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32: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证护理的概念与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的区别
1.1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并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措施。它包含了3个基本要素:①证据;② 护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实际情况。 这三个要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1.2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辨证施护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及其他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归纳、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即确定现阶段属于何证的思维过程,施护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措施,以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相结合。辨证施护注重三因护理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辨证施护讲究辨证求因即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疾病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的方法。
2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的关系
循证护理与中医辨证施护在基本观念和护理特点上都有着相通之处。循证护理以“证据”为原则,以“证据”为护理依据。提出问题,寻求证据、制定并实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循证护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证据,制定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中医辨证施护则以“辨证”为原则,以患者的“证”为护理依据。辨证的结果即作为中医治疗和护理的理论依据,是临床确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依据。中医护理注重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及正护与反护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 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中医的辨证施护注重病情观察和舌苔、脉象,循证护理重视整体观,倡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医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辨证施护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循证护理对中医辨证施护的影响
3.1 循证护理使中医辨证施护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循证护理将护理研究与护理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种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学,是一种科学评价临床护理文献的方法学,它强调的是有证据的科学思维方法。中医的“辨证施护”、个体化护理原则与循证护理“从证据人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决策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医“症”与“症候”的复杂性,且中医诊断客观指标较少,主观经验居多,因此“辨证施护”对护士的要求较高。将循证实践的方法运用于中医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随着现代护理学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询证护理悄然兴起并迅速发展,是护理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中医护理的形成与发展与现代护理的发展走过了相似的历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为护理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循证护理有利于中医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当前,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模式转变,提倡对病人诊治决策应结合当前可得到的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医生经验及病人的意愿进行取舍,这是循证医学强调的临床决策思维(诊治方案的选择)及行为的原则和方式。因此,循证医学不同于以往的经验医学的医学实践,它更强调利用发表的文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对证据进行严格分级,提供指导对医学文献评价分级的实践指南,并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决具体临床问题。循证护理也使传统的经验主义护理模式向依据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新型护理模式转变。 6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沦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解决需要鳃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将最适宜的治疗与护理方法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循证护理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形成新的中医护理实践模式,使新模式成为真正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关键词:恶性肿瘤中医护理毛刺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207-02
恶性肿瘤最痛苦的是疼痛,早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四,治卒心腹坚方。第二十六中说:“治卒暴症,腹中有物如石,痛如刺,昼夜啼呼,不治之百日死。”将这种起病较急的腹内块,名为卒暴症。并通过检查观察认为这种卒暴之块,坚硬如石,且疼痛非常剧烈,患者不能忍受,昼夜啼哭,预后较差,一般在百日之内即死亡。因此,竭力控制疼痛,是医护人员治疗癌痛重要措施之一。利用中医的优势,毛刺法可有效提升和弥补疼痛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对疼痛的护理有其独特的方法。
1辨证施护
癌症的辨证,在辨别脏腑定位上,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部位的经络循行及其所属的脏腑功能、体征等特点来定位。在辨别病情的性质上,要区别是阴证、阳证,在表、在里,在气、 在血,虚证、实证。辨证施护贯穿在癌痛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因证型较多,现将四证分述如下:
一是邪气阻滞经脉,气血瘀滞不通,这就是中医所说的“不通则痛”。二是“气血两虚”,不能温煦濡养经脉、脏腑等,也就是所说的“不养则痛”。如:
1.1 气滞血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内阻,不通则痛。机体的气血阴阳失于平衡,以致气血郁结,肿大成积,久之发为癌肿。可选用活血化瘀,消肿软坚的护理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2 痰湿中阻
上蒙清窍,清阳不升而致头痛昏蒙,痰湿为机体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湿积聚是肿瘤发病的基本病理之一。可选用除湿化痰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减轻疼痛不适的症状,而且可对一些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3 郁热化火
忧思郁怒,五志过急则化火。阳盛则热,热甚则腐。故出现热证及分泌恶臭浊之脓液,郁热多与气血痰湿搏结而致癌痛。可选用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护理措施。
1.4 气血两虚
气血生化无源,气虚不能率血上行,血虚不能上荣脑髓,脉络空虚而引头痛。脑瘤患者存在着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障碍,在护理时尤其要注意,对患者的防护。来减少因免疫障碍而带来的疼痛。
2针灸治疗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针灸申遗成功,针灸学将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因针灸具有很多优点,使用工具简单,携带方便,费用低廉,治疗的适应症很多,对不同的癌痛,运用毛刺法,止痛效果显著。治疗时采用主穴加备用穴+阿是穴。每天针1~3次,10天1疗程,休息2~3天,再进行第二疗程。
毛刺法:手法:重度刺出血、中度刺微出血、轻度刺不出血。
肺癌:主穴:内关、孔最;备用穴:膻中、手三里、肺俞、风门;阿是穴:按疼痛点。中度手法。
胃(结 直)癌:主穴:足三里、三阴交;备用穴:上巨虚、下巨虚、手三里、中脘 、天枢;阿是穴:按疼痛点。中度手法。
肝癌:主穴:足三里、期门;备用穴:胆囊穴、中都、太冲、章门、阴陵泉 、三阴交;阿是穴:按疼痛点。中度手法。
食管癌:主穴:膻中、天突;备用穴:上脘、中脘;阿是穴:按疼痛点。中度手法。
胰腺癌:主穴:上巨虚、足三里;备用穴:阳陵泉、三阴交;阿是穴:按疼痛点。中度手法。
3癌痛的护理
首先要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患者机体内在的抗癌能力,并积极配合治疗,以求迅速控制疼痛的发展。其次是不论用什么治疗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要伤“正”。《素问•天元正纪大论》说:“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说明了大积大聚之病,使用祛邪之剂,只能衰其大半而不可过,过则伤正,反而造成患者死亡,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也应本此原则去做。
在饮食上,应食用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特别在癌症晚期,患者气血两亏,更应增加血肉有情之品。如鳖、龟、鸭、鲫鱼、鸡蛋、牛奶,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以养正气,增强抗癌能力。
4体会
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作为护理的指导思想,辨证施护,配合中医护理技术中的毛刺法,有效缓解和减轻了癌症患者的疼痛。中医护理技术控制癌痛既无药物的依赖性、 成瘾性、无戒断性,应用方便,对人体无伤害,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关键词】中医护理;心血管疾病;应用效果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加,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2]。如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辅以中医护理,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临床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率[3]。本研究主要对心血管患者治疗过程中辅以中医辩证施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接待的160例心血管内科病患,体重5723~8537 kg,平均为6397kg;年龄29~72岁,平均为498岁;其中冠心病为65例,高血压为45例,风湿性心脏病为18例,心力衰竭为22例。本研究中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及教育情况等一般资料经过了统计学分析之后并没显著性差异,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既以卧床休息为主,待患者病情减轻逐步增加活动量,同时观察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等严重威胁心血管患者健康的因素,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酗酒、吸烟、缺乏运动、易怒及精神高度紧张等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并定期地进行随访,并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护,①气滞血瘀型。此型患者多因情志不遂而诱发,因此应加强情志护理。发病初期要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保证充足睡眠,以减少气血的耗伤,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中药宜热服,饮食以清淡为主,晚餐不可过量。②阴寒凝滞型。护理以辛温通阳,开痹散寒为主。注意防寒保暖,忌食瓜果等寒凉之物,可适当食用桂圆、莲子,银耳等补气养阴之物,切忌生冷,中药宜热服,胸闷痛时可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针刺止痛时要用温针法或艾条灸。③痰浊内阻型。护理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为主。病房不宜潮湿,应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伴有咳痰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饮食忌辛辣甜甘油腻,可采取适当运动,以提高患者脏腑功能。④气阴两虚型。护理以补气养阴,静心凝气为主,叮嘱患者多做休息,切勿操劳,患者大多伴有焦虑、忧郁故应注重心理护理,饮食宜清淡,可适当食用红枣、山药、百合等补气养阴之品,条件允许可选西洋参煎汤代茶饮。⑤阳气虚衰型。护理补益阳气为主,注意防寒保暖,病房宜阳光充足,伴有下肢水肿者,可采取平躺,下肢抬高10℃~15℃,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可适当食用牛肉汤、羊肉汤等补益阳气之品。
2结果
通过观察组组与对照组相关资料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对比之后,相关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为表1所示。
3讨论
中医护理与中医学一样具有悠久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中医学也有了发展,尤以内、外、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和施护发展为快,如对瘀血积痰患者已有了先精心护理,关心患者情志后以药治疗的记载。说明心理护理为中医护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护理改革实施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也同样在中医护理临床全面实施。中医护理程序的诊治、辨证、护理原则三项内容与现代护理学中“护理评估”、“护理问题”、“护理计划”存在某些一致性[3]。此迅速发展的中医护理初步形成了以辨证施护为基本原则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
中医辩证施护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搜集整理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受病情、情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医疗及恢复。本研究通过在临床治疗中对心血管病患者辅以中医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患者在心功能、心绞痛、心理状态、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在临床中,应针对患者不同的症状,分析患者的病情、心理病机,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医护理方案[5]。医护人员应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护理,随时关注患者的身心变化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地传授给患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减轻患者的忧虑和恐惧,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态等,特别是通过因病异护,饮食调护,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特点实施情志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疗效显著,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6]。
参考文献
[1]裘秀月,肖雯晖 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社区护理应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04):293294.
