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金安排方式

资金安排方式

时间:2023-06-27 17:59: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金安排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金安排方式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资金;安全管理

一、高校资金概念

高校资金是各项管理、教学、科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是高校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因此,本文中高校资金的定义为:高校内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和管理工作等所必要的一定数额的财产物资,财产物资的货币资金表现形式就是高校资金。

二、我国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政部、教育部等主要管理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高等学校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并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建立符合高校自身管理需求的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但至今为止,仍有部分高校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完整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这样一来,从制度上就无法保证高校资金的安全。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资金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甚至出现了会计人员不相容职位没有相互分离的现象,这样,容易产生合谋舞弊行为。虽然高校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也有很多制度流于形式,缺乏科学论证,可操作性不强。更多的高校则是直接引用国家规章制度,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来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使得资金安全管理存在诸多漏洞。

2、高校资金运行中存在许多风险。(1)高校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比重过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不断扩招,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维持高校的发展,许多高校不得不通过举借外债,特别是银行借款来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由于政府为高校借款提供担保,另一方面高校又以自有资产作为抵押,于是银行信任高校的还贷能力,大量向高校发放贷款,由此产生了“银校合作”模式。但是高校借款超过一定比例时,其资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使得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财务风险也就越大。(2)资金使用效率低。高校财务管理的理念,不仅需要开源,同时也需要节流。节流的主要方式就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应该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价值,盘活存量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和流动速度。现在高校普遍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资源浪费等现象。比如高校院系、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常出现资金重叠使用,特别是在设备采购中,缺乏资源共享意识,重复购买设备。这种浪费在高校内是常见现象,由于管理者未形成资源共享、有效利用高校内各部门资源的意识,这样积少成多,资金的重复使用严重,最终导致高校资源的无计划浪费。

3、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在高校内部难以形成有力的监督模式,有些高校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有些高校有监督管理部门,这些监管部门却对资金的监督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校资金运行中监督不力将导致高校有关部门或是人员、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的产生,给高校资金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4、资金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资金的短缺、浪费和利用不合理等使用问题。高校管理者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和统筹思想,造成严重的非理性重复购置和盲目投资建设现象。

三、加强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高校内部环境建设,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要保证资金的安全,首先需要有完备的制度。高校要保障资金健康、安全的运行,必须要有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一个规范的资金安全管理体系应该包括: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等。为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高校只有不断完善这些制度,才能使资金运营管理有制度可依。

2、加强科学预算,完善资金统筹制度。预算管理是高校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基础。高校资金的科学预算制度是开源节流的重要防范措施之一。为加强科学预算,高校需做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申报项目预算安排的可行性论证,确保预算资金安排的合理性。第二,要建立一套能够适应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预算分配体系,该分配体系需包含学校各项的资金支出,如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和对二级管理部门的分配制度等。第三,做好财务预算执行的监控,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预算执行结果,保障资金用到当处,开源节流,保障资金使用的最大效益。

3、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高校财务部门是管理着高校资金的运营,统一计划组织全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学校的资金管理工作,审定学校资金安全管理办法,管理好校内个部门的所有账务,将收支全额纳入高校的财务总账管理,统一调度资金,动态监控现金流量,控制高校财务风险。此外,财务部门还应该对高校的资金效益做出分析,比如如何优化资本结构、投融资方案建议等,为学校的管理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4、强化高校内部监督。在发生大额资金支付时,要严格各项审批程序,防范腐败风险。这就需要加强高校内部的监督职能,特别要加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高校招生等易发生资金被占用、挪用、贪污等领域的监督。同时,校内审计部门要严格监督高校资金的运行,对高校资金业务的完整性、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资金科目的核算和账务处理进行严格审查。校内审计部门还需要经常组织专项审计工作,定期对高校投融资项目和校内重点专项项目做内部审计工作,对专项项目的审批程序、有关项目的会计核算以及专项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在资金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漏洞或薄弱环节,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或措施,这样才能使财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从而降低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着眼武警边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根源在于夯实基础的特点,整合资源,以“优”谋安全

(一)优化管理环境

要将领导的全面重视、事业部门的主动配合和财务部门的真抓实干有机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一是各级党委要常“议”。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经费定期议、资金经常管”的意识,坚持资金安全工作常抓常议,始终把资金安全管理作为维护官兵利益、稳定部队大局的大事来抓,形成不抓不行、抓不好也不行的思想意识。二是财务部门要善“谋”。财务部门作为资金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专业作用,超前谋划能力,抓管理勤于考虑细一些,想得全一些,把关严一些,抓安全善于扑下身子发现问题,开动脑子研究问题,甩开膀子解决问题,努力为党委首长抓资金管理当好参谋助手。三是相关部门要能“合”。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资金安全是单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学习相关政策法规,牢牢掌握资金安全管理主动权,坚持把资金安全管理列入各项安全管理工作中,献计献策形成合力,共同抓资金安全工作。四是各级人员要能“参”。各级人员要加强对财经法规制度的学习,对涉及资金的工作和活动,必须清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了解政策界限,明确规定要求,主动为党委抓资金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优化管理队伍

加强武警边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必须把管理的基础建立在提高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上。一是优“选”。任用财务干部、调配财务人员,要将选才与选德紧密结合起来,从学历、素质和人品着手,遴选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工作踏实、原则性强的人员担任。二是优“训”。抓岗位培训,发挥传帮带作用,多方式、多途径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明辨是非能力,打牢风险防范基础。抓后续训练,既大抓岗位练兵,又坚持以会代训、以评促训、以查强训,吸收新的理论知识,熟悉新的政策规定,掌握新的管理手段,以新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升资金管理水平,真正做到会管、能管、敢管、善管。三是优“育”。坚持教育为主、管用结合的办法,加强财务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确保思想不失控,行为不失管。要教育财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遵章守纪,廉洁自律,树立远大志向和正确人生追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操守,做到“两袖清风”、淡泊名利。

(三)优化管理机制

机制优良,就能避免管理工作执行政策走样,防止决策失误、资金流失。一是决策程序机制科学。对重大经费使用和大额资金动用,决策审议前,实行咨询制,由事业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论证,提出建议方案;决策出台前,实行听证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修订完善后再执行;决策执行后,实行评估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及时纠正决策偏差。二是权力制衡机制完善。随着财务改革不断发展,只有不断优化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机制,才能督促自己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彼此制约,提高资金活动风险防范能力。三是监督检查机制严谨。监督检查是保证各项资金管理制度落实的有效途径。优化监督检查机制,要把事前提要求、事中常督促、事后抓检查紧密衔接起来,把组织监督、专业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使监督贯穿于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

二、着眼武警边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核心在于落实制度的特点,依法强管,以“严”促安全

(一)制度管理要“严”

规章制度是抓好资金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必须严格落实。首先,严资金审批制度。要严格按照资金审批权限落实“双主官联审”制度,堵塞资金管理的漏洞,切实把每一笔资金用在基层建设的急需上,用在部队发展的刀刃上。其次,严现金管理制度。为减少现金风险,凡超过银行结算起点的款项,必须通过银行办理结算,日常报销业务必须通过网上银行进行处理;严禁“白条”抵现金和私借公款;提取现金必须报领导审批,做到双人提取款。同时,要落实好“三铁一器”,确保现金保管安全可靠。第三,严银行存款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武警边防部队银行账户管理规定,严禁出租出借账户,为其他单位或个人贷款提供担保,杜绝公款私存、私用和到非国有银行存款等违法活动。第四,严借垫款管理制度。要按照年度经费预算和事业任务进度保障资金,控制好借垫款规模。办理借款要严格执行“一事一借、一事一报、前清后借”的原则,凡以前借款未还清者,坚决不予借款。要定期清理借垫款,加大催还力度,防止呆账、死账发生。

(二)内控管理要“严”

一是坚持分管制度。要紧紧抓住会计与出纳业务分管、支票与印鉴分管、票据保管与票据使用分管、电子操作卡与授权卡分管等关键环节不放松,在双人经办、会计复核上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一方大权独揽、越俎代庖或图省事而一人独管等职责不分、混淆不清的现象。二是坚持对账制度。坚持会计与出纳日清月结后及时对账,单位与银行每周,与基层每月,与上级每年至少对一次账,及时清理往来款项,既核对资金余额,又逐笔核对发生额。会计出纳对账后要填制《库存现金盘存报告表》,对银行未达款项要调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签名盖章,作为资料存档备查。三是坚持轮岗制度。要采取上级财务人员到基层代职、基层财务人员到机关学习,单位内部轮换、单位之间交流等多种方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对工作岗位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换,既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又减少资金风险滋生条件,杜绝资金安全隐患。

