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3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县域银行发展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元月7日,省分行*行长视频电话会议之后,市分行于当日及时召开由各县(区)支行行长、市分行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内控管理、案件防范谈话会和业务经营分析会,在进一步学习傅行长讲话,深刻理解讲话内容,认真分析当前陇南分行内控管理,案件防范,业务经营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就贯彻视频会议精神和2008年开展“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营销”活动、等一季度重点工作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
一、领导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识,层层抓好落实。为了切实抓好1月7日傅行长视频讲话精神的贯彻和落实,全省农行视频会议结束后,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郭振峰就主持开全市农行行长、市分行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在重新学习视频会议讲话,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郭振峰强调:省分行傅行长视频讲话,从战略高度为我们2008年全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县(区)支行回去后要认真学习讲话材料,深刻领会讲话实质,把视频会议精神层层传达到各部门、各网点和全体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抓资金组织,抓市场营销、抓清收工作、抓中间业务收入上来。郭振峰指出:从近两年我们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一切工作都要突出一个早字,不能等,不能靠,抓得早、效果好,要把激情激发到抓存款、增份额上,确保2008年全行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亿元大关。要把激情用在抓贷款营销上,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上下行的联系、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充分掌握客户产品信息、资金信息和经营信息,认真做好客户服务营销工作,特别要抓好洛坝集团等大客户的服务营销工作,力争在一季度贷款营销上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要把激情用在抓好中间业务收入上,要匡算原有传统中间业务成本,对风险较大,成本较高的中间业务该退出的要及时退出。另外,要提升新产品的发展水平,在不断加大对基金营销、第三方存管业务和银行卡营销的同时,要创造条件尽快成立理财中心,切实把中间业务做大做强,努力提高人均占有水平。要把激情用在挖掘潜力抓清收上。要充分利用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有利时机,集中人员、集中力量上门服务清收,特别要讲究清收方式方法,以实际行动感化贷户,促进贷户主动归还贷款。要把激情用在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工作上,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做到案件防范警钟长鸣,切实把各类事故隐患和案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努力确保各项业务实现首季开门红。
二、规划发展蓝图,明确工作思路,确立奋斗目标。
围绕傅行长视频讲话,市分行还在去年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蓝图,确立了初步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一季度奋斗目标。首先,规划了发展蓝图。要按照总分行“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要求,充分发挥陇南农行在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中的作用,实现自身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有效发展。县域支行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机构管理水平,因地制宜,确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业务发展重点,打造差异化经营的特色支行,打造全新一流商业银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其次,初步确立了基本发展思路。2008年,将认真按照总、分行的统一部署,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指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积极适应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需要,围绕“改革、发展、管理”这一主线,继续坚持“求质量、增份额,抓股改、快转型,强管理、提效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的基本工作思路。三是明确了奋斗目标。为了扎实做好2008年各项工作,顺利实现首季业务开门红,围绕上述工作思路,市分行党委在深入调查分析,反复研究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市分行早在去年12月底就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一季度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即到一季度末,全行各项存款净增5亿元,到年末各项存款余额突破50亿元大关。营销有效贷款2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净下降500万元,银行卡发卡达到21000张,实现中间业务收入600万元以上,实现非应计贷款利息收入200万元。
三、精心筹划安排,广泛开展宣传,激情奏响春天行动。在深入全面贯彻傅行长视频讲话精神的同时,市分行还精心策划,在全行奏响了“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活动,并制定了《2008年陇南农行“大行德广伴你成长金钥匙春天行动个人业务综合营销实施方案》,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的领导小组,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明确了活动时间,即从2007年12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二是确定了营销目标。活动期间,新增金钥匙理财贵宾客户(日均存款余额2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在我行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达到180个;新增个人优质客户(日均存款余额10万元以上或在我行金融资产20万元以上)达到180个;确保各项存款净增5亿元,其中:个人存款确保净增2.4亿元,力争3亿元,市场份额争“双第一”;营销个人有效贷款增加2400万元;继续扩大开放式基金销售规模,增加基金保有份额和市场占有份额,力争实现手续费收入100万元以上,国债和其它理财产品销售额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新增个人第三方存管账户600个;一季度新增网银个人注册客户500个,企业注册客户15个;新增借记卡21000张,实现银行卡业务收入300万元;保险手续费收入25万元。三是突出了营销重点。要增强组织存款的整体合力,着重抓好各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公务员、优势行业从业人员、私营业主、个体商户等优质客户群体的营销,在客户财富增值中提高竞争力,力争全年实现“保六争八奔十”目标的实现;加大个人中高端客户维护和拓展力度,全面优化个人客户结构,积极抢占县域高端客户市场和高附加值产品市场;继续保持个人负债业务快速发展品。礼县、宕昌、西和、康县、武都支行要结合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多、资金汇兑集中、“双节”返乡的时机,组织外勤人员,与县劳务办联系,走村进户,有针对性地开展金穗卡专题宣传营销活动;武都、成县、西和、徽县支行要将当地企事业单位广大职工作为发卡对象,扩大城镇居民用卡比例。市、县行要结合《关于开展庆祝全国金穗卡发卡突破3亿张、全省金穗卡发卡突破400万张暨贷记卡发卡、用卡系列营销宣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扩大银行卡业务总量的同时,加大对超市、宾馆、商场、医院等银行卡消费行业和单位的宣传营销,增加银行卡特约商户,引导客户刷卡消费;积极营销开放式基金,加大在县城和中心集镇的理财业务拓展力度,努力使陇南农行成为县域理财市场的主导行和引领者。
(2014-2016)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认真贯彻落实总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总行“服务好新主体、把握好新要素、建设好新渠道、开拓好新市场、释放出新活力”、“提质、增效、创新、控险”的战略部署。省分行年初工作会议最核心工作重点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贯穿“一条主线”,强化“四个机制”、夯实“六种意识”,突出“抓大、攀高、创新、强基”,改革发展、真抓实干,以科学稳健发展统揽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风险防控为前提,以提升价值创造力、系统贡献度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实现“跨入区域第一方阵银行”的宏伟蓝图。实施3510改革和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切实贯彻“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的方针。全面实施县域蓝海发展战略,支持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改进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业务经营安全运行,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四大工程”为抓手,实现“三农”和县域业务“五个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结合我行自身实际,经过反复研究,特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市支行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未来三年,我行总体目标和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保障,以“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为基调,突出“提质、增效、空险”六字方针,培育亮点、打造特色、努力做到同业进位、系统提升、实现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围绕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强化工作措施;围绕调结构、控风险、强基础提高保障能力;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将资本管理做细求精。积极推进“三农”业务经营转型步伐,调整贷款结构,推进大客户营销和巩固力度,营造安全经营环境,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积极围绕“强农、惠农、富农”为主线。探索特色服务“三农”新模式,倾斜信贷助力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惠农通”工程建设,电子银行的投放、推广和应用,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努力打造区域内城乡联动、综合经营、优质服务的综合性、科技型的现代国有精品主流商业银行。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我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3年内主要经营指标达到全省县支行上游水平;其中:2014年打基础各项经营指标达到全市上游水平,2015年各项经营指标进入全省先进水平。2016年保持全省领航地位,力争实现以下主要具体目标:
1、业务发展目标
--本外币各项存款以年初****亿元为基数,未来三年以每年****%速度递增,三年内增加****亿元。
即:2014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 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
2015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
2016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人均达到****万元。
--银行卡 2014年计划发卡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亿元。
2015年计划发卡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亿元。
2016年计划发开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实现****亿元。
--网上银行 2014年计划实现开户****户,交易额实现****亿元。
2015年计划实现开户****户,实现交易额****亿元。
2016年计划实现开户****户,交易额实现****亿元。
--客户拓展 2014年计划发展企业法人客户****户、个人客户****以上,其中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客户****户,存款计划实现****亿元。
2015年计划发展法人客户****户、个人客户在****户以上,其中100元以上大客户达到****户,存款力争达到****亿元。
2016年计划发展法人客户****户,个人存款记****户以上,存款力争达到****亿元。
--资产总量 2014年年初****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万元,平均余额达到****万元年末余额达到****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贷****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万元。
