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31: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收、支、管全过程中所形成,并被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些记录能够准确反映一个参保对象从办理参加养老保险手续到终止养老保险关系,其间所能享受到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待遇。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从局部试点到全面推开,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渐扩大,参保人数、参保单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保险业务量和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社会保险部门所承担的安全有序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职责也日渐沉重。由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设是伴随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还属初始阶段,由于没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险档案业务管理标准和规定,各地业务档案管理不尽统一,缺少规范,因此在具体工作中容易产生一些“误区”。如不及时纠正,会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管理上的“误区”
一讲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不少同志很容易将其同办公室产生的文书档案联系在一起,因此,把形成的业务资料全部推向办公室,由文书、档案人员判定是否具有归档价值。实际上,业务档案与文书档案形成的范畴、利用的对象都不同。业务档案来自于业务运行过程,是整个业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业务部门有责任对其进行收集、整理、编目、装订、归档,直至移交档案室,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至于收集范围、整理方式要达到什么程度,业务部门可与办公室共同探讨,业务部门有了解业务全过程的特长,办公室人员有收集、归档、保管文书档案的经验,这样各取所长、相辅相成,可制定出比较符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的《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在办理业务过程中,业务部门本着谁经办、谁整理、谁归档的立卷原则,可根据归档范围先分类别,以“参保单位—年度—业务环节(类别)”分类方法,先区分参保单位,再区分年度,第三区分业务环节,同一单位同一年度社会保险文件材料中,件的排列依照社保登记类、参保人员类、申报结算类、保险关系转停类、待遇类顺序排列。密不可分的材料依顺序排列在一起,经办机构的材料在前,参保单位提供的材料在后,结论性材料在前,证据性材料在后。按照业务档案流程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加盖归档章、填制备考表,然后装盒归档,全部实行了“一户一档”的管理办法。这样,业务部门就完成了立卷的任务,并于次年1月底前将上年度业务档案移交档案保管部门统一编目、存档、保管和提供利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移交时要办理档案交接手续。这一过程的有分有合,有序流转,也体现了各自“职能”和“责任”的不同,避免了原始依据的遗失、混杂,方便以后利用。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载体上的“误区”
目前,计算机在社会保险业务运作中应用广泛,各种数据已通过计算机生成、存贮、共享。有人认为最初记载于纸质的原始资料已无保存价值,认为通过计算机直接查寻更加快捷明了。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计算机固然有其科学、准确、检索方便、存贮量大、易于修改等特点,但纸质文件、纸质档案却始终保持和发挥着原始凭证的作用,并且有永久保存价值。这一点恰恰是电子文件所欠缺的。因为档案的法律效力是国家《档案法》赋予的。目前,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没有得到《档案法》的认可,所以遇到数据更正、司法公正时,只能依靠纸质文件、纸质档案。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即使在国外先进的国家,也重视纸质文件、纸质档案的凭证作用。所以,首先要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载体保管有个正确认识,纸质文件要归档,计算机形成的电子文件同样要归档,从而发挥各自不同的利用价值。对纸质业务资料的归档形式可延用文书档案的管理方式,对电子业务资料的归档则通过程序控制和备份,并刻录成光盘存放在防磁柜里永久保存,每四年再重新刻录一次保存。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操作上的“误区”
在具体操作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也需要有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1.归档范围
有的同志认为,凡是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所有资料都要归档,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一定要视业务资料的利用价值而定,实行优化收集,在保管期限上也可以区分一下。同时,也要防止重复劳动。例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部门形成的一式几联“征缴凭证”,因财务部门托收后将其中一联按月整理装订成基金凭证,并按规定移交档案室,这样基金征缴(下转第75页)(上接第93页)部门产生的一联存放于本部门保管就可以了,因为一个档案室存放两套完全相同的档案也是一种浪费,应根据需要确定归档内容。
2.业务档案形成也要有“收支两条线”的观念
社会保险主要有征收和支付两块工作,征收和支付形成的原始资料不应混杂。一个卷一个内容,即使是以一个单位,也要分清“收”与“支”分作两类归档。
3.案卷排序问题
既要贯彻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又要兼顾不同档案的各自特点,分别排序,同一类别的案卷流水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上架,不同类别的案卷不得排列在一起。档案上架后,对各架编制档案存放示意图,便于查寻。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保业务 档案管理
1 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 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 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 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 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首先对现存全部业务档案进行重新整理、科学分类,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业务档案材料按照管理类、征缴类、待遇类分类管理,进行组卷,各种门类的保管期限按永久、100年、50年、30年、10年准确划分,由档案室统一管理。其次,运用档案查询系统软件,结合传统查询方式,建立电脑检索和手工查询双重模式,以方便各类查询需求。截至目前,平均每年提供各类查询3000余人次。
二、注重加强硬件设备的科学配备
在我局办公楼内配备面积约30平方米的业务档案管理专用库房一间,能满足我局档案库存需求;购置配备密集型档案柜8组;安装了灭火器、温度计、湿度计,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等,档案盒和档案卷皮均采用无酸卷盒、外观和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三、注重日常科学管理
加强档案库房日常管理,严格按照防盗、防光、防高温、防水、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八防措施进行日常管理,定期施放防虫剂,防止虫害发生,定期检查库房温湿度,定期检查业务档案受损情况,并作详细记录,对受损的档案按时检查、修补,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档案管理员严守档案保密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借阅登记薄,认真落实借阅登记制度,我局历届档案管理员未发生过违反规定行为。严格保管,做到档案进出登记,编写全宗指南、移交清册、销毁清册、业务档案查询申请表、案卷定期检查情况记录、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数量利用情况统计表。
四、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
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计划之中,制定了档案管理工作计划。档案管理员定时对档案达标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专门进行汇报,及时解决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分管领导不定时对业务档案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使档案工作在我局的各项业务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加强档案管理员的业务素能培养
我局配备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现任档案工作人员具有大专文化程度、较强的业务素质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我局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员业务培训,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本单位档案员参加专业培训,并进行《档案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学习。
六、加强档案管理的制度建设
自1984年在部分地区实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最初的在国有企业固定职工中实行养老保险,发展到目前在城镇各类企业、各类职工中普遍实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按规范化的业务程序对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进行管理,以增强内部制约机制,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此,我部拟定了《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各有关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实际,提出贯彻实施《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的具体意见与要求,并报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备案。贯彻实施中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反映。
