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8 17:3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大王镇人民政府
1993年以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方式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截止目前,原有12家乡镇集体企业,已有9家完成产权制度改革,改制率75%。
一、我镇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大王镇乡镇企业的发展起步于80年代初,当时抓住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发展的机遇,上下一心,苦干实干,企业规模快速膨胀。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乡镇集体企业的一些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一是产权不明晰。所有企业都戴着“乡镇企业”一顶帽子,产权关系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积极性的发挥。二是权责不明确。谁应该对企业经营行为和成果负责,谁能够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等等,都没有明确的主体。三是管理不够科学。当时的企业,仅仅依靠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去决策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改革。从时间顺序和主要内容上来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初步改革。从1993年开始,我们借全市企业改革的东风,对乡镇企业进行了以集体控股、职工平均持股为主要模式的股份制改造。这次改革,共组建股份制企业9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3家,有限责任公司6家。进行股份制改革的企业,都按照《公司法》和有关文件政策的要求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阶段,以调整优化股权结构为重点,以资本运营为主要特征的深化改革。从1999年开始,我们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思想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创造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集体股减持,构造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实现经营管理集团控股,企业法定代表人持大股。截止目前,除少数企业外,已基本完成了股权结构调整任务。镇办企业中,大王集团由1998年的平均持股33%下降到现在的20%。在调整股权结构、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我们将目光瞄准资本市场,加强资本运营,引导企业确定上市目标,并以此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实现与国际接轨。2000年华泰股份成功上市,不仅募集了大量的发展资金,而且率先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2002年,华泰股份又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引进了2名独立董事,优化了董事会结构,为公司的科学决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科达集团通过积极工作,上市材料已经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审核通过,近期将发行上市。改革使我镇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实现了政企分开,促进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通过改革,明晰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改变了过去政府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直接经营者的状况,消除了政府对企业负无限责任的弊端。改革将企业的经营权、人事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和盈亏责任都交还给了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了市场竞争主体。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企业普遍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搭起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促进了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拓宽了融资渠道,优化了企业的资本结构。集体资本减持后,通过职工入股、法人参股、企业上市等途径,改变了过去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状况。集体企业改制而成的9家股份制企业,共募集增量股本金11亿元,股本总额达到13亿元,其中法人股总额9179万元,仅占股本总额的7%。华泰股份股票发行上市后,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3%降为22%。
(三)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截止目前,全镇乡镇企业已拥有固定资产51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
2002年实现产值8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3亿元,利税8.5亿元,分别比股权结构调整前的1999年增长63.5%、66.1%、84.7%。乡镇企业安排农村劳动力2.1万人,占全镇乡村劳动力的50%。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94%,上交税金占财政收入的99%,农民人均纯收入有48%来源于乡镇企业。
二、几点体会
(一)改革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首先是镇领导班子的思想必须解放。这次股权结构调整,推行经营管理集团控股,董事长持大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有个别同志简单地认为企业集体股减持是对集体经济的削弱,会加大贫富差距,进而抑制乡镇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真分析了原有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家经过反复分析比较,认为不应该计较企业属于谁、归谁管,关键是看能不能促进大王镇经济发展。只要企业在大王镇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税收,就有利于大王镇的发展,就能造福于大王人民。镇领导班子思想的率先解放,增强了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改革必须形式多样、因企制宜。对效益好、规模大、净资产较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改制为规范的股份有限公司。已组建的3家股份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2.2亿元。华泰股份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一次性发行股票9000万股,筹集资金10.6亿元。对净资产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集体资本原则上逐步退出,鼓励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职工自愿参股。同时,还采取其他多种形式推进改革。信义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较差等原因,经营陷入了困境,被烟台朝日啤酒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兼并后,引进资金1700万元,并引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效益明显提高。
(三)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选好用好“能人”。大王镇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选择了一批“能人”担当重任。企业改革后,能不能继续发挥“能人”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的成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发扬光大过去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的同时,耐心细致地做企业家的工作,用市场手段,用先进灵活经营机制,把他们的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股权结构调整,使经营管理集团控股、主要经营者持大股,从而建立起了企业与企业家之间以产权为纽带的牢不可破的联系。华泰集团、科达实业等企业都进行了股权结构调整,增强了经营者的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关切度,为实施资本运营,促进集体资本保值增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改革要坚持与时俱进。大王镇的每一步改革,都是从解决当时影响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与时俱进,步步深入。1993年开始的第一轮改革,在企业中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解决了当时影响企业发展的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问题。但是从实践上看,这轮改革后部分企业经营管理集团和经营者持股比例偏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我们又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展开了第二轮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改革要着眼于增强企业活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改到位,只能说明是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要促进企业发展,还要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指导企业按照《公司法》要求,制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工作细则,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企业内部有效运行的制衡机制。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了职工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最大幅度地降低资金占用,搞好资本运营。积极走科技兴企之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和科技投入,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提升了创新能力,促进了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2002年度,仅大王集团各子公司就投资8.8亿元用于新上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11亿元。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管理更加规范,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今后改革的基本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十六大提出的“改革要有新突破”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企业运行机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全市重点企业改革的要求,加快未改制企业改制步伐;引导和督促股权结构不够合理的企业,尽快实现企业经营管理集团控股,经营者持大股。进一步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行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在具备条件的企业,深化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年薪制和期股期权改革试点,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关键词:新型农村;农业产业化;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业发展中的产业化发展不断全面推进,我国政府重新调整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理念,解放农业劳动生产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本文就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
1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
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中需要的职业人才主要为三种类型:
1.1乡镇企业经营管理者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镇企业不断崛起,这就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能够产生许多的新型农民以及农业企业家。但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其组织管理落后,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随着多样化的管理模式在乡镇企业中的运用,一些产业集群、创业就业以及科技创新型的乡镇企业不断涌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乡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这些企业需要不断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经营知识的高端管理型人才,进而在乡镇企业中发挥作用,更好地管理经营企业。
1.2新型农村组织经营管理者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农村组织机构需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在经营模式以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需要在生产中实现“产销一体化”,有效拓宽农业市场,生产中实现规模化,经营组织中实现品牌化,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新型农村组织需要具有丰富技术知识且善于管理、懂管理的领导者,提高组织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1.3创业型农业管理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全面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能帮助农业经营者从传统的养殖种植业中脱离出来,根据他们所在地的环境、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形成乡村与农业旅游业,更加细化了农业经营者的职责。对于这些创业型的农业经营和发展来说,具有经营和管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了解市场信息收集以及成本核算知识技术、能够对生产和产后商品安全技术进行研究的管理经营者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对策
2.1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
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看,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进行人才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其能将农村的劳动力转变为非农化人才,同时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行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经营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目前,为了能够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整体竞争水平,我国需要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职业农民的经营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充分了解“三农”的作用和本质内涵,明确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人才的技术能力,使其能够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基础上,学习如何进行管理和经营,继而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2.2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政府相关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在行动上要加大对农村的职业学校资金投入,在认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基础上,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基础和培养基地,同时通过一些项目或者平台,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改善不同农村职业学校的设备,对职业农民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实行产研结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方式,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
2.3创新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认识到农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不仅要注重学历教育,还要对学院进行职业资格技术的培训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职业教育互补的方式进行职业人才培养,保证农业技术人才的壮大和发展。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模式,要与各个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性企业等进行合作和交流,采用合作办学的方式使学员们能够通过就业指导进行实习体验,满足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农村职业学校也可以创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基地、校办产业等,帮助职业农民进行实践,使学员们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管理和经营中,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结语
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培养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是十分迫切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大量有经验的、有技术知识的和管理经营才能的人才,所以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农村职业教育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能和作用,政府和地方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重要性,为农业发展培养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帮助乡镇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浅析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J].才智,2014.