(三)责任管理要“严”

一要以目标管理为切入点。要根据单位实际,从防范资金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手,制定资金管理目标,细化量化资金管理每一个具体环节,提高资金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操控性。二要以责任划分为着力点。要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的原则,签订资金安全管理责任书,构建单位主官、后勤领导、财务人员三级责任体系,把责任具体到每一级组织、定位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名人员,增强大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要以考评奖惩为落脚点。要按资金管理目标,完善考评内容,建立评价指标,按照管理成效与管理过程相结合、定量考评与定性考评相结合、全面考评与重点考评相结合的原则,对资金管理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并依据考评结果实行奖惩,通过考评和奖惩调动大家管理积极性,增强管理实效。

三、着眼武警边防部队资金安全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特点,常抓不懈,以“实”保安全

(一)经常性管理要落“实”

首先要在经常性管理上下功夫。克服上级要求时抓一阵,检查评比时忙一阵,查出问题时紧一阵等管理不经常、工作不落实的现象,坚持做到“五个不忘”:安排年度工作不忘安排资金安全管理;召开党委会不忘分析资金安全形势;党委成员下基层不忘过问资金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检查不忘检查资金安全情况;半年和年终工作总结不忘讲评资金安全实效。其次要在规律性管理上使长劲。牢牢掌握特点、把握关键,从点滴着手、日常抓起,控制重点、扣紧弱点,从本质上把握资金管理制度,扎实有效地解决资金管理忽紧忽松的问题,建立常备不懈、思想不松的长效管理程序。

(二)全程监控要抓“实”

一方面是动态监控不留漏洞。动态监控要做到全程管控,不留漏洞;资金动用,实行先申请在开支,防止先斩后奏;资金支付实行多人监督,防止“跑、冒、滴、漏”;资金审批按权限,增强透明度,堵塞漏洞。另一方面是静态监控不留死角。静态监控要做到督查并举,全方面抓好“七查七看”:查账证,看是否账账相符及账证相符;查库存,看账实是否相符;查票据,看是否有收不入账,私设小金库;查印鉴和支票,看分管制度是否落实;查往来款项,看资金是否及时回笼,借款是否及时归还,是否有悬账、呆账、死账;查经费收支,看是否纳入财务统管;查设施,看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牢固可靠。

第3篇

关键词:风险控制;资金安全;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079-04

一、引言

由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控制的变化,企业集团资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鼓励和支持出口等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但是很多企业集团仍然面临着资金断裂的问题,企业资金安全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建资金安全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个企业集团面临的紧迫任务。

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防范与控制系统和反馈系统,见图1。

二、企业集团资金安全的预警系统构建

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选择是预警系统建设的首要环节,具体选择哪几类指标和选择哪些指标,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来定,并根据实际成果作相应的调整。表1的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企业制定自身指标体系的参考。

在确定了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后,可以相应地建立企业资金安全风险预警模型,综合评价企业的资金安全情况。

(1)单变量模型。主要包括:

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

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金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

良好的现金流量、净收益和债务状况表明企业稳定的发展态势,所以应特别关注上述比率的变化趋势,当这些指标出现恶化,以至于达到警戒值,表明企业可能出现资金安全危机。单变量模型的运用简单,预测准确率高。但单变量模型无法区别不同比率对整体的作用,也不能很好地反映各比率正反交替变化时的效用抵消情况。

(2)多元判别模型。即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总判别值来预测财务危机风险。多元判别模型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体,各个指标之间存在某种相互联系,对企业整体的资金安全风险影响作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给出一个定量的标准,从总体角度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多元判别模型最早由奥特曼提出,奥特曼模型如下:

Z=1.2X1+1.4X2+3.3X3+0.6X4+X5

其中:X1=(期末流动资产一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

X2=期末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该模型是以5个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指标(X2,X3)和营运能力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一般认为Z值大于2.675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无资金安全风险;当z小于1.81时,表明公司财务状况堪优,面临破产的危机;在2.675~1.81之间,说明公司财务状况不稳定,需要企业及时找出对策防范风险。奥特曼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0%左右。

三、企业集团资金安全防范与控制系统构建

通过对现存资金安全风险的识别与分析,衡量资金安全风险的性质和大小,从而制定资金安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对策并切实有效地实施。为了加强操作性,根据资金运动的过程将该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资金营运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和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系统。

1,筹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筹资风险指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筹资风险的识别。形成筹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筹资成本带来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主要有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是所有者投入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问题,其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借入资金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借入资金严格规定了借款人的还款方式、还款期限和利息率,其特点之一是定期支付固定利息,当企业资金收益率高于负债利率时会形成财务杠杆正效应;当企业资金收益率低于负债利率时,则会形成财务杠杆负效应。二是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会加大筹资风险。一方面,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率,当资金成本率大于资金的收益率时,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会增大。另一方面,若企业长期负债的比例过大,则过高的资金成本会给企业带来较重的还债包袱;而负债到期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也会加大企业偿债压力。

(2)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首先,应正确选择筹资方式,对筹资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做出正确的权衡与选择。其次,要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并随着企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使之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管理过程中。

2,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企业取得资金后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购买证券,这种投入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投资风险(或称实物投资风险),即直接经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等风险;另一种是证券投资风险(或称金融投资风险),即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储蓄投资等风险。

(1)直接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造成直接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所导致的经营风险。具体有如下三种:一是投资项目不能如期投产,不能取得效益;或虽然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的降低。二是投资项目并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三是投资项目既没有出现亏损,利润率也高于银行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水平。由于企业经营失误产生的资金安全风险,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确保决策正确,使投资方案具有财务上的可行性,并加强投资管理,避免因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

(2)证券投资风险的识别与防范。证券投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又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所有证券的收益发生变动的风险,如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等等,都会给市场上所有的金融资本带来损失。非系统性风险又称可分散风险,是指因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证券市场上个别证券收益变动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源于每个公司自身特有的营业活动和财务活动,与某个具体的证券相关联,同整个证券市场无关。造成非系统性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管理水平、劳工问题、消费者偏好发生变化等。

证券投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主要通过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来实现。根据投资组

合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投资项目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越小,投资组合降低总体投资风险的能力越大。因此,为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注意分析投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

3,资金营运风险识别与防范。企业资金的营运过程是指从资金投入开始到资金收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面临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风险。

(1)现金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主要指企业现金短缺或者现金持有过量所形成的风险。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持有量过少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支出,影响企业的信誉;现金持有量过大又会增大机会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两者都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企业财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对资金的日常需求量及资金的支付时间,来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以防范与控制现金风险。

(2)应收账款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为了防范与控制应收账款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后果,首先,应当合理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在采用各种信用政策的时候,注重评估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评价其偿债能力和信誉,谨慎签订合同,综合衡量各种得失,选择效用最大的方案。其次,采取适当的催收方式和力度加快应收账款的收回。如定期分析账龄分析表,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根据不同账龄制定收款政策,必要时可依靠诉讼方式,以控制应收账款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存货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存货的大量存在会妨碍企业资产的流动,同时使管理费用大量增加。而存货短缺又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因此,应当建立以预算为基准的指标考核体系,采用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存货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尽可能避免存货产生的风险。存货的管理和现金的管理比较类似,但更加复杂多变,要求企业派专业人员管理。

4,收益分配风险及其识别与防范。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收益分配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的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例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致使企业成本虚降,利润虚增。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例如,在企业资金紧缺时期,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且金额过大,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的规模。但是企业如经常不分红,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分配,则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下跌,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不利。

收益分配风险控制的主观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客观的控制标准,其核心体现为利润分配率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有计划地建立价格变动补偿基金,保证收益分配不影响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坚决制止短期行为。(2)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递增趋势。(3)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4)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

四、企业集团资金安全反馈系统

全面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反馈系统主要由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后评价系统和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修正系统组成。

第4篇

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我省节能减排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厅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顺利实施。按照会议安排,现将省财政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安排淘汰落后产能资金基本情况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鼓励地方政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力、炼铁、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等13个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给予奖励。

2007-2008年,我们积极组织申报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资金,获得了2.98亿元支持,纳入奖励企业83户,项目实施后将更有利于完成我省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并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9年上半年,我厅按照财政部要求,会同省内主管部门组织了85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正报送财政部积极申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

为引导和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加大节能投入,省财政2007年一次性安排淘汰落后产能资金3000万元,对电力、钢铁、煤炭、玻璃、造纸等行业列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给予补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落后产能设备的处置缺乏有效监管。