[2]田芳,张静,李荣,等对心血管病患者实旌中医护理的尝试.四川中医,2008,20(5):59.
[3]范巧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中医护理.河北中医,2006(6):18.
[4]Stevenson C, Cutcliffe J Problematizing special observation in psychiatry: Foucault, archaeology, genealogy, discourse and power/knowledge Journal of Psychiatric and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6,6(06):157158.
关键词:侗裕恢幸交だ恚淮胧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097-03
侗允橇俅渤<病、疑难病,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护理工作对于患者康复和病情缓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法,通过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给药等护理措施及特色护理技术,能减轻侗曰颊叩墓亟谥渍汀⑻弁矗促进关节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所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则筋强肉健,苛疾不犯。起居不慎,寒温不适,生活失节,易使腠理失密,卫外不固,则外邪乘虚而入。因此对侗曰颊叩幕だ淼弊裱生活起居护理的基本原则,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和功能锻炼。
现代研究表明[1~2],侗猿<证候类型为风寒湿痹型,约90%的患者对气候变化敏感,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尤其是雨前疼痛加重明显。这就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掌握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指导患者起居要顺应四时变化,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到春季“夜卧早起”;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在季节变换时,尤其是阴雨天气时适时添加衣被,注意防寒保暖。《灵枢》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人气始生;日中为夏,人气始长;日入为秋,人气始衰;夜半为冬,人气入脏。”人体阴阳的这种自然消长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对侗曰颊叩娜占淦鹁踊だ恚应根据阴阳昼夜消长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嘱患者早晚注意关节处的保暖,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加强夜间护理力度,做好安全评估和管理。流行病学显示[3~4],空气污染和潮湿环境能造成侗苑⒉。故还应重视病房及居住环境对疾病的影响,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但勿坐卧当风;尽量避免住在底层,室内要有阳光照射;适当晒太阳,以助阳气运行,避风寒侵袭。
中医传统健身方法如导引、太极拳、五禽戏等,可以活动筋骨、流通气血,可指导患者进行此类活动,但锻炼时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同时要避免小关节长时间负重,避免不良姿势,减少弯腰、爬高、蹲起等动作。
2饮食护理
中医学认为“医食同源”,食物也具有性味,掌握和使用食物来治疗和预防疾病,是中医独特的饮食护理[5]。合理的饮食调理,不但能为治疗创造有利条件,而且对于康复期患者的恢复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难经》谓:“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充足,邪不易侵”。李东垣也云:“脾病,体重节痛,为痛痹,为诸湿痹”,表明脾虚为侗灾虏因之一。郜亚茹、胡攸水[7-8]等的观点也与此一致。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注重对患者脾胃的顾护和饮食调护的作用。
侗远嘁蚋惺芊纭⒑、湿、热邪所致,饮食应以祛风除湿、辛温散寒、清热利湿为总则。早期邪停于肌表,不可妄用滋腻补益之品,应以清淡为主。痹久经络滞塞,需配伍行气活血之品。气血亏虚为侗缘母本原因[9],可选择具有补气血、益肝肾、祛风湿之功的食品。指导患者饮食调护时要根据“证”的阴阳、虚实、寒热,结合食物本身的四性五味,按照饮食配膳宜忌,分别给予不同的饮食方,做到辨证施食[10~12]。风湿热痹者应指导患者选用清凉解热的食物,如生梨、苦瓜、冬瓜等,给予具有清利湿热、健脾除痹的食疗方,如桂花苡米粥(先煮苡米30 g,米烂熟后放入少许淀粉,再加适量砂糖、桂花),忌湿热食物,以免助火伤阴。痛痹者可选用温经散寒之品,如桂圆、牛肉、羊肉及其骨头汤等,以及“附片蒸羊肉”(将羊肉500 g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熟,捞出,切成2.5 cm见方的肉块,与制附片10 g同放入大碗中,并放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肉清汤,隔水蒸3 h)等药膳。着痹者可选用除湿通络之品,如冬瓜、丝瓜等,可食用木瓜薏仁粥(木瓜10 g,薏苡仁30 g洗净后,倒入小锅内,加冷水一大碗,先浸泡片刻,再用小火慢炖至薏苡仁酥烂)。行痹者可选用祛风通络之物,如豆鼓、蚕蛹、蛋类等。酒为“百药之长”,其性温热,辛苦而甘,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祛风散寒等作用[13],故可常饮药酒,如五加皮酒、木瓜酒等。
还应指导患者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海鲜等腥膻发物;少食肥腻之品。侗远嗲ㄑ幽延,反复发作,故食疗宜长期坚持,不可求旦夕之功,所选食疗亦应性味平和,不伤正,不碍胃,以利长期服用。
3情志护理
侗晕慢性、致残性疾病,患者常不能承担最基本的日常活动,如步行、更衣、入学、工作、娱乐和社会交往等,且常因病情反反复复,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原因,易出现消极、悲观、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14]。《素问・汤液醪醴论》曰:“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表明人的情绪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情志护理,对侗缘目蹈淳哂兄匾意义。现代研究也表明临床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15]。
护理人员在进行情志护理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应热情接待,主动介绍病区环境、相关规章制度和同病区病房的病友,以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以中医的“喜胜忧”为指导思想,通过喜而抑制患者的忧郁[16],鼓励患者与他人交流,把生活中愉悦的事情分享给大家;引导患者听风趣幽默的故事、笑话,让其心中喜悦,克服焦虑抑郁的情绪。但在应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情志刺激强度;对于病情处于急性期、性情急躁、急于求愈的患者,必须加以理解和宽慰,耐心说明本病的反复性,若有条件,亦可请病情已稳定的病友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宜的音乐和书籍以舒神静性,颐养身心,也可指导患者每天静坐或者静卧一段时间,想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境界。在住院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发现不良心理问题时可参考说理开导法,与患者展开深入的沟通,启发患者自我分析来解除或缓解其心理压力。也可使用释疑解惑法,耐心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用药情况等知识,减轻患者消极的情绪,让患者能够注意自己调护;同时告知家属多与患者沟通,以分散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特殊情况下还可实施顺情从欲法和宣泄解郁法,鼓励其通过发泄、哭诉等方法宣泄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痛苦。总之,在为侗曰颊呓行情志护理时,应本着以诚挚体贴、因人施护和避免刺激为基本原则,以保持患者情绪乐观为目的,同时注意避免七情过极而加重病情。
4给药护理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指出此病是由于风寒湿邪凝滞脉道,痹阻筋脉所致。故常用温经散寒,祛风止痛的药物治疗侗浴A俅渤S么ㄎ凇⒉菸凇⒏阶拥却笮链笕戎药,以及全蝎、蜈蚣、地龙等[17]虫类药物,此类药其效峻烈,且均具有毒性,服用时易发生中毒[18]。雷公藤目前作为我国侗灾瘟频某S靡┪铮不良反应甚多,尤以消化道症状最明显[19]。
正确的给药护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中毒的发生。给药护理在侗曰だ碇杏任重要。首先,要做好用药安全宣教工作,指导内服中药患者使用传统的煎药工具:砂罐;有毒中药宜先用文火煎约2 h[10];不论饭前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以免影响疗效;教育患者遵医嘱用药,切勿擅自行事。其次,上述药物在临床治疗时以外用为主[20],在使用药物前需认真检查患者皮肤情况,在保证皮肤完好无损、清洁干燥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再次,要注意用药后的“观察”,此为给药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服药后的效果,如甘草附子汤(《伤寒论》)“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二要密切观察患者给药后的反应。由于患者体质和病情的差异,部分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皮疹、甚至过敏性休克等。在给患者用药时,特别是第一次用药者,不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必须询问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如对酒精过敏者就应避免使用酒制中药,对虫类蛋白过敏者必须禁用虫类药物[21]。若所给药物中含有草乌、川乌、附子、雷公藤,以及虫类药等有毒中药,则更应加强给药后的观察。一旦服药后出现口唇、舌及肢体麻木,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心慌,咽喉、食管、胃部烧灼感等中毒症状[22]或外用药局部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症状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做到安全用药、祛邪不伤正。
5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经济适用、患者易接受等特点,疗效也很显著,如穴位贴敷、艾灸、火罐、穴位按摩等,可改善侗曰颊叩墓亟谥淄础⒊拷┑戎⒆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23~25],中药外治法对于侗灾⒆吹幕航饬菩确切。但在实施特色护理技术时,不能忽视操作注意事项。首先护士操作前应做好评估工作,认真评估患者体质、生理情况、疾病情况和操作局部皮肤状况,以及是否有此项操作的禁忌症。其次,在为患者进行操作时要协助其取舒适,充分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为患者保暖,保护患者隐私。再次,因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26],其皮肤触觉和温度觉感受阈值升高,且皮肤敏感脆弱[27],故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的操作,如中药熏蒸、熏洗、热奄包等,应注意防止灼伤、烫伤。最后,根据季节、患者的证候分型、患者的耐热程度合理设置药物温度,控制治疗时间。此外,操作过程中及操作结束后需观察患者局部情况、全身情况和耐受程度,如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处理。
6小结
侗韵嗟庇谙执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不明,目前尚缺乏根治方法,临床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患者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又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导致肌肉、关节、经络痹阻所致,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28]。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在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同时,实施中医护理,可帮助患者较快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及满意度。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侗裕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试行)》,随及得到广泛应用,对规范和推广中医护理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临床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整体观念,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确定正确的护理原则,对患者实施护理。要以辨证施护为主要方法,根据护理对象不同的病证制订出不同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给药和特色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同时,要关注患者对护理措施的评价,及时改进护理方法和护理措施,以期不断完善和丰富侗缘闹幸交だ矸桨浮
参考文献:
[1]钱富艳,杨瑞宇,李兆福,等.类风湿关节炎1444例回顾性分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4):16-19.
[2]杨华艳,杨卫彬,王彤.气象因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6):433-435.
[3]Farhat SC,Silva CA,Orione MA etal.Pollution in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A review.Autoimmun Rev.2011,11(1);14-21.
[4]孙建.河南省漯河地区中老年人群类风湿关节炎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D].郑州:郑州大学,2013.