2015年年末贷款余额计划实现****万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类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万元。
2016年年末贷款余额实现****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类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万元,其它贷款****万元。末其在个人业务、中小企业业务、银行卡业务、资金营运业务、保险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领域争取处于同业前列。
2、利润发展目标
1、经营利润目标
经反复测算:
2014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 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015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016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资产质量目标
--在3年内对于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将严格控制在****%以下,计划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在****%;2015年末不良贷款率在****%,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在****%。信用卡透支不良率控制在****%以内,在没有不可抗力因素等客观因素造成贷款形成不良的情况下,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到零。
3、结构调整目标
--客户结构优化,3年内每年个人优质客户和法人优质客户分别提升客户总数的****%、****%和****%。
--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3年内中间业务收入占有效收入最终达到****%。
--网点结构进一步优化,3年内所有网点转型精品化、明星化、现代化、科技化;储蓄存款均要达到****亿元以上。
--员工和部门结构优化,3年内整合网点人员,前后台人员合理搭配;柜员、客户经理实现知识型、专业型、复合 型、年轻型的新一代员工;机关与基层员工合理流动,充实前台人员,压缩机关人员,竞争上岗。
三、发展思路
关键词:县域发展;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立法
中图分类号:DF4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1-0081-02
金融制度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然而当前在县域发展中,金融制度创新存在着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域发展中金融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1.缺乏战略性的发展思路,导致深层次的创新严重匮乏
为了不使创新措施与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利益结构发生冲突,我们把创新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外延的扩展上。从经济性的角度分析,这是金融企业必然的选择。因为金融创新的动力在于金融企业逐利避险,由于缺乏金融政策的配套实施,对于一些很清楚的势在必改的金融问题难度大, 会对现有制度框架形成冲击,不想或不敢采取迅速的创新行动,以致传统体制和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使得改革创新的收益逐步递减,进而导致人们减淡对改革的信心和热情,从而使改革失去广泛的社会支持。
2.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是各金融机构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建立在研究客户需求基础上统一的规划协调部门,也没有专门的主管机构,业务开发缺乏系统性,创新成果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二是目前许多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或欠发达地区金融机构经营观念相对落后,业务品种基本上仍是传统的存贷款、结算业务和少量的发行、兑付债券等业务,外汇业务和中间业务很少,住房信贷、助学贷款等新的消费需求贷款品种发展非常缓慢,金融创新活动缺乏科学性。三是业务创新中银行间存在不良竞争,为追求市场占有率而进行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原创型创新太少,而从国外引进的吸纳型创新较多且缺乏规范性。
3.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创新成为金融改革创新的障碍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创新,推动金融创新进程的主导力量是政府。金融创新措施是通过政府带有强制约束力的行政手段贯彻实施的,尽管微观金融主体也推出了一些创新措施,但在金融创新进程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而且,这些措施也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或认可方能实施,亦即政府负责掌握和发放微观金融主体的“创新准入许可证”。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致命的弱点。
4.创新环境不完善,制约了金融创新的有效空间
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金融市场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中,金融创新随着实体经济对金融业的需求不断涌现,金融监管则通过对金融创新中产生风险的防范,保证了金融业更高层次中的安全高效运行。在我国,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得不到解决,金融创新仍缺乏适宜的金融基础。一是金融体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金融管制严重。
5.金融工具品种少,结构简单,金融手段创新不足
金融服务主要是通过金融工具实现的,而新的金融服务或金融工具的出现,通常是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进行金融创新的结果。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金融业仍然存在诸多对金融创新的体制性约束;同时,由于金融垄断的格局始终没有打破,限制了金融业的适度竞争,导致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金融产品结构相对简单,许多国际流行的金融创新工具,国内金融机构尚未引进。
6.相关法规不健全,创新业务发展缓慢
随着金融创新的兴起,金融市场关系日益复杂化,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对其进行监督。虽然我国金融法制建设在不断深化,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金融法制的观念尚未真正形成和确立;金融立法不健全;执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诸如执法不公之类的漏洞;已经制定和颁布的金融法律被虚置一旁,难以发挥其调节和控制金融秩序的功能和作用。
7.金融创新人才短缺
人才是金融创新的主体,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以及促使创新成果的模仿和普及的基础。可是由于我们起步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政府推动性创新的格局一时难以改变,在巨大的政策风险之下,市场主体更偏好于投机,金融市场内部信用机制难以有效运转。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金融创新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制和金融制度改革方面的原因,又有市场环境、市场运行机制和金融法律法规方面的原因。这里着重分析一下产权制度、市场环境及金融管制因素方面的原因。
1.产权制度因素
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创新的基本条件就是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自身必须具有强有力的利润最大化冲动及与之相关联的创造性动力。只有这样的产权主体的“内在因素”才是金融创新的动力源,创新主体才会具有自由探索与“创造性”的精神,从而积极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与产品,主动地参与金融市场的竞争。在我国,商业银行产权基本上都是国有产权。在这种国有产权的制度安排下,经营权是由国家选择的人来行使,人有权经营商业银行,却没有享受经营成果的权利,因而不具备激励效应,加上创新改革往往伴随着相应的风险,因而理性的人都会选择墨守成规。
2.市场环境因素
一是银行业高度垄断,四大国有银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这种垄断局面的存在既不利于建立公正、平等、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也使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从而导致金融机构既缺乏金融创新的外部压力竞争,又无强烈内动力逐利性。这种垄断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而是靠国家行政力量支撑起来的,其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垄断使得传统金融控制方式难以真正转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间接宏观调控,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型的金融体制相比截然不同。二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缺陷:(1)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内部结构失衡。在股票市场上,突出问题是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不仅使股票市场处于严重分割状态,更导致了可流通股与不可流通股在转让定价、流动性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不平等,抑制了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创新。在债券市场上,突出表现是债券市场结构不平衡,国债占有绝对比例,公司债券或企业债券所占比例很小。我国目前不允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由于目前公司或企业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受到各种制约,使得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进行融资,更难以展开以企业债券为基础的金融创新。(2)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呈非均衡状态。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由承担债权融资交易的债券市场和承担股权融资交易的股票市场构成。在发达国家,债券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融资工具,远比股票的规模和比例大且品种多,债券融资规模往往数倍于股票融资规模,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工具。我国债券发行规模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投资工具创新和风险转移的创新。
3.金融管制因素
我国虽然已制定了大量的金融经营与监管方面的法规,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但在加入 WTO后,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对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发展有抑制作用。一是多数的银行法规条例比较原则和概括,多停留在定性上,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具体的监管细则、处罚条例和科学定量管理,无明确量化标准,监管部门实际操作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监督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具体法规,没有建立严格的奖罚机制,对违规行为缺乏严厉的处罚措施;对市场准入和退出方面的管制不完善。二是配套法规不够完备,如对银行监管组织体系、内容、具体手段、处理方法等尚无明确的法规可供遵循,类似银行监管条例等配套法规尚未出台。三是金融立法缺乏前瞻性。当我国严格确立“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格局时,美国金融业就传来了混业经营的消息;当我国正在加紧票据立法与研究时,西方发达国家却在制定对无纸化的金融支付工具进行调整的法律。四是受社会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银行法规的权威性和银行监管的法制化在实践中不能得到严格贯彻实施。另外,由于法律自身的特殊性和我国实际情况,也使得我国金融法规体系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某些金融立法尚处于空白。如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面的可操作性法规至今还未出台,我国金融法规制定的速度大大落后于金融制度与业务创新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是许多金融法律、法规存在广泛的争议性。金融法律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活动缺乏清晰明了的法律支持和鼓励。在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管制对金融产品的开发实行核准制,而在我国实行的是审批制。通常的做法是当商业银行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之后,必须报请主管机关审批后方可投入市场,手续较为烦琐,这样一来加大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成本,另由于批准周期较长,可能使得商业银行错过了产品的最佳销售和使用时机。因此抑制了金融创新产品的供给,阻碍了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祖葆,虢春华.金融制度创新: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J].江汉论坛,2005,(11).