落后产能设备的处置是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的关键,近几年,虽然财政部对申报项目是采取先核查后安排资金的方式,我省财政则实行严格的先验收后拨款、按进度拨款和分批拨款等方式对项目资金加强管理和监管,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作用,有效地确保了资金安全,提高了资金绩效。但是在落后产能设备的最终处置中仍然出现明淘汰暗使用、此处淘汰异地再使用的现象。

(二)淘汰落后产能进度缓慢,影响奖励资金使用效益。

据审计、财政专项检查情况反映,地方财政为保障资金安全,采取先验收后拨款、按进度拨款和分批拨款等方式,但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按计划淘汰落后产能,致使部分奖励资金不能拨付,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同一项目多头申请资金。

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技改在内容上存在重复的现象,特别是重大技改项目,自然出现淘汰落后产能设备的情况,也有企业存在同一项目多头申请专项资金的情况,致使出现同一项目财政资金重复支持,违背了国家奖励政策。

三、几点建议

(一)做好基础工作,争取中央财政大力支持。

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有效地促进产业升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经济效益下滑,这正是淘汰落后产能的好机会。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淘汰落后产能项目的申报工作,为争取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大力扶持打下坚实基础。督促企业认真按计划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便于确保资金拨付进度,让奖励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二)加强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及资金监管。

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建议尽快完善落后产能淘汰企业善后工作机制,做好已淘汰设备的登记、造册、跟踪处理工作。对获得奖励资金并已淘汰的项目,应及时拨付资金,确保职工安置稳妥,拆毁设备妥善处理;对获得奖励资金还未淘汰的项目,要督促企业按计划、在规定时间内予以淘汰,妥善处理淘汰产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奖励资金拨付到位。

(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步伐。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加紧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还要积极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第5篇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支持企业发展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理界定资金范围

市级财政扶持企业财政性资金(以下简称扶持资金)是指市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扶持企业发展的各类资金,从扶持方式看:包括对企业的奖励资金、补助资金、贴息资金、资本金注入等专项扶持资金;从资金用途看:包括扶持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节能与循环经济、上市、开拓市场、创立品牌、提升质量、融资、进出口奖励等。

二、明确监督管理职责

项目主管部门是扶持资金监督管理的主要责任人,主要职责是:提出扶持资金使用范围和扶持重点,编制扶持资金的预算建议计划,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市财政局;对企业申报的资金材料进行初审,组织对拟列入扶持资金的项目进行评审;组织和监督扶持资金预算的执行;向市财政局报送扶持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对扶持资金的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评价。

财政部门是扶持资金监督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完善扶持资金管理制度;对报送的扶持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扶持重点及预算建议计划进行审查,及时纠正不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的内容;对各项目主管部门和企业扶持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逐步完善对扶持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和对规定范围内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进行评价。

三、严格项目扶持原则

(一)集中财力,突出重点。整合、统筹各类扶持我市企业、产业、项目的专项资金,集中用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扶持企业政策的兑现及扶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贡献大、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项目,并分项目的轻重缓急,突出重点。

(二)强化绩效,分类支持。强化在安排项目上的绩效观念,明确所支持的项目应达到一定的税收、创汇、新增就业、生态环保等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根据项目资金筹集方式和企业性质等特点,应合理选择无偿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资本入股等扶持方式,分类支持,多元投入,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扶持资金应当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申请企业应将所获得的专项资金纳入企业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

四、加强项目申报管理

(一)各项目主管部门除按政策、文件规定要求企业提供申报项目必需的资料外,企业应提供对资金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二)规范会计师事务所鉴证业务。要求企业提供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财务会计报表或专项审计报告的,对会计师事务所的选择,首选进入省财政厅“优选库”的会计师事务所,其中单笔补助或奖励金额超过50万元的,必须选择进入“优选库”的会计师事务所;其次选择在市工商登记的合法会计师事务所。

(三)同一项目已获得市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不重复支持。

(四)县(市、区)级项目由县级项目主管部门和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对资金申报材料的初审,市级项目由市级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初审,审核人员对资金申报材料要进行认真负责任的审核,并签名以示负责。县级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后,先报市级项目主管部门复审后再报市级财政部门。

(五)市级财政部门对各县(市、区)和市级项目主管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

五、强化项目评审机制

项目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项目论证评审制度,提高项目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项目需专家评审的,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组织财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抽取的专家应在3名以上(单数)。在项目申报、评审、验收、监督评价等环节产生的聘请专家、委托中介机构等管理费用在专项资金预算中单独编列,由市财政局具体核定各项管理费用的支出标准,严格按相关财政财务规定执行。

六、规范资金扶持和拨付方式

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需要在专项资金安排前进行现场核查的,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核查通过的项目在项目主管部门所属网站或有关媒体上向社会公示5天以上(含5天),公示无异议的,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确定资金分配方案,需上报市分管领导审批的,应经领导审批后下达资金安排文件。对项目发生重大变更导致项目建设停滞不前或撤销的,不予拨付资金。

(一)扶持资金属无偿补助的,企业一般应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

(二)以银行贷款(贷款期限一年以上)为主投资的项目,一般采用贷款贴息的方式予以扶持。

(三)对于新引进的企业或项目,根据企业或项目新增地方税收等情况,一般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

(四)扶持国有控股企业、可形成固定资产且扶持资金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一般采取注入资本金的方式予以扶持。

(五)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予以扶持。

扶持资金的拨付原则上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对县(市、区)企业的扶持资金由市财政通过财政体制下达至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拨付给企业,需要县(市区)配套的资金,县(市区)应予配套。

七、加强项目跟踪管理

项目主管部门应对扶持资金扶持项目的执行情况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加强项目跟踪管理;结合各项扶持资金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对扶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逐步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安排下一年度扶持资金预算相挂钩。

扶持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有下列违法违规行为:

(一)违反专项资金使用原则,擅自改变使用范围;

(二)挪用、截留、侵占专项资金;

(三)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

(四)其他违反财政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6篇

                  

为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巩固我县脱贫成果,加强农村橡胶管理水平,做强做大我县橡胶产业,发挥最大经济的效益,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一)目标。针对我县农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挖掘培训潜能,提高贫困农民橡胶管理水平和磨胶刀割胶技能,促进贫困户家庭增收。

(二)任务。

根据我办2021年培训工作要求,由县财政安排的90万元培训资金计划用于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200人。

二、培训事项

(一)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的选定拟通过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采购形式委托公司招标,中标单位为我县今年培训机构,3月份开始实施采购招标。

(二)培训内容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根据我县2020年发展生产类橡胶种植项目实施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主要以磨胶刀和割胶实操为主。

(三)培训对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对象  年龄在18-55周岁的,2014年以来的农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

(四)培训数量

培训人数:1、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拟培训1200人,每期培训人数为55人(具体以实际参加培训人数为主)。

(五)培训资金安排及使用

1、资金安排: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资金安排90万元,培训涉及全县11个乡镇,由一个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服务。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必须满足培训学员每人一套磨刀石、一把割胶刀、一个磨刀用的铁桶和一根练习割胶用的橡胶树桩。

2、资金使用: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海南省财政支农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和《海南省扶贫培训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定执行。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培训费(含教学设备租赁、教材费、学员培训资料、学员往返交通费及误工误餐补助、学员住宿费、工作人员、教师讲课以及食宿、交通、乡村干部组织误餐误工补贴、场地租金等方面)的支出。

(六)培训时间和方式

1.培训时间: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时间2021年3月-6月。

2.培训方式: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采取到村办班培训形式,每期培训时间为5天。

3、培训金额:

橡胶磨胶刀割胶技能培训150元/人/天(含参训学员每人每天50元的补助费)。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 组建机构

为了做好2021年培训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扶贫办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主任担任,成员由各乡镇分管扶贫培训工作的领导干部组成。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副主任兼任,负责培训日常事务。

(二)明确责任,各负职责                  

1.县扶贫办职责  县扶贫办负责组织开展培训相关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报账拨付培训资金。

2.培训机构工作职责  培训机构与县扶贫办签订《委托培训协议书》;并提交教学计划、课程表、培训资金预算等。培训机构负责学员培训工作;建立学员培训档案(包括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文化程度、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家庭住址和本人签名等),规范学员管理和服务,对学员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情况反馈县扶贫办;提供有关报账资料(培训支出有效凭证)。

3.乡镇、村工作职责  乡镇政府积极协助县扶贫办做好有关培训的宣传发动,确保贫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村委会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并协助培训单位做好培训各项工作。

(三)监督检查,责任追究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借机改项使用资金,县扶贫、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对培训活动、培训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对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挪用扶贫培训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第7篇

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参照财政部《财政投

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和**省财政厅《**省省级财政投资项目评审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部门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工

