项目。

在实际户型选择中,村民则以选择“L”形户型为最多,另外为本土民居建筑形式(俗称“一颗印”),最后选择的才是我们主推的院落模式化民居。究其原因,笔者在深入听取并分析村干部及村民意见和建议后,发现多数村民对方案一(院落模式化的构建体系)从设计角度和发展前景上也看好,并且认为院落模式化户型对村庄未来发展和支持家庭经济收入方面无疑都是较好的一种民居组合方式。但由于村民对独栋民居住房面积最大化的强烈需求,以及受建造资金、未来预期和建造时间的种种限制,最终放弃了对院落型民居的选择。然而据我们了解,村民其实可以通过当地银行得到政策扶持并获得较优惠的银行贷款来完成三栋院落型民居的建造,即便没有贷款,部分村民还是有经济能力承担此方案的建造费用,其造价也并不比其他两个方案产生较多偏差。

由此看来,加强对村民进行各方案优势的宣传引导,让他们深入了解设计的特点、看到建成后的实惠、前瞻乡村美好的未来是极其重要的。

52营建过程中对施工等各方面的控制难度

由于方案设计和施工图绘制是由不同设计团队完成的,加之在施工图绘制过程中方案与施工图的深化人员没能及时对图纸进行协调和对接,导致施工图和已确定下来的方案出入较大,施工图纸深度不够。还有的农民在方案和施工图尚未确定,设计人员仍处在沟通过程之中,就迫不及待地比照未修改完善的施工图进行了施工,并在民居建造过程中自主定夺做出修改设计方案的点子。

村民为了节约建房费用,理所应当地会在建造成本上做文章,如简化外墙表皮材料的配比、部分结构等。原本对几个方案的外立面及结构本身定义了多种实施方案,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失于控制和村民对自住房的原始需求,使得方案履行和房屋建造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在问题出现时本来应在设计人员、村民、社区共同协商并形成书面修改意见后再进行施工,可村民为了能尽快封顶入住,仍然加快了自住房的建设速度。尽管设计人员修改了施工图纸,也对民居修改方案进行了图纸核对,但为时已晚。因此不难看出,在施工过程中指定专业人员加强对设计方案履行及建房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53提升村民发展观念和加强政策引导

主要反映在建筑改造提升过程当中,设计方和当地政府没能在项目设计之初及时制定相关与赵家山村整体规划和建筑风貌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及设计指导手册(如《丽江古城环境风貌保护整治手册》)或制定法律法规来引导和规范村民建房,为将来保护村容村貌和引入旅游发展体系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引。赵家山村的乡村改造属于边摸索边建设,建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问题,虽在村民自治和不成文的村规约束下,大部分问题得以基本解决,但总比不上用严肃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效率高、效果好。

由此得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地方政府、设计方、乡镇组织等有关方面首先应共同研究制定严格的建设实施规则或法规导则来指导和规范村民的建设。从规划设计和拆除旧屋伊始就应将其法规导则通过当地政府、村民小组发放并宣传给每位需要建房的村民,让其认识到村落风貌完整,建筑协调统一,村容环境与建筑规划和谐的重要性,对其进行整体控制,以避免出现村民在发展村落旅游时过度地私搭乱建房屋和混乱经营。做到规划有依据,设计有细节,同时让其具有法律效力,保护乡村聚落形态完整,民居建筑和谐统一。

第11篇

一、农村公路建设及危桥改造

1、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逐年压缩,原“十一五”规划第二轮建设项目不能按照规划年限实施完成,省、市下达铜山县“十一五”第二轮(2008~2010)规划总里程702公里,2008年省市下达计划里程仅为118公里,2009年建设规模尚未下达,按照此进度推进,至2010年尚不能完成原规划总里程的一半,而省、市要求建设通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集中居住点道路尚无统一规划,计划上报盲目性较大。镇、村群众对规划不能按期实施意见较大。建议向省争取追加2009、2010年建设计划,尽可能按照规划实施。如计划争取困难,也可建议省修订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以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2、危桥改造补助标准低,省市对农村公路危桥补助标准为中桥1000元/平方米,小桥800元/平方米,而目前铜山县危桥改造成本约为中桥2300元/平方米,小桥2600元/平方米,省补助不足工程造价一半。今年我县将累计完成危桥改造17座,完成总投资1333万元,省补资金仅546万元,缺口787万元。省、市将危桥改造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下步工作重点,但县政府承担巨大的配套资金压力将严重影响危桥改造进度和工作积极性。建议向省争取提高对苏北农村公路危桥改造补助标准。

