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银行发展前景

电子银行发展前景

时间:2023-06-28 17:44:03

电子银行发展前景

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保理电票业务 财务融资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部分供应模式空前创新,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电子商务平台,如商品交易市场应运而生,从小,从弱到强,欣欣向荣。传统的点对点的供应和销售模式逐渐取代,爆发出互联网供应链模式,产生了巨大的互联网金融服务需求。

一、电票发展迎来旺季

(一)产能过剩、应收账款增加呈现权放大电动车票

近年来,国家统计局表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和成品库存水平从高位增长,意味着目前产能过剩的现象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十分严重。很多家上市公司2014元净利润总额高达2兆2312亿元,应收账款净额为1.34倍,根据应收账款过高而造成净经营现金流出,提高企业资金成本。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微实体经济增长的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是货币供应不足的根本原因,但在巨额资金被沉淀下来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减缓循环速度,降低货币效率。答案是:中央银行应该控制货币,尽快减少利差,信用约束电票系统同时发挥的环境,电票电子货币信用的功能和支付,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的多功能纸的特点,那么货币创新理念,引导企业使用电子机票为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的工具,为企业盘活应收账款,才能真正达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槟勘辏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金融发展互联网企业,东风接收电子账户

在2013年发射电票,总是没有完美的发展,一方面企业发展银行纯银还并不理想,大量中小企业银行、纯银还在场,不仅开始建造电力系统、机票更不用说普及和发展市场。另一方面,银行业务不熟悉企业会计电声音采取缓慢、不愿使用。近年来,金融发展通过互联网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市场纯银得到普遍承认,即使在中西部,如西部地区银行,我积极利用互联网银行企业客户为60%。在网上银行建设银行也完善各种电气渔票系统,绝大多数银行没有业务发展支持电票硬件环境以及企业客户账户、网上银行以及终端已经熟悉操作,可以接受电子票同意手术,加上电子账单更方便和更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

二、电力企业的保理电票业务的财务融资管理思考

(一)创新能源供应链贸易融资背景真实性标准门票

目前企业在贸易背景真实性议案权是合同债权和其他一级贸易形式发票和合同,审查交易每张发票的副本,而是实际问题实际银行虽然做了很多正式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确认工作,但企业通过交易合同和发票等表单元素还可以避免支出审查银行贸易融资工具,假背景现象仍然存在。而价值链电票融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网络购物,网络数据和贸易背景真实存在,表水充分确认交易背景。为了提高电子供应链贸易融资工具和减少银行审查合同、发票和支付费用,人力物力积极促进电子供应链融资工具,需要从理念和制度创新规范要求。供应链融资为电子工具,通过印刷、网络和数据网络购物交易清单可以水,没有背景的真实性合同和发票为增值税审计。

(二)敦促加快建设电力系统中小银行,加快更换纸质票电票

虽然电子提交论文情况突变年均增长超过100%,但至今,纸质车票机票电替换率尚未达到50%。有关部门应对中小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电票系统安装施工要求严格,并敦促金融机构加快建设电票系统电子纸为中小企业加强宣传;中小企业;提高利率;减少纸张使用电子发票票同意加快发放纸质机票;电票完全取代的过程。企业积极实施功率电子供应链融资账户创造基本条件。

(三)建立电子账单尽快的法律地位,以促进电子客票的发展融资

目前,电子票据的法律规范只有“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措施”,“措施”的有效性水平的部门法规、有效性的程度较低,缺乏“票据法律”“电子账单账单作为有效的形式”。同时,电子帐单发行和流通网络中实现,使用没有无纸化电子交易,交易签名是实现电子签名在电子签名的形式,但随着票据真正具有法律效力,促进电力的快速发展票据融资应尽快明确,法律地位的电子账单,一是丰富的实践的内涵和外延上的“票据法律“保护范围比尔支付与结算的纸作为一种工具,扩大电子账单的数据基于消息的付款结算;二是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建立票据、电子签名和签名手动显然已经在法律上平等的法律地位,使电子票据融资的供应链根据供应链,然后促进电子票据融资业务的发展。

(四)帮助建立一个更有效的信用体系,促进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构建信贷环境,商业票据债务人的所有记录和付款历史细节,发行更多的行为电子商业承兑汇票,付款计划,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信誉,获得银行的录取率。同时,电票系统规范的商业接受客户信息,但也看到他的过去的信用情况,也为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电子票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作为传统金融服务线模式,适应强和后续调用格式为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占领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商业银行抓住机遇,勇于挑战和创新,所以机票业务有利于电力供应链融资。虽然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是投资和融资项目活动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与不断创新战略预防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无疑对投资和融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互联网金融理念下基于供应链的电子票据发展模式探讨》―邓伟伟,《金融会计》(2015年第3期).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电子化 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建设

一、目前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现状

景泰县属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县,全县85%的财政收入来自于农业和农村。2015年财政收入仅为41108万元,相比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还有很大差距。1995年以前,全县12个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都为手工操作,服务手段的不给力,使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近年来,景泰县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飞速,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狠抓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使全县的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存在的问题

1、对电子化的发展认识不足

一是在营业网点的建设上,不以提高科技技术为主,而仍以传统经营手段为主,靠增加人员等粗放手段来增加业务。二是电子化发展意识浅薄,主动性不强。三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大。近几年来,景泰县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商业银行也迅猛发展,但对电子化的发展投入资金不足10%。

2、职工素质低,技术性人才匮乏

由于西部地区贫苦,农村商业银行一直沿用手工作业,电子化发展相比南方沿海城市起步非常晚,技术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非常短缺。就算进入银行,办实事的人特别少,经验又不足,不足以马上胜任,使电子化的发展缓慢无比。其次,广大职工的素质不高也是制约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大多建设在农村,山高皇帝远,无法形成有效地管理,使员工为所欲为,增加员工培训难度,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困难更上一层楼。

3、计算机网络建设滞后,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升级

就拿县上的计算机覆盖率来说都无法达到全部覆盖,更别说乡下的那些地区的计算机网络建设了。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别的地区的乡村土特产成为网络平台的香馍馍时,我县的农民还在为村里啥时候能用上计算机而苦苦奋斗。二是配置的业务处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硬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系统三大平台应用混乱,导致使用效率较低,如当今的银行的网络银行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东西,而在这里还远远未实现通用,不能满足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4、安全防护问题

检查和调研中发现,计算机病毒仍然是最大的威胁,大部分的计算机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病毒侵扰。当计算机出现错误和存在病毒时,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安全部门的同意就擅自做主带着带有敏感数据的机器去大街上修理,更是一种不负责任且无法谅解的错误,职工在计算机安全的意识中还处在初级水平。

二、对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尽快完成网络化建设

在网络建设上和各大运营商合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尽快地把网络化建设搞上去。在软件平台的选择上要争取一步到位,符合将来电子商务发展要求,让人民真正的感受到电子化发展真正的存在在自己的身边。

(二)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农村商业银行电子化发展的紧迫性

农村商业银行的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作用,在制度和资金等影响电子化发展的地方给予大力的支持,把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认识到电子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创新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

创新管理制度,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时代进步而不断调整,要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南方发达地区的管理制度,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范机制,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业务数据和客户信息的安全,全面提高计算机安全防范水平。

(四)加快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业务操作人员要先培训后上岗。既要进行金融法律法规和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也要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其次,对计算机的管理人才既要重培训,又要注重引进。由于农村商业银行起步晚,农村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一时机,积极引进技术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这样既节省了培训费用,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电子化的发展速度。

(五)建议与五大行结成战略联盟

农村商业银行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劣势。优势是面向农民,面对人群广。劣势是区域性强,没有全国的结算网络。现在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的经营发展已经不局限在当地,为了抓住这些能带来经济发展的大客户,要积极和大银行合作,大银行的结算网络大,只要能和他们合作,大银行铺好的路,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借他的路走,借以机会学习他们,发展壮大自己,使自己本身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总结:总之,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产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在对金融领域的渗透过程中,通过加速全球一体化市场的形成,变革金融运作机制和模式,提高金融行业的成产效率和交易效率,对金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科技创新、制度的完善,使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更贴近百姓,贴近市场的发展需要,为人民带来财富,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城楼,使农村商业银行从真正意义上变为老百姓心中的“百姓银行”。

参考文献:

[1]程欢,程凤艳,陈诚,杨晏忠.协同学理论在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11(11).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城商行 创新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已经逐步对传统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小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大行及股份制银行相比,具有决策快、线下服务能力强、地域化客户特征明显等优势,互联网客户服务空间巨大。

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小商业银行将会越来越多地将区域化金融创新服务向互联网拓展。

一、互联网金融创新类型

按照我国目前金融机构及互联网机构创新形态基于支付体验、应用场景、服务功能三个方面上的不同,互联网金融创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

(一)金融产品互联网化

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主要体现在金融中介职能及实体网点、柜面人工的替代,主要包括了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交平台、金融快销等。

(二)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由非银行支付机构研发创新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的典型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他颠覆了银行传统支付模式,互联网客户不用在商业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即可实现支付结算。

(三)网络贷款

网络贷款是面向于互联网客户群体,基于大数据征信体系下的金融创新融资服务。他颠覆了银行信贷业务的基本原理,不再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反映的还款能力,而是基于企业的行为数据判断还款能力。比较典型的是阿里小贷,他面向淘宝网上的网络商家,根据它过去所积累的交易数据,由系统自动生成商户的征信,给其透支信用额度,网络商家可以根据透支信用额度随借随贷,按日计息。

(四)P2P融资

P2P融资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或平台进行撮合,使用信用借贷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个人,以人人贷为代表。其中,中介机构或平台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考察并见证,并收取一定服务费用。

(五)众筹融资

众筹融资是指通过互联网方式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以Kickstarter(美国)、天使汇为代表。相对于传统的融资方式,众筹融资创新更为开放,能否获得资金也不再是由项目的商业价值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为众多中小互联网创业者提供了第一笔启动资金,为拥有各种各样需求的互联网客户提供的一种服务。

二、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创新需求分析

(一)业务受理需求

零售客户和小微企业是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服务的客户群体,投资理财、融资贷款、金融支付是他们的主要业务需求,传统银行及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业务受理渠道,更多考虑的是面对面服务,这种受理模式对银行人员、网点、效率要求较高。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交平台的壮大和多样化,移动金融和互助金融开始探索更多创新模式,也为中小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受理渠道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服务场景需求。