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估与审查,以及对财政投资项目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行

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由财政投资评审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条财政投资评审的范围:

(一)财政预算内各项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二)政府性基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三)财政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建设项目;

(四)政府性融资安排的建设项目;

(五)其他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支出;

(六)对财政性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四条财政投资评审的内容:

(一)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招标最高限价以及项目招标的合规性;

(三)项目概算、预算、竣工决(结)算;

(四)建设项目财政性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

(五)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以及与工程造价相关的其他情况;

(六)对财政性资金项目进行的专项检查;

(七)需要评审的其他业务。

第五条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核认定的工程概算作为安排项目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资金的

依据。对于在建项目工程概算超支、需要安排财政资金追加投资的,要经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查

,并落实财政资金来源后,方可追加投资。

第六条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核认定的工程预算,其工程预算审核结论书作为确定项目投

资额、调整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程招标最高限价、组织招投标、签订工程合同、拨付工程款、

审核工程竣工决算以及实施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经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审核认定的工程决(结)算,其工程决(结)算审核结论书作

为办理工程价款结算、项目投资财务决算、资产交付使用的依据。

第八条市本级投资额在15万元以上的政府性投融资项目和财政性资金安排的其它项目支出

(主要包括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专项购置、大型修缮、大型活动、科技研究及开发、信息网

络购建与维护、专项业务费支出项目等)必须经过评审,概算或预算未经评审的,财政部门不予

安排预算支出和办理拨款;已竣工项目,其决(结)算未经评审的,建设单位不得办理工程价款

结算,政府有关部门不予办理财务竣工决算批复及资产交付手续。

第九条经财政投资评审后,项目建设单位擅自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

模的,由此增加的投资,财政部门不予拨款;情节严重的,停止工程建设资金的拨付;项目建设

单位转移、挪用项目建设资金,或弄虚作假进行招标工程的,责令其限期追回投资;造成经济损

失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财政投资评审的方式:

(一)对项目概、预、决(结)算进行全过程评审;

(二)对项目概、预、决(结)算单项评审;

(三)对财政性资金项目的专项检查;

(四)对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一条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财政投资评审的程序:

(一)向项目建设单位调取评审所需的资料并对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初审;

(二)进入建设项目现场踏勘,调查、核实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

(三)对建设项目的内容按有关标准、定额、规定逐项进行评审,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四)审查项目建设单位的财务、资金管理使用状况;

(五)对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核实、取证;

(六)向项目建设单位出具建设项目投资评审结论,项目建设单位应对评审结论提出书面意见

(七)根据评审结论和项目建设单位意见出具评审报告;

(八)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评审报告。

第十二条对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要求:

(一)应组织专业人员依法开展评审工作,对评审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二)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评审报告。评审报告的主要内容有:项目概况、评审依据、评审范

围、评审程序、评审内容、评审结论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其中评审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1.该项目是否符合基本建设程序;

2.该项目是否符合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基本建设管理制度;

3.该项目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

4.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对建设项目概、预、决(结)算投资的审减(增)投资额,应说明审

减(增)的原因。

(三)项目评审完毕后,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交评审报告,其最终处理结果

应抄送财政投资评审机构;

(四)不得向项目建设单位收取任何费用。评审费用由财政部门列入年度预算;

(五)应建立严格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完整、准确、真实地反映和记录项目评审情况,做好

各类资料的归集、存档和保管工作。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单位在接受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其建设项目进行评审的过程中,应当履

行下列义务:

(一)应向财政投资评审机构提供投资评审所需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完整性负责;

(二)对评审中涉及需要核实或取证的问题,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隐匿或提供虚假资料;

(三)对于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出具的建设项目投资评审结论,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收到之日起5

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并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和项目建设单位签字盖章;逾期不签署意见,则

视同同意评审结论;

(四)项目建设单位应积极配合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开展评审工作,对拒不配合或阻挠财政投资

评审工作的,财政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并根据情况暂缓下达基本建设预算或暂停拨付财政资金

第十四条预(概)算、决(结)算编制应科学、合理,对审减率超过30%以上的项目,财

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将暂缓安排。

第十五条工程竣工决算之前,财政部门拨付的工程款应控制在预算总价的80%之内,建设

单位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应控制在预算总价的75%之内,其余部分待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

后进行清算。

第十六条经评审后核减的项目工程款,由财政部门扣减或收回,并同时通知项目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执行扣减指标。

第十七条评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秉公评审、廉洁自律。发现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的工作人

员及所聘专业技术人员,不按规定进行评审,出具虚假评审报告等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进行处理

第8篇

一、医保基金安全评估的目标和原则

(一)评估目标

科学设置反映医保基金安全状况的评估结构、评估方式、评估指标,动态监测医保基金安全状况,增强政策制定、经办管理和基金监督的预见性和针对性,防范和化解基金风险,促进医疗保险制度平稳、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评估原则

1、全面性。全面分析医保基金筹集、支付、管理、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形成科学的评估结构、指标体系。

2、重要性。区分不同指标性质,加大重要指标评估分值,充分体现关键指标在基金安全中的作用。

3、预防性。通过收支趋势,预测基金面临的风险,既要关注确保当期待遇支付,也要着眼基金长期平衡,做到静态和动态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4、实效性。注重抓好对医保基金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监管措施,化解基金风险。

二、医保基金安全评估的结构和方式

医保基金安全评估结构分为四个模块,一是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参保扩面状况、征缴预算等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基金收入基本趋势等。二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基金支撑能力、当年收支匹配程度、重点项目支出变化趋势等。三是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及基金资产管理状况。四是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环节的安全评估,主要评估当地医疗保险工作各部门、参保单位及人员涉及社会基金违法违规及查处情况等。评估工作由医疗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财政、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根据评估工作需要,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保险研究机构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参加评估。评估工作按年度开展,采取本级自评和上级复评相结合的方式,由本级经办机构进行自评、上级组织复评。评估采取百分制,医保基金筹集、支付、管理及监督四个环节分值均为100分。四项内容各自评分,并按评分划定相应等级,按照评估分值由高到低评为安全、比较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四类。医保基金安全评估得分、评估类别、评估排序等形成评估结果后,由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在本辖区系统内进行通报,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基金安全定期分析制度,依据安全评估结果,深入分析影响基金安全的主要因素及风险动态走向,找准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处理,促进完善政策制度,规范经办管理,有效化解基金风险。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要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基金监督模式,对不同评估类别的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监管措施,合理配置监督资源,将评估分值较低的地区、险种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督检查的频度和力度。

三、医保基金安全评估指标设置

医保基金安全评估指标采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基金筹集、支付采取定量指标评估,基金管理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指标评估,基金监督采取定性指标评估。

(一)医保基金筹集环节

1、医疗保险覆盖面:期末参保人数/应参保人数任务×100%。三项保险的应参保人数=本地区人口数+应在本地区参保的流动人口数,期末参保人数即为评估期末实际参保人员数量。该项指标不仅可以评价医疗保险的覆盖程度,从各期数据对比还可以显示医疗保险扩面参保的发展趋势。

2、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实际缴费率:期末实际缴费人数/期末参保人数×100%。医保基金征缴过程中,会出现参保人员因缴费能力不足、流动到异地、企业关闭破产等原因不能持续缴费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统计分析实际缴费状况,评价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有效程度。在统计期末实际缴费人数时,要注意剔除在三个险种之间重复参保的人数。

3、医疗保险费征缴收入预算完成率:年度实际征缴收入/年度征缴收入预算×100%。该指标评估政府批复的医疗保险征缴预算完成状况。

4、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率:(当年上级财政补助实际到账数+补拨历年未到位数)/(当年上级财政补助预算数+历年补助未到位数)×100%。该指标评估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划拨到位,防止当地政府将上级补助资金挪作他用或平衡财政收支。

5、本级财政补助医疗保险资金到位率:(当年本级财政补助实际到账数+补拨历年未到位数)/(当年本级财政补助预算数+历年补助未到位数)×100%。该指标评估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政策,本级财政应当将本级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划拨到财政专户的进度。6、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基数占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比率:本年度参保的在职职工人均缴费基数/上年度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该指标评估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审核工作的成效。

(二)医保基金支付环节

1、医保基金结余可支付月数:基金滚存结余/基金本年度预算月均支出额。指医疗保险基金滚存结余资金静态支付额度,用以衡量基金存量保障支付的能力。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是指统筹基金结余,不包括个人账户结余。

2、基金收支增长率比率:年度基金收入增长率/年度基金支出增长率×100%。用以衡量基金收支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职工医保收支额是指统筹基金收支数;其他基金收支数指基金收支总额数。

