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

时间:2023-06-28 17:32:29

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缺陷;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10日

一、引言

金融危机过后,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我国信用卡不良率连续三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逐渐降低,但是随着四万亿投资弊端的显露,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复杂多变,又由于信用卡不良率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使得随时可能出现信用卡不良资产反弹。那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目前处于什么状况?其业务发展存在着哪些方面的缺陷?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产业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自2002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发行信用卡以来我国信用卡发卡量每年都在不断的攀升。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357.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72亿元,增长41.97%。同时,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程度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居民普遍的收入能力都相对落后的阶段,消费受现有收入、消费预期、收入预期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形成消费信贷的动力。因此,信用卡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国民经济水平的充分发展作为前提条件,根据国际上信用卡业务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当一地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稳定达到4,000美元以上的水平以后,信用卡业务就有可能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方面的缺陷

(一)信用体系建设和相关法规不健全。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看,信用卡业务的运行就是个动态博弈的过程,该博弈过程以客户的“可信性”为中心展开,其中“可信性”就是指动态博弈中先行动的参与方认为后行动的参与方会对自身做出的相关行为,其中不利行为属于“威胁的可信性”,而有利的行为可称之为“许诺的可信性”。(图1)

如图1所示,对信用卡业务的动态博弈进行分析:括号中逗号前后的数字分别表示银行和客户效益。发卡机构可以选择发卡,也可以选择不发卡,而且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发卡机构选择不发卡,则其能够获得8个单位的收益,而客户则没有获得任何收益;如果发卡机构选择发卡,则到达客户选择节点,客户也有两种选择――履约和违约,不论客户选择哪一个,博弈都结束,若客户选择履约,则发卡机构获得12个单位的收益,客户获得2个单位的收益,若是客户选择违约,则发卡机构得不到任何收益,而客户独自获得了16个单位的收益。若发卡机构选择了不发卡,确实可以保住8个单位的收益,但是却失去了发卡时可多获得的4个单位的收益,所以发卡机构在判断是否发卡时,首先必须对客户能否遵守承诺做出判别。在博弈中,博弈双方都把各自能够获得多少利益作为首要的考虑问题,所以信用卡客户会选择在透支使用信用卡之后不还款,以独自获得16个单位的收益,发卡机构基于博弈论的考虑也会认为客户会违约,从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选择不发卡,在这种对信用卡持卡人的信用没有相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发卡机构和客户之间的信用卡业务就不可能进行,使得我国信用卡业务无法正常发展。若我国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当客户违约,而发卡机构选择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此时客户会想到这样的结果会使自己落个收益为0的结果,所以客户会选择履约,则可以得到的结果是发卡机构获得12个单位的收益,客户获得4个单位的收益,双方都多获得了收益,这样信用卡业务才能正常发展。

因此,通过该动态博弈过程可以看出,要想信用卡业务继续有效的发展,需要我们健全信用卡业务的相关制度。而在我国,信用卡相关的规定还只能从《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民法通则》、《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找到一些原则性规定,即使仅有的针对信用卡业务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也仅仅是作为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形式出现。这些相关管理办法法律级别低,在责任方面常有纰漏,使得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问题,这就造成了发卡机构的被动,不能及时处理相关有问题的业务,造成损失。

(二)存在大量睡眠卡,使用率低。到2014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49.36亿张,其中,借记卡发卡量为44.81亿张,信用卡发卡量为4.55亿张。与借记卡相比,信用卡的规模还很小。从人均持卡数量来看,截至2014年末,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3.6张,较上年末增长17.04%。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张,较上年末增长17.24%。但这都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美国人均持卡3张,日本人均持卡1.5张,我国台湾人均持卡0.5张。信用卡使用率偏低的另一个表现是无效信用卡――死卡、睡眠卡大量存在,持卡人在三个月内平均用卡次数美国是将近30次,韩国是多于10次,而我国仅为2次。

我国信用卡的活卡率基本维持在55%左右。我国信用卡使用率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使然,与美国崇尚提前消费和信用消费的观念不同,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是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甚至以借贷消费为耻,消费信贷的做法不能很快为大多数人接受也在情理之中;二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居民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进行消费信贷;三是我国信用卡经营模式自身存在问题,大多数银行粗放式经营,盲目追求发卡数量,却不进行功能或服务的创新,大多数员工为了完成计划的发卡任务,不顾对方是否有需求,简单让对方开卡帮自己完成任务,这些卡通常都会成为死卡、睡眠卡。

(三)电商信用支付业务对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冲击。近年来,虽然信用卡的信贷规模在增长,授信使用率在持续上升,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电商领域已经出现了类似的“虚拟信用卡”,如2013年阿里金融推出的信用支付业务,它的业务资金虽仍来自于银行,但是信用分析、授信业务以及预期催收完全由阿里金融承担,同时罚息收入也由阿里金融独享。在个人消费领域,在政策支持下,类似的虚拟账户如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以及苏宁易购部分上线的“任性付”将会有更大发展的空间。并且在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允许8家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这意味着央行即将开放个人征信业务。这些都对银行信用卡业务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一方面分流了部分客户资源,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分享了部分贷款业务的利润,特别是个人贷款业务。

(四)信用卡不良率不断上升。央行的《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357.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5.72亿元,增长41.97%。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期末应偿信贷总额的1.53%,占比较上年末上升0.16个百分点。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猛增的背后,是信用卡信贷规模的增长。截至2014年末,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为5.6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授信使用率则继续保持上升态势,较上年末增加1.40个百分点,达到41.69%。信用卡应收账款方面,各行信用卡贷款在总贷款当中的占比均出现连年上升。

截至2014年末,招行、中信、浦发的信用卡贷款分别为2,199亿元、1,261亿元、59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1.7%、45.8%、79.6%。根据各大银行公布的年报,只有招行、浦发和平安三家银行公布了信用卡不良情况,其中除招行信用卡不良率仍维持在1%以下,且较2013年下降5个基点至0.94%外,浦发和平安的信用卡不良率均高于1%。截至2014年末,平安的信用卡业务不良率为2.77%,较2013年增长1.19个百分点。浦发银行信用卡2014年不良率为1.47%,较2013年下降0.28个百分点。而对于盈利情况,目前仅有招行、中信、浦发三家股份银行公布了其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其中,招行2014年信用卡利息收入达118.44亿元,同比增长33.8%,信用卡非利息收入达121.17亿元,同比增长55.2%;中信银行、浦发2014年分别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132.9亿元、48.3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49.6%、85%。信用卡不良率的不断提升,使得各大银行开始重视逾期未尝信贷的催收。其中,浦发银行更是发起全国性的“全民催收大会战”,成为全国首家发起“催收总动员”的银行。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建议

(一)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及社会征信评价体系。美国在关于信用卡风险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具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其中最值得我国借鉴的是《公平信贷报告法》,这是一部专门针对个人征信体系,要求征信机构要尽职做好对申请人客观的信用评价,这样可以降低后期持卡人的不履约风险。再者,美国的社会信用评价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断调整,形成了极为成熟的制度,发卡机构可随时通过专线电脑向专门的信用局个人信用资料库调取申请人的个人信用档案,信用局完备的查询信息能迅速反馈是否给予申请人授信及授信额度。发达的社会征信体系形成,为发卡机构提供了极大方便,也促进了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借鉴美国,尽快颁布和实施个人信用制度法律及其配套规章,以从单位信用保证和道德约束逐步过渡到以个人信用保证为主、法律约束为辅的信用体系中来,用法律的形式对个人账户体系、个人信用的记录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级别的评定、披露和实用,个人信用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及行为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国家强制方式来推行个人信用制度,使个人信用支付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以此来促进我国信用卡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大数据助推信用卡营销新常态。各大银行都掌握了大量客户消费、需求等行为数据,这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可将“大数据”运用于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客户营销不同类型的信用卡。信用卡营销部门可以与客服中心联盟,为客户提供强大的后续跟踪贴心服务。在信用卡产业面临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中,服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选择哪家的信用卡。而客服中心作为接触客户最主要的平台,一是可以通过分析客户消费数据,形成对客户消费方式的精准预测,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消费推荐服务,充分提高服务效率以及细分客户群体满意度与价值;二是形成口碑传播良性循环。互联网时代传统广告弱化,基于自媒体的口碑传播效应成为市场拓展的主战场,客服中心要通过大数据整合客户自媒体使用情况,对于自媒体使用频繁的客户重点关注,并给予优质客户服务体验,推动良好服务口碑通过自媒体途径迅速传播。大数据准确定位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选择营销可以提高营销的效率,同时又可使后续的客服中心了解客户习惯,更贴心地服务客户。因此,信用卡营销与大数据和客服中心更好的结合可以更大程度上促进信用卡产业的发展。

(三)信用卡业务发展新方向。整合创新线上支付工具,积极应对“支付脱媒”。对于大额在线支付以及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支付,要充分发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支付工具安全等级高的特点,不断强化商业银行在此领域的比较优势;针对小额、频繁、安全性要求较低的线上支付需求,必须积极研发或优化线上快捷支付产品,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新兴线上支付工具展开竞争。要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保障支付便捷和转接成功率高,确立在线交易中间担保机制,持卡人可随时随地通过台式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终端和入口进行支付,满足本人支付和代人支付、主动支付和授权代扣等多样化需求;可与线上商户会员体系及促销活动无缝对接,使消费者在支付环节享受一站式会员待遇及促销优惠。要提供良好的安全体验,在便捷性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树立行业标杆,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正面竞争。

(四)实施风险转移措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分散措施主要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工具,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赋予具有所有权的资产以流动性,将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证券并同时画的流动资金的过程。对于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而言,资产证券化不是其主营业务,不具备大规模盈利的能力,但却是应对风险的必要措施。信用卡业务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散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应收账款的风险,有利于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回笼信贷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运用的总体成本、有利于剥离不良资产、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以达到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信用卡业务虽然趋于成熟,但其发展依然有广阔的空间,完善的法律法规,大数据资源的充分运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促使我国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振东.信用卡法律理论及适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第2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信用卡业务发展对于提升银行整体实力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发展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总体上呈现出发卡数量增加、发卡速度加快等较好的特点,但是与此同时持卡消费额较低、信用卡消费总额较小、信用卡交易次数较少、信用卡特约商户普及率低等信用卡业务固有缺陷也仍然存在。通常来说,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引入期,其业务整体上处于唤醒和了解信用卡产品概念的阶段,而在成长期许多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其信用卡业务会有着较快发展,而成熟期的信用卡业务的销售速度会不断加快,更多的发卡机构也会进入信用卡市场参与信用卡市场竞争,导致信用卡业务竞争的不断加剧。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较大程度上处于成长期,同时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处于成熟期,即我国的大众市场刚刚开始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接纳。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个清晰的信用卡高中端市场划分。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商业银行也尚未形成一个基于不同持卡人的清晰的客户结构。目前几个较大的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不同领域中各自存在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同时在某些单项信用卡业务中形成了银行自身的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互比较之下这些信用卡业务特色并不突出,优势并不是非常明显,这既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

