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8 10:47: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创新经验交流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改革监管模式的新路子
(一)认清形势,科学论证,理清推行监管模式改革工作思路。
我局现有__个工商所,全系统在职干部职工___人,大专以上学历___人,占__._%。辖区内现有内资企业____户,私营企业____户,外资企业___户,个体工商户_____户,农村合作社__户。
长期以来,工商所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完成收费任务上,形成了以收费为载体实施日常监管的工作模式,常常是通过收费与催费兼顾市场巡查,从而造成了市场监管缺位,办案成效不高,监管能力偏弱,履行职责不力,加上原有监管机制存在“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成为制约工商所转型升级的瓶颈。去年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出台、停征“两费”后,为推动工商所转型升级,在市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局党组紧紧围绕促进职能到位这条主线,以促进履职到位、实现工商所转型升级为导向,深入基层调研,经过科学论证,明确了推行市场监管模式改革的工作思路: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入手,紧贴实际,大胆探索;以推行网格化的监管模式为切入点,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分步实行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切实促进职能到位,推动工商所转型升级。
(二)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全力抓好监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单位通过重新定位工商职能,科学设置内设机构,有效整合监管力量,初步实现了从“粗放型”监管向“科学型”监管的转变,“运动式、突击式”的专项整治向“经常性、长效性”的综合性监管转变,“收费所”向“综合监管所”的转变,有效地解决“谁去管”、“怎么管”和“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强化了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对市场主体的监控能力,促进了监管执法工作的规范运转,为全系统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开拓出一条新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_.强化网格监管责任。一是定岗。按照“区域相对集中、任务相对均衡、边界清楚明晰”的原则,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责任区。将每个责任区分为a岗、b岗,将本人的责任区定为a岗,将协助本组其他人进行市场巡查的定为b岗。二是定员。按照“新老搭配和强弱搭配”的原则,将整个辖区划分为_个市场监管小组,划分_个执法片区,巡查以格为单位,办案以片为单位,形成监管资源与执法办案的联动机制。三是定责。建立三级网格责任制,所长为网格总负责人,副所长为分管片区责任人,网格责任人为直接责任人,并具体明确了各自的监管职责。四是定量。网格化监管的工作目标要求做到“三清四到位”,即管理区域清、管理职责清、管理主体清、分类监管到位、巡查办案到位、消保维权到位、专项整治到位。
_.规范工作操作流程。按照《××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监督检查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工商所监管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图》,明确了市场监管的操作细则和工作流转方式,解决了网格责任人如何操作及操作重点的问题。
_.加强监管能力培训。要适应新的监管模式,就必须提高试点所干部职工的操作技能,为此,我局狠抓学习培训工作。一是邀请市局法规科、监管科、商广科负责人到该所授课,对工商所执法办案、法制审核工作进行了系统讲解,以案说法,切实提高该所的执法水平。二是加强综合监管业务操作培训。多次指派企管股、信息中心等股室到该所指导业务录入工作,提高了电脑录入操作技能。
二、试点取得成效,监管执法工作实现新突破
经过近半年的探索,目前试点工作已见成效,主要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一)在“责任明确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实行网格化监管模式,有效改变了以往“分工不明晰、职责不清楚”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危机感,工商所的监管工作基本实现了“管辖地域清、经济户口清、工作职责清”,杜绝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等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克服了岗位职责界定宽泛、出现事故无法追究具体责任人等弊病。一方面,方便监管人员随时按照划分的责任区域进行监督检查,努力种好“责任田”;同时,又方便所领导对工作人员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了解和监控。
(二)在“监管科学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新的监管模式,使得工商所人员方便快捷地掌握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情况,及时发现经济违法行为,作出快速反应,有效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效能低下、手段匮乏、履职不到位等弊病,使监管执法更加细化,更加到位,极大地增强了监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在“管理规范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试点工商所制定了系统的监管工作规范,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管信息收集、业务数据传递、执法指令下达、工作情况反馈的工作流程,符合监管工作实际,操作简易快捷,可以使有限的监管力量得到集中发挥,提高了监管执法效能,促进了工商所的规范化管理。
(四)在“队伍专业化”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试点工商所实行的监管模式,围绕“网格化监管”和“功能化设组”来进行机构和岗位设置,对队伍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监管人员业务不专、水平不高的问题,迫使每个干部都必须自加压力,主动“充电”,以适应监管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
三、认真总结经验,全面推进工商所转型升级
(一)积极筹备,认真推广应用。
我局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全系统工商所的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工作。成立以主要局领导为组长的推广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建立推广责任制,巩固试点成果和推广试点经验,逐步实现全系统基层工商所监管机制转型升级。
(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根据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2016年工作要点及实验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的要求,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准绳,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为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加强课题研究,凸现我园的特色教育。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园共有18个班级,教师教学班级无变动,孩子均为原班生,上学期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以季节、节日以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为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教师们的教育观、教研观有了新的认识,但教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周计划逐步完善,每天都进行活动后的反思记录,但存在个体差异较大,反思内容常停留在表面,效果不显著。教师们的水平不同,有的不是幼师专业,有时不知如何结合和实施教材,在选课上存在一定问题。部分教师对"纲要"和"指南"的理解还是比较缺乏。
教研组活动虽保证学习时间,但教师参与不强,学习、讨论氛围不热,教师本身不善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意识不强,自我反思、自我钻研缺乏。
幼儿的学习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自主性、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有了明显的转变,特别是孩子的问题意识增强了,敢于表达。但孩子记录水平较差,生活经验不丰富,收集各种信息能力差,表征过程中技能也较差,发现了问题如何去解决,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观察效果不明显,很多孩子不会观察,随意性很强,对探索不感兴趣。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善学习、善思考、重积累、勤反思。通过业务培训学习,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使教师之间融洽协作,形成一股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园教师只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进取才能与时俱进。