关键词:乡镇集体企业;制度变革;竞争规则
一、引言
适者生存是基本的竞争法则,不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这一点在中国乡镇企业近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乡镇企业的兴衰变革,学者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很少从基本的竞争规则角度进行分析。“由缺乏而引起的竞争,跟任何运动游戏一样,是要有游戏规则的(张五常,2002)”。例如,在田径比赛中,参赛者首先要满足参赛者的资格并遵守项目的进行规则,然后才是速度快的取胜。所以,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首先要适应相应的竞争规则(体现为各方面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规定),例如,企业可选择的产权制度类型影响着其进入某一市场的资格,产品和要素市场的不同配置规则(如按供求关系调节的价格配置与按行政权力配置的不同规则)也将影响企业的制度选择。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疏理,从竞争规则的角度理解乡镇企业早期的制度成功及之后制度变革及效果的本质原因。
二、乡镇集体企业早期的制度绩效分析
中国早期的集体乡镇企业所有权只是名义上归集体所有,即所在社区的成员共同所有,没有具体到人,社区成员不能直接分享企业的利润;企业的控制权由当地政府的负责人掌握,由他们任命企业的管理者,甚至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因此,这种集体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相对比较模糊,但却取得了不低于私营企业的绩效。对此,学者们给出了诸多解释,但通过下面的分析我们将发现其制度类型适应环境中的竞争规则是其成功的深层原因。
(一)“灰市场”的解释
李稻葵(1995)认为:在以行政力量的作用为基础的“灰市场”盛行的条件下,企业如果能使政府的主管部门成为自己的合伙人之一,企业便会获得许多好处。当企业碰到麻烦时,当企业需要寻求资金,寻找紧缺原材料,需要像计划车皮这种指令性计划指标时,政府作为合伙人的“投资收益率”是很高的。于是“模糊产权成为一种企业家自愿选择的,相对有效率的,从而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安排(李稻葵,1995)”。由此可见,是特定的要素市场竞争规则决定了企业的制度选择。Chang C.and Y.J.Wang(1994)也提出,控制权给政府是因为普通的居民不能提供担保和获得资源的使用权,而这正是集体乡镇企业成功的关键。
(二)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的解释
田国强(1996)的分析模型假定“所有制的安排是内生的,经济自主化及市场体系完善的不同程度将决定所有制最优安排的不同选择”,认为:如果经济自由和市场体系完善的程度非常低,则国有制是最佳安排;反之则是民有企业最有效;若经济环境的规范程度居中,则集体企业最有效。这将取决于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处理好政府关系能力的相对优势比较。在非规范经济环境下,由于许多生产活动和交易的达成是人为的,获得某种稀有资源是需要关系的,政府关系能力对于成功的生产就显得非常重要(田国强,1996),在此情况下,不太明晰的集体产权安排也许是必要的和有效的,这体现了资源获取的竞争规则――是否拥有“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制度选择的影响。
(三)社区与政府的交易分析
陈剑波(1995)认为,中国集体乡镇企业的产权边界“是在与社区、政府的交易之中而划定的,企业经营所必需的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都需要由社区政府来提供,政府则参与企业净剩余的分割,同时分割企业的决策空间,在这笔对等的交易中,要素的获得方式成为产权边界确定的先决条件。”因为,这样的制度安排大大节约了企业直接参与不完善市场交易的费用,减少了许多创办和经营的困难,并可以获得许多非货币化资本与制度性货币市场上的低价资本。
(四)多维分析
汪前元(2002)从乡镇企业产生及发展的历史背景入手,多角度的探讨了乡镇企业诞生前的环境特征对乡镇企业的制度形成及绩效的影响。他首先考察了乡镇企业独特的社区性格,即“乡镇企业与其所在社区呈现一种水融、鱼水情深的胶着状态,”二者的互相依赖使乡镇企业得到了社区的资源支持;其次乡镇企业经营者又“红”又“专”的“能人”特质使其具有“较大的以集体目标为取向的意识形态拥有量”,因此,虽然没有明晰的产权激励,经营者仍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遗憾的是这种意识形态随后发生了一些变化;再次家族文化的凝聚力对乡镇企业组织结构的稳定性等方面也产生了影响。汪前元(2002)的研究体现了宏观制度环境,包括意识形态特征对企业经营制度及绩效的影响。
三、乡镇集体企业改制原因与绩效的分析
中国乡镇企业的改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进行的是转换经营机制改革,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者由当地政府直接任命、工资固定,发展到定额承包,再到利润分成等方面;其次是产权的改革,下文中的“改制”主要指后者,即“一个集体资产有偿转让给私人的过程(张军、冯曲,2000)”。
(一)委托-关系解释
蔡防(1995)的研究认为:首先,从社区政府与企业经理之间的委托-关系角度来看,随着集体乡镇企业的日益壮大,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益严重;其次,就经理的激励问题而言,改革初期在 “企业经理人员可供选择的同类职位机会并不多的情况下,一定的工资(奖金)水平和在社区内的社会地位,便足以诱使其不愿失去现有的职位”,但是,随着“农村其他所有制形式企业的大量出现,稀缺的农村企业经理人员有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就职机会,他们对乡镇集体企业的依附性也就不存在了(蔡防,1995)”,这体现出经理市场竞争的变化增强了制度变革的动力。
(二)基于市场发育与交易维度的四维解释
周露阳(1999)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和协作能力四个维度,按照市场发育的不同阶段,重点考察了政府在乡镇企业参与竞争中的作用大小对企业制度安排中政府内化程度的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买方市场尚未成熟的环境里,对于不同的企业,政府的完全外化并不一定就能最有效的节约交易费用。即使在市场成熟阶段,对于不同的国度与不同的行业,在不同的时间与条件下,政府不同程度的内化反而更能节约交易费用(周露阳,1999),体现了竞争环境的差异对政府参与深度的选择影响。
(三)要素和产品的物理属性影响
潘必胜(2002)从要素和产品的物理属性出发分析了苏南的制度选择:首先,界定和实施产权的成本与制度有关,而从长远看,主要与要素的物理性质有关,若要素在物理上易于分解和测定,又便于占有和保存,则可能产生清晰度较高的产权安排,反之将产生较为模糊的产权安排。其次,若资产专用性程度高,则倾向于选择长期交易契约甚至企业契约。由于乡镇企业初期所需土地等要素的界定与分解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其资产专用性很高,因此苏南选择了有政府参与的企业契约,即模糊的集体产权制度。此外,从交易效率来看,乡镇企业的总交易效率由市场交易效率和非市场交易效率构成,在中国市场化水平从30%大幅度提高到60%的过程中,要素的分解限制及资产的专用性都有所降低,但苏南只有限地利用了市场化的成果,仍致力于效率日益下降的非市场交易方式,导致苏南乡镇企业的总交易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产生了改革的需要。这体现出非市场化和市场化两种资源竞争规则同时并存及作用范围此消彼涨的变化对制度效率及选择的影响。
(四)有关集体乡镇企业改制后经营绩效的研究
对于改制以后的乡镇企业所表现出不同绩效的研究,除了在上述以改制原因为重点的文献中有所体现之外,另外也有直接针对改制后绩效的研究文献。其中,周虎城(2002)的研究比较了苏南改制后的企业绩效落后于温州的原因,认为改制前的不同所有制结构导致的政府管理体制及企业运行机制的差异以及不同地区的自然文化环境造成的企业家行为差异及产业特点等因素,不仅影响了改制本身的进程与方式,也影响到了改制后的企业绩效。对此,秦晖(1998)的一份针对浙江乡镇企业改制的研究报告即表明改制的成效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大。而支兆华(2001)通过实证的方法,对比了六个地区的政府行为与改制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代表政府改革的地域变量对企业的利润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为,“在一个政府拥有大量经济资源、同时可以随时不经过正当的程序就让一个企业关门的经济环境中”,若“不减少政府行为的随意性,那么可以想象当政府行为的随意性足够大时,企业家越努力工作,政府从他手中掠夺的收益就越多(支兆华,2001)”。因此,只有在改制的同时进行了政府行为改革的顺德市,由于大大减少了其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当地的乡镇企业改制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其余的地区则由于没有进行政府改革,使改制企业的绩效不仅提高不大,甚至还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规则建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大。
四、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是“灰市场”分析还是多维分析等都反映出:导致乡镇企业绩效差异及变化的原因不在于企业制度本身,而在于其制度特征与竞争环境匹配度的差异及变化。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竞争的规则在发生着变化,导致了不同制度类型的企业在不同环境下的取胜机会发生了变化,比如对私有产权的逐步承认与保护,以及产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促进了许多私人企业的发展壮大。然而,在要素市场的竞争规则中,由于资源靠行政权力配置的规则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使有地方政府参与治理的集体乡镇企业实现了迅速的崛起。因此,政府参与经营的利弊抛开了竞争环境,也是无法判别的,因为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的直接参与由最初是乡镇集体企业发展的“助力”变成了日后一定程度上的“阻力”。因此,企业制度是否有效应视其是否能适应竞争环境的要求。而政府作为环境的建立及维护者,应积极的调整自身的各项政策法规,努力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规则,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竞争环境,从而引导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稻葵.转型经济中的模糊产权理论[J].经济研究,1995(4).
2、田国强.内生产权所有制理论与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J].经济研究,1996(11).
3、陈剑波.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5(9).
4、周露阳.市场发育与交易维度:集体所有制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变迁[J].经济体制改革,1999(5).
