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时间:2023-06-28 17:3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前景

第1篇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日益凸显,拓宽及推进国际业务发展势在必行。相应国际业务的稳固发展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最后提出发展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

关键词 农村商业银行 国际业务 发展策略

一、引言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和诸家银行国际业务同业竞争的日益剧烈,对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要求提出了挑战。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全面对外资开放,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状况也逐步凸现出来,尤其是与本币业务的发展规模比起来,更需要下大力度来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而发生的债权债务,需要用货币收付,货币的收付必然会形成资金的流动,而资金的流动又须通过银行国际业务的各种结算工具来实现[1]。所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着力发展国际业务是获取中间业务利润的重要手段,更是品牌营销的有效渠道。

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发展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发展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范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重要性

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处于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发展国际业务有如下几方面重要性[2],如下图所示。

(一)有效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

重点发展国际业务是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国际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面对我国巨大的国际业务潜在市场,外资银行凭借其完善的业务品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优质的客户服务以及对国际贸易结算惯例的熟练驾驭能力等优势抢占我国银行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在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农村商业银行更应大力发展国际业务,直面竞争。

(二)有效提升农村商业银行效益

目前,随着外资银行的入驻,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单单依赖存贷款利差已不能保证竞争优势,中间业务就受到了银行的青睐和重视,尤其是国际业务。从2012年银行业统计数据的显示来看,国际业务的规模仅仅占到了中间业务的10%左右,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以服务区域客户为主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国际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极为重要。

(三)完善农村商业银行功能

发展国际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健全银行功能重要举措。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门槛。越来越多的农村商业银行的本币客户开始涉足进出口贸易业务。农村商业银行只有在功能上满足客户的需要,健全银行功能,才能有效地避免客户的流失,从而保证银行业务和利润的持续增加,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三、国际业务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国际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图所示。

(一)存在问题

1.管理困难

首先是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管理难度增加。商业银行从原来集中在国际业务部一个网点来办理现钞、兑换等业务发展到所有支行网点均可办理个人结售汇、外汇兑换、外币现钞业务,部分网点可以直接办理公司、私人客户的汇款业务,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网点国际业务力量配置较薄弱。柜员同时办理本、外币业务,本币依然是业务重点。管理跨度增大,分行对基层网点的培训辅导、检查监督的压力不断增加。

其次是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操作风险加大。商业银行目前开展的业务品种是,各种贸易融资、外汇衍生产品、特色外汇产品成为业务的主流。产品操作的复杂程度较之前的基础业务品种有明显的变化,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操作链条长,时间要求高,操作风险不断加大。

2.客户面狭窄

客户群的“二八现象”突出。前10大客户结算量占到全行国际结算量的60%以上。大客户的业务量变化对全行业务形成直接影响,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每年新增客户的同时也不断有客户因各种原因离开,现有客户的潜力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挖掘,业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3.员工流失制约业务发展

首先,基层外汇业务柜员流动过于频繁。基层外汇柜员一般都是综合素质比较好的重点培养对象,经过外汇业务的锻炼后,相当一部分表现优秀的员工被调到营销、主管等其他岗位,结果外汇柜员始终处于不断的“培训-转岗-再培训”之中,对客户服务的一贯性受到一定影响。其次,专业化的后台支撑不能满足全行办外汇的营销寻求。全行办外汇的营销机制已经形成,但基层营销人员对国际业务知识的掌握仍显欠缺。国际业务部作为专业化的技术支撑,营销支持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全行的营销需求,制约了业务的发展。

(二)成因分析

1.对国际业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存在问题的成因,很大程度上是全行对国际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虽然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已经实施了多年,但“重本币、轻外币”、“重存贷款业务,轻中间业务”的思想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行对国际业务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发展。

2.忽视国际业务的特性

国际业务有其区别于人民币业务的特性,如时效性、专业性要求高等。在本外币一体化经营模式下,全行国际业务覆盖面有效提升,但同时在制度设置上国际业务向人民币业务趋同,没有充分考虑到国际业务的特性,制约了国际业务的客户拓展。主要表现在对国际业务客户的授信上,融资额度审批不够灵活。贸易融资业务是国际业务的核心业务之一,对其他国际业务的带动作用达到1:9。然而,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未设专门的贸易融资授信审批部门,在额度审批时对国际业务的客户特性和业务特性考虑较少,一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难解决。

3.国际业务专岗设置不足

基层网点没有国际业务的专岗设置,这一点大大限制了基层国际业务的发展程度,从柜面员工和营销员工两方面均是如此。基层柜面国际业务柜员一般由具有较强业务素质的人民币业务柜员兼任。日常工作中,人民币业务占据大量,国际业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附加业务。同时,国际业务办理过程环节多,流程长,对应的政策变化较快,容易出现失误,打击柜员办理国际业务积极性。同样,基层营销人员中也未设置国际业务专岗。人民币业务办理频繁,客户经理掌握程度普遍好,而国际业务客户少,客户经理实际工作中办理国际业务较少,对国际业务产品的掌握相对较差。产品经理岗位人员过少,直接限制了分行本部对基层网点国际业务营销的支持力度,已经成为制约新客户拓展的重要因素。

四、国际业务发展策略

如下图所示,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可从四方面进行。

(一)提高发展国际业务的意识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大幅提高,我国已正式开放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限制,银行国际业务竞争格局已然形成。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提高对国际业务发展的意识。促进国际业务发展不仅可以推动银行业务多样化发展,更有利于银行整体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二)制定国际业务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市场激烈竞争,产品同质化严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关注本行业国际业务发展动态的同时,注重为特定客户群提供融资解决方案作为创新目标,着力发展单证业务,实现国际业务综合收益水平的提高[3]。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对出口信保押汇等产品的推广,大力拓展动产及权利质押授信等新业务。创新不同融资产品的组合,特别是集结算、信贷、投资和外汇交易于一体的金融工具。

2.市场策略

借助外国投资资金的大量进入及国内对外投资资金的涌出的契机,加大营销资本项下结算业务。农村商业银行还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抢占本地企业产生的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同时,对本地外商投资企业要加大关注与营销的力度,以结算额度来拉动结算量。另外,农村商业银行在抢占本地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应加大跨区域经营的步伐,适度拓展跨区域市场。

3.客户策略

坚持立足本地中小涉外客户的市场定位,深化现有客户资源的营销链条开发新的客户,培植优质客户群。完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既要了解企业现实经营状况,也要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区分不同企业提供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服务。

(三)健全国际业务考核激励体系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将国际业务指标纳人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设置考核及激励。在国际业务发展初期,奖励薪金比例可以高一些。主要考核手续费收入、结售汇收益、外汇贷款利息收入、押汇利息收入以及外汇存款日均额,再经过风险减值之后折算为模拟利润,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激励薪金。通过奖励体系的构建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起到正向激励的作用。

(四)健全国际业务信息系统

农村商业银行应当对已经上线使用的国际结算业务系统进行定期检验,从前台业务处理系统到后台帐务核算系统,对于出现的系统问题,迅速改进[4] [5]。总之,农村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信息系统要随时更新,必须实现客户端与银行后台系统业务信息的高效传递,满足客户端在线操作的功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行经营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加人世贸组织,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银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商业银行应将大力发展国际业务,提升其国际业务竞争能力,以全面应对其他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挑战。因此,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持续加强对国际业务发展的研究,提出发展及应对国际业务的关键策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创新、防御风险、提升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原擒龙.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沈靖.论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策略分.财税金融.2010(04):22-23.

