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经营思维

数字化经营思维

时间:2023-06-28 17:3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经营思维,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经营思维

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造过程。在生产、管理、运营、营销方面上应用数字化,能够促进国有企业尽快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然而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在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国有企业经济也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国企管理者需要积极地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1.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1.1数字化转型给国有经济带来的机遇

激发国有经济增长的动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消费的效率和形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从多方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拉动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式,拥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都将数字经济提高到了较高的战略地位,政府部门也相继制定了相关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政策,能够为国有企业开拓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大的拉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投资的活跃度,在建设数字经济的过程中,在研发前沿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于需要投入较大量的资金,数字经济的预期收益会增加投资的数额,提高资本的流通速度。为国企经济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数字化转型能够突破时空上的限制,使得国际经济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加快了经贸往来交易的速度,能有为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效能:企业在保持持续的规划、运转和调整中实现既定的目标,获得收益和成长。数字经济的出现,为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通过现代技术的革新,能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现代化。

1.2数字化转型给国有企业经济带来的挑战

跨行业、跨区域的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经济背景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说是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一个分水岭,一方面传统国有企业会面临被替代、被淘汰的经营风险,由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比传统国有企业更优的服务和商品,因此对于传统国有企业经济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例如现代市场经济中能够提供甚至优于传统经济中企业提供商品和服务,给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挑战。从现阶段市场经济形式来看,传统实体经济的消费额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服务业、咨询行业也处在被替代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经济融合、跨界业也加快了竞争格局的变化,在传统经济市场背景下企业探索的相关领域也不同,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较大的发展机遇。例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在无人驾驶、导航、地图开发等领域的研发,也提高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信息传统的安全性和及时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准确的信息来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对机遇和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也对国企辨别。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有关国企的负面信息传播的速度会变快,因此国有企业就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护自身企业的形象。与传统渠道传递信息一点对多点的模式相比,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播信息具备多维度、多点的特征,因此传播负面信息的速度也较快,因此国有企业必须有较大的应对能力。同时,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失真、虚假的信息,对判断和分析经济环境的能力起到了负面性的影响,开发互联网环境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信息,也存在着一些不真实的信息。信息失真、扭曲严重影响企业对经营环境的正确性分析,会导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生偏差。延缓了获取信息的及时性,不能紧紧抓住良好的发展机遇。

2.数字化转型下国有企业经营的难题

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数字化转型既是对技术进行的更新,也是全方位对经营理念、战略、组织和营运进行的变革,主要是从全局的方面来谋划。现阶段很多国有企业有着比较强烈的数字化转型意愿,但是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和战略目标并不是很清晰,主要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在生产端引入相关信息系统,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来进行综合性的谋划,高层管理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能达成共识。同时,数字化转型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任务,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人才培养、业务能力建设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新的要求,一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重塑组织和完善相关制度,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没有明确部门之间的权利和职责,激励奖罚制度和考核制度也不够完善。数据资产应用范围不广泛:数字化转型从实际上来看是国有企业对数据资产不断积累、应用的过程,在数字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如何对数据价值的合理利用、加工。现阶段对数据应用方面,很多一部分国有企业还处在感知阶段,并没有进入到行动阶段,尚未形成一个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流程的工业数据链;在内部各个业务系统中散落着分布不同数据资源,在过程控制层和底层设备层之间不能进行及时的沟通,引发了“数据孤岛”的问题出现;融合外部数据的能力不高,不能对数据的更新与分布进行全面、及时地感知。目前由于受到数据的质量、规模、种类方面的限制,一部分国有企业应用数据还处在起步阶段,在风险控制、精准营销方面还缺乏广泛的应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缺乏从决策性和预测性的分析,不能都会数据资产的潜在价值进行合理的挖掘。缺乏数字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会面临供给数字核心技术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战略架构设计、咨询和数据运营等任务方面缺乏应该有的承担能力。同时由于市场上的大数据、软件和云计算服务商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也就加大了国有企业选择的难度。明显的数字鸿沟:传统国有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存在比较突出的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很多国有企业并不具备较高的数字化水平,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基础相对薄弱,虽然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比较强烈的意愿,但是有时会受到资金、人力方面的限制,这就会严重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的建设在功能完整性、行业覆盖面、模型组建系统性等方面还不够先进,在行业内还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

3.国有企业应对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转变生产经营管理思维: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员工对数字化的认识,现阶段有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数字技术就能够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数字化转型的正确性认识,因此就需要对数字化转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技术与人才的合理搭配是比较重要的,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并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技术,不能简单地认为数字转型就是机器代替人工,而是要综合考虑到人工和机器相互配合,调动起员工在更新产品、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国企管理者也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重视消费者体验,培养国企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国企社会形象,带动消费者消费。鼓励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出大胆创新的改革理念,并积极吸取员工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在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提高国企的生产经营能力:一方面对风险和创新进行正确的衡量。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交易结构、运作结构和成本结构带来的较大的创新和改变,使得传统国有企业从原来以服务和生产为核心体系向数据和信息为核心体系转变,因此,在转变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风险,国有企业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正确的衡量。另一方面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国有企业决策者应该具备较强应用数字思维的能力,创新性数字化思维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建设高效的数字技术供给体系:国有企业在数值化转型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建设一个数字经济创新平台,提升自身技术创新水平,特别是提高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水平和原创创新技术水平,加大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研究力度。对全球平台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加大与全球科研机构进行紧密合作,推进融合性创新和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制定任务明确、目标清晰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国有企业设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要组织企业员工、管理层和董事会召开座谈会,聘请新兴数字技术能力较强的人参与数字技术的研究工作。在选择数字转型路径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选择自上而下的局部尝试和顶层规划并行的方法,在发生局部突出的时候,要坚持“客户优先”的基本原则,积极采纳客户提供的合理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可以应用联合项目组的方法,来制定出一个统一高效的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制。强化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方面的支持:对政府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政策的精准度,对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进行统筹研究,对土地、人才、金融和财税方面的政策力量进行整合,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在取得财税支持上,需要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加大对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力度,这样可以为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国有企业需要探索成立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基金,推动各级政府产业基金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投资子基金;积极落实数字经济领域的相关惠企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4.结语

第2篇

全球报业都在下滑

前几年全球报业都在下滑时,中国报业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但是2012年中国报业确实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增长速度也大大放缓了,新媒体的广告额整体上超过了传统媒体。并且,受经济大局势的影响,媒体广告额整体下滑,报业广告额下降尤为严重,网络广告的增长势头也不及以往那样迅猛。

全球的日报发行量近年来一直在下降。从2009年-2010年的数据来看,全球的日报发行量在下滑,而且电子报纸的阅读率已经增长到纸质媒体的1/3左右,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从全球看,媒体广告增长最快的地方、增长最大的市场实际上还是在中国。全世界十大广告增长市场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巴西,第三是俄罗斯,前十名大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日本报业的现状

日本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报业之一,但不跨国。从单个报社来看,世界规模第一、第二、第三的报纸都在日本。2011年,据日本报业协会对外公开的发行量数据显示(如图1),第一名《读卖新闻》发行1002万份,第二名《朝日新闻》802万份,第三名《圣教新闻》550万份,之后依次为《每日新闻》374万份、《日本经济新闻》305万份、《中日新闻》273万份、《东京体育新闻》242万份、《体育日刊》和《西日本体育》196万份、《产经新闻》167万份。这是日本各大报纸对外公开的发行量,因为这个数据是报业稽核机构ABC勘察过的,所以这个数据是权威可信的。

对于日本这个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有着发行量800万份、甚至1000万份的报纸,可见日本是报业发达的国家,这个报业王国的报业发展确实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日本报纸发行的一大特点是挨家挨户配送报纸,送报上门的比例非常高。例如,发行1000多万份的报纸《读卖新闻》,95%都是送到家的,零售的只有4%,邮寄到其他偏远地区的只有1%。送报上门的比例韩国超过90%,美国70%,瑞典71%,芬兰70%,巴西49%,捷克30%。而在英国订阅报纸则是件很麻烦的事,大都是零售的,读者要到报摊上或者去便利店购买。

尽管如此,近十年来,日本报纸的发行量也一直在下滑。日本日报的总发行量,从5400多万份一直下降,现在实际上已经跌到4900万份左右。从1999年起发行量10年共减少300余万份,其中2008年-2009年下降100万份。

广告收入可以反映出日本的媒体格局。2004年-2011年,日本报纸的广告额一直在逐渐下降,期刊的广告额也在下降,电视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网络的广告额在不断提升,到201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报纸;包括户外媒体在内的其他新媒体广告额也在不断提高。

10年前,日本报业规模大约是中国报业的3~5倍左右。2011年中国报业的发行收入加上广告收入的总收入是789亿元,日本报业的总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500亿元,是整个中国报业的1倍左右。

日本各个报社的收入情况也不一样。大体上日本报纸的平均销售收入占60.7%,广告只占23.4%,其他收入占14.4%。从整个日本报业的支出平均情况看,报社运营费用占56%,人工支出占24.9%,用纸支出13.7%,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支出。

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模式

报纸数字化转型最早开始于美国,《纽约时报》是最早的旗帜。日本报业的数字化转型起步也很早,但真正有突破性发展的报社不多。日本的报社不但开展报纸业务,也积极地推进数字化媒体的相关业务。随着宽带化的普及发展,他们采用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日本新闻协会每年搞一项“报社与通讯社的电子媒体现状调查”,每年参加这一调查的报社数量略有差异,2011年86家报社参加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日本报社开展最多的数字业务就是向手机媒体发送有偿的信息,向移动终端提供信息,通过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此外,网络视频也是一个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子,报社与通讯社能提供网络视频、报纸图像等信息服务。发展数字报业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电子报订阅收费模式。报业数字化业务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就是报纸网站向读者提供电子报,这种模式《纽约时报》最早开始,主要是采用电子报订阅收费的方式。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都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电子报订阅收费业务的收入占整个报业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低,这就迫使日本的几家大报社在前几年出现了一次从竞争对手到联手搞数字报业的情形,已经联手的几家报社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他们已经强强连手,采用的是数据库服务分账模式,但这种模式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

手机报服务模式。目前日本报纸数字业务的最主流模式是报社与通讯社向手机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服务,这种服务不只是局限于我们国内手机报的概念范围,其中需要使用者付款的收费服务比例越来越多。从2011年起,“向移动终端提供信息”的调查分成了“向非智能手机提供信息”与“向PDA、智能手机提供信息”两个选项。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便于推广,容易收费。目前来看还是向非智能手机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量大。

数据库服务模式。另外一种比较可行的报纸数字业务模式是数据库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报社与通讯社将积累了多年的采访报道信息建成数据库,利用其开展收费业务的模式就是数据库盈利模式。这是一种长尾效应。

网络视频服务模式。网络视频和图片库服务业日益成为日本报纸数字业务的比较主流的模式。报社与通讯社向手机移动终端提供视频和图片信息服务,成为一个业务量较大的数字业务。但是,网络视频业务由于日本的版权管理极其严格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也有一些报社采取与其他网络媒体进行内容合作开展数字业务的模式。

综合全面的报纸数字化模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经济新闻》的综合全面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成功的报纸数字化转型模式。《日本经济新闻》拥有日本信誉度很高的门户网站“日经网”,他们采取的是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数据库收入,以及电子报的订阅收费、手机报收费等商业模式,报社的数字业务量大概已经能够占到整体收入的1/4,利润的40%都来自于数字媒体,这在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数字化能够拯救报业吗?