[2] 吴亚,刘成起.对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分析和思考[J].未来与发展,2006,(5).
[3] 杨牧云.刍议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10).
摘要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嘉兴市经济发展的现
>> 加快玉环农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快高校转型升级的战略对策 加快天台农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 陕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路径探讨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升级的挑战与对策 加快我国民间投资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加快农业银行城市业务战略转型的思考 新时期如何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加快江阴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西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目标导向与对策建议 加快郑州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新时期宣教工作转型升级 绍兴市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农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新时期加快绵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加快农业银行农村网点转型的对策建议 基于绿色农业的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探讨 新时期兵团经济转型战略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翁伯琦,仇秀丽,张艳芳,等.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1):17-22.
[12] 顾益康.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在创新[J].农村工作通讯,2010(10):24-25.
[13] 张社梅.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3):189-193.
[14] 陈诗波.强化科技创新为农业转方式插上翅膀[N].农民日报,2015-08-26(1).
[15] 胡豹,顾益康,王丽娟.浙江省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的成就与经验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09,21(6):633-638.
契合总行发展战略,建行河北省分行根据市场环境和本行经营特点,制定了全年自助业务发展工作要点,通过完善考核、优化布局、拓展功能、加强宣传、强化风控等措施,提高自助渠道的发展水平,力促自助业务迈上新台阶。
坚持“持续加大自助设备投入,不断丰富设备功能,提升自助渠道规模及服务能力;逐步实现专业化管理,不断优化管理流程,积极防控业务风险”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建行河北省分行设备投放量逐年翻番,服务功能逐渐增加,持卡客户的忠诚度持续提高。为进一步助力自主业务发展,分行下发了《2013年自助业务发展工作要点》,从业务指标提升、投放区域选择、渠道功能拓展、操作风险防控等几个重要方面开展全年工作。
经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建行河北省分行发现辖内县域多存在区域特色经济,部分县域与北京交界,部分县域工业较发达,县域成为自助渠道创收的新增长点。而考虑到校园学生的用款特征,校园设备月收入、交易笔数、日均交易量等数据远高于平均水平,校园成为自助渠道交易量的增长点。加大自助设备在重点区域的投放力度,建行河北省分行对现有高运行质量的设备所在区域特点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用于指导低效设备搬迁调整以及新设备精准投放。
建行河北省分行制定了“2013年自助业务营销竞赛活动方案”,设置了自助设备台均账务交易量、自助设备账务交易量增长率、离行自助服务点建设数量、开机率、自助设备台均收入、缺钞率、开展自助活动情况等评比指标。同时,为激励辖内二级分行采取措施争先进位,该行还针对营销竞赛活动配备了条线费用,年末将按照各行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比,并对先进二级分行及个人颁发奖励证书。
以“关注民生金融服务”为切入点,建行河北省分行发挥网络优势助推物理渠道影响力。通过海报、易拉宝、LED、横幅等多种形式在网点加大自助渠道新功能的宣传力度,并印制宣传折页,确保客户顺利完成操作。此外,客户办卡时,要求网点柜员必须告知客户此卡除从柜面办理业务外,还可从自助渠道办理查询、存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并随手附赠宣传折页,从客户办卡时即培养其良好的用卡习惯。建行河北省分行还积极对渠道导航信息进行定期更新,并加大此项功能的宣传力度,旨在增强龙卡客户的银行服务归属感,打造“建行服务在我身边”的良好氛围。
高度重视自助业务内部操作风险,建行河北省分行每年进行两次自助业务内部操作风险检查,范围涵盖辖内所有二级分行,通过检查掌握各二级行自助业务运行态势。同时,该行辖内的二级分行不定期进行自查,并通过召开自助业务运营风险例会的形式,对日常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树立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此外,建行河北分行积极推进集中专业化管理,全辖11个二级分行中已有10个分行成立了ATM管理中心,一方面提升了自助设备运维效率,另一方面使分散的自助业务运行风险得到了集中管控。
(王东霞 高红建)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处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连接点;它还是西部有效城乡统筹的基点,也是其落脚点;是城乡统筹最直接的操作平台,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虽有了飞速的发展,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目前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为:GDP平均为29.5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44.25元。以西部大省甘肃为例,其县域经济GDP超过29.5亿元的县却只有9个,仅占全省县域单位的10.5%;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县7个,占其县域单位的8%;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44.25元的县域25个,占全省县域单位的29%。甘肃省内绝大部分县(市)财政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都靠是财政补贴。
1、西部县(市)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县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对资金和人才缺乏吸引力,且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2、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进程缓慢。部分城镇由于近年乡镇企业的萎缩,农民收入的减缓,财政支付能力的弱化等,小镇建设步伐放慢了,建设相对滞后,功能发挥不明显,转移农业人员更加困难。同时,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城镇功能的发挥。
3、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相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很难吸引银行贷款。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受西部地区县的待遇、人居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在待遇和事业留人方面缺乏强久吸引力,80%的人才去了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三是对外开放程度偏低。西部地区除了少数大城镇外,许多县域单位很少吸引外商的投资,而且产品也很难外销。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国际联系及其产品国际市场依存度是较低的。
4、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经济自主增长乏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西部县域自然资源相对较丰富,但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却很难吸引社会投资。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目前西部县域工业大多是一些传统工业,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市场活力明显不足。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以上原因,综合造成西部县级财政运转比较困难。而西部县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目前有许多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
二、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性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论断。而又如何有效地统筹西部地区城乡的发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西部区域经济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呢?这就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西部地区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12个省区市。中国要实现从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实现城乡统筹,重点是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难点则在于西部农村。西部的突出问题是农村人口多。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8.75%,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严重依赖于农业,农村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1.7%,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技术落后;传统农业经济和自然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结构处于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的阶段;产业技术水平低;城市化,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优势在于有着丰富的水能,石油,天然气,煤以及有色金属等自然资源。草地,植物等旅游资源相对都比较丰富,而且这些资源总体开发利用的水平还很低,但发展的潜力很大。
西部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有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三、西部发展县域经济的有效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西部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相差巨大;与东部相比,亦没什么优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西部县域经济落后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又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任何单一的发展思路对西部县域经济发展都是无能为力的。发展西部县域经济,有效西部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有全局性、长远性及具有战略的眼光,要立足自身经济发展阶段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实施整体战略来解决。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差异化竞争,打造特色产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其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把握,因此西部地区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决策中,应始终注意自身的比较优势。总体上来看,在西部县域经济中,农业资源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方式上不能强求一致,其关键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度,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发挥各地优势资源、技术优势及传统优势,走合作发展的道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联合、引进新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毒无污染食品、特色食品、精深加工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小产品、大产业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2、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是加快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推进城镇化可以推动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县域经济产业升级。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直接推动着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进程的快慢,又反过来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工业的产业集聚,有利于服务业的成长,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为欠发达地区,面对二、三产业发展从分散到集聚、工业化与信息化交织在一起的新形势,发展县域经济必然要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效应,增强城镇在资源、人才、技术、产业、商品和信息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从而以城镇为平台,推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3、政府强力介入,以放宽相关政策为基础,推进科教兴县,释放增长潜力,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驾护航。在新时期,我们应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在政策上释放县域经济增长的潜力。一要拆除一切有碍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藩篱,加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向少数能人集中,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二要放开一切制约民资难以进入的投资领域。要重点放开传统上由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投资领域,特别是重点放开城镇供水、供气、教育、医疗、电力、农田水利及道路设施建设等领域,以此来激活民间的投资需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三要办好一切有利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加强与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组织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4、尽快构建县域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改变县域市场与城市大市场脱节的状况。县域是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加快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现代流通网络,快速抢占大中城市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各种形式的流通组织,壮大农村营销人才队伍,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综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形成功能齐全的商品流通体系。另外,着眼与国外,加快引资步伐,面对WTO的挑战与对外开放格局,有效施行“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推动西部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增安.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阻滞因素.学术交流,2001.6