在我国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信用卡业务的有效发展是提升商业银行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商业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时应当对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等发展趋势有着清晰的了解。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

信用卡受理环境改善是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改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信用卡受理环境的改善对于促进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进入良性循环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大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并通过鼓励大众对于银行卡进行有效使用更好地接受银行卡业务,在促进银行卡业务规模有效扩大的同时使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能够更快的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虽然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改善是一项系统性的庞大工程,但是因为其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其他组织和机构进行有效协调与联系,在各司其职、密切分工的前提下有效形成一个既相互合作又有序竞争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从鼓励商业银行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的角度出发建立高效合理的银行卡业务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更好地调动各方的力量进入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建设中,使我国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信用卡受理环境不断改善。

2.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许多业务上开始追赶先进国家水平并且许多业务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之中银行卡业务即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3.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

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趋势。通常来说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自己业务操作失误造成的。除此之外,一些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与业务发展配套的内控措施,片面追求发卡量和信用卡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使得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存在着较大风险。因此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内控制度的有效建设,建立专门风险测控部门,同时对商业银行的银行卡业务的风险进行高效化、科学化管理。另外,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标准化的信用卡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信用卡业务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注重合理采用责任制,更好地在制度层面减少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控制成本。

4.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

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对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的影响是整体性的。众所周知,信用卡业务是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业务。作为现代电子支付手段,信用卡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因此商业银行在信用卡推广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信用卡业务完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的有效创新。例如在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卡系统运行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发卡效率的提升,在信用卡发行过程中能够更快的给客户办卡,将会直接提高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营销模式的完善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电子化的客户服务中心,从而促进信用卡业务营销信息的有效反馈并促进业务营销模式的有效完善。

5.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

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水平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坚持信用卡业务及时的推陈出新,同时注重坚持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并根据信用卡客户的需求来制定业务目标。除此之外,在信用卡业务客户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当注重不断更新服务观念,改进和完善服务水平,有效提高服务效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信用卡客户价值进行分析,通过市场细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不断加强和完善与信用卡客户的关系,在设计新服务模式的前提下促进信用卡业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最终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得到不断的扩大。

三、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银行卡业务的有效开展对于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银行卡业务时应当对银行卡业务的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银行信用卡发展趋势的有效分析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宏亮,穆文全.信用卡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9.

第3篇

一、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发展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起步晚、品种少等诸多因素,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与其他商业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有:银行卡业务功能品种单一。尽管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发展迅速,推出不少业务品种,但在业务创新方面明显滞后,并没有推出贷记卡,不能适应不同阶层客户的需要;银行卡营销措施不够。农村信用杜银行卡在宣传、推销和服务上不能相互衔接,造成营销脱节;发卡质量低,高端客户少。部分地区存在为发卡而发卡现象,造成睡眠卡数量较高。同时,高端客户仅占客户总量的8%,低端客户占比为92%,其中相当一部分尚属于睡眠状态的无效卡;POS消费结构不合理,手续费收入偏低。卡消费额占全市卡消费总额的27%,手续费收入却只占8%,说明刷卡消费上多是大额消费,小额消费量少,导致了消费额与消费笔数不成比例。降低了手续费收入。

二、针对问题的原因分析

结算渠道不畅。当前结算渠道不畅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尽管近几年农村信用社的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渠道等方面均有所改善,但远不能适应业务飞速发展的要求,与商业银行相差甚远。县级城市的资金结算仍大部分沿用传统的邮政汇款、银行汇款、汇票等方式,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及多数个体工商户都选择在商业银行或邮政部门办理业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信用社目前不能实现全国通存通兑,造成了客户的流失。

农村市场银行卡意识淡薄。银行卡作为一种金融结算工具,以其使用方便、安全时尚等特点,日益受到民众的关注与青睐,特别是给外出务工、学习一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消费意识淡薄,使用银行卡办理金融业务的非常少,例如:农民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2%,使用银行卡的还不到30%。他们对银行卡业务知之甚少,怀疑薄薄一张卡能够实现金融功能,认为只有使用存折、邮政汇款等传统金融业务保存资金才最安全可靠。另外,居民收入少、消费水平低、宣传不到位等种种因素严重制约了农村市场银行卡的发展进程。

县域经济POS业务发展缓慢。目前,我国银行卡发展的重心集中在大中城市,县域经济的银行卡受理环境很差,POS业务在县域经济中发展缓慢,而县域经济的银行卡业务如果不能加快发展步伐,将直接影响到我国银行卡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数县域经济商户对POS业务的理解存在误区,有的商户居然以买不起设备为由拒绝受理POS业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针对当前银行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步走”的规划构想,即“先期培育”、“规范发展”、“开拓创新”三步,努力打造具有农村信用社特色的银行卡业务。

(一)第一步为先期培育阶段,任务是成立银行卡管理部门,培育银行卡市场环境。成立银行卡管理部门。农村信用社成立专职银行卡管理部门,对银行卡业务实行“经营一体化”管理。紧跟市场潮流和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业务开发流程。同时,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银行卡业务进行考核。

银行卡市场培育,通过增强信用社银行卡创新功能、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培育和占领农村经济市场,建立良好的银行卡业务环境,培养大批的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客户群。

1、正确认识发展银行卡业务的重要意义,以内部职工的用卡行为提高外部民众的用卡意识。进一步增强发展银行卡的意识,号召农村信用社全体员工行动起来,增强银行卡意识,通过自己的用卡行为起到身体力行的宣传效果,带动周围人群了解银行卡,使用银行卡,共同促进卡业务发展。

2、抓住机遇,抢占县域经济POS业务市场。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利用自身在县域经济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POS业务,努力形成县域经济的POS业务垄断。制定县域经济P0s业务的长效发展机制,扩大宣传,加大投入,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做大县域经济POS业务市场。

3、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宣传效果。改进宣传方式,制作有特殊效果的宣传产品,准确把握客户心理,形成农村信用社的特色宣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扎根于客户心中,促进各项业务的发展。

4、切实提高客服水平,增强客户对农信的忠诚度。坚持“办一笔业务,交一个朋友。发展一群客户”的指导思路,发动业务人员要走出去,贴近客户,了解、研究市场,拓展服务手段,可以通过建立电话或短信联系、定期走访、寄送账户交易明细、宣传资料或节日贺卡等渠道,加深与客户的感情,增强客户对农村信用社的忠信度,拓宽业务空间。

(二)第二步为规范化发展阶段,任务是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发展特色银行卡业务。内部管理创新。全面推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绩效决定薪酬”的薪酬结构体系,把员工的利益与农村信用杜绩效考核指标以及资产保值、增值联系起来,增强工作积极性:制定完善的稽核监察制度,设立审计委员会,组建垂直领导、独立于各级经营管理层的审计队伍,配备足够数量和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同时实行员工岗位轮换,加强对重要岗位的监控;做好对信用社银行卡客户的安全用卡教育,加强特约商户风险防范。

客户资源管理及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客户资源管理数据库,对客户信息归纳整理,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针对存款大户、关系单位,发放VIP卡。在各项业务的办理上提供高于普通客户的贵宾级服务。

客户关系模式的转变。把正确建立、处理、发展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作为农村信用社营销渠道的核心,通过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实现与客户之间的利益互补。

银行卡种类优化创新。一是医疗保险卡。与社会保障部门合作推出医疗保险卡,专门用于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转账支付结算,不仅能带来大量的存款,还能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二是农民工银行卡创新。通过降低农民工银行卡手续费,改变当前特色终端服务业务的存取款模式,把给农民工的实惠落到实处。三是农村一卡通。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一卡多用的“农村一卡通”,农村信用杜就可以在该卡上按时扣缴电费、水费、话费等各种费用,给客户带来极大便利。

自助设备的更新。实现各项业务的自助缴费功能,缓解柜台压力;开发可以刷卡消费的自动售货机,为客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第4篇

[关键词] SWOT分析;信用体系;专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 F8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12-0143-03

[作者简介] 丁依群,井冈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邱 萍,井冈山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西 吉安 343009)

1978年中行广州分行首先同香港东亚银行签订协议,开始代理国外信用卡业务,信用卡从此进入中国。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在国内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自此我国的银行卡业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增长最快和最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国家之一。信用卡是银行签发给那些资金状况良好的人士在指定的商家购物和消费,或在指定银行机构存取现金的特制卡片,具有消费信用、转账清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凭证。银行卡作为现代金融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作为一种记名无面值支付工具,因其具有功能齐全、轻盈易带、方便安全、低成本运行等优点,使其在商业银行业务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它的推广和使用,对于减少现金的使用、改善流通环境、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客观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就是以我国商业银行为单位,积极审视银行发行银行卡业务本身的优势与劣势,同时洞察银行卡发展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认真分析有关情况,为银行卡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一、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竞争优势(Strengths)