中国的报社一直都很关注数字化,这些年传媒学界业界一直在很高调地呼吁数字化转型,但是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却微乎其微。我们不禁要问:数字化真的能够拯救报业吗?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报业所增加的收入远远还不能填补传统报业所流失的收入,与报业传统业务收入的量也不成比例,实际情况是,数字化并没有拯救报业。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到底是数字化根本就拯救不了报业还是我们的推行不力呢?

到底应该加速推进数字化还是缓慢推进数字化呢?

社交媒体到底是报纸的掘墓者还是报纸的拯救者?

我们的报社都跑去做官方微博是创新还是找死?

报业数字化投资是个无底洞,做了,找死;不做,等死。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

难!难!难!这些问题是困扰我们报业经营者的时代难题。2012,关于“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没有实现,但是报纸的“末日”端倪已经显而易见。

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报纸不会消亡,但会衰退,鼎盛期已经过去,情况会每况愈下。中国报业的衰退会比发达国家报业的衰退期推迟5年左右,但也应该认真考虑危机应对和转型问题了。

从技术、人才和体制等各方面创新发展数字化业务。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报社的数字化业务还是能够做到一定规模的,可以搞报纸的数字化,也可以直接去办数字媒体。办新媒体不要用报业精英,而要用网络精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和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于中国报社来说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更是制度创新。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部分国家的报业已经失去了数字化发展的最佳时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报人的思维定式束缚了报人的创新。不要以为报社只能办报纸业务,也不要认为新媒体只是网络技术公司的专利。报社和网络公司都是公司!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都会完蛋!

中国的报业数字化转型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机会,但还有机会。报社的数字化业务应该视报社的规模和市场的特性采用灵活的模式。单一的模式可以,综合的模式也可以。

把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相结合。数字化转型不是报业最好的出路,更不是唯一的出路。报业经营创新应该考虑走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相结合的路子,应该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型。例如,报业集团的房地产投资、文化产业发展、资本运营等都会是一条出路。

目前,绝大多数报业集团主要的收入和利润都来源于一张或几张报纸,这一方面说明报业集团主营业务突出,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存在单一化经营的风险。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实行多元化战略,借助资本的力量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拓展,进入有线网络、图书出版、动漫影视、广播电视等媒体相关产业领域,打造全媒体经营格局,以报为主、多元发展,既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报纸主业,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多个利润支撑点,有效降低单一化经营的风险。

发挥报业优势,探索“大数据”营销。相对于新兴媒体来说,中国报业有一些外国报业所没有的优势。例如,中国报业比新兴媒体有更大的采访权和内容优势,遗憾的是这一优势没有被发挥出来。报业拥有多年积累起来的大量的忠实受众,这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可以用所谓的“大数据”方法来挖掘。现在最需要了解的是,怎么能够利用好“大数据”?怎么能利用这个“大数据”做好营销?利用好这些数据,经营好这些受众,通过这一新的领域探索报业的新出路,这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时代课题。

第3篇

关键词 新媒体;数字出版;经营策略;营销渠道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0-0058-0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推出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1]。三个迫切需要传递着一个共同信息,那就是我国的出版行业已经走进了整个行业加速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加快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传统媒体一方面面临着国家政策扶持、鼓励体制机制创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大好机遇;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行政保护力度减弱、市场竞争加剧、读者阅读方式转变、信息网络传媒冲击等严峻挑战[2]。科技期刊作为小众刊物,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整合有效资源、找准经营策略,本文结合科技期刊的出版经验,谈几点思考。

1 无论何种出版形式都不能脱离办刊宗旨

新兴出版与传统出版只是形式的不同,但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围绕办刊宗旨展开一切出版活动。办刊宗旨是灵魂,贯穿于整个出版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强调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来丰富出版形式,提高出版质量,增强出版效率,拓展传播渠道,提升期刊影响力,绝不能盲目地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对内容的选择和把关,为数字而数字是对新兴出版的误解。

2 全方位整合资源,包括内容资源、专家资源、编辑资源等

2.1 内容资源整合

新兴出版,与其说是内容数字化,不如说是资源数字化。科技期刊新兴出版的切入点不应该是盲目强调搭建数字出版平台,追求所谓出版流程的数字化、形式的数字化,而是首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内容资源的整合上。纵向上,立足于自身成长,面向自己所服务的学科领域,对传统内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结构化处理,厘清版权关系,形成更具价值的、形式更丰富的数字化产品;横向上,着眼于受众需求,基于自身的目标市场,将传统内容资源转化为可以直接满足受众需要的数字内容资源[3],从而形成多元化服务,激发产业的市场潜力,提升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是,生产模式的融合。打破传统出版的“线型”生产模式,建立适合新媒体时代的“扇型”出版模式,逐步形成“一个选题、多维策划、立体开发、复合出版,联合发行”的新格局。从选题开始就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统筹考虑,以利于利益最大化。中国铁路杂志社针对几个优质项目,集全院力量进行多维策划、立体开发,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轨道交通汇展项目,将展台、报告会、论坛、会刊、网络视频、优秀论文评选等多种内容形式融为一体,形成复合,不仅营造了声势,也提高了影响力;数字文献项目,将全社出版的所有期刊,以期刊方阵的形式进行联合营销,相互扶持、相互借力,受众共享,拓展了发行渠道;网络课堂项目,充分依靠研究院的学术权威优势,将专家讲座、岗位培训、仿真操作、模拟演练等融入其中,承担起上岗许可、职称考试等多元化职能,与受众群体之间建立起了稳固的黏性关系。二是,生产元素的融合。建立原创生产元素资源库,形成数字化储备,这不仅是新兴出版的重要基础,同样也可以为传统出版所使用。例如,在数字产品策划、创作过程中,会原创大量的图像、图片等,完全可以反哺于传统纸质出版,一方面原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其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传统出版的内容形式,使其更具吸引力。人卫出版社在进行新媒体教材等数字产品制作时,原创了大量彩色插画、图片等,纳入纸质教材出版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同样,传统出版长期以来积累的严密的审读机制、完善的编校手段,移植到数字出版中,以提升数字产品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2专家资源整合

专家资源是科技期刊内容资源的源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创作队伍,并不断拓展其范畴,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需要拥有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创作能力的新型专家作者,培养新媒体思维意识,加速现有作者向新兴出版的转化,将传统媒体创作专家与新兴媒体创作专家相结合,是出版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前提,也是整个出版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号杂志社,以行业年度青年拔尖人才、百位岗位技术能手为主体,建立专家作者资源库,他们既是专业技术骨干,又善长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是新媒体时代优质资源。

一是,编辑理念的提升。科技期刊是专业性很强的期刊,在编辑人员的选用上也更注重专业背景,相应的会忽视经营能力。新媒体时代需要的是既专业水平高,又策划能力强,既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又善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的编辑理念必须随之改变,树立企业生存意识,形成新媒体制作思维,承担起科技传播和企业经营的双重责任,以满足媒体融合对编辑素质的新挑战和新要求。二是,编辑技能的融合。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技能更加广泛,由传统出版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向信息资源开发和数字化增值服务方面延伸,增值服务已成为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品的重要内容。为弥补新媒体出版初期编辑能力不全面的问题,通号杂志社采取“组合”工作的形式,由纸质出版编辑和数字出版编辑构成一个组合,共同开展工作。其目的是以人员组合,带动能力融合、资源融合,最终打造出既具有新媒体策划、创作、生产能力,又具备传统出版高素质审读能力、编校能力的新型编辑队伍。

3 创新经营理念,重塑营销策略

资源整合程度的高低影响的是资源的利用程度和产品的价值;市场目标的开发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不仅包括新兴数字产品营销体系的建立,同样包含着传统纸质产品营销体系的转化,在保持二者相对独立运作的同时,积极促进二者的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

一是,快速建立新兴数字产品营销体系。就科技期刊而言,增值服务构成了数字产品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知识重组、结构调整,形成重组性内容,从而为受众提供更有意义的信息服务,如科技情报、信息资讯、标准测评、知识培训、咨询访问等,实现用户的增值体验。对比纸质产品,数字产品无论在内容类型上还是在存在形式上都呈现出更多样化的态势,相应的其营销模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同时科技期刊数字产品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极高的专业价值,相应的其营销模式又是针对性的、专业的。借鉴互联网行业的运作模式,依靠网络培训、试点试用和个性化服务,通过网络零售、机构直销、电子文献有偿下载等手段,开辟多种形式的数字营销渠道,为电子期刊、数据库资源、在线参考文献、岗位培训多媒体课件等,开展广泛的、各具特色的营销活动。二是,主动推进传统纸质产品营销体系的转化。长期以来,科技期刊承载着繁荣科技活动、传播科技成果的重大责任,在各自的科技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积累了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一部分受众群体,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从另一方面也促使传统媒体营销模式向更多样化方向转变。这种转化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渠道的全盘颠覆,而是以效率和价值为原则,通过创新机制,拓展综合经营能力;通过细化考核指标,鼓励不同能力的经销商介入销售行列,最终以销售实践促进转化进程。三是,正确协调两个营销体系的关系。无论是传统营销还是网络营销,都是以产品特性和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有各的职能专长,各有各的盈利模式,如果不能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其冲突难以避免。正确协调两个营销体系的关系,就是要化冲突为分工协作,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网络渠道,以网络营销来辅助和促进传统营销模式的提升[4]。既保持两个营销体系的相对独立发展,又促进信息共享、联动协作。营销策略上统一制定,紧密围绕综合营销目标,充分考虑综合营销需要,避免对外政策上的不一致而相互冲突;营销实践上利益同享,避免顾此失彼,甚至相互拆台;考核体系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合理制定考核指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 通过资本整合实现产业融合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一方面借助外部资本快速提升实力,形成资本优势;另一方面,重新整合内部资本,合理配置企业内部的分离职能。其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一是,开展项目合作。以优质项目为依托,寻求合作伙伴,在公平互信的基础上,通过资本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既利益共享又风险分担,既强强联合又降低综合成本。通号杂志社与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构成共同的利益关系,借助网络公司的技术资本,建设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开辟学术论坛,引导读者进行理性的学术争鸣。二是,加入行业协会。科技期刊一般都依托并服务于某个行业,加入行业学会协会,有利于借力、借势。通号杂志社与自动化学会建立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举办各种学术活动,既丰富了稿源,又建立了广泛的信息渠道;加入科技期刊协会,在协会的指导下开阔视野,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当然,对于更有实力的出版集团,依托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或领域,投资建立新的公司,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和更优质的发展空间;选择相关联的企业或领域(如IT技术公司等),进行跨产业并购,可以有利推动自身经营理念、创作手段、存在形式的变革,增强新媒体出版业务的综合能力。

新兴出版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代表了21世纪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数字化和网络化,是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出版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5]。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出版经验和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推动传统出版的转型升级,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新广发[2015]32号.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3-31.