关键词:中小型乡镇企业;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个独特的现象,乡镇企业凭着自己的坚韧与毅力,硬生生的在中国农村的土地上挖出了一桶桶“黄金”,并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贯入强劲的动力,这与在区域上的集聚经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中小型乡镇企业的理论基础
中小型乡镇企业在社会科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有着自身成长、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生命周期包括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复苏期等五个阶段,在其成长过程中行走着自己独特的曲线。
(一)形成期
在形成期,只有少数几家中小型企业或厂商,凭借对市场的敏感与自身营销方式的灵活逐渐壮大,由于技术要求低、工序简单,最重要的是有利可图,当地居民开始纷纷效仿成立相近或互补的企业,由于地理上的集中,各个中小型企业间可以在顺利信息交流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式竞争,而且乡村间的风土人情及宗族关系使得企业间的信任有时显得不可思议,分工的扩大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加上政府在基础设施、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稳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面临广阔的市场,中小型企业同心协力形成规模效应。
(二)成长期
在成长期,中小型企业急速成长,企业产品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开拓的市场越来越广,经营业绩越来越好。中小型企业的劳动力供给了明显的改善,相关的基础设施等投入得到优化,知识的外部性使得邻近的中小型企业之间信息传播得更为迅速。这些益处使得原公司迅速扩张,吸引众多相似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进入农村地区,这样同一产业内的众多企业、辅机构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并逐渐建立了内部沟通网络。与形成其相较,该阶段稳定性更好,竞争力更强。
(三)成熟期
在成熟期,中小型乡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不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工人工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上涨,外部竞争更为激烈,这样中小型乡镇企业对外的吸引力便开始逐渐衰退,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对外进展不顺的情况,开始内部的竞争。由于中小型乡镇企业收集的信息十分类同,据此形成的对内竞争者的性质、发展情况、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看法也大致类似,易形成同化思维,从而限制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创新与突破。中小型乡镇企业也渐渐多采取“模仿”战略,依靠低成本策略以维持企业的生存。
(四)衰落期
在衰落期,个别中小型乡镇企业由于不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或者不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或者自身生命周期的转折等内外各方面的因素,不可避免地陷入发展低谷。中小型乡镇企业内部运营体制逐渐僵化,龙头企业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起点而迁走,企业规模与实力大大降低,对企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这是对企业的考验,更是对企业管理者智慧与能力的考察,如何摆脱集群所处的困境,是每个管理者面临的头等问题。
(五)复苏期
在复苏期,中小型乡镇企业开始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经验,励精要走出这一困境。他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如吸引优秀的人才,引进先进的设备,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结构等,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一步一步推进改革,这样一来,其市场份额逐渐提高,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渐渐加强,整个企业的运转情况也慢慢恢复,步入正轨,开始新一轮的扩张与成长。
二、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现状分析
(一)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
在2016年上半年,中小型乡镇企业总收入累计预计完成1135.37亿元,同比增长21.5%;增加值预计完成222.56亿元,同比增长14.1%;利润总额69.05亿元,同比增长13.9%;工业增加值111.84亿元,同比增长15.5%;出口产品交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24.9%。
(二)吸纳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中小型乡镇企业既为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构建了适宜的发展平台,也为不同层次的劳动者提供了广阔就业空间,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80%的青壮年在中小型乡镇企业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岗位与位置,辐射周边多个村落,每年可以提供80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而且由于灵活的用工模式,其人员流动性很大,对人员的需求更是随着销售旺季的到来逐渐扩大,业务范围配送涉及到食品行业、服装行业以及机械行业等,市场潜力十分可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
中小型乡镇企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村容村貌,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及村民大会堂,新建街心广场,大街人行道铺设彩砖,整改了全村所有线路,建立了高标准的现代化幼儿园,在街心广场架设了高空射灯。并对农业进行投资,使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农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三、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待遇普遍偏低
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员工多以收入微薄的农民为主,待遇较好的高级技术人员毕竟只是少数,厂长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并没有把改善员工福利,提高员工工资放在重要位置,70%的人月收入在2000 元以下,而且没有节假日,天天得上班,随着企业效益的下降,减员降薪减工时成为各厂长维持利润的主要手段,有的员工虽然没被解雇,但也是上一天班休息一天,毕竟厂里的单子不多。僵化封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冲突成为不可避免。这使得很多忠于中小型乡镇企业的员工离开了工作十几年的岗位,但由于产业同构,类型相近,他们会很容易在附近其他工厂里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相应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
中小型乡镇企业受资金、技术等影响,在技术上多为引进模仿、消化吸取行业相关技术,其单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而且均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中心,加上人才的流失,其经营状况仅仅靠原有的规模及低成本来支持,而且由于大多数中小型乡镇企业从事的都是成熟技术生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行业限制也较低,因此,彼此之间很难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起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三)资源、能源浪费严重
由于缺少有计划的长远发展目标,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与投资,工厂里有时成品堆积如山,有时加班加点赶工,资源消耗严重。企业近年来煤炭、电力、用水量越来越多,使得其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急剧压缩,加上市场饱和度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外部能源市场、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四、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对策分析
(一)促进中小型乡镇企业的行业自律
中小型乡镇企业要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严禁恶性竞争,规范集群内各企业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出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通过建立企业内的统一管理协调机制,制定共同的战略规则与战斗目标,增强企业的整体凝聚力;最终使得各企业既有竞争,更有合作,通过保持各个成员之间利益的一致性使企业整体得到良性发展。
(二)提高中小型乡镇企业活力的生命线
需要各中小型乡镇企业自身主动迎合市场需求,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及自身经营状况来更新技术与相关设备,寻求技术创新的支撑点与突破点,引进符合企业现状的管理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乡、村两级政府要注意培育中小型乡镇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服务体系,从政策上制度上鼓励支持各企业努力追求创新,运用各种手段建立共同合作、技术共享、信息交流等支撑体系,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经营者的教育培训、技能培养,加大对研究机构等创新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关注。
(三)引进各类优秀人才
提升中小型乡镇企业内部核心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其自身创新潜力。各企业要重视人才的作用,不仅是技术人才,还应包括各类管理人才等。使得企业内人才优势更加明显,其竞争优势理所当然会越明显。无论是从薪资待遇还是到日常生活,无论是从个人成长还是到人生规划,各企业要采取各种手段方式吸引人才重视人才并且留住人才,这才是使企业能够屹立长青的最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军.浅析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382-382.
