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时间:2023-06-28 17:31: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第1篇

    风险评价兴起于七十年代几个工业发达国家,尤以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独领。在短短20多年中,就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而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风险评价处于萌芽阶段,风险评价内涵不甚明确,仅仅采取毒性鉴定的方法;八十年代中,风险评价得到很大的发展,为风险评价体系建立的技术准备阶段。美国国家科学院(NAS,1983)[1]提出风险评价由四个部分组成,称为风险评价“四步法”即危害鉴别,剂量一效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风险表征。并对各部分都作了明确的定义。由此,风险评价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在此基础上,美国EPA制定和颁布了有关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性文件、准则或指南。但大多是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面的。例如,1986年了致癌风险评价、[2]致畸风险评价、[3]化学混合物健康风险评价、[4]发育毒物健康风险评价、[5]暴露评价、[6]超级基金场地(Superfund sites)危害评价和风险评价[7]等指南。1988年又了内吸毒物(sytemictoxicants)[8]和男女繁殖性能毒物[9,10]等评价指南。1989年,美国EPA还对1986年指南进行了修改。因此,从1989年起,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基本形成,并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

    由此可见,原先的风险评价主要限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许多有害废物管理也是着眼于人体健康风险进行的。近几年来,生态风险评价业已被人们所重视,已处在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同等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生态风险评价还没有一套方法指南。尽管有人将NAS模式加以改变后用于讨论生态风险问题,生态风险评价原则上也可按其四个方面进行,但由于生态风险评价不完全等同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用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一系列方法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因此美国EPA从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生态风险评价指南的制订工作,1992年确定了一个生态风险评价指南制订工作大纲[11],原则上给出了生态风险评价的框架。从研究内容上看,大致上与NAS提出的“四步法”相同,但每一方面的重点和方法又有不同的内容。该大纲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为问题阐述(Problem formulation),描述目标污染物特性和有风险生态系统,进行终点选择和有关评价中假设的提出。问题阐述是确定评价范围和制定计划的过程;第二步为分析阶段(analysis phase),主要从暴露表征和生态效应表征两个方面进行;第三步为风险表征。

    显然,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主要包括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两方面,风险评价的科学体系已基本形成。相对来说,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方法基本定型,生态风险评价正处在总结、完善阶段。总的来说,目前国外环境风险评价具有如下的特点和趋势:

    ·研究热点已由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转移到生态风险评价;

    ·从污染物数量来说,已由单一污染物作用进一步考虑到多种污染物的复合作用;

    ·从环境风险类型来说,不仅考虑化学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而且还要考虑到非化学因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从评价范围方面来说,由局部环境风险发展到区域性环境风险,乃至全球环境风险;

    ·生态风险不仅仅只考虑到生物个体和群体,而且考虑到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

    ·技术处理上由定性向半定量、定量方向发展。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特别是生态风险评价,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

    1.评价终点的选择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的终点,只有一个物种(受体为人),而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却不止一个,终点选择就成了生态风险评价过程的关键。对任何不同组织等级都有终点选择问题,终点选择原则上根据所关注的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来进行,对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了解得愈深刻,终点选择就愈准确。由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不同评价人员可以选择不同的终点,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方法来确定生态风险评价的终点。

    2.模型优化 模型在风险评价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风险评价是研究人为活动引起环境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是根据有限的已知资料预测未知后果的过程,这就需要应用大量的数学模型才能完成。模型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风险评价涉及的模型很多,主要有污染物环境转归模型、污染物时空分布模型、暴露模型、生物体分布模型、外推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就是由这些模型的组合,借助于计算机来连串在一体的。随着风险评价越来越复杂,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发展和完善各种数学模型始终是风险评价研究的重要方面。

第2篇

关键词 环境风险评价;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7-0101-02

我国环境工程的风险评价存在特有的特点及趋势主要有:一是由污染物数量角度出发,已从简单单一的污染物作用延伸到了多种污染物之间复合产生的作用;二是由环境研究的风险评价焦点角度出发,已从人体健康变成了生态环境;三是由环境风险才类型角度出发,不单单考虑化学污染物、有毒害的化学物,还重视非化学因素造成的有害影响;四是由环境风险评价范围角度出发,已从局部发展成到区域,甚至全球;五是在风险评价技术上由南定性发展成了半定量或定量;六是生态风险的内容不限于生物个体及生物群体,还对生物群落及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1 环境工程风险评价含义介绍

对于生态环境事件其受到影响的除了人群和生物,还有环境的介质,如水、土壤、空气等等。而造成环境工程受到影响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因素:一是管理层决策,使环境处于长期较差质量,如环境监管部门根据环境的法规审批的项目在正常及非正常的情况下排放污染物;二是客观环境出现的事故或偶然事件,如地震、海啸、设备技术等;三是主观因素导致出现突发性事件,如人为破坏、施工管理不当等。因为化学品的特性及进入方式不同,自然中扩散、传递、转化途径也不同,而且对环境影响时间也不一样,可能是长期、短期,也有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可以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以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因此环境工程风险评价广义上的内容有,环境质量、人体健康、社会影响、、资源需求、产品使用、产品终结处理。狭义上主要内容有,环境资源及质量、人体健康[1]。

2 环境工程风险评价重要性分析

随着高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工业、建筑业等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但是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化学品带来的爆炸、泄露、辐射等时间不断的侵扰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存环境的污染等产生了巨大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成为当代各个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之一。因此对存在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工程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人类安全及生态循环得以保障的最为急切的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例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对建设项目进行前期飞风险评价,如可能突发事故原因与概率分析并对后果危害进行预测,提出能够避免或减少的对策,这样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到最低[2]。

3 环境工程的风险评价的问题分析

3.1选择风险评价终点

对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终点一般为一个物种,受体是人,无需选择。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终点却不一样,不仅仅一个,因此需要进行终点的选择,这个选择也决定了风险评价过程。终点选择问题存在于所有的环境组织中,选择的原则根据生态系统及污染物的特性进行选择,了解越多选择越准确。鉴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情况以及评价员的主观性,因此选择的终点不尽相同,对此现在缺乏一个统一的选择方法与标准对评价终点进行选择。

3.2优化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环境风险评价不可缺少的部分。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人为活动造成环境影响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而该过程是通过对已有资料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后果,其中涉及到大量数学计量模型的使用。因此数学模型质量的好坏对整个风险评价的准确性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涉及模型有:污染物的环境转归模型及时空分布模型、外推模型、暴露模型、风险计算模型等。风险评价是多种模型的有机组合,并通过计算机进行连接组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风险评价变得日益复杂,准确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对数学模型的完善与优化是风险评价研究重点工作。

3.3暴露评价

对人体风险评价过程中暴露评价主要是指预测人体的暴露值、暴露时间、频率、途径,表征为受到暴露群体。而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生态暴露评价比人体暴露评价要有难度,特别是暴露群体表征的确定,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的栖息地环境,且该环境差异大,如陆生环境、水生环境等。生态的暴露评价属于风险评价中基本组成部分,且因为暴露系统具有极为复杂的特性,因此当前仍缺乏一个可以适用于全部生态风险评价的暴露描述。对生态暴露评价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成为当前本行研究工作者研究重点项目。

3.4处理不确定性风险

处理不确定性风险作为风险评价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不确定性来自于多种外推的结果,如,非同级生物之间的外推、实验室对野外状况的外推等。对不确定性风险进行定量化的处理,是当前风险评价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需要研究与发展多种外推的理论,并建立科学外推的模型。

4 风险评价的应用

风险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用的目的是有效科学的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质量进行提高。环境风险评价首先就工程进行分析,从中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并对项目原有风险开展调查,调查内容有工艺、包装、运输、原料及燃料用量、贮存等。其次在确定了风险源后,根据选择的模式进行风险评价,最终确定该项目风险的级别,同时对事故造成进一步污染后果进行预测[3]。

5结论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中的风险评价的发展进度直接影响着我国环境状况改善及质量提高的速度。现在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将会给人类更加健康的发展以及生存环境的良性循环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环境保护工作者,更应该不断发展提升自我素质,研究创新新的评价技术与方法,为环保事业的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雷炳莉,黄圣彪,王子健.生态风险评价理论和方法[J].化学进展,2009,Z1:350-358.