[2]郭向晖.传统出版单位如何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以人卫社数字出版转型升级实践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5(5):22

[3]方卿.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中的五大关系[J].编辑学刊,2013(1):14-18.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创新策略;数字环境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资源呈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数据的出现及推广应用,使学生、教师等获得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部分高职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图书资源具有重复性,特点资源匮乏。现阶段,各个高职院校的专业特点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同时图书馆相互之间的交流少,沟通渠道不畅通,形成了“各自为政”的独立化局面。例如一些理工院校的图书馆资源主要以理工类图书为主,但是不同专业之间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造成资源重复性较高,为学生使用图书资源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涉及到本专业的资源较多,但是关于社科类、人文类的资源较少,资源呈现出一定的单一性。

(二)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其主要工作是对数字库资源进行科学的保管,以读者需要为导向制定属于数字化环境中的综合资源信息,满足x者的资源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宣传力度不足。在数字化环境中,图书馆管理改革创新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求加大对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当前技术背景下,主要可依赖的宣传工具是:微信、微博、社交网络平台以及QQ等。

(四)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偏低。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竞争意识不高,工作理念陈旧,其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等方面。同时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到专业水平不高的影响,其在进行一些有关电子资源、数据库等方面工作时表现力不足,无法满足读者的资源需求。

二、探究在数字环境下如何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改变图书馆管理理念。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传统图书馆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再适用,基于此,图书馆就应当改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加大改造创新力度,将一些旧的、不合理的观念彻底摒弃。例如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尤其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限制条件比较多,而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图书馆方面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坚持以人性化的经营方式来实施图书馆管理工作,为图书馆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意识到改革创新的重要性,进而加强自身在新思想、新理念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转换传统思维发展方式,紧随时展的角度,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改革力度。例如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市场化经营理念来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为图书馆形象品牌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大对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图书馆应当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管理体质。另外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应当针对这一创新给予一定的支持,引导高职院校图书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也应当加大对一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建立图书馆管理一体化系统,精简管理人员,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化配置,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对提升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也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图书馆应当加大对管理体制的创新力度,鼓励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活动,打破传统管理方式,以现代化思维发展方式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

(三)加大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力度。在数字化环境背景下,传统管理服务模式的应用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的图书馆基本要求,故而对图书馆管理服务进行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现阶段,图书馆管理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由过去的本馆服务逐渐扩展在广阔的社会服务中去,同时服务手段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过去的手工管理转变为现在的计算机管理。在数字环境下,外界一些复杂因素的存在为读者的安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必须提升服务水平,为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另外图书馆管理员应当加大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以便及时了解读者的内在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字环境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数字化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明显,符合当前教师、学生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基本要求,但是受到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阻碍了图书馆数字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故而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创新管理理念,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创新方案,创新管理体制,为实现图书馆管理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5篇

数字化改变市场生态

网民数量已经超过6.32亿是全球之最,手机网民已经超过5.27亿,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5.9小时,网购市场达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之最,网购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腾讯微信的月度活跃用户达4.68亿――埃森哲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李纲近日在主题为“数字融合市场,中国企业跨界增长指南”的媒体见面会上指出,数字化消费驱动商业转型,而中国是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埃森哲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新型市场生态和行业竞争格局正在中国兴起:数字化降低了很多行业的市场准入壁垒,帮助企业实现跨行业经营,如一些互联网或其他行业企业迅速进入到原来门槛很高的银行业,海尔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融资、支付等金融服务;数字化降低了渠道成本和研发成本,使得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购市场;数字化还不断改善消费者体验,促进供需之间的匹配,如租车服务应用和各种打车软件的涌现。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众多企业都在自身行业以外的全新市场寻求跨界经营机会。中国企业高管普遍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开辟新的销售渠道、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并且提升客户体验,因此获取数字能力是实现跨界发展的关键环节。

总而言之,很多企业正在试图通过数字技术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消除中介,基于消费者洞察提供价值服务,实现跨界经营,争取新的市场制高点。埃森哲将这种数字化促生的新市场生态和行业融合称为数字融合市场。

在数字融合市场中,数字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并以新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或者新的产品。因此,一方面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这个市场,以创新的模式获取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传统企业也在借助新兴技术谋求发展和转型,它们围绕着消费者形成了比原来更大、更复杂的生态圈。在数字融合市场中,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既有竞争也展开合作,原有行业和市场的价值链逐渐重组,形成新的价值组合。

四大领域数字融合市场兴起

埃森哲认为,相比美国,数字化对中国市场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到2020年,中国数字融合市场的增速将比美国高出约5%~7%,市场规模差距将明显缩小。

埃森哲对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研究发现,数字融合市场已在教育、医疗、制造、金融服务和交通等领域蓬勃发展。但在中国,数字革命主要由消费者推动。和其他产业市场不同,中国的消费市场非常开放,具有高度竞争性,为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埃森哲观察认为,中国的数字融合市场已在支付、购物、视听、出行至少四个领域兴起和发展。

在支付领域,支付融入端到端的消费互动中,移动支付将成为主流,除金融服务机构以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非常活跃。非金融服务行业企业通过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和其他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灵活多样的数字化支付手段、创新的业务模式和全新的消费者体验。

在购物领域,零售市场的跨渠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很多非传统零售企业都能借助电子商务直接参与到零售市场,零售商则通过数字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无缝购物体验。

在视听领域,消费者热衷于多屏互动。围绕消费者在多种屏幕上的收看、收听习惯,传统内容提供商和数字内容提供商都试图通过互联网提高目标受众的黏性。

在出行领域,交通出行正在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智能化,人们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更加轻松地安排旅行和使用交通工具。各类出行服务商合作互联,以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高效出行的需求。

李纲认为,在这四个融合市场中,传统的核心行业依然是市场主导者,但是借助数字技术进入到这个市场中的生态链行业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在生态链行业中,有作为数字化使能行业的高科技、电子、电信等行业,也有借助数字化使能行业而进入到该市场的其他行业。以支付市场为例,金融服务业依然是支付领域的核心行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是来自互联网、电信、零售等多个行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分享支付市场的份额。

六点启示

埃森哲认为,决定商业模式的要素有两个:其一是企业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价值主张),其二是企业如何创造价值(挣钱)。而数字化正在改变这两个要素。

“决胜数字融合市场的关键并非赢者通吃,而是以数字能力和新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增长战略。”李纲说。

埃森哲认为,要想制胜数字融合市场,企业必须深刻理解数字化如何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和所在市场的生态,通过产品创新向细分市场领域拓展,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基于对中国、美国、英国和德国数字融合市场的比较和综合分析,埃森哲认为,数字融合市场给企业带来六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企业需要具备卓越的数字能力。无论是老牌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要以技术创新为利器,迅速颠覆市场业态;而那些来自业务接近行业的企业也可能通过大数据获取客户洞察并采取相应行动,对本行业企业构成威胁。

第二,数据是新的竞争命脉。企业间流动着数据供应链。无论哪家企业,只要有能力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合理决策,便会受到数字融合市场的青睐。同样,应用数据的速度也非常重要。用最短的时间把数据交到决策者手中,并且建立支持快速执行的后端流程,将是制胜的关键。

第三,消费者洞察成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如今中国消费者最期待的是超凡体验,而提品或服务的企业却不那么重要。可见,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较低,这就为寻求进入新市场的企业提供了绝佳机会,也给行业领先者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数字化企业需要在获取消费者洞察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定位,围绕消费者的价值主张提供超越期望值的服务。

第四,培养初创心态。老牌企业必须在行动力方面向初创企业学习。随着新的竞争环境逐渐铺开,固守传统业务模式的中国企业很可能面临收益下降的风险。因此,创新思维和敏捷反应缺一不可,否则便无法将消费者的数字化需求转化为切实的企业价值。

第6篇

互联网思维与纸媒发展

互联网思维指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精神、价值、技术、方法、规则、机会等指导、处理、创新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在纸媒的广告经营活动中,互联网思维就是瞄准目标客户群体,实现病毒式传播提升广告和营销活动的影响力及参与度,使经营活动落地,带动人气,从而黏住活跃粉丝群,使其凝聚在纸媒周围,成为忠实粉丝。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体已经选择性泛滥,互联网逻辑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操作系统。原先的思路是纸媒触网作为纸媒的延伸,其实这只是锦上添花,没把“互联互通,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思维融会贯通于纸媒发展中。

很多纸媒,一谈到数字化,就想到做个网站或者APP、电子报,把报纸的内容搬上去就完成了数字化转型。这只能算是数字化转场,仅仅是形式上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变,并没有考虑数字化时代的受众需求。另外,除了政策、体制、机制等因素外,传统纸媒“触网”最大的问题是,先天性缺乏互联网基因,而后天性互联网思维习惯尚未形成,惯于用传统媒体思维看待、理解互联网,忽视互联网是与报纸运行方式和传播规律截然不同的媒介载体。

当下越来越多的纸媒意识到了危机,拥抱互联网成为纸媒的共识。为什么媒体就一定是新闻与广告的组合呢?媒体依靠公信力和权威性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运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整合上述资源进行上下游产业链的创新,成为服务产业链的整合营销平台。在汹涌的互联网大潮中,纸媒并非只能坐等广告下滑。

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纸媒发展

首先,要树立互联网战略思维,将其融会贯通到纸媒发展中。以地处鲁南的沂蒙晚报为例,前几年经营收入主要是靠广告版面,依靠纸媒的品牌及影响力促进广告量增长,广告收入模式较为单一,近几年广告出现下滑。

沂蒙晚报向全媒体发展,先后开通沂蒙晚报网、掌上临沂手机客户端等子媒体,开展微信营销、开设淘宝生活馆等,有重大的新闻事件或广告营销事件,尝试全方位整合媒体资源,利用报纸、网络、客户端、微信等立体式宣传营销,让纸媒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其次,整合纸媒资源互联互通。纸媒最大的优势就是公信力及对本地资源强大的调动能力。面对纸媒互动性差、参与度低的劣势,通过纸媒公信力对掌握的众多资源、关系进行整合,实现互联互通,是纸媒变革中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比如,针对临沂某投资型公寓及写字楼产品,沂蒙晚报先后与其举办了投资理财财富沙龙、经济论坛等活动,利用媒体的力量,邀约临沂商会高端客群及临沂商城生意人群体,参加上述活动。其间,地产项目做一简短推介,与单纯的纸媒广告推广相比,上述活动既有版面效果,又有现场人气。

再次,树立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是目前传统纸媒从业人员普遍缺失的,却恰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价值所在。长久以来,传统媒体思维习惯单向传播,漠视读者需求,沂蒙晚报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倒逼”沂蒙晚报在采编环节、活动推广上,力求以用户需求为先导。

过去,沂蒙晚报主要通过纸媒平台进行单一营销,如今通过运作临沂某投资型公寓和某国际公馆两个项目,实现了线上线下结合。具体思路是,沂蒙晚报拿出版面对项目进行推广,然后安排社会专业人员挖掘项目意向客户,实现项目的最终销售。沂蒙晚报根据地产客户每月销售额的一定比例提取收益。通过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对用户、产品、互动的重视,趟出了一条新路。

最后,报商合作,实现与读者良性互动。长期以来,纸媒把内容做出来,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如今,沂蒙晚报通过报商合作模式,系统整理了纸媒的客户资源。通过举办翡翠玉石节、海参特卖会等,利用纸媒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吸引大批读者,实现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可谓互联网思维在实践中的又一运用。

第7篇

【摘要】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实体店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困境,而实体书店也不例外。当今,传统实体书店经营呈现式微困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现象。这种现象引发了传统实体书店生存发展之忧,并且成为了社会关注热议的焦点。为此,此文目的在于研究实体书店现状,寻找在互联网冲击下实体书店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促进传统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营销策略,这对于提升传统书店的核心竞争力、顺利地实现转型发展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 实体书店 生存发展

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网上购物成为时下一种很普遍又很受欢迎的购物模式,这种购物模式在书籍产品的销售中也被广泛采用。在网上图书市场这种蓬勃的发展势头下,曾经使人们获取精神食粮、文化娱乐产品以及陶冶情操的高雅场所--实体书店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他们或者是由于产品单一或者经营管理不善者或者营销模式落伍导致许多实体书店几近退出市场,甚至遭受倒闭的境遇。作为承载文化传播文化介质存在的实体书店怎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书店行业乃至读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一、实体书店的现状

在中国,网上购物中人们购买最多的商品就是书籍,购书人数比例占总购物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六。专家估计,现今网上售书市场已经占到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5%,并且2-3年后将增至20-30%。