2、加强理论学习,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成长。根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以发展和创新为动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们将采取多种学习方法,鼓励教师不断充电、充实自我。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园内园外相结合、专业知识和业余知识相结合。
3、以年级组为中心,依托骨干教师,认真抓好年轻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教研活动、示范课、听课评课、以老带新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开展教学评比活动,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二)、继续深入学习"纲要"、"指南"的精神和理念,使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逐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1、深入学习教材,转变新的教材观,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义,积极实践教材。
2、利用多渠道的学习"纲要"的精神,结合"优质课"评选活动等开展系列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3、继续采用案例引导、对话讨论、引导探索、设疑问答、参与式培训方法进行有目的学习研讨。
4、创设外出、观摩学习机会,传达新信息,扩大新经验,提高教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进一步认识。
(三)、加强专题研究提升教科研水平。
领会课程理念,积极探索,乐于反思,善于总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保教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质量。
1、以年级组为单位,成立三大教研组,使活动更具灵活性、操作性,并有选择学习相关的知识,更有利于各组的研讨和交流。
2、区域活动以常规工作有序开展,并积极创设活动环境,有目的的投放区域材料,中途进行材料评比。
(四)。抓好幼小衔接工作,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1)平时运用故事、主题活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幼儿的思想教育,从中激发幼儿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为同伴服务的好思想。
(2)注意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排队做到静、齐、快。诚实、不说谎话。同伴之间团结友爱。集体活动遵守秩序,不吵闹,认真参加活动。
(3)上课时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倾听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的讲述,养成要说话先举手的好习惯。要求幼儿发言时要讲完整话、普通话、响亮话。爱护书本、学习用品等。
(五)重视检查反馈及时提高保教质量
1、以幼儿园各项活动计划为主线,进行有效检查。加强考核力度,注重活动效益。
2、经常进行日常工作、记录的检查,便于交流和学习。
(六)加强家园联系设立幼儿成长档案
1、开展多形式家园活动,为家长创设多渠道的沟通机会,认真填写家园联系手册。
2、及时与家长沟通、撮合,共同教育孩子成长,使孩子获得和谐、全面发展。
四、每月重点工作安排表:
二月
1、完成幼儿开学报名工作。
2、制定幼儿园教科研工作计划。
3、开学工作会议、政治、业务学习。
三月
1、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安定幼儿情绪,加强班级常规管理。
2、召开教研会议,学习本期教科研计划,明确学期任务。
3、年级组拟定教科研计划并在教研会上交流。
4、组织各年级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指南》学习交流、主题活动探讨及活动开展情况交流、一日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研讨解决等)
5、组织开展好"元宵节"、"三八节"、"植树节"等主题活动。
6、召开新学期幼儿家长会。
7、开展好推门课活动。
8、组织召开"幼小衔接"工作会。
9、三月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19、三月份教科研工作小结。
四月
1、组织各年级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指南》学习交流、主题活动探讨及活动开展情况交流、一日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研讨解决等)
2、组织开展好"清明节"主题活动。
3、开展好推门课活动。
4、组织开展春季"亲子运动会"活动。
5、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6、四月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7、四月份教科研工作小结。
五月
1、组织各年级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指南》学习交流、主题活动探讨及活动开展情况交流、一日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研讨解决等)
2、开展好推门课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全市公民办幼儿园五项全能比赛。
4、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5、五月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6、五月份教科研工作小结。
六月
1、庆祝"六一节"活动
2、组织各年级组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指南》学习交流、主题活动探讨及活动开展情况交流、一日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研讨解决等)
3、开展好推门课活动。
4、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5、组织开展"端午节"主题活动。
6、六月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7、六月份教科研工作小结。
七月
1、配合完成期末教育教学考核工作。
关键词:动态能力;创新能力;形成机理;装备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志码:A
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已经从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向持续地获取一系列暂时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Teece等最初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即动态能力的概念,并把动态能力定义为企业整合、构建、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动态能力是企业融合、构建和重新配置内、外部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与市场的动态性紧密联系,遵循变革的战略逻辑,认为企业当前及过去的优势并不一定能够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即与过去环境相适应的资源并不一定能满足新的环境要求。企业通过创造性地协调、整合和重构资源或能力营造新的竞争优势,表现出组织的高度柔性对环境的及时反应和灵活的产品创新等,才能在快变的环境中获得优势发展。
动态能力的实质可以高度概括为是通过外部环境机会和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动态契合,以实现企业在发展历程中获得价值增值。企业动态能力是使组织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之间相匹配的一种高级能力,是一种变革导向型的能力,它使企业能力的形式从一个状态变为另一个状态,从而使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与环境相匹配。
装备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地不断扩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发展,不仅要具有创新思维,更要培育和发展创新能力。从动态能力的视角来考察企业创新能力,即从长期动态开放的视角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潜在机理进行重新审视,探讨装备制造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能力发展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装备制造企业的成长和发展问题。
1.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创新能力的界定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个概念化过程,简单的说可以认为是对原有的事物所进行的覆盖或代替。创新的存在形式,即引进新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实现企业组织的新形式。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实现企业的发展及获取竞争优势,一方面体现企业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或改变游戏规则以及顾客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够快速识别和分解新产品、新知识以及适应新游戏规则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企业适应环境动态变化,快速整合与重组创新团队、知识及组织结构,完善工作流程等,能够持续地为客户提供其需求的新产品的能力。