[3]陈梓.浅谈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国际业务.经济师.2011(05):193.

第2篇

昆明市海口和伟有限责任公司属一家民营控股企业,1997年成立,主要以饲料级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等生产、销售为主的磷化工企业,拥有国家级工业产品及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证,自主品牌为“和伟饲料级磷酸氢钙”,2012年实现净利润294万元,近三年采取抵押和担保形式累计从西山区农村信用社获得4350万元的贷款,利率最低上浮55%,最高上浮69%,无其他渠道的融资和借贷。

二、企业发展前景

企业位于昆明海口工业园内,国家级工业园区的申报,围绕海口工业新城建设,着力打造精细磷化工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光机电产业三大特色产业的目标,都给海口工业园区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目前,园区已聚集了云南三环、云南磷矿集团等一批磷化工优秀企业,磷化工产业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该公司也和他们一样,在各自的发展方向引领着海口磷化工产业的发展,带动着海口工业园磷化工产业升级发展,从而带动园区产业经济的加速增长。

三、企业发展与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从收回问卷及走访相关企业了解的情况看,虽然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属西山区重点扶持行业,但相关金融支持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与企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一是商业银行信贷战略取向趋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在大企业、重点项目,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运作机制,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暂时比较困难,目前,只有西山区农村信用社一家机构向相关企业投放了贷款;二是信贷权限上收和严格风险控制,使海口金融机构毫无自主信贷投放权力;三是现行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准入条件与企业发展现状不相称。

(二)银、政、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据了解,地方管理机构与金融部门之间很少就有关金融合作事宜进行接洽,虽然曾经尝试与浦发行签订了“银园”合作协议,但由于土地的抵押质押问题,实际到位资金有限,对整个园区企业的资金需求只是杯水车薪。

四、相关建议

第一,大力引进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优化投资结构和项目选择,重点巩固和做大做强磷化工产业,充分利用现有优势企业,紧紧围绕产业定位,着力引进、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资产效率高、资源高效、生态安全、机制创新的新型磷化工项目,为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第二,解决好土地问题,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工业园区建设,应从远景发展的需要控制规划面积,加快土地的“招拍挂”工作,完善建设用地相关手续,帮助企业解决土地证、房产证等问题,促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使银行抵押物落到实处。

第3篇

关键词:中国农村金融 发展现状 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村金融:制度演变与机构组成

(一)制度演变

自1979年开始市场化改革以来,为了配合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推动农村经济、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农村金融制度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1979~1993年)。以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为标志,初步形成了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导,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以农村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

2.第二个阶段(1994~1995年)。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设立为标志,形成了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合作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根据国务院1994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计划在1994年基本完成县联社的组建工作,1995年大量组建农村信用合作银行。不过,实际进度大大落后于这一阶段所设计的目标。另外一个重要的政策变化就是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改由县联社负责。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监督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

3.第三个阶段(1996年至今)。以1996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决定》为标志,逐步形成了以农村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二)机构组成

经过近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迄今为止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金融体系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1.正规金融机构

可以把受到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的那部分金融组织或者活动称为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重建,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也是四大行中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一个银行,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中国所有的乡镇。和其它国有商业银行一样,从80年代起中国农业银行就一直进行着商业化改革。但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之前,中国农业银行的业务兼具商业性和政策性,此后一部分政策性贷款业务,例如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贷款、扶贫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政策性贷款被划转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1994年成立的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农发行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发行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3)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遍及几乎所有的乡镇甚至农村,也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2.非正规金融机构

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活动包括所有处于中央货币当局或者金融市场当局监管之外发生的金融交易、贷款和存款行为。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期,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得到了经济管理当局的默许甚至支持。但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心逐渐转向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加大了对非正规金融组织和活动的管制力度,并在1999年解散农村合作基金会,结束了非正规金融的有组织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农村合作基金会是80年代中期兴起的准正规金融组织,其经营资本主要依赖于农户的资金注入,其经营活动归农业部而不是中国人民银行管辖。到1996年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存款规模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1/9。由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不受货币当局的利率管制,因此其贷款利率较农村信用合作社更为灵活,贷款的平均收益也更高。为了消除来自农村合作基金会的竞争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所造成的冲击,1997年,当局做出了清理整顿、关闭合并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决定。

二、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体系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邮政储蓄、农业保险以及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于邮政储蓄具有单一金融服务功能,只提供储蓄服务;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及其农业发展银行。在2002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 款余额约占金融机构农村贷款余额的78%。由于中央银行对利率和资金使用的控制、高额的运营成本以及缺乏赢利的激励等,农村信用社长期陷入困境,据估计,农村信用社积累的历史坏账达数千亿之多,不良资产率远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数在50%以上,在某些经济不发达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尽管农村信用社一直被官方认为是合作社,然而在1980年到1996年间农村信用社受到农业银行的控制,其后由人民银行管理,社员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没有决定权,故农村信用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

(二)农村金融环境恶化

第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在国外,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比较早,给银行的贡献率也比较大,如花旗银行利润贡献率的40%是由银行零售业务带来的。我国商业银行以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发展银行零售业务突破口,纷纷建立理财品牌,将个人理财业务作为银行零售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良好的个人理财品牌的形象和声誉会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整体形象。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间比较晚,1995年,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以VIP形象面世的个人理财中心,在国内同业中先行一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设立私人银行部,提供个人财务咨询;1997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开设个人理财工作室,推出理财系列产品;2001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金钥匙”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2002年,中国建设银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中心在上海成立,建行“乐当家”个人理财品牌的诞生更标志着建行的这一服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以来,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逐渐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2005年11月1日施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至今,各商业银行积极发展理财产品,大部分都实现了预期收益。2005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006年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理财产品合计销售总额达8190亿元人民币。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理财产品新增规模就突破了2万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一个奇迹。