第3篇

摘要:以喀斯特峰丛洼地发育典型黔南平塘县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5、2013年三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3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利用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等指标,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担对研究区不同研究时期土地利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平塘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呈增大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综合指标从2000年的24.819上升到2013年75.181,主要由于平塘县生态本底极其脆弱敏感,随着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大规模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生态风险隐患。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改进TOPSIS模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

中图分类号:P9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4-0797-04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的干扰和破坏强度日益加强,土地利用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1-5]。国内大量学者对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开展大量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与模型等方面[6-9]。如孙洪波等[10]对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昆山市开展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安佑志等[11]在开展上海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半变异函数对生态风险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测度;吴文婕等[12]采取土地景观生态格局与马尔可夫概率转移矩阵相结合的方法,对绿洲城市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杨勇等[13]从土地利用视角,基于综合生态风险指标模型和土地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对西安市长安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

平塘县喀斯特峰丛洼地发育典型,代表性显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项目利用平塘县克度镇金科村的一个天然岩溶洼坑圆形洼地――大窝凼作台址。本研究从景观生态视角,结合研究区特殊地质地貌特征,筛选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耕地垦殖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等主要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因子,构建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模型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平塘县2000、2005、2010年三年土地利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在建FAST项目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以供FAST项目周边地区乃至黔南、黔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生态修复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平塘县位于贵州省南缘中部,东径106°40′-107°27′,北纬25°30′-26°07′,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倾斜,岩溶地貌广泛分布,喀斯特峰丛洼地发育典型。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 ℃,年均降水量1 259 mm,全年日照时数平均1 316 h,无霜期312 d以上。由于地区内可溶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貌占全区总面积的80%,全县国土总面积2 815.6 km2,喀斯特地区面积2 455.23 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87.2%。石漠化地区面积约为790 km2,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8.1%,占全县喀斯特区面积的32.2%。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以覆盖平塘县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2000.09.01、2005.09.21、2013.10.09)为研究的主要数据源,结合平塘县相关社会经济统计指标数据,遥感卫星轨道号为122/36。辅助图件数据包括平塘县行政区划图(2006年区划图);参照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土地分类系统,结合研究区区域特征,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旱地、水田、有林地、灌木林、建设用地、未利用地6种类型。本研究利用ERDAS软件的精度评价功能(Accuracy Assessment),同时结合野外实地调研资料,对影像的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本解译总精度大于 85%,Kappa指数大于0.80。

第4篇

(1.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3.鄂尔多斯国家级遗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以泊江海子流域的土壤为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4份,对7种重金属(Cu、Zn、Pb、Cr、Ni、Hg、As)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ArcGIS 10.1获取各重金属在该流域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因子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的土壤质量及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样中7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Zn(79.60 mg/kg)、Cr(56.40 mg/kg)、Ni(12.89 mg/kg)、As(12.48 mg/kg)、 Cu(8.34 mg/kg)、Pb(6.60 mg/kg)、Hg(0.03 mg/kg),均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一级标准,其中Zn、Cr、Pb含量均值高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Ni、As、Cu含量低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7种重金属空间变异系数均达到中等变异程度;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指数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Zn、Cr、Ni、Cu、Hg、Pb,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95,说明整个研究区土壤为尚清洁状态;相对于标准,约1/3土壤存在轻微以上污染,Zn含量的高低是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主导因素;Hg、As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85.98,该流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

关键词 :鄂尔多斯国家级遗鸥自然保护区;泊江海子流域;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5-1081-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13

收稿日期:2014-12-16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09B00)

作者简介:辛 展(1990-),女,辽宁丹东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与评价,(电话)15120090145(电子信箱)xinzhan1990@163.com;

通信作者,娄华君,(电子信箱)louhj@igsnrr.ac.cn。

土壤中的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易积累、不可逆的特性[1-3],其过量富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其中,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最大的重金属包括Cu、Zn、Pb、Cd、Co、Cr、Ni以及As等[4,5]。重金属作为土壤一个必要参数、生态安全的基本指标,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土壤重金属含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分析一个地区土壤重金属状态是判断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6]。

泊江海子流域的中心部分为鄂尔多斯国家级遗鸥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全球仅有的以保护遗鸥及其栖息地湿地生境为目的的国际重要湿地[7]。随着泊江海子流域内油房壕煤矿和泊江海子煤矿的发现,最容易受煤矿业影响的土壤重金属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针对该地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动物学、水文学方面,对土壤的研究十分缺乏[7-13]。本研究以泊江海子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煤矿未正式开采、土壤重金属含量尚未受到影响时,在野外充分地开展了土壤背景值调查,对土壤重金属Cu、Zn、Pb、Cr、Ni、Hg、As含量进行测定,并系统分析了各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按照国家标准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本研究弥补了泊江海子流域在土壤方面的资料匮乏,不仅分析了该地区土壤的重金属背景值状况,评价了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安全状态,而且为以后分析煤矿的开采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泊江海子流域地处鄂尔多斯市东胜市西约45 km处,地理坐标为109°10′-109°58′E,39°65′-39°95′N,流域面积约为744.6 km2(图1)。研究区属于鄂尔多斯波状高原,为典型的闭流盆地,四周高且中间低,最高点位于流域西侧巴彦敖包山,海拔约为1 590 m,最低点位于研究区中心的桃阿海子湖,海拔约为1 360 m,整个流域80%以上的海拔高度在1 365~1 420 m。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8、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5%,1961~2006年,泊江海子流域年均降雨量约344.7 mm,年均蒸发量约2 523.75 mm。流域内的植被以草地、沙柳为主,存在少量红柳、白刺等。该地区主要以栗钙土为主。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在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及空间分布均匀性等因素的基础上,2013年在研究区内共确定采样点54个。采样点采用GPS定位坐标,采样布局如图2所示。采用混合采样法选取表面(0~20 cm)土样,除去碎石、动植物残体等杂物,用四分法取500 g样品,将样品带回室内风干后,用木棒碾碎,过2 mm筛,装袋备用。

2.2 重金属含量测定

土壤中As、Cr、Cu、Pb、Ni、Zn利用HF-HClO4-HNO3三酸消煮法消化[14],处理后Cr、Cu、Pb、Ni、Zn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As利用原子荧光法检测。土壤中Hg用原子荧光法检测[14]。在样品进行消化、测定过程中,均有2~3个空白样品、平行样品和标准物质(GSS-2、GSS-10)同步分析,控制分析结果质量。

2.3 评价方法

本研究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14,15]、生态危害指数法[16]、ArcGIS 10.1克里格插值法。

2.3.1 单因子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法常用于评价土壤被某一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是中国较为通用的方法。当评价某区域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综合影响程度时,通常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该方法更加突出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环境的影响[15]。本研究采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指数法两种方法相结合,来评价土壤重金属相对于国家一级标准浓度的超标程度,评价结果相对单一方法更加直观,能较精确、完整地反映出土壤质量的优劣。

单因子指数计算用公式如下:

式中,Pi为i金属的污染指数;Ci为i金属的实测值;Si为i金属的评价标准。

当Pi≤1时,表示土壤重金属含量未超过标准;Pi>1时,表示土壤重金属含量超过标准。

综合污染指数PN法公式如下:

式中,Piave为平均单项重金属指数;Piamx为最大单项重金属指数。

综合指数评价标准见表1。

2.3.2 生态危害指数法 本研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泊江海子流域土壤重金属存在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该方法从各个重金属具有的生物毒性角度考虑,不仅利用Eir定量的方法反映某种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的程度,同时利用RI反映了多种污染物的综合生态影响[17]。

其计算公式为:

Eir=Tir·Pi;RI=∑Eir (3)

式中,Pi为i金属的污染指数;Eir为i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ir为重金属的毒性系数;RI为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根据Hakanson的研究,7种重金属的毒性系数分别为:THg=40,TAs=10,TNi=TPb=TCu=5,TCr=2,TZn=1[16]。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分级标准如表2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重金属统计

3.1.1 重金属含量分析 经过对泊江海子流域54个土壤样品的分析,7种重金属含量数据统计见表3。土壤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n(79.60 mg/kg)、Cr(56.40 mg/kg)、Ni(12.89 mg/kg)、As(12.48 mg/kg)、 Cu(8.34 mg/kg)、Pb(6.60 mg/kg)、Hg(0.03 mg/kg)。As、Zn的含量平均值均超过了内蒙古地区、全国和世界土壤背景值[18],As的含量均值约为内蒙古土壤背景值的2倍, Zn的含量均值约为内蒙古地区和世界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5倍,与全国的土壤背景值含量相近;研究区Hg的平均含量与内蒙古地区土壤背景值基本相同;仅为全国和世界土壤Hg含量的1/2左右;Cr含量高于内蒙古地区土壤背景值,比全国均值略低; Cu、Ni、Pb含量均值远低于内蒙古地区、全国、世界土壤的背景值,3种重金属的4个背景值含量从低到高均依次为泊江海子流域、内蒙古地区、全国、世界。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相比,各重金属均值均未超标,但个别采样点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Zn的超标率最高为15.1%。

变异系数反映一个数据集变异性程度,变异系数≤0.1为弱变异性,0.1<变异系数<1为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1为强变异性[19]。7种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均相对较大(0.39~1.75),均在中等变异以上,Zn达到强变异性,表明研究区内土壤各重金属,尤其是Zn浓度波动程度较大。

利用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对7种重金属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7种重金属之间,Cr和Pb、Zn存在0.01水平上的显著负相关,Pb、Z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Cr和Ni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Cu和Ni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As、Hg与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3.1.2 重金属分布特征 为了更加清晰表述各重金属在整个流域的浓度分布状况,研究利用ArcGIS10.1克里格插值法绘制出各重金属在研究区内的含量分布图(图3-图9)。