附件:1.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流程图(略)
2.表式目录(略)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
为规范全国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业务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内部制约机制,并为统一社会保险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程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保险的良好形象,根据国家关于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程序。本管理程序适用于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所承办的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业务管理。
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环节
《劳动法》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收支、管理和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并负有使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责任”,因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是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与流向,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分为缴费核定、费用征集、费用记录处理、待遇核定、待遇支付、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六个基本环节(社会保险业务管理流程图见附件一)。社会保险基金从筹集到支付的这六个环节,形成了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程序。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应按业务管理的基本环节设置相应的管理岗位。
(一)缴费核定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建立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下简称单位、职工)的基本资料档案,作为缴费核定的依据;
核定单位和职工的缴费工资与缴费金额;
负责单位与职工变更后相关业务的处理及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的催办工作;
对单位和职工各类报表项目进行复核;
制订年度社会保险费征集计划。
(二)费用征集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依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开户银行、帐号、帐户名称及应征集数额,办理社会保险费托收业务,同时定期向机构内有关部门反馈征集信息;
接待来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缴费的单位,办理收款手续并登记;
办理单位缓缴手续及向缓缴期满和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催收社会保险费业务;
负责向本机构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单位缴费情况,提出加强社会保险费征集工作的建议。
(三)费用记录处理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根据有关基础资料,建立健全各项基金管理台帐和职工养老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下同)及其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集与分配到帐情况,登记职工个人帐户,按规定的记帐利率计算和登记职工个人帐户利息,并负责个人帐户变更处理;
对单位各类社会保险报表进行统计汇总、分析;
定期公布单位缴费情况和职工个人帐户情况。
(四)待遇审核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建立离退休(职)人员、企业工伤职工、育龄女职工生育等情况档案;建立死亡离退休(职)人员和工伤与非工伤职工遗属档案;
审核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待遇;对离退休(职)人员、工伤职工及其遗属津贴、一次性待遇予以认定并按规定进行调整;
对上述各项待遇进行复核。
(五)待遇支付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填制社会保险待遇支付花名册并确定各项待遇的支付方式;
填制社会保险待遇拨付通知单,办理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手续并登记;
协调待遇支付单位间的业务关系;
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与监督。
(六)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本环节主要职责是:
负责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收支进行审核及其会计核算;
定期与银行对帐并对实际到帐金额予以认定,将对帐信息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对各环节社会保险费收支记录予以核对和检查,汇总登记基金帐簿;
审核、登记、管理各种结算凭证;
办理基金的存储及有价证券认购等事宜;
编制各项基金的年度预决算草案及报告期会计报表。
二、业务管理程序
根据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环节及其职责的划分,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的业务管理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缴费核定
1.及时建立和调整所辖地区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为保证社会保险费收、支的准确性,单位和职工基础资料应全面、详实。
(1)单位基础档案资料主要由以下项目组成:
①单位名称;
②单位编码;
③单位注册地址;
④单位现所在地地址;
⑤单位邮政编码;
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⑦单位隶属关系;
⑧单位所有制性质;
⑨单位所属行业;
⑩单位主管社会保险各个项目负责人及联系电话;
((11))单位具体经办社会保险各个项目业务人员名单;
((12))单位业务经办人员联系电话;
((13))单位的开户银行、帐号、帐户名称;
((14))单位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情况;
((15))单位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础情况;
((16))单位实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基础情况;
((17))单位实行医疗保险基础情况;
((18))单位实行工伤保险基础情况;
((19))单位实行生育保险基础情况;
((20))事业单位经费来源;
((21))其他。
(2)职工基础档案资料主要由以下项目组成:
①姓名;
②性别;
③出生年月日;
④社会保障号码;
⑤所在单位代码;
⑥参加工作时间;
⑦用工形式;
⑧供养直系亲属情况;
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情况;
⑩参加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情况;
((11))女职工生育情况;
((12))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情况;
((13))参加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
((14))异地转移情况;
((15))其他。
2.于本缴费年度初根据上年度各单位各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支付情况,制定本年度的各项社会保险费征集计划;并依据情况变化,适时提出调整缴费比例的建议。
单位和职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比例按当地政府批准的缴费比例执行;其中,单位工伤保险缴费比例,应根据上一缴费年度各单位工伤保险费缴纳情况及单位工伤事故发生率,按国家及当地有关浮动费率的规定相应调整。经国务院批准实行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的部门,单位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按财政部批准的比例执行。
3.根据社会保险业务开展情况,参照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制定相关报表(劳动部统一规定的报表除外,下同),在审核单位报送的各项社会保险情况表时,应确认其在开户银行帐号上结存的资金,足够缴纳当月各项社会保险费。
4.对各单位上报的各类报表,应重点审核单位及职工缴费工资基数、缴费金额以及其他变动项目。
5.对新建单位及应参加而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单位和职工,业务人员应及时向其发出《办理社会保险手续通知单》,督促其尽快参加社会保险。
6.单位补缴单位和职工以往欠缴月份的社会保险费时,应审核是否填报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社会保险费补缴核定单,《核定单》由各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制定。业务人员应根据补缴办法,核定单位和职工补缴各月的本金、利息及滞纳金。补缴本金、利息及滞纳金的办法,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暂按各地区、各部门现行办法执行。
7.职工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业务人员应按规定审核转移其社会保险关系;职工跨统筹范围流动时,业务人员除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外,还应同时审核转移其养老及医疗保险费,并填写《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员转移情况表》。基本养老保险转移办法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转移,暂按各地区现行规定办理。
(二)费用征集
1.根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和职工的基础档案资料,整理、掌握单位开户银行、帐号、帐户名称、联系人、负责人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有关情况,并与单位建立业务联系。
2.依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社会保险费征集数据,开具委托收款及其他结算凭证,通过银行或直接征集社会保险费;必要时,也可直接到单位征集。
3.采用支票或现金结算方式征集社会保险费时,在收妥款项的同时必须开具“社会保险费收款收据”,并妥善保存收妥的款项、结算凭证及“社会保险费收款收据”存根并按要求办理款项和收据的交接手续。
4.及时了解社会保险费征集落实情况,对因单位名称、帐号变更或帐户存款不足等原因造成的社会保险费欠收,及时填发《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督促其尽快缴齐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并办理征集手续。