2011年共有94家商业银行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募集资金规模流量不低于16万亿元。例如,工行2011年累计销售对公银行类理财产品19861亿元,境内销售各类个人理财产品41352亿元;农行全年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售量3.58万亿元,对公理财产品发售量1.78万亿元;招行全年实现个人理财产品销售额达20635亿元,实现公司理财产品销售额8690亿元。

2002-2011年期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9%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也在上升,特别是个人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也在上升。从财富总量上来看,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2010年底达到了54万亿元人民币,与2009年末的42万亿元人民币总额相比,增长了28.57%。

2012全年GDP首次突破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7%。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不断积累,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时具有信息、人才、设备、客户资源的优势,因此,我国商业银行能把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好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分析

(一)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有自己的理财产品品牌,如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账户、中行的中银尊贵银行业务,但是产品内容却非常相似。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主要包括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结构型理财产品、贷款类银行信托理财产品。以结构型理财产品中的商品挂钩理财计划为例,光大银行推出的阳光理财“A+计划”收益率与原油期货价格挂钩;北京银行的“心喜”人民币理财系列中有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挂钩的产品;中国银行“汇聚宝”外汇理财计划的收益率与黄金价格挂钩等。

(二)银信合作中的风险

随着银信合作进入高峰,其潜藏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银行通过发行与信托公司合作的理财产品,通过信托平台实际上增加了对其客户的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和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却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而且银信合作双方90%以上为异地合作,银行所在地监管部门难以掌握情况。这样,在目前银根紧缩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很容易通过银信合作调整资产负债表来规避贷款规模控制,不利于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

(三)缺少复合型理财经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理财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理财业务的相关知识,需要了解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房地产等全方位的投资理财知识,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人生阅历。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比较晚,各商业银行在加大对理财工作室和理财中心等有形渠道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对理财经理队伍的培育,导致国内的理财经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复合型的理财经理有很大的缺口。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大部分是由从事传统业务人员转成理财业务人员以及刚毕业的没有投资经验的应届大学生组成。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理财经理,他们普遍对投资知识了解甚少,人际沟通能力有限,不能为客户进行专家式的服务,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向综合化发展。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分析

第5篇

关键词:现阶段 农村商业银行 市场定位 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农村的发展需求,提升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是必然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指明的方向,农村信用社需要参照现代商业银行的模式对具体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从而使城乡统筹发展得以实现。金融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金融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重新对自身进行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从而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长效、稳定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

1.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定位研究。

农村商业银行的创建主要是为“三农”提供服务,需要根据”三农“的具体发展情况,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准确的业务定位。农村商业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转化而来,虽然其经营和运行模式有所改变,但是其服务的核心是不变的,所以农村商业银行仍然要以传统的金融业务为基础,通过对传统业务的优化来更加有效的为“三农”服务,对中小客户的优势进行强化,丰富中间业务项目,同时还要对投资银行以及业务等新的业务进行创新和研发。贷款营销管理能够使银行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在借贷业务的开展中需要注重经济利益。需要有效的利用借贷的资金,来提升这些资金在放贷业务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从而使农村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贷款业务的办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审核工作,从而减少信贷风险,防止不良贷款的产生,进而使信用社的利益得到保障,有效减少信用社的损失。在个人业务中,需要加大推广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专业的理财服务,从而提高个人贷款和按揭贷款的营销,建立起完善的理财平台。2.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建立,而且其逐渐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客户主要面对的是县域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的服务客户,并将服务圈内的大客户作为服务的重点。其服务客户中以中性优质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力求能够获得大企业客户的信赖,同时也兼顾一些小型企业。此外,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型建设产业也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个人业务主要以收入比较稳定的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对高端客户的信息机构也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力求能够争取与大客户的合作,在合作中为其提供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模式,以期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意向,进而提升客户的忠诚度。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足。

农村商业银行目前成立的时间尚短,在金融体系中属于新生事物,而且市场发展不成熟,社会上的知名度明显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设立初衷是服务于“三农”,但是农业、农民在金融行业发展的潜力较小,在还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社的兴起使得农业大户以及私营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数量有限,而且还有一部分企业会选择其它的商业银行,从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入难以实现规模化。而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知名度不高,所以一些企业以及个人对其信任度不强,不会轻易选择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存款对象,因此造成农村商业银行的资金缺乏。

2.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存在问题。

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没有意识到传统的经营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形式,资产负债结构单一,经营品种不够丰富。一些贷款业务员面对贷款失信问题过于谨慎,由于惧怕承担风险,所以在放款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同时,信用环境直接影响着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的运营安全性。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其信用环境堪忧,极容易出现一些钉子户,而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信贷人员的积极性降低。此外社会诚信的体系不健全,面对逃避债务的信用行为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积极应对。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农村商业银行贷款营销意识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分析

1.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为了使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保证贷款业务的制度化管理和透明化运营,从而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商业银行的运营方式以及相应的保障制度,进而建立起客户的信任度。同时在贷款的营销过程中要以安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的原则,转变对小额农户贷款不重视的理念,提高小额信贷业务量,将贷款发放的权利导向转化为盈利导向,主动赢取该地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农业大户的青睐,增设代收费等业务。为了提高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制度,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根据考核结果撤销考核不合格的客户经理,同时在客户经理晋升的制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从而有效实现绩、效关系。

2.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发展战略。

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信贷需求不同,所以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方式也要体现出多样化。可以通过开展支农服务,来扩大对贷款业务的宣传,使客户能够了解农村农业银行的贷款活动,进而产生信任感和认同感。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其在经营上需要立足于小额的农户贷款,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扩大业务面,增加业务量,并延伸金融服务功能。对贷款的对象进行延伸,使广大农民都能够在小额贷款中获得一定的效益,同时还要对授信的额度进行扩充,使客户由小额农贷逐渐扩展到一些农业大户以及加工、养殖业大户中[3]。此外,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需要进入基层去了解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放宽视野,挖掘一些具有潜力并对金融有极大需求的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新的贷款项目,以丰富的业务和优质的服务来获取市场的份额。

3.农村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

第一,要完善人才储备,利用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也可以通过招聘以及推荐来引进高素质、高业务能力的人才,并根据银行的业务情况以及人才的能力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设立专业的培训部门并配备专业的培训人员,从而能够为银行的工作人员定期提供培训,强化工作人员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其服务意识。第三,拓展员工的晋升渠道,农商银行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使员工能够看到自己未来发展前景,使表现好的员工能够具有良好的晋升渠道和发展平台。最后,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使员工意识到其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防止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得到长效、稳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科学的发展战略做支撑。在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通过学习成熟的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管理理念,来不断的发展优势,弥补弱势,从而使其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苏鸿龙.探析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时代金融(中旬),2013(1):84,88.