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了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生存与发展之道,使能力的构建、运用和更新成为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创新能力的获取与提升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升级发展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动态能力的特质使其能有效改变企业逐渐形成的惯性,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即对贬值甚至失效的战略资源、企业惯例与职能能力进行改进、更新、重构,能够导向企业创造新资源、能力与核心能力的行为。企业实施创新必须具有良好的基础,除了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之外,企业还要具备主动的适应力才能胜任创新活动。
装备制造企业为了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为实现转变需要持续关注竞争对手以及市场、技术的变化,并且主动进行标杆学习,才有可能先于对手达成创新要素的开发和应用。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协调、整合和重构使企业内外的环境相适应,这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宗旨所在,企业的创新发展就是保持与环境的良好互动。动态能力的协调、整合和重构则是实现企业与环境良好互动的有利方式,也是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有利手段。因此,可以说创新能力是动态能力的精髓所在,代表着企业能动地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动态能力下的企业创新能力的本质是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强调企业内外部之间创新资源、知识流动、企业间合作方式的创新,以及企业协调、整合应用内外各种创新要素的能力。
2.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在动态竞争中,装备制造企业要创造出高于同行业的价值,就要不断创新,能够形成创新能力。深入理解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才能对创新能力的形成问题进行探索:
2.1资源要素
创新的本质是基于创新资源应用与开发。创新资源搜寻的深度与广度、资源跨越企业边界流动的路径、创新得利的获取与分享、创新活动实现的方式与过程等,以新资源的应用或开发作为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而不论这些资源来源于何处,比如,企业内部资源的开发、外部资源的应用、购买等都是企业新资源的来源。企业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就会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因此,企业动态能力有助于企业获得新资源,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源基础。
技术与市场的发展推动着创新资源的全球性分散与流动,创新被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运用以实现更大的价值。王雎,曾涛(2011)认为开放式创新的本质是基于创新资源流动与交换而嵌入在企业间层面的价值创新,不仅包含着开放式的价值创造,还涉及初期的价值识别与最终的价值获取,建立起一个关于开放式创新的认知性框架。这个认知性框架使我们对创新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认为新资源和知识的获取或产生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而不论这些新资源和知识来源,使装备制造企业认识到创新资源和知识来源的多源性,避免陷入内部创新的思维陷阱。比如,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的研发、与外部的合作开发、对外部技术知识的集成等都是企业新资源和知识的来源。为了高效率地进行创新活动,应以开放的思维,广泛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满足创新活动的需要。毋庸置疑创新资源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基础。
2.2知识要素
动态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创新,通过新旧知识整合来改进组织常规能力和提高效率。新知识的获取对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知识和企业原有知识融合是改进现有常规能力的关键。创新能力能促进知识创新,知识吸收也会帮助企业运用现有知识消化并创造新的知识。创新能力既可以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创造新知识,也可以通过对原有知识的整合集成得到新知识。动态能力实现跨越组织边界获取知识,吸收并有效地整合企业原有的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
在个体和企业间的互动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内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集内部意识、内部反应、外部意识和外部反应,才能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而参与创新活动,在不同组织之间知识流动而形成的知识链顺畅地运转时,资源才能够高效率地形成企业商业价值。装备制造企业学习是通过个体与集体互动和交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储存在企业记忆中,并通过企业的信息机制来进行储存、传播和开发,最终实现企业知识的创造、扩散、应用和再创造的循环应用。可见,知识学习促进多层次要素的集成与发展。例如,在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转移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联系被确定为挖掘资源的价值,业务单元的强链接和知识共享网络的社会链接都能使得流程更有效率。装备制造企业学习促成了参与和融入到企业知识共享、协调和重组资源或流程的规范和规则,在企业内各部门所需做的事情达成共识,集中企业员工对关键信息的强化共识。因此,知识学习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2.3流程要素
创新表现为惯例的变化或改进的过程,但创新并不是完全改变所有的现存惯例,而可能仅是对现有惯例进行的重新排列组合。流程创新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创新有助于企业高效地实施知识流程再造,科学合理地设计知识活动的逻辑顺序,流程创新能促进实现的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并规划知识的流动,从而促进企业内外部的知识交流,提高企业的知识应用及对知识的创新。
能力是要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在解决创新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才得以形成。解决企业创新问题的过程中,装备制造企业各层面相互交织、个人技能转化为更高层次的功能集,这一过程可概括为企业流程。流程是个人技能和企业各层面的复合链,资源配置和再配置,重构现有资源和获取新资源的速度,建立新的资源结构等,这都要求装备制造企业对其内部的一系列相关组织流程做出调整,这些行为不论是局部的变动,还是系统性的变革,都要求装备制造企业在动态复杂环境下,要对企业内外有机整体做出一致性行动措施,如表1所示。创新能力是创新问题定义和解决创新问题过程中的直接产物,因此,流程也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2.4结构要素
企业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匹配关系,从创新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构建组织结构,才能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把握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和系统性,既可以有效地指导管理者对创新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选择,对组织协作方式进行调整;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站在更高层面上观察企业组织结构,既要关注创新活动本身,还要关注涉及创新成果实现相关等一系列重要的组织问题。
可见资源和知识学习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必要但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有流程和结构这2个要素,资源是基础,知识学习是认知和创新内动力,流程是平衡和工具,结构是角色和责任,四个要素相互链接形成的复合体即创新能力,摆脱了局限于单一片面影响因素,才能发挥创新能力的作用,才能说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如图1所示。
创新资源——是创新能力的最为基础的构成要素,应用和拓展创新资源潜能及实现价值;
知识学习——个体与企业间的知识共识与共享,既包括行为规范和价值认知,也包括技能和经验交流,知识学习在个人和企业各层面间的相互作用是创新能力的驱动要素。
创新流程——是创新能力实现要素,是个人的技能和企业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的复合链,决策资源配置及企业内个体间的互动或者企业与外部合作者和客户的互动活动;
创新结构——是创新能力的保障要素,是创新活动的角色互动,创新资源、企业知识学习与创新流程的连接;