5.对于符合缓缴条件的单位,按规定办理缓缴手续,并要求缓缴单位制定出补缴计划。在缓缴期内,随时了解该单位生产经营效益情况;缓缴期满,及时办理欠缴费用的补缴手续。
6.通知费用记录处理环节,对欠缴及经批准缓缴养老、医疗保险费的单位在其欠缴及缓缴期内暂停记载职工个人帐户,也不计算职工缴费年限,待其补齐缴费本金和利息后,及时通知下一环节补记职工个人帐户。
7.向本部门和有关领导报告社会保险费征集情况,提出加强社会保险费征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费用记录处理
1.根据缴费核定环节提供的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计算机中为每个单位和职工建立基础档案库。
2.根据基础档案库资料及单位和职工缴费情况,及时建立职工参加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3.根据其他各业务管理环节提供的统计资料,随时调整单位和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并确保数据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安全。
4.根据费用征集环节提供的数据,将实际征集到的社会保险费按规定分配到各项目下。根据待遇支付环节提供的数据,记载职工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实际支出情况,并按有关规定计算和登记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个人帐户的本息和职工缴费年限。
5.对流动职工,随时向缴费核定环节提供职工社会保险基础资料和个人帐户有关情况。
6.整理、汇总、分析社会保险各类统计数据,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报表及相关报告。
7.接待和办理单位及职工对其缴费情况及个人帐户记录情况的查询。对缴费记录中出现的差错,经与相关业务管理环节核对后,及时予以调整。
8.每一缴费年度初向单位和职工公布上一缴费年度单位缴费情况表和职工个人帐户情况表,并发放对帐单,以接受单位和职工的监督。
(四)待遇审核
1.制定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单位在申报职工享受养老、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时,业务人员应指导单位按要求填写《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并要求提供相关的证明。
2.根据单位填报的《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及有关证明,结合缴费记录处理环节所提供的单位和职工基础档案资料,依据社会保险有关法规、政策,逐项予以审查、核准。
3.对申请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人员,需审核其出具的医院有关证明和费用结算手续;对申请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人员,需审核其出具的当地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工伤通知书及劳动鉴定机构提供的伤残鉴定结论证明;对申请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人员,需审核其出具的生育指标证明及医院证明;对申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审核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对需一次性支付待遇的人员,需审核单位及职工填写的《社会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审批表》。
5.根据有关政策,对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待遇标准的调整予以审核认定。
6.为确保职工应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准确无误,设专人对审查核准的《社会保险待遇审批表》及相关证明进行复核,认定无误后,方可转入下一个环节办理。
7.根据各单位所报材料,结合单位和职工基础资料,业务人员应随时建立离退休(职)人员档案、职工医疗保险档案、工伤职工档案,死亡离退休(职)人员及工伤人员遗属档案,并定期调查离退休(职)人员及享受遗属津贴人员现状,定期审核、调整其应享受的待遇标准。
8.对取得医疗保险定点服务资格的医院、药店等医疗服务机构执行医疗保险政策的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适时提出改进管理及调整医疗服务机构的意见。
9.负责接待和办理单位及有关人员关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问题的来信、来访与咨询事宜。
(五)待遇支付
1.对待遇审核环节提供的单位及其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有关资料予以确认,编制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名册与台帐。
2.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人员社会保险待遇的具体支付方式和时间。
3.及时填制社会保险待遇拨付通知单,按确定的时间办理支付手续,通过银行或其他方式,将应支付的社会保险待遇发放给享受对象。
4.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支付情况,及时登记并妥善保管有关凭证和资料。
5.与银行、代办所、社区或单位等承担待遇支付的部门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业务联系,适时协调相互间的工作关系,保证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渠道的畅通。
6.对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不落实问题,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查明原因予以纠正,并对纠正情况实施监督。
(六)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1.按照会计制度认真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并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及时编制社会保险费收入和支出记帐凭证,同时按规定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实际收支进行审核。
2.定期汇总记帐凭证,填制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后登记总帐,并将明细帐金额分别与总帐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结帐。
3.每月与开户银行对帐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调整未达帐项;对因银行退票等原因造成的社会保险费欠收,及时通知费用征集环节,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使社会保险费收缴到位。
4.根据有关规定按期计算、提取各项费用,并编制凭证。
5.根据基金实际结存情况,在满足周转需要的前提下,按规定和要求及时办理购买国债或基金存储手续;建立银行定期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备查帐,掌握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的存储时间与金额,按时办理银行存款及有价证券的转存、兑付及保管工作。
6.定期清理基金应收暂付款和基金应付暂收款,及时收回和偿付。
7.按照《会计法》要求妥善保管、发放、收回、销毁各种结算凭证、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财务管理资料。
8.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定期编制报送各种会计报表,正确反映基金的收支结存情况,并适时作出基金筹集、使用、管理等情况的分析报告,提出加强基金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需要解决的问题
1.1跨地域性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所属员工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县级保险经办机构全面参加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各地保险政策不尽相同,增加了管理难度。
1.2组织机构复杂
东方公司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有几十家具备独立财务核算资格的二级单位和三级单位以及委托单位,保险业务要逐级分解到各个独立核算的单位。
1.3软件系统分散
东方公司以前在五项社会保险的管理方面没有统一的管理软件,每项社会保险管理业务各自使用不同的软件管理,保险业务各自独立。
1.4保险业务数据不统一
因为保险业务各自管理,导致保险业务数据不统一。比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保险系统中,可能存在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等数据不一致的现象。此外,不同保险业务,数据存储方式也各不相同,同时使用了SQLServer、Access数据库、Excel文件等多种方式存储业务数据。
2系统需求分析
2.1系统总体目标
围绕东方公司社会保险中心和各级参保单位社会保险的业务管理职能及服务对象,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业务统一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五项社会保险共享数据、信息统一处理,每项社会保险业务要能独立运行。
2.2保险业务需求
实现参保单位、参保人员、保险政策、单位和个人缴费的统一管理。实现各项保险业务的核心功能,如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业务、医疗保险的医疗费报销业务、生育保险的生育医疗费报销及生育津贴审批业务等。满足外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刷卡报销医疗费的需求,实现与办公系统的数据共享。
2.3非功能性需求
各项保险之间业务相互独立,保持高内聚低耦合。系统对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由于保险业务关注点不同,本系统日常产生的数据量比较大,对数据存储和访问效率有较高要求。本系统为东方公司之外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需要解决外网用户访问内网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3系统设计
3.1关键业务模型