[2]刘金秀.新形势下绿色财务管理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的可行性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6):93-94.
[3]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基于金融深化框架的经济解释[D].湘潭大学,2010.
(一)明确发展思路,统筹建设规划。我局党组高度重视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建网之初就提出了“全局办网、全系统办网、全社会办网”的总体思路和“标准规范、技术先进、面向实用、安全可靠、分步实施”的网络建设总体要求,按照“以省级网站为龙头、以市级网站为支撑、县级通过终端与省、市连接”的__省民营经济网络体系建设方案,对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从20__年建立省局办公局域网,20__年建成“__乡镇企业网”,到20__年起实施三年发展规划,推进省级网站逐年改造提升和市县信息网络化建设,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信息网络体系。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制定了__省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已被__省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作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全省“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规划。
(二)积极筹措资金,连续加大投入。络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近几年来,我们千方百计多方争取信息网络建设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有效的保证了信息网络建设的资金需求。我们将信息网络建设列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之一,省级专项资金每年切出一块用于信息网络建设,并要求各市、县财政予以配套支持,充分调动了市、县局争取当地财政配套资金投入网络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信息网络建设投入的合力。“十五”期间仅省局就筹措了1000余万元资金用于信息网络建设。从20__年信息化建设起步,通过财政支持和省局自筹投入100万元,完成了省局办公局域网建设,建立了第一个乡镇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平台;到20__年制订了全省民营经济管理部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规划,从20__年至20__年每年均筹措200万元资金投入到信息网络建设;20__年又在中小企业专项资金中安排了300万元信息网络建设经费,直接支持11个设区市局局域网和民营经济网站建设,并为50个县(市、区)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到20__年底,有10个市建立了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信息网络。20__年又筹措200万元,为110多个(市、区)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到目前,全省所有的县级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均配齐了专用微机,全省乡镇企业系统网络初具规模,乡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获得快速发展。
(三)打造门户网站,完善服务平台。为强化对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信息服务,我局于20__年建成了全省民营经济门户网站——[找文章到文秘站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大=秘=书=网=站]__民营经济网(__乡镇企业网),打造了__中小企业窗口形象,对各市、县网络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网站设计栏目180多个,包括政务信息、政策法规、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企业之窗、供求信息、统计信息、产品展示、融资担保、企业信用、服务体系、项目库、人才库、专家库、企业信息化、产品分类等,信息容量较丰富,服务功能较强。20__年又对网站进行了改造提升,在原网站的基础上,添置了硬件设备,拓展了服务平台,增大了信息流量,提高了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非营利机构公益服务和中介机构商业化服务为一体的,满足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基本需求的全方位服务网络。目前的__民营经济网作为服务全省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的公益性网站,已有网络会员8000余个,日更新信息上百条,日点击量6万余次,每年为国家部委网站提供信息近5000多条,在“中国__”网上信息千余条,为企业开辟了人才招聘、供求信息、产品展示、信息化培训等内容,日渐成为受企业欢迎的网站,在我省近百个省直网站中居于前列。
(四)发挥网络功能,开展多元服务。我局积极利用信息网络,利用省局网站每年为乡镇企业近万条,主要提供供求信息、科研成果,推介企业产品、招商引资、开展网上人才供求和法律咨询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连续三年组织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网上百日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吸纳人才近万人。同时,依托民营经济系统信息网络在省局和各市建成了“北大大课堂”多媒体教室,同步授课440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20__0多人次。开展了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项目、技术、招商、融资等信息,积极配合国家部委网站,组织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上网工程”,截至目前,在全省已有10753家企业成为注册会员。架设了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 桥梁,通过网站及时宣传国家、省委、省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公布了省局企业投诉热线、阳光热线,设立了领导电子信箱,加强了民营经济行政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社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促进职能部门为企业服务、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五)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组织领导。我省各级政府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把乡镇企业信息网络当作展示部门形象的窗口,联系社会的桥梁,为企业服务的平台,对乡镇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工作予以了高度关注,实施了强有力的领导。
一是建立专职工作机构。为确保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落实,经积极争取,于20__年9月经__省编办批准,在20__年2月成立了__省中小企业信息中心,该中心为省局直属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编制15人,主要职能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项目、物资、设备、资金、人才等信息;负责__省民营经济网站的设计制作及运营维护,建立乡镇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上网工程。信息中心自成立时起,就确立了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局机关为主旨的指导思想,两年多来始终围绕省局党组的工作重点,创造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信息中心十分注重规范化管理,着重加强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信息中心机房管理规定》、《微机维修记录表》、《__民营经济网采编作业指导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各项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制度化,认真履行了工作职责,配合局机关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的信息化建设。
有部分设区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也仿照省局做法,建立了专门负责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信息中心,大部分市、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配备了专、兼职信息员,保持了全省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上下衔接。
二是落实层级负责制。在省、市、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负责、主管领导主抓的乡镇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信息网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级乡镇企业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制定和工作协调,同时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对下级部门的指导,有效保证了乡镇企业信息网络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贯彻业务分工责任制。在网站经营管理上,我们充分发挥了“全局办网”的积极性,根据机关业务处室的需求设置网页,主要依靠业务处室主动提供信息,及时更换网页内容,随时保持信息的新颖。
四是落实专项工作督导机制。为保证全省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建立了机关行政督导和信息中心业务督导制度。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机关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进行督促检查,并由信息中心在网站上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市向上级网站报送和采用信息情况,有效的促进了各设区市局网站的建设。在已建成的10个设区市局网站中,有三个网站的网页浏览率国际排名达到35万位左右,为乡镇企业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邯郸市民营经济网在扩建网站机房的同时,增配了硬件设施,对网页进行了升级改版,增强了对全市中小企业推介、宣传、服务功能。今年上半年开展了生动活泼的网上商品贸易洽谈会,成功为1500多家乡镇企业推介项目260多个,展销产品3200多种。
廊坊市民营经济网主动加强与企业联系,积极发展网络会员,目前参加网络的企业会员总数已达到2千多个,免费为企业各类信息万余条,使网站成了乡镇企业的知心朋友。
二、“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保障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省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我省民营企业、乡镇企业的竞争力,引导企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在__民营经济网上实现全省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联网。发展目标是:将__民营经济网建设成为系统功能强大,服务功能完善,实现省、市、县、重点企业与国家主管部门的五级联网,集政务、商务于一体,面向社会、服务于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省、市、县、企业上下连通、运转灵活的信息网络体系。
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
(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省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提高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力争研究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促使各级政府和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把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同时充分调动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我省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二)加大资金投入。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千方百计的争取多方向、多渠道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完善服务功能。以省局主办的“__民营经济网”为主体,努力提升网站的服务功能,打造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撑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向广大乡镇企业提供企业管理、设计生产、数据分析等实时信息化推广服务系统。继续改造提升“__民营经济网”,建立网站管理、系统监控的基础平台;建立政务信息及时、网上办公管理的电子政务系统;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提供融资担保机构信息共享,实现融资担保网上申报和风险预警的信用服务;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网上交易;建立人才需求和求职信息库,实现网上人才交流;建立科技成果和企业新技术资源库,促进技术创新;开展网上培训和创业辅导,促进全民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和小企业的催生助长;搭建国际间企业合作平台,促进外向型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业务培训。把信息化管理培训纳入全省民营经济、乡镇企业管理培训规划方案,实施统一管理。结合“银河培训工程”,采取各种形式分期分批地举办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应用技术、信息资源利用等多层次、多批次的专业培训班,提高信息网络管理部门、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信息化知识水平。定期组织专家,为乡镇企业评定企业信息化水平,提供及时地专业信息化方案咨询服务。
(五)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紧紧抓住企业信息化这个关键,开展万家企业上网活动,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以乡镇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为重点,因 企制宜,引导大型重点企业建立企业研发链、供应链、客户链等支持系统;小型企业从财务销售系统入手,直接切入电子商务的局部应用或单机上网,运用__民营经济网企业自主建站功能,帮助小型企业建立介绍型企业网站,在__民营经济网上实现全省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联网。
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民营企业、乡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我省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我省的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许多差距。一是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意义认识还不足、重视不够,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还不够高,尚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系统对信息化建设和对信息资源利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省局网站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设备容量需要进一步扩大。三是机关电子政务和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交易平台尚未建设,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做好信息网络建设的有关保障工作。
为此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措施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特点及重要性