根据浓度分布图发现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如下:Ni在鸡沟河和乌尔图河两条主要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浓度较低,在泊江海子周围不断增大,说明河流对Ni的富集作用比较明显,顺着河水的流向,造成Ni浓度在地表水汇集地泊江海子变大;Cu在整个流域分布规律整体为从流域四周到桃阿海子附近逐渐升高,Cu的分布主要和海拔高度有关,即随着高度的降低,Cu浓度逐渐增加;从区域的东北部向西南部,Cr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s分布规律与Cr基本相反,从北部到南部含量逐渐下降;Hg在整个流域内含量较小,分布状况基本没有变化;Pb浓度从西北和东南方向向流域中心先减小再增大;Zn浓度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升高,同时在研究区正北部地区浓度存在较大处。

3.2 土壤质量评价结果

由表5可知,7种重金属的单因子指数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0.83)、Zn(0.80)、Cr(0.63)、Ni(0.32)、Cu(0.24)、Hg(0.22)、Pb(0.19),按照单因子指数分级标准所属等级均为安全。从各重金属的指数分布来看,Ni、Pb、Cu、Hg除极少采样点为尚清洁,其余均为安全状态;Cr、As指数主要分布在安全和尚清洁区域,只有少部分为轻污染;Zn大部分处于安全水平,有7个采样点浓度超过标准值达到2倍以上。经现场调查,泊江海子流域目前除受到生活、农业等人为影响之外,附近无可导致各重金属污染的工厂、产业。本次研究各重金属浓度接近该地区本底值,部分重金属浓度偏高除了与该地区土质等自然原因有密切联系,还可能与生活、农业生产例如农药的使用和农田的灌溉等有关。

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的范围是0.31~3.73,反映各采样相对于标准的污染水平各不相同,且差异明显,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95,尚为清洁水平。通过图10综合指数分布图可得,相对于国家一级标准,在整个流域北部、西北部、中部土壤较清洁,从北至南土壤质量逐渐下降,东南角地区的土壤综合指数均大于1,处于轻微以上污染水平,面积约为整个流域1/3以上。同各重金属浓度分布图相比较,综合指数的分布状况与Zn空间浓度分布规律相似,说明Zn含量高低对研究区的综合污染指数空间的分布影响较大,为影响土壤质量的主导因素。

3.3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由图11可知,泊江海子流域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由大到小为Hg、As、Cu、Cr、Pb、Zn、Ni,其中,Hg的部分采样点的风险等级为中等生态危害级别,是研究区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属于重金属污染的优先修复对象,对综合潜在风险贡献率为59.17%;As仅30号采样点为中等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风险贡献率为27.72%;其余5种重金属的值很低,主要集中在0~7,基本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泊江海子流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在56.36~188.26,平均为85.98,结果表明整个泊江海子流域土壤中重金属基本不存在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根据RI风险等级划分,11%的样点呈现中等潜在生态风险,89%的样点存在轻微潜在生态风险。

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RI之间存在根本上的差异,主要是受到重金属毒性系数影响,在研究区内Hg虽然浓度较低,但毒性系数最高(THg=40),因此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反之,虽然Zn浓度明显高于标准值,由于Zn的生物毒性系数最低(TZn=1),所以其生态风险降至最低。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在考虑重金属浓度基础上,更结合了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因素,相比较而言其结果更准确[20]。

4 结论

1)对泊江海子流域的土壤7种重金属进行分析,其均值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除Zn、Pb、Cr含量较大外,其余元素含量基本小于内蒙古土壤背景值;在研究区内各重金属的含量变异系数均为中等以上变异。

2)土壤各重金属元素的单因子指数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s、Zn、Cr、Ni、Cu、Hg、Pb,均小于1;综合指数平均值为0.95,说明整个研究区土壤为尚清洁状态;该流域从西北向东南土壤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约1/3以上面积土壤未达到尚清洁标准,Zn含量是影响整个流域土壤质量的主导因素。

3)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除部分土样Hg存在中等、强潜在生态风险,其他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轻微;Hg、As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贡献元素,贡献率分别为59.17%、27.72%;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值为85.98,该流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

参考文献:

[1] 王图锦,胡学斌,吉芳英,等.三峡库区淹没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0,23(2):157-164.

[2] 叶华香,臧淑英,张丽娟,等.扎龙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3,34(4):1334-1339.

[3] 于瑞莲,胡恭任.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J].有色金属,2008,60(4):159-165.

[4] 余秀娟,霍守亮,昝逢宇,等.巢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3,7(2):439-450.

[5] COLQUE R, VILADOMAT F, BASTIDA J, et al. Effect of PPM on Alkaloid production in Narcissus Confuses Shoot-culture[J]. Acta Hortic, 2001, 560:556-561.

[6] 郝 宇,张艳馥,刘 丽,等.扎龙湿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3(24):167-171.

[7] 梁 康,娄华君,程传周.鄂尔多斯泊江海子流域地下水流特征[J].资源科学,2011,33(6):1089-1098.

[8] 张振国,贾铁飞,冯亚芬.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资源与环境,2009,25(4):340-341.

[9] 邢小军,于向芝,白兆勇,等.鄂尔多斯遗鸥自然保护区湿地水量平衡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6):100-103.

[10] WANG F, LIANG L L, ZHANG Y S, et al. Eco-hydrological model and critical conditions of hydrology of the wetland of Erdos larus relictus nature reserve[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9, 29(5):307-313.

[11] ZHANG Y S, HE F Q. Study of the breeding ecology of the Relict Gull Larus relictus in Ordos, Inner Mongolia, China[J].Forktail, 1993(8):125-132.

[12] 何芬奇,DAVID,邢小军,等.遗鸥研究概述[J].动物学杂志,2002,37(3):65-70.

[13] 梁犁丽,王 芳.鄂尔多斯遗鸥保护区植被-水资源模拟及其调控[J].生态学报,2010,30(1):109-119.

[14] 包丹丹,李恋卿,潘根兴,等.苏南某冶炼厂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8):1546-1552.

[15] 许桂苹, 王晓飞, 付 洁.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1):71-74.

[16] HAKANSON L. An ecological risk index for aquatic pollution control a sediment logical approach[J].Water Research, 1980, (14):975-1001.

[17] 姜忠峰,张 生,李畅游,等.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工程学报,2012,6(6):1810-1816.

[18] 高红霞,王喜宽,张 青,等.内蒙古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特征[J]. 地质与资源,2007,16(3):209-212.

[19] 王 宏,吕殿青,刘 庆,等.经济快速发展城郊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以慈溪市横河镇为例[J].热带地理,2011,31(6):560-564.

第5篇

关键词:环境风险评价识别

环境风险是指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毁灭性作用等不良效果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而环境风险评价和管理就是指人类的各种开发活动或面临的危害(包括自然灾害等)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等所引起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由此进行管理和抉策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认识和重视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对开展好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风险评价。

1.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分类。

按照环境风险事件分类,可分为突发性环境事故风险评价和非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从其评价范围而言可分成三个等级,即微观风险评价、系统风险评价和全国(或宏观)风险评价;若按环境风险评价的应用领域,则可分为自然灾害的危险评价、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2.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步骤

(1)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识别是在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识风险影响因素。它包括两个层次:项目筛选和风险因子识别。项目筛选法一是利用核查表筛选,二是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筛选,如德尔斐法等,对一些新的、复杂的、蕴含风险因素的项目进行筛选。经筛选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进行影响识别,确定有那些是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风险因子以及引发的原因。识别项目风险影响是在该项目的一般环境影响识别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识别出来的影响因子进一步筛选。

(2)环境风险预计

随着科学的发展,目前已有多种预测方法:如初步危险分析法、故障树和事件树分析方法等,这些风险预计的方法都可用于环境风险评价事故的计算,目前通常采用故障树法和事件树法,它们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使评价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系统、准确事件树分析法是一种逻辑的演绎法,它在给定一个初因事件的情况下,分析事件可能导致的各种序列的结果,从而定性、定量地评价系统的特性,并帮助分析人员正确决策。

(3)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什么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可以说环境风险评价是评判环境风险概率及其后果可接受性的过程,事故性风险概率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两种形式表述,即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

二、环境风险管理。

1.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

环境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建立于环境风险基础之上,在行动方案效益与其实际或潜在的风险以及降低的代价之间谋求平衡,以选择较佳的管理方案。决策的过程必须在潜在风险和现实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2.环境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显然,环境风险管理属于政府同时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责,而风险管理是建立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首先政府应该研究制订相关的法规条例及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规定和理论方法,为合理有效开展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指导和依据。其次,政府的决策者应根据评价出来的风险和可能的代价,以及预防和减少风险措施进行决策,在效益和损失面前进行权衡,同时在决策过程中要考虑公众的可接受性,让公众积极参与进来。最后是政府监督落实各种防范和预防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形成政府监督、企业具体落实、公众参与的管理格局。

三、建议。

1.加强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在吸收、借鉴国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型、方法个系统,研究制定环境风险评价的法律程序、相关政策.为在我国科学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2.将环境风险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推动各地政府提高认识,促进监管力度的提高。促进各地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从源头降低环境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风险意识。对存在环境风险的企业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要加强环境事故隐患教育,通过定期的应急处置预案的模拟演练,提高事故的应急处置的科学性、有效性,健全环境风险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对居民开展必要的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和防范知识的教育培训,培养风险意识和应急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4.加强法制建设,制订有关法律、法规或条例,对潜在的环境风险源隐患的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工作加强法律监督,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安全保障。

5.利用科技手段,建设信息化的环境风险管理与应急系统。利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在线数据平台,构建环境风险防范系统,为事故的应急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总之,随着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研究的深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必然会促进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的新发展,为我们更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陆雍森.环境评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胡一邦;彭理通.环境风险评价实川技术与方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2000.