以融资贷款为例,客户融资需求通常金额小、笔数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完成处理流程,如果按照传统银行线下做法,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面对海量的互联网客户,将严重制约银行业务的发展。通过建设一套高效的移动互联网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系统,支持客户通过手机发起申请,完成从申请受理到评估审批再到放款及贷后管理的网络全流程处理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在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

(二)客户服务需求

从客户营销与服务角度来讲,互联网客户群体与银行柜面客户有一定程度的重叠,中小商业银行在考虑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时,不能脱离客户服务需求,一定要与本行客户群的互联网化金融服务需求进行对接,识别出真正有价值的客户,只有这样才能让互联网金融业务真正落地生根,发挥效益。从目前互联网金融业务市场细分结果来看,中小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最大区别在于,中小商业银行一直以来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企业、实体商户和个人是中小商业银行最真实的客户,而不是互联网虚拟网络环境下的个人和企业。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推动着传统商业银行对长尾客户金融需求进行关注,商业银行更需要探索自建体系来满足符合长尾客户需求、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例如,郑州银行于2014年6月21日上线推出了直营银行和金融电商平台的整合体-”鼎融易”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了包括有在线开户、投资理财、融资贷款、生活缴费、线上收付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通过以上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金融服务创新策略,帮助社区居民、中小微企业客户、物流企业实现理财便捷化、支付现代化、经营电子化及信息网络化。

(三)服务体验需求

以往在传统银行网点的等待一度是一种永远挥之不去的“痛苦”,为了办理一笔业务,客户经常需要在网点里等上几十分钟,显示出银行服务资源的极度的匮乏,这样的服务体验会让客户越来越远离银行网点。随着商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创新步伐的加快,客户正在逐步摆脱对网点和柜台的依赖,一种活跃在“鼠标”和“梅指”上的新型银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习惯,快捷、安全、远程自助等金融服务模式将是未来银行客户的主要诉求。

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客户群体的日常业务主要是以结算及账户管理类产品为主,虽然单笔银行业务金额较小,但客户群整体的业务量庞大,对银行形成较大的业务处理压力。将网点柜面服务与数字化银行有机融合,通过对银行金融产品的网络化创新及便利性体验的优化,可以大大缓解银行业务处理压力,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中小银行创新策略

(一)结合传统服务渠道,实现差异化场景打造

充分利用中小商业银行已有的电子银行服务渠道,不断优化以移动端为主的应用场景,包括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场景,面向于存量的持卡和结算用户,让服务“随身随心”。继续加强对各电子银行渠道的用户体验、创新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打造出具有中小商业银行特色差异化服务的电子银行应用场景。

在产品设计上,应从渠道拓展、平台创新出发,强化多渠道协同服务和支撑,以银行金融产品服务为依托,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整合与创新,推动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在个人电子银行业务上以“做名优特产品”为目标,不断推进个人业务产品改良与创新。

(二)立足生活服务场景建设,融入互联网生态

生活化服务场景应充分的融入互联网生态,扬长避短,以互联网生态营销的方式快速进行拓客,迅速累积客户资源,通过与外部生态圈(微信/QQ/微博)的结合,通过自建的直销银行App和互联网传播手段形成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营销触点和服务入口,并通过后台统一的订单管理系统和支付平台实现客户投资理财、商旅购物、居民缴费、生活服务。

通过积分增值服务为中小商业银行高价值客户提供优质的回馈,通过中小商业银行积分完成生活化场景的快捷支付,也可通过与第三方机构(如电商平台)合作,将中小商业银行积分进行估值后兑换为电商平台积分,通过第三方平台强大的商品运营能力来满足中小商业银行客户不同的差异化需求,并为未来更多业务合作和创新打下基础。

(三)加强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获客新模式

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互联网金融创新,应重点从金融服务的外部生态出发,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形成网络化服务生态,与互联网公司共同形成多样化服务场景。通过“互联网+平台”、“互联网+生活”、“互联网+行业”的方式形成丰富的线上合作获客场景,形成开放的O2O银行服务平台,对外提供标准化服务接口,逐步完成多个电子渠道的整合。利用服务平台化优势实现渠道信息共享和渠道协同服务,并和外部企业服务形成无缝的对接,打造开放的银行业务及社区化便民金融服务平台。

同时,充分利用中小商业银行内部资源,发挥线上线下相协同的优势,为内部协同工作人员,提供移动服务工作台,帮助客户经理随时随地进行客户关系维护、客户互动、营销推广、资讯获取、内部协同及业绩管理等。基于移动展业平台,银行还可以构建移动的综合柜员服务,通过携带平板设备,完成远程开户等业务的办理。能够帮助银行实现扩大服务范围、提升营销水平、形成O2O的服务体系,并树立银行品牌形象的目标。

(四)深化技术平台创新,完善大数据平台建设

平台技术创新是银行互联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向自有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应搭建面向互联网的统一用户中心,将电子账户系统建设为中小商业银行第二核心,并完成开放性的统一支付平台建设。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与互联网风控体系、互联网安全体系相互融合,共同形成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征信体系。

应持续建设完善支持多渠道的互联网客户服务体系。在银行互联网化经营的背景下,客户服务系统对经营渠道的账户体系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客户服务系统将为中小商业银行各互联网渠道提供账户体系支持和交易支持,例如在线开户、实名认证管理、产品工厂等。电子账户系统将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核心系统,从而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满足银行快速拓客、提供便捷服务的诉求,围绕银行网络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快速支撑。

在互联网金融后台提供相应的运营支撑模块,以实现用户管理、产品管理、统计分析等职能,并通过统一的互动营销平台实现营销的全流程管理功能。应基于互联网金融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建立数据采集和归类管理体系,借助数据挖掘和推荐技术,可以有效形成对客户的精细化分类和营销推送,并可有效建立互联网时代的行为规则风险模型和关系规则风险模型。

第4篇

关键词:移动支付;机遇;障碍

中图分类号:U172.6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支付清算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讲话中表示:“央行支持三大电信运营商参与移动支付业务,丰富和发展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推动移动产业做强做大。”为此,刘士余认为接下来要尽快创新移动支付的模式构架,整合各方的资源和诉求实现共赢发展。

1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消费的快捷性和方便性排在首位,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正在悄然兴起。中国移动支付业务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移动支付市场前景光明。有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额达到742亿元,移动支付用户达1.87亿,而到2014年,市场交易总额将达到3850亿元,用户达到3.87亿。

数据是最有力的佐证。日前由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已经成为2012年中国网民最期待的支付方式,有28.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2012年使用手机近端刷卡支付。易观国际(微博)的统计证实了这一点--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已经达到1.87亿,与2010年相比增长26.4%。来看看支付机构提供的相关数据。支付宝数据表明,每天使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支付的用户已经是去年同期的6倍,并且以每天激活6万用户的速度激增。”

移动电子商务与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兴起,在消费领域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眼下,手机淘宝、手机网购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包括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一卡通以及移动互联网支付在内的形式各异的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商业银行对移动支付的支持,也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一个契机。中国银行业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移动支付化、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中国银行业需要加快转型来适应这种趋势。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更是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商业银行改革转型也刻不容缓。

移动支付是一片广阔蓝海,对于中小银行尤为重要移动支付的开展将会撬动银行卡、支付结算等业务的再次增长,为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手续费收入。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开展移动支付业务有助于弥补其营业网点少、大客户稀缺的缺陷,提升其竞争力,因此中小银行更应把握好发展机遇,积极布局产业链条。移动支付产业中,商业银行霸主地位难以撼动移动支付产业有多种可能的商业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银行业都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银行是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参与者,同时银行对移动支付应用和安全性的控制力最强。在支付领域,商业银行可能会面临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竞争,也许会改变现有的产业格局,但同时也会促使银行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2 移动支付发展的障碍

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移动支付面临许都问题如:安全、技术、终端以及法律规范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移动支付作为电子商务市场重要保障,也同样面临很多障碍。

2.1 行业标准与规范问题。移动支付的标准制定一直是电子商务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的成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无规矩不成方圆”,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缺失,严重阻碍整个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进程。工信部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推动近距离通信(NFC)、机器到机器(M2M)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面向不同的行业应用,协调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同时,重点推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普及,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和各应用领域的相关主体加强合作,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化协作机制创新。

在行业标准制定的层面,从国际标准上,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银联已经参加了这个组的工作,负责研究制定移动支付国际标准的ISO12812,这个标准也是与我国银联主导推动的13.56MHz技术是一致的。国家标准,在工信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编制任务,目前也已经完成了公开的征求意见,形成了标准送审稿,也有望在2013年,这也明确了银联采用13.56MHz。

2.2 移动支付技术瓶颈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初期是将手机短信与后台账户捆绑在一起的支付模式。”初期:是将用户的手机号与后台中用户的支付资金账号进行捆绑,从而来完成支付过程。这种支付方式使用实现容易成本低,但是存在安全性欠缺、操作过程繁琐复杂及即时支付率低等问题。

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移动支付技术前后经历了几次换代,正在走向非接触式移动支付模式。目前已经有近场数据交换(NFC)、SIMpass以及RFSIM等三种比较成熟的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和SIMpass使用13.56MHz频率,该频率和协议已经广泛地在交通、金融等多个行业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大型超市中已经实现NFC 技术。近场数据交换(NFC)经常能够在一些媒体杂志、电视广告语上被提及,而且当前一些诸如三星GALAXY Note Ⅱ、HTC One X、诺基亚Lumia 920等高端产品上也都已经搭载了NFC技术。

NFC具有工作稳定、支持主/被动通信模式、支持点对点通信、支持高加密、高安全性、产业链完整等特点,但是用户需更换手机,推广成本高。RFSIM更容易让运营商控制产业链,且用户使用门槛低,但是采用2.4GHz通信频率,推广的难度会较大。

2.3 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发展取决于移动平台的安全性。在线支付本身的安全问题由于其开放性就很多,如身份认证等,在手机终端进行的移动支付则具有着更大风险。移动终端性能的不稳定、应用软件与手机平台的兼容性,再加上大量的手机病毒的侵袭,都让移动支付过程障碍重重。