企业的资源、知识、流程与结构都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装备制造企业的动态能力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动也促进动态能力的提升。动态能力控制企业常规能力的变化,侧重更新已有战略、组织能力的能力,强调高层活动和管理感知,是企业抓住机会、管理风险、整合和重组配置专有和共有资产,以满足变化的需求,并维持、放大及演化匹配,不断打破均衡,获取长期价值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创新能力来源于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及所能控制的创新要素的协调整合重构的创新活动中,实现的是与环境的互动和不断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3.基于动态能力的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装备制造企业创新发展并不是创新活动过程为终点,而是以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及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装备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需持续地将知识和创意转换为新产品、流程或体系,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价值增值的能力。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动态能力等内生能力显著正相关。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各创新主体及其相互之问的联系是处在一个动态变化的,创新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方式及运行规则交织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企业创新活动中各种创新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内在联系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与外界环境动态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创新能力的形成不单是一个装备制造企业内部的事情,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需要外部环境的创新动力激发,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激发起企业的创新热情,仅短视地追求盈利的企业不可能持续有效地进行创新活动。企业的创新动力,可积极地促进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重视有效地解决创新活动进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创新要素如人力、知识、信息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与更新中,使企业创新要素的数量及质量不断变化,同时各要素主体间的联系和关系也在随着企业创新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
创新能力形成及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活动所涉及的主导创新要素的变化以及创新活动所处层次的迁移所决定。涉及同质性创新要素的创新活动,通常是企业创新能力的初步形成阶段,该阶段创新能力发展是“量”的增长;一种创新要素从一个创新活动再应用于其他创新活动的过程,既包括创新能力的一般化发展也包括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发展,一般化发展是创新能力架构中的共性创新要素收敛,而差异化发展是创新能力架构中的差异性创新要素分化。一般化与差异性创新结果是形成具有层次性、多样性的非均衡发展的几个“创新集束”,推动组织创新从创新要素层次向创新要素架构层次跃迁,而创新活动实现层次间迁移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创新能力的结构性突变,是“质”的变革。所以,创新要素的创新及创新要素的架构创新,推动着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从“量”的渐进性动态调整发展,最后实现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
动态能力下装备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可抽象概括为是:环境分析一定义新的创新机遇一制定响应新机遇的战略一确定完成战略的创新活动一有效执行创新活动一创新经验总结开展新一轮的创新能力发展活动。
3.1创新战略
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战略是企业家通过权衡利弊对企业创新可能性做出的建构,实质上是企业家以新的创新要素或创新要素的新应用为背景,“寻找”一种新的架构的可能性,并把它变为现实的策略总体。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战略制定以轨道为基础,在轨道约束范围内进行,技术轨道是指装备制造企业基于技术范式的“常规”问题的解决模式;制度轨道本身指装备制造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基本规则或规范;管理轨道是指针对装备制造企业创新主体组织形式的一般性管理方法。
新产品从构思到市场化、商业化的实现,都离不开企业创新战略。在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创新战略是装备制造企业开发创新能力的基准,决定着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方向。通过创新来积极适应新的变化则是装备制造企业保持快速成长的关键。首先,装备制造企业成长需要建立广泛的渠道和合作关系以获得充分的人力、资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源,需要开拓广阔市场空间来支撑,发展相关业务、改造业务流程以及培养专业化技能来提升运营效率。通过创新战略实现企业经营结构的创新,包括产品结构、内部业务结构以及外部业务关系的变革。同时,装备制造企业面临创新活动的管理问题,即从非正式管理向程式化、制度化的管理体制转变,关键是形成有效支撑创新发展的管理和组织体制。
装备制造企业创新战略是创新活动的开端。企业家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主要是通过创新战略进入企业创新系统,进而形成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装备制造企业R&D人员在创新战略的指导下开展创新工作。装备制造企业管理者通过企业创新战略对企业创新资源进行配置,同时通过知识、人才、服务等对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支撑。
3.2创新活动
装备制造企业要实现创新战略需要展开多种创新活动。管理者的任务是集中协调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创新性活动,更有效率地协调加强内部治理。通过追踪装备制造企业在创新要素之间及其架构过程中开展实施的创新活动,以“集成解决问题方式”,特别是以创新惯例的形成过程为脉络,从创新要素人手,循着在不同创新要素之间以及创新活动所处层次之间架构的创新活动脉络,总结出“创新要素获取—创新要素内部架构——内外创新要素架构”。首先,协调、整合流程转换成一个创新关系的过程。其次,确定创新合作所需进行的创新活动。再次,不是所有的流程都能影响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对每个流程进行评估,支持企业的战略发展的创新活动流程是必须要建立的。最后,在实践中,通过创新活动产生额外租金,随着跨域时间的连续作用,在装备制造企业巩固优化创新活动产生了这些创新绩效,装备制造企业之间开展的创新活动的演化过程和特异性以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创新程度以及创新能力。
3.3创新经验总结
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物质基础,最初将创新资源成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经验是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起点,一般经历巩固、一般化、差异化与新要素交互作用/互换等,形成一个发展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某次创新活动成功经验,基于创新扩张的要求而进行经验复制,而由一般化与差异化过程进行“创新经验”推广,最后,将分散的“创新集束”整合成一种综合性的、具有系统性指导未来企业创新挑战的组织程序或惯例。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创新要素不断交互作用/互换获得新条件,包括创新机会把握以及手段,企业创新能力得以动态有效发展。
【关键词】 生成学习资源;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培训;绩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2—0065—04
一、研究背景
教师网络培训是信息时代不可避免的论题。随着远程教育环境的普及与成熟,骨干教师网络培训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凸显其重要地位。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今后五年,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支持100万名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作用,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采取混合学习模式,开展大规模教师培训。”针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的研究与实践,对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具有示范引领的意义。
近年来,在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研究与实践中有两个关键词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生成学习资源”,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与传统培训的学习方式相比,骨干教师在网络学习中体现出从“固定资源学习”走向“生成资源学习”,从“自主学习”走向“协作学习”的表征。笔者在担任“教育部-微软(中国)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为“携手助学项目”)的助学教师过程中,深感其课程在设计理念与培训模式中充分融合了这两个关键词。本文以“携手助学”项目为研究个案,在分析其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数据等信息探究基于生成学习资源的骨干教师网络培训绩效。
二、“携手助学”项目课程