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铜山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和淮海经济区中心,环抱徐州市区,具有典型的城郊型经济特点。铜山县境内现有高速公路4条:霍连、京福、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出入口8个。国道4条,省道4条,更有1400余公里的县、乡级农村公路,在全县形成了高密度的公路网,为满足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提供了保障。

三、目前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现状

1、管养资金落实不到位

我县共有县道360.738公里,乡道1001公里,村道474.195公里,省公路局于今年八月份对全县乡道网进行了确认,但资金拨付仍未调整到位,实际拨付我县的资金里程为县道305公里,乡道663公里,村道474公里,资金共计785.6874万元,与实际管养里程不符。不能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

铜山县政府对管养工作高度重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拿出200万元,从“五小”养路费中安排300万元,用于弥补我县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缺口,但仍不能满足管养资金需求。为此,县政府要求各镇每年筹集配套资金20万元,但实际上镇财政由县财政统一管理,采取报账制,镇级财政根本无力筹集配套资金。建议向省争取尽快按照县、乡道规划里程拨付管养资金。

2、超载、过境车辆多,老路损毁严重,修补难度大

由于我县的地理区位特殊,过境交通量大,货运车辆多,而且超载超吨现象普遍,对道路的损坏非常严重,加上农村公路本身设计菏载偏低,在建设中,我们已提高了结构标准,但仍出现道路早期损坏现象,我县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限载、治超等,但效果不大。

我县已尽最大努力对列养道路进行坏板修复,但由于资金有限,仍有部分损毁道路得不到及时修复,影响了安全行车和管养工作考核。建议省市拨付管养资金时适当考虑县道大中修工程,以便集中解决老路修补问题。

3、路政人员少,路产路权难以有效维护

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维护工作,我县在公路站路政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4个中队,12名人员,具体负责我县县道的路政管理工作。由于人员数量有限,对1001公里的乡道无法顾及,只能依靠各镇政府,对所辖范围内的乡、村道路进行路产路权维护,但由于没有执法权,管理效果不佳。

第12篇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一方面,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庞大的目标市场。城市人口因长久远离自然,而产生了走进乡村、亲近自然、舒缓心理压力、参与户外活动的共性心理需求,尤其是城里的孩子们由于对农村、农业陌生得很,更渴望体验田园生活;另一方面,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也催生了农业旅游。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幅增加,闲暇时间增多,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多,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英国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目前,全英近四分之一的农场直接开展农业旅游。农业旅游的经营者绝大部分为农场主。每个农场景点都为游客提供参与乡村生产生活、体验农场景色的机会。农场内一般设有一个农业展览馆并配以导游和解说词介绍农业工作情况,备有农场特有的手工艺品,并提供餐饮、住宿服务。多数休闲农场配有儿童娱乐项目。虽然农业旅游的收入可能要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但农业生产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削弱,农业旅游始终是农场经营多样化的一个方面。从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效益以及市场需求特点出发,各景点都坚持小型化经营的取向及私营化的管理方式。由于农业旅游者90%以上是本地区居民,所以各景点普遍运用本土化的市场战略,扩大市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的农业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领略风景如画的田园风光中体味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

2 德国模式(一):社会生活功能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之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身耕种,市民可以享受回归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乐趣。种植过程中,绝对禁用矿物肥料和化学保护剂(倡导有机农业理念)。

2.1 注重农场生态功能

休闲农庄主要建在林区或草原地带。这里的森林不仅发挥着蓄水、防风、净化空气及防止水土流失的环保功能,而且还发挥出科普和环保教育的功能。学校和幼儿园经常带孩子们来到这里,成人也来参加森林休闲旅游,在护林员的带领下接触森林、认识森林、了解森林。一些企业还把团队精神培训、创造性培训等项目从公司封闭的会议室搬到开放的森林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

2.2 农场与健康医疗结合(这个在台湾有案例,国内大陆是不允许的)

在慕尼黑市郊,当地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辟了骑术治疗项目。在这片柔软宽阔的草地上成长起来的马匹,不仅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拥有平和坚定的性格,受到外界刺激也不会受惊和发怒。农民们将这种优良的马匹出租给骑马爱好者,他们可以在马背上重新认识森林和草原,同时也将枯燥的内外科治疗及心理治疗寓于骑马休闲活动之中,在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之余还会带给人们与众不同的体验经历。慕尼黑郊区也因其独特的“骑术治疗项目”及其所实施的“绿腰带项目”系列行动方案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休养之地。