[3]张忆普.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方法.陕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90.

第6篇

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社区实践及其困境——基于产权社会学的视角

2.重大水利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

3.水利工程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实证研究

4.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5.美国和加拿大水利工程生态调度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借鉴

6.水利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体系评价

7.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社会风险的牛鞭效应

8.水利工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综述

9.基于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阶段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分析

10.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11.中国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与生态调度研究

12.东江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影响模拟研究 

1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系统稳定性研究

14.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5.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

16.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1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位变化影响的模拟

18.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水利工程建设方案优选决策方法

19.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20.水利工程对南四湖现代沉积速率的影响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

2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 

23.PPP模式下水利工程项目物有所值决策评价

24.水利工程成本风险的可拓评估模型

25.BIM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6.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

2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8.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其工程补偿措施浅析

29.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与思考

30.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31.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32.大型水利工程的风险管理问题

3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内涵、目标及内容分析

34.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35.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

37.干旱区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经济评价的能值分析

38.面向知识服务的水利工程知识组织模型构建

39.水利工程对长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40.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态环境系统影响分析

4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

42.水利工程群应对干旱能力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及案例

43.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

44.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主要工作及成效

45.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风险分析

46.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

47.水利工程的生态效应分析

48.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优化

49.荷兰三角洲:寻找城市规划和水利工程新的融合

50.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影响的模拟  

51.水利工程对鱼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以近50年白洋淀鱼类变化为例

52.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探究

53.哲学视角下的水利工程管理

54.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55.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改革与发展

56.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与技术路线

57.基于SIR模型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风险扩散路径研究

58.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初步研究

59.水利工程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60.关于水利工程震害及抗震研究的几点思考

61.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研究

62.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对策措施

63.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64.水利工程建设对洞庭湖及鄱阳湖湿地的影响

65.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66.浅析水利工程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67.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

68.小型水利工程农户参与式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

69.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动因的博弈解释

70.关于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

71.水利水电工程移民长期补偿机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研究

72.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构建

73.水利工程生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7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中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75.我国水利血防工程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作用和意义

76.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要点及方法探讨——以某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

77.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水利工程投标决策模型及应用

78.浅析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

79.基于RAV法的水利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改变的累积效应研究——以东江流域为例

80.WBS-RBS法在水利工程全过程管理中的风险识别

81.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经济价值评价

82.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

83.水利工程PPP项目治理能力提升动力实证研究

84.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以贵州省为例

85.水利水电工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纳入水利水电工程环评

86.长江三角洲良渚古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起和环境地学的意义

87.气候变化与水利工程安全 

88.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89.大型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

90.浅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91.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

92.基于模糊优选BP网络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价

93.水利工程模糊多模式工期-成本-质量均衡优化 

94.基于水质改善的白云湖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思路与方案

95.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水位调控方案的探讨

96.浅谈水利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

97.水利工程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累积影响浅析——以猫跳河为例

98.基于能值分析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第7篇

关键词:重金属;分布特征;复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陕南;金矿尾矿库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9-4564-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19.014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Combined Pollution in Soil around the Gold Mine Tailings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TANG Bo1,2,ZHOU Ying-hong3

(1.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China;2.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1, Shaanxi, China;

3.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 Wuxi 214153,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tribution and attenu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round the gold mine tailings were studied with field sampling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heavy metals was analyzed with Hakans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 was the most serious polluted element in the soil, following by Cd. The contents of Ni,Cu,Pb,Cd,Zn in the soil declined distinc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t. The contents of Cu,Pb,Cd increased in soil in the northeast because of the dominant wind of northwest. There was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very two elements which were Ni,Cu,Pb,Zn, showing that they were of same pollution source or same combined pollution property. The highest and higher pollution risk index were distributed over the whole 1st sampling region and the northeast of 2nd and 3rd sampling region.

Key words:heavy metals; regular of distribution; combined pollution;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gold gangue in south Shaanxi

近年来,随着矿山开发强度的进一步加大,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矿区周边土壤污染问题日渐突出[1]。矿山开采和冶炼过程中,重金属随尾沙、矿尘、冶金废弃物进入矿山及其邻近土壤,同时当尾矿、废石经风化淋滤,Cu、Pb、Zn、Ni、Co、Ag、Cd等重金属元素就会转移到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土壤质量下降,水质破坏,污染农作物,最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2]。

陕南某金矿位于陕西省勉县、略阳县交界处,勉县、略阳及宁强县一并被李四光先生誉为“中国的乌拉尔”,金、铁、锰、钒、镍、铜等多种金属矿储量居全国前列[3]。但是该地区虽矿产种类多、储量大,但多数为小矿、散矿,俗称“鸡窝矿”,加之该地区雨水充足,地表径流活跃,所以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选矿产生的尾矿污染不容忽视[4]。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在某金矿尾矿库周边以坝顶为中心,分别在坝顶、坝坡以及坝下游农田土壤共取土样22件,采样点覆盖区域为以尾矿库为圆心的800 m范围内,采样点分布如图1。每个采样点均采用“S”采样法[5],约10 m2采样5个,然后混合为1个土样,约重2 kg。

1.2 样品测定

1.2.1 预处理 将土壤样品采集后去除沙砾、植物根系等异物,放在实验室内阴干,采用四分法对样品进行磨碎处理,过100目土壤筛,保存。土壤样品的消解采用硝基盐酸-高氯酸法[6]。

1.2.2 元素测定及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7]测定样品中Ni、Cu、Pb、Cd、Zn、Co六种重金属的含量。测定结果用Excel 2003和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3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方法

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根据元素丰度原则来区分各种污染物,按照定量划分出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该指数不仅反映了某一特定环境中的每种污染物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多种污染物的综合影响[8]。

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为:

Ei=■ (1)

式中,Ci、C0分别为第i种重金属的监测浓度、参比值,C0取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9]。T为单个污染物毒性响应参数,Ni、Cu、Pb、Cd、Zn、Co的毒性系数分别是2,5,5,30,1,5[10]。

某区域多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

RI=■Ei(2)

Ei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从表1看出,测定的Ni、Cu、Zn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4.92~158.85、28.42~2 331.16、19.81~256.02 mg/kg,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分别为32、82、13。说明尾矿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受到外源重金属污染影响很大。Cu的平均含量为593.23 mg/kg,比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50 mg/kg高出10.86倍,污染严重;Cd的平均含量为0.30 mg/kg, 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0.30 mg/kg,污染比较严重;Zn、Co、Ni、Pb的平均含量都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只有极个别采样点的含量超过或接近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除了Co元素,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说明人为因素造成的重金属累积比较明显。变异系数反映了各个样点之间的平均变异程度。土壤中Ni、Cu的含量显示强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103%和121%,是强变异性,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变异系数为10%~100%,达到中等变异强度,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2 土壤重金属含量随距尾矿库距离的变化特征

表2是各采样区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图1可以看出,Ni、Cu、Pb、Cd、Zn 5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随距尾矿距离增加而衰减。Ni在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的衰减率分别为60%、51%、45%,Cu在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的衰减率分别为48%、67%、42%,每相邻区域的衰减量都在50%左右。Co元素在第二、第三、第四采样区的含量变化不大,但均大于第一采样区的含量。Cu在第二圆环采样区下风向的采样点T2-4、T2-5、T2-6和第三圆环采样区的下风向的采样点T3-5的含量比同区域其他点含量高出几十倍;Pb、Cd元素在下风向的采样点的含量较高。

2.3 土壤重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Ni-Cu、Ni-Pb、Ni-Zn、Cu-Pb、Cu-Zn、Pb-Cd、Pb-Z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Ni、Cu、Pb、Zn四种元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这四种元素之间存在相同自然污染源或者复合污染性质。Ni-Co、Zn-Co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Co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相关,说明Co与其他元素的污染源不同或者无复合污染性。Cd元素只与Pb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相关,说明Cd与其他元素的污染源不同或者无复合污染性。