[5]张宁,卢敏,戴竟.慢性肾衰患者的起居饮食护理体会[J].中医学报,2014,29(29):551-552.
[6]曹莎丽,刘宇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护理[J].河北中医,2005,27(2):140.
[7]郜亚茹,曹炜,王清林,等.从脾胃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防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1):88-90.
[8]胡攸水,王涛,李兴梅,等.浅谈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甘肃中医,2009,22(3):13-14.
[9]黄颖.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36-37.
[10]陈祖琨.中医临床护理学[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220-222.
[11]徐桂华,张先庚.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特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81-283.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的通知,2014.
[13]陈祖琨,汪晓洁.哈尼族单验方[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10.
[14]Susan J Bartlett.风湿病综合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2008:8.
[15]凌云,刘文伟,黄一鲜,等.中医体质辨识原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1):160-162.
[16]杨坤.穴位按摩结合情志护理对渍疡性结肠炎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7]刘端勇,曾鸿鹄,赵海梅,等.选择虫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思路[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5):1227-1229.
[18]赵存方,张岩岩,刘丽红,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与中药防治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10):81-83.
[19]张贺,王芳,葛平,等.雷公藤不良反应及其配伍减毒增效研究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8):126-129.
[20]钱丽萍,戴桂兰,阙慧卿,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外用制剂的研究概况[J].海峡医药,2010,22(8):140-143.
[21]刘端勇,赵海梅,程绍民,等.不同方法炮制虫类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启示[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9):2241-2242.
[22]陈荣昌,孙桂波,张强,等.附子毒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3):1126.
[23]陈雪莲,郑红霞,戴杏娟.中药贴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临床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7):628-629.
[24]朱惠琴,李梅,李兰.中药塌渍治疗82例旭痹中医护理观察[J].护理研究,2014,22(2):123.
[25]潘华,方陶.中药内服加外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J].光明中医,2011,26(6):1132-1133.
[26]蔡辉.新编风湿病学[M],北京,北京军医出版社,2007:265.
心内科护士长工作总结【一】
20**年在医院领导班子和护理部及科主任的领导下,在医院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心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树立较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心内科的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各项护理工作任务,保证了科室护理工作的稳步进行。取得了满意的成绩,现将20**年护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积极创新,改善服务措施,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为理念,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继续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推出我科护理理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为前提,强化服务理念,改变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听取意见,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落实基础护理,入院宣教及健康指导工作,进一步充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内涵。加强了病房管理,进一步做好基础护理及晨晚间护理,减少陪护及探视人员,保持病室及床单元整洁,病房内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保持病室安静,整治,舒适,安全,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护士应履行告知程序,尽可能把隐患降到最低,强化护理员工作,病区卫生应勤打扫,床单应勤更换,卫生间无异味,送水到床头,病区卫生无死角,积极开展视病人如亲人活动,作到“三勤”“四轻”“五主动”“六心”“七声”服务。三勤:勤观察、勤动手、勤动口;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六心:接待病人要热心、护理病人有爱心、观察病人要细心、为病人解答问题要耐心、对待病人有同情心、对待工作有责任心;七声:病人入院有迎客声、遇到病人有询问病情声、处置时有称呼声、病人合作后有致谢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接听电话有问候声、病人出院有送客声。从小处着手,抓好服务的环节,不断丰富服务的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深化中医特色护理服务
结合《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 理念,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护理特色技术和服务流程融入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服务中,在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将中医的饮食、情志、康复、养生、保健等护理知识运用到健康教育当中。
三、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我科主要为老年病人,入院宣教时,护士第一时间向病人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并进行坠床、倒的风险评估,并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在高危病人的病床都挂‘防跌倒’警示标识,向家属及病人交代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在卫生员打扫病区环境时,告诉患者请勿走动,并加上床挡。
2、基础护理较上一年有了很大的改进,如管道护理:标识清楚,管道滑脱率也有所下降,全年无坠床,跌倒,烫伤等不良事件发生,注重服务细节,提高患者满意度,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宗旨。 加强药品的安全管理,专人负责,每周清点。高危药品有标识,定点存放,定点配置。符合率9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有原因分析,并落实整改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医嘱坚持班班查对,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坚持输液卡的双人核对制度,从而确保了一年来无大的护理差错。
四.提高了护理业务技术水平
1)、组织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核心制度。内科护理工作总结2)、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的工作要求,学习中医护理方案的内容并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
3)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分层次培训计划,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操作、专科护理技术等内容,并进行考核,记录成绩,做到人人掌握。
4)、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并提问护士,内容为中医护理常规,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指导做好危重病人的中医护理,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
5)、利用科晨会提问医院护理核心制度及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使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并认真落实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6)、每周进行中医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内容包涵(病房管理,危重病人管理,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安全)并提出整改措施,总结并持续改进。
7)、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知识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8)、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加强急救设施的常规检查意识,平时加强对性能及安全性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持设备的完好。
20**年,我们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做事,用心做事,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的护理质量将会持续提高 。
心内科护士长工作总结【二】
我科本着“病人至上,真诚奉献;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办院宗旨,并率先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圆满的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现就20xx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20xx年心内科护理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如下:
20xx年到目前为止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指标,并率先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使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开展空姐式示范岗奠定了基础。在介入诊疗方面 ,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开展,为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开放了绿色的通道。独立完成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成功的为2名三支血管病变的患者置入了支架,开创了又一个里程碑。单腔和双腔起搏器的独立完成又一次开创了先河,除颤起搏器及三腔起搏器的临床应用都使我们的护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护理人员至目前完成5篇论文,均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年初制定的护理目标中绝大部分均达标,但在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安全意识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二、具体实施细则
(一)以制度为标尺,用人基础。
科室的各项制度明确,利用护理例会加强学习,并监督落实。同时规范了流程,让每位护理人员针对相应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在我科率先开展的“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护理人员各抒己见,很快使工作步入正轨。我科向来本着用制度来约束人,用情感来激励人,用氛围来感染人的原则。让每一位护理人员做到有章可循,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在人员短缺的情况下,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认真落实护理人员对各种制度知晓率,保证100%知晓。
(二)以提高护理质量中重心,争创病人信得过科室。
1、在提高护理质量方面
(1)充分调动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识,加强护理质量相关方面学习,发挥了科室质量小组的作用,坚持每周考核二次,不定时考核的原则。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今年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2)护士长充分利用了“五查房”、节假日查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如在同一问题上连续两次出错,加大考核扣分,并与奖金挂钩。
(3)认真学习每月护理部和科室检查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规范流程,落实改进,跟踪评价。
(4)落实了激励机制,在每个月的质量检查中,问题少或没问题者奖金中适当给予奖励,问题多者或不按原则办事者给予罚款。