3 德国模式(二):农家生活体验型

德国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度假农场、乡村博物馆及市民农园等三种类型,比较有代表的是市民农园。德国人习惯于在自家的大庭院里划出小部分土地作为园艺用地,栽种花、草、蔬菜,享受亲自栽培作物的乐趣,但真正发展为市民农园的标志,一般认为是19世纪初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的一小块荒地,以实现蔬菜自产的活动。

市民农园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个市民农园的规模约2 hm2。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但其产品不能出售。若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中途退出或转让,市民农园委员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费用。

4 荷兰模式:高科技创汇型

荷兰人均耕地面积仅一亩多,相对较差的农业条件促使荷兰在农业方面不断创新,从而走上创意农业之路,并成为世界农业领先大国,在美国、法国之后居世界第3位。

荷兰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在世界领先,其在发达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基础上,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温室作物和园艺作物,拥有完整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荷兰的花卉业世界闻名,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卉业的科研发展十分突出。花卉业的发展战略以技术为中心,强调适度规模经营、高度集约化管理、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占领技术制高点。

荷兰创意农业的创汇经济功能突出。荷兰不少农产品单产都居于世界前列,番茄、马铃薯、干洋葱等的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荷兰是世界最大的蘑菇生产国、乳制品出口国、禽蛋出口国和花卉生产国,世界花卉进出口贸易的67 %来自荷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每年农产品净出口值一直保持在130多亿美元,约占世界农产品贸易市场份额的10 %。荷兰人均农产品出口创汇居世界榜首。

5 日本模式:政府扶持型(这也不完全正确,日本对农业的补助的科目是有严格规定的)

政府扶持型模式是指政府建立法律框架和制度安排,通^税收、补贴、公共产品等手段对农业旅游进行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促进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

日本人均土地资源紧缺,土地贵、人力贵、农业生产的先天优势不足,农民弃耕情况突出,因此日本政府希望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保障农业发展。日本农业旅游也在这一进程中得以快速发展。1994年制定实施《农山渔村余暇法》,对绿色观光农业旅游设施建设进行软硬件支持;1995年颁布《农山渔村宿型休闲活动促进法》,制定“促进农村旅宿型休闲活动功能健全化措施”和“实现农林渔业体验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措施”。通过政府立法支持,日本绿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全国绿色观光设施超过5 000个,年接待旅游者近800万人次。

政府扶持型模式依托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业旅游实施科学规划和统筹管理,以完善的农业旅游法律法规环境为前提,从制度层面为农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内容涵盖开局、融资筹资、税费优惠、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训等方面。

该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章程,着力于实现农业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区位布局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持续利用,进而实现农业旅游发展的整体效益。

6 法国模式:非政府组织型

非政府组织型模式是指通过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商会联盟等非政府机构进行农业旅游的行业自律与规范管理,该模式以法国农业旅游协会为代表。在法国乡村发展之初,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合作便应运而生。协会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行业自律以实现农业旅游的持续发展。

早在1954年,联邦国营旅舍联合会主办“法国农家旅舍网”,此后各类农业旅游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如法国农业与渔业协会、全国农民联合会工会、农业商会、全国农民联合会、法国国际旅游推广协会)陆续成立,有力促进了农业旅游的经验交流、信息传播、人才培训。随着行业协会的发展壮大,行业自律行为逐步产生作用,法国政府也逐渐由管理职能转向监管职能,行业协会在农业旅游的发展中显现主导作用。

7 澳大利亚模式:产业协同型

产业协同型模式是指以产业化程度极高的优势农业为依托,通过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旅产品组合,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促使农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该模式以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为典型:

澳大利亚葡萄种植始于1788年,自1810年开始了商业化的葡萄酒酿造和销售,2008年澳大利葡萄酒产量为125 714百万升,出口量为71 417百万升,成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国(李甲贵等,2010)。澳大利亚以葡萄庄园的生产设施、田园风光、特色饮食、葡萄酒酿造工艺生产线、葡萄酒历史文化为吸引物,开发体验旅游和文化旅游多元旅游产品组合。

通过成立维多利亚葡萄酒业旅游委员会、南澳葡萄酒业旅游委员会促进葡萄酒业与旅游业协同发展(王云才,2002),吸纳乡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创造产业经济乘数效应。2009年,澳大利亚葡萄酒旅游吸引了66万国际游客和410万国内游客,创汇达48.9亿澳元(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2010)。