3.1.1保险政策管理保险政策涉及各个保险管理机构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的核定,参保人员享受的各项保险的待遇明细规则等,是系统的核心业务之一。通过把这些政策转化为数据字典,并进行数据抽象分析,把其中关于单位和个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项目的数据模型归为通用数据模型,把其他各项保险相互之间具有较高独立性的业务数据分为几个独立的数据模型——养老保险数据模型、生育保险数据模型、医疗保险数据模型、工伤保险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3.1.2员工账户管理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员工参保账户的新增创建、保险关系转移、账户注销、修改人员信息等业务。员工账户管理是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个核心业务。3.1.3养老保险业务养老保险专有业务包括退休申请、退休人员信息管理、退休人员待遇管理、注销账户等。养老保险是五个保险业务中业务模型最复杂的,与员工账户管理业务紧密相关。养老保险业务模型如图2所示:3.1.4医疗保险业务实现医疗账户的管理、医疗费报销,以及与医疗保险政策相关的数据字典管理、医保卡管理等业务。3.1.5工伤保险业务主要实现工伤相关业务,如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鉴定、工伤待遇资格申请、工伤待遇发放等业务。3.1.6单位和个人缴费这个也是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系统根据保险政策、参保员工账户信息,以独立财务核算的参保单位为最小缴费单位,计算每个单位的缴费基数,当员工的缴费基数发生变化或者员工在单位之间发生账户流转时,自动更新单位的缴费基数。参保单位用户按月通过系统自动编制缴费报表,计算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
3.2数据模型设计
经过细致分析用户的业务数据和业务流程,用户的核心业务数据为组织机构信息、参保人员信息、保险政策信息、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各项保险业务的独有数据。图3表示的是系统中核心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其中人员信息记录参保员工的自然人信息、职工信息等。组织机构记录了独立财务核算的各二级、三级单位和单位,这些单位是东方公司内部缴费主体,而对外则是以东方公司为缴费主体。保险管理机构记录东方公司在各省、市、县级参保的管理经办机构。保险政策则体现为缴费比例、缴费限额、报销比例、休假标准、津贴标准等业务数据字典。并在这四类基础数据之上,建立了员工参保账户和各项业务的数据模型。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考虑到各类保险业务之间没有相互关联的业务,但是又全部和人员信息、组织机构、保险管理机构存在直接联系。因此,把人员信息、组织机构、保险管理机构以及参保账户中的保险关系信息,放在一个数据实例中,和图1对应,基于以上分析,根据保险业务,设计多个数据库实例,分别存储公共业务数据和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保险的业务数据,不同的数据库实例对应不同的业务模块。
3.3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B/S/S架构。数据服务组件负责管理数据的存储、更新和访问,业务层中间件负责各个业务模块的逻辑实现,表示层负责提供用户界面。各个业务模块如图4所示。
3.4对外服务接口
东方公司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与之有业务关联的外部系统有东方公司OA系统、内部定点医疗机构的HIS系统等。东方公司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标准化数据接口,通过WebService以XML和JSon数据格式提供数据访问接口,实现与外部系统的业务交互。考虑到其他业务系统开发访问数据接口的难度以及用户意愿,系统还根据第三方用户要求,提供定制化数据报表,以便第三方系统导入业务数据。
4系统实现
(1)前端界面利用JQuery+EXT.JS+开发,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交互界面,前后端通过异步请求访问中间业务层,大大降低了前后端的耦合度。(2)服务端组件基于Richfit.Garnet框架开发。Richfit.Garnet框架是用开发的底层框架,提供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如组织机构管理和用户管理),集成了一个工作流引擎,提供了基本的工作流开发模板。在此基础上,根据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开发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公共业务模块和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各个保险的独立业务模块。使用基于WebService开发的接口模块,实现对外部系统的数据交互和业务交互。(3)综合考虑东方公司现有服务器和资源和数据库软件购买和使用情况,决定使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
5应用部署
东方公司社会保险管理系统采用B/S/S架构,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部署在东方公司数据中心。东方公司内部系统用户及委托单位用户,在客户端利用IE浏览器参问系统,完成业务操作。针对外部定点医疗机构,使用了加密机做反向,防止外部用户直接访问内部服务器。同时,通过客户端Ukey认证模式,使用HTTP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增强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应用部署如图5所示。
6结语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保业务档案管理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关键词:县级医保;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医疗保险中心经办业务涉及城镇职工、居民、自由职业者、学生、外来从业人员等类别在内的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事务,影响范围广,涉及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医疗保险业务档案是各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原始记录,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个人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反映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料和重要历史凭证,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档案。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涉及面广,政策性、专业性强,工作环节多,业务管理繁杂,主要涉及医疗、工伤、生育、离休、财务、业务等相关部门,包括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认证资料、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各种医疗费用清单和结算凭证、转诊转院审批备案表、参保单位基本情况、基金支付情况、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账户每月划入金额明细单、医疗保险关系接续、定点零售药店档案中的资格认证资料、服务协议、药费清单及结算凭证等。加强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标准化管理,为提高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确保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是实现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医疗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我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
健全网络,集中管理,强化档案工作管理体制。
近几年,随着医疗保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强调工作质量和工作内容,实实在在,看的见,摸的着,因而,表现在档案工作中,涉及的工作面越来越宽,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为打牢档案工作基础,我们把建立较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和管理网络作为首要的问题来抓。
(1)我县医保中心主要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上日程,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系统与网络,这样不仅加强了医保档案形成、积累、归档的管理,还规范了医疗保险档案业务基础,促进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科学规范。
(2)将医保档案管理列入年度计划和总结重要的考核指标。做到布置、检查、考核一体化,有效保障了医保档案管理与医保业务的统一。我县增加医疗保险档案工作的投入,不断提高我们医疗保险档案工作条件。
(3)思想上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舍得投入。由其是对档案存管、保护、整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足额保障,保证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我县配置了专用电脑,对医疗保险档案信息数据进行直接管理,为人民提供快速的查询服务,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有序进行。
2.详细编写制定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管理有依据。
将医疗保险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分为参保管理类、医疗保险待遇、医疗保险基金统计报表类、两定机构管理类、信息系统类、两定机构申报及药品信息维护类等六大类。
生育保险业务档案归档范围,分为参保管理类、生育保险待遇类、协议服务机构管理类、基金会计类、生育保险调剂金核定材料、生育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生育保险稽核监管类等七大类。规定医疗保险业务档案保管期限永久、长期和短期调整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其中,定期最低保管期限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医疗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生育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期限执行标准与医疗保险业务档案保管期限相同。
(一)医疗、生育保险参保管理类:主要包括参保单位登记材料;参保人员登记材料;医疗、生育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材料;医疗保险登记证管理材料;医疗保险卡(证、手册)管理材料;医疗保险待遇领取资格验证材料;异地安置登记材料;服务协议管理材料。(二)医疗、生育保险费征缴类:主要包括医疗、生育保险费征缴核定材料;催缴材料;缴费证明材料。(三)医疗保险待遇类:主要包括门诊特殊病登记材料;医疗保险住院待遇核定材料;医疗保险门诊待遇核定材料。(四)生育保险待遇类:主要包括妊娠登记材料;并发症登记材料;生育保险待遇核定材料。(五)医疗、生育保险业务统计报表类:主要包括各项医疗、生育保险年度统计报表;医疗、生育保险数据和分析报告等资料;医疗、生育保险业务月/季统计报表;各项医疗、生育保险基金年度预决算表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确定保管期限。(六)医疗保险稽核监管类:主要包括医疗保险稽核材料;医疗保险监察材料;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材料;医疗保险大案、要案、特殊案件的稽核材料〔永久〕。(七)会计凭证类保管年限: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包括日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辅助账簿,月、季度财务报告(包,年度财务报告(决算)〔永久〕(包括文字分析),会计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