[2]甘肃省统计局.走发展县域经济之路大力推进甘肃城镇化进程,
[3]杨奎枝.关于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桂海论丛,2004.11
关于贯彻落实*委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检察)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委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思路,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结合检察工作职能,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增强缭绞椒⒄沟脑鹑胃泻徒羝雀小?/agt;紧紧围绕“***”发展思路,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探索优化县域经济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大竹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诚信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制环境。
二、认真开展“守法”监督,努力营造社会稳定的治安环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刑事犯罪和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坚持快捕快诉,绝不在检察环节贻误战机。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企业周边环境的整治,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
三、全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努力营造清正廉洁的政务环境。依法打击破坏发展、危害稳定、利用职务之便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的犯罪,依法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好干部,依法支持锐意创新、勇于开拓的改革者,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社会氛围。办案中,不随意传唤企业的法人代表,不随意查封、扣押、冻结企业的资金、财产和银行账户。对确需采取传唤、查封、扣压和冻结等强制措施的,要严格依法办理,加快办案进度,尽力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四、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切实抓好刑事诉讼监督、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监督等各项监督职能。对危害企业和经济发展以及危害业主人身、财产安全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有罪判无罪、重罪轻判的案件,要进行重点监督和整治。对提出申诉的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案件,要坚决依法提出抗诉,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五、正确处理群众诉求,努力营造相互和谐的人文环境。对群众的举报、申诉坚持“依法受理,负责到底”。严格法律界限,严把案件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关,努力做到准确执法。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对经审查属于被错告、误告的人员,予以澄清,依法保护;对蓄意诬告者,依照法律严肃处理。认真清理“涉法”上访案件,敢于纠错,不怕亮丑,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集体上访,为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突出贡献。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一:论工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指导思想上:加快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发展支柱产业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带动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着力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发展模式,全面开创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在发展的基本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大力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能源消耗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保持工业快速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明晰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是否明晰、准确,关系到空间布局、产业分布、关系到发展功能能否发挥、集群优势能否互补、牵涉到对基础设施配套的应求,对工业发展十分重要。因而本文结合实际提出: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实施四大战略,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提升六大发展水平的发展定位。
1壮大十大经济板块:发展县产业集聚区、三环工业园区、许河、南彰、孟寨板材基地、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基地、固阳、闫楼、红庙板材工业基地、黄河创业园。
2实施四大战略:(1)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提升工业整体水平,着力推进优势资源和产业的深度开发,将资源和产业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2)实施开放引资战略,以面向市场为重点,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3)实施科教、人才兴县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科技含量。(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人与自然和谐。
3培育四大支柱产业体系:围绕工业强县的总体构想,重点培育木制品、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支柱产业。2.4提升六大发展水平:(1)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2)科技创新水平;(3)对外开放水平;(4)信息化水平;(5)产业整体效益水平;(6)可持续发展水平。
谋划重点产业规划
1壮大优势产业:(1)木制品加工业。利用该县泡桐,以该县三环华兰实业集团为龙头,以高档家具、棺木为产品主线,以该县三环工业园区、固阳民族乐器工业园区、闫楼工业园区、南彰工业园区为产品加工基地,在该县遍地开花,迅速带动该县桐木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速该县桐木加工传统化生产加工向高、精、尖产品方向发展。(2)吊装机械。该县县吊装机械生产,应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在该县建立吊装机械生产基地,通过与国内大企业联合提升该县吊装机械生产技术水平,建成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把吊装机械加工业发展为该县工业的主导产业。(3)纺织服装业。应充分利用该县棉花优势,大力发展纺织业,把该县的棉花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成为该县主导产业之一。(4)民族乐器业。民族乐器应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标准化工厂及车间,积极提升外部形象,进一步开发新产品,争创国家驰名商标和名优产品。
2发展其它产业。(1)化工业。应利用肥源化工创业的有利时机,在合成氨上,锰盐的产品优势,在产业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上做文章。(2)农副产品加工业。由于该县是农业大县,搞好小麦、花生深加工,形成名牌产品具有一定优势,把农产品加工链条延长,真正把农产品的原料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3)内蛋奶业。该县也是养殖大县,生猪、牛、羊加工,该县有一定优势,利用企业优势,利用养殖加工基地连农户,产销一条龙,公司加农户的多种形式,大力发展猪肉、牛肉、羊肉、加工项目、创出名牌、打出品牌。
梳清具体的工作措施
1应在拓宽发展领域上实现新突破。应进一步拓宽工业经济的发展领域,凡法律未明确禁入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工业经济均可进入,应在巩固发展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方面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全面参与工业经济建设。一是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业。应进一步放宽政策,改善措施,最大限度地释放全民创业激情,支持各种形式创业。坚持走规模扩张的路子。应依托四大支柱产业,在大力发展木制品加工业,同时,积极发展吊装机械、民族乐器、建筑材料、棉花加工产业集群。集中精力培育发展棉纺、面粉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各类工业项目落户该县提供良好的承接平台。
2应在块状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依托该县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育木材产业化加工专业村为重点,积极创办其它类型的加工专业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块状经济格局。
3应在提高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应着眼于工业经济的优化升级,着眼于规范管理,着眼于规模发展,大做提质增效文章。一是应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进一步规范企业运行机制,真正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应以加强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焕发工业企业内在活力。应继续坚持成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质取胜、争创品牌为目标,切实抓好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应市场、应效益。三是应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账册凭证,开展会计培训,统一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执法制度等。五是应以科技创新为根本,进一步提升企业实力。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业企业应把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应舍得花钱研制、开发、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有条件的应建立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为科技人员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
4应在扩大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发展工业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有力支撑,争大项目、办大事情。二是应开展横向联合,扩大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应在该县营造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氛围,走出去宣传该县、推介该县,请进来开发该县、建设该县。应大胆走出去,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结对子,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加快科技的应用推广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
5应在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扩大企业规模。通过鼓励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吸收外来投资、实施资本运作、相互参股联合等途径,增加可用资金,扩大企业资本规模;通过开发新型产品、加大技改投入、产业前延后伸等途径,提高生产能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通过组建区域营销公司、实施销售、加盟连锁经营、打开外销渠道等途径,开拓产品市场,扩大企业销售规模。二是培育支柱产业。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木制品加工、吊装机械、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四大产业,结合产业特点,拉长产品加工链条,提高产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对工业经济发展分类指导和服务。发挥该县目前已成立的木制品加工、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吊装机械四个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化工等行业协会及分人,利用行业协会帮助政府制定实施行业发展规划,提出本行业需应解决的问题和意见。
工业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二:探讨皖西北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途径
皖西北各县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非常缓慢,虽然存在着不少的客观因素,但主观上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由于笔者从事经济教学研究工作,在和一些企业交往中发现,该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不仅仅是表现在经济数字方面上的、基础设施上的、收入差别上的,更深入一层来讲是观念上的,观念变了一切都会变了。目前在该地区一些人的不正确思想仍然非常严重。在外部环境方面,由于长期得不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受硬环境的制约更为突出。以全国的人口贫困大县临泉县为例,既无铁路,又无高速公路,水运也不太畅通。受硬环境约束,开发同样的资源,该县的成本比别县市要高;销售同样的产品,该县的代价比别县要大;外商外资在利润驱使下难进来,企业产品在环境制约下难出去,经济外向度较低。