3、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比率:年度个人支付医疗费用金额/年度定点医疗机构发生医疗费用总额×100%。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是指除医保基金支付以外,患者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用以衡量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中个人负担状况。该项指标值越高,显示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保范围以外的项目、金额越大,患者个人负担越重,背离医疗保险统筹原则的程度越大。

4、职工医保赡养系数:退休的参保人员人数/在职参保人员人数。用以评估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结构状况,赡养系数越高,显示现有缴费人员供养的不缴费人员越多,是影响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医保基金管理环节

1、定性指标。医保基金管理环节的定性指标主要指医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组织机构内部控制:岗位设置、授权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管理情况,包括岗位设置是否体现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授权是否符合集权与分权相结合、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原则,是否建立人员任职资格、交流轮岗和任职回避制度等。二是业务运行内部控制:业务操作流程情况,包括参保登记管理、缴费基数核定、费率确定、账户管理、定点服务机构管理、待遇领取资格确认、待遇审核、待遇支付、费用结算、个人账户管理、档案管理、稽核监督等。三是财务收支内部控制:会计制度、预决算管理、基金收支管理等。四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规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制定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操作流程,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信息系统处理事项应具有可复核性、可追溯性、责任认定性和责任追究制。

2、定量指标。医保基金管理环节的定量指标主要是医保基金管理效率、管理效益,包括以下三项指标。一是医保基金当年结存率:(年度基金收入-年度基金支出)/年度基金收入×100%。用以衡量基金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度。职工医保收支额是指统筹基金收支数,其他医保基金收支数指基金收支总额数。二是医保基金累计结存率:医保基金期末结存数/年度基金收入×100%。医保基金累计结存率过高,说明医保基金没有充分运用到参保人员的医疗统筹中;医保基金累计结存率过低,说明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医保结存基金收益率:年度基金利息收入/基金累计结余季度平均值,其中年度基金利息收入应按权责发生制对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中长期国债、委托投资收益等进行调整后再确定,用于衡量基金收益情况,当前主要反映结余基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

(四)医保基金监督环节

1、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主管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其它部门及从业人员违法违规情况。收集评估期内上述单位及相关人员医疗保险涉案人次、涉案金额,评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相关部门、从业人员遵守医疗保险制度状况。

2、参保单位、个人违法违规情况。收集评估期内参保单位及享受待遇人员医疗保险涉案人次、涉案金额,评估参保单位、个人通过欺诈等手段骗取医保基金所涉及的事项发生情况,信息来源主要是上级部门查处事项,被纪检、司法部门查处事项,不包括由本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其它部门查处的案件,因为如果将医疗保险相关部门已经查处的案件包含在内,将会抑制上述部门查处违法违规事项的积极性。

3、定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情况。收集评估期内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医疗保险涉案人次、涉案金额,通过对定点机构套取医保基金所涉及的事项发生情况,评估医疗保险定点机构遵守医疗保险制度的状况。

4、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进度。本年度已经整改事项涉及金额/上年末尚未整改数+当年新发现的应整改数,评估在审计、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防止医疗保险存在问题长期不能整改的现象发生。

四、医保基金安全评估工作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医保基金安全评估要充分考虑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确保评估工作能起到警示引领作用

我国职工医疗保险设置了统筹基金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但个人账户基金结余额大小与医保基金安全关联度较小,在评估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支撑能力时,如果不考虑此项因素,个人账户的大量结余就对医保基金的支撑能力产生误导,因此应将职工医保基金结余限定为“统筹基金结余”,剔除个人账户因素。

(二)评估范围包括社会保险工作全部流程,而不仅仅是经办机构,要体现出各部门在基金安全中的职责

医保基金安全评估不仅仅是经办机构打分和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评估。基金安全评估既涉及到经办机构,又涉及到定点医疗机构;既涉及到行政主管部门,又涉及到财政、地税、银行甚至当地政府,经办机构实际上并不能对所有的违纪违规事项承担责任。如果在处理经办机构违规行为与其他部门违规行为的关系时一概而论,会引起经办机构对评估工作的抵触。因此,在制订评估方案时,应对经办机构内部管理产生的问题与经办机构以外因素产生的问题分别计分,将经办机构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评估,将违纪违规问题查处情况单设为风险管控模块,并充实风险管控的评估内容,将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社会保险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参保单位及个人违纪违规事项分别计分,分清不同主体的违规责任。

(三)医保基金安全评估要充分体现地方政府对医保的财政补助责任履行情况

医保基金与其它社会保险基金相比,其显著特点是地方政府对职工医保有困难企业职工参保补贴、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有缴费补贴,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地方财政部门由于资金不足等原因,对本级财政应当承担的补贴资金不能按时拨付到位,甚至连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也要挤占挪用。因此,基金安全评估时,应区别上级补助资金到位与同级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的不同性质,分别考核补贴资金到位情况,防止将上级财政补助与本级财政补助合计计分,掩盖本级财政补助不及时的问题。

(四)评估工作要发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积极性,不能由评估机构自说自话

如果不调动相关部门、单位的积极性,仅仅靠基金监督机构一手包办,不仅难以保证评估工作质量,也会使经办机构对评估工作产生隔阂,导致评估结果束之高阁,不利于发挥评估的警示促进作用。在自评阶段,我们要求经办机构起主导作用。在复评阶段,县级复评工作由对口市本级经办机构牵头,市本级复评工作由局基金监督部门牵头,局机关社会保险业务科室均按职责分工参与。市局基金监督部门负责对全市复评结果进行复核。这就调动了局机关业务科室、经办机构对评估工作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评估结果的认可度。在评估内容上,对各项评估指标的内涵、解释、计算公式、数据来源做了明确规定。通过这些细则的制定,让经办机构成为安全评估的重要参与者,促使经办机构通过评估进一步规范、完善基础工作。

(五)评估结果不宜用综合性的唯一分值来判定医保基金的安全性

正如我们到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体检中心不可能将内科、外科、妇科等指标的体检结果加权平均,以一个最终分值来衡量我们的健康状况一样,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状况也不宜用综合性的唯一分值来判断。医保基金收入、支出、管理、监督四个环节的指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并不高,将三个环节指标得分简单累加综合,其最后得分并不能说明某一地区基金安全真实状况。基金征缴预算全面完成,并不意味着基金支付的控制能力也强,基金收支能力与结余资金管理中的保值增值也并无相关性,监督能力薄弱更是基金安全的短板。以综合得分方式评估基金安全,往往会产生显而易见的政策风险。安全评估犹如体检。医院体检报告单不会将体检者的各项体检结果综合起来打分,来说明体检者身体健康程度是多少分,因为每一项指标的异常都有可能彻底摧垮一个人的健康,基金安全评估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本文建议,医保基金安全应当实行体检式评估报告制度,分四个环节各自表述评估结果,避免不同类型指标之间的相互干扰。

作者:仇艺臻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参考文献:

1.董现垒、李炳富.2015.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评估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2.傅鸿翔.2013.国外医疗保险基金监督实践与启示[J].中国社会保障,2。

3.梁红丽.2011.浅析加强监管,确保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J].成铁科技,2。

4.王东进.2015.医保评估与医保研究[J].中国医疗保险,2。

第9篇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国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各级下拨我县的各项涉农项目资金逐年增多,如何运行好、使用好,管理好各项资金,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受益,只有确保各级投入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才能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此,加大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新形势下摆在纠风工作面前的一大课题。以来,我县就农村公路修建、基本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三小”水利、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治理、沼气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补贴资金,各种种植、养殖业项目资金,扶贫、救济、救灾、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低保、新农合补助、危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资金,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资金,“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用于农村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事业发展资金等进行重点监管。5月至6月,我县组织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纠风办、县审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四个调研组,深入27个乡镇和有关部门,采取听、看、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历时一个月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涉农资金总体上管理较好,使用效益比较明显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以县级领导担任组长的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18个重点监管单位,并与之签订了涉农专项资金监管责任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下达我县涉农专项资金达6亿多元,改善了我县的基础设施条件。群众久已盼望的岩头河大桥得以顺利实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车站、码头已陆续启动;全县农民总数588973人,参合524113人,参合率达88.9%,31万农民得到了就诊补偿,以来共补偿农民就医资金5600万元,大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投入,投资500万元,建起了种草面积4450亩、建圈舍6750平方米,购种公羊6750只,购基础母羊9826只;投资200万元发展茶产业、金银花等;兑现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能繁母猪补贴资金78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到位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三农”上了新台阶。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一是建立了登记备案制度,要求各涉农部门要把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二是建立公开制度,各涉农部门要在项目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和项目安排,作为政务公开内容,在项目区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实行资金专户管理,设立专门账户,实行专人负责,专款专用。四是实行项目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程序依法合规,项目质量达到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完毕进行审计、验收、并建立健全项目档案,有效地控制了专项资金的“跑、冒、漏、滴”现象的发生,使涉农资金发挥了较好的使用效益。