安全技术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关键因素,安全包括很多环节,比如云存储安全、传输安全、身份认证安全等。从目前来看,加密问题和即时性问题是手机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虽然3G功能的手机支付时,能够采用移动网络的加密技术,并不能很有效的保证安全。如果引入短信确认实现手机支付的双重确认方式,又会因为短信的中继问题,有可能造成短信不能及时到达,影响支付的流程。身份识别的缺乏是限制移动支付应用的另一个原因。当手机仅仅当作通话工具时,密码保护并不是很重要。但作为支付工具时,移动信息化提高了手机等手持终端的重要程度,设备丢失、密码被攻破、病毒发作等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信用体系的缺失是限制移动信息化应用的第三大原因。在手机支付中,一些小额支付可以捆绑在手机话费中,但手机话费透支、恶意拖欠十分常见,信用意识以及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取得了质的飞跃,通过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来看,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电子银行;营销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银行都开辟了电子银行业务。据统计,目前电子银行业务占到传统银行业务的10%左右,而且其比重不断的扩大。因此,创新电子银行营销模式已经成为传统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银行及其特点

所谓电子银行,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①是指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以现代公共网络或通讯通道为平台,以向客户提供离柜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传统银行金融服务转型业务。电子银行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四大类型,当然也包含其他的一些离柜业务。

和传统银行相比,现代银行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超时空和地点限制性。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无需到银行柜台,无需在银行固定上班时间,只要通过网络、手机、电话等电子终端接入银行服务系统即可。其次,便捷性与低成本性。电子银行因为其超越时空与地点,因而具有便捷性。同时,因为不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节省了客户时间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源。第三,互动性不足。服务是银行业务的重要特点,而服务需要在与客户的互动中实现。电子银行因为其执行的是程序化的命令,所以互动性不足。

二、当前电子营销模式中的问题

从1999年招商银行推出电子银行服务以来,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银行服务。虽然我国的电子银行服务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子银行业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子银行业务营销同质化明显。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前那种单纯的依靠先进技术就能吸引客户的优势已经淡化,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银行业务领域失效。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服务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相互复制的现象。由此,各电子银行之间的服务趋于同质化。根据笔者的经验和目前的调查来看,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差别甚微。因此,新时期的电子银行业务营销其重点是银行服务软实力的比拼,而不是硬实力的比拼。

第二,产品战略导向明显,客户导向战略仍未建立。当前主要电子银行采取的都是产品和服务导向战略。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和导向战略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这方面,银行的考核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是以个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增长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考核机制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基层银行不根据客户的需要开展服务,而是对客户不加辨别的推销和办理电子银行业务。在这种情况下,电子银行应该以建立客户导向战略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电子银行程序有余,互动不足。前面的时候已经论述过了,互动性不足是电子银行的一个典型特征。从本质上来说,电子银行执行的是程序化的电子命令。而银行业本质上来说是服务业,服务是其典型的特征。而服务是通过在与客户的互动中实现的。这样,电子银行由于执行的是程序化的命令,而缺少了和客户直接面对面互动导致了程序性有余,互动性不足。从长远角度看,对于银行维护客户,尤其是中高端客户必将带来不利影响。

第四,电子银行发展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严重。当前,很多客户到银行柜台办理业务时,会被推销电子银行业务。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办理电子银行业务的客户数量增多。但是,很多银行柜台并没有教导客户如何的使用电子银行产品,导致一些客户即使办理了也不使用。更有甚者,有的基层银行网点在给客户办理电子银行业务的时候根本没有通知客户,导致客户根本不知道已经开办了电子银行服务。

第五,安全防范成为电子银行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电子银行是以网络、通讯通道为平台的银行服务,而网络和通讯通道的安全性在信息社会越发明显。这样,电子银行营销就面临着风险防范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风险防范都是银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尤其如此。

三、构建新型电子银行营销模式

1、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产品

营销是对产品和服务的营销,鉴于当前电子银行营销同质化的现象明显,要想在电子银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整合原有的银行资源,对营销产品进行创新。

首先,要整合营销资源。营销资源的整合是营销产品创新的关键。我国的商业银行其特色明显,相互之间的具有比较优势。整合营销资源就是要传统银行对其资源进行整合,按照以客户为导向的战略,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银行寻找真正有效的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真正有用的电子产品。

其次,创新营销产品。在当前产品战略导向的电子银行服务背景下,谁能进行产品的创新,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暂时性的占据优势。因此,传统银行应该在整合营销资源的前提下,对其电子银行营销产品进行创新,不断的开拓新领域,吸引新客户,从而提高效率,增加利润。

2、创新营销战略,加强客户互动

首先,传统的电子银行营销战略是产品导向战略。从电子银行发展的角度来讲,这种营销战略具有阶段性,符合在产品和服务稀缺阶段的营销市场。然而,随着电子银行的不断发展,产品与服务已经逐步出现剩余化的迹象。在这种背景下,电子银行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构建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战略,通过满足个性化客户的不同需求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其次,电子银行应该加强与客户的互动。电子银行执行的是程序化的电子命令,一些服务也是咨询导向性质的。因而不能满足市场化背景下个性客户的需求。因此,电子银行应该探索加强与客户互动的方式。

3、加强银行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一种资源,尤其是对于电子银行来说。信息社会给银行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的安全提出了挑战。适应信息社会电子银行的发展,传统银行必须采取加强银行安全的措施,不泄露客户信息。

在加强银行安全的同时,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也很重要。很多电子银行客户由于其网银、手机号码、电子密码等泄露给自己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银行应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醒客户应该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尤其是要保护自己的电子密码等电子银行信息。

4、开拓营销渠道,构建营销网络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无以加复。因此电子银行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即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应该从网络营销、电话营销、定向营销、体验营销等角度入手,全方位的整合原有的营销渠道,构建综合营销网络。

注释:

①该定义直接引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3月1日施行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主编.电子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2]习哲馨.电子银行业务营销技巧和案例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陈洁.浅议电子银行的营销战略[J].华南金融电脑,2009年04期.

[4]李贝.基于客户体验管理的电子银行营销推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

第6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已经逐渐成为国内银行竞争的制高点。农村信用社因其服务对象和战略位置的特殊性,其电子银行业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本文在分析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战略

0 前言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的定义:电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根据依托形式不同,电子银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电子银行是指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短信服务、支付平台、中间业务平台、收台、短信平台和客服中心等,狭义电子银行则专指网上银行。

农村信用社是城乡建设发展中的金融主力军,以营业网点多、产品贴近“三农”为优势,立足农村金融市场。随着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电子支付环境的改善,电子银行业务在农村信用社得到大力推广,不仅使农村信用社实现业务创新、提升品牌形象,而且赋予农村信用社新的生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也在适应农村市场需求、方便和服务农民生活、搞活农村市场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1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电子银行业务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农村信用社利用该契机推出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虽然同其他银行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市场份额低,发展速度慢,但在适应农村业务发展需要、扩展经营发展、创新使用功能、提升服务质量、增进优良客户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与提高。通过相关调查信息预测,在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会翻番,总人数将高于6.5亿人,而这部分人群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村地区。所以,在农村地区开展银行电子业务前景非常乐观。

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和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在电子银行业务推广过程中遇到诸多客观问题:如农村居民对电子银行业务认可度低,农村地区电子银行业务基础配套不完善,农村经济落后等。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如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开展较晚,属地方性金融机构,存在地域性不通兑问题;营销机制不健全,柜员无主动营销意识;科技力量落后,硬件设施欠缺;宣传营销推广力度不够,市场认知度不高;功能有待完善,特色产品较少;培训链条断裂,专业人才匮乏等。这些主客观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逐渐遇到发展的瓶颈,出现对其他存贷款业务的带动能力弱等不协调局面,而存贷款业务对电子银行的依托程度也越来越高,电子银行业务亟待发展。

2 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策探讨

2.1 增加政府支持力度,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信用社的健康长远发展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无线信号覆盖面,改善农村金融科技信息环境,要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合作,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要依靠政府加强农村教育,普及新观念和新生理念,加强对农民的金融知识和电子银行业务的推广和培训,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认可并学会运用电子银行业务,力求让客户真正感觉到电子银行业务的方便快捷,从而为农村信用社培养大批的高素质客户和忠诚客户。

2.2 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和产品创效能力

业务需求与开发的衔接度不高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产品研发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提升产品研发效率,一是要业务部门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从本身定位出发寻找适合城乡群众的理财业务;二是需要专业研发人员与业务机构保持联系,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产品的研发;例如,面对农村市场手机使用率高于电脑使用率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可以走“手机银行包围网银”的战略方针,首先大范围发展手机银行,改无线上网扣款模式为免费电话验证或短信验证扣款方式,简化操作规程,方便农民使用。三是配套研发电子银行风险监控系统,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增强客户使用电子银行的信心。

2.3 不断提升团队素质和客户服务水平

高素质人才缺乏是制约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研发人员的稀缺和营销人员素质较低使得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因此,要不断调整自身营业理念,储备大量高素质人才,提升整体团队素质。同时,还要提高客服中心建设,提升一线员工的服务质量,使其深入了解所推广产品,还要推动客服中心与互联网、多媒体、通讯报导实现完美结合,建立健全客服中心管理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2.4 建立考核机制,加大营销力度

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措施,建立营销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各项业务经营的推广进度。农村信用社经不断加大员工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勤学习、通业务、善营销的业务拓展团队。同时可以让员工引导客户进行业务体验,言传身教为客户推广农村信用社新的电子银行业务。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客户需求日益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日益活跃,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是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共同推动的结果,面临着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因此,应通过多种手段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在城乡之间的推进,为农村信用社未来发展和服务“三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史春英,云莉.对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第7篇

【关键词】网上支付 第三方支付 情景规划

目前,国内外就网上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上支付系统安全性、信用问题以及法律问题。如:对于安全性的网上支付结构框架、 对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协议的研究、消费者网上购物行为以及对网站信任的研究、网上支付系统风险的定量分析与管理模式研究。而本文主要就国内网上支付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即首先分析国内网上支付行业构成、网上支付企业分类、网上支付产业特征以及网上支付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使用情景规划模型,希望可以对网上支付企业提出战略建议并就未来提出关键问题。

本文提出使用的情景规划模型主要是在大量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入适当定量分析,从而来对国内网上支付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一、国内网上支付产业分析

1、网上支付行业的构成

网上支付的原动力是顾客要购买网上商户的产品或服务,这个时候顾客为此向网上商户支付货款,需要利用银行的系统实现银行划款。但就目前国内的环境或体系而言,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主动的满足和推动顾客和商户对网上支付的所有需求,因此网上支付企业的出现成为必然。同时网上支付产业的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调控。所以,网上支付行业主要由五部分组成:顾客、商户、银行、网上支付企业和政府。