1.银行卡市场渐趋成熟。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支付体系。首先,以借记卡为主体、信用卡快速发展的银行卡产品体系基本形成。随着银行卡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意识的增强,借记卡产品功能不断拓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品种不断丰富。截至2007年6月底,我国共发放银行卡7.14亿张,银行卡账户人民币存款余额1.35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长19.5%,外币存款余额27.35亿美元。2007年1-6月,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12.1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37%,其中直接消费金额2547亿元,同比增长92.8%。其次,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受理市场,人民币银行卡已在2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受理。银行卡支付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持卡消费习惯初步形成。就受理市场而言,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加入银联网络的发卡机构已有141家,联网POS(销售点终端)37万台,联网ATM(自动取款机)6.2万台。2007年上半年,全国通过银联网络共实现跨行交易8.3亿笔,交易金额292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2%和94%。POS终端同比增长34%,而同期POS跨行交易量同比增长57.3%,交易额同比增长81.3%,明显高于同期POS机具的增长率。单台终端交易量的大幅度增长,表明收单市场正在走向深度发展,中国的银行卡受理市场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国内银行卡市场由粗放式的“跑马圈地”逐渐转变为精耕细作的深度开发,以高投入为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机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银行卡业务自身创造收益的“造血”功能也日益增强,“以收养支”的良性循环在逐渐形成。与前几年相比,近年我国银行卡的发卡量增幅有所放缓,但交易量仍然呈高速增长态势。这种比例结构,意味着银行卡单卡交易量明显增大,说明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逐渐步入成熟阶段,已从单纯的市场扩张到越来越追求实际收益,业务发展的思路日渐趋于理性和务实。中国银行卡产业已经开始从前几年单纯的“外延式”的规模增长逐渐转向“内涵式”的效益增长,增长模式的这种变化为产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奠定了重要基础。

2.发卡银行的竞争意识增强。近年来,国内的信用卡市场上,各家商业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抢夺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在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方面也狠下功夫。广发银行的“全额挂失前48小时失卡保障”,打造了安全信用卡理念。持卡人一旦卡被盗刷,48小时之内银行将给予全额赔偿。加上“挂失即时生效”、交易短信告知的“瞬时通”等服务,大大保障了持卡人的利益和用卡安全。中国银行以信用卡为基础,融合理财、保险等金融服务推出“中银长城——人保关爱理财信用卡”创新产品,这是国内首张集刷卡消费与保险功能于一身的信用卡。其他商业银行还推出了一些联名信用卡产品,通过与特定行业、商户合作,为持卡人提供联名商户会员服务、购物折扣、多倍积分、积分换购等优惠和增值服务。中国光大银行与正道花园商厦联合发行了“正道花园-炎黄信用卡”;中国民生银行与江苏交通广播俱乐部联合发行了“交广联名信用卡”;中信银行与深圳电信联合推出了“V卡联名信用卡”等等。这些银联标准联名卡的推出,有效整合了商业银行与各行业的优势资源,为更好地培育客户、促进用卡、刺激消费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各家商业银行还针对特定人群和主题,开发了多种银联标准主题卡、认同卡产品。招商银行的“Hello Kitty粉丝信用卡”,巧妙地将Hello Kitty的卡通形象植入信用卡产品,完美地诠释了Hello Kitty与其“粉丝”如影相随的亲密关系。面对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中国建设银行发行的“龙卡大学生卡”,为持卡人提供了校园团购优惠分期付款、免费异地存款等系列专享权益。中信银行针对境内外到北京旅游的游客发行了“中信——北京银联标准旅游卡”。这些特色卡种的推出,显示出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服务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

二、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存在的劣势(Weaknesses)

1.银行卡异地和跨行使用不方便。首先,目前各行自成系统,资源不能方便共享,银行卡不能相互通用,客户使用不方便,不能实现“一卡在手任我行”。此外,跨行业务规范和标准以及业务规则和差错处理等都不统一,如贷记卡、准贷记卡在POS机上消费使用时,有的发卡行按照国际惯例规定不需要输入核对密码,只凭签字来确认持卡人身份;有的发卡行规定要凭借密码和签字来确定持卡人身份;还有的发卡行规定只有消费达到一定金额时才需要输入密码,一般只核对签字即可。这些限制的存在,不能满足客户在使用中无须识别发卡机构均能直接办理业务的要求,从而影响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发展。

2.银行卡的受理环境不够普及。受理市场的建设是目前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无论是POS机的铺设还是ATM网络,在数量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4国银行卡市场的平均情况作对比,在国外发达银行卡市场上,每万人平均拥有170台POS机,而在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天津在内的国内19个重点城市银行卡市场上,每万人仅平均拥有20台POS机。同样的差距体现在ATM网络的铺设方面,上述19个中国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不到3台ATM,而在国外市场上,这一数据接近13台。银行卡受理终端发展缓慢,影响了客户持卡消费的积极性。受理环境的不够理想极大地限制了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特约商户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据统计,在各种银行卡中,活跃卡、睡眠卡和死卡各占1/3,银行卡的实际使用量与发卡量相去甚远,在日常消费中现金仍是主要结算方式。 转贴于

3.银行卡的风险防范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银行卡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工具,并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专业化特点,已严重危害到银行卡的资金安全,给持卡人和发卡行造成经济损失。分析银行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银行卡科技含量不高造成的风险。制造银行卡所需的磁卡读写器及程序盘,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如果再配上电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读卡、写卡和输入密码,以此来更改银行卡磁条信息,变造银行卡就易如反掌。第二,发卡银行营业场所、设备防范设施不到位形成的风险。如密码键盘外露、操作台过大、未设置监控设施及一米黄线等,使犯罪分子很容易与持卡人接近,通过窥视、观察持卡人按密码的手势操作就能够轻易获得持卡人的操作密码,为犯罪分子伪造或变造银行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第三,持卡人自身防范意识淡薄形成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存取款时不排队照顺序操作、将存取款凭证随意丢弃、设置和输入密码时不提防旁人窥视,有的甚至认为银行卡和身份证均在自己身上,别人即使知道了自己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也不能取现,这也是犯罪分子能够轻易窃取卡号、密码的主要原因。第四,发卡银行营业人员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形成的风险。目前,利用假身份证或冒用他人身份证开户办卡花样繁多,一人多卡等可疑现象普遍存在,如果营业人员防范意识或判断能力不强,就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银行卡犯罪行为。第五,信用卡管理不完善形成的风险。如银行卡挂失制度不完善,当银行卡丢失时不能做到当时报失,当时生效。

三、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

当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拥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按照金融市场基本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时,人们主要用现金消费,而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人们会产生预期消费心理,这一阶段是信用卡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和增长空间。目前,我国的部分地区和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已进入这一区间,这给银行卡业务提供了巨大的未来发展空间。同时,在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将会陆续出台有关银行卡业务管理的行政法规,这将会从多方面规范、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在有关行政法规的规范下,受理市场的建设将会得到加速,形成较为良好的消费环境。地方政府有望成为改善受理环境的重要领导力量,社会各界对于信用卡的认知、重视和参与程度将越来越高。商家接纳银行卡的积极性会得到很大提高,用卡的行业范围将迅速扩大。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国内银行卡的制度基础日趋规范,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加快构建。所有这些都对信用卡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助推力量。另外,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为银行卡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电子商务使企业从采购到销售的运营效率大幅提高。未来世界电子商务最大的市场也将在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催生在线支付业务及银行卡业务的创新与发展,这对我国银行卡业务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以后发展的动力。中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也是加速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契机。目前,上海和北京市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的建设。

四、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外部潜在威胁(Threats)

1.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有不完善之处,不利于促进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信用卡是银行签发给那些资金状况良好的人士的信用支付工具,是可双赢的支付手段。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极大地促进包括信用卡业务在内的信用交易的发展,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必将举步维艰。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基本上还处在建设的起步阶段,个人信用制度缺欠,个人信用无法评估,没有社会化和规范化的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对申请人的收入和信用记录的真实资料,无法实现全国联网和资源共享,个人信用状况很难掌握,无法从根本上堵住欺诈申请的源头。

2.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还未健全,不利于规范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相关的专门性法规只有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3月制定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但该办法在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仅仅是一种行业规范和处罚,而没有明确银行卡公司等市场参与者的资质要求、准入程序、监管要求和主体、客体的法律承受责任和支付、结算权力法律保护等。2006年初中央九部委颁布的《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着重关注银行卡风险管理,并且把“安全”放在各项银行卡服务目标的首位,充分说明政府对银行卡产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希望。但是,国家在目前的金融法规系列中尚没有一部真正意义上系统涉足银行卡的法律。再就是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尚不健全,影响了银行卡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这必然会对银行卡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3.“狼”终于来了,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卡发展是个巨大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承诺逐步开发金融市场,现在已经是外国金融机构准入的时间了。目前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发卡机构有五家:VISA国际组织、MASTERCARDINTER-NATIONAL、JCB、AMERICANEX PRESS和大莱(DINERS)信用卡公司。除了JCB来自于日本,其余皆来自美国。这些国际银行卡组织正各雄踞一方,以其资金、技术、服务的优势渗透、占领世界银行卡市场。其中,开放的中国是他们以后发展的主要市场。

4.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信用卡真正的意义没有完全体现。由于我国目前银行卡发展滞后,现存的信用卡仅仅能称之为准贷记卡,与国外发达的贷记卡相比尚有差距。一方面,我国信用卡透支额度较低,信用额度仅在万元以下。另一方面,我国的信用卡自客户透支之日起即开始收取万分之五的利息,而在国外银行,在相应期限内是不需要付息的。而广泛存在的借记卡,则更多地充当了备用提现的功能,成为储蓄的附属功能。因此,我国银行卡在促进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所起作用非常有限。这与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商业信用不够发达、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都有关。

总之,当前我国发展银行卡业务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面临许多发展机遇,也存在一些潜在威胁。要使我国银行卡业务得到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国家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健全相关的法规;另一方面,银行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根据客户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和服务,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在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1]戴维·M·布泽尔,等.银行信用卡[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万建华. 加快发展我国银行卡产业[N].人民日报,2006-10-09.

[3]孙芳. 浅析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10).

[4] 王净. 我国银行卡业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思路[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4).