(一)实体书店经营模式研究

从国内看,实体书店的营销模式主要是以下6类:8小时营业时间;固定的阅读地点;维持实体书店,所需要的费用较高;在实体书店一般折扣有限,价格较高;在实体店购书可供选择的范围有限,有时找特定的或冷门的数目较难;实体书店一般不具有配备的、先进的查询系统,使得选购图书时间较长。

(二)实体店的存在的问题

实体书店的劣势分析:渠道高维:价格没有竞争力;关系脆弱:门店对客户缺乏黏性;产品有限:限制门店的销售半径;成本高:客流减少租金反而增加。

(三)实体书店分类以及互联网对实体书店的冲击

实体书店就类型可分为:一是大型书城、连锁书店:以新华书店为代表,这类书店一方面作为与市政建设规划配套的重大出版物发行建设项目,体现区域布局,如凤凰书城、新华书店新街口店;另一方面坚持文化便民理念,向社区、学区、商区、交通枢纽等区域延伸。二是综合书店:这类书店占地面积较广,具有多种文化服务功能。三是R凳榈辍⒀术书店: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品牌影响力,受到特定读者群欢迎。四是特色书店:体现城市定位和文化特征,满足不同层次阅读需求,注重并形成独特的经营风格。五是微型书店和二手书店:这类书店较多,经营较杂,有的以卖特价书为主,有的以经营学生教辅材料为主,大多分布在学校和交通较好地区。

但是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下,这样的实体独立书店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困境。现如今,以销售图书为主要业务的书店要么倒闭,要么惨淡经营,要么被迫转型升级,增设其他服务或业务。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先去实体书店阅读、选书,再去网上购买,使实体书店成为网络书店的实物展示地,图书销售额锐减。

二、实体书店的发展

(一)数字化转型

对于大型连锁书店来说,数字化应该是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二)变身综合零售商

可以采用多方面经营,也是取得成功之道。例如,W・H・史密斯是英国一家著名的连锁书店,旗下的分店有1000多家,遍布英国的大城小镇。该书店其实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它同时经营文具、图书、报纸杂志。

(三)坚守纸质书销售

对于那些感觉转为综合零售商实力不够,没办法与其他零售商竞争,而同时又没钱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书店来说,继续坚守销售纸质书也是现实的选择。

三、实体书店变革与创新

“大数据思维”是根本。在互联网书店书单模式、快捷购书的挑战下,实体书店也应该将大数据纳入核心议题,进行思路重整。要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优势,从电脑中调出进店常客的购书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根据用户口味量身挑选合适的图书,再通过店员与顾客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达到满意的效果。

实体书店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书店应该彻底重新定义它在数字化时代的功能以及营业模式,与网络技术结合,跟进时代的步伐。其创新思路有:

(一)线下找书 线上购书

很多人到实体书店找书但是却在电脑前决定是否购买,在家里他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书的第一章来试读,看看对自己是否有吸引力。因而,实体书店应该及时向读者提供购买电子书的服务或者能使得其获取更多信息。

(二)触屏看书 全新体验

书店应该尽快将触屏技术应用。触屏可以让读者“触碰”到书的内容。触摸在数字化时代意味着互动或者说是深入到我们正在探索的东西里。

(三)分类指导个性书单

书店可以摆出顾客曾经表现出有兴趣的书或者根据顾客的购买及阅读历史进行推荐。

(四)集文化消费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经营方式

实体书店要走上“突围之道”,除不断为消费者提供更舒适的选书购书环境,满足读者多样化、全方位的需求,线上资讯与线下活动相结合,打破实体店地点固定、辐射半径小的局限外,还需创新经营方式、提升自身服务,集文化消费与文化交流于一体。

四、结论

电子商务的触角几乎介入了各种领域,而网购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被大量侵吞,实体书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实体书店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做好品牌经营,继承传统是基础,改革创新是关键,战略发展是动力,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8篇

[关键词] 科技期刊 数字化运营 困境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94-03

[Abstract] Expound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Sci-Tech periodicals’digitalization, namely having rare scale effects, suffering a low integration, lacking creative publishing modes and having not adapted to the online publishing environment yet. In order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following steps must be taken to optimize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o form strategic alliances among different Sci-Tech periodicals to achieve clustering development, to facilitate resource integ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periodical websites and to employ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iority of online publishing and its promotion function to enlarge its readership.

[Key words] Sci-Tech periodicals Operation of digitalization Dilemma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运营已经是大势所趋。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依托。然而,目前的运营生态并不尽如人意,困扰期刊数字化运营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本文拟就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中面临的困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1 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方式

综观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两种数字化运营方式。

一是依托技术提供商的数据库进行数字化。目前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都以加入技术提供商的数据库作为最主要的数字化模式。这种运营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①建立以技术提供商为主导的数字出版产业链,由于内容提供者距离价值实现端最远,因此完全处于弱势地位,它们在与下游的技术提供商在数字出版收益分配的谈判中没有话语权[1]。②内容提供者(科技期刊出版者)组成产业联盟。在这一类型的产业链中,内容提供者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形成集聚关系,其在与技术服务商的谈判中就会拥有更多话语权,占有更多的利益分配,但由于自身缺乏技术支持,归根到底仍容易受制于技术服务商。这种运营方式在出版产业链中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是期刊自建网站。据统计,自建网站比例较高的为北京、重庆、广东、辽宁、陕西等8个地区[2]。自建网站又分为很多种情况:有些是一刊单独建立网站;有些是数刊或某一类期刊联合起来建立网站,如广东医学类期刊就联合起来建立医学期刊网;还有些依托主办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上网,如很多高校主办的期刊依赖高校网站上网。自建网站进行科技期刊的数字化摆脱了对技术提供商的依赖,但是其竞争力取决于刊物自身资源建设和技术研发能力的高低,需要投入的资金和周期比较长,因而能否利用原有的内容优势成功进行数字化转型具有不确定性。相比之下,国外的大型出版集团由于财力雄厚,往往能够通过并购技术提供商实现技术升级和转换,比较容易形成顺畅的产业链,并可在短期内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商业运作也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良性循环[3]。

2 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面临的生态困境

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是对期刊整个编辑业务流程、编排格式体例、出版传播方式的一种革命性整合和再造。它改变了期刊的信息采集、内容编排、形式表达、媒体组合、信息链接等方式[4]。但是,有些科技期刊只是把自己作为单纯的内容提供商,缺乏积极参与数字出版的主体意识,没有针对期刊的信息采集、形式表达、内容整合、媒体组合作出改变。总的看来,科技期刊在数字时代的发展中面临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服务意识不够,期刊网站功能的满足度差。面对日益延伸的数字期刊产业链,很多科技期刊还固守着传统的出版模式,只提供单一的阅读服务,主动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延伸服务的意识薄弱。抱着这种意识经营数字期刊必然导致读者满意度较差。因此,科技期刊的办刊理念应由卖“内容”向卖“信息服务”转变,延伸期刊产业链,推动期刊的相关经营,充分发挥期刊的品牌价值,开发相关衍生产品[5]。

第二,未能发挥规模效应。如前文所述,很大一部分期刊通过自建网站实现期刊的数字化,但由于一些纸质刊物的影响力非常有限,期刊网站的点击率和下载率也不会太高,由此带来的收益也将十分有限。多家期刊联合起来形成期刊集群建立网站则有可能带来较大的规模效应。目前,很多行业的科技期刊建立了集群式数字出版平台,但是仍有不少期刊依托的是影响力不大的自建网站或主管单位网站。规模效应不够将极大地影响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并阻碍期刊的国际化进程。

第三,期刊网站品牌宣传不够。总体来看,无论期刊自建网站还是集群网站都存在缺乏宣传和网络品牌影响力不够的问题。大量期刊网站设计呆板,缺乏宣传与互动,基本无法吸引读者群,也不能针对个体用户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这样一来,期刊社得不到应有的宣传,吸引不到相关产品的广告商,网站点击率低,盈利空间大大缩小。因此,期刊网站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争取成为科技期刊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和窗口,成为编辑与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沟通的主要桥梁[6]。

第四,缺乏原创内容的深度加工,内容集成度低。原创内容是期刊的生命力。不管是纸质图书还是数字图书,其核心价值仍然是内容[7]。但有些科技期刊拥有较好的原创内容却缺乏深度加工,没有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和规律开发适合多种网络媒体发行的新产品。其数字化运营止于出售纸质期刊的电子文本,及时性和交互性无从体现,只简单罗列和组合信息,原创内容传播受阻,价值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原创内容质量不佳或把关不严的数字期刊无法拥有稳定的高质量读者群。除了内容创新,还需要有强大的内容集成,这样才能将科技期刊产业做大做强。一般而言,要提高内容集成度,必须打造良好的内容集成服务技术支撑平台,由其完成内容经营管理、汇聚加工和分发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期刊的原创内容价值发挥到最大。

第五,数字出版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一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数字平台提供增值服务,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目前,很多期刊没有认识到利用数字平台提供增值服务的意义,满足于依靠自己简单地将传统内容进行数字化或者被动地依赖上游技术服务商将纸质刊物进行数字化。而期刊的数字增值服务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期刊及其网站的竞争力。二是没有优化数字出版流程。大部分期刊简单地按照纸质出版模式来运营其数字出版。不过也有少数期刊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如《中国机械工程学报》就其研发的电子刊展开了很好的宣传工作,并进行与用户的互动,刊物的浏览量和下载量得到明显提升,刊物知名度也随之上升。还有些期刊积极发展在线出版平台,为加快周期将某些论文进行在线优先发表。可见,根据数字出版的特点优化工作流程,一方面可以加强作者、读者、期刊社编辑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也大大加快了论文的传播速度。反之,如没有很好地利用数字出版的优势,固守传统纸质出版模式或者只是将已经出版的纸质刊物放到网上,就会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因而必将在数字化大潮中落败。

第六,编辑不能很好地适应数字化出版要求。编辑人员对办刊的作用和意义、期刊地位、办刊思路的认识都需要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8]。目前,我国真正从事数字出版的大部分是传统出版相关人员,期刊社及相关主管部门也不注重对其进行数字化出版培训。编辑没有得到相应的技巧和能力的提高,一味固守以前的业务模式和办刊思维,将使刊物丧失诸多数字化发展机会。科技期刊数字化要求编辑具有网上栏目和选题策划能力,在线和用户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网上筛选、挖掘、过滤信息的能力,此外,还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开放办刊意识。

第七,出版新媒体的潜力挖掘不够。科技期刊主体在利用数字出版的优势,通过多种媒体和形式将刊物内容及信息展现给用户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难以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中可以尝试提供各种期刊版本。例如,除了纸质版、网络版以外,还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提供动态下载等终端服务。此外,博客、播客、微博、户外新媒体等都能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这就需要科技期刊在利用这种数字新媒体上转变观念,充分挖掘新媒体的潜力。目前只有少量期刊网开始关注这点,如龙源期刊网可向用户提供文本版、原貌版、语音版、手机版、网络版5种版本[9]。

3 走出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困境的对策

那么,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运营如何走出困境呢?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3.1 科技期刊之间组成战略联盟以实现期刊集群化发展

我国分散化、小型化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没有实力与技术服务商合作,也就无法形成顺畅的产业链[10]。实现期刊战略联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打破期刊的区域分割和行业分割,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的期刊企业联合、重组、兼并,实现不同期刊主体或不同行业间的优势互补。②发挥学会优势,组建科技社团,培育科技期刊集群。如中国医学会期刊网、中国力学期刊网都是探索期刊集群化发展比较成功的例子。③相关主管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期刊集群化发展。没有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仅靠各期刊主体进行协商,很难真正整合各种出版资源,促进期刊集群化发展。④注重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的效益研究。组成期刊战略联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期刊在更高的平台上提升竞争力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新平台获得效益非常必要。⑤注重关联性或支撑性出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利用集群化平台真正实现集团化“经营”,否则,只有“集团化”而没有有效“经营”,促进科技期刊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将流于空谈。