[2]郭金燕.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J].中外企业家,2014(17):55-55,57.

第6篇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营造支持和激励自主创新的金融环境,引导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中国银监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一条本文中所称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除政策性银行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参照执行。

本文中所称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科技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324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1996〕018号)和《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关执行规定的通知》(国科火字〔2000〕120号)认定的企业。

第二条商业银行要确立金融服务科技的意识,应当遵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市场运作的原则,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科技产业发展,实现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性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高新技术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完善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服务。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当重点加强和改善对以下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一)承担《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重大专项"和"前沿技术"开发任务的企业;

(二)担负有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的国家和省级立项的高新技术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成果商品化及产业化较成熟的企业;

(三)属于电子与信息(尤其是软件和集成电路)、现代农业(尤其是农业科技产业化以及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项目)、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新材料及应用、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海洋工程、核应用技术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行业的企业;

(四)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备良好的国内外市场前景,市场竞争力较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且信用良好的企业;

(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较高、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具有良好产业发展前景的科技型小企业。尤其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或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外但经过省级以上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从事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应用的科技型小企业。

第五条商业银行拟提供授信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制定的重点行业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相关要求;

(二)经国家批准的有关项目,其资本金、土地占用标准、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生产安全等方面符合相关要求;

(三)知识产权归属明晰、无重大知识产权纠纷的企业;

(四)产权清晰,建立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层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企业;

(五)符合商业银行现行授信制度、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及商业银行认为应当满足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必要的市场细分,针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开发符合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流程,为其提供授信、结算、结售汇、银行卡、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等各项服务。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对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根据信贷原则优先安排、重点支持,对资信好的自主创新产品出口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额度内,根据信贷、结算管理要求,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当与科技型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改善对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对创新能力强的予以重点扶持。应按照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银监发〔2005〕54号)加强对科技型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第九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需求和现金流量特点,设定合理的授信期限和还款方式,可采取分期定额、利随本清、灵活地附加必要宽限期(期内只付息不还本)等还款方式。

第十条商业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授信,应当探索和开展多种形式的担保方式,如出口退税质押、股票质押、股权质押、保单质押、债券质押、仓单质押和其他权益抵(质)押等。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经国家有权部门评估的高新技术企业,还可以试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除资产抵、质押外,还应当加强与专业担保机构的合作,接受专业担保机构的第三方担保。

对科技型小企业授信,可以由借款人提供符合规定的企业资产、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质押以及保证担保,采取抵押、质押、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满足其贷款需求。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对获得国家财政贴息、科技型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或政府出资的专业担保机构担保的企业,应积极予以信贷支持。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正确把握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成长特点,根据企业技术的成熟程度和所处的产业化、市场化阶段及企业成长阶段的金融需求特点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业务经营策略、准入及退出标准和信贷结构。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和《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监发〔2006〕69号)要求,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授信管理。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提高识别、评价高新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及其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的能力,必要时可引入外部专家评审机制,根据需要委托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其技术、产品、市场和法律、政策等进行调查和评估。新晨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应当引入贷款的风险定价机制,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贷款目标收益、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条件的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对融资需求较大的高新技术项目,可通过组织银团贷款等方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实施有效的授信后管理,关注高新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所授信高新技术企业的潜在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发生影响客户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并视情况决定是否对授信进行调整。

第7篇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自2006年底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推动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村镇银行能够充分发挥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信息渠道通畅的自身优势,有效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机构形式单一,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缺乏竞争的局面,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下,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困境也不容忽视。

(一)当前村镇银行的数量规模远未达到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难以有效填补农村金融供给的缺口,扭转资金匮乏的局面。同时,农村业务发展较慢,存贷业务量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对当地的农村金融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村镇银行资金大量外流,涉农贷款少。由于农村金融自身高风险,低风险的特质,加上农户缺乏有效担保物和抵押物,还款能力弱,使得村镇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和自身效益的考虑,不愿开展涉农业务,银行资金更多的是流向发达地区的高收益行业。

二、阻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内外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村镇银行定位不准确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填补金融服务的盲区,活跃金融领域竞争,在市场定位上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但是由于农村金融贷款风险过大,在缺乏倾斜性政策支持和外部补偿机制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必然会收缩“三农”的贷款额度。目前,村镇银行大多还没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只移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过分注重吸收存款,扩大信贷规模,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扭曲了村镇银行的宗旨和目的,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社会认知度低。村镇银行多数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户和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造成村镇银行筹资困难重重。而且,在农村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有着更为广泛的储户基础,信誉度更高,因而造成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困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目前,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大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对公存款的支持,个人和企业存款有限,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3.村镇银行缺乏对贷款模式的创新由于农业经济的自身特性,中国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生态有很大区别,而村镇银行完全照搬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张信贷规模上,缺乏对贷款模式的创新,局限于传统模式之中,流程设计复杂,不能很好的发挥村镇银行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在担保抵押方面,则主要采取实物担保,很少开展农户联保,信用担保。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对农村金融给予政策扶持是保证其商业可持续的客观要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村镇银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规定,但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扶持力度仍显不足。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营业税率都按商业银行的标准执行,普遍高于农村信用社标准。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新兴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削弱了其竞争力。激励和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村镇银行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另外,涉农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与其商业化运作之间客观上存在矛盾,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村镇银行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在利益导向下,其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经营制度不完善

(1)准入门槛过高,发起人选择面过窄。在建立村镇银行的制度安排中,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人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一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这个规定的出发点在于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但是将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局限于符合设立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具有竞争实力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排除在外,会导致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选择面过窄,无法体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也无法让更多优质资金投入农村金融领域。

(2)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后。资金汇划渠道存在阻滞,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大,小支付系统,汇总业务主要实行他行,不利于规范管理和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3)村镇银行的征信体系建设落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所需的大量信息又缺乏必要的系统支持,导致风险控制盲点较多,经营风险大,削弱了对农村提供信贷的积极性。