第5篇

关键词:中国信用卡业务;美国信用卡业务;比较分析

信用卡是国际流行的先进支付工具,被称为现代社会的电子货币,以其安全、方便、快捷的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金融业现代化的象征。

中国被称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近几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较晚,无论是理论基础、业务经验还是运作水平都处于较低层面,而且受到技术水平、用卡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因此目前信用卡的应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作为一种复合型金融工具,信用卡在中美市场的差异说明信用卡的发展与一国的经济发展、制度变迁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信用卡发展的经济环境、营销手段等,可以优化信用卡业务发展模式,为信用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尤其是中国加入了wto后,充分利用银行的网络资源完善和发展信用卡业务,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接轨,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现状

目前,中国各家发卡银行为抢占信用卡市场都在积极推出车行的信用卡,使得中国信用卡的发卡量、交易量和透支余额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同时,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不断吸引着消费者,持卡消费已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时尚。

但是,中国信用卡市场规模较小,效率较低,导致中国信用卡市场呈现出一高两低的特点,即每笔交易额高,交易量低,信用卡信贷比重低。而阻碍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对信用卡业务的严格管制、受理市场规模较小以及较高的通讯成本。

(二)制约因素(硬件方面)

1、信用卡产品尚不规范。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发行、使用的信用卡绝大多数是借记卡。银联2006年发行的标准卡中,借记卡1.41亿张,而信用卡只有313万张。由于缺少个人资信、风险监控、透支催收等手段,发卡银行对风险普遍抱有畏惧心理,对信用风险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这是制约信用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设备、技术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有些发卡银行电子化水平不高,通信设施不健全,加上程序设计与使用、设备、人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商户、储蓄网点与发卡银行之间还未能完全实现联网,使一些网点业务处理处于半手工状态,当持卡人消费时,授权速度又太慢,异地用卡授权手续繁琐,不能直接授权,使持卡人长时间等候,体现不出信用卡方便、快捷的特点,影响了信用卡的形象。消费后资金结算时间长,再加上有些信用卡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柜面服务跟不上,办理业务不及时,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有些发卡银行综合业务网络系统中,信用卡会计核算程序在设计上存在不足。

3、发卡银行之间缺乏合作,未能真正利用网络资源。通用性是信用卡的特征之一,也是信用卡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而目前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在业务上盲目竞争。各发卡行在网络建设、设备配置、商户市场开拓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作为商业银行间彼此竞争的手段,发卡银行之间只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而不能成为合作伙伴。这就造成了各发卡银行之间网络、设备不兼容,商户不能共享,使得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不能形成合力,用卡环境受到限制,造成网络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服务问题(软件方面)

1、服务与收费。信用卡所提供的方便性与安全性,是其产品的核心。但在中国真正的信用卡并不多,目前的大多数信用卡实际上只是一种可以延期付款的借记卡。另外,中国银行并没有提供信用卡应有的信用担保,信用卡被盗用的风险和损失全部由消费者负担。事实上,中国银行从开办信用卡业务之时就一直在想方设法为自己规避风险,拒绝提供真正的信用担保,最初甚至要求消费者以存款质押。在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的情况下,银行却还要按国际惯例收取年费。但他们没有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信用卡无论是产品内核还是服务都和国际惯例相差甚远。

2、个别发卡行金融政策观念不强,不按《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执行。为了吸收存款,为某些企业将存在银行基本账户上的存款转到信用卡账户上,有的甚至将单位商品销售收入、营业收入、行政费等转入信用卡户,为企业单位办理转账、提取现金、发放工资、奖金等,实质上超越了信用卡业务功能,履行了银行基本账户的结算功能,形成了多头开户,为企业逃避还贷还息、偷税、漏税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中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比较

(一)中美信用卡市场规模的比较分析

中国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银联标准卡境内新增1.44亿张,占到银行卡市场增量的68%,共有11家银行发行了400多万张标准的贷记卡,成年人持有信用卡的比例开始接近3%,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开始接近1%。可见,中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初见雏形,但与境外成熟信用卡市场相比,市场规模还较小。

据统计,美国信用卡的发卡量已经超过了10亿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超过80%,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为25%;在8000万拥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偿的平均欠款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偿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都愿意选择最低还款方式承担贷款利息。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新兴市场形成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阶段,还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中美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比较分析

总结境外银行卡市场的经验,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邮购分期付款、pos分期付款、签购单分期付款、现金分期付款。市场实践中,pos分期付款、现金分期付款较为流行。

在境外较为发达的信用卡市场中,分期付款业务的开展情况并不一样。在英、美等国家,由于信用卡业务发展比较充分,不仅银行、专业化机构大量发行通用型信用卡,许多大型商户也普遍独立发行私有标识信用卡。相对于通用型信用卡,私有标识信用卡的一大特点,就是为持卡人的商品购买提供费用较为优惠的分期付款计划(甚至零费用)。因此,在美国,通用型信用卡通常不提供分期付款计划,但是,为了争取新客户申请通用型信用卡,发卡机构偶尔也会提供较优惠的分期付款计划。

对于美国等发达的信用卡市场而言,中国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前一阶段,在“邮购分期付款”的基础上,中行、建行等多家银行在全国积极推广“pos分期付款”及“签购单分期付款”,市场拓展非常迅速。

中国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是银行通过产品创新争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结果,也深刻地反映出银行正在探索完善现有的信用卡业务盈利模式。中国自2003年进入“信用卡元年”以来,银行都把信用卡视作最有潜力的个人金融业务,投入资源大力发展。年费收入、循环利息和商户佣金是信用卡业务的三大收入来源,目前,减免年费已经成为常规性的促销手段,同时,持卡人尚未普遍养成使用循环信贷的习惯、信用卡沿用借记卡较低的商户扣率标准,进一步限制了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期付款等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寻求盈利增长是各商业银行应对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

2005年底,中国信用卡透支余额不足150亿,在总额为2.2万亿的个人消费贷款中仅占约0.7%。而美国市场中,这一比例通常在8%左右。两者的差异,表明现阶段信用卡还不是中国持卡人获得消费贷款的一个主要途径。此外,中国信用卡循环信贷利率属于政府定价,银行难以通过降低利率水平促进居民消费信贷需求。而推出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能够有效地激发持卡人的消费信贷需求、培养持卡人的循环信贷习惯。其中,签购单分期付款是持卡人以支付手续费的方式,自行承担资金成本,实际上相当于银行为持卡人提供灵活便捷的个人贷款。

目前,中国信用卡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类创新信用卡分期付款计划的设计和推广,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加速发展信用卡业务。可以预见,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三、促进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对策

结合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弱点,对比分析美国的做法,本文对促进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细分市场并采取不同的市场定位

1、对中国信用卡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有效的细分市场开发战略。针对持卡人年龄、职业、收入、爱好等特点,划分出不同的细分市场,银行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具有特殊服务功能的卡种来赢得消费者,占领特定的细分市场。

2、国外的商业银行往往设立专门的附属公司经营信用卡业务,即使留在银行以内,隶属于零售金融部门,其经营管理方式也相对独立。只有当银行信用卡业务能给客户提供高层次、高水平的服务,给客户带来了收益和优质服务的享受,才能不断把信用卡业务做大、做深,促使其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因此,国外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二)通过营销方式差异化提高效率

1、整合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效率。将银行信用卡部全面转换为从事产品销售、交易收单、特殊服务,依据统一政策开拓市场,改进服务,强化经营。

2、介入用卡环节,通过抽奖、征(免)税等措施,促进持卡消费的比重。持卡消费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点环节,连接发卡、受理两大市场,促进持卡消费对加快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作用非常大。

3、实行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宣传、集中产品研发。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扶持“银联”标识卡和银联网络的发展,实现各类卡片、受理终端、业务处理流程和服务质量的统一和规范,建立合理的业务收费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整体优势,尽快扩大持卡消费量。

(三)进一步加强硬件建设

1、加快电子化进程,提高服务质量。各家银行应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信用卡业务电子化进程,充分发挥信用卡方便、快捷、安全的优越性,确保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2、加大技术投入,建设全国银行卡网络中心。网络中心将搭乘高速信息列车,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技术,使持卡人实现自动转账、自动授权服务、网上购物等功能,同时实现银行卡跨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发卡银行的经济效益。

3、打造强大的银联公司和银联品牌,巩固银联网的地位,加速银联网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业务链建设,推动银联品牌的国际化。

总之,国内各发卡银行在产品、服务手段与网络技术上各有所长,只有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使中国成为真正的信用卡大国,减少现金流通,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月君.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第6篇

代,英国的“幸运衣着用品联合商店”即开始使用类似当代信用卡的一种商业凭单,由商店发给客户,客户用来在制定的商店购物,每周支付一次货款,由商店按时派人上门收取。这种凭单具有支付和循环信贷的功能,可以说是现代银行卡——信用卡的雏形。美国信用卡雏形的产生虽晚于英国,但是真正信用卡的兴起却发生在美国,并在那里逐渐发展成熟,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便利的一种支付结算工具。从1985年我国第一张银行卡诞生,到1993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金卡工程,推动银行卡系统的联网通用,从2002年中国银联的成立,到银行卡业务逐渐成长,以至银联品牌走出国门,不过区区20多年,中国银行卡业务从无到有,迅速成长,已逐渐演变为一个日益成熟的产业,并迈步走向国际舞台。

二、银行卡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银行卡产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银行开始从事信用卡业务至今,银行卡已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金融支付工具。概括起来,我国银行卡产业大致走过了5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78年至1993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起步阶段。从开始信用卡业务,到多家银行实现发行自主品牌银行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这个阶段发生了两件对于我国银行产业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一是1979年12月,中国银行广州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署协议,其信用卡业务,标志着银行卡产业正式在我国诞生;二是1985年3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自主品牌的银行卡——“中银卡”,也是我国第一张信用卡。

2.初步发展阶段。1994年至1996年,是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1993年,为了实现POS与ATM机具与网络资源共享,改善用卡环境,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亲自倡导并由国务院批准了“金卡工程”;1994年,金卡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北京、上海等十二个试点城市的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的筹建工作开始启动。

3.联网通用初级阶段。1997年至2001年,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在人民银行的组织推动以及各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12座试点城市的区域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系统于1997年建成。随后,深圳、昆明、武汉等6座城市也建立起了自己的跨行信息交换中心。这些中心的开通为各商业银行拓宽银行卡市场提供了公共的网络平台,各地银行卡发卡量、POS和ATM受理网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也大大增加。2001年2月,人民银行组织召开了全国银行卡工作会议。大会通过了《2001年银行卡联网联合工作实施意见》,各商业银行达成共识,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国内所有跨行、跨地区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都要加贴“银联”标识。旨在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召开以银行卡产业发展为主题的全国性会议,对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全面联网通用阶段。2001年底至2004年初,中国银联成立标志着我国全面实现联网通用目标,银行卡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在第一届银行卡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各商业银行开始银行卡经营体制的改革,金卡工程的目标超额提前完成。2002年3月26日,我国自己的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领导支持下,通过中国银联及各商业银行的共同努力,2002年,联网通用“314”目标基本实现。