2.4 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和累积潜在生态风险[12],结果(表4)表明,从单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看,Cu元素最高,在采样点T1-3、T1-5、T2-5、T2-6四个采样点的Ei均超过320,属于很高潜在生态风险;T1-1、T1-2、T1-4、T2-4、T3-5等5个点属于高潜在生态风险。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也比较高,有5个采样点T1-1、T1-2、T1-3、T1-4、T1-5属于高潜在生态风险。Ni、Pb、Zn和Co元素均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22个采样点中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达到极高水平的点有1个,是T2-5,占总采样点的4.5%;较高潜在生态风险的点有7个,分别是T1-1、T1-2、T1-3、T1-4、T1-5、T2-6和T3-5,占总采样点的32%;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的点有1个,是T2-4,占总采样点4.5%;其余13个采样点都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占总采样点的59%。从各个采样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的分布情况来看,中等、较高、极高风险的点分布在距离尾矿库最近第一圆环采样区和第二、第三圆环采样区的东北区域,即该区域主导风西南风的下风向。

3 结论

1)尾矿库周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变化幅度很大,受到外源重金属污染影响很大。Cu元素含量均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近10.86倍,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Cd,达到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污染比较严重;Zn、Ni、Pb、Co的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但Zn、Ni、Pb超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需要密切监测和防范。土壤中Ni、Cu变异系数超过100%,具强变异性,而其他元素的变异性属于中等程度,说明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2)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距离和风向的关系分析表明,Ni、Cu、Pb、Cd、Zn 5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随距尾矿距离增加,呈现出明显递减规律,而Co元素在尾矿距离最近的采样区含量最低,其他较远采样区域内含量比较恒定。Cu、Pb、Cd等元素在同一采样区,处于东北区域(主导风西南风下风向)的采样点重金属含量较高,说明尾矿库表层土壤表层受到风力影响在下风向有沉积现象。

3)Ni、Cu、Pb、Zn 4种元素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它们之间存在相同自然污染源或者复合污染性质。Cd元素只与Pb元素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相关性,说明Cd与其他元素的污染源不同或者无复合污染性。Co与其他5种元素的污染源均不同或者无复合污染性。

4)从单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i看,Cu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最高,Cd元素次之,其余Ni、Pb、Zn和Co元素均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分析,中等、较高、极高风险程度的点分布在距离尾矿库最近第一圆环采样区和第二、第三圆环采样区东北区域,即主导风下风向。说明距离和风向同时影响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风险程度。

参考文献:

[1] 廖国礼.典型有色金属矿山重金属迁移规律与污染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2] 王利军,卢新卫,荆 淇,等.宝鸡市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2):325-330.

[3] 张越男,李忠武,陈志良,等.大宝山尾矿库区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3):587-594.

[4] 洪坚平.土壤污染与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5] WICHARD T, MISHRD B,KRAEPIEL A M L, et al. Molybdenum speci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soil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2009,72(12):1019.

[6] 石 平,王恩德,魏忠义,等.青城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金属矿山,2010,4(1):41-44.

[7] 丁 琮,陈志良,李 核,等.长株潭地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2): 2002-2006.

[8] 谷金锋,蔡体久,杨 肃,等.大兴安岭胭脂沟金矿土壤中Mn、Pb、Cu和Zn化学形态分析和污染评价[J].土壤通报,2013,44(5):1259-1264.

[9] 徐玉霞,汪庆华,薛 雷,等.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布规律[J].土壤通报,2013,44(5):1240-1243.

[10] 石 平,王恩德,魏忠义,等.辽宁矿区尾矿废弃地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J].金属矿山,2008,2(2):118-121,135.

第8篇

关键词: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管理

化学工业园,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由制造商和服务企业形成的企业社区,通过成员之间的共同管理环境从而获取最大化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化工企业的集中,非常容易排放相应的污染物,直接影响化工园区的环境,不利于化工园区的长久发展和进步。同时,大量的污染物或者大量的易燃、有毒等危险化学品的存在,很容易导致相应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对化工园区规划环境的管理和风险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 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知识

针对环境风险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研究对象,分别是水、大气、土壤[1]。对水的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水的质量问题,若是水的质量问题符合相应的标准就不存在风险情况,若是水的质量问题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不但影响生态环境,更能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对大气的风险评估,也是以标准值作为导向,若是没有达标,则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对土壤的风险评价,是以土壤中的成分作为评价标准,一旦其中有部分或者全部成分超标,直接或者间接就能影响人体健康的,研究土壤的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保障生态环境的良好,便于人们生活生产。

2 我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化工园区规划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技术能够准确地表明化工园区的选址与防护距离之间的关系和标准。由于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发展较晚,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导致我国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和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我国环境风险评价基础设施和环保基础设施方面,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基础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在一些化工园中,还存在没有污水处理厂,没有实现集中供热,没有配套环保设施的情况却允许其开工生产,直接导致局部地区污染物总量失控、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在环保法律制度方面,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过于系统化,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作为指南,再加上环保过程中容易牵涉到各方的利益,各个部门之间协调性严重缺失,根本无法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保护。

3 解决我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存在问题的方式方法

3.1 园区建设应科学规划

园区建设发展的规划必须要有专业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保障化工园区的企业规划与园区环境建设相适应,从而有效地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2]。化工园区的规划内容既要考虑产业链上的,也要考虑产品运输方面的,还要考虑产品通讯方面的,保障化工园区规划的科学化。园区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区域规划的科学性,遵循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律,保障化工园区规划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应该注重区域规划的可操作性,即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的规划应该符合各个企业之间的要求,使化工园区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相应的要求和目标,从而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处于一种可控状态,避免化工园区因为规划不合理导致环境风险的产生。

3.2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要维持化工园区的良好环境,首先就要建立健全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加大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注重环境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保障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系统化和科技化,使得化工园区环境出现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3]。其次,要根据化工园区的实际情况,做好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的监管工作,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要做好监管工作,就要建立相应的监管队伍,组织监管队伍定时定点地对化工@区的各个企业的排污情况,建立24小时巡查制度,严格遵循谁污染谁负责的制度和原则[4]。重点监管企业的违法排污、私自投产等内容,一旦发现企业出现这些情况,应该严肃处理。若是对化工园区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依照法律应该追究企业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同时,在监管的过程中,要坚决制止未批先建、未批先投产等违法行为,为了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保证化工园区成为集中建设、集中治污、集约发展的示范区和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处于良好的循环中,就应该坚持环境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导向,加大环保设施的建设,通过设施投入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建设,避免因为设施不齐全、设施不到位、设施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环境管理无法开展[5]。同时,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还能促进招商引资、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首先应该考虑化工园规划方案,做好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保证两者之间发展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同时,化工园区应该充分考虑自身规划特点,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与时代相发展。其次,应该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的各个局域,做好园区内集中供热、供汽的相关工作,保障化工园区的热电一体化,有效地促进化工园区的生产工艺的质量和效果。同时,针对园区内各类化工固体废物的处理问题,应该依照相应的废物处理方式、废物转移方式,在指定的地方由指定的部门加以处理。最后,应该注重化工园区绿化隔离带的规划建设,同时建立相应的废物处理车间,避免化工废气、废水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以风险的存在作为基础,运用适当的方式,研究和分析风险的成因,从而达到识别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的一种管理方法[6]。这种风险管理是以最小的成本来实现最大效益的管理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践性、成本性的特点,从而避免风险后果的产生。在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之后,以环境风险报告作为依托,以风险形成因素作为指南,对化工园区所存在的风险问题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合理规划风险处理费用,以便提升相应的风险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或者消除风险的损害,从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化工园区生态系统的正常。首先,应该收集、调查和分析化工园区的相关信息,信息内容包括环境污染源、园区规划、园区设施等多个方面,特别是针对环境污染源,因为化工园区污染源是实施化工园区环境风险管理主要数据来源。其次,要做好化工园区的环境评价工作,将各个环境风险因素纳入其中并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产生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再根据这个风险管理方案来合理规划化工园区的布局,科学制定化工园区的风险管理方式和应急预案。通过方案的指导,做好相应的风险管理演练工作,落实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化工园的风险管理。

5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工企业逐渐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随之而来的便是化工环境污染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建立化工园区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分析和研究影响化工园区环境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加大环境监管力度,科学规划化工园区的建设,加大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保障化工园区的环境正常。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分析和研究化工企业污染环境的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从而保障化工园区环境的正常。如此,才能保障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郁.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李威.基于环境风险的化工园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3]魏利军,多英全,于立见,等.化工园区安全规划方法与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9:45-51+180.

[4]施文松.化工园区安全规划评价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5]竺豪杰.化工园区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与风险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2016,14:276.