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携手助学”项目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发挥微软的技术优势,支持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中级),全面提高学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项目重点培育师资力量,将培训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总计5万名信息技术教师,并组织对全国100个县内的10万名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包括培训1000名助学教师[1]。
“携手助学”项目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是以何克抗教授主编的教育技术培训(教学人员·中级)教材为蓝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标准,把课程内容分解为9个模块、50学时的培训量。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以必选案例的研修为中心,38个生动的案例覆盖90%的知识点,贯穿培训始终,根据知识点侧重、学科与学员兴趣设置多个任选案例供学员选择,对案例设计的知识点采用知识卡片的形式进行索引。在培训中,以小组协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学习单元,通过“案例导读阅读案例思考问题阅读案例案例思考案例讨论”五个环节进行学习,基于对案例的理解、讨论、分享、评价等研修过程,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从学习应用融汇改变的跃迁。
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特色是固有学习资源与生成学习资源相伴相生。生成学习资源是伴随学员研修固定资源的学习进程而生成,由课程开发人员、学员与助学教师三方共同建构添加“生成”。其中课程开发人员提出诸如需要习得的技能、改变的观念、掌握的知识等培训目标,并提供课程固有学习资源;学员在学习课程内容后,贡献反思,这些反思是课程的生成学习资源,是课程的有机组成;助学教师对学员的反思进行纠正或扩展,所扩展的内容集成了助学教师自己以及以往学员建构的内容。例如,在案例研修活动中,课程开发人员提出“案例阅读思考问题”后,在讨论区赋予学员以发言权,学员对案例的讨论、反思、小结等生成本小组主题帖资源上传到本班的学习社区,助学教师对评为优秀的小组学习资源,以精华帖的形式展示给全体学员,供大家学习。这种生成学习资源的过程非预制,而是随学习过程展开,结合参培学员的教学智慧实时生成、完善与延伸。一个培训班所贡献的优秀资源还会通过助学教师带入下一个培训班中,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培训资源库中固有资源与生成资源相互融合,日趋成熟,其培训质量也日趋稳定。
三、“携手助学”项目研究的关键概念
在“携手助学”项目骨干教师网络培训中,研修过程既是每一个学员的心理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学员人际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当一个网络培训平台具备后,优质资源供给与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就构成网络培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成学习资源”与“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携手助学”项目研究的关键概念。
(一)生成学习资源
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已有经验与新知识、新经验的有机结合使成人的学习更加有效,也更有意 义[2]。生成学习理论观点也表明,在学习中,如果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将有助于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学习和理解;学习的实质就是一个主动建构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只有经过生成过程,知识才获得了具体的意义[3]。“携手助学”项目在设计课程学习资源中认为:如果学员凭借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组,再通过“团体协商”形式转化为群体专业知识的源泉,将是适切的学习资源。具体到“携手助学”项目培训来说,如果学员在学习培训课程固有资源后,把自己的学科教学实际和经验教训与培训课程固有资源相融合,进而对固有资源进行评价与补充,生成新的学习资源,这样将增强其对培训课程的理解力,使学习更为有效,不仅能帮助他们对课程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吸收,还能促使他们在实际教学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对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更好的设计与决策,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这种实时、非预制的生成资源内容源自对教学生活的洞察,贴近教师的教学本真,对教学得失成败的阐释与分析,容易引起学伴的共鸣与认可,并能对学伴的教学产生引领、纠偏等示范作用。
(二)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构建与内涵特质是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美国教育改革家们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强调学习共同体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 合[4],其中亚历山大(Alexander)曾借用“蜂群”的概念来思索“学习蜂群”现象,特别是临时性的学习群体,他把“教师学习共同体”(teachers learning communities)喻为“学习蜂群”。 我国学者陈前繁、方东菊[5]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以下的特征:有共同体的学习目标;作为相互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人员之间坦率的相互沟通,交换角色;共享资源和成果,共同解决难题。
在“携手助学”项目网络培训中,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拥有共同愿景的学习团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多向的人际交流,学员不仅获得了知识和信息,分享彼此的经验,而且产生了心灵的碰撞、不同观点的交锋以及人格的感召和熏染[6]。例如,学习共同体为完成案例教学要求,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对案例的理解、讨论、评价、反思、小结等形式与学伴相互交流和协作,在交流与协作中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对同一案例表达出来多视角见解与多样化实践话语,这样就推进了不同教育风格教师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构筑了以合作探讨教学实践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本项目中,基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不仅促进了学员体验“仿真场景”,联结学习情景与工作情景,还帮助学习者获得用于实践工作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还包括影响其教育教学实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7]。
基于以上两个关键概念的解释,将有助于理解“携手助学”项目课程设计理念、资源开发特色、研修主体的参与作用等,对“携手助学”项目进行绩效分析将为中小学教师网络培训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域。
四、“携手助学”项目网络培训的绩效分析
(一)绩效分析内容与方法
1. 绩效分析内容
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者对学习绩效分析中指标的选择、研究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比较国内外有关教育培训的学习绩效内容分析,认为大家普遍接受与参考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8]提出的检测培训项目绩效的四个层次,即通过四个标准来评价一个教学项目结束后是否成功:学习者的反应或者满意程度;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学习结果向现实工作的迁移状况;组织的结果,即教学干预对组织目标的整体影响。因此,本研究以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个层次为依据对骨干教师网络培训进行绩效分析。
2. 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样本来源为“携手助学”项目国家骨干教师培训第二批共179名骨干教师学员(有效数据),培训数据由培训系统平台导出,以及参培学员的问卷调查、论坛交流、个别化访谈、站内短信等信息组成。
3. 统计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软件:一是 SPSS13.0 for Windows,另一个是 EXCEL2003 软件。
(二)研究结果
1. 学员满意度
采用培训平台设计的“携手助学‘教育部-微软创新教师课程’培训调查”为内容,通过网络对179名学员进行调查,获得有效问卷为162份。“你对本次通过网络开展的培训满意度如何?”回答设计5个选项:A:很满意、 B:较为满意、 C:说不清楚、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学员满意度分布如表1所示:
在开放式问题“这次培训你最喜欢的地方是什么?”经统计与归纳,学员最为喜欢的地方是培训中采用的案例式教学,认为案例来源真实,贴近教学实际,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开阔了教学视野,对今后教学设计与教法运用有实际帮助。
2. 学习目标实现度
(1)整体学习统计
培训课程满分为100分,80分为及格线,样本统计显示学员过关率为86%。通过对课程学成绩、在线学习时间、在线学习次数、提交作业数、未提交作业数与发帖数进行统计,学员学习情况总表描述统计量如表2所示:
(2)各模块学习统计