(4)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向来薄弱,农户贷款项目抗风险能力弱,极易受到自然灾害或疾病影响,“三农”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及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使得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贷款质量方面受到严峻挑战。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金融服务的目标定位,开展错位竞争村镇银行要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将市场定位于满足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通过金融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开展错位竞争。要积极发挥小银行的优势,利用地缘优势和“软信息”,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在开展信用审查,信贷审批时,应更深入的理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融资和金融服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细分金融市场,本着弥补市场空档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挖掘与培育优质客户群,避免与其他银行机构同质化竞争;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成本可测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二)构建长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1.政府应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和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提高村镇银行对涉农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为“三农”这一弱势领域提供信贷服务的整体可持续性。

2.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初期发展壮大。同时,建立涉农贷款补贴机制,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以增加农村贷款的有效供给,鼓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3.成立政策性村镇银行。其资本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或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致力于服务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户及中小企业。

第8篇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引言

当前,小微金融服务已经得到了各银行的重视,并积极地做出了相应的拓展。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之下,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和产品也做出了许多的创新,小微金融服务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

二、小微金融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巨大

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个体户以及农户。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了避税,其财务报表大多不具有多少的可信度,银行难以对其经营状况作出评价,也就很难给其进行贷款。加之,银行负债经营,为保证自身不会受到多大损失,会要求客户作出抵押或者担保,而小微企业资产少,实力不足,找不到提供担保的企业也没有足够的抵押品。因此,小微金融的服务对象的自身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微金融市场的发展。尽管服务对象存在这样的“先天不足”,但是,小微金融服务的市场需求依旧相当旺盛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2014年3月28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1169.87万户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6.57%,个体工商户有4436.29万户[1]。由此可见,小微金融的潜在客户量之大。而且,由于农村的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建立现代化农村和农业体系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户的生活都得到不同程度地退提高,农村生产格局的打破为小微金融服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面,农村金融机构门槛的下降趋势趋势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另外,国家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利用网络手段进行金融支付的方式能够极大地弥补农村基础设置不足的缺陷,农村小微金融贷款的发展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小微客户对金融的需求必将变得越来越强烈。

三、服务分化仍是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趋势

小微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银行、典当行、小额度贷款公司以及其他机构。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多措施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银监会也引发了《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指导意见》和《通知》规范了小微金融服务市场[2]。近年来,银行和利率市场化之间竞争的加剧,银行转型迫在眉睫,银行看中小微客户群的庞大,发展小微客户来分散风险,大批的中小银行投身于小微金融行业。小微企业较为依赖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小微客户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与其共同发展,能够银行带来绝大的长远利益。据2014版的《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的研究表明,商业银行“降格”做小微金融给典当、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带来了竞争压力,纷纷作出了相应的变革。服务分化成为当前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主旋律。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逐渐下沉。例如,2012年兴业银行的小企业客户量增加了将近40%,同时为促进客户结构的下沉,还将建立配套的标准化、工厂作业化的业务体系。招商银行业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将500万以下的小微贷款的管理转至各支行。而典当行业的结构分化也越来越明显,连锁化、以及品牌化成为典当行业的发展战略。民营担保公司在商业银行推陈出新的产品冲击之下,小微企业对其依赖性降低了,为了生存担保公司必将做出变革。在历经钢贸风波的洗礼之后,随着存货担保品管理行业的标准化和规划化,金融机构必将加强与仓储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

四、网络金融是未来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潮流

随着网络的普及,小微金融服务市场也利用网络向金融服务进行了多层次的渗透,并改变着金融行业的传统经营观念,促使金融业务运营模式发生变革,目前,网络与金融机构已经实现了对接,使得金融行业的竞争从有形向无形转变,使得竞争逐渐趋于多元化。近几年,金融机构借鉴国外的P2P技术,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了P2P网贷平台,开始了P2P网贷的中国化进程,国外一些著名的网贷公司带着国外的先进信用理念进军我国借贷市场,促进了我国P2P网贷的发展。据资料显示,2012年以来,P2P网贷平台从原来的几家发展到300多家以上,一些网贷平台的的贷款金额也达到了上亿元。第三方支付平台与支付清算系统的对接,使得支付系统得到发展,简化了支付流程。快捷的支付操作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使得中小金融企业也能够参与到复杂的金融产品业务中去。另外,像阿里这样的网络购物平台也开始了信贷服务,阿里也将自己定位于一百万以下的小微金融,而支付宝拥有着数百万的注册用户,这些潜在的用户会使得网商贷款成为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一支异军。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是未来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正是在这样看似前景极好的背景下,京东、阿里等公司却远赴重洋到美国去上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不得不正视小微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存在着较大的风险管理盲区;不断涌现的P2P网贷、典当行等金融机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它们管理不够规范、资产质量不高;甚至有些金融机构打起了法律法规的擦边球,进行非法融资或者放高利贷等非法行为。因此,为促进微小金融服务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扫除金融机构的灰色地带。

五、结语

总之,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之下,小微金融服务对象对金融的需求会不断的加强,在金融机构下沉用户结构的影响下,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刺激下,在互联网金融的作用下,小微金融服务市场的前景可观。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扫除监管灰色地带是促进小微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

第9篇

去年年底我国政府按照加入WTO的承诺,全面开放了银行市场,在新的形势下国内零售银行的发展面临诸多的严峻挑战,全面开放的环境对国内零售银行服务的能力提升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实来看,提升国内零售银行服务能力是形势所迫,近年来越来越多具有跨国眼光的国外银行,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收购中资银行股权,加强与国内银行的合作,加快对中资银行的掠夺。市场开放以后,外资通过灵活的营销、优秀的金融人才与国内客户在高端客户、银行卡业务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较量,国内零售银行只有加快发展步伐,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赢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否则原有的客户优势、网点优势和本土文化优势都有可能很快丧失。我们高兴地看到,外资银行涌入在加剧国内银行竞争也带来国内银行在服务理念,产品、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革新,有利促进国内零售银行业纷纷求变。

第二方面,从经济金融持续增长的态势来看,提升国内零售银行服务能力是顺势而为,国内外市场人士认为,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国民经济仍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零售银行业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银行市场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内零售银行业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才能在全面开放的金融环境中更好分享中国经济,金融持续成长的结果。

第三方面,从国内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看,国内银行服务的提升势在必行。消费者对国内银行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客户不仅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消费信贷、创业信贷等融资类的产品服务,而且希望能够提供一站式的投资,保险信托等管理类产品服务;如今的客户对银行的要求已经超过情感式的服务内涵,对银行创造的专业化的渴求日益迫切。价值创造的能力和良好的能力体现是客户对国内零售银行业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零售银行业应该多管齐下努力增强国内银行业新的服务竞争优势,在全面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快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