3.2 促进资源整合

促进资源整合是改变期刊与技术服务商谈判中的劣势地位、增强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整合。一是传统内容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实现原创内容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整合,就必须充分发挥原有纸质期刊的内容资源优势,通过结构化加工为将来更加充分地挖掘、分析、组合和应用内容资源打好基础。办得较好的传统期刊社拥有独特的内容资源优势,将这种优势与电子、传媒、网络、电信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是优化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二是传统出版力量和技术服务商的资源整合,通过加强与技术服务商的合作化解技术弱势,建立利益共享机制,规避出版风险。

3.3 增强期刊网站的服务功能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链的不断完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更应该顺应发展潮流,发挥自身优势,从单纯的内容提供商向信息服务商转型[11],具体做法有:①按照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提品和服务,扩大盈利空间,开发各类新的在线产品,提供用户信息定制、个体咨询服务等。②凸显期刊网站的信息服务功能,如提供行业信息、培训消息、读者在线留言、专家风采、相关学科科普知识、读者分布统计等。

3.4 利用网站优先和宣传期刊的优势,扩大刊物读者群

具体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互动性,对于定稿并计划刊出的文章,实现先于期刊印刷版的网络预出版,提高文章的时效性,缩短出版周期[12]。为优秀论文的快速优先发表设立绿色通道,是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最重要的手段,82.4%的期刊采用这种方式吸引优秀稿件。《植物学报》(英文版)特别为我国科学家提供快速发表通道,为我国学者抢占学术研究优先权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升了期刊影响力[13]。

(2)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发挥在线发表优势,必须完善期刊网站的后台功能。期刊网各项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以实现数据统计、数据安全、数据备份等功能,降低内容资源被掠夺、版权纠纷频繁出现的风险。

(3)及时公布论文下载、点击频次及提供相关检索功能。公布论文点击、下载频次,期刊所载论文的网上学术影响力便可以一目了然,并随之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刊物和论文作者的影响力也将随之得到提高。提供关联检索可以为作者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查询功能。

综上,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作为学术交流、传承、评价的平台,必须主动寻求发展机遇,挖掘新型出版模式,积极推进网络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字化运营环境。要实现良好的期刊出版生态环境就必须从编辑理念、出版方式、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寻求最优发展路径,通过优质的数字化运营增强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

注 释

[1][2][8][9][12][1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8,117,112,143,179,19

[3]秦绪军.国外出版商发展数字出版的特点给我们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2007(12):11-12

[4][5][6][11]程维红,任胜利,路文加,等.我国科技期刊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对策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67-474

[7]陈超英.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跨越的三条路径[J].出版发行研究,2010(7):58-60

第9篇

关键词 数字化出版;科技期刊;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21-03

数字化出版指利用互联网信息将自己创作或他人作品进行编辑和数字化制作,并登载在数据互联网上供多人同时在线阅读或下载,这种出版方式已经成为新的发展业态,比传统科技期刊出版更方便和快捷。传统科技期刊也因数字化出版面临了不少挑战,尤其在当下科技书刊资源竞争激励的环境下,把握机遇和面对挑战,无疑是促进科技期刊的顺利发展。

1 数字化出版的传统科技期刊的影响

1.1 传播方面

纸质媒介的最大限制就是只能传播文字和图形,不能传递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有时因文字和图片超出版面,还需删减文章。此外,该如何从大量信息中检索出自己所需信息也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程。读者对于信息的获取只是依靠传统的纸质书籍,不能与作者进行实时交流,最后,由于传统出版环节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周期,如果作者在这个阶段有较好的观点或研究成果,都不能及时的贡献给读者,阻碍信息传播的实时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观点或想对作者提出的建议,因受条件限制不能即时与作者沟通,降低信息流通性。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出版的普及和不断繁荣,公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版面已经不能限制网络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现,还借助新技术来实现多媒体整合,服务更加全面和立体。尤其大型数字化期刊网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的出现,大幅度提高了检索效率,满足读者所需。

1.2 出版与营销方面

数字化出版与传统的期刊相比,就是通过网络实现。所谓数字化将传统纸质出版物加以数字化并在网上重新出版,整个过程都依靠网络完成,包括组稿、审稿、编辑等。当前,全文上网等方式在国内大部分纸质期刊中应用,也象征着向数字化出版的方向前进。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因数字化的普及是而在发生着改变,据相关调查现实,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量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数字化阅读,人均年阅读传统纸质也在不断下降,原先每年每人6.97本,逐渐降低为5.74本。同样,阅读方式还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本文通过对100名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针对阅读方式,其中表示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者有64名,占64%,依然保持传统阅读习惯的有37名,占37%,有52名读者表示愿意付费下载阅读,可见,出版方式和销售在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会期刊未来出版方式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

2 传统科技期刊的面临的机遇

2.1 降低技术限制,减少资金投入

传统科技期刊从投稿到发表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尤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新兴技术或方法的是出现,实在难以保证投稿论文的创新思想和实验方法是否处于“新”的领域中,因而大幅度降低了论文信息的时效性。然而出版工作在数字化条件下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如利用其先进的技术进行在线投稿,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片论文的加工编辑工作,省去了中间大量繁琐的环节,保证了论文可以以最快的速度面向社会。由此可见,现如今网络、3G乃至4G技术的全面覆盖扩展了数字化出版范围,更有利于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当前,许多期刊编辑部也尝试着运用高科技数字技术来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出版道路,如利用先进的采编系统和在线投稿系统技术进行网络一站化编辑加工,最后将编辑完成的期刊进行数据格式转化并上传至数字化图书馆,实现网络化阅读。虽然这些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存有差距,但对于转型期的科技期刊,已经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有利于数字化出版工作的推进。也有一些期刊社选择与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合作,利用网络技术实行资源共享和开放,所发表的科技期刊可以快捷的从数据平台了解期刊的引用和点击实际情况,便于调整内容,上述做法都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自身影响力。

数字出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尤其前期阶段,如硬件设施的投入、维护、升级。目前许多科技期刊社的盈利状况不佳,规模较小,对于巨大的资金投入实在能力有所欠缺,进而束缚了科技期刊的发展脚步。然而国内多个数字基地趁着当前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中正在不断规划和建设,但在一定程度上功能系统都有重合,期刊内容标准也因系统的多样性存有差异,增加资源共享和推广的难度。为此,一些数字化出版服务上会提供相应的硬件配置以及后期的更新和维护,科技期刊单位不用进行前期的投资,只根据实际所需购买和租赁与业务相关的设备即可,节省了投资。用户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实现所有需求只要有一台普通的浏览器即可,不需要其他硬件设施,不仅降低期刊设数字出版人员压力,不比再花费资金培养IT人才,也进而缓解了其经济压力,促进发展。

2.2发展规模经济,转变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综合水平的不断提升,竞争力也在逐渐提升,中国科技期刊想要形成专业化出版集团,必须走兼并重组的规模化发展道路,从而更好地面对国际出版集团的竞争。科技期刊的资源是支撑整个期刊的发展,也是提升质量和在读者心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用全新的思维角度来优化技术创新及产品创作,保障期刊质量。数字出版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它融合了管理成本和物质生产成本在内的完整出版管理系统,属于一个规模化集成管理经营模式。我国科技期刊与发达国家出版集团相比,不仅市场和内容资源都较为分散,最主要的是其发展处于初始阶段,各项操作都不成熟,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科技期刊扩大实力。所以,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竞争力在于促进出版规模化发展,虽然数字化计算的特点有无限扩张性和易伸缩性,促使数字出版按实际需求出版的服务能力大大增强,进一步优化出版所需的设备配置和各项经费方案,利于出版社可以按照市场所需和规模经营情况来进行自由调整,降低生产成本和加快文化生产效果,最终扩大期刊影响力,进而形成规模化经济,走向集团化出版发展道路,提升在国际出版间的竞争力。

数字化出版顾名思义将需要传播的期刊交给一些数字平台服务商,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其他流程很少涉及。可以说,更多的主导权都在数据平台服务手中,其中的主要技术传统科技期刊很难涉及,这样一来不仅抑制了产业发展的活力,也使出版产品失去了原有的传播功能中国科技期刊对数字化新技术的掌握较为薄弱,不能有效准确的将技术运用其中,起步也晚于发达国家,从而操作起来增添了许多难度。数字出版平台有利于整合和优化相近学科科技期刊出版资源,多人、多机可以管理,有助于提高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和整体实力。期刊出版单位在数字化出版平台可以共享资源或自主管理出版内容,不敢在定价、经营及结算方面都实现透明化,创新盈利的同时面向更广阔的市场,成为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中流砥柱。

3 基于数字化出版角度下传统科技期刊的面临的挑战

3.1 正确认识出版的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广泛应用和信息资源越来越数字化的发展热潮,传统科技期刊也会是相应的受到其中的影响。目前,数字化期刊已经成为众多编辑部的发展方向,但期刊数字化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作为支撑,编辑部人力、技术及组织方面都较为局限,不利于形成规模和扩充期刊的功能性。虽然仅今年互联网在我国有高的普遍度,但需要投入大方面技术和资金,减少读者的阅读成本。除此之外,科技期刊的编辑和出版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加工处理,为了解决期刊集中上网问题,中国科技部特启动“数字化图书馆示范系统”,并将期刊上网其纳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目前,互联网所展示的上网期刊已达上千种,成为了传播科技期刊的窗口。网上读者只有打开万方数据库等终端,即刻便可以阅读期刊全文内容,可以说数字化出版实现了期刊内容至遍及工作程序化的转换,网友还可以检索论文资料和与编辑部专家进行实时沟通。如果网友点击某一刊主页时,引入眼帘的就是该期刊的基本信息,如编委成员、期刊简介、创办情况、来稿须知等,之后进入某期目录便可以阅读全文内容。可以说整个栏目列出了大量相关刊物网站,打破了传统的版面限制,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成果都会及时更新,方便网络阅读者。

3.2 注重数据安全、版权保护

计算机领域最关键也是最值得重视的问题就是数据安全问题,数字出版的顺利运营也同样需要。期刊社可以利用数字计算获得更高的技术价值,如高可用性、动态的资源分配或快速的市场响应,因此不能忽略数据安全带来的风险。云端服务器存储了数字出版中的所有数据资源,所谓云端服务用通俗语言来说就是网络服务,运用网络沟通多台计算机的运算工作或透过网络联机取得远程主机提供的服务,是多台服务器组成的资源聚集地,云计算服务商主要维护出版社的云端服务器,使数字化出版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然而,由于网络是数字出版平台的主要曝光地,随时可能发生大规模计算资源系统故障。此外,云系统中的储存信息有先行访问权的是提供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商,因从而无法保障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在技术层面,安全防护工作是提高云服务平台的供应商的分内之事,加强安全技术是保障数据信息的前提,是理所当然之事。在制度层面,必须建立数据安全法规,它不仅是确保数据安全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网络中立性监管的有效措施。而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做好涉及政治问题与敏感性内容的稿件备份工作,防止因盗窃影响国家安全。

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好版权保护,奠定坚实的学术法制及伦理基础。在数字化出版时代科技期必须面临的挑战就是版权问题。因数字化出版的服务较为开放和统一,对于分散的出版资源可以有效的进行整合,实现版权管理技术,但这也是资源共享的过程,必定会涉及网络化,在不同的网络角色中有大量版权资源流动,会产生各种版权矛盾,因此,加强版权保护是必然的。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生产和传播都交给数字期刊平台服务商全权负责,由于数字化出版的成功实施,当今数字出版的主体逐渐倾向于科技期刊社,期刊社会与是知名数字平台达成共享协议,以此来避免商业纠纷,维护各方利益,也保证了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科技期刊需要编辑业务做支撑,也是业务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字出版在实践活动、工作内容和编辑身份等方面相同的点在于“数字”,利用网络技术和资源来进行“数字编辑”行为,通常多媒体编辑必不可少的就是信息扩展,信息中包含着大量的利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同时也是蕴含着发展机遇。因数字化科技期刊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技巧,对编辑业务流程可以融会贯通,因此,期刊编辑部应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应时代潮流,利用计算机网络或新媒体来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对于编辑来说,要树立与行业发展齐头并进的心态,掌握数字化期刊生产技术,学习多途径的信息交流手段,适应社会发展的种种变革。

4 结论

总之,传统科技期刊需要面对种种机遇和挑战,尤其在当今的多媒体数字化发展的驱动下,虽然传统科技期刊出版和数字化出版两者会相互冲击,但深层意义上更是一种文化的包容和促进,更是产业链条的延伸,提升了许多高价值的内容资源。数字化出版虽是流行趋势,但在新闻出版政策法规方面仍需要借鉴传统出版社的途径,以此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发挥出更大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建勋.基于知识链接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6-9.