课程培训共分为9个模块,包括:培训准备、教学前期分析、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资源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设计回顾、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展望。各模块由自选案例、任选案例、技术作品、模块总结四类共34个作业组成,各模块统计顺序由系统生成。对学员各模块描述统计量如表3所示:
从表3各模块成绩的均值分析,学员在可选案例与必选案例的成绩优于技术作品;从各模块成绩标准差显示,学员总体上在VCT(虚拟教室漫游)、博客工具、网页课件制作等技术类作品的离散程度较大,可能说明学员在技术能力水平上还不均衡,部分学员技术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
3. 学习对工作的迁移
在“培训调查”第6题“你认为本次培训是否会对你以后的教学产生影响?”选项分别为 A: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B:会有一些影响、 C:说不清楚、 D:没什么影响、 E:完全没影响。回答如表4所示:
另外,学员论坛信息显示与表4的统计结果相一致,绝大部分学员认为本次网络培训对以后自己的教学将产生较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案例对自己以后在教学目标制定、学情分析、内容确定、教学模式选择等方面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二是通过网络培训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对以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促进平台。例如有学员在“学结”的主题帖中倡议“‘携手助学’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发挥各自的潜能,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教育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4. 教学干预与影响
为了更好地开展培训,“携手助学”项目组对助学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课程知识与技能的重点与难点,熟悉作为该网络课程助学教师的角色与任务,学会辅导学习该网络课程的方法与技巧,掌握学员作业的评价量规等。另外项目组给参培骨干教师提供“学员学习指南”,使学员明确在学习日程、学习要求、模块分值组成、作业上传方法、成绩查询等方面的具体说明。
另外,培训平台还提供师生站内短信、培训实时调查等手段,供项目组与助学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比如“在你对培训还有什么修改完善意见?”调查中,学员主要建议是:增加面授的时间与内容;技术作品提供视频指导;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老师指导等三个方面,这样就为下一届培训中课程资源完善、助学教师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效率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五、小结与讨论
今天的这次会议,既是全市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的阶段总结会,又是一次经验交流会。刚才,文旭同志通报了全市计划生育“三新”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县政府、*区计生局、*区*镇、*县*镇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这些县区的做法和经验都很好。希望各县市区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查找差距,制定措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创建工作为计生工作的总抓手
我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通过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把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改善农村计生服务阵地条件,发展经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有机结合起来,让计划生育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率先受益,率先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率先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型农民。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实现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新”建设是一项群众得实惠,政府赢民心、部门树形象、农村变面貌的德政善举,关系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的重大转变。更是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重要内容,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和建设和谐咸阳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村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加强农村计生宣传服务阵地建设,加大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扶持力度。要通过计划生育新家庭的典型示范和新阵地的优质服务,带动更多农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建立起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长效机制。
二、学习经验,扎实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创建活动
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在我市开展不到一年时间,各县市区在创建过程中摸索出不少好的经验,特别是*邑、*县、*、*、*县等,做法比较有代表性,各县市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先进,大胆创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推动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要突出工作重点,丰富工作方法,反哺计生家庭。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重点是要抓住创建计划生育新家庭这个核心,通过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实施帮扶工程,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等,改善计划生育家庭发展生产的条件,增加人均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精神上得慰藉,从而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安居乐业、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目标,带动更多的家庭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过程中,要注意从全市工作大局出发,要把“三新”建设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项目、资金、技术上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倾斜,采取项目优先、政策优惠、科技扶持、小额贷款等措施,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提高致富能力,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优先发展。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宣传新型婚育文化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逐步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绿色生态经济、新颖生态文化的现代化新村。要与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的转变,全面建立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人口计生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联动力度。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任务,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一盘棋观念,加强对农村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阵地的投入,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大开方便之门,大行优惠之举,大兴惠民之风。要按照省、市文件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出善配套措施,整合政策资源,制定工作规划,在确定涉农项目、制定帮扶政策和提供各种服务上向计生户倾斜,必要时要设立专项基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部门协作、政策协调、综合评估、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要积极培育典型,做到示范带动,分类扶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抓点示范、稳步推进的思路,突出重点,培育典型,使农村广大计生户学有典型,赶有目标,通过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整体工作加快进展。要从资金扶持、技能培训、产业管理、市场营销和劳务输出等方面给予有序引导,使计生户成为各类种植、养殖等专业协会的骨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领头雁。要根据计生家庭的不同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对经济收入较高,已经基本达到小康的计生户,要着重提供生殖健康服务;对经济收入达到富裕的计生户,要着重提供综合;对经济收入达到温饱的计生户,要着重提供致富项目和帮扶资金;对经济收入在贫困线以下或家庭特别困难的计生户,要直接提供经济救助,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各级各有关部门对累计创建的210个示范村,95980户计划生育新家庭,要进一步明确联系帮扶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他们加强指导,完善管理,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形成覆盖全市的示范网点,把这些典型打造成我市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精品工程、品牌工程。要充分发挥示范乡、村、户的榜样作用,对他们加强宣传报道,可通过举办巡回报告会的形式,现身说法,典型引路,辐射周边,逐年巩固成果,扩大范围,确保到2010年全市“三新”示范村达到1225个,60%以上的家庭达到新家庭标准,50%以上的服务宣传阵地达到新阵地标准,40%以上的村达到示范村标准。