3.简化业务档案整理要求,提高工作高效率。
按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业务档案全部以“件”为单位装订,区分保管期限分别跨年度排列的整理办法。业务档案中凡属会计档案的,应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整理。
三、加强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一、目前福工作开展状况
2010年以来,全省各级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省社保局提出的“全面建设、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面开展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业务档案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以顺昌县为例,目前已全面完成2007年至2014年社保业务档案共1019卷的归整组卷入库工作,并实现所有已入库档案数据同期导入全省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二、经办机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社保业务档案标准化、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依然还存在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短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薄弱、档案收集整理及时性有待于提高、档案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一)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人少任务重,造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短缺,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精细化。以顺昌县为例:目前社保中心内设的业务服务窗口面对的服务对象近7万人,服务企业上千家,社保中心配备的工作人员仅有十余人,在任务如此繁重人手又少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安排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目前绝大多数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都存在只能设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现象,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短缺势必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难以实现精细化。
(二)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薄弱。2009年12月福建省社保局下发《福建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范化达标考评内容》,对业务档案设施建设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最重要的当属档案库房建设项目。目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均按规定设置档案库房、查阅室等业务档案用房,但由于受各地办公条件的限制,部分社保经办机构的档案库房容量不足,与社保业务档案量大且增速快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将难以满足未来档案管理的需要。
(三)档案收集整理及时性有待于提高。以顺昌县为例:2007年的社保业务档案仅88卷,到2014年已增加到162卷;业务经办人员在办理日常业务的同时还需抽空整理上年度业务档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且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依然还存在历年业务档案无法归档整理的状况,因此如何较好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归档及时性,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四)因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档案管理数字化程度较低,查询利用社保业务档案大多只能以手工为主,利用率不高。由于2013年开始启用的全省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较为简单,且目前只有小部分有条件的社保经办机构部分年度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因此当前查询利用业务档案依然只能以手工查询为主,仍处于翻阅纸质档案完成的状态,档案数字化进程的快慢将直接决定档案利用率的高低。
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各地社保经办机构不仅应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而且要加强对业务档案管理相关知识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使用的培训。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与业务经办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档案管理专业及社会保险专业两方面知识,要对整个社保业务流程了如指掌,只有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实现档案管理精细化提供人才保证。
(二)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不断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设施和条件。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可参照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档案馆建设标准》努力创造条件建设专用档案库房,以确保档案库房能满足中长期需要。
(三)业务档案是参保人享受社保待遇的重要凭证,档案及时归档是确保档案安全和实时利用的重要前提。应尽量避免档案长时间滞留在业务经办人员手中,当年新增各业务部门档案应于当月归档移交,做到“日清月结”。按照“谁经办、谁立卷、谁归档的原则,由经办人员在每项业务办结时即时将形成的档案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编号立卷,并于月底移交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对移交来的业务档案进行核对,在确保每份档案入库完整准确后扫描归档,同时实现次月提供查询利用。
【关键字】社保档案、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的建设与发展,社会保险变成了关系人民民生的重要制度。社保档案的管理对保证人民的权益至关重要,如何做好社保档案管理是该领域的重要问题。
二、社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社保档案在整个社保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社会保障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保证,是参保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也是社保部门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首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国家档案系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业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按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做好业务档案管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职责,是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和经办水平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参保对象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快推进经办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由于社会保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社会、法律等各方面,并且是介于各个领域之间的交叉领域,加之社会保险内容纷繁复杂,涉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保档案管理对社会保险计划的实施效果,对社会保险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社保档案管理的具体特点
1.专业性
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涉及面较广,环节较多,专业性强,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业务要求开展工作,不允许管理出现随心所欲,主观妄为的现象,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自觉提高社保工作的职业素质,同时要求完善社保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使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无处不体现出专业性。
2.严肃性
社保工作涉及到单位职工与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允许有差错和问题,因此要保证档案管理的严肃性,要抓好从采集信息到建档入库的各环节,保证档案信息的正确与规范,每项步骤只有验收合格,才能转到下面的环节。同时要抓好平时的档案维护工作,预防自然灾害,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
3.动态性
社保工作是运动变化的,从而社保档案也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它的内容、保存等方面不是静止不动的,需要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才能使社保档案能够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发挥作用,为社保事业提供基础支持。
4.服务性
社保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社保档案不仅要为社保工作提供数据和信息,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保工作的咨询、疑难问题的解答,因此,社保档案的管理就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要根据工作要求和群众的需要,想方设法,提供及时、高效的便利服务;要做好社保政策的宣传,要把业务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善于举例说明,借助喜闻乐见的活动,阐明政策,解答疑惑,使群众能够了解和支持社保工作,自觉和我们建立联系的桥梁。