第9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国库监管;体系建设

1国库监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的充分性:我国中央银行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金融、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要与世界经济、金融、财税发展的趋势接轨;满足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稳定的需求,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金融环境、生态财税环境需求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民族生活质量的要求;保证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提升央行国库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要达到控制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有效实施。国库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要保证有效地履行经理国库职责,维护国库资金安全、完善结算手段、保证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3)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国库风险控制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各国库的内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治理工作需求,只有可控的才是可行的,才能确保证国库资金安全。

(4)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目标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是为实现国库工作目标体系服务的,国库的资金风险控制必须保证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央行国库工作目标。

(5)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实际上是方法和程序的结合,只有保证风险监测与控制的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方法的可行、程序的适用,否则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效果。

(6)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效率性: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要有讲求效率,只有高效的监测与控制机制,完善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2国库监管要素

2.1控制环境

影响国库资金安全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对建立和实施控制这些因素的内外态度和采取行动总称就是控制环境。

(1)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无论是国库组织最高管理层(库主任、库副主任)、中层(部门负责人)、还是一般业务人员都应当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通过加强央行的内部审计、纪律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能和国库的实地,使其客观监督国库管理者和员工,并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通过制定国库行为准则和业务标准,使所有员工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操作行为,规避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行为。

(2)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央行国库内部无论高层、中层、还是一般管理者都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支持、配合、参与机构内部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3)组织结构控制:国库组织结构是指为国库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具体应考虑:组织结构的合适性,及其提供管理国库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各主管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按照主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当环境改变时,配合改变其组织结构的程度;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的充足程度。组织机构要科学、可行,具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

(4)权力的分配和责任的划分:国库部门敏感职位较多,因此权力分工要准确明晰,只有明确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才可以大大增强国库部门的风险控制意识,以规避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

(5)人力资源政策和惯例:建立有效的员工调配、培训、待遇、绩效考核、提升政策和执行机制,才能保证央行国库员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

(6)人员的能力: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操作技能,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

(7)完善的内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国库内部检查制度是促进国库履行职责的需要。检查方案要完善、科学,检查内容全面、完整,检点准确,检查方法和程序要符合效率、效益的原则。

此外,金融生态环境、财政、税务政策和地方利益分配也将对各级国库的内部资金风险监测和控制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级国库组织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妥善处理与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关系。

2.2国库会计业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

(1)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规定各项国库会计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预算收入收纳、划解、入库和支付的管理责任。健全的国库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核算业务;对各项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确定国库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核算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揭示。

(2)国库资金清算系统。国库资金清算系统包括:资金支付系统、内部行来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

2.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各级国库部门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资金安全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不同的控制程序:

(1)业务授权:国库各项业务和活动通过依法授权,合理界定各级国库的业务权力,确保各级国库依法治库。

(2)责任划分: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岗位互控,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的舞弊行为。

(3)凭证与记录的控制: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记录业务和保管重要凭证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

3国库监管的内容

从中央银行国库职能和业务性质看,央行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职务岗位分离控制:中央银行国库的各项业务岗位要达到互相制约,相互牵制要求。责任的分配与授权,强调对于国库内部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工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要使所有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行为,以及职责担负形式和认可方式,与达成央行国库资金安全目标的联系。

(2)金融政策、法规的执行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央行国库依法行政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国家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国库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掌握国库业务所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成为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监督者。

(3)授权批准控制:授权必须符合实际,过度授权可能造成下级机构权力过大,风险难以控制,一旦出现权力乱用、滥用现象,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若权力收缩过大,易影响下级机构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工作效能低下。只有通过合适的授权程序、方式进行适度的授权,才能保证权力的可控、风险的可控。

(4)业务程序控制:包括预算收入收纳、划解、入库、退库、拨付和国债兑付等业务的会计核算控制、国库资金清算控制等。员工必须充分掌握所从事工作的业务操作规程,知道不按规定业务程序操作的危害,能够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业务操作,就可以有效地防范国库操作风险。

(5)网络系统控制:国库网络系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加强网络登录的管理与权限控制,加强计算机病毒实时监控,提高网络核算的可控性。4国库监管手段的类型

中央银行国库风险业务是以序时操作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其内部监测与控制也应是以序时控制为主。具体可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类

(1)事前控制:就是为了保证央行经理国库职责在履行中不发生偏差,进行的事前控制。如:各项预算收入退库审批业务、预算收入的更正审核业务、大额预算支付的审核业务、国债兑付的审批业务等等;

(2)过程控制:就是对央行国库业务活动中针对正在发生的行为进行的控制。如:会计核算记录、重要事项的登记、重要空白凭证的登记等等;

(3)结果控制:对国库会计业务活动最终结果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如:对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国库风险业务的定期排查、国库的内、外部对帐等等。我国中央银行国库的业务活动应逐步建立事前、事中控制机制。国库核算事前控制有利于国库资金的风险预防;过程控制往往能在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结果控制更可靠、更完善,更符合国库资金风险大的特点。

5对国库监管体系的评价

对国库资金控制所作的研究和评价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调查了解资金风险监测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②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果;③评价资金监测与控制的风险,确定资金监测与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领域,实施扩展监督领域,降低风险。

5.1了解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方法

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关键控制活动、潜在的关键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情况。

流程图法:就是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中央银行国库部门业务和凭证在组织机构内部有序流动情况。

调查表法:就是将与保证业务记录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保证业务完整性有关的事项列作调查对象,并列表由有关人员填写。

5.2进行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程序。主要包括:实质测试、凭证测试和模拟测试;

实质性测试:对央行国库的控制程序检查、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数据信息可信程度检查。

凭证测试:就是要查阅国库内部有关文件、资料;查阅国库业务、会计帐目;核对有关帐证、账账、账表;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科学的判断与评价。

模拟测试:就是按实际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模拟作业,核查资金风险监测与控执行情况。

5.3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评价

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评价步骤:(1)确认国库政策执行、业务管理、操作中可能发生哪些潜在风险;(2)确认哪些控制可以防止或者发现这些风险;(3)执行符合性测试,获取这些控制是否适当设计和有效执行的证据;(4)评价所获得的证据;(5)评价该项认定的控制风险。

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的风险评价: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风险可评为高水平,也可以评为低水平。

评价为高风险内部控制:(1)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不相关;(2)控制政策和程序无效;(3)取得证据来讨价控制政策和程序显得不经济。

评价为低风险内部控制:(1)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相关;(2)控制政策和程序有效。

5.4控制风险评价的记录

控制风险评价高水平时,只需记录评价结论;控制风险评价低水平时,还必须记录评价的依据。

第10篇

关键词:中央银行;国库监管;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45-02

1国库监管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

(1)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的充分性:我国中央银行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国金融、财政体制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要与世界经济、金融、财税发展的趋势接轨;满足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稳定的需求,体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态金融环境、生态财税环境需求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民族生活质量的要求;保证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保证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合法性,提升央行国库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2)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要达到控制的目标就必须得到有效实施。国库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要保证有效地履行经理国库职责,维护国库资金安全、完善结算手段、保证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发展。

(3)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可操作性:国库风险控制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各国库的内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治理工作需求,只有可控的才是可行的,才能确保证国库资金安全。

(4)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目标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是为实现国库工作目标体系服务的,国库的资金风险控制必须保证更好地履行职责,实现央行国库工作目标。

(5)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科学性:国库资金风险控制实际上是方法和程序的结合,只有保证风险监测与控制的科学、合理,才能保证方法的可行、程序的适用,否则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效果。

(6)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的效率性: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要有讲求效率,只有高效的监测与控制机制,完善的组织结构,才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2国库监管要素

2.1控制环境

影响国库资金安全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对建立和实施控制这些因素的内外态度和采取行动总称就是控制环境。

(1)诚信和道德价值观;无论是国库组织最高管理层(库主任、库副主任)、中层(部门负责人)、还是一般业务人员都应当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通过加强央行的内部审计、纪律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能和国库的实地,使其客观监督国库管理者和员工,并提供道德方面的指导,通过制定国库行为准则和业务标准,使所有员工在一般和特定环境下能够保持正确的操作行为,规避不诚实、非法和不道德行为。

(2)管理理念和管理风格;央行国库内部无论高层、中层、还是一般管理者都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提高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支持、配合、参与机构内部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3)组织结构控制:国库组织结构是指为国库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具体应考虑:组织结构的合适性,及其提供管理国库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各主管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按照主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及丰富的经验;当环境改变时,配合改变其组织结构的程度;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的充足程度。组织机构要科学、可行,具有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

(4)权力的分配和责任的划分:国库部门敏感职位较多,因此权力分工要准确明晰,只有明确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才可以大大增强国库部门的风险控制意识,以规避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

(5)人力资源政策和惯例:建立有效的员工调配、培训、待遇、绩效考核、提升政策和执行机制,才能保证央行国库员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

(6)人员的能力: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员工,都必须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业务操作技能,只有具备相应的能力,才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

(7)完善的内部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国库内部检查制度是促进国库履行职责的需要。检查方案要完善、科学,检查内容全面、完整,检点准确,检查方法和程序要符合效率、效益的原则。

此外,金融生态环境、财政、税务政策和地方利益分配也将对各级国库的内部资金风险监测和控制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级国库组织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辖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妥善处理与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关系。