农村金融作为服务业的一员,我想大家知道得比较少,之所以知道得比较少,就是因为它在整个服务领域,在金融、银行业这个领域是最弱势的群体。加快农村金融发展除了农村自身的努力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适合农村金融加快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讲的是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我认为这个问题比其他问题更重要、更直接。

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在农村的积累和形成的资金不管是农业本身还是农民产生的生产积累资金,存到金融机构以后有相当一部分流到城市,这个现象非常严重,我对北京地区做过研究,北京地区存量资金中有900多亿农村资金进入到城市,这是非常大的数字,要想农村金融支持农业,支持农民、支持农村,首先资金来源是个重要问题。要帮助在农村地区形成生产性资金的积累,本身来源于三农的资金能够绝大部分吸收到农村金融机构中;在服务环境上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吸取更多的资金来源;在政府的层面和政策措施上,应该下一些力量,运用农村金融机构让农村积累的资金再用于农业。当前,财政支农款、粮食补贴、土地出让金返还等都是通过大的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资金并没有用于农业,却返回到城里。我在北京一个县做过调研,一个大银行有20亿的存款,在当地只放几千万的贷款,19亿多的资金上交到总行,游离于农村之外。目前,我们现在靠赚城里的钱补农村,我们做了一个初步的统计,我们去年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54%亏损,亏损额达1.8亿,我们上半年在农村的金融网点又亏了5800万,我们的钱从哪里来呢?我们靠城里的金融机构赚钱,目前为止我们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并行,我们承担两方面的压力,所以呼吁政府的支持。

农村金融是弱势群体,农村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离不开政府从政策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支持。农村金融的资金支持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只有解决农村金融自身的发展问题才能解决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问题。我们今天谈金融服务,农村的金融服务最缺乏,优化农村金融的发展政策与发展环境应该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媒体高度重视和帮助,农村金融发展得快,改革得彻底、存在问题解决得早,对新农村建设更有利,关注农村金融和环境改善问题。并加快这一问题的解决,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强则新农村强,新农村强则中国强。

平安银行行长江天锡

现在很多银行大量投资于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服务硬件,这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最根本的是服务品质问题,我所说服务品质主要就是当你去银行大堂存款、划款时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银行也是个服务业,中国的银行不管大还是小,基本上还是官僚的态度,你来求我,我不求你,在某种情况下是这样的情况。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养成这样的劣习,其实他还没在客户的角度设计产品。上个星期我去银行排队,大家都是上班族,去银行只是中午的时间,存贷只有一个柜台,人最多的时间柜台只开一个,另外一个为什么不开?大堂经理很不以为然地说,我们银行人员也要吃中饭。银行服务在设计上应该考虑客户的要求,客户要来,应该多开,工作人员应该满足客户的要求,提前吃或过后吃;餐厅也不会中午休息,做餐馆的知道客户的要求,中国哪个银行在中午的时候柜台开得特别多,肯定没有,说实话我觉得应该从客户需要设计,中午开特别多的柜台,让客户可以马上做好事情,在下班以后五点半一直延长到八点钟,中国银行界对服务客户的心态还相当被动,还不是积极为客户设计营运模式。

中国的银行的印象是不锈钢的装璜,灰色的瓷砖,穿的灰灰黑黑的制服,为什么它们还能生存下去,因为竞争还没真正临到,这些银行不改造会在市场上慢慢消失。银行业是服务业,在服务业的前提下我们做业务,产品、流程、运营、对客户的态度都应该以服务业的态度做,中国银行界不能对这个认识彻底的改变,将来零售业务板块迟早会被其他银行蚕食。如果中国银行有这么大的网络,有这么雄厚的基础,把对客户互动这块做好,中国银行零售业才会继续维持下去。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

客户为中心在传统银行中不一定很容易做到,银行业是服务业,服务业最重要就是为客户服务,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但是怎么做到也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主要从我们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来讲,银行间的竞争是为客户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品和流程。我们如何衡量客户为中心,是什么样的标准?其实客户亲身体验最重要,在服务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和流程,这不仅仅是我们提供服务的功能性,我们做了很多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可能都非常科学化、功能化,但这不能使客户达到满意,这可能是必要的,但绝对不是充分的条件。要使客户亲身体验我们的服务,不是我们提供功能齐全的产品,这里面有很多的因素,客户的体验方面包括环境,我们在网点的设计是不是人性化。包括我们服务人员的态度都是基础,我们都知道这么做,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做到。有两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一,便利性;第二,习惯。

第10篇

从110家到1027家

廖声红是湖北省汉川市新河镇燎原村人,全家是燎原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经营大棚种植,由于盖房投入过大,他经营的大棚种植出现了资金短缺,2009年4月17日到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申请农业贷款5万元。

该银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廖声红贷款无有效抵押物,但了解到廖声红贷款的确是生产经营需要,个人信用良好,无任何不良贷款记录,且第一还款来源有保障。

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决定用农户种植大棚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该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只用了一天时间,其中廖声红只到过村镇银行一次,其余手续都是该行上门办理的。

汉川农银村镇银行是农业银行在湖北联合5家企业法人共同发起设立的,除了汉川农银村镇银行外,农业银行还在内蒙古联合6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

这两家村镇银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截至2009年6月末,克什克腾农银村镇银行实现利润44万元。

2009年8月,刚满“周岁”的汉川农银村镇银行也交出了好看的成绩单:年账面盈利85万元,贷款收息率和到期贷款回收率均达到100%。

“我们的优势就是审批链条短,符合条件的农户能很快拿到钱。” 汉川农银村镇银行行长胡郡灵说,因为村镇银行是独立法人,在当地相当于总行,对贷款审批不用层层上报。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灵活的信贷措施成为村镇银行的最大优势。

中国经济建设中绝对不能缺少的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村镇银行恰好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急剧增长的信贷需求。

银行早就该抛弃过去完全依赖在城市里傍大户的策略,而应将业务往下沉到更基层的市场去,因此不论从银行自身发展需要还是从政策扶持角度来看,村镇银行未来都会面临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2007年3月首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目前全国已成立村镇银行超过110家,但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要求仍然相差甚远: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中计划到2011年末全国应设立1027家。

这意味着,2010年一年中村镇银行的设立必然迅猛发展。

《世界的人民币》作者、资深银行专家孙兆东更加看好村镇银行的发展潜力,他对《投资者报》表示,村镇银行也是建设新农村的标志,农村要实现金融现代化,前提是要有村镇银行。

目前我国乡镇级机构有4万多个,从长远看,假设一个地区建一家村镇银行,至少还要设立4万家才能满足需求。

中外银行忙圈地

目前,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由工、农、建、交5家组建并开业的村镇银行有7家:工行2家,农行2家,建行2家,交行1家。中国银行目前在村镇银行领域还是空白。