四、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社保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1)由于社会保险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加之有关领导的不重视,对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积极主动性意识差,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场所小,不能完全满足办理保险业务需要。着社会保险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社会保险机构实施了档案的微机化管理,但由于软、硬、人三者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2)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提升社保经办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本地区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建设,在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优质档案利用服务的同时,不断提升社保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管理服务与各项经办管理服务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保证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 社保档案管理的问题分析
(1)社保经办人员科班出身的少,学历比较低,他们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知识和有关国家政策、方针、文件知之甚少。该归档的保险业务档案没有及时归档,业务档案随意保存、丢失的情况比较严重,不能认真执行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使用的具体操作规范,容易发生档案丢失、或者泄密现象,给国家或者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样的管理只能是泛泛的做些表面工作,将管理的纸质材料放入档案盒,电子文档直接拷贝入电脑,不能做详细的分类归档。
(2)档案管理所需工作场地面积不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建有专门的、相互独立的档案库区、办公区、查阅区,并对各个区域的面积有明确规定。部分地区在档案管理工作场地建设方面都没能达到标准要求,也没有做到档案库房、办公、阅览三分开的要求。
五、社保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收集水平,打牢工作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材料的收集,就形成不了系统完整的档案。特别是在简化整理,强化档案利用的今天,收集工作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收集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才能保证材料的齐全完整。本着“谁经办、谁收集”的原则,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业务科室经办人员负责业务档案收集工作,具体收集社保业务经办过程中参保登记、关系转移、保费征缴、待遇核定发放、稽核监察、统计报表等资料,按照类别存放,并按办理时间排序。归档材料还要确保真实有效,做到字迹工整、数据准确,签字盖章、日期等具有法律效用的标识完整齐全,然后向档案室移交。
2.及时规范整理,防止材料积压。材料收集上来,档案人员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中明确的归档项目及内容,定保管期限、编号后归档,编制检索目录。县级社会保险制度开始于1986年,积累了大量的纸质资料,分散地存在各业务科室。对于这些历年社保历史资料,要全部收集归档整理,确保社保档案历史资料的完整性。做到一月一收集,一月一立卷,使档案收集整理经常化、制度化,防止材料积压。
3.成立社保档案管理中心,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虽然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由不同社保经办机构办理,但都隶属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因此可以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内部成立社保档案管理中心,将文书档案、业务档案、会计档案以及其他载体的档案集中统一管理。这样档案就由原来的多头分散管理转化为集中管理,避免单独设立档案室造成的资金、人力、库房上的浪费,而且提高了库房的利用率,保证档案的安全。
4.做好社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社保档案建立之后,它需要不断补充新材料,确保档案的连续性,以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效用。社保档案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不断的转递,也就是档案的管理单位与用工人员的管理单位相一致,否则档案的作用就不能正常发挥。这样,才能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独立于机关、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规范社保中心和企事业之间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节约大量社会的人力物力,也为企事业或社保中心查阅、核对信息提供了方便。
加强社保档案信息化法制建设,明确各类社保电子档案的归档标准,规范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存储、传送及程序,保证社保档案系统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研究制定社保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办法,出台吸引信息化高端人才、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保证社保档案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发展,并着手准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应诉等工作。创新观念,制定新型网络化的社保档案的新法规,开创社保档案信息化的新局面。 满足利用者对大量数据档案信息的要求,就要求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才能胜任。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分析论述可知,提高信息的收集水平、及时规范整理、成立档案管理中心、加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做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以后的社保档案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坚持质真全三原则开展管理工作
所谓质真全就是质量控制、真实性控制和全程控制的简称。首先,质量控制是指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对成为医疗档案相应的文件在规格、内容设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标准,一定要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将大量的信息资料予以全面性的系统收集、整理、登记与编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医疗档案的质量。档案管理的真实性控制是指我们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真实性的控制,尤其是构建相关的归档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从而实现医疗档案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最后的全程控制就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医疗文件的鉴定、整理、归档及医疗档案的各环节中的业务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资源的配置,并成立相应的监控小组以实现整体优化的管理目标。
2.找准切入口逐一优化档案的管理
2.1以对档案管理内容的明确为切入口
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当中有明确指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与保管期限》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对于进入医疗档案管理内容的类别可以划分为永久性和定期性两大类,其中定期保管类当中又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等几小类。而对于上述的各种社会保险业务的档案在管理过程中都是具体依据国家所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相关要求进行执行。因此,一名从事医疗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要想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水平,就必须要明确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相关工作内容是什么。通过认清与掌握自己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2.2从医疗档案前期的文书处理着手
从医疗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有效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要使档案规范、标准,必须先解决好公文制发。而完成这一环节,做好前期的文书处理是重中之重,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重要基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主要是对参保单位或者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参保个人所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是我们医疗档案管理的核心目标,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资料与重要的历史凭证。公文本身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档案质量,也将制约日后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对于将成为档案的公文文本载体的质量上一定要注意,其中幅面的尺寸规格上就要求统一化,这样做的好处便于装订。另外,文书的标题是否是准确的,主送单位与抄送单位是否准确齐全与否,还有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签发的手续有无。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都是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