2、网上支付企业的分类

目前国内网上支付企业主要分为三类:(1)银行网上支付,金融背景与业务熟悉是这类支付平台的最大优势,比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2)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其中又分为寡头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以银联电子支付为代表)和非寡头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如IPS环讯、快钱、网银在线);(3)依托大型B2C、C2C网站的非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比如支付宝、财付通和安付通。三种不同类型的网上支付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目标客户和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都不尽相同,三者之间往往也表现出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3、网上支付市场现阶段的特征

(1)网上支付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目前国内提供网上支付的企业有40余家,并且提供的产品(服务)差异性极小,买方可以充分自由方便地选择。(2)国内网上支付发展不平衡。在目前中国电子商务支付领域,C2C网上支付已经趋于成熟,B2C网上支付正处于市场开拓阶段,而B2B网上支付的条件和环境尚未成熟,中国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发展不均衡,未来中国电子商务支付方式的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其他特征。主要表现在网上支付企业趋向行业细分化和银行与支付企业的竞争日益凸显。

4、网上支付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网上支付企业主要面临网络安全、市场竞争、投入成本、盈利压力、服务与创新不足以及法律和政策的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另外,网上支付企业如何能清晰地洞察目前市场环境、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又采取何种竞争合作策略、同时在面对顾客差异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时,如何改变经营策略都是困扰网上支付企业的问题。

二、情景规划模型介绍

1、情景规划概念

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开发的一种战略设计和战略对话的工具,它以相关人员为主体,运用想象力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挖掘、归类,从而提高组织感知其经营环境的变化、思考这种变化的含义、改变心智模式以及据此采取行动的能力。由于情景规划在理念与方法上与行动学习的一致性,它既可以看成是行动学习的一种形式,又可作为其他行动学习项目,尤其是战略性行动学习的破冰项目。

2、情景规划MACTOR工具

MACTOR是法国教授M.Godet等创造的一种定性定量结合的角色战略分析方法,MACTOR是进行情景规划建模时常用的一种方法。MACTOR方法的模型框图见图1。

三、情景规划模型应用于网上支付企业研究

考虑本文主要是提出将情景规划模型应用于网上支付企业的研究,因此不具体进行定量分析,下面主要确定影响网上支付产业的关键角色以及关键角色之间争夺的主要目标,然后简单介绍通过Mactor方法来如何对网上支付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1、确定关键角色

通过国内网上支付产业分析可以得知,影响网上支付行业的关键角色包括如下7个 :A1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A2寡头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A3寡头非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A4顾客、A5银行、A6商户、A7国家法规。

2、确定战略争夺领域和各种目标

确定了影响国内网上支付产业的关键角色以后,同时需要确定各个角色之间的战略冲突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战略领域的目标上。而对于每个目标,各个角色可能是同意、反对或者中立。具体参见表1。

3、Mactor方法对网上支付企业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使用Mactor方法,通过建立目标角色矩阵(简单定位)及其意见集中和分散矩阵、目标角色评价矩阵及其意见集中和分散矩阵、直接影响矩阵、直接间接影响矩阵、加权数值定位矩阵及其集中和分散矩阵等矩阵进行定量分析,可以看出各个关键角色之间的意见集中和分散程度,各个角色对其他角色的影响度,各个角色对于其他角色的依赖度,各个角色对于所有目标的总影响能。这样可以就各角色(主要是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寡头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寡头非独立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行)未来的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四、总结

本文主要对网上支付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包括网上支付市场构成、网上支付企业划分、网上支付行业现阶段特征以及网上支付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目前国内外就网上支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网上支付系统安全性、信用问题以及法律问题。而本文主要研究国内不同的网上支付企业在各自特征和拥有资源不同、网上支付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网上支付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如何改变战略和制定经营策略的问题。同时,本文提出使用情景规划模型这种战略工具来对网上支付企业未来发展提出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

[1] 于英川:现代决策理论和实践.科学出版社,2005.

[2] 邱昭良:情景规划理论和应用介绍.首届学习型组织理论前沿与趋势研讨会,2004.

[3] 杨国明:第三方支付经营模式探析.华南金融电脑,2006(4).

第8篇

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现代货币制度,不以任何商品(金属)作为货币本位,因此,与商品本位制度相比,是一种“没有本位的货币本位”制度。由其垄断发行的货币符号——中央银行基础货币,充当本位货币,是经济生活中法定的最终清算支付手段。在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制度框架内,实际经济生活中发挥货币职能的并不主要是基础货币,而是银行存款货币、信用卡甚至电子货币,但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货币“发行”必然要受到基础货币的“统治”。私人电子货币是一种完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电子化货币手段,其特征并不在于由谁来发行,而是要看它是否在中央银行货币本位制度之外出现并流通。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IT技术在支付领域的运用,大型公共运输公司、通讯服务公司、互助基金,甚至 Pay-Pal、PepperCoin等基于网络的新兴“支付公司”都纷纷提供小额零售支付产品。而银行间的私人清算机构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也宣布从2001年开始,实施所谓的实时最终清算安排。然而,非银行机构提供的主要电子支付产品和机制,均以央行基础货币标价,并与之保持平价自由兑换关系。因此,此类电子支付产品不过是中央银行货币本位基础之上的一种延伸性支付安排——代用货币而已,根本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电子货币。即使目前日均支付数量高达27万笔、日均支付金额为1.4万亿美元,并且自称实现了最终实时清算的美国银行间私人清算系统CHIPs,也并未创造出一种独立于央行货币的清算支付手段——私人电子货币。

现存电子货币的代用币性质表明,其发行数量必然要服从前述的货币发行规律制约,接受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统治”。

二、e时代的货币自由化前景:基于货币制度变迁中的激励分析

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流通,不单纯是一种新货币形式的生成问题,同时更是一种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兴起的过程。在目前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货币制度条件下,是否存在足够的激励促使现有制度向另外一种新的货币本位制度演变呢?下文运用诺斯(1994)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推动私人电子货币的激励分析一:诱致性制度变迁角度

如果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流通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那么源自于需求方的激励不足,则构成了其不可逾越的重大障碍。从需求方来看,使用电子货币的好处主要在于,获得更加快捷、方便、安全、节约甚至时尚的交易手段。正是因为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供求双方互动,近一、二十年来,电子支付产品和机制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私人电子货币作为在现有货币支付体系外出现并流通的货币手段,人们使用它的激励却很弱,这反过来“打击”了供给方提供私人电子货币的积极性。一个基本原因是,在现有的货币支付体系条件下,若人们使用另外一种完全不同货币本位基础上的私人电子货币时,同一商品和服务会有多种不同的标价,而货币手段之间(私人电子货币之间,或私人电子货币与现有货币之间)由于蕴含的风险和流动性等因素差异,使其既不能按平价兑换,且兑换比率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因此,一个完全独立于现行货币体系的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无疑加大了交易者获取价格信息的成本。在不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这种“额外”的信息成本足以阻止经济社会使用私人电子货币的冲动。纵观人类的货币史,单一货币最终能够胜出,就是因为它降低了经济交易中的信息成本。历史上的金银两本位向单一金本位演变、银行券的发行最终由分散走向集中,均说明了这点。根据StefanW Sehmitz(2005)等人提供的思路,不利于私人电子货币使用的原因还有间:①在现行主导性(Dominant)的央行货币流通条件下,加入私人电子货币因素之后的价格水平形成机制分析表明,作为备选性的私人电子货币并不会受青睐,因为用私人电子货币所进行的交易,相对于主导性的货币而言,意味着更高的价格和更大的买卖差价。②网络效应对使用私人电子货币存在负向激励。任何一种支付手段的使用都需要一个支持性的网络系统,这类似于信用卡的情况。私人电子货币因为是在现有货币支付体系之外生成,其网络系统必然很小。这如同一种信用卡,如果没有广泛的特约商户、银行支持的话,人们使用这种信用卡的积极性就很低。反过来,人们如果因此而不愿加入这个小型系统,那么这个新生的小型支付系统,就完全有可能被锁定在一种自我强化的无法发展状态之中。③沉没成本(Sunkcost)对使用私人电子货币“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加入新出现的电子支付系统时,个体需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投资,包括软件、获取必要的新技术能力,以及购买初始电子货币余额等方面的“投资”。

(二)推动私人电子货币的激励分析二:强制性制度变迁角度

货币本位制度属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因此,即使已经发生了诱制性的制度变迁现象,货币制度变迁过程的最终完成,还需要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那么,在推动私人电子货币的制度进程中,政府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激励又从何而来呢?从理论分析看,政府推动币制改革的激励主要源于:建立一个更为稳定和铸币税最大化的货币制度安排。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1.从稳定性方面的分析。现行的中央银行纸币制度有其内在的稳定性特征:首先,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条件下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和审慎性的银行监管制度,形成了一种有效的“银行——货币”体系的稳定机制。其次,近20多年来,货币政策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显示出了突出的有效性。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货币政策单一稳定目标的确立、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纸币制度条件下的币值不稳——即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得到了基本解决。如近20年来,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动态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趋弱特征。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在过去的20年间,其涨幅与上个世纪60、70年代比,已明显的大幅收窄,在1994-2004的10年间,涨幅仅为24.1%,而日本的CPI动态在过去的30年间,则表现出更为突出的趋弱特征,刚刚过去的10年中,指数几乎维持不变。对拥有12个成员国的欧元区而言,反映其总体物价态势的调和消费物价指数 (HICP)在过去的10年间仅上涨了21.6%。

而未来私人电子货币流通条件下的稳定机制会如何呢?(1)如果发行机构是银行,当私人电子货币相应地采取“电子支票存款”的形式,该银行发行的电子货币,以其投资所形成的流动性金融资产(可随时交易的票据、债券、股票等)作为货币本位资产。由于发行银行除了持有流动性强的证券资产外,还有大量交易性差的贷款资产,显然,该银行的货币发行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在没有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条件下,金融市场特有的不稳定性及其不稳定预期,会使发行银行经常面临强大的挤兑冲击,处在破产的危险当中。进一步地,当此类“电子支票存款”变成一种非兑现的纸币式私人电子货币时,币值的稳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在Costa.C&De.Grauwe(2001)提出的类似模型中,价格水平不仅是不确定的,而且是无限的。(2)如果发行机构是开放式基金,那么电子货币则表现为随时可转让或赎回的电子化“基金份额”,该基金发行的电子货币以其全部的证券投资组合为货币本位。在这种情况下,基金机构除了要受到类似于前述银行所面临的“挤兑”压力外,由于基金份