1、特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时效性和新颖性。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除了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方向同步外,还需要有一个尺度,不要追求完美和一次到位,在具体执行时可根据目标和实际状况,边执行边及时修改。切忌照搬、照抄,人云亦云。因为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有自己成长的历史和生存环境,有自己的特性和发展目标。建筑企业资质不同发展起点不同,即使规模、资质相同,但领导班子成员人生阅历、思想文化等也各异,对自己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战略、目标都不一样。因此,别人的企业经营发展手段、方式创新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此外创新方式和思想不能只重形式,应重在实用。
2、重要性
随着建筑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建筑企业的技术力量上,更是体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上。建筑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措施
1、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展示建筑企业资本的载体,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为“项目优先”。在承接到工程项目后,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特点,要充分调动和合理分配企业的人、材、物和资金资源,选派适合的项目经理、管理团队及施工班组。为保证工程建造质量,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更新,创优质工程,打造企业良好形象。鲁班奖、国优杯奖、钱江杯奖等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建筑企业对外形象名片。此外,在工程项目的准备、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应有计划的安排人员到工程实际中去锻炼、实践,以造就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精管理的企业储备人才。同时,要善于摸索和总结,以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水平。
2、制定发展战略,创造品牌
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技术在不断提高和改进,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对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做大做强很难。建筑企业除了继承以往所积累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外,还要不断创新,在经营方式、目标和能力上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创造自己的独特品牌。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好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拓宽业务范围,以某一专项为主营方向,承接更多的有挑战性的工程项目,“做大”和“做强”相结合,认真研究国际、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适合的目标,调整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改变观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管理方式较其他行业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不能守着某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变。从一个工程的准备、实施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进行建筑市场的开发,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现代企业管理的变革,管理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中。目前,就国内建筑市场来说,挑战多于机遇,要实现自身创新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创新措施。建筑企业为了确保其业务工作有效地进行,必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高效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企业来讲,科学技术越先进,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面对目前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的经营者尤其要意识到这一点,结合企业和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转变管理观念,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本方法为基础,进行管理创新。
4、建立现代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为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后,都建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筑企业必须把握好决策层(企业层次)、管理层(项目层次)、操作层(劳务作业层次)三者的定位和关系,确立有限责任制度,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管理结构,项目部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建筑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将其视为企业的分公司,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从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且建筑企业作为工程项目部的投资主体,追求其最大利润,又能促使项目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激励项目部各成员齐心协力,加强项目部的建设,为全面完成企业的目标做贡献。
5、做好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建筑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行业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企业,由于思想认识、人员总体知识水平和国家扶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筑企业在创新活动方面投入较少。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与新的施工技术、新的施工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推广使用密切相关的。建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科技创新资源,大力开展产学研相结合,借鉴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孵化器。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其先进的器具设备,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进行二次开发;选择有商业价值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自主研究,开发新的服务产品,为承揽新任务进行技术储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通过降低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筑企业只有真正解决技术创新主体缺位的问题,本身成为有创新战略、有筹资能力、有自主开发能力、有强大技术创新能力的市场主体,才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6、企业文化创新
一个企业,不只是一个赚钱的机器,还是一个文化的载体。每个企业在成长和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企业精神、信誉和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优秀的建筑企业文化展现了企业良好的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员工优良的品德风貌等,是建筑企业社会形象的基本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创新和管理的。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优秀人才提供和谐、稳定且能展现其才能的良好发展环境,并对员工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些对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践建筑企业“以人为本”“团结、诚信”的企业文化理念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的创新首先要研究现有的企业文化特点,对于优秀的元素部分加以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同时要重视企业文化交流,学习和借鉴同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思想,在吸收同化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身企业经营发展的创新点,并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对外宣传、展示、推广,以期能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总之,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企业所处的内外竞争环境相一致,努力探索与自身经营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实现企业不懈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宝娟,王立新.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J].经济师. 2008(01)
[2]陈丽萍.企业创新管理简论[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7(03)
[3]徐立蓉.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5)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目标,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的可行措施,可以为乡镇中小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 :乡镇;中小企业;管理
当前我国乡镇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处于不健全的状态,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制度的缺失以及与风险管理的脱节,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治理结构不合理、业务流程不完善、管理效率较低,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因此,确保乡镇中小企业规范有序的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以提高乡镇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分析
1.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法律允许框架内运行国家对于乡镇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有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定,如果企业违反这些规定,不仅会受到处罚,同时也会影响企业声誉,甚至会造成企业的倒闭。因此,企业必须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确保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尤其是财税活动的合法合规,确保企业经营活动运行的正常有序。
2.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可靠
资产是乡镇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由于采取了相应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健全了资产的管理审批手续,强化了资产的盘点检查等制度,因而可以有效地确保中小乡镇企业资产的安全可靠,并实现企业资产配置的最优化,提高资产的增值效果。
3.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强化乡镇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由于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强化了控制管理,因而可以确保各个环节信息收集与反馈的及时准确,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财会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决策部门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4.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
通过在乡镇中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管理,能够将管理工作延伸到中小企业的不同管理层次和各个经营环节,强化了各个部门以及环节之间的沟通协调,因而有助于企业的决策指令在不同管理层以及业务环节之间快速的流动,非常有助于提高乡镇中小企业的管理效率。
二、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乡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较为薄弱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实施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管理的执行效果。当前我国乡镇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重视不足,管理者的不重视造成企业员工的重视不足,内部控制管理执行力较差。此外,由于乡镇企业的经营规模小,员工较少,因此大多未能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岗位职责不明确,内部控制管理实施困难。
2.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力
一些乡镇中小企业虽然按照现代企业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但是因为对于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自律管理机制,特别是对内部控制具有监督功能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导致内部控制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以及防范经营风险方面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3.缺乏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乡镇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的经营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因此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较差,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但是现阶段乡镇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中,大多未能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因而造成企业经营风险问题时有发生,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安全。
三、强化乡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措施
1.优化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对于乡镇中小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关键取决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因此在企业内部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前提就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认识,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积极推动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其次,应该对乡镇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尤其是结合企业的股权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重点对企业的管理决策、执行监督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形成科学合理的职责分工以及制衡机制。第三,应该重视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通过内部控制文化的建设,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不足进行弥补,确保乡镇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处于有效的状态。