二、涉农资金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涉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涉及面广且繁杂,拨付渠道多,参与管理部门多,在管理上又未能形成一整套比较科学、完善的规范。资金的投入、分配、使用、管理、监督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使资金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了使用效益。

1、资金安排缺乏全局统筹协调,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目前,我县对涉农资金实行分块管理,主管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整体协调不够,使资金分配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交叉,导致一些项目多头申报,重复拨款;另外,还造成资金分散使用,不能形成合力。如通村公路的实 施单位既有扶贫办也有交通局和发改局,劳动力培训既有农业局也有人劳局和扶贫办,小水池建设既有水利局也有扶贫办和烟草局。

2、项目审批不科学,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有的乡镇、部门申报的项目所需资金数额都是非常巨大的,即使是当年全县财政全部用于支农还远远不够,但其中不合理成份所占比重也是很高的,加上主管部门在组织评审中,存在着较普遍的走过场现象,致使一些项目立项草率,缺乏科学性和效益性。一些乡镇还受利益驱使,积极跑项目,争资金,更使项目立项中出现“人情项目”,个别项目重复立项,造成资金安排不合理。

3、有些涉农资金用途混淆不清,致使这些资金实际投放不足额、不到位,上级下达计划资金与实际到位资金不相吻合,存在调剂项目现象,造成一些社会矛盾。就我县的水利建设资金而言,下达计划4369.38万元,而实际到位2196.57万元,。

(二)资金拨付不规范。

1、资金拨付环节过多,影响使用效率。目前资金拨付的基本程序是,县财政主管部门乡镇村农民个体。这种拨付流程中的环节比较多,资金在每个环节都需要时间流转,影响了资金的时效性,而县(来源:文秘站 )财政在资金安排时间上又较晚,一般都在四、五月份下达文件,往往拨付到受援单位或个人时,都已是下半年,这就影响了相关工程项目建设进度,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也增加了资金管理难度。如教育事业建设资金中的寄宿生困难补助费,基本上都在各校放学时才下拨,导致一些初三或小学六年级学生已毕业回家,学校则以找不到学生为由占为公有。

2、资金发放不规范。如农村低保资金实行以户施保,在操作中存在挂户的现象(即一户头上可能有几家人的低保),导致了有的由户头领取后,少发给所挂户的现象发生,有的没有使用规范凭证等等。这些资金的拨付由于缺乏规范,存在着较多的漏洞。

(三)资金管理混乱。

1、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来,我县财政支农工作中对分配资金比较重视,而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则相对薄弱,有些乡镇涉农资金没有单独建帐、专款专用,项目间相互拆借移用,资金拨付没有与文件规定项目相对应;个别单位没有专职财政会计,财政帐户管理比较混乱。

2、移用、截留现象普遍,涉农资金流失严重。我县乡镇财政普遍亏空,存在严重拆东墙补西墙情况,导致有的单位不同程度上出现擅自降低下拨标准、截留、移用资金等现象。如宽坪等学校将部分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用于学校的其它支出等。

(四)资金使用监督不力。

1、监督不到位。正是由于县有关职能部门对涉农资金缺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跟踪监督,致使支农资金被移用、截留,使用效益不佳,有些项目效益明显不好,照样通过验收,补助资金一分不少。

2、执行纪律不严肃。近年来,有的部门查出问题后只是罚款了事,未上报处理,把大事化小。

三、管好用好涉农资金的对策与建议

对农业的支持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管好、用好涉农资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通过建立健全相配套的制度,使涉农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效益更好。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安排,完善涉农资金分配机制。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县一盘棋,县政府要在不断完善全县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涉农项目建设规划。每年财政安排涉农资金要以规划为依据,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减少盲目性,增强科学性,提高实效性,做到上年底报计划,当年初下指标并及时向社会公示。对农业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要避免资金分散,避免部门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各自为政,自行建设,重复投资。在项目审定的基础上,相对集中投入,分年分批实施,支持一个落实一个,生效一个。对农业生产户的直接补助,要减少环节,做到足额、及时。要增加对优势农产品生产性补贴,如良种推广补贴、标准化生产补贴、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补贴等。要实施财政贴息,积极引导信贷资金的投入,拓宽支农资金渠道。可采取事后奖励方式,对农业规模生产、利用技术生产以及项目建设完成优秀者给予财政补助,树立先进典型,产生激励效应。此外,还可以通过职业技术培训补助等方式实施财政支农。

(二)健全制度,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制。乡镇实施的支农项目,其资金应由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审定,避免多头申报,重复拨款。要明确乡镇政府和各分管部门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分工,做到权责分明,责任到人。对项目的管理,要强化项目申报、评审程序,杜绝随意拍板,从源头上把握财政支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包括项目的立项、招投标、实施、政府采购、验收、评价及后续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资金的管理,应由财政部门及涉农主管部门建立健全系统的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要为不同项目建立不同专户,做到专款专用。所有项目资金从分配到使用都要发文明确,做到资金、项目、文号对应,要抄送相关部门单位,归档备查,以明确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防止管理混乱及移用、挪用、截留现象的发生。要坚持县局机关和乡镇主要领导离任审计制度。要加强财政会计队伍建设,实行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责任感。?

第10篇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控制

企业资金管理是资金流入与流出企业,以及资金在企业内部流转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资金营运活动。企业要提高资金管理效率,防范和控制资金流转风险,必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慎重科学规划投融资目标与规模,严格制定授权、审批等相关制度,规范资金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与权限,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1 概述

笔者工作的汽车运输集团公司在高铁开通后,营业额急速下滑,夹缝中求生存,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集团领导审时度势,一方面,另辟蹊径,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管理,降本增效,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实行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控,利用集团财务集中管控平台,对集团所属子公司、分公司资金实施集中管控,充分发挥了集团资金规模优势,盘活了沉淀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大大提升了集团资金的运营管理水平,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渡过了难关。现浅谈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原则、模式、具体措施和风险控制点。

1.1 资金管理的原则。资金管理须遵循以下原则:业务操作合规合法性原则;融资成本最优化原则;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原则;资金收益最大化原则;技术保障安全性原则;资金调配独立性原则。

1.2 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团公司采用财务公司模式运作,资金管理方式上,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统贷统存、有偿使用闭环管理,集中控制、统一调配。做到集团资金的全封闭全程结算,实时到账、减少资金在途,提高了资金周转速度。

1.3 集团资金集中管控的措施。资金集中管控是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借助先进的资金结算的现金管理平台,规范集团资金运作程序,明确集团资金基本运作方式,并通过模拟商业银行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管控功能和作用。在资金管理上充分调动银企各方的积极性,集多方力量共同促进集团管理科学化。实施过程中需要各成员单位与集团公司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①为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是资金集中管控的基础,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要在指定的银行开立银行账户。禁止游离于资金系统之外的银行账户存在。②各个成员单位必须按集团公司要求编制资金预算,为集团公司统筹安排融资和日常经营提供可靠的依据。逐步达到“月预算、周平衡、日控制”的效果。③公司融资方面,集团融资决策与管理工作重点是明确融资决策权限与程序、规划资本结构及控制融资风险、规划融资规模、灵活使用融资方式。我公司在发展战略基础上,确定融资方案。一是遵循法规,公司融资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统一控制,集团财务部负责集团融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集团整体资本结构、二级公司及三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集团担保与抵押规则、集团授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对融资进行风险评估,提早预防,严格控制,以确保资金安全;三是降本增效,集团公司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利用政府及行业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低利率融资渠道,借贷适量,公司融资活动以满足经营需要为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节约资金成本;四是统一授信、统贷统还,各公司每年3月份向集团公司申请授信额度,集团公司根据借款单位近三年的财务决算报表,参考净资产收益率,银行负债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等相关指标,以确定借款单位授信额度。在遵循这五项原则的前提下,公司经营计划着未来走向,控制风险发生。④资金支付管理方面,各公司对货币资金须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完善付款流程,明确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杜绝发生由一人办理代币资金全过业务的现象,严禁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章的票据集中一人保管。涉及大额的资金支付,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

2 现阶段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风险控制点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包括控制资产负债率、控制对集团外的担保等。

2.1 控制资产负债率。企业集团融资战略应与企业战略相配并支持企业投资增长,企业融资规模、资本结构的安排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负债规模,避免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而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偿债能力下降。资产负债率指标体现企业集团资本结构政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①控制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②控制母公司、子公司层面的资产负债率。