虽然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差距甚大。与东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该地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少数企业人才意识还不够强;传统单一型人才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少;队伍建设机制落后,人才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家人才队伍老化且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征用难、土地后续管理难是当前制约该地区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想进来的企业没土地,已经用地的企业没效益,这种两难处境普遍存在;在企业融资问题上,由于缺乏很好的融资渠道,加之银行贷款手续过于繁琐,更增加了企业的贷款困难,县域工业企业现在能贷到现款的寥寥无几。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强调了两个毫不动摇,其中第二个毫不动摇是:鼓励、支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应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把创新作为灵魂,坚持与时俱进。
(一)推进观念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寻求突破
认真学习十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首先树立新的发展观。牢固树立县域经济以民营为主,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一体的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其次树立新的辩证观。任何问题都是即统一又对立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该地区尽管发展障碍重重,但从辩证的观点来看,这种障碍其实就是发展的动力,因此要正确引导,牢牢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奋力爬坡、勇于进取。
(二)创造优质环境,打造一流服务
环境就是品牌,环境也是影响力,也是生产力,更是核心竞争力。一流的发展环境,就能留住一流的企业,创造一流的效益。工业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环境。因此应着力抓好与客商利益最直接的服务环境。县、市领导要挂钩联系总投资在一亿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招商引资单位要自始至终做好招商服务工作,将客商当作自己的亲人,把客商创办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实业,对客商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都要努力地解决好,不做损害客商利益的事,一旦发现有损害客商利益的事情,要及时查处,给客商一个满意的交待,真正体现出皖西北人民热情好客的客家风范。
(三)推进结构创新,在培育县域工业经济特色上寻求突破
因为皖西北各县市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基础等方面差别不大,县域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要发展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影响力、竞争力、生命力。县域经济只有走特色之路,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例如界首市重点在发展循环经济上做文章,做大做强再生金属和再生塑料两大行业;颍上县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快形成以煤炭生产基地为主的最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建成煤电一体化能源输出基地;临泉县根据自身实际,做大做强以化工、纺织、食品酿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同时做好服装、新型建材等加工业。
(四)科学合理配置和利用土地资源
强化土地规划,推行工业土地利用集约化,并通过工业园区使企业在空间上相连接、关联产业链上相配套;建立项目评估制度,防止恶意圈地;建立工业土地进入和退出机制,杜绝工业土地随意变更,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创新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办法,探讨以土地换保障的补偿安置办法,以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利益。
(五)创新金融机制,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农业 银行员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同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推进xx农行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当务之急。xx农行地处欠发达地区,基础差、底子薄,竞争力不强,是制约全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坚持以科发展观、推动全行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通过开展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克服自满保守思想,增强危机忧患意识,正确分析市情、行情,抓住主要矛盾,寻找发展差距,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长期在基层工作实际谈一点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一、解放思想必须抓住制约xx农行发展的主要矛盾
解放思想不能抽象、泛泛地就观念谈观念。思想观念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必须要从分析xx市情、行情入手,抓住xx农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才能增强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xx农行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毕竟是自己与自己比较,与兄弟行、与同业比,差距还很大。从外部环境分析看,xx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总量小,人均gdp偏低;经济发展质量也较低下,结构不合理。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最关键的是xx受交通地域等自然条件限制工业发展水平落后。工业的落后使xx整体经济总量难以迅速扩张,导致县域经济薄弱,“三农”问题突出,城镇化水平低,也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基础薄弱,缺乏支撑的大中型骨干企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xx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起步阶段。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于少数铅锌企业,工业经济多点支撑的格局尚未形成。受铅锌价格下降因素影响,给矿区支行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全市重工业、资源型工业特征显著,规模以上工作增加值与轻工业的比例为4:96,这说明全市工业容易受到资源枯竭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目前xx的实际情况看,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强优企业少,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也小,缺少一批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三是科技落后,高新技术装备的现代制造业比重较低。许多工业部门因技术老化、设备陈旧、工艺粗糙、管理水平落后而造成产品质量差和技术含量低,消耗高、效益低,人均劳动生产率只有东部地区的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单位经济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徽县工业企业的矿污染就给我们以很深的启示。四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由于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比例高,以城市为载体的工业经济高度游离于以广大农村为载体的传统农业经济以外,其先进的生产要素无法与地方的经济技术环境相适宜,这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严重羁绊了xx工业化的进程。
从全行内部分析来看,辖内优质客户稀缺,市场拓展能力较差,基层网点分布与服务“三农”的要求不相适应,人员素质与新业务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农村金融产品与农民信贷需求不相适应。上述这些内外部矛盾是直接制约全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就必须围绕转变经济方式,转变观念,调整思路,把那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且可持续的客户作为今后拓展的主要对象,力争在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解放思想必须认清xx发展不同时期的主导性因素
当前,投资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近年来xx经济增长加快,也主要依赖于投资的拉动。20__年,xx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0%,投资率也高于了全省平均水平。然而,在看到投资迅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不同时期影响xx投资的一些主导性因素,把握好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这样才能最终实现xx农行的又好又快发展。当前,我们应该重点把握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展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xx灾后重建、武罐高速公路、兰渝铁路等一批骨干型项目,对北部矿业、中部多种经营及龙头产业,南部水电项目及辖内优质客户密集的主体功能区,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渗透营销,为后续发展打牢基础。
三、加快全行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抓住xx经济开发发展机遇当前,农业银行股份制改制己进入一个关键时期,股份制改革只是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金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要真正加快全行发展,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一要围绕xx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新上项目的营销,在确保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全行的资产规模化经营水平。当前,全行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以服务“三农”为基础新型农村金融网络营销体系,但服务“三农”并不意味着弱化对大项目、大客户的拓展,相反,只有在扶持大项目中增强盈利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三农”工作,否则,只能是源枯而水竭,何能谈服务“三农”呢?在拓展大项目上,应将辖内交通、新农村基础性投资项目、旅游新上项目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营销着重点,围绕“两路”建设(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建设、兰州到重庆xx过境段铁路)两大骨干项目,进行放射性拓展,挖掘性营销。所谓放射性拓展,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己有的项目库,应把营销的范围向广域农村延伸,寻找发现由县、市财政支持的县通乡、乡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在网点半径覆盖范围内组织人员及时介入进行重点关注和营销。所谓挖掘性营销,就是要站在国家保增长、调结构、拉动内需这个高度上,紧紧依托当地特色资源,挖掘有潜力、有发展前景的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一批农业化新建项目,通过市、县行分层联动营销,培植新的业务增长源。二要坚定不移实施“蓝海”战略。今年总行年初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服务“三农”,在县域大力实施蓝海战略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基层行指明了今后业务发展的方向。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今年11月份国家用4万亿元保增长,拉动内需促稳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投向农业龙头企业的。因此,要促进营销重心逐步由依赖工矿型向新农村建设方面转移。可以预见,伴随着农业银行“蓝海战略”宏伟蓝图的付诸实施,必将会促进全市农村经济大发展,不但在拉动当地经济中显示出农业银行的支柱作用,而且为实现“3510”奋斗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农户
贷款投放金额小、收益低、风险大的认识,紧紧依托国家退耕还林的钱粮补助政策,在服务“三农”上加大对武都区花椒、油橄榄,康县核桃、茶叶,徽县、两当银杏五大林果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对规模种植农户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通过大力实施服务“三农”,不但让全市农民的钱袋子尽快鼓起来,也让农行的效益长起来,真正实现农民、农行效益的双丰收。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县域经济;转型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与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很不相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县域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和资源依赖型特征,使其发展受到局限。特别是随着资源稀缺度的增加和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对县域经济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也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一、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新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以GDP及人均GDP、财政收入及人均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速等主要经济指标为衡量标准的。受这样一种评价体系的主导,党委、政府在领导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由此形成五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政府履职单一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于过多地强调经济总量增长,必然导致其他职能的弱化,形成全体干部去招商的格局,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其二,社会发展边缘化。以完成经济指标为最高追求和单边追求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是县域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被党委政府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三,资源消耗升级化。为了招商引资,县级党委、政府以廉价出售、出租、转让土地、矿藏、森林等自然资源作为手段,加快发展资源型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县域经济指标伴随资源的高消耗而增长。其四,环境破坏严重化。县域拥有河流、矿藏、森林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比较好,由于过度开采资源而又缺少有效的补给措施,加之工业项目造成的废物排放,使县域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的任务更加艰巨。其五,县域矛盾扩大化。在县域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为了争项目、争进度、争形象,往往对被征地农民和被拆迁居民采取强制性措施,导致农民与企业、政府之间的矛盾突出,影响县域稳定与和谐。