(5)充分听取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见建议,在护理质量方面护理人员能踊跃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
2、强化了护理安全,为护理质量建立了保障。
(1)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护士长带头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把工作做细做扎实。
(2)加强平时考核,遇到隐患,集中讨论分析,制定相应措施,以确保护理安全。每月的三基考核中均要有相关内容,以提高安全意识。
(3)树立多年来的传统,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新入科的同志进行教育,共同分析学习以前的案例,激发了每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但个别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仍待提高。
(三)建立合理的培训,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努力落实,使护理人员有了很大的进步。
1、落实业务能力培训
(1)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人员量身制定培训计划,坚持落实到位。形成专科护士培训的流程,在原有专科护士的基础上今年培训了3名护理人员,使之成为科室骨干。
(2)认真落实了每月“三基”理论的学习与考核,落实专科技能培训与考核,达到预定目标,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加强了动手能力。针对病人反映个别护理人员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率低,开展了互帮互助组,经验传授组等,先后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佩戴、心电图描记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坚持每月业务查房,有针对性的查。坚持每周业务学习一次,认真落实晨会提问。根据科室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落实。
2、构建合理梯队,打造优秀团队。
(1)今年培养专科护士3名。根据职称和能力,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学习计划,指定其参与科室的管理、业务培训等活动,逐步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根据科室的需求培养了CCU护士1名。采取送出去学习和院内学习的原则。
(2)利用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一帮一的方式对新入科的护理人员从科室氛围,到技能操作,到言行规范进行帮带培训,使新护理人员很快进入角色,融入这个集体。科室氛围团结,人际关系好。工作中时时处处涌现出互帮互助的景象,集体荣誉感强烈。
(四)加强科室文化建设,使科室具有凝聚力
只有当科室成为员工发挥能力的舞台,才能使员工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本着这个理念我们挖掘各位员工优势,发现其优点,充分利用,摈弃其不足。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最大发挥,找到了归属感。在今年开展的“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充分发扬团队精神,树立以科为荣,以院为荣的思想,为患者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把病人当成是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在思想上,每位护理人员均能应用换位思考的原理,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服务的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每位年青人的能动性,进取性,学习先进事迹,先进人物,注重小节,不断提升服务。科室每月征求护理人员意见,定时召开座谈会,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建议。科室领导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严格要求自己,起到表率作用。到目前收到感谢信15封,锦旗9面,全年满意度不断提高,电话随访无一例投诉的。
(五)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1、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护士长直通车”,并筹备开展“空姐式示范岗”。
2、注重细节,完善各项护理,落实无缝隙护理。牢固树立“细微之处见真情”的思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病人开口前。
3、逐步提高每位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通过沟通好的同志现身说法,学习相关内容等来提高。今年分别选派3人做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落实教学工作,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
1、配合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有:
(1)急诊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2)经桡动脉支架置入术;
(3)开展了“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4)除颤起搏器及三腔起搏器的护理。
2、配合完成科研两项:
(1)科室的一项,待鉴定。
(2)护理二项《开展空姐式护理示范岗对提高护理服务的探索》和《温开水在留置导尿的男性患者尿道口护理中的观察》
3、落实教学工作,专人负责,护生进入科室,进行入科、出科考核。平时不定时考核,每位学生能扎扎实实的学到东西,全面掌握了心内科的相关知识。并因人施教,不断加强带教老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1-11月份为56名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氛围。并能因人施教,最大限度的让他们吸收知识。
4、论文,全年篇数5篇。
(七)其他
在物资保管,仪器维护方面,能定期清点,无浪费。加强仪器的维护,定时检查,保养。降低消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做好女工工作,继续保持包头市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光荣称号。坚持卫生大清扫工作,保证了每月两次。坚持每日清扫,随时清扫,保持病房清洁、卫生。
(八)整改措施
1、在护理人员培训方面
(1)鼓励学习,通过参加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拓宽知识面。同时科室要创建学习氛围,使其投身其中。
(2)加强考核,利用晨会提问,平时抽查,进行考核。
(3)加强每位护理人员的“三基”理论和技术的培训,并和年终的干部考核和奖金挂钩,使她们有紧迫感。
2、在护理安全意识方面
(1)加强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从思想上重视,态度上端正,行动上准确。
(2)加强相应案例学习,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鉴。
(3)从入科开始有计划的进行培训,做的好的进行现身说法。
(4)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隐患。
3、在服务方面
(1)加强主动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2)继续落实人性化服务措施,加强沟通能力,应用换位思考,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
该系共有教师192人,其中正高12人,副高83人,中级59人,初级39人。
我院中医系专业为全省唯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学本科专业,以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国际交流等为主,使祖国传统医学特色与现代医学新知识新理论相结合,把中医学科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人文科学相融合,发展新兴交叉学科,拓展专业口径,优化培育计划。有较宽的学术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呼吸。肾病。消化。心脑。血液。内分泌。脑瘤及中西医结合急诊等7个三级临床学科,其中呼吸。肾病。中西医结合急诊等三科室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中医内科学为江西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中医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
科研项目共194项,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项,省级14项,厅级65项,院级83项。获得省卫生厅技术创新一、二、三等奖各1项,南昌市科技进步奖1项。
中医学(国际交流方向):
(五年制、文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公共英语,医学英语,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为人类提供了健康的保障,具有独立的、科学的医疗体系和行之有效的诊疗技术。该专业既继承保留了传统医学的理论方法,又教授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随着中医药学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西医理论的同时,着重加强对英语的学习。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医药研究所、医药情报所从事医疗诊治及对外交流工作或在高、中等医药院校任教。
中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2、该专业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独到的专业特色和优势,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本专业教师60%。加入wto后,中医学已被世界各国所瞩目和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就业前景:
学生毕业后,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及特殊的中医医疗方法,能够到医药卫生行业从事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
中西医临床医学: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著,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针灸学等。
2、特色与优势:
面向新世纪,该专业在传授传统中医学理论的同时,加强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新成就、新技术的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顺应中医药进入世界医疗主流体系的趋势,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3、就业前景: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可以从事医药卫生行业的医疗、科研、教学、社区保舰卫生防疫、卫生行政事业管理等工作。并且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量较大,可继续求学深造。尤其是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在广阔的医疗市场中可大有作为。
护理学:
(四年制、文理兼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中医学概论(中基中诊)、中医护理学、护理学基储护理心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医学、营养与保舰健康评估、传染病护理学、医学美容学等。
2、特色与优势: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具备常见并多发病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操作技术及监护技能。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学习一门外语,借助辞典能够阅读本专业相关书刊。掌握扎实的护理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护理实践技能等方面能力,能在各级中医院、综合性医院从事高级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及卫生保健工作。
部分知名校友
吕爱平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
吴浈江西省药监局局长
刘晓庄江西省药监局副局长
陈明人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左铮云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
何玉信美国澳斯汀东方医学院教授(博士后毕业)
张跃荣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
管飞私营企业总裁(个人资产超亿元)
程昭擐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
针灸骨伤系
该系共有教师57人,其中正高4人,博导1人,副高28人,中级20人,初级4人。
针灸推拿专业以针灸为住,结合各项先进治疗技术在痛症。瘫症。功能障碍等方面形成了医。教。研整体模式特色,是江西省卫生厅领先专业。
中医骨伤学科是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学科。其理论和学术即继承了传统中医伤科的特色,又吸取了现代医学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及新的诊疗手段和方法,充实丰富了伤科学的内容,使之培养的学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既能担负临床医疗工作,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出事学科理论研究能力。目前,为全省骨伤病治疗中心组长单位。
针灸推拿专业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专业,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的品牌专业。科研项目共54项,其中省级7项,厅级25项,院级21项,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中医学(骨伤方向):