[2]龙秀芬,吴惠勤,曾莉等.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253-256.

[3]张建军,任延刚,李林,等.多元化出版冲击下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的对策与措施[J].编辑学报,2009,21(3):249-251.

[4]聂兰英.科技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的保存价值及自身不断优化的探讨[J].编辑之友,2012(3):76-77,79.

[5]王炎龙,黎娟.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运营形态及新模式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957-960.

第10篇

1.数字化品牌是一种忠诚,所以,网站“黏性”比点击率更重要。

当网站吹嘘自己惊人增长的用户、订户、点击率和页面浏览量时,互联网的发展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场竞赛。但在当前拥挤的互联网市场上,仅仅吸引上网者的眼球是不够的,重要的是 不但吸引更多的人的眼球,并且让尽量多的眼球尽量长时间地“黏”在自己的网上。

网络的“黏性”是未来保证品牌最重要的条件。因此当某位CEO向你吹嘘他的网页浏览量, 你应该追问一个广告商人、风险投资者和投资银行家都会关心的问题:该网站的“黏性”是多少?

所有的点击率也许只是无用功。网站的驻留率很高,才说明网页上的内容真正被用户所关注 。 HelloAsia.Com公司的创始人、首席执行长迟春(Chih Cheung)表示,从长远看来,网页停 留时间最终将决定互联网的成功或者失败。迟先生说,点击率的增长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最 有价值的用户是那些你已经拥有的用户。他认为点击率和网页浏览量是“大约估计”。他真 正关心的是人们多长时间上网浏览一次,并且停留多长时间。

Media Matrix(MMXI)是统计用户停留时间和其他网络信息的公司。该公司基于软件的测量工 具记录全球范围的7万名上网者每次的点击情况。数据表明拍卖网站和游戏网站是上网者停 留最长时间的,亦即“黏度”最高。市场部经理斯泰西•莱昂内(Stacey Leone)说,eBa y(EBAY)1月份的使用者平均在该网站停留85.9分钟,并把该网站列为“最黏”的网站。

网络忠诚意味着你让用户有足够的理由回访你的网站。这种忠诚首先要从信任开始,一旦你 得到这种信任,你就赢得了开拓市场的无限商机。在网上,你可以同客户建立一对一的个性 化联系,甚至得到他们的允许开展直销!

2.数字化品牌是一种形象,所以,重要的是公司名称,而不是dot com。

公司在所有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形象,构成网络品牌的重要内容。据去 年12月ActivMedia Research的一项报告称,有25%的成年美国人对于圣诞节期间到处充斥的 .com广告,在没有特殊刺激的情况下记忆率仅有1%,可见,大笔的媒体广告费白花了!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一个品牌问题。确实,那些广告都设计得很有趣,让人们觉得很有创意,但是,它们体现了你要表达品牌的本质内容了吗?大多数情况是:没有。而更糟的是, 几乎所有人只记得名字中的“.com”的部分,而不是品牌本身的名字。所以,疯狂的所谓“ .com”广告对树立“互联网”这个品牌卓有成效,而对树立公司的品牌成效甚微。因此希望 人们不要再把什么都和网络扯到一起以示自己的前卫。InfoSpace毫不犹豫地将其官方名称 “InfoSpace.com”中的“.com”去掉了,为什么?正如一位分析家指出,“该公司的品牌是 InfoSpace,而‘.com’只是一个后缀。”去掉“.com”看上去是件小事,但它意义重大。 这不仅是把“.com”从名字中去掉,更主要的,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公司实际的品牌上来。

3.数字化品牌是一种承诺,所以,服务比产品更重要。

网络企业应如何来建立、管理数字化品牌?网站第一个目标应该是: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价 值观作为自己的核心承诺来吸引目标顾客。有五项承诺是非常有效的:

(1)提出数字化品牌——从购买一本书到寻求最合适的价格——更快、更好、更便宜地提供 便利的承诺。Amazon.com与许多第一代电子商家一样,基本上是建立在这种承诺基础上的。

(2)让人们感觉像胜利者一般的品牌,无论置身于何种活动,总是提供成功的承诺。例如E? *trade,承诺帮助消费者成功理财。作为财务工具与研究的公文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革新 。例如,安全性追踪和报警服务系统。

(3)为消费者提供趣味与冒险的承诺。经常利用“令人成迷”的技术,开展一些活动。比如 ,让马拉松比赛的观众听到一个参赛者的心跳声;雅宝网站也曾利用这种“令人成迷”的技 术,举办过“一分钱买宝马”的拍卖活动,新鲜、刺激而有趣。

(4)像GeoGites这样的公司提供了自我表现与认可的承诺,帮助消费者建立、展现他们自己 的网页来展现自我。Raltston Purina Dog Chow的网站,让消费者创建主页,展现有关他们 宠物的故事和图片。

(5)俱乐部、社区提供了归属感以及有关具体优势的承诺。例如,女士们可以在iVillage.co m网站交流她们的故事或者秘密。Mercata.com通过集中其社团用户的购买力,为他们提供更 加切实的利益好处,帮助他们获取最好价格的商品。

自然,数字化品牌所做的承诺并不局限于互联网,而媒体的互动能力,使数字化品牌更容易 递送他们的承诺。快速、可信、更具有回报价值,这是传统产业难以相提并论的。事实上, 这意味着承诺必须被转化成特定的互动功能和网络设计特征,共同为客户提供严密的知识经 验。这一设计特征,如一次点击订购和自动购物,有助于传送便利服务的承诺。合作工具, 如聊天室或排序功能,有可能实现归属感的承诺。

经营者不可低估这种转化过程中的挑战。例如,在百货行业围绕便利服务的承诺建立一个数 字化品牌,这意味着什么?你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是聊天室、个性化,还是点击订购、联合 过滤器?因为竞争对手常常仅一点之遥,数字化品牌建立者难以承担无法兑现承诺的后果。 但是,如果他们为了销售和维持客户,提供的承诺超过了一定的必需量,那么,他们又会浪 费资金。

合作工具帮助交流,或者可以称作“品牌的人与人的对话”。如在eBay上买方提供给卖方的 估价,LandsEnd提供的“与朋友共同购物”,Rnging Bull的讨论版以及Pert的抗病毒市场 营销(它鼓励消费者e-mail给他们的朋友,获取免费Pert Plus样品)。合作工具,如顾客估 价,对于以内容和社区为主的数字化品牌是关键的,仍然没有被充分利用。

动态订价工具打破了固定的零售价格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允许价格去适应单独交易的特定环 境,以多种形式出现的这种工具,包括eBay的Ubid拍卖,Priceline提供的“自己制定价位 ”。动态订价在很多方面是一个潜在的“杀伤性措施”。它让消费者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拥有 更广泛的选择,这在物质世界中是不可能的,大多数卖方提供给所有的消费者是一个单一的 固定价格。

很不幸,许多网站的情况并非如此。许多.com公司在广告上大笔花钱,但等到顾客购买、使 用和反馈时却敷衍塞责。不说远的,就拿Value America的迅速衰落来说,你就可以看出如 果一家公司的各个环节工作不协调,品牌就会受到伤害。

认真想想品牌究竟是什么?它不只是你公司的外观和给人的感觉。品牌是公司的价值、产品 和服务真正打动顾客的综合体现,是网络企业兑现承诺的必然结果,它存在于消费者的心中 。传统上,公司把这一部分划属“沟通”的范围,但品牌远非这些。

你的公司与顾客的任何接触点——站点的外观、服务人员接电话的态度、包裹寄送的速度、 回馈的便捷性、站点的易浏览性、技术故障的排除、高附加值的服务、对用户的友善度…… 所有这些都是品牌的表现形式。就像网络企业门口漂亮小姐的问候一样,它和公司的标志都 是“品牌”的重要部分。所以一个站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公司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所体现 的特色与品质,决定了一个品牌的真正价值,而这不是广告所能敲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的经营观念已经从传统的“产品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来源,服 务是帮助产品销售”改变成“产品是服务的平台,而服务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商 家借用产品创造服务,而服务成为创造利润的真正来源。比如亚马逊书店首先倡导这种经营 形态,以这种新的经营形态击败了具有百年经营历史的美国最大的书店。

它怎样经营?比如说,你上网去买本高尔夫球技巧的书——你想打高尔夫球。这样的一个信 息它很快就会通知你家附近的某家高尔夫球具店,告诉他们你可能是它们潜在的客户,而它 对(通知店家)这样的服务是收费的。书是它的产品,它的书可能用很大折扣出售或者不赚钱 甚至赔钱卖,但是它利用这个产品创造信息服务——而这是它赚钱的主要方法。过去书店只 能知道你买了几本书,而不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书,你是谁、在哪,所以没办法提供很个性化 的服务。但网上书店知道,所以可以根据所购书的内容来通知相关的需要各种信息的公司, 从这里获得可观的利润。

日本有一个经销商在网上销售惠普打印机,售价比惠普给他的底价每部低20美金!这个经销 商说,我用惠普的产品来吸引很多人上我的网站,从这里面得到的信息使我获得其他的利润 ,而这些利润远高于这个产品本身。

以后会有很多公司以这样的形态来经营,如果你还是专注于产品本身的利润,你跟他竞争是 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的东西一定卖得比你便宜。但是你要是用这种新的业务形态去经营 ,必须有一套方法能够从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获得必要的信息,把这些信息转变成你的财富, 这时你就需要新技术和新的计算机产品来支持,而这就是电子化服务真正的精神和内容。怎 么样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用这样的经营形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呢?