额的价值随时跟着金融市场行情的变动而变动,其“币值”自然难以稳定,因此,基金份额型电子货币的普遍接受性就成为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 Palley(2002)的模型中,更具稳定性的央行基础货币没有被这类电子货币完全取代。

当然,如果上述的电子货币发行机构——银行或者基金机构,仅以国库券等低风险资产作为货币本位资产的话,情况会如何呢?一方面,类似于Wallace (1983)所谓的“发行均衡”就可能会存在,恶性通货膨胀在所难免,币值稳定无从谈起;另一方面,Charles Freedman(2000)所担心的国库券可获得性困难,会使货币发行经常难以扩大,通货紧缩倾向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总之,私人电子货币支付体系,从本质上是反政府控制的自由“货币一银行”体系。如果没有了中央银行建立在垄断发行基础上的调控干预,货币银行系统能否在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下实现稳定,则是一个充满着极大不确定性的未知数。即使历史上存在过White(1984)所推崇的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能够稳定的成功案例,但其普遍适用性值得怀疑,而且,支撑其运行的金银货币本位制度也难以再现。

2.从铸币税方面的分析。纸币制度条件下的中央银行铸币税源于其无息或低息负债与有息资产之间的“利差”,包括两个方面:无息通货负债与之所形成的有息资产之间的利差;无息或低息存款准备负债与其相应的较高利息资产之间的利差。其中,主要的部分是由发钞引起的铸币税部分。John Hawkins(2003)估算了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由通货负债所带来铸币税情况(见表1)。

虽然,过去的20年来,随着通货相对数量的减少,各国的通货铸币税占GDP的比例已大幅度下降,但1999-2001年间依然

保持在大于或等于0.1%以上的水平,如果进一步考虑到由存款准备引起的那一部分铸币税,以及中央银行在垄断发行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其他一些服务收入,更加广义的“铸币税”收入依然还是可观的。而私人自由电子货币制度可能意味着全部铸币税收入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诺斯制度变迁的框架内,无论是从民间还是政府方面而言,均没有推动私人电子货币发展的足够激励,因此,私人电子货币所承载的货币自由化呈现的将是一个暗淡的前景。在现有货币制度条件下,缺乏激励本身说明了现有货币制度处于一种“均衡状态”。作者认为,在技术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私人机构虽然进入到了电子清算支付领域,其提供的产品甚至已经大规模地取代了传统的央行货币,但是,这并没有带来货币本位制度的任何改变。事实上,在电子支付技术的强大冲击下,各利益相关者已经在现有货币支付体系的框架内实现了新的利益均衡:私人机构进入到了电子货币发行领域,并获取了与之相关的收益;消费者通过使用电子支付产品,增加了“消费者剩余”;政府允许甚至鼓励私人机构参与提供电子支付机制,提高了本国货币支付体系的总体效率。因此,电子支付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制度外潜在收益,事实已经被“内化”成了现有货币制度——央行垄断发行制度内的收益。

三、私人电子货币的未来:基于货币替代效率的进一步思考

如果不考虑私人电子货币生成并发展所面临的制度约束,单纯将其看作是一种与现有货币手段一样能够满易需要的流通手段时,私人电子货币的前景又如何呢?显然,这时私人电子货币的出现并流通过程,是与现有货币手段展开竞争并获得其货币空间的过程。可以预见,私人电子货币可以在清算支付的某些局部领域,以其相对的交易成本优势而形成对现有货币的部分替代,并获得其相应的初始货币空间。在这种货币竞争条件下,私人电子货币对现有货币手段的替代效率,可以为我们研判私人电子货币的前景提供一种依据。

为此,作者将建立在央行货币本位基础上的所有现存货币形式,称之为政府货币,包括:传统的纸制或需纸处理过程的货币、新兴的电子化货币。而将完全独立于现有货币本位的电子货币手段称为私人电子货币。并且进一步假定:1.现实经济生活中只存在两种货币,即政府货币和私人电子货币,而且,这两种货币之间存在一个自由兑换的货币市场;2.私人电子货币从趋近于零的水平起步。然后,根据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建立经济交易中的货币使用效用函数及其约束条件:

其中,Mg、Mpe、M分别表示经济交易中所使用的政府货币、私人电子货币、货币总额,Pg、Ppe分别表示基于同一价值标准衡量的政府货币和私人电子货币的“价格”,0 用(2)式除以(3)式,得到持币者均衡条件下私人电子货币对政府货币的替代率(MRSMpe、Mg):

由于政府货币以政府信用为支持,并且作为货币手段,在使用中存在巨大的先发优势——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因此在两种货币的兑换市场上,私人电子货币对政府货币必然有一个贴水,即它们的“比价” (Ppe/Pg)小于1。进一步地,必然有:

表明,在人们实现了最优的“货币篮子”里,私人电子货币在交易中可以部分替代政府货币,但替代的效率很低。这也表明,在现行的货币制度条件下,即使已经出现了类似于E-gold等网络公司所提供的“微小、试验型”私人电子货币,但若要进一步通过取代现有货币手段来开拓其货币空间,由于固有的低效替代特征,以及几近于零的起步水平,这类私人电子货币试图通过竞争而兴起面临着巨大困难。因此,即使抛开私人电子货币要受到的制度约束,单纯从与政府货币竞争的“技术角度”而言,其发展前景也难以令人乐观。

四、电子货币流通的货币政策含义

根据前文所述,未来e时代的货币自由化,面临的将是一个暗淡的发展前景。因此,就本文的分析结论来看,并不存在货币自由化挑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命题:如果流通中的电子货币主要是建立在央行货币基础之上的依附型代用货币,那么它对现行的货币政策就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影响。根据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BIS,2004)的报告,被调查的 95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央银行中,均不认为电子货币对其货币政策能力有什么重要含义。但是,根据鲍莫尔——托宾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分析框架,电子货币的流通及其所依托的电子银行发展,无疑会提高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而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提高,将对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鲍莫尔——托宾”货币需求模型成立的前提,在于债券市场较低的交易成本,使得人们将交易性的备用货币投资于债券市场能够获利。这种获利机会提供了人们在交易性货币余额与债券之间进行“套利”操作的动力机制。而正是人们的这种“套利”行为,导致了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并且,债券交易成本所代表的“套利”成本越低,人们“套利”的动机就越强,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也就越高。随着电子货币及其所依托的电子银行、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债券投资时所花的佣金、信息费、时间甚至“跑路费”等成本均会出现下降,人们把原本用作交易准备之用的货币余额进行短期投资的机会也大为增加,因此,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也必然随之增强,这进而导致了货币需求的总体利率敏感性提高。例如,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2001)提供的资料显示,人们通过网络银行所做得最多的“业务”是获取有关利率和银行产品方面的信息,而不是进行实际的交易。这说明,随着电子银行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降低后,日常生活中的利率敏感性提高了。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增强,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货币政策含义:①利率操作的政策效应将增强。在利率的货币需求弹性提高以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控利率水平的政策操作,更加有效地影响与货币需求相关的支出水平,加入电子货币因素后的调控效果将变得明显增强了。②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将减弱。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增强,意味着IS-LM模型中LM曲线的斜率变小,形状将表现得更加平缓。这时,以针对货币供应量操作为特征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下降。

第9篇

近年来,在省联社电子银行部的正确指导、关心与支持下,XX联社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较好成绩,绩效得分位于南平地区前列。2019年,XX联社紧紧围绕省联社电子银行业务考核指导方向,主动适应金融服务线上化需求,以提升手机银行动户率、微信银行关注度、扫码收单使用率为重点,构建福建农信移动金融生态圈,进一步巩固深化物理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的金融服务品牌。现将我社当前电子银行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至3月22日,扫码收单商户存量6315户,其中一季度新增1477户,扫码收单日均交易118笔,日交易金额3.8万元,笔均交易76.4元。

手机银行存量7.95万户,其中一季度内交易三笔以上客户为13300户,动户率为16.75%,按省联社电子银行部考核预测动户基数6.5万户计算动户率为20.46%。

微信存量关注用户9.4万户,一季度净增700户;微信公众号绑卡2.55万户,一季度新增绑卡3500户。

新增云闪付用户1200户,累计推广云闪付13200户;ATM/CRS布设42台、自助服务终端14台、移动开卡机2台;个人短信银行31255户、对公短信264户;IC卡覆盖率达84.5%,位于全省前列。小额支付便民点布设108个。

贷记卡分期1101笔,分期余额4461万元,其中今年新增分期53笔,余额360.96万元;公务卡累计开办327张,其中新增138张。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培训、绩效保障,提升员工积极性

为更好地提升员工营销意识,激发员工营销热情,一是举办为期六天五夜精准营销实战方略培训班,提升员工的营销技巧;二是提高电子银行产品营销计件应酬,激励员工营销动能;三是改变以往任务到网点,任务分解到员工个人,鼓励多劳多得的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按月兑付营销计件奖励。五是加速网点转型,加大智能设备的投放。

(二)力推扫码收单,抢占移动收单市场

为进一步加大扫码收单布设力度,抢占业务空白点,我社加大对扫码收单绩效考核力度:一是从年终绩效考核上引导,加大扫码收单考核项目绩效分值;二是积极打造智慧景区,与XX市和平镇开展战略合作,景区内布设“专属二维码收单”;三是加大优惠力度吸引商户,大力拓展新商户,引导存量商户使用我社扫码收单,同时,制定出最新的优惠方案:即小额高频类商户实行“零”扣率,普通类商户补贴最高500元手续费,进一步促进了扫码收单业务的发展;四是每周定时外拓营销,为进一步增强员工的营销意识,确定每周二、四下午为客户经理外拓日,周三晚为全员营销时间,全市网格划分,强化网格化管理和地毯式营销,大大提高了扫码收单业务的发展;五是加快行业批量发展,积极与顺丰快递等单位对接,批量配备扫码收单。

(三)做实客户群体,提升手机银行动户率

首季即冲刺,为全年手机银行动户率开好头、定好调。年初,即对手机银行动户率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各网点明确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克服一切困难,在通过营销开拓新客户的同时,对存量未登录的手机银行客户进行二次营销,针对不同客户群体配套相应的营销对策,提升手机银行动户率。一是开展手机银行动户赢话费活动,通过我社的短信平台将营销短信向全体手机银行用户推送,使客户积极主动地将手机银行使用起来。二是定期分析数据库客户群信息,将不同客户群体(如普惠卡客户、工资客户等)手机银行未动户数据按旬发送到各网点,由各网点指定专人对客户进行针对性的电话回访;三是借助省联社“一元购”“银行联二维码”满减等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LED等媒介方位宣传,同时做好参与满减活动商户培训工作;四是按周通报完成进度数据,部门参与网点晨会,召开网点业务推进会等形式,多渠道多方进行督促、交流业务过程中问题与经验。五是充分发挥运营主管指导作用,运营主管营销办理电子银行产品后,将一对一讲解演示,帮助客户现场体验,让客户切身体会到我社电子银行产品的方便快捷,激发客户开通使用兴趣,做到开一户动一户,确保新增客户动户率100%。