工行虽然去年12月才开始涉足村镇银行,进入较晚,短短一个月内,浙江和重庆相继成立了两家村镇银行。

最为雄心勃勃的是建行。其董事长郭树清今年1月13日表示,建设银行正向监管机构积极申报设立一个村镇银行控股公司,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使村镇银行超过百家。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态势也非常积极。其中,动作最迅速的当属浦发:已成立5家村镇银行。今年1月份又筹划设立资兴、华西、甘井子三家浦发村镇银行。

此外,去年12月29日,华夏银行董事会已经同意该行出资1亿元发起设立,北京大兴华夏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而民生银行正在成立“村镇银行集团公司”。

外资银行反应甚至比中资银行还要迅速。

汇丰、渣打、花旗等银行都已经成功在中国内地成立了若干家村镇银行。

据了解,2007年12月汇丰银行就开始进军村镇银行业务,在湖北随州设立第一家村镇银行。

至今汇丰在内地拥有了7家村镇银行,是外资银行在中国农村地区网点最多的,仅次于国家开发银行的7家,也比大多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的村镇银行要多。

外资银行发力农村市场的方式手段各有不同。汇丰银行以密集开辟网点建立村镇银行为主打,花旗则主要以贷款公司的模式为城乡居民、个体工商户和微型企业提供包括抵押及无抵押贷款在内的多种贷款。

毫无疑问,中国农村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可持续的盈利和市场占领动因是让他们纷纷积极挺进农村市场,加速在这一领域投入扩张的主要原因。

孙兆东很看好村镇银行强大的获利能力。在利差方面,中小涉农企业贷款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30%以上,利差高于城市。这恰恰也是诸多银行看好村镇银行的所在。

目前大型、中型城市的竞争已趋于白热化,利差越来越少,银行亟待开发新的市场。

村镇银行绝大部分客户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贷款难的问题。那些在中小企业客户经验积累较多、基础比较好的银行,与村镇银行的客户对接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

乡路的隐忧

十年前,由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绩效欠佳,商业银行家族纷纷从县域以下农村地区撤出;如今,又开始一场集体回归农村运动。这很大程度归功于国家政策和村镇银行的获利能力。

2009年全国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累计盈利4074万元。像农业银行发起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在一年内均实现了盈利。

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则在半年内就实现盈利,成为全国范围内最快进入盈利期的村镇银行。

只要经营得当、具备创新意识、抓好风险控制,村镇银行是可以实现快速盈利的。

但回归乡村之路并不容易。农业银行该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村镇银行经营目前还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是汇路不畅。人民银行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村镇银行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的有关具体规定,导致村镇银行汇路不通畅。村镇银行只能主要靠营销公关来吸引存款,造成存款集中度较高。

第11篇

通过对农村合作银行近年来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明确作为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的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定位并非和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业务、抢客户,而是要充分发挥其地方性银行的地域优势、网点优势和决策优势,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为支持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与服务。

相比于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独具地区特色的农村合作银行具备金融结构区域性方面的比较优势:

1、结构优势——体制完善、经营灵活。作为一级法人,决策快、效率高,信息链较短,应对任何市场变化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而不需要像其他金融机构那样将市场信息逐级上报,再等待指令的逐级下达。

2、区位优势——扎根于地方,网点多、人脉广。农村合作银行的网点基本遍布所辖各乡各镇,便于客户就近办理各种业务;同时,由于员工都来自当地土生土长的居民,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张人脉关系网,具有相对的亲和力和适应性。3、产品优势——根据中小企业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设计管理模式。部分农合行针对个体商户和小型企业贷款需求较小、借贷行为频繁的特点,设计并推广了新型贷款产品,同时处理好中小企业的贷后跟踪管理环节。

4、营销优势——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银行具有简易灵活的运营机制,可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迅速反应。同时,城乡金融格局的调整为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契机。目前,国内各家银行对社会的大额放款主要集中在大型项目上,而对迫切需要提供金融支持的中小企业和中小型工商业活动却处于收敛状态。国有商业银行结构性市场闭关使得地方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主体缺乏,使得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的主渠道依赖于农村合作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这为农村合作银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营销舞台。

农村合作银行金融支持中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合行方面:

其一是内部运行机制存在诸多制约支持力度的因素。例如定位狭隘的信贷决策机制、不稳定的资金定价机制、贷款责任人追究机制对农合行信贷人员积极性的约束和现行抵押担保办法限制了中小企业贷款需要。其二是经营管理和资本实力方面的弱势使得其抗风险能力、放贷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较低。首先,产品创新和业务发展受到束缚。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主要是各种传统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发展水平不高,在金融产品的竞争性、创新性方面也比较滞后。

其次,风险管理能力弱。虽然改制后的农村合作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做了改进,但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其三是结算渠道不畅,经营范围有限,业务拓展受到多方面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领域仅限于当地,结算网络受限于经营领域,虽然通过其他方式辅助,但结算便利程度仍不理想,提升了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限制了业务范围的扩张。此外,因为农村合作银行脱胎于农村信用社,社会各界对其声誉和经营能力仍存在歧视和偏见。其四是信息流量狭窄,监管门槛较高。市场的竞争首先是信息的竞争,决策的有效性与信息的准确与及时将直接联系。

作为地方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信息量较为有限,尽管决策层采取多种方式捕捉各方市场信息,但与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相比不在同样水准;而监管部门按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的监管标准和指标来监管农村合作银行,加大其在发展过程的压力以及在业务拓展和风险控制上的不平衡。

其五是员工素质整体不高。尽管近年来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大,但与旧时期相比员工构成基本未变。目前,农村合作银行尤其缺乏高素质的决策型人才和管理人才、强大的科技网络队伍、熟悉WTO相关法规及国际金融业务的人才以及具备银行、证券保险综合化经营知识、产品创新能力强的综合人才。

(二)中小企业方面:

其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管理模式落后,产品竞争力弱。近些年来,许多中小企业经过改制与产权重组,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没有真正与现代企业制度密切接轨,在管理上仍具有明显的"家族"尾巴,难以跟上现代化化生产力的标准,缺少真正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发展前景受限。其二是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具有频率高、数额小、时间性强等特点。这既使得现行的银行信贷程序难以满足它们的资金多样性需求,导致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相对高于大企业。其三是信用意识淡薄,财务状况不够透明,银企信息不对称。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在寻求金融支持时因信息不对称,致使银行难以掌握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及不能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从而做出偏向选择,增大中小企业贷款难度。