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和演化,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县域发展理念及评价标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适应,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存在差距。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对县域发展的基本理念进行调整,确立新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的确立,应体现五个方面的要求:其一,体现统筹发展的要求。评价县域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以经济指标进行核算和比照,应该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统筹起来,既要看城区,也要看乡镇,既要关注经济发展速度,更要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及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性,注重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潜力及社会基础。其二,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协调是科学发展观对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基本要求,县域虽小,内容体系却非常完备,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孤立地搞经济项目建设,应该促进经济项目和社会项目的协调发展。即使在经济领域中,也应使工业项目、农业项目、商业项目等结合起来,注重项目建设间的联动效应,使项目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其三,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新型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评估应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对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形成,要对其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状况进行科学评估,防止过度消耗能源和破坏环境,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其四,体现和谐发展的要求。县域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应该考虑县域干部群众如何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并充分考虑县域干部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承受能力,在关注经济指标增长的同时,更要关注人民群众生质量提高的幅度。其五,体现民生发展的要求。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改善民生,县域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体脱贫和社会救济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为县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科学发展观由传统“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转变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种发展理念、发展内涵、发展道路、发展目标、评价体系等的变化及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策取向,为县域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1.缓解了县域经济指标增长压力,提供了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机遇期。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过度重视经济指标增长,指标论英雄,数字出政绩。在这种发展理念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全部精力抓经济,抓经济最主要的就是抓GDP增长。为了完成经济增长指标任务,县级党委、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人人抓招商,人人抓项目,不仅政府职能被扭曲,而且在经济指标增长的背后,形成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资源浪费。提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县级党委、政府能够从单纯抓指标增长的思维定势和压力下解放出来,进而从县域发展全局出发,进行县域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和新的跨越,提供了有利机遇。
2.扭转了县域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薄弱状况,提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社会基础。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根本方向。然而,以项目为载体的县域经济建设,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和共性的原因,就是县域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既缺少经济建设、项目建设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又使县域经济建设、项目建设缺少强有力的软实力支撑,特别是人才匮乏,管理落后,使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受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基础建设和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摆上重要位置,推动县域党政工作机构开始关注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从而改变县域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失衡状态,进而为县域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奠定社会基础和人才保障。
3.国家逐步调整产业政策和相关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党和国家所确立的重大发展理念、指导思想,必将围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宏观层面进行产业政策调整,在财政、金融、税收等各个方面向县域倾斜,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加大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这一切,都使县域经济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农业、农村、农民在县域发展中占有较大比例,也县域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和最为薄弱的环节,依靠县域自身的力量难以得到解决,从而成为影响县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在政策层面进行调整并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为县域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利机遇。县域可以抓住“三农”政策调整的契机,在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农民市民化、乡村城镇化、管理社区化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4.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增强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建设、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与评估,被纳入到法制轨道,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这对县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源丰富是县域发展的基础,资源型企业是县域发展的依托,但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缺少必要的环保措施,不仅造成县域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县域气候和环境状况,而且形成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县域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削弱,形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宏观层面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状况将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力度,这不仅对于恢复和改善县域生态环境有利,而且促进企业更新设备、提高技术,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三、科学发展观使县域经济面临转型压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县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挑战大于机遇。科学发展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挑战,主要是传统县域经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运行管理到人才保障等,都面临转型压力,县域经济如何从传统发展观相适应转型到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需要系统性创新和变革。
1.科学发展理念要求县域发展思路转型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内涵、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评价体系等做出了新的回答,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发展由人来推动,同时又要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体现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其二,强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发展应该是全面的而不能是局部的某一方面的发展,是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在内的统一体系。其三,强调发展的和谐性。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协调的、和谐的,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单一经济增长并不代表发展的本质和社会进步程度。其四,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应具有全局和战略眼光,既要考虑当前,还要考虑今后和资源、环境的保障能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使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面临转型压力,如何从单一注重经济增长转到注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共同进步,如何从单一注重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转向注重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如何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转向注重节能环保产业开发,等等。这种与科学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思路的确立,需要一个较长和痛苦的过程,也是县域经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2.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要求县域经济结构转型
为了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相应调整,一方面,加大了对“三农”、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杠杆,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限制。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对县域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结构性调整压力增大。其一,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增长中,第一产业占较大比例,在县域GDP中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但产品科技含量低,资源主导型项目为主体,产品关联度弱。第三产业发展薄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调整,由过去更多地关注第二产业转向提高一产和三产的质量、规模,使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其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压力增大。在县域三次产业总体布局失衡的同时,每一个产业的内部,也都存在失衡状况。如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主体。在第二产业中,采掘业和加工业占主体。第三产业中,以城市商业为主体。每一产业内部都缺少有带动作用的核心集群,使产业发展壮大受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调整产业内部结构以增强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其三,产业项目调整压力增大。县域产业是以县域项目为支撑的,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一些县域传统经济项目,如采矿、冶炼、矿产品加工等,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减弱并增加限制性措施,市场准入和经营门坎提高,在新项目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老项目面临淘汰出局风险,使县域经济发展面临项目调整压力。
3.资源短缺与环保力度加大要求县域增长方式转型
简单、粗放、科技含量低、资源依赖及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是县域经济传统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县域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要求提高,一些传统发展项目因不符合环保要求而将被淘汰出局。由此,使以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外延式县域经济增长方式面临转型压力。其一,项目建设的资源约束增强。不能再以廉价出让、出租土地、矿山等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逐步提高的投资强度,提高了县域项目建设的成本,使县域招商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二,项目建设的环境约束提高。随着环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的加大,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更加严格,环保设施投入增加,一些对环境有重大污染和破坏力的项目将禁止上马,这将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三,项目建设的资金约束显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国家加大了金融领域的宏观调控力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使企业融资面临更多困难,而银行贷款又是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资金来源,由此迫使县域寻找摆脱投资拉动之路。基于上述种种情况,县域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型。