2.2国库会计业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

(1)国库会计核算系统。规定各项国库会计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预算收入收纳、划解、入库和支付的管理责任。健全的国库会计系统应实现下列目标:鉴定和登记一切合法的核算业务;对各项业务按时进行适当分类,作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依据;确定国库业务发生的日期,以便按照会计期间进行记录;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述核算业务以及对有关内容进行揭示。

(2)国库资金清算系统。国库资金清算系统包括:资金支付系统、内部行来系统和同城清算系统。

2.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各级国库部门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资金安全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不同的控制程序:

(1)业务授权:国库各项业务和活动通过依法授权,合理界定各级国库的业务权力,确保各级国库依法治库。

(2)责任划分: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岗位互控,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的舞弊行为。

(3)凭证与记录的控制: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记录业务和保管重要凭证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

3国库监管的内容

从中央银行国库职能和业务性质看,央行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职务岗位分离控制:中央银行国库的各项业务岗位要达到互相制约,相互牵制要求。责任的分配与授权,强调对于国库内部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工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要使所有员工知道:他们的工作行为,以及职责担负形式和认可方式,与达成央行国库资金安全目标的联系。

(2)金融政策、法规的执行监督控制:建立健全央行国库依法行政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保证国家各项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国库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掌握国库业务所必要的法律、法规知识,成为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监督者。

(3)授权批准控制:授权必须符合实际,过度授权可能造成下级机构权力过大,风险难以控制,一旦出现权力乱用、滥用现象,就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若权力收缩过大,易影响下级机构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工作效能低下。只有通过合适的授权程序、方式进行适度的授权,才能保证权力的可控、风险的可控。

(4)业务程序控制:包括预算收入收纳、划解、入库、退库、拨付和国债兑付等业务的会计核算控制、国库资金清算控制等。员工必须充分掌握所从事工作的业务操作规程,知道不按规定业务程序操作的危害,能够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业务操作,就可以有效地防范国库操作风险。

(5)网络系统控制:国库网络系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加强网络登录的管理与权限控制,加强计算机病毒实时监控,提高网络核算的可控性。

4国库监管手段的类型

中央银行国库风险业务是以序时操作为基础的,这就决定了其内部监测与控制也应是以序时控制为主。具体可分为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类

(1)事前控制:就是为了保证央行经理国库职责在履行中不发生偏差,进行的事前控制。如:各项预算收入退库审批业务、预算收入的更正审核业务、大额预算支付的审核业务、国债兑付的审批业务等等;

(2)过程控制:就是对央行国库业务活动中针对正在发生的行为进行的控制。如:会计核算记录、重要事项的登记、重要空白凭证的登记等等;

(3)结果控制:对国库会计业务活动最终结果采取的各项控制措施。如:对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国库风险业务的定期排查、国库的内、外部对帐等等。

我国中央银行国库的业务活动应逐步建立事前、事中控制机制。国库核算事前控制有利于国库资金的风险预防;过程控制往往能在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结果控制更可靠、更完善,更符合国库资金风险大的特点。

5对国库监管体系的评价

对国库资金控制所作的研究和评价可以分为三个步骤:①调查了解资金风险监测控制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记录;②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效果;③评价资金监测与控制的风险,确定资金监测与控制的薄弱环节和领域,实施扩展监督领域,降低风险。

5.1了解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方法

现场观察法: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关键控制活动、潜在的关键点、控制缺陷或控制过度情况。

流程图法:就是用符号和图形来表示中央银行国库部门业务和凭证在组织机构内部有序流动情况。

调查表法:就是将与保证业务记录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与保证业务完整性有关的事项列作调查对象,并列表由有关人员填写。

5.2进行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程序。主要包括:实质测试、凭证测试和模拟测试;

实质性测试:对央行国库的控制程序检查、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数据信息可信程度检查。

凭证测试:就是要查阅国库内部有关文件、资料;查阅国库业务、会计帐目;核对有关帐证、账账、账表;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科学的判断与评价。

模拟测试:就是按实际业务处理过程进行模拟作业,核查资金风险监测与控执行情况。

5.3国库资金风险控制的评价

国库资金风险控制体系风险评价步骤:(1)确认国库政策执行、业务管理、操作中可能发生哪些潜在风险;(2)确认哪些控制可以防止或者发现这些风险;(3)执行符合性测试,获取这些控制是否适当设计和有效执行的证据;(4)评价所获得的证据;(5)评价该项认定的控制风险。

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的风险评价:国库资金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风险可评为高水平,也可以评为低水平。

评价为高风险内部控制:(1)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不相关;(2)控制政策和程序无效;(3)取得证据来讨价控制政策和程序显得不经济。

评价为低风险内部控制:(1)控制政策和程序与认定相关;(2)控制政策和程序有效。

5.4控制风险评价的记录

控制风险评价高水平时,只需记录评价结论;控制风险评价低水平时,还必须记录评价的依据。

第11篇

关键词:沉积物;多环芳烃;暴露水平;生态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 X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9-132-2

0 引言

多环芳烃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很难自然降解且具有生物积累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数单体PAH具有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因而当前PAHs在自然环境中的累积和环境效应受到持续的关注。本文基于近十年PAHs在沉积物中的参考文献,从PAHs的暴露水平、来源、解析方法和生态风险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使我们对沉积物中PAHs的研究进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 沉积物中PAHs的暴露水平及分布特征

沉积物中的PAHs在河流、湖泊和海湾等水生环境中均具有较高的暴露水平,而不同水生环境PAHs的含量差异显著。我国海湾沉积物中PAHs平均含量为293.3±143.5ng・g-1,各海湾沉积物中PAHs的平均含量变化较小,并且各湖泊之间的平均含量变化较大,而且各河流间平均含量变化显著。

对湖泊、海湾和河流沉积物中PAHs暴露水平的对比发现,河流沉积物中PAHs具有高的暴露水平,尤其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污染较严重的松花江、海河,这些河流多集中在北方工业地区,加之河流的自我更新能力不及南方,因而造就了河流PAHs的暴露水平偏高。

2 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

PAHs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种来源。火灾、火山喷发和生物作用是自然过程中PAHs的主要来源,但贡献较小;PAHs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如焦化和沥青产品、煤炭和石油的不完全燃烧、垃圾焚烧、生物质燃烧及石油泄漏等。研究表明2环和3环低分子量的PAHs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而4~6环高分子量的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1]。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是现在判定沉积物PAHs来源的主要方法,当Ant /(Ant + Phe)小于0.1时,主要是油类排放来源,大于0.1时主要是燃烧来源;Flua/(Flua + Pyr)小于0.4时,意味着油类排放来源,大于0.5主要是木柴、煤燃烧来源,位于0.4~0.5则意味着石油及其精炼产品的燃烧来源[2]。

依据目前常用的PAHs 来源比值方法,表明海湾沉积物中石油类产品和石油化工燃料燃烧对PAHs的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轮船对石油的消耗较多以及石油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例如对渤海湾中部、天津近岸海域和辽东湾的研究均表明石油及其燃烧在海湾地区占其主要来源。湖泊沉积物中PAHs主要来源是石油、煤、木材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车船尾气排放和油类泄露,这与湖泊周围居民生活及湖中轮船作业有着紧密的关系,巢湖、太湖和白洋淀沉积物中PAHs的来源均表明化石燃料燃烧占其主导来源。

3 沉积物中PAHs来源的定量解析

在PAHs源解析方面,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和Unmix模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是三种典型的因素分析模型,相关研究表明这三种受体模型是非常有效的,这些受体模型可以根据如下方程描述:

其中:xik是第k个样品第i个种类的浓度;fpk是第k个样品第p个来源的浓度;gip是第i个种类第p个来源的浓度;eik是误差。

对比近年来多环芳烃源解析模型在相关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PCA-MLR模型、PMF模型和Unmix模型是三种实践效果很好的受体模型。之前的研究证明了这三种模型有很好的相关性,PMF模型和Unmix模型能够识别多环芳烃的四个主要来源贡献。而PCA-MLR模型趋向于保守,且只能确认3个来源。大量结果显示,PMF模型相比PCA-MLR模型和Unmix模型能够提供更好地结果。

4 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

低环数PAHs(2~3环)能够对环境产生显著的毒性,而高环数PAHs(4~6环)的毒性体现在致畸、致癌、致突变方面。美国EPA优控的16种PAHs为萘(Nap)、苊烯(Acy)、苊(Ace)、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ua)、芘(Pyr)、苯并[a]蒽(BaA)、(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cdP)、二苯并[a,h]蒽(DahA)、苯并[ghi]芘(BghiP),其中BaA、Chr、BbF、BkF、BaP、IcdP 和DahA因有很强的致癌性受到广泛的关注。现行的PAHs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沉积物质量标准法和BaP的毒性当量浓度。