(五年制、理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1、课程设置: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正骨学,中医骨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创伤学急救,现代医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即省骨伤医院的临床高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一大批骨伤科专业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门人才。院系合一后,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注重素质教育及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依托附属医院4000余万元先进的医疗科研仪器设备(螺旋ct、双能x线骨密度仪、x线c臂机及闭路电视手术观摩室等),可进行直视手术教学及常规骨伤手术,还能开展前沿的先进骨伤手术。
摘 要 目的:讨论研究社区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的需求,以及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方法:选取社区慢性疾病患者300例,对其进行中医养生康复认知情况、需求及获得相关知识等方面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健康教育需求率高,对中医养生各方面知识需求率均>90%,主要包括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以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教育、组织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为主;另外还可采取张贴海报、电视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结论: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宣传有利于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懂得进行自我保健、自我养生及预防疾病的知识。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可发现其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及掌握情况,并根据所得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老年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意识及能力,帮助其更好地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慢性疾病患者 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 护理及宣传教育 疗效与影响
Research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the patients who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Peng Zheju
The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Jialing community,Guangyuan City,Sichuan 628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the patients who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ortance to do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situation.Methods:3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were selected.We investigated the cognitive situation,demand and obtain relevant knowledge abou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and analyzed the results.Results:The understanding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i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as generally low.The demand rate for health education was high,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knowledge demand rate was above 90%,including the adaptation to the four health law knowledge,medication,disease prevention,health supplements , rest rules and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The way of health education mainly included professional medical personnel education,lectures and issuing brochures,and also the posters,TV and other ways of education.Conclution:We ta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health knowledge propaganda to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was conducive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bout disease correctly and completely,and to make them study the knowledge of self care,self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We will find the demand and situation of grasp about relate knowledge in them by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and to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btained,so that,we can improve th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self prote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help them to control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better,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them.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Health edu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ation and rehabilitation;Nursing and education;The effect and influence
近年来,各类慢性疾病患者人数显著增加,患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人的生活作息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均有一定关系[1]。养生与康复在中医中属于“治未病”范畴,是中医预防及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并通过加强锻炼、饮食调整、改变生活方式等养生保健手段更好地调整自身身体机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如今随着人们生活及文化知识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养生保健对自身的重要性,但对于养生保健知识认识不够,因此本试验对300例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育需求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随机选取我社区慢性疾病患者300例。男154例,女146例;年龄57~69岁,平均(63.3±6.4)岁。所有患者中包括糖尿病患者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8例,高血压90例,慢性肝病30例。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调查方法:使用社区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对各类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康复知识的需求情况,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等[2]。每位患者填写完毕后将调查表统一上交,经相关专家进行审定,可靠度高。调查者以问卷为基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谈并为其充分讲解问卷中各项问题及回答要求。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
疗效观察:统计所有患者问卷调查中对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宣传教育知识的需求程度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结 果
所有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情况,见表1。
所有患者对中医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慢性疾病患者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见表2。
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主要以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教育、组织讲座以及发放宣传手册为主,另外还可采取张贴海报、电视宣传等方式进行教育。
讨 论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慢性疾病患者对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对健康教育需求率高,对中医养生各方面知识需求率均>90%。说明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较强,希望通过不同渠道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信息。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需求进行中医养生康复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一方面帮助患者正确、全面的认识康复养生知识并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作息方式及饮食习惯,努力控制疾病发展,促进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可督促患者从自我保健做起,提高自我行为管理能力,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坚持锻炼身体,遵循四时变换规律进行保健养生、注意情志调养及饮食调护等,最终达到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改善健康质量的目的[3~5]。
另外,调查显示,慢性疾病患者对顺应四时养生规律、服药知识、疾病预防、养生食疗及作息规律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高。说明患者对如何预防疾病、更好地进行日常养生及药食同补的中医药知识兴趣较大。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慢性疾病患者长期与疾病作斗争,对疾病的过程非常了解,他们希望了解更多关于自我保健的知识及自我管理技能,提高自身治疗依从性,能够依靠自己解决疾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类躯体及情绪问题。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时应了解慢性疾病患者的教育需求特点,以改变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提高其行为管理能力为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此外,对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教育应以家庭化、连续化为主。调查显示>80%患者希望进行健康教育时有家属共同参与。因为家庭生活习惯对患者健康观念及行为有较大影响。中医养生康复教育通过自我保健、自我康复及开展健康行为知识的教育,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对患者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长期反复的教育及强化才能够实现。因此对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健康养生知识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更加了解保健养生知识,更能够制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督促家属共同对患者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培养其正确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对社区慢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知识宣传有利于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全面正确的认识,提高老年患者预防疾病、自我保护的意识及能力,帮助其更好的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钱晔.以中医养生提高生活质量之我见[J].统计教育,2007,31(2):56-57.
2 张安玉.慢性病的干预原则与健康传播[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2):95-96.
3 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2):93-94.