(三)第三方环境方面:

其一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多数地方性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多,并存在部门垄断。目前中介诸多繁杂的收费环节的标准对目前的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而言都显偏高,加上贷款利息支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承担了很大压力。其二是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工商、公安、司法、海关等部门各自掌握了部分企业、个人其他方面的资信情况,且部门间未实现信息共享使得农合行获得企业的综合信用情况受到限制,难以对企业、个人作出全面的资信评估而把握企业前景。

其三是地方乃至更广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企业诚信意识、法制观念淡薄,金融机构有“惧贷”心理。地方部分企业视银行贷款为“顺风便车”,贷款到期不主动归还。由于“前车之鉴”,地方性金融机构为防止不良贷款的继续增加,加强信贷管理力度,限制地方贷款投放规模,严重影响了地方投资环境。

改进农村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对策

(一)农村合作银行采取的举措:

农村合作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中遇到的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采取适合中小企业、符合地方特色的相关举措。

1、首先在短期内,农合行应找准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地发挥区位优势、业务拓展优势及营销优势。农村合作银行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金融业务发展的空间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将目标下移,确定重点服务对象。而中小企业和城镇居民不需要大额资金支持,但需要及时快捷的金融服务。两者间的这种“对口”,使得农合行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让收益见长,加快业务拓展步伐,创造自己的特色业务。

2、接下来在中期,农村合作银行应持审慎经营原则,加快制度创新,为金融支持增加砝码。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农村合作银行在资本额度、抗风险能力方面处于弱势,所以,审慎经营才能确保农村合作银行稳健发展。农村合作银行要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强化制度建设与创新,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铺就良好的信用环境,构建银行企业良性互动机制,造就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

3、最后在未来长期内,争取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信息化升级,全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银行战略性品牌。

(二)中小企业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1、首先努力改善内部融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信用观念,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同时,中小企业选择申请的贷款项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新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现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步伐,提升适应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使得产品拥有稳定的市场,以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资格。

2、再次可以尝试通过联保形成“信贷联合体模式”,实现风险共担,帮助破解中小企业这类薄弱经济实体抵质押物不足、获取金融服务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管理和分散风险难等诸多难题。

(三)外界相关机构的努力方向:

1、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规范社会中介服务行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促其健康发展。可尝试由中小企业、农合行、中介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或财政注入部分资金和向社会发行债券等筹集设立一个“信用担保合作组织”,或者由中小企业作为会员自发参与联合出资成立股份制的担保组织。建立合作性组织能够对企业成员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以减少银行的信息成本,减少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合行要积极与信用担保组织建立密切的业务协作关系,双方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合理确立风险分担比例。合作组织成立后,对资信好的地方其担保基金与可担保贷款配比按需放大。凡是经过合作组织承保的贷款,合作的农合行应简化评审程序,开通便捷通道,加快放款流程,调整信贷政策,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渗透和支持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商业银行 机遇及挑战

党的十对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十明确指出,城镇化建设未来将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更是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建设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银行业也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撑,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也不可避免地给银行业带来了相应的金融风险。因此,把握机遇、提供支持、防范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开展业务的重中之重。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找准城镇化进程中每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特点和比较优势。城镇化过程中必然涉及产业链选择与设计、经济的转型问题。产业链的设计、构建和资源整合,与各个地区不同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人力优势密切相关,这样该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产业在未来的市场中才能够具备竞争能力,并增加当地的就业,使失地农民可以得到很好的就业机会,同时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创业。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设计应与当地的产业优势密切结合,而且要注重整个产业链的构造和整合,而不是着眼于单一产业和单一环节推进信贷政策。培育产业链既为当地农业产业转型提供了巨大支持,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更多连锁性的商业机会,而且还有助于商业银行降低系统性的信贷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要深入了解城镇化给区域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农村人口的城市转移,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资金需求。一方面需要得到金融支持的主体,已从传统农民扩大到农村中小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另一方面需要金融支持的项目日益增多,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商业住宅等项目。这些主体和项目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差别也很大,需要商业银行进行深入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可行的金融服务。县域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需要信用创业贷款的支持,农民贷款缺少合适抵押物,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探索扩大抵押物范围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切实加大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区域骨干支柱产业的扶持力度,需要为农民在住房、教育、卫生、耐用品消费等方面提供消费信贷;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可靠而有力的资金保障和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贷款,发展债券市场等。

最后商业银行要想抓住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机遇还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以求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引导城镇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新兴产业和特色经济,切实深入的参加到城镇化建设当中去。商业银行要根据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类群体、项目资金需求特点以及生产、创业、消费等各种资金用途,探索开发适合城镇化建设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城镇化建设中企业和居民对资金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可将发展较为成熟的金融产品移植到城镇化建设中,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具有地区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以及处于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升级中的企业,更好更快地推动城镇化建设,以实现银企双赢。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首先,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需求。和以往相比,新型城镇化更追求的是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型城镇化中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也发生着新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内产业梯度转移以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的金融需求明显增加,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产品、新服务。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村镇居民的收入将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的升级,这将刺激村镇居民产生更多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除了要不断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外,还要不断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支持居民多样化消费融资需求,增加城镇ATM、银行卡受理设备数量,不断拓展银行卡使用范围,推广网上银行支付、手机银行支付等支付创新业务。

其次,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压力加大。新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会阻碍商业银行作用的发挥。一是政策风险。新型城镇建设所处法律环境尚不完善,还存在着运作主体缺乏独立性、少数地方政府在规划等方面有较大的随意性等问题。二是市场风险。存在城镇在建设中盲目追求规模、见效快等短期效益,忽视产业培育、持续发展等问题,造成城镇经济辐射能力不强或者建设规模不合理等产业空心化的现象。三是经营风险。新型城镇建设涉及民生等相关的各类投资以及相关产业培育,投资金额大,缺乏足够的建设经验及运营经验,对风险认识不足,可能出现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为继的问题。第四是资金支持风险。资金是新型城镇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主要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项目收入滚动投入等,涉及主体较多,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出现资金支持风险。

三、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对策

首先,加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领域新风险的管控。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商业银行拓展新兴业务、创新型金融产品的同时风险也在加大。在新型产品的创设和应用中往往是信用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同时并存,因而商业银行应坚持在发展中管控好各类风险。

其次,加快转型创新力度,做大资产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消费群体的壮大,客户日益多元的金融资产配置需求也将日益突显。商业银行应注重居民多元资产配置需求,推出特色金融服务。应注重以资产管理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为重要抓手,加大新型产品创设力度,从而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推动实现自身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