产业协同型的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以农促旅,以旅带农”,是基于本国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产业协同型模式适用于农业产业规模效益显著的地区,以特色农业的生产景观、加工工艺和产品体验作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农业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产生强大的产业经济协同效益。

8 新加坡模式:科技依托型(这个不能算模式)

科技依托型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发挥科技研发推广优势以促进农业旅游发展。新加坡发展农业科技园是典型。新加坡全国可耕地面积5 900 hm2,占国土面积的9.5 %,科技农业成为新加坡农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起,新加坡政府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园,园区内建设了生态走廊、蔬菜园、花卉园、热作园、鳄鱼场、海洋养殖场等,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旅游吸引力。现今,新加坡的农业科技园已成为集农产品生产、销售、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园,园区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每年吸引近600万旅游者。

科技依托型模式以农业科技研发作为特色旅游资源,在城市中心或近郊因地制宜、选址布局,结合农业生产,以科技园、科普基地、博物馆、展览中心等景点形式,集中展示现代农业技术,发挥了独特的科普教育作用。科技依托型模式的主体一般是具有较强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

9 美国模式(一):民俗节庆型

民俗节庆型模式是将农耕文化、民俗风情融入传统节日或主题庆典中,通过农业节庆活动推动旅游、会展、贸易及文化等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并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美国南瓜节、草莓节和樱桃节是民俗节庆型农业旅游的典型。

旧金山半月湾南瓜艺术节是世界著名的农业旅游节庆活动之一,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与南瓜、万圣节相关的艺术品摊位250个左右,给当地带来约1 000万美元的直接经济收益。

北卡罗来纳州草莓节、田纳西州草莓节、加州草莓节、佛罗里达草莓节等节庆旅游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包括草莓采摘品尝、副产品加工制作、草莓小姐选举及专门为儿童和残疾人设计的娱乐项目。农场、旅游企业、零售企业、娱乐企业紧密合作,形成战略联盟,带动草莓加工销售,拉动农民就业,促进地区间文化交流,提高区域旅游知名度。

民俗节庆型模式挖掘地方农业和农村的历史人文内涵,通过市场运作,以传统节庆为中心开展农业旅游整合营销活动,进行农业旅游主题展示、广告策划、公关和网络营销等传播活动,从而推动地方农业经济增值,发挥农业旅游的产业乘数效应。该模式适用于具有浓郁农业旅游人文资源且商业经济发达的地区,运用现代营销管理技术推动农业旅游的创新与发展。

10 美国模式(二)――社区参与利益共享型(CSA)

美国休闲农业得以发展的主因之一,是为破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食物生产过剩的局面,由美国农业部(USDA)协助进行农地转移计划,政府在经费和技术上协助农民转移农地非农业使用,其中一部分即转移为野生动物保育与游憩。

美国观光农园采用农场与社区互助的组织形式,参与农园的居民与农园的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最大努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种观光农园在北美发展很快,极大地加强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关系,增加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顺利发展。

11 印尼模式:居民参与型(PGS)

居民参与型模式是指在农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高农村文化素质并改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坐落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的玛尔戈乌托莫阿格罗度假村成立于1976年,经典的旅游项目包括在乡村花园内参观胡椒、豆蔻、咖啡、雪茄等热带作物种植和加工过程,夜间在沙滩边观看海龟产卵等。玛尔戈乌托酒店有服务员工近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当地村民。村民广泛参与旅游活动不仅获得良好的收入,同时也在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中传播了乡村文化,提高了游客满意度,改善了当地社区福利水平。

居民参与型模式多见于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中国家,以乡村生态景观和生活情景为独特的旅游资源,通过农业旅游度假村开发、乡村特色纪念品加工销售、农家餐饮住宿经营,为农村居民创造就业和增收机会,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文化交融。

12 意大利模式:绿色假期

意大利是世界上旅游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休闲农业的国家之一。意大利农业旅游是旅游产业的主力军,称为“绿色假期”。

意大利休闲农业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农业基础相结合,再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以及特色文化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综合性体验活动,对意大利的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崇尚绿色,注重生活质量”是“绿色假期”能够风生水起的重要目的。意大利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从管理到运作都非常到位,管理者善于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与丰富的自然资源来满足现代人对于绿色休闲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13 台湾模式:情怀文创型(台湾很多就是日本与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