4.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要求县域领导方法转型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构建县域和谐社会。这一本质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具有重大影响。其一,坚持以人为本必将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的人力成本。除物质资源之外,廉价劳动力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国家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更加注重保护群众利益和群众诉求,加强了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并对提高劳动力工资和改进劳动力工资支付方式做出了新的规定,这一切使得劳动力成本提高,增加了企业用工成本。其二,坚持以人为本必将增加县域决策难度和复杂性。长期以来,县域经济决策更多关注项目建设的速度,而对百姓诉求关注较少,坚持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县域党委、政府在做重大决策时,必须考虑涉及到的群众利益保护,依法制止项目建设过程中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这将使决策难度增大而且复杂化,传统决策方式与方法需要加以改变。其三,坚持以人为本对县域领导方法提出新挑战。传统县域领导方法具有极强的“霸权”色彩,法治观念比较薄弱,党政领导个人主导型浓厚,由此也为不和谐因素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使这种传统魄力型领导方法面临转型压力。
四、县域经济应对科学发展观的策略选择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转型要求。在机遇与压力面前,县域发展应该积极应对,采取以下策略。
1.加快干部培养,推进干部队伍转型。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县乡领导干部起关键作用。应对科学发展观要求,推动县域经济转型,首先需要对县乡领导干部进行转型教育,推动干部队伍转型,由具有科学发展理念的县乡领导干部主导县域经济转型。为实现干部转型目标,其一,应加大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县乡领导干部头脑的教育力度。采取刚性措施,对县乡领导干部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和意识。其二,应着力提高县乡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改变干部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加强县乡领导干部理论修养,提高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其三,应强化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领导干部能不能践行科学发展观,除其能力、素质原因外,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考核评价体系能否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特别是在干部政绩考核过程中,应改变“经济指标定乾坤”等“一票否决”作法,由只重结果转向重视决策、重视过程、重视全局、重视前景,只有考核评价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树立科学发展的思维,实现县域经济转型。
2.加强县域发展规划,优化县域发展目标。实现科学发展和县域经济转型,既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循序渐进。因此,应加强对县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研究与论证,使县域发展规划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①以体现科学发展观为要求,调整和制订县域中长期发展规划。县域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县域发展策略,具有长期指导性,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和确立县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统筹起来,作为县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纲,对于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具有战略意义。②以优化项目布局为重点,调整和制订县域经济发展规划。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必然要突出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应在县域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对项目建设的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调整规划等单项规划,为科学发展观提供规划支撑。③以强化目标激励为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应强化目标激励的作用,从县域实际出发,制定规划实施的具体发展战略,使科学发展的目标与科学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推动县域经济逐步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接轨。
3.推进区域资源整合,拓展县域发展空间。因应科学发展观需要而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应打破县域自成体系的封闭发展局面,综合考虑县域发展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增强县域发展的区域规划性与协调性。特别是应充分考虑每个县域的优势和劣势,从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需要出发,对相关县域资源、产业进行适度整合,加强区域性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开发和资源的重复浪费,从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潜力和可持续能力。在推进区域资源整合过程中,应以省级行政单位为牵引,以项目为核心,以协作区为主要载体,以宏观调控为手段,由自然资源拓展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
一、基本情况
全县引进项目__个。从资金来源看,外资项目__个,签约合同金额__万美元,完成计划任务的__%;实际进资__万美元,完成计划任务的__%;分别比上年增长__%和__%;内资项目__个,合同金额__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__%;实际进资__亿元,完成计划任务的__%,分别比上年增长__%和__%。从项目结构看,水电项目__个,工业加工项目__个,农业项目__个,三产项目__个。从项目规模看,__万元以上项目__个,特别是引进__有限公司等一批规模较大,带动作用较强的项目。
二、招商引资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前提。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用真诚的态度打动投资者,用科学的分析吸引投资者。只有在客观分析我县的优势和不足的情况下,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证明有关项目在我县投资的优势所在,才能说服和吸引投资者。同时搞好后续服务是推动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主动出击、联络感情是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是经济合作的前提,只有在彼此了解并对与投资相关的各种条件以及合作者认同的情况下,才能合资合作。几年来,我们侧重在引进实力强的大集团、大公司上狠下功夫,成功的引进了__股份、__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内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资源优势进行招商。我县有着丰富的__/!/等优势资源,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资源招商力度,先后引进了__家企业,__个项目在我县投资开发资源,进而使我县的资源优势得到了有效的转化
一年来,我们尽管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引进项目以资源型项目为主,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项目少;二是厂房缺乏,土地存量不足,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是一些政策不够到位,承诺不能兑现。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解决。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我县党委、政府结合我县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经济发展思路,把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要内容之一。努力打造__目标,力争实现__突破,依托__资源,做强做大。一是紧紧围绕着县委、县政府提出的__经济发展思路来进行;二是立足本县__资源优势,以做大做强__支柱产业为目标,走好以资源引资,以资源利商的路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三是牢固树立项目是投资的载体和支撑,抓经济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项目的思想,把项目带动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和关键,积极主动出击,狠抓跟踪落实。
(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在县城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进一步扫除影响招商引资的各种思想障碍,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你发财,我发展”的招商意识;使每一位干部认识到,加大投入,靠自身积累太慢,靠财政投入太少,仅靠银行贷款也不切实际,靠招商引资是最现实的选择。招商引资抓好了,解决困难和问题就有了空间和余地,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人民富余、事业进步就有了活力和后劲。
(二)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切实调动各部门领导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严格实行奖惩制度,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地位。
(三)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系统性工作。为此,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一套苦干实干、坚强有力的招商引资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热情高,责任性强,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队伍。潜心研究招商引资的路子,精心包装招商引资项目,热心管理招商引资的事务,使招商引资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四)优化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环境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吸引力。在软环境方面:一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大幅度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实行集中办公、限时办结,形成招商引资的绿色通道。建立起重商、亲商、惠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二是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从政策上降低招商门槛,修订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创建诚信政府,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四是营造富有活力的人才环境。在硬环境方面: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建设,重点加强以水利、交通、旅游、城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五)创新思路,增强招商实效。一是突出抓好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增强吸引力;二是突出抓好以商招商,进一步激活引导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投入和发展新项目;三是突出抓好企业自行招商,对企业进行项目包装,努力把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力争在企业自行引进项目、资金、技术方面有新突破;四是突出抓好项目跟踪落实,完善项目主办负责制、奖惩制,力争使新的签约项目尽快落户、尽快投资创造效益;五是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地登门拜访,上门招商。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县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县考察。
(六)抓好项目工作。一是明确招商引资项目的方向和思路。1、依托我县__资源围绕__开发及__产品加工,积极做好__加工以及__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2、围绕__经济积极做好__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3、以建设__为目标,围绕__积极做好__项目的招商引资。二是建立项目工作网络。要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业、个人、公众传媒等方面的积极性,加强相互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反馈性强的项目工作网络。三是搞好项目的论证包装。没有好的项目,招商引资就无从谈起。因此要搞好项目的收集、筛选、论证、包装,提高质量,体现项目的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项目达到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四是做好项目的推出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公众传媒,依托上级招商部门的引荐和服务,依靠社会各界的牵线搭桥,凭借各类“洽谈会”、“展览会”的平台等多渠道、多形式推出和获取招商信息;五是在“跑”字上下功夫,主动寻找商机。
[关键词]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竞争力对策
县域经济竞争力是指县域单位进行资源配置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县一级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联结点,县域经济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目前,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区 2860 多个,县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94%。县域人口总数达 9.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24%,县域GDP达8.81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48.10%以上(资料来源;2007年1月28日中国县域经济网),由此看来,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是最有效的突破口。资源小省浙江省依托500多个产业集群区,2006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中占据25个席位,就是明证。