(四)1+N营销方略,加速发展微信银行、云闪付业务

微信银行是业务营销、品牌宣传的主要自媒体渠道,为开展的电商、在线发卡和在线申贷等业务打下移动用户基础,我社始终坚持电子银行“1+N”营销方略,即营销一个客户,既营销手机银行又营销微信关注、微信公众号绑卡、云闪付等电子银行业务。截止目前我社一季度新增微信绑卡3500户,云闪付1200户。

(五)加快便民点升级,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圈

我社从定位、选址、人员、机具、功能等方面入手,针对普惠金融便民点机具进行优化和升级,主动适应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新需求,将生活便利店、快递收发站、社保缴交点等功能有机融合,着力把便民点打造成为农村人气中心。同时,为加强金融服务点的管理,让各网点分清责任田,明确各网点在所属区域内的商户管理责任,做好业务辅导,更好的拓展电子银行业务。目前,已升级改造便民点57个,超额完成省联社改造任务。

(六)拓展贷记卡业务,增强客户粘性

为了提高贷记卡的使用及业务收入,增加客户粘度,我社多措并举,拓展贷记卡业务。一是多渠道宣传贷记卡业务,利用我们点多面广的优势,进村入户宣传,同时通过短信、微信、电视、立体广告墙、LED等平台宣传,让全XX人民知道贷记卡分期业务,增加了信贷投放渠道,有效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实现银商共赢局面。二是接入多家车行,开办汽车分期业务,利用知名品牌汽车经销商优势,获取推荐客户资源,同时依托我社网点众多优势,各网点专职对接1至2家车行,提高审批效率,形成口碑效应,增加车行进件量,有效推动业务增长。三是针对楼盘小区制定相关营销方案并引导网点开展。如与嘉园名城、皇庭新世界等房地产楼盘对接,开办家装分期业务,有效拓宽获客渠道,发挥合作效应,实现存贷业务双增长。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加大扫码收单布设。通过发展菜场商圈、发动存量商户推荐商户等方式,进一步深挖扫码市场,结合收单系统改造的卖点,批量发展出租车、快递等行业性应用。同时,继续实行扫码收单手续费优惠方案,扩大扫码收单影响力,针对存量未使用商户,批量推送优惠信息,网点指定营销人员上门回访,提升扫码收单动户率

2.提升手机银行动户率。将手机银行网格化管理,加大营销激励机制,责任到网点,任务到个人,提升全员的营销积极性。一是做好手机银行动户营销活动,如开展“一元钱吃早餐”、“9.9元观影”、菜场满减等活动,使得手机银行的使用更贴近客户的生活进而提升动户率。二是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期,通过对普惠卡、贷款客户、资金交易频繁而未动户的数据传到网点,让网点知道动户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加速网点转型,加大智能设备的投放,便于运营主管厅堂营销。

3.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对接XX农业局、扶贫办,将当地扶贫农业项目产品推广到福E购平台,在扶贫助农的同时发展福E购电商平台,更好的构建金融场景,做好商金融生态圈的闭环工作。同时,对接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广云闪付交党费业务。

4.提高IC卡覆盖率。加快推进磁条卡换卡工作,通过批量推送磁条卡换IC卡安全提示短信的申请,提高客户主动前来换卡的意识;柜面加强换卡进度,对前来办理业务的磁条卡客户来一张换一张,同时将磁条卡零余额客户,进行批量销卡。

5.提升便民点服务功能。主动适应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新需求,加快普惠便民点升级,配备金融服务需求联络牌,搭建社区、村镇联络点,落实联络员制度,充分利用便民点资源广的优势,使之成为信息采纳中心、下村入户的落脚点。

6.拓展二手车分期市场。与二手车商洽谈合作事宜,通过二手车行提供保证金担保、保险公司履约保函等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放分期资金。继续商谈以汽车抵押方式开展分期业务等合作事宜,通过车辆抵押,按照市场评估价给予一定折扣,为无车贷的优质车主给予一定现金分期额度。

7.开拓家装分期团购活动。利用合作楼盘交房等契机,营销业主组团办理家装分期,通过组团人数实现优惠费率,吸引业主批量办理,有效提高家装分期进件量,同时成为我社家装分期营销人,提高家装分期营销成功率。

四、当前存在困难及建议

1.相关系统能否进一步优化。扫码收单平台管理缺乏商户绑定日均、资金净流入等信息;手机银行动户率数据无法快速获取,需通过人工统计,能否考虑数据仓库进行优化,同时,能否将扫码商户端移植到手机银行中,方便统一使用手机银行品牌。

2.扫码收单发展拓展难度大。根据省联社考核要求,我社2019年末存量扫码收单需达到11130户,而我市注册的企业、个体工商户不足7000户。同时,我社打造中的和平古镇智慧景区,由于景区刚开发且知名度不高,春节以来的交易量仅2000余笔,无法满足行业应用次月交易笔数的要求。

3.车贷、装修贷分期竞争压力大。当前,金融公司的车贷分期准入门槛低与线上审批、给车行返点等原因,车行偏向于推荐客户办理金融公司车贷分期,竞争压力大。同时,其他商业银行办理装修分期贷款,将装修资金直接请款至客户借记卡中,客户自主使用。我们是否能借鉴此类方式操作。

第10篇

事实证明,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网上购物逆势而上,成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首选。银行类信用卡商城和非银行类(或传统类)信用卡分期商城也抓紧时机,利用自己的优势,收兵买马,以求在危机中壮大自己,夺取市场高地。本期特意邀请了几家受持卡人喜爱的银行分期商城的专家,以及一位在非银行类分期商城拼杀多年的资深人士,来谈谈他们各自的观点。

银行网上商城,机遇还是趋势?专家/黄志明

随着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了现代都市人的主要购物方式。目前,已有超过2/3的中国网民有过网上购物的经历,随着网民的快速增长,中国正在形成网上购物的大市场。人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逛街购物习惯,逐步接受了在网上“逛街”的新型购物方式。以淘宝、卓越、京东商场为代表的网上商城平台在激烈的竞争中异军突起,占据半壁江山。同时另一支生力军也初露端倪,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就是银行电子商务平台。

机遇:应运而生 方兴未艾

近年来,中国信用卡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发卡数量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信用卡已经逐渐融入国人的生活中,方便灵活的支付功能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为银行发展其电子商务业务,特别是网上商城业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如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都建立了自主经营的信用卡网上商城,广泛吸收各类优质的供应商,为其客户提供增值购物服务,网上银行从一般的金融业务服务平台衍生发展成为集购物、咨询、服务的多功能商务平台。此类中间业务收入也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据粗略统计,2008年国内银行信用卡自营网上商城整体业务交易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按照平均5%的银行佣金计算,每年这部分收入就是1.5亿元的利润,相信各家银行都希望于此分得一杯羹。虽然30亿对于国内传统B2C、C2C交易额仅仅是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每年成倍的增长速度足以令任何一个竞争对手为之侧目。

营销:客户追踪 需求分析

银行与传统零售企业或者说电子商务企业,最大的区别是银行掌握着大量的客户信息资料,这些信息不仅仅是客户基本的姓名、地址等固定信息,同时还包含客户的消费记录,账户变化等动态信息。国内的信用卡持卡人数量超过1亿,且大多数持卡人属于中高收入者,也就是银行传统上所称的优质客户。正是有了这些客户的信息,银行能比一般的电子商务企业更能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

比如通过日常消费分析,银行发现女性持卡人对于某种化妆品的偏好程度,银行电子商务体系如果能整合上游供应商在产品价格和后台服务上下足功夫,通过一种合适的宣传手段,就能很容易的把这部分客户从传统渠道中吸引过来。前不久,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邮购分期业务,利用前期大量的数据分析,细分客户,通过不断的测试建立数据模型,最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卖出了1500多部笔记本电脑。

趋势:银行将取代第三方?

灵活安全的在线分期支付方式也是银行信用卡网上商城的另一个法宝,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蔓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捂紧自己的口袋,精打细算起来。而灵活安全的在线分期支付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客户购买能力和购买需求这一矛盾。客户足不出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用较为低廉的价格以及最少的分期金额购买心仪的大件消费品。有分析人士预测,电子支付将成为日常生活支付的主流,因为它合乎人们避繁就简的“天性”。

同时,行业资深人士认为,由于拥有信用、资金背景,银行在未来取代第三方支付商将成为可能。从目前的条件看,银行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第三方支付商。首先,银行的信用度高于传统第三方支付商;其次,银行拥有强大的资金背景和实力,更受公众信赖;最后,银行强大的系统网络资源与客户资源,适合在第三方系统里发展,给买卖双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网上商城业务中,银行最大的财富就是自身的客户资源,而正是由于发挥了这一优势,客户对于银行的信任往往远远超过传统电子商务企业;同时,银行对于产品供应商的严格控管和高标准的服务要求,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们对于网络购物商品质量的担忧,从而会使更多的人开始尝试在银行的网上商城购物。“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银行业已深入人心,银行要不断满足客户变化的需求,服务也必须跟上时展的潮流,发展网上商城业务自然也成为一条必由之路。(本文作者黄志明系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部总经理)

银行网上商城欲完全市场化专家/陈大鹏

在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银行业也不断深入对业务网络支持渠道的开发和使用,让客户通过网络这一便捷、直接的渠道去使用银行的各项服务。对于银行来讲,让客户更多地使用网络渠道,也减轻了柜台压力和大大节约了固定成本。而随着近年来银行信用卡业的蓬勃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上网购的兴起,银行信用卡的网上商城随之而生,并占据了信用卡业务的中间业务收入不少的份额。由此,国内各家银行的网上商城业务进行得如火如荼,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为突出。

涉足原因

但是,为何一向谨慎,相对保守的银行业也会参与到网购这个时髦的行业中呢,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市场情况吧!