2.2 控制对外担保。企业出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对其他单位提供担保,尤其是为集团外的往来客户提供信用担保。企业集团为集团外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假如被担保单位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则企业集团必须履行债务偿还的连带责任,因此,集团公司的担保有可能形成 “或有负债”,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集团公司应对担保事项严格控制、降低担保风险。具体措施:①以集团总部为权力主体建立担保审批制度,②依据财务状况和信用确定担保对象,③反担保制度的建立。

2.3 集团公司为实行资金集中管控成立财务公司,其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和有效应对无疑是整个集团财务安全的命脉。因此,在本集团总部以及各成员单位进行资产负债率管理及担保控制的基础之上,集团公司对财务公司进行的风险管控显得至关重要。财务公司必须建立全面而系统的风险管理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同时还要强化财务公司的内部管控规章制度。

一方面,完善集团内部组织机构体系。主要包括:第一,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的在日常运作中保持正常运转,还要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在财务公司风险管控中的核心作用;第二,设立独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和监督部门,在集团面临风险环境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应对,全面落实风险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 资金安全 集约化管理模式

电力体制改革完成后,原国家电力公司的发电资产组建成五个发电集团,电网资产组建成现在的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管理着5家区域电网公司与24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南方电网下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电网公司等五个全资子公司。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的年收入过万亿元,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问题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在对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背景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介绍其在资金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三种风险形式,分析了集约化管理模式对电网企业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资金的规模效应,能更有效地发挥集约化管理模式对于资金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

一、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内容

资金集约化管理是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普遍采用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是指企业通过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等形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资金集中开户、集中运作、集中结算和集团统一授信、统贷统还等。资金集约化管理的主要内涵,是企业集团通过采取以资金集中高效运作管理为核心特征的有效措施,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资金,实现现金流量的动态平衡,实现资金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综合最优平衡。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实质是集权式资金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了预算集中编制、资金集中运作、融资集中管理、现金流集中控制等。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网企业资金运用存在很大的灵活性,资金分散管理较为普遍:例如,各集团公司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种原因,存在分、子公司多头开户、资金在账外循环等现象;再如,即各公司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余额偏高,长期借款余额巨大。由于资金分散管理,大量资金分散沉淀在各个分、子公司,因此在需要进行电网建设投入资金的时候,不得不向银行贷款,对给电网企业的持续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风险。电网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收入归集不及时

电网企业供应覆盖面广、环节较多,电费收缴面对千家万户。目前,城镇电费的收缴主要通过电网企业基层营业点和委托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收取,而农村电费则依靠农电工上门收取,再通过地市级供电企业进行统一归集。从目前电费收缴的方式和渠道来看,银行结算系统尚不能完全支持资金自动上缴划拨,造成城镇电费资金不能实现实时归集;而农村电费收取方式较为落后,资金归集的实时性也不高。因此,在电费收缴过程容易出现资金分散沉淀的现象,电费收缴环节存在风险。

(二)企业资金管理成本偏高

电网企业资金规模庞大,企业集团不能实时掌握各分、子公司资金的资金运作相关信息,造成企业内部资金调剂缺乏效率,过多的货币资金留存在个别基层公司,不能满足所有子公司、分公司的资金需求。例如,在某省电网改造中,甲子公司资金出现2个亿的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而乙子公司却有3亿富裕资金存在银行。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企业持有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资金短缺所带来的生产损失,但是部分基层企业持有过量资金将不利于企业集团整体有效经营,还会因此产生不必要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在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能集中调控,使得企业集团支付的利息费用不断增加,出现了“高存高贷”的现象,电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财务风险不断系数增大。

(三)资金信息数据不能及时统一

目前相当多电力企业的信息反馈的不够及时,集团管理层就会无法及时得知各子公司资金的准确流向,企业集团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企业整体财务管理就存在着很大的失控风险。

三、利用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模式对电网企业的资金风险进行管理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网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综合以上讨论的电网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三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统筹合理安排,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防范和化解资金安全风险显得尤为必要。首先,电网企业实行资金集约化管理可以加强企业集团对分、子公司现金收支活动的实时监控,改善资金归集不够及时的现象,减少管理成本;其次,可以通过投资需求与存量资金的合理匹配,降低电网企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再次,可以减少“高存高贷”等不合理现象,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实施集约化资金管理是电网企业的内在必然要求。

四、集约化资金管理模式选择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经验,企业集团资金集约化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结算中心模式、统收统支模式、内部银行模式、财务公司模式和拨付备用金模式。

(一)结算中心模式

结算中心模式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采用较多的一种模式,其本质上类似于公司的“内部银行”。结算中心一般设立在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是一个独立运作的职能机构,在保持下属单位较大资金管理权的情况下,有效地集中货币资金,提高资金周转效率,节约财务成本,主要适用于分支机构较多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统收统支模式

统收统支模式是指企业集团的资金收付活动都通过财务部门开展,各分、子公司不单独设立账号。统收统支模式有利于实现企业集团全面收支平衡,提高资金的流转效率,能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沉淀,控制资金的流动,但不利于调动下属单位开源节流的积极性,主要适用于分支机构少、经营地域范围窄的中小企业。

(三)内部银行模式

内部银行是将一种模拟的银企关系引入到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内部银行实际充当企业集团的结算中心、贷款中心和资金监管中心。内部银行的主要职能是进行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资金调拨和资金运营。

(四)财务公司模式

集团财务公司是以公司集团为主出资组建,作为公司集团的子公司而设立,并经人民银行批准,专门从事公司集团内部资金融通业务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的主要功能为信贷管理中心、结算中心、筹资中心、投资中心及中介服务中心。财务公司可以为集团公司提供融资、投资、结算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财务公司一般适应于成员单位较多、多级管理机构的资金密集型的大型或特大型公司集团。

(五)拨付备用金模式

拨付备用金模式是指企业集团按照一定期限的金额将资金拨付给分、子公司备用。各分、子公司发生资金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企业财务部门报销并补足备用金。拨付备用金模式给予了分、子公司一定的自,但是该模式仍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

经过对以上几种模式的对比,笔者认为,考虑到电网企业规模庞大以及电网经营发展的灵活性,可以在初期选择结算中心模式,随着资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并逐步采用财务公司模式,最终依托财务公司建成“统一运作、统一监管、统一结算、统一备付、统一融资”的规范化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覆盖所有分支机构的资金实时划拨系统,使全网资金异地实时调拨成为可能,以达到既集中公司体内资金,又确保所有分支机构备付安全的目标,提高资金业务效率及安全管控能力。

五、集约化模式在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一)集约化管理模式在电网企业中的初步应用

现阶段,国家电网企业、南方电网企业逐渐在资金管理上实施了“省为实体”的管理模式,以省级电网公司为管理平台,各省级电网公司基本上都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机构收支两条线、资金“零余额”的管控模式,以其财务公司为结算平台,将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分离运作,定期将分公司的收入归集至省公司,支出资金由上级单位按资金预算层次核拨,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国有四大银行中建立资金池集团账户体系,基本实现了资金池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电网企业的资金集中度。

在现金流入控制方面,把从县级电业局到市级供电公司所收取的电费全部集中到省网公司,实现了基层单位电费账户零余额管理或近似零余额管理,极大地减少了资金在分公司的分散沉淀;在现金流出控制方面,将给发电企业的购电费、大型基建工程款等大额支付款项由省网公司集中支付,基层单位仅保留一个日常经费账户,并且实行资金安全备付制度,最大限度地压缩了银行账户,减少资金沉淀,发挥资金最大效益[2]。

(二)集约化管理模式运用的远景展望

在集约化管理模式下,进行银企联盟是实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最终有效途径。电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提高,离不开与实力雄厚、资金管理手段先进的银行的战略合作,双方根据签订的合作协议形成利益共同体,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在银企联盟的合作模式下,电网企业的融资方式会显得更加灵活,并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自由选择与融资组合,可以进一步降低电网企业的融资筹资风险。其次,银行集团账户体系等服务可以提高电网企业资金运作的效率,缩短资金拨付的在途时间。再次,银企建立的资金实时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电网公司实时地掌握、监控集团内部的资金资源,提高资金管理运作水平和资金风险规避能力。