5.品牌创建阶段。2004年至今,市场化运营机制确立,中国银行卡产业融入国际。国际竞争压力日益增强,中国创建自己的银行卡品牌势在必行。在联网通用业务基础巩固和发展的同时,中国银行卡产业坚定不移地朝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方向迈进。2004年3月1日,人民银行批复的《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可以根据相关业务的实际成本和市场需求情况制定收费标准。2005年4月27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银发[2005]103号),明确提出要完善实施人民币银行卡技术标准,加大我国人民币银行卡 技术标准的推广发行力度。截至2011年末,全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29.49亿张同比增长22.1%,增速较2010年同期加快5.2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经被公认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 三、我国银行卡业的不足之处 1.发卡行自身所存在的问题。(1)发卡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某些发卡行盲目追求发卡数量,虽

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市场份额,但在做大规模的同时所面临的还款风险,发卡而没有投入使用的资源浪费都会随之上升。(2)银行卡发行的覆盖面不广。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机、POS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卡困难,农民的办卡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低。(3)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一般只包括简单电子钱包、透支消费、支付结算功能,无法满足持卡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欠缺深层次服务。

2.风险大,控制能力薄弱。(1)近年来,随着银行卡的广泛使用,信用卡套现、虚假申请等风险案件大幅增加,信用卡犯罪呈现专业化、产业化、公开化、规模化的特点,对银行和持卡人的资金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信用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缺乏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与风险防范制度尚不健全,对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处置风险方面都存在比较明显的欠缺。 3.银行卡业务本身存在的薄弱环节。银行卡营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银行卡业务缺少与同业、与社会相关组织的协调合作,缺乏市场营销方面的分工与合作。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必然因缺少合作而丧失市场份额。

四、应对银行卡业中不足之处的建议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1)提高发卡质量,在拓展银行卡业务市场定位的时候,首先应对不同的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发卡,最大限度地满足优质客户、普通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实现服务差别化。然后找出潜力最大的持卡人群体 ,从而确定银行卡发展的目标市场,并针对各类客户有效地开发出适合的产品。(2)拓宽服务领域,银行卡除最基本的购物消费、储蓄、自动存取款等功能之外,可扩展的服务领域很宽,发卡行应当努力去发现开拓银行卡服务领域,使银行卡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3)拓宽发卡范围,开发农村市场,增加银行卡发行量。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4)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促进刷卡消费。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出台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客户刷卡消费的积极性,努力使银行卡消费佣金成为银行卡业务的主要收入之一。

2.合规经营,严控风险。(1)要树立对风险的正确意识,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不是消灭风险。要加强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熟练运用法律保障措施,加大对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打击力度。建立起现代化的授权交换网络和资金中心清算系统是解决透支管理问题的关键,缩短清算时间的周期,从根本上杜绝利用时间差进行恶意透支行为的发生。做好信用卡业务合规管理工作,既要在日常业务的各个操作细节上做到合规,又要在产品设计、流程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从根源上做到合规。做好信用卡业务管理工作,建立全面的风险预防体系,既要从源头上严把风险关,又要在收单环节上防范交易风险。(2)做好风险防范知识的普及。面对农村相对落后的知识普及,要做好银行卡的使用方法,消费渠道,风险防范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激发客户刷卡消费的积极性,努力使银行卡消费佣金成为银行卡业务的主要收入之一,做到卡有所用。(3)建立个人消费信用体制。国内的绝大部分银行卡都是借记卡,个人信用体系的确实是悬在银行头上的一把风险之剑,我国的信用体制尚未建立,仅在上海、深证等少数城市开展了此项试点工作,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等级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银行卡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

3.促进银行卡产业协调健康发展,继续坚持创新。(1)构建便捷的网上证券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网上交易耗费的成本低,便于客户信息的存储,通过对客户个体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信息指导业务,进一步完善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等技术,形成网上服务为中心的综合业务平台。(2)与网上支付、电子商务、网上商城结合的创新发展。截至2011年6月,网上支付用户达到1.87亿人。随着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增长,各家银行也都纷纷开展信用卡网上商城业务。(3)与手机移动通讯结合的创新发展。各大手机软件运营商在手机刷卡功能的研发投入,包括银联手机刷卡业务的试运行,两者业务的结合无疑给信用卡业务带来新的商机。同时,手机支付也减轻了银行POS、ATM的投入成本,使客户消费、还款更加方便。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银行在手机网页上开拓B2B、B2C业务,可以大大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弱化信用卡高风险的特征。(4)大力发展联名卡。积极与商场、超市、航空公司、医疗机构、网络营运商、保险公司、旅行社等其他行业进行捆绑合作,以发行联名银行卡的形式,使一张银行卡不但具有一般卡的功能,还可以成为一张贵宾卡、优惠卡、积分卡、消费卡、紧急求助卡等等,以真正充分发挥每一张卡应有的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未来的金融市场发展将会更快,各银行要充分利用资源,开发体现自身实力的卡片,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辛树森.银行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戴维.S.埃文斯.银行卡时代[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马蔚华,赖丹生.银行卡业务营销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焦勇兵.顾客采用网络银行的印象因素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5]科技与经济.2006

第7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银行卡;信用卡

1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的银行卡最早出现是在1979年,当时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订代理东美信用卡业务协议书,并开始办理此项业务。随后,中国银行于1986年10月又推出了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信用卡(准贷记卡),并统一命名为“长城卡”,到了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贷记卡和国际卡,开创了中国真正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先河。1996年8月中国银行首家发行具有国际标准的人民币借记卡——长城电子借记卡。到目前为止,国内很多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银行卡。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06年5月底,中国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超过16亿张,其中信用卡累计发行量达1.1亿余张。此外,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其他各项指标也创下新高。银联数据还显示,2008年1至5月份,中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额达到1.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 随着银行卡受理终端的普及推广,截至2008年5月底,中国境内银行卡受理商户已达88万户、联网pos机139万台、联网atm机14万台。截至2009年末,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约为20.7亿张,较2008年末增加2.7亿张。截至2009年末,借记卡发卡量为18.8亿张,信用卡发卡量为1.9亿张。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共计28.1亿户,较2008年末增长17.2%;其中,个人银行结算账户27.9亿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191万户。

2我国银行卡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银行卡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银行卡业务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归结如下。

2.1银行卡业务管理法规建设滞后

与银行卡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对银行卡业务出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对于不同监管主体在银行卡业务监管方面的职能划分、业务准入条件,对于发卡机构、发单机构、专业化服务机构、商户及特卡人等各当事人权利和责任以及义务的界定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1996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也正式出台了《银行卡管理办法》,后又几经修订,使银行卡业务管理法规不断完善。但与国际相关法规相比,明显滞后,许多做法与国际惯例相悖。

2.2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

造成我国银行卡业务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化服务水平比较低。商业银行作为银行卡业务发展主体还没有跳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传统思维模式,还不习惯“专业化外包”,各家商业银行自成体系,自我发展。统包独揽的发展格局还没有彻底改变。

2.3借记卡比重大影响业务后劲。

除了人们的刷卡消费意识有待提高。刷卡环境有待改善外,从银行卡业务发发展角度看,关键原因是银行卡的开发结构不大合理,可以透支消费并有较长免息期的贷记卡比重小,借记卡比重太大。目前我国还没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发卡机构和高效率的大型专业化服务机构,整个银行卡业务的总体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2.4缺乏相关政策推动

银行卡业务由于在我国还处于“幼稚期”,发展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没有推出相关支持的业务政策,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临近的韩国银行卡业务发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我国已经是wto的成员国,随着过渡期结束,外资银行业已大举进入中国。众所周知,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远远不如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我国政府不及时采取相应业务政策加以扶持,银行卡业务面临的国际冲击将是非常巨大的。

3银行信用卡业务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给各商业银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金融监管职能,避免以不合理价格竞争手段扰乱银行卡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时,引导各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防范业务风险。积极推进各银行之间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才能达到规模的最大化,才能切实改善用卡环境。另一方面,必须给各商业银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使各银行拥有足够的业务创新空间。

3.2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树立银行卡品牌形象

各商业银行自身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必须培养既熟悉业务又精通银行卡市场营销理论的专业人员进行业务开发、经营和推广,树立我国的银行卡品牌形象。

3.3应适时适度调整其客户结构,培养优质客户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后,与中资银行的竞争主体重点就是优质客户。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重视实际规模带来的高效率。从目前看,年轻人高知识阶层、高收入阶层更容易接受银行卡,而且有能力,有意识使用银行卡。在业务推广中有必要将服务重点向这部分群体倾斜。

3.4建立银行卡的个人,资信,机制

在目前个人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全社会的,个人信用数据库,建立银行卡的个人,资信,机制,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培养个人信用。尽快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使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得到区别待遇。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优质客户予以特殊的相应的优质服务。对于信用状况差,恶意透支的客户予以惩罚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

3.5加大银行卡知识的宣传,培养用卡意识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加大银行卡知识的宣传,培养用卡意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熟悉银行卡。简化办卡手续,改善对持卡人的服务质量,使持卡人感到持卡安全、用卡方便。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国内商业银行 外资银行 信用卡 竞争 合作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在经历了缓慢的市场培育阶段后,开始进入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在信用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内发卡机构大量增加。竞争也更加激烈。而2006年12月1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允许外国银行转制为当地注册的银行法人以后,可以发行人民币信用卡,更使国内商业银行要直面外资银行的竞争。面对在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具有技术、增值服务等方面优势的外资银行,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如何与其开展竞争与合作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一、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状况

信用卡在我国诞生是始于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1995年,广东发展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民币贷记卡和国际卡。1998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国际贷记卡,在上海、广东进行了人民币贷记卡试点发行。从1995年到2000年的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市场开始产生,并步人市场的培育期。2000年以来,由于加入WTO后中国金融市场加速开放,面对外资银行的潜在竞争威胁,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加大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积极改进产品和服务,努力与国际接轨。中国信用卡市场开始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2002年5月17日,中国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牡丹卡运营中心,建立了较为独立的信用卡专业化经营体系。同年7月。工行开始发行牡丹贷记卡。中国建设银行于2002年12月18日开始发行贷记卡(国际卡),并于2003年第3季度发行了双币种贷记卡。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也于2002年下半年开始发行贷记卡,上海银行于2002年12月29日发行了人民币双币种卡。

2003年以来,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使用信用卡的客户数量增多,再者,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国内信用卡的受理环境进一步改善,使国内信用卡业务得以快速发展。根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底我国各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为4958万张。2007年前3个月,信用卡发卡量每月平均增长100万张以上。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信用卡将突破1亿张;而未来的5-8年内。中国信用卡贷款将达到90-120亿美元的规模。