首先,网购市场规模之大,发展之快速,怎会让拥有优质目标客户人群的银行不动心呢?2005年中国B2C交易额为56亿元人民币,并且在未来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52%,2006年约为85亿元人民币上下;而2008年年交易额则突破了1200亿,比同期增长了128.5%。

再者,接受网购的中国人群快速增加,与网购相配合的物流业也在近十年发展飞速,使得交易人群基数以数倍增长,也是银行无法抗拒的原因之一。根据艾瑞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04年,中国有12%的网民进行网上购物,而到2008年该数字攀升至17%,网购网民人数达到3000多万。这些数据表明了中国网购业在市场份额中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并将会不断的增大。由此,拥有着优质客户资源的银行业肯定当仁不让,先后都开辟了自有的网上商城。与外界的网上商城相比,一是银行的网上商城占有得天独厚的客户资源、宣传渠道,在银行这种信誉度极高的背景衬托下,使得客户很容易就会被银行网上商城所打动;

而且,银行可以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如电话、网银、刷卡的一次性或者分期支付等,让客户能更便捷地完成支付。更重要的是,信用卡客户的客户资源是最一线的“活”客户,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息,消费记录等进行数据分析,快、准、狠地精确定位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客户营销。因此,众多知名品牌也更愿意直接与银行合作,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这些都是通常的网上购物平台所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商城业务的开展不但有助于提升客户粘性,保持客户忠诚度,同时也为银行拓展了一种全新的收入来源。

现存不足

由上可见,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银行网上商城利用银行自身客户群体,快速直接向客户推广产品,将是电子商务中的又一蓝海。而纵观目前国内各家银行的网上商城,普遍存在着以下欠缺之处:

主营产品单一――局限于笔记本、相机、DV、手机等电子产品;

产品缺乏吸引力――产品均为市面常见商品,部分非电子类产品为中低档品牌产品;

产品价格较市面高――电子类产品价格均高于市场售价;

产品咨询欠缺――银行商城客服人员对产品不了解,无法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

发展建议

而网上商城业务对于银行来讲属于非主营业务,故不论在发展上或者管理上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但随着中国网购业进入繁盛时期,造就出高品质的,具有突出特色的银行网上商城不无可能。蓝海中的战略制定显得更为重要,银行的网上商城也是如此。在此提出几点浅见:

第一,通过银行背景,促成与各种知名品牌的独家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从而提升客户对银行卡的忠诚度;

第二,各家银行可以根据各自客户的特点,有侧重点地去经营自己的特色,从而形成有销售优势的价格,如侧重电子类,或家居生活类,或珠宝首饰类,或钟表眼镜类,或女性产品类,或健康类,或影视类等等。这比包罗万有更有吸引力,也能更有效地与外界的网购竞争并树立具有自己银行特色的网上商城形象;

第三,除了在自有客户渠道宣传,如能拓展出去,面向大众消费者进行推广,不但可以提高知名度,更能吸引更多目标人群,甚至还可以针对潜在客户群配合信用卡营销,让商城推广和信用卡营销更密切结合起来,最终实现紧密捆绑客户的目的!突破约束,走入一线市场,紧跟市场动向,让银行业的网上商城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成为大众客户必不可少的消费渠道。

目前各大银行的网上商城绝大部分是两种经营模式――自营和平台链接,而民生银行则秉承一贯的创新精神,采取了独特的经营模式,走在了各家之前。民生信用卡网上商城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经营管理,让银行的网上商城从管理模式上就注入了市场化的味道,使其运营在市场化的推动下更能切合一线市场需求,随需而变,既不影响银行以金融业务为主流,又能更好地利用这种特殊的渠道和便利条件去维系客户群体,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率。民生信用卡的积分平台突破性地移植到网上商城,让积分兑换的产品时时更新,精彩而丰富。

银行网上商城虽然年轻,却充满了活力、激情和创意,使得交易额也节节攀升,在不断地引入品牌化合作的支持下,让持卡人不断感受到新意和刺激,为银行信用卡商城所吸引,成为银行的信用卡的忠实最终的客户。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大家都能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真正与时俱进的,最有影响力的银行信用卡网上商城。

与其说网购业务带动了银行业网上商城的诞生,还不如说银行业的支付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升级,推动了网上商城业务的前进和壮大,而银行业自有的网上商城,也是未来银行拓展的重要业务之一。银行商城的与时俱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购平台是无容置疑的。而在未来,银行的网上商城是否会完全的市场化,这还需业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但相信对客户、市场、银行三方更有益的,三方共赢的经营管理模式会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请大家一起期待吧!(本文作者陈大鹏系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高级助理 )

银行网上商城:银企资源要互补专家/杨磊

2008年,随着中国B2C市场的逐步成熟,市场竞争差距逐步缩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除了淘宝网(C2C)等主力厂商外,银行信用卡业务与B2C业务的结合,也成为B2C业务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招商银行是国内同业第一家在网上开展网上分期商城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信用卡商城”于2004年底上线。信用卡商城作为一个非银行传统业务,是一个全新的业务领域。当初银行开展这个业务的初衷与一般B2C商城以利润为出发点有所不同,银行是希望以既有信用卡业务为基础,提供延展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持卡人挖掘信用卡的使用价值,提供增值服务,使最大范围的持卡人体验分期付款、提前享受的消费模式,向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银行作为一个金融企业,其安全、完善的支付平台正是电子商务发展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因此,银行开展网上商城在支付环节上就具备了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招行除了有网络渠道外,还提供了电话订购的方式,向客户提供多维度的订购渠道,真正为客户提供便利,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分期付款功能更为银行的支付平台锦上添花,它使客户简单的消费行为向理性的消费理财行为进行转变,提供给客户“分期付款,提前享受”的新消费方式。

如何给予客户真正实惠的商品?这是网上商城生存的根本,也是目前银行经营信用卡商城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实惠很难由银行方发起,因为即使能够由银行发起,也只能是短期行为,而不能作为一个长期的业务模式存在。

然而,资源共享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银行拥有的资源除了刚才所说的支付平台外,广大的持卡人及既有的与客户沟通的宣传渠道平台则是品牌厂商在销售行为中看重的。任何的营销活动,自身的活动成本(主要指优惠投入本身)其实只占整体预算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投入在于找到那些有潜在购买能力的目标客群,常规的做法是在销售渠道或媒体投入大量资源。不难看出,银行与品牌厂商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好的资源互补,在银行既有客群及宣传渠道的帮助下,品牌厂商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在优惠本身,而不是渠道。

网上商城不是银行自身的传统业务,一旦持卡人权益受到伤害,不仅是好心办坏事,银行自身的品牌也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银行对于“信用卡商城”销售的商品,无论是在商品品牌的选择、品牌授权的规范等方面,还是商品品质的合格、售后服务的全面等方面,银行较行业的标准都更为严格。同时,也正是由于银行对流程及品质的严格把控,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商品,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青睐。

6年前是国内信用卡产业“跑马圈地”的时代,招商银行从“三个一点”开始谋篇布局,及时占领发展制高点;6年后,信用卡产业已全面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招商银行正在赋予“三个一点”以崭新内涵,推动品牌建设、打造全新的信用卡产品和服务格局,实现发卡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早一点――最早走向区域化经营的战略转型;快一点――快速推进全面精细的客户经营;好一点――坚持打造世界级信用卡服务品质。基于此,招商银行信用卡商城业务4年的经营中,一直是努力开拓业务和注重对客户深度经营并进。

为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商品的性价比,适时推出“聚便宜”、“十全实美”等特色业务平台,通过团体采购议价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实惠的商品;为适应不同客户的购物习惯,对于不经常使用网络的客户,通过发送邮购手册,同时开通电话订购,以使更多的客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

2009年,B2C业务将呈现爆发增长。如何在未来的业务经营中保持高速的持续增长,是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相信客户服务将成为业界竞争的焦点之一。在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基础上,银行将以提高客户满意度为基础,通过集中化经营,加强流程控管,努力提高服务品质。(本文作者杨磊系招商银行市场企划部宣传策划室经理)

两类商城,谁能笑到最后?周景丽

目前,B2C和C2C业务如火如荼,红孩子、神州数码、京东商城等B2C网上商城,其业绩在业内可以说是比较骄人的了;而C2C类的淘宝网也在整个行业内赚足了银子。受2008年金融风暴的影响,网上购物逆势而上,成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首选。据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上零售市场整体销售规模达到1220.1亿元,相比2007年增长137.2%,市场逆势加速增长。在整个信用卡分期商城里,有银行类分期商城和非银行类专业分期商城。那么,专业的银行类分期商城在这个发展机遇中是否能够实现整体赢利,而且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红孩子之类的网上商城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也在于他们的优势所在。比如他们都有大量的客源、货源,资金链比较雄厚;再加上他们是大网站,需要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也相对较低。不言而喻,这类商城是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当初银行开展这个业务的初衷是希望以既有信用卡业务为基础,提供延展服务,最大限度地为持卡人挖掘信用卡的使用价值,提供增值服务,使最大范围的持卡人体验分期付款、提前享受的消费模式,向信用卡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与实惠。

鉴于信用卡这个支付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网上分期付款将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在整个网上商城分期付款业务中,伴随着B2C的火爆,市场上也涌现了很多新成立的分期购物商城,不过他们因缺乏成熟分期商城的几大要素,终究使其很难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发展。

但是,对于一个商业银行建立的电子商务平台,他们具备雄厚资金和优质客户规模支撑,他们的成功应该是轻而易举。不过,一行业资深人士坦言道: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分期商城赚钱的只有一两家,他们的毛体特别高,当然赚钱了。

笔者认为,不赚钱只是暂时的,赚钱只是早晚而已。但是,如果能及早杀入该市场,占据市场份额,树立行业品牌,倒是一个再造后续成功的资本。虽然银行当初设立电子商务平台的目的很单纯,但是,不言而喻的趋势是,如果银行的电子商务平台能够实现赢利,他们只满足于实现当初目的的可能性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们必然展开与非银行类分期商城的竞争,这是不可避免的市场行为。

银行与非银行网上商城相比,缺乏的是大量的产品供应商和规模客户。这就需要银行开发更多的供应商,建立一个庞大的供应链,以银行网上商城为销售平台,真正打造一个价格低廉、质量上等、安全购物的销售平台。届时,供应商提品,把终端销售交给银行或者非银行的网上商城来实现价值,倒是一个好模式。真正实现优势互补,打造一个清晰分明的产业链条。然而,由于目前市场的发展不成熟性,情况还并非那么简单,当产品供应商把产品交给商城后,出现产品质量等问题最终还是要追溯到供应商来问责或替罪的。2008年就曾经上演过持卡人投诉产品质量问题,轰动一时。