2.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风险控制管理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容易出现风险问题的中小企业而言,更应以风险为重点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建设。首先应该按照企业的经营行业业务特点,明确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目标,通过设定目标明确内部控制管理中风险控制的重点。其次,应该按照风险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体系,重点通过风险列举法、SWOT分析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等识别企业的风险。第三,应根据风险识别分析的结果,正确的对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尤其是明确风险的级别以及性质,进而采取适当有效的执行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防范。通过这些措施,在中小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涵盖目标设定、风险识别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的管理体系,强化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对于乡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定位,应该将内部审计定位于服务企业的发展,并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基本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除了进行监督以外,重点完善对企业的经济评价,尤其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点、风险点以及控制缺陷进行完善。为了确保乡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应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并进一步的扩大企业的内部审计范围,由事后审计改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最大程度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乡镇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因此对于自身管理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乡镇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企业规范经营运转的重要性,通过优化内部环境、完善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控制与审计监督等措施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转型,推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中,李爱花.企业内控:借鉴、探索与推进———深圳市会计学会“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学术沙龙”综述[J]. 会计研究,2011(02).
[2]钟玮,杨天化.资本结构、内部控制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5).
【关键词】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地位和作用
引言
财务会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主要依据。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已日益显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任务,已开始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向预测、监测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发展。但是从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一、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僵化。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管理仍然采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统一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例如企业财务管理者通常就是经营者,而这些管理人员由于管理思想落后,缺乏专业的财会知识以及对会计管理的深入研究,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系统的会计机制;与此同时,在这种僵化的体制下管理职权模糊,管理者越过财务人员,直接关于企业财会管理等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财务会计地位的缺失。
企业如果无法认识到财务会计在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就会造成内部财会制度缺失,财会工作无序等情况,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经营来看,许多企业对于财务会计地位的重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例如一些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财会管理体系,而对于企业资金的流动也没有进行及时、全面的记录;企业负责人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财务会计的管理权。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尤其是资金的结构缺乏清晰、系统的了解,而这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显然是不利的。
3.企业财务会计意识的淡薄。
企业财务会计意识淡薄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企业负责人的意识淡薄。例如有些企业的负责人片面地认为财会部门的职能就是为企业编制财务报表,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有效,因此也就无法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制,进而影响了企业财务会计系统的完整性;其二,财务会计人员的意识淡薄。有些财会人员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或者为了迎合企业负责人的业绩需要,在信息纰漏过程中,违背职业道德,导致了财会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4.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面:其一,业务素质问题。财务会计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财会人员能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以及会计准则的规定,真实、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进出状况,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的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显然无法应对当前市场变化的需求;其二,职业道德素质问题。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与金钱打交道,需要有很强的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职业道德,然而在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企业的财会人员受到了不良思想的腐蚀,从而影响了财会信息的质量。
5.企业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基础工作是企业开展财会工作的制度保障,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基本的制度建立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许多企业的财会机构尚不健全,一些中小企业的财会机构通常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会计人员的配备不齐全,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财会岗位的设计不合理,同时财会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存在疏漏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财会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二、财务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财务会计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其在管理中涉及的部门非常多,且每一个部门的管理的情况都会影响管理效果,但是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部门却处于核心地位。在市场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资金融合与流通都是通过财会部门来完成的,这就使得财会部门与企业管理的各个部门都建立了联系,因此,作为众多管理脉络的集合点,企业只有做好了这一核心管理内容,才能够保证经济效益,实现长远发展。
2.财务会计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基本依据。
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中不仅包含着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情况,也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信息。从企业的角度看,财会信息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生产成本、销售收入等信息,还可以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有一个直观的反映;从市场的角度看,国家的宏观、微观经济政政策直接影响着市场环境,而财务信息的提供可以让企业在此基础上,对生产与销售、市场开拓、产品定价、资金投入等决策进行把握,从而提高企业决策与自身条件以及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3.财务会计是企业预测经营效果的基础。
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仅仅掌握当前的生产经营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它还必须要根据现有的市场环境预测某种商品的未来销售状况,并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而财务会计信息通过对企业内部与市场的分析,一方面可以根据销售走向,发现某种商品的潜在市场价值,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预测未来企业的发展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4.财务会计是分析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保障。
财务会计的分析功能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生产经营决策,还能够发现经营决策中出现的问题,而这种分析作用主要在以下三点:其一,通过对经营效果的分析,发现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在增长点;其二,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其三,通过财务分析,发现企业预期经营与实际经营之间的差距,并通过原因分析探究解决对策。
5.财务会计是检验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企业在作出一项生产经营决策之后,必须要进行实践,而只有进入实践环节才能够体现决策的价值,也只有在实践中,经营者才能够知道决策正确与否。而为管理者提供实践信息的部门就是财务会计部门,即财会人员利用市场价值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量化,并在与预期经营结果的对比中,检验工作成果。
三、如何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转变观念,使会计全方位服务于企业经营决策。
观念是实践的指导,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只有在科学观念的指导下,企业才能够保证实践的正确方向。在转变观念的过程中,首先,领导决策层应该对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研究学习现代财务会计理论,树立现代化财会观念,并通过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其次,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运用财会信息的能力,并根据财务会计的服务质量及时调整决策内容。
2.创新指标体系,强化财务会计的服务职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财务会计部门也被赋予了新的职能,即财会部门部门的职能突破了单一地进行财务信息记录、核算、整理、送达的内容,逐渐向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战略决策依据的高度发展。而在新要求的指引下,企业应该为财会人员制定新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即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财会信息,通过科学的财会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的漏洞,并将利弊分析用专门的数据指标表示出来,这样企业决策者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决策的重点,并避免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保证企业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竞争。
3.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企业财会信息真实可靠的关键,因此企业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是保证经营决策科学有效的必要手段。企业在建设财会队伍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招聘制度,即从事财会业务的人员必须要持有会计证件,并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适当提高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其次,制定合理的培训制度,对财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以保证其业务能力能够跟得上市场发展的步伐;最后,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以打造一支坚持原则、注重科学、严谨求实、保守秘密的专业财会队伍,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
4.建立分析制度,提高财务会计的分析水平。
首先,财会人员要加强对财会信息的日常跟踪与管理,并根据资金的动态情况,分析其流动规律,及时发现资金链条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并进行原因分析;其次,注重对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了解竞争对手,以做到知己知彼;最后,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调查工作,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资金运行情况,从而真正达到风险预警,服务决策的目的。
5.运用信息化管理,构建财务会计信息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企业内部实现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应该从基础的信息设备出发,加强对软硬环境的打造,以保证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同时建立相应的企业财会信息库,以完成财会部门信息的分享,保证财会信息运行的精确、快速、高效,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四、结论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一种价值管理。财务会计是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手段,是监督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工具,更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对财务会计的管理将逐步上升到企业管理战略核心地位,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文艳.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2:148-149.