2.3从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着手
案卷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推进。实践证明,案卷在材料的收集过程中能否做到准确、具体及系统性,都将影响我们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高。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试图利用这种新技术推动自身的发展。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如此,未来的档案管理必将是以信息化模式为主体。目前,越来越多的案例已经证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已经暴露出其所存在的弊端,例如手工的收集、整编、管理与查阅上呈现出的工作量大、效率低、费时费力等问题。相反,实施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之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从繁重的工作中脱身,而不在充当打字员与保管员的角色了。
3.高速高效推进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医疗体制改革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是重大的,改革结果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为此,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该更加注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高速与高效发展。本文认为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要采用“统一设计,统一协调;立足国情,多元并存”的原则。具体之就是说,在医疗机构上要统一设计、统一协调,而不是任意发展,造成一定地域内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参保人员的利益受损。立足国情,多元并存主要是指推荐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正视国情,要立足于国家内容的实际情况,要允许不同体制下的医疗机构存在,允许进行良性的竞争。
【关键词】社会保障实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36-02
一、《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增加,抗风险意识的增强,加之国家政府各种优惠政策的推行,参加社会保险的人越来越多。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08亿人、4.7亿人、1.4亿人、1.8亿人、1.4亿人,而且参保人数每年还会持续增加,如养老保险以贵州为例,如2005-2011年,参保人数(含离退休人员)年增长率分别约为5.2%,6.6%,4.9%,9.1%,9.2%,9.6%。这需要大批的社会保障人才来完成与日俱增的社会保险业务。与此相反,社会保障人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失衡。导致失衡的因素很多,其中一项就是,高校所培养专业学生人才与岗位、技能以及经验脱节,导致社会保障专业学生就业难或难以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社会保障实务》作为社会保障的专业课程,是社会保障专业最具有实践性的课程之一,理应对此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
二、现阶段社会保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开展效果差,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前,由于受到技术条件、办学条件的限制,社会保障实务基本上是以多媒体方式讲授基础理论及办理流程。这种灌输式、单项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社会保障知识。而且老师的授课过程也比较痛苦。如,GM校《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授课教师们的授课内容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定制教材,严格执行教材。授课内容理论性偏强,还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严重。学生对重复知识不感兴趣。二是讲授热点问题。据学生反应这种授课内容相较前一种好些。但知识不成体系,抓不住要点。三是讲解社会保险职位业务政策及操作过程。如采取传统讲授方式,由于法律法规政策,条款内容多,内容繁琐,文字表达死板,即使老师辛辛苦苦制作了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仍很难提起学生兴趣。总之,传统的灌输式的、单向的或交流较少的授课方式,不能获得好的课程效果,更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辨思维以及实操技能。
2.《社会保障实务》课程经典教材缺失
教材选择不科学、缺失将影响教学质量。目前,《社会保障实务》课程教材虽多,但不够系统,实践性不强。《社会保险实务》课程教材主要分类为:一类,介绍社会保障一般原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保险管理实务。这类教材偏重理论教学,且其所涉及的内容与《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概论》等有些重复。二类主要介绍社会保险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及政策、业务岗位要求、业务办理。这类教材实践性比较强,但由于社会保障是一个发展中的学科,一些业务内容还不够成熟,不同地区做法不一样,因此,这类教材也只能基于实现,超越现实,只能是给出理论框架和操作要领。三类是主要介绍社会保险的办理流程的教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知道从社会保险登记、征缴、计发等流程。缺陷在于需要学生做大量的政策知识准备,否则上课效果不佳。教材缺失加之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3.社会保险实训室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脱节
社会保障实务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处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许多学校都进行教学方式改革,增加了教学实践(实验),许多高校建立了实验室,购买社会保险实训软件,进行实验教学。但是实验软件在设计方面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够紧密,软件开发存在诸多瑕疵。学生容易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分割对待。
三、进行社会保险实务教学方法及内容改革,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建立社会保险实训室,采取实训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方法
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实训室,采取以实训为基础的互动教学方式的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目前,许多高校致力于投入建立社会保险实训室,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社会保险中心进行模拟。如GM校建立了社会保障职位模拟实验室,通过社会保险管理实训平台软件模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业务处理过程。学生可模拟每个社会保险业务岗位角色,模拟每种社会保险业务的办理流程。这种参与互动学生方式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灵活的业务技能。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也提高学生的社会保险业务能力。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较为广泛,一般理工科都有安排大量的操作,实验和实习等。对于文科建立类似的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保障人。
2.编写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针对目前社会保险实务教材的各种瑕疵,教师应在大量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编写生动、活波、内容丰富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还应与所选择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例如,选择了实验教学,教师应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并理解软件的缺陷,根据此准备实验所需的资料及业务知识。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有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社会保障职位特征及要求,让学生对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学习。另外,合理合理安排理论学习时间和实践内容,通过营造一个学习交流环境,针对所遇到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做到教学知识性、实践性相统一。
参考文献:
[1]贾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年鉴(工作卷)2012[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人事出版社,2013
[2]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一、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和原则
(一)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覆盖城镇各类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统一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统一缴费比例和统筹项目,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统一基金管理和业务规程。
(二)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原则是:省级统筹的保障水平要与我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管理,基金缺口由省、地市、县(市、区)政府分级负责,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二、规范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一)调整缴费比例和基数。
参保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以上一年度本企业职工月平均工资总额为基数,按22%的比例缴费。原缴费比例高于22%的,调整到22%;缴费比例低于20%的,调整到20%.