四要强化优质服务,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使群众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要时时刻刻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工作做地更加细致,更加人性化,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办好乡、村人口学校,满足群众对新型婚育文化知识的需求,提高群众学习的兴趣。要建好人口文化大院,通过生动的壁画、充满人性化的标语,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要组建文艺宣传队,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使新型生育文明扎根新农村,走进新家庭。要深入开展千村万户服务行活动,加强计生技术服务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服务人员水平,切实抓好出生缺陷干预和知情选择等服务。要公正执法,依法办案,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新机制,维护公民计划生育合法权益,达到公民依法生育,行政执法人员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五要努力创造新经验,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经验出自实践。计划生育“三新”创建活动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的一项创新举措,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县、*、*、*县、*邑县等已经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各县市区要在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学习借鉴兄弟县市区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采取更多有力的举措,不断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努力培育特色,打造品牌,形成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三、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
一要精心组织,密切协作。各县市区要按照全市《关于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活动的意见》、《2007-2010年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新阵地创建实施办法》,科学制定工作规划和行动方案,加强综合协调。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宣传部门要着重抓好婚育新风进农户,组织协调各新闻媒体,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设专栏、专题节目,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计划生育“三新”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在全市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计生、民政、教育、卫生、司法、工商、劳动等部门要着重抓好奖励优惠政策进农户、生殖保健服务进农户、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进农户,促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生活宽裕、农村育龄群众身心健康、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等部门要着重抓好小康工程进农户,整合现有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计划生育家庭生产发展。
二要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各级政府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切实保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要着力抓好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建好、用好县乡村计划生育服务站所和村室,为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提供阵地保障。要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在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四个环节规范程序,保证奖励优惠的各项规定切实落实到计划生育家庭,为开展计划生育“三新”建设提供科学的管理保障。
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县严格按照质量兴县暨标准化战略实施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质量工作和标准化战略工作的决策部署。从保生产、保民生到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再到质量帮扶争先创优。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赣市办发〔2019〕3号)》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开展“质量月”宣传活动等工作,不断提升我县质量基础保障能力,有效完善质量公共服务体系,显著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进一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将我县一年来质量发展工作及2021年工作要点作如下汇报:
一、2020年质量工作情况
(一)、质量工作总体情况
1.加强地方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印发了《宁都县落实赣州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宁府办字[2018]118号),并在质量兴县的基础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宁都县质量兴县工作领导小组。从2018年我县成立质量强县工作规划领导小组以来,每年年初我县都按计划召开了全县质量强县工作总结及布置会,积极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主动帮助企业复产复工,度过难关。
2.落实各项经费保障。2020年政府下拨各类专项经费人民币171.5万元,包含质量兴县、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整治、质量监督管理、计量强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快速检测车辆运行等专项经费。有力的保障了质量强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全年围绕保障质量工作开展了“8+6”重点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知识产权保护、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守护消费、危险化学品、有机认证、检验检测机构、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工作20多次。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小组、食品安全专项等各类整治小组、通过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的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各类违法行为。
4.全力保障复工复产。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在这全面抗疫的时刻,我县发挥质量优势,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经济复苏。先后组织我县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食品企业(含小作坊),药店签订“三保”承诺书。组织安排我县辖区企业对接市“百名干部帮百企”暨2020年服务工业月活动,帮助企业在疫情过后快速完成复工复产。
5.圆满完成质量目标。全年消费品市级定检产品抽查合格率99.6%以上;
(二)、质量工作部署落实情况
1.开展重点行业质量提升行动。2020年1月20日宁质兴办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兴县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宁质兴办字〔2020〕2号)提出了坚持以质为先,以质取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意识。根据质量提升行动方案及2020年赣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转发《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办公室关于申报2020年全省质量提升重点项目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县从实际出发申报了《纺织服装产业质量提升》项目,并出台了我县纺织服装产业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纺织服装质量提升行动,带动我县纺织服装进军高端市场,进一步扩大纺织服装品牌影响力。