在信用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内发卡机构大量增加,已经有27家银行和机构投入到发卡行列中来,在当前阶段乃至今后发卡机构的竞争重点都放在发卡规模之上。

二、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开展情况

在中国未对所有外来金融机构完全开放银行业务之前,外资银行早已通过与中资银行的合作的形式进入信用卡市场。2003年12月31日,花旗、汇丰银行获得银监会批准,可以在内地发行双币信用卡。2004年,花旗银行与浦发银行合作、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合作组建的交通银行信用卡单元――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外资银行迈出进人中国银行卡市场第一步。由于受限于当时的相关政策法令,这些合作都只能以业务单元的形式,而没有以合资组建信用卡公司。

2006年11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公布,外国银行转制为当地注册的银行法人以后,可以发行人民币信用卡。之后,有多家外资法人银行均递交了发行人民币银行卡的申请。截至目前,除了招商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外,其他银行都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推出了信用卡业务,除汇丰银行与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与花旗银行外,还有中国银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建设银行与美洲银行、华夏银行与德意志银行、兴业银行与恒生银行等都进行了合作,中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出现合作为主、竞争为次的局面。

信用卡作为零售银行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外资银行都希望将其做大做强。尽管开展信用卡业务的限制全面解禁,但由于受到现有客户资源较少、网点和ATM等渠道少的限制,外资银行在初期投入阶段还是抱着“重质不重量”的态度,只做高端客户生意,由上而下逐步深入内地信用卡市场。不少外资银行还是选择对中资银行进行战略性投资,联合发行信用卡的形式。

三、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优劣势比较

(一)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优劣势

1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优势

(1)现有客户资源多,客户关系密切,有一定的客户忠诚度。

(2)网点多,服务网络强大,合作伙伴多。

(3)有传统文化和观念的优势支持,产品更适本国国人的品味。

2 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的劣势

(1)国内银行自身的体制存在弊病,现有的经营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

(2)多数银行经营观念滞后,对信用卡业务认识不足,定位不明确。许多银行仍把重点放在发行准贷记卡上,对信用卡的投入及重视程度都比较小。同时,一些银行的信用卡仅被视为一项普通的银行业务而并未配置足够的资源。

(3)信用卡产品与服务同质化倾向严重。主要是由于信用卡的发行银行缺乏对顾客个性化需求的考虑和设计,没有针对不同的顾客群体进行具体的市场细分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4)信用卡服务不到位。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还不够强,服务态度水平不高,服务机制还不健全。在客户定位上,受各行信用政策、发展策略等的影响,各家银行的信用卡目标群体定位具有趋同性,导致在一个过于狭小的区域内展开竞争。

(5)电子化应用水平较低,业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准确率不高。

(6)在内部操作、风险控制等方面经验缺乏。

(二)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优劣势

1 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信用卡业务的优势

(1)品牌效应高。外资银行在世界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有较高的国际信誉,因此有较大的吸引力,可能会吸引相当数量的高端客户,或者需要经常出国的人员。

(2)有多年的信用卡业务经验,有比较严密、成熟的业务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制度。许多银行在国外有管理过5000万~8000万张信用卡规模的经验和技术。

(3)服务水平、技术及产品优势。外资银行的服务品种齐全,在信用卡、网上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间业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产品的科技化程度比较高。

(4)市场反应能力强。外资银行有在发展中国家开发市场的经验,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2 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劣势

(1)现有客户资源、网点和ATM等渠道较少。国内居民对外

币信用卡的需求、使用量均不及人民币卡庞大,而一般在内地居住的海外居民,好已取得不同地方的外币卡,因此其市场空间远不及人民币信用卡。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网点和ATM等渠道建设要上规模不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其业务开展会形成制约。

(2)不了解中国人的消费理念。节俭的消费理念,使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表现为“量入为出”,甚至压抑自己的消费。因此在外资信用卡不一定能受到大众的采纳。

四、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竞争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分析比较可看出,中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竞争中是各有优劣。现提出国内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应对竞争的几点建议:

(一)要用“精致”营销取代“粗放”营销。国内流河银行应从各个角度对信用卡市场进行细分,从重视发卡数量逐渐向重视客户质量转变,并根据锁定的重点目标客户类型,在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信用卡产品定位。

(二)要继续致力于提高信用卡的科技含量的和品种内容创新。国内银行要积极采取创造市场的策略,去“诱导”消费者的需求。

(三)要巩固和拓展客户关系。国内银行应充分利用公共关系资源优势,加强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市场的交流与联系,在互动中稳固客户关系,从而建立起以客户为“轴心”,以环境、关系、质量和服务为“滚珠”的营销机制,以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应对外资银行的全面挑战。

(四)要继续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综合水平,在理财、私人银行、房贷等产品上加大投入力度。

(五)要进一步增强信用分析和防范风险能力。风险防范是银行经营的永恒主题,而信用卡业务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这就需要经营部门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完善风险预防和监控体系建设;优化催收手段,提高催收效率;加强收单业务的风险管理,对高风险商户给予必要的监督和防范。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这会对属于个人消费贷款领域的信用卡业务的坏账率和其他信用风险带来负面影响,国内商业银行要避免政策的变化给信用卡行业带来的系统风险。

五、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合作方式\

根据以上的分析表明,外资银行有着迫切需要与国内银行合作的愿望。国内银行应该利用这种机会,加快吸收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知识,提升自身在各个方面的独自经营研发能力,提高我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在国际市场竞争打下基础。

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合作方面,根据合作的程度不同,可以有三种选择方式:

(一)顾问式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是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签订顾问协议,派出由专家人士组成的顾问团,向中资银行提供咨询和顾问服务,收取顾问费,但不参与对业务的具体经营管理活动。这种合作方式对中外双方都没有实质性风险,收益或支出比较稳定。采用这种方式时,国内商业银行要注意克服困难,真正学到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

(二)战略伙伴式合作。即中外商业银行通过协作,共同实现业务发展目标。这种方式目前是港资银行在采用,主要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人民币信用卡的发行和受理业务。这种方式对合作双方都有好处,风险不大,但比较有局限性,合作的空间不大。

(三)共同经营式合作。这种合作方式是由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共同经营、管理信用卡业务,共同承担经营、市场风险,共享信用卡业务的盈利。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协议式的合作经营。双方通过协议,明确在信用卡经营上的权限、合作方法、盈亏分配比例等,合作协议作为协调双方经营、合作行为的依据;二是股权式的合资经营。通过股权投资、资本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开展业务经营。在共同经营的这种方式下,外资银行可以真正分享我国信用卡市场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丰厚利润,能提高其积极性,同时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而国内商业银行可以相应减少部分业务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但是相应的机会成本会提高。

第9篇

关键词:信用卡业务 营销 发卡行

1915年,美国的一些商店,为了扩大销售、方便顾客,创立了一种“信用筹码”,至此,最早的信用卡萌芽了,国外的信用卡经历了商业信用阶段、银行信用阶段,到目前的综合信用阶段,实现了国际化、多样化。

1985年6月,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全面推开了国内银行业对信用卡业务市场的竞争,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后,各大银行已经在市场规模、 网络 建设、配套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国家银行卡业务的整体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中信用卡营销方面,各大商业银行都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影响了信用卡业务的长期、健康、快速的发展。

一、信用卡在中国的前景

(一)中国信用卡市场增长迅速

1、潜在的客户群以及市场庞大

根据国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规律,年收入在5000美金的中等收入人群是信用卡的主要目标客户。我国现阶段有2.8亿人达到了信用卡的这一持卡条件。

根据各商业银行当前的征信审核政策,初步估计,满足征信审核年收入要求的客户数至少在2.5亿到3亿左右,客户群体庞大。

2、整体情况

截至到2009年一季度末,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中国的信用卡发行有1.5亿张,人均拥有量0.11张/人;据有关专家分析:以美国信用卡人均拥有量4.39张/人,巴西信用卡人均拥有量0.95张/人,未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市场将很大的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

(二)未来的预测

根据国际信用卡组织估计未来10年,中国内地的信用卡每年将以80%至100%的增长。Master推估2015年中国中产阶层将接近4亿人;Visa推估到2012年,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可能高达3亿人以上。中国已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全球主要的信用卡发卡组织(包括万事达、维萨、JCB等)均已在我国推出各类产品,加快抢滩中国市场。

二、我国信用卡业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发卡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1、跑马圈地,盲目扩张

2009年,据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调查统计司的最新统计:中国各类信用卡的发行种类己达一百多种。众多的发卡银行在业务发展的实践中:注重的是数量上的竞争,也就是说,银行努力的通过多种手段吸引客户办理本行信用卡,扩大发卡的规模,以数量的多寡来确定业务发展的重心。由于这样的竞争重心在于“跑马圈地”,所以并未带动相应的刷卡消费,反而出现了很多“死卡”、“睡眠卡”、“空卡”。不仅如此,由于银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反复、重复投入,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特约商户管理困难,广大信用卡持卡人用卡不便,从而反过来影响了信用卡整体业务的发展。

2、恶性的竞争,利润贡献低迷

为了把大量发行的信用卡推销出去,各大银行纷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力争以促销为牵引,达到海量发卡的目标。近年来,各家银行纷纷采取“申请礼”、“刷卡礼”、“赠保险”、“返佣金”等等方式抢占市场。同时,几乎所有的发卡行均投入了大量的促销成本,包括:礼品成本、媒体广告成本、印刷品成本、邮寄成本等等。目前,每张卡的发卡成本在 100 元左右,如果不计年费和工本费,每张信用卡每年的刷卡额在二万元以上才可以抵消成本,银行的投入产出受到了压力。

当前,各家银行的发卡种类同质且繁多,发卡数量巨大,消费金额较少,使得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的利润贡献一直未能充分释放,且一般要持续经营达到近十年才能开始产出。但是,国外成熟银行的信用卡关联业务的收人一般占到商业银行总收入的30%以上,但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利润仅占银行总利润的3%左右,恶性、无序、盲目的竞争还给银行增加了信用风险,不利于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3、缺乏提升自身品牌的营销理念