4.1 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

河口、海湾和湖泊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估,常使用SQGs,即效应区间低中值法。SQGs以生态效应低值(ERL)与生态效应中值(ERM)作为标志进行PAHs的评价。如果检测值小于ERL,则PAHs对生物毒害的概率小于10%,很少会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如果检测值介于ERL与ERM之间,PAHs偶尔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果大于ERM,则PAHs对生物毒害概率高于50%,经常产生负面的生态影响。我们基于以往的研究发现,BbF、BkF、IcdP、BghiP是高环致癌的多环芳烃,没有最低安全阈值,这几种PAHs单体只要在环境中检出,就会对生物体以及人类健康产生威胁。程启明等在杏林湾表层沉积物PAHs的分析与风险评估中使用SQGs,表明整个杏林湾流域PAHs的生态威胁较小,仅仅存在中低度生态安全效应。

4.2 沉积物质量标准法(SQSs)

SQSs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更加详细、具体的分类方法,SQSs标准分为了5个阈值,分别是生物毒性影响的罕见效应浓度值、临界效应浓度值、偶然效应浓度值、可能效应浓度值和频繁效应浓度值,这种分类标准可以为学者和相关机构对环境管理提供参考。母清林等根据SQSs说明长江口PAHs的污染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显见生态负效应”,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污染控制。

4.3 BaP的毒性当量浓度

[BaPE]i=[BaA]i×0.06+[BbF]i×0.07+[BkF]i×0.07+[BaP]i+[DahA]i×0.60+[IcdP]i×0.08

其中:[BaPE]i是第i个样品BaP当量浓度值(ng・g-1);[BaA]i、[BbF]i、[BkF]i、[BaP]i、[DahA]i、[IcdP]i分别是第i个样品中BaA、BbF、BkF、BaP、DahA、IcdP 的PAHs 组分的浓度值(ng・g-1)。

武婷等太湖底泥多环芳烃评估的结果表明,太湖底泥中PAHs的BaPE为(50.37±19.70)ng・g-1,说明具有一定的潜在毒性;赵学强等对环太湖河流沉积物中PAHs的源解析表明,沉积物中BaP的毒性当量浓度平均含量为98.8 ng・g-1,与其他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

5 结语

沉积物中PAHs来源与潜在风险的相关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然而针对沉积物中PAHs的研究依然面临诸多难题:

①已有研究往往缺乏针对典型水生环境的持续深入监测,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尚不能满足分析PAHs时空变化的规律。

②针对沉积物中PAHs暴露水平和来源解析的研究往往脱离水生食物链而开展,缺乏针对水生食物链与沉积物中PAHs储库之间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系统研究。

③利用模型方法解析PAHs来源的方法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手段,然而不同水生环境、模型的反演能力、适应性以及不确定性评价尚且缺失,需要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得到重视。

参 考 文 献

第12篇

项目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为项目投资和建设提供依据。多年来,虽然关于项目评价的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项目评价的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但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项目评价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也对项目评价理论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就是在高新技术项目现有评价理论基础上,结合新材料项目的特点,从技术、市场、风险和经济四个方面建立了新材料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一、高新技术项目评估概述

高新技术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最新技术,它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最新工艺技术的基础之上、体现着当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较高层次的改造和利用,并且能够为当今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各种高效手段和方法的总和。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而且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高新技术项目具有强创新、高战略、高增值、强渗透、高风险性以及产品寿命周期短、市场竞争激烈和项目间的差异大等特点,不能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评价,必须找出影响高新技术材料项目投资成败的基本因素,建立全面衡量项目的指标体系,然后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对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一)技术评价因素分析。技术是项目主体中最为活跃和最具创造力的因素。高新技术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往往是没有实施产业化的先例,还必须注意对技术本身的先进性、成熟性和适用性等进行分析。先进性是指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世界先进水平。成熟性是指项目可实施产业化与进行稳定规模化生产的程度。适用性是指所采用的技术对相关资源条件、经济条件、人员条件等的适应程度。在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评价模型研究中建立的方案竞争力模型中,产品技术状况的下一层次设置了技术先进性、技术成熟性、可替代性、易模仿性、产品附加值五个指标。在产业化技术项目评价体系的技术指标里,包括了技术进步性、成熟性和先进性。

(二)经济评价因素分析。在高新技术投资项目评价模型研究中建立的方案竞争力模型中,投资获利性包括了投资规模、权益比例、期望收益率、投资回收速度、投资者保护条款和变现潜力几个分项。在产业化技术项目评价中,将项目效益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在经济效益方面,主要利用净现值率、项目投资回收期率和内部收益率等三个指标;在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对生态系统能源的影响,对大气的污染、危险废弃物等)和促进就业两大方面。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技开发项目的要求,经济评价利用了技术开发投资,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和内部收益率几个财务评价,再加上收益标准差这个风险评价来评价。

(三)风险评价因素分析。高新技术项目过程是一种高难度的、高风险的创新过程。由于其高度的创新性,人们很难获取关于这一过程比较完整、准确的信息,即信息是残缺的。这种残缺表现为:虽然对未来情况有所了解,如对某些定性评价指标有所了解,但对如概率、可能的风险损失、投资收益变动等定量指标很难做出估计。由于信息残缺,使得直接定量评价风险的大小是不可能的。

关于风险评价指标,在信息残缺条件下,只能用定性评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项目风险的来源主要有环境、技术本身、市场以及管理等方面。根据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来源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环境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从区域角度考虑:因为所有的项目都必须置于一定的区域环境中进行,项目投资活动的成败,将不仅仅取决于项目自身的技术、物资条件,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外部区域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的影响,即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区域风险。

(四)产品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产品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是由技术性评价、经济性评价、市场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风险效益评价等组成的综合评价系统。评价的结果最终要以指标表示,指标从不同的侧面对产品进行评价。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等。

AHP是指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决策方法。模糊综合法就是用专家群体鉴定意见所得出的各鉴定指标等级的隶属度模糊综合评价法,拥有对复杂系统和不确定因素独特的分析判别能力。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是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是在层次分析法中通过建立模糊判断矩阵,来确定模糊权重向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新材料项目可以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二、新材料项目评估模型研究

(一)新材料研究及产业发展概述。新材料是指那些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有别于传统材料属性、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随着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产业、核技术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材料的高技术化,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21世纪初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据保守估算,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4000多亿元,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市场。2004年我国新材料行业成长迅速,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80.1亿元,同比增长27.7%。

目前国际上新材料和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应用成一体化的趋势;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进一步融合;新材料发展的驱动力趋向多元化;新材料市场需求旺盛,产业规模急剧扩大;跨国公司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影响力加强;新材料发展和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协调性备受重视。

(二)新材料项目评价模型的建立。新材料项目具有高新技术项目的一般特点,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色。

新材料的评价应该强调其新颖而且有效的技术,对技术实施的环境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等的适应程度。为了提高产业化的成功率,就必须考虑稳定规模化生产的程度,在小试或中试阶段进行改进完善。同一技术或稍加改进的技术能适用于多种产品的制造,将有利于降低投资风险和提高范围经济效益。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产业开发和技术平台的优势,在技术平台基础之上进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

新材料不同于传统材料的一点在于,新材料是为了满足新出现的需求,面对的是一个需要开发或者尚未成熟的市场,需要引导、创造市场和消费需求,并逐步获得市场份额的扩张。因此,新材料项目更注重未来潜在市场的开发和占领,其产品要符合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还要有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和合理的营销方案。

新材料项目的风险贯穿于技术研发、产业化与产品使用的全阶段。与传统项目不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产品化和商品化等阶段均存在不同的风险。由于其创新性和缺乏历史数据,因此风险评价难度大,准确性低,而且以定性评价为主。

经济评价是为企业投资决策和项目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有利于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由于新材料项目本身的特性,不涉及企业组织的评价,难以获得定量计算的所需数据,因此以定性评价为主。(表1)

三、评价方法的应用

(一)层次分析法的方法与步骤

1、引用l~9比率标度方法,使决策判断定量化,即根据评价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大小,确定相应的比率标度。(表2)

2、将评价因素两两比较其“重要性”和“不重要性”程度,列出判断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方根法:(a)对矩阵每行的N个元素之积求N次方根,(b)归一化求相对权重;

和积法:(a)判断矩阵的元素按列归一化,(b)将归一化后的各行相加,(c)将相加后的向量除以N即得到权重向量。

4、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λmax,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若CR

(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步骤

1、确定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对象集:O={o1,o2,o3,...oi};

因素集:U={u1,u2,u3,...um};

评语集:V={v1,v2,v3,...vn}

2、建立m个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向量A,其中A={a1,a2,a3,...am}

3、通过各因素模糊评价获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4、进行复合运算可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所得模糊矩阵R={rij},其中0≤rij≤l

和一个模糊向量X={xl,x2,...xn},其中0≤xi≤1

并定义两种模糊运算:

∧―运算中涉及的各种元素中取最小的元素,

∨―运算中涉及的各种元素中取最大的元素,

如果把线形变换中的乘法换为“∧”,加法换为“∨”,进行模糊变换后得到综合评价为:Y=XOR,其中O为模糊变换的符号。

5、计算每个评价对象的综合分值

(三)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融合,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综合评价结果。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步骤是:

1、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原理建立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

2、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