参保职工个人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8%的比例缴费。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缴费;超过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缴费,超过部分不作为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
参保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20%的比例缴费。
(二)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
对执行《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之前已离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按原省劳动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黑劳发[2000]79号)和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市地级统筹的指导性意见的通知》(黑劳社发[2000]12号)以及劳动保障部《关于核定原行业统筹项目的通知》(劳社部发[1998]22号)规定的中直行业离退休人员的统筹项目执行和规范。
对执行国务院国发〔1997〕26号文件至全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期间,实行新老养老金计发办法在过渡期内对比时,应按上述文件确定的统筹项目来计算新计发办法的基本养老金。过渡期结束后,符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人员,计发基本养老金时不再实行新老计发办法对比,取消统筹项目,完全按新的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死亡后,其遗属可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领取丧葬补助金(丧葬费和一次性救济金)。
(三)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实行省级统筹后,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仍按《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黑劳社发[2004]67号)规定执行,但计发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使用的职工平均工资基数改按以职工退休时全省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四)统一基金管理。
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预算管理。预算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社会保险制度实施计划和任务编制的、经法定程序审批的年度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收支计划,由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按照预算编制程序,遵循核定收支、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确保发放的原则编制,报省劳动保障厅复核、省财政厅审核,经省政府批准执行。
1.预算的编制。
(1)基金筹集计划,根据缴费工资、参保人数,同时考虑实际缴费人数增长等因素对养老保险费(含清欠)、利息、个人账户等收入指标进行综合测算确定。当年财政补贴收入,依据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资金补助办法确定。做实个人账户应由地方负担的资金,按照分级负责原则,确定各级财政负担数额。
(2)基金支付计划,根据离退休人数、统筹项目、基本养老金支出水平变化情况对基本养老金、丧葬补助金、个人账户转出等支出指标进行综合测算确定。
(3)对各地未完成省下达基金征缴计划而形成的基金缺口,由当地通过动用历年结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予以补足,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2.分级征缴、支付。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各级地税部门征缴,省农垦、森工系统的养老保险费仍由本系统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征缴;离退休人员以地市、县、系统为单位,按省统一规定的计发办法支付基本养老金。
3.结余基金的使用与管理。2004年底前各地累计结余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当期结余基金,暂不上缴,存储于当地社保基金财政专户。需要动用时,由地市、县、系统提出意见,经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审核,报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审批。
4.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按规定上解运营。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与社会统筹基金实行分别管理核算,社会统筹基金不能占用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个人账户记录要真实完整,由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实账核算,纳入省财政专户。各地市、系统按季度上解做实的个人账户基金,由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按照省政府制定的基金管理、运营办法投资运营。综合运营收益率每年根据实际投资运营情况确定,经省劳动保障厅审核同意后,报省政府批准,由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每年年初公布,作为个人账户记息的依据。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对基金管理、运营实施监督。
(五)统一业务规程和信息系统。
1.统一养老保险业务规程。全省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按照金保工程总体规划,使用全省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准确核定缴费基数,督促企业按月进行缴费申报,并向税务部门提供征缴计划。职工个人账户管理要公开、透明,职工退休待遇审核按政策规定执行。
2.对全省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通过中心数据库随时掌握各地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计划完成、退休人员自然增长、同级财政投入等情况,对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结余基金支付能力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和分析,向劳动保障部门提供报告,保证省级统筹正常运转。
3.建立全省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数据实行集中式管理的地市,将参保企业及各类人员全部基础数据进入省中心数据库,实行集中管理;对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基础数据实行分步式管理的地市,按照基本养老保险初始化的要求,调整和完善基础数据,使原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与全省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对接,确保全省基础数据的完整,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调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全省企业、机关事业和农村养老保险经办工作,对地市、县(市、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实行垂直管理。各地市、县(市、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在实行垂直管理后,其原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经费等预算指标上划基数由省财政厅核定,并全部上划到省级财政纳入省级预算。其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纳入省发改委的发展计划。省以下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机构编制、人员管理及资产划归到省。其领导班子实行双重领导,以省劳动保障厅管理为主,地市县协助管理。农垦、森工系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暂维持不变。
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依照公务员管理。统一省、地市、县(市、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名称,称xxx(行政区名称)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统一机构规格,哈尔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为副局级单位,其他地市的为副处级单位,省森工、农垦的为正处级单位,县(市、区)的为副科级单位。现任干部职级高于新定机构规格的,可保留原职级不变。今后新配备的干部应按新建的机构规格配备。
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责任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省级统筹平稳运行。
(一)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的大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要组织劳动保障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财政、地税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优先足额安排资金,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二)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逐步健全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政策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各项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做好企业参保登记、缴费基数核定、缴费申报、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及基金管理运营、职工退休待遇审核、业务稽核、基本养老金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等经办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地税部门提供基金征缴计划,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监督检查,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省财政厅要督促各级财政部门足额安排资金,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四)各级地税部门要认真执行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计划,强化基金征缴,加大清欠力度。省地税局负责监督考核各级税务部门征缴计划完成情况,提高基金进账额。
(五)各级工商部门要将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注销登记、变更登记基本情况按季度通报同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助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的扩面工作。
(六)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发放和管理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运行中的违纪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