(三)实施集约化资金管理的相关建议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集约化的财务控制体系。在推进资金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主要建立健全财务控制体系:一是建立全面预算控制系统。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同时,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总部要以“全面预算管理”指标体系为依据汇总编制年度资金计划,资金的支付、资金调度、资金平衡、融资管理等始终以预算为依据;二是建立全过程标准成本控制系统,按照“统一标准、分类核定、分级应用、动态优化”的原则,由集团公司总部统一规划建立涵盖全网的标准成本体系。例如,运营管理费用要按照成本驱动特点,划分人员动因、资产动因、营业规模动因、行为动因和政策动因等费用种类,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典型设计,参考历史成本数据,逐项核定支出标准。

2.要做好企业资金运行情况分析与监控。集约化资金管理需要通过加强控制实现,控制的目的是确保资金管理各项工作按计划进行,并及时纠正偏差。有效的资金运行情况的分析与监控,可以为资金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持,发挥防范资金风险的预警作用。一是建立各级单位资金分析系统,逐步缩小分析周期、提高分析效率。二是建立与主要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监控各分、子公司资金运转情况,辅之于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等各类监控指标,实施实时监控。三是加大资金运行评估与监管力度。实施资金集约管理,需要有效地加大对资金的评估与监管力度。要建立标准化资金报告系统,实现对现金流量管理全方位的监测报告,使总公司能及时获得基层市场和企业信息,对资金的使用能够及时分析与总结,便于制定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目标。

3.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电网企业固定资产是与资金管理密不可分的重要管理对象。在实施资金集约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各分、子公司每个部门都应该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台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网合一”的管理系统,即资产维护部门、固定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建立可以相互交流数据的系统,避免固定资产存在与资金管理相脱节的问题。

4.要调动企业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实施资金集约化管理,需要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甚至全体企业职工达成共识,统一行动,协同推进。举个实际例子来说,实施资金集约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财务预算的集中编制,要做到财务预算充分体现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调控经营活动的能力。编制科学的财务预算的前提是要有及时、全面和准确的业务预算,而业务预算的质量取决于企业各部门开展的各项基础工作和一系列规范的业务标准、业务流程等,因此,单凭财务部门的自身努力是无法取得资金集约化管理成效的,只有企业员工全员参与资金集约化管理,才能切实发挥出集约化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艳青.电网企业资金管理模式.2008.8(总第101期).

[2]李蕾.省级电网公司与分公司基于资金“零余额”的管理模式探析.Commercial Accounting.2012.12.第24期.

[3]杨军.电网企业资金战略安全值得关注.金融纵横.2009年第2期.

[4]朱立新.论电网企业资金安全.企业导报.2012年第21期.

第12篇

关键词:房地产 资金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关系密不可分。房地产业属于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一方面,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大量的成本支出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予以支持。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成本主要有以下几项组成:地价、资金成本、工程成本、销售推广费、预备费、住宅使用专项基金等组成。做好成本管理及成本进度安排,也就是从实质上控制了最主要的现金流出。另一方面,房地产企业一般资产负债率都比较高,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是银行贷款或其他金融机构筹资(如房地产基金、信托等),其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不根据开发项目的成本及进度对筹资做出合理安排,由于其筹资本金巨大,因此相应的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息)对成本的影响自然大幅上升。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从企业发展与项目开发的全局着手,综合处理好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的关系。

二、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 成本控制与资金安排在金额上不匹配

一方面,房地产项目从项目筹划到竣工验收交房,其持续时间较长,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其中诸多因素企业也不可控,如建筑材料价格、人工价格、房地产市场行情等。如由于建筑成本不断上升,而房价因宏观调控却不断下行,这样就会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资金的配置方面,很难做到与成本需求的完全匹配。另一方面,房地产受到政策影响极大。如果国家对于信贷政策从严,那么企业预估的资金来源必然受到限制,资金安排就会出现缺口,这样往往导致企业出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二) 成本进度控制与资金流转日程不协调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房地产企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其企业规模、开发面积等都达到了历史的最好水平。在此情况下,个别房地产企业对形势、市场等如果判断不准确,做出了错误的企业发展战略,导致盲目拿地、扩大开发规模,使企业缺乏对成本控制的系统把握,忽视影响成本的多因素。事实上,我国房地产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公司对金融机构的依赖性较强,目前房地产投资用的银行信贷资金在实际投资中占相当比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成本的影响就比较大,而工程进度节点安排与销售回款、按揭回款、融资金额不匹配,导致企业在债务到期日时难以正常偿还本金及利息,出现财务风险。

(三) 缺乏有力的全局观,形成成本失控或资金失调的现状

上述二类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因项目自身原因客观上导致不匹配出现风险外,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原因,即由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因为专业的侧重点不同,导致对于成本、资金的安排出现分歧。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企业缺乏有力的全局观造成的。如:工程部门或营销部门片面强调项目品质,对于单位或单项工程,专业部门从金额与进度方面都会做出一些强调,但却忽视了企业或项目全局性的定位或资金状况。这样,既不利于企业统一的资金安排,也不利于企业内部合作与团结,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房地产企业做好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措施

(一) 事前做好项目的成本测算与资金规划

在开发项目决策阶段,开发商要做好前期研究,对拟开发项目的市场定位、品质进行估计,对项目成本进行初步测算且体现于项目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开发、工程、成本预算部门应配合前期策划等相关部门尽可能准确地计算出包括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建安成本、资金成本、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等可能发生于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费用。让决策层事先了解完成该项目需策划的资金规模、估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为决策层做好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科学合理地安排建设周期,可以使分解到各个单项的目标成本实施按时间节点进行有效控制。从工程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的每一阶段,同时,根据建设周期,施工进度,相应地安排各项配套工作的时间节点,使围绕工程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在此基础上,开发商就需要根据投资期限的长短、企业资金状况以及资金回收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二)事中做好项目进度安排与资金支付

房地产的成本控制与资金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整个始终。最大的成本开支就是建安成本,这也是项目成本与资金“事中”的重点控制工作。要从进度与额度两个方面来加以掌握。对于前者,房地产企业应编制项目支出的资金预算并保证其顺畅运行。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以及工程总额控制点的要求等,结合项目开发周期、企业整体资金状况,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并细化到每月,据以对日常资金支出进行动态控制。对于后者,企业应督促总承包单位制定最佳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施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确保工程质量,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减少工程返工费。使工程成本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下。成本管理部门要会同工程管理部门及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变更、施工变更进行分析,应尽可能减少变更,对于技术变更和施工变更,要先签单(技术合同单、施工签证单)后施工。在整个项目施工阶段,成本部要及时进行成本盘点,控制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财务部门在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处理现金支出,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流转及相对平衡。

(三) 事后做好项目结算与资金结算

一是工程项目结算必须手续完备,必须由设计、工程及监理等相关部门签署相应意见。如有甩项须在验收单上注明以便在结算中扣除。二是重点把握项目变更的情况。重点做好材料价差及竣工调价的审定工作,审核时应与原招标文件对照,凡系标底内已含项目不能重复出现。三是完善结算规则。为避免结算时产生主观上的错误和漏洞及客观上的疏忽应建立结算原则会议确认制、二次复核制、审计和奖惩机制,确保结算质量。四是做好质保金等款项的备案。要根据结算金额与合同条款予以支付项目尾款,同时预留质保金,财务部门要建立专门备查账簿进行管理。

(四) 树立全局观念,做好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的联动

房地产企业的财务、工程、成本等部门要加强沟通与配合,树立全局观念,从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与项目收益的综合协调出发做好此项工作。对于财务(资金)部门而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运营需要的日常资金,也需要考虑本项目、未来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对于同时投资于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企业来讲,由于投入资金较多,资金压力也大,需要通过融资来保证多个项目的开发,又要避免过多占用资金造成资金成本过高。如果对每个项目开发过程的资金收支情况有一个很准确的预计,同时又对本企业的资金运作情况能有一个比较清晰了解,才能制定最佳资金计划方案,把企业资金成本降低到最小。此外,企业在融资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筹资渠道,以节约资金利息,企业借款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以短期借款为主,借款到期及时偿还再申请下一批次的短期借款,如此周转可以提高企业在金融机构的信誉度,又为以后的增加授信额度打下了基础,还可以节省借款利息支出。

工程、成本等部门应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划,有意识对项目定位、品质、进度等做出安排,在成本开支上使项目开发进度既符合产品标准,又符合销售进度安排,使企业的资金流出处于均衡、平稳的态势。对于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要加强督促并及时进行奖罚,缩短工程周期也就缩短了资金占用时间。

四、 结论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推进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房地产的暴利时代已经终结,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其实现自身完善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是全员的、全过程的管理。企业要树立全局观念,从企业整体长远发展、项目开发的前提出发,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资金管理与成本控制,以成本控制界定资金安排,以资金计划指导成本支出,为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中元,国外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借鉴与启示[J].特区经济,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