本文在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及对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一、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进而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这些产业基本上处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彼此之间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呈现横向扩展或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通过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聚集于该区域的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是:地理相对集中、产业领域集中、终端产品市场容量大、企业数量众多,其产品、技术、设计等成为地区、国家及全球市场的引导力量或主流力量。如浙江诸暨人唐镇的袜业市场年交易量达60亿双;嵊县的领带市场,年交易量达到2.5亿条。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形成了彩电、计算机等产业聚集区,成为经济增长的活力点。产业聚集群体内竞争度高、分工协作性强、专业人才密集、交流广泛而频繁,对专注该领域的专业人才、资本、资源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二、 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对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作用
1.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县域比较优势,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未来的县域经济竞争,关键是整个产业链、区域集聚的产业群的竞争,与大中城市相比,一方面,县域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相对匮乏,而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各个县域的土地、气候、水等资源状况不同,人口数量及素质、开发历史长短、原有生产基础、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由此必然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同的特色。通过产业集群和专业化生产,各个县域的中小企业就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生产分工,形成聚集经济优势,从而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我国一些县域发展水平低,竞争力差,关键是没有形成由一定企业或其他机构组成的优势产业集群,失去了县域经济活动与发展的实际内容。因此,积极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链和有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是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产业集聚不但可以通过绝对优势、比较优势、要素察赋或规模经济,形成专业化产业区,而且可以通过分工协作,提高生产率,促进创新,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产业集群强调经济主体的地方联系,与地方社会资本有一种良性互动,强化了产业集群的路径依赖,能够使本地的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了集群的竞争优势,显现了生产活动的独特性及随之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特色性。近年在浙江和其他地区的一些乡镇相继出现同类或不同类产业集群的实践表明,县域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2.培植优势产业集群,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
产业集群是推动县域城镇化的必由之路。伴随产业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聚集,第二产业比重会上升,人口也会迅速增加,同时为第二产业和居民提供服务与支持的以交通、通讯、餐饮、邮电、旅游、房地产、会展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也会随之发展起来,使这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日趋合理,并进一步加快人口向城镇的聚集,推动县域的城镇化进程。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城镇功能单一,缺乏应有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其主要原因就是小城镇的发展缺乏产业的支撑。因此,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加快县域中小城镇发展,形成经济增长极,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增长。
3.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可促进信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增加县域居民收入
通过培植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聚集区内,有关生产的经验和技术在不同的企业间流动,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吸收相互的经验,改进彼此的技能水平,可以使产品的创新和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优势产业的聚集,使当地的生产要素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断的分工专业化,使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需求的聚集,生产规模的扩大,在不断吸引周边地区的资源聚集,从而形成进一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最终表现为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
总之,通过培植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速城镇化进程、提高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作好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需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来推动,借助于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可以为产业聚集创造有竞争力的县域环境,提高产业集聚效应。
政府可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和产业实际,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时,(1)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本地区产业相对优势,选择几个可能造成产业聚集的特色主导产业, 制定优惠政策, 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培育特色经济,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某些县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则可以突出旅游产业特色;有的县域矿产资源丰富,则可以突出以矿业开采、加工为主的矿业经济特色;县域内水能资源储量丰富的,则可突出以水力发电为主产业特色。总而言之,只有坚持特色,才能使县域经济具有竞争力,才能在国内、国际市场对接中找到最佳位置。例河北省县域经济强县香河县地处京津唐经济三角区腹地,香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积极“融入”的发展思路,把香河主动融入到京津发展的大格局之中,在融入中打造香河特色,依靠家具制造、印刷包装、机械钣金、工艺美术、电子五大特色产业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0%,纳税占全县纳税总额的65%。(2)要高起点地布局谋篇,既要着眼于县域,又不能局限于县域,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因为县域范围狭小,不利于形成较大规模的企业群体和相关链接,也限制了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果。打破地域界限,使各县市尤其是省内各邻近县市之间政府互通政策,企业互通信息,把相同、相关、相近的行业、产业连接起来,就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繁荣经济市场,达到共盈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城镇产业聚集的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配套政策和优惠措施,在土地供给、税收优惠、简化审批、准入条件等方面为产业聚集创造条件。
2.加快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一定要把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作为县域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园区的首要优势是低位商务成本、社会成本、政府成本,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一定的孵化功能,因此,各地应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规划“园中园、区中区”,并及时引入市场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激发活力;对已有的各种工业园应进行整合,创新工业园区的运作方式,形成企业关联度高的专业产业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共享基础设施和土地等其他资源,提高产业园区建设的集约化程度,较快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
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市场交易条件,使产业的生产过程围绕专业化市场实现聚集,通过专业化市场与企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形成产业集群。依托市场形成产业集群最典型的地区是浙江,如宁波的服装,绍兴的轻纺,义乌的小商品等。
3.培养骨干企业,发挥核心主导作用
骨干企业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主体,其技术、管理、资本、品牌、人才等方面的溢出效应,可带动大量配套企业在其周围聚集,最终形成以骨干性企业为核心的集群分工合作体系和企业组织结构。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社会资源向骨干企业聚集,提高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是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以及物流、信息、金融等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例:河北省的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30强的霸州市培养骨干龙头企业的经验是:精心选择一批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信誉良好的企业,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为他们营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力、发展上有空间”的环境氛围,通过召开“银一企”联席会议等方法,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项目等阻碍发展的各种问题,大力扶植和促进这些企业的快速壮大,使之迅速发展成能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4.建立中介服务组织, 保证产业集群健康成长
产业集群市场主体的多元化,需要中介组织协调行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关系、协调企业之间、行业之间、行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制定行业标准、消除恶性竞争、调解行业纠纷、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温州商会就是成功典范。在组建行业协会的过程中,县级政府应做的是:引导和推动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健全;取消对民营中介组织的歧视政策,允许民营组织进入外贸、金融、保险、投资银行等行业发展业务;对行业协会举办的行业展销会、订货会等给予大力支持,优先满足主导产业的公共需求;积极为中介组织营造透明的法制环境;大力培养和培训各类中介服务人才,通过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不断促进中介服务人员自身索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5.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以品牌集聚产业
当今时代是品牌经济的时代。增创品牌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战略,也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县、镇地区的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除了缺乏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外还缺少自主品牌或知名品牌,所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取胜,必须要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叫的响的知名品牌,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对策是:首先要培训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向他们灌输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营销意识、创新意识,尤其是品牌经营意识;二要努力塑造企业名牌。名牌产生于生产领域,形成与流通领域,名牌是企业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营销水平乃至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体反映,因此在创建名牌时,要引导企业开发高技术产品和专利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灵活运用营销组合策略,逐步培育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乃至区域品牌;三要重点扶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对已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称号的企业,各级政府给予必要的奖励,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优惠政策;四要加强品牌信息的传播。建议以商品销售额为标准,通过最畅销商品名单、最受欢迎商品名单等方式来打造名牌、宣传名牌,同时促进消费,引导生产;还可通过定期举办大型产品博览会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推动产业集群档次的提升;五要注意品牌保护。创立一个名牌难,维护和发展一个名牌更难,所以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保护自己的品牌不受损害。地方政府应完善法制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打击假冒名牌。作为企业应及时注册商标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品牌,同时注意以“当地市场上普通消费者基本能够承担”为定价标准,不盲目打折以维护名牌形象;对名牌产品的技术秘密、诀窍、配方和特殊工艺应有严格的制度加以保护,保证名牌企业和产品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
[1]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农业经济问题 2006年3期,P4页
[2]陈军陶永宏: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启示[J].企业活力,2006年3期,P8页
[3]蒋佳林:行业协会:产业集聚的助推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1期,P7页
[4]杨松茂:地方集群壮大县域经济的思考[J].区域经济,2005.5期,P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