传统的经营方式是先有产品、找市场、做销售、做服务、卖给客户,是从产品开始来找客户 。下面是新的方式:先把客户找在一起(先要有客户)——想办法创造不同的服务来吸引客户 ,等到你聚集一群客户后,你可以从中去开发这个市场,看客户需要什么,从这里面去找销 售的机会,然后卖给他们所需要的产品。首先从客户着手,然后再找到他需要的产品,这是 反过来的,也就是说服务必须摆在第一优先的地位。我们认为这样的模式是一个以服务为中 心的模式。这样的服务模式是:只要你吸引到足够的人,形成人气以后,你就能形成一个良 性的循环,你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因为你提供的服务更好。从一开始,你首先要提供引人 入胜的内容去服务,以使你可以建立客户基础,再从这里面去分析、掌握客户的信息,创造 更多的利润和更多的网上交易;而这样又会创造更多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多的 机会。这是一种爆长型的回收模式。

4.数字化品牌是消费者导向的,所以,个性化比大众化更重要。

企业界如何对待消费者,也许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概念,永远有更好的对待消费者的 态度。以前没有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技术条件不成熟,一旦技术条件成熟,先行者自然就 得到一种全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很快就会变成一种品牌,落后者就会面临淘汰的命运。

网络企业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多网络公司迅速发迹,不久又轰然倒地、水波 不起呢?究竟谁能借助互联网真正赚钱或省钱呢?这些失败或成功的网络企业又有什么差别? 其实,答案的焦点就在消费者身上。首先,你必须将重点放在现有消费者身上,设想找出他 们需要的与想要的,以及使他们更方便、更愉快、更温馨的营销方法;然后,应该努力拓展 潜在消费者,一旦你吸引住这些潜在消费者,并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公司就有可能 在网络上进行盈利活动,包括及时实施自己的顾客忠诚计划、一站购足计划和量身订做的生 产模式,最终与现在的和潜在的消费者建立和维系品牌忠诚。只有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忠诚, 才是网络企业真正的数字化品牌,点击率和广告所营造的,都是含金量不足的品牌,甚至完 全可能是网络泡沫。再次提醒:网络企业成功的秘诀就在消费者身上,一切都应该从消费者 的角度出发。

这就意味着,在塑造在线品牌的过程中,大众化营销方式将被排斥,倍受推荐的是一对一营 销、量身订做营销和个性化营销。

5.数字化品牌是一种沟通,所以,互动比单向更重要。

“互动”二字成为网络企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北京街头铺天盖地的“真情互动”广 告,让多少人不仅情醉于谢霆锋,也产生了“互动”的强烈兴趣。

研究证明,与顾客建立互动性的沟通关系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互联网对于企业营销有巨大价 值,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如果正确地运用互联网的互动特性,就可以使企业与顾客在沟通过 程中建立起更紧密的关系。但是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有不同的层次,企业需要根据现实情况 作出选择。一般而言,企业网站的互动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信息层次:在网页上提供关于企业及其产品特性的一般信息,让用户可以访问站点 、浏览信息,这是信息和数据简单表示的层次,互动性体现在企业提供了信息,而顾客通过 主动输入域名、搜索或点击看到企业网站及并浏览其提供的页面信息,这是互联网最初级的 互动性。

(2)培养兴趣层次:网页内容与形式设计尽量考虑潜在客户的特征与需求,提供与企业行业 、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使潜在顾客访问页面后,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搜索信息和发现兴趣 点,培养起对产品、公司、服务的进一步兴趣。这一层次的互动性体现在企业向顾客提供相 关信息,满足顾客的兴趣需求,以吸引顾客、刺激需求;顾客通过必要的参考信息的支持, 更充分的认识企业产品并确认自己的需求。

(3)建立关系层次:企业网站运用各种Web互动性技术,使网站访问者可以通过数据库搜索、 发送邮件、网上交谈、定购、实时付款、货物派送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商品交易的 信息流与物流关系。

交互层次不同,营销效果也不同。从信息沟通上看,网上营销可以给企业带来四个方面收益 ,即直接、高速、低成本和信息充分;而在建立关系层次,企业就可以快速响应顾客的问题 ,提供较充分的信息,强化企业形象;从实现销售的角度来看,低层次的交互功能只能提供 信息上的方便,没有充分减少传统销售方式的整体成本,比如顾客通过网站信息刺激产生购 买欲望后,可能会由于要通过汇款或亲自到店铺去的精神成本或时间成本而放弃购买;而高 层次的交互可以立即将顾客的需求转化为购买行为,减少了顾客需求遗失,促进了营销的实 现。?所以,更充分的掌握不同层次的交互所需的投入和预期的效果,更充分地研究网站互 动性与本企业产品营销的特殊性的有效结合方式,对于在线品牌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从某 种意义上说,互动性的沟通可以形成经验,有益的、积极性的经验对支撑一个网络品牌,具 有最实在、最直接、最充分的支持作用。正是消费者经验,构成数字化品牌最中心的内容。

6.数字化品牌是竞争力的结果,所以,第一比第二更重要。

一旦大家发现网络商机不可限量时,大量的人才和资金均流入这个产业,使它仿佛一夜之间 成了高竞争、高风险的行业。如今,网络行业不像几年前,几个大学生搞一个网站就可以股 票上市。一旦策略失误,血本无归可能只是最轻微的损失,坐失良机可能从此在网络界永无 立足之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人才及资源的情况下及时找到最好的竞争策略,已成 为网络营销最重要的关键。于是,网络界有“只有老大的饭吃,没有老二的粥喝”这么一说 。

什么是第一?是指点击率,还是指电子商务交易额?这恐怕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是有些网 站不太愿意回答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惟一不回避的恐怕只有赛迪网的CEO李颖。在赛迪网 的新闻会上,李颖说:“互联网行业只承认第一,不承认第二,正是基于此,赛迪网从 构造它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谨记,一定要在IT领域做业界第一,先国内第一,再争取世界第 一。”有人说李颖的这番话是给其他IT网站下了战书,但回应者似乎并不太多。天极网CEO 李志高反问记者:天极网目前的日访问人次40万,日访问流量300万,网上销售交易额200万 元,不知是不是最大,是不是第一?“当然谁都希望做第一,但评第一总要有个客观的依据 吧?”李志高说。

目前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但凡在网络生存中赢得市场份额和空间的品牌在各自的专业经 营领域里都无一例外是最优秀的,同时也是独一无二的。从美国的Yahoo、AOL、Amazon到中 国的新浪、8848、雅宝等,它们各自有着自己清晰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数字化品牌代表 了未来网络经济竞争的取向,首先必须要做到在某一行业的最佳;其次,创新是维持和发展 数字化品牌的生命力所在。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信息内容的千变万化决定了数字化 品牌必须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

7.数字化品牌依附着的是网络企业,所以,虚拟比实体更重要。

虚拟网络企业拥有无限的可能性:用户无限、创造性无限、国界无限。以Bay.com这家经营 网络购物的公司为例,没有任何库存,一切作业外包、也不花任何营销费用,成本如此精简 ,甚至一切商品均以成本价出售,立志要成为全球最便宜的网上商店,这种经营模式以及背 后所隐藏的竞争实力,是传统实体企业无法想像的。?那么,什么是虚拟?对于创建数字化品牌而言,虚拟何以比实体更重要?

没有重量,无法用手触摸,但它真实地存在于你我的心中,数字经济本身,就是虚拟(virtu al)。?传统经济认为,虚拟是派生物,现实才是本源。甚至牛津辞典也是这样解释:“虚拟:虽然 实际上如此,但严格来说并不相符。”汽车工业就是一个例子,它的广告吸引了上万个购车 人(虚拟人),但企业要获利,它在乎的是车体的成本(真实)。

这种对虚拟的理解方式,反映了我们思考上难以摆脱的一些限制:“虚拟不能取代真实”、 “虚拟是现实的复制”等等。换言之,虚拟终究要回归到某种现实,才有存在的价值。于是 乎,我们对数字新经济世界的想像力,往往也就被局限在虚拟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提升、协 助与改善上面。

但是虚拟的本质,比这个多,也比这个少。多,是因为网络的出现,让虚拟的内涵更丰富; 少,是因为虚拟并不依赖现实。比如,在网络世界里,“引擎”第一次是被用来搜寻信息内 容的;亚马逊书店没有任何的店面,却可以大声地说他们是全世界最大的书店。

虚拟的经济世界,需要新的思维逻辑,不要把虚拟看作是服务现实的工具;虚拟与实体的关 系,需要的是用创造、转化与超越,来代替模仿、改进与提升。我们所熟知的网络经济赢家 ,都是这样来看待虚拟的奇幻世界的。

网络的出现,让虚拟的内涵更丰富。虚拟的经济世界中,虚拟的本身,就是真实。例如:网 络上的生活秀,在现实生活中简直乏人问津,只有在网络上,才能有一万个人同步与她共度 ,这才是惟一的真实,惟一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难道实质资产(property),真的已经比不上虚拟的网络空间的资产(cyberland)?《连线》(w ired)杂志总主笔凯利(Kevin Kelly)在《NET & NET》一书中所提出的网络世纪的规则之一 ——“空间比场所重要”,作出了解释,他指出人们仍然将住在场所,也就是说,实质资产 中,只是经济活动将会逐渐地转移到网络空间中。

过去企业选择耕耘土地资产,以高价购买空地,开发出售,现在企业在看不见的网络空间上 灌溉,投资大量的资本。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企业在经营上,开始不再注重门面的装饰,转 向重视系统的投资。

第11篇

宜借鉴鹿特丹智慧港口建设经验推进我市港口智能化发展与国际接轨

作为欧洲最大的贸易港和世界信息大港,鹿特丹港在智慧港口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总体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智慧港口发展模式与特点,对我市智慧港口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智能化水平。近年来,鹿特丹港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控制、智能计算等技术手段,强化码头前沿水平运输作业、堆场内作业、道口进出等全过程的自动化、一体化控制。耗资40亿美元的马斯莱可迪二期项目于2015年4月投入运营。该码头采用全自动化码头技术和远程控制船岸起重机,到2035年全部完建后,码头运营效率将提升50%以上。(二)注重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应用。鹿特丹港致力于推进港口数字化进程,一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局域网、云计算、移动终端设备、物联网、GIS、视频监控系统等,为港区、码头、堆场及港口物流等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建立港口运营管理CITOS系统,实现信息系统指令与码头机械设备控制功能的无缝衔接,使各种港口资源高效、合理的分配和调度。(三)创新港口物流链协同化服务。鹿特丹港实行自由港政策,注重全方位的港口物流价值链服务,促进港口物流链高效组织与协同化运作。一是构建港口物流链全程信息服务体系,为物流企业、上下游客户提供多方业务协作及运营基础平台,实现高效物流服务。如基于数字化技术构建港口社区系统,将不同的物流供应链和工作网整合成一个条目清晰、协调的体系,提高港口物流链一体化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增值服务比例。借助电子服务平台,整合“欧洲门户服务”网络中各方面的参与者通过信息增值服务保留货源。如提供定制化的运输服务,以及中转与多式联运相结合等服务,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建议

(一)提升港口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现代港口发展趋势,以平台化思维和生态化思维,重新诠释港口的定位与经营模式。改变原本封闭的运作模式,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前海蛇口自贸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盐田“智慧港”示范工程、妈湾“智慧港”等建设工程,加快重构多边界、系统化港口生态圈。(二)夯实智慧港口发展基础。在顶层设计框架下,优化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积极发展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增强港口覆盖和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效能。加快蛇口港、深圳港数字化转型,推进现代数字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完善港口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机械设备等,推进港口运营自动化、智能化,全面提升港口运营效率与服务柔性水平。(三) 强化高效协同的物流链服务。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在现有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基础上,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充分利用港口处于物流链中心的优势,加快完善互联互通的港口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物流链中的产业壁垒,促进港口服务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重塑终端货主和物流参与方的服务体验。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财务转型;中国联通

伴随着我国数字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发展,我国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在企业中,能使管理人员随时清晰的掌握公司的发展动态,不断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调整,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致使企业联系逐渐紧密,市场透明化增加,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给传统财务带来了巨大冲击,不断颠覆着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以及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传统财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数字化手段来进行财务转型。