2.组织企业参加各类质量培训。2020年4月份组织我县7家工业许可证企业、20多家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以及若干家食品小作坊企业和县局全股室各业务骨干共计90多人,参加了市局质量管理网络培训,10月-12月共组织我县4家企业及股室人员共28人参加省局组织的全省首席质量官网络培训班,为本年度实现质量强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积极推荐企业参加评优推先。根据县委、县政府对我县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要求,结合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评选要求,我县本年度共推荐4家企业参与赣州市市长质量奖评选。组织推荐企业参与江西名牌评选,并成功获批。组织我县2家企业撰写了2篇“讲好质量故事”征文稿报送市局。
4.大力开展“质量月”现场活动。2020年,我县开展质量月活动4次,参与企业数量12家,参与一线员工数量220人次,参与群众数量700人次。活动现场共发放质量消费、有机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等宣传单800多份,发放宣传手册100多份,摆放宣传展板5块,现场签订“放心超市、放心餐厅”食品质量承诺书90份,接受群众咨询200余次。
二、2020年质量工作亮点
(一)产品质量方面。全县共开展各类产品质量抽检2000多批次,涉及3大类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99.6%以上。
(二)工程质量方面。根据市住建局《关于表彰2020年度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的通报》[2020]375号文件,我县龙溪湾·壹号二期二部分、龙溪御景二期B地块工程和宁都高级技工学校一期-6#楼综合楼获得赣州市优质建设工程奖。东投状元府二期、赣商创业园D区、县中医院人防地下室3个项目申报了赣州市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示范工地奖。
(三)服务质量方面。服务业质量水平得到大力提升。旅游服务:2020年成功创建1个江西省4A级乡村旅游点(长木欢乐园)和1个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凤溪湾农庄),成功创建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宁都沃尔顿国际酒店、宁都县忆境江南花园酒店),1家达到银树叶级绿色饭店(宁都县忆境江南花园酒店),创建1家客家美食旅游旗舰店(忆境江南花园酒店),有美食街,特色一桌菜。商贸服务:以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为契机,组织大型商贸企业开展“弘扬诚信理念,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切实加强我县商贸企业诚信信用体系建设,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奠定了基础,营造了“诚信兴商”的良好氛围,有效增强市场经营者诚实守信意识,提升诚信兴商信用水平。医疗服务: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县人民医院DRG排名从2019年第20名上升至第15名,低风险死亡率为0 。
(四)环境质量方面。通过开展治水,治气重点工程建设,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气优良率99%,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推进。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100%。县级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显示,宁都县供水公司第一、二水厂(梅江)饮用水源地2处县级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达标率100%。省林业局下达我县2020年度重点防护林工程建设任务2.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6万亩、退化林修复2.0万亩,完成了省林业局下达的国家重点防护林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率100%。
三、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兴县工作推进缓慢,部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质量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服务企业意识不强,主动服务企业力度不够,质量兴县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二)企业质量意识不强。我县标杆企业少,企业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意识不强,企业争先创优树品牌意识不强,参与品牌申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强,品牌竞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对基层开展业务培训少。各基层落实人员工作繁琐,接触面广,需要掌握的知识多,由于缺少有效的培训导致基层工作开展困难,完成落实质量不容乐观。
(四)各部门各单位人员配置不足,往往一人对接多项业务,业务跨度大,业务量多,加上专业人员缺乏,经常出现工作无人会,无法推进执行的困境。
(五)财政紧张,资金支持不够。由于县财政资金紧张,加上现在新建项目多为地方财政配套落实,财政收入有限,资金缺口较为严重。
(六)媒体宣传及活动开展还有待提高,目前对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报道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活动宣传还有待进一步多元化组织实施。
四、2021年工作要点
为更好的完成质量目标,完善质量措施,我县将坚持质量强县战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硬实力。通过人员培训、经验交流、改革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质量监管能力完善制度建设,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宁都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头,立基础。
(一)加强学习,提质提效。通过邀请质量管理专家到场授课现场为企业答疑解惑,组织优秀的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及政府质量监督人员到质量工作做的更加出色的地方学习交流。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我县质量发展培养人才,储备力量。
(二)积极对接,争取支持。扎实开展好质量强市创建工作,认真学习上级关于质量强市创建相关文件精神。主动对接上级部门,详细向上级部门汇报我县质量强县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和落实好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以优异的质量工作成绩争取上级资金、政策、培训、交流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三)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针。严格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是保证这一方针得以贯彻实施的重要一环。质量发展工作在这一大背景下一定要严守底线,强化监管。在积极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严格执法程序,严肃执法纪律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培养优良的市场经济发展沃土添光加彩。
(四)是筑牢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强化产品质量抽检,围绕群众关切的儿童用品、老年用品、食品相关产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开展定向抽检。加大以钢筋、保温材料、消防产品、成品油等为重点品种的抽检范围和频次。强化对不合格产品的后处理,依照新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产品质量的监管责任和处置流程,实现产品质量从抽检到后续处理的闭环监管。强化产品质量专项治理,充分利用监督抽查检测结果,加强对我县重点工业产品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产品质量抽检“回头看”,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联合技术检验机构,指导企业加强质量把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确宣传重点,重点宣传质量发展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通过多视角、高密度的宣传,让质量发展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的热情;加大力度,创新形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提升宣传实效,迅速形成全方位、持续性、立体式的宣传格局,确保宣传更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活用新媒体,全面覆盖。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传播平台。要积极适应受众阅读习惯,善于利用好新的传播方式,积极运用微信、直播等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发展工作新亮点、新经验和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