[2]储照方. 浅析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作用[J]. 低碳世界,2016,10:208-209.
[3]闫花朵.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16,17:140-141.
[4]高久华.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29-30.
[5]韩婧阳. 财务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J].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7:143.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困境激励
【Abstract】Today,ourcountryhasvigorouseconomy,thecontributiontogrowthofthenationaleconomicofprelocalpeopleextricateoneselffromapredicamentfromcommonstaffandprofessionalmanagertwolevelsrespectively.
【Keywords】Humanresourcesmanagement;Enterpriserunbythelocalpeople;Predicament;Encouragement
【文献综述】
一、民营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民营经济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的名词,本意是用它区别前苏联和东欧的私有化经济,以保护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顺利地发展。现在,凡是由非国有资本投资举办和由不代表国有资产的民间企业家或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经济实体,都可以统称为民营经济。因此,民营经济应该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民办科技企业,城乡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及合伙企业等。由于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混合型经济,因此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企业就可以称为民营企业。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的是对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对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范,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日益成为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困境。
(1)“内部人”控制。人力资本,特别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人所共知,而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确实是存在许多弊端。据调查,约90%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在家族成员中,中高层管理人员约40%是企业主的朋友或家庭成员。而“自己人”的素质不适应专业化的工作,造成企业的低效率。
(2)人员流失严重。由于民营企业的制度安排、利益分配、福利保障、精神文化建设、激励等方面的问题,使其难以留住优秀人才,跳槽现象比较普遍。
(3)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协调的艺术。而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目前一般还在独自为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内功修炼不够。
2.研究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探讨我国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现实困境的对策,力争为我国民营企业开辟一条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路,使我国的民营企业更加具有竞争优势。
3、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对企业的特殊价值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物资资源无法取代的,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弗德说过:“你可以拿走我们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也说:“我们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是选择适当的人”。这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对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特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对我国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的困境,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对策:
1.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张学文教授在《民营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全面质理管理以及参与全球竞争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提出民营企业应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创设一种高效而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浙江工业大学的陈春根认为职业经理体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成为企业制度的主流形式,职业经理业已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群体而成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随着国营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经理人体制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与此同时,经过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粗放型发展,民营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尤其在沿海地区,大批经营上规模,具有行业优势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面对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加速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在民营企业中引进职业经理人体制,是民营企业摆脱目前人力资源出现的困境,逐步从家族型经营模式向社会化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王晓明在《民营企业如何坚持以人为本》中认为,民营企业在实行经理人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对普通员工的管理。他指出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表现为对人才的开发利用。他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民营企业要尊重员工,并且要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第二,民营企业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三,民营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4.戴园晨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在克服困境过程中做大做强需要使用外部人才,要使用外部人才就要果断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他在该文中还进一步指出民营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最大障碍,并且建议要增加职业经理人的诚信度。
5.谭伟生和刘芳在《民营企业的个性化趋势》一文中指出,民营企业要走出人员流失严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的困境,就要实行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雇佣合同制;二是完善招聘制;三是引导员工科学设计职业生涯与发展方向;四是设计完善的工作职务。
四、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1.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困境,该文从普通员工的管理和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两个层次提出了几点对策:
(1)对于民营企业员工容易流失的困境,文章提出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尊重员工,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为员工提供施展舞台,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机制。
(2)对于民营企业“自己人”缺乏管理现代企业能力的困境,文章提到了引入经理人制度,并对这一制度进行了分析。该文在这一部分阐述了这样一些内容:人才短缺对民营企业的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特征;民营企业应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
2.在研究这个课题时,主要用到了以下方法
:
(1)归纳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总结事物的特征。文章中许多观点早已有学者提出,但是他们都只说了某一方面,或是说的不完整。在这篇文章中对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2)对比的分析方法。对比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即静态对比和动态对比。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对比的研究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使用在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的比较分析中。
(3)抽象的分析方法。抽象的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文将这一方法主要使用在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分析中,即从复杂的现象中分析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遭遇的主要困境。
3.这篇文章有两个创新。第一是论述角度新。本文从普通员工和职业经理两个层次来进行论述民营企业摆脱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对策,在这之前还没有发现类似角度的文章。第二是本文对许多学者的很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形成了新的观点。
五、研究趋势
1.职业经理人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一资源,市场化是必然趋势。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以及民营企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承袭了传统家族经营模式的民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新的突破,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在这种情形下,职业经理人制度将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所采用,职业经理人也将在全社会内的企业中自由进出。
2.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集中于激励,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员工的活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从而加强组织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日益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民营企业将要面对的是新世纪激烈、反常的竞争环境,只有通过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译本第六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戴园晨.民营企业的人才战略[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1期
[3]王晓明.私营企业管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N].北京科技报.2000年11月5日
[4]陈春根.论职业经理体制在民营企业的推行[J].乡镇企业,民营企业.2003年第二期
[5]谭伟生,刘芳.民营企业管理的个性化趋势[J].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第2期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7]安鸿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劳动出版社.1999年
[8]贺爱忠.21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软科学.2000(2):37-39
摘 要 随着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以及当前市场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各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获得了更好的市场环境以及技术支持,但是,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给企业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经营管理要求。而目前我国各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些财务管理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多的不良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措施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施。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论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环境下,我国各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以及进步机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断地改善。然而,与这些机遇与机会同时到来的还有市场经济的挑战,企业在目前的经营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着改革的困境,尤其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当今时代的变革势在必行。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着颇多的问题,这不仅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大的阻碍,还影响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本文则主要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论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各企业普遍加强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然而,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综合实力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具体而言,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首先,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就目前企业的财务人员状况而言,我国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工作技能缺乏,或者是职业道德不足的问题,而且,许多企业选择了与财务管理工作并不对口的专业人员。这样一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就受到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等的严重阻碍,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此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目前还普遍的存在着知识程度单一的问题,企业财务工作不能与国家及国际的财政政策挂钩,财务管理人员也无法使用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再者,企业当前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时,还缺乏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必要的风险意识的赋予。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变化速度迅猛,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而且国家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实施了逐渐严谨的政策规范,企业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再是企业自身简单的财务记录及计算等问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环境规范、信息更新换代及国家政策变革的风险,企业产品的使用周期缩短,而且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及营销工作也处在严峻的环境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及挑战。
二、企业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当今时代,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规范及挑战,企业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必要的变革及推动,已经成为企业目前必须落实的工作任务。本文接下来就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谈论几点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对策:
首先,企业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企业要对财务管理工作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就应该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角度入手。首先,企业要实施必要的优胜劣汰机制,针对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淘汰那些既没有专业技能,又不能积极地学习进步的财务人员。再者,企业还要针对本企业主要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应聘一些合适的专业财务管理人员,来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或者是对本企业的那些职业道德水平高且认真学习积极进步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使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能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以及道德水平。此外,企业还要分析与本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经济知识及政策等,加强本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与时代的连接,使其具备更多的相关知识技能。
再者,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并使用先进的手段实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要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就必须推动管理理念及管理手段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作用的发挥。首先,企业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当今时代的市场环境加以分析,了解企业实施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并在本企业内建立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实施的氛围,引导企业全部工作人员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再者,企业还应该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工作监督理念,通过实施必要的监管政策,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实施。此外,企业还应该更新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准快速的实施。企业可以针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必要的计算机信息处理库,并使用计算机实现对于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的有效研究。
三、结语
就当前的时代状况而言,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实施必要的变革是事关企业生死的一项工作任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先进的财务管理及监督理念,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逢博,裴更生,高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法 经营管理 局限性 敏感性 盈亏平衡
一、研究背景
淘宝网作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不仅满足广大的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的买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还节省了众多卖家一大笔的成本,如店铺租金、税费等。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物流系统的基础上。物流系统实现了商品由卖家发送到买家等一系列有计划的运输过程。
中国的物流行业起步的比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客户需求趋于多样化,商品种类日益丰富。物流企业为适应当前环境,必须不断扩大其规模,进行适当的整合调整,细化分工,从而其成本构成种类也随之拓展。那么,在物流行业如此受欢迎的情况下,物流企业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取可观的利润,如何控制业务量调整价格实现利润?这便是我们要研究的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
二、物流企业的本量利分析
(一)物流企业的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保本点分析,当收入和成本相等(即息税前利润为零)时,物流企业的经营所完成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即盈亏平衡分析就是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业务量、利润等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有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以保本点相对应的营业额或者业务量为起点再在其基础上制定经营方案,实现利润。
(二)物流企业的敏感性分析
在本量利分析法中,业务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以及固定成本等因素的变动都对利润产生影响。只是不同变量的变化程度对利润的影响程度会不一样,这些变量就是敏感因素。如果某一变量变动较小,可是该变量变动时利润程度变化大,可以说利润对该变量比较敏感。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的其他应用
(一)物流企业半固定成本的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的成本性态分析强调的是一定期间和一定的范围。固定成本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当一个范围增长到一定的限度处在另一个范围内,固定成本也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且保持不变,那么这种固定成本称为半固定成本。
(二)本量利在物流企业现金流量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一系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现金流量包括初始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和终结现金流量。三个现金流量代表了公司的三种状态,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四、本量利分析在物流企业应用中的局限性
(一)物流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不能明确区分
本量利分析要求把成本明确的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但是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没有一条很明确的分界线。比如,一个物流公司的基本人工工资是固定的,可公司加班所发生的工资却又不是固定的。工人每个月固定的工资可以是固定成本,而加班费就相当于变动成本。那么该工人的工资就难以区分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了。还有流通加工和信息管理有时候需要租用临时设备等情况。所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难。
(二)物流企业成本和收入不一定是完全线性相关
从盈亏平衡分析中的临界图中可以直接的看出,成本和收入呈线性相关。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固定成本有可能是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也会受其他因素影响与业务量不是呈线性关系,所以总成本线有可能是曲线。再联系我国现在通货膨胀的情况,即使单价不会变动,单价代表的货币价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量利分析法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再完美的方法也有其局限性,所以一个物流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不仅要适当的利用好本量利分析法,还要与实际相结合,实现更多的利润,建立强大的经营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小杏.本量利分析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金来富.本量利分析方法探究[J].会计师,2009,(10).
[3]褚洪生,卜华.本量利分析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08,(7).
[4]孙振丹.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5]冯静波.本量利的敏感性分析[J].新西部,2008,(24).
[6]符绍强.本量利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史研究,2002,(2).
[7]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藤晔,卫桁.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的应用[J].chinabtnet,2012,(1).
[9]徐英.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短期经营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3,(8).
[10]芳园丽.基于不确定因素的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科技和产业,2010,(2).
[11]臧大喜.现代报业经营中本量利方法的应用[J].当代经济,2012,(2).
[12]魏清泉.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2010,(8).
[13]吕洪波.本量利分析法应用于企业的案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7).
关键词:国际货物;运输;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前言
国际货物运事业是一个劳动高度密集的行业,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需要采用多种经营形态,如报关、空运、海运等,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货物运输企业不得不将更多的自主定价权授予业务经理,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货物运输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成为国际货物运输企业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1.货物运输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
对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效的财务管理能极大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而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则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新环境下,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对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流程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而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由此可见,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连。
2.国际货物运输业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而言,如果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和内部控制效果,就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合理、有序的进行,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对国际货物运输企业十分重要。
2.1 内部控制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国际运输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为自身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就需要从内部管理做起,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内部控制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地的内部控制,能对运输企业的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得企业管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适应国际大市场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际运输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2.2 内部控制能实现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
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企业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须要协调好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企业内部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持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目前,国际运输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需要两个甚至更多的部门配合进行,因此,各个部门必须通力协作,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及发展。在实践中,通过内部控制,能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利,确保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竞争力。
2.3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能确保资产的整体安全
在新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稳定的发展,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控,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防止经营管理人员出现的现象,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这样才能预防,确保企业资产的整体安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对国际运输企业的整体发展十分重要。
2.4 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对国际运输企业而言,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披露的准确度,而企业信息披露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必须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通过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全面审查、复核企业的会计资料,发现问题后,能及时的纠正,这就能为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供保障。
3.强化国际货物运输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理念
在新环境下,国际运输企业必须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理念,真正做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构建良好的内部秩序。企业管理层必须全面认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真正落实在日常经营中,以此促进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3.2 做好财务分析,创新管理手段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以往业绩、分析企业当前状况、预测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国际市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做好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力度,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确保财务分析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在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经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网络化财务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的局限,实现了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报账等功能,因此,企业还需要积极的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3.3 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良性循环
国际运输企业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环节,要全过程跟踪、监督,避免出现资金的盲目使用,造成资金浪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体系,对资金的使用比进行严格管控,不断节约资金、增收节支,全面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此外,企业还应该构建良好的外在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能力,深入挖掘市场,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3.4 加强风险识别与应对
风险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环境下,国际运输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在经营决策前,企业要广泛收集资料,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各种信息,找出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确保企业的安全经营。
4.总结
在新环境下,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国际货物运输业对国际贸易有极大的影响,为确保国际货物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国际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为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的经营打下良好基础。(作者单位:江苏远洋新世纪货运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亚娟.国际货物运输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经贸,2014,(16):132-133.
[2] 唐云.国际货物运输业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新财经:理论版,2013,(09):16-17.
[3] 于英红.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195-196.
[4] 周春华.论如何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J].科学与财富,2012,(10):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