近年,各家银行在信用卡业务的争夺上展开了非常激烈的竞争,整个竞争过程中,市场的营销与定位却仍不清晰与准确,攀比推广费用、过度促销以及只讲数量、不计质量地发卡是发卡行当前营销的主要手段与败笔。同时,由于发卡行对提升自身品牌重要性的忽视,在市场的实践中,形成了持卡人这样的体验:银行卡品牌概念模糊,感觉每家银行的信用卡都差不多,区别不大,没有吸引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的产品功能与服务,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从发卡银行来看:金融监管的严格,衍生产品的断层,庞大的系统改造成本等等,造成了银行对信用卡产品的功能、权益、服务的单一,仍然停留在“安全便捷、循环信贷、免息期限”等方面,整体市场上,各家发卡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同质性极强。

在服务方面,2005年起,国内各家银行纷纷建立自己的客户服务中心,但是服务半径有限,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弹性小,客户体验差等,服务中心的功能没有完全发挥,更远没有达到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专业化经营程度还存在很大差距。

从客户需求来看: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持卡人对一个信用卡产品的选择已经从简单的功能选择开始转向对更深层次的选择,这其中包含了对产品附加功能、对服务等方面的选择。

目前,绝大部分信用卡的服务范围仅仅局限于结算、存取现金和部分消费,很少考虑提高信用卡附加值,个别银行卡还不具有透支的功能,使持卡人不能真正享受到信用卡的全部功能,对信用卡产品的需求并不强烈。

由于以上的主要缺陷,信用卡的快捷、方便等优点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持卡人持卡消费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发卡银行的盈利实现。

2、信用卡支付的安全问题没有彻底根绝

账户安全永远是信用卡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信用卡本身独具的“众多商户受理、无需携带大量现金、不用担心支票被拒或退回”等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领域内,针对信用卡的各类高科技犯罪活动不断翻新,诸如:假卡、套现、虚假申请、短信诈骗、盗取密码、冒用他人信用卡消费等现象十分猖,这也制约着客户对信用卡本身的认识,甚至个别消费者“谈卡色变”。

(三)发卡行与特约商户之间的利益博弈

截至2009年底,据中国银联的数据显示:我国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230万户左右,然而尽管经济环境逐渐有利于银行卡发展,作为银行卡交易的载体―特约商户,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不容回避,包括商户的准入、拓展、扣率设置、维护与管理等等都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1.商户“积极性欠缺”现象普遍,刷卡机具分布不均衡

目前,在国内许多二级城市,存在一些银行卡特约商户存在着抵制或变相抵制银行卡刷卡交易的现象,它们采取“隐藏机具、断线、单独收费”等手法拒绝受理客户的刷卡支付,究其原因是商户手续费,即客户通过银行安装在特约商户POS机具刷卡支付后,银行将按照与商户协议的扣率收取手续费。

一方面是多年以来,商户与收单机构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联之间,无序竞争现象普遍,个别银行为抢占收单市场而采取压低回佣率(甚至出现过0费率)或签订排他性协议等手段来“设置堡垒”,限制其它银行卡的使用,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费率已经从几年前1~4%降到了0.5~2%,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降无可降”、“无利可图”的程度,为了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银行将价格作为“杀手锏”,在伤害市场的同时,也在蚕食自身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整个国内的零售业的利润也在逐年降低,当刷卡渠道的销售不能为商户带来营业收入的增加,反而还要减少自身的利润收入,那么其受理刷卡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了,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小型商户中刷卡比率比大中型商户低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市场自发的逐利结果。期间,一小部分特约商户通过自身在市场上的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势、品牌优势等,继续要求银行降低POS机具的交易费率,否则就采取一些手段限制或阻止刷卡消费。

另外,有些非特约商户拒绝安装POS机是出于逃税的目的,这也引发出是否对银行卡特约商户进行税费支持的话题,今年来,国内POS机具数量从2002年到2010年的八年中增长了7倍,但是仍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发达区域与城市,特约商户以及POS机具的分布极不均衡,区域覆盖率、覆盖度仍显不足与不高,用卡环境没有有效改造用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依旧限制着银行卡的使用与发展。

2.交易安全性的责任界定问题仍不够明确与清晰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无纸化、电子化、计算机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银行卡在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消费金融工具,但是盗刷、复制的现象有日益增加的趋势,个别案例付诸报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客户对银行卡的安全认同。

另一方面:收单银行都会对特约商户进行收单业务的培训,但是由于“人员轮换、操作失误”等多种原因,包括对伪卡的识别、对持卡人签字的识别等问题上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技术困难,造成了部分商户的畏惧心理。

此外,当持卡人的银行卡被盗刷后,银行为了规避自身风险,通常会提示持卡人追究特约商户的责任,近年来的司法判定的实践来看:商户都或多或少的负有连带责任案例,也使得一些特约商户心存芥蒂,阻碍了部分正当商户的刷卡积极性。

三、营销切入点的思考

(一)信用卡推广对银行的意义

1、零售银行业务的战略主动权

信用卡业务实质是通过信用卡向客户发放无担保信用贷款。由于信用卡没有担保,透支利率比较高,所以也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在银行所有的贷款业务中,没有一项正常贷款的利率可以和信用卡透支利率相比。正是因为信用卡业务的这些特性,是一项集中间业务及资产业务于一身,高回报高风险的业务。

2、获取和保留优质客户的最佳平台

根据Asia Banker的统计:在亚太地区,若一个客户与同一银行发生3.2个产品以上的关系,该银行将会变成此客户主要往来银行。信用卡拥有产品丰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很容易融入到客户的生活中去。此外,信用卡客户的高联络率(可以达到95%以上)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对客户进行关怀和交叉营销。

信用卡业务的竞争不仅仅是发卡数量与规模的竞争,而因该是信用卡为发卡银行自身所带来的利润率水平、大小、高低的竞争。因此,发卡机构在产品开发上应该注重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设置专属的权益,以稳定、安全的服务促进客户规模的增长。同时努力提高真正对银行利润有贡献的信用卡占总发卡量的比例,以及提高单张信用卡的额度使用效率。

3、更好的分析客户

信用卡产品与客户饮食起居息息相关的产品,客户的消费偏好、消费能力都可以通过信用卡的消费记录分析来。而且客户办理信用卡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很详细,也对我们分析客户非常有帮助。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更具针对性地销售我行金融产品。

4、销售平台的建设

通过信用卡业务,我们不仅可以进行小额的贷款业务,还可以向持卡人销售基金,保险,甚至各种商品,其基础是对持卡人过去消费习惯的统计和分析,以对其未来的行为进行预测。基于信用卡的消费记录进行的数据分析从而为银行获取利润是任何其它金融产品所不能比拟的。

(二)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营销切入点的思考

1、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对信用卡而言,产品的创新就是指要改变信用卡的功能单一的局面,使其不仅仅只是一种支付工具,增加其产品对客户吸引力与黏性,进一步拓宽信用卡的功能。

目前国内市场,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产品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如果说在信用卡营销业务从数量竞争到质量竞争是必经阶段,那么,经营良好的银行,必然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使信用卡在作为电子支付手段的同时,附加更多增值服务”,这是信用卡最具竞争力的品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卡单一的透支功能已不能有效的满足客户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持卡人迫切希望信用卡在更多领域拓宽其使用功能。银行应始终围绕“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寻找新的权益空间,如在医疗、保险等方面可以体现信用卡的灵活、便利的优势等,开拓创新推出具有多种功能的信用卡,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办理。

2、提高持卡人用卡安全认知水平

近十年来,中国互联网交易发展迅猛,根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以及银行卡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6.8万亿元,同比增长33.5%,预计未来3-5年,我国仍将维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同比增速稳中有升。

但是,我国境内银行卡交易客户投诉事件也不断发生,主要是在部分网上商户未规范设置信用卡支付限额限次参数,持卡人遭“钓鱼”网站攻击后卡被他人伪冒使用,持卡人损失较大,银行也面临声誉的风险。

首先,在银行内部应设有专门的信用卡风险防控部门。利用先进的风险技术指标、风险侦测指标等动态技术,加强持卡人的用卡安全知识的宣传,设置快速处理通道,采取有力措施,为持卡人资金安全提供更好的保证。

3、夯实经营基础,努力提升品牌竞争力

一直以来,盲目的促销资源投入和恶性的价格竞争,信用卡对银行的贡献几乎成为“凤毛麟角”,严重制约了银行卡营销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而被忽视的恰恰是银行亟待打造的核心竞争能力―品牌竞争力。

以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来看,品牌竞争在营销业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将成为信用卡市场竞争的主流,扩大银行信用卡业务营销能力的关键就是如何塑造信用卡品牌,通过品牌的提升来实现“银行、客户、商户”的三赢局面。

4、妥善解决三方关系问题

第10篇

一、 基本情况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卡业务发展面临"内忧外患"

信用卡是现代科技与金融业务相结合的产物。信用卡的发展不仅推动支付活动向非现金支付方式转化,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于社会供给与需求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借鉴国际信用卡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按照集中经营、运作和管理的模式分别组建了信用卡中心,进行独立核算、垂直管理和专业化经营。对于二级发卡行来说,发行信用卡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市的信用卡业务虽然是按计划稳步发展,但其发展极不平衡。在xx年新增的818张信用卡中,含有员工信用卡470张,显示出信用卡业务的发展速度严重滞后,而要突破目前这种发卡难的状况,就必须深入了解其原因所在。

(1)内部制约因素

我行自xx年"新一代"数据集中后,二级分行卡部将发卡权限上收,进行集中管理,对资信调查、信控管理、发卡、制卡、透支催收等进行集约化经营。集中管理后,信用卡业务在资信调查、信控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风险也基本上集中到银行卡部。同时,由于二级分行卡部缺乏专职、专业的信控及透支催收人员,致使卡部无法扩大营销规模。就我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来说,信用卡的发行仍依赖于各支行的配合与支持。集中管理后,各支行在信用卡业务中无发卡效益、无沉淀资金。虽然曾对其实施年费利润分成、大客户免担保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仍然难以调动各支行的发卡积极性。基于上述原因,各支行、网点不愿将那些信用度高、存款额大、用卡频繁的借记卡客户发展成为信用卡客户。

(2)功能有待完善

银行卡业务的竞争力在于其完善的功能及突出的卖点。与其他行的信用卡业务相比,我行在发行时间、科技含量、市场空间、产品功能等方面均无明显的竞争力。因此,当务之急是利用现有的科技、网络优势,完善信用卡的使用功能。