不过,问题及早暴露出来倒是好事。这次金融危机也给了各家一个最好的机遇,各家分期商城,无论银行还是非银行身份,都是对这一市场垂涎欲滴,并且信心百倍。不过,一行业资深人士预测:鉴于银行类分期商城的性质和其体制的束缚,未来时间内,银行类分期商城不会成为该市场的主流,而非银行类分期商城将成为信用卡分期的主流。

第11篇

电子银行业务既面临传统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风险因素,由于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上的突破和改变,电子银行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具有战略风险、网络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种类。作为高风险行业,电子银行的风险伴随着电子化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扩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电子银行风险防范体系,不断优化风险防范措施,将风险控制在最次限度,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积极完善电子银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防范法律风险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既为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应将电子银行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人民银行、银监会、信息产业部等力量开展公关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激励企事业从事电子银行相关产品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法律体系建设步伐。一是应针对网银的通信安全、控制权的法律责任、存款保险、保护机制、争端的适应条文等问题加以立法。二是制定有关数字化,电子货币的发行、支付与管理的相关制度以及电子银行业务结算、电子设备使用等规范和标准。立法机关要密切关注电子银行的发展动态和科技创新,集中力量研究、制定与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如“加密法”、“电子证据法”等。

应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改变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管方式,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依据电子银行业务功能实施响应的监管,可以提高监管部门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创新产品监管的能力,使得功能性的金融监管与基于网络背景的电子银行这两种表面上的对立关系演变成为协调关系。此外,监管部门除了制定行之有效、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外,还应加快自身电子化建设步伐,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实施非现场监测,以不断适应金融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商业银行要主动搜集、分析相关的政策法规,主动与监管部门沟通新业务研究进展,及时报批或报备。要对照最新的各项政策法规,及时修订更新制度办法、改造产品,全面落实反洗钱、国际收支申报等具体要求。同时,随着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央行监管也逐渐向全球一体化迈进,我国央行也应积极与各国监管当局通力合作,加强国际金融同业的协作和沟通交流,合作组建国际间同业风险防范组织,共同研究探讨监管协作的思路和措施,确保依法合规、健康持续开展业务。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加强客户风险教育、创造有利电子银行发展的社会环境电子银行涉及很多概念和领域,包括银行的网络系统安全、银行卡持有率、客户使用习惯等等,这些因素均对电子支付业务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据调查,电子银行的用户群定位于20-35岁,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消费能力。在目前信用体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网络消费的商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相关问题成为广大用户的关注焦点。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软硬件环境和深厚的社会氛围作支持。因此应运用综合系统工程的方法,通过法律、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来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支持体系。

加强客户的风险教育,将客户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可以采用安全视频讲座、安全宣传折页、有奖知识问答、电话银行定向外拨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要不断地加强对客户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培训,使客户可以熟练掌握应用登录密码、U盾、手机验证码,以及其他各类辅助的安全检测工具,引导客户高度重视数字证书、短信认证、余额变动提醒、防钓鱼软件等客户端安全工具的推广使用,提高客户的安全防护意识和防范欺诈手段的能力。

2、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内控管理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众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系统也极易遭受病毒和黑客层出不穷的攻击,银行业的传统风险将在网络环境中不断放大。因此,商业银行一是要大力发展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有效降低电子银行发展的技术选择风险和安全风险系数;加强网络基础建设,研发与时俱进的网络安全措施,防止对主机系统和数据库的非法入侵,同时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完善数据灾备机制。二是要健全基础管理,建立健全电子银行业务制度及岗位权限制约,避免管理制度漏洞。要加强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防止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要严把客户开户关口,严格审核签约身份,从源头上防范各类欺诈风险;要逐步建立电子银行业务自查自纠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二、电子银行安全问题

理顺电子银行反欺诈策略,科学辩证的看待电子银行安全问题,统筹兼顾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电子银行风险管理理念,从追求"零风险"转移到确保"风险可控"的目标上来,要在安全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设立合理的区间,将电子银行业务安全策略从单纯依靠事前防范,转移到事中控制和事后赔付上,决不能片面强调安全,更不能以牺牲客户的便利换来所谓的安全。

要不断增强安全力量,升级安全产品,加强在线风险监控,对异常交易、大额交易、频繁交易建立实时监控制度,并及时总结归纳外部欺诈的行为特点,及时更新风险监控系统数据信息,根据业务风险动态及时调整安全策略,持续不断研究安全储备产品,根据风险情况适时投产。在加强银行后台反欺诈系统的基础上,取消不必要的客户端控制环节,简化安全产品的使用流程、简化客户操作步骤,改善客户体验。

第12篇

关键词: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一、前言

随着 web2.0 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全球化的高度结合, 电子银行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国内电子银行已初具规模,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使金融服务领域得到延伸和扩展,还使银行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在与传统柜面服务相比,对客户和银行双方来说,均大大节约了时空成本,达到双赢效果。但是,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将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那么,如何加快我国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真正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概况

电子银行也称虚拟银行、网络银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美国第一家网络安全银行(SFNB)成立之后,美国的电子银行业务迅速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客户规模、交易量等均远远地超过传统银行业务。截至 2010 年,美国有近 80%的家庭采用网络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根据艾瑞咨询近期的《2012-2013 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 年网上银行直接支付在中国网民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使用和最常使用的用户比例分别为 78.1%和 41.3%;在艾瑞咨询于今年 4 月 8 日的中国《2012-2013 年电子银行用户调研报告简版》中显示,76.9%的用户使用过网银,其中,25-35岁的网银及手机银行用户占比已超过 50%。可见,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颇为乐观。

国内各大银行则从 1996 年开始投入网络银行的开发,目前,我国各种性质的银行均开通了相应的网银、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业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银行业务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证券时报网2013年2月7日报道,2012 年我国网银用户达到 4.89 亿,我国网上银行交易额已突破 900 万亿。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还大大地节约了服务成本。从快速增长的交易额和客户数量来看,电子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因而,研究当前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商业银行加强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随着全球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到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水平以及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也要实行蓝海战略,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其次,电子银行业务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电子银行是电子商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作为买卖双方完成交易的“中介”,电子银行主要负责货币资金的支付和清算工作。如果没有电子银行业务,一切电子商务活动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网上淘宝更是无从谈起。因此,电子银行业务为电子商务活动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电子银行业务作为高科技时代的产物,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电子银行业务中的电子货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的形式存在,它也是信用消费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电子货币还减少了现金流通,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同时,还便于网上支付和消费,降低支付成本。

最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子银行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客户详细数据,利用相关数据抓取工具,来进行实时分析客户对电子银行的使用偏好等等,及时作出相应战略调整,这将有利于建构适合客户需求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

三、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内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银行机构设置不甚合理,人员配备与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次,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电子银行业务的服务水平及服务质量并不高,客户满意度较低。同时,各电子银行的产品品种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且缺乏特色产品,核心竞争力比较欠缺,创新能力不强。 再次,银行内部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从近些年媒体报道的各类与银行有关的金融案件来看,银行内部金融透明度低、监督制度不健全才使暗箱操作、违规违法操作有机可乘。最后,从外部环境来看,国内各银行竞争激烈,加之外资银行的强劲挺入,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等等,资金实力雄厚,跨国经营经验丰富,对国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电子银行来说,挑战巨大。

(二)电子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1.网络经济市场需求不足,交易规模小、效益差。目前,由于大部分客户在网络上进行交易的习惯尚未形成,电子银行客户难以形成规模,客户体验满意度不高。 另外,在流程设计上还是以银行为主,电子银行产品缺乏人性化和体系化,客户难以理解掌握,使用起来不方便,导致客户流失,业务拓展难。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电子银行产品种类不丰富,以电子银行为主要营销渠道的创新型产品较少。在如今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如果没有创新型、品牌化的产品作为电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即便是开发再多的营销渠道也无法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3.电子银行的营销手段和渠道比较单一,目前,电子银行的营销大多是传统柜面业务的复制,尚未有效发挥电子银行快捷支付、理财方便等的作用。尤其是对各种理财产品的分层营销做得不够,在对银行的中高端客户和对公客户的业务营销方面上需要进一步提升。

4.电子银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各种产品的流程开发设计、业务管理与网络的新特点不相一致,也没有量身定制的适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电子银行的流程设计还是以银行传统柜面业务为主,缺乏根据电子渠道特点进行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

四、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

1.开发以电子银行为主要营销渠道的产品及服务。根据艾瑞咨询的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发现,未来,电子银行将作为最大的营销渠道,因此加大力度开发设计适合电子银行管理应用系统。同时,还要根据互联网特性,以电子银行为首选平台展开创新,研发适合的金融服务或产品且只在电子银行渠道进行相关部署,从而将电子渠道作为重要的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渠道。

2.建立健全银行内部风险防范机制。在进行相关电子银行产品及服务的开发设计过程中,也要加强银行内部监督管理,从相关经济案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关键风险点加强风险管理。通过风险检查、营运稽核、操作风险自评估、积分管理及违规失职行为管理等,降低内部操作风险,从而保障电子银行业务健康发展。

3.实行电子银行产品品牌化,拓宽客户发展渠道,加快营销方式转变 如今,是品牌化的时代,电子银行的发展也不例外。打造个性鲜明的差异化的品牌产品,使电子银行跳出产品同质化和价格战“红海”的新思路。同时,加大网络营销的宣传力度,将中青年网民这一潜在客户群变为电子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为银行开辟获取客户的新途径。另外,还要通过加强与交互性网站的合作,利用时下流行的微博等交互性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由专人进行实时交流沟通,以此增加与客户间的粘合度。

4.建构科学的电子银行发展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电子银行也要“登高望远”,首先要有与之发展相符的新的制度保障,否则一切皆为纸上谈兵。管理层要更多地看到长远发展,摒弃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工作发展方向,建立与新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除此以外,加快建设电子银行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为电子银行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地保障。

5.建立健全与电子银行业务相匹配的考评机制。目前,国内银行对电子银行产品的考核不太科学,由于电子银行的营销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全行的综合营销中,使得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性、营销积极性不高。在考核指标设置上,重视对数量指标的考核,而忽略了对使用率等质量指标的考核。因此建立一套与电子银行业务相匹配的考核机制势在必行,当然这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论证,且不能盲目地人云亦云。

参考文献:

1.蔡光文著.电子银行如何加快渠道业务分流[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5).