一、数字化时代下财务转型的概述

(一)数字化时代的特点

1.一切互联(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互联网的进化概括为三个历程:1994年,中国互联网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互联网时代;2009年之前,我国处于传统的PC端的互联网阶段,在该阶段,信息可以跨越地域迅速的进行交换,不断解决当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09年之后,随着社交网站的兴起,手机用户不断攀升,意味着我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该阶段,信息交换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人们通过移动端的信息交流不断实现有效对接。移动互联网兴起的同时,物联网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所有限制,万物不断互联,数据逐渐实现共享,人与事物能够进行深度融合,每一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需求来进行数据索取,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万物互联不只是将数据进行收集与沉淀,而是充分利用和分析数据,运用数字化手段改变社会的运行方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给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数字化分析,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不断完善营运模式与财务管理方式。2.客户需求多元化、个性化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致使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变化。人均收入的增多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物质生活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自身的精神生活。综上所述,科技和环境的变化为人们追求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条件。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也需要企业紧跟客户需求,以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为最终目的,在充分了解不同群体的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用户的细分,不断为企业创造价值。3.技术的迅速迭代和创新数字化时代下,科技迅速发展,技术不断被革新,更新换代速度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并且相当一部分技术能够起到颠覆时代的作用,比如原有的专利技术在当前的环境下毫无用处,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掣肘了企业的未来发展。当前,留给管理者的时间不断减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必须革新企业的运营模式,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适合时代的要求。4.产品销售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发生变化在工业化时代,公司的运营模式是通过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来获得利润,将其所拥有的“所有权”进行转移从而完成该项交易。而在目前的数字化时代,不是简单的对产品进行销售,而是将企业与客户的利益进行连接和融合,为共同的价值创造做出努力。在工业时代,同类企业之间主要存在着竞争关系,而在数字化时代,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是竞争关系,更重要的是合作与协同关系,共同创造行业发展繁荣景象。从这个角度上讲,数字化时代并不是要求企业利用相关技术提升产品销量,而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产品生产与服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的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升级。

(二)财务转型的内涵

财务转型的主要目的是使财务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服务,使财务管理模式与企业运营模式相适应,不断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将传统的财务会计转向管理型财务会计,使得会计人员不只了解公司财务,还了解公司业务,使财务管理不断满足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需要。整体来看,财务转型就是将财务转向更适合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方向,使财务服务于企业运营,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与管理效率。传统的记账模式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电子化记账方式,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控,财务人员也需要加深对会计相关要求的理解。

(三)数字化时代下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1.财务转型是数字化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科技的前进带来了经济的革新,与此同时,财务信息更加纷繁复杂,智能化信息得到广泛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利,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也给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环境中,无论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财务人员都应该对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进程更加关注。2.财务转型是财务工作人员打破陈规的重要途径企业的运行效率被财务管理的有效程度影响。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发生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进行会计记账,他们大多完成单一性的计算任务,而没有对财务信息进行深度的剖析使之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服务,尤其是一些财务人员对公司的财务需求状况不甚了解,无法将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在价值发挥出来。再加上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不太重视,没有将财务信息与公司实际发展相结合,不利于公司管理者以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与战略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不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所以,财务部门应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积极推进财务转型,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战略服务。

二、数字化时代财务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转型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效果有待加强

在财务转型过程中,由于转型过程纷繁复杂,为了避免转型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企业的管理层一般会制定相关准则来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行为进行规定,约束员工的业务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准则执行的效果较为一般,绝大多数员工认为该准则只是走个过场,不会对其进行过度的重视,再加上公司员工整体的财务纪律较为松散,对账务的处理不够准确和规范,甚至有时会出现做假账的现象,最后使得该准则的实施效果不佳,甚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另外,合理统计并且分析财务数据能够反映企业在该会计区间内的经营状况,并有效预测分析出企业未来可能出现的现象,特别是以大型企业为主,在下一步发展战略的制定时一般会参考之前的财务数据,但是财务信息的失真与会计账目的混乱会无法辅助企业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决策,也会导致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诸多困难。

(二)财务转型过程中会计核算标准不明确

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推行财务转型,但是在转型过程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往往都是机械化地开展日常工作,无论在工作的灵活性还是核算标准等方面,其所遵循的相关标准程度都不高,从而使得公司财务核算出现问题。由于公司各个部门相互连接,当财务核算出现问题,其他部门就无法有效的开展工作。另外,财务核算标准不明确将会引发各种财务管理相关问题,使得财务管理形同虚设,无法真正发挥其工作价值,进一步影响公司的运营效果与发展速度。

(三)财务转型过程中信息化进展缓慢

伴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中,对于现阶段的企业来说,公司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企业的管理与信息化进程没有得到有效的衔接,因此使得公司的信息化进展不够迅速。另外,在数字化背景之下,技术的革新速度不断加快,这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破除知识的壁垒,全面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掌握现代科技技术来对企业进行管理。

三、中国联通的财务转型分析

(一)中国联通基本情况

中国联通全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其资产规模以及用户规模巨大,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12月份,中国联通用户规模为3.06亿。根据其财务报表可知,总资产金额为5824.7543亿元,利润总额为159.5951亿元,净利润为125.2492亿元。

(二)中国联通财务转型历程

2009年之前,中国联通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相关问题,再加上其并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于是,在2009年年初,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之后,其就致力于财务转型。截至目前,其转型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09年~2011年的纵向信息化阶段、2012年~2015年的横向信息化阶段以及2016年至今的运营共享化阶段,逐步搭建起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的大ERP财务管理体系,有效地实现了财务端与业务端的深度融合,加深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目前,其所构建的财务管理体系的突出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一”,即一套系统,一个集团,一个界面。一套系统指的是中国联通的所有分支机构与集团所使用的系统都为同一个ERP系统。由于中国联通分支结构众多,每一个分支机构或者每一个省若使用不同的系统,将会大大降低数据的统计效率。一套系统的建设打破了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壁垒与隔阂,实现了不同业务部门的统一管理,所有业务的全部流程都可以在该系统中详细地体现,并且通过SOA系统实现了整个集团的信息共享与各个业务的无缝衔接。另外,一个集团和一个界面指的是所有分支与集团的数据源头和系统界面风格相同,这样可以使得不同的用户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完美共享,大ERP系统将中国联通的所有信息包括在内,为其业务以及财务的转型提供了条件。在数字化时代下,传统的财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的会计人员将被淘汰,会计交易的记录也将被革新,所有的交易以及与其相关的会计记录都会在交易环节中体现。中国联通在经过财务转型之后,依靠大ERP系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从税务服务上看,中国联通在经过财务转型之后,其增值税的税务申报、纳税筹划以及发票开具能力不断提高。对于中国联通内部来说,其所建立的税务基础设施服务平台不断优化业务操作逻辑,操作流程得到简化,使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以及财务人员。对于外部的中国联通的用户来说,中国联通的发票打印更加便捷,有效地建立了“互联网+税务&票&会计”一体化管理平台,税务以及发票实现一体化管理,实现自动纳税申报以及申报信息共享。第二,从会计核算上来看,中国联通所建立的大ERP系统能够建立标准的核算准则,并且自动进行会计核算,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并不断精简会计核算要素,使会计核算更加简便。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发票作假,中国联通充分利用了智能识别技术,尤其是对发票进行的数字化处理,极大的保障了发票的准确度,节省了财务核算时间,提高了会计的核算效率。第三,从资金管理上看,中国联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了资金的集中统一支付,并且有效管理线上与线下的资金,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第四,从档案管理上看。为了方便对相关档案以及重要资料进行存储,中国联通建立了数字档案馆,实现了档案以及资料的无纸电子化,更有利于相关人员对档案进行查询和保管。第五,从数据服务上看。中国联通摒弃了传统的会计报表编制方式,实现了自动编制财务报表,同时提升了财务报表的管理便捷性。

(三)中国联通在财务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借鉴

1.将业务与财务充分融合中国联通通过充分梳理自身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将财务与业务进行充分的融合,在业务中不断契入财务处理,实现一体化的企业管理模式与运行方式。中国联通业财融合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财务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绩效,通过对数据进行定义规划,以终为始,从会计处理的数据结果入手,不断对其业务流程以及战略规划进行梳理和优化,不断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同时,中国联通的业财融合使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的信息高度保持一致,还与外部供应商以及银行等机构进行信息互联,在保证内外部信息协同的前提下自动处理相关业务。除此之外,为了对业务以及财务流程的规范程度进行保障,制定了《中国联通集团大ERP系统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一步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与处理准确度。2.使财务管理为企业战略服务中国联通经过财务转型之后所采用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定位为共享,分支机构所使用的ERP系统以及管控规则与集团公司相一致,这就使得其财务核算的标准化程度较高,能够有效的支撑企业的相关战略。另外,在ERP系统的辅助下,管理人员能够专注于公司的战略制定与重点业务,其他相关业务通过财务共享系统自动完成,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同时减轻了财务人员的业务负担,企业全体人员都能为企业的战略服务,有利于企业更加持续的发展。3.充分利用数字化相关手段,推动电子化会计档案的建立中国联通在财务转型期间,进行高速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建设了三大类信息管理系统,在三大系统下每个系统又包括一些小的系统。无论是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相关系统都被涵盖在内。在这些系统协同工作时会自动生成会计的相关凭证,由于公司业务量较多,从而使得会计凭证较多。若全部凭证采用原始的纸质方式进行存储,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的打印凭证的工作量,降低了公司的运作效率,还增加了公司的储存成本。鉴于传统的会计凭证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中国联通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电子档案,优化了档案管理方式,提升了档案的管理效率,降低了企业的档案存储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的访问便捷度。

四、数字化时代下财务转型对策

(一)推进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方式

数字化的发展环境决定了企业必须推行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模式,伴随着管理会计思维的不断深化,财务系统也应该不断进行改进。因此,企业应当借鉴中国联通的做法,在数字化背景下运用数字信息技术深入推进业财融合。将业务数据及时的转化为财务数据,不断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使得公司的财务建设为企业的业务整合以及规模扩张服务。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为职能分工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也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分离,每个部门都注重自己部门的相关利益,对公司的整体利益的注重程度不够,使得企业的运作效率较低。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和业务关系上,这种矛盾关系更加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利于企业的管理。为了缓解业务与财务之间的矛盾关系,财务人员要转变传统职能部门的管理理念,主动将财务流程嵌入业务办理过程,业务人员也应当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主动配合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融合管理,这样才能不断加强业务与财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使两者为企业共同作出贡献。

(二)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数字化技术将数据深度细化,实现由面到点、由单纯的结果展示向业务过程呈现的转变,运用大数据分析方法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强化财务管理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可借鉴中国联通将财务管理服务于企业的相关战略,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培养全局视角、组织和策划能力、专业判断与综合决策能力和协作能力等工作能力。

(三)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要想在数字化时代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必须不断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数字化技术,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与此同时,企业利用信息化建设可以不断综合企业的财务信息,使其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另外,财务信息化建设也为企业有效集中管理资金提供了条件,使企业更加适应目前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生存与发展。企业应当打破传统流程,可借鉴中国联通电子化会计档案的建立,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流程。在传统的业务流程中,对于一笔业务而言,不仅需要业务人员从业务端输入信息,其他处理人员在处理该项业务时同样需要输入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就出现了重复劳动的现象。但是,在企业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传统的信息处理流程受到了革新与摒弃,此时,当一项业务发生时,信息化管理系统会按照特定规则对该项业务进行处理,各个子系统协同作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以及进销发票,并自动将处理结果进行存储,并且若相关人员有需要可随时调取并生成报告,使财务管理真正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雪莲.“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转型研究[J].山西农经,2020(06):136-137.

[2]王上.基于财务共享的企业财务转型及模式构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8):35-36.

[3]谢婷.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财务人员转型的影响[J].商讯,2020(08):191+193.

[4]金萍.浅谈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0,14(08):43-44.

[5]彭灿.电信企业战略型财务转型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9(30):37-38.

[6]王安超.“云财务”时代新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探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