本文通过医护人员言行、服务态度、熟练的业务技巧给产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解除了产妇的心理障碍,明显减轻了产妇的心理压力。心理护理在解除产妇对分娩的紧张、恐惧情绪有良好的疗效。
概 述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妇产科产妇较为特殊,将为人母的产妇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顾虑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护士的工作。这时,妇产科产妇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产妇怀孕时期及面临分娩的心理变化分析
怀孕时期的心理变化:一般在妇女在确知自己怀孕后,首先表现为欣喜,表面上流露羞怯,但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又陷入平静,产生将要为人母的恐慌,角色转移不能及时到位。
面临生产时的心理变化:最后1个月,对于任何妇女来讲,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即将分娩,又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压力。
在面临生产的过程中,产妇的思想往往集中于以下几个问题:①对产痛的顾虑,由于平时的耳濡目染,预感分娩将是很痛苦与艰难的过程;②担心是否发生难产,是否因难产而手术,手术的效果与安全性等;③考虑婴儿会怎样,会不会畸形等。
如何做好妇产科心理护理工作
对任何一位妇女来讲,怀孕及生产期间将是一段特殊的生理与心理过程。几乎没有一位女性能在怀孕期间轻松地始终保持往常的平静,而不发生任何心理改变。特别是初孕妇女,从确知怀孕到临产,随时都在面临自己从未经历过的感觉,从而出现很多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心理改变。了解这些改变并给予妥贴的心理安抚,不仅有益于孕妇与胎儿的身心健康,还有益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当产妇面临生产,面对分娩的恐惧、环境改变,还要忍受剧痛,会使她们产生寂寞、孤独感,如果此时护理人员不去关心,只听胎心音和检查宫口的情况,对产妇提出的疑问不予理睬,甚至随意说笑,产妇疼痛时甚至大声斥责。这样做的后果就容易使患者对护士失去信心,人为造成产程延长、胎儿窘迫、宫缩乏力等难产情况发生。
护理人员在护理待产产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心理护理,感情上不疏远,尊重其人格,关心照顾,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及顾虑心理,为其保密,劝其自我放松,珍爱生命,鼓起勇气,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即将到来的幸福,以便解除产妇各种心理应激。
医护人员对产妇热情、周到的服务,能及时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工作认真,操作熟练,使产妇对分娩增强信心,转移对产痛的注意力,告诉她如何正确使用产力,以提高正常分娩率,如遇难产,告诉产妇安全分娩有保证,手术成功率接近100%,这样能让产妇在最佳的心境下顺利结束分娩,也极大的为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减低了工作难度。
要做好妇产科心理护理工作,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点:①把握与产妇交流的度:通过交流可以协调关系、满足产妇的需要、减少产妇的心理孤独感、增进医患感情。适当的交流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产妇对医院及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能引导产妇积极配合检查、治疗,为顺利生产构筑基础。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要积极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交流要有度,过度的交流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造成心理护理失败。②提高护理工作的服务性:心理护理也属于医疗服务,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以热情服务的态度,最大程度上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消除产妇的心理顾虑。③加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护理没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也没有统一的护理模式,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善于总结产妇的心理变化过程,及时掌握产妇的情况和心理状态变化,针对不同的产妇,采取不同的对策,让心理护理真正做到因人而异。④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陪员是产妇最亲近及最信任的人,因此,家属也是引导产妇以平稳的心态迎接生产的最佳人选。有的时候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比直接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更为有用,这也是从侧面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心理护理的基本原则
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分清轻重急缓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必要条件。
根据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产妇心理障碍。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解决心理障碍的最佳方式。
了解病情变化、治疗过程、效果,对产妇作出适当的解释或预告。预防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使其具有基本的心理防御能力。
适当开导和劝慰:开导和劝慰是最好的心理护理的方式,同时开导和劝慰的过程也是了解产妇心理变化的一个过程,适当的开导和劝慰有利于心理护理工作的进行。
卫生知识的宣教:大多数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于对卫生知识的匮乏,进行卫生知识宣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产妇的心理出现问题。
护理人员应具备全面素质,工作责任心强,擅长交流沟通,对待每一位产妇要视同亲人般的护理与照顾,细致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交流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做好她们的孕期保健指导工作。消除紧张心理,医护人员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消除产妇的过度紧张、恐惧,通过护患沟通,消除顾虑,预防并发症,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条城镇现状及发展规划
总面积586.*平方公里,在籍人口52.9万,总人口58.04万,人口老龄化系数为17.24%。城镇人口20.28万,城镇化率38.4%。根据《*区城镇体系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全区将形成1个新城(含3个街道)、7个镇,人口规模约达到100万。
第二条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一)机构状况: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7所,民营医疗机构2所,私立诊所26所。千人口床位数为4.3张,2002年平均床位使用率为96.6%。医护比、床护比和病床净使用面积低于国家标准。综合性医院:三级乙等1所、二级甲等1所、二级乙等2所、一级医院12所;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1所,老年护理院2所,妇幼保健所1所,血站、卫生学校各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机构、救护站(有南北2个救护网点)、牙病防治所、眼病防治所各1所;村卫生室156所。
(二)人员状况:千人口医生数、护士数、卫生管理人员数分别为1.73人、2.43人、0.39人,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数为1.43人;临床医生学历:一级医院大专以下占62.53%、大专占35.04%、本科占2.43%;二级医院大专以下占21.53%、大专占50.7%、本科占27.3%、硕士占0.47%;三级医院大专以下占13.4%、大专占7.8%、本科占70.2%、硕士占7.8%,博士占0.8%;护士学历:一级医院中专以下占5.78%、中专占80.38%、大专占13.84%;二级医院中专以下占6.4%、中专占78.1%、大专占15.8%;三级医院中专以下占3.5%、中专占86.3%、大专占9.5%、本科占0.6%;管理人员学历:本科以上占7.30%、大专占21.*%、大专以下占71.67%;乡村医生学历:大专占0.4%、中专占4.8%、中专及以下占94.8%;预防保健:卫技人员共232人,其中区级预防保健机构86人,中专及以下占51.2%,大专占26.7%,本科以上学历占22.1%。
第三条现状分析
(一)社会办医疗机构比重太小。
(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差,人员学历层次、效率较高。
(三)部分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较差,人员学历层次、效率一般。
(四)大部分一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总体的学历层次低、效率不高。
(五)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太低、预防保健工作不够到位。
(六)预防保健机构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人员学历层次不高。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第四条指导思想
坚持以“*”重要思想和*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宗旨,以促进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化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为主线。
第五条基本原则
坚持均衡发展与突出地区特点相结合;坚持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发展公益性医疗机构和发展经营性医疗机构相结合;坚持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适应;坚持政府综合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三医联动”改革;坚持总体规划、适时调整。根据服务半径、行政规划、地域特点,重点体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方便居民就医,处理好区域内和区域间的人口分布变化和资源配置合理,基本服务与不同服务需求之间的关系。精简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
第六条规划目标
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卫生资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数量适宜;基本达到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平衡,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到2010年,本区将基本建立体系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健全、运行高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区域内居民得到公平、可及、适宜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第七条规划内容
(一)配置标准
机构:按20-25万人口设置1所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按30-50万人口设置1所政府办的区域医疗中心;结合行政区域规划,按照服务人口每5—8万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
床位:床位数控制在4.5张/千人口左右,社会办医院床位数逐步达到全区总床位数的一定比例(30%)。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平均病床使用率保持在90%左右。
大型医疗设备:严格规范准入条件。严格按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市医疗机构贵重医疗设备装备管理暂行规定》的标准和条件配置本区大型医疗设备资源。
建设标准:按国家和*市标准新建和改建医疗卫生机构。
(二)人员
配备数量:临床医生数量逐步减至2.2/千人口,护士数量逐步达到床护比1:0.6。2010年,区级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73人,其中卫生监督人员达到每万人口1.6人。各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达到每万人口4人。
学历要求:临床医生均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三级医院2004年基本达到,二级医院20*年基本达到,一级医院2010年基本达到。社区服务中心临床医生中全科医生比例达50%左右;力争2010年25%以上的护士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区级公共卫生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30%左右;居于领导岗位上的管理人员10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一般管理人员100%达到大专及以上学历。
结构要求:建成一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和管理人员的比例科学、学科和年龄分布合理的医疗卫生队伍。
第八条机构设置与布局
(一)综合性中等规模医疗机构(区域医疗中心):设置3-5所,设置在新城区和中心镇及工业区。
(二)专科医院:设置7-10所,设置在新城区和中心镇及区内适宜地点。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约设置2-3所;中医医院:设置1-2所;老年护理院:设置2-3所;妇幼保健所:设置1所;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置1所。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设置10所。
(四)预防保健卫生监督机构:
在新城区设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所。
在朱泾镇设置医疗急救中心1所,在石化街道、*化工区、枫泾镇各设一个救护网点。
村级卫生机构:根据行政村撤并情况,结合地区交通特点,设置100个左右的社区卫生服务点(村卫生室)。
第九条医疗服务体系
分为政府办的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和社会办医疗机构(非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依据《*区城镇体系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全区人口将增加42万,依据*市的标准需新增医疗资源:医生数760人、护士数1*0人、床位数1200-1500张,新增的医疗服务资源与人口的增加同步实施。
(一)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内的医疗机构
由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专科医疗机构组成。
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内的区域医疗中心:
设置1-2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作为全区医、教、研中心,承担区内大部分疑难杂症的诊疗职能。拥有在*市居于先进水平的化学救治、神经外科、创伤骨科等重点学科群,具有一批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
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内的专科医疗机构:
设置1所区精神卫生中心,为全区精神疾病和心理卫生的医疗、康复中心。
设置1所区妇幼保健所,承担妇幼保健指导和服务职能。
设置1所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
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
按照《*区城镇体系结构和产业布局规划》,根据调整后的每个镇(街道)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视不同镇(街道)的发展规划设置不同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所;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体制,确保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服务的功能到位。
(二)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以外的医疗机构
设置中小规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2-3所,主要设置在新城区、中心镇。
设置专科医院2-3所(包括精神病医疗机构)。
设置综合性门诊部3-5所。
设置专科门诊部3-5所(包括中医)。
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以外的医疗机构定性原则上以经营性为主、公益性为辅;主要设置在新城区、中心镇、工业区和区内适宜区域。
第十条政策措施
(一)强化政府综合调控能力
区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本规划和《*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以加强对医疗市场宏观的综合调控,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快制定相应实施细则,切实推进规划的实施。
(二)强化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以效率和公平为原则,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力度,重点是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政府承担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和困难人群助医所需的费用;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率达到98%以上;切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转变,确保社区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到位。