(3)传统营销理念难以满足信用卡业务发展要求

银行卡业务已成为国内各商业银行竞争的焦点,也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切入点。当前,我行的宣传、营销策略远未跟上快速发展的时尚生活理念。仅靠各二级分行开展营销活动,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均无法满足要求,各行的宣传也是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统一的推广形象。

2.进行经营思路与产品创新,扩大银行卡收入来源

银行卡收入主要包括发卡收入、年费收入、交易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商户回佣收入等,这些收入最终取决于服务质量的高低、实用功能的优劣和用卡环境的好坏。

(1)整合资源,完善产品功能,实现银行卡业务与网银业务的优势互补

一是拓展银行卡的理财功能。为了突破银行卡传统的消费、结算功能,各商业银行均在银行卡品种和功能的创新上下功夫,陆续拓展了一卡多账户、一卡多币种、一卡多用途等业务型态,实现了定活随转、本外币兑换等功能,使银行卡业务与传统的储蓄业务、外汇业务自然衔接,充实了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理财功能,在规模与效益上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二是以网上银行为业务平台,拓展银行卡的各项业务。以银行卡为载体,通过网上银行开展代缴话费、电费、工资以及网上购物等业务,充分利用银行卡与网上银行的各自优势。三是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推行智能卡。由于磁条卡存在易损坏、易消磁、联机操作的特点,安全性能差且易被仿冒,所以发行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卡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改善用卡环境,提高刷卡质量

第11篇

[关键词]银行卡 业务 市场发展对策

一、国内银行卡使用现状

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银行卡的发卡量在24.2亿张左右,ATM大约达到了27万台,POS机达到了333.4万台,特约商户约有218.3万户,跨行消费交易金额为9.05亿元,跨行交易额突破11万亿元。

根据2011年民意调查发现,中国工商银行的牡丹卡,排在了第一位,投票率占36.7%,中国建设银行的龙卡、中国农业银行的金穗卡,分别排在第二、三位,投票率各占22.3%和14.7%。其次为:招商银行的一卡通&金葵花卡、中国银行的长城卡、交通银行的太平洋卡、其他、中国民生银行的民生卡、华夏银行的华夏卡、中国光大银行的阳光卡等。通过投票调查的评论,可以看出银行类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卡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

二、我国银行卡存在的不足

(1)银行卡相关法规亟待出台

我国于1996年由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颁布了《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1999年1月又式出台(银行卡管理办法),但是法规的执行没能够真正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金融电子时代,法规的滞后加大了人们使用银行卡的风险,对于银行卡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银行卡支付功能未充分发挥

我国银行卡具有发卡量大普及率高等特点,除了大众经常使用的借记卡和信用卡外,还增加了银行卡的其他增值品种。比如:金融保险卡、公积金卡、社保金融卡等新的银行卡形式。但是依然90%以上的是借记卡,银行卡的增值形式比率占比还比较低,没有开拓银行卡跨银行领域的支付渠道。

(3)银行卡的使用风险比较大

1.银行卡持有人的风险意识淡薄

持卡人不注意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对于身份证、银行卡号和密码轻易向外透露,造成银行卡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2.银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银行卡办理的审核制度还存在漏洞,主要表现在信用卡的办理当中,对信用卡的授信审核未充分考虑持卡人的还款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暴露。

3.个人征信体系建立仍需加强

金融机构能掌握授信客户详细的个人征信材料,有助于其能够更好的了解客户本身,对于其还款能力及消费习惯有准确的把握。但我国各家银行往往以不愿意透露客户资料为名,不建立客户征信资料库,使得利用银行卡进行恶意透支、洗钱、诈骗的犯罪行为屡禁不止。

三、银行卡业务开发的推手

1. 增值功能 —发行信用卡提高活卡率

开发银行卡的功能要紧密地同居民的投资、融资和理财的需求结合起来,不断丰富银行卡的增值功能,以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和理财意识,达到良性循环。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期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2010)》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信用卡发卡量达到2.3亿张,活卡量为13,158万张。可见信用卡的活卡率还比较低,提高活卡率已经是现代银行开发银行卡业务的一个重要内容,提高活卡率的关键在于制定适合每个客户的个性化信用卡服务。

2. 特色功能

金融机构还应该致力于对银行卡细分市场的挖掘,根据某类持卡人群体的定位,开发出更贴近该群体的特色金融服务,有支票卡,又称支票保证卡,是供客户签发支票是证明其身份的卡片,卡片载明有客户的帐号、签名和有效期限,还有记账卡和灵光卡等。

3.附加功能

随着IT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快国内磁条卡与SIM卡受理设备、清算网络系统的融合。目前各家银行推出支持手机银行的SIM卡基本上都是一种不带空中下载(OTA)功能的STK卡,银行服务菜单无法增减任何应用服务。中行、工行、招商银行等都推出了手机银行服务。

四、开发银行卡的市场发展策略

(1)增值服务的市场发展策略推广

1.与移动运营商联动

随着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非面对面支付的快速发展,银行卡基本功能(即消费功能、支付功能)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因此,争取持卡人更多地依靠差异化、个性化的增值服务,需要改善客户体验。开发银行卡与移动、电信、联通合作模式,利用移动运营商掌握的客户群,拓展银行卡业务渠道。

2.与互联网快捷支付联手

现在互联网快捷支付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支付的主力军,在国内排名前一百位的主流电商中,如一号店、库巴、美团、大众点评等90家网上商城都已经开通快捷支付。银行与互联网快捷支付联手,不但可以提高银行卡的数量,而且还可以促进持卡人活跃用卡。

3.与数字电视支付接轨

数字电视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异军,对于把握中老年人的眼球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逐步开拓银行卡业务与数字电视支付的渠道,构建银行与广电的合作模式,通过电视开发用户便民缴费、票务订购、信用卡还款等新业务。

(2)银行卡智能化的市场发展战略

1.银行卡芯片智能化替代磁条卡

传统的磁条卡只能存储简单的安全码,据说只要拥有一台价值约200元人民币的读卡机,任何人都能读取其中的信息。而智能卡中的微处理器可以产生难以破解的复杂密码,以及指纹、声纹和视网膜图纹等不易伪造的生物辨识标记,确保主人以外的其他人无法使用。

2.智能IC卡市场化拓展战略

智能IC卡能够满足网络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各种新型支付领域的安全要求,不仅具备了目前各种行业卡的功能,而且拥有更为丰富的使用渠道和充值及圈存渠道,未来将取代各种行业卡,将多种卡片功能复合在一张卡片中,降低相关资金风险,也减少公民需携带的卡片数量,保障了账户的安全。

(3)个性化银行卡客户发展策略

在拓展银行卡业务市场定位的时候,要细分银行卡客户市场。在管理学上市场细分是指银行辨别不同欲望和需求的客户群,并加以分类的过程。信用卡市场细分可以通过对目标消费客户群的收入、职业、年龄、爱好、消费习惯、业务需求等方面的分析,以发现潜力最大的持卡人群体,以及这些持卡群体一般消费领域和环境,从而确定信用卡发展的目标市场,并制定与之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罗清和,欧阳仁堂.我国银行卡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5(01)

[2]席华洁.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 [J]消费导刊,2008(12)

第12篇

 

[论文摘要]从世界第一家信用卡公司产生至今,银行卡产业已有50年的 历史 ,经过50多年的 发展 ,围绕信用卡业务已经催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从卡片生产商到系统集成商,从国内同业竞争到国际信用卡集团等等一系列事实表明,银行卡已经深深植根于当代 经济 和社会生活之中,成为 现代 金融 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涵,于此同时,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经过50多年的发展,围绕信用卡业务已经催生出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从卡片生产商到系统集成商,从国内同业竞争到国际信用卡集团等等一系列事实表明,银行卡已经深深植根于当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现代金融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内涵,于此同时,银行卡的发展和应用也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大力推进银行卡产业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加有效地挖掘产业内部蕴藏着的巨大商机,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还可以带动通讯、软件、 旅游 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

二是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完善,多采用国外标准。银行卡市场处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阶段,品牌意识、服务意识、自主创新意识较为缺乏。如果国内银行卡产业的标准、规范及产品创新都由国外跨国公司控制,所施行的制度受限于外国银行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影响外汇管理等 金融 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削弱

三是银行卡风险比较突出,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市场参与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与风险防范制度尚不健全。商业银行发放银行卡后,对持卡人具体的使用行为缺乏监管,单单依靠中央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还不足以对卡的使用进行监控,容易产生休眠卡,使商业银行的业务风险加大,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产生影响。 

四是银行卡发行的覆盖面不广。我国现有的银行卡持有人大多数在城市,由于 农村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商户、银行网点很少,atm机、pos机只有零星布放,导致大多数农民使用卡困难,即使宣传再到位,没有设施支持,农民的办卡积极还是调动不起来,从而造成农村银行卡市场的搁置,使银行卡在农村的发行量降低。 

五是现行银行卡法规制度不能适应产业 发展 需要,亟需修改完善。我国针对银行卡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不到位,有关立法没有跟上,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工作比较滞后,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够,也影响了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银行卡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是学习国外先进的银行卡服务经验,增加银行卡的服务内容。我国银行卡业的发展比国外晚差不多一百年,并且受国内金融市场发展和国情国力的制约,我国银行卡的服务内容远小于国外的银行卡业务。在我国,使用最多的是借记卡,与集消费、信贷、结算于一身的信用卡相比,借记卡的功能主要以存取款为主,信用卡的大多数功能借记卡无法使用。发卡机构应不断提高银行卡经营管理能力,利用现有科技技术,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丰富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为持卡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服务,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需求。研发适合我国 经济 发展形势的银行卡服务业务。二是完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三是依法经营,加强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开发农村市场,增加银行卡发行量。我国现有银行卡持有群体主要集中在城镇地区,农村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努力扩大银行卡在农村的受理范围,积极推动银行卡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加快经济活跃、有发展潜力的城镇的特约商户的发展;增加atm机、pos机的数量,加强对商户的引导,提高机具利用效率;加强与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合作,促进银行卡在与农民生活密切的相关领域的应用;加大银行卡使用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的用卡意识;按照农村银行卡的使用情况,制定适用于农村银行卡使用的收费标准,按照物美价廉的营销方式,增加农村银行卡的发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