(三)转变职能,加强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要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宗旨,切实转变职能。运用购买公共卫生产品、改拨为投的机制逐步达到管办分离的目的;完善卫生执法体系,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完善卫生的行业管理,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四)增强市场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整合、优化卫生资源
对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外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对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设置的政府所办医疗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改革,平稳有序地将至少2-3所政府办医疗机构(包括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改制为多元化的社会办公益性或经营性医疗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以外的医疗机构及需要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以社会化、多元化办医为主,政府资助为辅;推进政府所办的医疗卫生单位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用人、流动、淘汰和分配机制,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落实科教兴区战略
强化卫生人才培训中心的功能,加大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使从业人员达到国家和*市的规定标准,确保市民得到合理的、优质的医疗服务。
加强医学领先学科的建设,提升本区医、教、研整体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
摘要:目的为提升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在论证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制订中药注射剂输注规范化护理方案,对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并在临床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中药注射剂药物相关问题(DRPs)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后,发生中药注射剂输注DRPs例次从实施前的1258次降至271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从7.79%降至2.46%(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减少DRPs发生频次,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药物相关问题;药品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技术和工艺,从中药材或成方中药中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供注射入人体的无菌制剂[1]。与传统汤剂比较,中药注射剂既具有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又兼具注射剂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势[2-3]。但中药注射剂因其成分复杂,提取纯化过程存在杂质多、质量不稳定等因素,加上临床使用不规范,近年来频发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性问题[4-5]。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6]显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占上报不良反应总数的8.79%,占中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的85.10%。为促进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本研究中制订了中药注射剂输液的护理规范化操作方案,并用于临床实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前准备。成立中药注射剂规范化护理研究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和护士各5名、中药临床药师1名。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7]、各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临床路径和相关文献资料等,对医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月至6月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1073例出院患者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的护理相关问题及药物相关问题(DRPs)进行回顾性分析。1.2方法。1.2.1方案制订。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我院心血管内科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存在以下护理问题:1)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缺乏标准规范;2)护理人员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相关知识不足;3)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4)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药品不良反应认识不充分,缺乏预判性;5)护理人员对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巡视频次不够。研究小组在充分论证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中药注射剂规范化护理方案,并在实际运行中根据临床护理人员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整和完善,形成最终版中药注射剂规范化护理方案。主要内容详见表1。1.2.2方案的培训及实施。组织本科室所有在岗护士进行集中规范化培训,通过现场集中授课、视频培训等方式,强化对中药注射剂输注安全的培训,并对每位病区护士发放《中药注射剂规范化护理口袋书》。从2018年7月至12月,按制订的规范化方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加强对规范执行情况的质控监督和效果评价,护士长于每日早晨交班时重点强调,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床头放置醒目标识牌,加强护理巡视。1.2.3效果评定。按照程军等[8]建立的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DRPs分类标准,比较规范化护理方案实施前后DRPs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方案实施前后发生DRPs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症及平均住院日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2DRPs比较。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前,1073例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共发生1258例次DRPs;实施规范化护理后,1132例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共发生271例次DRPs,较项目实施前明显减少(P<0.05)。输注中药注射剂常见的DRPs在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后明显改善(P<0.05)。实施规范化护理方案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从实施前的9.13%降至2.74%(P<0.05)。详见表3。
3讨论
随着中医学理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被广泛开发,但多数中药注射剂是在实施新药审批制度以前完成审批的,受制于当时的制药技术和工艺水平,且未经过系统地考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3]。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在慢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和肿瘤疾病的治疗中有一定优势,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较普遍[9];中药注射剂所含物质成分不明确,所含植物蛋白或有机物质易在体内形成半抗原,诱发过敏反应;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监管不严,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如无适应证用药、超剂量和疗程用药、联合用药不当、存在配伍禁忌、溶剂选择及用量不当等[10]。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受到日益广泛地关注。DRPs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指与药物治疗有关或可能相关的不理想事件[11]。回顾性研究发现,我院心血管内科常用中药注射剂主要为活血化瘀类,如丹红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舒血宁注射液等。主要存在的用药问题:接瓶输注前不冲管、溶剂用量不足、无适应证用药或适应证不适宜、溶剂选择不当、疗程过长等。造成中药注射剂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医师均为西医师,缺乏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基础,只要药品说明书上无禁忌就使用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部分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中药注射剂的认知不足,认为中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潜在风险没有预见性;医师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随意性较大,溶剂选择及其用量未严格遵守说明书规定;护士执行环节不规范,缺乏质控标准,对输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巡视不够。本研究中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中药注射剂规范化护理方案,并以此方案对护士进行系统培训,应用于临床,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修正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中药注射剂输注安全性的持续提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规范化护理有助于提高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减少DRPs发生频次,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为历史对照研究,可能存在管理水平和质控要求的偏倚,未来可针对具体环节开展随机对照研究,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安全。
作者:邓艳任丽玲涂谭红邹剑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肾科;住院患者;营养教育;调查分析
肾脏是人体中最脆弱的部位之一且位置固定,因此肾脏病常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肾脏疾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等。日常生活中饮水少、经常憋尿都会引起此类病情的发生,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此病最好的方法。小便检查前应避免吃高蛋白食物、药物等导致误检。此类病应提早治疗,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否则可危及到病人的生命。肾病给病患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笔者通过对比专业营养教育法和普通营养教育法对肾科住院患者的护理来为进一步分析肾科住院患者营养教育需求提供合理的依据[1]。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88例肾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44人,其中男21例,女23例,年龄18~ 51岁,平均年龄(32.5±11.5)岁。对照组共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18~ 51岁,平均年龄(32.5±11.5)岁。经检查确定80例患者均为肾科住院患者,其中 9例为肾移植,65例为慢性肾病,3例肾小球肾炎,2例肾病综合征,1例肾衰竭。无其他系统、器官疾病。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营养教育方法,包括用药教育、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实验组在普通营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营养干预,包括健康教育、专业疾病教育等。在护理方面应做到更加全面细致,肾脏病人对各种食物较为敏感,一旦吃了忌口的食品将会严重危及到生命,因此应加强教育工作,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减少因饮食带来的意外的发生。用药方面,应主动了解患者的过敏原因,监控患者用药的剂量和方法。密切观察服药后的情况,了解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及时做好处理。饮食护理,对于肾病患者而言,“优质低蛋白、高热量、低盐饮食”是饮食的基本原则。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要根据患者的饮食口味、对应症状指导病人的饮食,这也是疾病康复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肾科住院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体质较差,肾小球、肾小管功能下降,合理的饮食调养对原发病的恢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调节好饮食,保证患者在低蛋白质饮食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积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保证营养均衡[2]。心理教育方面,此病病程较长,患者负面情绪较多,不利于康复,护理人员应经常与病患聊天,安抚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有耐心,文明有礼貌,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资料采用X2检验, P
1.4 评测方法
通过检测微量元素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用实体问卷的方式测验患者对各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
2 结果
2.1 营养教育对病情的改善
结果显示88例肾科住院患者中有67(78.4%)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情况有所改善,即实验组38例(86.3%),对照组29例(65.9%)。实验组即采用营养干预的方法护理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营养教育对患者知识的改善
对肾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教育不仅促进了身体的康复,还使患者对此类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所有患者对各类情况都有了大体了解,但实验组即采用营养干预的方法护理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肾脏系统疾病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且发生率较高,并发症较多,易长期反复发作。此病不仅会对泌尿系统造成严重的损伤,而且可引发一系列系统、器官紊乱的发生[3]。尤其是重症患者,长期服药很难交到效果,给患者带来心理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患者生活的质量。因此护理营养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少喝酒少吸烟、定期检查、有规则饮食都是预防该病的有力措施。
营养教育不仅仅指营养方面也包括生活、心理方面。因肾脏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更要注重细节,保证患者的饮食、睡眠质量。对于有消极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病患沟通,分散其注意力[4]。对于有特殊饮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更加注意,帮助患者合理、健康饮食。肾科护理人员不仅需具有专业化知识,更要具备预测病情变化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5]。
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即采用营养干预的方法治疗的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多的认识。在护理人员的教育下以更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治疗,达到良好效果。患者对自己的饮食也更加注意,避免了因误食而造成的危害发生。患者也懂得了如何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拉进了医生与病患之间的关系。
在目前来说,营养干预是一个肾脏疾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有利于患者的身心恢复。通过积极的营养教育,使患者排解了忧郁,焦躁的情绪,让患者对治疗疾病有了信心和希望,更加积极地接受疾病的治疗[6]。在饮食方面更加合理健康,对病情的恢复也有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更加重视对肾科住院患者营养教育。
参考文献
[1]路桂平. 肾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2.9(25):146-147.
[2]雷定和.静脉营养治疗急性肾衰10例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13.19(11):30-31.
[3]唐雯. 慢性肾脏病饮食营养管理[J].中外医疗,2012.12(23):149-150.
[4]何珊,孙伟.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饮食调理的方法撷萃[J].中国中西医肾病杂志,2011.18(19):228-229
[5]张丽娟,张莹. 健康教育在肾科的实施与管理[J]. 中国疗养医学,2012.19(36):106-107.
[6]吴恋.肾移植病人的营养护理[J].江西医药,2010.43(7):752-753.
关键词: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养成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129-02
尽管我国医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医护人员的整体职业素养仍然偏低,因此造成的医疗事故、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是医患冲突时有发生。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能从内心敬畏生命,而不要成为无情的“冷血杀手”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与职业要求相应的素质。在职业活动中,医护人员不仅在医疗技术上要逐渐达到精良,而且面对每一个个的患者,还需要有礼貌、亲切的语言,热情、和蔼、一视同仁的态度,救死扶伤的高度责任感和救死扶伤、廉洁奉公、严谨求实的医学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和担负起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也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医护人员。
二、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
(一)医护人员自身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需要多个因素的支持,天时地利人和,都将会对个人成功产生极大促进作用,职业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是决定个人职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职业素养高的医护人员,对自己将会是严格要求,积极进取;对病人将会尽心尽责,努力帮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对同事将会团结友爱,维护好多方面的人际关系。这样的医护人员,自己不仅会持续提升,而且会赢得病人的认可、尊敬,获得同事的喜爱、帮助,久而久之,自我价值就会凸显,取得自身职业的长远发展。
(二)切实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
近几年来,医患关系有些紧张,医患矛盾较为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个别病人及其家属无理取闹等原因,又有医学本身存在的不足、局限和无奈和有个别医护人员医术不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不好,以及医院行业存在的经济利益至上等不正之风问题和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和导致某些病人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猜疑、不信任等原因。
在改善医患关系的过程中,作为医护人员,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高明的医术、亲切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一般的病人就能够理解和接受,就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起平等、互助、合作的良好关系。
(三)形成优良医院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医院属于服务性行业,是服务于患者的医院,医院的服务理念应以患者为主,尊重人性,以人为本。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是医院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位接诊医生的疏忽,会给患者留下这家医院医疗草率的深刻印象;一个护士的态度冷漠,会给患者留下这家医院服务恶劣的记忆。再好的广告,再好的公关,与患者这种印象和记忆相比,会显得多么的苍白和空洞。医院要想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就必须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意识到自身对于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从点滴的行为中表现出“医者仁心”,营造医院和谐优良的文化氛围,让病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真诚与友善。
万事以人为,要让医院快速发展,首先应该重视从基层到高层所有医护人员的素质和心态培训,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只有大家团结一致、殚精竭虑地为医院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医院才能长治久安。
三、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养成途径
(一)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用精湛的技术帮助病患解除病痛
作为医护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是最基本的。首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开阔你的思维,才能有利于掌握各种疾病诊断,鉴别判断治疗或护理方案的正确与否。其次,要加强基本功训练,杜绝过分依赖辅助诊断措施,对于一些疑难病症临床无法做出准确诊断时,必要的仪器检查是必须的,但是如果是技术不过关,对于一些小病或常见病也无法果断开列处方,动不动就要求患者进行各种大型检查,结果只能招致病人的埋怨甚至是痛恨。最后,要注意经验的积累,遇到一些常见、疑难或新型病种,要及时记录这些病种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效果等,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只有这样经验才能慢慢积累起来。
(二)注重自身外部形象的塑造
外部形象是一个人容貌、衣着、行为举止、语言的统一,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自然流露,它最能体现本人的精神面貌。
在工作岗位上,医护人员应该穿工作服,佩戴工作牌,医院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医护人员的着装要超乎寻常的讲究卫生,做到干净整洁,一个邋遢、衣服满是污渍的医护人员很容易让人对他产生质疑。另外医护人员在整理、修饰仪容时要遵照美观、整洁、得体、大方的基本原则。不留奇怪发型,不染发,原则上不佩戴饰物,不留长指甲,身上无异味,女性医护人员不能浓妆艳抹。
医护人员还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文明礼貌服务。工作场所,医护人员应该做到不吸烟、不披衣、敞怀、挽袖、挽裤腿儿、赤脚穿鞋等。对待病人,医护人员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尽量消除医患隔阂,以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救治。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护人员的语言像一把双刃剑,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也可以让患者感到无助、绝望乃至最后走向死亡之境。医患交往始于诊室的交谈,在此时,医护人员就应该用真诚、热情的语言打消病人的顾虑,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
(三)以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对待病人及其家属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保持高度的责任心、耐心、细心,以实际言行赢得患者满意的亲情服务,不仅是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对患者健康权利的保障。
做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责任心永远是第一位的。医护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严格自律,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尽心尽力为病人治病,以维护医院和自身的良好形象。
耐心是作出正确诊断的前提。没有耐心的询问就没有具体详细的了解,没有了解就得不到正确的诊断。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问”是重要的一环。在诊疗过程中,对于病人提出的疑问要认真倾听,及时作出正面解答;对于一些不配合态度,要保持冷静,不急不躁,找准病人抵触的原因,对症下药,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医护人员的严谨和敬业精神是通过工作的小细节折射出来的,通过细心医护人员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密切观察患病人的病情变化,不仅要看检查仪器上面的各项指数,更要通过望、触、听多重临床观察方式,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综合、系统地进行临床观察,以密切观察病情进展,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细心是一种心理素质,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培养,只有努力培养细心的素质,医护人员才有真正的效率,病人才会有可靠的安全。
当然,作为医院,不能一味考虑创收,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考核医护人员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制度;规范诊断和治疗流程,提高诊断、检查、化验的准确性,引导医务人员靠高超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来取得较高的报酬,因病施治、合理用药让病人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小刚,邓弋雁,丁沁,张前德.我国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近况[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汉业旭.医院管理人员与医护人员对医患关系评价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2,(1).
[3] 翁晓丽.医护人员岗前培训的必要性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4).
[4] 冶长慧.医护人员职业素质与和谐医患关系[J].现代医药卫生,2008,(10).
Research n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ff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ZHANG Wen-xiao1,LI Jing-jing 2
(1 Dong'e Minkang Hospital,Dong'e 252200,China;2 Liao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aocheng 252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